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课后习题答案解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一、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
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层之间的两个界面依次称为莫霍面和古登堡面
二、外动力地质作用和内地质作用对地球表面形态的改变有何异同?
三、矿物的光学性质有哪些?
颜色、条痕色、光泽、透明度
四、简述岩浆岩的产状及特征?
产状:(1)岩基,深成巨大侵入体,范围大、形状不规则,表面起伏不平,>100km2;(2)岩株,比岩基范围小,面积达几平方公里到几十公里,下部与岩基相连;(3)岩盘,上凸下平的呈凸透镜状的侵入体;(4)岩床,顺层侵入体,表面略为平整;(5)岩脉,与围岩成层方向斜交或直交的小型侵入体;(6)岩墙,与地面近于直交的小型侵入体;(7)喷出岩的产状有熔岩流和大面积的岩溶被
岩浆岩的特征:(1)辉长岩:灰黑,暗绿,主要成分是辉石、斜长石,次要成分为角闪石和橄榄石,等粒结构,块状构造。基性深成岩。(2)辉绿石:灰绿,深灰色,成分同辉长岩。辉石他们充填在斜长石的空隙中,构成辉绿结构。块状结构。呈脉状产出。基性浅成岩。(3)玄武岩:深灰,黑色,成分同辉长岩,斑状结构、隐晶质结构,气孔杏仁构造发育。河北省张家口产,汉诺坝玄武岩。基性喷出岩。(4)闪长岩:浅灰,灰绿色,以角闪石、中长石为主,次为黑云母,辉石,少量石英正长石等粒结构,块状构造。中性侵入岩。(5)花岗岩:灰白,肉红色,成分以正长石、石英为主,次为黑云母、角闪石等,等粒结构,块状构造。酸性侵入岩。分布广泛,是花岗岩石材的原料。(6)成分颜色同花岗岩,斑状结构,块状结构。浅成岩脉。(7)流纹岩:颜色多样,浅灰、灰绿、灰紫等,斑状结构。斑晶是透长石、石英,具流纹构造或气孔构造。酸性喷出岩。
五、根据地质成因和变质作用因素变质作用分为哪几种类型?
(1)接触变质作用:又称热力变质作用,指岩浆岩侵入体和围岩接触,由于岩体带来的高温和挥发组分的影响是围岩发生的质变。如煤-石墨、石灰岩-大理石、页石-角岩。
(2)交代变质作用:主要受化学活泼性流体因素影响而变质的作用,又称汽化热液变质作用。主要使原岩矿物和结构特征发生改变。
(3)区域变质作用:包括埋深变质作用、区域低温动力变质作用、区域动力热流变质作用和区域中高温变质作用。由于区域性地壳运动的影响而在大面积范围内发生的一种变质作用,温度、压力流体都起作用,规模大、分布广,一般该区域内地壳运动和岩浆活动都较强烈。
(4)动力变质作用:又构造运动产生的定向压力使岩石磨碎的一类变质作用,发生在新层带附近,主要使原岩结构和构造特征发生改变,特别是产生了变质岩特有的片理构造。(5)混合岩化作用:是一种介于高度变质作用和岩浆作用之间的地质作用。在这种作用过程中。有广泛的流体相存在,温度的升高导致原岩的局部重融,因而形成一种深熔结晶岩与变质岩相互复杂组合的岩石—混合岩
(6)冲击变质作用:是宇宙物质冲击地球表面
第二章
一、什么是相对年代,它是怎样确定的?
相对年代是指地层形成的先后顺序和地层的相对新老关系,是由该岩石地层单位与相邻已知岩石地层单位的相对层位关系来决定的,它只表示前后顺序,不包括各个时代延续的长短。
二、什么是地层接触法?
地层间的接触关系,是构造运动、岩浆活动和地质发展历史的记录。沉积岩、岩浆岩及其相互间均有不同的接触关系,据此可判别地层的新老关系。
(1)沉积岩间的接触关系基本上可分为整合接触、平行不整合接触和角度不整合接触三大类型
(2)岩浆岩间的接触关系。主要表现为岩浆岩间的穿插接触关系。后期生成的岩浆岩常插入早期生成的岩浆岩中将早期岩脉或岩体切隔开
(3)沉积岩与岩浆岩之间的接触关系。可分为侵入接触和沉积接触两类,侵入接触指岩浆岩侵入沉积岩的一种接触关系,它说明岩浆侵入体的形成年代,晚于发生变质的沉积岩层的地质年代;沉积接触指岩浆岩形成之后,经长期风化剥蚀,后来在侵蚀面上又有新的沉积,这说明岩浆岩的形成年代,早于沉积岩的地质年代。
三、试比较残积物和坡积物的异同
四、试比较冲积物和洪积物的异同
五、地基土可分为哪几类?
作为建筑地基土,可分为碎石土、砂土、粉土、粘性土和人工填土等
(1)碎石土是指粒径大于2mm的颗粒含量超过全重50%的土。根据颗粒的形状可分为漂石、块石、卵石、碎石、圆砾和角砾。
(2)砂土是指粒径大于2mm的颗粒含量不超过全重50%、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超过全重50%的土。砂土根据粒组含量可分为砾砂、粗砂、中砂、细砂和粉砂。
(3)粉土是指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含量不超过全重的50%、塑性指数小于或等于10
的土。粉粒据粒组含量可分为砂质粉土(粒径小于0.005mm的颗粒不超过全重的10%)和粘质粉土(粒径小于0.005mm的颗粒超过全重的10%)
(4)粘性土是指塑性指数>10的土。粘性土按塑性指数的指标值分为粉质粘土(10
六、我国特殊土的主要有哪几种?它们各自最突出的工程地质问题是什么?
(1)我国特殊土主要有黄土、膨胀土、软土、多年冻土、盐渍土等。
(2)黄土最突出的工程地质问题是湿陷性和黄土陷穴;膨胀土最突出的工程地质问题遇水膨胀失水收缩的胀缩性问题,强度衰减性;软土最突出的工程地质问题是变形大,透水性差,承载力低;冻土最突出的工程地质问题是冻胀融沉;盐渍土最突出的工程地质问题是腐蚀性、融沉性。
七、描述洪积土的工程性质
洪积物座位建筑物地基,一般认为是较理想的,尤其是离山前较近的洪积土颗粒较粗,地下水位埋藏较深,具有较高的承载力,压缩性低,是工业与民用建筑物的良好地基,但其空隙大、透水性强,因此若作为坝基将引起严重的坝下渗透。在离山较远的地带,洪积物的颗粒较细、成分均匀、厚度较,一般也是良好的天然地基,但必须注意的是上述两地段的中间地带,常因粗碎屑土与细粒粘性土的透水性不同而使底下水溢出地表形成泉或湖沼,有时因植物茂盛而形成泥炭层,因此土质较弱,承载力较低,作为建筑物地基时应慎重对待。
八、描述河床、河漫滩、牛轭湖、阶地、冰碛物
(1)河床:谷底部分河水经常流动的地方称为河床。河床由于受侧向侵蚀作用而弯曲,经常改变河道位置,所以河床底部冲积物复杂多变,一般来说山区河流河床底部大多为坚硬岩石或大颗粒岩石、卵石以及由于侧面侵蚀带来的大量的细小颗粒。平原区河流的河床一般是由河流自身堆积的细颗粒物质组成,黄河就是一个例子。
(2)河漫滩:位于河床主槽一侧或两侧,在洪水时被淹没,中水时出露的滩地。河流洪水期淹没的河床以外的谷底部分。它由河流的横向迁移和洪水漫堤的沉积作用形成。平原区的河漫滩比较发育。由于横向环流作用,V字形河谷展宽,冲积物组成浅滩,浅滩加宽,枯水期大片露出水面成为雏形河漫滩。之后洪水携带的物质不断沉积,形成河漫滩。
(3)牛轭湖:在平原地区流淌的河流,河曲发育,随着流水对河面的冲刷与侵蚀,河流愈来愈曲,最后导致河流自然截弯取直,河水由取直部位径直流去,原来弯曲的河道被废弃,形成湖泊,因这种湖泊的形状恰似牛轭,故称之为牛轭湖
(4)阶地:指由于地壳上升,河流下切形成的阶梯状地貌。河流下切,原先宽广的谷底突出在新河床上,形成的阶梯状地形。宽广的河谷底,大部是河漫滩,河床只占小部分。当地面因构造运动大面积上升:或气候变化使河水水量增加,水中泥沙减少;或海平面降低,都会引起河流强烈侵蚀河床底部,造成下切现象,河床大幅度地降低,原先谷底的河漫滩就超出一般洪水期水面,成为阶地。河流如果发生多次侵蚀下切,就可能产生多级阶地。阶地表面平坦,通常向河流下游方向倾斜,与新河床间有很明显的陡坎
(5)冰碛物:指冰川搬运和堆积的石块和碎屑物质。冰碛物主要通过刨蚀和挖蚀从冰床上获得物质,也可以通过雪崩,冰崩及山坡上的块体运动等带来大量碎屑物质。这些碎屑在冰川中被携带而下(又称运动冰碛),出露在冰川表面的叫表碛,夹在冰内的叫内碛,冰川底部的叫底碛,冰川边沿的叫侧碛,两支冰川会合后侧碛合并的冰碛叫中碛,冰川末端的叫终碛。冰碛物的主要特征是碎屑颗粒大小不一,泥、砾混杂,没有层理;砾石磨圆度不好,形状各异;砾石的一二个面上有时被磨成平滑面或具擦痕。冰碛物中还常夹有层理清楚的冰水沉积物,这是冰内冰融水活动的产物。冰碛物的组成主要是泥、沙、砾。在基岩为页岩、石灰岩的区域,冰碛物中富含粘土;而在花岗岩、石灰岩区域其组成则以砂、砾居多。研究冰碛物的分布和堆积状况,可以分析冰川进,退的活动情况,从而推断气候的变化。
九、土的结构三种类型及形成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