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茶叶农产品生产操作规程
![茶叶农产品生产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83d9590e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1f.png)
茶叶农产品生产操作规程茶叶农产品生产操作规程一、茶叶农产品生产操作规程的目的和适用范围茶叶农产品生产操作规程目的是为了规范茶叶农产品的生产过程,保证茶叶的质量和安全。
适用于茶叶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包装等环节。
二、茶叶农产品生产操作规程的基本要求1. 安全生产: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确保生产过程中无事故发生。
2. 质量控制:严格把控每个环节的质量,确保茶叶的品质合格。
3. 卫生要求:维护生产环境的卫生,防止茶叶被污染。
4. 环境保护:合理使用资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三、茶叶农产品生产操作规程的基本程序1. 种植阶段:a. 选择种植地块:选择土壤肥沃、阳光充足、排水良好的地块进行种植。
b. 检测土壤和水质:定期对土壤和水质进行检测,确保无重金属和农药残留。
2. 施肥阶段:a. 使用有机肥料:优先选择有机肥料,避免使用化学合成肥料。
b. 合理施肥:根据茶树的需求量,合理施加肥料。
c. 禁止施用有毒物质:禁止使用含有重金属和有毒物质的肥料。
3. 病虫害防治:a. 定期检查:定期对茶园进行检查,发现疫情及时处理。
b. 使用生物防治方法:优先选择生物防治方法,避免使用农药。
c. 合理药剂使用:若使用农药,严格按照使用说明进行使用。
4. 采摘阶段:a. 采摘时机:采摘成熟度适宜的茶叶,避免采摘过早或过晚。
b. 清洁采摘工具:保持采摘工具的清洁,避免茶叶被污染。
5. 加工阶段:a. 茶叶初加工:将采摘回来的茶叶进行初步杀青、揉捻等处理。
b. 茶叶精加工:按照不同茶叶的工艺要求进行精加工,如发酵、炒制等。
6. 包装阶段:a. 包装材料选择:选择无毒、无异味的包装材料。
b. 包装卫生:保持包装环境的卫生,避免茶叶被污染。
四、茶叶农产品生产操作规程的监督和管理1. 监督检查:设立专门的监督检查人员,定期对茶叶农产品的生产过程进行监督检查。
2. 追溯体系:建立茶叶农产品的追溯体系,可追溯每个环节的生产过程。
3. 管理体系:建立茶叶农产品的管理体系,制定标准操作规程。
茶叶的生产操作规程
![茶叶的生产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e35f7f4a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b5.png)
茶叶的生产操作规程茶叶生产操作规程茶叶生产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过程,直接影响到茶叶的质量和口感。
为了确保茶叶的品质和消费者的健康,制定并执行一套严格的茶叶生产操作规程非常关键。
以下是茶叶生产操作规程的主要内容:1. 选购原料:- 选择优质的茶树品种;- 选取新鲜、完整的茶叶叶片;- 严格把关原料的质量,确保没有受到污染。
2. 杀青:- 对于绿茶,采用高温蒸烘或烘炒的方式进行杀青;- 对于红茶和乌龙茶,采用烘焙或发酵的方式进行杀青;- 控制好杀青的时间和温度,以确保茶叶的颜色、香气和味道的稳定。
3. 揉捻:- 对于绿茶,采用细微揉捻的方式,以保持茶叶形状完整;- 对于红茶和乌龙茶,采用大幅揉捻的方式,以促进茶叶的发酵和氧化。
4. 发酵/氧化:- 对于红茶和乌龙茶,需要进行发酵或氧化过程,以产生茶叶独特的香气和味道;- 控制好发酵/氧化的时间和温度,以确保茶叶的质量和口感。
5. 干燥:- 采用适当的干燥方法将茶叶的水分含量降低至合理的水平,以防止茶叶发霉;- 控制好干燥的时间和温度,以保持茶叶的香气和口感。
6. 筛分与分级:- 对于茶叶进行筛分和分级,去除不合格的茶叶,并按照质量等级进行分类和包装。
7. 储存:- 将茶叶储存在干燥、阴凉、通风的地方,以免茶叶受潮和霉变;- 避免茶叶与异味物品接触,以防茶叶吸味。
8. 清洁与卫生:- 勤于清洁生产设备、工具和场地,确保生产环境卫生;- 严格遵守消毒规定,以防茶叶被细菌、霉菌等污染。
9. 保质期和检测:- 监控茶叶的保质期,确保茶叶在保质期内出售;- 定期对茶叶进行检测,检验茶叶的品质和安全性。
茶叶生产操作规程的制定和执行需要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确保茶叶生产的安全和合法。
同时,制定和执行规范的操作规程将有助于提高茶叶生产的效率和质量,保证消费者对茶叶的满意度和信任度。
云南绿茶生产操作规程标准
![云南绿茶生产操作规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1d91a5a6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35.png)
云南绿茶生产操作规程标准
《云南绿茶生产操作规程标准》
一、茶叶采摘
1.1 选取春季叶柄嫩、含水分和茶多酚较高的高丛生长时的优质茶树作为采摘对象。
1.2 采摘时间为清晨至中午时分,避免太阳直射的时间段。
1.3 采摘员必须保持身体清洁和穿着干净的工作服,并佩戴手套,以防止茶叶被污染。
二、茶叶制作
2.1 茶叶加工要根据不同的工艺选择合适的加工方法,包括杀青、揉捻、发酵、干燥等。
2.2 杀青时要控制温度和时间,确保茶叶叶缘呈现明亮的翠绿色。
2.3 揉捻时要避免过度揉捻,以免茶叶变味。
2.4 发酵时要保持适当的湿度和通风条件,防止发酵不均匀。
2.5 干燥时要控制好温度和时间,使茶叶含水量适中。
三、包装储存
3.1 茶叶包装要符合国家卫生标准,保持茶叶的原味和香气。
3.2 茶叶储存要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环境,保持通风干燥。
3.3 储存环境要保持干净卫生,避免异味和污染。
四、质量检验
4.1 对每批茶叶要进行物理性状、化学成分的检验,确保茶叶符合国家标准。
4.2 对茶叶的外观、湿度、含杂质等要进行全面检查。
4.3 对包装好的茶叶要抽取样品进行质量监测,确保茶叶质量稳定。
以上就是《云南绿茶生产操作规程标准》的主要内容,只有遵循相应的规范和操作流程,才能保证生产出优质的云南绿茶。
茶叶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
![茶叶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0b48873e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81.png)
茶叶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茶叶是我国传统的饮品之一,也是世界上广泛消费的饮品之一。
茶叶的生产技术一直是茶叶行业的重要研究领域。
为了保证茶叶的品质和安全,我国制定了茶叶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该规程对茶叶的生产、加工、储存、运输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茶叶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茶叶生产环境的要求茶叶生产环境的要求包括茶园的选择、土壤的要求、气候条件、水源等方面。
茶园的选择应该在海拔800米以上,土壤应该肥沃、排水良好,气候条件应该适宜,水源应该清洁。
这些要求可以保证茶叶的生长环境良好,从而保证茶叶的品质。
二、茶叶采摘的要求茶叶采摘的要求包括采摘时间、采摘方法、采摘工具等方面。
茶叶的采摘时间应该在清晨或晚上,采摘方法应该轻柔,采摘工具应该干净卫生。
这些要求可以保证茶叶的新鲜度和卫生安全。
三、茶叶加工的要求茶叶加工的要求包括杀青、揉捻、发酵、烘干等方面。
杀青是指将采摘的茶叶在高温下迅速烘干,揉捻是指将杀青后的茶叶揉捻成条状,发酵是指将揉捻后的茶叶在适宜的温度下进行发酵,烘干是指将发酵后的茶叶在高温下进行烘干。
这些要求可以保证茶叶的色、香、味和形态。
四、茶叶储存和运输的要求茶叶储存和运输的要求包括储存环境、储存时间、运输方式等方面。
茶叶的储存环境应该干燥、通风、无异味,储存时间应该尽量短,运输方式应该轻柔。
这些要求可以保证茶叶的新鲜度和品质。
茶叶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的实施可以保证茶叶的品质和安全,提高茶叶的市场竞争力。
同时,茶叶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的实施也可以促进茶叶行业的发展,推动茶叶产业的升级和转型。
因此,茶叶生产企业应该认真遵守茶叶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提高茶叶的品质和安全,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茶叶产品。
总之,茶叶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是茶叶行业的重要标准,它对茶叶的生产、加工、储存、运输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茶叶生产企业应该认真遵守这些规定,提高茶叶的品质和安全,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茶叶产品。
茶叶的生产操作规程
![茶叶的生产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0666626a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d7.png)
茶叶的生产操作规程1. 引言茶叶是一种传统的饮品,具有丰富的营养和独特的风味。
为了确保茶叶的质量和卫生安全,制定茶叶的生产操作规程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茶叶的生产操作规程,包括茶叶的采摘、加工和储存等过程。
2. 茶叶的采摘茶叶的采摘是决定茶叶质量的关键步骤。
以下是茶叶采摘的操作规程:•选择适宜的采摘时间:通常情况下,茶叶的最佳采摘时间是在清晨或傍晚温度较低的时候进行,以确保茶叶的新鲜度和香气。
•采摘工具的准备:使用锋利、干净的手工或机械采摘工具,避免造成茶叶的损伤。
•采摘标准:选择健康的茶树,采摘茶叶时要将嫩叶拔下,避免叶子的损伤。
3. 茶叶的加工茶叶的加工使茶叶得以干燥和锁定其风味特点。
以下是茶叶的加工操作规程:3.1. 茶叶的萎凋茶叶的萎凋是将新鲜茶叶中的水分逐渐蒸发以达到松软的状态。
以下是茶叶萎凋的操作规程:•萎凋环境的准备:确保萎凋室内的温度适宜,通风良好。
•茶叶的均匀分布:将新鲜采摘的茶叶均匀分布在竹制的萎凋盘或凉拖上。
•萎凋时间的控制:根据茶叶的品种和天气条件,控制萎凋时间,通常需萎凋12-24小时。
3.2. 茶叶的破碎茶叶的破碎是将萎凋后的茶叶破碎成较小的颗粒,以释放茶叶的香气和提高茶叶的浸出性。
以下是茶叶破碎的操作规程:•选择破碎机具:选择适合茶叶加工的破碎机具,保证破碎的均匀性。
•茶叶的破碎程度:根据茶叶的种类和加工要求,确定茶叶的破碎程度。
3.3. 茶叶的发酵茶叶的发酵是将破碎后的茶叶置于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进行微生物发酵过程。
以下是茶叶发酵的操作规程:•发酵室的准备:确保发酵室内的温度和湿度适宜。
•茶叶的堆放和翻动:将破碎的茶叶均匀堆放在发酵室中,并根据发酵过程的需要定期翻动茶叶,促进均匀的发酵。
3.4. 茶叶的干燥茶叶的干燥是将发酵后的茶叶进行高温烘烤,去除茶叶中的水分,并提高茶叶的稳定性。
以下是茶叶干燥的操作规程:•干燥设备的选择:选择适用的干燥设备,如烘干机或炭火烘烤。
茶生产技术规程范本
![茶生产技术规程范本](https://img.taocdn.com/s3/m/60e26ba1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4275f5a.png)
茶生产技术规程范本
1. 茶叶原料选择
1.1 茶树品种选择
•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茶树品种,常见茶树品种包括大叶种、小叶种等。
1.2 茶园管理
•保持茶树优良状态,定时修剪、施肥、除草、防虫害等工作,保证茶叶质量。
2. 茶叶采摘
2.1 采摘时间
•选择在清晨露珠尚未散尽的时间进行采摘,一般以嫩芽、嫩叶为主。
2.2 采摘技术
•采用手工采摘,注意轻拨轻摘,不损伤茶树和茶叶。
3. 茶叶加工
3.1 萎凋
•将采摘下来的茶叶在通风的环境下进行萎凋处理,使茶叶软化,方便后续加工。
3.2 揉捻
•将萎凋好的茶叶进行揉捻,促使茶汁浸入茶叶内部,形成乌龙茶、红茶等不同类型的茶。
4. 茶叶质量检测
4.1 香气测试
•通过闻香,判断茶叶的香气是否正常,是否受到异味等污染。
4.2 外观检查
•检查茶叶外观是否完整、均匀,有无叶片破损等现象。
5. 茶叶包装
5.1 包装规范
•选择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茶叶包装袋,包装过程保持卫生,防潮防尘。
5.2 标签标识
•在茶叶包装上贴上正规的标签,标注产地、生产日期、保质期等重要信息。
这是茶生产技术规程范本的简要内容,具体操作过程还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
整和详细制定。
茶叶加工安全操作规程
![茶叶加工安全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b91d2b9f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80d8e73.png)
茶叶加工安全操作规程茶叶,是一种被广大人民所喜爱的饮品,深受人们的喜爱。
如今,茶叶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茶叶加工作为茶叶产业链中的重要环节,其安全操作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茶叶加工安全操作规程。
第一,员工安全意识。
在茶叶加工过程中,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是至关重要的。
茶叶加工涉及到机器设备的操作,如果工作人员没有足够的安全意识,就有可能造成意外事故的发生。
因此,企业必须持续加强员工的安全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
在操作过程中,工作人员必须佩戴安全帽、安全鞋等必要的防护装备,遵循安全操作规程。
同时,应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巡视,及时排除安全隐患。
第二,设备安全维护。
茶叶加工所需的机器设备是茶叶加工的基础设施,对设备进行安全维护是确保茶叶加工安全的重要环节。
首先,企业应在设备购买时选择有信誉的生产商,购买符合国家标准的设备。
其次,要定期进行设备的检查和维护,对设备进行润滑、清洗和紧固等操作。
特别是电气设备,要注意使用防潮电器和防潮设备,确保设备处于安全状态。
同时,要建立设备故障登记制度,及时修复和更换老旧设备,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第三,原料安全控制。
茶叶加工的原料主要是茶叶,要确保茶叶的安全质量,减少潜在的食品安全风险。
首先,企业应选择来自正规渠道的茶叶供应商,避免购买到低质次品或有质量问题的茶叶。
其次,要对进厂的茶叶进行严格的检验,确保其不受污染,并做好记录。
特别是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要注意避免茶叶受潮、发霉、虫害等情况的发生。
最后,在加工过程中,要注意严格遵循操作规程,确保茶叶加工过程中不受外界污染。
第四,环境安全控制。
茶叶加工过程中的环境安全控制是确保茶叶品质和员工健康的关键因素。
首先,要确保加工厂房具备良好的通风和照明条件,以提供一个安全、卫生的工作环境。
其次,加工厂房内应严禁吸烟、饮食等行为,避免火灾和食品污染的发生。
再次,要对废弃物进行妥善处理,避免产生恶臭或细菌滋生。
茶叶安全生产岗位操作规程
![茶叶安全生产岗位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aac4f23c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da.png)
茶叶安全生产岗位操作规程茶叶是我国的传统农产品之一,其生产环节中安全生产是非常重要的。
为了确保茶叶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性和质量稳定性,制定茶叶安全生产岗位操作规程是必须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茶叶安全生产岗位操作规程,包括茶叶安全生产的原则、茶叶生产环节的安全操作程序及安全管理措施,希望能够对广大茶叶生产从业者提供参考。
一、茶叶安全生产的原则茶叶安全生产的原则是保证产品质量和生产环境的安全。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安全第一:员工的人身安全和健康是最重要的,要确保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操作和防护。
2.质量第一:茶叶生产要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3.预防为主:预防事故和污染的发生是茶叶安全生产的核心,要加强对各种风险和隐患的预防和控制。
4.全员参与:所有员工都要参与到茶叶安全生产中来,共同确保生产过程的安全性和质量。
二、茶叶生产环节的安全操作程序1.原料采购:在茶叶生产过程中,选择质量良好的茶叶原料非常重要。
采购时要选择合格的供应商,并对进货进行检验。
检验项目包括外观质量、重量、水分、农药残留等。
2.茶叶加工:茶叶加工是茶叶生产过程中最关键的环节之一。
在加工过程中要控制好温度和湿度,避免茶叶霉变和虫害。
同时,加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禁止随意添加和使用化学物质。
3.茶叶包装:茶叶包装要求无异味、无异物,包装材料要符合食品安全要求。
包装时要进行安全性检测,确保产品的安全性。
4.仓储运输:茶叶仓储要定期进行清理和消毒,保持干燥和通风良好。
运输过程中要避免茶叶受潮、挤压和污染。
三、安全管理措施1.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级责任,做好岗位安全生产责任的落实。
2.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对茶叶生产从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3.建立安全生产档案:对茶叶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和安全管理措施进行档案保存,以备查阅和审核。
4.定期检测和评估:对茶叶生产环节进行定期的检测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茶叶机操作规程
![茶叶机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4cb77ff3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b1.png)
茶叶机操作规程
《茶叶机操作规程》
一、茶叶机的基本操作
1.1 打开电源开关,确认电压和频率符合茶叶机的要求。
1.2 确保各个部件的转动是否畅顺,无异常声音。
1.3 检查各个操作按钮是否灵活可靠。
1.4 确认茶叶机的温度和湿度是否符合所需的工作条件。
二、茶叶机的开机操作
2.1 用干净的棉布或者纸巾清洁茶叶机内部的积尘和残渣。
2.2 将所需的茶叶装入茶叶机的料斗中,并关闭料斗盖。
2.3 设定所需的加工时间和温度,确认无误后按下启动按钮。
三、茶叶机的加工操作
3.1 在加工过程中,定期检查茶叶的颜色和状态,必要时可以
适当调整加工时间和温度。
3.2 在加工结束后,将茶叶机内的茶叶清理干净,防止残留物
影响下一批茶叶的加工。
四、茶叶机的关闭操作
4.1 等待茶叶机内的温度降到安全范围后,关闭加工程序,并
断开电源。
4.2 清洁茶叶机内部和外部的杂物和污渍,保持茶叶机的整洁。
五、茶叶机的日常维护
5.1 定期清洁茶叶机的内部和外部,防止灰尘堆积和生锈。
5.2 检查茶叶机的关键零部件是否有损坏或磨损,必要时进行更换。
5.3 保持茶叶机的使用环境干燥通风,防止机器受潮和发霉。
通过以上的操作规程,能够使茶叶机的使用效果更加稳定,茶叶的加工质量更加可靠,保证了茶叶的安全生产。
同时,做好茶叶机的日常维护和保养,也可以延长机器的使用寿命,降低使用成本。
乌龙茶生产操作规程
![乌龙茶生产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07f4dbc0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fb93018.png)
乌龙茶生产操作规程1. 引言本文档旨在说明乌龙茶的生产操作规程。
乌龙茶是一种半发酵茶,具有鲜爽的香气和独特的口感,因此在茶叶市场上备受青睐。
准确的生产操作规程是确保乌龙茶品质稳定的关键因素之一。
本规程将从原料选取、加工工艺、质量控制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2. 原料选取乌龙茶的原料主要包括嫩叶、老叶和芽头。
对于嫩叶的选取,应选择鲜嫩、肥厚、含水量适中的叶片,避免叶片过老或过嫩。
老叶的选取应注重叶片的完整性和颜色的均匀性,避免有病虫害或烂叶。
芽头的选取应选择健康、嫩绿的芽头,以保证乌龙茶的香气和口感。
3. 加工工艺3.1 摊凋将采摘的茶叶在通风良好的环境下摊放,使其逐渐失去鲜叶的水分。
摊凋时间根据气温、湿度和茶叶品种而有所不同,一般为2-3小时。
3.2 揉捻将摊凋后的茶叶放入揉捻机中进行揉捻。
揉捻的目的是破坏茶叶细胞,使茶叶中的细胞液与空气接触,促使茶叶内部的酶类活化,产生香气。
揉捻时间根据茶叶的嫩度和湿度而定,一般为30-40分钟。
3.3 发酵揉捻后的茶叶放入发酵室中进行发酵。
发酵的过程是乌龙茶与空气接触,茶叶中的多酚经氧化反应生成茶多酚氧化酶和花青素,从而形成乌龙茶特有的香气和颜色。
发酵温度一般控制在25-30摄氏度,发酵时间根据茶叶的嫩度和所需茶叶品质而定,一般为1-2小时。
3.4 烘干发酵后的茶叶需要进行烘干以去除多余的水分。
烘干温度应逐渐提高,一般从50摄氏度开始,逐渐增加到100摄氏度左右,烘干时间为20-30分钟。
烘干的目的是将茶叶中的水分降低到适宜的水分含量,并保持茶叶的形状和香气。
4. 质量控制在乌龙茶的生产过程中,质量控制至关重要,以下是几个重要的质量控制环节:4.1 原料检验每批进货的茶叶应进行原料检验,以确保原料的质量符合要求。
4.2 加工过程控制在摊凋、揉捻、发酵和烘干等加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时间、温度和湿度等参数,确保每个环节的加工质量。
4.3 产品检验生产出的乌龙茶应进行产品检验,包括外观、香气、口感等指标的检测,以确保产品符合质量标准。
茶叶有机生产操作规程
![茶叶有机生产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cd6765b1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b5.png)
茶叶有机生产操作规程茶叶作为我国很重要的农产品之一,其生产环节对于保证茶叶的品质和安全非常关键。
有机茶叶生产是一种对于环境友好、无公害且符合人体需要的茶叶生产方式。
下面是有机茶叶生产操作规程。
一、土壤准备1.选择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地块进行茶叶种植。
2.在种植前进行土壤化验,确定土壤的养分含量,并根据化验结果调整土壤肥力。
3.在种植前进行土壤消毒,采用有机肥料覆盖和热水烫灭菌等方式进行处理。
二、茶叶种植1.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茶叶品种进行种植。
2.使用有机种苗,并进行严格的田间管理,包括除草、浇水、修剪等。
3.禁止在茶园中使用化学农药和化肥,采用有机肥料和生物防治方法控制病虫害。
三、采摘工艺1.选择茶叶翠绿、叶面鲜嫩的茶树进行采摘。
2.采摘时间要合适,避免过早或过晚采摘导致茶叶品质下降。
3.采摘过程中要进行分类,将不同等级的茶叶分开采摘。
四、茶叶加工1.鲜叶采摘后要尽快送往加工车间,避免鲜叶变质。
2.加工过程中使用的设备和器具要进行清洁和消毒,防止茶叶被污染。
3.禁止使用任何化学添加剂和防腐剂,采用传统的加工方法进行茶叶加工。
五、包装和存储1.茶叶加工完成后,要进行干燥和筛选,确保茶叶质量和卫生安全。
2.茶叶包装要使用无公害的包装材料,并注明有机茶叶的标识。
3.茶叶存储要选择通风、阴凉和干燥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
六、质量检测1.茶叶生产过程中要进行定期的质量检测,包括对种植土壤、采摘鲜叶和加工茶叶的检测。
2.检测项目包括农药残留、重金属含量、微生物指标等,确保茶叶的安全和质量。
七、记录和认证1.要建立健全的记录制度,记录茶园的管理情况、茶叶加工情况、质量检测结果等。
2.有机茶叶生产要通过相关部门的认证,并标注有机茶叶的认证标志。
有机茶叶生产操作规程是确保有机茶叶安全和质量的关键流程,茶农和生产企业在实施时要严格按照规程进行操作,以保证有机茶叶的品质和安全。
潮州茶叶生产操作规程
![潮州茶叶生产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a69146a0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f3.png)
潮州茶叶生产操作规程一、概述潮州茶叶是中国著名的茶叶之一,以其独特的香气和口感而闻名。
为了确保潮州茶叶的生产过程的质量和卫生标准,制定了本操作规程。
二、原料准备1.选购茶叶原料:–选择优质的茶树鲜叶作为原料,鲜叶要新鲜、嫩绿、无病虫害。
–原料采摘应在清晨或傍晚进行,天气晴朗、湿度适宜为佳。
2.储存原料:–采摘后的茶叶应立即进行储存,避免受潮和发霉。
三、鲜叶处理1.杀青:–将茶叶放置在通风良好的室内,以自然干燥的方法杀青。
避免过度杀青,应掌握杀青时间和温度的合理平衡。
2.揉捻:–使用手工或机械设备将杀青后的茶叶进行揉捻,促进茶叶的发酵和氧化过程。
3.发酵:–将揉捻后的茶叶置于通风干燥的环境中,控制温度和湿度,进行发酵和氧化。
根据不同茶叶品种,掌握不同的发酵时间。
四、烘焙1.烘焙方法:–使用专业的烘焙设备,对发酵后的茶叶进行烘焙。
要控制烘焙的时间和温度,以保持茶叶的香气和口感。
2.烘焙环境:–烘焙室应保持干燥、通风,并且无异味。
定期清洁烘焙设备,以确保茶叶的卫生质量。
五、质量检验1.评估外观:–对经过处理的茶叶进行外观的评估,包括颜色、形状和大小等特征。
2.品尝:–进行茶叶的品尝,评估其香气、滋味、口感和回甘等特点。
3.化学检验:–对茶叶进行化学成分的检测,确保茶叶的卫生和安全。
六、包装和储存1.包装:–将质量合格的茶叶进行包装,可以使用袋装或罐装。
2.标签:–在包装上标明茶叶的品种、产地、生产日期等信息。
确保标签清晰可读。
3.储存条件:–将包装好的茶叶存放在干燥、通风、阴凉的环境中,避免阳光直射和异味。
七、消毒和净化1.设备消毒:–定期对使用的茶具和生产设备进行消毒,确保茶叶生产过程的卫生。
2.生产环境净化:–保持生产场所的清洁卫生,防止灰尘和异物污染茶叶。
八、应急措施1.灾害预防:–加强防火、防漏、防爆等安全措施,确保茶叶生产过程的安全。
2.废弃物处理:–将废弃茶叶和生产废弃物进行安全处理,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茶叶生产操作规程
![茶叶生产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9e0b0465aeaad1f347933f66.png)
湖北玉皇剑茶业有限公司绿茶检测操作规程1 茶叶的品质要求1.1 感官品质1.1.1 基本要求产品应具有玉皇剑系列茶的自然品质特征,品质应正常,无劣变、无异味。
产品应洁净,不得含有非茶类夹杂物,不着色,不添加任何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和香味物质。
1.1.2 玉皇剑系列产品感官品质要求1.2 理化,卫生指标1.2.1 理化指标1.2.2 卫生指标注:a为指立法检出限2 检验方法2.1 检验批产品均应以批为单位,同批产品的品质规格和包装应一致。
2.2 出厂检验2.2.1 每批产品出厂前,生产单位应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并附有合格证的产品方可出厂。
2.2.2 入库检验的内容为感官品质、水分、粉末、净含量和包装标签。
2.3 判定规则2.3.1 检验结果全部符合规定的技术要求的产品,则判该批产品为合格。
2.3.2 凡变质,有污染,有异气味或卫生指标中有一项不符合标准技术要求的产品,则判断该批产品为不合格品。
2.4 复检对检验结果有异议时,应对留样进行复检,或在同批产品中加倍抽样,对不合格项目进行复检,以复检结果为准。
3 产品的标签,包装、运输、贮存3.1 标志,标签3.1.1 标签内容包括:茶叶名称、重量、地址、日期标志、贮藏及饮用指南、质量等级、产品标准号、高标及条形码等。
3.1.2 标志要求醒目、整齐、规范、清晰、持久。
包装袋上的标志不得大于中农质量认证中心颁发的激光防伪标志。
3.2 包装3.2.1 包装材料应干燥、清洁、无异气味、不影响茶叶品质。
3.2.2 包装要牢固,防潮、整洁,能保护茶叶品质,便于装卸、仓储和运输。
3.2.3 为了能完整保持茶叶的形,色、香、味、保护茶叶不受损坏,不受潮,不串味、不发生变质、宜使用真空包装,充氮包装和放置吸氧剂等措施。
3.3 运输3.3.1 运输工具应清洁、干燥,无异气味,无污染。
3.3.2 运输时应防潮,防雨、防曝晒。
3.3.3 装卸时轻放轻卸,严禁与有毒,有异气味,易污染的物品混运。
茶叶行业茶叶加工操作规程
![茶叶行业茶叶加工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01385ba9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03.png)
茶叶行业茶叶加工操作规程茶叶是一种受到广泛喜爱的饮品,而茶叶加工的操作规程对于茶叶的品质和口感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茶叶行业茶叶加工的几个主要步骤和操作规程,以确保茶叶能够保持其天然香气和滋味。
第一部分:茶叶采摘和萎凋茶叶的品质和口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采摘和萎凋这两个环节。
1. 采摘:- 选择适宜的采摘时间,一般为清晨或日落时分。
避免在雨后或露水未干时采摘,以免影响茶叶的品质。
- 采摘时使用手指轻轻掐下嫩叶,避免用指甲或利器接触叶片,以免破坏茶叶的细胞结构。
- 采摘时要注意避免叶子过度受损,避免采摘过程中将嫩芽弯折或损伤。
2. 萎凋:- 将新鲜采摘的茶叶均匀散放在纤维织物上,确保通风良好。
- 萎凋环境需要保持适当的温度和湿度,茶叶通常在室温下进行萎凋。
温度过高会导致茶叶氧化过快,温度过低则会影响茶叶的发酵效果。
- 根据茶叶的类型和需求,萎凋的时间可以在15至60分钟之间。
在萎凋过程中,可以使用风机调节湿度和温度。
第二部分:茶叶杀青和揉捻茶叶杀青和揉捻环节对于发展茶叶的香气和形状具有重要影响。
1. 杀青:- 将萎凋后的茶叶置于杀青机中进行热处理。
杀青的目的是通过高温迅速停止茶叶的发酵过程,确保茶叶香气的保存。
- 杀青温度和时间根据不同的茶叶类型而有所不同,一般在130°C 至150°C之间。
杀青时间一般为2至4分钟。
- 杀青完成后,将茶叶迅速取出并进行冷却,以避免继续发酵。
2. 揉捻:- 揉捻是茶叶加工中的关键步骤之一,对于茶叶的形状和口感有很大影响。
- 揉捻将茶叶的细胞破坏,释放茶叶内部的天然香气。
同时,揉捻还可以进一步调节茶叶的发酵程度。
- 揉捻的时间和力度应根据不同的茶叶类型和产品需求进行调控,一般需要揉捻20至40分钟。
第三部分:茶叶发酵和烘焙茶叶的发酵和烘焙是茶叶加工的最后两个环节,对茶叶的口感和特点产生着决定性的影响。
1. 发酵:- 发酵是茶叶加工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它能够为茶叶增添复杂的香气和口感。
有机绿茶的操作规程
![有机绿茶的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18298de6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8d.png)
有机绿茶加工操作规程1、绿茶加工艺鲜叶——杀青——揉捻(做形)——干燥2、鲜叶的要求2.嫩1度:要求独芽、一芽一叶初展、一芽二叶和一芽三叶初展。
2.叶2色:要求叶色绿和深绿,蛋白质、叶绿素含量高,对外形色泽和叶底较好。
2.叶3型:长炒青要求柳叶型,圆炒青要求椭球形。
2.4品种:以小叶种最好,中叶种其次,大叶种较差,但经工艺处理后仍可做,外形较粗大。
因小叶种一般嫩茎短而细,芽叶要比大叶种小,制成绿茶外形条索较为紧细美观,而且中小叶种茶多酚,咖啡碱含量相对较少,可减轻绿茶的苦涩味。
3、摊凉萎调,鲜叶采摘回来后,在室内进行薄摊,厚度为1厘米左右,经2个小时的摊放后4、杀青:杀青是绿茶初制的关键性工序,绿茶绿不绿,会不会产生红梗红叶,由杀青来决定,技术掌握好,品质就好。
4.杀1青的目的:4.1破.坏1鲜叶中酶的活性,制止多酚类化合物的酶促氧化,防治叶子红变,为保持绿茶绿叶清汤的品质特征奠定基础。
4.2蒸.发2业内一部分水分,从而降低细胞的膨压,增强韧性,使叶质变软,为揉捻成条创造条件。
4.3随.着3叶内水分蒸发,使叶内具青臭气的低沸点芳香物质会发,高沸点芳香物质显露,增进茶香。
4.杀2青的原则:4.2高.温1杀青,先高温后低温杀青的主要目的是破坏酶的活性,防治叶子变红,鲜叶在一般室温下,叶温在20-℃3,0要防止产生红梗红叶,必须在最初的二、三分钟内,使叶温升到75℃以上,才能钝化酶的活性,制止酶促氧化作用。
4.3抛.闷2结合,多抛少闷主要是抛闷的作用不同,抛是为了散发水分,散发青草气,保持香气,保持叶色青绿,闷是为了提高叶温,促使叶片受热,便于逊色破坏酶的活性。
因为芽叶各部位的水分含量和酶的活性是不同的,顶芽和嫩茎含水量较高,酶活性也较强,在杀青时顶芽水分蒸发快,容易炒焦,而嫩茎的水分蒸发慢,最容易出现红变。
因为叶片受热面积大,叶梗受热面积小。
而梗子本身含水分高,散发水分速度慢,剩余水分也高。
因此,抛闷结合的方法就是利用闷炒形成的高温蒸气穿透力,使顶芽和嫩茎内部迅速升温,是防止顶芽炒焦断碎和产生红梗红叶的有效措施。
茶制品及代用茶生产操作规程
![茶制品及代用茶生产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a3c585a1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9f.png)
茶制品及代用茶生产操作规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茶制品及代用茶生产过程中的操作,保证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制定本操作规程。
第二条本操作规程适用于茶制品及代用茶生产企业,具体包括茶叶加工、茶饮制作等生产环节。
第三条本操作规程所述茶制品包括茶叶粉末、茶叶饼干、茶包、茶饮料等产品。
第四条所有从事茶制品及代用茶生产的工作人员,必须认真遵守本操作规程。
第五条茶叶加工成茶制品的工艺过程必须符合以下要求:1.选用新鲜、嫩叶为原料,应严格按照品种、时期合理选择原料。
2.茶叶采摘后应立即进行初步处理,包括鲜叶润制、烘干等工序。
3.茶叶加工应细致翻制,保持叶片的完整性和色泽。
4.加工过程中应注意严格控制温度,防止过高或过低的温度对茶叶产生不良影响。
5.茶叶加工完毕后,应进行质量检验,确保产品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6.茶制品包装要符合卫生要求,并严密封装,防潮、抗氧化。
第七条代用茶生产过程中的操作必须符合以下要求:1.选用优质的代用茶原料,包括绿茶芽、黑茶叶、花茶、养生茶等。
2.代用茶的炒制或发酵工艺必须严格按照标准操作,保证产品质量。
3.加工过程中应注意环境卫生,防止杂质、异物等污染茶叶。
4.代用茶加工完毕后,应进行质量检验,确保产品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5.代用茶产品包装要符合卫生要求,并严密封装,防潮、抗氧化。
第四章公共事项第八条茶制品及代用茶生产场所应具备卫生条件,并定期进行卫生检查和消毒。
第九条茶制品及代用茶生产过程中的工具、设备应定期进行检修和保养,确保其正常工作。
第十条茶制品及代用茶生产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并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整改。
第五章处罚规定第十一条违反本操作规程的,将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
第六章附则第十二条本操作规程自发布之日起执行,茶制品及代用茶生产企业应立即开始执行。
第十三条对于本操作规程未能规定的事项,参照国家相关标准和法律法规的要求执行。
第十四条本操作规程解释权归茶制品及代用茶生产企业所有。
茶叶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茶叶生产技术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4ed87f9f5727a5e9846a6131.png)
IPM茶叶生产技术操作规程1 范围本规程规定了IPM茶叶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的立地条件、茶园管理、病虫草防治、采收、加工、贮运及销售要求。
本规程适用于我县具有良好生态环境,具有较高生产管理水平的茶叶种植区。
2 立地条件2.1 基地选择选择远离城镇、交通干线、工厂,生态环境好,大气与地面水环境质量符合国家一级标准,土壤质地良好,未受污染,周围无污染源的茶园作为IPM茶叶生产加工的基地。
2.2 周边环境生产基地周边生态环境优良,附近及河流的上游(或上风口)没有污染源。
且在基地周围限量使用人工合成化学物品,防止可能来自系统外的污染。
IPM茶叶种植区与常规农业区之间要有100米以上宽度的隔离带。
3 茶树品种选择适应我县气候和土壤特点,具有较强抗逆性,适宜制作霍山黄芽的霍山早、乌牛早、舒茶早等品种。
严禁使用由基因工程获得的品种苗木。
4 低产茶园改造4.1 树冠改造通过深修、重修、台刈等不同程度的修剪和培养进行更新。
修剪时间以5月中下旬左右为宜,同时进行茶园深耕施肥,促进根系的更新与新梢生长,提高茶树改造效果。
4.2 园地改造采用补植缺株、整修梯坎、挑培客土、深耕、铺草、施肥改土。
因地制宜地修建排蓄水沟、修建园道和植树造林,改善茶树的生态环境。
4.3 换种改植对树势衰老、品种混杂的低产茶园,分年次挖除老树,重新栽种无性系良种。
5 茶园管理5.1 土壤管理5.1.1 幼龄茶园和改造茶园的茶树行间,种植豆科(夏季和冬季)绿肥作物,在开花始盛期结合茶园深耕翻埋入土,培肥土壤。
5.1.2 茶树行间铺草覆盖保蓄茶园水分,稳定土温,减少杂草生长,增强土壤生物活性。
覆盖材料以山野杂草、修剪枝叶、作物秸杆(无农药污染和病虫害)等有机物料为主,厚8厘米左右,每亩次800公斤左右,1—2年一次,并翻入土,提高土壤肥力。
5.1.3 土壤疏松肥沃,树冠覆盖度高,宜减耕或免耕,保护蚯蚓等生物来改善土壤理化性状。
5.1.4 禁止使用化学土壤改良剂、有害垃圾等。
茶生产技术规程范本
![茶生产技术规程范本](https://img.taocdn.com/s3/m/f6979542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98.png)
茶生产技术规程范本第一章绪论1.1 目的与范围本规程适用于茶叶生产过程中的各项技术要求和操作规范,旨在确保茶叶生产的质量和安全。
1.2 定义茶叶生产技术:茶叶生产加工过程中的各项技术操作和要求。
第二章原料准备2.1 原料选择选择新鲜茶叶原料,要求原料叶片完整、嫩绿、无病虫害。
2.2 清洗对茶叶原料进行清洗,去除杂质和污垢。
第三章加工工艺3.1 杀青将茶叶原料置于杀青机中进行杀青处理,控制温度和湿度,使茶叶叶片杀青均匀。
3.2 揉捻经过杀青的茶叶进行揉捻加工,使茶叶叶片变软,螺旋形成。
3.3 发酵将揉捻好的茶叶置于发酵室中进行发酵处理,控制温湿度,促使茶叶发酵。
3.4 烘焙经过发酵的茶叶进行烘焙处理,控制温度和时间,使茶叶干燥并具有特有的香气。
第四章质量控制4.1 品质检验对加工好的茶叶进行品质检验,包括外观、香气、口感等。
4.2 包装将合格的茶叶进行包装,保证茶叶的质量和卫生安全。
第五章安全与环保5.1 安全生产茶叶加工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确保员工和生产设备的安全。
5.2 环保要求加工过程中要减少污染物排放,注重环保和资源利用。
第六章质量管理6.1 质量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的茶叶质量管理体系,确保产品质量稳定。
6.2 质量控制对茶叶生产过程进行质量控制和监督,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6.3 不良品处理对不合格的茶叶进行合理处理,防止不良品进入市场。
第七章附则7.1 本规程由XX茶业公司制定,适用于该公司茶叶生产过程。
7.2 本规程经质量管理部门审定后生效,所有生产人员必须严格遵守。
7.3 本规程如有修改,质量管理部门将对所有相关人员进行及时通知和培训。
7.4 监督检查质量管理部门要定期对茶叶生产过程进行监督检查,确保规程的执行和产品质量的稳定。
7.5 操作培训对茶叶生产过程中的操作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和操作规程培训,提高员工业务水平,确保操作规范。
7.6 保密要求茶叶生产过程中涉及的技术和工艺要严格保密,禁止向外泄露相关信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PM茶叶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1 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IPM茶叶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的立地条件、茶园管理、病虫草防治、采收、加工、贮运及销售要求。
本规程适用于我县具有良好生态环境,具有较高生产管理水平的茶叶种植区。
2 立地条件
2.1 基地选择选择远离城镇、交通干线、工厂,生态环境好,大气与地面水环境质量符合国家一级标准,土壤质地良好,未受污染,周围无污染源的茶园作为IPM茶叶生产加工的基地。
2.2 周边环境生产基地周边生态环境优良,附近及河流的上游(或上风口)没有污染源。
且在基地周围限量使用人工合成化学物品,防止可能来自系统外的污染。
IPM茶叶种植区与常规农业区之间要有100米以上宽度的隔离带。
3 茶树品种选择适应我县气候和土壤特点,具有较强抗逆性,适宜制作霍山黄芽的霍山早、乌牛早、舒茶早等品种。
严禁使用由基因工程获得的品种苗木。
4 低产茶园改造
4.1 树冠改造通过深修、重修、台刈等不同程度的修剪和培养进行更新。
修剪时间以5月中下旬左右为宜,同时进行茶园深耕施肥,促进根系的更新与新梢生长,提高茶树改造效果。
4.2 园地改造采用补植缺株、整修梯坎、挑培客土、深耕、铺草、施肥改土。
因地制宜地修建排蓄水沟、修建园道和植树造林,改善茶树的生态环境。
4.3 换种改植对树势衰老、品种混杂的低产茶园,分年次挖除老树,重新栽种无性系良种。
5 茶园管理
5.1 土壤管理
5.1.1 幼龄茶园和改造茶园的茶树行间,种植豆科(夏季和冬季)绿肥作物,在开花始盛期结合茶园深耕翻埋入土,培肥土壤。
5.1.2 茶树行间铺草覆盖保蓄茶园水分,稳定土温,减少杂草生长,增强土壤生物活性。
覆盖材料以山野杂草、修剪枝叶、作物秸杆(无农药污染和病虫害)等有机物料为主,厚8
厘米左右,每亩次800公斤左右,1—2年一次,并翻入土,提高土壤肥力。
5.1.3 土壤疏松肥沃,树冠覆盖度高,宜减耕或免耕,保护蚯蚓等生物来改善土壤理化性状。
5.1.4 禁止使用化学土壤改良剂、有害垃圾等。
5.2 茶园施肥
5.2.1 增施有机肥用于茶园基肥、追肥的人畜粪便、饼肥、生物残体等,应经堆制腐熟、高温发酵或无害化处理后施用。
商品化的有机肥、生物肥要通过相关部门同意后才能使用。
5.2.2 自然形态肥料允许施用一定量的草木灰、无水钾镁矾、农用石灰、矿产硫酸钾、天然磷酸盐及鱼粉、饼肥等,禁止使用人工合成的化肥
5.2.3 基肥和追肥茶园每年要施基肥和追肥,不断补充茶树所需的营养元素,保证生产可持续性。
5.2.3.1 基肥每亩施农家肥(畜粪、厩肥等)3000—4000公斤或用商品有机肥150—200公斤,每年10月下旬左右,在茶行间开沟深施、盖土。
5.2.3.2 追肥采用腐熟后的有机液肥,在根际浇施,或用商品有机肥每亩100—150公斤,经堆腐后于春茶前在茶行间开沟施入、盖土。
5.3 病虫草害防治
5.3.1 充分利用生物间的相生相克原理,将病虫害控制在经济危害水平之下。
必须重视病虫害测报,并根据环境条件、天气的变化,制定综合措施。
采用以农业措施为主,辅以生物措施、物理措施等防治技术,禁止使用人工化学合成的农药及增效剂。
5.3.2 农业防治措施
5.3.2.1 选育种植抗耐病虫的茶树品种。
5.3.2.2 加强茶园科学管理,及时采摘,适度修剪,及时除草、施肥、翻耕,增强树势,提高茶树对病虫害的抗性。
5.3.2.3 采用相应农艺措施直接杀灭病虫。
5.3.3 生物防治措施
5.3.3.1 保护和利用天敌,如寄生蜂、步甲、蜘蛛等。
5.3.3.2 利用有益细菌及其代谢产物防治病虫害,如苏云金杆菌、白僵菌、阿维菌素等。
5.3.3.3 利用病毒治虫,如茶蚕颗粒体病毒。
5.3.3.4 利用植物提取物治虫,如苦参碱等。
5.3.4 物理防治
5.3.4.1 采用人工捕杀,人工摘卵或直接杀灭幼虫。
5.3.4.2 灯光诱杀,黑光灯、频振式杀虫灯诱杀。
5.3.4.3 性诱剂诱杀。
6 茶叶加工
6.1 鲜叶采摘与运输
6.1.1 鲜叶采摘要及时、合理,保证质量,防止混入一般茶园的鲜叶。
装盛鲜叶的器具应用清洁、通风的竹篮、竹筐。
6.1.2 鲜叶盛装、集运与贮存过程中,应轻放、轻压、薄摊、勤翻等,以减少机械损伤。
切忌重压、日晒、雨淋,严防鲜叶变质、受污染。
6.2 工厂环境与设备
6.2.1 1PM茶叶加工厂的环境和生产基地的生态条件要求一致,环境优美、景色宜人,没有污染源。
6.2.2 厂房车间墙壁应干净、卫生,防止有害生物及杂物污染。
6.2.3 机械设备不能有任何污染。
6.2.4 设置更衣、洗涤、通风、除尘及垃圾箱等设施。
从事IPM茶叶生产加工人员要定期体检。
6.3 加工技术与管理
6.3.1 制定各类茶产品的企业标准,确保产品质量。
6.3.2 加工厂应尽量使用环保能源,如水电能、太阳能、沼气等。
尽量避免用木材为主要燃料。
6.3.3 生产质量保证。
生产者与管理人员要进行IPM茶基本知识培训,并每年体检合格,持健康证才能参与生产、加工和管理。
室内工作与生产加工场地不准吸烟,不准随地吐痰。
7 产品包装、贮藏、销售
7.1 产品包装
7.1.1 经过检测,符合标准,并获管理部门颁证的,方可使用无农药无污染证明商标标志。
7.1.2 在使用标志时,必须按标准图案的式样、颜色和比例制作,不可变形或变色。
7.1.3 包装必须符合《食品包装用纸卫生标准》,国家《食品标签通用标准》。
所有包装与标签材料不受污染。
7.1.4 接触茶叶的包装材料要有防潮、阻氧等保鲜功能,无异味,不得含有荧光染料等污染物,提倡采用低温、充氮和真空包装。
7.1.5 包装材料必须是食品级包装材料,如木板、纸板、铝箔复合膜、马口铁听等。
7.1.6 各种包装材料均应坚固、干燥、清洁、无污染等。
7.2 贮藏7.2。
l 贮藏必须符合《食品卫生法》有关规定。
禁止产品与污染物质接触。
7.2.2 存放茶叶的仓库要清洁、干燥、防潮、避光和无异味。
周围环境清洁卫生,远离污染源。
7.2.3 建立严格的仓库管理制度。
不得将IPM与普通茶叶混放,详细记载进出仓库产品种类、数量、时间。
7.2.4 保持仓库清洁卫生,搞好防鼠、防虫、防霉工作,禁止吸烟和随地吐痰,禁止使用人工合成的杀虫、杀鼠剂等污染物。
7.3 销售
7.3.1 1PM茶销售点的室内、外必须清洁卫生,盛装茶叶的容器要符合标准。
7.3.2 销售人员身体要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