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方言概况
江苏难懂方言大比拼!
江苏难懂方言大比拼!“你哪儿人?”“常州宁!”世上本没有江苏人一说,从淮阴韩信帮徐州刘邦揍宿迁项羽开始,江苏就一直“散装”。
苏南苏北都争破了脑袋,在省内自然没有一种方言会以“江苏话”自居!江苏没有一种占主导性的方言,因为地域文化有明显差异,所以方言种类太多啦!快来一起看看,哪里的方言ZUI难懂!NO.1[ 南京话 ]【难懂系数】:★★☆☆☆【地方特色】:南京话,又称南京官话,ZUI大的特点就是前后鼻音不分。
比如大家常说的“蓝鲸”就是“n”、“l”混淆!同时,南京话语气助词很多,你阿晓得啦?【举些例子】:黑漆嘛乌=非常黑韶死得了=话太多、啰嗦胎气=大气、够意思小杆子=男青年、小伙子NO.2[ 镇江话 ]【难懂系数】:★★☆☆☆【地方特色】:镇江话还是比较易懂的!不过市区内方言很多:主城区讲江淮官话、丹徒区和丹阳市讲吴语!太湖片毗陵小片丹徒话和丹阳话、句容市以南京官话为主并带有镇江话成分、扬中市带有江淮口音和吴语成分。
【举些例子】:jian斗=战斗岁告=睡觉不得,没得=没有jie江=浙江NO.3[ 徐州话 ]【难懂系数】:★★☆☆☆【地方特色】:语音上来说,徐州话在有些人听起和普通话相近。
细细研究还是能发现一些规律的!比如说“阳光灿烂”的普通话音调是2144,而徐州话则是1044!【举些例子】:我不揉你=我不理你光腚=不穿衣服毛格儿=硬币俺大大=老徐州人对自己父亲的称呼NO.4[ 南通话 ]【难懂系数】:★★★☆☆【地方特色】:南通南通,难通难通,可以说是很形象了!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南通人说话……如海话、南通话、启海话、通东话,根本理不清!南通话特点也很突出,即浊声母不分平仄,一律读成送气清音。
【举些例子】:猜táng啊?=谈对象了没他果会说南通话?=他会说南通话吗?你个曾下bǎng啊?=下班了吗胡头大乱=瞎说NO.5[ 泰州话 ]【难懂系数】:★★★☆☆【地方特色】:总感觉泰州的方言自成一派……身边有朋友是泰州的,第一次听还以为是说韩语。
江苏方言
江苏方言——终于找到个精准区分的了来源:杨润池的日志在千余年以前,江苏曾经是吴语的天下,就像今天的山东或是河南一样一省有一通用语,然而走到今天,江苏方言非常之杂,大概有七个点可作为全省方言的代表点,即苏州、常州、南京、扬州、泰州、徐州、赣榆,在方言区的边缘地带,语言现象比较复杂,如丹阳(就是这个神奇的地方,居然会有同县用普通话交流的现象)、高淳、东海、泗洪、赣榆等。
在《中国语言地图集》(1987)中,把江苏分为三个方言区,即江淮方言区、吴方言区、北方方言区。
江淮方言区又分扬淮片、南京片、海泗片、通泰片;吴方言语区又分苏州片,常州片;北方方言又分徐州片、赣榆片。
在大多数人眼里江苏方言应该如上(以长江为分界线的高中生水平不在讨论范围),然而,《江苏省和上海市方言概况》(1960)把本省方言分为四区,与前书对照,第一区江淮方言区,第二区吴方言区,第三区通泰方言区,第四区北方方言区,《中国语言地图集》把第三区并入第一区,作为一个方言片,在学术界引起不小的争议。
由于《江苏省及上海市方言概况》年代久远,我手上仅有的扫描版画质十分拙劣并且还是黑白色,斗胆自己把中国方言地图集中的图给换了一下,图上深紫色区域包括:江都县东部,扬中,泰兴,泰州,姜堰,兴华,大丰,东台,海安,如皋,如东,以及南通,这一区域的方言十分特别,兼有吴语和淮语的特点,底层为吴语,与两边都不能通话(少数搭界吴语区可以慢速交流),在词汇上吴语淮语的都有,总的来说吴语多一些,占70%。
这一方言区内部有高度统一性,和外部完全不能通话,而内部除了右下角的南通,互相之间可以毫无任何障碍通话,这去除南通的部分,文化上叫泛泰文化圈,当地网民称自己是大泰如国,其中泰州泰兴东台三地在争首都权,泰兴网友在争首都失败后甚至喊出要建立泰兴人民共和国,吴语区淮语区都管他们叫省内泰国话。
关于泰如地区的文化形成及历史原因我会在地理篇着重笔墨,这里不再赘述。
那么通泰区为何被中国方言地图集划为淮官呢?原来仅仅是根据全浊辅音的有无,这一划分显得相当草率,属于纸上谈兵型划分法,淮语和吴语有七大区分点,通泰只符合三项,下面上一张主语词汇表:很显然从这点来看通泰和淮官还是差别很大,而事实来看,通泰更接近吴语,笔者曾经有太仓朋友经过江阴,误把江阴话当泰州话的经历,并表示听不出二者区别。
江苏淮安-淮安方言
江苏淮安-淮安方言淮安方言淮安方言概述淮安话即江苏省淮安地区所使用的方言,是江淮官话的代表方言地点之一。
淮安话有广义狭义之分,亦有古今地域之差异。
广义的淮安话也即明清时期所谓的“清淮方言”,指以明清淮安府城山阳县(今淮安市楚州区)和清江浦(今淮安市清浦区)两地及其附近区域所使用的方言(江淮方言扬淮片两淮小片)。
狭义的淮安方言因为淮安政区调整和地名更替而指代不同,一般而言(尤其是2001年淮阴淮安地名调整前),狭义淮安方言特指原县级淮安市、也即古山阳县今楚州区所使用的方言;近年来由于地级淮阴市更名淮安市,狭义淮安方言也指淮安市城区(清河区)所使用的方言,而楚州区一带所用方言又被称为楚州方言。
以淮安方言为载体的曲艺有淮剧、淮书等。
这些曲艺部分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淮安方言广义的淮安方言区今日除了清河区、清浦区、开发区和楚州区外,还包括邻近的洪泽县高良涧、黄集、岔河、朱坝等镇和淮阴区王营、新渡,涟水保滩等部分乡镇,地域范围北起废黄河两岸,南到白马湖,西至二河,东到苏嘴--复兴--博里--流均一线,人口200余万。
声母特点(1)古全浊声母在淮安话里全部清化,逢塞音、塞擦音,平声读送气清音,仄声读不送气清音,与多数官话方言以及普通话一致。
但是普通话的平卷舌,淮安话里是不分的,淮安话用z,c,s来代替zh,ch,sh,。
淮安方言的声母归类与普通话大致相同。
(2)古见系的开口二等字,多有声母不颚化(开口呼)、颚化(齐齿呼)两读。
文读念j,q,x,白读念g,k,h。
(3)影母和疑母混同,皆读为零声母。
与普通话一致。
这里从略。
(4)淮安话中…l?与…n?相混,但并不是简单的把“l”念成“n”,“n”发成“l”,而是一般洪音韵母前发“l”,细音韵母前发“n”。
(5)淮安方言不区分尖音与团音。
韵母特点淮安方言的韵母与普通话大致是相对应的,普通话中的双元音,淮安话里往往读成单元音韵母。
这里简要介绍一下和普通话不同的情况。
常州方言大全
常州方言大全常州方言是江苏省常州市及周边地区所使用的一种方言,它是江淮官话的一个分支。
常州方言在常州市及其周边地区有着广泛的使用,是当地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常州方言的基本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学习常州方言。
首先,常州方言的语音特点主要表现在轻声和入声的处理上。
在常州方言中,轻声和入声的处理非常独特,有时候会出现入声变轻声的情况,这是常州方言的一个显著特点。
同时,常州方言的声调也比较多样,有平声、上声、去声和入声等,这也给学习者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其次,常州方言的词汇丰富多样,有很多独特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比如,“嘎”、“磨叽”、“哏”等词语在常州方言中都有着特定的意义,而这些词语在普通话或其他方言中并没有相对应的表达方式。
因此,学习常州方言不仅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融入当地生活,还能够丰富自己的语言能力。
再次,常州方言的语法结构也有其独特之处。
在常州方言中,有一些词语的搭配和用法与普通话有所不同,比如动宾关系的处理、时态的表达等。
因此,学习常州方言不仅需要掌握其丰富的词汇,还需要了解其独特的语法结构,这对于学习者来说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机遇。
最后,常州方言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使用。
在常州市及其周边地区,几乎每一个当地人都能够讲一口流利的常州方言,在家庭、工作、社交等各个场合都能够用上。
因此,学习和掌握常州方言对于融入当地社会、交流和沟通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总的来说,常州方言作为江苏地区的一种方言,具有其独特的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的特点,对于学习者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挑战,也是一个全新的机遇。
通过学习常州方言,不仅可以更好地融入当地生活,还能够提升自己的语言能力,为自己的人际交往和社会交往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学习和了解常州方言,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和感受这门古老而独特的方言之美。
江苏镇江方言大全
江苏镇江方言大全镇江方言是江苏省镇江市地区特有的一种方言,它承载着镇江人丰富的文化底蕴和历史积淀。
镇江方言不仅在当地有着广泛的使用,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周边地区的方言。
下面我们就来系统地了解一下江苏镇江方言的特点和一些常用词汇。
一、声调特点。
镇江方言的声调特点主要表现在轻声和入声。
轻声是指声调较轻柔,语音不升不降,读音较短促的一种声调。
而入声则是指以浊音结尾的声调,读音较为浑厚。
二、语音特点。
镇江方言的语音特点主要表现在舌尖音和鼻音。
舌尖音是指舌尖发音的一种辅音,而鼻音则是指通过鼻腔共鸣发出的音。
这两种语音特点在镇江方言中都有着独特的表现形式。
三、常用词汇。
1. 老乡(lǎo xiāng),指同乡的人,也可以用来称呼朋友。
2. 走江(zǒu jiāng),指去江苏省其他城市的行为。
3. 撩(liāo),指调情、调戏。
4. 阿拉(ā lā),指我们,我们家的意思。
5. 哎呦(āi yōu),表示惊讶、疼痛等情绪的词汇。
四、语法特点。
镇江方言的语法特点主要表现在词序和句式上。
在词序上,镇江方言的疑问句常常是将句末的动词或形容词提前至句首,形成疑问句。
在句式上,镇江方言有着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常常用一些比较生动的词语来修饰句子,使句子更加生动有趣。
五、方言习惯用语。
1. 阿弥陀佛(ā mí tuó fó),表示感谢或者祈福的用语。
2. 阿里嘎多(ā lǐ gā duō),表示事情很多、繁忙的状态。
3. 阿弥陀佛(ā mí tuó fó),表示感叹或者安慰的用语。
4. 咋整(zǎ zhěng),询问对方怎么了,发生了什么事情。
六、方言特色。
镇江方言有着独特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特点,它承载了镇江人丰富的文化底蕴和历史积淀。
在现代社会,随着各种方言的冲突和融合,镇江方言也在逐渐消失。
因此,我们应该珍惜和保护好我们的方言,让它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
总结,镇江方言作为江苏地区特有的一种方言,具有独特的声调、语音、词汇、语法特点和习惯用语。
江苏方言分布情况
江苏方言分布情况数据内容仅供参考学习,遗漏的请留言区补充江苏地跨长江、淮河,地域文化和方言文化有明显差别。
江苏省分为三个方言区,即江淮方言区、吴方言区、中原官话方言区。
江淮官话区又分扬淮片、南京片、通泰片。
吴语区同属太湖片,细分苏州小片、毗陵小片。
中原官话区又分徐州片、赣榆片。
江淮官话的历史江淮官话,又称下江官话、南方官话,以前把南京话作为江淮官话代表音,现在一般把扬州话作为江淮官话的代表音。
通行于江苏省长江以北大部分地区(徐州、宿迁部分地区、连云港北部地区除外),长江南岸镇江以上、南京以下地区;安徽省淮河南部、长江两岸地区,以及江西省沿江地带。
包括江苏省南京(除溧水南部、高淳)、扬州(高邮)、淮安、盐城、泰州(除靖江)、镇江(除丹阳和丹徒区的一小部分)、南通(除海门、启东、通州部分)以及连云港和宿迁两市部分地区;安徽省合肥、安庆(小部分)、芜湖(除繁昌和芜湖县全部、南陵部分地区)、六安、滁州、马鞍山(除博望区)、池州(除部分地区)、淮南(东部上窑、洛河地区)、蚌埠怀远县(县城周边)、五河县(浍河以南地区);江西省九江市区、九江县、瑞昌市;湖北省东部的孝感市和黄冈市等地,使用总人口7000多万。
江淮官话可分为洪巢片、通泰片和黄孝片,洪巢片的分布范围广,涵盖大半江苏省和安徽省。
江淮官话洪巢片,在语言学上是指淮语以中国五大淡水湖(五湖)之洪泽湖和巢湖为两端的大片区域,包括今江苏江淮之间地区:扬州、淮安、盐城等;江苏沿江西部地区:南京(溧水南及高淳除外)、镇江(丹阳除外)、常州市金坛西部;安徽省中部地区:合肥、滁州、六安南部等;安徽南部沿江诸市:马鞍山、芜湖的部分城镇地区等。
洪巢片四面分别与中原官话(北)、淮语通泰片(东)、吴语太湖片(东南)、吴语宣州片(南)、赣语怀岳片(西南)、淮语黄孝片(西)等方言接壤,在方言交接地区与各方言互相影响,呈现出丰富的过渡特征。
以江淮官话的代表扬州话为例,以扬州市区(老城区)方言为标准。
无锡话资料
无锡话
介绍
无锡话是江苏省无锡市的方言,属于江淮片,又称“锡剧”,其特点是声调平坦、音节简洁、韵味浓郁。
无锡话是无锡人民特有的一种语言,它源于古代剡族的方言,经过了长期演变和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语音特点和词汇系统。
语音特点
声调
无锡话的声调比较平坦,韵味十分浓郁,使得听起来十分动听。
无锡话的声调
基本呈现平调,而且语调柔和,使得沟通更为愉快。
音节
无锡话的音节简洁明了,发音清晰。
一般来说,无锡话没有太多复杂的音韵规律,更能简单直接地表达意思。
语音特色
无锡话的语音特色主要体现在发音上,比如有些字母的发音会稍微有所不同或
者发音特点独特,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词汇
无锡话在词汇方面也有其独特之处。
无锡人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词语很多都是
无锡话中的专有词汇,有些词语在其他地方可能完全听不懂。
日常用语
无锡话中的日常用语灵活多样,表达方式也很生动形象。
比如“蛄板牙”、“梅花鹿”等词汇,很有特色。
地名
无锡话中有很多地名词汇,这些地名词汇经过演变和改变,成为了无锡地区独
具风采的文化符号。
文化传承
无锡话作为无锡地区的一种方言,不仅仅是一种语言工具,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延续。
通过无锡话,人们可以感受到无锡的历史风貌和地域特色,增强地方认同感。
结语
无锡话是无锡地区的一种宝贵文化遗产,它不仅代表着一种方言,更代表着一种独特的文化传统。
保护和传承无锡话,有利于维护本土文化的多样性,也有助于增强人们对本土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让无锡话在脱颖而出的同时,也向世人展示无锡的魅力所在。
徐州方言大全
CREATE TOGETHER
THANK YOU FOR WATCHING
谢谢观看
DOCS
02
徐州方言的语音特点
徐州方言的声母特点
徐州方言的声母种类较多
• 一共有25个声母,包括p、p'、m、f、t、t'、n、l、k、k'、x、q、q'、γ、zh、ch、sh、
r、z、c、s等
• 与普通话相比,多了p'、q'、γ等声母
徐州方言的声母特点
• 平翘舌音不分,如:zh、ch、sh与z、c、s发音相同
• 与普通话相比,多了ia、ua、uo、iao、iou、ue、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an、uen、iong等韵母
徐州方言的韵母特点
• 鼻音韵尾较为丰富,如:an、en、in、un、ün、ang、eng、ing、ong等
• 儿化韵较为常见,如:树枝儿、小兔儿等
• 四声韵较为丰富,如:a、ā、á、à等
徐州方言的声调特点
徐州方言的声调种类较少
徐州方言的语法例句
徐州方言的语法例句较为丰富
徐州方言的语法例句特点
• 可以通过具体的例句来说明徐州方言的语法特点
• 许多语法例句与普通话相似,但用法有所不同
• 如:他吃了饭就去上学了。、**我昨天买了一本书。**等
• 许多语法例句具有地方特色,如:我还没吃饭呢。、**
他天天打游戏,学习都荒废了。**等
轻一代对徐州方言的了解和掌握程度逐渐降低
发展
• 徐州方言的保护和发展面临一定的挑战
• 如何通过教育和传播,提高年轻一代对徐州方言的了解
和掌握程度
徐州方言保护的政策与措施
江苏方言——终于找到个精准区分的了
江苏方言——终于找到个精准区分的了在千余年以前,江苏曾经是吴语的天下,就像今天的山东或是河南一样一省有一通用语,然而走到今天,江苏方言非常之杂,大概有七个点可作为全省方言的代表点,即苏州、常州、南京、扬州、泰州、徐州、赣榆,在方言区的边缘地带,语言现象比较复杂,如丹阳(就是这个神奇的地方,居然会有同县用普通话交流的现象)、高淳、东海、泗洪、赣榆等。
在《中国语言地图集》(1987)中,把江苏分为三个方言区,即江淮方言区、吴方言区、北方方言区。
江淮方言区又分扬淮片、南京片、海泗片、通泰片;吴方言语区又分苏州片,常州片;北方方言又分徐州片、赣榆片。
在大多数人眼里江苏方言应该如上(以长江为分界线的高中生水平不在讨论范围),然而,《江苏省和上海市方言概况》(1960)把本省方言分为四区,与前书对照,第一区江淮方言区,第二区吴方言区,第三区通泰方言区,第四区北方方言区,《中国语言地图集》把第三区并入第一区,作为一个方言片,在学术界引起不小的争议。
由于《江苏省及上海市方言概况》年代久远,我手上仅有的扫描版画质十分拙劣并且还是黑白色,斗胆自己把中国方言地图集中的图给换了一下,图上深紫色区域包括:江都县东部,扬中,泰兴,泰州,姜堰,兴华,大丰,东台,海安,如皋,如东,以及南通,这一区域的方言十分特别,兼有吴语和淮语的特点,底层为吴语,与两边都不能通话(少数搭界吴语区可以慢速交流),在词汇上吴语淮语的都有,总的来说吴语多一些,占70%。
这一方言区内部有高度统一性,和外部完全不能通话,而内部除了右下角的南通,互相之间可以毫无任何障碍通话,这去除南通的部分,文化上叫泛泰文化圈,当地网民称自己是大泰如国,其中泰州泰兴东台三地在争首都权,泰兴网友在争首都失败后甚至喊出要建立泰兴人民共和国,吴语区淮语区都管他们叫省内泰国话。
关于泰如地区的文化形成及历史原因我会在地理篇着重笔墨,这里不再赘述。
那么通泰区为何被中国方言地图集划为淮官呢?原来仅仅是根据全浊辅音的有无,这一划分显得相当草率,属于纸上谈兵型划分法,淮语和吴语有七大区分点,通泰只符合三项,下面上一张主语词汇表:很显然从这点来看通泰和淮官还是差别很大,而事实来看,通泰更接近吴语,笔者曾经有太仓朋友经过江阴,误把江阴话当泰州话的经历,并表示听不出二者区别。
东台泰州方言古话
东台泰州方言古话一、东台泰州方言的概述东台泰州方言是江苏省泰州市东台县地区所使用的一种方言。
泰州方言属于江淮官话的一支,与周边地区的方言有一定的差异。
东台泰州方言在口音、发音和词汇等方面都有其独特之处。
二、东台泰州方言的特点1. 声调东台泰州方言的声调较为平缓,相对于其他方言而言,声调变化较少。
常见的声调有平声、上声、去声和入声。
2. 发音东台泰州方言的发音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鼻音:东台泰州方言中的鼻音较为明显,常见的鼻音有“m”和“n”。
•舌尖音:东台泰州方言中的舌尖音比较清晰,常见的舌尖音有“z”、“c”、“s”等。
•声母“f”和“h”的转音:在东台泰州方言中,声母“f”和“h”有时会发生转音,例如“风”读作“hong”。
3. 词汇东台泰州方言的词汇与普通话有一定的差异,常见的词汇特点有:•多音字读音:东台泰州方言中的多音字读音较多,常见的有“人”(读作“yan”)和“好”(读作“hao”)等。
•俚语和俗语:东台泰州方言中有一些独特的俚语和俗语,例如“糟蹋”(指浪费)和“兜风”(指散步)等。
三、东台泰州方言的古话东台泰州方言中有一些古话,这些古话流传至今,反映了东台泰州人民的智慧和生活哲理。
1. “黄粱一梦”这句古话源自《庄子·逍遥游》:“胡为乎哉?庖丁为文惟所谓逍遥其心者乎!吾且临临而不知其所止,其所止不可见也!萧萧乎如有知焉者,我独若失而不知所之者。
其有知也者,天邪?其无知也者,我邪?其或知我者,天邪?其或不知我者,我邪?我或有知也,其或无知也,我则异于彼矣。
虽然,我则捐诸我矣。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人生如同黄粱一梦,虚幻不真实。
人们应该摒弃一切欲望,追求内心的自由与逍遥。
2.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句话出自明代文学家冯梦龙的《警世通言·卖油翁》:“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觉得时光宝贵,不要虚度光阴。
”这句话告诫人们珍惜时间,不要浪费光阴,因为时间是非常宝贵的,金钱无法买回逝去的时光。
徐州方言大全
徐州方言大全徐州方言,是指在江苏省徐州地区所使用的方言。
徐州方言属于江淮官话的徐蚌片,与南京话、淮安话、宿迁话等方言有一定的差异。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徐州方言的语音特点、词汇特色以及语法特点。
一、语音特点。
1. 声调。
徐州方言的声调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一般只有平声、上声、去声三个声调。
而且在实际使用中,有些词语的声调会有所变化,需要根据语境来判断。
2. 入声。
徐州方言中的入声较为明显,很多汉字的入声韵母在徐州方言中得到了保留,如“粒(liap)”、“热(niap)”等。
3. 韵母。
徐州方言的韵母相对较多,除了普通的a、o、e、i、u之外,还有一些特殊的韵母,如“-uo”、“-iang”、“-iong”等。
二、词汇特色。
1. 人称代词。
在徐州方言中,人称代词有着独特的变化形式,如“我(wa)”、“你(n ɪ)”、“他(tɔ)”等,读音与普通话有所不同。
2. 数词。
徐州方言中的数词读音也有一些特色,如“一(yɪ)”、“二(ʦɚ)”、“三(sɑŋ)”等,需要注意与普通话的区别。
3. 助词。
徐州方言中的助词也有一些特殊的用法,如“哩(lɪ)”、“啦(lɑ)”、“咯(kɔ)”等,这些助词在口语中使用频繁。
三、语法特点。
1. 语序。
徐州方言的语序与普通话基本一致,都是主谓宾的结构,但在实际使用中会有一些灵活的变化,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
2. 时态。
徐州方言中的时态表达相对简单,一般通过助词或者上下文来表示,如“我去市场(wa laɪʂɪʦɑŋ)”、“我明天去市场(wa mɪŋ tɪŋ laɪʂɪʦɑŋ)”。
3. 疑问句。
徐州方言中的疑问句一般通过语气或者助词来表示,如“你是谁啦(nɪ sɪʂɪ l ɑ)”、“你要去哪啦(nɪɪɔʦɔ nɑ lɑ)”。
综上所述,徐州方言在语音、词汇和语法上都有着自己的特点,虽然与普通话有一定的差异,但在日常交流中仍然能够清晰地表达意思。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徐州方言,促进方言的传承和交流。
苏州方言大全
苏州方言大全苏州话,是吴语的一种,软糯婉转,韵味十足。
以下为您呈现一份较为全面的苏州方言介绍。
一、日常用语“倷好”(您好)是苏州人见面打招呼最常见的用语。
“再会”(再见)则是分别时的礼貌道别。
早上见面说“早浪向”(早上好),晚上见面说“夜快头”(晚上好)。
“谢谢”在苏州话里叫“谢倷”,回答“不客气”是“弗碍啥”。
问别人“啥事体”(什么事),回答“呒啥”(没什么)。
二、称谓爸爸叫“爹爹”,妈妈叫“姆妈”。
爷爷通常称为“阿爹”,奶奶叫“好婆”。
外公是“阿公”,外婆是“阿婆”。
哥哥叫“阿哥”,姐姐叫“阿姐”。
弟弟称为“阿弟”,妹妹是“阿妹”。
三、时间今天叫“今朝”,明天是“明朝”,后天叫“后日”。
昨天称为“昨日子”,前天叫“前日子”。
上午叫“上半日”,下午是“下半日”。
四、饮食苏州人把吃饭叫“切饭”,喝水叫“吃茶”。
“馄饨”苏州话叫“馄饨子”,“面条”叫“面”。
“油条”称为“油炸桧”,“馒头”叫“馒头”。
五、动作“走”在苏州话里是“跑”,“跑”则说“奔”。
“看”叫“望”,“站”是“立”。
“睡觉”说“困觉”,“洗澡”叫“淴浴”。
六、形容漂亮叫“标致”,聪明是“精乖”。
舒服说“适意”,开心叫“快活”。
“厉害”叫“结棍”,“不好”是“弗好”。
七、方位“这里”叫“该搭”,“那里”是“伊搭”。
“上面”叫“高头”,“下面”是“下头”。
“里面”说“里厢”,“外面”叫“外厢”。
八、数字一到十分别是:“一”(yi)、“两”(liang)、“三”(san)、“四”(si)、“五”(ng)、“六”(lu)、“七”(qi)、“八”(ba)、“九”(jiu)、“十”(se)。
九、常用短语“弗晓得”(不知道)、“来塞格”(行,可以)、“覅面孔”(不要脸)、“瞎七搭八”(胡说八道)、“搞七捻三”(瞎搞)、“拎弗清”(搞不清楚状况)、“触霉头”(倒霉)、“轧闹猛”(凑热闹)、“笃定泰山”(形容很有把握)、“噱头噱脑”(形容人爱出风头)。
苏州话小结生
苏州话小结生苏州话,又称吴语苏州话,是江苏省苏州地区的方言,在中国吴语方言中属于太湖方言。
苏州话常用于苏州市及其周边地区,也是该地区的通用语言之一。
下面对苏州话进行一个小结。
苏州话的音韵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苏州话有前后鼻音分裂的特点。
例如,“今天”读作kïng-tïn,而不是一般普通话的读音jīn-tiān。
其次,苏州话没有声母浊化现象,而是以清音为主。
例如,“唱歌”读作tsong-kê,而不是普通话的读音chàng-gē。
此外,苏州话的声调也是一个显著特点,音调变化较多,需要注意。
苏州话的基本词汇也有一些不同于其他方言。
比如,“我”在苏州话中称为wò,而不是一般的普通话的读音wǒ。
类似地,“你”在苏州话中称为lï,而不是普通话的读音nǐ。
此外,“好”在苏州话中称为hǎ,而不是普通话的读音hǎo。
这些基本词汇的不同发音使得苏州话在听力上对于非苏州人来说可能需要一些适应。
除了音韵和基本词汇的差异外,苏州话还有一些特有的语法结构和用法。
例如,苏州话中的动词一般没有时态的区别,只是通过上下文来表示时间的先后顺序。
另外,苏州话中的量词使用较为灵活,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不同的量词。
例如,“一把刀”在苏州话中可以说作一把刀仔,而不是一把刀。
总体来说,苏州话是一门独特的方言,与普通话有一定的差异。
如果想要学习苏州话,需要注意其音韵特点、基本词汇的差异以及特有的语法结构和用法。
通过与当地人的交流和实践,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苏州话。
苏州话作为苏州地区的方言之一,承载着苏州人的文化和历史。
苏州是中国典型的江南水乡城市,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风情。
苏州话的存在和使用也是苏州这座城市的一部分。
对于苏州人来说,苏州话是他们与家乡和文化联系最紧密的方式之一。
通过学习和使用苏州话,可以更好地体验和感受苏州的独特魅力。
苏州方言大全
苏州方言大全苏州方言是中国南方方言之一,主要分布在江苏省苏州市及周边地区。
其独特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结构使其成为苏州地区的标志性特色之一。
本文将为您介绍苏州方言的相关内容,包括语音特点、常用词汇和一些典型的表达方式。
一、语音特点苏州方言的语音特点与它所在的江南话有着许多相似之处。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特点是去声音变调,即原本应该是降调的音节变成了平调。
例如,普通话中的“好”在苏州方言中发音为“哈”。
另一个显著特点是元音变异。
苏州方言中的元音发音与普通话有所不同,例如普通话中的“我”在苏州方言中发音为“哇”。
二、常用词汇苏州方言的词汇丰富多样,反映了苏州地区的历史文化和生活习俗。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苏州方言词汇:1. 小伢儿(小孩子):苏州方言中常用的称呼小孩子的词汇。
2. 食勿勒(不要吃):表示拒绝或不同意。
3. 莫气(别生气):劝告他人不要生气。
4. 闹鬼棍(调皮捣蛋):形容一个人行为不端,喜欢捉弄别人。
5. 吊痒磨(爱吹牛):形容一个人喜欢夸大自己的能力或经历。
三、典型表达方式苏州方言有许多独特的表达方式,让人留下深刻印象。
以下是一些典型的苏州方言表达方式:1. "侬好"(你好):苏州方言中的问候语,与普通话的“你好”相对应。
2. "搞勿着"(搞不定):表示无法完成某个任务或解决某个问题。
3. "放俄儿"(别闹了):劝告别人停止或放弃某种行为。
4. "㣲喇钱"(一点钱):表示数量很少。
5. "放算(放着算了):表示放弃或不再计较。
四、苏州方言的保护与传承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和不同地区间的流动,苏州方言的使用范围逐渐缩小,尤其是年轻一代对于方言的使用越来越少。
为了保护和传承苏州方言,一些文化机构和语言爱好者组织了一系列的活动,包括方言教学班、方言比赛等,以增强人们对苏州方言的关注和兴趣。
另外,一些苏州方言的词汇和表达方式也渐渐融入到了当地的文化生活中,成为人们日常交流的一部分。
江苏各地那些超萌方言习俗
江苏各地那些超萌方言习俗各地方言概况江苏方言大致分为三个方言区,即江淮方言区、吴方言区、北方方言区。
江淮方言区又分扬淮片、南京片、通泰片;吴方言语区又分苏州片,常州片;北方方言又分徐州片、赣榆片。
不同城市的方言有不同的特色和味道。
江苏如皋婚礼先说说苏南的方言。
苏南的方言分为两种,一种是吴语,还有一种江淮方言(以扬州话为主)。
吴语的范围是苏锡常和南京的高淳。
苏州话比较软,无锡次之,常州最硬,所以常州人对话听起来就像吵架。
还有一种就是江淮方言,江南其他的地方。
值得一提的是南京话,应该很多人都知道南京人喜欢说脏话,所以都觉得南京话很难听。
其实不然,地道的南京话还是很好听的。
暮色中的南京苏州方言较软,吴侬软语听起来比较婉约温柔,有时候即使是气话,骂人的话,很多外地游客也听不出来,还以为相当的客气。
如苏州人说“要不要和你吵哦?”其实不是在跟你商量要不要吵架,而是在宣战,表示他们已经出离愤怒了。
关于苏南方言,还有个笑话:同学问我:“你们苏州方言里螃蟹怎么说?”我说:“哈”。
她重复:“你们方言里螃蟹怎么说?”我说:“哈”。
她很无奈:“……那你们方言里鱼怎么说?”我:“嗯?”(鼻音)。
她说:“我是问你们方言里的‘鱼’,是怎么说的?”我:“嗯?”……然后她就不理我了……下面是苏中的方言,苏中只有3个地级市,可是方言是相当的复杂!先说说扬州。
扬州方言是江淮官方话,辛辣,生动,活泼,也很好懂,所以在扬州地区生活几年,基本上就能够对答如流。
通泰地区的方言,统称为通泰话。
先说说泰州的三泰地区,其实三泰地区的方言和扬州话比较类似的,只不过发言上比扬州话难懂些。
泰州最北面的兴化虽然也是泰州的,但是兴化的方言更像扬州话。
三泰下面就是靖江了。
靖江话总体属于吴语范围,不过由于靖江身处江北,所以现在的靖江话是吴语和扬州话的混合(吴语的成份大)。
由于历史原因,南通地区的人比较杂,祖先来自全国各地。
南通市区话其实和扬州话是很像的,不过他们的名词方言实在是太多,所以非常难懂。
江苏最难懂的十大方言,看完感觉不会说中国话
江苏最难懂的十大方言,看完感觉不会说中国话江苏方言大多数外地游客来江苏,对江苏各地的方言虽然勉强听得懂,但是对其语气说传达出来的意思却捉摸不透,因此常常闹出误解和笑话。
其实就算是江苏本地的人也不到一定能听懂13市的方言,让我们一起看看江苏最难懂的10地方言。
江苏方言区多、分布广而长江苏分为三个方言区,即江淮方言区、吴方言区、北方方言区。
江淮方言区分布于南京、扬州、镇江、淮阴、盐城市和南通、连云港两市的一部分,使用人口3600余万,分扬淮、南京、通泰三片;吴方言区分布于苏州、无锡、常州市和南通、镇江、南京三市的一部分,使用人口1800余万,分苏州、常州两片;北方方言区分布于徐州市和连云港、淮阴市的一部分,使用人口900余万,分徐州、赣榆两片。
江苏方言独立发展环境较好江苏各地区语言接触偏少,古时受中央政权影响偏小,形成了许多方言可以相对独立发展的较好环境。
江苏的地方话一路沿袭,保留相对完整,难懂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以难懂系数最高的高淳话举例,其在东周时就已形成,距今已有几千年历史,延续几千年不变,堪称语言"孤岛"。
江苏方言几乎无推广,普及度不够中国的方言,有一项网友调查称东北话最好懂。
这里面有赵本山的功劳。
而在江苏,相对有知名度的只有一个"老吴韶韶",在用南京话评点新闻,而南京话恰恰也是江苏话中最好懂的方言。
而像东北话那样影视剧、话剧、二人转等方式全面推广的趋势,在江苏尚未形成气候。
详解江苏十大难懂方言高淳话高淳土话发音轻语速快,多用浊音,缺音标体系,只靠当地人口口相传。
如家(jia),古汉语里声母是g,高淳就读ga。
溧阳话溧阳方言具有很多特色。
有些方言,从字面上可以看出原句的意思。
溧阳方言的"胖肉"就是肥肉,"热头"就是太阳,"绞布"就是抹布,"团鱼"就是甲鱼。
丹阳话丹阳话保留了吴语大部分特点,也受江淮官话影响。
江苏方言分布详图与方言分布综述
江苏方言分布详图与方言分布综述江苏方言分布概述江苏方言就本省而论,分为三个方言区,即江淮方言区、吴方言区、北方方言区。
江淮方言区又分扬淮片、南京片、通泰片;吴方言语区又分苏州片,常州片;北方方言又分徐州片、赣榆片。
《江苏省和上海市方言概况》(1960)把本省方言分为四区,与本书对照,第一区江淮方言区,第二区吴方言区,第三区通泰片,第四区北方方言区,本书依《中国语言地图集》把第三区并入第一区,作为一个方言片,是符合方言性质的。
本省方言的分布,三大区在地域上是集中的,但都不是完整的,而是大方言区的一部分,分属官话大区和吴方言区,而且都偏在一方,因此方言间的边界交错,有很长的边界线。
边界线上的方言交互影响,语言现象多种多样,这就增加了本省方言的复杂性。
溧水、金坛两县原本都在吴方言区,但是半个世纪以来,江淮方言逐步渗入,现今县城已普遍说江淮方言,公共交际已不再说吴方言,老年人之间和农村还有吴方言的存在,但已日见衰微了。
不管在城镇还是在农村都有双语现象,其间有各种过渡词语和说法,是十分丰富多彩的。
类此情况,一县之内在语音上有等级差别,泗洪具的入声字,自南向北逐步减少,最南部入声基本齐全,最北部入声已不存在,中部则相当混乱,老年人和青年人大不相同;通州市的浊辅音,自西向东逐步增多,“通东活”是江淮方言和吴方言的过渡区。
此外,省内许多地方有外来移民,他们聚居成片,说着原籍的方言,形成大小不等的方言岛,这种方言岛和周边方言同样是处于边界线上,所不同的是方言岛人数少,在被包围之中,岛内的人不得不实行双语制,岛内外的话都会说。
全省有方言岛数十处,主要分布在黄海沿岸响水、滨海、大丰地区和苏南丘岭地带宜兴、溧阳、丹阳、句容地区。
目前关于江苏方言边界上和方言岛的方言调查研究,已经取得相当的成绩,但是还不够全面和深入。
25个在本地区是中心城市,语言影响较大的重点方言是:苏州、吴江、常熟、无锡、常州、海门、丹阳、高淳、南通、如皋、泰州、盐城、阜宁、镇江、扬州、宝应、盱眙、淮阴、泗洪、连云港、东海、南京、赣榆、邳州、徐州。
苏州话教程
苏州话教程一、引言苏州话是江苏省苏州市以及周边地区的一种方言,属于吴语的一支。
它不仅在当地人中广泛使用,也在其他吴语地区有一定的影响力。
本文档将介绍苏州话的基本语音特点、常用词汇和语法规则,帮助读者初步了解和学习苏州话。
二、苏州话的语音特点1. 声母苏州话的声母与普通话有些不同。
例如,普通话的“b”在苏州话中发音为“p”,普通话的“d”在苏州话中发音为“dz”。
2. 韵母苏州话的韵母也有一些特点。
例如,普通话的“ian”在苏州话中发音为“e”,普通话的“iao”在苏州话中发音为“yo”,普通话的“uang”在苏州话中发音为“van”。
3. 声调与普通话相比,苏州话的声调较为平坦,没有普通话中的四声。
三、苏州话的常用词汇苏州话的词汇较为丰富,以下是一些常用词汇的示例:1.你好 - 路跟(luh goon)2.谢谢 - 麻谢(ma sie)3.不要 - 不黎(bo li)4.去 - 道(dao)5.是 - 系(se)6.我 - 阮(ią)7.朋友 - 老弟(lau di)注意:以上词汇只是简要示例,苏州话的词汇非常丰富,还有许多特色的表达方式。
四、苏州话的基本语法苏州话的基本语法与普通话有些区别。
以下是一些基本的语法规则:1.语序:苏州话的语序与普通话有所不同。
用普通话的表达方式,苏州话的语序为谓语 + 主语 + 宾语,例如:“我吃饭”在苏州话中应该说成“吃饭我”。
2.被动语态:苏州话中的被动语态的表达方式与普通话不同。
苏州话使用“畀”(bi)作为被动语态的助词,例如:“被你打”在苏州话中应该说成“你畀我打”。
3.时态:苏州话的时态表达方式较为灵活,通常使用一些助词来表示时态,例如“了”(lio)表示过去时,例如:“我吃过饭了”。
4.疑问句:苏州话的疑问句通常在句末加上“伐”(va),例如:“你是不是去过苏州伐”。
五、学习苏州话的建议如果读者对学习苏州话感兴趣,以下是一些建议:1.听力练习:多听苏州话的对话和广播,培养对苏州话的听力理解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江苏方言概况
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之一。
早在先秦时代,汉语在存在民族共同语“雅言”的同时,就存在“言语异声”的“方言”。
西汉扬雄所写的《车酋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简称《方言》),是我国古代第一部方言学著作。
现代汉语方言,可以分为7大方言区,即:北方方言区,吴方言区,湘方言区,赣方言区,闽方言区,粤方言区,客家方言区。
方言之间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语音上,词汇方面的差别较小,语法上的差异更小。
各方言区的语音,同普通话语音往往存在整齐的对应关系。
根据著名语言学家鲍明炜教授主编的《江苏省志·方言志》(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12月第1版)所述,江苏省的方言可以分为“三区七片”,即:江淮方言区,又分扬淮片、南京片、通泰片;吴方言区,又分苏州片、常州片;北方方言区,又分徐州片、赣榆片。
江苏的这三个方言区,大致上按流经江苏的长江、淮河(今为废黄河故道,其尚有苏北灌溉总渠)这两条大河把省境所分的三大块划分:长江以南主要是吴方言,长江以北至淮河两岸主要是江淮方言,淮河以北约100公里以外是北方方言。
由于江苏方言间边界交错情况复杂,边界线很长,边界线上的方言交互影响。
再加上历史移民众多等因素,使江苏方言呈现十分复杂的现象,甚至在一个县、一个乡里都有明显的语音差异,全省方言点有数十处之多。
现以《江苏省志·方言志》为据,简介江苏方言“三区七片”的大致情况如下:
(一)江淮方言区
本区包括42个市县和清江市的部分乡村。
本区语音有两大特点,一是保留了古代的入声声调,二是多数市县声母n、l不分。
本区分为三片:
①南京片,包括南京、江宁、句容、溧水(北片和县城新派)、江浦、六合6个市县。
本片南京音系声母共21个,即b、p、m、f、d、t、l、ɡ、k、h、j、q、x、zh、ch、sh、r、z、c、s和零声母。
与普通话的22个声母相比,少了一个n。
韵母共46个(略)。
声调共5个,即:阴平,调值31,如“高、专、粗、天、边、拉”;阳平,调值24,如“陈、船、寒、扶、麻、文”;上声,调值22,如“古、走、染、网、老、有”;去声,调值44,如“近、厚、汉、阵、撰、唱”;入声,调值5,如“急、出、宅、国、节、削”。
②扬淮片,包括扬州、江都、高邮、宝应、仪征、镇江、扬中、淮阴、淮安、涟水、灌南、沐阳、泗阳、泗洪、洪泽、盱眙、金湖、连云港、东海、灌云、盐城、阜宁、建湖、响水、滨海、射阳共26个点。
本片扬州音系声母共17个,即b、p、m、f、d、t、l、z、c、s、j、q、x、ɡ、k、h和零声母。
与普通话22个声母相比,少了n、zh、ch、sh、r5个。
韵母共46个(略)。
声调共5个,即:阴平,调值21,如“边、批、分、芳、夫、刀、他、拉”;阳平,调值34,如“婆、凡、俘、麻、猫、无、台、尼”;上声,调值42,如“扁、普、匪、捧、马、
倘、女、李”;去声,调值55,如“炮、富、命、万、矿、豆、耐、亮”;入声,调值4,如“笔、白、发、袜、秃、毒、纳、骆”。
③通泰片,包括南通、如皋、海安、如东、泰州、姜堰、泰兴、兴化、东台、大丰10个县市和靖江的部分农村。
本片泰州音系声母共19个,即b、p、m、f、[v](晚外温位)、d、t、n、z、c、s、[z](人谁润若)、j、q、x、ɡ、k、h和零声母。
与普通话的22个声母相比,少了l、zh、ch、sh、r5个,多了浊辅音声母[v]、[z]2个。
韵母共46个(略)。
声调共6个,即:阴平,调值21,如“高、抽、伤、安”;阳平,调值45,如“穷、寒、娘、神”;上声,调值213,如“古、丑、手、老”;去声,调值33,如“汉、帐、唱、大”;阴入,调值3,如“急、出、锡、桌、铁、发”;阳入,调值5,如“药、袜、摸、熟、舌、滑”。
(二)吴方言区
本区包括18个市县,语音上最大特点有3个,一是塞音、塞擦音声母三分,即清声母分为送气,不送气,同时保留同一部位的古全浊声母,如b、p[b];二是有较系统的文白读;三是有入声声调。
根据语音特点,本区分为东、西两片,即苏州片、常州片。
①苏州片,包括苏州、吴县、吴江、太仓、昆山、常熟、无锡、锡山的全部和启东、海门、通州的启海话部分。
本片苏州音系声母共27个(略)。
韵母共46个(略)。
声调共7个,即阴平、阳平、上声、阴去、阳去、阴入、阳入。
②常州片,包括常州、武进、江阴、张家港、宜兴、溧阳、金坛、丹阳、高淳的全部和靖江的大部分,溧水的南部,以及启东、海门、通州的通东话部分。
本片常州音系声母共28个(略),韵母共42个(略),声调共7个,即:阴平、阳平、上声、阴去、阳去、阴入、阳入。
(三)北方方言区
本区包括8个市县,即徐州、丰县、沛县、邳州、睢宁、新沂、宿迁和赣榆。
前7个市县位于江苏西北角,赣榆位于江苏东北角,赣榆话在语音上与其他7市县有一些明显的差异。
本区分为徐州片和赣榆片。
①徐州片,包括7个市县。
本片徐州音系声母共24个,与普通话22个声母相比,多了[v](微维未味)、[n](你牛娘女)2个。
韵母共37个(略)。
声调共4个,即:阴平,调值213,如“天、江、东、波、优、木”;阳平,调值45,
如“人、田、羊、摇、时、白”;上声,调值35,如“美、委、古、浅、宠、抹”;去声,调
值42,如“大、社、害、丈、振、六”。
②赣榆片,仅赣榆一个县。
本片在语音上有3个重要特点,一是z、c、s和ɡ、k、h这6个声母都同齐齿呼韵母(即韵腹或韵头是i的韵母)和撮口呼韵母(韵腹或韵头是ü的韵母)相拼,例如:精晶zinɡ青清cinɡ星腥sinɡ
聚zü蛆趋cü须需sü
经京ɡinɡ卿轻kinɡ兴欣hinɡ
巨具ɡü区屈kü虚蓄hü二是没有r声母,“热、扰、染、人、入、柔、日、让、扔、软”等字都念零声母,“蕊、锐”等少数字念l声母。
三是没有舌面辅音j、q、x声母,而有[t∫,∫]声母。
赣榆音系声母共21个(略),韵母37个(略),声调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4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