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赏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南私家园林

江南私家园林以苏州、扬州、无锡、镇江、杭州等地的园林为代表。明清时期,苏州封建经济文化发展达到鼎盛阶段,造园艺术也趋于成熟,出现了一批园林艺术家,造园活动达到高潮。苏州园林以其精雕细琢的设计,折射出中国文化中取法自然而又超越自然的深邃意境,其中的狮子林、拙政园、留园、网师园、沧浪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文化”名录。扬州的园林多为宅园,繁盛时遍布城内街巷,城郊保障河沿岸园林别墅随处可见;到了清乾隆时期已形成为拥有24 景、名扬全国的“瘦西湖”园林区,当时扬州园林的数量比苏州的还多,曾享有“扬州园林甲天下”的美誉。令人遗憾的是,扬州园林多已毁于战乱。杭州拥有著名的西湖风景园林区,城中园林均以西湖为中心,主题各不相同,其中最能体现中国造园艺术之美的,是建于1907 年的“西湖第一名园”郭庄。那时的人们乐于造园,并把造园与做人联系在一起:造园须曲,交友贵直,造园是为了修身养性,园能寓德,子孙后代在园林的意境中读书、吟咏、书画、拍曲,品味人生道理,培养正直高贵的人格。园中寄情、园中寓理,真可谓意蕴深远。

秀巧的江南文人小园的取景洞门

园林中的水阁

衔接外廊的观景亭

江南私家园林的造园条件

明、清以来的私家园林集中于江南地区,不是偶然的现象,而是由于这里具备了自然、经济、人文等诸方面建造园林的条件。

私家园林兴盛于江南是和当地优越的自然条件分不开的。首先,江南一带多江河、湖泊,河网纵横,水源丰富,便于引水入园。由于处在温带气候区,冬季无严寒,空气湿度大,适宜生长常青树木,花草品种也多,因此江南私家园林大多植物丰茂,种类丰富。这里还多产石料,南京、宜兴、昆山、杭州、湖州等地盛产黄石;苏州自古以来即多湖石——采自江湖水泊,经过水流的常年冲刷,石色有深浅变化,石面充满肌理,形态玲珑剔透,历来为造园堆山的上等用料。这样,理水、叠山、建筑、花草等都可以就地取材。

扬州在古代作为海盐、漕米和茶叶集散地,曾经是中国最富饶的城市。这是扬州瘦西湖。

江南,无论是乡村或城市的居住区都比北方地区人口密集。由于气候、土壤、物产资源等优越的自然环境,以及地理位置的特殊性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得这一地区自古就享有“鱼米之乡”的美誉,并逐渐在中国经济格局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特别是隋朝开通南北大运河后,这一地区便处于长江和大运河这两条水路干线的交叉点上,将中国西部和北部广阔的腹地联结起来。苏州、杭州所产的丝绸自两汉以来已天下闻名;而拥有2400 多年历史的古城扬州,作为运河南端货物集散的码头,唐朝时即已发展为对外开放的重要商埠了;明清时期,已成为江南的商贸中心和重要的航运港口,因而成了富商云集之地。至明清两朝,江南已是全国农业、手工业及商业发展最繁荣的地区。

绍兴东湖风景园林的野趣景色

江南城乡经济的繁荣带动了当地建筑业的持续发展,也促进了建筑材料与技术的进步。长期建筑实践造就了大批工匠,江南木工、瓦工、泥工向来以技术精良著称,许多能工巧匠被召去修建皇宫,明清时期许多在北方卓然有成的工匠技师都来自南方,而南北方的建筑技法和风格迥然有别。

造园是一种文化建设,不仅需要物质条件,还必须具备人文的积淀。江南地区有着悠久、深厚的汉文化传统,自古人文荟萃、名贤辈出;同时江南发达的经济、文化与繁荣的城市生活也吸引了各地文人,比如中国著名的诗人白居易、苏轼(1037—1101) 都先后在杭州出任地方行政长官,他们不但主持过整治西湖的工程,疏浚淤泥、修筑长堤、绿化湖区、建造景点,使西湖成为一个风景园林区,而且还留下大量歌咏西湖的美丽诗篇,从而丰富了当地的人文环境。南宋(1127—1279)迁都临安(今浙江杭州),大批官吏、文人也尾随至此,他们吟诗作画,使那里文风大盛,而对园林艺术有直接影响的山水诗画在江南尤为盛行。

江南秀丽淡雅的田园风光

自然的、经济的、人文的优势为建造园林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自南宋以来,大批官吏、富商、文人汇集苏杭,造园之风盛极一时。明清两朝以科举取仕,江南地区中举进京为官者为数不少,这批文人仕官告老还乡大多购置田地,建有私家园林。清朝后期,北方战乱不已,官僚、商贾更纷纷南逃至江浙一带置地建造宅园,以求远祸自守。私园主人或能诗擅画,或附庸风雅,他们不但精心经营自己的宅邸,而且还往往亲自参与园林设计。因此,明清时期江南私家园林在建造的数量和质量上都达到了一个高峰。

江南名园赏析

无锡寄畅园

无锡寄畅园是江南著名的山麓别墅园林,以精湛的造园艺术和独特的风格著称于世。寄畅园至今已有400 多年的历史,最初是明正德年间(1506—1521)兵部尚书秦金的别墅,到明万历十九年(1591),由秦金的后代秦耀经营建造为寄畅园,后又经秦家后人数次修整。它既具有江南园林曲折宛转、妙造自然的特色,又因巧于借山建园、融合自然而具有了古朴清旷的独特韵味。

无锡寄畅园平面图

走进寄畅园西部,古树、幽谷、泉声使人如入自然山野,你会发现假山无处不在,差不多占据了总面积的三分之二,山上种植着乔木与灌木,依山体之势亦有幽谷壑道。从惠山引来的泉水随高低不同的山势跌落下来,在山间叮咚作响,构成了名为“八音涧”的景观。

园东有一水池,呈狭长形,南北长,东西窄,占总面积的17%,取名“锦汇漪”。池水被分割为南北两个水域,打破了水池的狭长感。水池北头分别有平桥与廊桥横架水面,为不大的水域增加了景观层次。最后,在水池的北头做成水尾,凭借廊桥的掩饰,造成池无头而水有源的错觉。锦汇漪面积不大,但由于池岸曲折,又将水域作了多层次的分割,富于变化而不局促。

知鱼槛是寄畅园中的水域构图中心。

相对山、水而言,园中建筑物并不多,除在入口处集中有几座祠、堂、斋以外,其余几座亭、台、楼、桥都散置在水池四周。其中位于水池中段东岸的知鱼槛,突出水面,成了水域构图中心,可以综观池西岸平列的山景。位于园北的嘉树堂,地势高敞,是全园的主要景观,仰观惠山对面而峙,回望锡山塔影徘徊,眼前春水被微风吹皱,人如在画中游。锡山、惠山不在园中,胜在园中。本来只有二亩半的窄长地段,看上去景物层叠,深远无垠。地处水池西北岸的涵碧亭和连接着知鱼槛与涵碧亭的廊屋、廊桥,既为观赏和休息的好去处,又以空亭、粉墙、漏窗,增添了园中的景色。

寄畅园占地不大,由于有了明确的规划,对造山、叠石、水池形态、建筑及其细部都作了精心处理,因而创造出富有特色的诸多景观,尤其是它以浓重的山、水与疏落有致的建筑组成的山林环境,完全继承了唐宋以来的文人园林风格,成为现存明、清园林中的上品。

拙政园

拙政园是江南的另一座精美的私家园林,具有江南水乡的独特风韵。它位于苏州城东北,始建于明正德年间(1506—1521),是第一位主人王献臣的宅园,后来数易其主。园子分为东、中、西三部分,三园共占地4.1 公顷,在私家园林中属于大型园林。如今中、西两部分仍保持旧貌,东部已改建为新园林,留存至今的拙政园虽与明正德时期的原貌不完全相同,但仍为私家园林中重要的实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