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艺模型设计》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环境艺术综合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环境艺术综合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环境艺术综合设计》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码:06138课程名称:环境艺术综合设计 Synthetical Environmental Design 先修课程:室内设计基础环境艺术概论总学时:80(讲授与实例分析:15 方案辅导与讲评:25 方案设计: 40)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环境艺术综合设计》是四年级环境设计专业的主干课程,是在完成了专业基础课程和单项设计课程之后,对学生所学专业知识进行全面深入的综合性检验的一门强化训练课程,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本课程注重培养学生先进的设计理念、立足于建立开放的创造性思维和综合的知识结构。

掌握最新设计方法和行业法规,运用各种表现手法,对建筑的内部空间环境和外部空间环境进行综合性的整体设计,设计出符合时代要求,符合生理、心理需求的理想环境。

在教学过程中,着力培养学生从设计到施工、从虚题到真题的把握能力,以及对实际工程技术的全面了解及掌握。

注重对学生设计语言表达能力和设计规范的培养。

二、课程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重点、难点及学时分配第一章环境艺术综合设计概述(课堂讲授 1学时)主讲老师:陈华新本章重点:环境艺术综合设计的特性与本质、环境艺术综合设计的思维与方法本章难点:如何理解环境艺术综合设计的特性与本质;如何掌握环境艺术综合设计的思维与方法,达到能够独立设计的目标。

第二章环境艺术综合设计的方法与程序(课堂讲授 5学时)主讲老师:陈华新、吴江本章重点:环境艺术综合设计程序与方法的相关内容。

本章难点:对环境艺术综合设计程序与方法的掌握与应用。

第三章环境艺术综合设计人文理念与作品赏析(课堂讲授 3学时)主讲老师:薛娟、侯宁本章重点:中国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现状与发展、现代建筑环境设计的最新人文理念。

本章难点:如何将现代建筑设计的最新人文理念运用到实践中,设计出“以人为本”的舒适空间。

第四章环境艺术综合设计创意与表达(课堂讲授 2学时)主讲老师:吴志锋本章重点:环境艺术综合设计方案的思维过程、环境艺术综合设计方案的创意表达。

《环境空间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环境空间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环境空间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信息二、课程简介(包括课程性质、内容)本课程是艺术设计学中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是以艺术设计学的设计方法为基础,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基础,目的在于对本专业学生导入全面的环境空间的基础知识,以环境的空间形态分析为主线,讲述环境空间设计的内容及其设计手法等的和与其相关领域的基本理论与设计方法。

本课程内容含盖了室内和室外环境空间设计基础知识:环境空间设计原理、环境空间设计表达、景观空间设计概论、景观设计。

三、课程内容(三部分的内容)1、课程教学总体目标:全面的环境空间的基础知识,以环境的空间形态(以室外的空间形态)分析为主线,讲述环境景观设计涉及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以及相关领域的基本理论与设计方法。

本着学以致用、学用结合的原则,使用实施理论和实用相结合的教学法,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设计表达能力。

2、教学达到的深度和广度要求:深度要求:要求学生掌握环境空间形态设计的表达与技法。

广度要求:要求学生了解环境空间设计的原理。

3、理论教学内容:环境空间设计原理、环境空间设计表达、景观空间设计概论、景观设计。

第一章环境空间设计原理[重点掌握内容]:环境艺术设计的含义、空间形态的概念。

[一般掌握内容]:环境空间实体设计与虚体设计[了解内容]:界面设计、空间限定、空间围合与渗透、空间组合第二章环境空间设计表达[重点掌握内容]:室内空间设计的含义[一般掌握内容]:室内空间造型的基本原理及界面的艺术处理[了解内容]:人居空间布局、酒店空间布局、商业空间布局、室内空间类型、室内家具与陈设。

第三章环境景观设计[重点掌握内容]:环境景观的概念、环境景观设计的特点[一般掌握内容]:环境景观区域分异规律构、景观资源构成[了解内容]: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景观保护一、景观资源构成1、1 区域景观的特点与成因1、2 环境景观设计的特点1、3 自然景观资源构成1、4 人文景观资源构成二、景观设计[重点掌握内容]:景观设计的基本方法[一般掌握内容]:景观布局、景观艺术处理、景观形式规律[了解内容]:水体景观、雕塑景观、绿化景观、广场景观、城市景观3、1、1水体景观3、1、2雕塑景观3、1、3绿化景观3、1、4广场景观3、1、5城市景观三景观保护3、1 历史景观的保护3、2 历史景观设计的保护方法四、理论学时分配与教学方法注:贯彻向45分钟要质量、优化课堂教学、加强课外训练、向课外时间要效率,通过现代教学技术的应用要让学生学得生动、学得有兴趣、学得有信心,学生就会自觉、主动、积极去学习五、与相关课程的衔接与配合与后期相关课程在内容相衔接与整合。

《环艺模型制作》课程教学大纲

《环艺模型制作》课程教学大纲

《环艺模型制作》课程教学大纲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与训练,学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目标:
1.了解模型其特有的艺术属性,培养学生的设计观念与设计思考能力。

2.了解经典建筑的空间构成语言,初步具备空间造型能力并加以运用。

3.掌握相关结构的搭建方法或工艺,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充分了解各种材料的特性,合理使用各种材料。

5.培养学生在平面(图纸)与具体塑性之间转换的理解力,训练科学的空间尺度认知意识,培养学生对空间处理的高度概括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6.通过学习,以观念推动实验,实验再推进观念理论体系的完善。

最总实现学生对课程有一定的思考与实践能力。

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表
1.建议教材
1安明、张伟宁、张矍地编著.《建筑模型与沙盘》,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8年9月第一版)
2.崔钦淑、聂洪达编著.《建筑结构与选型》,化学工业出版社(2015年3
2.主要参考书
1程大锦编著.《建筑形式空间秩序》,天津大学出版社(2018年02月01日)
2.李斌、李虹坪编著.《模型制作与实训》,东方出版中心(2018年6月第2版)。

《环艺项目实训》课程教学大纲海东文档

《环艺项目实训》课程教学大纲海东文档

《环艺项目实训》课程教学大纲海东文档《环艺项目综合实训》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适用专业:室内艺术设计总学时数: 120学时其中:理论讲授学时: 30学时实践学时: 90学时1、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1.1.性质:《环艺项目综合实训》课程是室内设计专业开设的专业主干课程之一,它在室内设计专业课程体系中起着承接理论体系的作用。

课程设计应注重课程定位与目标、课程内容选取、课程内容序化、课程考核评价四个方面,依托职业岗位,实现可测性目标,以项目为载体,立足真实工作过程,多层次、多方位地实施考核,从而进一步形成完整的室内设计综合实训。

1.2. 目的:通过理论教学、模型制作、实地调研、项目制作,直观地探讨室内设计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深入理解设计意图,把握设计方向。

以行为为导向、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强调通过行动来学习,注重在行动中获得过程性知识,从而构建属于学生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即职业能力。

本次综合实训力求工作过程系统化而非学科知识系统化,即将工作结构转化为课程结构,将工作内容转化为课程内容。

在此基础上,以实际工作流程和各工作环节之间的衔接顺序为参照系,设计课程模块和内容。

1.3.任务及目标:在遵循从单项到综合、从细节到整体的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的基础上提出本门课程的课程目标,包括:1.3.1 知识目标:熟悉常见住宅户型。

熟悉室内空间常规水、电配置。

熟悉以住宅为主(包括办公空间)的常见家具组合方式及尺度。

熟悉不同尺度空间的特点及设计要点(包括住宅空间及公共空间)。

熟练掌握室内设计的一般方法及基本程序。

掌握室内设计影响性因素(包括色彩、照明、家具及室内陈设、绿化)的一般设计处理方法。

1.3.2.能力目标:(1) 会分析不同户型的优缺点。

会房屋测量记录。

会空间特点分析。

能根据空间自身特下载文档原格式(Word原格式,共7页)。

环艺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环艺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6.Interior Design Elements
Include: material interior environment design and non-material interior environment deigns. The former consists of space composition, interface organization, materials selection, furniture and displays, etc. The latter consists of light design, HVAC design, color design and intelligence design, etc.
Credits
2
Semester
6thSemester
Institute
School of Design
Program Oriented
Major i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Teaching Language
Chinese
Prerequisites
The computer aided design I
3.Basic Methods for Interior Design
4.Ergonomics and Interior Design
5.Interior Functional Layout
Functional layout includes layout for living room, dining room, bedroom, kitchen, bathroom, hallway, study room, entertaining room, storage, video and audio room, balcony.

《环境艺术设计》教学大纲

《环境艺术设计》教学大纲

《环境艺术设计》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1、课程编码:110922052、课程性质园林专业限选课3、教学目标与任务(1)了解中外城市、建筑、园林设计的发展史。

(2)掌握地区景观规划设计,园林、广场等外部空间景观设计、和室内设计及雕塑、壁画设计,设施设计等的方法。

(3)总体平面规划、空间形态、景观构成要素等设计方法。

(4)掌握对自然环境进行再设计、进行园林环境设计、城市环境规划设计、建筑与外环境设计和室内环境设计的方法。

4、教学要求:(1)掌握环境设计的概念、范畴和体系、思维特征、表现方法。

(2)具备对环境景观的综合判断、分析能力和设计实施、管理能力。

(3)具有良好的环境整体意识和综合的审美素质。

二、学时分配学分:2学分总学时:36学时理论学时:26学时设计学时:10学时《环境艺术设计》学时分配表三、课程内容:第一章绪论1.要求了解环境艺术设计的概念、分类教学目标及要求:2. 掌握环境艺术设计的构成要素3.掌握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和主要流派教学重点:环境艺术设计的范畴和体系及主要流派教学难点:环境设计的思维特征考核要求:考核学生环境艺术设计的构成要素,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和主要流派教学基本内容第一节环境设计的概念第二节环境艺术设计的分类、范畴和体系一、环境艺术设计的分类二、环境艺术设计的范畴和体系第三节环境艺术设计的性质与构成一、环境艺术设计的性质二、环境艺术设计的构成要素第四节环境设计的思维特征第五节环境艺术的发展和流派一、环境艺术的发展二、环境艺术的流派第二章环境艺术设计的构成要素教学目标及要求:1.熟记环境艺术设计的构成元素2.掌握视觉构成元素3.通过分解分析各类元素了解环境艺术设计的形式法则教学重点:1. 环境艺术设计的视觉构成元素2. 构成要素变化的形式原理教学难点:构成要素变化的形式原理考核要求:1.考核学生做环境设计中构成要素的分析2.环境艺术设计形式法则及构成元素对设计的影响教学基本内容第一节、基本概念、构成元素: 点、线、面、体一、点、线、面、体的性质与应用二、点、线、面、体的形态关系三、形态之间的关系属性第二节、视觉构成元素: 形状、大小、色彩、机理、位置、空间一、形状二、大小三、色彩四、机理五、位置六、空间第三节要素形态的构成与变化的形式原理: 重复、渐变、对比、近似、变异、结集一、重复二、渐变三、对比四、近似五、变异六、结集第四节环境艺术设计形式法则一、统一关系二、主次关系三、对比关系四、对称关系五、韵律关系六、比例关系第三章环境艺术设计其它理论基础教学目标及要求:1.了解环境艺术设计是一整合型的设计2.掌握运用其它理论基础为环境设计提供依据,更好设计内、外环境教学重点:通过实例讲解环境艺术设计其它理论教学难点:1.人的行为认知2.环境功能与空间的认知考核要求:考核学生运用环境艺术设计其它理论进行设计内、外环境教学基本内容第一节、人体尺度的认知第二节、人的行为认知第三节、环境功能与空间的认知第四节、色彩与环境的认知一、环境色调的和谐统一二、环境色彩的地方性、民族性、个别性三、环境色彩与空间的关系四、环境色彩与心理、生理的关系第五节、环境艺术造型与装饰的认知第六节、材料与质感的认知第七节、环境与家具的关系一、内环境家具二、外环境公共家具第八节、环境与艺术作品第四章环境空间概论教学目标及要求:1.了解环境空间的形态和构成原理2.掌握环境空间的分类和空间组合教学重点:环境空间的类型与分割教学难点:环境空间的分类和空间组合考核要求:考核学生分析环境空间的形态和构成原理教学基本内容第一节、环境空间形态第二节、环境空间构成原理第三节、空间的类型与分割一、基本形状二、形式的变化三、限定空间的形式四、空间的组合形式第五章外部环境空间设计教学目标及要求:1.了解外部空间的概论、类型、构成要素2.掌握外部空间的设计手法教学重点:不同类型外部空间的环境设计教学难点:园林、广场景观设计;住宅小区景观规划设计;雕塑、壁画设计,设施设计考核要求:运用外部空间的设计手法进行外部环境设计教学基本内容第一节外部环境空间概论一、外部环境空间的构成二、外部环境空间的要素三、外部环境空间的设计手法第二节园林、广场景观设计一、园林景观设计二、广场景观设计第三节住宅小区景观规划设计一、住宅小区景观设计第四节雕塑、壁画设计,设施设计一、环境雕塑艺术二、壁画设计三、环境艺术设施设计第六章内部环境空间设计教学目标及要求:1.了解内部空间的概论、类型、构成要素2. 掌握内部空间的设计手法教学重点:不同类型内部空间的环境设计教学难点:公共建筑、私人建筑内部空间的环境设计考核要求:运用内部空间的设计手法进行内部环境设计教学基本内容第一节、内部环境空间的构成第二节、内部环境空间的类型与分割第三节、内部环境空间的设计要素第四节、不同类型内部空间的环境设计第七章环境艺术设计表现教学目标及要求:1.了解环境艺术设计的功能与特性2.掌握环境艺术设计表现的基本方法教学重点:掌握环境艺术设计表现的基本方法教学难点:运用环境艺术设计不同表现方法考核要求:考核学生运用不同表现方法来设计内、外环境教学基本内容第一节建筑绘画发展历程第二节环境艺术设计表现的功能与特性一、表现的功能二、表现的特性第三节环境艺术设计表现方法分类第四节环境艺术设计表现基本方法参考书目:1.《环境艺术设计基础》,赵军主编,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环境艺术设计简史》,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3.《室内设计资料集》,张绮曼等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4.《环境艺术设计》,吴昊,湖南美术出版社5.《建筑设计基础》,张芷岷主编,中国轻工业出版社6.《室内设计原理(上)》,陆震纬、来增祥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7.《室内设计原理(下)》,陆震纬、来增祥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环境艺术设计》设计大纲实验一设计某外部空间环境 6学时一、预习内容1.外部空间环境设计书籍与网络资料。

《环艺项目实训》课程教学大纲

《环艺项目实训》课程教学大纲

《环艺项目实训》课程教学大纲《环艺项目综合实训》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适用专业:室内艺术设计总学时数: 120学时其中:理论讲授学时: 30学时实践学时: 90学时1、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1.1.性质:《环艺项目综合实训》课程是室内设计专业开设的专业主干课程之一,它在室内设计专业课程体系中起着承接理论体系的作用。

课程设计应注重课程定位与目标、课程内容选取、课程内容序化、课程考核评价四个方面,依托职业岗位,实现可测性目标,以项目为载体,立足真实工作过程,多层次、多方位地实施考核,从而进一步形成完整的室内设计综合实训。

1.2. 目的:通过理论教学、模型制作、实地调研、项目制作,直观地探讨室内设计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深入理解设计意图,把握设计方向。

以行为为导向、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强调通过行动来学习,注重在行动中获得过程性知识,从而构建属于学生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即职业能力。

本次综合实训力求工作过程系统化而非学科知识系统化,即将工作结构转化为课程结构,将工作内容转化为课程内容。

在此基础上,以实际工作流程和各工作环节之间的衔接顺序为参照系,设计课程模块和内容。

1.3.任务及目标:在遵循从单项到综合、从细节到整体的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的基础上提出本门课程的课程目标,包括:1.3.1 知识目标:熟悉常见住宅户型。

熟悉室内空间常规水、电配置。

熟悉以住宅为主(包括办公空间)的常见家具组合方式及尺度。

熟悉不同尺度空间的特点及设计要点(包括住宅空间及公共空间)。

熟练掌握室内设计的一般方法及基本程序。

掌握室内设计影响性因素(包括色彩、照明、家具及室内陈设、绿化)的一般设计处理方法。

1.3.2.能力目标:(1) 会分析不同户型的优缺点。

会房屋测量记录。

会空间特点分析。

能根据空间自身特点及用途运用多种室内设计方法进行程序化、有针对性设计。

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协作及创新能力、沟通协调能力。

(2) 熟悉室内设计制图软件在室内设计实践中的应用。

《环境艺术设计》教学大纲

《环境艺术设计》教学大纲

《环境艺术设计》教学大纲1.课程介绍1.1课程名称:环境艺术设计1.2学时安排:总学时40学时,理论课20学时,实践课20学时1.3课程目标:1.3.1了解环境艺术设计的概念与基本原理;1.3.2掌握环境艺术设计的基本技法和创作方法;1.3.3培养学生对环境设计的综合素质和创造力。

2.课程内容2.1理论课程2.1.1环境艺术设计概念与发展2.1.2环境艺术设计的基本原理2.1.3环境艺术设计的基本要素2.1.4环境艺术设计的创作方法与技法2.1.5环境艺术设计的历史与经典案例分析2.2实践课程2.2.1环境艺术设计素描基础训练2.2.2环境艺术设计色彩运用2.2.3环境艺术设计平面布局与构图2.2.4环境艺术设计空间感与透视绘制2.2.5环境艺术设计材料应用及模型制作3.教学方法3.1理论课程以讲授为主,并辅以案例分析和讨论;3.2实践课程以实验、制作、创作过程为主,并辅以教师引导和学生互动;3.3提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4.考核方式4.1期末考试占50%的成绩比重,主要考察学生对课程理论知识的掌握;4.2作业与实践项目占50%的成绩比重,主要考察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造能力;4.3作业包括学生针对课程内容的阅读和写作作业,实践项目包括课堂作品和课程设计作品。

5.教学资源5.2阅读材料:相关艺术设计案例、研究论文、艺术设计杂志等;5.3实践工具:铅笔、彩色铅笔、水彩画、丙烯颜料、调色板、刷子、画布、模型材料等。

6.教学进度安排6.1第一学时:环境艺术设计概念与发展6.2第二学时:环境艺术设计的基本原理6.3第三学时:环境艺术设计的基本要素6.4第四学时:环境艺术设计的创作方法与技法6.5第五学时:环境艺术设计的历史与经典案例分析6.6第六至第十学时:环境艺术设计素描基础训练6.7第十一至第十五学时:环境艺术设计色彩运用6.8第十六至第二十学时:环境艺术设计平面布局与构图6.9第二十一至第二十五学时:环境艺术设计空间感与透视绘制6.10第二十六至第三十学时:环境艺术设计材料应用及模型制作6.11第三十一至第四十学时:复习、总结、考核以上为《环境艺术设计》教学大纲。

(word完整版)环境景观模型制作教案

(word完整版)环境景观模型制作教案

课程名称:建筑景观模型制作总学时: 42 (理论 10 学时;实践 32 学时)教学运用手段:本课程通过讲授法、演示法以及借助于静态的物象进行直观教学的方法,使学生获得知识和发展能动地接受、掌握知识素材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培养学生具有较全面的设计创作能力,培养学生建筑思维和创造能力,提高学生建筑设计审美意识。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教学,提高学生对三维空间的视觉表达能力和动手能力,掌握一般建筑模型基本制作知识、基本造型规律和建筑模型的基本制作技巧。

培养学生建筑思维和创造能力,提高学生建筑设计审美意识,为学生后续课程的顺利学习提供条件。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培养学生具有较全面的设计创作能力。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对三维空间的视觉表达能力和动手能力,掌握一般建筑模型基本制作知识、基本造型规律和建筑模型的基本制作技巧。

型拼插、环境造型美观教学内容第一章景观模型概述(理论1学时;实践 0 学时)第二章景观模型类型(理论1学时;实践8学时)第三章景观模型的工具与材料(理论1学时;实践8学时)第四章景观模型表达对象的分析研究(理论2学时;实践0学时)第五章景观模型制作方法 (理论2学时;实践8学时)第六章景观模型表达的效果把握(理论2学时;实践8学时)第七章作品分析介绍评价(理论1学时;实践0学时)教材:马克辛卞宏旭编。

《景观设计》[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2007.参考书目:[1]沃尔夫冈。

科诺著《建筑模型制作》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年。

[2] 马丁.黑辛格尔著《建筑模型制作》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年。

[3] 刘滨谊著《现代景观规划设计》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

[4] 傅伯杰陈利顶等著《景观生态学原理与应用》科学出版社,2001。

课内外作业布置(可用图表说明)作业评分细则本课程是美术学专业的必修课程,以考试的形式进行成绩评定,总评成绩=平时成绩×30%+期末成绩×70%,评分标准见具体考试中具体的评分标准。

模型制作课程大纲

模型制作课程大纲

模型制作课程大纲课程名称:模型制作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一、课程性质与特点《模型制作》是高等教育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是在完成环境设计课程学习后开设的必修课程之一,本课程的学习对全面掌握环境艺术设计各学科的知识起重要的桥梁作用。

本课程重点论述了模型制作的工具与材料、空间构筑模型、切块模型、标准模型、展示模型。

通过学习可以使考生对上述内容有系统认识,达到熟悉并理解环境艺术设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内容,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

本大纲是根据教育部制定的高等教育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培养目标编写的,立足于培养高素质人才,适应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培养方向。

本大纲叙述的内容尽可能简明实用,便于自学。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本课程的目标和任务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进行有关模型制作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察和训练,并了解模型制作的工具、材料及表现,制作手段,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课程基本要求如下:1、掌握模型制作的工具与设备。

2、掌握模型制作的材料。

3、学习模型制作的空间构筑。

4、学习模型制作的切块模型。

5、学习模型制作的标准模型。

6、学习模型制作的展示模型。

7、学习模型制作的色彩配置。

8、学习模型制作的配景制作。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本课程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计划中被列为专业基础课,在《专业表现技法课》与《专业制图》、《室外景观设计》、《环境空间室内设计》、《住宅室内设计》等学科之间有承前启后的相互联系作用,本课程的学习对全面掌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各学科的知识起重要的桥梁作用和重要的表现手段。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二章模型制作的工具与材料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模型制作的重要性,工具的种类,掌握各种工具的不同用法、的关熟悉制作工具的性能及运用。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模型制作工具的种类(重点)识记:手动工具的组成,对不同材料所使用工具的认识和应用。

应用:通过对不同材料的加工了解手动工具的性能及使用。

《环艺模型设计》教学大纲

《环艺模型设计》教学大纲

《环艺模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 62112530课程名称:环艺模型设计英文名称:Environment Art Model Design课程类型: 专业基础课总学时: 60 讲课学时:16 实验学时:44学分: 3.75适用对象: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先修课程:《室内设计制图原理与CAD表达》、《室内设计原理》、《装饰材料与构造》、《人机工程学》等。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环艺模型设计》课程是艺术设计学专业环境艺术设计方向学生的必修专业课程。

该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验证设计和训练设计思维的一种手段,培养学生在平面(图纸)与具体塑形之间转换的理解力,使学生通过直接的操作对空间体量、结构、材质、比例、色彩与建筑的关系有直观、亲切的体会。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把建筑设计从二维图纸通过创意、材料组合形成具有三维立体形态,培养学生具有高度的概括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要求学生通过学习,熟练掌握建筑模型制作的基本技法。

通过建筑模型制作课程,使学生学习一种新的设计思想表达方式,为进入高年级进一步学习作铺垫。

通过学习 <<环艺模型制作>>的教学,应当达到以下教育目标:(1)理解建筑“语言”,理解建筑设计的内涵(建议在建筑设计基础课程之后安排本课程),完整而准确地表达建筑设计的内容。

(2)学习充分了解各种材料的特性,合理使用各种材料,做到物尽其用、物为所用。

(3)学习熟练掌握各种基本制作方法和技巧,合理利用各种加工手段和新工艺,进一步提高建筑模型的制作精确度和表现力。

二、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为艺术设计专业(环艺设计方向)的专业必修课。

室内与建筑设计模型是环境艺术设计重要表现手段之一,它既是设计交流最直观的媒介,又是检验和评价设计成果的重要依据,还可作为展示作品而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

本课程通过对室内环境建筑模型设计与制作知识的学习和制作实习,掌握模型设计及制作的方法,了解模型制作的常用材料,可以独立设计制作环境建筑的设计模型,为设计提供更多的表现手段和途径。

模型制作教学大纲

模型制作教学大纲

《模型制作》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和教学目标(小四号黑体)本课程是环境艺术设计本科主干课程之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是环境艺术设计本科生的专业必修课,是为培养学生对建筑模型的制作能力、加深学生对建筑设计过程的理解而开设的。

它不仅要求学生了解常用的模型材料的性质和加工要求,具备进行模型制作的动手能力,还要求学生将本课程与产品设计系列课程联系起来,从设计到制作,再从制作返回到设计,以系统的观念贯穿本课程的始末。

这对正确理解和把握模型设计是非常必要的。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建筑模型制作的基础知识;掌握建筑模型制作的常见方法、步骤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一定空间的想象力和对材料的驾驭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在平面(图纸)与具体塑形之间转换的理解力,使学生通过直接的操作对空间体量、成型工艺、材质、比例、色彩与产品的关系有直观、亲切的体会。

使学生理解模型制作在建筑设计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培养学生建筑设计的系统观念。

二、课程教学内容(小四号黑体)第一部分模型理论知识讲解( 10 学时)1、课程内容( 1 )概论( 2 )风格及流派( 3 )制作原理( 4 )材料及工具( 5 )制作工艺2、重点、难点⑴教学重点:风格及流派⑵教学难点:制作工艺3.基本要求熟悉和了解模型制作的风格与流派。

第二部分参观( 4 学时)1、课程内容( 1 )材料市场;( 2 )制作基地及工厂参观2、重点、难点⑴教学重点:了解模型制作材料⑵教学难点:模型制作材料加工技术3.基本要求熟悉和了解各种模型制作材料以及制作技术。

第三部分鉴赏(幻灯片欣赏)( 2 学时)1、课程内容播放幻灯片2、重点、难点⑴教学重点:学习、借鉴⑵教学难点:制作技巧3、基本要求通过欣赏学习和借鉴优秀作品的制作技巧。

第四部分实践( 34学时)1、课程内容(1)设计方案,(2)综合模型制作2、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模型制作技巧(2)教学难点:设计方案的细节推敲3、基本要求(1)完成模型方案(2)根据模型方案完成沙盘模型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小四号黑体)1、课堂讲授(1)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2)带领学生到材料市场,进行现场讲解。

《环境艺术设计概论》教案纲要

《环境艺术设计概论》教案纲要

《环境艺术设计概论》教案纲要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环境艺术设计的概念、起源和发展历程。

2. 使学生掌握环境艺术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3. 培养学生对环境艺术设计的审美鉴赏能力和创新思维。

4. 提高学生对环境艺术设计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1. 环境艺术设计的概念与定义2. 环境艺术设计的起源与发展3. 环境艺术设计的基本原则4. 环境艺术设计的方法与技巧5. 环境艺术设计的审美观念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环境艺术设计的概念、原则、方法等基本知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经典的环境艺术设计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设计原理。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某一环境艺术设计主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4. 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参观考察环境艺术设计实践项目,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1. 教材:《环境艺术设计概论》2. 课件:环境艺术设计的相关图片、案例分析等3. 视频资料:环境艺术设计的相关纪录片、实例分析等4. 实地考察场地:城市公园、广场、公共艺术空间等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等活跃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作业的创意、设计效果等。

3. 实地考察报告:评价学生在实地考察后的感悟、分析、创新能力。

4. 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环境艺术设计概论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安排1. 课时:共计32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课程安排:第1-4课时:环境艺术设计的概念与定义第5-8课时:环境艺术设计的起源与发展第9-12课时:环境艺术设计的基本原则第13-16课时:环境艺术设计的方法与技巧第17-20课时:环境艺术设计的审美观念第21-24课时:经典环境艺术设计案例分析第25-28课时:学生创新设计实践第29-32课时:实地考察与总结七、教学进度计划1. 第1-4课时:介绍环境艺术设计的概念、定义,让学生了解其内涵和外延。

2. 第5-8课时:讲解环境艺术设计的起源和发展,引导学生了解其历史背景。

《环境艺术设计概论》教案纲要

《环境艺术设计概论》教案纲要

《环境艺术设计概论》教案纲要艺术设计系环境艺术设计专业
《环境艺术设计概论》课程第 1 讲
《环境艺术设计概论》课程第 2 讲
《环境艺术设计概论》课程第 3 讲
《环境艺术设计概论》课程第 4 讲
《环境艺术设计概论》课程第 5 讲
《环境艺术设计概论》课程第 6 讲
《环境艺术设计概论》课程第 7 讲
《环境艺术设计概论》课程第 8 讲
《环境艺术设计概论》课程第 9 讲
《环境艺术设计概论》课程第 10 讲
《环境艺术设计概论》课程第11讲
《环境艺术设计概论》课程第 12讲
《环境艺术设计概论》课程第 13讲。

《环艺模型制作》教学大纲

《环艺模型制作》教学大纲

《环艺模型制作》教学大纲一、说明《模型制作》是环境设计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之一,是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以及对材料性能与加工工艺的了解。

并且作为设计思维训练的一个辅助手段,培养学生对图纸的平面设计与具体形象塑造之间转换关系方面的理解能力,使学生通过直接地操作对空间体量、材质、比例、色彩等方面有直观体验及设计效果的预演,引导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与空间能力,为今后的设计生涯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内容选取和实施中注意的问题制作过程中以了解材料和胶类的各种特性为首要任务,设计好图纸,熟悉了材料的特性,再进行材料的选购。

制作时应以建筑模型为主体,在掌握模型制作方法的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由于课时只有64课时,需要学生在课外的时间对材料进行的进一步认知,以及合理利用课外的时间进一步完善模型。

(三)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范例讲解、操作技法演示、应用作品分析、作业个别辅导、作业集中讲评(包括优秀作业评点、作业中普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正方法的分析)等方法相互结合进行教学。

(四)考核方式本课程考核方式为考查,学生平时作业成绩占100%。

(五)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二、大纲内容概述阐述模型制作的目的和意义,学习模型制作的基本方法和途径,介绍目前模型建筑制作的发展状况,新材料的使用。

第一章建筑模型分类1.方案模型2.展示模型第二章工具1、测绘工具2、裁剪、切割工具3、打磨、喷绘工具4、电加热工具第三章材料1. 模型材料分类2. 主材类(一)纸板类(二)泡沫板(三)有机玻璃、塑料板、ABS板、PVC板(四)木板材3. 辅材(一)金属材料(二)单面金属板(三)双色板(四)确玲珑(五)油泥(六)石膏(七)及时贴(八)植绒及时贴(九)仿真草皮(十)绿地粉(十一)泡沫塑料(十二)水面胶(十三)石蜡(十四)胶类(十五)其他第四章建筑模型制作设计1. 建筑模型主体制作设计(一)总体与局部(二)效果表现(三)材料选择(四)模型色彩2. 建筑模型绿化制作设计(一)绿化与建筑主体关系(二)绿化中树木形体的塑造(三)绿化树木的色彩3. 建筑模型配景制作设计第五章制作基本技法1.泡沫2. 纸板模型制作基本技法(一)薄纸板模型制作基本技法(二)厚纸板模型制作基本技法3. 木质模型制作基本技法(一)对接法(二)搭接法(三)斜面拼接法4. 有机玻璃及ABS板制作基本技法(一)切割(二)粘合第六章模型底盘、地形、道路的制作1. 建筑模型底盘2. 建筑模型地形制作(一)表现形式(二)材料选择(三)制作精度3. 山地地形制作方法第七章建筑模型配景制作1. 建筑模型绿化(一)绿地(二)山地绿地(三)树木(四)其他配景说明和要求:(1)本单元学习了模型制作基本处理手法,需要动手实践来练习。

《环境艺术设计》教学大纲

《环境艺术设计》教学大纲

《环境艺术设计》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环境艺术的认知和理解,通过学习环境艺术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技巧,使学生能够在创作中运用这些知识,创作出具有环境美感的作品。

二、教学目标1.了解环境艺术设计的基本原理和发展历程;2.掌握环境艺术设计的基本技巧和方法;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感受力和创造力;4.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巧,完成环境艺术设计作品。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1.环境艺术设计的概念和基本原理(2周)a.环境艺术设计的定义和特点;b.环境艺术设计的基本原理:功能性、适应性、美感;c.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历程和代表作品。

2.环境艺术设计的基本技巧和方法(4周)a.色彩和光线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b.构图和比例的运用;c.材料选择和处理的技巧;d.景观元素的布置和组合;e.空间规划和布局的原则。

3.环境艺术设计的创作实践(10周)a.实地考察和素材收集;b.构思和设计方案的制定;c.手绘和电脑辅助设计的技术训练;d.模型制作和实物展示;e.反馈和修改作品。

四、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相结合:讲授环境艺术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技巧,辅以案例分析和讨论,使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2.实践教学为主:通过实地考察和素材收集,学生参与实际环境设计项目,锻炼创作能力和实际操作技巧;3.小组合作:鼓励学生在小组内互相学习和合作,进行设计方案的讨论和修改。

五、成绩评定1.平时表现(40%):包括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实践项目参与度等;2.设计作品(40%):包括设计方案的创意和实用性、作品的美感表达等;3.期末考核(20%):综合考察学生对环境艺术设计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六、参考教材1.《环境艺术设计理论与实践》2.《环境设计美学》3.《环境设计技法与实例》七、教学资源1.实地考察和素材收集的相关工具和设备;2.计算机和设计软件;3.制作模型的材料和工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艺模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 62112530
课程名称:环艺模型设计
英文名称:Environment Art Model Design
课程类型: 专业基础课
总学时: 60 讲课学时:16 实验学时:44
学分: 3.75
适用对象: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
先修课程:《室内设计制图原理与CAD表达》、《室内设计原理》、《装饰材料与构造》、《人机工程学》等。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环艺模型设计》课程是艺术设计学专业环境艺术设计方向学生的必修专业课程。

该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验证设计和训练设计思维的一种手段,培养学生在平面(图纸)与具体塑形之间转换的理解力,使学生通过直接的操作对空间体量、结构、材质、比例、色彩与建筑的关系有直观、亲切的体会。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把建筑设计从二维图纸通过创意、材料组合形成具有三维立体形态,培养学生具有高度的概括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要求学生通过学习,熟练掌握建筑模型制作的基本技法。

通过建筑模型制作课程,使学生学习一种新的设计思想表达方式,为进入高年级进一步学习作铺垫。

通过学习 <<环艺模型制作>>的教学,应当达到以下教育目标:
(1)理解建筑“语言”,理解建筑设计的内涵(建议在建筑设计基础课程之后安排本课程),完整而准确地表达建筑设计的内容。

(2)学习充分了解各种材料的特性,合理使用各种材料,做到物尽其用、物为所用。

(3)学习熟练掌握各种基本制作方法和技巧,合理利用各种加工手段和新工艺,进一步提高建筑模型的制作精确度和表现力。

二、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为艺术设计专业(环艺设计方向)的专业必修课。

室内与建筑设计模型是环境艺术设计重要表现手段之一,它既是设计交流最直观的媒介,又是检验和评价设计成果的重要依据,还可作为展示作品而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

本课程通过对室内环境建筑模型设计与制作知识的学习和制作实习,掌握模型设计及制作的方法,了解模型制作的常用材料,可以独立设计制作环境建筑的设计模型,为设计提供更多的表现手段和途径。

该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验证设计和训练设计思维的一种手段,培养学生在平面(图纸)与具体塑形之间转换的理解力,使学生通过直接的操作对空间体量、成型工艺、材质、比例、色彩与建筑的关系有直观、亲切的体会。

作为一种比较综合的建筑设计基础训练的课程,主要任务有:通过学习,使学生在建筑设计过程中能有正确选择相应的材料的意识,加深对建筑造型、结构、材料与施工工艺的认识。

引导启发学生产品创造的思维与动手能力,为今后的建筑、住宅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一)建筑模型概述
建筑模型发展
1、明器与法
2、烫样
3、沙盘
4、现代模型
建筑模型种类
1、设计研究模型
2、展示陈列模型
3、工程构造模型
(二)模型制作的作用
1.研究性的作用
2.实用性的作用
(三)模型分类(按材质分类)
1.黏土材料模型
2.细泥材料模型
3.石膏模型
4.塑料材料模型
5.木质材料模型
6.金属材料模型
7.玻璃钢模型
8.纸材模型
(四)模型用材的选择
1.黏土和复合材料
2.石膏和水泥材料
3.塑料和橡胶材料
4.木材、竹材、藤材、纸材
5.金属材料
6.黏结材料
7.涂料
8.辅助加工材料
(五)模型加工基本方法
1.黏土、油泥模型材料
2.石膏模型材料加工技法
3.塑料模型材料加工技法
4.玻璃钢模型制作工艺
5.木材与金属材料加工技法
6.计算机在模型制作中的应用
7.模型制作过程中的安全防范
四、实践环节
建筑模型的制作:
1、运用卡纸制作建筑模型。

2、运用综合材质制作建筑模型。

五、课外习题及课程讨论
1、各种材料的塑造练习。

2、石膏的成型练习1个。

3、综合材料的成型练习1个。

六、教学方法与手段
1.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课堂讲授结合大量课堂实际训练与制作来进行。

2. 老师演示,学生根据老师演示操作的互动教学方法;结合理论教学,运用讨论法;另外,
鼓励学生网上交流学习,培养学生积极自学的态度。

八、考核方式
命题考试,结合平时作业与课堂表现来进行评定。

课程实行随堂考试。

作业作为期末考试,学期成绩为平时作业成绩(40%),期末考试成绩(60%)。

九、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1、教材:李英彤,汤留泉编,《建筑模型与制作》,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
2、教学参考书:(1)、郁有西、刘木森、王海涛、李晓明编著,《建筑模型设计》(高等教育艺术
设计规划教材) 轻工业出版社,2006。

(2)、李敬敏著,《建筑模型设计与制作》,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

十、说明
大纲制订人:张春玲
大纲审定人:吴志坚
制订日期:2011.6.2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