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人侍坐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论语》
【教案】
教学目的:初步了解孔子的理想和教学特点
教学难点:孔子理想的理解
教学方法:通过活动和讨论,达到逐渐理解的目的
第一课时:
疏通文意:学生分作三个小组,分工完成课文及相关链接文字的翻译,然后派代表为全班作讲解。
讲解要求:第一,翻译自己负责的段落;第二,提醒本段要注意的实词、虚词、特殊用法和特殊句式
介绍孔子及《论语》(见PPT)
周末作业:
一、随笔
1、用课文原文说出四个弟子的“志”各是什么,用的自己的话解释四人各自的整理理想。
2、评价一下孔子为何“与”点?由此看出孔子是怎样的政治主张?
3、四个弟子所说的“志”与孔子的人生理想有什么关系?
二、课外阅读《季氏将伐颛臾》(“优化”P79)
三、写出自己阅读课文之后的疑惑和问题
学生问题汇总:
1、畅所欲言时的自谦难道不是一种虚伪、不应当提倡吗?想要治国所以有霸气难道不对吗?(高0707袁梦荷)
2、子路、冉有、公西华的“志”或多或少涉及作官问题,但曾皙之言表面上却毫无此意。他是真的不愿作官,还是希望那是他作官后给百姓创造的生活呢?(高0707李金雪)
3、文中说曾点“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莫非古人聊天还要伴奏?(高0707邓阳雪)
4、“夫子喟然叹曰……”既然孔子赞同曾点,为什么要叹气?(高0707邓阳雪)
5、题目的人名顺序是“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与第一句正文相同,但与人物回答问题的顺序不同。编者为什么不按回答的顺序来编制题目呢?(高0701何仕)
6、为什么文章结尾处是曾皙问孔子对其他三人回答的看法?我认为按照常理来说,曾点的回答是孔子赞同的,其他三名弟子的回答没被认可,应该是这三人中的某人向孔子询问“我的回答没被赞同和为什么曾皙被赞同”才对啊?这与四名弟子的性格有关么?(高0701何仕)
第二课时
教学步骤:
一、分角色朗读课文,以明确理解四个学生各自所述之志,
重点理解:1、曾皙之志的内涵
2、四人之志的相通之处
二、课堂讨论探究,以明确孔子的理想
重点理解:1、孔子“与”点的理由
2、孔子教学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分角色朗读课文,思考: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动作、神态和谈话中,可看出他们怎样的志向和性格特点?
PPT展示
志向性格
子路强国有勇知方直率自信
冉有治小国使足民谦逊谨慎
公西华学礼仪治邦国谦恭有礼
曾皙优游太平盛世洒脱从容
曾皙“异乎三子之撰”,三子之撰共同点是什么?
“撰”在《辞海》中解作“善言”。三子之撰的共同之处在——仕途上有所作为
前三人讲的都是治国安邦之事,为何孔子“喟然叹”、为何“与”点?
“喟然”叹气的样子——心事被说中、理想有共鸣,所以叹。(喟然叹曰在《论语》20篇中,共出现两次。一次是孔子叹曾点——“圣叹”;一次是颜回叹孔子——“叹圣”)
补充讲解:朱熹《四书集注》:“孔子与点,盖与圣人之志同,便是尧舜气息。”
曽皙言的志,抒发的是春风沂水,歌咏舞雩的情怀,实际上是人生的一种艺术审美境界,
是人际和谐、天人合一的美好理想的充分展示和流露。——曾皙的志符合儒家以礼治天下的理想。
儒家所说的“礼”指的是什么呢?(补充)
材料一:《论语·颜渊》有记:“颜渊问仁。”子曰:“克已复礼为仁。一日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已,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日:“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材料二:曾皙所言之志,就是儒家的理想。在《论语》中,还有一段言志的记录,是孔子与颜渊、季路的对话。当两人各言之志后问道夫子的志,孔子这样回答:“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人人各得其所安居乐业,这是太平盛世才能做到的。所以说曾皙的志与孔子的志是契合的相同的。
思考:孔子对三个弟子之志做怎样的评价?
认为他们都说的是为“邦”之事,对冉有没有正面加以评论,但能感到是满意的;对公西华觉得他低估了自己,认为完全可以担任更重要的工作。
对子路为何“哂”之?
治国应有礼,但子路的态度却“率尔”(其言不礼)。
深入阅读过渡语:
以前我读《论语》觉得它既然是记录的孔子和弟子们的对话,那么读的时候,只要认真读“子曰”部分就可以了。在经典重读的日子里,突然悟得《论语》作为一部经典,应该作为一个整体来读,即使记录的是弟子的言论,也同样表现着孔子的思想和主张。于是我有了这样的发现,四人所言之志,并非自说自话,而是有着内在的联系。
探究一:重读经典,发现四人所言之志有着内在联系,你能说说内在联系是什么吗?
四人讲的都是济世安邦的问题。
前三子之志是实现理想的奋斗过程:要抓军政、抓经济、抓礼仪。
治国的结果是社会和谐,人人幸福。
板书:子路冉有公西华曾皙(孔子)
志:强富礼乐
治:过程目标
仁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论语·子罕第九》
探究二:读过本文,你觉得孔子是一位怎样的老师?(要求言之有据)
要点:和蔼、平等、民主——教育家的风度
孔子用和蔼的态度,民主、平等、宽容的行动,诠释了仁爱、诠释了复礼、诠释了和谐,让我们看到一位伟大的教育家对“仁”“礼”的身体力行。
结束语:
1988年2月,75位诺贝尔奖得主齐聚巴黎开会,会后发表了一个宣言,最后的一句话写道:“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继续生存下去,那就必须回到两千五百年以前的孔子那里去汲取智慧。”
这位万世之师的智慧,除了我们知道的仁、礼以外,还有什么呢?——这需要我们认真反复地阅读《论语》。
作业:写一则一言心得。
课后反思:
《论语·侍坐》,是二十年多前我教过的课文,从词语上已经没有太多的难点。只觉得孔子要求言志,但曾皙开口就说“异乎三子者之撰”,而不是“三子者之志”,有点奇怪。在“大众奶妈奶爸”谈《论语》时,便认真地查了《辞海》,方知课文注释有失准确。继而又把朱熹《论语集注》取来读,发现以前的一些理解尚不够准确,比如“克己复礼”。
因为选修模块要开《中国文化经典导读》,所学第一个单元就是儒道之学,所以我只好笨鸟先飞在暑假重读这些经典。在准备这篇课文时,我总是在思考这样几个问题:第一,为何《论语》中两次记录孔子与弟子们的谈话,都是“盍各言尔志尔”?孔子为何在闲坐时,就与弟子们谈志?这种做法反映他怎样的教学思想?第二,曾皙所言之志,为何与别人如此不同?孔子“与”他,所“与”之处到底是什么?第三,为何21世纪人类要发展,必须回到孔子那里去汲取智慧,孔子的智慧到底都是些什么呢?第四,我在课堂上该怎样引导,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读经典知孔子的热情保持下去呢?
因为上述思考,所以我在课堂上特意设置了两个探究问题:四人之志的内在联系是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