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较有影响的五种家庭教育思想

合集下载

美国人的家庭教育理念

美国人的家庭教育理念

频道为友整理的《美国⼈的家庭教育理念》,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1、幼⼉没有午睡的习惯。

2、让婴幼⼉从⼩单独睡觉。

3、孩⼦跌跤,⽗母不管,让他⾃⼰爬起来。

4、⽗母要⼏岁的孩⼦做家务劳动,如洗碗、扫地、洗⾐服等。

5、让孩⼦在看到国旗时,注⽬两分钟。

在听到国歌时,把⼿按在⼼⼝,⼼中默唱国歌。

6、即使家庭经济状况很好,也⿎励孩⼦⾃⼰劳动挣钱,让孩⼦⾃⼰⽀付保险费⽤或部分学习费⽤及其他费⽤。

7、⼤⼈⿎励孩⼦做登⼭、攀岩、跳海等危险性运动,孩⼦们也乐于参与这些冒险活动。

8、⽗辈⼀般不给孩⼦财产继承权。

美国⼈认为,让孩⼦坐享其成是⼈⽣中最糟糕的事,这会使孩⼦没有机会去经历他们⾃⼰的成功和失败,⽽真正的幸福来⾃⾃⾝的努⼒。

企业家如果觉得⾃⼰的⼦⼥不争⽓、不成材时,他们宁肯花钱去雇佣⼀个有才⼲的经理来经营他们的事业。

9、在⽤钱上,即使是那些富裕家庭的孩⼦,对⾃⼰也很“吝啬”,与⼈交往也不“⼤⽅”。

⽆论是⼀起进公园或到舞厅,还是在餐馆⽤餐,⼀切费⽤都是“AA制”。

10、绝⼤多数18岁以上的孩⼦都⾃⼰挣钱读书。

有的⼈把钱赚够了才进学校读书,也有⼈⼀边找⼯作⼀边读书,或读读停停,⽤⼗⼏年时间拿个博⼠学位。

孩⼦们认为,长这么⼤还伸⼿向⽗母要钱,很不光彩,会被⼈家瞧不起,说你⽆能。

也许很多⽗母了解美国⼈的这些家庭教育理念之后,⼼理会想,这样做是不是对⼦⼥还过狠⼼了⼀点,这样教育孩⼦,他们还感受到爱吗? 可能美国⼈教育孩⼦的⽅法,不⼀定完全适合教育中国的⼩孩,但是不得不说,美国⼈在怎样教育孩⼦⽅⾯⾃有他们的⼀套⽅法和道理,我们不⼀定要照搬,但却可以取长补短,了解这些,我们今后在“怎样教育孩⼦”的问题上也可以少⾛些弯路。

盘点世界名人家族的教子十训

盘点世界名人家族的教子十训

盘点世界名人家族的教子十训一、政治世家:肯尼迪家族教育子女的十训-这是献给那些希望克服贫困、梦想成为世世代代政治家庭的父母的。

1.做好孩子的育儿日记和阅读记录,然后彻底检查。

2.帮助孩子养成守时的好习惯3.父母要经常向孩子讲述他在事业上所发生的故事4.吃饭时要形成一种自然和谐的讨论氛围5.教育孩子们世界法则“获得第一名的人不会被忽视”6.当孩子遇到困难时,家长要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帮助他们解决问题7.让孩子进入名牌大学进行学习,使之获得最好的人脉关系8.让孩子们明白,笨拙和不适应最初会变成熟能生巧。

9.告诉孩子要设定伟大的目标,但不要急躁。

你必须一步一步地取得成功。

10.父母和兄弟姐妹要形成和睦互助的良好家庭氛围二、瑞典首富:瓦伦堡家族教育子女的十训-献给那些想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受人尊敬的百万富翁或CEO的父母,我在海军服役,培养毅力2.通过在世界知名大学学习与在跨国企业里就职开阔眼界3.构筑国际性人脉关系4.遵守并重视代际传播的原则5.从社会中获取并在社会中使用6.每个星期天早上和孩子们一起散步7.弟弟接着穿哥哥穿过的衣服,从而养成俭朴的生活作风8.做事不能鲁莽,避免锋芒毕露的行为9.爷爷作为孙子的人生导师,传授智慧和经验(代际教育)10.如果你想成为继承人,你首先必须有爱国主义精神三、西雅图的银行名门世家:盖茨家族教育子女的十训-对于那些将要抚养孩子的人来说,这是第二和第三项法案吗?盖茨的父母给孩子留下巨额财产,注定会阻止他成为一个有创造力的天才。

2父母帮助孩子建立人际网络3保持缺点并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4科幻小说(我小时候)5.母亲的礼物可能会转换孩子的命运6.通过阅读报纸,拓宽视野7.富家子弟也不可娇生惯养8、当机遇来临时,毫不犹豫地迎接挑战。

这些年积累的经验将成为未来创业的基础10,孩子们为他们的父母树立榜样,以身作则。

四、犹太人的至尊家族:罗斯柴尔德家族教育子女的十训-这是献给那些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团结起来,共同致富的父母的。

国外家庭教育观

国外家庭教育观
四是重创造、创新教育。另外,日本的有志之士要求教育革除“应试教学”的弊端,向培养“创造型”人才方向发展。日本家庭教育也开始越来越重视对孩子创新人格的培养,重视培养孩子的好奇心和冒险情神,鼓励孩子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鼓励孩子有独立的想法、看法。家长经常带孩子到科技馆去参观,鼓励孩子到社区图书馆去看书,借阅图书,玩各种创造性游戏,发展孩子的想象力;重视对孩子动手能力的培养,给孩子买来组装玩具,鼓励孩子从不同的角度组装各种各样的模型,培养该子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性。
美国人在家庭教育中,对孩子的鼓励多于保护,对孩子引导多于灌输。他们要求孩子全面发展,而不是拘泥于书本上的知识。另外,家长语言的作用也是美国父母在教育子女过程中极其注重的环节,他们从不使用刺激、嘲讽甚至侮辱、漫骂的语言,多以安慰、理解、鼓励的话语对待孩子。
把餐桌当课堂的英国
英国家庭素有“把餐桌当成课堂”的传统。从孩子上餐桌的第一天起,家长们就会对其进行有形或无形的“进步教育”了。绝大多数英国家长认为,幼儿想自己进食,标志着一种对“人格独立”的向往,完全应予以积极鼓励。英国人普遍认为,偏食、挑食的坏习惯多是幼儿时期家长的迁就造成的。他们还认定,餐桌上对孩子的“惯”,不仅会影响孩子摄入全面的营养,而且还会诱使孩子养成任性、自私的性格。幼儿在长到1周岁至1周岁半时,往往开始喜欢自己用汤匙吃菜。3岁以上的孩子如进餐时不慎弄脏了桌面,家长会教其向旁人道歉,并立即找来抹布令其自行清理。英国家长认为,此举一可帮助幼儿学会关心旁人,二可帮助他们养成礼貌待人的习惯。在不少富裕的家庭里,5岁左右的孩子都不是饭来张口的少爷小姐,而乐于做一些在餐前摆好餐具、餐后清洗餐具等力所能及的杂事。这样,一方面可以减轻家长家务劳动的负担,一方面也让孩子有一种参与感,对孩子健康成长同样具有正面意义。

西方国家家庭教育案例(3篇)

西方国家家庭教育案例(3篇)

第1篇一、引言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影响着孩子的价值观、性格、行为习惯等方面。

西方国家在家庭教育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理念。

本文以美国为例,分析其家庭教育案例,以期对我国家庭教育提供借鉴。

二、美国家庭教育特点1. 独立自主美国家庭教育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能力。

父母鼓励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独立思考,学会承担责任。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会给孩子提供一些自由发展的空间,让孩子学会独立生活。

2. 尊重个性美国家庭教育尊重孩子的个性,鼓励孩子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

父母会关注孩子的兴趣,支持他们参加各种课外活动,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

3. 激励创新美国家庭教育注重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

父母鼓励孩子尝试新事物,勇于挑战,敢于冒险。

在学校教育中,教师会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 注重实践美国家庭教育强调实践能力的重要性。

父母会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社会实践等活动,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美国家庭教育案例1. 案例一:独立自主小明(化名)是一名美国小学生,他的父母非常注重培养他的独立自主能力。

每天放学后,小明都会自己完成作业,然后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

周末,小明会参加志愿者活动,帮助社区的老人。

在父母的引导下,小明学会了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逐渐成长为一名独立自主的孩子。

2. 案例二:尊重个性小丽(化名)是一名美国初中生,她热爱音乐,尤其擅长钢琴。

父母发现小丽的兴趣后,全力支持她学习钢琴,并鼓励她参加各种音乐比赛。

在父母的关爱下,小丽在音乐方面取得了优异成绩,成为了一名优秀的钢琴演奏家。

3. 案例三:激励创新小强(化名)是一名美国高中生,他热爱科技创新。

在学校的科技社团中,小强积极参与各种创新项目,并取得了一些成绩。

他的父母非常支持他的兴趣爱好,鼓励他参加科技竞赛。

在父母的激励下,小强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成为了一名优秀的科技人才。

4. 案例四:注重实践小李(化名)是一名美国大学生,他热爱社会实践。

国外家庭教育典型案例(2篇)

国外家庭教育典型案例(2篇)

第1篇1. 芬兰教育模式:芬兰是世界上教育质量最高的国家之一。

他们的家庭教育特点包括: - 注重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孩子探索和尝试。

- 强调孩子的身心健康,鼓励孩子参加体育活动。

- 家庭教育中重视平等,父母尊重孩子的意见和选择。

2. 日本家庭教育模式:日本的家庭教育以严格和重视教育质量为特点:- 父母对孩子有较高的期望,强调努力学习和成绩优异。

- 注重孩子的集体主义精神,强调团队合作和遵守纪律。

- 家庭教育中重视礼仪教育,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

3. 美国家庭教育模式:美国的家庭教育注重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 父母鼓励孩子尝试新事物,培养孩子的兴趣和特长。

- 家庭教育中重视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鼓励孩子参加各类社交活动。

- 强调孩子的个性发展,尊重孩子的选择和兴趣。

4. 德国家庭教育模式:德国的家庭教育以注重实践和培养孩子的责任感为特点:- 父母鼓励孩子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如志愿者服务、社会实践等。

- 家庭教育中强调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让孩子学会独立承担责任。

- 注重培养孩子的团队合作精神,强调集体利益。

5. 新加坡家庭教育模式:新加坡的家庭教育注重培养孩子的纪律性和学术能力:- 父母对孩子的学习要求严格,注重学术成绩。

- 家庭教育中强调纪律和规矩,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

- 注重培养孩子的公民意识,让孩子学会遵守社会规范。

这些案例展示了不同国家家庭教育模式的特点和优势,可以为我国家庭教育提供借鉴和启示。

当然,每个家庭都有其独特的教育方式,最重要的是根据孩子的特点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教育方法。

第2篇1. 芬兰家庭教育:- 特点:芬兰的教育体系以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为特点。

- 案例:芬兰家庭普遍重视阅读,孩子们从很小就开始阅读,父母会为孩子提供丰富的图书资源,鼓励孩子进行自主阅读。

2. 日本家庭教育:- 特点:日本家庭教育强调纪律性和集体主义精神。

- 案例:日本家庭中,父母会严格教育孩子遵守规则,注重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团队协作能力。

美国家庭里公认的十二条教育孩子的法则

美国家庭里公认的十二条教育孩子的法则

美国家庭里公认的十二条教育孩子的法则美国家庭里公认的十二条教育孩子的法则,对中国父母来说同样具有启发性和实操性。

很多人误以为美国父母对孩子管教过于宽松,但实际上他们是对孩子有足够的尊重,充分的鼓励,愿意给孩子提供独立的空间,但在对孩子的管理和约束上却从来不松懈。

一、归属法则:保证孩子在健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这条看起来是不言而喻的,哪个家长不想给孩子创造健康环境?但实际上也不尽然,有些家长有此心却不懂如何做。

比如说,过分溺爱娇惯顺从孩子,由着孩子不锻炼不劳动,养成不健康的生活习惯,罪魁祸首也多半是家长的怂恿。

家长之间有矛盾经常争吵,也是很不正常不健康的环境。

如果家长打骂孩子,更属于虐待,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极为不利。

二、希望法则:永远让孩子看到希望家长们都是对孩子寄予希望的,但是否永远用正面鼓励的话语让孩子们看到希望,认为自己确实有希望呢?如果你是一位家长,爱对孩子喊:“你怎么这么笨”,“这么没出息”,“你算是没指望了”之类的话语,站到孩子的立场想一想,自己会看到希望吗?大家都知道美国人善于说好听的话,尤其对孩子,无论他们做的如何,都常夸奖说:“干的好”,“太棒了”,“你真是天才”之类。

这就是采用希望法则来正面激励孩子。

三、力量法则:永远不要与孩子斗强成人总是比孩子有力量,无论是拼体力还是斗智能和经验,不然多吃那么些年的干粮不是白吃了?因此大人与孩子较劲斗强本来就不平等,胜利了也不光彩。

对心理感情处于不成熟阶段的少儿来说,“激将法”是不合适的。

如果孩子与大人吵架赌气,无论谁有理,大人都要主动与他们和解。

成年人还要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

四、管理法则:在孩子未成年前,管束是父母的责任“子不教,父之过”在哪里都通行。

未成年的孩子自我克制能力尚不成熟,因此父母必须负起责任来管束。

但这种管束应该是充满亲情、人性化、科学而理性的,而不可把孩子作为私有财产来任意修理摆布。

但如果家长平时对孩子的一切(学业、表现、爱好等)太听之任之,好像是给孩子更多自由,但孩子却会感觉家长对自己“不在乎”而产生疏远。

美国人教育孩子的五种方式

美国人教育孩子的五种方式

美国人教育孩子的五种方式中国有句古话叫“棍棒底下出孝子”,没有到过美国之前,我就对美国人不打不骂却能教育好孩子这一点很好奇。

特别是听说在美国,体罚或言语羞辱孩子,造成孩子身体或心理伤害,当事人要受法律惩罚,就算父母不能例外,更是觉得奇怪。

上次到美国以后,恰好朋友的孩子在接受幼儿教育。

小家伙陆续参加了一些课程,朋友时间脱不开的时候就由我代理。

可以如此近距离的美国幼儿教育,我倒也是很乐意为之。

美国孩子从会讲话开始,最重要学的就是:“Please”、“Can I”、“May I”,想得到帮助或其他朋友的玩具、与别人一起玩,都需要征求别人的意见,对父母也是这样。

未经许可,不能触动别人的东西。

这一点可严格了,发现小孩有这倾向立刻制止,“You can’t touch other people’s property !”而且会教孩子请求主人的许可:“Ask nicely.”久之,孩子就习惯了。

小家伙和其他小朋友共享玩具和游乐场所时,“Share”和“Take turn”是老师和家长常提醒孩子的话。

即使只有两个小朋友,也要轮流。

还有,在教室里,老师即使有多余的蜡笔,也不会都分发给小朋友们,而是故意放置有限数量在一张桌子上,让他们轮流使用。

在美国,我常见到父母严肃地对吵闹的孩子说:“You can’t ask by harassing me.”,或“Use your words”之类的话。

如果孩子为达目的而哭闹,他们可能会让孩子哭很长时间而不让步,坚决不允许孩子依靠困恼而得到同意。

课堂上也如此。

所以美国人的孩子从小学会讲道那要是如果孩子不守纪律怎么办?父母和老师会有更为有效的办法,比如没收心爱的玩具,不可以参加下一个活动,让违规的孩子在一旁静坐等等,小孩的自尊心可强了,这项惩罚特有效。

在家里也一样。

对于一些特别难改的坏习惯和严重错误,需要使用“非常手段”,比如打手或是打屁股之类,让孩子感到痛和认识到错误即可,家长们绝对不会在公共场所使用这样的办法。

外国孩子的教育方法

外国孩子的教育方法

外国孩子的教育方法1.芬兰模式:芬兰被认为是世界上教育最先进的国家之一,其教育系统基于以下几个原则:-公平性:芬兰教育注重公平,强调所有学生具有相同的学习机会。

-自主性:芬兰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注重他们的兴趣和需求。

-个性化:教育系统将学生视为独特的个体,尊重每个人的不同,鼓励他们发展自己的潜能。

2.美国模式:美国的教育系统强调以下几个方面:-多元化:美国的学校里有来自不同背景和文化的学生,注重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和文化包容性。

-实践性教育:美国的教育注重实践和互动式学习,鼓励学生参与实际项目和团队合作。

-个人发展:美国的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鼓励学生追求个人激情和目标。

3.日本模式:日本的教育系统着重培养学生的纪律性和责任感,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社会价值观:日本教育强调个人责任感和为社会做贡献的精神。

-竞争意识:日本的教育注重学生之间的竞争,鼓励学生追求卓越和成功。

-根据年级来教育:学校根据不同年级的孩子的发展需求提供相应的教育内容和活动。

4.瑞典模式:瑞典的教育系统注重以下几个方面:-平等原则:教育资源和机会在瑞典是公平分配的,注重发展每个学生的潜能。

-独立性:瑞典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总结:以上是一些常见的外国孩子教育方法。

每个国家和文化都有其独特的教育理念和方式,这些方法都在不同程度上强调学生的个体发展、全球意识、批判性思维和实践能力。

重要的是,无论采用何种教育方法,都应根据孩子的个体差异、兴趣和能力来制定相应的教育计划,并提供一个积极支持和激励的学习环境,以帮助孩子发展其全面的潜能。

影响美国的45个亲子教育法则,满篇都是金句,一定要收藏呀!

影响美国的45个亲子教育法则,满篇都是金句,一定要收藏呀!

影响美国的45个亲子教育法则,满篇都是金句,一定要收藏呀!影响美国的45个亲子教育法则1、改变孩子,要从改变父母开始。

父母改变,孩子才能改变。

2、父母最需要意识到的就是,无论自己所受的教育还是自己的言行都存在诸多问题,首先要一点一滴挤掉自己身上的毒素,才能“更配”为人父母。

3、在一个温和、充满善意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性格不会出现大问题。

孩子性格与品行出问题,责任基本出在父母身上。

4、每一个父母都应该用一生的力量说出“我相信你,孩子!”5、任何教育的进步都是极其艰难和缓慢的,与其期待国家的教育变革,不如期待学校教育的改善;与其期待学校教育的改善,不如从家庭教育的改进做起。

孩子的未来不是掌握在学校,而是掌握在父母手中。

6、无论你到哪里谋生,无论你生活多艰辛,请一定带上你的孩子。

孩子不在你身边,孩子就在更多的危险之中。

7、下班的路,是回家的路。

花更多的时间和孩子在一起比什么都重要。

人生的很多麻烦都是因为没有生活在自己家里造成的。

8、全家人一起吃晚餐,有助于小孩获得较好营养,较高学业成绩、较不会抽烟、喝酒、吸毒、打架、提早性行为。

即使父母双方只有一人能赶上晚餐也会有上述效果。

孩子的未来,往往在餐桌上和客厅里就已经决定了。

9、切勿在就餐时训斥孩子,餐桌是共享食物,交流思想与见闻的佳所。

融融的亲情也有助于孩子学会感恩和餐桌礼仪。

10、切勿在孩子临睡时进行教育,时常怀着恐惧、带着泪水入眠的孩子,生命会变得十分晦暗。

11、快乐的孩子,都有伙伴,孤独的孩子,性情容易变得古怪。

鼓励孩子与同伴交往,鼓励孩子参加户外运动,是父母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12、你每天以什么样的方式对待孩子,慢慢的,你便会有一张什么样的脸,是孩子塑造了我们的面貌。

13、和孩子交谈,六岁之前适宜面对面,六岁之后要逐渐改为肩并肩。

因为六岁之前的孩子在意你对他的关注,而青少年则不希望你“盯着他”,而是能够以朋友的方式和他交谈,这样他更容易打开心房。

国外值得借鉴的4种家庭教育方法

国外值得借鉴的4种家庭教育方法

国外值得借鉴的4种家庭教育方法孩子有自信不仅对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会有很大帮助,而且能够提高孩子成功的概率。

培养孩子自信的前提是家长从小把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看待,给孩子应有的尊重和理解。

自信是孩子学会自立,对自己负责的心理基础。

外国大部分孩子遇事积极乐观,好奇心强,敢于尝试,肯动脑筋。

而中国家庭的一些孩子遇事容易退缩,喜欢等待和观望,缺乏自信,不敢尝试。

这其中的确与东西方文化有关,但也不得不指出,中国家庭与国外家庭相比较,对孩子自信心的教育方面,更有明显的差别。

1、鼓励多于保护。

这其实源于不同的家庭教育方式,外国家庭教育对孩子普遍鼓励多于保护,让孩子多做自己没有做过的事情,在做中学习,从中培养兴趣和能力,从中树立起自信心。

而中国许多家庭则是偏向保护多于尝试,什么都要在家长的监督或者同意之后才能做,造成孩子对父母过度依赖,失去对自我价值的认知和评价。

2、引导多于灌输。

外国教育中,对孩子的引导多于灌输,家长通常是以提意见的方式留给孩子自我思考和自我选择的空间。

而中国的家长更倾向于用“过来人”的身份去命令和控制孩子,将自己的经验直接灌输给孩子。

“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是很多家长在孩子失败之后和他们说的一句话。

但其实引导会引发孩子的思考,在思考的基础上做出判断,或许对或许错,但这也是成长的过程。

灌输对孩子来说就是被动接受,这样会束缚孩子的探索欲,从而影响孩子自信心的建立。

外国的家长对孩子的要求是全方位的,不仅仅是学习好就够了,所以比较注重孩子全面整体的成长。

那么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自信心呢?。

1、多赏识鼓励。

增强孩子自信心,就要从人性最基本的渴求开始,每个人从内心都渴望能够被别人赏识和认同,儿童时期,家长对孩子的信任就是一种无声的认同。

这样孩子就能够看到自己的长处,肯定自己的进步。

如果经常受到家长的否认,轻视或者怀疑,孩子就会习惯性的否定自己,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从而产生自卑感。

所以家长不要吝啬自己对孩子的认同和赏识,尽量找出孩子生活中的闪光点进行鼓励。

国外小孩独立理念

国外小孩独立理念

国外小孩独立理念
国外小孩独立理念强调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学会自我管理和自我决策。

以下是一些国外小孩独立理念的要点:
1. 责任分担:孩子从小就被教导要承担自己的责任,例如整理自己的房间、清理自己的餐具等。

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和责任感。

2. 自主决策:父母鼓励孩子在适当的范围内自主做出决策,例如选择自己的兴趣爱好、安排自己的时间等。

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自主性和决策能力。

3. 实践经验:国外小孩通常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实践活动,例如兼职工作、社区服务等。

这些经历有助于他们积累社会经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家庭教育:父母在家庭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会引导孩子学会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并在孩子遇到困难时给予适当的支持和鼓励。

5. 教育体系:国外的教育体系也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鼓励学生主动探索、提问和创新。

需要注意的是,国外小孩独立理念并非意味着完全放任孩子,而是在给予孩子足够的自主权和空间的同时,也要关注他们的安全和健康成长。

此外,不同国家和文化背景下的独立理念可能存在差异,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适应。

外国人家庭教育案例(2篇)

外国人家庭教育案例(2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

家庭教育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也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本文以德国家庭为例,探讨其家庭教育理念及方法,以期为我们提供借鉴和启示。

二、德国家庭教育理念1. 自由与规则并重德国家庭教育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责任感。

他们认为,孩子是独立的个体,应该享有自由发展的权利。

然而,自由并非无限制,家长会为孩子设定一定的规则,让孩子在规则中学会自律。

2. 尊重孩子的个性德国家长尊重孩子的个性,鼓励孩子追求自己的兴趣和爱好。

他们认为,每个孩子都有独特的天赋和潜能,家长应该帮助孩子发掘和培养自己的兴趣,而不是强迫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发展。

3. 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德国家庭教育注重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

家长会鼓励孩子参加各种社交活动,让孩子学会与人沟通、合作,培养孩子的团队精神。

4. 重视教育质量德国家长非常重视教育质量,认为教育是孩子未来成功的关键。

他们愿意投入时间和金钱,为孩子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

三、德国家庭教育案例1. 家长参与孩子的成长德国家长非常重视参与孩子的成长过程。

他们会定期与孩子交流,了解孩子的想法和需求,关心孩子的学习和生活。

例如,一位德国家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始终关注孩子的兴趣爱好,陪伴孩子参加各种兴趣班和课外活动。

2. 设定合理规则德国家长为孩子设定一定的规则,让孩子在规则中学会自律。

例如,一位德国家长在孩子10岁时,规定孩子每天必须完成作业,否则不能看电视。

这个规定让孩子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3. 鼓励孩子自主选择德国家长鼓励孩子自主选择,尊重孩子的意愿。

例如,一位德国家长在孩子选择高中时,尊重孩子的意见,帮助孩子选择了一所适合自己的学校。

4. 注重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德国家长注重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

他们鼓励孩子参加各种社交活动,让孩子学会与人沟通、合作。

例如,一位德国家长在孩子参加学校社团活动时,积极支持孩子,并帮助孩子拓展人际关系。

四、启示与借鉴1. 家庭教育要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德国家庭教育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包括智力、情感、社交等方面。

现代家政导论-课件 4.2.2国外家庭教育

现代家政导论-课件  4.2.2国外家庭教育

(二)重视独立自立。在德国,提倡摒弃传统的家长权威,家长在进行家庭教育时, 兼顾青少年不断増长的自立能力与独立愿望。“兼顾”并不指盲目顺从孩子的意愿, 而是尽量使孩子成为“积极的受教育者”。家长不是将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而 是通过与孩子沟通协商,引导孩子明白事情的道理,以最终得到他们的同意。家长 要认真考虑孩子不同的或相反的意见,用理性取得共识。在德国,家长还注重孩子 能动性和自觉性的培养,比如孩子不会做的作业,父母就会鼓励他们自己动脑筋去 寻找答案,而决不会轻易将答案告诉他们。
(三)重视素质培养。家长比较注重从情感上关心孩子,使孩子从小就感受到爱。 家长还注重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家长很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 但决不会 把分数看得比孩子和能力更重要,当孩子成绩不好或是有不良行为时,家长会很认 真地和孩子探讨其原因,积极从孩子的观点去思考问题,而不会用极端的方式去对 待孩子。
(二)重视独立自主。美国的家庭教育是注重培养孩子富有开拓精神和竞争意识, 引导孩子能够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人。在美国家庭中,父母注重发展孩子的主观能 动性。家庭鼓励孩子进取向上,反对压抑他们的个性,注意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意 识,引导孩子对自己负责。美国家长对于孩子教育多以鼓励和表扬为主。孩子做了 一件小事也会得到父母的赞扬。爱护和信任对于孩子的成长有重要作用。家长承认 人与人之间的个体差异,家长们不把自己的孩子与别人的孩子进行攀比,鼓励孩子 的独立性,尊重孩子的想法,也尊重孩子的隐私权。
POSTPARTUM REHABILITATION
四、日本家庭教育
01
忍耐教育
02
自立教育
03
创新教育
日本家庭的普遍理念:“让孩子独立自主”
(三)重视环境保护。英国家长还教育孩子从小知道哪些是可以再生制造的“环保 餐具”,哪些塑料袋可能成为污染环境的“永久垃圾”。外出郊游,他们会在家长 的指导下自制饮料,并且在制造过程中还尽量不掺入可能污染环境的化学色素等化 学添加剂。此外,也尽量少买易拉罐等现成食品,注意节约用电用水。

盘点国外的父母如何教育孩子

盘点国外的父母如何教育孩子

盘点国外的父母如何教育孩子英国父母教育孩子:把餐桌当成课堂作为绅士国度,英国家庭很重视“餐桌教育”。

餐前的举手投足是每天要重复的事,他们认为,如果在这些细节上都做不到有教养,别的方面就更难教育了。

现代的英国家庭在餐前要等家中的老人和女性先坐下就餐。

在人口多的家庭,传统的英国家庭会在老人或是女性成员临时入座时,要求在场男性成员,无论年长年幼都要站起再坐下,以示礼貌。

在用餐过程中,无论长幼,都要求端坐。

刀叉的使用一定要得体。

英国的孩子从小就被父母教育正确使用刀叉,永远不要将刀叉锐利的一头对向他人,放置刀叉时也需要轻拿轻放。

父母要求孩子,不要在吃饭时发出不雅的声音。

不要边说话边喝汤,不要在吃饭时要求喝饮料。

一些年幼的孩子这样做了或是提了要求,都会被父母严厉制止。

时间长了,孩子们就习惯了这些规矩。

另外,英国人在用餐时间,就是坐在餐桌边吃饭,谁都不可以打开电视机或看平板电脑,为人父母首先要做到这一点。

在餐桌前,不要轻易打断别人说话,要等到别人说完了再发言。

另外,如果自己要离席,需要向在场成员说明后才离开。

美国父母教育孩子:校车有30条规矩美国是个自由国度,但这并不意味着孩子们可以不懂规矩。

拿坐校车来说,学生们需要遵守的规矩就达30条之多。

据美国交通局的统计资料显示,每天坐校车的学生占中小学生总数的54%,美国目前有44万辆校车穿梭在居民区和学校之间,每天要接送2500万名中小学生。

一年下来,这些校车接送的中小学生就高达100亿人次。

每学期开始之前,学校会对需乘坐校车的学生进行统计,并发给家长和孩子乘坐校车的规章制度,具体包括:在校车来之前,必须提前五分钟在指定地点排队候车;当校车靠近时,必须站在离路边至少6英尺处,且排队不能延伸到街边;在校车停靠之前必须等待,只有当车停好,门开了并且司机说可以上车后才能上车见图2;如果要从车头前绕过,需确保自己和校车保持10英尺距离,确认自己和司机都在相互能看见的范围内;禁止从车尾穿过;如果学生的东西掉在校车附近,告诉司机帮忙来捡,禁止私自去捡,避免司机看不见学生而发生悲剧……对于以上严格的规矩,多数孩子都能遵守,不过也有少数孩子做不到。

国外家庭教育的案例分享(2篇)

国外家庭教育的案例分享(2篇)

第1篇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各国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也在相互交流与碰撞中不断发展和完善。

本文将分享几个国外家庭教育的成功案例,旨在为我国家庭教育提供借鉴和启示。

一、案例一:美国“虎妈”蔡美儿的教育理念蔡美儿是美国耶鲁大学法学院教授,被誉为“虎妈”。

她的教育理念是:严格、勤奋、自律。

在她的家庭教育中,对子女的要求极高,注重培养孩子的学术能力和综合素质。

1. 重视孩子的学术能力蔡美儿认为,学术能力是孩子未来发展的基石。

她要求孩子从小开始学习乐器、舞蹈等艺术课程,培养孩子的审美情趣。

同时,她还要求孩子学习多种语言,拓宽知识面。

2. 注重孩子的勤奋与自律蔡美儿强调,勤奋和自律是孩子成功的关键。

她要求孩子在完成学业的同时,积极参加各种课外活动,锻炼自己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领导力。

在日常生活中,她注重培养孩子的自律意识,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

3. 亲子沟通与陪伴蔡美儿认为,亲子沟通和陪伴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她经常与孩子交流学习、生活等方面的问题,了解孩子的需求和困惑。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她始终陪伴在孩子身边,给予关爱和支持。

二、案例二:德国“自由教育”理念德国家庭教育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倡导“自由教育”理念。

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家长尊重孩子的个性和兴趣,鼓励孩子自由探索和发展。

1. 尊重孩子的个性德国家长认为,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有自己的兴趣和特长。

他们尊重孩子的个性,不强迫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发展。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长会耐心倾听孩子的想法,支持孩子的选择。

2. 鼓励孩子自主探索德国家庭教育强调让孩子自主探索世界。

家长会为孩子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如图书馆、博物馆等,让孩子在探索中学习。

此外,家长还会鼓励孩子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孩子的实践能力。

3. 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德国家庭教育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不仅关注学术成绩,还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

家长会关注孩子的兴趣爱好,鼓励孩子参加各种兴趣班和俱乐部,丰富孩子的精神世界。

国外育儿观念大盘点,看看和我们有什么不一样 - 海外育儿

国外育儿观念大盘点,看看和我们有什么不一样 - 海外育儿

国外育儿观念大盘点,看看和我们有什么不一样 - 海外育儿在我们中国,绝大部分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6+1的家庭模式,让孩子成为了家庭的中心点,很多孩子俨然是家庭中的“小皇帝”。

而我们由于生活的压力及传统观念,很多孩子都是隔代教育,祖父母替代父母承担着育儿的重任。

那么其他国家育儿亲子关系又是什么样的呢?今天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我们和其他国家的育儿模式,看看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美国:表扬和信心培养优先欧美家长则比较关注家庭成员间的平等和谐,也关注孩子的情绪体验和表现。

我在美国做的访学就是专门研究情绪、情感的。

我发现在实验中,爸爸妈妈会不断地表扬孩子,也不是说做了多伟大的事情,其实就是小朋友能够把积木翻过来,妈妈就表扬他,以示完成了一个很好的工作。

他们对孩子信心的培养很重视,也比较重视培养孩子的社会礼仪、决策能力和劳动能力。

日本:家教的五个重点而日本家长育儿观的第一个观念就是非常注重孩子们的和谐相处。

他们讲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和别人平起平坐”,也就是要能和其他小朋友很好地和谐相处。

第二个就是培养孩子的强壮体魄,这个在日本非常受重视。

在日本,每一个孩子冬天都穿得特别少。

我在日本的时候,老师一天到晚说我的孩子是衣服穿得最多的。

而到了中国,就变成我的孩子是衣服穿得最少的。

这可能就是理念上的差别,他们认为要让孩子冻着,冬天不穿袜子,是强壮体魄的培养。

第三是非常重视孩子的社交礼仪,就是社会性。

我前天晚上和女儿畅谈,谈到她以前幼儿园的园长曾经说过一句话:“不会和别人打招呼的人,失去做人的资格。

”我们每一个人看到别人都应该打招呼,这是社会礼仪。

第四是重视孩子独立自主精神,培养他们的劳动能力以及吃苦耐劳的精神。

日本樱花开的时候,一般会举家出动赏樱花。

这时小朋友都在沙坑里玩,家长会坐在旁边,利用一切机会让孩子和周围的人有很好的游戏互动。

还有冒险精神是从小培养的,日本幼儿园的教育器材中有单杠,让孩子趴在上面,这在我们中国就会觉得颇具危险性。

美国家庭教育

美国家庭教育

一、美国的教育理念美国的家庭教育崇尚民主,父母和孩子共同制定能维护各方面权益的规范。

孩子在制定家规时与父母具有均等的权利。

父母们常能宽容孩子们的顽皮、淘气,不太注意小节,他们的教育方式是开放的。

1、把孩子当成独立的人且尊重孩子大多数孩子从呱呱坠地之日起,就被大人当作一个独立的人看待。

美国的父母从不勉强孩子去做某事,而是按照孩子的年龄特点,引导他们去做应该能做的事情。

如不满一周岁的孩子,当他们能自己捧奶瓶喝奶时,父母就鼓励他们自己捧着奶瓶喝。

喝完了,父母还向孩子道谢并加以赞许。

由此可见,家长首先要尊重和鼓励孩子的愿望,然后才考虑怎样去尊重和鼓励。

2.美国父母十分注意与孩子的交流3.美国父母从小就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二、美国教育特点:(一)主张家庭教育父母要合力(从妻子怀孕就开始参与胎教,父亲增加教育子女的时间)(二)倡导自由、民主、开放的家庭教育(民主氛围:蹲下来与孩子交流)(三)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自己抓饭吃)(四)注重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五)重视家庭理财教育,培养理财品质三、教育特色(一)幼儿教育与义务教育紧密相连。

美国对6~18岁儿童和青少年实行义务教育,但大部分州的5岁幼儿进入小学附设的幼儿园(班)是免费的,也就是说,这些州的义务教育实际上包括了学前一年,在那里,一般学校的学制是从幼儿园算起的。

美国的小学,无论公立还是私立,均设有幼儿园(班)。

幼儿园(班)顺理成章地由学校领导,其人事、经费、师资、设备等也均由学校统一管理。

据了解,美国约有90%以上的5岁幼儿进入了这样的幼儿园。

这对加强幼、小衔接,为儿童入小学作准备,是有利的。

(二)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地举办托幼机构。

、从渠道看,办园单位有政府机关、学校、科研机构、军队、医院、宗教慈善团体、企业和私人。

从形式看,有全日制或半日制的幼儿园、托儿所、日托中心、保育学校;也有计时制或咨询游戏性质的托儿站;还有一些以艺术训练为主的幼儿艺术学校。

中外家庭教育(家风)比较与启示

中外家庭教育(家风)比较与启示

中外家庭教育(家风)比较与启示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场所。

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家风)在孩子良好的道德品性形成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国外的家庭教育理论发展较之我国的家庭教育思想,具有系统性和操作性,而我国传统家风也具有独特魅力。

与各国家庭教育情况进行比较,将对我国当代家庭教育发展会有良好的启示。

标签:中外家庭教育;家风;比较;启示一、中外家庭教育的综合比较1.培养方式存在重大差异中国的父母一般喜欢让孩子与自己的意见保持一致,希望子女按自己的意见去行事。

父母希望孩子学习更多的知识,认为自己的责任就是为孩子的学习创造一切条件,只要孩子肯学习,父母可以做更多的牺牲与付出。

家长常常忽视孩子实际水平提出过高要求,是一种“望子成龙”的“龙化”教育,其本质是期望子女出人头地的“精英式”教育。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除生活上加倍关心外,父母最关心的是孩子的学习,对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心理健康程度、道德情操以及公民意识等则关心甚少。

西方家长非常重视孩子健康心理的培养,很注意与孩子的情感交流,关心孩子的心理需要。

他们把快乐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内容来实施,经常和孩子一起讨论问题,孩子遇到不顺心的事也愿意跟家长商量。

例如,英国是传统的家长制作风,家长以培养有教养的绅士为家庭教育的目标;日本家长喜欢安静听话的孩子;德国家长鼓励孩子就某件事与父母争辩,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加拿大的孩子们很少有家庭作业,家长注重的是让孩子轻轻松松地做游戏、玩玩具,在玩中学到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2.价值观核心教育差异明显中国素以礼仪之邦、文明古国著称于世。

以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的美德为现代家庭道德教育的基点。

中国家庭教育目标与“光耀门楣”相关联,更多地是强调一种“完人教育”。

在中国传统的“父慈子孝、兄友弟恭”观念基础上,强调“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长幼关系,整个中国传统社会就像是一个大家庭,由传统的伦理道德做支撑和联系。

外国家庭育儿教育案例(2篇)

外国家庭育儿教育案例(2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各国文化相互交融,家庭教育模式也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美国作为全球教育强国,其家庭教育模式具有独特的特点。

本文将以美国家庭教育模式为例,分析其育儿教育的方法和理念,为我国家庭教育提供借鉴。

二、美国家庭教育模式概述1. 家庭教育观念美国家庭教育观念强调尊重个体差异,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创造力。

家长认为,每个孩子都有独特的天赋和兴趣,教育应关注孩子的个性发展,而非单纯追求分数。

2. 家庭教育方式(1)注重沟通与倾听。

美国家长与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倾听孩子的想法和需求,尊重孩子的意见。

(2)鼓励孩子参与家庭事务。

美国家长鼓励孩子参与家庭决策,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3)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美国家长让孩子独立完成家务、购物等生活琐事,锻炼孩子的自理能力。

(4)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

美国家长支持孩子参加各种兴趣班和社团活动,丰富孩子的精神世界。

三、美国家庭教育案例解析1. 案例一:尊重孩子兴趣,培养独立能力小明是一位美国小学生,他对电子游戏非常感兴趣。

他的父母发现,小明在游戏中表现出了较强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

于是,他们鼓励小明参加电子竞技俱乐部,并为他报名了相关的培训班。

在父母的引导下,小明不仅提高了自己的电子游戏水平,还学会了与人沟通、团队协作等能力。

2. 案例二:倾听孩子心声,关注个性发展小丽是一名美国中学生,她热爱舞蹈,但学习成绩一般。

她的父母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并没有强迫她放弃舞蹈,而是鼓励她发挥自己的特长。

在父母的支持下,小丽顺利地进入了舞蹈学校,并在全国舞蹈比赛中获得了优异成绩。

3. 案例三:培养孩子责任感,参与家庭事务小杰是一名美国高中生,他擅长烹饪。

每天放学后,他都会主动为家人准备晚餐。

他的父母认为,让孩子参与家庭事务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生活技能。

在父母的鼓励下,小杰的烹饪技艺不断提高,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厨师。

四、对我国家庭教育启示1. 尊重孩子兴趣,关注个性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外较有影响的五种家庭教育思想□张美云教育作为家庭的一项重要功能,已经引起越来越多家庭的重视。

这里,笔者想通过介绍国外较有影响的五种家庭教育思想,不只想唤起更多国人对家庭教育的重视,更主要的是想为热心致力于家庭教育的家长们提供一些正确的思想和有效的方法。

(一)卡尔·威特的潜能教育研究和论述家庭教育的思想及其作用时,大多数人会提到卡尔·威特。

不仅因为卡尔·威特是近代较早重视家庭教育并取得突出成就的人,而且因为后世家庭教育的提倡者和受益者们或多或少借鉴了其思想精华。

卡尔·威特是德国一位乡村牧师,在教育方面有其独到的见解。

当他还没有孩子时,就形成了一个信念———孩子必须从婴儿时期开始教育。

正是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小卡尔·威特一出生,他就开始实践其教育计划,并取得了惊人的成就:小卡尔·威特8岁时就学会6国语言,并通晓动物学、植物学、物理学和化学,数学尤其出色;9岁时进入莱比锡大学,10岁时转入哥廷根大学,年仅14岁就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16岁又被授予法学博士学位,并被柏林大学聘为法学教授;23岁时出版《但丁的误解》一书,成为研究但丁的权威。

总结卡尔·威特的家庭教育思想,基本上可以概括为以下几方面:第一,对孩子来说最重要的是教育。

卡尔·威特认为,对孩子来说,最重要的是教育,而不是天赋。

孩子成为天才还是庸才,不是取决于天赋的多少,而是取决于从出生到五六岁这段时间的教育。

当然,孩子的天赋存在着差异,但这些差异是有限的。

所以,不用说生下来就具备很高天赋的孩子,就是那些天赋一般的孩子,只要给予合理的教育,也都能成为优秀的人。

第二,家庭教育应该尽早开始。

卡尔·威特认为,根据儿童潜能的递减法则,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是有某种智力发展的最佳时期的。

这个最佳期对人一生的智力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千万不能错过。

对儿童智力开发的关键,就是抓住最佳期。

因此,卡尔·威特主张,当孩子智力的曙光刚刚出现时,对他的教育就应该开始了。

第三,语言是早期教育的一块基石。

卡尔·威特认为,家庭教育应该从语言教育开始,语言教育是早期教育最重要的部分。

如果孩子不尽早掌握语言,也就不可能很好地发挥其潜能。

因此,尽早让孩子们掌握语言工具是父母的第一要务。

第四,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卡尔·威特认为,理想的人是品德、健康、才能都得到良好发展的人。

只重视身体,孩子将成为四肢发达的可悲的愚人;只重视智力,孩子将成为弱不禁风的病夫或恶棍;只重视品德教育,孩子将成为懦夫,对社会、人类都没用。

因此,孩子的教育必须三方面并举。

用卡尔·威特的话说就是,家庭教育的目的不是造就神童或未来的伟大学者,而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二)塞德兹的自由教育鲍里斯·塞德兹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他对当时的家庭教育现状极为不满。

他在《俗物与天才》中指出,大人们总是想当然地认为,应当教会孩子处处为大人着想,让大人尽可能过安静生活。

因此,培养服从、礼貌和恭顺成为十分重要的事。

这样,儿童的自由天性就被扼杀了。

他们在摇篮时期就被弄得毫无生气,他们受到的教育就是拒绝生活。

这种家庭教育培养的是循规蹈矩的儿童,他们的特征就是非常听话,总是唯命是从,害怕批评,竭力使自己的举动不违礼俗、不犯过错;他们接受别人教给的东西,而且对这样的东西从不表示怀疑。

这些儿童长大成人以后必然会成为俗物。

因此,他倡导自由的家庭教育。

他的儿子因接受了这种教育而非常出色:3岁时即已能用母语流利地读写;5岁时开始学习生理学,竟然达到了执业医师水平;6岁入小学,用一年时间学完小学全部课程;因年龄限制,8岁被中学录取因能力超出中学课程,不久即退学回家自修;11岁考入哈佛大学,1914年毕业后随即在该校研究生院攻读博士学位。

塞德兹的家庭教育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教育的本质是发掘潜能。

塞德兹认为,真正有意义的教育,应该着力于对孩子本身的培养,应该以合理的方式开发出他们潜在的能力。

这种潜在的能力是人生来就具备的,只不过这种能力是秘密地隐藏着的,逐渐发掘这种潜能就成了教育所要完成的任务。

而那种为了使孩子一鸣惊人的做法,只会让孩子的成长坠入畸形发展的轨道,片面或着眼于一处的教育只能使孩子成为俗物,甚至比一般的俗物还要糟糕。

第二,音乐教育应该摆在首要位置。

塞德兹认为,对于一个孩子来说,音乐对他的影响非常明显。

不仅学习音乐是孩子智力开发的有效手段,而且孩子对音乐的敏感远远超出视觉。

第三,天才是从游戏中产生的。

塞德兹认为,在教育上最重要的是不要给孩子乱灌输技术语和公式,而是要诱导他们自由地发挥出潜在的能力。

而对于孩子来说,最佳的诱导方式就是游戏。

孩子们在游戏中能学到多少东西、发挥出什么样的能力,无论怎样想像都不会过分。

因此,塞德兹主张对孩子们的教育都采用游戏的方式进行。

第四,自信是成功的重要途径。

塞德兹认为,建立孩子的自信是成为天才的重要途径,而鼓励孩子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则是帮助孩子建立自信的主要途径。

因为每个人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时都会产生一种满足感,孩子也如此。

这种满足感会唤起一个人的自信心,而这种自信心正是取得成功的潜在动力。

(三)斯托夫人的自然教育大学期间,在著名学者詹姆士博士的影响下,斯托夫人接触并研究了《卡尔·威特的教育》一书之后,她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育思想。

她的“伟大始于家庭”的观念已深入美国的千家万户,并使越来越多的美国家庭从中获益。

斯托夫人的女儿———维尼芙雷特———3岁就开始写诗歌和散文,4岁就能用世界语创作剧本,5岁时,她的诗歌和散文已经开始在各种报刊上发表,其中一部分还结集出版,颇受好评。

不仅如此,维尼芙雷特在5岁时已经能够熟练地运用8个国家的语言,并能把各种语言翻译成世界语。

除此之外,维尼芙雷特在其他方面,如数学、物理、天文、体育、音乐、绘画、人品等方面都明显地优于别的孩子。

斯托夫人认为,维尼芙雷特之所以这么优秀,之所以能全面和谐发展,并不是因为她的天赋,而是由于她接受了良好的家庭教育。

第一,高度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

斯托夫人明确指出,孩子能否成为杰出人物,完全取决于母亲施行了什么样的教育。

因此,最早对孩子进行教育的应该是家里的母亲,而不是学校的老师;家庭教育必须由父母来承担,不能委托给别人去做而且家庭教育必须伴随孩子们的一生,而不以某个年龄段为限。

第二,教育的前提条件是信任。

斯托夫人认为,要想把孩子培养成一个优秀的人,必须首先给孩子足够的信任,这是教育的前提条件。

因此,应该相信孩子的能力,相信孩子的才华,相信孩子的品质,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在人生的旅途上走好第一步。

第三,鼓励应该渗透于家庭教育的点点滴滴中。

斯托夫人信奉孩子离开了鼓励就无法生存,每个孩子都需要不断的鼓励,就像植物不断需要阳光雨露一样。

因此,父母应该长期关注孩子一点一滴的进步,并及时予以鼓励,不要错过生活中任何一个促进孩子进步的机会。

第四,父母应该对孩子保持平和的心态。

斯托夫人认为,父母期待孩子报恩的心理是造成父母和孩子之间矛盾的首要原因,而打着尊老的旗号去强迫孩子顺服则是一种自取其辱的做法。

因此,父母应该对孩子保持平和的心态。

只有这样,才不会抱怨孩子不尊重自己,而先检点自己的行为是否值得孩子尊重。

而这种自我反省的态度本身,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四)巴尔的语言教育巴尔博士是美国塔夫脱大学的神学教授,著有《家庭学校》和《家庭教育》。

其中《家庭学校》中的内容有读者几百封书信,信里几乎都提出请求,希望博士对其教育进行详细总结并予以发表,说明《家庭学校》的影响之大。

《家庭教育》正是巴尔博士应读者要求发表的。

概括而言,巴尔博士的家庭教育思想如下:第一,幼儿教育必须从语言开始。

巴尔博士认为,语言是幼儿掌握知识的工具,所以应当尽早地教给孩子。

不过,仅仅是尽早地教给孩子语言还不够,还必须从小就教好。

因此,他反对教给孩子不完整的话和方言,而主张尽量教给孩子书面语言。

第二,应该尽量教给孩子多种语言。

巴尔博士认为,训练孩子的头脑,最好莫过于语言。

因此,除了尽早教孩子说英语外,还要教德语、拉丁语、希腊语、希伯来语等。

在他看来,能正确地运用语言意味着正确地思考,而教给孩子多种语言,有利于孩子正确理解词义和进行思考。

第三,家长要准备教子记录本。

巴尔博士建议,在教育孩子时,要把经过记录下来,最好天天记。

这不仅便于有效地开展教育,而且通过这个办法,还能培养孩子的好习惯,防止沾染恶习;最主要的是,它更利于将预先制定的计划落实。

(五)夏洛特·梅森的家庭教育法夏洛特·梅森是20世纪初英国著名的教育家,“教育之家”的创始人,被誉为“家庭教育之母”,教育界的“斯波克博士”。

她的核心观点是,儿童是一个具备所有发展可能性和能力的“人”;教育的目的是,尽可能多地把儿童置于与自然生活和思想的活生生的接触中。

具体来说,她的教育思想包括以下几点:第一,儿童是社会的财产。

对于社会而言,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抚养和指导儿童,在学校中是如此,在家庭中更是如此,因为家庭更多地影响和决定着人们的性格和职业生涯。

为人父母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任何提升、尊严都不能与之相比。

第二,注重户外活动。

孩子们的大部分时间可以进一步地有效运用起来。

他们应该始终保持快乐的心情,否则他们就会失去快乐的气氛在他们身体中所保持的力量和新鲜感。

所以,父母不要过多地去约束孩子,而要让他们长时间在户外活动,让他们从泥土和天空之美中吸收他们能获得的东西。

第三,重视习惯的培养。

习惯与人的生活的关系,如同车轨同在它上面行使的火车的关系一样,这种关系对教育者意义重大,很有帮助,正如车轨总体上使火车更容易行使,而不是遭遇危险,习惯对儿童也是如此。

可以说,每个人的生活是否合理、是否舒适,依靠的都是习惯,一半是身体习惯,一半是道德习惯。

因此,父母应该注意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各种良好的习惯。

第四,父母应有正确的教育理念。

的确,比起其他人来,教师对儿童应该学什么和应该如何学有更多的思考,但孩子的父母也应当对这个问题做出自己的判断,即使他不想亲自教自己的孩子,他也应当有他自己的关于他的孩子的教材与教法的理念。

这样做既是为了孩子也是为了教师,对教师而言,没有什么比来自学生价值的肯定更能给他的工作以活力和方向感了。

第五,意志与良知是儿童内在的神圣生活。

意志是激情和情感的控制器,是欲望的指挥官,是嗜好的统治者。

然而,在意志背后还有一种更高的权力———良知。

良知坐镇于人的内心深处,它才是立法者。

因此,父母应该重视儿童意志和良知的培养。

参考书目:1[! 德]卡尔·威特著、刘恒新译:《卡尔·威特的教育》,京华出版社,2002。

2[! 美]塞德兹著、柏桦译:《俗物与天才》,京华出版社,20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