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出疹性疾病
发热出疹性疾病医学PPT
![发热出疹性疾病医学PPT](https://img.taocdn.com/s3/m/992ecd07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25.png)
全身症状
头痛、乏力、食欲不振、恶心 、呕吐等。
其他症状
淋巴结肿大、关节疼痛等。
诊断方法和标准
病史采集
了解患者发热和出疹的 时间、症状、诱因等。
体格检查
观察皮疹的形态、分布 和伴随症状,测量体温
等。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尿常规、血沉 、CRP等,必要时进行
病原学检查。
诊断标准
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和 实验室检查结果综合判 断,确诊需要病原学证
典型案例介绍
患者情况
患者为5岁男孩,发热3天后出现 皮疹,伴有咳嗽、流涕等症状。
症状表现
皮疹呈红色斑丘疹,主要分布在面 部、躯干和四肢,部分融合成片。
诊断过程
经过医生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确诊 为风疹病毒感染。
案例分析和讨论
病因分析
风疹病毒感染是导致该患儿发热 出疹的主要原因。该病毒通过飞 沫传播,易感人群为儿童和青少
针对现有治疗手段无法有效干预的疾病,研 究新型治疗策略。
探索新的诊断方法
研发更为准确、便捷的诊断技术,提高疾病 诊断的效率和准确性。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通过国际合作与交流,共享研究成果和经验 ,加速发热出疹性疾病医学的发展。
对医生和患者的建议和展望
医生需关注最新研究进展
患者需提高疾病认知
医生应关注发热出疹性疾病医学的最新研 究进展,以便为患者提供更为精准的诊断 和治疗方案。
背景
发热和出疹性疾病是常见的临床问题 ,涉及多个学科领域。随着医学科学 的不断发展,对这类疾病的认识和治 疗方案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发热和出疹性疾病的概述
发热
常见疾病
发热是指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是 许多疾病常见的症状之一。发热的原 因可以是感染、炎症、免疫反应等。
小儿常见发热出疹性疾病的规范化诊断与治疗
![小儿常见发热出疹性疾病的规范化诊断与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789ded10fad6195f312ba67d.png)
小儿常见发热出疹性疾病的规范化诊断与治疗
发热出疹性疾病(Rash and Fever I11ness , RF1s)是指以出疹和发热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包括感染性与非感染性疾病,其中以感染性疾病最常见,如麻疹,手足口病,猩红热,风疹,水痘与幼儿急诊等。
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呼吸道疾病,传染性强,在麻疹减毒活疫苗普遍应用后,不但存在症状典型的麻疹,而且存在症状不典型的病人,前者可根据临床表现结合流行病学作出诊断,后者需根据血清麻疹抗体的检测或麻疹病毒的分离阳性作出诊断。
(病因)
麻疹病毒属于副黏病毒科,麻疹病毒属。
球形颗粒,只有一种血清型。
人是唯一宿主,感染后可产生持久免疫力。
病毒在外界生存力弱,不耐热,对紫外线和消毒剂均敏感,随飞沫排出的病毒在室内可存活32小时,但在流通的空气中或阳光下半小时即失去活力。
(临床表现)
一·典型麻疹
(一)潜伏期:大多为16-18天(平均10天左右)。
(二)前驱期(也称出疹前期):常持续3-4天,主要表现有:1)发热;2)上呼吸道卡他症状:咳嗽,流涕,喷嚏,结膜充血,眼睑水肿,畏光,流泪,咽部充血等;3)麻疹黏膜斑:是麻疹早期具有
特征性的体征,一般在出疹前1-2天出现,开始时见于第二磨牙相对的颊黏膜上,0.5-1.0mm针尖
大小,白色小点,周围有红晕,常在1-2天内迅速增多,可累及整个颊黏膜并蔓延至唇部黏膜,于
出疹后逐渐消失,可留有暗红色小点。
(三)出疹期:多在发热后。
小儿常见发热出疹性疾病
![小儿常见发热出疹性疾病](https://img.taocdn.com/s3/m/c3520da5fe4733687f21aa3d.png)
.
47
风疹 (rubella)
+ 概要:风疹病毒经飞沫转播的、或 经胎盘转播的传染病。其临床特征: 全身症状轻,持续3日的斑丘疹、 枕后、耳后和颈后淋巴结肿大及压 痛。妊娠早期的风疹可引起先天性 风疹。
.
48
临床表现--后天性风疹
+ 潜伏期:14-21天 + 前驱期:短(<1-2天),
.
8
临床表现
+ 出疹期:
热退疹出 斑疹或斑丘疹,压之褪色初起于躯干,很快
波及全身,腰部及臀部较多,皮疹在1-2天 消退,无脱屑及色素沉着。 不典型者:发热无皮疹或仅有皮疹 + 并发症:热性惊厥,偶见脑炎/脑膜脑炎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9
幼 儿 急 疹 皮 疹
.
10
诊断
+ 年龄: <3yrs(6-18 m) + 高热:3-5 days + 一般情况良好 + 热退疹出 + 颈.枕.耳后淋巴结肿大压痛。 + 周围血WBC减少,淋巴细胞分类计数较高。
临床表现--其他类型麻疹(一)
+ 轻型:有部分免疫力者 前驱期短、轻,无麻疹黏膜斑; 皮疹稀疏;无脱屑及色素沉着;无并发症
+ 重型:病毒毒力过强或病人体弱者 中毒症状重,持续高热 神经系统症状;心功能不全或循环衰竭 皮疹:密集融合成片或疹出不透或出而 骤退或呈出血性皮疹伴消化道出血
.
41
临床表现--其他类型麻疹(二)
颊粘膜相对于下磨牙处
.
30
.
31
临床表现--典型麻疹(二)
+ 出疹期: 3-5天 顺序:耳后发际-额面-手脚心(自上而下) 时间:3天出齐 疹形:1-4mm、玫瑰色斑丘疹,高出皮面,
小儿常见发热出疹性疾病的规范化诊断与治疗
![小儿常见发热出疹性疾病的规范化诊断与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4eb83279783e0912a2162aab.png)
7
幼儿急疹
由人类疱疹病毒-6型感染所致,多发于1岁 以内婴儿,表现为突发高热,达39-40℃以 上,持续3-5天后体温骤降,热退时全身出 现淡红斑疹、斑丘疹,肘、膝以下及掌足 等部位多无皮疹,经1-2天皮疹隐退,不留 痕迹,患者枕后、颈淋巴结肿大,热退疹 出或疹出热退是本病特点。
8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13
急性荨麻疹
全身大片皮肤出现红风团,痒剧烈,因急性感染 等因素引起的可伴有高热,白细胞,中性粒细胞 升高,临床需鉴别感染性与变态反应性荨麻疹, 以便针对病因治疗。 3、重症多形性红斑:突然起病,高热,头痛,乏 力,全身广泛分布水肿性红斑,水疱,大疱,血 疱,瘀斑,口腔、鼻、咽、眼、尿道、肛门、呼 吸道粘膜大片糜烂性坏死,可伴支气管肺炎,消 化道出血,肝、肾损害等,病死率达5-15%,需 及时抢救。特点:全身症状重,短期内进入衰竭 状态,口腔粘膜广泛受累,目前认为是严重抗原 体变态反应,变应原:微生物,药物,肿瘤等。
小儿常见发热出疹性疾病 的诊断与治疗
1
概述
发热出疹性疾病(Rash and Fever Illness, RFIs)是指以出疹和发热为主要临床表 现的疾病
种类:风疹、水痘、麻疹、幼儿急疹、传 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性出血热、 猩红热、丹毒、药物性皮炎、急性荨麻 疹、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淋巴瘤、 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川崎病……
10
猩红热
有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所致急性传染病,多见 于儿童,冬春发病率高,突然高热,咽痛,扁桃 体红肿,1天后颈部、躯干四肢依次起疹,均为弥 漫性细小密集红斑,融合成片皮疹,间界线不清, 颈、肘弯、腋窝、腹股沟部皮肤皱褶处皮疹线条 状分布,可见帕氏线,口周苍白圈,杨梅舌,皮 疹48小时达高峰,弥漫性猩红色起病7-8天,皮疹 依出疹先后顺序开始消退,伴糠样脱屑,早期白 细胞,中性粒细胞升高,特点:高热,扁桃体肿, 全身弥漫性猩红色皮疹。
几种出疹性疾病的鉴别表
![几种出疹性疾病的鉴别表](https://img.taocdn.com/s3/m/63b43586d4d8d15abe234eb8.png)
特殊体征
理化检查
末梢血白细胞数降 低,淋巴细胞分类 血白细胞数减少,分 增多,出现异型淋 类淋巴细胞增多 巴细胞及浆细胞
恢复期
麦麸状脱屑,有 色素沉着
无脱屑及色素沉着
无脱屑及色奉沉着
有脱皮,无色素斑痕
区别
麻 疹
风 疹
幼儿急疹
猩红热
好发年龄
7个月~5岁
1~5岁
6个月~1/2岁
2~10岁
病原体
麻疹病毒
风疹病毒
人类疱疹病毒
A群溶血性链球菌感染
发热3~出 发热与出疹关 疹,出疹时发热 系 更高 发热,咳嗽流涕 、泪水汪汪
发热1/2~1天出疹
发热3~4天,热退出 疹
发热数小时~1天出疹
初期症状
发热,咳嗽流涕, 耳后、枕、颈部淋 巴结肿大
突然高热,一般情况 好
发热、咽痛红肿,糜烂 鲜红点状,密集成片,皮疹 先见颈,胸,腋下,继而遍 及全身,颜面部潮红而无皮 疹2~3天遍及全身 口唇周围苍白圈,杨梅舌, 皮肤皱折处呈线状疹 血白细胞数增多,分类中性 粒细胞增高,咽拭子培养可 分离出致病菌
皮疹特点
暗红色斑丘疹, 淡粉红色斑丘疹, 呈玫瑰红色的丘疹, 疹间有正常皮 较麻疹为稀少,发 较麻疹细小,发疹无 肤,发疹有一定 疹无一定顺 序,24 一定顺序,24小时布 顺序,约3天左右 小时后布满全身 满全身 出齐 麻疹粘膜斑 末梢血白细胞数 减少,分类淋巴 细胞相对增多 无 无
10 种儿童发热伴皮疹疾病鉴别要点
![10 种儿童发热伴皮疹疾病鉴别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5c594d7e77232f60ddcca165.png)
10 种儿童发热伴皮疹疾病鉴别要点儿童发热时常常伴有皮疹,病因多为感染或过敏性因素,但皮疹表现形式多样,给临床诊治造成困难。
本文介绍一些常见儿童发热容易伴发皮疹的疾病其皮疹的主要特点,希望有助于鉴别常见感染性疾病1.幼儿急疹(1)皮疹特点皮疹呈淡红色斑疹或斑丘疹,直径1~3mm,周围有浅色红晕,压之褪色,多呈散在性,亦可融合,不痒。
皮疹1~2日内完全消失,不脱屑,无色素沉着。
(2)鉴别要点皮疹大多数出现于发热3~4日,体温骤退后,少数在热退时出现皮疹,是本病的主要特征;皮疹由颈部和躯干开始,1天内迅速散布全身,以躯干及腰臀部较多,面部及四肢远端皮疹较少;部分患儿可伴有颈部淋巴结肿大,尤以枕后及耳后淋巴结较为明显,热退后可持续数周才逐渐消退。
2.手足口病(1)皮疹特点典型为红色小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润,疱壁较硬,内有少许液体,可破溃,除口腔外其余部位疱疹少有痛痒感。
疱疹数目不等,数个至数十个。
近年来不典型皮疹逐渐增多,可表现为大疱样皮疹,可伴有明显瘙痒,皮疹大,壁薄,易破溃。
消退后无色素沉着。
(2)鉴别要点皮疹早期出现,多分布与手心、足心及口腔黏膜,躯干及臀部、肛周亦可出现,离心性分布,皮疹分布特点具有诊断意义;部分不典型病例为大疱性皮疹,伴有明显痛痒感,薄壁疱疹,较密集,可有破溃,与典型病例不符,需要结合季节及病毒检测。
3.麻疹(1)皮疹特点皮疹形态多为红色斑丘疹,疹间皮肤正常,可融合成片。
疹退后可留下棕褐色色素沉着及糠麸样脱屑,1~2周后消失。
(2)鉴别要点前驱期为发热至出疹(3~4天),起病急,以发热、卡他症状、咳嗽、声音嘶哑等为主要症状,起病后2~3约90%患者口腔出现麻疹黏膜斑(Koplikspots);患儿出疹时多于发热3~4天开始,持续3~5天;皮疹出现具有明显顺序性,耳后-额面部-颈部-躯干-四肢-手掌和足底;出疹期全身中毒症状加重,体温升高,咳嗽加剧,全身淋巴结、肝、脾可轻度肿大,肺部可闻及少量干、湿啰音,亦可出现各种并发症;4.风疹(1)皮疹特点皮疹形态为淡红色的斑丘疹,疹间皮肤无充血、手掌和足底常无皮疹,皮疹消退较快,不留色素。
小儿常见发热出疹性疾病的规范化诊断与治疗.
![小儿常见发热出疹性疾病的规范化诊断与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59ec773ea5e9856a561260e9.png)
F:融合蛋白:促进病毒细胞与宿主细胞融合
麻疹病毒受体:CD46,SLAM(信号淋巴激活分子)
麻疹基因结构模式图
麻疹病毒理化特性 • • • • • 抵抗力弱 对热、紫外线及一般消毒剂敏感 56℃,30min灭活 耐寒、耐干燥 室温下存活数日,-70 ℃保存活力5年以上
我国麻疹流行状况
发病率:1949年前: 5000/10万 1949年: 1432/10万 1958~1959年: 1354.74/10万 60年代(66年推广麻疹减毒株):638/10万 70年代(74年实行程序免疫): 226/10万 80年代(84年按WHO计划免疫): 8.9/10万 90年代~04年: 5 /10万 05年: 9.5/10万
一般情况好,高热时可 有惊厥,耳后淋巴结可 肿大,常伴有轻度腹泻 高热,中毒症状重,咽 峡炎,杨梅舌,环口苍 白圈,扁桃体炎
高热3~5天,热退疹出
猩红热 乙型溶血 性链球菌
发热1~2天后出疹,出 疹时高热
手足 口病
肠道病毒
发热、口咽痛、流涎、 拒食,疱疹性咽峡炎, 重症有脑炎、神经源性 肺水肿
原发病症状,
感染者。中毒症状重。黑麻疹。常并发重症肺炎、呼吸 功能不全、心力衰竭等并发症。
临床表现 ~~非典型麻疹
• 异型麻疹:主要见于接种过麻疹灭活疫苗而再次
感染麻疹野病毒株者。典型症状是持续高热、乏力、 肌痛、头痛或伴有四肢浮肿,皮疹不典型,呈多样性, 出疹顺序可从四肢远端开始延及躯干、面部,易并发 肺炎。确诊依赖麻疹病毒血清学检查。
WHO(日内瓦)全球目标 -------消除麻疹 麻疹被列为继脊髓灰质炎后下一个拟在全球消除的传 染病 到2010年,与2000年相比全球麻疹死亡率降低90% 我国对此作出承诺:2012年实现消除麻疹目标
小儿发热伴皮疹 这 13 种疾病需掌握!
![小儿发热伴皮疹 这 13 种疾病需掌握!](https://img.taocdn.com/s3/m/7954be92a98271fe900ef95d.png)
小儿发热伴皮疹这 13 种疾病需掌握!众多儿科疾病均可能出现发热伴全身或局部皮疹。
这些发热出疹性疾病可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前者包括病毒感染和细菌感染,后者包括炎症性/免疫性疾病等。
本文重点讨论一组常见或重要的小儿发热出疹性疾病临床特征。
常见小儿发热出疹性疾病分类细菌性1.猩红热猩红热是A组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所致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大多数发生于1-10岁儿童。
猩红热躯干皮疹皮疹特点:鲜红色斑丘疹,密集而均匀,压之退色,偶呈「鸡皮样」丘疹。
在皮肤皱褶处呈紫红色线状条纹,称「帕氏线」。
面颊充血,口鼻周围相比显得苍白,称「口周苍白圈」。
其他特点:发热;多数伴有扁桃体炎或咽炎;草莓舌(舌乳头鲜红色,后舌部呈牛肉红);白细胞计数升高;分泌物培养可有溶血性链球菌生长;疹退1周后片状脱屑。
2.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是严重的急性泛发性剥脱性脓疱病,致病因素为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的进入血循环的表皮剥脱毒素,大多数发生于婴儿。
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颈部皮疹皮疹特点:初为口周或眼周红斑,随后迅速蔓延到躯干和四肢近端,甚至泛发全身。
红斑逐渐出现松弛样水疱、大疱,尼氏征阳性。
皮肤大面积剥脱后可有潮红糜烂面,似烫伤样,口周可有放射状裂纹,手足皮肤可呈手套或袜套样剥脱,伴明显疼痛。
预后可有糠状脱屑,不留瘢痕。
其他特点:发病急骤;皮疹前有1-2天发热;细菌培养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病毒性1.幼儿急疹幼儿急疹是由人类疱疹病毒(HHV)6、7型感染所致的急性发热发疹性疾病,大多数发生于6月-3岁儿童。
幼儿急疹后腰部皮疹皮疹特点:热退9~12小时出现皮疹(热退疹出),呈玫瑰色/红色斑丘疹,压之退色,散布在躯干、颈部及上肢,疹间有正常皮肤。
几小时后皮疹开始消退,1~2天内消退,消退后无色素沉着或脱屑。
其他特点:体温高达39℃~41℃,持续3~5天;可有软腭红色丘疹(N agayama点)、局限性眼睑水肿。
2.水痘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即HHV-3)初次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
宝宝常见发热出疹性疾病原因以及应对方式
![宝宝常见发热出疹性疾病原因以及应对方式](https://img.taocdn.com/s3/m/2471ed51f242336c1eb95e7e.png)
宝宝常见发热出疹性疾病原因以及应对方式发热、全身出现皮疹的症状在儿科还是比较多见,可以说在每个孩子成长过程中都必须经历至少一次发热出疹性疾病,在日常门诊中也经常遇到家长问我:宝宝发热,全身出了很多皮疹,是“痧子”(麻疹)吗?是“水痘”吗?是“猩红热”吗?关于这类问题,我想就常见的几种小儿发热、出疹性疾病归纳总结一下,让宝爸、宝妈们了解什么疾病需要重视,什么疾病无需太焦虑。
常见发热出疹性疾病有幼儿急疹、风疹、麻疹、猩红热、水痘、川崎病、肠道病毒感染等等,其中麻疹、猩红热属于乙类传染病,风疹、水痘属于丙类传染病。
「水痘」四疹同堂水痘春秋儿童见发热一天皮疹现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导致。
多发于春秋季节,婴幼儿发病率高,传染率很高。
(1)典型水痘:发热一天出诊,皮疹呈向心性,开始为头皮、面部、躯干和腰部,四肢远端较少。
有痒感。
皮肤黏膜相继出现和同时存在瘙痒性斑疹、丘疹、水疱疹和结痂等“四世同堂”各类皮疹,而全身症状轻微。
(2)重症水痘:见于免疫缺陷或恶性疾病的患者。
表现为高热、皮疹广泛呈离心分布,四肢多,偶有血小板减少而出血,常可致死。
该病为自限性疾病,病后可获得终身免疫,也可在多年后感染复发而出现带状疱疹。
[猩红热]猩红热溶链菌染起病高热扁桃炎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所致,表现为高热、杨梅舌、环口苍白圈、扁桃体炎、有中毒症状。
皮疹特点为全身皮肤弥漫性充血,上有密集针尖大小粟粒疹,持续3至5天疹退。
可出现全身大片脱皮,发热1至2天出疹。
因为是细菌感染,需要使用抗菌素。
[麻疹]疹出高热麻疹病毒是病原上感高热结膜炎由麻疹病毒所致。
传染性强,表现为发热、咳嗽、流涕、流泪及全身斑丘疹。
发热早期口腔可见粘膜斑,发热3至4天出疹,出疹期约为3至5天。
出疹期体温更高,皮疹特点为红色斑丘疹,自头部和颈部开始发疹,并沿着孩子的躯干、手臂和腿部蔓延,皮疹可以融汇成片状。
皮疹出齐至手心、足心就算出齐。
这时孩子一般情况下会好转,体温降至正常,疹退后遗留棕色色素沉着并伴糠麸样脱屑为特征麻疹常并发肺炎及中耳炎。
发热伴皮疹,常见疾病对比看
![发热伴皮疹,常见疾病对比看](https://img.taocdn.com/s3/m/e943da24bceb19e8b9f6ba3d.png)
文/ 郭永宁(广东省中医院大学城医院急诊科)
皮疹是临床上常见的体征,发热伴皮
疹是急诊中常见的临床表现,有近100多
种疾病发热伴有皮疹,如急性出疹性传染病、结缔组织病、血液病、变态反应性疾
病等。
本文将常见3种发热伴出疹性疾病作
简要汇总分析,以兹参考。
患者男性,25岁,发热伴皮疹3天来
猩红热为A组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患者和带菌者是主要传染源,主要经空气飞沫传播,也可以经皮肤伤口或产道感染。
人群普遍易感,但多见于小儿,尤其以5~15岁居多。
临床上亦可分为4期(潜伏期、
潜伏期多为
多突然高热恶寒,伴头痛、咽痛、不欲饮食、全身不适。
出疹期典型皮疹为全身皮肤充血发红基础上散布针尖大小,密集而均匀的点状充血性皮疹,压之褪色,常伴有瘙痒,从耳后、颈及上胸开始,逐渐累及胸、背上肢,最后累及下肢。
皮肤皱褶处皮疹密集呈线状。
6种发热出疹性疾病盘点 如何区分应对
![6种发热出疹性疾病盘点 如何区分应对](https://img.taocdn.com/s3/m/327c97796529647d2628526f.png)
6种发热出疹性疾病盘点如何区分应对一些发烧出疹中的常见病(幼儿急疹,手足口病、水痘、猩红热、风疹、麻疹等),我们可以进一步的识别皮疹形态特征及相应治疗措施。
1.幼儿急疹幼儿急疹又称婴儿玫瑰疹。
本病多见于6个月至2岁的小儿,尤以1周岁以下婴儿更多见,传染性不强。
患儿突发高热,体温39~40℃以上,持续3~5天后体温骤降,热退后全身出现淡红色斑疹、斑丘疹,可有枕后及颈部淋巴结肿大。
特点:本病的特点是热退疹出,皮疹形态较为多样,肘、膝以下及掌跖等部位多无皮疹,经2~3天后皮疹消退,不留任何痕迹。
护理须知治疗:此病是病毒引起,目前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
主要是加强护理及对症治疗。
体温较高,如宝宝出现哭闹不止、烦躁等情况,可以给予退热药物或物理降温,同时应注意补充水和营养物质。
出疹后病情就开始逐渐好转,一般可不用抗生素。
日常护理:应以母乳、牛奶、米汤、豆浆、粥以及面条等易消化的食物为主。
2.手足口病有20多种(型)的肠道病毒可引起本病,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最为常见。
多表现为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疱疹(口),同时手掌或脚掌或臀部(甚至肘、膝)其中一个或多个部位出现斑丘疹、米粒大小疱疹等皮疹。
可有发热,热程为2~7天不等。
也可以只有皮疹而不发热。
同时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呼吸道症状或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
护理须知传染方式:此病传染性强,可通过人群密切接触,如接触患者口鼻腔分泌物、皮肤或粘膜疱疹液及被污染的手及物品被传染,也可通过胃肠道(粪-口途径)传播,或经呼吸道(飞沫、咳嗽、打喷嚏等)传播都会引起感染。
好发年龄: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尤其以3岁以下的婴幼儿发病率最高。
但当成人抵抗力下降时,免疫功能低下时也能受感染。
好发月份:全年均可有发病,但3~11月份多见,6~8月份为高峰期。
预防:在手足口病高峰发病期,保证孩子的自身卫生前提下,少去或不去人群聚集的公共场合(如游乐场、超市、公园等);外出回家后第一件事情就是认真给孩子洗手。
儿童常见出疹性疾病
![儿童常见出疹性疾病](https://img.taocdn.com/s3/m/9c121d3619e8b8f67d1cb977.png)
整理课件ppt
22
麻疹
• 对症治疗。休息,容易消化的食物,充足 的水分,保存皮肤、黏膜清洁。
• 高热时使用退热药。 • 继发细菌感染时使用足量的抗生素。 • 补充维生素A。 • 一般病人隔离至出疹后5天,合并肺炎者延
长至10天。
整理课件ppt
23
谢谢!
整理课件ppt
24
• 多数患儿一周左右自愈,少数患儿可引起 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 症。
• 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
整理课件ppt
12
手足口病
• 皮疹常亮相于手、足、臀部、臂部、腿部。 • 初起为红色斑点,24小时转变为疱疹。 • 传染性强,传播快,短期内制造大流行。 • 学龄前儿童多见,<3岁发病率最高。
• 经24小时,水疱内容物变为浑浊,水疱易 破溃疱疹持续3~4天,然后从中心开始干缩, 迅速结痂。
• 皮疹为分批出现,在疾病高峰期可见到丘 疹、新旧水疱和结痂同时存在。
整理课件ppt
5
水痘
• 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加强护理即可。体 温高者可用退热剂。
• 给予易消化的饮食和充足的水分。修剪指 甲,防止抓破水疱。勤换衣被保持皮肤清 洁。
• 疹退后不留痕迹。 • 热退疹出。
整理课件ppt
10
幼儿急疹
• 病并不需要特殊措施,一般会自动痊愈, 而且极少有后遗症。
• 在发热过程之中,需要给婴幼儿补充充足 水分,防止脱水。可以采用一些物理降温 的办法。
整理课件ppt
11
手足口病
• 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
• 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故宝 宝不会因为得过手足口病而产生长期免疫, 可能多次患病。
少见。
发热出疹性疾病(正式)
![发热出疹性疾病(正式)](https://img.taocdn.com/s3/m/c16d26619b6648d7c1c746c7.png)
鉴别诊断
• 幼儿急疹
1)仅见于婴幼儿,尤以1岁内多见 2)发病急,上呼吸道症状不明显 3)皮疹色鲜红,面部及四肢远端皮疹甚少 4)无色素沉着及脱屑
鉴别诊断
猩红热
1)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所致 2)前驱期短,发热、咽痛、呕吐 3)前驱期及发疹初期发现“草莓舌” 4)皮肤呈猩红色,皮疹如针尖大小,疹间无 正常皮肤,退疹后皮肤大片脱皮
病原学
• 麻疹病毒有6个主要结构蛋白 • 膜上三种蛋白 1、血凝糖蛋白(H) 2、融合蛋白(F) 3、膜蛋白(M) • 核内有三种蛋白 1、核衣壳蛋白(N) 2、多聚酶(L) 3、磷蛋白(P)
病毒的稳定性
• • • • • • 对热敏感 对光照敏感 对湿度敏感 对酸敏感 对脂溶剂敏感 对消毒剂敏感
幼儿 急疹 猩红 热 肠道 病毒 感染 药物 疹
高热,中毒症状重,咽峡 皮肤弥漫充血,上有密集针 发热1-2天出疹, 炎,扁桃体炎,杨梅舌, 尖大丘疹,持续3-5天退疹, 出疹时高热 环口苍白圈,帕氏线 1周后全身大片脱皮 发热,咽痛,流涕,结膜 散在斑疹或斑丘疹,很少融 炎,腹泻,全身或颈、枕 合,1-3天消退,不脱屑, 后淋巴结肿大 有时可呈紫癜样或水泡样皮 疹 原发病症状 皮疹痒感,摩擦及受压部位 多,与用药有关,斑丘疹, 疱疹,猩红热样皮疹、寻麻 疹 发热时或热退 后出疹
治疗原则
4. 疗效标准 • 皮疹消退、体温正常3天以上,症状消失可 予出院,有并发症应待症状基本消失,方可出 院。
预
•
•
防
• •
对患者实行呼吸道隔离至出疹后6日, 伴有呼吸道并发症延长至出疹后10日; 流行期间避免易感儿童到公共场所或探 亲访友。无并发症儿童在家中隔离,以 减少传播和继发院内感染。 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是最主要的措施。 易感儿接触麻疹后早期注射丙种球蛋白 3ml。
小儿常见发热出疹性疾病课件
![小儿常见发热出疹性疾病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188d29ebceb19e8b8f6ba72.png)
谢 谢
水痘皮疹
麻疹
风疹
幼儿急疹
猩红热
手足口病
传单
药物疹
常见的药物疹
固定性药物疹
变态免疫性疾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 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多见于12-13岁 儿童,男/女比例约为4:1~4.5:1,临床症 状多种多样,90%有不规则发热,皮肤 损害有:颧部红斑、盘状红斑、光敏感、 脱发、手足掌面和甲周红斑、结节性红 斑、脂膜炎、雷诺现象等,颧部红斑是 SLE的特征性改变,黏膜损害有眼结膜
2、药物热 3、血液病所致皮疹 4、蚊虫叮咬等
小儿常见发热出疹性疾病鉴别要点
病原 麻疹 麻疹病毒 全身症状与其他特征 呼吸道卡他症状,结膜炎,发热 第2-3天出现口腔黏膜斑 全身症状轻,耳后、枕部淋巴结 肿大并触痛 一般情况好,高热时可有惊厥, 耳后淋巴结可肿大,常伴有轻度 腹泻 高热,中毒症状重,咽峡炎、杨 梅舌、环口苍白圈、扁桃体炎 发热、口咽痛、流涎、拒食,疱 疹性咽峡炎,重症有脑炎、神经 源性肺水肿 起病急,高热、不适、厌食,有 浅表淋巴结肿大 皮疹特点 红色斑丘疹,自头面部至颈、躯干、四 肢,疹退后有色素沉着及细小脱屑 面部至躯干、四肢斑丘疹,疹间有正常 皮肤,退疹后无色素沉着及脱屑 红色细小密集斑丘疹,头面部颈及躯干 多见,四肢少,一天出齐,次日开始消 退 发热与皮疹关系 发热3-4天后出诊,出诊 期为发热的高峰期 发热半天至1天后出疹
风疹
风疹病毒
幼儿急疹
人疱疹病 毒6 型 乙型溶血 性链球菌 肠道病毒
高热3-5天,热退疹出
猩红热
皮肤弥漫充血,上有密集针尖大小丘疹, 发热1-2天后出疹,出疹 持续2-3天后退疹,疹退后伴大片状脱 时高热 皮 手心、足底、臀部疱疹,不痛、不痒、 不结痂、不留瘢痕 头、面、躯干,呈向心性分布,皮疹演 变顺序为斑疹、丘疹、疱疹、感染后形 成脓疱、结痂、同一时期同一部位可有 各种皮疹混合 躯干、上肢鲜红麻疹样皮疹,少见猩红 热样、多形红斑样皮疹 发热时或热退后出疹
小儿常见出疹性疾病皮疹图谱和治疗
![小儿常见出疹性疾病皮疹图谱和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4f484fd96137ee06eff91863.png)
六、水痘
一日发热斑丘出,然后晶莹如白露; 或痒或痛不尽同,四世同堂是此痘。 遇到此病莫要怕,隔离护理及早处; 抗组胺加抗病毒,预后良好无色素。
退热不用布洛芬和阿司匹林,前者诱 发链球菌感染,后者诱发瑞氏综合征。
首先出现发热、食欲不振,之后1-2天出现皮疹,低热可伴随着皮疹存在。对于婴幼儿, 可能出疹和发热一起出现。首先出现在躯干或头皮,刚开始是痒的红色丘疹,很快形 成透明的、饱满的水泡,通常由红晕包围,被比喻为玫瑰花瓣上的露珠。
之可褪色的斑疹或斑丘疹(突出皮肤表面),有时皮疹可呈水疱状。皮疹一 般情况下不痛不痒,通常持续1-2日,少数在2-4小时内短暂出现后旋即消失。
• 通常由人类疱疹病毒6型 (HHV-6)引起。HHV-6基本上 每个成人体内都有,不定期 的分泌到体液中,比如唾液。 是通过亲密接触分泌物传播, 尤其是唾液。
风疹、麻疹、玫瑰疹(从左到右顺序)比较
在出疹期初期还可以看到草莓舌,之后2-3天变成杨梅舌
(白草梅舌和红草莓舌)。舌头变化也是猩红热的典型特 点。
猩红热草莓舌及脱皮
猩红热和麻疹一样,从耳后开始 起疹(麻疹是耳后一麻,猩红热 是耳后一热),3-5天开始蜕皮、 消失。
帕氏线:猩红热的患儿,在皮肤皱褶处,比如腋窝、肘窝
等处,皮疹比较密集,按压不褪色,称为帕氏线,这是猩 红热的典型特征。
猩红热是一种有全身弥漫性的红色斑丘疹的呼吸系统疾病,是A族溶血性链球菌感染 导致的,严重的,如果不经治疗,有可能导致风湿热或者急性肾小球肾炎。 猩红热好发生在3-7岁的儿童,大多首先表现出呼吸道感染症状,有发热、咽峡炎。 之后1-2天出现全身弥漫性红色丘疹(猩红猩红的),凸出皮肤表面,摸着粗糙(牛 皮纸样),按压可褪色,疹子之间没有正常皮肤。这时用手按一下皮疹,能留下白 色的手印。这是典型的猩红热特征。
儿童发热出疹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儿童发热出疹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243daf8dbceb19e8b8f6baf2.png)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治疗:
• 本病无特异性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
• 当并发细菌感染时,如咽部、扁桃体的 β- 溶血性链球
菌感染可选用青霉素G、红霉素等。
• 慎用氨苄青霉素或阿莫西林:可出现多形性皮疹。
• 重症患者:肾上腺皮质激素 、IVIG。
• 抗病毒:阿昔洛韦、等可能有效。
疱疹性口炎的治疗:
儿童发热出疹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杨作成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儿科
皮疹是儿科的常见体征,有斑、丘、疱疹及紫癜。 同一种皮疹可见于不同疾病 同一疾病又可有不同型皮疹 根据不同疾病的前驱表现,发热与发疹的关系、皮 疹的形态、分布、出疹和退疹的演变过程及伴随症 状的不同,分析皮疹的特点,有助于原发病的诊断 及鉴别诊断。
4、局部非对称性皮炎: 脂溢性皮炎,婴儿湿疹, 尿布皮炎,皮肤真菌感染, 对机械、温度或物理损害的皮肤反应。
儿科常见发热、发疹性疾病:
1.感染性疾病:
病毒性疾病:麻疹、风疹、猩红热、幼儿急症、传染
性红斑;水痘,天花,手、足、口病; ECHO病毒、传单
出血热等。
立克次氏体病:斑疹伤寒、战壕热。 细菌性疾病:流脑、败血症、脓疱病等。 2.结缔组织病伴发皮疹:川崎病、风湿热、类风湿关节
疾病 猩红 热 水痘 肠道 病毒 感染
全身症状及其他 特征 高热,中毒症状 重,咽峡炎,杨 梅舌,环口苍白 圈,扁桃体炎 很轻 发热、咽痛、流 涕、结膜炎、腹 泻、全身或颈、 枕淋巴结肿大
皮疹特点
发热与皮疹关系
皮肤弥漫充血,上有密 发热1-2天出 集针尖大小丘疹,持续 疹,出疹时高热 3~5天退疹,1周后全身 大片脱皮 透明水疱疹,周围有红 发热1日出疹, 晕,同一部位可有斑、丘、 可无发热 水疱、结痂各期皮疹 散在斑疹或斑丘疹,很 发热时或热退后 少融合,1~3天消退, 出疹 不脱屑,有时可呈紫癜 样或水泡样皮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930年勃来兹应用鸡胚培养麻疹病毒成功。
• 1954年恩多等用人胚肾及人羊膜细胞培养病毒成 功,为深入研究麻疹奠定了实验室基础。
• 1963年美国成功地应用了经鸡胚羊膜腔适应和鸡 胚单层细胞传代的减毒株制备了疫苗。
病原学
• 麻疹病毒是单股螺旋RNA病毒,属副粘 液病毒科
• 接近圆形或卵圆形的颗粒,直径约为 120-250nm
• 麻疹病毒有双层膜,膜厚10-20nm, 膜上有血凝素和血溶素,是病毒的主 要抗原成份
病原学
• 麻疹病毒有6个主要结构蛋白 • 膜上三种蛋白
1、血凝糖蛋白(H) 2、融合蛋白(F) 3、膜蛋白(M) • 核内有三种蛋白 1、核衣壳蛋白(N) 2、多聚酶(L) 3、磷蛋白(P)
(2)恢复期病人血清中麻疹IgG抗体滴度比急性 期有4倍或4倍以上升高或4倍以上下降,或急 性期抗体阴性而恢复期抗体阳转;
(3)从鼻咽部分泌物或尿液或血液中分离到麻 疹病毒,或检测到麻疹病毒核酸。
鉴别诊断
• 风疹
1)前驱期短,发热及上呼吸道症状轻; 2)无麻疹粘膜斑,皮疹出现快,消退亦快; 3)出疹前即有耳后、枕后、颈部淋巴结明显
• 早在公元196—220年,我国张仲景在《金匮要略》 中就有关于麻疹的描述,并认为麻疹是一种传染 性很强的疾病。
• 国外在公元10世纪,波斯医生拉兹才开始描述本 病,直到1675年才认为麻疹是一种独立的疾病。
• 1864年贝纳肯定了麻疹是通过呼吸道播散,由人 传给人的疾病,潜伏期为14天,可获终生免疫。
发热出疹性疾病
概述
发热出疹性疾病是以发热、出疹为主要临 床表现的疾病,包括麻疹、风疹和其它RFIs,常 以暴发形式发生。相关资料表明,RFIs暴发疫 情以麻疹为主, 发病年龄以4~14岁为主。病例 集中在冬 、春季。风疹和其它RFIs多在春季 发病,病例集中在7~14岁之间。
麻疹
麻疹是麻疹病毒所致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 主要发生在儿童。以发热、结合膜及上呼 吸道卡他性炎症、口腔粘膜柯氏斑及周身 斑丘疹为主要临床表现。易感者接触麻疹 病毒后约有90%左右发病,流行人群中约 有5%一15%为隐性感染。若无肺炎、喉炎、 脑炎等严重并发症者,预后良好。患病后 获得的免疫力持久,多数人可终生免疫。
典型高 Biblioteka 心型 斑丘疹+ 重 + IgM IgG +
轻型
较轻 离心型,稀少
斑丘疹 ± 轻 -
活疫苗 IgG -或±
异型
常40ºC以上 向心型
多形态,常见疱疹 -
-或± +++ +++ 灭活疫苗 IgG
-
诊断标准-流行病学史
与确诊麻疹病人有接触史,潜伏期6 -21天。
诊断标准-实验室诊断
(1)1个月内未接种过麻疹减毒活疫苗而在血清 中查到麻疹IgM抗体;
• 我国也于1965年自行研制了减毒活疫苗并开始普 种,从此麻疹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大幅度降低。
• 由于发现了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与麻疹病毒的关 系,近年来成为对麻疹病毒认识及慢病毒感染研 究的主要内容。
麻疹病毒主要特性
–副粘病毒科, 麻疹病毒属,与同科中对人致病 原(副流感,流腮)无抗原交叉
–可分成8个基因组,20个基因型 –至今仍是一个血清型 –可在多种细胞中生长, 产生特异病变 –人是麻疹病毒唯一宿主 –可在人体免疫系统中繁殖
临床表现
• 出疹期
一般持续2-5天,首先在耳后发际出现皮疹,渐 及前额、面、颈、躯干、四肢,最后达手掌、足 底,自上而下逐渐散布全身,红色斑丘疹,疹间 皮肤正常,皮疹初期压之退色,重者不退色。
• 恢复期
退疹时原皮疹部位有糠麸样细小脱屑,有色素沉 着。无并发症麻疹病程一般10天。
出疹期: 发热后3-4天出疹 , 持续3-5天。 体温骤升(40 oc-40.5o c),全身毒血症状加 重,嗜睡、烦躁、谵 妄、抽搐。 咳嗽加重
麻疹临床表现
发热 畏光、流泪 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
皮疹的面部表现
麻疹的临床分型
• 典型麻疹 • 非典型麻疹 • 轻型麻疹 • 重型麻疹 • 异型麻疹 • 成人麻疹 • 妊娠期麻疹和先天性麻疹 • 麻疹的再感染
三种麻疹的区别
症状及体征
发热 皮疹 疹型 柯氏斑 卡他 肌肉疼 四肢浮肿 免疫史 抗体反应 病毒分离
临床表现
• 潜伏期 一般为10天(6-21天)
• 前驱期 发热到出疹一般为3-5天,主要表现为
上呼吸道炎症,发热,伴有全身不适,约 90%的病人可见koplik斑,为早期诊断的 重要依据。
• 口腔粘膜斑-科泼 力克(KopliK)斑
科泼力克斑是麻疹的特 征表现。在疾病前驱期可在 黏膜部位发现,常出现在与 磨牙相对的发炎的颊黏膜表 面,类似于粗盐粒,组织学 上斑点由粘膜基层小的坏死 点组成,同时伴有血浆渗出 及单核细胞浸润。
肿大,并一直持续到病愈; 4)退疹后无色素沉着或细糠麸样脱屑 5)并发症少,预后好。
鉴别诊断
• 幼儿急疹
1)仅见于婴幼儿,尤以1岁内多见 2)发病急,上呼吸道症状不明显 3)皮疹色鲜红,面部及四肢远端皮疹甚少 4)无色素沉着及脱屑
鉴别诊断
猩红热
1)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所致 2)前驱期短,发热、咽痛、呕吐 3)前驱期及发疹初期发现“草莓舌” 4)皮肤呈猩红色,皮疹如针尖大小,疹间无
病毒的稳定性
• 对热敏感 • 对光照敏感 • 对湿度敏感 • 对酸敏感 • 对脂溶剂敏感 • 对消毒剂敏感
流行病学
• 传染源:麻疹病人 • 传播途径:呼吸道 • 人群易感性:普遍易感
流行特征
• 发病以散发为主,散发和暴发并存。 • 全年均有病例发生,3-6月为高峰。 • 发病年龄仍以15岁以下儿童为主,但
正常皮肤,退疹后皮肤大片脱皮
鉴别诊断
• 肠道病毒感染
1)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引起 2)皮疹多形性,斑疹、斑丘疹、水泡疹、荨
小于8月龄和15岁以上的病例的比例 在逐年上升,但每个地区情况不同。
发病机制
易感者吸入带病毒的飞沫 麻疹病毒 局部粘膜短期繁殖 少量
远处器官
血(第一次病毒血症)
单核巨噬细胞系统中复
制活跃(潜伏期) 大 量 血(第二次病毒血症)
(前驱期)
全身症状、皮疹、粘膜病变。
临床表现
• 潜伏期 • 前驱期 • 出疹期 • 恢复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