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相关与回归分析
第12章-多重线性回归分析
6 因变量总变异的分解
P
(X,Y)
Y
(Y Y) (Y Y)
(Y Y)
Y X
Y
Y
9
Y的总变异分解
Y Y Yˆ Y Y Yˆ
Y Y 2 Yˆ Y 2 Y Yˆ 2
总变异 SS总
回归平方和 剩余平方和
SS回
SS剩
10
Y的总变异分解
病程 (X2)
10.0 3.0 15.0 3.0 4.0 6.0 2.9 9.0 5.0 2.0 8.0 20.0
表 12-1 脂联素水平与相关因素的测量数据
空腹
回归模空型腹 ?
瘦素
脂联 BMI 病程 瘦素
脂联
(X3)
血糖 (X4)
素(Y)
(X1)
(X2)
(X3)
血糖 素(Y) (X4)
5.75 13.6 29.36 21.11 9.0 4.90 6.0 17.28
H 0: 1 2 3 4 0 ,即总体中各偏回归系数均为0; H 1:总体中各偏回归系数不为0或不全为0;
= 0.05。
2 计算检验统计量: 3 确定P值,作出推断结论。
拒绝H0,说明从整体上而言,用这四个自变量构成 的回归方程解释糖尿病患者体内脂联素的变化是有统 计学意义的。
的平方和 (Y Yˆ)2为最小。
只有一个自变量
两个自变量
例12-1 为了研究有关糖尿病患者体内脂联素水平的影响因 素,某医师测定30例患者的BMI、病程、瘦素、空腹血糖, 数据如表12-1所示。
BMI (X1)
24.22 24.22 19.03 23.39 19.49 24.38 19.03 21.11 23.32 24.34 23.82 22.86
第十二章 线性回归分析
回归是回归分析中最基本、最简单的一种,
回归方程
一、直线回归方程的一般表达式为
ˆ a bX Y
(12 1)
ˆ Y 为各X处Y的总体均数的估计。
回归方程的应用
一、线性回归的主要用途 1.研究因素间的依存关系 自变量和应变 量之间是否存在线性关系,即研究一个或多个 自变量对应变量的作用,或者应变量依赖自变 量变化而变化的规律。
否存在实际意义。 3.两变量间存在直线关系时,不一定
表明彼此之间就存在因果关系。
4.建立回归方程后,须对回归系数
进行假设检验。
5. 使用回归方程进行估计与预测时,
一般只适用于原来的观测范围,即自变量
的取值范围,不能随意将范围扩大。
6. 在线性回归分析时,要注意远离
群体的极端值对回归效果的影响。
表12-1 12只大白鼠的进食量(g)与体重增加量(g)测量结果
序号 (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合计
X 进食量(g)
(2) 305.7 188.6 277.2 364.8 285.3 244.7 255.9 149.8 268.9 247.6 168.8 200.6 2957.9 (Σ X)
目前,“回归”已成为表示变量 之间某种数量依存关系的统计学术语, 并且衍生出“回归方程”“回归系数”
等统计学概念。如研究糖尿病人血糖
与其胰岛素水平的关系,研究儿童年 龄与体重的关系等。
两相关变量的散点图
一、直线回归的概念
目的:研究应变量Y对自变量X的数量依 存关系。
特点:统计关系。 X值和Y的均数的关系,
不同于一般数学上的X 和Y的函数 关系。
为了直观地说明两相关变量的线性 依存关系,用表12-1第(2)、(3)
回归分析与相关分析
回归分析与相关分析回归分析是通过建立一个数学模型来研究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程度。
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是假设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存在一种函数关系,通过拟合数据来确定函数的参数。
回归分析可以分为线性回归和非线性回归两种。
线性回归是指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存在线性关系,非线性回归是指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
回归分析可用于预测、解释和控制因变量。
回归分析的应用非常广泛。
例如,在经济学中,回归分析可以用于研究收入与消费之间的关系;在医学研究中,回归分析可以用于研究生活方式与健康之间的关系。
回归分析的步骤包括确定自变量和因变量、选择合适的回归模型、拟合数据、检验模型的显著性和解释模型。
相关分析是一种用来衡量变量之间相关性的方法。
相关分析通过计算相关系数来度量变量之间的关系的强度和方向。
常用的相关系数有Pearson相关系数、Spearman相关系数和判定系数。
Pearson相关系数适用于连续变量,Spearman相关系数适用于顺序变量,判定系数用于解释变量之间的关系。
相关分析通常用于确定两个变量之间是否相关,以及它们之间的相关性强度和方向。
相关分析的应用也非常广泛。
例如,在市场研究中,相关分析可以用于研究产品价格与销量之间的关系;在心理学研究中,相关分析可以用于研究学习成绩与学习时间之间的关系。
相关分析的步骤包括确定变量、计算相关系数、检验相关系数的显著性和解释相关系数。
回归分析与相关分析的主要区别在于它们研究的对象不同。
回归分析研究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关注的是因变量的预测和解释;相关分析研究变量之间的关系,关注的是变量之间的相关性。
此外,回归分析通常是为了解释因变量的变化,而相关分析通常是为了量化变量之间的相关性。
综上所述,回归分析和相关分析是统计学中常用的两种数据分析方法。
回归分析用于确定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相关分析用于测量变量之间的相关性。
回归分析和相关分析在实践中有广泛的应用,并且它们的步骤和原理较为相似。
12章多重线性回归与相关
一、自变量筛选的标准与原则
2.残差均方缩小与调整决定系数增大 MS残=SS残/(n-p-1) MS残缩小的准则可以看做是在SS残缩小准则的基础上 增加了(n-p-1)-1因子,该因子随模型中自变量个数 p的增加而增加,体现了对模型中自变量个数增加而 施加的“惩罚”。 调整决定系数Ra2越大越好,与MS残等价。
包含汽车流量、气温、气湿与风速这四个自变量的回
归方程可解释交通点空气NO浓度变异性的78.74%
2.复相关系数R (multipl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定义为确定系数的算术平方根,
R SS回 SS总
表示变量Y与k个自变量的线性相关的密切程度。 对本例R=0.8837,表示交通点空气NO浓度与汽车流量、
表12-5 空气中NO浓度与各自变量的相关系数与偏相关系数
自变量 车流X1 相关系数 0.80800 偏相关系数 0.6920 偏相关系数P值 0.0005
气温X2
气湿X3 风速X4
0.1724
0.2754 -0.67957
0.47670
-0.00218 -0.59275
0.0289
0.9925 0.0046
第十二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多重线性回归与相关
多重线性回归的概念与统计描述 多重线性回归的假设检验 复相关系数与偏相关系数 自变量筛选
一、整体回归效应的假设检验(方差分析)
表12-2 检验回归方程整体意义的方差分析表
变异来源 回归模型
残差 总变异
SS
0.0639 6 0.0172 7 0.0812 3
风速
(X4) 2.00 2.40 3.00 1.00 2.80 1.45 1.50 1.50 0.90 0.65 1.83 2.00
(完整版)第十二章相关和回归分析练习试题
第十二章相关与回归分析一、填空1.如果两变量的相关系数为0,说明这两变量之间_____________。
2.相关关系按方向不同,可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
3.相关关系按相关变量的多少,分为______和复相关。
4.在数量上表现为现象依存关系的两个变量,通常称为自变量和因变量。
自变量是作为(变化根据)的变量,因变量是随(自变量)的变化而发生相应变化的变量。
5.对于表现为因果关系的相关关系来说,自变量一般都是确定性变量,因变量则一般是(随机性)变量。
6.变量间的相关程度,可以用不知Y与X有关系时预测Y的全部误差E1,减去知道Y与X有关系时预测Y的联系误差E2,再将其化为比例来度量,这就是(削减误差比例)。
7.依据数理统计原理,在样本容量较大的情况下,可以作出以下两个假定:(1)实际观察值Y围绕每个估计值cY是服从();(2)分布中围绕每个可能的cY值的()是相同的。
7.已知:工资(元)倚劳动生产率(千元)的回归方程为xyc8010+=,因此,当劳动生产率每增长1千元,工资就平均增加 80 元。
8.根据资料,分析现象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其表现形式或类型如何,并对具有相关关系的现象之间数量变化的议案关系进行测定,即建立一个相关的数学表达式,称为(回归方程),并据以进行估计和预测。
这种分析方法,通常又称为(回归分析)。
9.积差系数r是(协方差)与X和Y的标准差的乘积之比。
二、单项选择1.欲以图形显示两变量X和Y的关系,最好创建(D )。
A 直方图 B 圆形图 C 柱形图 D 散点图2.在相关分析中,对两个变量的要求是( A )。
A 都是随机变量B 都不是随机变量C 其中一个是随机变量,一个是常数D 都是常数3. 相关关系的种类按其涉及变量多少可分为( )。
A. 正相关和负相关B. 单相关和复相关C. 线性相关和非线性相关D. 不相关、不完全相关、完全相关4.关于相关系数,下面不正确的描述是( B )。
第十二章 分层回归分析--Hierarchy Regression
分层回归其实是对两个或多个回归模型进行比较。
我们可以根据两个模型所解释的变异量的差异来比较所建立的两个模型。
一个模型解释了越多的变异,则它对数据的拟合就越好。
假如在其他条件相等的情况下,一个模型比另一个模型解释了更多的变异,则这个模型是一个更好的模型。
两个模型所解释的变异量之间的差异可以用统计显著性来估计和检验。
模型比较可以用来评估个体预测变量。
检验一个预测变量是否显著的方法是比较两个模型,其中第一个模型不包括这个预测变量,而第二个模型包括该变量。
假如该预测变量解释了显著的额外变异,那第二个模型就显著地解释了比第一个模型更多的变异。
这种观点简单而有力。
但是,要理解这种分析,你必须理解该预测变量所解释的独特变异和总体变异之间的差异。
一个预测变量所解释的总体变异是该预测变量和结果变量之间相关的平方。
它包括该预测变量和结果变量之间的所有关系。
预测变量的独特变异是指在控制了其他变量以后,预测变量对结果变量的影响。
这样,预测变量的独特变异依赖于其他预测变量。
在标准多重回归分析中,可以对独特变异进行检验,每个预测变量的回归系数大小依赖于模型中的其他预测变量。
在标准多重回归分析中,回归系数用来检验每个预测变量所解释的独特变异。
这个独特变异就是偏相关的平方(Squared semi-partial correlation)-sr2(偏确定系数)。
它表示了结果变量中由特定预测变量所单独解释的变异。
正如我们看到的,它依赖于模型中的其他变量。
假如预测变量之间存在重叠,那么它们共有的变异就会削弱独特变异。
预测变量的独特效应指的是去除重叠效应后该预测变量与结果变量的相关。
这样,某个预测变量的特定效应就依赖于模型中的其他预测变量。
标准多重回归的局限性在于不能将重叠(共同)变异归因于模型中的任何一个预测变量。
这就意味着模型中所有预测变量的偏决定系数之和要小于整个模型的决定系数(R2)。
总决定系数包括偏决定系数之和与共同变异。
第十二章 回归分析
回归分析
如果我们将存在相关的两个变量,一个作为自变 量,另一个作为因变量,并把两者之间不十分稳 定的、准确的关系,用数学方程式来表达,则可 利用该方程由自变量的值来估计、预测因变量的 估计值,这一过程称为回归分析。 相关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双向相互关系,回归表 示一个变量随另一个变量做不同程度变化的单向 关系。
• 线性回归的基本假设
– – – – 线性关系 正态分布 独立性假设 误差等分散性假设
• 回归方程的建立
– 步骤:1)作散点图;2)设直线方程;3)选定具体方 法,计算表达式中的a和b;4)将a和b代入表达式,得 到回归方程。 – 方法:1)平均数法;2)最小二乘法。 • 最小二乘法:在配置回归线时,回归系数b的确定原则是 使散布图上各点距回归线上相应点的纵向距离平方和为最 小,这种求b的方法即最小二乘法。
• 回归分析与相关分析的关系
– 理解: • 同属相关分析; • 对称设计与不对称设计。 – 回归系数与相关系数的关系 • 相关系数是两个回归系数的几何平均数。
第二节 一元线性回归方程的检验
• 估计误差的标准差
某一X值相对应的诸Y 值,是以Y的平均数YX 为中 ˆ 心呈正态分布的。而与某一X值相对应的回归值 Y 就是与该X值相对应的那些诸Y值的平均数YX的估 ˆ 计值。由 Y 估计YX 会有一定的误差。误差大小 与X值相对应的诸Y值分布范围有关,范围大,误 差大,估计的准确性、可靠性小,范围小,误差小, 估计的准确性、可靠性大。 ˆ 我们需要一个用来描述由Y 估计YX 时误差大小的 指标,即估计误差的标准差。平均数与标准差未知, 样本的无偏估计量为:
a YX Y bYX X
• 列回归方程式(见教材)
第十二章相关与回归分析
第十二章 相关与回归分析四、名词解释1.消减误差比例变量间的相关程度,可以用不知Y 与X 有关系时预测Y 的误差0E ,减去知道Y 与X 有关系时预测Y 的误差1E ,再将其化为比例来度量。
将削减误差比例记为PRE 。
2. 确定性关系当一个变量值确定后,另一个变量值夜完全确定了。
确定性关系往往表现成函数形式。
3.非确定性关系在非确定性关系中,给定了一个变量值,另一个变量值还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变化。
4.因果关系变量之间的关系满足三个条件,才能断定是因果关系。
1)连个变量有共变关系,即一个变量的变化会伴随着另一个变量的变化;2)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不是由其他因素形成的,即因变量的变化是由自变量的变化引起的;3)两个变量的产生和变化有明确的时间顺序,即一个在前,另一个在后,前者称为自变量,后者称为因变量。
5.单相关和复相关单相关只涉及到两个变量,所以又称为二元相关。
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则称为复相关,又称多元相关。
6.正相关与负相关正相关与负相关:正相关是指一个变量的值增加时,另一变量的值也增加;负相关是指一个变量的值增加时,另一变量的值却减少。
7.散点图散点图:将相关表所示的各个有对应关系的数据在直角坐标系上画出来,以直观地观察X 与Y 的相互关系,即得相关图,又称散点图。
8.皮尔逊相关系数r皮尔逊相关系数是协方差与两个随机变量X 、Y 的标准差乘积的比率。
9.同序对在观察X 序列时,如果看到i j X X <,在Y 中看到的是i j Y Y <,则称这一配对是同序对。
10.异序对在观察X 序列时,如果看到i j X X <,在Y 中看到的是i j Y >Y ,则称这一配对是异序对。
11.同分对如果在X 序列中,我们观察到i j X =X (此时Y 序列中无i j Y =Y ),则这个配对仅是X 方向而非Y 方向的同分对;如果在Y 序列中,我们观察到i jY =Y (此时X 序列中无i j X =X ),则这个配对仅是Y 方向而非X 方向的同分对;我们观察到i j X =X ,也观察到i j Y =Y ,则称这个配对为X 与Y 同分对。
第十二章直线相关与回归
第十二章直线相关与回归A型选择题〔、若计算得一相关系数r=0.94,则()A、x与y之间一定存在因果关系B、同一资料作回归分析时,求得回归系数一定为正值C、同一资料作回归分析时,求得回归系数一定为负值D求得回归截距a>0E、求得回归截距a^ 02、对样本相关系数作统计检验(H o =0),结果r r°.05(v),统计结论是()。
A、肯定两变量为直线关系B、认为两变量有线性相关C、两变量不相关B. 两变量无线性相关E、两变量有曲线相关3、若A「0.05(如」2血。
^),则可认为()。
A. 第一组资料两变量关系密切B. 第二组资料两变量关系密切C. 难说哪一组资料中两变量关系更密切D两组资料中两变量关系密切程度不一样E、以上答案均不对4、相关分析可以用于()有无关系的研究A、性别与体重B、肺活量与胸围C、职业与血型D国籍与智商E、儿童的性别与体重5、相关系数的假设检验结果,则在〉水平上可认为相应的两个变量间()A、有直线相关关系B、有曲线相关关系C、有确定的直线函数关系D有确定的曲线函数关系E、不存在相关关系6根据样本算得一相关系数r,经t检验,P v 0.01说明()A、两变量有高度相关B、r来自高度相关的相关总体C、r来自总体相关系数p的总体D r来自卩工0的总体E、r来自p>0的总体7、相关系数显著检验的无效假设为()A、r有高度的相关性B、r来自p工0的总体C、r来自p = 0的总体D r与总体相关系数p差数为0E、r来自p>0的总体8、计算线性相关系数要求()A. 反应变量Y呈正态分布,而自变量X可以不满足正态分布的要求B. 自变量X呈正态分布,而反应变量丫可以不满足正态分布的要求C. 自变量X和反应变量丫都应满足正态分布的要求D. 两变量可以是任何类型的变量E. 反应变量Y要求是定量变量,X可以是任何类型的变量9、对简单相关系数r进行检验,当检验统计量t r>t 0.05(V)时,可以认为两变量x 与丫间()A. 有一定关系B. 有正相关关系C. 无相关关系D. 有直线关系E. 有负相关关系10、相关系数反映了两变量间的()A、依存关系B、函数关系C、比例关系D相关关系E、因果关系11、|r| “0.05/2,(2)时,则在G =0.05水准上可认为相应的两变量X、丫间()。
第十二章相关与回归分析
第十二章相关与回归分析四、名词解释1 •消减误差比例变量间的相关程度,可以用不知Y与X有关系时预测Y的误差E0,减去知道Y与X有关系时预测Y的误差E i,再将其化为比例来度量。
将削减误差比例记为PRE。
2 •确定性关系当一个变量值确定后,另一个变量值夜完全确定了。
确定性关系往往表现成函数形式。
3 •非确定性关系在非确定性关系中,给定了一个变量值,另一个变量值还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变化。
4 •因果关系变量之间的关系满足三个条件,才能断定是因果关系。
1)连个变量有共变关系,即一个变量的变化会伴随着另一个变量的变化;2)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不是由其他因素形成的,即因变量的变化是由自变量的变化引起的; 3 )两个变量的产生和变化有明确的时间顺序,即一个在前,另一个在后,前者称为自变量,后者称为因变量。
5 .单相关和复相关单相关只涉及到两个变量,所以又称为二元相关。
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则称为复相关,又称多兀相关。
6 •正相关与负相关正相关与负相关:正相关是指一个变量的值增加时,另一变量的值也增加;负相关是指一个变量的值增加时,另一变量的值却减少。
7 .散点图散点图:将相关表所示的各个有对应关系的数据在直角坐标系上画出来,以直观地观察X与Y的相互关系,即得相关图,又称散点图。
8 .皮尔逊相关系数r皮尔逊相关系数是协方差与两个随机变量X、Y的标准差乘积的比率。
9 .同序对在观察X序列时,如果看到X i X j ,在Y中看到的是Y i : Y j,则称这一配对是同序对。
10. 异序对在观察X序列时,如果看到X i X j,在Y中看到的是Y i>Y j,则称这一配对是异序对。
11. 同分对女口果在X序列中,我们观察到X i=X j (此时Y序列中无Y i二Y j),则这个配对仅是X 方向而非Y方向的同分对;如果在Y序列中,我们观察到Y j二Y j (此时X序列中无X i=X j), 则这个配对仅是Y方向而非X方向的同分对;我们观察到X i=X j,也观察到Y i二Y j,则称这个配对为X与Y同分对。
卫生统计学 直线相关与回归
第十二章 直线相关与回归A 型选择题1、若计算得一相关系数r=0.94,则( )A 、x 与y 之间一定存在因果关系B 、同一资料作回归分析时,求得回归系数一定为正值C 、同一资料作回归分析时,求得回归系数一定为负值D 、求得回归截距a>0E 、求得回归截距a ≠02、对样本相关系数作统计检验(H 0:ρ=0),结果0.05()v r r >,统计结论是()。
A. 肯定两变量为直线关系B 、认为两变量有线性相关C 、两变量不相关B. 两变量无线性相关E 、两变量有曲线相关3、若1210.05()20.01(),v v r r r r >>,则可认为( )。
A. 第一组资料两变量关系密切B. 第二组资料两变量关系密切C 、难说哪一组资料中两变量关系更密切D 、两组资料中两变量关系密切程度不一样E 、以上答案均不对4、相关分析可以用于( )有无关系的研究A 、性别与体重B 、肺活量与胸围C 、职业与血型D 、国籍与智商E 、儿童的性别与体重5、相关系数的假设检验结果P<α,则在α水平上可认为相应的两个变量间()A 、有直线相关关系B 、有曲线相关关系C 、有确定的直线函数关系D 、有确定的曲线函数关系E 、不存在相关关系6、根据样本算得一相关系数r ,经t 检验,P <0.01说明( )A 、两变量有高度相关B 、r 来自高度相关的相关总体C 、r 来自总体相关系数ρ的总体D 、r 来自ρ≠0的总体E 、r 来自ρ>0的总体7、相关系数显著检验的无效假设为( )A 、r 有高度的相关性B 、r 来自ρ≠0的总体C 、r 来自ρ=0的总体D 、r 与总体相关系数ρ差数为0E 、r 来自ρ>0的总体8、计算线性相关系数要求( )A .反应变量Y 呈正态分布,而自变量X 可以不满足正态分布的要求B .自变量X 呈正态分布,而反应变量Y 可以不满足正态分布的要求C .自变量X 和反应变量Y 都应满足正态分布的要求D .两变量可以是任何类型的变量E .反应变量Y 要求是定量变量,X 可以是任何类型的变量9、对简单相关系数r 进行检验,当检验统计量t r >t 0.05(ν)时,可以认为两变量x与Y 间( )A .有一定关系B .有正相关关系C .无相关关系D .有直线关系E .有负相关关系10、相关系数反映了两变量间的( )A 、依存关系B 、函数关系C 、比例关系D 、相关关系E 、因果关系11、)2(,2/05.0-<n r r 时,则在05.0=α水准上可认为相应的两变量X 、Y 间( )。
12 简单回归分析
t Value 30.17 14.58
Pr > |t| <.0001 <.0001
以y为应变量、x1为自变量的回归分析结果: The REG Procedure Model: MODEL1 Dependent Variable: y Analysis of Variance Sum of Mean DF Squares Square 1 432.56864 432.56864 48 67.00397 1.39592 49 499.57261 1.18149 23.97720 4.92755 R-Square Adj R-Sq 0.8659 0.8631
第十二章 简单回归分析 [教学要求] 了解: 总体回归线的 95%置信带与个体预测值 Y 的区间估计; 可线性化的非线性回归的基 本步骤。 熟悉:总体回归系数 β 的统计推断;残差与残差分析。 掌握: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与方法;回归的基本概念;回归系数检验的意义与方法;相关 与回归分析的区别与联系。 [重点难点] 第一节 简单线性回归 一、回归模型的前提假设:线性(linear)、独立(independent)、正态(normal)与等方差(equal variance)。 二、最小二乘原则:求解回归方程中参数估计量 a 和 b 值所遵循的策略:使回归残差平方 和达到最小;在最小二乘原则下所获得回归参数的估计量称为最小二乘估计。 三、总体回归系数 β 的统计推断 (一) 标准估计误差(standard error of estimate) 为回归方程所得估计值的标准 离差,
16. 5
16. 0
15. 5
15. 0
14. 5
14. 0
13. 5
13. 0 0. 6 0. 7 0. 8 0. 9 x 1. 0 1. 1 1. 2
第十二章直线相关与回归
第十二章直线相关与回归【A1型题】1.在y和x的回归分析中,若tb<t0.05,υ可认为A. 两变量存在线性相关关系B. 两变量不存在任何关系C. 样本回归系数和总体回归系数(β=0 ) 相等的可能性P>95%D. 两变量无线性相关E. 以上都不是2. sy·x和sb分别表示A. y对的离散度和b的抽样误差B. y对x的离散度和b的离散度C. y的离散度和b的离散度D. y对的离散度和y的标准估计误差E. y的离散度和b的变异3.欲分析肺活量和身高之间的数量关系,拟用身高值预测肺活量值,则应采用A. 秩相关分析B. 相关分析C. 直线回归分析D. 多元回归分析E. 以上都不是4.若r>r0.05(ν),则A. P>0.05B. P≤0.05C. P>0.01D. P≥0.05E. P<0.055.若对两个变量进行直线相关分析,r=0.39,P>0.05,则说明两个变量之间A. 有伴随关系B. 有数量关系C. 有因果关系D. 有相关关系E. 无相关关系6.对相关系数r进行假设检验,当r>r0.05(ν),则A. 两变量之间关系密切B. 两变量之间相关有统计学意义C. 两变量之间关系不密切D. 两变量之间相关无统计学意义E. 以上都不是7.对两个数值变量同时进行了相关和回归分析,r有统计学意义(P<0.05),则A. b有高度的统计学意义B. b无统计学意义C. b有统计学意义D. 不能肯定b有无统计学意义E. 以上都不是8.某研究者测定60个中学生的身高,询问了他们每天的睡眠时间,并计算了等级相关系数,检验其统计学意义,查表时,n应为A. 2B. 1C. 58D. 60E. 599.某研究者测定了睡眠时间和焦虑症状评分,若想研究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应计算的指标是A. rB. tC. b2D. uE. b10.某医师拟制作标准曲线,用光密度值来推测食品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应选用的统计方法是A. u检验B. 回归分析C. 相关分析D. χ2检验E. q检验11.在直线回归分析中,回归系数b的绝对值越大A. 所绘散点越靠近回归线B. 所绘散点越远离回归线C. 回归线在y轴上的截距越大D. 回归线对x轴越平坦E. 回归线对x轴越陡【B型题】A.B.C.D. SbE. Sy12.直线回归分析中,反映扣除x的影响后y的变异程度的指标是13.直线回归分析中,反映在y的总变异中由于x与y的直线关系而使y变异减小的部分,也就是在总平方和中可以用x解释的部分即14.直线回归分析中,反映当x为某定数时个体y值变异程度的指标是15.直线回归分析中,反映x对y的线性影响之外的一切因素对y的变异的作用是【X型题】16. 对某样本的相关系数r和0的差别进行假设检验,结果为tr<t0.05,ν,因此A. 两变量存在直线相关的可能性小于5%B. 如果样本来自ρ=0的总体,得出该r值的概率大于5%C. 如果样本来自ρ=0的总体,得出该r值的概率小于5%D. 两变量的差别无显著性E. r≠0是抽样误差所致17.在作直线回归分析时,选定自变量x的原则一般为A. 两变量间无因果关系,以变异较小者为xB. 两变量间无因果关系,以变异较大者为xC. 两变量间有因果关系,以"因"为xD. 两变量间有因果关系,以"果"为xE. x是可以精确测量和严格控制的变量18.相关系数r的数值A. 可以为负值B. 可以为正值C. 可等于1D. 可大于1E. 可等于-1【名词解释】19. 回归系数20. 截距21. 相关系数22. 等级相关23. 直线回归【简答题】24. 直线回归与相关分析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25. 进行直线相关与回归分析时应注意哪些问题26. 什么是剩余标准差?其作用如何27. 为何应该对样本相关系数和样本回归系数都应该进行假设检验28. 直线回归方程可应用在哪些方面29. 用什么方法来确定一条回归直线【应用题】30. 现有12名糖尿病患者血糖和胰岛素的测量数据列于下表中,试对其进行直线相关与回归分析表 12名糖尿病患者血糖(mmol/L)和胰岛素(mU/L)的测量数据编号123456789101112胰岛素17141912916182124171710血糖9.511.610.811.412.49.810.18.67.911.210.612.831. 某课题组测量了16名18~22岁男大学生的肺活量与身高,结果如下表,请进行直线相关与回归分析编号身高(m)x肺活量(L)y编号身高(m)x肺活量(L)y11.7424.65091.7084.02221.7184.278101.6984.07731.7144.420111.7144.31841.7124.379 121.6744.03951.7204.365131.6833.85061.7044.222141.6703.62571.7093.973151.6793.87 481.7294.290161.6923.91132 .某省卫生防病中心对10个城市进行肺癌死亡回顾调查,并对大气中苯并(a)芘进行监测,结果如下表,试检验两者有无相关城市编号12345678910肺癌标化死亡率(1/10万)5.6018.5016.2311.4013.808.1318.0012.1015.309.70苯并(a)芘(μg/100m3)0.051.171.050.100.750.500.651.200.950.65参考答案【A1型题】26.1. D2. A3. C4. E5. E6. B7. C8. D9. A10. B11. E【B型题】12.12. C13. B14. E15. A【X型题】16.16. BE17. CE18. ABCE【应用题】30.相关系数=-0.9037,P<0.05回归方程为=15.448-0.302x ,P<0.0531.相关系数=0.874,P<0.05回归方程为=-15.392+11.464x ,P<0.0532.rs=0.676,P<0.05???? ?? ??-7-。
第十二章 回归分析要点
-131-第十二章 回归分析前面我们讲过曲线拟合问题。
曲线拟合问题的特点是,根据得到的若干有关变量的一组数据,寻找因变量与(一个或几个)自变量之间的一个函数,使这个函数对那组数据拟合得最好。
通常,函数的形式可以由经验、先验知识或对数据的直观观察决定,要作的工作是由数据用最小二乘法计算函数中的待定系数。
从计算的角度看,问题似乎已经完全解决了,还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吗?从数理统计的观点看,这里涉及的都是随机变量,我们根据一个样本计算出的那些系数,只是它们的一个(点)估计,应该对它们作区间估计或假设检验,如果置信区间太大,甚至包含了零点,那么系数的估计值是没有多大意义的。
另外也可以用方差分析方法对模型的误差进行分析,对拟合的优劣给出评价。
简单地说,回归分析就是对拟合问题作的统计分析。
具体地说,回归分析在一组数据的基础上研究这样几个问题:(i )建立因变量y 与自变量m x x x ,,,21 之间的回归模型(经验公式); (ii )对回归模型的可信度进行检验;(iii )判断每个自变量),,2,1(m i x i =对y 的影响是否显著;(iv )诊断回归模型是否适合这组数据;(v )利用回归模型对y 进行预报或控制。
§1 多元线性回归回归分析中最简单的形式是x y 10ββ+=,y x ,均为标量,10,ββ为回归系数,称一元线性回归。
它的一个自然推广是x 为多元变量,形如m m x x y βββ+++= 110 (1)2≥m ,或者更一般地)()(110x f x f y m m βββ+++= (2)其中),,(1m x x x =,),,1(m j f j =是已知函数。
这里y 对回归系数),,,(10m ββββ =是线性的,称为多元线性回归。
不难看出,对自变量x 作变量代换,就可将(2)化为(1)的形式,所以下面以(1)为多元线性回归的标准型。
1.1 模型在回归分析中自变量),,,(21m x x x x =是影响因变量y 的主要因素,是人们能控制或能观察的,而y 还受到随机因素的干扰,可以合理地假设这种干扰服从零均值的正态分布,于是模型记作⎩⎨⎧++++=),0(~2110σεεβββN x x y m m (3) 其中σ未知。
第十二章 回归分析预测法
全面分析影响预测对象的相关因素, 全面分析影响预测对象的相关因素,确定自变量 1、首先对所有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2、比较相关因素,找出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比较相关因素, 选择回归预测模型, 选择回归预测模型,确定模型参数 实际预测 检验预测模型和预测结果的可靠性程度
三、随机误差项的影响因素
人们的随机行为 回归模型中 省略的变量
回归分析预测法 从各种经济现象之间的相关关系出发, 从各种经济现象之间的相关关系出发, 通过对与预测对象有联系的现象变动趋势的 分析, 分析,推算预测对象未来状态数量表现的一 种预测法。 种预测法。
回归分析预测法的基本步骤 (一)根据预测的目的,选择确定自变量和 根据预测的目的, 因变量 (二)收集历史统计资料 分析.计算并建立回归 (二)收集历史统计资料,分析.计算并建立回归 收集历史统计资料,分析 预测模型 (三)进行相关分析 (四)检验回归预测模型 计算预测误差 检验回归预测模型,计算预测误差 回归预测模型 (五)计算并确定预测值
回归模型 定义:
回归分析是对具有相关关系的变量之间的 数量变化规律进行测定, 数量变化规律进行测定,研究某一随机变量 因变量)与其他一个或几个普通变量( (因变量)与其他一个或几个普通变量(自变 之间的数量变动关系, 量)之间的数量变动关系,并据此对因变量进 行估计和预测的分析方法。 行估计和预测的分析方法。由回归分析求出的 关系式, 关系式,称为回归模型
P( − t α < t < t α ) = 1 − α
2 2
即
P( −t α <
2
ɵ βi − βi sβɵ
i
i
< tα ) = 1− α
2
ɵ ɵ P ( βi − t α × sβɵ < βi < βi + t α × sβɵ ) = 1 − 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元
A B
X
1 1
Y
2 2
C
D E
1
2 3
3
3 1
同序对 参见上表(注意,为了容易识别各种次序对,该表已先将 被访者按定序变量X由低到高作了排列),在观察X序列时如果 我们看到Xi< Xj ,在Y序列中看到的是Yi< Yj,则称这一配对 是同序对。同序对只要求X变化方向和Y变化方向相同,并不要 求X变化大小和Y变化大小相等。同序对的总数用符号ns表示。 异序对 见上表,在观察X序列时如果我们看到Xi< Xj ,在Y序列中 看到的是Yi > Yj,则称这一配对是异序对。同样,异序对只要 求X变化方向和Y变化方向相同,并不要求X变化大小和Y变化大 小相等。同序对的总数用符号nd表示。
学校名
A B
C D
E
F G
H I
J
环境名次(X) 体质名次(Y)
1 2 3 4 5 2 1 5 3 7
6 4
7 6
8 9 10 8 10 9
(2)Tau-b系数
当出现同分对时,对分母进行修正。与G系数 一样, Tau-b系数也具有消减误差比例的意义。 Tau-b系数的特殊性在于,只有在列联表的行数与 列数相同(r=c)的情况下,其系数值才可能是-1 或+1,否则便不确定。
列联表,是按品质标志把两个变量的频 数分布进行交互分类,由于表内的每一个频 数都需同时满足两个变量的要求,所以列联 表又称条件频数表。
例如,某区调查了357名选民,考察受教育程度与投 票行为之间的关系,将所得资料作成下表,便是一种关于频 数的列联表。
1、习惯上把因变量Y放在表侧,把自变量X放在表头。
同分对
如果在X序列中,我们观察到Xi= Xj (此时在Y序列中 无Yi = Yj),则这个配对仅是X方向上而非Y 方向上的同 分 对;X 的这种同分对用符号nx表示。如果在Y 序列中,我 们观察到Yi = Yj(此时在X序列中无Xi= Xj ),则这个配对 仅是Y 方向上而非X方向上的同分对;Y 的这种同分对用 符号ny表示。如果我们观察到 Xi= Xj时,也观察到Yi = Yj ,则称这两个配对为X与Y 同分对,以符号nxy表示。X 同分对的总数用符号Tx表示, Tx = nx + nxy ;Y 同分对 的总数用符号Ty表示, Ty = ny + nxy 。 n个单位两两配对,总对数= ns + nd + nx + ny + nxy
[例] 研究工作类别与工作价值的关系,工作类别可分为三类:工人、技术人 员、管理/行政人员;工作价值也可分为三类:以收入/福利为最重要的职业选 择标准的称为经济取向型,以工作的创造性、挑战性为最重要的职业选择标准 的称为成就取向型,以工作中的人际关系为最重要的职业选择标准的称为人际 关系取向型。对下表所示资料,用λ 系数反映工作类别与工作价值的相关关系 。 职工的工作种类与工作价值
2、2×2列联表是最简单的交互分类表。
3、 r×c列联表 r(row)、c(column)
2. 削减误差比例 PRE
(Proportionate Reduction in Error) 通过相对频数条件分布列联表的讨论,可以就自 变量X和因变量Y的关联性给出一个初步的判断。但 是对关联性给出判断,肯定没有用量化指标表达来 得好。所以,下面我们将关注于如何用统计方法, 使相关关系的强弱可以通过某些简单的系数明确地 表达出来。 在社会统计中,表达相关关系的强弱,削减误 差比例的概念是非常有价值的。削减误差比例的原 理是,如果两变量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那么知 道这种关联性,必然有助于我们通过一个变量去预 测另一变量。其中关系密切者,在由一变量预测另 一变量时,盲目性必然较关系不密切者为小。
在统计中,对于线性相关,采用相关系数(记 作r)这一指标来量度相关关系程度或强度。 就线性相关来说, 当r=l时,表示为完全相关; 当r=0时,表现为无相关或零相关; 当0<<1时,表现为不完全相关。 但在采用相关系数r这一指标时必须注意到, 存在着完善曲线而r=0的情况。当然,变量在 其他测量层次的关系强度,也可以用同样的思 路加以考虑
只有当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时,才能断定 这种关系是因果关系: (1)两个变量有共变关系,即一个变量的变化会伴随着另一个变 量的变化。 (2)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不是由其他因素形成的,即因变量的变 化是由自变量的变化引起的。 (3)两个变量的产生和变化有明确的时间顺序,即一个在前,另 一个在后,前者称为自变量,后者称为因变量。
因果关系是一种非对称关系(asymmetrical relationship),这 时只是自变量影响因变量,因变量不会反过来影响自变量。如果 不能确定或无法区分变量的作用方向,这种情况就称为对称关系 (symmetrical relationship)。
1.列联表 2.削减误差比例 3. 系数 4. 系数
学生 A B C D E F G H I J
活动能力名 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智商 110 110 105 95 120 94 100 105 105 110
智商名 次 3 3 6 9 1 10 8 6 6 3
6. 肯德尔和谐系数
前面我们谈的都是对双变量求等级相关系数。 对于多变量求等级相关系数,如多个专家对同一事物 评价的一致性或相关程度的衡量,肯德尔运用数理分 析方法,提出了一个计算公式
PRE:用不知道Y与X有关系时预测Y的全部误差E1,减 去知道Y与X有关系时预测Y的联系误差E2,再将其化为比例 来度量
PRE的取值范围是 0≤PRE≤l 削减误差比例PRE适用于各测量层次的变量,λ系数和τ 系数便是在定类测量的层次上以削减误差比例PRE为基础所 设计的两种相关系数。
性别X
态度Y 男 容忍 反对 48 20 女 8 44 56 64 合计
工作满足感与归属感
高
高 8
中
4
低
3
中
低
6
4
5
4
1
5
性质: (1)取值范围[-1,1] (2)具有PRE意义 (3)属对称相关测量。 (4)不考虑同分对。
例:在某市200户中调查,看住户人口密度与婆媳冲 突是否有关,交互分类后分布如下,计算G相关系数 并提出研究结论。
婆媳 冲突 高 中
1.2.按照相关关系的方向不同分为;
正相关、负相关
所谓正相关关系是指一个变量的值增加时,另一 变量的值也增加。 而负相关关系是指一个变量的值增加时,另一变 量的值却减少 要强调的是。只有定序以上测量层次的变量才能 分析相关方向,因为只有这些变量的值有高低或 多少之分。至于定类变量,由于变量的值并无大 小、高低之分,故定类变量与其他变量相关时就 没有正负方向了。
合计
68
52
120
PRE=(56-28)/56=0.5
在定类尺度上测量集中趋势只能用众数。 λ 系数就是利用此性质来构造相关系数的。 (1)不对称的λ 系数
(2)对称的λ 系数
性质:
(1)0≤λ ≤1 (2)具有PRE意义 (3)对称与不对称情况下,有不同的公式。 (4)以众数作为预测的准则,对条件频数分布列联表中众数频数以 外的条件频数不予理会。 (5)如果众数频数集中在条件频数分布列联表的同一行时,λ =0, 从而无法显示两变量之间的相关性。
高
合计
120
180
70
220
190
400
定序变量只能排列高低次序,因而在分析时只能考虑两变量 变化的顺序是否一致及其等级之间的差距。以此来计算两 变量的相关系数。 1、同序对、异序对和同分对
2、Gamma等级相关系数
3、肯德尔等级相关系数 4、萨默斯系数(d系数)
5、 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
9 9 7 17 18 28 27 29 38 38 —— 81 81 49 289 324 784 729 841 1444 1444 60 66
前两节,主要借助于列联表,我们解决了
一 些定类、定序测量层次的相关测量问题。对于定 距变量,根据其变量值的数学特征,我们自然可 以引进更为精确的量化指标来反映它们之间的相 关程度。两个定距变量之间的相关测量,最常用 的就是所谓积差系数.它是由英国统计学家皮尔 逊(Pearson)用积差方法推导出来,所以也称皮 尔逊相关系数,用符号r表示。
注意:当众数很突出且众数分布不在同一行, 同一列时,用λ 系数较好;但当众数不突出时,用 τ 系数更好;若众数集中在某一行或某一列,一定 用τ 系数。
[例] 对下表所示资料,用τ 系数反映性别与收入 高低的相关关系,并对系数的PRE意义加以解 释。
收入Y 低
性别X 男 60 女 150
合计 210
工作种类 X 工作价值 Y
技术人 工人 员 100 30 20 150 70 60 10 140 管理/行 合计 政人员 50 20 40 110 220 110 70 400
经济取向型 成就取向型 人际关系取向 型 合计:FX
解答
4. τ 系数
τ 系数的统计值域是[0,1],其特点是在计算时 考虑所有的边际频数和条件频数 。
第一节 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第二节 定类变量的相关分析 第三节 定序变量的相关分析 第四节 定距变量的相关分析 第五节 回归分析 第六节 曲线相关与回归
1.相关程度与方向 2.因果关系
1.相关程度与方向
1.1相关关系的程度; 按相关的程度分为;完全相关、不完全相关、无相关
从一定意义上讲,函数关系是相关关系的一个特例,即 变量间严格一一对应,这是相关程度最强的一种相关关 系,称为完全相关(perfect association)。 而变量相关程度的另一个极端值是无相关(no association)或零相关(zero association),即变 量之间不存在任何数量上的依存关系。 相关程度介于两个极端值之间的则是不完全相关,相关 关系大多指的是这种情况,这时变量间在数量关系上有 着不很严格的相互依存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