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轮状病毒肠炎 24例临床分析

合集下载

婴幼儿急性轮状病毒肠炎60例临床检验分析建议

婴幼儿急性轮状病毒肠炎60例临床检验分析建议

婴幼儿急性轮状病毒肠炎60例临床检验分析建议【摘要】本文对60例婴幼儿急性轮状病毒肠炎进行临床检验分析,旨在探讨该疾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验结果、病因、治疗策略和预防措施。

通过研究发现,患儿主要表现为腹泻、呕吐、发热等症状,实验室检验结果常见的是腹泻样便、电解质紊乱等。

病因分析显示轮状病毒是主要致病因素,治疗策略以对症治疗和补液为主,预防措施包括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接种轮状病毒疫苗。

结论部分强调临床检验分析在指导临床诊疗中的重要性,同时也指出了其在某些情况下存在的局限性,为临床实践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通过本文的研究,有望对儿童急性轮状病毒肠炎的诊疗提供更加全面和科学的指导。

【关键词】婴幼儿、急性轮状病毒肠炎、临床检验、60例、分析、建议、引言、研究背景、临床表现、实验室检验结果、病因分析、治疗策略、预防措施、结论、意义、局限性。

1. 引言1.1 介绍婴幼儿急性轮状病毒肠炎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主要通过粪口传播途径传播。

该疾病常见于婴幼儿群体,尤其是在幼儿园或托儿所中更容易发生集体感染。

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腹泻、呕吐、腹痛、发热等症状,严重的病例可能出现电解质紊乱和脱水。

实验室检验结果通常会显示病毒性腹泻的特征性改变,如腹泻便标本中检测到轮状病毒抗原等。

病因分析表明,轮状病毒是导致该疾病的主要病原体。

针对这一疾病,治疗策略主要是对症治疗,保持患儿充足的水分和营养摄入,并且积极预防交叉感染。

在预防方面,加强卫生防护措施、定期做好手部卫生、避免食用生食等都是有效的预防措施。

通过临床检验分析对婴幼儿急性轮状病毒肠炎作出相应的诊断和治疗可以更好地帮助患儿恢复健康,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1.2 研究背景婴幼儿急性轮状病毒肠炎是一种常见的婴幼儿肠道疾病,主要由轮状病毒引起。

这种病毒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是引起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之一。

急性轮状病毒肠炎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易引起集体暴发,对患者和家庭都造成了一定的健康威胁。

婴幼儿急性轮状病毒肠炎60例临床检验分析建议

婴幼儿急性轮状病毒肠炎60例临床检验分析建议

婴幼儿急性轮状病毒肠炎60例临床检验分析建议急性轮状病毒肠炎是婴幼儿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主要由轮状病毒感染引起。

本文通过对60例婴幼儿急性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检验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流行病学特征分析通过对60例婴幼儿急性轮状病毒肠炎的感染情况进行分析,可以了解该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包括感染人群、年龄分布、季节分布等。

建议对所有患儿进行疾病流行的调查,包括患儿的年龄、性别、生活环境等信息,以便更好地控制疫情和采取预防措施。

二、症状及体征分析婴幼儿急性轮状病毒肠炎的主要症状包括腹泻、呕吐、腹痛等,严重时可伴有高热、脱水等并发症。

建议对60例患儿的症状及体征进行详细记录和分析,包括出现的时间、持续时间、频率等,以便及早诊断和治疗。

三、实验室检验分析对60例婴幼儿进行实验室检验可以帮助确定病毒感染的类型和程度,判断是否需要抗病毒治疗。

建议根据患儿的情况进行常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粪便常规等,同时还可以进行病毒学相关检测,如病毒核酸检测、免疫学检测等。

四、治疗及护理建议婴幼儿急性轮状病毒肠炎的治疗及护理是关键,可以通过对60例患儿的治疗及护理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经验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建议在治疗上采用综合措施,包括给予液体补充、抗病毒药物、抗生素等,同时加强护理,保持患儿的卧床休息,定时更换尿布,避免交叉感染等。

五、并发症及预防措施建议婴幼儿急性轮状病毒肠炎严重时可能引发一些并发症,如脱水、电解质紊乱等。

建议对60例患儿的并发症进行统计和分析,总结预防措施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包括早期发现和及时处理并发症,加强宣传教育,普及个人卫生知识等。

通过对60例婴幼儿急性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检验进行分析,可以了解该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症状及体征、实验室检验结果、治疗及护理情况,同时也可以总结并发症及预防措施,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便更好地诊断和治疗该疾病。

新生儿轮状病毒肠炎临床分析

新生儿轮状病毒肠炎临床分析

2 . 2 实 验室检 查 患儿入 院后立 即常规 测定血 生化 、 血气 分析 、 凝血 、 大便轮状病毒检测 、 细菌 培养 、 必要 时做心 电图 、 腹平片等 , 合 并其他感染者做相关检 查。检测异 常者 病情恢
1 1 月郑州 大学附属郑州 中心 医院新 生儿科 住院 7 5例新生 儿 R V肠炎 患儿临床资料 , 对 其临 床表 现 、 实验 室检查 、 治疗转 归进行 回顾性分析 ,现总结如下 。
1 0 5 5— 1 O 6 1 .
[ 3 ] 李谨 , 卢青. 经腹全子宫切除术 2 3 6例近远期并发症分析. 中国 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 2 0 0 3 , 1 9 ( 2 1 ) : 5 3 . [ 4 ] L e e p e r K , G a r c i a R, S w i s h e r E , e t a 1 . P a t h o l o g i c i f n d i n g s i n p m p h y ・
1 资 料 与 方 法
复后再次复查 。实验室检查 6 2例有不 同程度心肌 、 肝功 能 、 肾功能 、 凝 血 功 能损 害 , 其 中心 肌 酶谱 ( C K MB) 异常 4 l例 ( 5 4 . 7 %) , 肝 功 能 异 常 9例 ( 1 2 %) , 肾 功 能 异 常 者 4例 ( 5 . 3 %) , 凝血功能异 常 1 1例 ( 1 4 . 7 %) , 2 5例 有代谢性 酸 中 毒, 3 3例 出现 电解质 紊乱 , 多脏器 功能损害 占5 1 . 3 %, c - 反应 蛋 白( C R P ) 、 降钙 素( P R T) 大多 不高 。心肌酶 改变者其 中有 3例心 电 图异 常 , 分 别为 房性 早 搏 1例 , 室上 性心 动过 速 1

新生儿NICU轮状病毒性肠炎调查分析与控制

新生儿NICU轮状病毒性肠炎调查分析与控制

新生儿NICU轮状病毒性肠炎调查分析与控制由于新生儿免疫系统尚未成熟,抵抗力较弱,是医院感染易感人群,尤其是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更是医院感染高危人群。

有报道[1]显示,在新生儿聚居产科新生儿室和儿科新生儿室常发生医院感染流行,甚至暴发流行。

因此新生儿室关注重点应是预防新生儿医院感染流行。

为加强预防与控制新生儿NICU医院感染的发生,防止医院感染的暴发流行。

我院新生儿NICU2011年8月,连续发现3例新生儿腹泻聚集性发病,经积极干预控制并采取一系列预防措施,收到良好效果,至今未发生类似事件。

1 临床资料2011年8月某日新生儿NICU共有新生儿25例,发生新生儿急性轮状病毒性肠炎3例,医院感染罹患率12%。

经调查核实有外院转入的腹泻新生儿1例, 2例为后续新发病例。

3例患者中多数为1~3天的短期、轻度水样性腹泻,3例患者中病原学筛查发现1例轮状病毒检测(+),大便细菌培养均为阴性。

据此推断这是一起轮状病毒导致的秋季新生儿轮状病毒感染事件,相关部门及时干预和治疗,患儿病程均在3~5天内治愈,后续未再出现新的感染病例。

轮状病毒特点全年均可发生,秋冬为流行高峰。

42%的轮状病毒感染者没有症状,但可传播病毒,腹泻患儿和无症状的带病毒者是主要的传染源。

轮状病毒主要通过密切接触进行传播,也可通过污染的水、土壤、食物、玩具、衣物、用具等间接传播,较难预防。

2 调查发现2.1 NICU前一日夜间由外院急诊转入一名患儿,当班工作人员已认真询问病史及行体格检查,当时未发现患儿有腹泻症状及其他异常情况,便将其安置在温箱治疗。

次日转出温箱后发现该患儿有轻度水样性腹泻一次,并未引起重视,医务人员习惯性思维是喂食牛奶后的正常反应,便将患儿安置在新生儿普通病区。

当天白班护理人员按照床位顺序一一给患儿进行沐浴,当日下午及次日早晨紧挨着腹泻患儿的后续2位患儿也相继出现轻度水样性腹泻。

病原学筛查发现外院转入的1例患儿轮状病毒检测(+),后续发生的2例患儿轮状病毒检测(-),3例患儿大便细菌培养均为阴性。

小儿轮状病毒肠炎肠道外症状临床分析

小儿轮状病毒肠炎肠道外症状临床分析

小儿轮状病毒肠炎肠道外症状临床分析【摘要】目的为了提高诊治水平,研究分析轮状病毒(RV)肠炎的肠道外症状和损害情况。

方法对100例RV肠炎患儿的资料进行了总结分析。

结果100例RV肠炎患儿中有12例(12%)肝功能异常,有28例(28%)心肌酶谱异常,36例合并鼻塞、流涕、咳嗽、气促等呼吸道症状,其中上呼吸道感染27例,支气管炎7例,肺炎2例。

结论轮状病毒不仅可以引起肠道内感染,还可以引起肠道外症状和损害,对于RV肠炎患儿在诊治时应注意肠道外症状,对症治疗,同时要加强本病的预防。

【关键词】轮状病毒;肠炎;肠道外症状轮状病毒(RV)肠炎是常见病,RV引起的肠道外损害正越来越受到重视。

为了提高诊治水平,我们对2005年1月至2009年1月收治的100例RV患儿的肠道外症状进行了总结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100例确诊为轮状病毒肠炎的住院患儿,年龄6个月~6岁,男44例,女56例。

均排除宫内感染、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炎、肝肾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代谢内分泌疾病等病史,以及起病前呼吸道疾病。

1.2方法患儿入院即检测大便轮状病毒抗原,肝功、心肌酶谱、电解质,部分予以检测血气分析,对肝功异常检测乙肝5项,ALT异常及心肌酶谱异常者,腹泻停止后,复查ALT及心肌酶谱,仍异常者2周后再予以复查。

同时,根据患者情况进行X 线、心电图、脑电图和CT等项检查。

1.3肠外脏器损害诊断标准①心肌损害:ECG有PR间期延长,T波低平、倒置,ST段下移,室性早搏等异常之一者,出现心肌酶2项以上增高;②呼吸道损害:有咳嗽、流涕,听诊双肺呼吸音增粗,胸片示双肺纹理增多,可诊断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及小儿肺炎参照诊断标准[1];③肝脏损害:AST高于正常值,乙肝标志物阴性;④中枢神经系统:有抽搐或有颅内压增高、脑膜刺激征。

2结果100例中63例发热,多为病程初期出现发热,最高体温40℃以上;72例在腹泻前或腹泻同时出现呕吐,67例腹泻次数≤10次/d,33例<20次/d,2例≥20次/d,83例合并脱水,多为轻~中度脱水,2例为重度脱水、休克。

婴幼儿急性轮状病毒肠炎60例临床检验分析建议

婴幼儿急性轮状病毒肠炎60例临床检验分析建议

婴幼儿急性轮状病毒肠炎60例临床检验分析建议婴幼儿急性轮状病毒肠炎是一种常见的肠道传染病,主要表现为急性腹泻、呕吐、发热等症状。

为了更好地了解该病的临床特点和相关检验指标,本文针对60例婴幼儿急性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检验结果进行分析,并给出相应的建议。

我们对这60例患儿的年龄、性别、症状、病程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显示,患病儿童的年龄主要集中在6个月到2岁之间,男女比例接近1:1。

症状上,大部分患儿表现为腹泻、呕吐、发热等,并一般持续1-2周。

接下来,我们对这60例患儿进行了相关检验分析,包括实验室检查和病原学检测。

实验室检查主要包括血常规、电解质和肝功能等方面的检查。

结果显示,大部分患儿的血常规指标正常,个别患儿可能出现白细胞计数增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

电解质方面,部分患儿可能出现低血钾、低血钠等异常情况。

肝功能方面的检查,大部分患儿表现为ALT、AST轻度升高。

病原学检测主要包括轮状病毒、诺如病毒等的检测。

结果显示,这60例患儿中有51例(85%)为轮状病毒感染,9例(15%)为诺如病毒感染。

轮状病毒检测主要通过PCR方法进行,诺如病毒检测主要通过免疫荧光法进行。

婴幼儿急性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检验结果显示,患儿常常出现腹泻、呕吐、发热等症状,并且血常规、电解质和肝功能等方面的检查指标可能出现异常。

病原学检测主要以轮状病毒感染为主,其次是诺如病毒感染。

针对以上检验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发热情况下的婴幼儿需及时测量体温,注意保持水分平衡,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2. 腹泻情况下的婴幼儿需要密切观察便便的性状和频率,并注意避免交叉感染。

3. 对于白细胞计数增高和病毒感染相关的异常指标,建议继续监测以评估疾病的发展情况。

4. 对于血钾和血钠异常的儿童,建议及时纠正电解质失衡,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5. 在临床症状和病程方面,建议鼓励家长及时就医,配合医生的治疗和护理措施。

婴幼儿急性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检验分析是临床医生制定诊疗方案和指导家长护理的重要依据。

基层医院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临床路径实施效果分析

基层医院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临床路径实施效果分析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7 4 0.
广东医学 2 1 年 8 第 3 卷第 1 期 G a g ogMe i l o r a A g 2 1 , o 3 , o 6 02 月 3 6 undn d a J u n l u . 0 2 V 1 3 N .1 c .
血糖最 高值 、 血糖极差低于格列美脲组 ; 并且甘精胰 岛 素组早餐后 平均血糖 较格列美 脲组显著 降低 ; 早餐 前 后血糖漂 移甘精胰 岛素组低 于格列美脲 组 ; 两组在 血 糖 允许 范围 内所 占时间百分 比相近 , 甘精 胰岛素组 血 糖过高 时间所 占百分 比时间少 于格列美 脲组 , 且低 血 糖事件 时间发生 少 , 证实甘精 胰 岛素联 合二 甲双 胍治 疗的疗 效 和安全 性均 佳 。这 与 L N T多 中心研 究 A ME 中的结果 一致。G R C E I H等 的研究也 发现甘精 胰 岛素使得 1间的胰 岛素水平 波动较小 。表 明甘精 胰岛 3 素治疗 可 以使得 黎明现象得 到较好 的抑 制 , 并且 日间 血糖的波动幅度降低 。C R O L等 也证 实 F G水 A R L P 平下降与餐后血糖 波动曲线下 面积 的相关性具 有统计 意义 , 与本研究结 果相 似。进 一步证 实甘精 胰 岛素组 在发生低 血糖 少 的情况下 降低 F G方 面的优越性 , P 基
n rh p f r f ci e es i o E f tv Di b t s e a ee Ma a e n . I r v n g u o e n g me t mp o i g l c s ma a e n :t n se s t e r ai n swi y e 2 d a e e o n g me t e t p o g tmo e p te t t tp i b t st h

婴幼儿急性轮状病毒肠炎60例临床检验分析建议

婴幼儿急性轮状病毒肠炎60例临床检验分析建议

婴幼儿急性轮状病毒肠炎60例临床检验分析建议急性轮状病毒肠炎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婴幼儿群体中。

其病原体为轮状病毒,通过飞沫或粪-口途径传播,易引起肠道感染。

本文对60例婴幼儿急性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检验结果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临床检验结果分析1. 病例分布特点根据对6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急性轮状病毒肠炎主要发生在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中,其中1岁的患儿最多,占30%。

男性患儿多于女性,男女比例为1.5:1。

就诊时间主要集中在秋冬季节,其中10月份为最多,占22%。

2. 临床表现特征所有患儿均有腹泻,其中40%伴有呕吐。

腹泻次数平均为6次/天,持续时间为3-7天不等。

除腹泻外,发热是本病常见的临床表现,病程一般为3-5天,平均体温为38.5℃。

其他症状包括食欲不振、腹痛、腹胀等。

3. 实验室检验结果(1)粪便检查:所有患儿的粪便样本均检出轮状病毒抗原,其中50%合并其他肠道病原体感染,如流行性感冒病毒、腺病毒等。

(2)血常规:患儿白细胞计数略有升高,中性粒细胞增多,淋巴细胞减少。

(3)电解质:约30%的患儿血清电解质紊乱,主要表现为钠、钾的浓度异常。

(4)肝功能:少数患儿肝功能异常,主要表现为转氨酶升高。

二、分析与建议1.原因分析本病主要由轮状病毒引起,是一种常见的婴幼儿传染病。

婴幼儿的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免疫力低下,容易受到轮状病毒侵袭。

流行季节多发生在秋冬季,气温较低,空气干燥,病毒易在环境中存活和传播。

2.建议(1)加强预防措施:加强家庭、学校及公共场所的卫生管理,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打喷嚏时使用纸巾遮掩口鼻等。

定期对婴幼儿进行预防接种,如轮状病毒口服疫苗。

(2)提高医护水平:加强医务人员对婴幼儿急性轮状病毒肠炎的认识,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和治疗规范化。

(3)合理用药:针对患儿的病情轻重,给予相应的治疗,如补液、抗病毒药物等。

同时注意避免滥用抗生素,以免引起细菌性菌群失调。

婴幼儿急性轮状病毒肠炎60例临床检验分析建议

婴幼儿急性轮状病毒肠炎60例临床检验分析建议

婴幼儿急性轮状病毒肠炎60例临床检验分析建议婴幼儿是轮状病毒肠炎的高危人群,近年来发病率逐渐上升,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一定的负担。

为了更好地控制和治疗婴幼儿急性轮状病毒肠炎,本文对60例患儿进行了临床检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一、患儿的基本情况60例患儿中,男性占54%,女性占46%,平均年龄为8个月,其中80%的患儿未满1岁。

临床症状主要为腹泻、呕吐、发热等,其中腹泻为最常见的症状,占90%以上。

二、实验室检查结果60例患儿中,67%的患儿便便中检测到了轮状病毒,其他患儿采用其他方法进行检测,包括PCR、点菌法等。

同时,患儿的实验室检查结果还显示,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等方面的指标都没有明显异常。

三、治疗方案根据患儿不同的症状和年龄特点,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治疗方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调整饮食:应减少脂肪含量高的食品,增加清淡易消化的饮食,避免食物中毒,同时饮食要多次少量,避免直接喂饱。

2、补液:患儿在发病期间需要补充足够的水和电解质,以维持体内液体平衡。

3、抗生素:轮状病毒感染一般不需要抗生素治疗,但如果出现细菌感染,应及时给予抗生素治疗。

4、口服制剂:可根据患儿不同的症状,选择适当的口服制剂进行治疗,如止泻剂、抗呕吐药等。

四、预防措施预防是最重要的控制手段。

对于未感染过的婴幼儿,应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预防:1、注重卫生: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勤换洗衣服和床上用品,定期消毒。

2、饮食上注意质量和卫生:婴儿喂奶时应注意食品和饮用水的安全,避免购买不合格的食品。

3、接种疫苗:接种轮状病毒疫苗可以有效预防轮状病毒感染。

总结:儿童急性轮状病毒肠炎是一种常见的感染病,在治疗方面应当结合患儿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同时,预防轮状病毒感染也显得非常重要。

有关部门应该加大宣传,提高家长和社会公众的预防意识。

婴幼儿急性轮状病毒肠炎60例临床检验分析建议

婴幼儿急性轮状病毒肠炎60例临床检验分析建议

婴幼儿急性轮状病毒肠炎60例临床检验分析建议婴幼儿急性轮状病毒肠炎是一种常见的病毒性肠道感染疾病,通常表现为腹泻、呕吐、发热等症状。

根据国内外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轮状病毒感染在儿童中具有较高的感染率和发病率,且易发生季节性流行。

在中国,轮状病毒感染在0-5岁儿童中占肠道病原感染的首位,因此对于婴幼儿急性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检验分析至关重要。

本文将分析60例婴幼儿急性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检验数据,并提出相应的分析建议。

一、患儿基本情况统计及临床表现分析对60例患儿的基本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包括年龄、性别、临床表现等。

结果显示,其中男性患儿44例,女性患儿16例,男女比例约为3:1。

在年龄分布上,0-2岁的患儿占据了绝大多数,占80%以上。

而在临床表现上,主要表现为腹泻、呕吐、发热等症状,其中80%以上患儿出现腹泻,60%左右患儿出现呕吐,30%左右患儿出现发热。

这表明婴幼儿急性轮状病毒肠炎主要发生在婴幼儿期,并以腹泻、呕吐为主要临床表现。

建议:对于婴幼儿急性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检验,应当重点关注0-2岁儿童群体,尤其是男性患儿,临床上应当及时发现和诊断,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二、病毒学检测结果分析对60例患儿的病毒学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包括核酸检测、抗体检测等。

结果显示,45例患儿的粪便标本中检测到了轮状病毒核酸阳性,其阳性率达到75%;而抗体检测方面,60例患儿的血清标本中检测到了轮状病毒抗体阳性,其阳性率达到100%。

这表明,婴幼儿急性轮状病毒肠炎主要是由轮状病毒引起的,且患儿在感染后可以迅速产生相应的病毒抗体。

建议:对于婴幼儿急性轮状病毒肠炎的病毒学检测,应当首先进行粪便标本的轮状病毒核酸检测,以明确病因。

也可进行血清标本的轮状病毒抗体检测,辅助诊断及判断患儿的免疫状态。

三、免疫学指标分析对60例患儿的免疫学指标进行分析,包括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等。

结果显示,患儿的白细胞计数普遍升高,约有80%患儿白细胞计数超过正常范围;而C反应蛋白也普遍升高,约有70%患儿C反应蛋白水平超过正常范围。

婴幼儿急性轮状病毒肠炎60例临床检验分析建议

婴幼儿急性轮状病毒肠炎60例临床检验分析建议

婴幼儿急性轮状病毒肠炎60例临床检验分析建议急性轮状病毒肠炎是一种常见的传染性疾病,主要发生在婴幼儿阶段。

本文对60例婴幼儿急性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检验结果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

根据本次研究的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急性轮状病毒肠炎主要表现为腹泻、呕吐、发热等症状,并且病程较短暂。

病例中大多数患儿有上述症状,且病程为3-7天。

2. 腹泻是该病的主要症状,占据绝大多数患儿的主要症状。

腹泻次数多于3次/天。

3. 白细胞计数大多正常或轻度升高,而血小板计数正常。

4. 电解质平衡失调是该病的一个常见并发症,尤其是低钠血症。

基于以上结论,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加强婴幼儿急性轮状病毒肠炎的防控工作,重视病情观察和早期筛查,以便快速诊断和治疗。

2. 临床医生应对婴幼儿腹泻病例进行彻底的检查,包括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验等,以便早日确诊轮状病毒肠炎。

3. 注意监测患儿的体温、腹泻次数和大便性状等,以及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验,特别是血液电解质和血小板计数等指标,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4. 给予患儿充足的营养支持,特别是给予含有适量盐分的口服液体来补充失水和电解质的丢失。

避免喂养过量和油腻食物。

5. 给予患儿适当的床上休息和卫生保护,避免交叉感染。

6. 鼓励家长加强日常生活中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正确处理食物和饮用水等,以降低婴幼儿感染轮状病毒的风险。

对于婴幼儿急性轮状病毒肠炎患者的临床检验分析,我们建议加强防控工作,及时诊断和治疗,监测并处理并发症,给予充足的营养支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这些措施将有助于减少婴幼儿急性轮状病毒肠炎的发生和传播,保障他们的健康。

新生儿院内获得性轮状病毒性肠炎25例临床

新生儿院内获得性轮状病毒性肠炎25例临床

轮状病毒(rotavirus,RV)是导致世界范围内儿童严重腹泻的最主要病原体,该病毒所致的腹泻普遍流行,几乎所有5岁以下的儿童均发生过RV感染,在我国RV感染所致的急性胃肠炎占30%~40%[1]。

新生儿由于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抵抗力低、适应外环境能力差,是院内感染的高发人群[2]。

RV也是引起院内感染的重要病原体,院内获得性RV感染占RV感染总数的14.3%~50.8%[3],特别是新生儿的轮状病毒肠炎大部分是由于院内感染所致,且可在婴儿室中呈现暴发流行难以控制。

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本院新生儿科共有40例患儿发生轮状病毒性肠炎,其中25例为院内获得性轮状病毒性肠炎,占所有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的62.5%。

为了探讨新生儿院内获得性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特点,本文主要对25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本院新生儿科25例新生儿院内获得性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其中男19例,女6例;出生孕周37~42+4周,平均39.2周;入院日龄1h至26d,平均11.2d;出生体质量2800~4200g,平均3400g;出生方式:剖宫产15例,阴道分娩10例。

入院前喂养方式:母乳喂养10例,人工喂养15例;原发疾病包括新生儿肺炎9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6例,新生儿败血症4例,化脓性脑膜炎2例,新生儿窒息1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1例,新生儿脑损伤1例,婴儿肝炎综合征1例。

1.2入组标准本组新生儿院内获得性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均通过院内感染诊断标准参照国家卫生部颁发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进行判定,轮状病毒性肠炎确诊标准按儿科学第7版[4]诊断,新生儿院内获得性轮状病毒性肠炎的诊断需同时具备如下条件:以其他诊断入院的新生儿,入院48h之后出现大便性状的改变(水样便或蛋花汤样便或稀糊状便),或大便次数增多(大于每天3次),粪便常规无吞噬细胞、白细胞(WBC)<10/高倍镜视野,大便轮状病毒抗原检测阳性。

婴幼儿急性轮状病毒肠炎60例临床检验分析建议

婴幼儿急性轮状病毒肠炎60例临床检验分析建议

婴幼儿急性轮状病毒肠炎60例临床检验分析建议婴幼儿急性轮状病毒肠炎是一种常见的肠道感染疾病,常发生在3个月至2岁的幼儿中。

本文将对60例婴幼儿急性轮状病毒肠炎进行临床检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患者基本信息本次研究纳入的60例患儿中,男性占50%,女性占50%。

患儿的年龄分布为3个月至2岁之间,其中1岁至2岁的幼儿占80%,3个月至1岁的婴儿占20%。

所有患儿均有腹泻症状,伴随呕吐和发热的占50%,仅有腹泻症状的占40%,仅有发热症状的占10%。

二、临床检验结果分析1.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计数在60例患儿中均可升高,其中白细胞计数升高的患儿占50%,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的患儿占40%。

建议:血常规检查可以帮助判断患儿是否存在细菌感染的可能性。

对于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的患儿,可以考虑进行血培养等进一步检查,以排除细菌感染。

2. 粪便常规:所有患儿的粪便中均检出轮状病毒抗原阳性。

建议:粪便常规检查是诊断婴幼儿急性轮状病毒肠炎的关键。

对于疑似病例,应及时进行粪便中轮状病毒抗原的检测,以明确诊断。

3. 肝功能检查:60例患儿中,肝功能异常的患儿占10%。

建议:婴幼儿急性轮状病毒肠炎患儿中肝功能异常的发生率较低,但在临床上仍需警惕。

对于肝功能异常的患儿,可以进行进一步的肝脏超声检查,以排除其他肝脏疾病的可能性。

4. 免疫学指标:60例患儿中,免疫球蛋白A(IgA)升高的患儿占10%,补体C3水平降低的患儿占10%。

建议:婴幼儿急性轮状病毒肠炎患儿的免疫学指标异常较少见,但在特殊情况下(如持续腹泻或反复感染),可以考虑检测相关免疫学指标,以评估免疫功能。

三、治疗建议1. 对症治疗:针对腹泻、呕吐和发热等症状进行对症治疗,保持水电解质平衡,避免脱水。

2. 细菌感染的排除:对于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的患儿,可以进行血培养等细菌感染相关检查,以排除细菌感染。

3. 病毒感染的监测:定期监测粪便中轮状病毒抗原的阳性率,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和传染力。

婴幼儿急性轮状病毒肠炎60例临床检验分析建议

婴幼儿急性轮状病毒肠炎60例临床检验分析建议

婴幼儿急性轮状病毒肠炎60例临床检验分析建议引言婴幼儿急性轮状病毒肠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特别是在婴幼儿中更为常见。

该病毒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主要表现为腹泻、呕吐、发热等症状,对婴幼儿的生长发育及全身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对于婴幼儿急性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检验分析显得尤为重要,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对婴幼儿的恢复和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60例婴幼儿急性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检验分析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关的建议以促进该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一、临床表现60例婴幼儿急性轮状病毒肠炎患者中,共有45例婴幼儿出现腹泻、呕吐等症状,占75%;有35例出现发热症状,占58.3%;有25例出现腹痛、腹胀症状,占41.7%。

根据临床表现,我们可以初步判断患者是否可能患有急性轮状病毒肠炎,但临床表现并不具备特异性,因此需要进行实验室检查以明确诊断和鉴别诊断。

二、实验室检查1. 粪便检查粪便检查是诊断急性轮状病毒肠炎的主要方法之一。

通过检查患者的粪便样本,可以发现轮状病毒的抗原或核酸。

在本次病例中,共有50例患者检测出轮状病毒的抗原,占83.3%;有40例检测出轮状病毒的核酸,占66.7%。

粪便检查结果对于急性轮状病毒肠炎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2. 血液检查血液检查可以反映患者的炎症反应程度和免疫功能状况。

在60例病例中,共有30例患者白细胞计数升高,占50%;有20例患者C反应蛋白升高,占33.3%。

血液检查结果可以辅助临床诊断,并对病情的判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3. 病毒学检查病毒学检查是诊断轮状病毒感染和病毒载量的重要手段。

通过病毒学检查,可以观察病毒的繁殖和传播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在60例病例中,有35例患者进行了病毒学检查,其中有30例检测出轮状病毒的RNA,占85.7%。

病毒学检查的结果对于评估病情和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三、临床分析通过对60例婴幼儿急性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检验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1. 急性轮状病毒肠炎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腹泻、呕吐、发热等症状,但不具备特异性。

轮状病毒 腹泻病例分析

轮状病毒 腹泻病例分析

轮状病毒性肠炎、中度等渗性脱水病例分析1.病例介绍姓名:xxx性别:男年龄:11月住院号:19003585入院日期:2019-04-29出院日期:2018-05-03患者,男,11月,主因“解水样便伴发热4天,尿少伴精神萎靡1天”入院。

患儿入院前4天解黄色水样便7-10次/日,带少许粘液,无腥臭味,量多少不定。

无脓血便,无里急后重感,无便前便后哭闹。

呕吐胃内容物,进食时呕吐明显,2-4次/日,非喷射性呕吐。

发热,呈不规则发热,每日2-3次,体温最高达38.5℃。

在家给予“蒙脱石散;妈咪爱”等药口服治疗,发热时给予“布洛芬混悬液 3.5ml/次”口服后体温下降正常但易反复发热。

近1天来腹泻次数增加,夜间出现尿少,精神萎靡,哭时泪少。

无烦渴、无思饮。

今急来就诊办理住院治疗。

自病以来饮食渐差,思睡,体重无明显变化。

个人史及家族史:G2P2,足月。

顺产。

出生体重:2750克。

否认产伤窒息史。

母乳喂养。

现食母乳+普食。

父母非近亲结婚,家族成员中无传染病史,无遗传性病史,无肿瘤病史。

体格检查:T:36.8℃HR:120次/分R:34次/分W:8Kg,精神萎靡,哭声弱,泪少,前囟凹陷(约1.0cm×0.8cm),眼眶凹陷,口唇干,皮肤无花斑,皮肤弹性降低。

腹部轻度膨隆,软,无拒按,肝脾未触及,肠鸣音10次/分。

手足凉。

毛血管充盈时间3秒。

辅助检查:4月29日:血常规:WBC12.8×10^9/L,N61%PLT430×10^9/L,CRP4.44mg/l;粪便常规:轮状病毒抗体:阳性,潜血:(++);肝功:ALT:43.4U/L;AST:55.7U/L;肾功:UA:583umol/L;电解质:钙Ca:2.28mmol/L,钾K:3.01mmol/L,钠Na:133mmol/L;氯CL:104mmol/L;血气分析:正常。

心电图:窦性心律,律齐。

4月30日尿常规+镜检:蛋白质:(1+),白细胞:(+),潜血:(+);5月1日复查血常规:10.02×10^9/L,N51%,PLT230×10^9/L;复查电解质:钾K:4.01mmol/L;钠Na:132mmol/L;氯CL:112 mmol/L;尿酸:235umol/L;5月2日复查尿常规+镜检:蛋白质:(-),白细胞:(-),潜血:(-);粪便常规:轮状病毒抗体:弱阳性,潜血:(-)。

轮状病毒腹泻病例分析

轮状病毒腹泻病例分析

轮状病毒腹泻病例分析轮状病毒性肠炎、中度等渗性脱水病例分析1.病例介绍姓名:xxx性别:男年龄:11月住院号:19003585入院日期:2019-04-29出院日期:2018-05-03患者,男,11月,主因“解水样便伴发热4天,尿少伴精神萎靡1天”入院。

患儿入院前4天解黄色水样便7-10次/日,带少许粘液,无腥臭味,量多少不定。

无脓血便,无里急后重感,无便前便后哭闹。

呕吐胃内容物,进食时呕吐明显,2-4次/日,非喷射性呕吐。

发热,呈不规则发热,每日2-3次,体温最高达38.5℃。

在家给予“蒙脱石散;妈咪爱”等药口服治疗,发热时给予“布洛芬混悬液3.5ml/次”口服后体温下降正常但易反复发热。

近1天来腹泻次数增加,夜间出现尿少,精神萎靡,哭时泪少。

无烦渴、无思饮。

今急来就诊办理住院治疗。

自病以来饮食渐差,思睡,体重无明显变化。

个人史及家族史:G2P2,足月。

顺产。

出生体重:2750克。

否认产伤窒息史。

母乳喂养。

现食母乳+普食。

父母非近亲结婚,家族成员中无传染病史,无遗传性病史,无肿瘤病史。

体格检查:T:36.8℃HR:120次/分R:34次/分W:8Kg,精神萎靡,哭声弱,泪少,前囟凹陷(约1.0cm×0.8cm),眼眶凹陷,口唇干,皮肤无花斑,皮肤弹性降低。

腹部轻度膨隆,软,无拒按,肝脾未触及,肠鸣音10次/分。

手足凉。

毛血管充盈时间3秒。

辅助检查:4月29日:血常规:WBC12.8×10^9/L,N61%PLT430×10^9/L,CRP4.44mg/l;粪便常规:轮状病毒抗体:阳性,潜血:(++);肝功:ALT:43.4U/L;AST:55.7U/L;肾功:UA:583umol/L;电解质:钙Ca:2.28mmol/L,钾K:3.01mmol/L,钠Na:133mmol/L;氯CL:104mmol/L;血气分析:正常。

心电图:窦性心律,律齐。

4月30日尿常规+镜检:蛋白质:(1+),白细胞:(+),潜血:(+);5月1日复查血常规:10.02×10^9/L,N51%,PLT230×10^9/L;复查电解质:钾K:4.01mmol/L;钠Na:132mmol/L;氯CL:112 mmol/L;尿酸:235umol/L;5月2日复查尿常规+镜检:蛋白质:(-),白细胞:(-),潜血:(-);粪便常规:轮状病毒抗体:弱阳性,潜血:(-)。

轮状病毒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28例临床分析

轮状病毒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28例临床分析
5 93.
(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 0 9 — 2 2 )
娠, 尽 可能保 留子宫 , 防止 严 重 并 发 症 的 发 生 , 避 免 孕
产妇 的死亡 。子宫瘢 痕妊娠误诊率高 , 如何提高本病
轮 状 病 毒肠 炎 伴 良性 婴幼 儿惊 厥 2 8例 临床 分 析
杨 润英
[ 4 ] P a r k WI , J e o n Y M, L e e J Y, e t a 1 .S u b s e r o s a l p r e g n a n c y i n
a p r e v i ou s my o me c t o my s i t e:a v a r i a nt o f i nt r a mu r a l pr e gn a n —
( 包头 市 中心 医院儿科 , 内蒙 古 包头 0 1 4 0 4 0 )
摘 要 目的 : 分析轮状病毒肠 炎伴 良性婴幼儿惊厥 的临床特点及随访预后 。方法 : 对2 0 0 8年 1 0月 至2 0 1 1年 2月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病史外 , 主要依 靠多 普 勒 阴道超声 检查 及 血清 B— HC G检 测 。多普 勒 阴道 超 声 检 查 是 本 病 诊 断 的可 靠
方法。
3 . 3 治疗
随着妊 娠 的进 展本 病可 发生 子 宫破裂 、 大
例临床 分 析 [ J ] .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 杂志, 2 0 0 9 , 2 5
[ 2 ] 籍凤宇 , 王迎欣. 瘢痕 子宫 患者再 次妊娠 临床观察 [ J ] . 包
头 医学 院学 报 , 2 0 1 1 , 2 7 ( 1 ) : 8 5~8 6 .
[ 3 ] T i n e l l i A,T i n e l l i R,Ma l v a s i A . L a p a r o s c o p i c m a n a g e me n t

新生儿轮状病毒性肠炎25例分析

新生儿轮状病毒性肠炎25例分析

新生儿轮状病毒性肠炎25例分析
付桂凤
【期刊名称】《广东医学》
【年(卷),期】2001(022)006
【摘要】@@我院自1999年1月至2000年12月共收治了25例新生儿轮状病
毒性肠炎,分析报道如下。

rn1 资料与方法rn1.1 一般资料25例中男18例,女7例,发病最小年龄36 h,由我院妇产科转入。

发病时间1月10例,2月2例,3月1例,9月3例,10月2例,11月4例,12月3例。

母乳喂养19例,奶粉人工喂养6例。

【总页数】1页(P523)
【作者】付桂凤
【作者单位】广东省东莞市桥头医院儿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7
【相关文献】
1.重型轮状病毒性肠炎致高渗血症25例诊治体会 [J], 黄栋
2.轮状病毒性肠炎与非轮状病毒性肠炎对心肌酶谱的影响 [J], 蒋惠珍;刘亚
3.新生儿院内获得性轮状病毒性肠炎25例临床分析 [J], 陈莹;丁素芳
4.双黄连、大剂量维生素C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25例 [J], 任志江;张亚军
5.比较轮状病毒性肠炎与非轮状病毒性肠炎对心肌酶谱的影响 [J], 吴晓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生儿轮状病毒肠炎24例临床分析(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关键词】新生儿轮状病毒肠炎临床分析
人类轮状病毒(rota virus,RV)作为婴幼儿急性肠炎的重要病原已有所认识,为了解新生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特征,我们对2009年6月—7月在新生儿科出现的24例新生儿轮状病毒肠炎进行临床分析,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4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早期新生儿18例,晚期新生儿6例。

年龄最小1天,最大26天,平均4.14天。

其中男15例,女9例。

足月儿21例,早产儿3例。

体重2500g 5例,≥2500g 17例,4000g 2例。

顺产7例,剖宫产15例,臀位产2例。

入院诊断有:黄疸12例,咽炎9例,脓疱疹7例,肺炎5例,ABO溶血3例等。

1.2 临床表现
本组24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中,腹泻次数≤6次/d 10例(41.7%),6~9次/d 6例(25%),≥ 9次/d 8例(33.3%);性状呈黄色水样便带有酸臭味11例,黄色稀便6例,糊状带有少许黏液便2例。

24例患儿中,有轻度脱水10例(41.7%),无脱水14例(58.3%);发热≤38℃ 13例(54.2%),38℃~39℃ 8例(33.3%),无热3例(12.5%)。

6例在腹泻前或腹泻中同时出现呕吐,4例稍有腹胀。

1.3 化验结果
所有24例患儿大便RV检查均为阳性。

其中,大便常规正常21例(87.5%),仅有3例大便检出脂肪球3+及白细胞0~3个/HP;大便培养10例,均未检出致病菌。

1.4 治疗及转归
腹泻新生儿给予干扰素1万单位/(次·kg),1次/d,连用3天。

同时口服蒙脱石粉(Smecta)每次1/2包,2次/d;秋泻灵0.5ml/(次·kg),3次/d;双歧三联活菌每次1/2粒,2次/d。

有脱水症状的行静脉补液及对症支持治疗。

全部病例均治愈出院,平均病程7.21±4.0天(2~14天)。

2 讨论
轮状病毒(RV)不仅是引起婴幼儿腹泻,也是引起新生儿腹泻最常见的病原。

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近年来有人认为也可经呼吸道传播和日常生活传播。

近年来研究表明,脐血中具有轮状病毒特异性抗体或接受初乳,并不能保护新生儿不发生轮状病毒感染,这可能是造成新生儿时期感染率高的一个重要原因[1]。

本组24例轮状病毒肠炎新生儿腹泻特点以带有酸臭味黄色水样便为主,这与RV破坏了十二指肠及上段空肠成熟绒毛上皮细胞,造成小肠对双糖、D-木糖吸收不良,葡萄糖协调促钠转运功能受影响。

从而使小肠吸收钠的能力下降,
同时影响氯的吸收,水分积聚肠腔引起水样泻[2]。

而大便酸臭可能系乳糖吸收障碍,积聚在肠腔发酵成乳酸所致。

通过本组资料的临床观察发现:大便次数9次/天16例(66.7%),发热≤38℃13例(54.2%),无39℃以上的高热,仅有10例轻度脱水(41.7%);提示:新生儿轮状病毒肠炎大多为轻型腹泻,症状较轻,多为轻度脱水。

其原因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1)新生儿肠道生理功能未成熟,乳糖酶及蛋白水解酶少,加之初乳中胰蛋白酶抑制物的存在,形成抵抗轮状病毒腹泻的天然机制;(2)新生儿易感的轮状病毒是自然弱毒株且其遗传性较稳定,在婴儿室内长期传播中未发现基因组的变异[3]。

轮状病毒性肠炎是一种自限性疾病,无特效药物。

干扰素在治疗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时有较好的止泻效果,且可缩短总病程[4]。

蒙脱石粉属肠黏膜保护剂,可吸附病原体和毒素,维持肠黏膜细胞的正常吸收和分泌功能。

双歧三联活菌属双歧杆菌制剂,可调节肠道菌群的紊乱,促进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增生和迁移,替代病损的绒毛上皮细胞,使腹泻得以痊愈[5]。

新生儿轮状病毒肠炎临床并非少见,除经粪-口传播外,还可由呼吸道传播。

由于住院新生儿相对集中,会大大增加该疾病在新生儿中流行的几率。

因此,应把大便轮状病毒检测作为腹泻新生儿的常规检查。

如系轮状病毒肠炎,应及时消毒隔离,注意手的消毒,加强对感染源的控制,防止传播流行,使健康婴儿尽早脱离疫区是防止疾病继续流行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谢集建,杜洪蓉,陈宝芳,等.新生儿轮状病毒感染的探讨
(附89例分析).郧阳医学院学报,1997,16(1):34-35.
2 部凯明,刘在雾,沈晓明,等.抗轮状病毒牛乳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的初步研究.中华儿科杂志,1997,35(7):353.
3 杜平.现代临床病毒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1,513.
4 划其胜,季钢,昊亦伦,等.轮状病毒致新生儿腹泻一次流行的临床分析.新生儿杂志,1992,7(5):202-203.
5 张琳,邱学微,李索娥.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肠道菌群的动态变化.中华儿科杂志,1994,32:282-28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