工程项目标后预算的编制和管理
工程项目的资金管理办法

一、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工程项目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确保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工程项目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公司所有工程项目,包括新建、改建、扩建、技术改造等项目。
第三条工程项目资金管理遵循以下原则:(一)依法合规原则: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和公司内部规章制度进行资金管理。
(二)专款专用原则:工程项目资金必须专款专用,不得挤占、挪用。
(三)预算管理原则:建立健全工程项目资金预算管理制度,确保资金使用符合预算要求。
(四)效益优先原则:优化资金配置,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确保工程项目顺利实施。
二、资金预算管理第四条工程项目资金预算编制应遵循以下程序:(一)工程项目立项时,编制项目投资估算。
(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准后,编制项目资金预算。
(三)资金预算经公司相关部门审核后,报公司领导审批。
第五条工程项目资金预算应包括以下内容:(一)项目总投资估算。
(二)项目建设期、运行期资金需求。
(三)资金来源及使用计划。
(四)资金筹措方式。
三、资金支付管理第六条工程项目资金支付应遵循以下程序:(一)施工单位按照工程进度和质量要求,提交工程进度款申请。
(二)公司财务部门对申请进行审核,确保符合预算和合同要求。
(三)审核通过后,按照合同约定支付工程进度款。
第七条工程项目资金支付方式:(一)工程进度款支付:按工程进度和质量要求,分阶段支付。
(二)质保金支付: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按合同约定支付质保金。
(三)其他费用支付:按照合同约定和实际发生情况支付。
四、资金监督管理第八条工程项目资金监督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一)建立健全工程项目资金管理制度,明确资金使用范围和程序。
(二)加强对工程项目资金使用的监督检查,确保资金安全、合规。
(三)对资金使用过程中的违规行为,依法进行处理。
第九条工程项目资金监督管理部门:(一)公司财务部门:负责工程项目资金预算编制、支付审核和监督管理。
工程预算报告制度内容

工程预算报告制度内容一、总则1. 本制度旨在规范工程预算的编制、审核、执行及调整过程,确保工程预算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准确性。
2. 工程预算报告应遵循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结合项目实际情况进行编制。
3. 工程预算报告的编制应坚持公正客观的原则,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二、预算编制1. 预算编制前,应对工程项目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收集必要的资料和信息。
2. 工程量清单应根据设计图纸和相关技术规范进行编制,确保工程量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3. 材料价格应以市场调研为基础,结合历史数据和未来趋势进行合理预测。
4. 人工费用和机械使用费应根据行业平均水平和实际需求进行计算。
5. 间接费用包括管理费、利润等,应根据项目规模和难易程度合理分摊。
三、预算审核1. 预算编制完成后,应由专业人员进行初审,确保预算的合理性和完整性。
2. 初审通过后,提交给项目负责人进行复审,重点检查预算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3. 最终,由财务部门或第三方审计机构对预算进行审定,确保预算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四、预算执行1. 预算一经审定,即成为项目执行的依据,所有成本支出均需严格控制在预算范围内。
2. 项目部应定期进行成本核算,及时发现和解决预算执行过程中的问题。
3. 如遇特殊情况需要超出预算时,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批流程,说明原因并制定相应的调整方案。
五、预算调整1. 因设计变更、市场价格波动等因素导致原预算不再适用时,应及时提出预算调整申请。
2. 预算调整应提供充分的理由和详细的调整方案,经过相关部门审核批准后方可执行。
3. 预算调整应尽量减少对项目整体成本和进度的影响,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
六、监督与考核1. 建立工程预算监督机制,定期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
2. 对于预算执行好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对于违反预算管理制度的行为,应予以纠正并追究责任。
3. 通过绩效考核等方式,激励全员参与成本控制,提高预算管理水平。
工程项目的概预算管理

摘要:概预算管理是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本文从概预算管理的概念、重要性、原则、编制方法、控制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工程项目概预算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一、概预算管理的概念概预算管理是指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对项目的投资进行合理估算、编制和审核,以确保项目投资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实现投资效益最大化的管理活动。
二、概预算管理的重要性1. 保障项目投资合理:通过概预算管理,可以确保项目投资在合理范围内,避免投资浪费和超支。
2. 控制项目成本:概预算管理有助于项目成本的有效控制,降低项目风险。
3. 优化资源配置:通过概预算管理,可以实现项目资源配置的优化,提高项目实施效率。
4. 促进项目顺利进行:合理的概预算管理有助于项目顺利进行,降低项目风险。
三、概预算管理的原则1. 合理性原则:概预算编制应遵循国家相关政策和标准,确保预算的合理性。
2. 实际性原则:概预算编制应结合项目实际情况,充分考虑项目特点、施工难度、材料价格等因素。
3. 可行性原则:概预算编制应确保项目投资在可承受范围内,具有可行性。
4. 综合性原则:概预算编制应综合考虑项目各个方面,确保预算的全面性。
四、概预算编制方法1. 工程量清单法:根据工程量清单,计算各分部分项工程量,结合市场价格,编制概预算。
2. 定额法:根据国家或地方定额,结合项目实际情况,编制概预算。
3. 比较法:通过对比同类工程项目的概预算,分析差异,编制本项目概预算。
4. 类似工程法:根据类似工程项目的概预算,结合本项目特点,编制概预算。
五、概预算控制措施1. 加强合同管理:在合同中明确投资控制目标和责任,确保项目投资控制在预算范围内。
2. 严格执行审批程序:对概预算进行审批,确保预算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3. 强化过程控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加强成本管理,确保项目投资控制在预算范围内。
4. 建立健全考核机制:对项目投资进行考核,激励项目管理团队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工程预结算控制制度

工程预结算控制制度一、引言工程预结算控制是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对于保障项目的经济效益、控制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规范工程预结算工作,确保预结算的准确性和合理性,特制定本工程预结算控制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工程项目的预结算管理,包括新建、改建、扩建等各类工程。
三、工程预算控制(一)预算编制原则1、准确性原则:预算编制应基于充分的调研和准确的数据,确保预算金额能够真实反映工程项目的成本。
2、完整性原则:预算应涵盖工程项目的所有费用,包括直接成本、间接成本、规费、税金等。
3、合理性原则:预算编制应遵循科学合理的方法,充分考虑工程的规模、难度、技术要求等因素,避免高估或低估成本。
(二)预算编制依据1、工程项目的设计文件、施工图纸、技术规范等。
2、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
3、工程所在地的市场价格信息,包括人工、材料、机械设备等。
4、类似工程项目的经验数据和参考资料。
(三)预算编制流程1、项目启动后,由项目经理组织相关人员成立预算编制小组。
2、预算编制小组收集、整理预算编制所需的资料和数据。
3、根据设计文件和施工图纸,计算工程量。
4、套用相应的定额和单价,计算直接成本。
5、按照规定的比例和标准计算间接成本、规费和税金等。
6、汇总各项费用,形成工程预算初稿。
7、预算初稿经内部审核后,报上级领导审批。
8、根据审批意见,对预算进行修改和完善,形成最终的工程预算。
(四)预算控制措施1、建立预算执行跟踪机制,定期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估。
2、严格控制预算变更,对于确需变更的,应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审批,并及时调整预算。
3、加强对工程成本的监控,及时发现和解决成本超支的问题。
四、工程结算控制(一)结算编制原则1、真实性原则:结算编制应基于实际完成的工程量和发生的费用,确保结算金额真实可靠。
2、一致性原则:结算应与合同约定的计价方式、结算条款等保持一致。
3、及时性原则:结算编制应在工程项目竣工后及时进行,避免拖延影响资金回收。
工程造价管理的原则与方法

工程造价管理的原则与方法工程造价管理是指在工程项目的全过程中,对工程的造价进行管理和控制,以确保工程项目能够按照既定的预算和时间进行顺利完成。
为了有效地进行工程造价管理,需要遵循一些原则和采用相应的方法。
本文将介绍工程造价管理的原则与方法。
一、工程造价管理的原则1. 经济性原则:在工程项目中,经济性原则是最为基本和重要的原则。
其核心是追求以较低的成本实现工程项目的目标,并在项目运行期间保持合理的经济性。
2. 公平公正原则:工程造价管理的过程中应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对各方利益进行平衡,确保所有参与方的权益得到有效保护,同时要杜绝腐败、偷税漏税等不正当行为。
3. 透明度原则:工程造价管理的决策和过程应该是透明的,所有相关信息应充分公开,以便各方了解和监督。
透明度可以减少不明确的信息,提高工程项目的管理效率。
4. 风险管理原则:工程项目存在各种风险,包括技术风险、市场风险、政策风险等。
工程造价管理应该对各类风险进行科学分类、评估和控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以降低风险对项目造价的不利影响。
5. 可行性原则:在进行工程造价管理时,应明确各项指标的可行性。
例如,在投资决策时,要考虑项目的前景和回报,并进行充分的可行性分析,以保证工程项目的实施能够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二、工程造价管理的方法1. 预算编制与控制:在工程项目进行之前,需要进行预算编制工作。
预算编制是根据工程项目的具体需求和资源条件,确定各项费用的预估数值。
通过预算控制,可以对工程项目的费用进行有效的跟踪和监控,及时发现并纠正费用偏差。
2. 成本管理与核算:成本管理与核算是对工程项目执行过程中发生的费用进行管理和核算。
通过科学合理的成本控制手段,可以降低成本支出,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证工程项目的经济性。
3. 投标评审与供应商管理:在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涉及到大量的材料、设备、劳动力等资源的采购。
通过制定严格的投标评审标准,确保供应商的选择符合工程项目的需求,并与供应商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确保供应链的稳定性和效率。
工程成本预算制度

工程成本预算制度一、总则1. 为加强工程项目成本管理,规范成本预算行为,根据国家有关财经法规和行业准则,特制定本制度。
2.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承接的所有工程项目,包括新建、改建、扩建及维修等各类工程。
3. 成本预算应遵循合法性、实用性、准确性和及时性的原则。
二、责任主体1. 项目经理负责组织编制工程项目的成本预算,并对预算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
2. 财务部门负责提供成本控制的专业指导,审核成本预算的合理性。
3. 各专业工程师负责提供各自领域的成本数据和预算需求。
三、预算编制1. 预算编制应基于工程设计图纸和技术规范,结合市场行情和历史数据进行。
2. 预算编制应包括但不限于直接费用(材料费、人工费、机械使用费)和间接费用(管理费、利润、风险费)。
3. 预算编制应考虑潜在的变更和风险因素,合理设置预备费用。
四、预算审核1. 成本预算完成后,应由项目经理初审,并提交给财务部门复审。
2. 财务部门应从专业角度出发,对预算的合理性、合规性进行审查。
3. 对于超出预算或存在疑问的项目,应及时提出并要求相关部门或人员进行解释和调整。
五、预算执行1. 成本预算一经批准,即成为项目执行过程中成本控制的依据。
2. 项目实施过程中,任何超出预算的支出都应经过严格的审批程序。
3. 定期对实际成本与预算进行对比分析,及时发现偏差并采取措施予以纠正。
六、预算调整1. 因设计变更、市场价格波动等因素导致原成本预算不再适用时,应及时进行调整。
2. 成本预算的调整应严格按照预算编制和审核流程进行。
3. 调整后的成本预算应得到相关部门和管理层的批准。
七、监督与考核1. 建立成本预算监督机制,确保成本控制的有效性。
2. 对成本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价,作为项目团队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
3. 对于违反成本预算制度的行为,应根据情节轻重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八、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公司财务部门负责解释。
2. 本制度的修改权属于公司高级管理层,任何修改都应及时通知到所有相关人员。
试析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标后预算管理

试析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标后预算管理作者:李素苓来源:《装饰装修天地》2019年第17期摘; ; 要:本篇文章首先对标后预算管理的基本内容进行概述,从平均切块率、支付细目切块率、标后预算单价三个方面,对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标后预算管理方式进行解析,并以此为依据,提出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标后预算管理相关建议。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项目;标后预算管理1; 前言在我国,标后预算管理最早产生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随着建筑工程项目运营发展,给管理体系逐渐快速发展。
静态管理、动态管理和精细管理作为标后预算管理中重要内容,最终形成统一的管理模式。
通过全面探究和分析,标后预算管理已经获取理想的应用成果。
然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依旧会面临一些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分析和探究。
2; 标后预算管理的基本概述通常情况下,标后预算管理主要有五种独立体系组建而成,其中包含了技术体系、经济指标体系、动态管理体系、绩效考核体系和定价核算体系等。
在五个体系中,每个体系之间都存在一定关联性。
上述五个体系中均有诸多要素建成。
如:技术体系中,包含了编制方式、编制流程、编制工具、协调模块等;经济指标体系中包含了运营指标、工程量、其他成本等;动态管理体系中涉及的年度预算指标、极度预算指标、预算检查指标、标后预算单件变化指标等;绩效考核体系中包含了标后预算管理指标、年度考核指标、经营成本确认以及职工考核指标[1]。
鉴于上述五个体系中,经济指标体系中各项指标的整合成为项目成本控制指标,可以和动态管理体系中指标汇总以后形成项目成本管理体系。
3; 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标后预算管理方式从建筑工程角度来说,标后预算管理主要是对各项经济指标进行把控。
动态管理体系和绩效考核体系都可以实现各项经济指标的管理。
鉴于上述三种体系分析结果,将其当作标后预算管理工作要点,在标后预算管理指标设定过程中,主要采用平均切块率、支付细目切。
3.1; 平均切块率站在平均切块率角度来说,给平均切块率带来影响的因素在于工程总量。
标后预算管理办法

标后预算管理办法1、目的和适用范围1.1、为了进一步规范全局标后预算管理工作特制定本办法。
1.2、本办法适用于标后预算编制、评审、下达(报备)、执行等各个阶段。
2、职责:2.1、局成本合同处职责:标后预算管理实行局、处、项目三级管理,局成本合同处是全局标后预算的归口管理部门其职责如下:a、负责督促、检查、指导全局各处标后预算编制、评审、下达、执行情况,制订相关制度和办法,定期检查项目执行标后预算情况,逐步建立起适应于全局实际情况的竞争与激励约束机制,确保标后预算在施工过程中起到指导项目控制成本的作用。
b、负责编制、下达局直管项目的标后预算,参加各处大型特大型项目的标后预算评审工作。
c、负责标后预算标准化工作,收集、积累施工定额,补充修订局标后预算定额和编制办法。
2.2、局经营开发处的职责:局经营开发处应在收到项目中标通知书时抄送局成本合同处一份,在项目签定合同后十日内向局成本合同处进行合同交底和投标预算交底,以便及时掌握投标报价情况并督促、安排标后预算的编制工作。
2.3、生产管理处职责:a、负责组织局直管项目的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和机械设备配套清单。
b、负责收集、分析局机械台班费用定额资料,以便补充修订局机械台班费用定额。
c、负责定期提供各地区材料价格信息。
2.4、工程处职责:制订标后预算工作程序、并明确标后预算编制、评审、下达、抽查主管部门及相关部门的职责、权限。
a 、负责编制新建、在建项目的标后预算,经评审切块后下达并报局备案,确定项目对外分包的指导单价,定期赴项目检查标后预算的执行情况。
b 、督促、检查、指导项目对标后预算的各项费用进行分解,督促、指导项目定期进行经济活动分析。
通过经济活动分析,加强施工经营过程的费用控制。
c 、对标后预算综合单价、合同综合单价、实际综合单价进行对比分析,收集、分析不同地区、不同项目的分包指导价,建立不同地区、不同项目的标后预算数据分析库;收集、积累定额基础资料,补充、完善相关定额。
工程项目预算管理规划(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程项目越来越多,工程项目预算管理作为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项目的顺利实施和效益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提高工程项目预算管理水平,确保项目预算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本文对工程项目预算管理规划进行探讨。
二、工程项目预算管理的重要性1. 确保项目投资合理工程项目预算管理是项目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通过对项目投资进行预算管理,可以确保项目投资在合理的范围内,避免投资浪费。
2. 提高项目效益工程项目预算管理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降低项目成本,提高项目效益。
通过对项目预算的合理控制,可以确保项目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实现成本最小化。
3. 规范项目管理工程项目预算管理是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预算的编制、执行、调整和监督,可以规范项目管理,提高项目执行力。
4. 促进企业内部管理工程项目预算管理有助于企业内部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
三、工程项目预算管理规划1. 预算编制(1)收集资料:在项目启动阶段,收集与项目相关的资料,如设计图纸、设备清单、工程量清单等。
(2)估算工程量:根据设计图纸和工程量清单,对工程量进行估算。
(3)确定工程单价:根据市场行情和合同约定,确定工程单价。
(4)编制预算:将工程量与工程单价相乘,得出项目预算。
2. 预算执行(1)项目启动:在项目启动阶段,将预算分解到各个阶段,明确各个阶段的预算控制目标。
(2)进度控制:根据项目进度,及时调整预算,确保项目在预算范围内顺利实施。
(3)成本控制:加强对项目成本的控制,避免成本超支。
(4)变更管理:对项目变更进行预算调整,确保变更后的预算仍然在可控范围内。
3. 预算调整(1)项目进度调整:根据项目进度,对预算进行调整,确保项目在预算范围内顺利实施。
(2)成本调整:根据项目成本,对预算进行调整,确保项目在预算范围内顺利实施。
(3)市场变化调整:根据市场行情变化,对预算进行调整,确保项目在预算范围内顺利实施。
工程造价的项目规划与进度控制

工程造价的项目规划与进度控制工程项目的造价规划和进度控制是项目管理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通过合理的项目规划和有效的进度控制,可以确保工程项目在预算和时间方面的合理运作,实现项目目标。
本文将就工程造价的项目规划与进度控制进行探讨。
一、工程造价的项目规划1.确定项目目标和范围项目目标是初步确定项目的关键目标,在确定目标时需要考虑工程的规模、质量、时间和成本等方面。
同时,也需要明确项目的范围,确保项目目标的实现。
2.编制项目预算项目预算是工程项目必备的管理工具。
在编制预算时,需要对项目的各个方面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估,包括人力资源、材料和设备、工期和质量等要素。
通过科学合理的预算编制,可以确保项目在经济可行的范围内进行。
3.制定项目组织架构项目组织架构是指在工程项目中各个职责和任务的分工及组织关系。
在制定项目组织架构时,需要充分考虑项目的特点和目标,合理划分项目的各个功能部门,并明确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和合作关系。
4.风险管理和控制工程项目中常常面临各种不确定性和风险,如技术风险、市场风险、自然灾害风险等。
在项目规划中,需要对这些风险进行充分的分析和评估,并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和控制措施,以减轻风险的影响。
5.制定项目进度计划项目进度计划是项目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详细规定了项目各个阶段的工作内容、工期和交付时间等。
通过合理的进度计划,可以有效地控制项目的进度,确保项目按时完成。
二、工程造价的进度控制1.建立进度控制系统建立进度控制系统是工程项目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
进度控制系统包括进度计划、进度监控、进度评估和进度调整等环节。
通过系统化的进度控制,可以及时了解项目进展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2.监控工程进度在项目的执行过程中,需要不断地对项目进度进行监控和分析。
通过比较实际进度和计划进度的差异,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调整措施,以保证项目的进度。
3.及时调整项目计划在工程项目中,难免会遇到各种问题和变数。
《标后监督管理办法》

《标后监督管理办法》第一条为加强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标后监督管理,确保工程建设各方主体按照招标文件、中标单位的投标文件和工程合同诚信履约,有效制止转包、违法分包、挂靠等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招标投标办法》、《陕西省建设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暂行办法。
第二条本县行政区域内应当依法招标的政府投资工程项目中标后的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是指各单位利用政府预算管理资金、非税收入资金、政府融资资金等财政性资金进行的投资项目。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的标后监督管理是指政府相关职能部门根据职责分工依法对本县行政区域内政府投资项目中标后工程建设各方主体实施工程建设活动的监督管理。
前款所称工程建设各方主体是指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勘察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和第三方检测单位等。
第四条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标后监督管理的重点内容:(一)合同审查和履约的监管。
在招标文件和合同中须载明履约担保的方式、额度、违约责任条款、解除合同、退还程序等方面的规定。
中标单位应当按招标文件及有关规定在签订合同前交纳履约保证金,拒绝交纳的,视为放弃中标项目。
各项目单位与中标企业签订施工合同应向分管县级领导汇报后,方可签订和单位派员到现场与施工、监理单位进行技术论证;工程建设过程中确需设计变更的,督促设计单位作出详细说明,并派员到现场与建设、监理人员会商确认,必要时驻场服务。
(二)检查施工(监理)单位的项目经理(总监理工程师)及主要施工管理人员(主要监理人员)是否与投标文件和合同一致;督促施工管理人员、监理人员认真履行职责,并对人员到岗履职情况进行记录。
(三)检查施工单位主要施工机械设备是否按投标文件、合同规定及工程进度需要及时到位,是否制定科学、合理的月、周工程进度计划并予以落实。
(四)督促监理单位对关键工序、关键部位、隐蔽工程和薄弱环节进行重点监控,对进入现场的材料、构配件和设备进行核查验收,对施工单位报送的工程进度计划和完成工程量进行认真审核。
工程标书中的预算编制和控制方法

工程标书中的预算编制和控制方法工程标书的编制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其中涉及到预算的编制和控制方法。
预算的准确性和合理性对于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工程标书中的预算编制和控制方法,以供参考。
一、预算编制方法在工程标书中,预算的编制方法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收集资料:首先,需要收集与工程项目相关的各类资料,包括设计方案、施工图纸、设备清单、人工费用等。
这些资料是编制预算的基础,确保预算的准确性。
2.制定工程量清单:根据收集到的资料,制定详细的工程量清单,将各项工程分解成细化的单位,以便后续预算的编制。
清单中应包括工程项目的名称、数量、单位、单价等信息。
3.确定费率和单价:根据市场行情、历史数据和专业经验,确定适当的费率和单价。
费率和单价的确定应充分考虑材料的质量、规格、价格以及工人的工资水平等因素。
4.计算各项费用:依据制定的工程量清单和费率单价,计算每个工程项目的费用,并对其进行汇总。
在计算过程中,应注意考虑到可能存在的风险和不确定性,以确保预算的充分覆盖。
5.编制预算报告:将计算得出的预算数值整理成预算报告,报告中应包括预算类别、项目名称、费用明细等信息。
同时,预算报告还应包含详细的注释和说明,以便他人理解和评估。
二、预算控制方法预算的编制完成后,需要进行有效的预算控制,以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和成本的控制。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预算控制方法:1.监控实际支出:定期监控项目的实际支出情况,与预算进行比较。
如发现实际支出超出预算,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和控制,以避免超支。
2.变更管理:工程项目中可能存在各种变更,如设计变更、规模变更等。
及时跟踪和管理这些变更,并对其造成的成本影响进行评估和控制。
3.风险管理:工程项目中存在各种风险,如物资价格波动、工期延误等。
通过风险管理手段,及时进行风险评估和应对,以降低风险对成本的影响。
4.质量管理:工程项目的质量直接关系到项目的成本。
通过加强质量管理,减少质量问题的发生,从而降低成本支出。
工程预算或招标控制价编制方案实施细则

工程预算或招标控制价编制方案实施细则1、工程预算或招标控制价编制前期准备(1)工作内容工程预算或招标控制价编制前期准备,主要包括收集资料、踏勘现场、初步研究、制定实施方案等工作步骤,目的是为工程预算或招标控制价编制做好准备。
(2)工作要求本工作之前公司需提供咨询合同文件及招标文件,包括商务条款、技术条款、图纸以及委托方对已发出的招标文件进行澄清、修改或补充的书面资料等。
2、工程预算或招标控制价编制(1)工作内容工程预算或招标控制价编制,包括分部分项工程费编制、措施项目费编制、其他项目费编制、规费和税金编制、编制资料汇总五个步骤,依据前期准备中收集到的相关资料,选定适当的方法,编制出价格水平适当的工程预算或招标控制价。
(2)工作要求需要具备的前提条件是前期准备阶段收集到的工程预算或招标控制价编制需要的资料。
(3)工作步骤控制价的编制过程,应首先根据工程量清单编制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计价表、措施项目清单计价表、其他项目清单计价表、规费、税金项目清单计价表,计算完毕之后,汇总而得到单位工程投标报价汇总表,再层层汇总,分别得出单项工程投标报价汇总表和工程项目投标总价汇总表。
在编制过程中,投标人应按委托方提供的工程量清单填报价格。
填写的项目编码、项目名称、项目特征、计量单位、工程量必须与委托方提供的一致。
工程预算或招标控制价的编制内容包括分部分项工程费、措施项目费、其他项目费、规费和税金,按照工程预算或招标控制价的编制内容,可以把工程预算或招标控制价编制划分为以下步骤:1)分部分项工程费的编制①根据招标文件中的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及有关要求,按《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13)及四川省补充规范等有关规定确定综合单价计价。
②依据招标文件中提供的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确定工程量。
③按照招标文件中提供的材料的暂估单价计入综合单价。
④把招标文件中要求投标人所承担的风险内容及其范围(幅度)产生的风险费用计入综合单价。
工程造价预算编制技术方案

工程造价预算编制技术方案一、编制目的工程造价预算是在编制工程建设项目施工图设计前,通过细化设计方案确定施工项目所需的各项人力、材料、设备、机械、管理和费用等资源总和。
编制工程造价预算的目的是:为了使施工方能够准确预测工程造价,制定科学的施工计划,为项目的合理投资和实施提供依据。
二、编制原则1.科学性原则:根据实际情况,运用科学的经济指标和方法进行计算,确保预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综合性原则:预算编制应考虑到项目的整体情况,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确保各项费用的全面覆盖。
3.合理性原则:预算内容应合理,不得出现浪费和奢靡的情况,避免不必要的费用浪费。
4.严谨性原则:预算编制应严格按照规范和要求进行,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5.可行性原则:预算应考虑到实际的运作情况,确保所编制的预算在实际施工中能够得到有效执行。
三、编制步骤1.确定预算编制的时间节点和工作任务。
2.搜集项目资料,包括项目设计图纸、技术规范、施工标准和相关的费用资料等。
3.明确各项费用的计算基础和依据,如人工费、材料费、设备费、机械费、管理费用等。
4.进行各项费用的计算分析,包括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的计算。
5.编制费用清单和造价预算表,对各项费用进行详细的分类和统计。
6.进行费用的审核和复核,确保预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7.最终确定预算数额,并进行签署和确认,形成最终的项目造价预算。
四、编制要求1.准备资料充分:在编制预算之前,应充分准备好相关的资料和数据,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2.严格执行预算标准:在预算编制的过程中,应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和标准进行。
3.强化审核和复核:在编制完成后,应进行严格的审核和复核,确保预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保持灵活性:在编制预算时,应保持灵活性,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度的调整和修正。
五、应用技术手段1.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可以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预算的编制和计算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度。
2.专业的造价软件:可以利用专业的造价软件进行费用的分类和结构设计,提高预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工程预算文件编制制度

工程预算文件编制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工程项目预算文件的编制工作,保证工程投资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保障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工程项目预算文件的编制工作。
工程项目包括建设工程、装修工程等各类工程项目。
第三条工程项目预算文件是根据工程项目设计文件和施工方案,向建设单位提供工程造价及费用的核算和管理,是工程项目进度管控和经济核算的重要依据。
第四条工程预算文件编制工作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以及建设单位的相关规定进行,确保工程项目的合规性和可行性。
第五条工程预算文件编制工作应遵循科学、规范、严谨、负责的原则,确保工程预算文件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第六条各单位和人员在工程预算文件编制工作中,必须遵守工作要求,认真负责,不得擅自篡改、伪造工程数据,不得违规操作。
第七条工程预算文件编制工作由建设单位负责组织实施,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等相关单位协助完成。
第八条建设单位应当明确编制工程预算文件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员,并明确工程预算文件编制的时间节点和完成要求。
第九条工程预算文件编制工作的方式主要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等现代化工具,以提高效率和精度。
第十条对于工程预算文件编制中发现的问题和矛盾,应当及时向建设单位汇报并协商解决,确保工程预算文件的质量和准确性。
第二章工程预算文件编制流程第十一条工程项目预算文件编制工作应按照以下流程进行:(一)项目立项。
建设单位确定工程项目计划,对项目进行立项,并组织相关单位编制工程项目设计文件。
(二)收集资料。
建设单位提供工程项目设计文件和施工方案等相关资料。
(三)核算造价。
根据工程项目设计文件和施工方案,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等工具,进行工程造价的核算。
(四)编制预算文件。
将工程项目的造价核算结果整理成工程预算文件,并进行审核和审定。
(五)报批完成。
工程预算文件完成后,建设单位提交审批机关进行审批,并办理相关手续。
(六)施工实施。
建筑预算编制中的规范要求与变更管理

建筑预算编制中的规范要求与变更管理建筑预算编制是建筑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它不仅是为了控制项目成本、保障施工质量,还是合理配置资源、提高工程效率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重点探讨建筑预算编制中的规范要求与变更管理,以帮助读者深入了解并合理运用相关知识。
一、规范要求在建筑预算编制过程中,必须遵守一系列规范要求,以确保预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规范要求:1. 相关法律法规:建筑预算编制必须遵守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如《建筑法》、《工程建设项目预算管理办法》等。
这些法律法规规定了建筑预算编制的基本原则和要求,包括编制程序、审核程序、编制内容等。
2. 技术规范标准:建筑预算编制必须符合国家和行业的技术规范标准,如《建筑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计价规范》等。
这些技术规范标准规定了预算编制的方法、计价规则、评审标准等,确保预算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3. 材料价格指导价:建筑预算编制必须按照国家有关部门发布的材料价格指导价进行定价,以确保预算材料价格的公平性和合理性。
预算编制过程中应结合当地市场实际情况,合理确定材料价格,避免出现价格虚高或虚低的情况。
4. 成本控制要求:建筑预算编制必须符合项目成本控制的要求,实现合理的经济效益。
预算编制过程应考虑项目的可行性和可持续发展性,合理配置资源,降低成本,确保项目的可行性和竞争力。
二、变更管理在建筑预算编制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变更情况,如设计变更、施工变更等。
合理管理这些变更对于预算控制和工程质量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变更管理的方法和要点:1. 变更识别与记录:及时识别和记录变更情况,包括设计变更和施工变更。
变更识别应在项目实施初期就开始进行,相关人员要逐项登记、归档,确保每一项变更都得到及时处理和跟踪。
2. 变更审查与评估:对变更进行审查和评估,评估其对工程时间、成本和质量等方面的影响。
审查过程中要考虑变更的必要性、合理性和可行性,以及对原有预算的影响程度,权衡各种因素做出决策。
施工前的工程项目标后预算编制

施工前的工程项目标后预算编制随着建筑业市场的发展和规范化,竞争也日渐激烈,整个建筑业市场逐步走向微利时代。
由于企业追求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利润最大化,因此以目标利润为导向的项目标后预算管理在施工管理中的重要性越发明显。
项目标后预算管理是实现经济效益最基本、最有效的管理手段,也是企业对项目效益管理的重要依据。
一、编制准备1、工程项目中标后,由经营部门牵头,公司领导及时组织有关部门人员对工程项目进行经济评估。
2、编制切实可行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
此项工作必须与项目责任人、项目经理、项目技术负责人进行实际施工的人材机进行核实,以求达到最经济、最方便的施工初步方案及合理工期。
3、根据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编制出符合工程项目当地和施工企业实际情况的人、材、机的损耗含量及折旧系数,单价等。
首先参考当地物价管理部门颁布的各期材料预算价格及相关规定,就工程所需主要材料进行询价。
4、详细审阅与业主签订的工程施工合同,掌握合同中有关工程价款计算的条款;5、根据施工图复核工程数量,为工程项目标后预算的编制打好基础。
二、工程项目标后预算是工程成本控制的主要参考依据,其主要组成如下:1、现场管理人工费根据经施工企业批准的项目总体施工组织设计中人员、机械等资源配置情况、项目管理模式、施工工期以及工程的具体内容,编制项目人工费用清单。
2、材料费用材料费用是根据施工图纸工程量、材料单价和企业定额规定的材料消耗量计算出来的;材料单价是经前期询价的工程项目所在地的市场价格。
对询价的供货商实行材料招标采购,并通过比质、比价、比运费确定供应商和供货价格,这对降低成本起到有效作用3、施工机械费用首先根据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确定施工机械的种类、最佳数量,其次根据工程项目的施工工期确定施工机械的使用性质是租赁还是专门采购新设备,以确保施工成本的最小化支出。
4、临时工程费临时工程费包括小临、大临工程费。
根据项目经理部编制的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中临时工程的施工方案,编制项目驻地和工区临时房屋、材料仓库及小型临时设施费,以及施工用电、施工便道、便桥、便线等大临工程费用。
工程部招投标及预结算管理规定

工程部招投标及预结算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公司工程项目的招投标及预结算工作,保证项目质量、安全、进度和投资控制目标的实现,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公司内部管理制度,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公司所有工程项目的招投标及预结算工作,包括但不限于新建、改建、扩建、装修、设备采购等工程项目。
第三条招投标及预结算工作应遵循公开、公平、公正、诚实信用的原则,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公司内部管理制度,确保项目投资效益最大化。
第四条公司工程部是招投标及预结算工作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制定招投标及预结算管理制度,指导、监督、检查和考核项目的招投标及预结算工作。
第二章招投标管理第五条招投标工作应按照项目特点和规模,分为前期准备、招标文件编制、招标公告发布、投标文件接收、投标文件评审、中标通知书发放、合同签订等阶段。
第六条前期准备阶段,项目负责人应组织项目团队开展需求调研,明确项目范围、技术要求、质量标准、安全要求、进度要求等,为招标准备提供依据。
第七条招标文件编制阶段,项目负责人应组织编制招标文件,包括招标公告、投标须知、合同条款、技术规格、工程量清单等,招标文件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公司内部管理制度要求。
第八条招标公告发布阶段,项目负责人应按照公司规定的时间、渠道和方式发布招标公告,确保公开透明。
第九条投标文件接收阶段,项目负责人应设立投标文件接收小组,负责接收、登记、保管投标文件,确保投标文件的安全、保密和完整。
第十条投标文件评审阶段,项目负责人应组织专家评审委员会,按照招标文件的要求和评审标准,对投标文件进行评审,评审结果应客观、公正、透明。
第十一条中标通知书发放阶段,项目负责人应根据评审结果,确定中标单位,发放中标通知书,并抄送相关部门。
第十二条合同签订阶段,项目负责人应与中标单位签订合同,合同内容应符合招标文件和投标文件的要求,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第三章预结算管理第十三条预结算工作应按照项目特点和规模,分为前期准备、预算编制、预算审查、结算编制、结算审查、支付管理等阶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程项目标后预算的编制和管理摘要:本文介绍了工程项目标后预算管理在施工管理中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工程项目标后预算管理的方法,并从项目实施开始,分3个阶段阐述了对工程项目标后预算编制和管理进行控制,对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具有借鉴及指导意义。
关键词:工程项目标后预算编制管理
随着建筑业市场的发展和规范化,竞争也日渐激烈,整个建筑业市场逐步走向微利时代。
由于企业追求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利润最大化,因此以目标利润为导向的项目标后预算管理在施工管理中的重要性越发明显。
项目标后预算管理是实现经济效益最基本、最有效的管理手段,也是企业对项目效益管理的重要依据。
工程项目一旦中标,合同收入额也就基本确定,施工企业如果要想使承建的工程项目获得好的经济收益,其各项管理工作就必须以标后预算为基准,以收定支,加强工程项目标后预算管理,从而实现工程利润最大化,同时也为企业下一步的经营工作积累经验。
工程项目标后预算的编制和管理可分3部分
1.施工前的工程项目标后预算编制
工程项目中标后,由经营部门牵头,公司领导及时组织有关部门人员对工程项目进行经济评估,除编制切实可行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外,还必须编制出符合工程项目当地和施工企业实际情况的标后预算,以满足工程项目施工的需要。
工程开工前,首先参考当地物价管理部门颁布的各期材料预算价格及相关规定,就工
程所需主要材料进行询价;其次详细审阅与业主签订的工程施工合同,掌握合同中有关工程价款计算的条款;最后根据施工图复核工程数量,为工程项目标后预算的编制打好基础。
工程项目标后预算是工程成本控制的主要参考依据,其主要组成如下:
1.1 现场管理人工费
根据经施工企业批准的项目总体施工组织设计中人员、机械等资源配置情况、项目管理模式、施工工期以及工程的具体内容,编制项目人工费用清单。
1.2 材料费用
材料费用是根据施工图纸工程量、材料单价和企业定额规定的材料消耗量计算出来的;材料单价是经前期询价的工程项目所在地的市场价格。
对询价的供货商实行材料招标采购,并通过比质、比价、比运费确定供应商和供货价格,这对降低成本起到有效作用
1.3 施工机械费用
首先根据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确定施工机械的种类、最佳数量,其次根据工程项目的施工工期确定施工机械的使用性质是租赁还是专门采购新设备,以确保施工成本的最小化支出。
1.4 临时工程费
临时工程费包括小临、大临工程费。
根据项目经理部编制的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中临时工程的施工方案,编制项目驻地和工区临时房屋、材料仓库及小型临时设施费,以及施工用电、施工便道、便桥、便线等大临工程费用。
1.5 施工措施费
根据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工程项目性质等预估安全、文明施工费;夜间施工增加费;二次搬运费;冬雨季施工增加费;大型机械设备进出场及安装费;施工排水费;施工降水费;地上地下设施、建筑物的临时保护设施费;已完工程及设备保护费;专业措施费(混凝土模板及支架、脚手架等)等施工措施费用,做到不漏项不多项,科学合理。
1.6 税金
税金是以与建设单位签订的施工合同所规定的税种、税率为依据计算所得。
1.7 公司确定的应列入项目成本的其他费用
在考虑以上情况的同时,认真分析项目的性质,对工程施工存在的困难和风险做好充分的预测,以使标后预算更接近项目实际情况。
以上7项就构成了项目的目标责任成本。
1.8 公司管理费用
公司管理费用指合同收入与项目目标责任成本的差额。
以上就构成了项目标后预算,经公司领导审查通过后,与项目第一责任人签订责任书后即可实施。
项目标后预算一旦确定,对应的项目目标责任成本也就确定。
项目标后预算既是企业对工程项目进行成本控制和考核的尺度,又是项目部要控制的成本。
2.施工过程中的项目标后预算管理
项目标后预算是企业对工程项目进行成本控制和考核的依据,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又是项目部为达到的目标责任成本,与各工序分包方签订合同和结算的依据。
项目标后预算的控制,实际就是对项目目标责任成本的控制。
工程项目标后预算同时又是实时监控项目盈亏的标尺。
为了使项目管理处于高效的管理状态,要求项目预算人员根据公司编制的标后预算,编制项目的分部和分项工程预算,这样不仅能满足项目施工管理需要,还能满足项目成本管理的需要;同时要求项目部编制的标后预算中对应的分项成本要素,将成本进行分解。
纵向分解到施工队各工区、班组,横向分解到项目部领导、职能部门和现场施工员。
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目标责任成本体系,将目标责任成本分解落实到每个阶段、每个责任人,形成全员、全方位、全过程项目责任成本管理体系。
对项目的成本控制,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作业层的控制。
作业层人工费和材料的控制,以标后预算中单项工程对应的人工费、材料费为依据,进行编制和分解目标责任成本,以班组为基本考核单位,推行工料单价承包并签订承包合同,明确班组的责、权、利。
在班组之间进行竞标,调动积极性,达到控制和降低成本的目的。
施工过程中,每月对项目的经费使用情况、分包结算情况、材料价格信息等进行监控,实行动态管理。
每月月末时,项目部领导负责组织本项目各部门负责人,对本部门负责的成本进行统计,与
月初计划成本进行对比,找出节超的原因,为下一步的成本控制工作积累经验。
为了维护标后预算的严肃性,标后预算一经确定,原则上不予调整。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经公司领导批准,及时调整标后预算,使之更符合实际:①施工方案发生重大变化;②材料综合差价超出±5%以上部分;③因调差索赔、变更设计引起费用变化;④公司认为有必要调整的费用。
3.工程竣工阶段项目标后预算的管理
工程竣工阶段,尽快收集竣工图、工程数量、设计变更通知单、现场签证单、索赔签证单、以及施工过程中甲乙双方共同形成的会议纪要等资料、材料价差资料、政策性调整文件等资料,结合形成的标后预算单价,形成《项目决算书》,作为整个项目的最终成果。
《项目决算书》是进行项目审计、项目考评及奖惩兑现的依据。
4.小结
项目标后预算管理贯穿整个项目管理的始终,搞好项目标后预算管理,既能给企业带来效益,又能调动施工人员的积极性,是项目增加收入、节约开支的重要管理手段,对工程项目的最终利润产生深远影响。
同时,施工企业及时收集项目预算执行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数据,并进行认真分析整理,必要时修订企业定额和消耗指标,保证企业定额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为企业下一步的投标工作积累丰富的资料。
总之,标后预算的编制与管理是一项涉及面广、部门多的工作,
一个好的标后预算的形成,需要预算人员不仅懂工程、预算,而且还要懂一定的成本、财务的知识,不但要会活算、细算、精算成本这个帐,还要能把成本这个帐算活、算实、算优,为领导及时、准确提供有效的成本信息。
只有切实加强标后预算的编制与管理工作,才能做到对项目盈亏了如指掌,对成本过程控制心中有数。
参考文献:
[1]刘喜良,浅谈工程投标报价策略与方法的运用,《中国房地产业》,2012
[2]种云晴,浅谈工程项目内部预算的编制及管理,《科学之友(b版)》,2010
[3]韩彦梅,浅谈建筑工程预算的编制要点,《china’s foreign trade》,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