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检测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练习
第四章种群和群落检测题一、选择题1.一块农田中有豌豆、杂草、田鼠和土壤微生物等生物,其中属于竞争关系的是A.田鼠和杂草B.豌豆和水草C.豌豆和其根中的根瘤菌D.细菌和其细胞内的噬菌体3.鼠妇,俗称“潮虫”,生活在阴暗潮湿处,是家庭院落中常见的一种昆虫,要调查一农村院中鼠妇的种群密度,最宜采取的方法是()A.逐个计数法B.五点取样法C.标志重捕法D.灯光诱捕法8.下图表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
在第10年时经调查该种群数量为200只,估算该种群在此环境中的环境负荷量约为()A.100只B.200只C.300只D.400只10关于“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的说法,错误的是( )A.对于无法知道名称的小动物,不可忽略,应记录下它们的特征B.许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可采用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C.利用小动物的避光避热性,可采用带灯罩的热光源收集样土中的小动物D.可分别在白天和晚上取同一地块的土样,调查不同时间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11.利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丘陵地区4 km2区域中刺猬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并标记50只刺猬,第二次捕获40只刺猬,其中有标记的5只。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标记个体与未标记个体被捕获的概率基本相同B.迁入率和迁出率影响该种群数量变化C.标记符号过分醒目可能增大刺猬被捕获的概率D.该种群的密度大约是400只/km214.下列属于种间竞争实例的是A.蚂蚁取食蚜虫分泌的蜜露B.以叶为食的菜粉蝶幼虫与蜜蜂在同一株油菜上采食C.细菌与其体内的噬菌体均利用培养基中的氨基酸D.某培养瓶中生活的两种绿藻,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数量减少15.下面三个图分别表示两种生物种群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数量变化,那么,甲.乙.丙三图表示的关系依次是()A .竞争、捕食、互利共生B .互利共生、捕食、竞争C .竞争、互利共生、捕食D .捕食、竞争、互利共生25.假定当年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λ倍,右图表示λ值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4章单元测试题-中档(普通卷)
高中生物必修3第4章单元测试题-中档(普通卷)满分:100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共35小题,共70分)1.下列有关生物学研究方法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有( )①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时,取样的关键是随机取样②在电子显微镜下拍摄到的叶绿体的结构照片属于概念模型③在“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中,用沾蘸法处理时要求时间较长、溶液浓度较低;浸泡法则正好相反④数学模型中曲线图比数学方程式更能直观地反映出种群数量的增长趋势.(2分)A.一项B.二项C.三项D.四项2.下列对有关比值或数值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2分)A.某细胞在发生质壁分离复原时,其细胞液浓度与外界溶液浓度之比逐渐增大B.在造血干细胞增殖的一个周期中核DNA数与染色体数之比有1:1→2:1→1:1C.若标记的个体难以被再次抓捉,则利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的结果将偏小D.正常照光的植物突然遮光,短吋间内叶绿体中NADPH与NADP+的比值会增大3.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研究方法的分析,正确的是()(2分)A.豌豆、蚜虫、老鼠等生物的种群密度全都适合采用样方法进行调查B.如果在重捕前有部分被标记个体的标记物脱落,会导致计算出的结果偏小C.对于一些趋光性的昆虫,可以使用灯光诱捕的方法来调查其种群密度D.密闭的培养瓶中酵母菌的种群数量会最终长期稳定在K值附近4.如图表示为理想状态下和自然环境中某生物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阴影部分表示环境中影响种群增长的阻力②a为“J”型曲线,b为“S”型曲线③阴影部分的个体数量表示通过生存斗争被淘汰的个体数④K值为环境容纳量(2分)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D.①②③④5.棉蚜体型微小,以吸收棉花汁液为食,附着于棉花植株上生活繁殖.为了对棉蚜虫害进行监测,科研小组对某棉蚜种群数量进行了调查,统计结果见表.以下说法与调查结果不相符的是( )(2分)A.棉蚜与棉花的其他天敌间的种间关系是竞争关系B.若长期使用农药防治棉蚜会导致棉蚜产生抗药性变异C.调查棉蚜种群数量最好采用样方法D.调查期间棉蚜种辟数量的增长曲线呈S型6.自然条件下,种群增长曲线呈“S”型.假设种群的K值为200,N表示种群数量,据表分析不正确的是()(2分)A.环境阻力对种群增长的明显影响出现在S4点之后B.防治蝗虫应在蝗虫数量达到S3点之前进行C.渔业捕捞后需控制剩余量在S3点D.K−N值为0.50 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K7.假设某草原上散养的某种家畜种群呈S型增长,该种群的增长率随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若要持续尽可能多地收获该种家畜,则应在种群数量合适时开始捕获,下列四个种群数量中合适的是()(2分)A.甲点对应的种群数量B.乙点对应的种群数量C.丙点对应的种群数量D.丁点对应的种群数量8.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2分)A.性别比例和种群密度相比,后者是所有种群均具有的数量特征B.若某种群的密度在减少,则该种群的出生率一定小于死亡率C.光照是导致群落中动物垂直分布的直接因素D.森林阶段是初始的演替和次生演替的最终阶段9.群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并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着演替.下列关于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2分)A.初生演替经历的时间短、速度快B.人类可以改变演替的速度但不能改变演替的方向C.在正常情况下,群落演替的最终结果是使生物多样性降低D.群落演替是群落内部因素和外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10.将相等数量的硝化细菌和大肠杆菌分别接种到含铵盐的无机盐培养液中,在适宜温度下振荡培养。
2019-2020学年生物人教版必修3课后习题:第4章测评 Word版含解析
姓名,年级:时间:第4章测评(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种群密度能反映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和数量变化趋势B。
出生率越高,种群数量增长越快C.年龄组成能够用来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D.利用性引诱剂来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对种群的密度影响不大解析种群密度能反映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但不能反映其数量变化趋势;种群数量的增长不只与出生率有关,还与死亡率有关;年龄组成是种群的特征之一,根据各年龄段个体所占的比例,可以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利用性引诱剂来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可以破坏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使该害虫的种群密度明显降低.答案C2。
下列关于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A.种群的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增长,可用数学模型N t=N0λt表示B.K值会随着环境因素的变化而发生变化C。
各阶段的增长速率不同,随着时间的增加越来越大D。
环境条件是资源和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答案B3.某农场面积约为140 hm2,农场丰富的植物资源为黑线姬鼠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条件,鼠大量繁殖吸引鹰前来捕食。
某研究小组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了100只,标记后全部放回原来的环境,第二次捕获了280只,发现其中有2只带有标记。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
鹰的迁入率增加会影响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B.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约为100只/hm 2C.黑线姬鼠种群数量下降说明该农场群落的丰富度下降D.鹰与黑线姬鼠之间为捕食关系,A 项正确;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数量N =100×2802=14 000(只),种群密度=14 000140=100(只/hm 2),B 项正确;物种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的物种数量的多少,黑线姬鼠数量下降,物种丰富度不一定下降,C 项错误。
鹰与黑线姬鼠之间为捕食关系,D 项正确.4。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五六章测验卷(含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五六章测验卷(含答案)生物(必修3第四五六章)单元检测一、单项选择题(2分×30=60分)1.农贸市场上有新鲜的白菜、萝卜、大葱等多种蔬菜,还有活的鸡、猪、鲜蘑菇,以及附着在这些蔬菜、鸡、猪等上面的细菌等微生物,它们共同组成一个()A.种群B.群落C.生态系统D.以上都不是2、下面是调查双子叶草本植物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操作正确的是( )①确定调查对象②选取样方③计数④计算种群密度⑤丈量A.①→②→③→④B.①→⑤→④C.①→④D.①→③→②→④3.某同学为了调查某区域内麻雀和黄鹂的种群密度,在该区域内随机设置了若干捕鸟网。
捕获结果统计如下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捕麻雀黄鹂获总鸟数第一次捕捉10046(标记后放生)43(标记后放生)第二次捕捉10242(其中6只标记)36(其中9只标记)A.为了结果的可靠性,标记物对标记对象的生理习性不能有影响B.该区域麻雀大约有322只,黄鹂大约有172只C.该区域所有的麻雀和黄鹂分别构成一个种群D.由于标记的个体被再次捕获的概率下降,所以计算的结果偏小4、下图表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
在第10年时经调查该种群数量为200只,估算该种群在此环境中的环境负荷量约为A.100只B.200只C.300只D.400只5.图示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增长,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增长。
下列有关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及其应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当种群数量到达e点后,增长率为0 B.种群增长过程中出现环境阻力是在d点之后C.防治蝗灾应在害虫数量达到c点时进行D.渔业捕捞后需控制剩余量在b点6、某岛屿引入外来物种野兔,研究人员调查了30年间野兔种群数量的变化,并据此绘制了λ值的变化曲线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第1年至第5年间野兔种群数量保持稳定B.第5年起野兔种群数量开始下降C.第15年至第20年间野兔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D.第20年至第30年间野兔种群数量增长率为07、下图表示一个生物群落中甲、乙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甲乙两种群可能为竞争关系,甲的竞争力小于乙,竞争强度:弱→强→弱B.t1~t2时间内甲、乙种群呈“S”型增长,甲种群从t2开始出现环境阻力C.t2~t3时间内甲种群出生率大于死亡率D.t3~t5时间内甲乙两种群的年龄组成不同8、某生物兴趣小组准备对所处地区的花园和菜地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进行研究,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许多土壤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因此不适于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B.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C.对土样中的小动物进行采集时,在诱虫器上方通常要放置电灯,这样做的是利用了土壤动物具有趋光性的特性D.土壤中的小动物对动植物遗体的分解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9、生物兴趣小组为了调查两个河口水域的水母类动物类群(甲、乙)的种类组成及其数量特征,使用浮游生物捕捞网(网口内径50㎝,网身长145㎝,网目孔径0.169mm)各随机取样3次,调查结果如表(单位:个)下列关于甲、乙两个类群之间物种丰富度和种群密度的比较,正确的是A.甲类群的丰富度大,物种2的种群密度小B.甲类群的丰富度小,物种4 的种群密度大C.乙类群的丰富度大,物种7的种群密度小D.乙类群的丰富度小,物种10的种群密度大10.下列古诗中从生物学角度看,表现为物种间竞争关系的是():A.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B.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C.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出墙来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11、寒带针叶林中两个动物种群(N1、N2)的数量变化如右图所示,据图判断这两个种群的关系是A.捕食关系,N1为捕食者,N2为被捕食者B.捕食关系,N2为捕食者,N1为被捕食者C.竟争关系,N1为竟争中的胜者,N2为失败者D.共生关系,N1、N2彼此依赖,相互有利12.在裸岩群落演替中,谁被称为地球开拓者()A地衣B苔藓C草本植物D 木本植物13.群落演替的总趋势是( )A.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B.物种多样性的减小和群落稳定性的降低C.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降低D.物种多样性的减小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14、某岛屿由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现已成为旅游胜地,岛上植被茂盛,风景优美。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第4章-章末综合检测(含答案)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A具有出生、性别、年龄、死亡等特征;B具有出生率、性别比例、年龄组成等特征。
那么A、B的特征分别属于( )A.物种的个体;一条鲤鱼B.物种的个体;一个鲤鱼种群C.种群;一条鲤鱼D.种群;一个鲤鱼种群解析:选B。
出生、性别、年龄、死亡等特征是生物个体所具有的,是生物个体的生命现象;出生率、性别比例、年龄组成等特征是种群的特征,是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体表现。
2.如图表示的是四种不同种群中不同年龄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其中种群密度可能会越来越小的是( )解析:选A。
种群密度减小,即为衰退型的年龄组成,老年个体所占比例大而幼年个体数目较少。
3.科技人员在对草原鼠害进行调查时,随机选定1公顷的区域,第一次放置了100只鼠笼,捕获68只鼠,标记后原地放回,一段时间后在相同位置放置了100只鼠笼,捕获54只鼠,其中标记的鼠有12只,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该区域中鼠的种群密度较大,约为306只/公顷,必须积极防治B.这种调查方法称为样方法C.草原上鼠与牛、羊等是竞争关系,鼠害会严重影响畜牧业发展D.如果在两次捕鼠期间发生草原大火,统计结果是不准确的解析:选B。
“样方法”往往作为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动物常采用“标志重捕法,”本题中所用的方法就是标志重捕法。
该区域中鼠的种群密度约为68×54÷12=306(只/公顷)。
4.下面图甲、图乙为某种生物种群的年龄组成曲线,如不考虑其他因素,种群甲和种群乙未来个体数量的发展趋势是( )A.衰退型和增长型B.增长型和衰退型C.稳定型和衰退型D.稳定型和增长型答案:B5.下图表示种群增长率与时间关系的变化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曲线表明,种群数量的变化只与时间有关而与其他物种无关B.C~D段种群数量下降,主要原因有天敌、生活空间和资源等C.该图可表示密闭的恒定容积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增长率的变化曲线D.若该种群为海洋经济鱼类,在捕捞期间,种群数量最好保持在C时期的水平解析:选D。
高中生物必修3 第四章,第五章练习及答案
必修3 第四章第五章训练题1 一块农田中有豌豆、杂草、田鼠和土壤微生物等生物,其中属于竞争关系的是( ) A.田鼠和杂草 B.豌豆和杂草C.豌豆和其根中的根瘤菌 D.细菌和其细胞内的噬菌体2 、如图为某地东亚飞蝗种群数量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为有效防治蝗灾,应在a点之前及时控制种群密度B.a~b段,该种群的增长率与种群密度之间呈正相关C.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虫改变性别比例可防止c点出现D.控制种群数量在d~e水平,有利于维持该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3.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预期结果的是( )A.在“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统计每一时期细胞数占计数细胞总数的比例,能比较细胞周期各时期的时间长短B.在“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实验中,计算紫红色区域的体积与整个琼脂块的体积之比,能反映NaOH进入琼脂块的速率C.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实验中,培养期内共三次取样测定密度,即可准确绘制酵母菌种群增长曲线D.在“探究a-萘乙酸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中,用高浓度组的a-萘乙酸溶液浸泡插条基部一天后,观察生根情况以确定最适浓度4.某岛屿上生活着一种动物,其种群数量多年维持相对稳定。
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
下图为某年该动物种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龄结构(每月最后一天统计种群各年龄组的个体数)。
关于该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 )A.该种群10月份的出生率可能为零B.天敌的迁入可影响该种群的年龄结构C.该种群的年龄结构随着季节更替而变化D.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不会影响该种群的密度5.下列关于森林群落垂直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A.群落中的植物具有垂直分层现象 B.群落中的动物具有垂直分层现象C.动物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层与植物的分层有关D.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不会影响草本层的水平结构6.科技人员选取某地同一自然条件下三种不同类型的茶园,进行物种丰富度的调查,结果如图所示。
高中生物必修三(人教版)_第4章章末评估检测 Word版含答案
第4章章末评估检测(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下列关于出生率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若某种群年初时的个体数为100,年末时为110,其中新生个体数为20,死亡个体数为10,则该种群的年出生率为10% B.若某动物的婚配制为一雌一雄,生殖期个体的雌雄比越接近1∶1,则出生率会越高C.若通过调控环境条件,使某动物的性成熟推迟,则出生率会更高D.若比较三种年龄组成类型的种群,则稳定型的出生率最高解析:出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例,A选项中该种群的出生率为20%;一雌一雄婚配制的动物,生殖期雌雄比越接近1∶1,婚配成功率越高,出生率会越高;推迟某动物的性成熟,则出生率会降低;三种年龄组成类型的种群中,增长型种群的出生率最高。
答案:B 2.海洋渔业生产中,合理使用网眼尺寸较大的网具进行捕捞,有利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下列不正确的解释是( )A.更多幼小的个体逃脱,得到生长和繁殖的机会B.减少捕捞强度,保持足够的种群基数C.维持良好的年龄组成,有利于种群数量的恢复D.改变性别比例,提高种群出生率解析:用网眼尺寸较大的网具捕捞,使更多的幼体能够逃脱,得到生长和繁殖的机会。
这样既能保持足够的种群基数,又能维持增长型的年龄结构,有利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但网眼的大小并不能改变性别比例。
答案:D3.有关种群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种群的K值为aB.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草原东亚飞蝗卵的密度C.山毛榉种群和它所在的群落一样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层现象D.理想状态下,种群呈“J”型曲线增长解析:种群增长到一定程度,在一定范围内波动,波动的中轴线所代表的数值即为K值。
用样方法调查虫卵的密度。
种群内部不具有垂直分层现象。
答案:D4.下列有关调查动物种群密度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A.草地中跳蝻的种群密度一般不采用样方法进行调查B.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最好采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C.运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时,个体被捕捉的概率应相等,而与标记状况、年龄和性别无关D.对农作物上的蚜虫,植物叶片上的昆虫卵常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解析:根据调查的对象选择合适的调查方法,以及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需要注意的问题。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试题及答案1(6月)演示教学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1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可以成为种群密度的是()A.一个池塘中各种鱼的总数B.全世界的人口数量C.一片森林中的全部鸟类D.一片森林中的全部蛇2.(2011•郑州)如图为a、b、c、d四个不同种食叶昆虫的数量随山体海拔高度变化的示意图。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海拔2 000米处的物种均匀度高于海拔3 000米处B.b数量随海拔高度的变化不能体现该物种的遗传多样性C.海拔3 000米处,b、c数量差异是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D.海拔4 000米处,a、b、c、d的数量差异体现遗传多样性3.(2011•广州)某生态系统中生活着多种植食性动物,其中某一植食性动物种群个体数量的变化如图所示,若不考虑该系统内生物个体的迁入与迁出,下列关于该种群个体数量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若a点时环境因素发生变化,但食物量不变,则a点以后个体数量变化不符合逻辑斯谛增长B.若该种群出生率提高,个体数量的增加也不会大幅超过b点C.天敌的大量捕食会导致该种群个体数量下降,下降趋势与b~c段相似D.年龄结构变动会导致该种群个体数量发生波动,波动趋势与c~d段相似4.在森林群落中,乔木、灌木、草本植物三类绿色植物在空间位置配备上形成了有序的组合,从而使它们能()A.有效避免竞争B.合理利用环境资源C.提高群落的光合产量D.以上都正确5.(2010•南京)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对种群数量特征描述的是()A.2008年,宜昌市的人口出生率为7.17‰B.我国的人口将逐渐步入老龄化阶段C.蜜蜂等动物遇到敌害,常集群攻击D.由于水葫芦的入侵,某湖泊中莲的死亡率比较高6.(2010•淄博)下图显示了蝌蚪的生长速率随种群密度增加的变化情况(在同样的空间里,个数由5增加到160),图中曲线可以说明()A.食物短缺降低了蝌蚪的存活率B.蝌蚪变态所需的时间与种群密度成负相关C.一定范围内,蝌蚪生长速率与种群密度成正相关D.高种群密度下,能够变态为青蛙的可能性减小7.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一个池塘中的全部生物组成一个生物群落B.群落的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C.群落中,生物种类越多,生存斗争越激烈D.群落的结构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而不断变化8.在一个阴湿低洼的草丛中,有一堆长满苔藓和木耳的朽木,其中聚集着蚂蚁、蚯蚓、老鼠等动物,这些生物共同构成一个()A.生物群落B.种群C.食物网D.以上都不对9.(2011•临沂)某草原上啮齿类以植物为食,下图表示啮齿类的密度与植物种类数的关系。
高中生物必修3第4章测试题
必修3第4章测试题1、自然界中生物种群增长常表现为“S”型增长曲线。
下列有关种群增长的正确说法是()A、“S”型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和食物的关系B、种群增长速率在各阶段是不相同的C、“S”型增长曲线表示种群数量与时间无关D、种群增长不受种群密度制约2、右图中表示在良好的生长环境下,“小球藻分裂繁殖的细胞数量”,“鸡产蛋数量(每天产一枚)”和“竹子自然生长的高度”这三个现象与时间的关系依次是()A.乙.甲.丁B.甲.丙.乙C.丙.甲.乙D.丁.乙.丙3、在阳光明媚、水草丰茂的鄂尔多斯草原上,生活着牛、羊、鹿、狼、兔、鼠,还有秃鹫、苍鹰、蜣螂、细菌、真菌等,关于它们的叙述中正确的是①它们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②它们中的牛、羊、鹿分别组成了3个种群③它们中的动物是一个生物群落④它们中的蜣螂、腐生菌是分解者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4、把添加少量饲料的一定量的自来水,均分到两个大小相同的水槽甲和乙中,再分别投放少量并且相等的同种草履虫。
以后只对乙水槽给予一次适量的饲料补充,在其它培养条件相同且适宜的情况下,分别对甲、乙水槽中草履虫进行培养。
以下哪项预期结果合理?(下图中:----表示甲中种群 -----表示乙中种群)5、在什么条件下种群数量才会呈指数增长()A.当只有食物限制时B.在物种适宜的环境中食物开始出现不足,但还不至于影响到该物种在这里生存C.只是没有捕食者D.只有在实验室内的实验条件下6、右图为1个鼠群迁入一个新的生态系统后的生长曲线图。
试分析在曲线中哪段表示食物最可能成为鼠群繁殖速度的限制因素()A.EF段B.DE段C.BD段D.CB段7、当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可能出现的现象是()A.生态因素对该种群的影响没有作用B.种群的增长率保持相对稳定C.食物将不再限制种群发展的因素D.出生率再也不会超过死亡率8、右图中的曲线1—4是在W、X、Y、Z四种条件下细菌种群的生长曲线,这四种条件是()W—不断提供食物、水、氧气、除去废物X—随着时间延续,食物耗尽,有害物质积累Y—随着时间延续,食物耗尽,无毒害物质积累Z—随着时间延续,食物耗尽,由于产生突变的结果,出现了新的菌株,它们能代替原不细菌产生的有害物质。
(完整)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检测.docx
河北郑口中学高二年级学科:生物2019年月日假期作业( 9)考人试:范围:必修三第 3 章命题人:朱苏鹤时间: 50 分钟满分 ;90姓名地方命题人:审核一、单选题1.某地区常年栖息着30 万只鸟类 , 其中灰椋鸟占了最大优势, 数量达 10万只之多。
灰椋鸟是农林害虫的天敌, 喜好群体活动 , 常集结成庞大的鸟群在天空盘旋, 形成壮观的风景。
该地区为打造灰椋鸟品牌, 计划在林区大规模清除其他树种, 并改种灰椋鸟喜居的树种 , 欲招引 20 万只以上灰椋鸟。
该计划的实施将使该地()A.灰椋鸟种内竞争必然减弱B.鸟的种类必然增加C.农林害虫数量必然大幅度上升D.生态系统的结构必然发生变化2.某研究机构对某区域的一种田鼠进行了调查,所调查样方的总面积为 2 hm 2。
统计所捕获的鼠数量、性别等,进行标记后放归; 3 日后进行重捕与调查。
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如下表:捕获数/只雌性个体数雄性个体数标记数/只初捕50282250重捕50321810以下是某同学对数据的分析结果,你认为正确的是()A.该地区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约为2 250 只/ hmB.此调查方法可以用来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物种的丰富度C.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统计的种群密度比实际低D.综合两次捕获情况,该田鼠种群的性别比例( ♀/♂ ) 约为 3∶ 23.某养牛场的牛群中各个年龄段个体接近相等, 大部分人认为牛群密度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稳定 , 但有人认为牛群还可发展, 其根据是 ()A.死亡率降低B.出生率高C.牛群基数大D.雌牛比例大4.下列关于生物种群出生率和人口出生率叙述不正确的是()A.生物种群出生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B.人口出生率是指单位数量的人口在单位时间内新出生的人口数目C.影响人口出生率和生物种群出生率的因素完全相同D.影响人口出生率和生物种群出生率的因素有很大区别5.下列种群的数量特征中,最基本的是A.种群密度B.出生率和死亡率C.性别比例D.年龄组成6.调查某片林地中马尾松的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A.样方法B.标志重捕法C.黑光灯诱捕法D.取样器取样法7.在某池塘中,第一次捕获鲫鱼106 条,做上标记后放回,第二次捕获鲫鱼91 条,其中有标记的 25 条,这个池塘中大约有鲫鱼()条A. 380B.382C.385D. 3868.种群的空间特征一般不包括A.均匀分布B.随机分布C.垂直分布D.集群分布9.以下哪种方法不是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A.样方法B.五点取样法C.标志重捕法D.黑光灯诱捕法10.下列生物属于种群的是A.一块水田里的全部生物B.一个校园里生长着的各种各样高大的树C.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鱼D.生活在某保护区内不同年龄的大熊猫11.在什么条件下种群数量才会呈“J”型曲线增长A.当只有食物受到限制B.环境恶劣C.没有捕食者D.在实验室内的理想条件下12.下列有关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在种群“型J”增长模型( N t =N0?λt)中,λ表示该种群的增长速率B.在自然条件下,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即K 值)是固定不变的C.在鱼类养殖中,在接近K 值时进行捕捞有利于该种群的可持续发展D.在“ S型”曲线中,种群密度不同时可能具有相同的种群增长速率13.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某同学在分析某种细菌(每20分钟分裂一次)在营养和空间没有限制的情况下数量变化模型时,采取如下的模型构建程序和实验步骤,你认为建构的模型和对应的操作不合理的一组是A.观察研究对象,提岀问题: 细菌每 20 分钟分裂―次B.提出合理假设: 资源空间无限时,细菌种群的增长不会受种群密度增加的影响nC.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N n=2n画出数学“ J”型曲线图D.进一步实验观察,对模型进行检验修正: 根据 N n=214.下面是某兴趣小组关于“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部分实验设计思路,其中错误的是A.由于培养液中酵母菌逐个计数比较困难,故采用目测估计法计数B.吸取培养液前应振荡试管,使酵母菌分布均匀C.实验不需设置单独的对照,但多次取样检测的间隔时间应相同且适宜D.—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可以加大稀释倍数重新观察计数15.研究人员调查了8 年间某养兔场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并据此绘制了如下图的X值变化曲线,以下叙述错误的是A.第 4? 6 年兔的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B.第 2? 4 年兔的种群数量逐年下降C.第 6? 8 年兔的种群数量逐年上升D.第 8 年兔的种群密度大于刚开始的种群密度16.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中,错误的实验方法是A.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应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B.将盖玻片盖在计数室上后,从盖玻片边缘滴加酵母菌培养液C.若取样的小方格中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可适当稀释D.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四条界线上的酵母菌应全部计数17.图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在t 1时经调查该种群数量为 N,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在t2时种群个体的数量与在t 0时种群个体的数量相等B.在t0~t2时间内,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C.该种群在此环境中的环境容纳量约为ND.在t1~t2时,该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18.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某同学进行了如下操作。
2019学年高中生物必修三(人教版):第4章章末评估检测【含答案及解析】
2019学年高中生物必修三(人教版):第4章章末评估检测【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选择题1. 下列关于出生率的叙述,正确的是()A. 若某种群年初时的个体数为 100 ,年末时为 110 ,其中新生个体数为 20 ,死亡个体数为 10 ,则该种群的年出生率为 10%B. 若某动物的婚配制为一雌一雄,生殖期个体的雌雄比越接近1∶1 ,则出生率越高C. 若通过调控环境条件,使某动物的性成熟推迟,则出生率会更高D. 若比较三种年龄结构类型的种群,则稳定型的出生率最高2. 海洋渔业生产中 , 合理使用网眼尺寸较大的网具进行捕捞 , 有利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下列不正确的解释是 ( )A. 更多幼小的个体逃脱 , 得到生长和繁殖的机会B. 减少捕捞强度 , 保持足够的种群基数C. 维持良好的年龄结构 , 有利于种群数量的恢复D. 改变性别比例 , 提高种群出生率3. 有关种群叙述正确的是()A. 图中种群的 K 值为 aB. 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草原东亚飞蝗卵的密度C. 山毛榉种群和它所在的群落一样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层现象D. 理想状态下,种群呈 J 型增长4. 下列有关调查动物种群密度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A. 草地中跳蝻的种群密度一般不采用样方法进行调查B. 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最好采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C. 运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时,个体被捕捉的概率应相等,而与标记状况、年龄和性别无关D. 对农作物上的蚜虫,植物叶片上的昆虫卵常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5. 下列结合种群特征的概念图所做的分析,错误的是()A. 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会影响③B.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C. 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④D. 春运期间,广州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图中的①②6. 种群是生态研究的一个重要单位,下列有关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种群是指一个生态系统中同种生物所有成熟个体的总和B. 一个呈“S” 型增长的种群中,种群增长速率在各阶段是不同的,数量为 K/2 时增长速率最大C. 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这样的种群正处于发展阶段D. 合理密植农作物时,其数量可以大于最大值即 K 值7. 在生态学研究中,下列方法与研究目的不相符的是A. 给海龟安装示踪器调查其洄游路线B. 给大雁佩戴标志环调查其迁徙路线C. 用样方法研究固着在岩礁上贝类的种群密度D. 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达乌尔黄鼠的丰富度8. 为了保护鱼类资源不受破坏,并能持续地获得最大的捕鱼量,根据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应使被捕鱼群数量保持在K/2水平.这是因为在这个水平上()A. 种群数量相对稳定B. 种群增长量最大C. 种群数量最大D. 环境条件所允许的种群数量最大9. 外来物种侵入到一个新的环境,可能会()① 其种群数量在一段时间内呈“J” 型增长② 其种群数量增长不受天敌等外界因素的制约③ 其种群可能会威胁到境内物种多样性④ 其种群会由于不适应环境而被淘汰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①③④10. 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A. 一片草地上的所有灰喜鹊是一个灰喜鹊种群B. 可以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老房屋中壁虎的种群密度C. 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不再变化D. 洪泽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11. 如图表示种群增长速率与时间关系的变化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该曲线表明,种群数量的变化只与时间有关而与其他物种无关B. C ~ D 段种群数量下降,主要原因有天敌、生活空间和资源有限等C. 该图可表示密闭的恒定容积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增长速率的变化曲线D. 若该种群为海洋经济鱼类,种群数量最好保持在 C 时期的水平12. 高密度混养的大、小鲈鱼,蚜虫与草,蝗虫与草,这些生物之间的关系依次是( )A. 种内斗争、捕食、捕食B. 捕食、捕食、捕食C. 种内斗争、寄生、捕食D. 捕食、寄生、捕食13. 在一个发育良好的森林里,从树冠到地面可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被层,同时林下透光度不同的地点,植物种类也有所区别,这表明群落有一定的()A. 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B. 彼此间有直接或间接的营养关系C. 对群落产生重大影响的优势种D. 物种组成及比例14. 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 )A. 标志重捕法调查野兔种群密度时个别标志物脱落B. 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C. 样方法调查法国梧桐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稀疏的地区取样D. 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统计方格内以及相邻两边及其夹角的菌体15. 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 )A. 标志重捕法调查野兔种群密度时个别标志物脱落B. 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C. 样方法调查法国梧桐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稀疏的地区取样D. 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统计方格内以及相邻两边及其夹角的菌体16. 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到达森林阶段时,群落中还能找到苔藓阶段、灌木阶段的植物种群B. 人类活动可以改变演替的速度,但是不能改变方向C. 草本阶段各种昆虫进入不会影响群落对环境变化的抵抗力D. 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在于群落内部,不受外部环境的影响17. 在一块方形的样地中,调查蒲公英的种群密度时,下列哪项不会影响调查结果的准确性 ( )A. 从样地中选取样方的多少;从样地中选取的样方里蒲公英的数目的多少B. 从样地中选取的样方里蒲公英数目的多少;样地中群落的丰富度C. 所选样地是长方形还是正方形;从样地中选取样方的多少D. 样地中群落的丰富度;从样地中选取样方的方法是否具有随机性18. 对某地区新引入一种鸟的种群增长速率[增长速率=(出生率-死亡率) / 时间]1~7年的调查研究,得到的数据如下表。
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综合测试题
⽣物必修三第四章综合测试题时间/年⽣物必修三第四章综合练习题1. 在什么情况下,种群中个体数⽬会呈指数增长? A .当只有⾷物受到限制时B .当开始环境适合于这⼀个物种,但后来却不适合时C .只有当捕猎者不存在时D .只有在实验室中的理想条件下2. 农业上应⽤⼈⼯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的雄性个体,使很多雌性个体不能正常交配,致使种群密度A .明显下降B .保持稳定C .迅速增长D .越来越⼤3. 有⼀位学者正在研究某种鸟的季节性迁徙⾏为,他研究的对象从⽣态学⽔平看属于 A .⽣态系统 B .群落 C .个体 D .种群4. ⾼⼭上植物沿⾼⼭分布:从⼭脚到⼭顶依次为热带⾬林.常绿阔叶林.温带针叶林.⾼⼭草甸。
决定这种分布的主要因素是:A .阳光B .⽔分C .温度D .海拔⾼度5. 冬⾍夏草是⼀味名贵中药。
⾍草的幼⾍在⼟壤中越冬时,被⾍草属真菌侵⼊体内,⾍体内部组织被破坏,菌丝充满⾍体成为菌核,夏季菌核萌发,长出具柄的⼦座,似直⽴⼩草。
这种真菌与幼⾍的关系属于:A .共⽣B .寄⽣C .竞争D .捕⾷ 6. ⼀个森林群落中不包括:A .细菌和真菌B .所有动物C .微⽣物D .落叶和⼟壤 7. 以下哪⼀项是初⽣演替的例⼦:A .藓—地⾐—草本植物—⽊本植物B .裸岩—地⾐—藓—草本植物—⽊本植物C .⽊本植物—地⾐—藓—草本植物D .草本植物—地⾐—藓—⽊本植物 8. 在下列的四个种群年龄分布类型中,哪⼀类型种群灭绝的可能性最⼤:9. 同⼀草原上的⽺和⽜,同⼀草原上的狼与⽺,噬菌体侵染的细菌,地⾐是真菌和藻类构成的植物体。
以上4种种间关系分别依次为A .竞争、捕⾷、寄⽣、共⽣B .竞争、寄⽣、捕⾷、共⽣C .寄⽣、共⽣、竞争、捕⾷D .共⽣、寄⽣、竞争、捕⾷10. 在森林中雀鸟总爱在上层采⾷,柳莺却爱在中层筑巢,只有⾎雉喜欢寻觅底层的昆⾍与苔藓,这种现象从⽣物群落的结构上看属于A .垂直分布B .⽔平分布C .结构的分区D .结构的组成11. 寒带针叶林中两个动物种群(实线.虚线表⽰)的数量变化如下图所⽰,据图判断这两个种群的关系是: A .捕⾷关系,实线代表捕⾷者,虚线代表被捕⾷者 B .捕⾷关系,虚线代表捕⾷者,实线代表被捕⾷者 C .竞争关系,实线代表竞争中的胜者,虚线代表失败者 D 12. 某种群的个体数变化如图,在曲线区段中,种内⽃争最弱的⼀段应是 A .AB 段 B .BC 段 C .CD 段 D .DE 段13. 如右图表⽰有限环境中某⼀种群增长的曲线。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三第四章综合测试题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三第四章综合测试题一、选择题1.有人测定了苹果、柑橘等果实成熟过程中激素动态变化〔如图〕。
以下分析错误是〔〕A.在幼果生长时期,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含量减少B.在果实发育初期,脱落酸含量最高,而果实衰老时期,乙烯含量到达最顶峰C.在果实成熟过程中,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与乙烯5类植物激素,都是有规律地参加到代谢反响中D.生长素、赤霉素、脱落酸、细胞分裂素主要是促进植物生长与发育,而乙烯主要是抑制生长与发育2.对植物激素应用正确是〔〕A.在果树挂果时,利用乙烯利促进果实细胞体积增大B.在扦插时,可用细胞分裂素处理插条以促进插条生根C.果实成熟时,施用脱落酸可促进果实成熟D.在园林栽培中,可用赤霉素来促进植物细胞伸长,使植株增高3.用适宜浓度生长素与赤霉素不同组合分别处理幼茎切段。
以下图为幼茎切段平均伸长量随时间变化曲线。
据图可说明〔〕A.植物激素间具有协同作用 B.植物激素间具有拮抗作用C.植物激素间具有反响调节作用D.植物激素间具有连锁调节作用4.在植物体内各种激素中,生理作用最为相似是〔〕A.赤霉素与生长素B.脱落酸与细胞分裂素C.赤霉素与脱落酸D.生长素与乙烯5.某种植物种子经低温处理1~2个月后能够提早萌发。
在低温处理过程中,种子内激素含量变化如下图。
据图进展以下推断,错误是〔〕A.脱落酸抑制种子萌发B.喷洒细胞分裂素溶液,有利于种子保藏C.脱落酸与赤霉素是拮抗关系 D.赤霉素与细胞分裂素是协同关系6.南京地处亚热带地区,四季清楚,植物能承受外界光照、温度变化刺激。
某些植物通过调节各种激素合成,使得冬天休眠、夏天生长,如右图所示。
有关表达正确是〔〕A.10℃有利于过程①②③④,30℃有利于过程①③⑤⑥B.冬天休眠时,植物体内赤霉素与脱落酸含量都会增加C.长日照能促进过程②④,短日照能促进过程⑤⑥D.由图可知,植物休眠与生长都只由一种激素调节完成7.以下关于植物生命活动调节表达错误是〔〕A.细胞分裂素能延缓叶片衰老,乙烯促进叶片与果实脱落B.脱落酸能促进种子休眠,赤霉素能促进种子萌发C.植物顶端优势与向光性都表达生长素作用两重性D.植物生长发育过程,在根本上是基因组在一定时空内程序性表达结果8.拜尔〔A.Paal〕在1914年进展植物生长实验研究中,曾在黑暗条件下,将切下燕麦胚芽鞘顶端移到切口一侧,胚芽鞘会向另一侧弯曲生长〔如图〕。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练习:第4章 第4节 群落的演替 随堂达标检测 含解析
[拓宽教材]1.(必修3 P82基础题T4改编)一个湖泊生物群落经一系列演替后,可以变成森林生物群落,在演替过程中先有哪个阶段()A.沼泽B.湿地C.草原D.森林[答案]A2.(必修3 P80图4-15改编)一个废弃鱼塘的演替过程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1)此演替过程属于________。
(2)生物多样性的关系由小到大依次为:________。
[答案](1)次生演替(2)丁<甲<丙<乙[精练好题]3.在寒温带地区,一场大火使某地的森林被大面积烧毁,在以后漫长的时间中,原林地上依次形成了杂草地、以白桦为主的阔叶林、以云杉为主的针叶林,这种现象称为() A.物种进化B.外来物种入侵C.群落演替D.垂直结构[解析]选C。
演替是指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4.(2019·南宁高二检测)下列有关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A.沙丘、火山岩上进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冰川泥、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B.初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无竞争现象,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竞争现象明显C.通常情况下,初生演替所需时间较长,次生演替所需时间较短D.初生演替能形成森林,次生演替很难形成森林[解析]选C。
次生演替时虽然原有的植被已不存在,但原有的土壤条件基本保留,因此演替所需时间短。
在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而不是次生演替;初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也存在竞争现象;次生演替比初生演替容易形成森林。
5.(2019·山东沂水高二期末)顶极群落是群落演替的最终阶段,只要不受外力干扰,就能永远维持稳定。
下图为不同环境下的顶极群落类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北极地区的顶极群落最可能是苔原B.不同地区的群落最终会演替到各自的顶极群落C.图中的荒漠的抵抗力稳定性很弱,但恢复力稳定性很强D.顶极群落的类型主要受温度和降水量等环境因素的影响[答案]C6.(2019·山东青岛高二检测)下图表示两个群落的演替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可表示从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B.若时间允许,甲定能演替到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C.乙群落的演替也属于自然界存在的一种演替类型D.第N年时,甲、乙的群落结构一定相同[解析]选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假期作业 10 第1页 共10页◎ 第2页 共10页一、单选题1.据报道,美国佛罗里达州墨西哥湾沿岸的温暖海水中生活着一种名为创伤弧菌的细菌,它们可通过人体表面伤口或者是游泳者吞咽海水而进入人体内繁殖作乱。
下列相关描述错误的是A .创伤弧菌细胞内的DNA 呈环状,而人体核DNA 呈链状且与蛋白质缠绕在一起B .人体被创伤弧菌感染后,创伤弧菌与人之间的种间关系为寄生C .创伤弧菌能通过表面伤口进入人体内繁殖,可见皮肤在细胞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D .创伤弧菌生活在温暖的海水中,这可能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2.下列关于生物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 .观察DNA 、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不易选用叶肉细胞作为实验材料B .组织样液与双缩脲试剂作用不产生砖红色沉淀说明组织样液无还原糖C .分离绿叶中的色素,滤液细线浸入层析液可能导致滤纸条上色素带重叠D .探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试验应采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3.下列实验与探究中需保证取样的随机性的是A .调查白化病在人群中的遗传方式B .探究秋水仙素诱导洋葱根尖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C .调查学校花园内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D .通过根尖细胞计数比较细胞周期中各时期的时间长短4.4.“格瓦斯”是由酵母菌和乳酸菌双菌发酵的传统谷物发酵饮料。
传统做法是采用俄式大面包为基质,加入菌种发酵生成微量乙醇、一定量的CO 2以及丰富的有机酸物质。
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 .发酵过程需要密闭条件B .两菌种的代谢类型相同C .CO 2由两菌种共同产生D .两菌种间为互利共生关系 5.森林中生长着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形成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这种分层现象主要与下列哪一因素有关 A .温度 B .湿度 C .土壤 D .光照强度 6.下列关于生物群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生物群落是由不同的种群形成的 B .生物群落具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C .一定区域内的所有动物和植物组成了生物群落 D .生物群落是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7.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 ( ) A .物种丰富度 B .种群结构 C .群落结构 D .种群密度 8.下图中甲、乙、丙三图分别表示两种生物种群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数量变化。
三个图表示的最可能关系依次是: A .竞争、捕食、共生 B .共生、捕食、竞争 C .竞争、共生、捕食 D .共生、竞争、捕食 9.下表说明有一种必要的生长因子和另一种物质分别是由两种微生物合成的。
如果将两种微生物培养在一起,它们之间的关系最可能是( )假期作业10 第3页共10页◎第4页共10页D.演替过程中,常绿阔叶林中的针叶树种被常绿阔叶树种完全取代18.同一区域生活的同种生物是种群,所有生物是群落,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预测一个地区的人口数量未来动态的信息主要来自现有居住人口密度B.种群的“S”型增长达到K值时,种群中不再有新个体产生C.火山岩上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D.演替是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19.下列有关群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种群内的个体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B.群落内的各种群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C.沙丘上造林说明了人类的活动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产D.自然群落往往是向物种越来越多的方向演替,而且种间关系越来越复杂20.下图表示某地云杉林的形成过程。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群落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群落结构越来越复杂B.在人为干扰下,可能发生⑤→①的动态变化,但不属于群落演替C.该群落演替是群落内部因素和外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D.在⑤云杉林群落中有明显的垂直结构,没有水平结构2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演替是原有物种的恢复B.捕食关系对被捕食者来说是有害的C.调查鸟的种群密度,需要采用样方法D.群落中植物的种群越多,动物的种群一般也越多22.下列研究问题不属于群落水平的是A.根瘤菌和豆科植物之间的关系B.深圳红树林的范围和边界大小C.鼎湖山常绿阔叶林中的物种数目D.梧桐山鸢每年新增的个体数23.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种群研究的核心问题是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B.“S”型曲线表示种群数量与时间的关系C.随着群落演替的进行,群落内食物链缩短以提高能量传递效率D.群落分层现象是生物群落与环境条件相互联系的一种形式24.某废弃采石场经过人工整理和覆土后进行封闭,若干年内经历了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和灌木三个阶段,其典型物种的种群密度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废弃采石场发生的演替为次生演替B.对物种①的种群密度起决定作用的主要是性别比例C.c年后,物种②的种群一定达到了环境容纳量D.物种③的种群数量的变化呈J型增长曲线25.如图显示某一规模农场自1917年第一次使用化肥后100年中物种丰富度变化的数据。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注:纵坐标为单一物种总干重所占百分比,横坐标为物种丰富度。
假期作业10 第5页共10页◎第6页共10页假期作业10 第7页 共10页 ◎ 第8页 共10页29.对下列概念图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甲图中若a 、b 、c 分别表示含有细胞壁、线粒体、中心体的细胞,那么阴影部分可能表示豌豆 B .乙图中若a 、b 分别表示乳酸菌和蓝藻,则c 表示细菌,d 表示原核生物 C .丙图中若a 表示生物膜,则b 、c 、d 依次表示细胞膜、细胞器膜、核膜 D .丁图中若a 表示生态系统,则b 、c 分别表示种群、群落 30.我市某水库现有沉水植物16种、浮游植物86种、浮游动物87种、底栖动物11种、鱼类43种。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该库拥有的多种生物构成了水库的生物多样性 B .该水库物种丰富度指水库中所有生物个体的总和 C .调查该水库中浮游动物种群密度可用标志重捕法D .不同动植物分布于不同水层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二、非选择题31.种群密度直接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调查种群密度时,对于不同种类的生物采用的方法有所不同。
以下是不同小组所做的调查,请参考图Ⅰ、Ⅱ、Ⅲ回答问题: Ⅰ(1)第一小组采用样方法对某种植物进行调查,取样的关键除考虑样方的大小和数量外,还应注意________。
图Ⅰ是其中的一个样方中该植物的分布情况(注:图中黑点表示该种植物)。
对该样方中该种植物进行计数时,应记录的数目是_______株。
假期作业 10 第9页 共10页◎ 第10页 共10页(2)小组成员发现群落中的植物和动物都具有垂直结构,引起植物垂直分布的原因是_________,引起动物垂直分布的原因是栖息空间和__________。
Ⅱ(3)第二小组在对某池塘内鲤鱼数量调查时,第一次捕获200尾,全部进行标记后放生,第二次捕获160尾,其中带标记有10尾,估算该池塘内鲫鱼的总数有______尾,此方法为____________。
(4)若图Ⅱ表示该种鲤鱼迁入新的环境后,其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图Ⅲ中能反映该鲤鱼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是________。
(5)若在t 2时种群数量为N,为了保护这种鱼类资源不受破坏,以便持续地获得最大捕鱼量,应使这种鱼的种群数量保持在____水平,因为在此水平_______________。
32.水葫芦的繁殖速度极快,其在中国南部水域广为生长,成为外来物种侵害的典型代表之一。
如图1为科学家在某一水生生态系统中开展的轻度、中度、重度水葫芦入侵区群落植物多样性调查结果。
(1)水生生态系统中距离远近河岸不同地段植被的种类不同,这属于群落的____________。
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_____________,其随入侵程度的增加而________。
重度入侵区植物物种数变化较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轻度入侵区,水葫芦大量繁殖后,沉水植物的生物量下降,大型底栖动物的数量减少,这是在____水平上研究的结果。
在重度入侵区,水葫芦每4天增加50%且呈“J”型增长,若初始数量为30棵,则60天后,种群数量N t =____棵(只写表达式,不计算)。
(3)若该水生生态系统由于上游水库的建立,河水干涸,其后发生的演替过程属于____演替,其演替过程往往从图2中的____阶段开始。
33.一种体长不足1mm 的灰白色农业害虫“烟粉虱”, 1头雌虫1次产卵可多达300余粒。
发生区棉花平均每张叶片有卵、若虫(无翅的幼虫)、伪蛹和成虫达5400头(粒)之多。
它用刺吸式口器吸取植物叶片汁液并传播多种病毒,严重影响了植物的生长发育。
(1)一块棉田里烟粉虱的全部卵、若虫、伪蛹和成虫称为一个__________,烟粉虱与被侵害的植物之间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农业生态系统易受烟粉虱严重侵害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3)烟粉虱的繁殖速度非常快,某地采取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多种治理措施,在一段时间内其种群数量与时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以下问题:①图中表示的是种群增长的__________型曲线,K 值表示_____________。
②图中表示种群增长速度最快的是________点。
③同一种群的K 值是固定不变的吗?请判断并说明原因: ______________。
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参考答案1.C 2.A 3.C 4.A 5.D 6.C 7.A 8.B 9.C 10.C 11.A 12.D 13.C 14.B 15.A 16.A 17.B 18.D 19.A 20.C 21.D 22.D 23.C 24.A 25.C 26.D 27.C 28.D 29.B 30.D31.随机取样8光照强度食物3200标志重捕法B N/2种群增长速率最大32.水平结构物种丰富度减小已形成以入侵物种为优势的稳定群落(该群落中入侵物种占绝对优势)群落30(1+50%)15次生D33.种群寄生农业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小(抵抗力稳定性差)S环境容纳量B不是, 受到环境(食物、天敌、气候等)因素的影响答案第1页,总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