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第一章运动的描述1.3速度和加速度教案鲁科版必修Word版
速度和加速度-鲁科版必修1教案
![速度和加速度-鲁科版必修1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6aff03b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bb.png)
速度和加速度-鲁科版必修1教案一、教学目标•了解速度和加速度的定义和本质•掌握速度和加速度的计算方法•理解速度-时间图像和位移-时间图像的关系•理解速度和加速度与物体运动状态的关系二、教学重点•速度和加速度的定义•速度和加速度的计算方法•速度-时间图像和位移-时间图像的关系三、教学难点•速度-时间图像和位移-时间图像的理解四、教学内容及进度安排第一课时:速度的定义和计算1.介绍速度的定义和本质2.探究速度的计算方法3.通过例题巩固速度的计算方法4.讲解速度的单位和量纲第二课时:加速度的定义和计算1.介绍加速度的定义和本质2.探究加速度的计算方法3.通过例题巩固加速度的计算方法4.讲解加速度的单位和量纲第三课时:速度-时间图像和位移-时间图像1.介绍速度-时间图像和位移-时间图像的定义和本质2.理解速度-时间图像和位移-时间图像的关系3.通过例题练习速度-时间图像和位移-时间图像的相互转换第四课时:速度和加速度与物体运动状态的关系1.通过实验探究速度和加速度与物体运动状态的关系2.讲解速度和加速度与物体运动状态的意义和应用五、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实验教学法•讨论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六、教学评估•学生课堂表现评估•作业评估•考试评估七、教学资源1.课本2.多媒体教学设备3.实验器材4.示例题和作业题八、教学注意事项1.教师要注意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和实验。
2.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3.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合理地运用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鲁科版必修一《速度和加速度》WORD教案3
![鲁科版必修一《速度和加速度》WORD教案3](https://img.taocdn.com/s3/m/65cfbc334afe04a1b171de66.png)
鲁科版必修一《速度和加速度》WORD教案3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明白得物体运动的速度,明白速度的意义、公式、符号、单位、矢量性。
2.明白得平均速度的意义,会用公式运算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认识各种外表中的速度。
3.明白得瞬时速度的意义。
4.能区别质点的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等概念。
5.明白速度和速率以及它们的区别。
6.明白得加速度的意义,明白加速度是表示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明白它的定义、公式、符号和单位,能用公式a=△v/△t进行定量运算。
7.明白加速度与速度的区别和联系,会依照加速度与速度的方向关系判定物体是加速度运动依旧减速运动。
过程与方法1.通过描述方法的探究,体会如何描述一个有特点的物理量,体会科学的方法,体验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
2.同时通过实际体验感知速度的意义和应用。
3.让学生在活动中加深对平均速度的明白得,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平均速度的局限性。
4.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逐步领会瞬时速度于平均速度的关系,同时初步领会极限的思想并初步领会数学与物理相结合的方法,进而直截了当给出瞬时速度的定义。
5.会通过外表读数,判定不同速度或变速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介绍或学习各种工具的速度,去感知科学的价值和应用。
2.了解从平均速度求瞬时速度的思想方法,体会数学与物理间的关系。
3.培养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由简单到复杂。
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4.培养对科学的爱好,坚决学习摸索探究的信念。
教学重点:速度、瞬时速度、平均速度、加速度四个概念,及四个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方法和教具:使用讲授法,不需要专门的教具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引入]为了描述物体的运动,上两节课我们差不多学习了几个概念,分别是质点、参考系、坐标系、时刻、时刻、位移和路程,位移描述的是物体位置的变化,我们谈到运动的时候,经常还关怀另一个问题,确实是物体位置变化的快慢,也确实是运动的快慢,今天引入一个新的物理量来描述它。
大伙儿先阅读教材的第一、二、三自然段,回答摸索与讨论的问题,补充问题:当我们用一维数轴表示位置和位移时,坐标与坐标变化量有什么区别和联系?[板书]一、坐标与坐标的变化量[讲解]在研究物体沿直线的运动时,我们沿物体运动的方向建立x轴,例如:一辆汽车在沿平直公路运动,设想我们以公路为x轴建立直线坐标系,时刻t1汽车处于A点,坐标是x1=10m,一段时刻之后,时刻t2到达B点,坐标是x2=30m,x2-x1确实是这辆汽车位置坐标的变化量,能够用“△x”表示,△x=x2-x1=30m-10m=20m如此,物体的位移就能够通过坐标的变化量来表示,△x的大小表示位移的大小,△x 的正负表示位移的方向。
新教材高中物理1.3速度教学设计(2)鲁科版必修第一册
![新教材高中物理1.3速度教学设计(2)鲁科版必修第一册](https://img.taocdn.com/s3/m/01a4ae0f0029bd64793e2c26.png)
新教材高中物理1.3速度教学设计(2)鲁科版必修第一册本节内容选自鲁科版新高一必修1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速度》,这一章几个重要的点就在于要区别初中的速度与高中速度的区别,知道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在描述运动快慢的区别与联系,体会位移在速度中的应用,在本节课内容中的速度公式所用的s特指的就是上节课的位移,由于位移的矢量性,速度也具有矢量性。
这节课涉及到的两个知识点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要懂得其物理意义,以及矢量带来的方向性,有助于后面内容的学习。
【物理观念】理解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概念,知道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在描述运动快慢的区别与联系。
【科学思维】通过平均速度的学习体会用比值定义法形成物理公式,学会瞬时速度与数学科结合初步体会极限思想。
【科学探究】掌握平均速度公式及推导过程及矢量的方向性,体验极限思想。
【科学态度与责任】掌握瞬时速度解法,感受物理学的数学思想。
重点:平均速度的公式瞬时速度的含义及矢量性的理解。
难点:利用极限思想建立瞬时速度的概念多媒体引入课题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比较飞机和汽车运动快慢的视频)。
1.根据这段视频,同学们相互讨论下,如何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并比较飞机和汽车运动快慢,这个引入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学中切记灌输和对定义的书面简述,要从问题引入,在引入过程中可以暗示初中的速度,让学生用已学过的知识来回答问题,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研究中的温故知新,对物理的学习能更有方向性。
2.对学生的举例分析给予评价,这时候就可以提出最关键的问题,也正是初中和高中的分水岭,如果位移和时间都不相同时怎么办?这里可以引导学生用比值的思想,如果位移和时间都不相同时采用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来描述,比值越大,说明运动越快,反之越慢。
水到渠成时教师在来替学生总结,位移与时间的比值就是我们所说的速度,ts v这个公式的形成就是用比值定义法。
这里还有知道平均速度是矢量其方向实际上指的就是物体运动方向。
公式得出后可以及时让学生进行计算,可以利用教材中的图让学生分别去计算每一段的平均速度,这里的选段一定要任意不一定要从O为起点,等学生算完之后他们自然而然的就会发现同样一个物体一段运动中,细分成几个小段每一段平均速度还不一样,这时候就可以总结出,求平均速度必须要明确求的是哪一段时间或哪一段位移的平均速度,这里不用补充太深,可以等下节课加速度在进行提高,但是一定要让学生会分段求位移、3.瞬时速度的引入,正好可以从平均速度不同位移不同时间的平均速度也不相同进行导入,在导入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讨论和交流,用平均速度来描述物体的运动快慢有没有什么缺陷,讨论和才能得知平均速度只能粗略的得出物体的运动快慢,不能描述物体在某一时刻或经过某一位置时运动的快慢,然后在给出瞬时速度的概念。
高中物理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总结教案 鲁科版必修1
![高中物理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总结教案 鲁科版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53e67c73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1b.png)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要描述物体或质点〔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判定依据:所研究的问题涉及的尺度远远大于物体本身的尺度,或者是该问题着重研究物体的平动而不是转动。
当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所研究的问题影响很小时,就可以看作质点。
〕的运动〔机械运动定义:一个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或者是物体的一部分相对于其他部分的位置变动〕必须首先选好参考系〔定义:用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参照物称为参考系。
参考系的选择标准:①描述物体是否运动是看相对于参考系的位置是否改变,事先假定参考系不动;②选取不同的参考系来观察同一物体的运动结果往往是不同;③参考系的选取可以是任意的,实际解题应以观测方便和使物体的运动尽可能简单为原那么;④通常选取地面为参考系;⑤比较两个物体的运动应选同一参考系。
〕。
参考系选择好了之后就要描述在这个参考系中的物体或质点的空间位置,就要建立适当的坐标系〔一维坐标系〔数轴〕描述做直线运动的物体;二维坐标系〔平面直角坐标系〕描述物体在一个平面内运动;三维坐标系〔立体坐标系〕描述物体在一个空间内运动。
〕物体无时无刻不在运动,只有绝对的运动和相对的静止,所以物体的空间位置会发生变化〔或者移动〕因而产生了位移〔物理意义:用来表示运动物体(质点)的空间位置变化的物理量。
定义:位移是由质点的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它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用s表示。
大小:起点和终点之间的直线距离方向:从起点指向终点〕。
位移为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叫矢量,如位移、速度、加速度、力〕,与矢量对应的是标量〔只有大小而没有方向的物理量叫标量,如路程、质量、温度〕初中学习了路程〔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
〕与位移对比一下。
大小关系 |s|≤l 特例 质点做单方向的直线运动时|s|=l由于物体或质点的运动的快慢不同,物体位移变化的快慢也不一样,所以我们引入速度〔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运动的快慢的物理量。
速度是矢量,大小为||v ,方向为物体运动的方向;速率是标量。
鲁科版必修一1.3《速度和加速度》WORD教案7
![鲁科版必修一1.3《速度和加速度》WORD教案7](https://img.taocdn.com/s3/m/74dbc35152ea551811a68720.png)
速度与加速度、教学内容分析1.内容和地位[来源:Z|xx|]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共同必修模块“物理1”中的第一个二级主题“运动的描述”中涉及本节的条目有:“经历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研究的过程,理解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体会在实验中发现自然规律的作用”。
本节速度、加速度是描述运动的重要物理量,理解速度和加速度概念,是学习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基础。
物体的运动是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现象,学生对此已有自己的认识,教师可举例常见的、学生感兴趣的运动作为教学的起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本节定义平均速度和加速度所应用的比值法、研究瞬时速度所应用的极限法等都是物理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这几种方法,为以后应用类似方法来解决物理问题打下基础。
2.教学目标[来源:学科网]知识与技能①知道物体运动的快慢可以用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来描述,理解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知道速度是矢量,知道速度和速率以及它们的区别。
②知道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在描述运动快慢方面的区别与联系。
③知道加速度是用来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理解加速度的概念。
知道加速度是矢量,理解直线运动中加速度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及其加速运动或减速运动的联系。
过程与方法①了解和体会比值定义法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体会数学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重要性。
②初步了解和体会极限思想和方法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③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 善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感受合作学习的快乐;勇于克服困难,保持探究的热情。
②加强学生交通安全意识3.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概念及区别,加速度的概念。
难点:怎样由平均速度引出瞬时速度,加速度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及其加速运动或减速运动的联系。
二、案例设计(一)导入介绍2004年奥运会上刘翔以12.91s勇夺110m栏冠军的情况,以及2006年刘翔以12.88s的成绩打破世界纪录的情况(收集刘翔参加比赛的录像资料,以及100m短跑比赛画面,放映给学生看)。
高中物理《速度和加速度》教案2 鲁科版必修1(1)
![高中物理《速度和加速度》教案2 鲁科版必修1(1)](https://img.taocdn.com/s3/m/c21c0fcc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13.png)
第3节速度和加速度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术:1.明白描述运动快慢和方向的方式。
2.明白速度的概念、公式、符号、单位。
(1)速度: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
(2)单位:m/s(3)公式:3.质点的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1)平均速度: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历时刻的比值称为这段时刻内的平均速度。
(2)瞬时速度:物体在某一时刻的速度称为瞬时速度。
(3)瞬时速度与位置、时刻对应;平均速度与位移、时刻距离对应。
4.速度与速度速度的大小叫速度,在日常生活中说到的“速度”,有时是指速度。
5.会计算质点的平均速度,熟悉各类仪表中的速度。
6.明白加速度的概念、公式、符号、单位。
(1)加速度:物体的速度转变跟发生这一转变所历时刻的比值,叫做物体运动的加速度。
(2)单位:。
(3)公式:7.明白加速度是一个矢量,和加速度的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
8.明白加速度与速度、速度的转变量之间的关系。
(二)进程与方式通过探讨描述一个物理量的方式,体会科学的方式,同时通过实际体验感知速度的意义和应用,会通过仪表读数,判定不同速度或速度的转变。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介绍和学习各类工具的速度,去感知科学的价值和应用。
培育对科学的爱好,坚决学习试探探讨的信念。
二、教学重点难点1.能够正确区分速度、速度的转变量和加速度。
2.明白速度和速度之间的关系。
3.会计算平均速度。
4.会计算加速度,而且要能够正确判定加速度的方向。
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手腕:讨论法、教学法、多媒体演示法三、课前预备:(1)教师预备:查阅相关资料全面了解速度和加速度的相关知识。
(2)学生预备:预习本节内容,回忆初中所学速度的相关知识,熟悉本节内容。
四、教学进程设计:(一)新课导入出示信息: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周围海域2004年12月26日发生的强烈地震及其引发的海啸在东南亚和南亚数国造成的死亡人数已超过15万,海啸的特点之一是速度快,地震发生的地址海水越深,海啸传播的速度越快。
高一物理速度和加速度的教案(优秀5篇)
![高一物理速度和加速度的教案(优秀5篇)](https://img.taocdn.com/s3/m/e2833a5e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37.png)
高一物理速度和加速度的教案(优秀5篇)高一物理必修一速度教案怎么设计篇一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本节课为实验课,目的是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打点计时器的使用方法,测定物体牵引纸带的速度,并尝试用图象的方法来表示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
根据瞬时速度是在无限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的思想方法,让学生用求平均速度的方法,粗略表示物体运动的瞬时速度。
教材这样处理更进一步加深了上节课对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概念的理解。
当然这种用平均速度代替瞬时速度的方法,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有它的准确性,这要在下一章中学习,在此可不必要向学生介绍这种结论性的知识,以免冲淡学习重点,加重学生负担。
本节课旨在让学生学到科学实验中探究的方法,而不是注重探究的结果多么完美,所以千万不能让学生养成不尊重实验事实、拼凑实验结果的习惯。
要让学生在亲身体验描点法作图象的思想方法,向学生讲清图象的横、纵坐标,描点法,图象的物理意义。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积极参与。
教师要补充一些更为典型的、学生非常熟悉的、不一定是物理方面的图象,要突出图象的直观性,使学生对图象的作用有更多、更深入的了解,为本节建立物理图象来分析、寻找物体运动的规律打下基础。
高一物理速度的教案有哪些篇二高一物理《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1)知道平均速度是粗略描述变速运动的快慢的物理量。
(2)理解平均速度的定义,知道在不同的时间内或不同的位移上的平均速度一般是不同的。
(3)会用平均速度的公式解答有关的问题。
2、理解瞬时速度的概念(1)知道瞬时速度是精确描述变速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
(2)知道瞬时速度是物体在某一时刻的速度或在某一位置时的速度。
3、理解用比值法定义物理量的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认真思考问题的习惯。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速度的定义是高中物理中一次向学生介绍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教材的讲述比较详细,通过两种通俗的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过渡到一个统一标准,自然地给出比值法定义速度。
高中物理速度和加速度教案 鲁科版 必修1
![高中物理速度和加速度教案 鲁科版 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9947912190c69ec3d4bb751b.png)
速度和加速度【教材分析】1、和加速度是高中物理运动学中的重要概念,一个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程度,一个描述物理速度变化的快慢程度。
2、速度和加速度都是基本概念,既然基本概念,从新课程标准来看,是体现“知识与技能”这一具体课程目标的最佳切入点。
3、从教材内容来看,速度将学生知识范围从“标量”过渡到“矢量”,虽然涉及的物理量不是很多,但较难理解,为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4、速度和加速度是运动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对学生而言是以后分析和运动学问题的理论基础,要求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
【学情分析】1、本人所教学校位于城乡结合处,绝大多数同学没有刻苦的学习精神,通俗的讲就是比较“懒惰”,知识程度参差不齐。
2、对于速度,学生在初中已有初步的认识,本节主要是从矢量和标量的角度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以便于接下来的学习探索。
而加速度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知识,同时又是高中阶段一个重要的物理概念。
所以能否学好本节的知识,直接影响到接下来相关知识的学习探究。
3、面对新知识,新概念,学生有浓厚的探究欲望,为其思维的发散提供了较大的空间。
从另外一个角度讲,本节内容,数学运算要求不高,适当地又降低了学习难度。
【教学目标】1、识与技能目标a)知道物体运动的快慢即位置变化的快慢可以用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来描述,理解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知道瞬时速度的大小简称为速率。
b)知道速度是矢量,速度的方向表示物体运动的方向。
c)知道加速度是矢量,加速度的方向表砂物体速度变化的方向。
理解直线运动中加速度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及其加速运动和减速运动之间的联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a)初步了解和体会用极限思想和方法建立瞬时速度概念时的作用,知道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在描述运动快慢方面的区别和联系。
b)通过平均速度和加速度的建立过程,了解和体会比值定义法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c)通过类比的方法学习掌握加速度及掌握学习物理的基本方法之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a)认识比值定义法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感悟物理推理的逻辑美。
鲁科版高中物理必修1运动的描述教案
![鲁科版高中物理必修1运动的描述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d5eae7577232f60ddcca15e.png)
运动的描述【考点透视】一、考纲指要1.机械运动,参考系,质点(Ⅰ)2.位移和路程 (Ⅱ)3.匀速直线运动,速度,速率,位移公式s=v t ,s-t 图,v -t 图(Ⅱ)4.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Ⅱ)5.瞬时速度(简称速度 )(Ⅰ)二、命题落点1.平均速度、速度、加速度的概念。
如例1。
2.位移和路程。
如例2。
3.速度、加速度的矢量性。
如例3。
4.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
如例4。
【典例精析】例1: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速度变化越大,加速度就越大B .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越大C .加速度大小不变,速度方向也保持不变C .加速度大小不断变小,速度大小也不断变小解析:根据t v a ∆=可知,Δv 越大,加速度不一定越大,速度变化越快,则表示t v∆越大,故加速度也越大,B 正确。
加速度和速度方向没有直接联系,加速度大小不变,速度方向可能不变,也可能改变。
加速度大小变小,速度可以是不断增大。
故此题应选B 。
答案:B例2: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时刻速度大小为4m/s ,经过1s 后的速度的大小为10m/s ,那么在这1s 内,物体的加速度的大小可能为解析 经过1s 后的速度的大小为10m/s ,包括两种可能的情况,一是速度方向和初速度方向仍相同,二是速度方向和初速度方向已经相反。
取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则1s 后的速度为vt=10m/s 或vt =-10m/s 由加速度的定义可得614100=-=-=t v v a t m/s 或141410-=--=a m/s 。
答案:6m/s 或14m/s点评:对于一条直线上的矢量运算,要注意选取正方向,将矢量运算转化为代数运算。
例3:在与x 轴平行的匀强电场中,场强为E=1.0×106V/m ,一带电量q=1.0×10-8C 、质量m=2.5×10-3kg 的物体在粗糙水平面上沿着x 轴作匀速直线运动,其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是x=5-2t ,式中x 以m 为单位,t 以s 为单位。
高中物理第一章运动的描述1.3速度和加速度教案鲁科版
![高中物理第一章运动的描述1.3速度和加速度教案鲁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d92f8cd8376baf1ffd4fadc6.png)
速度和加速度一、教学目标1.明白什么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2.理解加速度的概念:(1)明白加速度是描述速度转变快慢的物理量。
速的国际制单位是m/s2。
(3)明白加速度是矢量,明白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或相反时,结果是速度随时刻增加或减少。
(4)明白匀变速直线运动是加速度大小和方向都不变的运动。
二、重点、难点分析加速度的概念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第一要注意加速度的引入。
能够通过公共汽车与无轨电车(或卡车与小汽车)启动,速度从零加速到5m/s的不同,使学生体会到速度的转变有快慢问题。
也可演示物体从不同倾角的斜面滑下,在水平面滑行的距离大致相同,比较物体在不同倾角的斜面的速度转变的不同点是什么?从而提出速度转变有快慢之分。
引入加速度的概念后,要强调两个问题。
其一,加速度不是表示速度的增加,也不是速度的转变,而是速度转变的快慢。
其二,加速度的大小与速度的大小没有任何直接关系,高速公路上高速匀速行驶的汽车,它的加速度为零。
这两个问题,都能够用课堂讨论的方式进行。
暂时回避几个问题:第一,只提出加速度是矢量,如何判断方向的问题应暂时回避,待引出牛顿第二定律再研究;第二,不宜提“速度转变的快慢”,包括“速度方向转变的快慢”;第三,不宜提平均加速度与即时加速度。
三、主要教学进程(一)引入课题研究变速直线运动,应当从简单的入手,什么样的变速直线运动最简单呢?下面给出沿直线做变速运动的火车和汽车,从开始计时及每隔1s的速度v1和v2的转变情形:时刻t/s01234…问:表中火车(汽车)的速度转变有什么特点(规律)?引导同窗答出在相等的时刻内速度的转变相等:每隔1s速度的增加或减小(转变)相等。
伽里略研究后以为,如此的变速直线运动最简单。
(二)教学进程设计加速度1.匀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若是在相等的时刻内速度的转变相等,这种运动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表中所表示的火车、汽车在给定的时刻内的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学案:高中物理第1章运动的描述第3节速度和加速度学案鲁科版必修1
![学案:高中物理第1章运动的描述第3节速度和加速度学案鲁科版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fce459155fbfc77da269b1d8.png)
第3节 速度和加速度[学习目标] 1.[物理观念]理解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物理意义,能区分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2.[物理观念]理解加速度的概念,知道其方向性的意义. 3.[科学思维]能说出v 、Δv 、ΔvΔt 的区别. 4.[科学思维]能根据速度和加速度的方向关系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 5.[科学态度与责任]会用加速度的概念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一、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1.平均速度(1)定义:运动物体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通常用v -表示,则v -=st.(2)物理意义:大致描述一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快慢和方向.(3)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是m/s.常用单位还有km/h,1 m/s =3.6 km/h. (4)方向:平均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其方向与位移的方向相同. 2.瞬时速度(1)定义:运动物体在某时刻或某位置的速度.瞬时速度的大小叫瞬时速率,简称速率. (2)物理意义:精确描述物体在某时刻或某位置的运动快慢和方向.(3)方向:瞬时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其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同. (4)瞬时速度的测量①原理:用很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代替. ②方法a .光电门法:用光电门实验装置可测物体在极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认为它就是测得的瞬时速度.b .速度计法:用速度计可直接读出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瞬时速度的大小. 二、加速度1.定义:物体速度变化跟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用符号a 表示加速度.2.定义式:a =v t -v 0t,式中v 0表示物体运动的初速度,v t 表示物体运动的末速度,v t -v 0表示物体的速度变化.由于速度是矢量,所以速度变化也是矢量.3.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加速度的单位是“米每二次方秒”,符号是m/s 2. 4.物理意义:表示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5.加速度的矢量性:加速度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1.思考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匀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等于瞬时速度. (√) (2)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都可以精确描述变速运动.(×) (3)瞬时速度的大小叫瞬时速率,平均速度的大小叫平均速率.(×) (4)加速度就是指速度的增加.因此,有加速度,物体的速度就一定增大. (5)加速度越大,速度就越大.(×)(6)速度变化越大,加速度就越大. (×)2.(多选)下列描述的几个速度中,属于瞬时速度的是( ) A .子弹以790 m/s 的速度击中目标B .信号沿动物神经传播的速度大约为10 m/sC .汽车上速度计的示数为80 km/hD .台风以360 m/s 的速度向东北方向移动AC [790 m/s 是击中目标时刻的瞬时速度;信号以10 m/s 的速度沿动物神经传播是在一个过程内的平均速度;汽车速度计上显示的是瞬时速度;台风移动过程中速度的变化是很大的,360 m/s 是平均速度.]3.下列关于物体加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加速度描述速度变化的大小 B .加速度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 C .加速度表示运动的快慢 D .加速度表示增加的速度B [加速度a=vt-v0t,用于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B正确.]4.观察下列几幅照片,根据照片所示情景请你判断他们对这四幅图的理解正确的是( )A.当火药爆炸炮弹还没发生运动瞬间,炮弹的加速度一定为零B.轿车紧急刹车时,加速度方向可能与速度方向相同C.高速行驶的磁悬浮列车的加速度可能为零D.根据图中数据可求出苏炳添在100米比赛中任一时刻的速度C [炮弹发射瞬间,尽管速度为零,但速度的变化率较大,即加速度不是零,选项A错误;汽车刹车做减速运动,a与v反向,选项B错误;当磁悬浮列车匀速行驶时,a=0,选项C正确;根据苏炳添100米用时9秒99,可以求出苏炳添运动的平均速度,求不出任一时刻的速度,选项D错误.]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物理量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区别反映一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反映物体在某个时刻的运动情况与一段时间(或一段位移)相对应与某时刻(或某位置)相对应其方向与一段时间内发生的位移方向相同,与物体运动的方向不一定相同其方向与该时刻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同联系(1)当位移足够小或时间足够短时,可以认为瞬时速度等于平均速度(2)匀速直线运动中,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相等(3)当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方向相同物理量 平均速度 平均速率 区 别定义 平均速度=位移时间平均速率=路程时间矢量性矢量,有方向标量,无方向联系(1)都是描述物体运动情况的物理量(2)平均速度的大小一般不等于平均速率.当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时,即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平均速度的大小才等于平均速率设无往返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三个质点从N 到M 的平均速度相同B .三个质点任意时刻的速度方向都相同C .三个质点从N 点出发到任意时刻的平均速度都相同D .三个质点从N 到M 的平均速率相同思路点拨:①“三个质点同时从N 点出发,同时到达M 点”说明三个质点的运动时间相同,位移相同.②“无往返运动”说明三个质点的路程等于相应弧长或直径.A [位移与该段时间的比值叫平均速度.本题中A 、B 、C 三个质点在相同时间内位移相同,大小是MN 的长度,方向是由N 指向M ,所以它们的平均速度相同,A 选项正确.速度是表征质点在某瞬时运动快慢和运动方向的矢量.本题中B 质点做单向直线运动,速度方向恒定,A 、C 两质点做曲线运动,速度方向时刻在变,B 选项错误.平均速率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规定物体在Δt 时间内通过的路程Δs 与Δt 之比为平均速率,即v -=ΔsΔt.本题中A 、C 两质点均为曲线运动,且A 、C 两质点的平均速率相等,它们均大于B质点的平均速率,C、D选项错误.]计算平均速度的方法(1)由v-=ΔsΔt求出平均速度,平均速度的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2)若为匀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等于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若Δt非常小,可近似认为v-等于初始时刻的瞬时速度.[跟进训练]1.2019年第1号台风“帕布”的中心于1月2号上午8点钟到达位于我国南沙华阳礁西南方约560公里的海面上,中心附近最大风速18米/秒,预计,“帕布”将以每小时15公里左右的速度向偏西方向移动,强度逐渐加强并趋向马来半岛北部沿海.上文中的两个速度数值分别是指( ) A.平均速度,瞬时速度B.瞬时速度,平均速度C.平均速度,平均速度D.瞬时速度,瞬时速度B [平均速度对应的是一段时间或一段位移,而瞬时速度对应的是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帕布”将以每小时15公里左右的速度向偏西方向移动,指的是平均速度,中心附近最大风速18米/秒,是指瞬时速度,故B正确.]2.(多选)在一次室内田径赛期间,有三位运动员A、B、C从所住地M出发到赛场N.他们选择了三个不同的路径同时出发,最后同时到达赛场,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三个运动员从M点到N点的平均速度相同B.三个运动员到达N点时瞬时速度相同C.三个运动员从M点到N点的平均速率相同D.B运动员从M到N的平均速度方向与任意时刻的瞬时速度的方向相同AD [三个人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沿不同路线到达同一地点,位移相同,所用时间相同,故平均速度相同,A正确.三个人的路程不同,故平均速率不同,C错误.无法判断三个人谁到达N点的瞬时速度大,B 错误.B 运动员沿直线运动,他的速度方向是不变的,D 正确.]加速度(1)加速度是矢量,它的大小可以由定义式a =ΔvΔt 来计算,但不能由此得出加速度与速度变化量Δv成正比,与运动时间Δt 成反比的结论.(2)加速度的方向和速度变化量Δv 的方向是一致的,但与速度方向没有必然联系. 2.加速度大小和速度大小的关系加速度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加速度大,说明在单位时间内速度变化量的数值大.但加速度大,速度改变量不一定大,因为与时间有关系;速度改变量大,加速度也不一定大,还要看速度变化所对应的时间.【例2】 计算下列各种条件下的加速度:(1)显像管内,电子从阴极射到阳极的过程中,速度由零增加到108 m/s ,历时2×10-5 s ,其加速度为________.(2)子弹击中靶子时,在0.1 s 内速度从200 m/s 降到零,其加速度为________.(3)火车出站时,可在20 s 内使速度从10 m/s 增大到1 200 m/min ,其加速度为________. (4)以2 m/s 的速度沿直线运动的足球,被运动员“飞起一脚”使其在0.2 s 内改为以4 m/s 反向飞出,则足球被踢时的加速度为________.思路点拨:解析:均以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 (1)a 1=v t -v 0t=108-02×10-5 m/s 2=5×1012m/s 2,方向沿初速度方向. (2)a 2=v t -v 0t=0-2000.1m/s 2=-2 000 m/s 2,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大小为2 000 m/s 2.(3)a 3=v t -v 0t=20-1020m/s 2=0.5 m/s 2,方向沿初速度方向.(4)a 4=v t -v 0t=-4-20.2m/s 2=-30 m/s 2,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大小为30 m/s 2.答案:(1)5×1012m/s 2 方向沿初速度方向 (2)2 000 m/s 2 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 (3)0.5 m/s 2 方向沿初速度方向 (4)30 m/s 2 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抓住矢量式的灵魂——方向(1)定义式法:加速度的定义式是矢量式,一般默认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末速度方向与之相同则为正,相反则为负.(2)结果分析法:计算结果加速度为正表示其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同,即做加速运动;加速度为负表示其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即做减速运动.[跟进训练]3.如图所示,汽车向右沿直线运动,原来的速度是v 1,经过一小段时间之后,速度变为v 2,Δv 表示速度的变化量.由图中所示信息可知( )A .汽车在做加速直线运动B .汽车的加速度方向与v 1的方向相同C .汽车的加速度方向与v 1的方向相反D .汽车的加速度方向与Δv 的方向相反C [速度是矢量,速度的变化量Δv =v 2-v 1,根据图象可知,Δv 的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而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所以加速度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物体做减速运动,故C 正确,A 、B 、D 错误.]4.计算下列运动中的物体的加速度.(1)某飞机的起飞速度是50 m/s ,因地面跑道的限制,要求飞机在8 s 内离开跑道,求飞机起飞时的最小加速度.(2)一辆汽车正以54 km/h 的速度行驶,因发生紧急情况关闭油门,刹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经5 s 停止,求汽车的加速度.解析:(1)取飞机的起飞方向为正方向,飞机从跑道滑行起飞的末速度是v t =50 m/s ,滑行的最长时间t =8 s ,由题意知飞机初速度v 0=0.根据加速度公式得飞机起飞时的最小加速度a =v t -v 0t=50-08m/s 2=6.25 m/s 2.(2)取汽车的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汽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初速度v 0=15 m/s ,末速度v t =0,时间t =5 s .则汽车的加速度a =v t -v 0t=0-155m/s 2=-3 m/s 2,式中负号表示加速度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答案:(1)6.25 m/s 2,与起飞方向相同 (2)3 m/s 2,与初速度方向相反1.[物理观念]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加速度.2.[科学思维]准确理解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加速度的物理意义.3.[科学态度与责任]学会根据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加速度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1.小明周末到公园坐摩天轮,已知该轮直径为80 m ,经过20 min 转动一周后,小明落地,则小明在摩天轮上的平均速度为( )A .0.2 m/sB .4 m/sC .0D .非直线运动,不能确定C [由题意可知,小明的位移为0,则全程中小明的平均速度为0,故C 正确.] 2.(多选)关于速度、速度的改变量、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物体的速度不等于零,而加速度可能等于零 B .物体的速度改变越快,加速度就越大 C .物体的速度改变量越大,加速度就越大D .物体的速度变化率越大,加速度就越大ABD [物体的速度不等于零,但如果速度变化量等于零,也就是说速度不变,根据公式a =ΔvΔt 知,加速度等于零,选项A 正确;物体的速度改变越快,说明ΔvΔt 越大,则加速度就越大,选项B 正确;物体的速度改变量Δv 大,但速度变化率ΔvΔt 不一定大,加速度不一定大,选项C 错误;加速度表示速度变化的快慢,速度变化率大说明速度变化快,加速度就大,选项D 正确.]3.物体沿一直线运动,先以5 m/s 的速度运动一段时间,接着以2 m/s 的速度运动相等的时间,其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为v 1;若该物体以5 m/s 的速度运动一段位移,接着以2 m/s 的速度运动相等的位移,其平均速度为v 2.则v 1、v 2的大小关系是( )A .v 1>v 2B .v 1<v 2C .v 1=v 2D .不确定A [(1)物体的总位移为s =5t +2t =7t ,则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 1=s 2t =7t2t=3.5 m/s ;(2)全程的运动时间为t ′=s ′5+s ′2=7s ′10,则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 2=2s ′t ′=2s ′7s ′10=207m/s.故v 1>v 2;故选A.]4.一辆汽车沿平直公路向东行驶,如图所示是该汽车的速度计,在汽车内的观察者观察速度计指针的变化,开始时指针指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经过8 s 后指针指示到如图乙所示的位置,那么它的加速度约为( )甲 乙A .11 m/s 2B .-5.0 m/s 2C .1.4 m/s 2D .-1.4 m/s 2D [由题图可知汽车的初速度v 0=60 km/h≈16.7 m/s,末速度v =20 km/h≈5.6 m/s.由加速度的定义式得a =v -v 0t=5.6-16.78m/s 2≈-1.4 m/s 2,故选D.]。
鲁科版必修一第一章《运动的描述》WORD教案3
![鲁科版必修一第一章《运动的描述》WORD教案3](https://img.taocdn.com/s3/m/9c97e9c914791711cd791761.png)
鲁科版必修一第一章《运动的描述》WORD教案3第1节:运动、空间和时刻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明白得参考系的选取在物理中的作用,会依照实际情形选定参考系(2)认识一维直线坐标系,把握坐标系的简单应用(3)明白时刻和时刻的区别和联系2.过程与方法(1)通过参考系的学习,明白从不同角度研究问题的方法,让学生从熟悉的和已知的生活情形动身,体验不同参考系中运动的相对性,揭示参考系在确定物体运动时客观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促使学生形成勤于摸索的适应,提高学生自主猎取知识的能力。
(2)体会用坐标方法描述物体位置时刻与时刻的优越性,,增强学生发觉问题并力求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勇于探究的精神。
(2)渗透抓住要紧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哲学思想。
(3)渗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二、重难点坐标系表示物体的位置变化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关于在哪些情形下能够把物体看成质点是本节课教学的难点,时刻和时刻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是难点。
三、教学活动(一)多媒体显示引出课题自然界的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运动,河水奔流,鸟儿翱翔,车辆行驶,火箭发射,卫星飞行,电子绕核运动……归纳:1. 运动是一切物体的固有属性,是物体的存在形式,宇宙中的一切,大到天体,小到分子、原子、都处在永恒的运动中.2. 物体相关于其他物体的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二)如何样描述机械运动?1. 运动的相对性讨论(师生)(1)静止是绝对的吗?(2)描述一辆列车的运动,甲说它向北行驶,乙说它向南后退,这可能吗?引出参考系概念:在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另外的物体,叫做参考系.选择不同的参考系来观看同一个运动,观看的结果会有不同.讨论坐在行驶的车中的乘客以车厢作为参考系——静止以地面作为参考系——运动多媒体显示4、参考系能够任意选取,但在不同参考系中描述同一个物体的运动,繁简程度不一样,因此,选取参考系应以观看和研究问题方便为准.如研究地面物体的运动,一样以地面为参考系;研究月亮或人造卫星的运动,应选取地球为参考系;研究行星的运动,应选取太阳为参考系.(三)如何样描述空间位置?要描述物体的运动,第一要确定物体的位置及位置的变化,假如一个物体沿直线运动,如何样定量地描述物体的位置变化.1.如何选坐标轴和正方向?2.如何选择坐标原点?3.如何确定坐标轴上刻度值?(直线运动,一样选质点的运动轨迹为坐标轴,运动的方向为坐标的正方向,选取通过坐标轴原点的时刻为时刻的起点。
速度和加速度-鲁科版必修1教案
![速度和加速度-鲁科版必修1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2ba0139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7c3f657.png)
速度和加速度-鲁科版必修1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和定义。
2.掌握速度和加速度的计算方法。
3.深入了解速度和加速度在力学中的基本作用,为后续学习做铺垫。
二、教学内容1. 速度(1) 速度的概念和定义速度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经过的路程。
(2) 速度的计算方法计算速度的公式为:$$v=\\frac{\\Delta x}{\\Delta t}$$其中,v为速度,$\\Delta x$为物体在时间$\\Delta t$内所经过的路程。
2. 加速度(1) 加速度的概念和定义加速度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改变量。
(2) 加速度的计算方法计算加速度的公式为:$$a=\\frac{\\Delta v}{\\Delta t}$$其中,a为加速度,$\\Delta v$为物体在时间$\\Delta t$内速度的改变量。
3. 速度和加速度(1) 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速度和加速度之间有很紧密的关系:加速度的大小与速度的变化量成正比,方向相同时速度增大,方向相反时速度减小。
(2) 速度和加速度的应用速度和加速度在物理学中有很多应用,例如:•通过测量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可以计算物体所受到的力的大小和方向。
•车辆行驶的速度和加速度是交通安全的重要参数。
•粒子的速度和加速度在物理学研究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1.讲授和讨论相结合:教师先讲解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和定义,然后通过例题进行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概念。
2.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探究法让学生理解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加深对此的认识。
3.仿真模拟法:通过计算机仿真软件对速度和加速度进行模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和计算方法。
四、教学时长本节课预计时长为1课时。
五、教学评价1.考察学生对速度和加速度的理解和计算能力的掌握。
2.考察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计算机仿真能力的应用情况。
3.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对概念的掌握情况。
六、课后作业1.完成相应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鲁科版必修一1.3速度和加速度WORD教案5(20201124142701)
![鲁科版必修一1.3速度和加速度WORD教案5(20201124142701)](https://img.taocdn.com/s3/m/364d6b334afe04a1b071dee4.png)
2.3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一加速度一、教学目标1•理解加速度的概念,知道加速度是表示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址,知道它的定义、公式、符号和贰位。
2•知道加速度是矢址,知道加速度的方向始终跟速度的改变址的方向一致,知道加速度跟速度改变虽的区别。
3•知道什么是匀变速直线运动,能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中理解加速度的意义。
4•通过对速度、速度的变化址、速度的变化率三者的分析比较,提商学生的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加速度的概念及物理意义2. 加速度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关系3•区别速度、速度的变化量及速度的变化率4•利用图象来分析加速度的相关问题难点:加速度的方向的理解三、教学方法比较、分析法四、教学设计教师引导学生三种车辆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分析比较发现:三种车辆的速度均是增大的,但它们速度增加得快慢不同。
那么,如何比较不同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呢?从而引入加速度。
(二)新课内容1. 速度的变化量提问:速度的变化量指的是什么?(速度由%经一段时间f后变为卩,那v-v0的差值即速度的变化量。
用表示。
)提问:越大,表示的变化量越大,即速度改变的越快,对吗?为什么?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得岀:要比较速度改变的快慢,必须找到统一的标准。
也就是要找单位时间内的速度的改变量。
2. 加速度学生阅读课本,教师引导学生得出:(1)上义:速度变化戢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的时间的比值(2)物理意义:指进速度变化的快慢和方向(3)单位:米/秒=(m/s=)(4)加速度是矢量,方向与速度变化的方向相同(5)a不变的运动叫做匀变速运动。
匀变速运动又分匀变速宜线运动和匀变速曲线运动。
[例题1]做匀加速运动的火乍.在40s 内速度从10m/s 增加到20】n/s,求火午加速度的大小。
汽午紧急刹 车时做匀减速运动,在2s 内速度从10m/s 减小到零,求汽车的加速度。
分析:由于速度、加速度都是矢量.所以我们计算的时候必须先选一个正方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 速度和加速度
一、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2.理解加速度的概念:
(1)知道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速的国际制单位是m/s2。
(3)知道加速度是矢量,知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或相反时,结果是速度随时间增加或减少。
(4)知道匀变速直线运动是加速度大小和方向都不变的运动。
二、重点、难点分析
加速度的概念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首先要注意加速度的引入。
可以通过公共汽车与无轨电车(或卡车与小汽车)启动,速度从零加速到5m/s的差异,使学生体会到速度的变化有快慢问题。
也可演示物体从不同倾角的斜面滑下,在水平面滑行的距离大致相同,比较物体在不同倾角的斜面的速度变化的不同点是什么?从而提出速度变化有快慢之分。
引入加速度的概念后,要强调两个问题。
其一,加速度不是表示速度的增加,也不是速度的变化,而是速度变化的快慢。
其二,加速度的大小与速度的大小没有任何直接关系,高速公路上高速匀速行驶的汽车,它的加速度为零。
这两个问题,都可以用课堂讨论的方式进行。
暂时回避几个问题:第一,只提出加速度是矢量,如何判断方向的问题应暂时回避,待引出牛顿第二定律再研究;第二,不宜提“速度变化的快慢”,包括“速度方向变化的快慢”;第三,不宜提平均加速度与即时加速度。
三、主要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研究变速直线运动,应当从简单的入手,什么样的变速直线运动最简单呢?
下面给出沿直线做变速运动的火车和汽车,从开始计时及每隔1s的速度v1和v2的变化情况:
时刻t/s 0 1 2 3 4 …
问:表中火车(汽车)的速度变化有什么特点(规律)?
引导同学答出在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相等:每隔1s速度的增加或减小(变化)相等。
伽里略研究后认为,这样的变速直线运动最简单。
(二)教学过程设计
加速度
1.匀变速直线运动
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相等,这种运动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表中所表示的火车、汽车在给定的时间内的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绝对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很少,但实际生活中可见到变速直线运动,可视为匀变速直线运动。
学生举例:
子弹在枪筒内的运动。
火车、汽车启动后的一段时间,或静止前的一段时间的运动。
落下运动,或竖直向上抛出的运动。
……
提问:表中火车、汽车表现的都是在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但也有不同点,有什么不同点呢?
总结两处不同:一是一个是增速,另一个是减速;二是在相同时间内速度变化的大小不同,也就是速度变化的快慢有所不同,为了反映这一不同点,我们引入一个新的物理量,叫做加速度。
2.加速度
表中火车速度变化得慢,汽车变化得快。
生活中,骑自行车想超过停在站上的公共汽车或无轨电车。
当骑到车尾时,公共汽车(无轨电车)恰要启动,能超过吗?
无轨电车速度变化得比公共汽车快。
比较t1、t2所用时间。
相同时间速度变化大小不同(汽车、火车);变化相同速度所用时间不同。
定义: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的变化与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v0:开始时的速度(初速度) v t:经时间t的速度(末速度)
练习读:先读速度,再读加速度单位。
火车的加速度a=0.3m/s2(读) 汽车的加速度a=2m/s2(读)
加速度不但有大小,而且有方向,是矢量。
(这个问题要在进一步学习中不断加深理解。
) 匀变速直线运动有:匀加速运动和匀减速运动。
匀加速运动:v t>v0,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加,a>0,v为正值,a与v方向一致。
匀减速运动:v t<v1,速度随时间均匀减小,a<0,v为负值,a与v方向相反。
表:(1)加速的大小表示什么意义?
(2)读:赛车的加速度为4.5m/s2(米每二次方秒)
(3)负号的意义。
[例题] 做匀加速运动的火车,在40s内速度从10m/s增加到20m/s,求火车加速度的大小。
汽车紧急刹车时做匀减速运动,在2s内速度从10m/s减小到零,求汽车的加速度大小。
加速度和加速运动的时间分别用v0、v t、a和t表示。
汽车的初速度、末速度、加速度和刹车的时间分别用v0′、v t′、a′、t′来表示。
解:①由于v0=10m/s,v t=20m/s,t=40s,所以火车的加速度
②由于v0′=10m/s,v t′=0,t′=2s,所以汽车的加速度
答:火车的加速度的大小是0.25m/s2。
汽车紧急刹车时的加速度大小是5m/s2,负号在这里表示汽车做减速运动。
(三)课堂小结
1.什么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2.什么是加速度?加速度是速度增加吗?加速度是速度的变化吗?
(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