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兰教育的精髓
芬兰教育的理念及特色
芬兰教育的理念及特色芬兰,一个北欧小国,通过高质量的教育,近几十年来,造就了高素质的人才,并因此提升了国家竞争力,据达沃斯经济论坛公布的《2006-2007年全球竞争力报告》,芬兰在全球125个国家和地区中名列第二,而此前连续三年排名第一。
在反映教育质量的“国际学生评估计划”(PISA)①评估报告中,芬兰学生在阅读、解决问题能力上名列榜首,数学、自然科学等项目,也不居人后。
全球各地的教育机构和教育专家纷纷造访芬兰,探寻这个北欧小国教育成功的奥秘。
芬兰的教育方针由国民会议制定,政府的教育部及其下属的全国教育委员会负责贯彻执行。
芬兰在教育上的投资是全球最慷慨的。
多年来,教育投入占GDP 的比重都在6%以上,教育开支在政府预算中位列第二,仅次于社会福利支出。
以2008年为例,芬兰教育部的预算达到69亿欧元,占政府总预算的16%。
②芬兰各类正规教育全部免学费,国民基础教育阶段,除了学费全免,文具费、课本费、教材费也全免,还要免费提供在校日午餐及交通。
中央政府对各类教育的投资比例,大致而言,基础教育占40%,职业教育占20%,高等教育占15%,成人教育和其它教育占25%。
③为了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和合理布局,中央政府根据各地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情况,把全国划分为10类地区,按照“贫困地区多助,富裕地区寡助”的原则予以资助。
一、芬兰教育的理念(一)人是最宝贵的财富。
芬兰是一个自然资源缺乏、人口稀少的小国,他们深知自己没有资本浪费任何一个孩子,体现在教育上就是“不让一人掉队”(No Child Left Behind), 不论是家长、老师,还是社会各界,都付出超常的耐心和努力,通过各种方法,让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孩子也获得课本和生活知识,建立起自尊和自信。
芬兰人总是说:“我们尊重每个独立自主的个体,因为我们非常需要各种不同的人才”。
在芬兰,没有所谓朽木不可雕的“差生”,他们不会早早地对孩子进行筛选,贴上优劣不同的标签,他们不鼓励也不强调学生从小就与人竞争,在压力下学习,而是耐心启发、协助每个孩子找到自己的生命价值,建立起可以受用终生的积极学习心态。
芬兰的教育观后感
芬兰的教育观后感芬兰的教育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被誉为世界上最好的教育体系之一。
我有幸深入了解芬兰的教育观,并从中受益匪浅。
本文将分享我对芬兰教育观的观察和感悟。
首先,芬兰的教育注重学生的个体发展。
在芬兰,教育被视为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服务。
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力,并鼓励他们追求自己的兴趣和激发内在动力。
这种教育观念与传统的以应试为导向、死记硬背的评估方式截然不同。
在芬兰的学校中,学生更多地参与项目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他们有机会扩展自己的知识,并通过实践应用所学。
其次,芬兰的教育注重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在芬兰被视为社会的精英和专业人士,他们享有高度的社会地位和自主权。
芬兰的教育体系更多地依赖于教师的专业判断,而不是政府的干预。
教师在芬兰接受长期的教育培训,并且最终获得硕士学位。
他们有权选择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以满足学生个体的需求。
正是因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和专业自主性,才使得芬兰的教育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变革和学生的需求。
另外,芬兰的教育注重学生的福祉。
芬兰教育系统致力于给予学生全面的关注和照顾,以确保他们在身心健康的状态下学习。
学校提供丰富的课外活动和社交支持,以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社交技能。
学校提倡平等,不论学生的身份背景如何,都会接受公平的对待。
通过关注学生的福祉,芬兰的教育体系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和积极的学习态度。
最后,芬兰的教育注重终身学习。
教育不仅局限于在校学习,还包括社会和职业发展的各个阶段。
芬兰鼓励人们终身学习,不论是在校学生还是成年人、职业人士。
他们提供各类继续教育的机会,以确保人们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总结起来,芬兰的教育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个体发展;重视教师的专业发展和自主权;关注学生的福祉;提倡终身学习。
这些特点使得芬兰的教育系统成为了一个成功的典范。
希望将来更多的国家能够借鉴芬兰的教育理念,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培养更有创造力和全面发展的未来人才。
芬兰教育理念
芬兰教育理念
芬兰教育理念强调平等、个性化和终身学习。
1. 平等教育:芬兰强调每个学生都应该有平等的机会接受优质的教育。
学校提供公平的教育资源,没有富人和穷人之分,也没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和普通学生之分。
2. 个性化教育:芬兰学校注重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和潜能。
教师采用个体化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来设计课程和教学活动。
3. 终身学习:芬兰强调教育不仅仅是在学校中进行,而是一种终身的学习过程。
学生被鼓励终身学习,不仅仅在学校里学习知识,还要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自我发展的意识。
4. 基础教育优先:芬兰教育系统注重基础教育的重要性。
学前教育和初等教育都被认为是非常关键的阶段,重点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知识和社交能力。
5. 实践导向:芬兰教育强调实践和实际应用。
学生被鼓励参与实际工作和社区服务项目,以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总体来说,芬兰教育理念强调平等、个性化和终身学习,注重基础教育和实践导向的教学方法。
这些理念使得芬兰的教育系统在全球享有很高的声誉。
芬兰的教育模式
芬兰的教育模式芬兰的教育模式一直以来备受世界瞩目,被誉为世界上最好的教育系统之一。
其独特的教育理念和实践方法,使芬兰成为了教育改革的领头羊。
在芬兰,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思维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一、平等和包容芬兰的教育模式以平等和包容为核心价值观。
在芬兰的学校里,每个学生都有平等的机会接受教育,并且不论学生的家庭背景、经济状况或学习能力如何,每个人都受到平等对待。
这种平等的理念体现在不分班级的政策上,学生们在同一个班级里学习,不会被分成强弱班,这样可以避免学生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扩大。
芬兰的教育系统也非常注重包容,为学习困难和特殊需求的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
学校会配备专门的教育专家,为这些学生提供额外的支持和辅导,确保他们能够融入学校和社会。
二、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主学习芬兰的教育模式鼓励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主学习。
学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场所,更是培养学生创造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基地。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被鼓励提出问题,探索知识,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
芬兰的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鼓励他们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和项目。
学生有更多的自主权来选择他们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这样能够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
三、教师的专业发展和自主权芬兰的教育模式非常重视教师的专业发展和自主权。
教师在芬兰被视为教育改革的推动者和引领者,他们被赋予了更多的自主权和决策权。
芬兰的教师培训非常严格和系统化,他们需要接受长时间的专业培训和实习。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更多的自由度来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他们可以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兴趣来设计课程和教学内容。
四、综合评价和少量作业芬兰的教育模式强调综合评价和少量作业。
学生不会被过多的作业压迫,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去自主学习和参与其他活动。
学校更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而不是单纯的考试成绩。
芬兰的学生被鼓励进行创造性的项目和实践活动,这些活动能够更好地展示学生的能力和学习成果。
芬兰教育制度
芬兰教育制度芬兰教育制度以其高质量和公平性而闻名。
以下是一些关于芬兰教育制度的重要方面。
首先,芬兰实行全面义务教育制度,免费为所有孩子提供教育。
义务教育开始于7岁,通常持续9年,包括小学和初中。
这种制度确保了每个孩子都有平等的接受教育的机会。
其次,芬兰教育注重个体发展。
学校鼓励学生全面发展,而不仅仅是追求学术成绩。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才能选择课程,并参与各种课外活动。
这种个体发展的教育理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第三,芬兰的教师是教育体系的核心。
芬兰的教师拥有高水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经过严格的选拔和培训。
他们被视为教育工作的专家,并享有高度的社会地位。
教师有很大的自由度来开展教学活动,他们与学生之间建立起紧密的互动和合作关系。
第四,芬兰的教育注重终身学习。
教育并不仅仅在学校进行,还通过不同的途径如大学、职业学院和成人教育机构持续进行。
这使得芬兰人能够在整个生活中不断学习和发展自己的技能,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和工作环境。
第五,芬兰的教育评估注重整体发展。
与其他国家不同,芬兰没有普遍性的标准化考试,而是通过教育评估的形式来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
这种综合评估方法包括学生的课堂表现、综合能力和教师的评估。
这种评估方式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人成长和整体发展,而不仅仅是单纯的成绩。
总的来说,芬兰的教育制度强调平等、个体发展和终身学习。
通过这种制度,芬兰培养了一批具有创造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学生,并为他们提供了获得成功的机会。
这使得芬兰教育制度备受国际认可,并成为其他国家学习的榜样。
芬兰小学教育心得体会
随着全球化教育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关注和借鉴芬兰的教育模式。
近年来,我国也掀起了学习芬兰教育的高潮。
我有幸在芬兰的一所小学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交流学习,亲身体验了芬兰小学教育的魅力。
以下是我对芬兰小学教育的心得体会。
一、芬兰小学教育的核心理念1. 重视学生全面发展芬兰小学教育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个性发展和创造力培养。
学校鼓励学生参与各种活动,如体育、音乐、美术等,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 强调自主学习芬兰小学教育强调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通过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索和实践。
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提出问题,发表见解,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3. 注重学生个性发展芬兰小学教育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需求。
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帮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4. 强调团队合作芬兰小学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学校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团队活动,如班级活动、社团活动等,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沟通、协调和协作。
二、芬兰小学教育的教学特点1. 小班化教学芬兰小学班级人数较少,一般为20人左右。
小班化教学有利于教师关注每个学生的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2. 启发式教学芬兰小学教师善于运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索和实践。
教师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 实践教学芬兰小学教育注重实践教学,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学习。
学校设有各种实验室、工作室等,供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4. 个性化教学芬兰小学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
三、芬兰小学教育的课程设置1. 基础课程芬兰小学的基础课程包括语文、数学、科学、历史、地理、音乐、美术等。
这些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2. 特色课程芬兰小学的特色课程包括体育、音乐、美术、戏剧等。
他乡的童年芬兰教育理念
他乡的童年芬兰教育理念芬兰教育理念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备受赞誉。
其成功的关键在于其强调平等、尊重,以及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哲学。
以下是对芬兰教育理念五个主要方面的深入探讨。
一、平等与尊重在芬兰的教育体系中,平等和尊重是核心价值观。
无论学生的家庭背景、经济状况、性别、种族或宗教信仰如何,他们都有平等接受高质量教育的机会。
教育部门坚信,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才能和兴趣,应该得到充分的尊重和发挥。
二、自主学习芬兰教育体系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教师作为引导者,会设定学习目标和提供学习资源,但不会强迫学生学习。
学生需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这种自主学习的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独立性。
三、跨学科学习芬兰教育体系重视跨学科学习,鼓励学生探索不同领域的知识,并从中找到自己的兴趣。
这种学习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使他们更适应未来的社会发展。
四、实践能力芬兰教育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鼓励他们通过实验、观察和实践活动来获取知识。
这种方式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同时也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五、合作与交流芬兰教育体系重视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的培养。
学校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团队合作项目和社交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会协作、沟通和领导力的技巧。
这种学习环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全球视野。
结论:通过以上五个方面的探讨,我们可以看出芬兰教育理念的核心是全人教育,旨在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学生。
这种教育理念强调平等与尊重,自主学习,跨学科学习,实践能力和合作与交流,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发展机会。
哪个国家的教育系统更注重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哪个国家的教育系统更注重创造力和创新能力?近年来,教育领域的改革不断推进,创造力和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各国教育重点关注的方向,但在不同国家,对于创新教育的重视程度却并不相同。
那么,哪个国家的教育系统更注重创造力和创新能力呢?本文将就此问题展开探讨。
一、芬兰——将创新教育嵌入全方位发展体系芬兰拥有全球最先进的教育系统之一,它的教育政策注重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以应对21世纪所需的趋势。
芬兰的创新教育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 平等的教育机会:芬兰设有“共享文化”教育政策,致力于给每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把所有学生当成有无限潜能的人而不是固定等级的人,真正实现了“因人分教”的教学目标。
2. 自由的授课方法:芬兰的教学方法与众不同,强调自由的授课方法,鼓励学生思考和创新,而非对学生进行简单的灌输式教育。
学校不会按分数排名,重视学生的态度、动机和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成为独立思考者和创新领袖。
3. 教师培训:芬兰认为教师的培训是推进创新教育的重要前提,因此对教师的培养十分重视,芬兰的老师必须接受严格的教育和培训,掌握最新的教育方法和技术,以便根据学生的发展和兴趣进行灵活有效的指导。
二、中国——推进创新教育的新时代近年来,随着中国国力的不断提升,中国教育也迎来了一次新的变革,以培养创造性人才为目标的创新教育也成为了国家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
1. ‘双一流’高校建设:为培养人才创造一个更优秀的平台,中国推出了“双一流”高校建设计划,想要把中国的高校提高到世界一流水平。
这些高校通过教学改革来改变教育方式和方法,强化学科建设、学科交叉和学科创新,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未来的岗位培养出更为优秀的人才。
2. 课程改革:在当前“互联网+”时代下,中国正在进行课程改革,通过引入电子教育平台、教学平台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搭建与时代同步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思考。
3. 创新杯和创投大赛:为鼓励学生创新和创业,中国各地普遍开设了创新杯和创投大赛,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实现创新的点子,并通过各种方式实现对于创业项目的资金支持和此类选手的成长,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芬兰儿童技能教养法
芬兰儿童技能教养法
芬兰儿童技能教养法被称作“芬兰式儿童教育”,它强调孩子的
自主、合作及其情感能力的培养,同时尊重孩子的发展阶段和个性差异,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让孩子自主选择:芬兰式教育中,孩子有很多的自主权,例
如可以自行安排学习和玩耍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等等,这样可以让
孩子自主权逐渐提高,习惯自主思考和决策。
2. 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芬兰式教育注重课程和教学方
法的创新,从而激发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思
维能力,帮助孩子更好地获得知识。
3. 强调合作与交流:芬兰式教育中,教师会鼓励孩子与他人合作,引导孩子学会交流和沟通,这样有助于孩子建立团队合作能力、
学会尊重他人等重要的社交技能。
4. 培养情感力和社交能力:芬兰式教育十分注重家庭和社交环
境对孩子成长的影响,在课程和教学中会重视孩子的情绪和情感方面
的发展,激发孩子的情感和创造力。
总之,芬兰儿童技能教养法是一种注重孩子自主、合作以及情感
能力培养的教育方式,旨在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并追求孩子个性化、全面发展。
芬兰的幼儿教育理念
芬兰的幼儿教育理念
芬兰是一个被广为称颂的教育强国,其幼儿教育理念很受关注。
以下是芬兰幼儿教育的一些核心理念:
1. 尊重和满足每个孩子的需求:芬兰的幼儿教育强调尊重每个孩子的个体差异和需求,因此教师会根据每个孩子的发展水平和兴趣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
2. 自由游戏与自主学习:芬兰的幼儿教育注重通过游戏和自主学习来促进孩子的多维发展,培养他们的创造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批判思维。
3. 平等和包容:芬兰的幼儿教育追求平等和包容,强调每个孩子都有权利接受高质量的教育。
这包括对来自不同文化背景、发展水平和能力的孩子给予平等的机会和支持。
4. 温暖与关爱:芬兰的幼儿教育注重为孩子提供温暖、关爱和支持的环境。
教师们会与孩子建立亲密的关系,倾听他们的需求,并提供温馨的照顾和支持。
5. 自然和户外活动:芬兰的幼儿教育非常重视与自然环境的接触和户外活动。
孩子们经常有机会在自然中游戏、探索和学习,这有助于促
进他们的身体发展、社交能力和情感健康。
芬兰的幼儿教育理念强调尊重、个性化、自主学习、平等和自然环境的重要性。
芬兰“现象教学”的理念内涵与启示
芬兰“现象教学”的理念内涵与启示芬兰教育被誉为世界上最好的教育系统之一,其“现象教学”(phenomenon-based learning)理念被广泛研究和引入到其他国家的教育实践中。
本文将探讨芬兰“现象教学”的理念内涵以及对其他国家教育的启示。
1. 整合本真的问题:芬兰的“现象教学”强调要将学习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通过学生自主选择和研究感兴趣的问题,引发他们对问题的疑问和思考。
这种学习方式要求教师将不同学科知识整合在一起,使学生能够综合运用各种学科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2. 跨学科学习:芬兰的“现象教学”注重跨学科的学习,鼓励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
这种学习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培养他们的系统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学生主导和合作学习:芬兰的“现象教学”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方法,并与同伴进行合作学习。
这种学习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能力。
4. 引导式教学:芬兰的“现象教学”不是简单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而是通过提出问题和引导学生的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
教师的角色是引导者和指导者,他们与学生共同探索问题并引导他们学会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
5. 反思和评估:芬兰的“现象教学”强调学生对学习过程的反思和评估,通过学生的反馈和评估来改进教学过程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学习成果的评估,以达到真正的学习效果和发展。
芬兰的“现象教学”理念强调学生主动参与、跨学科学习、教师的指导和学习过程的反思与评估。
其他国家的教育可以从芬兰的经验中吸取启示,改进教育模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芬兰的教育理念及对我们的启示
芬兰的教育理念及对我们的启示芬兰的教育理念以其独特性和成功而备受国际瞩目。
以下是芬兰教育理念及对我们的启示:平等和包容性:芬兰教育强调平等和包容,确保每个学生都有平等的机会接受高质量的教育。
教育资源在整个国家范围内分配均衡,无论学生的背景、能力或社会地位如何。
这提醒我们,教育应该是一个开放、包容和公平的领域,每个人都应该享有平等的学习机会。
强调个体发展:芬兰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个人素质和发展,鼓励学生发掘自己的潜力并追求自己的兴趣和天赋。
他们的教育系统强调学生的整体发展,而不仅仅是在学术方面取得好成绩。
这提醒我们,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多元发展,培养他们的创造力、批判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的乐趣和自主性:芬兰教育强调学习的乐趣和自主性。
他们的教育环境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生被视为学习的主导者,他们有更大的自由度来选择学习内容和方法。
这提醒我们,教育应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让他们对学习保持积极的态度,培养终生学习的习惯。
重视教师的专业素养:芬兰教育非常重视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职业发展。
教师经过严格的培训,被视为教育改革的关键力量。
他们享有高度的自主权和专业裁量权,鼓励创新和实践。
这提醒我们,教师是教育的核心,需要给予他们足够的支持和培训,以便他们能够成为教育的领导者和变革的推动者。
总的来说,芬兰的教育理念给我们带来了以下启示:平等、包容、个体发展、乐趣和自主性以及教师的专业素养。
这些理念提醒我们,教育应该关注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要重视教师的角色和专业发展。
通过借鉴芬兰教育的成功经验,我们可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育体系,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机会。
芬兰的教育观后感
芬兰的教育观后感芬兰的教育一直以来备受世界瞩目,是世界上最为成功和受尊敬的教育体系之一。
近期,我有幸研究并了解了芬兰的教育观,深受启发。
本文将对我的观察和感悟进行分享。
芬兰的教育重视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际技能和能力,而不仅仅是知识的灌输。
在芬兰的教育体系中,学生被视为个体,学校致力于鼓励学生探索兴趣和天赋,并提供多元化的学习机会。
首先,芬兰的教育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
学生有权参与决策,他们可以影响他们的学习内容和方式。
教师被视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合作伙伴,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探索解决方案,并在实践中学习。
其次,芬兰的教育强调终身学习。
教育不仅仅局限于学校教育阶段,而是贯穿整个人生。
芬兰社会鼓励人们终身学习,提供广泛的继续教育和培训机会。
这种文化促使个人在不同阶段不断更新知识和技能,适应社会变化的需求。
再次,芬兰的教育倡导全面发展。
学校在课程设置上注重发展学生的各个方面,包括认知、情感、社交和实践技能。
在艺术、音乐、体育等领域的学习和参与被严肃对待,并被视为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芬兰的教育注重学生的健康和幸福。
学生的身心健康被视为学习的基础。
学校为学生提供从健康饮食到心理支持的全方位服务。
学生可以在课程之外参与各种活动,鼓励他们形成均衡的生活方式,积极参与社会和家庭活动。
对于我个人来说,芬兰的教育观给予了我很多启示。
首先,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整体发展,培养他们的实际技能和能力,而不仅限于知识的传授。
教育的目标应是培养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个体,而不仅仅是应试的机器。
其次,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是教育的核心。
学生应该被鼓励提出问题、探索解决方案,并在实践中学习。
教师应扮演指导者和合作伙伴的角色,引导学生发现和实现自己的潜力。
最后,教育不应该终止于学校,而是贯穿终身。
通过终身学习,个人能够不断更新知识和技能,适应社会的变革。
这种学习文化能够推动个人成长,同时也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动力。
芬兰的教育观后感
芬兰的教育观后感芬兰一直以来都被誉为世界教育强国,其独特的教育理念和先进的教育制度备受瞩目。
我有幸有机会深入了解了芬兰的教育观,深受启发并产生了很多感悟。
下面我将就此展开论述。
首先,芬兰的教育注重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
与其他国家相比,芬兰教育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而并非只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
芬兰的教育课程设计非常灵活,允许学生在学习中发挥自己的特长和兴趣,这使得学生们在学习中更加主动积极,形成了对学习的内在动力。
与此同时,芬兰的教育也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技能和情感素养,让学生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和人际关系,具备更全面的发展。
其次,芬兰的教师素质十分高。
在芬兰,成为一名教师需要经过严格的选拔和专业培训。
教师被视为社会的精英,具备高度专业性和责任感。
芬兰的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还要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创新能力。
与其他国家相比,芬兰的教师在教学中更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能够根据学生的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
这种关注每个学生个体差异的教学方式,使得芬兰的教育更能够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适当的关爱和培养。
再次,芬兰的教育注重学生的幸福感和健康发展。
在芬兰的学校中,学生的身心健康是非常重要的,学校给予学生充足的自由和休息时间。
学生们通常每天有长时间的户外活动,有足够的时间进行体育锻炼和社交交流。
这种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的教育理念,使得学生们能够更好地调节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形成健康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最后,芬兰的教育强调教育的公平性。
在芬兰,每个学生都有平等的接受教育的权利,不论学生的社会背景和家庭条件如何。
芬兰的教育制度致力于缩小教育差距,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获得公平的教育机会和资源。
这种追求教育公平的理念,使得芬兰的教育成为了一个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实现自己潜力的平台,为每个孩子的未来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总的来说,芬兰的教育观给了我们很多启示和思考。
芬兰“现象教学”的理念内涵与启示
芬兰“现象教学”的理念内涵与启示芬兰的教育体系一直被世界各国所称道,其独特的教学理念被称为“现象教学”。
芬兰的教育体系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批判思维能力,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式学习。
这一教育理念具有深刻的内涵,并带给其他国家一些启示。
芬兰的“现象教学”强调学生从生活和现实中发现问题,通过主动思考、调查研究和实际操作解决问题的方法。
它打破了传统教育中的“知识传授”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力。
这种教学方法使得学生能够在现实生活中获得知识,对学习更加感兴趣和投入。
“现象教学”要求教师创造一个对学生具有意义的学习环境。
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教师不再是简单地传递知识,而是充当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启发者。
他们通过问题导向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现象教学”还强调跨学科学习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学生在实际问题中需要运用多学科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学科综合能力。
这种方法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的联系和应用,并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芬兰的“现象教学”理念,其他国家可以获得一些启示。
教育应该以学生的需求和利益为中心。
学生应该在实际问题中学习,从中获得知识、技能和体验。
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帮助他们主动学习和探索。
教师应该更多地扮演辅导和引导的角色。
他们应该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师应该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和挑战,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学校应该创造一个积极、合作和积极的学习环境。
学生应该有机会参与实际问题的解决和团队合作,通过互相学习和交流来共同进步。
学校应该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可能性,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特长。
芬兰的“现象教学”理念具有很多启示和借鉴意义。
它强调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造力。
其他国家可以从中学到如何把教育真正放在学生的需要和利益上,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并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
芬兰的教育观后感
芬兰的教育观后感近年来,芬兰的教育系统备受瞩目,被誉为世界上最成功的教育体系之一。
作为一个对教育有浓厚兴趣的人,我决定深入了解芬兰的教育观,并对其进行一番思考和反思。
首先,芬兰的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自主性。
与其他国家相比,芬兰的教育课程更加灵活,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思维。
学生在课堂上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更多地是通过讨论和实践来主动地探索和学习。
这种教育方式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他们的自主性和创造力。
其次,芬兰的教育重视学生的整体发展。
在芬兰的教育体系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社交能力同样重要。
学校提供丰富的课外活动,包括体育、音乐、艺术等,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此外,芬兰的教育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交技能和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小组活动和项目学习,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和沟通,培养了他们的领导能力和团队意识。
再者,芬兰的教育注重教师的专业发展和素质提高。
在芬兰,教师被视为社会的精英,他们接受严格的培训,拥有高水平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
教师在课堂上扮演着引导者和指导者的角色,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和思考。
此外,芬兰的教师还有更多的自由度来设计课程和教学方法,以适应学生的需求和兴趣。
这种注重教师的专业发展和素质提高的教育观念,使得芬兰的教育体系更加完善和有效。
然而,芬兰的教育观也存在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
首先,虽然芬兰的教育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自主性,但是否过于强调个人的发展和成就,而忽视了团队合作和社会责任的重要性呢?在现实社会中,个人的成功往往需要与他人合作和共同努力,因此,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同样重要。
其次,芬兰的教育体系注重学生的整体发展,但是否过于强调了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而忽视了基础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性呢?基础知识和技能是学生发展的基石,只有掌握了这些基础,才能更好地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爱好。
最后,芬兰的教育体系注重教师的专业发展和素质提高,但是否过于强调了教师的自由度和个人创新,而忽视了教师间的交流和合作呢?教师间的交流和合作是促进教育进步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因此,应该更加重视教师间的交流和合作,以提升整个教育体系的质量。
芬兰教育的理念及特色
●学习借鉴是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
他们认为,教育是接照孩子们的意愿和禀赋,循序渐进,而不是按照老师、家长的要求揠苗助长。
另一方面是对学校和老师的信任和尊重。
中央政府制定的教育大纲只提供不同科目的教学目标和内容的大方向,学校有权在国家课程与政策框架下,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设计自己的发展计划和实施策略。
老师拥有充分的教学自由度和课程自主权,可以自行决定教材、教学内容、教育方式和教学进度。
学校及教师在教育上所拥有的自由度、自主权不仅没有影响芬兰基础教育的质量,相反,却激发了学校和老师的责任感、积极性、创造性,使得芬兰的教育可以随时根据个体需求和社会需求的变化灵活调整。
(五)知识要应用于生活。
芬兰学生在PISA测试中的杰出表现,其中一个原因是芬兰的教育方针与PISA测验的强调重点不谋而合,即重视学生运用知识于生活的能力。
教育不光是看学生已经学到了什么,更要看学生可以用学到的东西做什么。
芬兰从小学开始,就有“教育与职业辅导课”,逐步为学生介绍各种不同的职业类别,鼓励学生观察和了解周边所出现的各种行业,认识各职业工作的概况及技能要求,以便让学生在初中毕业后能清楚地选择是要进入普通高中还是职业技术学校。
二、芬兰教育的特点不同的观察者总是以自身为参照系,凸显出被观察对象的特点。
以中国教育现状作背景,芬兰教育呈现以下特点:(一)重视基础教育。
在大多数国家,高等教育学生平均分配到的经费最多,但在芬兰,投资在基础教育,尤其是投资基础教育高年级学生(相当于我国的初中生)的经费是最高的(每人平均达8200美元)。
④芬兰人研究发现这阶段的小孩正处于发展自己的学习方法阶段,需要最多的资源,投资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报酬率最高。
芬兰地广人稀,为了满足国民义务教育的需求,国家在基础教育上慷慨投入,500多万人15的国家,却有近5000所基础学校,每个学校平均人数不到150人,每个班级不超过20人。
一些处于偏远地带的学校,如北极圈内的学校,常常只有30。
芬兰的教育观后感
芬兰的教育观后感在芬兰的教育体系中,我不禁被其独特与创新的教育观所深深吸引。
芬兰的教育不仅关注学生的学术表现,更注重塑造学生的完整人格,并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首先,芬兰的教育注重学生的个体发展。
教育系统以学生为中心,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特性和个体差异。
他们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并提供相应的支持和资源。
在芬兰的学校中,学生在规定的学习时间内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学科,有更多的自由度去探索和追求自己的兴趣。
这种个性化的教育模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培养了他们的创造力和自主能力。
其次,芬兰的教师培训体系非常高效。
芬兰的教师培训是一个严格而系统的过程。
教师必须通过精心设计的培训课程和实习来获取教师资格。
他们不仅需要掌握教学知识和技能,还需要具备忍耐力、灵活性和对学生的关心。
教师在教学中有很大的自主权,可以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兴趣来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这种注重教师素质和培训的方式保证了芬兰学生得到高质量的教育,并从小就培养了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此外,芬兰的教育系统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
他们认为学生的发展不仅仅在于学术上的成绩,还包括非学术领域的发展。
因此,在课程设置中,芬兰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交流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和适应未来的各种挑战。
学生在校外也有广泛的课外活动和社团组织可以参加,培养了他们的兴趣爱好和领导能力。
最后,芬兰的教育系统注重公平与平等。
芬兰的教育系统不存在排名制度和竞争压力。
学生没有分数和等级之分,学校也没有选拔制度。
这样的环境鼓励学生以个人发展为目标,减轻了学生和家长的压力,使得学习变得更加自主和愉快。
他们相信每个孩子都有潜力,不论他们的背景和能力如何,都应该有平等的机会去发展和实现自己的梦想。
总而言之,芬兰的教育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芬兰注重学生的个体发展,重视教师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并强调公平与平等。
这些特点使得芬兰的教育体系在国际上备受关注和赞誉。
芬兰和中国在教育方面有何异同?
芬兰和中国在教育方面有何异同?随着全球化的深入,我们所处的世界越来越多元化,各国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也越来越频繁。
在这样的背景下,了解不同国家的教育制度和文化成为了一项重要的任务。
芬兰和中国是两个教育体系截然不同的国家,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比较两国教育的异同。
一、教育方针和目标芬兰的教育方针是“为每个人提供机会,发挥其最大的潜力”,强调个性化的教育方式,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发展。
芬兰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创造力、创新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的终身学习者。
而中国的教育方针是提高全民素质和国家实力,强调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注重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和竞争力。
中国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有用之才,为国家的发展和建设做出贡献。
二、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芬兰的教育课程非常灵活,主要以实践为导向,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
芬兰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终身学习能力,因此不强制学生参加任何标准化考试。
学生的学习成果主要通过综合评价和反馈来进行评估。
中国的教育课程设置非常严格,重点是传授学科知识和技能,强调学生的应试能力和竞争力。
教学方法主要以讲解和记忆为主,课堂上讲得比较死板和枯燥,学生需要大量的课外扩展来增强自己的学科能力。
学生的学习成果主要通过各类考试成绩来进行评估,分数决定了学生的升学和未来发展的路向。
三、师资培训和教育资源芬兰的教育投入非常充分,教育资源丰富,师资力量雄厚。
芬兰的中小学教师需要接受两年的师资培训,强调实践经验的积累,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此外,芬兰教育注重孩子的生活和情感发展,学校通常拥有很好的社交场所,让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同时,享受快乐童年。
中国的教育投入一般,教育资源不足,师资力量相对薄弱。
教师培训重视学科知识和教育理论,但实践经验的培养不足。
很多学校环境条件差,缺少足够的教育资源和社交场所,许多学生在学生生活和情感发展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碍。
结语从以上对比可以看出,芬兰和中国的教育体系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芬兰的教育理念
芬兰的教育理念
第一部分:芬兰的教育理念
芬兰是一个以受教育程度高国家,而建构在这个国家的教育理念可以追溯到19th和20th世纪。
芬兰的教育理念有一个强调全人教育的重要性,即个人的整体发展的理念:学校的任务是不仅让学生们获得基本知识和技能,而且要培养学生个人的职业和社会贡献能力。
芬兰的教育理念强调学生个体的发展,重视个体的需求,和个体所能实现的潜能。
芬兰把重点放在发展学生的潜能、认同与独特能力,并且鼓励学生尽自己最大的可能去实现自己的潜力。
芬兰的教育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尊重个体的社会能力、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另外,芬兰的教育理念强调个体的团队合作能力,以及学校对学生的责任感、良好的表现、文化责任和道德责任。
学校会在教学中教导学生尊重他人、尊重文化差异,并学会接受他人的差异,共同学习和友好相处。
第二部分:芬兰的教育实施
在芬兰的教育中,学生的个人需求被纳入考虑,通过灵活的课程安排和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学校能够更好地让每个学生获得有效地发展个人特质。
芬兰的教育实施有良好的老师-学生关系,学生们以及家庭的参与,以促进互相理解和尊重,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精神环境。
学校会把学生的特殊需求考虑进去,这样就能够更好地给学生们提供适合他们
的学习服务。
此外,芬兰的学校在教育方面注重学生的核心能力,给学生们的更多机会去探索和发现,跨领域和跨科目学习,学习多元的视角和技能,让学生们能够解决现实世界的问题。
芬兰的教育理念有助于培养学生们成为全面发展的个体,能够利用他们的才能影响社会和社会的发展。
芬兰的教育理念让学生们获得全面的教育,能够在个人和集体双方都有所发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芬兰教育的精髓,培养学生的横贯能力
近年来,由于在世界经合组织国际学生能力测评(PISA )中的卓越表现, 芬兰教育引起世人瞩目。
这个处于北欧一隅、并不为多数国人所熟悉的神秘国家,也成为中国教育界关注的热点。
最近,一篇名为《我们的孩子还在上补习班,芬兰人却决定颠覆学校教育》的文章在微信上热传,原文中最抓眼球,也是最有误导性的文字是:
“ 2016年11月14日,请大家记住这一天。
芬兰赫尔辛基教育局正式下发通知,从现在开始
到2020年之前,正式废除小学和中学阶段的课程式教育,转而采取实际场景主题教学。
也就是说,从现在开始,赫尔辛基的孩子们就不用再上单独的数学课、物理课、化学课,地理
其实,类似的误导性信息,也出现在国际范围内。
为此,2016年11月14日, 芬兰教育委员会(National Board of Education )还在网站,就芬兰废除分科式教学”勺不实报道作了公开澄清。
2016年11月19日,微信公号实而不作”发帖,把澄清事实的全文翻译成中文,
并纠正了网上流传的关于芬兰废除分科教学帖子的某些不妥说法。
芬兰新课改的背景
芬兰教育颠覆性改革”的作者初衷或许是好的,想向国人介绍芬兰正在进行中的课程改革和相关的创新理念。
可能在参考外文信息的时候,只看到了个别(有片面性)的报道,而没有详细了解芬兰的课程改革,更缺乏对芬兰教育管理体系的基本了解。
要正确解读芬兰教育的变革和客观评判诸如芬兰教育颠覆性改革”这样在网络
流传的文章,有必要简单了解一些芬兰的新课改和芬兰中小学课程管理体制。
由于经济、科技与社会的发展带来学生学习环境、劳动力市场及未来社会对人才能力需求的变化,芬兰政府认为维持传统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或教学方法不利于培
养新时代所需人才。
为应对新世纪的挑战,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014年12月芬兰国家教育委员会公布了针对1-9年级的《国家基础教育核心课程》,同期也分别发布了针对学前教育和高中教育的课改方案。
由此新一轮课改正式拉开序幕。
新课程于2016年8月正式在全国范围内实施。
新课改以培养适应瞬息万变的未来社会的人才为总目标,以最大程度地增强学生
主动学习的参与度、促进有意义学习、快乐学习以及构建良好师生互动的学校文
化,强调和促进横贯能力”(transversal competences )向传统学科教学的渗入。
简单来说,横贯能力相对于传统的学科能力而言,指贯穿于不同学科和领域需要具有的通用能力。
它不等同于知识或能力,属于综合素养的范畴,包括价值观、态度、意愿在内的面对具体情境的综合表现。
这种能力跨越学科界限,需要将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整合起来,以保证学生能够面对个人发展、学习、工作和参与公共事务的各种需求。
虽然芬兰的教学大纲(例如新的核心课程)由国家教育委员会(此外芬兰还有教育文化部)制定,但它仅仅是一个粗线条的框架,学校和教师在执行上有较大的自主权。
芬兰的出版社会根据大纲来编印教材,但完全是市场运作,选什么教材由学校和任课教师做主。
有了这些了解,就比较容易地进行分析了。
分科式还是现象式?
芬兰新课程中十分强调横贯能力和培养这一能力所需的新型学习方式一一如现象教学。
这可能让一些人误读了它,以为芬兰要彻底颠覆传统的分科教学。
新课程虽开宗明义强调横贯能力在芬兰未来基础教育改革中的重要地位,但并不是要取消传统的学科教学。
以基础教育课改为例,仔细阅读新课程标准会发现横贯能力”作为二级标题列于基础教育使命与一般目标”这一一级标题之下。
“1年级培养目标”“3年级培养目标”以及“7年级培养目标”与基础教育使
命与一般目标”同为一级标题。
以7-9年级培养目标为例,其下的二级标题“7年级的学科教学目标’下分列出:母语与文学、第二语言、外语、数学、生物、地理、物理、化学、健康教育、宗教、伦理学、历史、社会研究、音乐、视觉艺术、手工、体育、家政等三级标题。
由此可见,芬兰的新课程仍旧保留了原有的分科方式。
再深入阅读核心课程可以看到,在每个分科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中,会以表格的形式呈现出学科教学目标,并平行列出每一项分科教学目标对应的可发展的横贯能力。
可见,横贯能力培养的主要形式是依托于具体学科。
换句话说,新课程中芬兰仍可以以分科课程为主,但需要一方面将横贯能力的目标渗透入各个学科的日常教学之中,另一方面,要求各学校每学年至少组织一次跨学科学习模块。
学科教学可以系统地传递给学生相应的学科知识和技能,让学生逐渐建立起对每一个学科体系的认识。
横贯能力固然重要,但是失去了学科知识和技能的支撑,它就如同无源之水。
芬兰意识到分科教学的弊端,提出了培养学生的横贯能力并开始探索现象教学。
这是很大的进步,但要实施好,还需要很长的时间和耐心。
按照芬兰课程的管理体制,即使赫尔辛基市政府真的提出到2020年前废除分科式教学(相信他们也不会做这样硬性规定),学校和教师也有充分自由根据实际情况组织自己的教学。
也许有些学校安排的跨学科的现象教学课程比重较大,但还没有完全取代分科教
学。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芬兰的小学教育具有包班制的传统,即使在课改前,教师在教学中也常常会涉及到学科融合。
尽管笔者在这里澄清一个事实,即芬兰的分科教学并没有被摒弃,但是对现象教学的理念还是赞赏的。
芬兰教育颠覆性改革”一文中提到的Marjo Kyll? nen女士现任赫尔辛基市政府基础教育部(代理)负责人,也是未来创新教育” (Education For Future Inn ovation )项目的首席专家和现象教学的主要倡导者。
笔者很钦佩她追求未来教育模式的热情与执着精神,也相信芬兰的学校教育还将是分科式和现象教学并行,且相得益
彰。
新课改改的到底是什么?
前面笔者主要理清了分科式还是现象式教学的问题,这仅仅是新课改的一个方面。
那么芬兰新课改到底改的是什么?根据芬兰教育委员会官方网站,芬兰新教改主要包括以下九个方面:
第一,新课改的核心是培养目标的变化。
课程改革的目标是确保芬兰孩子和年轻人在学校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在未来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环境也能保持优势,同时学校要致力发展能有效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动力的方法。
一些主要的改革目标包括加强学生社会参与、加强有意义的学习,并且使每一个
学生有体验成功的机会,引导他们在学校事务中承担更多责任。
第二,鼓励教师引导学生在教室外的学习和新技术的应用。
课改的一个具体目的,是创建优化的学校学习环境和工作方法。
除了教室和学校的环境,学生也要进入其他的学习环境,例如走进自然、访问博物馆和公司等。
游戏和其他的虚拟环境也应该更多地被认可为学习环境。
新技术在学校常规教学等活动中应发挥更显著的作用,以便学生更容易地选择和进入他们的学习环境。
第三,为适应新能力的培养,对课程内容和课时分布进行必要的调整。
基础教育法具体规定教学科目和课时分布。
例如,社会学习和语言课程要在更低年级讲授。
这些科目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进行了更新,以贴近当今社会和体现未来需要的知识和技能。
第四,在所有科目的教学中都要加强七大未来横贯能力的培养。
国家核心课程规定横贯能力的培养目标,而市级政府和学校可以根据地方特点对这一能力进行进一步的定义。
新课程描述了七种横贯能力,分别为:
1)思考与学习的能力;
2)文化识读、互动与表达能力;
3)自我照顾、日常生活技能与保护自身安全的能力;
4)多元识读(Multi-literacy );
5)数字化能力(Digital competence );
6)工作生活能力与创业精神;
7)参与、影响并为可持续性未来负责的能力。
第五,学生要熟悉编程基础。
每一门课程都应该提升学生掌握ICT能力的机会,在教学和学习中更多地应用技术。
例如,编程应融入到数学课教育目标中,学生应在更低的年级学习编程基础。
第六,至少每年开展一次多学科学习模块。
每一所学校在每学年至少要组织一次跨学科的学习模块,包括主题活动、现象学习和实践项目等,需要学生综合不同课程的知识,从不同科目的视角来分析问题。
学生也要参与到多学科学习模块的计划中。
第七,在较低年级开设更多选修课。
艺术和实践性的课程也列入到选修课,但由市级政府和学校决定具体课时数、课程
内容和开设年级等。
第八,开展多样的学习评价。
新的课程体系强调学习评价方法的多样性,通过评价来引导和促进学习。
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进展信息必须经常反馈给学生和他们的监护人,并且反馈信息要多样、多维度,不仅仅是成绩报告的形式。
每学年结束学生会收到成绩报告,该报告的目的是反映学生这一学年是否达到既定目标。
第九,学生和家长要熟悉所在学校的课程体系。
学生和他们的监护人都必须了解学校的课程,这使得监护人有可能更有效地支持孩子的学习,积极参与学校活动的计划和实施。
家庭和学校间的有效合作可以改善学生、课堂以及整个学校社区的安全和健康发展,这是为学生铺垫成功学习之路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