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系《中国经济问题专题》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经济专题教案模板范文
课时安排:2课时年级:高一学科:政治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和主要特点。
2. 培养学生分析、评价我国经济发展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1. 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和主要特点。
2. 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
3. 解决我国经济发展问题的对策。
教学难点:1. 分析我国经济发展问题的原因。
2. 探讨解决我国经济发展问题的对策。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提问:同学们,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那么,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看法。
二、新课讲授1. 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1)国内生产总值(GDP)持续增长。
(2)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3)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4)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2. 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1)高速增长。
(2)结构优化。
(3)改革开放。
(4)科技创新。
三、课堂讨论1. 讨论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1)产能过剩。
(2)环境污染。
(3)收入分配不均。
(4)人口老龄化。
2. 分析我国经济发展问题的原因。
四、总结1.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主要特点以及面临的主要问题,希望同学们能够关注我国经济发展,为我国经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回顾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主要特点和面临的主要问题。
二、新课讲授1. 解决我国经济发展问题的对策(1)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加强环境保护。
(3)调整收入分配。
(4)应对人口老龄化。
2. 分析解决我国经济发展问题的对策的有效性。
三、课堂讨论1. 讨论如何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2. 分享自己对解决我国经济发展问题的看法。
四、总结1.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经济发展问题的对策,希望同学们能够积极参与到我国经济发展的实践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讲解、讨论等形式,使学生对我国经济发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中国经济专题-教学大纲
《中国经济专题》教学大纲课程代码:030972B课程类型:专业选修课总学时:32 讲课学时:32学分:2适用对象:国际经济与贸易先修课程: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西方经济学一、教学目标本课程为经济学专业的专业课程,在经济学专业学生的培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学生在学完本课程后,系统地了解中国改革和经济发展的历程,正确认识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义,了解中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同时以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为对象,加深对经济学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培养学生用经济学分析问题的能力。
此门课程对以后的学习有着基础性作用。
目标1:全面深入的了解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发展进程。
目标2:培养学生运用理论分析中国经济问题的能力。
目标3:提升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逻辑思维水平。
二、教学内容及其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本课程以当代中国正在发生的经济体制转型为背景,以相关理论介绍、改革和发展进程脉络描述、现实问题揭示和分析、发展趋势展望为各章内容线索,对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发展和开放进程中的基本理论和主要现实问题进行系统讲授。
在内容安排上,注重将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的实践进程与相关经济学理论相结合,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把握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在逻辑。
系统地解释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模式的特点和经验,同时重点对新时期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主要热点问题展开分析,并对解决现存问题提出相关措施建议。
本课程课堂讲授的重点是:1.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方式和路径以及理论依据。
2.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与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和领域。
以上重点内容:要求学生深刻理解,准确表述,熟练运用;为了使学生对重点、难点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结合中国经济现实状况的讲授,加强案例和实例教学,让学生自己去搜集案例并进行比较分析,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基本理论。
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增加课堂教学的信息量。
重点以外的内容,结合教材要求学生自学,每一章节后面都有复习思考题,可以通过学生自测、或者作业练习的方式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
经济学专业教学大纲-当代中国经济
《当代中国经济》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040741013课程英文名称:china economy课程总学时:32 讲课:32 实验:0 上机:0适用专业:经济学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年6月一、大纲使用说明(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当代中国经济以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为主要研究对象,偏重时效性经济发展趋势、战略和经济政策措施方面的概述。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通过介绍近期中国经济在增长、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政策等方面的概况,使学生掌握思考和研究中国经济问题的基本知识、技能,并强化训练在经济研究上的思维习惯。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1. 熟悉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历程和特征。
2. 掌握当代中国经济的发展趋势和前景。
(三)实施说明1.教学方法:课堂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加讨论课、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对中国经济问题的观察分析能力。
2.教学手段: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互动教学,以确保在有限的学时内全面、高质量地完成课程教学任务。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要求学生学习过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政治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国际经济学等经济学基础课程。
(五)对习题课、实践环节的要求无(六)课程考核方式1.考核方式:考查2.课程总成绩:根据小论文、提问、讨论、出勤、小测验等综合给定成绩。
(七)参考书目《中国经济专题》,林毅夫,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当代中国改革教程》,吴敬琏,上海远东出版社,2010年二、中文摘要当代中国经济主要介绍当今中国经济的发展趋势、发展战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历程、以及当代中国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政策措施。
三、课程学时分配表四、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第一讲中国发展的机遇与挑战(2学时)总学时(单位:学时):2 讲课:2 实验:0 上机:0 1.1 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就1.2 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1.3 中国经济继续增长的潜力1.4中国经济存在的问题重点:中国经济继续增长的潜力难点:中国经济存在的问题第二讲李约瑟之谜与中国的兴衰(2学时)总学时(单位:学时):2 讲课:2 实验:0 上机:0 2.1中国在前现代社会的成就2.2逆转:近代中国的突然衰落2.3李约瑟之谜的提出2.4解释李约瑟之谜的现有理论和新理论重点:中国在前现代社会的成就难点:解释李约瑟之谜的现有理论和新理论第三讲赶超战略和传统经济体制(4学时)总学时(单位:学时):4 讲课:4 实验:0 上机:0 1.1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与传统经济体制1.2合作化运动与传统体制的结果1.3 1978年前经济发展的绩效与影响重点:1978年前经济发展的绩效与影响难点: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与传统经济体制第四讲“东亚奇迹”与可供替代的发展战略(2学时) 总学时(单位:学时):2 讲课:2 实验:0 上机:0 1.1 “东亚奇迹”的现有解释1.2理论的提出:自生能力与比较优势重点:理论的提出:自生能力与比较优势难点:“东亚奇迹”的现有解释第五讲农村改革及相关问题(4学时)总学时(单位:学时):4 讲课:4 实验:0 上机:0 1.1 改革的进程1.2 改革后的相关问题重点:改革后的相关问题难点:改革的进程第六讲城市改革及遗留问题(2学时)总学时(单位:学时):2 讲课:2 实验:0 上机:0 1.1 城市工业部门改革1.2 微观经营机制改革1.3 资源配置机制和价格体系改革1.4 改革的进程、成就和问题重点:资源配置机制和价格体系改革难点:改革的进程、成就和问题第七讲国有企业改革(4学时)总学时(单位:学时):4 讲课:4 实验:0 上机:0 1.1 国有企业引发的一些问题1.2 国有企业的问题和出路1.3 国际比较:苏东的“休克疗法”与中国的渐进式改革重点:苏东的“休克疗法”与中国的渐进式改革难点:国有企业的问题和出路第八讲金融改革(4学时)总学时(单位:学时):4 讲课:4 实验:0 上机:0 1.1 金融部门的现状1.2 金融部门的改革重点:金融部门的现状难点:金融部门的改革第九讲财政税收体制改革(2学时)总学时(单位:学时):2 讲课:2 实验:0 上机:0 1.1 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下的财政1.2 1980-1993:以财政承包制为中心的财税改革1.3 1994年的财税体制全面改革1.4 新世纪完善财政体系的课题重点:新世纪完善财政体系难点:1994年的财税体制全面改革第十讲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2学时)总学时(单位:学时):2 讲课:2 实验:0 上机:0 1.1 社会保障体系的功能及分类1.2 改革前的社会保障体系和1993年的改革计划1.3 1995年以后的改革实施重点:1995年以后的改革实施难点:1993年的改革计划第十一讲转型时期的宏观经济政策(4学时)总学时(单位:学时):4 讲课:2 实验:0 上机:0 1.1 宏观经济的短期和长期分析1.2 1979-1996年的4次经济波动1.3 1997-2008年:经济全球化的宏观经济波动1.4 中国宏观经济的长期问题:经济增长模式转型重点:经济增长模式转型难点:经济全球化的宏观经济波动。
当代中国经济专题课程教学大纲
当代中国经济专题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当代中国经济专题/Special topic about the contemporary Chinese economy课程代码:06336603课程类型:复合/选修总学时数:32学分:2先修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开课单位:经管学院适用专业:电子商务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是专门为国际贸易专业和经济学类专业高年级本科生开设的一门课程,形式为专题讲座。
通过校内外专家、学者讲座性质的教学,让学生们了解本专业理论研究的基本方法、规范和最新进展,了解中国对内和对外经济的最新运行状况和当前的经济热点问题。
本课程对提升学生抓经济热点和重点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有较大的帮助。
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能够在了解经济理论(含国际经济贸易理论)前沿问题和当前中国和浙江省所面临的经济问题的基础上,对大学期间学习的各种专业理论和知识融会贯通,并能够主动地对经济现象进行经济学思考。
二、教学内容及教学基本要求1.经济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规范主要内容:经济学研究的基本定量和定性研究方法;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逻辑;经济学文献的使用和归纳;经济学研究的基本规范基本要求:了解经济学的主要研究方法;了解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逻辑;掌握经济学文献的使用和归纳方法;掌握经济学研究的基本规范教学重点与难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规范2.中国宏观经济问题专题主要内容:中国宏观经济发展的基本状况;中国宏观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影响中国宏观经济走势的若干核心问题基本要求:了解中国宏观经济发展中的主要问题,熟悉分析中国宏观经济的主要方法和思想教学重点与难点:中国宏观经济问题分析3.中国产业和区域经济问题专题主要内容:中国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尤其是长三角和浙江经济发展的基本状况;中国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影响中国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的若干核心问题基本要求:了解中国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主要问题,熟悉分析中国产业和区域经济分析的主要方法和思想教学重点与难点:中国产业和区域经济分析4.中国外向型经济问题专题主要内容:中国外向型经济发展,尤其是长三角和浙江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基本状况;中国外向型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影响中国外向型经济发展的若干核心问题基本要求:了解中国外向型经济发展中的主要问题,熟悉分析中国外向型经济分析的主要方法和思想教学重点与难点:中国外向型经济问题分析四、课外学习要求无。
《中国现行经济政策和理论》教学大纲7.doc
《中国现行经济政策和理论》教学大纲7 《中国现行经济政策和理论》教学大纲陈明生编写经济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2032 目录前言(2034)第一章我国的经济发展过程及发展的原因(2035)第一节我国的经济发展过程(2035)一、建国前我国的经济发展(2035)二、1949-1978年的经济发展(2035)三、1979年后的经济发展(2035)第二节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原因(2036)一、中国有丰富和优良的资源和要素(2036)二、社会制度(2036)三、中国采用了正确的经济政策(2036)第三节课程安排和教学目的(2036)一、本门课的安排(2036)二、本门课的教学目的(2036)复习与思考题(2036)拓展阅读书目(2036)第二章向市场经济过渡的政策和理论(2037)第一节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的形成(2037)一、马克思的方法论(2037)二、苏联计划经济的形成(2037)三、中国高度集中计划经济的形成(2038)第二节计划和市场与社会主义及资本主义关系的讨论(2038)一、西方社会的讨论(2038)二、社会主义国家的讨论(2039)第三节市场取向改革的演进过程和过渡问题的产生(2040)一、中国的改革进程和结果(2040)二、苏东的激进式改革(休克疗法)(2040)三、过渡问题的产生(2040)第四节中国渐进式改革的实质和经验(2041)一、过渡的含义(2041)二、正确认识中国经济转型的实质要把握的要点(2041)三、中国渐进式改革的实质(2041)四、中国渐进式改革的经验(2041)复习与思考题(2042)拓展阅读书目(2043)第三章国有企业改革的政策和理论(2044)第一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国有企业改革(2044)一、国有制的特征及传统行政代理的缺点(2044)二、国企的改革进程(2044)中国现行经济政策和理论三、西方经济学企业的契约理论(2045)四、国有企业进入市场面临的障碍(2045)第二节现代企业制度的特点(2045)一、传统的生产组织形式(2045)二、近代公司(2046)三、现代公司(企业)制度(2047)四、企业制度演进总结(2047)第三节国有企业改革(2047)一、国有企业分类改革战略(2047)二、竞争性大型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造(2048) 复习与思考题(2048)拓展阅读书目(2048)第四章经济增长和发展的政策和理论(2049)第一节经济增长的一般理论(2049)一、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2049)二、平衡增长和非平衡增长(2049)三、以通货膨胀政策刺激经济增长的代价(2049) 第二节经济增长和发展与我国的政策(2049)一、人们对于经济增长的解释(2049)二、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2050)三、制度与经济增长和发展(2051)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2053)复习与思考题(2053)拓展阅读书目(2053)第五章经济结构调整的政策和理论(2055)第一节导论(2055)一、概念(2055)二、决定经济结构形成原因和性质的有关要素(2055) 第二节中国所有制结构调整的理论分析(2055)一、所有制结构理论的突破(2055)二、市场经济引入公有制的逻辑(2056)第三节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理论(2056)一、产业结构演进的逻辑(2056)二、中国产业结构的非常规演进(2056)第四节所有制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耦合研究(2056)一、耦合研究的原因(2056)二、耦合的内在机制(2056)三、国有经济的产业排序(2057)四、实现耦合的途径(2057)复习与思考题(2057)拓展阅读书目(2057)2033经济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2034前言《中国现行经济理论和政策》(Economic Policies Being Implemented In China and Theory ofPolicies)是经济学专业的专业选修课。
中国经济专题课程大纲-2015春
解读中国经济课程大纲林毅夫本课将总结中国和其他国家、地区经济发展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提出《新结构经济学》作为经济发展与转型的一般理论,并以此理论来分析中国长期的兴衰,以及在1979年改革、开放以后所取得的成就,面临的主要经济、社会问题,探讨其原因和解决的办法。
课程将着重讨论:1、为何我国在漫长的前现代时期文明鼎盛,而到现代却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2、为何我国在1970年代末的改革开放之前经济发展绩效很差,而在改革开放之后却取得了奇迹般的增长?3、为何我国在改革开放之后经济发展的总体绩效很好,然而却出现了收入分配不公、地区差距扩大、腐败现象蔓延、国际收支不平衡等一系列问题,如何进行改革才能取得稳定、健康、快速、和谐的发长?4、在全球经济金融危机阴影不散的情况下,我国经济应该怎样应对才能趋利避害?5、我国当前经济中的一些热点问题包括,中国经济增长是否是真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人民币汇率是否低估、资本账户是否应该开放、如何构建和谐社会、如何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上的决定性作用以及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如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等等。
这门课的教材为:林毅夫,《解读中国经济》增订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
主要参考教材为: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增订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
林毅夫,《从西潮到东风:我在世行四年对世界重大经济问题的思考和见解》,中信出版社,2012.林毅夫,《繁荣的求索》,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
林毅夫,《本体与常无:经济学方法论对话》,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出版。
林毅夫,《制度、技术与中国的农业发展》,上海人民出版社和上海三联出版社,1994年1版。
本课程有两次考试,期中考日期为4月24日,期中考的成绩占学期总成绩的30%;期末考日期为6月12日,期末考占50%。
课程共4次平时作业,共占总成绩20%。
此外,本课还设置论文竞赛、课程讨论两项课程活动,活动优秀者除可获得任课教师亲自颁发的奖励外,还可在既有的课程总成绩上获得最高5分的直接加分奖励。
中国经济专题二PPT学习教案
1、按劳分配实现形式的特点:
(1)按劳分配的实现要采取商品、货币形式。 (2)按劳分配在全社会范围内没有统一的标准,只在作为劳动
者联合体的一个层次——企业的范围内,才按同一的标准实行等 量劳动领取等量使用价值的原则 (3)按劳分配与其它分配形式并存 (4)劳动力作为生产要素,象其它生产要素一样进入市场
第16页/共43页
第17页/共43页
(2)国有经济的巨大优越性
①国有经济适应高度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
②在国有经济中,劳动者直接与生产资料相结合,更有 利于劳动生产率的迅速提高
③国有经济发展的全部成果都归劳动人民共同所有,有 利于更好地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
第18页/共43页
(3)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轨迹:(1)打破平均主义(2)允许一部分地
区、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
然后带动更多的地区和更多的人一浪接一浪地走
上共同富裕的道路(3)按劳分配为主体,其它分
配方式为补充(4)效率优先,兼顾公平(5)按劳
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鼓励资本和技
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董事会和经理层可
第6页/共43页
所有制结构例图
第7页/共43页
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具有两个突出特点: 一是它的总水平还很低,目前我国的国内生
产总值虽然总量很大(2010年为世界第二大 经济体),但人均水平却居于世界的后列 (101位); 二是城乡之间、地区之间、部门之间乃至企 业之间,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上很不平衡
第8页/共43页
(二)我国存在多元所有制结构的基本依据
所有制结构指社会中各种所有制及其具体形式的
比例和相互关系
第一、我国生产力发展的多层次性和不平衡性
《当代中国经济》-课程教学大纲
《当代中国经济》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 16168903课程名称:当代中国经济英文名称: Contemporary Chinese Economy课程类别:专业课学时: 48学分: 3适用对象: 财经类专业本科生考核方式:考试先修课程: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二、课程简介《当代中国经济》是为财经类本科生开设的一门重要课程。
该课程全面介绍当代中国经济的演进历程、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它能使学生透彻地解读中国经济发展模式,深入地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有助于学生运用所学经济理论和专业知识,分析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基本路径及重大问题和热点问题,并为学生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奠定了必要的经济学理论基础。
“Contemporary Chinese Economy”is an important course for undergraduates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This course comprehensively introduces the evolution, development status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economy. It can enable students to comprehend the Chinese economic development model thoroughly and Marxist political economics deeply. It is helpful for undergraduates to apply the professional knowledge they have learned to analyze the basic path, major issues and hot topics of China's economic reform and development.It has laid the necessary theoretical foundation of profession for students to devote themselves to the cause of building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一)课程性质《当代中国经济》是经济学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课程。
中国经济专题课程
中国经济专题课程(原创版)目录1.中国经济的概述2.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3.中国经济的现状与挑战4.中国经济的未来展望5.中国经济的影响与启示正文【中国经济的概述】中国经济专题课程旨在深入解析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现状、挑战以及未来展望,并探讨中国经济对于全球经济格局的影响。
本课程将带领大家了解中国经济的基本情况,分析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外部因素,并思考如何在当前形势下应对挑战,抓住机遇。
【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计划经济时期、改革开放初期、高速增长期和结构调整期。
从 1949 年至 1978 年,我国实行计划经济,国民经济受到严重束缚。
自 1978 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显著成就,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在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后,中国经济进入结构调整期,积极寻求新的增长动力。
【中国经济的现状与挑战】当前,中国经济正面临一系列挑战,包括产能过剩、环境污染、科技创新不足等。
同时,中国经济也存在诸多发展机遇,如“一带一路”倡议、新型城镇化、绿色发展等。
在此背景下,政府提出了新发展理念,强调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以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
【中国经济的未来展望】展望未来,中国经济将在新的发展理念指引下,继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此外,政府将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在此过程中,中国经济有望实现高质量发展,为全球经济增长贡献更多力量。
【中国经济的影响与启示】中国经济的发展对全球经济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也让世界各国看到了发展中国家的崛起。
从我国的发展经验中,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启示:发展经济需坚持改革开放,积极参与全球分工与合作;科技创新是驱动经济增长的关键动力;绿色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以人民为中心是经济发展的根本目标。
中国经济教学大纲
中国经济教学大纲课程编号:24730320 课程性质:选修课课程名称:中国经济学时/学分:32学时/2学分英文名称:China Economy 考核方式:考查选用教材:《中国市场统一建设教程》讲义,黄丙志编著大纲执笔人:黄丙志先修课程:无大纲审核人:适用专业:各专业一、教学基本目标《中国经济》是一门选修课程,通过课程教学,让学生熟知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各领域取得的成就,了解建设成熟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遇到的主要困难与问题,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通过对大学本科生开设这门课程,也有利于他们深刻理解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形势与相关政策;有利于更好地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更好地融入到祖国的经济建设中。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确立,但离真正完善的市场经济还有很大差距,市场统一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高级形态,也是我国市场经济建设的核心目标。
从市场统一的角度考察,我国目前还存在很多问题,地方市场分割与行业市场分割严重,市场竞争主体不平等不活跃,市场介体缺失,市场体系欠发达少融通,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对接不充分。
内部市场开放不足已经成为我国持续快速稳定增长的最大障碍。
欧美发达国家建设统一市场的经验告诉我们,整合与加速国家市场统一是经济增长的根本之策。
本课程的基本教学任务是分三大部分(国际借鉴篇、理论与问题篇、建设实践篇),以我国市场统一为主线,让学生了解美国、欧洲发达国家以及新兴工业化国家统一国家市场的政策与措施,掌握我国统一市场的内在机理、特征框架、形成条件以及必要性和紧迫性,理解并掌握我国统一市场进程中的实践与政策措施。
二、教学基本内容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内容为:国际借鉴篇第一章美国统一国家市场的法理学与政策实施1.1 美国的“自由贸易”法理学/1.2 中央与地方的市场经济关系1.3 完善的鼓励竞争的市场经济体制/1.4 政府经济管理能力建设1.5 新经济发展战略和政策措施第二章德国与日本建设统一市场的政策与措施2.1 德国建设统一市场的政策与措施/2.2 日本建设统一市场的政策与措施第三章新兴工业化国家统一市场建设的政策3.1 韩国统一市场建设的政策和措施/3.2墨西哥统一市场建设的政策和措施第四章欧洲联盟统一大市场的建设进程与政策4.1 内部统一大市场建设的背景/4.2 欧盟内部统一大市场的计划与政策内容4.3 欧盟建设内部统一大市场的进程/4.4 欧盟内部统一大大市场的效益与影响理论与问题篇第五章统一市场的内在机理与理论论证5.1 统一市场的内涵及其发展的内在机理/5.2 政府与法治在统一市场中的作为5.3 统一市场的理论论证第六章我国统一市场的内涵、特征、框架与形成条件6.1 我国统一市场的基本内涵与特征/6.2 我国统一市场的基本框架与内容6.3 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条件第七章国内统一市场建设的矛盾与问题7.1 国内统一市场建设中的利益矛盾与影响/7.2 当前统一市场建设中结构方面的问题第八章建设国内统一市场的必要性与迫切性8.1 建立国内统一市场与现代市场经济/8.2 统一市场与推进我国经济体制改革8.3 开放型经济对统一市场体系的基本要求8.4 开放条件下促进市场统一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建设与实践篇第九章中国市场统一进程与政府经济职能的变革9.1 中国统一市场建设进程与思考/9.2 我国统一市场建设中政府经济职能的变革9.3 市场统一建设中的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第十章统一市场建设与规范化市场主体10.1 统一市场建设中市场主体的规范化与目标模式10.2 我国国内市场主体的发育状况/10.3 积极构建规范化的市场主体第十一章统一市场建设与市场客体之一:劳动力市场11.1 我国劳动力市场发育过程与现状/11.2 我国劳动力市场发育存在的问题11.3 我国劳动力市场发育的目标模式选择11.4 培育和发展国内统一劳动力市场的具体措施/11.5小结:建立统一的城乡劳动力市场第十二章统一市场建设与市场客体之二:金融市场12.1金融市场的内涵与分类/12.2我国金融市场的发育状况及特点12.3我国金融市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12.4我国统一金融市场的发展对策第十三章统一市场建设与市场中介组织13.1 中介机构对政府和市场的替代/13.2 行业协调和市场秩序13.3 经济转型条件下行业协会的完善/13.4 开放与转型中的上海市场中介组织第十四章统一市场的法律体系建设14.1 当前统一市场建设中法律体系方面的差距14.2 完善开放型经济体系下的法制体系/14.3 开放型经济政策与法律的统一实施第十五章统一市场建设与区域市场整合15.1 宏观层面:中央调控与区域规划/15.2 中观层面:地方政府的责任与作为15.3 微观层面:企业是区域统一市场的主体与动力三、建议教学进度第一章美国统一国家市场的法理学与政策实施2学时第二章德国与日本建设统一市场的政策与措施2学时第三章新兴工业化国家统一市场建设的政策2学时第四章欧洲联盟统一大市场的建设进程与政策2学时第五章统一市场的内在机理与理论论证2学时第六章我国统一市场的内涵、特征、框架与形成条件2学时第七章国内统一市场建设的矛盾与问题2学时第八章建设国内统一市场的必要性与迫切性2学时第九章中国市场统一进程与政府经济职能的变革2学时第十章统一市场建设与规范化市场主体2学时第十一章统一市场建设与市场客体之一:劳动力市场2学时第十二章统一市场建设与市场客体之二:金融市场2学时第十三章统一市场建设与市场中介组织2学时第十四章统一市场的法律体系建设2学时第十五章统一市场建设与区域市场整合2学时讨论:(1)美欧发达国家以及新兴工业化国家统一市场政策给我们的启示(2)我国统一国内市场进程中的问题与对策2学时四、教学方法主要通过理论授课和讨论、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向学生讲述统一市场进程中的理论、问题、政策措施等内容。
《中国经济专题》课件
中国进行了一系列深化改革,促进了市 场经济体制的建设与完善。
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
农业发展
中国从农业大国逐步转变为现代农业发展强国。
工业化
中国实施工业化战略,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国家。
服务业崛起
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快速崛起,为经济增长提供了新动力。
中国经济稳步增长的原因
创新与技术进步
可持续发展
3 不平等问题
收入分配不平衡和城乡发展差距,需要解决社会不平等问题。
中国经济发展的前景展望
技术创新
中国将继续加强科技创新,推 动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转型。
乡村振兴
中国将加强农村经济建设,推 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区域协调发展
中国将加强区域协调发展,促 进经济发展的整体均衡和协同 创新。
中国不断推动创新与技术进步, 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与转型升级。
中国注重生态文明建设,推动可 持续发展,保护环境与资源。
开放合作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合作,扩大对 外开放,推动全球经济的繁荣与 稳定。
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
1 人口老龄化
随着生育率下降和人口寿命延长,中国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的压力。
2 环境污染
工业化快速发展带来了环境污染问题,需要加强环保措施。
中国经济专题
欢迎观看《中国经济专题》课件!在本次课件中,我们将一起探索中国经济 的发展历程、稳步增长的原因以及面临的挑战与前景展望。
中国经济发展历程
1
加入世贸组织
2
2001年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并
进一步推动了国际经济合作与贸易发展。
3
三十年改革开放
自1978年起,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开启了快速经济增长的新时代。
中国经济专题课程
中国经济专题课程:一、中国经济的现状和趋势中国经济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经济增长速度依然稳健,整体发展趋势向上。
中国经济已经深度融入全球经济,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经济的主要特点是市场化程度较高,开放程度较高,创新能力较强,具有强大的内生动力和潜力。
二、经济增长的动力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主要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1. 人口红利:中国拥有庞大的劳动力资源,人口结构不断优化,劳动力素质不断提高,为经济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2. 投资和消费:中国投资和消费需求旺盛,基础设施建设、制造业、服务业等领域投资空间巨大,居民消费升级趋势明显,为经济增长提供了持续动力。
3. 创新驱动:中国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绿色发展等领域不断取得突破,创新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4. 开放合作: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积极参与全球经济合作,推动共建“一带一路”,为经济增长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动力。
三、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是当前经济工作的重点之一。
通过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产业布局,提高产业质量和技术水平,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兴产业,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1. 制造业升级:中国制造业规模庞大,但技术水平相对较低,需要通过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等方式提高竞争力。
2. 服务业发展:服务业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中国服务业发展潜力巨大,需要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促进服务业发展。
3. 绿色发展:中国政府积极推动绿色发展,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推动能源结构调整和低碳发展,为经济增长注入新的动力。
四、金融市场发展与风险控制中国金融市场发展迅速,已经成为全球重要的金融市场之一。
金融市场的发展对于经济增长具有重要影响,需要加强风险控制和监管,维护金融市场稳定。
1. 资本市场改革:中国资本市场改革不断深化,加强市场监管和规范,推动市场健康发展。
2. 债券市场发展:中国债券市场发展迅速,已经成为全球重要的债券市场之一。
课程名称中国经济问题理论与实践讲解
课程名称:中国经济问题:理论与实践
学分:2分
面向对象:全校各专业硕士研究生
教学大纲: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了解我国现阶段存在的主要经济问题,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加深对这些问题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把握我国经济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二、学时分配
每周2学时,共17周(含期末考试)。
三、课程内容
1、集权与分权:中国工业化道路与积累模式的选择
讨论:中国工业资本积累模式的历史意义与现实困境
2、计划与市场:中国经济运行机制的变革
讨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及其运行机制
3、信息不对称与道德风险:中国国有经济的改革
讨论:国有经济改革的出路与方向
4、权力与租金:腐败现象的经济学分析
讨论:抑制腐败的根本出路在哪里?
5、增长与衰退:中国的宏观经济周期
讨论:中国可以避免经济波动吗?
6、紧缩与扩张:中国的宏观经济调控
讨论: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选择
7、货币与资本:中国金融体制的改革
讨论: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方向
8、危机与动荡:东南亚金融危机与中国外汇体制的改革
讨论:东南亚金融危机给我们的启示
9、机遇与挑战:WTO与中国外贸体制的改革
讨论:如何从另一个视角看待WTO
10、回顾与展望:十六大以后的中国经济增长
讨论:中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可能性与途径
经济学院经济系叶航
2003年6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学系《中国经济问题专题》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中国经济问题专题课程代码:ZB1010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程学分:2
学时:36(理论学时:24;实验实践学时:12)
面向对象:经济学专业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
二、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是面向经济学专业开设的专业必修课程,主要讲授中国的经济增长问题、收入分配问题、国企改革中的产权问题、农村经济问题、政府对宏观经济的干预问题等方面的知识。
本课程在经济学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处于基础性地位,旨在让学生了解中国经济现状、问题和今后的发展趋势。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具备以下知识与技能:
1.把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主要发展规律和特征;
2.掌握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的各种难点和热点问题;
3.能用所学的经济学基本原理,解释、分析现中国现实经济中的各种宏观现象与政策,并具备初步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考核要求
1.考试目的与要求:考察学生对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问题的掌握程度;重点考核学生运用基本经济理论来分析与解释经济中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采取多元化的考核形式,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校效果。
2.考核形式: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过程考核,包括考勤、作业、课堂表现等;另一部分是期末考试,采取小论文形式。
3.成绩评定:采取百分制进行核算,其中过程考核占30%,期末卷面考试占70%。
四、课程教学基本内容、学时分配和教学环节安排
《中国经济问题专题》学时分配
内容理论学时实验(实践)学时
第一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增长 4 2
第二章收入分配 6 2
第三章国企改革中的产权问题 4 2
第四章农村经济问题 6 2
第五章政府对宏观经济的干预 4 4
合计24 12
第一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增长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的事实;掌握中国经济增长的核算和来源分解;运用SFA等方法分析中国经济增长的效率和质量。
教学重点:经济增长的分解、经济增长效率的测算。
教学难点:测算经济增长效率的实证方法。
第一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
(一)GDP增长速度和一、二、三产业增长速度
(二)消费、投资、出口的增长速度及对GDP增速的贡献
第二节中国经济增长的核算
(一)经济增长核算方法
(二)对中国经济增长来源的测算
(三)对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把握及国际比较
第三节中国经济增长的效率
(一)经济增长效率的测算方法
(二)对中国经济增长效率的实证测算
(三)提高中国经济增长效率的对策和建议
第二章收入分配
教学目的与要求:熟练掌握中国收入分配的现状,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种种收入分配现象的历史合理性和不合理性,并用相关理论分析合理性的历史标准;初步掌握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教学重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各种收入分配现象及其合理性。
教学难点: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第一节价值与分配的关系
(一)价值理论为收入分配提供经济哲学观上的基础
(二)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之间的关系
(三)非劳动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价值基础
第二节收入分配中的公平与效率
(一)我国收入分配的格局
(二)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化趋势
(三)缩小居民收入差距的政策选择
第三章国企改革中的产权问题
教学目的与要求:认识产权制度在社会经济制度发展中的作用;重点把握产权制度、企业制度、市场制度的内在联系;了解我国国企改革中产权问题的解决方案。
教学重点:从思想史的角度,通过对企业性质问题的梳理,深入理解产权制度、企业制度、市场制度的内在联系。
教学难点:我国国企改革中解决产权问题的主要思路和方法。
第一节西方产权理论的发展和演变
(一)什么是产权
(二)当代西方产权理论的系统提出
(三)西方产权理论的新进展
第二节国企改革中的产权问题
(一)企业制度变迁的历史逻辑
(二)产权、市场、企业的关系
(三)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中的产权问题
第四章农村经济问题
教学目的与要求:全面了解中国农村改革的进程;把握我国日益突出的“三农”问题;探讨破解“三农”问题的思路和政策。
教学重点:中国农村现代化及其路径
教学难点:中国农村现代化的制约因素及破解方法
第一节中国农村的改革与发展
(一)我国农村的三次历史性变革
(二)30多年来农村改革的实践
(三)我国农村的改革与发展
第二节中国农村的现代化道路
(一)中国农村现代化问题
(二)中国农村现代化道路
(三)中国农村社会结构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第五章政府对宏观经济的干预
教学目的与要求:理解经济周期理论;掌握政府进行宏观经济干预的主要手段和方法。
教学重点:了解从需求管理和供给管理两个方面来实现经济稳定增长的宏观经济目标。
教学难点:宏观干预手段的配合及成本
第一节稳定与波动的权衡
(一)有关经济周期理论的比较
(二)我国的经济周期问题
第二节政府在现代经济中的角色
(一)经济增长率与我国财政政策的紧与松
(二)金融风险解析与我国货币政策的走势
五、课程学习指导与修读建议
本课程的现实针对性很强,学生在学习中要运用经济学理论,联系中国实际来分析和把握中国经济问题,培养良好的经济学思维习惯。
另外,要关注经济时事热点、参与社会实践、培养严谨的经济学思考习惯。
六、推荐教材与阅读书目
1.《经济学原理(上、下)》(第1版),(美)曼昆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
2.《微观经济学》(第二版),克鲁格曼,韦尔斯著,黄卫平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
3.《发展经济学》(第4版),(美)罗默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
4.《制度、技术与中国的农业发展》(第1版),林毅夫著,上海人民出版社和上海三联出版社,1994年。
5、《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第1版),林毅夫,蔡昉,李周著,上海人民出版社和上海三联出版社,199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