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的课题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留守儿童的课题研究

————————————————————————————————作者: ————————————————————————————————日期:

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文化观念、生活方式、思维意识都发生着剧烈变化。当代小学生的心理负荷能力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考验。有资料表明,在我国约有1/5左右的儿童青少年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行为问题,如厌学、逃学、偷窃、说谎、作弊、自私、任性、耐挫力差、攻击、退缩、焦虑、抑郁等心理行为问题。近几十年来,学生中出现了大量由心理问题引发的案例,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尤其“留守儿童”,农村“留守孩子”又称“摇摆少年”,他们的父母长期在外务工,家庭教育几乎空白,其生理和心理的成长都面临着许多问题。据有关部门调查:有53.4%的留守儿童和爸爸生活在一起;有4.9%的留守儿童和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有27.3%的留守儿童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有4.1%留守儿童和其他亲戚生活一起;有0.9%留守儿童寄养在别人家里。生活上“单亲家庭”合计为56.7%,隔代抚养为32.2%,家庭教育缺失的情况较为严重。因此在所有的少年儿童心理疾患与案例中,他们占据多数,这一庞大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亟待关注。

如何开展“留守孩子”心理健康教育,是农村教育的薄弱环节,这将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新方向、新领域。在同类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们农村地区的社会、家庭、学校等因素,从切实提高“留守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出发,着力于“留守孩子”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以及对策和预防措施的研究整理。希望能帮助儿童、青少年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各种心理压力和处理心理危机的能力,迎接将来社会的严峻挑战。我们力求解决如何在学校中开展“留守孩子”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问题,探索适合农村小学“留守孩子”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法、途径及可操作的一般模式。

二、课题的界定:

1.对“心理健康”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

⑴“心理健康”:从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等方面完整而协调,能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心理健康”就是一个人的生理、心理与社会处于相互协调的和谐状态,其特征如下:①智力发育正常;②情绪稳定与愉快,趋于正常化;③行为协调统一;④良好的人际关系;⑤良好的适应能力。

⑵“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针对儿童心理发展的需要而开展的教育活动,旨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学会如何恰当地应付现实生活中所面临的各种

压力,如何进行情绪调节等,使学生更有效、积极地适应社会、适应自身的发展变化,促进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发展。所以,促进心理素质提高,预防问题发生才是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标。心理健康教育并非只是个别生的需要,而是面向全体学生的重要课题,应成为我们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

2. 关于“农村小学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界定: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双进入城市打工,把孩子寄在亲朋好友家里或交给年迈的长辈照看,缺乏有效家庭教育的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也称“摆动少年”。这是针对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较多、留守孩子心理健康问题亟待解决的实际,调查我校的“留守孩子”教育现状与心理健康状况,研究学校开展“留守孩子”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途径、方法、策略,探索出符合本地实际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和操作办法,培养自信、自尊、自强、自爱的具有健康心理素质的学生。

三、研究依据与假说:

1.研究依据:

1999年8月教育部公布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一是对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二是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发展自我的能力。《意见》还提出了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些途径,其中第一条就是: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在学科教学、各项教育活动、班主任工作中,都应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ﻫ2.研究假设:

我们课题组进行的是农村小学的“留守孩子”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的研究。小学生的可塑性强,是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初步树立的时期,只要遵循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内在规律,通过寄宿制学校的教育教学来矫正农村“留守孩子”心理问题,探讨其方法、途径与模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养“留守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完全可行的。这样不仅有利于留守孩子的健康成长,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而且可以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促进农村小学努力培养学生健康心理水平和良好心理素质,从而推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只要加强农村“留守孩子”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就必然会对“留守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就一定有利于促进学生德、智、体等全面、和谐发展,从而推进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顺利进行。

四、研究目标:

1.通过此项研究,调查本地“留守孩子”的心理健康现状与成因,摸清农村寄宿制小学在“留守孩子”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与原因。

2.通过此项研究,探讨、构建农村小学的“留守孩子”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开展的方法、途径与基本操作模式,从而为新时期农村小学“留守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寻求切实可行的教育模式。

3.通过此项研究,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探究利用“校本培训”培养心理健康教师的途径与方法,为目前量大面广的心理健康教师的培养开辟一条新路子。

4. 通过有效开展农村小学的“留守孩子”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矫正与预防“留守孩子”心理及行为问题,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与健全人格,提高其的心理素养,开发其心理潜能,促进其智力发展。

5. 通过此项研究,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推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五、研究内容:

1.调查研究我校“留守孩子”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和“留守孩子”的心理状况,分析形成原因。

2.研究现阶段学校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体系。即:根据“留守孩子”年龄、个性、特点和心理健康教育新课程标准,制定合理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

3.探索开展“留守孩子”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策略,即如何来提高“留守孩子”心理素质。根据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提出开展“留守孩子”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原则、方法和具体操作模式。

4.研究“留守孩子”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人文环境以及相关学科的关联程度。

5.对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活动进行调查与分析,根据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规律和特点,提出农村小学“留守孩子”心理健康教育网络的构建模式。

根据以上研究目标与内容,本课题设计如下子课题:

1.农村留守孩子心理健康现况调查与成因分析研究;

2.小学留守孩子心理健康教育途径、策略及操作模式研究;

3.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校本教育活动与教师校本培训的研究;

4. 在小学教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研究。

六、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全校的留守学生。

2.研究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