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论

合集下载

义务论 辞典释义

义务论 辞典释义

义务论deontology字体[大][中][小]源于希腊语deon(应该有的)和logos(学说),即关于应当的学说。

亦译“道义学”、“本务论”、“道义论”或“非结果论”。

在西方现代伦理学中,指人的行为必须遵照某种道德原则或按照某种正当性去行动的道德理论。

与“目的论”、“功利主义”相对。

强调道德义务和责任的神圣性以及履行义务和责任的重要性,以及人们的道德动机和义务心在道德评价中的地位和作用。

认为判断人们行为的道德与否,不必看行为的结果,只要看行为是否符合道德规则,动机是否善良,是否出于义务心等等。

在西方,神诫论是一种典型的义务论。

认为人只要信奉上帝或神,服从上帝或神颁布的一系列道德命令,其行为就是正义的。

康德的义务论伦理学是一种典型的规则义务论。

他反对功利主义的义务观,认为人必须为尽义务而尽义务,而不能考虑任何利益、快乐、成功等外在因素;只有出于善良意志即义务心,对道德规则即绝对命令无条件遵守的行为,才是真正道德的行为。

黑格尔曾批判康德的义务论,认为“伦理学中的义务论,如果是指一种客观学说,就不应包括在道德主观性的空洞原则中,因为这个原则不规定任何东西”(《法哲学原理》)。

他把义务与现存的关系以及人们的思想、目的、感觉和福利联系起来,并认为“一种内在的、彻底的义务论不外是由于自由的理念而是必然的、因此是现实的那些关系在它们全部范围内即在国家中的发展”(同上)。

在西方现代伦理学中,义务论又被分为行为义务论和规则义务论。

直觉主义学派的英国普里查德、罗斯被认为是现代西方伦理学义务论的主要代表。

在中国,儒家伦理思想具有显明的义务论倾向。

强调人的行为必须绝对遵从封建礼教伦常的道德规定。

孔子把“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论语·述而》)作为伦理思想的总纲,认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义以为上”(《论语·阳货》)。

孟子不但把义和利绝对对立(在价值观上),而且反对言利,“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梁惠王上》)。

公共伦理学重点

公共伦理学重点

1.义务论:义务是指个人对社会,对他人应尽的责任,是社会对个人行为的一般要求.2.功利论:在特定的环境下,客观地正当的行为是将能产生最大整体幸福的行为,即把其幸福将受到影响的所有存在物都考虑进来的行为3.公共伦理:用以规范公共管理主体的行为,以保证公益事业的公正性,合理有效地实现公益事业目标的准则体系4.政府组织伦理:政府组织及其成员在管理活动中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5.非政府组织伦理:非政府组织及其成员在公共管理活动中应当遵守的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6.公共利益:公众的,共同体的,以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表现出来的利益,是社会公众所必需的,个人可以享有的社会价值7.个人利益:个人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精神方面需求的总合8.公共权力:公共组织处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权力9.公共管理者素质:公共管理者的素质是担当管理角色,履行管理职能,发挥重要影响所依据和利用的各种主观条件10.公共伦理建设:是与公共管理相适应的管理主体行为准则的创建和实践活动11.公共管理者的道德素质:是指公共管理者将公共伦理内化于心,外显于行的素质和水平,是公共管理意识和行为的统一12.社会公德:一定社会的全体居民为维护社会公共生活的正常秩序,共同遵守的最基本,最简单的生活准则和行为规范13.职业道德:是与职业活动密切相关的,具有职业特征的道德准则,规范的总和14.公共伦理的基本原则:是公共伦理准则体系中最高层次的道德准则,即各种准则的最基本的指导原则大题目:1.公共管理的特征:1.公共伦理是规范公共组织行为的准则体系2.公共伦理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3.公共伦理不是社会公德4.公共伦理是社会管理组织的职业道德5.公共伦理的基本法则不是以营利为目的,其伦理的法则是为人民服务2.公共伦理的基本原则是公共伦理准则体系中最高层次的道德准则,即各种准则的最基本的指导原则1.为人民服务原则2.公正原则3.公共伦理主体的道德规范又哪些?1.忠于职守2.遵纪守法3.廉洁奉公4.实事求是5.团结协作6.尊重人才4.政府组织伦理的构成1.公共伦理意识2.实践伦理3.角色伦理5.政府组织伦理的功能1.导向功能2.规范功能3.凝聚功能4.选择功能6.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1.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是统一的2.公共利益是个人利益总和的载体,但绝非是各种简单相加的个人利益3.个人利益是构成公共利益的因素4.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统一的基础是公共利益7.制度与伦理的关系1.从制度安排得角度看,制度安排本身并不存在单纯的伦理活动,但其中又无不以一定的伦理思想和伦理价值为基础2.从制度的形式及类型来看,无论何种类型的制度,它与伦理是相辅相成的3.制度本身就包含着伦理规范,因此,简单地说,制度伦理首先指的就是"制度中的伦理",它强调的是制度的道德性4.制度伦理的另一个含义是"道德的制度化",其核心是”道德立法”5.从制度安排角度来讲,制度与伦理虽然具有密切的联系,但二者还是存在一定的区别8.公共权力的特点:1.公共性2.强制性3.服务性4.功用性5.综合性6.政治性9.德治思想与法治思想的主要内容1.德治思想第一,将德治与国家安危相联系,高度重视德治的作用和意义第二,公私分明,公忠是德治的核心原则第三,德治即爱民和施行仁政第四,以政治秩序制导家庭关系和其他社会关系,使社会关系有序化,道德化第五,将德治与官德相联系突出德治2.法治思想第一,立法和守法第二,以法治吏第三,加强和完善法制第四,严格执法10.公共责任的含义广义的公共责任是指公共组织在解决社会公共事务的过程中,对其实施公共管理行为的必然结果所负有的责任,实质是公共管理主体对社会公共利益所承担的义务和职责狭义的公共责任是指公共组织在解决社会公共事务的过程中,因其实施公共管理行为引起的必然结果,表现为违反法律法规所规定的职责和义务时必须承担的责任11.公共管理者素质的基本内容1.道德素质2.政治素质3.法律素质4.能力素质5.知识素质6.身心素质12.公共管理者道德素质的特点?首先,公共管理的道德素质标准高于一般人其次,公共管理者的道德素质要求严于一般社会成员最后,公共管理者道德素质的影响力大于普通人员13.公共管理者应具有的道德素质?[1]必须模范遵守社会基本道德规范,真正做到:”五爱”[2]必须具有基本的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3]必须具有公共管理者的职业道德14.公共伦理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第一,市场体制条件下,人的生存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迫切需要公共伦理主体率先规范自身行为,调控社会关系以提高人们的生存质量第二,国外公共行政向公共管理的转变为我国公共管理事业的革新与国际接轨创造了外在条件第三,政府行政方式及组织职能的转换是公共伦理建设的基础第四,公共伦理建设的必要性时由公共利益的性质所决定的第五,公共伦理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内容15公共伦理建设的内容和过程内容:公共伦理建设就是与公共管理相适应的管理主体行为准则的创建和实践活动。

义务论伦理学

义务论伦理学

义务论伦理学
义务论伦理学是现代伦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强调我们应该遵
守道德义务和责任,而不是追求个人利益和愿望。

这种伦理学的核心
思想是我们需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对他人和社会负责。

义务论伦理学强调我们需要遵循道德规范和原则,即使这些规范
和原则不符合我们个人的利益。

道德规范包括诚实、尊重他人、保护
弱者、不伤害他人和遵守法律。

这些规范不仅适用于我们与他人的关系,还适用于我们与社会的关系。

我们需要对他人负责,不仅因为我们与他们有关,还因为我们属
于一个社会。

我们的行为会对社会产生影响,因此我们需要承担这些
影响的责任。

例如,我们需要保护环境,不污染空气和水,因为这不
仅会影响我们个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还会影响其他人和未来的世代。

义务论伦理学还强调我们需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我们需要思考
我们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规范和原则。

我们需要反思我们的行为是否
造成了伤害,破坏了他人的利益和尊严。

我们需要意识到自己的行为
对他人和社会的影响,并承担起这些影响的责任。

总之,义务论伦理学强调我们需要遵守道德规范和原则,承担责任,对他人和社会负责。

这种伦理学在现代社会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处理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实现社会的和
谐与进步。

新闻学义务论

新闻学义务论

新闻学义务论:新闻学义务论是一个涉及新闻从业人员在职业道德和法律责任方面的理论。

它强调新闻工作者在从事新闻活动时应遵循的义务和原则,以确保新闻的真实、公正、客观和负责任。

新闻学义务论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真实义务:新闻工作者有责任确保所报道的新闻真实可靠,不捏造、不歪曲事实,
避免误导公众。

2.公正义务:新闻工作者在报道新闻时应保持公正立场,不偏袒任何一方,确保各方
都有公平发言的机会。

3.客观义务:新闻工作者应以客观的态度报道新闻,避免个人主观意见的干扰,让事
实说话。

4.保密义务:新闻工作者在处理涉及个人隐私或公共利益的信息时,有责任保护相关
方的隐私权,避免泄露敏感信息。

5.社会责任义务:新闻工作者应关注社会公共利益,积极参与社会事务,推动社会进
步和发展。

临床医师《医学伦理学》医学义务论

临床医师《医学伦理学》医学义务论

⼀、概述 (⼀)义务论 义务论是关于道德义务和责任的理论体系,⼜被称为⾮结果论或道义论。

考试⼤站收集它以道德义务和责任为中⼼,研究和探讨⼈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即⼈应该遵守怎样的道德规范,并对⼈的⾏为动机和意向进⾏研究,以保证⼈的⾏为合乎道德。

(⼆)医学义务论 医学义务论是规范医学伦理学的理论体系,它以医德义务和责任为中⼼,研究和探讨医务⼈员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即医务⼈员应该遵守怎样的医学道德规范,并对医务⼈员的⾏为动机和意向进⾏研究,以保证医务⼈员的⾏为合乎道德。

⼆、医德义务 医学义务论的核⼼内容是医德义务,把握医德义务是把握医学义务论的关键。

(⼀)医德义务概述 医德义务即医学道德义务,是医学界的职业道德责任。

医德义务的责任主体是整个医学界,基本的责任主体是医务⼈员;责任客体是服务对象,基本的是病⼈。

(⼆)医德义务的特点 医德义务与医学法律义务相⽐,具有如下特点: 1、医德义务依靠⾮权⼒强制⼒量维系 医学法律义务依靠国家暴⼒机器作为后盾,是⼀种权⼒强制义务;不同于医学法律义务,医德义务的形成、维系依靠医学界乃⾄整个社会的舆论、传统习惯、内⼼信念等⾮权⼒强制⼒量维系。

2、医德义务的履⾏不以获取权利为前提。

通过⼀定程序形成的医学法律规定了法律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法律上规定的⾏为主体的义务总是与权利对应的。

作为规范治理医疗卫⽣事业的医学道德,在为医学⾏为主体提出医德义务的同时,当然也赋予了其医德权利;但作为医学道德⾏为主体本⾝在承担、履⾏医学道德义务的时候,为了完善⾃⼰医学美德的时候,不以获取道德权利为前提(尽管客观上他们在履⾏医德义务的同时,实际上已经⽽且应该获取道德权利),⽽且往往以或多或少的⾃我牺牲为前提。

3、医德义务涉及的范围⼴泛 医学法律义务涉及的仅仅是在医学领域中具有重⼤效⽤的⾏为,社会认为必须通过法律程序加以规范,往往是对医学界的最低限度的要求;⽽由于医学道德规范的领域是⼴泛的,凡是存在利益关系的医学领域,都需要⽽且已经为医学道德所规范,医德义务涉及的是医学领域中所有具有效⽤的⾏为,涉及的范围⽐医学法律义务的范围⼴泛。

伦理学的重要理论

伦理学的重要理论

《伦理学的重要理论及其价值》伦理学作为一门研究道德的学科,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下,产生了许多重要的伦理学理论,这些理论为我们思考道德问题、规范行为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一、功利主义功利主义是一种以结果为导向的伦理学理论,它强调行为的后果对于道德判断的重要性。

功利主义的代表人物是英国哲学家杰里米·边沁和约翰·斯图亚特·穆勒。

边沁提出了“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原则,认为一个行为的道德价值取决于它所带来的快乐和幸福的总量。

穆勒则进一步完善了功利主义理论,他认为快乐不仅有数量之分,还有质量之分,高级的快乐比低级的快乐更有价值。

功利主义的优点在于它提供了一种相对客观的道德判断标准,能够帮助我们在面对复杂的道德问题时做出决策。

例如,在制定公共政策时,可以考虑哪种政策能够带来最大的社会效益。

然而,功利主义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它过于强调结果,可能会导致忽视行为的动机和过程。

其次,功利主义在计算快乐和幸福的总量时存在困难,不同的人对于快乐和幸福的感受是不同的,很难进行统一的衡量。

二、义务论义务论是一种以义务为基础的伦理学理论,它强调行为本身的道德价值,而不是行为的结果。

义务论的代表人物是德国哲学家伊曼努尔·康德。

康德提出了“绝对命令”的概念,认为一个行为的道德价值取决于它是否符合普遍的道德法则。

康德认为,人作为理性的存在,应该遵循道德法则,而不是仅仅追求个人的利益。

义务论的优点在于它强调了道德的普遍性和绝对性,能够为我们提供明确的道德准则。

例如,“不杀人”“不撒谎”等道德准则是普遍适用的,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应该遵守。

然而,义务论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它可能会导致过于僵化的道德判断,忽视了具体情境的复杂性。

其次,义务论在确定道德法则时存在困难,不同的人对于道德法则的理解可能会有所不同。

三、美德伦理学美德伦理学是一种以美德为核心的伦理学理论,它强调人的品质和性格对于道德行为的重要性。

伦理学课件义务论

伦理学课件义务论
▪ 义务论者承认由特殊关系所引起的义务或责任。
分类
▪ 多元义务与一元义务; ▪ 绝对义务与非绝对义务; ▪ 消极义务与积极义务; ▪ 行动义务论与规则义务论;
▪ 三个主要流派:
▪ 先验责任论伦理学——康德 ▪ 契约论伦理学——休谟、洛克、卢梭、罗
尔斯 ▪ 程序论伦理学——哈贝马斯
先验责任论伦理学——康德
▪ 思考题: ▪ 义务论相比于功利主义,其特征是什么 ▪ 康德的义务论在伦理学上的意义是什么
▪ 下一节:美德论伦理学
▪ 可普遍化检验 ▪ 当一个行动者按照某个准则采取一个行动时,这
个行动是否正确,依赖于这个行动者是否可以一 致地意愿这个准则成为所有理性存在者都采纳的 行动准则。
▪ 康德列举了四个无法普遍化的例子:许假诺言、 自杀、不珍惜自己的天分、拒绝帮助他人。
▪ 许假诺言
▪ 准则:无论什么时候我需要钱而又没有其他方法 弄到,我将通过许假诺言来搞到钱。

——查尔斯·弗雷德
特征:
▪ 看重动机
▪ 后果主义只关心行动带来的结果,看一个行动是 否正确,就看它是否产生了最大效果。
▪ 义务论看重行为的动机。
▪ 目的不为手段提供辩护
▪ 后果主义认为行为的目的决定行为的手段,或者 目的为手段提供辩护。
▪ 义务论只看行为正当与否,一个行为的目的永远 不可能为它的手段提供辩护。
▪ 只有自律的行为,才是道德的行为;
▪ 人是目的:
▪ “你须要这样行动,做到无论是你自己或别的什 么人,你始终把人当目的,总不能把它只当做工 具。”
▪ “任何人都不应被视为或用为达到别人目的的手 段,每个人本身就是独特的目的——至少在道德 上说来是如此。”
▪ 六、特点
▪ 1、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意义,认识到内因是构成 道德的最重要的因素,建立了系统的动机论。

新闻学义务论

新闻学义务论

新闻学义务论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新闻学义务论是指新闻工作者在传播新闻信息的过程中应当遵循的道德准则和法律规范。

新闻学义务论强调新闻工作者应当尽可能真实、客观、公正地报道事实,不违背事实,不歪曲事实,不夸大事实,不隐瞒事实,不误导读者,不借以谋取私利,不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新闻学义务论旨在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促进社会进步,保护公众权益,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弘扬社会正气,促进社会和谐。

新闻学义务论要求新闻工作者要遵守新闻职业道德,维护新闻职业操守,履行新闻职业责任,不将新闻工作当做谋取私利的手段,不将新闻工作者当做推销商品的推销员,不将新闻媒体当做广告传媒,不将新闻报道当做炒作噱头,不将新闻报道当做博取眼球的手段,不将新闻报道当做短期追求传播度的工具,不随波逐流,不纵容恶俗,不迎合低级趣味,不宣扬消极思想,不传播虚假信息,不传播不良风气,不传播淫秽内容,不传播违法违规信息。

新闻学义务论的核心是新闻的社会责任。

新闻是一种社会活动,是社会的舆论机构,是社会的监督机构,是社会的传播机构,是社会的信息机构,是社会的宣传机构,是社会的文化机构,是社会的文明机构。

新闻工作者有责任向社会报告真实的信息,提供公正的观点,反映多元的声音,传递积极的价值观,服务社会大众,服务社会公众,服务社会公共利益。

新闻学义务论的实践是新闻伦理。

新闻伦理是新闻职业的道德规范,是新闻工作者的职业操守,是新闻工作者的职业底线,是新闻工作者的职业责任,是新闻工作者的职业信条,是新闻工作者的职业准则。

新闻伦理要求新闻工作者要恪守新闻原则,如真实、客观、公正、独立、负责、尊重事实、尊重人权、尊重社会公共利益、尊重社会伦理、尊重职业操守、尊重职业操守、尊重职业道德、尊重职业规范、尊重职业准则、尊重新闻职业伦理规范。

新闻学义务论的实现是新闻伦理实践。

新闻伦理实践是新闻伦理原则的具体执行,是新闻伦理规范的具体落实,是新闻伦理准则的具体践行,是新闻伦理精神的实实在在的表现。

伦理学课件义务论

伦理学课件义务论

全球化背景下跨文化交流对义务论影响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道德义务观念
不同文化对于道德义务的理解存在差异,例如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权利与责任 等观念在不同文化中的重视程度不同。全球化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使得 人们更加意识到文化多样性对道德观念的影响。
跨文化交流对义务论的挑战与机遇
全球化背景下的跨文化交流为义务论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和更丰富的思想资源。 同时,不同文化之间的冲突和融合也对义务论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如何在多 元文化的背景下坚持和发展义务论成为当代哲学家需要思考的问题。
绝对命令在道德判断中应用
普遍立法原则
对后果的忽视
绝对命令要求我们在行动时,将所遵循的准 则视为普遍的自然法则,即“要只按照你同 时认为也能成为普遍规律的准则去行动”。
与功利主义不同,康德主义在道德判 断中不关注行为后果,而关注行为动 机和原则。
道德判断的客观性
通过绝对命令,康德试图确保道德判 断的客观性和普遍性,避免主观主义 和相对主义的缺陷。
增强了道德意识和责任感
通过学习义务论,学员们意识到自己在社会生活 中应该承担的道德责任和义务,增强了道德意识 和责任感。
学会了运用义务论分析现实问题
学员们表示通过课程中的案例分析和讨论,学会 了运用义务论的理论框架和分析方法来解决现实 生活中的道德问题。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义务论与其他伦理理论的融合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未来义务论可能会与其他伦理理论进行更多的融合和交流,形成更加完善的道德理论体 系。
公民责任
作为社会成员,公民有责任遵守法律、维护社会秩序、参与公共事务等。 这些责任构成了公民的道德义务。
03
社会公德
社会公德是指人们在公共生活中应当遵循的基本道德规范。它要求人们

义务论和功利论的理解

义务论和功利论的理解

义务论和功利论的理解《咱来聊聊义务论和功利论》嘿,大家好呀!今天咱来唠唠义务论和功利论,这俩可是伦理学里的重要角色呢!咱先说义务论,通俗点讲,义务论就像是个特别有原则的“顽固派”。

它感觉有些事儿啊,甭管结果好坏,都得去做,因为那是咱的责任和义务。

比如说,答应了别人的事,就得做到,就算最后发现这件事可能没啥实际好处,但咱不能违背自己的承诺呀。

这就像我跟我朋友约好了周六一起打球,结果那天突然下雨了,那也得去,这就是义务呀!不过义务论有时候也会让人觉得有点轴,毕竟只看应不应该做,不管结果咋样,有时候还真会让人纠结。

就好比明知道扶老奶奶过马路可能会被讹,但义务论会说:“扶呀,这是应该的!”,得,真让人为难哟。

再说说功利论,这功利论就像是个“机灵鬼”,超级会算帐。

它不管过程,就盯着结果看,哪个结果能带来最大的好处,就选哪个。

比如一个决策可能会伤害一部分人,但能让更多的人受益,那功利论就觉得可行。

想想也有点道理,要是能让大多数人都开心,好像倒也不错。

功利论有时候也挺实用的,像公司做决策,肯定得考虑能不能赚钱嘛。

要是光讲原则,不管能不能盈利,那公司还不得喝西北风呀!但功利论也有让人担心的地方,要是光为了利益,啥事都能干,那这个世界不就乱套了嘛。

总的来说,义务论和功利论就像是一对欢喜冤家。

义务论坚守原则,让人觉得可靠,但有时候太死板;功利论灵活应变,追求利益最大化,但又让人担心会不会走偏。

我觉得在生活中呀,咱得把它们俩结合起来。

既要有义务论的那份坚守和责任,也得有功利论的那份灵活和务实。

该讲原则的时候咱绝不退让,该灵活处事的时候咱也别死脑筋。

比如说,在对待朋友上,答应朋友的事就一定要做到,这就是义务论。

可在选择工作上,咱就得适当考虑功利论,看看哪个工作更有发展前景,能让咱生活得更好。

这样一来,生活不就更丰富多彩,更有条有理了嘛!好啦,这就是我对义务论和功利论的一些小感受和小见解,你们觉得我说得有没有道理呀?哈哈,欢迎大家一起来讨论哟!。

医学义务论的名词解释

医学义务论的名词解释

医学义务论的名词解释医学义务论(Medical Ethics)是指针对医学实践中的伦理问题进行理性思考和讨论的学科。

它关注的是医生与患者之间的道德和伦理关系,以及医学实践中涉及的道德规范和价值观。

医学义务论是医学伦理学的基石,它为医学实践提供了伦理指导原则和决策支持。

医生作为医学实践的主体,不仅拥有专业知识和技能,还必须具备高度的道德素养和责任心。

医学义务论对医生的行为进行规范,使其不仅能够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还能够以合理的方式与患者沟通,维护患者的尊严和权益。

首先,医学义务论强调医生的医学职业道德。

医生的职业特点决定了他们必须为患者的健康和福祉负责。

医生应该始终将患者的利益置于首位,以患者的健康为导向,积极为患者提供全面、连续和安全的医疗服务。

医生在与患者沟通时应坦诚以待,尊重患者的隐私和自主权,保护患者的权益和尊严。

其次,医学义务论还关注医学实践中的伦理决策。

在现实生活中,医生常常面临一些道德困境和伦理抉择。

例如,当患者的治疗方案存在争议或风险时,医生需要仔细权衡利益与风险,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协商,最终做出符合伦理原则的决策。

医学义务论提供了一些伦理原则和决策方法,如尊重患者的自主权原则、最大化患者利益原则、公正分配资源原则等,以帮助医生面对伦理决策时作出正确的选择。

此外,医学义务论关注医学研究的伦理规范。

医学研究是推动医学进步和改善患者健康的重要手段。

然而,医学研究涉及患者的利益和权益,必须遵循一定的伦理原则和程序。

医学义务论强调医学研究必须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保护患者的隐私和个人信息,确保研究过程的公正和透明,并确保研究结果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医生作为研究者必须遵守研究伦理规范,确保研究的合法性和可靠性。

最后,医学义务论还涉及到医学教育和培训的伦理问题。

医学教育是培养合格医生的重要环节,因此必须遵守一定的伦理原则和规范。

医学教育应该强调对患者的尊重和关怀,培养医生的道德责任感和专业素养。

第六讲义务论

第六讲义务论
(3)这个规范不可能被普遍采纳,因为它会弄巧 成拙:人们将停止彼此信任,那么,撒谎就会没 有用了。
(4) 因此,我们不应该撒谎。 步骤(2)之困难:如果你撒谎,你所遵循的是什
么规范?如果是“当撒谎能够挽救一个人的生命 时,撒谎是允许的。”我们可以决意让它成为一 个普遍法则。
2. “咨询的谋杀者”案例
康德的基本思想:
如果你应该(或不应该)做如此等等某事是真的,那 么,就一定有你应该做(或不应该做)它的理由。
“如果你在一种情况下,接受把某一考虑作为理由, 你一定得接受在其他情况下也把它们作为理由来考虑 。”
说你在某些情况下可以接受某些理由,但不总是如此 ,或者说其他人必须尊重这些理由,而你不尊重它们 ,这就不是善的。
讨论非结果论的理论时,最重要的是要记住:
这些理论的倡导者主张,判断行为或人道德不道德 时不考虑,实际上也不应 当考虑后果。判断行为 ,只要看行为公正不公正;判断人,只要 看人善 良不善良,其基础是另外某个或某些道德标准。
神诫论就是如果人们相信有上帝或神,并且由上帝 或神颁布了一系列道德命令,那 么,只要人们服 从这些命令,其行为就是正义的,其人就是善良的 ,而不管可能产生的结果如何。
因此,经过全部的深思熟虑的真诚(诚实)是神 圣的,并且是理性要求的绝对命令,不受任何权 宜方案的限制。
这个论证可以以更一般的形式来阐述:
我们受到诱惑,想把不撒谎的规范作为例外来处 理,因为在某些情况下,我们认为诚实的结果是 不好的,而撒谎的结果是好的。
然而,我们从来不能确定行为的结果会是什么— —我们不可能知道好的结果一定会随之而来,撒 谎的结果也可能难以预料地不好。
(一)行为非结果论
行为非结果论者的主要设想是:没有任 何普遍的 道德规则或理论,只有我们不能加 以普遍化的特 殊的行为、境遇和人。我们必 须逐个探询每一种 情况。

道义论伦理学

道义论伦理学

• 我们越是忙越能强烈地感到我们是活着,越能意识到 我们生命的存在。
• 良心是一种根据道德准则来判断自己的本能,它不只 是一种能力;它是一种本能。
• 要评判美,就要有一个有修养的心灵。 • 想要成就大事业,要在青春的时候着手。 • 人不能被判为奴,他只能自认为奴。
• 哲学无法教授,哲学永远是思想者的事业。 • 当爱情需要我的时候,我没有资格去享用它,当我需
绝对命令Ⅱ
手段的善与目的的善 (1)目的的善:它的善不依赖于任何其他事物的善, 或者说,即使将它和所有其他事物分隔开,它依然是善 的; (2)手段的善:它的善依赖于“目的的善”而存在, 或者说,它是直接或间接地作为实现“目的的善”的手 段。
• 绝对命令Ⅱ的表述:一个行动是道德的,当且仅当,行 动者在行动中从不将任何人仅仅作为手段。
• 康德的著作晦涩难懂,但寓意极深。
康德语录
• 有两种东西,我们愈是时常反复地加以思考,它们就 愈是给我们的心灵灌注了时时翻新,有加无已的赞叹 和敬畏——头上的星空和内心的道德律令。 ——康德的墓志铭
• 不学会幽默和风趣 ,人就太苦了。
• 遇到缺德事不立即感到厌恶,遇到美事不立即感到喜 悦,谁就没有道德感,这样的人就没有良心。谁做了 缺德事而只害怕被判刑,不由于自己行为不轨而责备 自己,而是由于想到痛苦的后果才胆战心惊,这种人 也没有良心,而只有良心的表面罢了。但是,谁能够 意识到行为本身的缺德程度,而不考虑后果如何,却 是有良心的。
• 道德哲学家的工作就是清楚、精确地指出,已经内存于 每一个人的最高道德原则,而此最高道德原则的根源则 是我们的理性。
善良意志
善良意志:面对道德相关情境时,依照道德原则的要求 而去选择行为的一种承诺或态度。所以善良意志指的是 行为者在从事行为时的动机。

简述义务论

简述义务论

简述义务论、效果论和德性论的基本观点,谈谈你的看法论、效果论和德性论都旨在给伦理学提供一个完整的体系,试图解决我们应该怎么做的问题。

也即我们应该怎样支配我们的自由。

而这三种三大派别分别从不同的方面讨论我们的行为。

义务论的典型代表是康德,或者说,义务论是康德对效果论只注重结果而不看动机的反抗。

义务论所关注的是行为的动机,它主要以行为所从出的准则来判断行为的道德价值。

康德的理由是同一个行为可以有许多种不同的动机,而这些动机并不都是良善的,只有动机良善的行为才是有意义的。

这就涉及道德法则的问题。

道德法则是定言命令,也即行为的目的与手段是统一的。

同样是诚实,当我不是为了别的目的而只是为了诚实而诚实的时候,即是说,我只是因为“你应该诚实”这一命令而诚实,这样的行为就是有了道德价值。

而关于道德法则的定言命令则为:要只按照你同时认为也能成为普遍规律的准则去行动。

即你的行动要把你自己的人格中的人性和其他人格中的人性在任何时候都同样看待。

效果论更像是一种功利主义。

系统的功利主义理论形成于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代表人物为英国哲学家兼经济学家边沁和密尔。

效果论关注的是一个行为的效果或目标,以行为的后果作为标准来判断行为的道德价值。

他们的基本原则是:一种行为如有助于增进幸福,则为正确的;若导致产生和幸福相反的东西,则为错误的。

幸福不仅涉及行为的当事人,也涉及受该行为影响的每一个人。

即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

问题是,这种利益最大化的行为常常会侵犯少数人的利益,就会与道德矛盾。

德性论伦理学起源于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

亚里士多德把最好的生活方式称为“幸福”合乎德性的现实活动是幸福的,相反的活动则导致不幸,这种合乎德性的活动贯彻在生活之中,是最持久最有价值的。

德性是处理情感和行为的选择能力,存在着“过度”、“不足”和“中间”。

那么我们的具体行为中就存在着实践智慧。

实践智慧是亚里士多德伦理学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概念,即辨别和选择善恶、利害的能力。

义务论(道义论)

义务论(道义论)

义务论(道义论)义务论摘⾃:百度百科/view/1342008.htm义务论⼜称“道义论”⼀、基本主张 对于问题:什么使得⼀个⾏为成为对的? 结果论的回答是:⾏为的好结果 义务论的回答是:为本⾝具有的特征(certain features in the act itself) 或⾏为所体现的规则(certain features in the rule of which the act is a example). 例如,义务论认为以下这样是对的: 说真话,守诺⾔本⾝就是对的,纵使这些⾏为带来伤害. ⽣⼩孩给另⼀⼩孩作⾻髓移植之⽤.⼆、义务论的两种类型义务论有两种类型:⾏为义务论(act-deontology)和规则义务论(rule-deontology)。

⾏为义务论(act-deontology)⾏为义务论者视每⼀个⾏为皆是独⼀⽆⼆的伦理事件(a unique ethical occasion),我们必须凭良⼼(conscience)或直觉(intuition)来决定其对错. ⾏为义务论的缺点: ⼀,诉诸良⼼或直觉似乎不容许论辩,例如依你的直觉对病⼈讲真话是对的,但依我的直觉则是不对的,那么⼤家的道德讨论就到此为⽌.⾄多,⼤家劝对⽅再问问⾃⼰的良⼼. ⼆,规则(rules)是道德思虑(moral reasoning)所必须的. 正如赫尔(R. M. Hare)所⾔:「To learn to do anything is never to learn to do an individual act; it is always to learn to do acts of a certain kind in a certain kind of situation; and this is to learn a principle.... Without principles we could not learn anything whatever from our elders.... Every generation would have to start from scratch and teach itself. But ... self-teaching, like all other teaching, is the teaching of principles. [Hare, The Language of Moral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52, p.60] 三,不同的情况也会有共同的特征,因此对这些情况作不同的道德指令是不⼀致的. 例如:你指责甲同学借光图书馆的参考书⼜不看是不对的,但是你认为⾃⼰这样做就没问题. 道德涉及⼀普通的要求,伦理学中称此为「可普遍化原则」(the principle of universalizability): If one judges that X is right (or wrong) or good (or bad), then one is rationally committed to judging anything relevantly similar to X as right (or wrong) or good (or bad).如果可普遍化原则是成⽴的话,则⾏为义务论便站不住. 因此,规则义务论是⽐较合理的义务论.规则义务论(rule-deontology)规则义务论接受可普遍化原则,并且主张:道德判断是基於道德原则⽽作的。

康德的道德义务论

康德的道德义务论

康德的道德义务论康德的道德义务论, 就其内容讲是多方面的, 他提出的善良意志、道德命令、意志自律、善恶观念、道德情感以及至善的道德理想等, 构成其基本内容, 也是构成他的义务论伦理学的基本要素。

( 一) 善良意志。

善良意志是康德义务论体系的重要内容, 也是康德为完善自己的义务论体系的首要命题。

康德是对理性及其表现“好意志”即善良意志推崇备至的一位思想家。

他认为, 世界上只有一个东西是无条件的善, 不但它自身是无条件善的, 而且也是使一切其他东西成为善的条件, 这个东西就是理性, 即善良意志。

康德认为, 人要有道德的行为, 要有好的意志即善良意志。

所谓善良意志, 是指意志本身的善, 是在宇宙间唯一不加任何条件的, 它是一切善的根源。

也许它不能达到所想象的好的目的, 但这并不妨碍其本身的善。

在康德看来, 好意志之所以好, 就是因为世界上再也找不出象它一样好的东西。

如果没有好的意志驾驭人的品性, 它们会变成极恶毒、极害人的东西; 属于命运的权势、财富、荣誉、健康、幸福, 如果没有好意志正确地对待和运用它们, 也可以使人变得骄横和自负, 成为恶的东西。

唯有好意志是好的, 即便这个意志无法实现或毫无成就, 也不会因此而丧失其自身的价值。

在康德看来, 义务观念包涵着好意志这个概念, 只有出于义务心的行为才是道德的, 若以各种偏好作为行为的动机, 那都是不道德的。

总之, 善良意志的唯一动机, 就是为了尽自己的务而去尽自己的义务。

( 二) 道德命令。

道德命令又叫绝对命令或道德律, 是构成康德道德义务论的又一重要内容。

道德命令主张人应该遵循的规则能同时成为普遍的道德法规, 以便使他人也能普遍遵循这样的道德法则, 这是一个比善良意志更为深化的道德概念。

人们只有严格按照绝对命令的道德要求去做才是道德的; 反之, 就是不道德的。

由于道德律排除了一切经验内容, 不受经验制约,只剩下形式本身, 因而康德又把这种先验的普遍道德律称为形式道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康德的义务论认为:>>>
义务是一种先验的纯粹出于对行为规律的尊重的 必要性。行为要有道理价值,不在于要达到一定 的目的,行为动机要纯粹出于义务,为义务而义 务,义务就是道德命令。 他认为,一种行为只有是出于义务,以义务或责任为 动机,才有道德价值。
大概是说
也就是说,判断行为之善恶,只看行为的动机、目的 是否符合绝对命令的要求,不论其结果是否符合道 德法则。 我们可以看看行为的动机
对康德来说,也是个非常棘手的问题! 有时他 的确 认为十诫作为道德法则。
为此他举了好多例子.最有名的是 你必须说真话!一个疯子问你刀是用来干嘛的, 你得告诉他刀子的功用!
行为的动机
休谟没认识到的但康德认为很重要的: 行为是为了满足遵循道德法则的义务则是有道德的。
康德观点:如果是有道德的行为,那么主体的行为 动机是由于他相信道德法则要求他必须这么去做! 康德认为:当你碰到一项依据道德法则你应当去做 的事情时,所有的偏好都要搁置一边!(不会消失)
当你把所有的偏好都搁置一边时,你就表现出 一种好的意愿。
行为的动机
亚里士多德认为: 本质好的事物,要看圆满。
康德认为:
要看好的意愿,即要遵循规范去行动。如果意图 是Good的,那是唯一本质好的事物。这项行为 是Good的是因为背后的意图是Good的。与后果 或其他因素无关。
拓荒《》无偿献血
我们来看看同学们的动机
关于<想做正确的事>康德的看法
不知道绿色,怎么知道蓝色是不是绿色。
大概是说
也就是说,判断行为之善恶,只看行为的动机、目的 是否符合绝对命令的要求,不论其结果是否符合道 德法则。 我们先了解下格律
格律
“格律”:“意志活动之主观原则” 康德如是说. 当你有了做某件事的动机,你拥有的一个格律,你 在遵照格律行事。格律类似于一种小论证或一条实 验小推论,这条推论的结论是你必须执行的事。这 种命令约束着你,理性的将你和行为联系起来。 例如:我想在中午12点整去二堂吃饭 我相信要达到这个目的我必须得11点50分出门 我相信要11点50分出门那么我必须11点30开始收拾 》》每当怎么样我就要怎么样 格律以特定的欲望和信念为前提!!!
行为的动机
他们的观点除了什么是有道德的行为外是相同的 休谟认为:行为是由激情激发的,行为为了满足 自身欲望而为的就是道德行为。 例如:我口渴,我通过喝水来解渴
》》》》激情《《《《行为》欲望《《《《《
康德认为:通常行为是由激情激发的,但这样的 行为绝不是道德的,因为它的动机是激情,这种 行为从定义上看就是不道德的了。 》》》》偏好《《《《《《《《《《《《《《《
这暴露了你对道德观理解的失败。。。 这话暗示了你也有可能不想做正确的事。
如果你真正理解道德观本身,懂得对与错,你便 不可能不想依照道德行事。因此你根本不会想要 做不道德的事!那么你就不会想到 <Want to do the right thing >
》》这是个相对的概念
如:不知道对,怎么知道什么是错
大概是说
也就是说,判断行为之善恶,只看行为的动机、目的 是否符合绝对命令的要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不论其结果是否符合道 德法则。 ”除非我愿意自己的准则也变为普遍规律,否则我 不应行动。”这就是康德发现的定言命令即“绝 对命令”。 我们的格律必须总能普遍化。
那么
道德法则是什么
不同的义务论者在这个会给出不同的答案。有些 可能会引用十诫的内容
何为正确的行为?

亚里士多德认为:
~~~是有道德的人所做的行为
休谟认为:
~~~是正确的判断者所做的行为
而义务论者认为:
~~~是由于道德法则所要求才被执行的行为
楔子
定义:在西方现代伦理学中,指人的行为必须遵 照某种道德原则或按照某种正当性去行为的道德 理论 直觉, 良心。
康德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