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某学院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方案(doc 73页)
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工作方案
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工作方案为推进学校人事制度改革,提升学校管理水平,充分发挥人才作用,特制定以下改革方案:一、加强岗位设置和职责明确1. 根据学校发展规划和实际需求,制定适应学校管理需要的岗位设置方案,将岗位职责明确化,确保每个职位具有明确的职责和权责。
2. 针对学科专业教师,加强教学质量管理的力度,明确教学任务、考核标准和奖惩制度,为教师的教学工作落实提供明确的指导。
二、完善人才选拔机制1. 加强招聘流程管理,确保公开、公正、公平,加强对招聘人员的资格审查和面试过程的监督,保证选聘人员符合相关条件要求,从而提高招聘效果。
2. 完善学术型、专业型、管理型等不同类型人才选拔机制,确保人才选拔公开透明、公正公平,加强对选拔过程的监督和评估,形成有效的选拔机制。
三、优化薪酬管理体系1. 确立合理的薪酬标准和晋升制度,将薪酬与工作绩效挂钩,实行绩效工资,提高教职工积极性。
2. 建立薪酬公开制度,让学校教职工了解薪酬的构成和绩效考核的评价标准,增加其对薪酬体制的信任感。
四、建立健全培训机制1. 加强对教师的职业培训和学科建设,挖掘有效教育资源,探索教育教学新方法,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2. 针对管理人员,开展管理培训,提高管理水平,为管理者创造更多的能力和机会。
五、改革人事管理机制1. 建立健全维稳机制,营造良好的人事管理氛围,提高人才留存率和敏感岗位的招聘难度。
2. 强化考核评价,加强对干部工作的定期检查和考核。
对工作成果、教育教学、教学质量等进行量化分析,为公司提供合理、科学的评价。
以上就是我们的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工作方案,希望以此为基础,全校教职员工共同努力,提高学校管理水平,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人才培养氛围。
华南理工大学职员制改革实施办法
华南工人〔2013〕37号关于印发《华南理工大学职员制改革实施办法》的通知各学院,校直属各单位,机关各部门:为进一步规范学校职员聘用工作,经广泛征求意见,学校对《华南理工大学职员制改革实施办法(试行)》(华南工人〔2010〕28号)进行了完善,经2013年第9次学校党委常委会讨论通过,现予印发,自2013年6月8日起实施,请遵照执行。
附件:华南理工大学各级职员聘用条件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6月8日华南理工大学职员制改革实施办法第一条根据《人事部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岗位设置管理的指导意见》(国人部发〔2007〕59号)、《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岗位设置管理暂行办法》(教人〔2007〕4号)和《华南理工大学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办法(试行)》(华南工人〔2007〕282号)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我校在编在岗的机关部处、学院、直属单位及企业化管理等单位事业编制聘用和新机制聘用的党政管理人员(含过去一年内退休人员)。
第三条岗位设置基本原则我校职员制改革管理岗位的设置,坚持“科学设岗、优化结构和精干高效”原则,统筹规划,科学设置,以岗定薪,以提升管理人员的服务水平、管理能力和工作效率,充分调动与发挥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增强学校管理效能。
第四条岗位设置及结构比例现任的厅级正职、厅级副职、处级正职、处级副职、科级正职、科级副职、科员、办事员依次分别对应管理岗位三到十级职员。
四级及以上职员岗位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与规定聘用,五级及以下职员岗位由我校聘用。
学校管理岗位数量不超过学校岗位总量的20%。
三级、四级职员岗位数由教育部确定。
六级及以上职员岗位数量控制在管理岗位总量的35%以内,五、六级职员岗位一般按1:2设置;七、八级职员岗位数量约占管理岗位总量的45%;九、十级职员岗位数量约占管理岗位总量的20%。
第五条职员分级聘用的依据(一)德、能、勤、绩、廉;(二)学历(学位);(三)现职务、职级及任职年限。
化学院内部管理及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方案
化学院内部管理及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方案为响应学院管理体制改革和人事分配制度的要求,提高化学院的研究和教育水平,我们提出以下化学院内部管理及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方案。
一、职称评定制度的改革1. 聘任制度改革。
建立基于职责、业绩和学术贡献的聘任制度,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聘用标准。
2. 公开、公正、公平的评定体系。
建立透明、有效的职称评定体系,确保每位职工享有公平公正的职称评定待遇。
3. 加强人才培养和选拔。
加强内部人才培养和选拔工作,提高干部职工的专业技能和管理能力。
二、教学管理制度的改革1. 教学质量评估制度的建立。
建立教学质量评估与考核体系,对教师进行绩效评估,加强对教学质量的监督和管理。
2. 教学课件制作要求的提高。
加强教学课件的制作质量要求,提高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培养学生批判思维能力。
3. 教学资源共享机制的建立。
加强教学资源共享,促进优秀教师、课程和教材资源的相互借鉴和交流,提高教学质量。
三、科研管理制度的改革1. 科研项目管理体系的建立。
建立科研项目申报、实施、验收和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体系。
2. 科研成果评价体系的完善。
建立科研成果评价和奖励制度,鼓励教师积极开展科学研究,激发科研创新活力。
3. 科技创新支持机制的优化。
以技术创新为核心,建立支持科技创新发展的奖励机制,提高科研资金利用效率,促进科研成果转化。
四、行政管理制度的改革1. 行政领导团队建设。
建立运作高效、作风优良、责任明确的行政领导团队,提升学院行政管理水平。
2. 行政管理流程优化。
建立科学、规范的行政管理流程,优化机构设置,打破数据孤岛,提高行政效率。
3. 行政管理公开透明化。
加强对行政管理信息和决策的公开和透明,提高学生、教职工对学院行政管理工作的参与和监督度。
五、总结化学院内部管理及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方案的实施,将有效提升学院内部的管理水平和科研创新能力,实现学院管理工作与实际发展经验有效结合。
同时,也为学校或其他学院打造一套完善的管理及人事分配制度,提供了可供借鉴的参考性方案。
经济管理学院二级人事制度分配管理方案
经济管理学院二级人事制度分配管理方案(2009/2012年)第一章总则根据学校2009-2012年综合改革有关文件,结合学院自身特点,经学院党政工集体讨论,特制订学院2009-2012年两级管理分配方案。
制定分配方案的原则是: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发挥学院人力资源,提高管理效率,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促进学院学科专业的发展,全面提高经济管理学院的综合竞争能力,促使学院在教学、科研等方面走在全校的前列。
第一条本着公开、公正、公平和便于操作的原则,分配方案制定先对教学和科研工作合理量化打分进行相关经费切块分配,管理工作暂时不打分,其相对应的经费切块按有关规定经考核后进行分配。
同时,分配制度应做到公开、透明、规范和程序。
第二条为便于考核、管理和分配,学院各类教学、教辅人员划分为如下几种岗位:1、专职教师(科研教学型教师和教学科研型教师)2、行政管理人员(二级学院副院长、办公室主任、系(部)主任、教研室主任、教学主管、科研主管、教学秘书、院办秘书、实验室人员)3、学生工作人员(辅导员、班主任)4、外聘人员(专职班主任、外聘任课教师)第三条对于不同岗位上的教师,采取不同的考核办法及相应的激励机制。
确定岗位后,应采取“打破平衡,承认差别,奖勤罚懒,鼓励冒尖和适当照顾弱势群体利益”的原则,为保证学院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制度保证。
第二章管理体制第四条建立经济管理学院党政工联席会议制度,具体人员由院党政领导和院分工会主席组成,具体负责经济管理学院二级人事制度考核分配管理方案的制定、修订和解释。
第五条院经费分配管理体制实行集体领导下的分工负责制,凡属院经费分配中重大问题的决策由院党政工联席会议研究决定,各岗位教师的日常工作由对应的副院长在院长的领导下具体负责。
第三章组织领导第六条在学院党政领导下,成立由院领导、分工会主席、学院综合管理办公室主任、学生办公室主任和系部主任组成的二级分配制度改革工作小组。
1、在学院党政领导下,成立二级分配制度改革工作小组,负责拟订制度和实施细则。
教育部关于当前深化高等学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
教育部关于当前深化高等学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公布日期】1999.09.15•【文号】教人[1999]16号•【施行日期】1999.09.15•【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师队伍建设正文教育部关于当前深化高等学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1999年9月15日教人[1999]16号)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批转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部署,为了进中一步转换运行机制,增强学校办学活力,提高办学效益,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迎接新世纪国际竞争的挑战,高等学校要抓住当前有利时机,以积极创新的姿态,加快高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步伐,大力推进新一轮的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
一、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思路1、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贯彻落实《高等教育法》和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加大高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力度,引入竞争机制,建立符合高校特点的人事分配制度和运行机制。
改革要有利于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有利于高校人员结构的整体优化,有利于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和办学效益。
2、以学科建设为龙头,遵循高等教育规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在改革学校内部管理模式的基础上,精简和调整学校内部党政管理机构,改革和调整教学、科研组织方式,精兵简政,提高效率,促进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
3、以转换机制为核心,通过改革人事分配制度和理顺管理体制,强化岗位聘任,打破“铁饭碗”和平均主义“大锅饭”,破除职务“终身制”和人才“单位所有制”,形成“能进能出、能上能下、能高能低”的激励竞争机制,努力创设有利于优秀人才尽快成长和发挥才干的制度环境,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全面提高学校的办学效益和整体水平。
二、高校机构编制改革4、精简机构。
根据学校实际需要和精简、高效的原则,精简学校管理机构。
学院人事制度改革方案
学院人事制度改革方案一、引言二、目标与原则1.目标:建立科学、公平、有效的人事管理制度,实现人力资源与学院发展战略的紧密结合。
2.原则:(1)公正公平:人事管理过程中要充分尊重教职员工的权益,做到公正、公平、透明。
(2)合理激励:通过合理的激励机制,激发教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3)能力为主:注重教职员工的能力和业绩,推行以能力为基础的人事管理制度。
(4)完善培训:加强教职员工培训,提升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
三、具体措施1.完善人事管理流程(1)职位设置与招聘:根据学院发展需求,科学设置不同层级的职位,通过公开、公正、公平的招聘程序,吸引人才。
(2)入职与晋升:对新员工进行系统培训,促进其快速适应工作;对员工进行岗位职责和能力要求明确,符合条件的员工有晋升的机会。
(3)考核与绩效管理: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定期对教职员工进行绩效评估,考核结果作为晋升、奖惩和薪酬调整的依据。
(4)调动与离职:建立灵活的人员调动机制,适应学院发展变化;对绩效差异显著的员工,通过合法合规的程序实施离职。
2.建立激励机制(1)薪酬管理:根据岗位职责和个人能力贡献,建立薪酬激励标准与制度,让员工薪酬与绩效挂钩。
(2)职业发展:为教职员工提供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建立完善的晋升通道和职业培训体系,为员工提供自我提升的机会。
(3)荣誉表彰:设立优秀教职员工的荣誉称号和奖励,鼓励员工在各个岗位上取得成绩。
(4)股权激励:在合理范围内推行股权激励,让员工分享学院发展的成果。
3.加强教职员工培训(1)制定培训计划:根据学院发展需求和员工职业发展需求,制定年度培训计划,包括专业技能培训和综合素质培养。
(2)丰富培训形式:除了常规的内部培训外,还可以引入外部专家进行授课,开展交流学习活动,提高员工在各个领域的专业素质。
(3)培养领导力:加强管理能力和领导力的培训,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为学院培养更多的管理骨干。
四、实施与监督1.实施步骤:由学院领导团队牵头,成立人事工作组,制定具体的计划和时间表。
1986高等学校毕业生分配制度改革方案[定稿]
1986高等学校毕业生分配制度改革方案[定稿]第一篇:1986 高等学校毕业生分配制度改革方案[定稿]1986 高等学校毕业生分配制度改革方案发布部门: 国务院goblin发布文号:根据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决定的精神,把竞争机制正确地引入高等教育,调动广大青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高等学校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活力与动力,促进用人单位尊重知识、珍惜人才和社会各方面关心、支持教育事业,决定把高等学校的招生计划分为国家任务招生计划和社会调节性计划,相应地改变高等教育培养费拨付办法,建立各种奖学金和某些收费制度,逐步将毕业生计划分配就业制度改为社会选择就业制度。
一、国家任务招生的学生及其就业方式⒈国家任务招生计划招收的学生,培养费由国家提供,学生上学一般应交学杂费。
经济困难者可申请贷款,符合条件者可享受优秀学生奖学金。
学生毕业后可在国家方针、政策指导下,按照有关规定在一定范围内选择职业,用人单位择优录用。
⒉师范(含各类师范专业、不含师范院校中非师范专业)、农林、体育、民族、航海等专业招收的学生,可按规定享受专业奖学金,免交学杂费,毕业后在本系统、本行业内择优录用。
⒊对矿业、地质、水利、石油等部门及工作、生活条件比较艰苦的地区所需要的高校毕业生,可根据工作需要实行定向招生,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立定向奖学金,定向生免交学杂费,毕业后在定向的行业或地区内择优录用。
⒋国家在必要时可以制定当年部分指导性就业计划。
提倡和鼓励国家任务招收的学生(不含享受学专业和定向奖学金的学生),到工作、生活条件比较艰苦的重点单位就业,用人单位可以在国家规定的政策范围内给予优惠待遇。
⒌按国家任务招收的学生(不含享受专业和定向奖学金的学生),毕业后,可以到企事业单位就业,也可考任国家公务员。
毕业生若被经营性单位录用,经主管部门同意,学校可以接受录用单位的适当资助。
毕业生经学校推荐以及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后,未被录用的毕业生,介绍回家庭所在地自谋职业。
广州市人事局关于印发《广州市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问答(二)》的通知-穗人发[2005]59号
广州市人事局关于印发《广州市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问答(二)》的通知正文:---------------------------------------------------------------------------------------------------------------------------------------------------- 广州市人事局关于印发《广州市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问答(二)》的通知(穗人发〔2005〕59号)各区、县级市人事局,市直各单位人事部门:为推进我市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工作,我局对部分试点单位在执行《广州市贯彻〈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人事部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意见的通知〉的实施意见》(穗人发〔2004〕30号,以下简称《实施意见》)过程中所反映的一些问题,继续以问答形式进行解释。
现将《广州市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问答(二)》印发给你们,望遵照执行。
执行过程中,如遇到新的问题和情况,请及时向我局政策法规处反映。
广州市人事局二○○五年四月三十日广州市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问答(二)1. 按照《实施意见》的要求,分配制度改革方案需经职代会通过。
但有些单位未成立职代会,如何处理?答:分配制度改革方案必须经职代会讨论通过。
目前尚未成立职代会的,其分配制度方案应当经全体职工大会讨论通过。
2. 是否单位内部所有岗位都必须竞聘?答:目前尚没有规定要求单位内部所有岗位都必须竞聘,具体竞聘的范围及岗位可由单位视情况自行决定,但另有文件规定的除外。
3. 聘用合同中列明的岗位纪律是否都是经职代会通过的才可以列入合同?答:单位全体职工共同遵守的规章制度,应当是单位依法制定并经职代会通过且已公示的,方可列入合同。
岗位有行业特殊的,应按照平等自愿的原则,经聘用合同双方协商一致予以约定,可以写入合同,无须经职代会讨论通过。
4. 身兼数职的人员,其聘用合同中岗位怎样说明?工资标准如何确定?答:身兼数职的人员,应在其主要从事的工作中选择确定一个岗位并在聘用合同中明确,所兼数职应当在职位说明中具实写明,档案工资原则上按聘用的岗位给予确定。
高校人事改革试点实施方案
高校人事改革试点实施方案一、背景与意义。
随着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深化和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高校人事管理体制亟待改革。
为了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更好地发挥高校人才资源的作用,我们决定在部分高校进行人事改革试点,以期为全国高校人事管理体制的改革提供经验和借鉴。
二、试点范围。
本次试点范围包括不少于10所综合性大学和不少于20所专业性院校。
试点高校将根据自身特点和需求,结合本方案的指导思想和具体要求,制定符合本校实际的改革方案,并在一定期限内进行实施和总结。
三、试点内容。
1. 人才评价制度改革。
试点高校将探索建立更加科学、公正、透明的人才评价制度,注重对教学科研成果、师德师风、学术影响力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打破传统的唯论文、唯职称评价模式,为优秀人才提供更多的成长空间和发展机会。
2. 人事流程优化。
试点高校将对人事管理流程进行全面梳理和优化,简化繁琐的审批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人为干预,建立更加公正、公平的人事管理机制。
3. 激励机制创新。
试点高校将探索建立多元化、差异化的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和管理人员在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学生管理等方面取得突出成绩,提高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4.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试点高校将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和社会需求,探索建立更加灵活多样的人才培养模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四、试点评估。
试点高校将在试点结束后,对改革方案的实施效果进行全面评估,总结成功经验和问题教训,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模式,并向社会公开披露评估结果,接受社会监督。
五、总结与展望。
高校人事改革试点实施方案的实施,将为我国高校人事管理体制的改革提供有益的经验和启示,有助于激发高校教师和管理人员的工作激情,提高高校的整体教学科研水平,推动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创新与完善,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贡献力量。
六、附则。
本方案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负责解释。
本方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有效期为三年。
学院人事制度改革方案
学院人事制度改革方案一、背景介绍近年来,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变革的加速,高校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已经成为学院发展的重要因素。
然而,由于长期以来传统的人事制度存在一些弊端,导致人事工作缺乏灵活性和激励机制,不利于高校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发展。
为了应对这一问题,学院决定进行人事制度的。
二、目标1.建立激励机制,提高人才队伍的凝聚力和创造力;2.实现人事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透明化;3.提升学院的人才引进和选拔水平。
三、方案1.引进竞聘机制:对于高级职称的职位,采取竞聘制度,通过公开招聘,选拔最合适的人员担任。
竞聘制度能够激励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使人事安排更加公正和透明。
2.建立奖励制度:针对优秀人才,学院将设立奖励制度来激励和鼓励其付出更多的努力。
奖励可以是金钱、荣誉、晋升机会等,旨在增强人才的归属感和工作动力。
3.完善绩效考核机制:建立科学严谨的绩效考核制度,将绩效与薪酬挂钩,提高绩效工资的比例,使人才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收入回报。
4.发展培训体系: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为人才提供各类培训和学习机会,提高其专业能力和素质水平,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需求。
5.加强招聘工作:创新招聘方式,广泛宣传学院的优势和发展前景,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加入。
同时,建立招聘专业人员团队,提高招聘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6.多元化人才评价标准:将综合能力、专业贡献、学术成果等综合考虑,打破传统的学历和职称等单一评价指标,更加全面客观地评价人才的综合能力。
7.加强人才管理:建立完善的人才信息管理系统,注重人才队伍的日常管理和培养,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人力资源的有效利用率。
四、实施步骤1.制定方案:成立人事制度小组,制定详细的方案,明确目标和实施步骤。
2.宣传和培训:通过内外部宣传,让全体教职员工了解方案的意义和目标,在全员培训中掌握工作的要求和方法。
3.试行方案:选择几个关键岗位进行试行方案,并根据试行情况不断优化方案。
4.推广方案:在试行方案成功的基础上,逐步推广到全体教职员工中,在全院范围内实施。
广东XX学院教师岗位设置与聘用管理实施细则
广东XX学院教师岗位设置与聘用管理实施细则根据《广东XX学院岗位设置与聘用管理实施办法》,制定本细则。
第一章岗位设置第一条正高级教师岗位分为一至四级专业技术岗位;副高级教师岗位分为五至七级专业技术岗位;中级教师岗位分为八至十级专业技术岗位;初级教师岗位分为十一至十三级专业技术岗位,其中十三级是员级岗位。
第二条正高级的一至四级中,一级、二级、三级岗位的设置按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执行,四级岗位由学院统一进行管理;五级、六级、七级的控制比例为2:4:4,八级、九级、十级控制比例为3:4:3,十一级、十二级的控制比例为5:5。
第二章岗位的基本条件第三条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忠诚人民教育事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任现职期间年度考核和聘期考核合格以上。
第四条受聘教师岗位的人员,应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符合国家关于相应专业技术职务的基本任职条件,具备与履行岗位职责相适应的学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第五条应具有高等学院教师资格。
第六条身体健康,能坚持正常工作。
第三章岗位聘用条件第七条教师岗位的聘用条件在满足第三至六条要求基础上,采用量化形式进行聘用(具体量化指标见附表),量化原则是:(一)采取绝对值计分法,以成果累加总分作为得分。
(二)遵循全面考核的原则,设置了教学、教学建设、科研、社会服务及专项建设等X个大项,教学工作量、课堂教学质量评估、完成课题等X个小项。
(三)遵照“教学工作与科研工作同等对待、教学研究与科学研究同等对待、教学成果与科研成果同等对待”的学院岗位聘任原则,以“每年完成基本教学工作量”和核心期刊公开发表论文一篇分别作为评定教学工作与科研工作的基准,两者分值“同等”为10分,其他项目分值参照确定。
(四)突出高职教育特色,设置了“职业资格证书”项目,并对专利给予了较高的分值。
附表:教师岗位量化评分标准第四章业绩认定第八条课题级别认定(一)国家863、973、星火计划等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含教育科学)基金项目、科技部立项的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教改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等为国家级课题。
经济管理学院二级人事制度分配管理方案(31.doc
经济管理学院二级人事制度分配管理方案(31经济管理学院二级人事制度分配管理方案(2009/2012年)第一章总则根据学校2009-2012年综合改革有关文件,结合学院自身特点,经学院党政工集体讨论,特制订学院2009-2012年两级管理分配方案。
制定分配方案的原则是: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发挥学院人力资源,提高管理效率,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促进学院学科专业的发展,全面提高经济管理学院的综合竞争能力,促使学院在教学、科研等方面走在全校的前列。
第一条本着公开、公正、公平和便于操作的原则,分配方案制定先对教学和科研工作合理量化打分进行相关经费切块分配,管理工作暂时不打分,其相对应的经费切块按有关规定经考核后进行分配。
同时,分配制度应做到公开、透明、规范和程序。
第二条为便于考核、管理和分配,学院各类教学、教辅人员划分为如下几种岗位:1、专职教师(科研教学型教师和教学科研型教师)2、行政管理人员(二级学院副院长、办公室主任、系(部)主任、教研室主任、教学主管、科研主管、教学秘书、院办秘书、实验室人员)3、学生工作人员(辅导员、班主任)4、外聘人员(专职班主任、外聘任课教师)第三条对于不同岗位上的教师,采取不同的考核办法及相应的激励机制。
确定岗位后,应采取“打破平衡,承认差别,奖勤罚懒,鼓励冒尖和适当照顾弱势群体利益”的原则,为保证学院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制度保证。
第二章管理体制第四条建立经济管理学院党政工联席会议制度,具体人员由院党政领导和院分工会主席组成,具体负责经济管理学院二级人事制度考核分配管理方案的制定、修订和解释。
第五条院经费分配管理体制实行集体领导下的分工负责制,凡属院经费分配中重大问题的决策由院党政工联席会议研究决定,各岗位教师的日常工作由对应的副院长在院长的领导下具体负责。
第三章组织领导第六条在学院党政领导下,成立由院领导、分工会主席、学院综合管理办公室主任、学生办公室主任和系部主任组成的二级分配制度改革工作小组。
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实施方案
市场占有率的提升
通过改革,可以使企业在市场上更具竞争力,提高市场占有率 。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员工职业发展通道的拓宽
通过建立完善的职业发展通道,可以更好地满 足员工的职业发展需求,提高员工满意度。
3
员工权益的保障
通过改革,可以更好地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 如劳动保护、社会保险等,提高员工满意度。
增强企业竞争力
人才吸引与保留
通过改革,可以更好地吸引和保留优秀人才,提高企业竞争力 。
创新能力的提升
《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实施方 案》
2023-10-30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目录
• 引言 • 改革方案 • 实施步骤与时间表 • 保障措施 • 预期效果与评估
01
引言
背景介绍
当前人事分配制度存在的问题
现有的分配制度不能很好地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存在分配不公、激励不 足等问题。
改革的紧迫性
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和企事业单位发展的需要,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和创造力,必须对现有的人事分配制度进行改革。
多渠道筹措资金
积极争取财政拨款、企业投资、社会捐助等资金支持,为改革提 供充足的资金保障。
加强资金监管
建立专门的资金监管机制,确保资金的合理使用和规范管理,防 止腐败现象的发生。
05
预期效果与评估
提高工作效率
员工工作积极性的提高
01
通过改革,可以更好地激励员工,使员工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工
作中,提高工作效率。
培训与发展
针对员工的能力短板和职 业发展需求,进行培训和 发展计划,提高员工的能 力和素质。
职业院校人事制度改革方案
职业院校人事制度改革方案一、建设基础2010-2012年,学校有计划、分阶段地完成了以全员聘任为核心的用人制度改革和重业绩与能力的分配制度改革,在校内打破了论资排辈与平均主义,充分调动学校各类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营造了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发展环境。
(1)明确岗位设置,畅通了各类人员发展通道制定出台了《岗位设置管理实施试行办法》等制度,遵循“规范、合理、精简、高效”的原则,确定了学校岗位类别、数量、结构、等级及任职条件,每一类岗位的等级序列及相应任职条件都与工龄、资格(职称)、业绩的高低相对应,激励各类人员立足岗位工作,不断提升能力,取得业绩,向更高级别岗位发展。
(2)推行竞争上岗,优化配置人才资源制定出台了《教职工聘用管理试行办法》,确立了竞争上岗制度,四年一聘,岗变薪变,依据“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全体教职工结合岗位任职条件竞争上岗,学校按照德才兼备的要求择优录用,打破了论资排辈与平均主义,增强了教师的危机感与使命感,促进了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实现了学校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
(3)实行优劳优酬,促进优秀人才成长分配制度遵循“按劳取酬、优劳优酬、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将教职工的教学、科研及管理业绩与待遇挂钩,突出“三个倾斜”:向关键岗位倾斜、向高层次人才倾斜、向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倾斜。
(4)改革考核管理,激励教师追求卓越建立了以竞争和创新为核心的绩效管理体系,在对完成所在岗位基本工作量的教职工给予基本绩效奖的同时,设立了突出贡献奖,对在教学、科研、管理和社会服务等方面有重大、突出贡献的教职工给予大力度的额外奖励,激励教师不断追求卓越。
学校人事制度改革运行多年,在激励教师积极开展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随着产业转型升级对学校教师教育教学、科技服务能力的不断提高,原有制度的不足逐渐显露,如何建立一种重视团队激励,以专业建设团队和科技服务团队为重点,提高教师参与专业建设和团队科研的积极性,建立更为符合高职教师现状与特点的激励机制,成为了学校发展的迫切要求。
学校人事调配制度
一、引言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其人力资源的管理和调配对学校的发展至关重要。
为了优化学校人力资源配置,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校特制定以下人事调配制度。
二、制度目的1. 优化学校人力资源配置,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 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3. 建立健全人事调配机制,确保学校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三、制度原则1. 公平公正原则:在人事调配过程中,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确保每位教职工的权益。
2. 优化配置原则:根据学校发展需要,合理调配人力资源,实现人力资源的最佳配置。
3. 人才培养原则: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为教师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
4. 适度流动原则:根据学校实际需要,适度调整教职工岗位,提高工作效率。
四、制度内容1. 教职工岗位设置(1)根据学校发展规划和教育教学需求,合理设置各岗位。
(2)岗位设置应充分考虑教职工的专业特长和兴趣爱好。
2. 教职工调配(1)岗位空缺时,根据岗位要求和教职工实际情况,进行内部调配。
(2)内部调配应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优先考虑教职工的专业能力和工作表现。
(3)教职工岗位调动应征求本人意见,并在调动前进行充分沟通。
3. 教职工晋升(1)根据教职工的工作表现、业绩和职称评定要求,进行晋升。
(2)晋升过程应公开透明,确保教职工的合法权益。
4. 教职工培训(1)学校应定期组织教职工参加各类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2)鼓励教职工参加各类学术交流和研讨活动,拓宽视野,提升自身能力。
五、制度实施1. 学校成立人事调配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制度实施过程中的监督和管理。
2. 各部门、各年级组应积极配合,确保制度有效执行。
3. 教职工对人事调配结果有异议的,可向学校提出申诉,学校应在规定时间内予以答复。
六、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 本制度由学校人事处负责解释。
3. 本制度如有未尽事宜,由学校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补充和修改。
广东工业大学岗位设置与聘用管理实施方案
广东工业大学岗位设置与聘用管理实施方案为深化我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合理配置学校人力资源,全面落实高校岗位聘用制,进一步加强学科队伍建设,优化教职工队伍结构,根据国家人事部、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岗位设置的指导意见》(国人部发[2007]59号)、国家人事部《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办法》(国人部发[2006]70号)、《广东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粤人发[2008]275号)和《广东省高等学校岗位设置管理指导意见》(粤人社发[2010]105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岗位设置与聘用管理的实施范围(一)学校在册在岗的事业编制教职工适用本实施方案。
(二)学校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工勤技能人员,分别纳入相应系列岗位设置管理。
二、岗位设置的基本原则(一)科学设岗,宏观调控。
围绕学校的办学定位和发展目标,坚持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需要出发,突出学科建设,兼顾各类人员现状,合理确定岗位总量,严格按照规定的岗位结构比例标准,规范设置各类各级岗位,加强宏观调控,留足发展空间,实现岗位的动态管理。
(二)优化结构,精干高效。
完善岗位设置分类分级体系,以教师队伍为主体,逐步优化各类人员结构比例,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提高用人质量与用人效益。
(三)按岗聘用,规范管理。
以岗位设置为基础,强化岗位职责和竞争意识,深化聘用制度改革,完善人才遴选、使用、评价、激励和保障机制,促进我校人力资源管理的自主发展和自我约束。
(四)分类指导,协调发展。
区别不同类型岗位及不同学院、不同学科的发展情况、队伍建设状况,实行分类指导,充分调动各类人员的积极性,促进人才队伍建设全面协调发展。
三、岗位设置方案(一)岗位总量根据我校各类在校生规模、教学科研工作的需要,经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省教育厅审核批准,拟设置岗位总量为3118个。
其中,专业技术岗位2462个,占岗位总量的79%;管理岗位500个,占岗位总量的16%;工勤技能岗位156个,占岗位总量的5%。
职学院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方案
INSERT YOUR LOGO职学院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方案通用模板When solving the goal, we can complete the implementation by clarifying the goal and implementing the implementation, and reasonably use resources to solve the current problems and make the problems disappear.撰写人/风行设计审核: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__职学院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方案通用模板使用说明:本执行方案文档可用在解决特定目标时,通过明确目标,找准方向,落实执行,复盘总结等步骤来完成整体方案的实施,通过合理地调用资源实现解决当下的问题,让问题消失的效果。
为便于学习和使用,请在下载后查阅和修改详细内容。
职学院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方案根据中共中央组织部、人事部、教育部党组的人发[20xx]5号文件《关于深化高等学校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及省、市委关于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指示精神,结合本院的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干部路线、方针、政策,按照有利于整体人才资源的开发,有利于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的要求,根据“脱钩、分类、放权、搞活”的总体改革思路,通过规范政府及职能部门,高校主管部门与高校的职责权限,理顺政事关系,下放管理权限,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为高校的改革和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逐步建立符合高校特点的学校自主用人、人员自主择业、政府依法监督、配套措施完善的人事管理新体制;进一步健全高校内部的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转换人事管理的运行机制,搞活用人制度和分配制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州****学院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方案
(讨论稿)
为了适应学院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全面落实国家关于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要求,强化岗位职责和业绩考核,进一步理顺完善院内收入分配机制,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根据人事部、财政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国人部发〔2006〕56号)、人事部《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国人部〔2006〕70号)、《广东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粤人社发〔2010〕105号)、《广州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穗人发〔2007〕13号)、《广州****学院岗位设置实施方案》(穗科贸〔2011〕35号)、《广州市市属其他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实施办法》(穗人社发〔2012〕63号文)等文件精神,结合学院实际,在原分配方案的基础上,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及基本原则
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方针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全面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建立完善以岗位为中心的竞争激励机制,进一步深化学院用人和分配制度改革,创新人事管理分配体制,充分调动和发挥各二级学院、系、部依法依规自主管理、自主办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调动全体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全面提高学院的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为创建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和支撑。
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要坚持以下原则:(一)整体构建,分步实施。
根据国家和上级的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实际,确定本次人事分配改革的基本思路是在制度和机制
上实行整体设计,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可根据情况分步操作。
(二)科学设岗,强化职责。
按照国家关于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的有关规定,学院坚持总量控制、优化结构、精简效能、分类分级的原则设置岗位,根据我院专业建设和教学、科研、管理等实际工作的需要进一步明确完善各类各级岗位的职责和工作任务,建立完善我院的岗位职责体系。
(三)按岗定酬,责酬一致。
以岗位设置和聘用为基础,强化岗位职责,按岗定薪,以绩取酬,建立和完善院内岗位绩效工资分配制度,实行岗位聘用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的岗位激励机制。
(四)强化考核,优绩优酬。
在岗位设置的基础上,建立完善针对岗位职责和工作任务的以业绩量化考核为重点的考核机制,考核结果与绩效津贴直接挂钩,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五)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在提高教职工待遇的基础上,适当拉开增量差距,建立国家工资和院内收入双轨运行的分配制度,坚持收入分配向教学科研一线和关键岗位倾斜,统筹兼顾各个方面的利益。
(六)积极稳妥,促进发展。
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要有利于全面提升学院教学质量、专业建设、学术科研和管理水平,全面提高办学效益,增强学院综合实力,有利于吸引和稳定高层次、高水平人才,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实现学院的办学目标。
二、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
学院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内容主要包括:岗位设置、岗位聘用、岗位考核、岗位收入分配改革等方面。
其中岗位设置的内容主要包括定岗位类别、定岗位等级、定岗位总量、定岗位职责、定
- 2 -
工作质量标准等。
本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实施的范围和对象为学院全体教职工,其中事业编制人员适用本方案。
非事业编制人员按学院聘用制人员管理办法(另行制定)执行。
三、岗位类别、职责及绩效工资标准
(一)岗位类别
我院岗位分为专业技术岗位、管理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三类。
1.专业技术岗位
专业技术岗位指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具有相应专业技术水平和能力要求的工作岗位。
专业技术岗位分为教师岗位和其他专业技术岗位,其中教师岗位是专业技术主体岗位。
(1)教师岗位是指具有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工作职责和相应能力水平要求的专业技术岗位。
教师岗位分12个等级,具体情况如下:二至四级岗位:教授
五至七级岗位:副教授
八至十级岗位:讲师
十一级至十二级岗位:助教
十三级岗位:员级、博(硕)士初期
(2)其他专业技术岗位是指为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提供技术支持或辅助服务、具有相应专业技术水平和能力要求的工作岗位,主要包括工程技术、实验、图书资料、编辑出版、经济、会计、统计、医疗卫生、档案等专业技术岗位,分为11个等级。
三至四级岗位:正高职称
五至七级岗位:副高职称
八至十级岗位:中级职称
十一级至十二级岗位:初级职称
- 3 -
十三级岗位:员级
2.管理岗位
管理岗位是指在学院、二级学院、系、部以及其他内设机构中承担领导职责或管理任务的工作岗位。
管理岗位分为7个等级,每一级根据情况分设若干挡。
四级岗位:正校职
五级A岗位:副校职
五级B岗位:副校调研员
六级A岗位:中层正职
六级B岗位:副处调研员
七级A岗位:中层副职
七级B岗位:主任科员
八级A岗位:科长
八级B岗位:副主任科员
九级岗位:科员
十级岗位:办事员
3.工勤技能岗位
工勤技能岗位是指为满足学校教学、科研和日常运行等需要,承担技能操作和维护、后勤保障及服务等职责的工作岗位。
我院工勤技能岗位分为5个等级。
二级岗位:技师
三级岗位:高级工
四级岗位:中级工
五级岗位:初级工
普通工
(二)岗位职责
- 4 -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上级有关精神,结合学院岗位分类分级的设置和实际工作的需要,本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对学院各类各级岗位的职责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和规范。
岗位职责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①岗位(教学、管理、服务)基本工作;②育人工作;③科研工作;④教学建设与社会工作。
每个方面明确提出了工作任务和量化指标。
各级各类岗位的基本职责是: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贯彻执行国家的教育方针,恪守职业道德和学术规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爱护学生,遵守学院的规章制度,爱岗敬业,有强烈的工作责任心,服从工作安排,履行岗位职责,优质优量完成工作任务。
各类各级岗位的具体工作职责、主要工作任务及量化指标、工作质量标准和绩效工资标准见下表。
- 5 -
6
7
8
9
10
2、教师岗(科研为主型)岗位职责及绩效工资标准
说明:1.各级岗位的额定科研工作量不记发科研津贴,超过部分按学校规定的科研津贴发放。
3、教师岗(专职辅导员)岗位职责及绩效工资标准
4、专业技术辅系列岗位职责及绩效工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