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诊疗规范

合集下载

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9页】

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9页】
(7)图像引导放疗优于三维适形放疗或调强放疗技术, 立体定向放疗必须在图像引导放疗下进行。
(8)放射性粒子植入是局部治疗肝癌的一种方法,氯 化锶可用于靶向治疗肝癌骨转移病灶。
肝癌的治疗-系统治疗
(1)对于没有禁忌证的晚期肝癌病人,应鼓励病人积 极参加临床实验。
(2)姑息一线、二线系统治疗的适应证主要为:①合 并有血管侵犯或肝外转移的CNLC IIIa、IIIb期肝癌病 人;②虽为局部病变,但不适合手术切除和TACE的 CNLC IIb期肝癌病人;③合并门静脉主干或下腔静脉 瘤栓者;④多次TACE后肝血管阻塞和(或)TACE治疗 后进展的病人。
肝癌的外科治疗-肝移植术
(1)肝移植是肝癌根治性治疗手段之一,尤其适用于 肝功能失代偿、不适合手术切除及局部消融的早期肝癌 病人。
(2)推荐UCSF标准作为中国肝癌肝移植适应证标准。 (3)肝癌肝移植术后早期撤除/无激素方案、减少肝移
植后早期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的用量、采用mTOR抑制剂的 免疫抑制方案(如雷帕霉素、依维莫司)等可能有助于 减少肿瘤复发,提高生存率。 (4)肝癌肝移植术后一旦肿瘤复发转移,病情进展迅 速,在多学科诊疗基础上的综合治疗,可延长病人生存 时间。
肝癌的治疗-局部消融治疗
(1)局部消融治疗适用于CNLC Ia期及部分Ib期肝癌 (即单个肿瘤、直径≤5cm;或2~3个肿瘤、最大直径 ≤3cm);无血管、胆管和邻近器官侵犯以及远处转移, 肝功能分级Child-Pugh A级或B级者,可获得根治性 的治疗效果。对于不能手术切除的直径3~7cm的单发 肿瘤或多发肿瘤,可联合TACE。不推荐消融根治性治 疗的病人,给予术后索拉非尼辅助治疗。
肝癌的治疗-局部消融治疗
(2)对于能够手术切除的早期肝癌病人,RFA的无瘤 生存率和总生存率类似或稍低于手术切除,但并发症发 生率、住院时间低于手术切除。对于单个直径≤2cm肝 癌,RFA的疗效类似或优于手术切除,特别是位于中央 型的肝癌。对于不能手术切除的早期肝癌病人,RFA可 获得根治性的疗效,应推荐其作为一线治疗。

211009097_中国肝癌规范诊疗质量控制指标(2022_版)

211009097_中国肝癌规范诊疗质量控制指标(2022_版)

原发性肝癌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死率等特征,严重威胁着我国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得益于肝癌高危人群的筛查及早诊早治的普及和各种治疗方法的不断进步,我国肝癌的总体疗效虽然有了较大幅度提升,但不同地区间仍存在较大的差异。

2012年,卫生部主导并领导成立了国家肿瘤质控中心,推行肿瘤单病种质量控制,以期规范肿瘤诊疗行为、推进肿瘤诊疗质量控制体系建设,促进全国范围内肿瘤诊疗规范化、同质化、标准化,最终提高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为进一步推动肝癌规范化诊疗的质控工作,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质控中心委托国家肿瘤质控中心肝癌质控专家委员会依据《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2年版)》等国内外权威指南,结合循证医学、专家共识及我国国情,在符合科学性、规范性、普适性、可操作性指导原则下,起草并制定了《中国肝癌规范诊疗质量控制指标(2022版)》,具体如下。

肝癌规范诊疗质量控制指标1 肝细胞癌患者首次治疗前临床中国肝癌分期评估率1.1 肝细胞癌患者首次治疗前临床中国肝癌分期诊断率1.1.1 指标代码 CNLC-01-01。

1.1.2 指标名称 肝细胞癌患者首次治疗前临床中国肝癌分期诊断率。

1.1.3 定义 肝细胞癌患者首次治疗前实际完成临床中国肝癌分期诊断的病例数占肝细胞癌患者首次治疗前需要完成临床中国肝癌分期诊断的病例数的比例。

1.1.4 计算公式 肝细胞癌患者首次治疗前临床中国肝癌分期诊断率=∑肝细胞癌患者首次治疗前实际完成临床中国肝癌分期诊断的病例数/∑肝细胞癌患者首次治疗前需要完成临床中国肝癌分期诊断的病例数×100%。

1.1.5 患者就医类型 住院和门诊患者。

1.1.6 设置理由 反映治疗前全面评估病情,有助于提高诊疗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是肝细胞癌规范化治疗的基础。

1.1.7 指标类型 结果质控。

1.1.8 表达方式 比例提高。

1.1.9 除外患者 无。

1.1.10 指标参考依据 《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2年版)》《2021年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

肝癌单病种诊疗规范

肝癌单病种诊疗规范

肝癌单病种诊疗规范一、概述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人民健康。

为了提高肝癌的诊疗水平,规范临床实践,依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和指南,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适用于肝癌的诊断、治疗及康复等全过程。

二、诊断1. 临床表现肝癌患者常见临床症状包括:腹痛、腹胀、乏力、体重减轻、食欲不振等。

部分患者可出现黄疸、腹水、肝大等。

2. 辅助检查(1)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肝功能、肿瘤标志物(如AFP)等。

(2)影像学检查:B超、CT、MRI等,用于评估肝脏状况、肿瘤位置、大小等。

(3)病理学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认肝癌诊断。

3. 诊断标准依据我国《原发性肝癌诊断与治疗指南》,肝癌的诊断标准如下:(1)具有肝癌的临床表现。

(2)影像学检查发现肝脏占位性病变,符合肝癌的特征。

(3)实验室检查肿瘤标志物AFP升高(>400ng/ml),或持续升高不降。

(4)病理学检查证实为肝癌。

三、治疗1. 治疗原则(1)根据患者病情、肿瘤分期、治疗方法等综合考虑,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2)以手术治疗为主,结合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多学科综合治疗。

(3)注重患者生活质量,综合考虑治疗效果和并发症风险。

2. 治疗方法(1)手术治疗:包括根治性切除术、姑息性切除术等。

(2)非手术治疗:包括局部消融治疗、介入治疗、放疗、化疗等。

(3)靶向治疗:如索拉非尼、瑞戈非尼等。

(4)免疫治疗:如免疫检查点抑制剂、CAR-T细胞治疗等。

(5)综合治疗:结合不同治疗方法,提高治疗效果。

3. 治疗策略(1)早期肝癌:以手术治疗为主,可辅以放疗、化疗等。

(2)中期肝癌:根据患者情况,选择手术、局部消融、介入等治疗。

(3)晚期肝癌:采用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姑息性治疗,注重患者生活质量。

四、康复与随访1. 康复治疗(1)肝功能支持治疗:保肝药物、营养支持等。

(2)疼痛管理:合理使用止痛药物,关注患者疼痛程度。

(3)心理支持:针对患者心理状态,提供心理疏导和关爱。

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手术科室)

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手术科室)

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手术科室)【诊断标准】我国卫生部医政司编撰的《中国恶性肿瘤诊治规范第二分册原发性肝癌》(1991年)制定的诊断标准为:1.病理诊断(1)肝组织学检查证实为原发性肝癌。

(2)肝外组织的组织学检查证实为肝细胞癌。

2.临床诊断(1)如无其他肝癌证据,AFP对流免疫电泳法阳性或放射免疫法≥400µg/L,持续4周以上,并能排除妊娠、活动性肝病、生殖腺胚胎源性肿瘤及转移性肝癌者。

(2)影像学检查有明确肝内实质性占位病变,能排除肝血管瘤和转移性肝癌,并具有下列条件之一者:①AFP≥200,﹤400µg/L;②典型的原发性肝癌影像学表现;③无黄疸而ALP 或GGT明显升高;④远处有明显的转移性病灶或有血性腹水,或在腹水中找到癌细胞;⑤明确的乙型肝炎标记阳性的肝硬变。

3.临床分期Ⅰ期无明确肝癌症状和体征者;Ⅱ期超过Ⅰ期标准而无Ⅲ期证据者;Ⅲ期有明显恶病质、黄疸、腹水或远处转移者。

【治疗原则】对肝癌特别是小肝癌进行早期治疗是改善肝癌预后的最主要因素,对不能切除的大肝癌进行多模式的综合治疗和二期切除、对复发癌进行再手术等积极治疗可提高肝癌的生存率。

1.手术切除手术治疗仍为能实际延长肝癌生存期的首选治疗方法,其适应证为:(1)全身情况良好,无明显黄疸、腹水、下肢水肿或远处转移者。

(2)肝功能正常或处于代偿期。

(3)不伴有严重的心、肺、肾功能障碍,能耐受肝脏手术。

(4)病变局限于半肝以内,未侵及肝门及下腔静脉。

手术方式包括:局部切除、肝段切除、肝叶切除、半肝切除、左三叶和右三叶切除术等,采取何种术式应根据肿瘤大小、生长部位、肝硬化程度以及病人的全身状况决定。

2.不能手术切除的肝癌的外科治疗(1)肝动脉结扎加插管化疗(HAL+HAD):不能切除的大肝癌可插入一导管至肝固有动脉或肝左、右动脉,通常可合并结扎相应的肝动脉分支,术中或术后经导管灌注化疗药物及栓塞物,使肿瘤坏死、缩小,争取获得二期手术切除。

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32页】

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32页】
11
HCC诊断中注意事项和说明
对于血清AFP≥400μg/L,B超未发现肝脏占位者,应注意排除妊娠、 生殖系胚胎源性肿瘤、活动性肝病及胃肠道肝样腺癌等;如果能够 排除,必须及时进行多排CT和/或动态对比增强MRI扫描。
如果AFP升高,但未达到诊断水平,排除上述可能引起AFP增高的情 况外,需追踪AFP的变化,将B超检查间隔缩短至1-2个月。 CT 和/或MRI DSA检查 肝穿刺活检。
术后仅用葡萄糖提供热能合理吗?
25
手术后仅以葡萄糖提供热能的缺点:1.肝糖原积 累;2.肝脂肪侵润,肝功能受损;3.增加二氧化 碳的产生,对原有呼吸功能障碍患者可致呼吸衰 竭;4.可能引起脱水和非酮性高渗性昏迷。
因此在营养液中,适量使用葡萄糖,增加脂肪乳 及氨基酸(多用支链氨基酸,少用芳香族氨基 酸),可减少单纯用葡萄糖的不良反应。
9
(四)诊断标准
病理学诊断标准:金标准。 临床诊断标准:在所有的实体瘤中,唯有HCC可采用
临床诊断标准,国内、外都认可。主要取决于三大因素, 即慢性肝病背景,影像学检查结果以及血清AFP水平。
10
我国HCC诊断标准专家共识,要求在同时满足以下条件中 的(1)+(2)a两项或者(1)+(2)b+(3)三项时, 可以确立HCC的临床诊断:
2. 肝功能检查及评估; 3. 乙型肝炎标志物检查,DNA定量阳性,口服拉米夫定; 4. 除上述检查外还需结合病情进行有关检查,肝硬化患者应注意有无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脾肿大及脾功能亢进,详细检查凝血功能及 血小板计数.肝内占位性病变应作定性和定位检查,如甲胎蛋白、 癌胚抗原、B超、MR、CT等,了解病变大小、数目、位置,尤应注 意其与肝内血管的关系,有无门静脉癌栓等现象。

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

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

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原发性肝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和生命。

为了提高原发性肝癌的诊疗水平,规范诊疗行为,保障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特制定本诊疗规范。

一、诊断(一)临床表现原发性肝癌的症状通常不明显,早期可能没有任何症状。

随着病情的进展,可能会出现肝区疼痛、腹胀、乏力、消瘦、食欲不振、黄疸等症状。

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发热、腹泻、上消化道出血等症状。

(二)影像学检查1、超声检查超声检查是肝癌筛查的常用方法,可发现肝脏内的占位性病变,并初步判断其性质。

对于直径小于 1 厘米的病灶,超声检查的准确性可能有限。

2、 CT 检查CT 检查可以更清晰地显示肝脏的形态、结构和病灶的位置、大小、形态等,对于肝癌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增强 CT 检查有助于鉴别肝癌与其他肝脏疾病。

3、 MRI 检查MRI 检查对肝癌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尤其对于小肝癌的诊断具有优势。

4、血管造影血管造影可以明确肝脏肿瘤的血供情况,对于手术治疗的评估有一定帮助,但属于有创检查,一般不作为常规检查方法。

(三)实验室检查1、肝功能检查了解肝脏的功能状态,包括胆红素、白蛋白、转氨酶等指标。

2、肿瘤标志物检查甲胎蛋白(AFP)是肝癌常用的肿瘤标志物,但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并非 100%。

部分肝癌患者 AFP 可能正常,而其他一些良性肝病患者AFP 也可能升高。

此外,异常凝血酶原(PIVKAII)等指标也有助于肝癌的诊断。

(四)病理诊断病理诊断是肝癌诊断的“金标准”。

通过肝穿刺活检或手术切除标本的病理检查,可以明确肿瘤的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等。

二、分期原发性肝癌的分期对于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常用的分期系统包括巴塞罗那临床肝癌分期(BCLC)、TNM 分期等。

BCLC 分期主要根据肿瘤的大小、数目、有无血管侵犯、肝功能状态以及患者的身体状况等因素进行分期,分为 0 期、A 期、B 期、C 期和 D 期。

TNM 分期则根据肿瘤的大小(T)、淋巴结转移情况(N)和远处转移情况(M)进行分期。

临床诊疗规范|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年完整版)

临床诊疗规范|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年完整版)

临床诊疗规范|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年完整版)1、概述原发性肝癌是目前我国第4位常见恶性肿瘤及第2位肿瘤致死病因,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的生命和健康[1-2]。

原发性肝癌主要包括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和HCC-ICC混合型3种不同病理学类型,3者在发病机制、生物学行为、组织学形态、治疗方法以及预后等方面差异较大,其中HCC占85%~90%。

因此,本规范中的“肝癌”指HCC。

为进一步规范我国肝癌诊疗行为,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医政医管局于2017年6月主持制定和颁布了《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7年版)》。

该规范的颁布反映了当时我国肝癌诊断和多学科综合治疗以及研究的状况,对规范肝癌诊疗的临床行为、改善肝癌病人预后、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以及优化医疗资源发挥了重要作用。

自2017年至今,在肝癌的诊断、分期及治疗方面国内外新出现了许多符合循证医学原则的高级别证据,尤其是适应中国国情的研究成果。

为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局委托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组织全国肝癌领域的多学科专家,结合目前肝癌临床研究的实际,修订并更新形成《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年版)》(以下简称规范)。

本规范参照的循证医学证据等级按照《牛津循证医学中心2011版》进行分级(附录1)。

2 筛查和诊断2.1 肝癌高危人群的监测筛查对肝癌高危人群的筛查有助于肝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肝癌疗效的关键。

在我国,肝癌高危人群主要包括:具有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和(或)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过度饮酒、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长期食用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食物、各种其他原因引起的肝硬化以及有肝癌家族史等人群,尤其是年龄>40岁的男性风险更大。

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方案

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方案

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 2022原发性肝癌主要包括肝细胞癌〔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 及 HCC-ICC 混合型三种不同病理类型,三者发病机制、生物学行为、组织学形态及 therapy、预后等方面差异较大。

肝细胞癌占到85-90%,本规范中的肝癌指肝细胞癌。

1.1 辅检①超声检查:略;②CT:常规使用 CT 平扫+增强,检出及诊断小肝癌能力总体略逊于 MRI。

更多用于肝癌局部治疗的疗效评价,特殊是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 后碘油沉积观察有优势。

③MRI :常规采用平扫+增强扫描,系临床肝癌检出、诊断、疗效评价的常用影像技术。

〔"快进快出"是肝癌 CT/MRI 扫描的诊断特点。

④DSA :侵入性创伤性操作,多用于肝癌局部治疗或者急性肝癌破裂出血治疗等。

⑤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PET/CT :优势在于:1、对肿瘤分期,可全面评价淋巴结转移及远处器官的转移; 2、再分期:可准确显示解剖结构发生变化后或者解剖结构复杂部位的复发转移灶; 3、疗效评价:更敏感、准确; 4、指导放疗生物靶区的勾画、穿刺活检部位; 5、评价肿瘤的恶性程度及预后。

⑥肝穿刺活检:1、具有典型肝癌影像学特征的占位性病变、符合肝癌临床诊断标准的病人,通常不需要以诊断为目的的肝穿刺活检。

2、缺乏典型肝癌影像学特征的占位性病变,肝穿刺活检可获得病理诊断,意义重要。

1.2 肝癌的血清学份子标记物AFP 是当前诊断肝癌常用而重要的方法。

诊断标准:AFP≥400ug/L,排除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睾丸或者卵巢胚胎源性肿瘤及怀孕等。

约 30%肝癌病人 AFP 水平正常,检测甲胎蛋白异质体,有助于提高诊断率。

其他:α -L-岩皂苷酶、异常凝血酶原等。

1.3 肝癌的病理学诊断免疫组化检查:常用的肝细胞性标志物有: Hep Par-1、GPC-3、CD10、Arg-1 及 GS 等;常用的胆管细胞标志物有: CK7、CK19、 MUC-1 等。

中国肝癌规范诊疗质量控制指标

中国肝癌规范诊疗质量控制指标

中国肝癌规范诊疗质量控制指标肝癌是中国人常见的肿瘤之一,由于其病情隐匿、发展迅速,容易被忽视而导致治疗延误,因此规范诊疗质量控制十分重要。

下面将介绍中国肝癌规范诊疗质量控制的指标。

1. 早期诊断率:肝癌早期诊断是提高治疗效果和生存率的关键。

根据国家肝癌规范诊疗指南,肝癌早期诊断的定义是:无症状或非特异症状,B超显示≤2cm肝脏占位性病变,或AFP < 400ng/ml。

早期诊断率是指接受了早期诊断的肝癌患者的比例。

提高早期诊断率可以减少肝癌的无法手术切除的风险,提高治疗效果。

2.手术切除率:肝癌的手术切除是治愈疾病的最有效手段。

手术切除率是指接受了手术切除治疗的肝癌患者的比例。

高手术切除率可以保证更多的肝癌患者有机会得到根治性治疗。

3.术前评估与手术适应症比例:术前评估与手术适应症比例是指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前经过综合评估,符合手术适应症的比例。

这可以避免无法手术切除或手术风险过高的患者接受不必要的手术。

4.术后2年无复发率:术后2年无复发率是指经手术切除治疗的患者在手术后2年内未出现肝癌复发的比例。

这是评估术后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高无复发率可以说明手术切除治疗的有效性。

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肝癌手术切除是一项高风险手术,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是指患者在手术后出现各种并发症的比例。

控制术后并发症是保证手术治疗质量的关键因素。

6.随访率和生存率:随访率是指肝癌患者在治疗结束后进行规范随访的比例。

随访率的提高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肝癌的复发和转移,提高生存率。

7.综合治疗率:肝癌是一种复杂的疾病,综合治疗是治疗肝癌的重要手段。

综合治疗率是指接受了手术切除、化疗、靶向治疗等多种治疗方法的肝癌患者的比例。

提高综合治疗率可以增加治疗的成功率,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8.抗肝癌药物使用率:抗肝癌药物是肝癌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使用抗肝癌药物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

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

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原发性肝癌是一种危及人类健康的常见肿瘤,目前已成为世界上致死率最高、负担最重的恶性肿瘤之一。

综合分析表明,缺乏系统的诊疗规范和临床规范化诊疗策略,是原发性肝癌防治效果与后果不良之间的重要原因。

因此,我们将结合原发性肝癌的特点,提出有效的诊疗规范及其实施策略,以改善原发性肝癌的诊治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存活率,挽救患者的生命。

二、诊断1. 临床表现:原发性肝癌的患者往往会出现右上腹部胀痛、腹痛、恶心、排出血、发热、乏力等症状,故应进行检查以确诊并排除其他疾病。

2. 体检:原发性肝癌患者首先应进行检查,其中肝脏按压检查能发现肿块,针对病灶进行B超可以确定其肿瘤性质,CT可以定位肿瘤位置,血常规检查可以检查肿瘤标志物以便把握肿瘤发展情况。

3.理检查:如果有足够的实质,可以进行病理检查,以配合其他检查精准诊断原发性肝癌。

三、治疗1.手术治疗:行手术治疗是原发性肝癌治疗的最佳方法,经过肝癌切除术可以完全去除癌细胞而不损伤肝脏,从而使患者得到根治。

2. 介入治疗:介入治疗也是原发性肝癌治疗的主要方法,根据患者肝癌的规模大小及定位可以进行化疗、放疗、消融介入治疗,以减少肝癌的转移。

3.物治疗:药物治疗也是一种常见的原发性肝癌治疗方法,可以使血清肿瘤标记物降低,延缓肝癌的进展。

四、预防1.免吸烟和饮酒:吸烟和饮酒是原发性肝癌发生的原因之一,因此应该尽量避免,以降低发病风险。

2.种疫苗:乙肝病毒(HBV)是原发性肝癌发病的一个重要诱因,因此,应主动接种疫苗来预防乙肝病毒的感染。

3.意饮食健康:正常的饮食习惯和健康的饮食结构可以提高免疫力,从而抵抗原发性肝癌。

4.期体检:定期接受体检可以及早发现肝癌并进行治疗,从而提高治疗的效果。

五、总结原发性肝癌是一种危及人类生命健康的常见肿瘤,其病情严重,诊治复杂,缺乏系统的诊疗规范及其实施策略阻碍了原发性肝癌防治效果有效提高,本文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治疗和预防进行了简单介绍,力争通过提出有效的诊疗规范及其实施策略,改善原发性肝癌的诊治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存活率,从而挽救患者的生命。

中医内科肝癌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中医内科肝癌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肝癌肝癌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前者的发生与肝炎、肝硬化、黄曲霉素等因素有关,后者由于其他部位之肿瘤转移而来。

在中医学属于“瘢积”范畴。

多因热毒壅结,气滞血瘀,而致脾胃受损,气血日耗,邪实与正虚交互错杂,不断发展趋于晚期。

【诊断】1.发病之初表现食欲不振,右胁不舒,逐渐发生肝区疼痛,间歇性或持续性钝痛或刺痛,脱闷腹胀,消化不良,恶心呕吐,腹泻,不规则发热,自汗,盗汗,逐渐消瘦,贫血等。

2 .最常见的体征是肝脏呈进行性肿大,坚硬,表面凹凸不平,或摸到多数结节或大块隆起的肿瘤。

3 .晚期可出现黄疸、腹水、脾肿大、锁骨上淋巴结肿大、胸腔积液等,并易发生肝昏迷、消化道出血、肝癌结节破裂出血等并发症。

4 .实验室检查可作血液甲胎蛋白检测及碱性磷酸酶、乳酸脱氢酶、Y-谷氨酰转肽酶等检验以协助诊断。

5 .有条件的,可作B超、动脉造影及其他X线检查、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CT).核磁共振和肝放射性核素扫描等检测,有助于定位诊断。

【治疗】一、辨证论治根据邪实正虚的病理特点,治当以扶正和祛邪为原则。

祛邪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为主;补正以疏运肝脾、补益气血为主。

并需按邪正虚实的主次,酌取攻补兼施之法。

1.清热解毒用于不规则发热,面目肌肤发黄,小便黄,齿鼻易妣血,或有消化道出血,苔黄腻者。

方药举例:茵陈15g,大黄6g,焦桅子IOg,龙胆草4g,黄连4g,苦参10g,牡丹皮10g,赤芍10g,生地黄15g,玄参10g,板蓝根15g,天花粉15g,人工牛黄(分吞)1.2go6 .活血化瘀用于肝脏迅速肿大,质硬不平,触痛,痛势剧烈,如锥如刺,舌质紫,面色黑滞者方药举例:三棱10g,羲术10g,炮山甲10g,制乳香3g,制没药3g,广郁金10g,制鳖甲15g,土鳖虫7只,桃仁10g,红花5g,延胡索10g,石燕15g,马鞭草15g,参三七粉(分吞)3g07 .疏肝运脾用于右胁胀痛不舒,皖闷腹胀,或有腹水,食欲不振,小便量少,苔白而腻者。

肝癌诊疗规范

肝癌诊疗规范

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1概述原发性肝癌是目前我国第4位常见恶性肿瘤及第2位肿瘤致死病因,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的生命和健康。

原发性肝癌主要包括肝细胞癌、肝内胆管癌和HCC-ICC混合型3种不同病理学类型,3者在发病机制、生物学行为、组织学形态、治疗方法以及预后等方面差异较大,其中HCC占85%~90%,因此本规范中的“肝癌”指HCC。

2筛查和诊断2.1肝癌高危人群的监测筛查对肝癌高危人群的筛查,有助于肝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肝癌疗效的关键。

在我国,肝癌高危人群主要包括:具有乙型肝炎病毒和(或)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过度饮酒、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长期食用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食物、各种其他原因引起的肝硬化、以及有肝癌家族史等人群,尤其是年龄>40岁的男性风险更大。

借助于肝脏超声检查和血清甲胎蛋白进行肝癌早期筛查,建议高危人群至少每隔6个月进行1次检查。

2.2肝癌的影像学检查1/ 10各种影像学检查手段各有特点,应该强调综合应用、优势互补、全面评估。

2.2.1超声检查:2.2.2 X线计算机断层成像和磁共振成像:2.2.3数字减影血管造影:2.3肝癌的血液学分子标志物血清AFP是当前诊断肝癌和疗效监测常用且重要的指标。

血清AFP≥400μg/L,排除妊娠、慢性或活动性肝病、生殖腺胚胎源性肿瘤以及消化道肿瘤后,高度提示肝癌。

血清AFP轻度升高者,应作动态观察,并与肝功能变化对比分析,有助于诊断。

血清甲胎蛋白异质体、异常凝血酶原和血浆游离微小核糖核酸也可作为肝癌早期诊断标志物,特别是对血清AFP阴性人群。

2.5肝癌的临床诊断标准及路线图2/ 10图2肝癌诊断路线图3/ 103分期4/ 10图3中国肝癌临床分期及治疗路线图4治疗(肿瘤内科治疗应当严格掌握临床适应症,并在肿瘤内科医生的指导下施行)4.1肝癌的外科治疗肝癌的外科治疗是肝癌病人获得长期生存最重要的手段,主要包括肝切除术和肝移植术。

4.2局部消融治疗尽管外科手术是肝癌的首选治疗方法,但因肝癌病人大多合并有肝硬化,或者在确诊时大部分病人已达中晚期,能获得手术切除机会的病人仅20%~30%。

肝细胞肝癌规范化诊治指南【共26张PPT】

肝细胞肝癌规范化诊治指南【共26张PPT】
能升高。影像学检查最有意义的是CT增强扫描,肿物血供不如肝
细胞肝癌丰富,且纤维成分较多,呈“快进慢出”,周边有时可见扩 张的末梢胆管。
▪ 肝肉瘤:常无肝病背景,影像学检查显示为血供丰富的均质 实性占位,不易与AFP阴性的肝细胞肝癌相鉴别
鉴别诊断
肝良性肿瘤:
▪ (a) 肝腺瘤:常无肝病背景,女性多,常有口服避孕药史,与高分化的肝细胞肝癌不 易鉴别,CT平扫多为低密度,增强扫描动脉期明显强化,延迟期可为等密 度或略高密度。肿瘤周围有时有假包膜。较大肿瘤容易出现出血。
▪ (c) 肝血管瘤:常无肝病背景,女性多,CT增强扫描见自占位周边开始强充填,
呈“快进慢出”,与肝细胞肝癌的“快进快出”区别,MRI可见典型的“灯泡征”。
▪ (d)其他:如肝脓肿,肝包虫病等。
治疗原则与方案
治疗原则 ▪ 肝癌的治疗主要分为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
疗。根据病人的机体状况,肿瘤的部位、 侵犯范围以及肝功能情况,有计划地、合 理地应用现有的治疗手段,以期最大幅度 地根治、控制肿瘤和提高治愈率,改善病 人的生活质量
肝细胞肝癌规范化诊治指南
(优选)肝细胞肝癌规范化诊 治指南
诊治流程
发现肝脏占位
AFP≥200ng/mla
AFP<200ng/ml
<1CM
1-2CM
>2CM
间隔3月复查超声 及AFP b
2种动态显像检查c
任何1种动态显像检查
肿物保持稳 定 18 - 24 个 月
肿物 增大
均为肿瘤典 型表现
恢复每6个 根据大小进入
M0
IIIA期
T3
N0
M0
IIIB
T4
N0
M0
IIIC

肝癌规范化诊治指南

肝癌规范化诊治指南

肝癌规范化诊治指南一、临床表现㈠高危因素有乙型/丙型肝炎或酒精性肝硬化、黄曲霉毒素接触史、饮水污染史者,是肝癌的高危人群。

㈡症状具备高危因素,合并肝痛、腹胀、纳差、乏力、消瘦、黄疸、腹水者,应高度警惕肝癌可能。

㈢体征1. 多数肝癌患者无明显相关阳性体征。

2. 合并高危因素者,出现肝大伴或不伴结节、上腹肿块、黄疸、腹水、脾大等,应警惕肝癌可能。

3. 肝掌、蜘蛛痣、血管痣和腹壁静脉曲张等为肝硬化体征。

4. 临床诊断为肝癌的病人近期出现咳嗽、喀血、骨痛、病理性骨折、左锁骨上淋巴结肿大等提示远处转移的可能。

㈣辅助检查1. 血液生化检查对于原发性肝癌,可能出现血液碱性磷酸酶、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或胆红素升高、白蛋白降低等肝脏功能改变以及淋巴细胞亚群等免疫指标的改变。

2. 肿瘤标志物检查AFP(甲胎蛋白)是肝癌诊断中最好的肿瘤标记。

AFP>400ng/mL一个月;AFP>200ng/mL持续二个月,排除妊娠和生殖腺胚胎癌者,高度警惕肝癌,应通过影像学检查确诊。

3. 影像学检查腹部超声扫描:超声扫描无创、方便、经济,可用于对高危人群的筛查。

术中超声可以发现小病灶及判断肿瘤与血管的关系。

超声导引下穿刺活检可以直接获取组织学诊断。

CT检查:目前是肝癌诊断和鉴别诊断最重要的影像检查方法。

用来观察肝癌形态及血供状况、肝癌的检出、定性、分期以及肝癌治疗后复查。

而平扫价值有限,可用来观察脂肪变、出血和碘油栓塞后沉积情况。

增强扫描应视为常规,可行直接增强扫描,视情况需要加扫平扫。

MRI检查:是肝癌影像诊断的有力补充,随着磁共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重要。

对脂肪肝、肝硬化背景下的肝癌检出及定性、肝癌介入治疗后肿瘤残留及复发的判断具有优势。

MRI平扫组织分辩率高,可对病变的内部结构进行分析,增强扫描可了解肿瘤的血供情况,平扫与增强扫描结合更有助于肝癌的诊断。

选择性血管造影:曾经对评估肝细胞肝癌有关键性作用,但随着螺旋CT,特别是多排螺旋CT及MR动态增强扫描的临床应用,选择性血管造影对肝癌的诊断价值逐渐被替代,目前其主要价值为经动脉化疗及栓塞治疗。

肝癌诊疗专科管理制度汇编范文

肝癌诊疗专科管理制度汇编范文

肝癌诊疗专科管理制度汇编范文肝癌诊疗专科管理制度汇编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肝癌诊疗专科的管理,提高肝癌患者的治疗效果,保障患者权益,根据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章诊疗第二条患者到达肝癌诊疗专科后,首先由接诊医生进行初步的检查、询问病史等,然后根据情况决定是否进一步进行其他检查,如血液检查、影像学检查等。

第三条在诊断肝癌时,应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治疗方案应根据肝癌的分期、病理类型、患者的身体状况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第四条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应详细了解治疗的具体方式、目的、风险和预期效果等,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第五条在治疗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如手术、化疗、放疗等。

对于治疗效果不佳的情况,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第三章预防第六条肝癌的预防工作主要包括控制肝癌的危险因素、促进健康饮食和生活习惯、加强肝炎病毒感染的筛查和治疗等。

第七条肝癌的预防工作应由卫生部门、医疗机构、科研机构等共同承担,建立健康教育体系,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和行为习惯。

第四章患者权益保护第八条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有权了解自己的病情、治疗方案和效果预期,有权选择拒绝或中止治疗。

第九条患者有权要求医疗机构和医生保护其个人隐私,不得泄露与患者相关的信息。

第十条患者有权要求医疗机构和医生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包括正确的诊断、专业的治疗和细致的护理等。

第十一条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如遇到医疗纠纷,有权向相关部门申请协调、调解或提起诉讼。

第五章质量评估与监督第十二条医疗机构应每年对肝癌诊疗专科的工作进行质量评估,包括诊疗水平、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等指标。

第十三条卫生行政部门应定期对肝癌诊疗专科进行监督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和不合格现象,及时提出整改要求,确保医疗机构的正常运行和患者的安全。

第六章附则第十四条本管理制度由卫生行政部门负责解释。

第十五条自本管理制度发布之日起,原有相关管理制度和规定自行废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发性肝癌的规范化诊疗2012-05-06 21:13 来源:中国临床医生作者:夏景林原发性肝癌)rimary liver cancer,PLC,以下简称肝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

我国每年死于肝癌约14万人,约占全世界肝癌死亡人数50%。

由于肝癌起病隐匿,早期没有症状,且多数患者缺乏普查意识,往往出现症状才到医院就诊而被诊断为晚期肝癌,晚期肝癌的生存期一般只有3 -6个月。

正因为如此,肝癌曾被称为“癌中之王”。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尽管肝癌的诊疗水平有很大提高,但总体肝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并无明显提高,仍然低于12%。

如何提高肝癌患者的生存率仍然是广大肝肿瘤临床工作者的首要任务。

要提高肝癌患者的生存率离不开规范化的诊断和治疗。

关于肝癌的规范化诊疗,国际上的一些组织和协会都会定期进行更新,主要包括:美国肝病研究学会(AASID)、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舛C—CN)、亚太肝脏研究学会(APASI)、英国胃肠病学会(3SG)、美国外科学院ACS)、巴塞罗那肝癌协作组(3CLC)。

近年,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等组织先后发布了翎干癌规范化诊疗2008版》、《肝癌规范化诊疗2009版>和《原发性肝癌规范化诊治专家共识》,最近又出版了《肝癌规范化诊疗2011舨》。

面对这么多的指南、规范和共识,许多医师会感到茫然,要通读一遍都不容易,更谈不上理解、用好、用活。

本文在学习相关诊疗规范的基础上结合笔者的临床经验,简要地谈谈对肝癌诊疗的认识,供肝肿瘤医师参考。

由于原发性肝癌90%以上是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本文中提及的肝癌特指HCC。

1、早期诊断是提高肝癌疗效的关键肝癌的早期诊断并不困难,关键是要普及早期诊断的知识,让老百姓特别是肝癌高危人群具有普查意识。

肝癌的高危人群包括:40岁以上的男性或50岁以上的女性,具有HBV和或)HCV感染,嗜酒、合并糖尿病以及有肝癌家族史者。

肝癌早期诊断的方法是:检查血清甲胎蛋白CVFP)和肝脏超声检查0S),每半年1次。

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每半年1次,不是普通的1年1次的体检,因为肝癌从癌变到发展为中晚期在10个月左右,1年1次会错过发现早期肝癌的机会。

2、肝癌诊断并不难,难在选择合适的诊断方法病理学诊断仍然是肝癌诊断的金标准,但肝癌的临床诊断已得到国内、外的广泛认可,临床诊断确立后即可进行治疗而并不一定需要病理诊断。

肝癌的临床诊断主要取决于三大因素,即慢性肝病背景,影像学检查结果以及血清AFP水平。

同时满足以下条件中的①+②a两项或者①+②b+③3项时,可以确立HCC的临床诊断:①具有肝硬化以及HBV和戗)HCV感染[HBV和戗)HCV抗原阳性]的证据;②典型的HCC 影像学特征:同期多排CT扫描和/或动态对比增强MRI检查显示肝脏占位在动脉期快速不均质血管强化,而静脉期或延迟期快速洗脱。

a.如果肝脏占位直径≥2cm,CT和MRI两项影像学检查中有1项显示肝脏占位具有上述肝癌的特征,即可诊断HCC;b.如果肝脏占位直径为1 -2cm,则需要CT和MRI两项影像学检查都显示肝脏占位具有上述肝痦的特征,方可诊断HCC,以加强诊断的特异性;③血清AFP≥400lxg/L 持续1个月或≥200lig/L持续2个月,并能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AFP升高,包括妊娠、生殖系胚胎源性肿瘤、活动性肝病及继发性肝癌等。

肝癌的诊断方法包括:B超、CT、MRI、PET-CT、肝动脉造影和活检。

B超是最常用的检查,特点是简便、无创和价廉,随时可重复,但超声检查对技术和经验的要求最高。

B超常用于普查;术前检查朗确肿瘤数目、部位、大小、与大血管的关系、有无肝门淋巴结转移、血管癌栓、腹水等);术中发现和定位小肿瘤;射频微波等局部治疗时引导穿刺针。

超声对鉴别液性或实质性占位十分方便;彩色超声和超声造影可以动态观察病灶的血流情况,有助于鉴别良恶性肿瘤。

CT是目前肝癌诊断最重要的影像检查之一,诊断肝癌必须要作增强CT,包括平扫期、动脉期、门脉期和延迟期4个时期。

肝癌的典型表现为在动脉期呈显著强化(vash-in)和静脉期/延迟期造影剂的持续消退~vash-out)。

磁共振(VIRI)一般也需要增强,MRI的好处是无放射性辐射,组织分辨率高,可以多方位、多序列成像,对肝癌病灶内部的组织结构变化如出血坏死、脂肪变性以双包膜的显示和分辨率均优于CT 和US。

缺点是不适合于体内有金属支架、起搏器等金属植入物者。

CT和MRI,各有优点,很难说哪一种更好,最好是两者结合,全面评估。

不同医院、不同医师掌握和熟悉的程度不同,对检查的质量和诊断的准确性会带来一定的影响。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PET-CT)的优点是形态和功能显像兼备,可了解治疗前后肿瘤大小和代谢变化;可以了解是否有远处转移。

PET-CT的缺点是费用昂贵,诊断肝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不够高,且尚未普及,因而不作为肝癌诊断的常规检查,常用于肝移植前评估以排除远处转移。

到目前为止,肝动脉造影是最敏感的影像学检查,术中注入碘化油,3 -4周后做CT平扫卸碘油CT)可以发现CT或MRI不能显示的微小病灶8~Smm),除极少部分少血供肿瘤外,均可检出。

需要指出的是真正的少血供肝癌在临床上不到10%,且B超、CT、MRI显示的“少血供”不一定是真正的少血供,可能只是肿瘤处于超声检查难测血流的部位,也可能是CT或MRI增强时造影剂剂量、速度不够等原因没能显示血供情况。

因而,对B超、CT、MRI显示的“少血供”肝癌仍可选用肝动脉造影。

肝动脉造影同时即可对病灶进行化疗栓塞卿通常所说的介入治疗),因而,可以说介入不仅是肝癌的一种治疗手段,也是一种很好的诊断方法。

肝动脉造影是一种创伤性检查,但十分安全,可用于其他检查后仍未能确诊的患者。

此外,即使对于影像学上表现为局限性可切除的肝癌,也有学者提倡术前行肝动脉造影,以明确是否有其他多发小病灶存在。

肝穿刺活检可以获得肝癌的病理诊断以及了解分子标志物等情况,对于明确诊断、病理类型、指导治疗、判断预后都非常重要。

肝穿刺活检总体来说是安全的,发生针道种植的比例约3.4%圈。

但由于国际上对肝癌临床诊断的认可,且肝穿刺活检有一定的风险,因而临床应用不够普遍。

3、肝癌治疗方法多,关键是合理选择与联合应用肝癌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移植、局部治疗射频、瘤内酒精注射、微波、冷冻)、肝动脉化疗栓塞介入)、高功率超声聚焦超声刀)、放射治疗适形放疗、调强放疗、吖刀、射波刀、螺旋断层放疗系统等)、全身治疗化疗、免疫治疗、抗血管生成治疗、靶向治疗、中医药)、治疗基础疾病肝硬化和肝炎)及各种并发症。

要合理选用各种治疗方法,一般来说要遵循和考虑以下几点原则:①安全、经济、有效的基本原则,这也是所有疾病治疗的最高原则。

②肝癌治疗要考虑4个方面的因素:肿瘤数目、大小、位置、是否有血管侵犯、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肝功能情况;全身情况及抗病毒治疗。

③手术切除仍是肝癌治疗的首选方法,但临床上适合手术切除的患者只有20%左右。

能手术切除的,特别是能达到根治性切除的,尽可能切除。

姑息性的切除不一定能给生存带来好处。

④介入治疗是肝癌应用最广的治疗,可以说是肝癌的基础治疗。

⑤重视抗病毒治疗,病毒性肝炎是肝癌的基础病,文献报道对乙肝肝硬化者,核苷类抗病毒药位米夫定)可以减少肝癌的发生同。

肝癌患者联合抗病毒治疗有可能减少治疗后复发而延长生存。

⑥综合治疗永远是肝癌治疗的最佳方案,几种治疗方法联合应用疗效优于单一治疗,综合治疗的方案目前尚无统一的模式,值得探索。

综合治疗方案的选择取决于医师的经验、疾病情况和患者经济条件等因素。

下面对各种治疗逐一作简要介绍。

3.1手术肝功能和全身情况许可是手术的前提。

①肿瘤大小上无严格限制,一般来说,最好是在直径lOcm 以下,因为直径>lOcm的肿瘤常合井多发卫星灶、或血管侵犯,手术常不彻底。

②肿瘤的数目最好不要超过2个,有时可放宽到3个。

若肿瘤数目4个或以上,一般不适合手术。

因为4个以上的病灶常提示还有其他多发的小病灶存在,这种情况强力推荐作肝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

即便勉强切除,也多为姑息性,预后不佳。

③有血管侵犯、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一般不适合手术,此类手术多为姑息性,当然也有部分患者从姑息性手术中获益。

④腹腔镜肝切除术:适用范围不广,适用于肿瘤位置较表浅、近肝边缘部位,一般为Ⅱ~Ⅵ肝段。

具有创伤小、失血少、恢复快等优点。

3.2移植①米兰标准单个肿瘤直径≤5cm或少于3个且最大直径≤3cm)的HCC患者,是肝移植中较为严格的标准,被国际上广泛采用。

其优点是疗效肯定,5年生存率≥75%,复发率<10%,仅需考虑肿瘤的大小和数量,便于临床操作。

缺点是:米兰标准过于严格,部分肝移植能获益的患者被拒之门外;符合米兰标准的小肝癌行肝移植与肝切除相比,总体生存率无明显差异,只是前者的无瘤生存率明显高于后者。

②在米兰标准的基础上还有其他标准。

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JCSF)标准单个肿瘤直径不超过6. Scm;多发肿瘤数目≤3个、最大直径≤4. 5cm,总的肿瘤直径≤8cm;不伴有血管及淋巴结的侵犯);匹兹堡Pittsburgh)改良TNM标准只将有大血管侵犯、淋巴结受累或远处转移这三者中出现任1项作为肝移植禁忌证,而不将肿瘤的大小、个数及分布作为排除的标准)。

③国内多家单位和学者陆续提出了不同的标准,包括杭州标准、上海复旦标准、华西标准和三亚共识等。

④我国2011版肝癌诊疗指南倾向于推荐采用UCSF标准。

⑤各家标准对肿瘤大小和数目的要求不尽相同;但对于无大血管侵犯、淋巴结转移及肝外转移的要求是一致的。

⑥肝移植术后仍要重视预防复发,可以进行适当的药物治疗包括抗病毒治疗以及化疗等),以减少和推迟肝癌复发,但尚缺乏充分的循证医学证据。

3.3 局部治疗射频、微波、冷冻、酒精注射)①这些局部治疗共同的特点都是通过超声等影像学工具,直接从体表插入射频、微波或冷冻针,利用温度或酒精来毁损肿瘤细胞;②它们较为严格的适应证是一致的,即:肿瘤数目≤3个;直径不超过3cm。

当然也有用于稍大的肿瘤,但也有治疗不彻底的风险;③这些治疗对肿瘤位置有一定的限制,最好是肿瘤位于肝的深部。

邻近心膈面、胃肠、胆囊和肝门等外周区域的肿瘤易发生周围脏器损伤及诱发肝癌破裂筹并发症;侵犯邻近大血管或肿瘤富血供致热量损失即“热沉效应”),造成肿瘤易残留复发;也不适用于位于影像盲区的肝癌。

3.4介入①适用于多发肿瘤4个或以上)、伴有癌栓、卫星灶、包膜不全、或术后2个月AFP未转阴者。

②许多肝肿瘤医师认为介入治疗对肝功能损害大,但由于肝肿瘤血流量大于正常肝组织,通过减少化疗量、缓慢注射碘油等措施,几乎可以避免把药物注入正常肝组织内,而使绝大多数药物进入到肿瘤内,因而,笔者认为良好的介入对肝功能几乎没有影响,甚至有部分患者在介入后肝功能反而得到改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