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期末复习资料(大一下)
《民法》期末复习试题及答案.docx
![《民法》期末复习试题及答案.docx](https://img.taocdn.com/s3/m/e10f5f08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80.png)
《民法》作业一、单项选择题1. 诉讼时效作为权利人不行使权利就丧失人民法院保护其民事权利的法定期间,它一般适用于?A.支配权B.请求权2. 民事法律行为的一般成立要件不包括?A.当事人B.标的3. 在下列各项中,可以成为民法标的物的是?A.阳光B,身体4. 下列各项中,哪项不是担保物权?A.抵押权B.质权5. 根据我国的诉讼时效的规定,因身体受伤害而请求赔偿的时效是?A. 1 年..B. 2 年C. 4 年D. 20 年6. 第三人知道代理人超越代理权限还与其实施民事行为而给被代理人造成损失的,第三人对造成的损害应负?A.完全责任B.补充责任 C . 按份责任 .D. .连带责任7.根据民法中物的分类, 一只古花瓶属于?A.特定物B.种类物C . 原物 D. 孳息8.公司法人对其在经营中负担的债务承担?A.无限责任B.有限责任C .连带责任 D. 补充责任9.公民甲与公民乙因买卖某艺术家的一幅艺术品而发生的债是?A.选择之债B.连带之债C . 特定之债 D. 按份之债 10.下列哪项不是所有权的权能A.占有B.持有 C .使用 D. 处分 11.崔某把自己的房屋卖给玉某,双方协商同意以5万元成交,此房屋买卖行为A.未生效B.已生效C . 交付后生效 D. .办理房屋登记后生效12.占有的客体是?A.行为B.精神利益C .智力成果 ..D. .物13.人身权是一种?A.绝对权B.相对权C . 形成权 D. 期待权14 .保险期限是A.保险物存有时间B .,保险合同有效期限C.保险事故发生后, 理赔完成前的时间段 D ..国家根据保险种类所作的强制规定15.张某捏造同事李某曾因盗窃而被判刑的事实, 并在单位里传张某的行为侵犯了李某的? A.名誉权 B.姓名权C .生命健康权 D. 荣誉权 16.黄某与于某是好友, 黄某立下遗嘱,将其收藏的一幅画赠给于某,后一日二人一起外出时遇车祸双双遇难于某先于黄某死亡,此画应?C.形成权D .抗辨权 C.意思表示D . 交付 C.山林 ..D..地球 C.留置权D .典权A. 按法定继承处理B.由于某的晚辈直系血亲代位继承C.由于某的法定继承人转继承D.收归国有 17. 招标行为的意思表示是一种A.要约B.要约引诱18. 公民间的贷款协议是?A.诺成行为B.双务行为C.单务行为D.无偿行为19. 在下列财产中,不能作为抵押权客体的是?A.抵押人所有的汽车B.抵押人所有的林木C.抵押人所有的房屋D.抵押人所有的被查封的机器20. 下列各项中,属于自然孳息的有?A.从羊身上剪下的羊毛B.羊身上正长着的毛C.从店中购得的羊毛D.委托加工后的羊毛 21. 下列各项中,属于无因管理的是?A.甲将偷来的自行车交乙保管B.甲将借来的自行车交乙保管C.甲将自己的一辆自行车交乙保管D.甲停车在外面的一辆未上锁的自行车被乙推回保管22. 甲公安局乙派出所干警丙奉命逮捕丁,因丁与戊系挛生兄弟,丙误将戊逮捕,后经查有误,将戊放回。
《民法学》(1)期末测试题(下)
![《民法学》(1)期末测试题(下)](https://img.taocdn.com/s3/m/f91459fc1ed9ad51f01df2b8.png)
民法(1)期末测试题(下)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4分)1、人格关系2、民事法律事实3、民事法律行为4、诉讼时效5、宣告失踪6、按份共有二、填空(每空1分,共20分)1、恩格斯曾经指出,“民法准则只是以__________表现了社会的经济生活条件。
”2、民法通则规定,合伙人投入的财产,由合伙人统一__________和__________。
3、企业法人终止,应当向__________办理注销登记并公告。
4、民事法律行为可以附条件,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在____________________时生效。
5、代理人知道被委托代理的事项违法仍然进行代理活动,由__________和__________负连带责任。
6、诉讼时效按其适用范围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
7、民法对物权的保护,可以依据权利人是否通过诉讼程序而分为物权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保护。
8、财产所有权的合法取得方式可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种。
9、占有分为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两种情形。
10、在发生相邻房屋滴水纠纷时,对有过错的一方造成他方损害的,应当责令其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屋典权是指典权人支付典价,占有他人的房屋,并对其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权利。
三、选择填空(每小题2分,共20分。
每小题所给出的备选答案中有1个或1个以上的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中,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1、属于绝对法律关系的有()。
A .物权关系 B.债权关系C.人身权关系D.知识产权关系2、我国法律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指()。
A.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B.14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C.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D.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3、我国法律规定,(),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其为失踪人。
大一民法期末试题及答案
![大一民法期末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9986e10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f31fb7e.png)
大一民法期末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根据民法总则,民事主体的民事权利能力始于:A. 出生B. 死亡C. 法定成年D. 法定成年后的第一天2. 甲向乙借款5万元,约定一年后还清。
一年后,甲未还款,乙可以要求甲支付:A. 5万元本金B. 5万元本金及利息C. 5万元本金及违约金D. 5万元本金、利息及违约金3. 以下哪项不属于民事法律行为的要件?A. 意思表示真实B. 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C. 行为内容合法D. 行为必须书面形式4. 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了一份买卖合同,合同中未约定履行地点,根据民法规定,履行地点应当是:A. 甲公司所在地B. 乙公司所在地C. 合同签订地D. 货物交付地5. 以下哪项不是民法规定的民事权利?A. 财产权B. 人身权C. 知识产权D. 选举权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6. 以下哪些属于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情形?A. 行为人无民事行为能力B. 行为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C. 行为内容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D. 行为人意思表示不真实7. 根据民法规定,以下哪些行为属于代理行为?A. 委托代理B. 法定代理C. 指定代理D. 紧急代理8. 以下哪些情形下,债务人可以主张债务抵消?A. 债务人与债权人互负债务B. 债务人与债权人互享债权C. 债务人与债权人之间的债务已经到期D. 债务人与债权人之间的债务未到期9. 以下哪些属于民事责任的承担方式?A. 停止侵害B. 排除妨碍C. 消除危险D. 赔偿损失10. 以下哪些属于民法规定的物权?A. 所有权B. 抵押权C. 质权D. 留置权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1. 民法规定,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可以代表未成年人进行民事活动。
()12. 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的合同中约定了违约金条款,即使甲公司违约,乙公司也不能要求甲公司支付违约金。
()13. 根据民法,民事法律行为可以是口头形式、书面形式或者其他形式。
大一下民法期末复习资料
![大一下民法期末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01d978de28ea81c758f5786c.png)
2012级知识产权民法相关章节知识点(一)物权法制度(155页)1、物权的法律特征:物权是支配权物权是绝对权和具有排他性的权利物权具有优先性物权具有追及效力物权的设立采法定主义物权的客体主要是有体物物权具有永久性和长期性。
2、物权法定原则(158页)(1)种类法定:物权必须由法律设定,不得由法律之外的规范性文件随意规定,也不能允许当事人通过法律行为随意创设。
(2)内容法定:物权的内容,必须要由法律规定。
内容法定就是要强调当事人不得作出与物权法关于物权内容的强行性规定不符的约定。
3、所有权及其权能(172-174页)概念:所有权,是指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法律特征:所有权是法定的财产权所有权的主体为所有人所有权是独占的支配权所有权是无期限限制的权利所有权是完全物权所有权的客体仅限于有体物、特定物和独立物权能: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处分权4、善意取得制度((176-178页)(1)概念:善意取得,又称为即时取得,是指无处分权人将动产或者不动产转让给受让人,如果受让人取得该动产时出于善意,则受让人将依法取得对该动产的所有权或其他物权。
(2)善意取得的四个构成要件:无处分权人处分他人财产受让人取得财产时出于善意以合理的价格有偿转让完成了法定的公示方法5、建筑物区分所有权(189页)概念:业主对建筑物内的住宅、经营性用房等专有部分享有所有权,对专有部分以外的共有部分享有共有和共同管理的权利。
6、区分所有权单独部分与公有部分权利的行使及限制(二)债权法制度1、债的特征(301页)债反映财产流转关系债的主体双方只能是特定的债以债务人应为的特定行为为客体债须通过债务人的特定行为才能实现其目的债的发生具有任意性债具有平等性和相容性。
2、债产生的原因(第305-307):基于法律行为发生的债叫做意定之债基于法律规定而发生的债叫做法定之债。
可发生债的法律事实主要有合同、不当得利、无因管理、侵权行为和其他。
民法知识点总结期末
![民法知识点总结期末](https://img.taocdn.com/s3/m/e184409f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9c.png)
民法知识点总结期末一、民法概论1. 民法的概念、特征和作用2. 民法的历史发展和体系3. 民法的编纂和修改4. 民法基本原则和精神二、自然人1. 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2. 自然人的民事权益和权利义务的内容、取得、行使、保护3. 自然人的受害能力和非因行为能力4. 自然人的死亡、终身保护与消失5. 自然人的居民身份和户口三、法人与非法人组织1. 法人的概念、类型和特征2. 法人的设立、变更、解散和终止3. 法人的权益和权利义务的内容、取得、行使、保护4. 非法人组织的概念、类型和特征5. 非法人组织的权益和权利义务的内容、取得、行使、保护四、民事权利与法律行为1. 民事权利的概念、种类和特征2. 民事权利的取得、变更和消灭3. 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和要素4. 民事法律行为的民事效力和民事责任五、民事主体的法律关系1. 民事主体的法律地位和权益2. 民事主体之间的法律关系的成立、变更和终止3. 民事主体之间的民事法律行为效力和民事责任4. 民事主体之间的民事纠纷解决六、合同法1. 合同的基本概念、要素和特征2. 合同的成立、效力和履行3. 合同的变更和终止4. 合同的违约责任和民事救济七、民事责任1. 民事责任的概念、种类和特征2. 过错责任和无过错责任3. 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4. 民事责任的形成、免除和转移八、物权法1. 物权的基本概念、种类和特征2. 动产物权和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和转让3. 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的设立和转让4. 物权的保护和限制九、继承法1. 继承的基本概念和种类2. 继承权的产生和继承分配3. 继承的放弃和继承的限制十、婚姻家庭法1. 婚姻的设立、效力和终止2. 夫妻的权利和义务3. 父母子女的权利和义务4. 家庭财产制度和家庭暴力的法律规定十一、侵权责任法1. 侵权行为的构成和民事责任2. 侵权行为的损害赔偿3. 侵权行为的责任免除和责任限制十二、知识产权法1. 知识产权的概念、种类和特征2. 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计算机软件、商业秘密等知识产权法律规定3. 知识产权的取得、行使、保护和侵权责任以上是民法知识点总结的主要内容,希望能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民法学期末背诵重点(上、下完整版)
![民法学期末背诵重点(上、下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f42d2da94afe04a1b071dea2.png)
《民法学》期末背诵重点完整版民法(上)第一章民法概述一.什么是民法?我国民法的调整对象如何?答: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调整对象: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一)民法调整的财产关系1.财产与财产关系的概念狭义的财产:具有金钱价值的具体物广义的财产:具有经济价值的权利和义务的总和,包括物权、知识产权、债权和债务。
没有形成权利的具有经济价值的利益也属于财产范围。
虽没有经济价值,而具有精神、文化、纪念价值的私人书信、照片等,法律上视为财产,依保护财产权的方式予以保护财产类型:积极财产:包括物、智力成果、物上利益、债权消极财产:仅指债务总和财产:如法人的财产、夫妻共有财产财产关系:当事人以财产内容而发生的社会关系。
2.民法调整财产归属关系和财产流转关系财产归属关系(静态财产关系):主要指财产所有关系:即因占有、使用、收益、处分财产而发生的社会关系。
财产流转关系(动态财产关系):某项财产由一方向另一方转移而发生的关系。
前者往往是发生后者的前提条件和结果,后者是前者的表现形式,是取得和实现前者的重要手段。
3.民法调整以平等自愿为基础的财产关系主体地位的平等性,决定了他们之间发生财产关系必须坚持自愿原则。
(二)民法调整的人身关系1.人身关系的概念与种类人身关系:与人身不可分离的、以人身利益为内容不直接体现财产利益的社会关系。
人身关系包括人格关系和身份关系(1)人格关系是基于人格利益而发生的社会关系“人格”与“法律”连用而构成术语“法律人格”时,指的是人的法律主体资格,即人可以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和应当承担的法律义务的资格,相当于“民事权利能力”。
“人格(人格利益)是指人作为自然之存在和社会的主体,其自身所包含的,并且在现代社会生活条件下受法律保护的各种自然的和社会的因素。
(2)身份关系是以特定的身份利益为内容的社会关系。
民法下期末试题及答案
![民法下期末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4605c56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c7.png)
民法下期末试题及答案第一节:选择题(共40分)1. 下列哪个法律规定了我国的民法基本原则?A.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C.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D.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正确答案:D2. 下列哪个条件是成年人行为能力的主要标准?A. 年满18周岁B. 取得高等教育学历C. 拥有一定的经济收入D. 在法律行为上具备完全行为能力正确答案:A3. 对于无行为能力人的民事法律行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无行为能力人完全不能进行民事法律行为B. 无行为能力人的法定代理人可以代理其进行民事法律行为C. 无行为能力人可以通过监护人代理进行某些特定的民事法律行为D. 无行为能力人的民事法律行为一律无效正确答案:C4. 下列哪个选项是对善意取得财产的原则的最准确表述?A. 对于善意取得财产的主体,法律一律予以保护B. 对于善意取得财产的行为,法律一律予以追认C. 对于善意取得财产的标的,法律一律予以确认D. 对于善意取得财产的来源,法律一律予以承认正确答案:A5. 下列哪个条件是合同成立的基本要素之一?A. 财产内容B. 内容是否合法C. 双方意思表示D. 法律责任正确答案:C6. 下列哪个原则是对强制条款的合同法律约束力的规定?A. 公平原则B. 自由原则C. 约定优先原则D. 诚实信用原则正确答案:D7. 被迫合同具备下列哪个特征?A. 物价上涨B. 交易平衡C. 强制性D. 恶劣条件正确答案:D8. 法律上对不当得利的返还主张的原则是:A. 无因管理原则B. 不当占有原则C. 无因债务原则D. 不当得利原则正确答案:D9. 违约责任主要分为下列哪两种类型?A. 违约金和损害赔偿B. 违约金和弥补损失C. 损害赔偿和弥补损失D. 损害赔偿和违约责任豁免正确答案:C10. 下列哪个法律主张了物权的公示登记制度?A.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B.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C. 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D.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正确答案:B第二节:案例分析题(共60分)案例一:小明是一名大学生,他在网上购买了一台用于学习的电脑。
大一下学期民法知识点总结
![大一下学期民法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bb30c3c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99.png)
大一下学期民法知识点总结导言大一下学期是法学专业学生接触民法的重要阶段,民法是法学的基础学科之一,是研究私权关系的法学分支。
在这个学期中,我们学习了众多的民法知识点,相信大家对于民法的基本概念和原则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在本文中,我将为大家总结大一下学期所学的民法知识点,希望对大家复习和深化对民法的理解有所帮助。
合同法合同法是民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接触到的法律规范。
在大一下学期中,我们学习了合同的基本概念、要件以及合同的成立、效力和解除等方面的知识。
首先,合同是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是自愿、平等、公平、诚信原则下订立的民事约定。
要使合同具备法律效力,需要满足四个要件:合法的客体、双方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真实意思表示的自由和真实意思表示的习惯程序。
确保了以上要件,合同才能成立。
其次,在合同成立之后,根据合同的性质和法定的要求,合同可能具有不同的效力:绝对效力和相对效力。
绝对效力的合同具有强制性,必须予以执行,并可向法院提起诉讼进行强制执行;相对效力的合同则可以由当事人自行解除,无需法院介入。
最后,合同的解除是指合同当事人依法解除合同关系,解除合同会导致合同的终止。
合同的解除可以通过协商、构成违约行为或者不可抗力等原因来实现,解除合同后,合同各方将不再履行合同义务。
侵权法侵权法是民法的重要分支,主要规定了当事人在生活中因过失行为或其他非法行为造成他人损害时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大一下学期中,我们学习了侵权法的基本概念、构成要件和责任的形式等知识。
侵权行为是指人的过失或故意行为侵犯了他人的合法权益,造成了损害后果。
为了构成侵权行为,需要同时满足三个要件:主体要件、客观要件和主观要件。
主体要件是指侵权行为的主体必须是具有行为能力的自然人或者法人等;客观要件是指侵权行为必须直接侵害他人的合法权益;主观要件是指侵权行为的主体必须有过失或者故意行为。
在侵权法中,责任的形式可以分为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两种。
民法期末复习试题(含答案)
![民法期末复习试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9fcec3c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8d.png)
民法试题+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合伙人对于合伙的债务,承担(B)A:按份之债B:连带责任C:以出资额为限D:有限责任2:民事法律关系中具有主导作用的要素是( C)A:主体B:客体C:内容D:主观3:下列社会关系中,应属于民法调整对象的是( B)A:王某代李某去传达室领取信件的关系B:王某和李某签订的房屋租赁合同关系C:王某向税务机关缴纳税款的关系D:王某因驾车违章与交管部门形成的处罚与被处罚的关系4:英国驻华领事上街购物乘坐的汽车被我国公民王某撞坏,该领事即向当地人民法院起诉,请求王某赔偿损失。
本案适用( A)A:中国民法B:英国民法C:国际惯例D:第三中立国民法5:下列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有( D)A: 9岁的神童B: 16岁的个体老板C: 19岁的在校生D:17岁的大学生6: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自然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起始年龄是( D) A: 7周岁B: 10周岁C: 16周岁D:18周岁7:甲为某合伙的负责人,其经营活动应由( C)承担民事责任。
A:甲B:相互协商C:全体合伙人D:法院确定8:甲、乙、丙三人依法成立合伙组织。
在经营中,甲因个人原因急需用钱,欲将其在合伙组织中的财产份额 10万元转让。
丁是甲的朋友,愿出11万元购买,乙提出愿出与丁相同的价格购买。
甲在合伙企业中的财产应( B) 。
A:卖给丁B:卖给乙C:由甲选择卖给丁或乙D:卖给丁和乙各一半9:法人以其(A)为住所。
A: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B:登记地C:注册地D:主要纳税地10:甲知道自己临河的房屋将被征用,而与想买一套临河住房的乙签订了房屋买卖合同,则甲违反(D)原则。
A:情势变更B:公平C:自愿D:诚实信用11:关于民事法律关系,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C )A:民事法律关系只能由当事人自主设立B: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即自然人和法人C: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不作为行为D: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均由法律规定12:我国诉讼时效的中止,只能发生于时效期间的 ( B).A:最后3个月内B:最后6个月内C:最初6个月内13:某厂业务员被派去某商场买原料,得奖券 5张,其中一张中了3000元,此奖则属于(A) 。
民法总论复习要点笔记(大一下学期重点)
![民法总论复习要点笔记(大一下学期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7f3718ed172ded630b1cb6f2.png)
民法总论复习要点笔记一,民法概述1、民法理念: 1)私权神圣 2)身份平等3)意思自治2、民法的基本原则二、民事法律关系1、民事法律关系的构成2、民事法律关系变动的原因:1)事件 2)行为三、物的分类:重点是主物与从物,原物与孳息四、民事权利:1、民事权利的分类及标准,尤其是性质分类2、权利的取得(既受取得和原始取得)3、权利的保护(私利救济,关键是自助行为)五、民事主体1、民事权利能力(对胎儿的保护,推定死亡,宣告死亡及其法律后果)2、民事行为能力(概念,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3、监护(概念,监护人的顺序,委托监护的司法解释,监护职责,监护的终止)4、住所(住所的确定方式)5、法人(法人的特征,法人分类中的社团法人和财团法人,法人变更中的合并和分立,法人机关中的法定代表人,法人终止中的清算及其人格)6、合伙(概念、普通合伙与有限合伙、合伙的财产、债务承担,退伙)六、法律行为制度1、法律行为(概念)2、法律行为分类(诺成行为与实践行为)3、意思表示(生效要件)4、法律行为要件(有效要件,欠缺有效要件的后果〈效力待定、可变更可撤销、无效〉important)5、附款(条件的分类)选择题七、代理制度1、代理的分类(重点是本代理和复代理)2、代理权的行驶和限制3、表见代理八、诉讼时效1、概念2、分类(特殊情形:一年的情况)3、中止、中断与延长4、期限的计算九、民事责任1、侵权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2、侵权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过错推定、无过错)3、责任的竞合十、人身权制度1、人格权和身份权的概念2、具体人格权:健康权、身体权3、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4、隐私权(内容、与名誉权的区别、现代困境及发展)5、性自由权民法复习具体要点一、民法概述1、民法理念:1)私权神圣:①民事权利受到法律最充分的保障②民事权利当然③民事权利内容无限广泛④人格权神圣和所有权神圣2)身份平等:①人格平等②具体法律关系中的地位平等③对各类民事主体的平等对待④平等保护3)意思自治:在死法领域,当事人自由决定其行为,确定参与市民生活的交往方式,而不受任何非法干预。
大一期末民法知识点
![大一期末民法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15a9cf06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34.png)
大一期末民法知识点民法是指以规定人身关系、财产关系等私法关系为主要内容的法律体系。
作为法学专业的学生,在大一期末考试中,掌握一些民法的基本知识点非常重要。
本文将为您概述大一期末民法的知识点,帮助您复习备考。
一、民法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民法是指调整公民之间的个人权利和财产关系的一种法律制度。
它分为物权法、合同法、侵权法、婚姻家庭法等子法律体系。
其中,物权法主要规定了公民对物的支配权和利益关系;合同法主要规定了公民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侵权法主要规定了公民在违反他人权益时应承担的责任;婚姻家庭法主要规定了公民的婚姻、家庭的法律关系。
二、物权法的基本原则和要素物权法是民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原则包括合法原则、真实交易原则、保护原则等。
物权法的要素主要包括权利主体、客体和内容。
权利主体是指具有法定资格的自然人或者组织机构;客体是指用于满足人类物质文化需求的物质财富;内容是指权利主体对客体实行支配和利用的权利。
三、合同法的要素和种类合同法是指调整合同关系的法律规范。
合同的要素主要包括意思表示、内容和形式。
意思表示是当事人通过口头、书面、行为等形式,表示订立、变更、解除合同的真实意思的行为;内容是指合同的约定条款;形式是指合同成立所需要符合的形式要求。
合同的种类包括买卖合同、租赁合同、借款合同等。
四、侵权法的构成和责任侵权法是指调整公民在生产、经营、生活等活动中侵害他人合法权益所应承担的民事责任的法律规范。
侵权法的构成主要包括行为构成、过错构成和后果构成。
行为构成是指侵权人的具体行为,包括故意行为和过失行为;过错构成是指侵权人的违法过错;后果构成是指因侵权行为导致的人身伤害、财产损失等具体后果。
侵权责任主要分为民事赔偿责任和整体责任。
五、婚姻家庭法的规定和独生子女政策婚姻家庭法是指调整婚姻、家庭关系的法律制度。
我国实行的婚姻家庭法基本原则包括平等、自愿、保护女性和子女权益等。
独生子女政策是我国针对人口问题实行的一项政策,根据该政策,夫妻双方都是独生子女的才可以再生育一个子女。
大学期末复习试题资料整理民法复习资料(全)
![大学期末复习试题资料整理民法复习资料(全)](https://img.taocdn.com/s3/m/25141baf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c8.png)
《民法学》复习指南绪论一、民法是规范商品经济的基本法1、民法是一个重要的法律部门。
民法是一切市场经济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制定最早、最为完备、最为基本的法律。
2、民法的产生与商品经济的关系:(1)商品经济是民法产生的前提。
(2)民法与经济基础的关系及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更为密切,更为直接。
(3)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民法内容和变化的决定性影响。
二、国外民法发展的简要回顾1、民法渊源于古罗马法的市民法公元前451—450年制定的《十二(铜)表法》是目前发现的古罗马最早的成文法。
罗马法是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6世纪罗马奴隶制国家全部法律规范的总称。
罗马法最精华的是其私法部分,包括市民法和万民法。
市民法是调整罗马市民之间法律关系的法律;万民法是调整罗马人与外邦人以及外邦人相互之间法律关系的法律。
市民法于是成了“民法”的语源;而万民法成了“国际私法”的语源。
罗马法内容庞杂,诸法合体,其中最为完备的是罗马私法。
2、1804年的法国民法典《法国民法典》的体系以罗马法《法学阶梯》为基础,并开创了实体与程序分别立法的先例。
该法由三编构成,共2281条。
第一编:人。
具体包括民事权利的享有和丧失,住所、结婚离婚、收养、亲权、监护等;第二编:财产权。
具体包括财产的分类、所有权、用益权、使用权及居住权、地役权等;第三编:取得财产的方法。
包括继承、赠与、契约式合同之债的一般规定,非因合意而发生的债、债务的担保、时效和占有等。
它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第一部民法典,确立并贯彻了私有财产不可侵犯、平等自由和契约自由三大原则。
3、1896年的《德国民法典》该法以《学说汇纂》为基础,分五编,共2385条。
第一编总则,第二编债的关系法,第三编物权法,第四编亲属法,第五编继承法。
该法在内容和体系上均有创新。
如将总则独立成编;在内容上规定了法人制度和法律行为;扩大了债的内涵和外延,对所有权进行必要限制和干预;增设了无过失责任等。
4、《瑞士民法典》和《瑞士联邦债务法》是典型民商合一的立法模式。
《民法》期末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民法》期末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3f6ee33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207fe76.png)
《民法》期末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一、单选题1 .无效民事法律行为是:A、不发生当事人预期法律后果的行为B、不发生任何法律后果的行为C、通过当事人追认以后才发生法律效力的行为D、通过享有权利的第三人追认才发生法律效力的行为答案: A2下列社会关系中,应由民法调整的是?A、某市人民政府罢免该市某局长职务B、李某因非法印刷商标被罚款C、甲、乙两村因某块土地的所有权归属发生纠纷D、王某因为盗窃被刑拘答案: C3.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自()起施行。
A、2017年3月15日B、2017年10月1日C、2020年5月28日D、2021年1月1日答案: D4下列各项中,不属千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的是A、主体B、客体C、形式D、内容答案: C5. 下列何种权利的权利人可以凭借自己的意思表示使法律关系发生变动?A、撤销权B、支配权C、主权利D、抗辩权答案: A6. 下列主体中,不享有名称权的是A、公民、外国人B、法人、非法人组织C、慈善组织、合伙企业D、公司、协会答案: A7. 物权属千:A、相对权B、对人权C、请求权D、绝对权答案: D8. 下列选项中,不属千民法平等原则内容的是:A、当事人在民事活动中的地位平等B、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一律平等C、民事主体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其权利受法律平等保护D、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一律平等答案: D9. 黄某为甲公司业务经理,因故被开除,黄遂持以前开具的甲公司的介绍信及盖有甲公司公章的空白合同书,与乙公司签订买卖合同一份,履行期届满因甲公司一直未供货,乙公司受到严重损失,乙公司可追究()的违约责任。
A、甲公司B、黄某C、甲公司与黄某D、甲公司中作出开除黄某决定者答案: A10. 监护人只有在的情况下,才能处分被监护人的财产。
A、征得被监护人的同意B、经被监护人所在单位批准C、为维护被监护人利益D、经法院判决认定答案: C11 .张某是某企业的销售人员,随身携带盖有该企业公章的空白合同书,便千对外签约。
民法知识点总结大一资料
![民法知识点总结大一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4f5d925b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d7.png)
民法知识点总结大一资料民法是一门涉及个人和财产关系的法律学科,对于大一学生来说,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民法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对大一学生需要掌握的民法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相关法律规定。
一、法律权利和法律关系1. 法律权利:指个人或组织按照法律规定所享有的权益。
包括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和人格权利等。
2. 法律关系:指各方在法律上相互发生联系、形成权利和义务关系的现象。
二、民事主体和民事行为1. 民事主体:指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
2. 民事行为:指个人或组织与他人在民事关系上进行的意思表示和意思表示所导致的行为。
三、民法责任和民事法律行为1. 民法责任:指违反民事法律规定,应当承担的法律后果。
主要包括合同责任、侵权责任和不当得利责任等。
2. 民事法律行为:指个人或组织在民事关系上进行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行为。
包括合同、侵权行为等。
四、合同法基本原则和合同的成立与履行1. 合同法基本原则:自愿原则、平等原则、诚实信用原则、公平原则等。
2. 合同的成立与履行:成立要件、合同的形式、合同的履行等。
五、侵权责任和民事赔偿1. 侵权责任:指因违反法律规定,给他人造成损害而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主要包括侵权行为和侵权责任的形成条件等。
2. 民事赔偿:侵权行为造成的损害,应由侵权人向受害人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六、不当得利和不当得利的返还1. 不当得利:指通过违反法律规定而获得的利益。
2. 不当得利的返还:依法将不当得利返还给受损害人,恢复原始的权益状况。
七、继承法基本概念和继承的方式1. 继承法基本概念:指个人的财产在其死后依法转移给其继承人的制度。
2. 继承的方式: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等。
八、民法诉讼和协商解决纠纷1. 民法诉讼:当个人或组织在民事关系上发生争议时,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2. 协商解决纠纷:当争议发生时,通过协商和调解等方式解决纠纷,减少诉讼成本。
民法期末考试题库及答案
![民法期末考试题库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b32a74b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27.png)
民法期末考试题库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哪一项不属于民事主体?A. 自然人B. 法人C. 非法人组织D. 政府机关答案:D2. 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情形包括以下哪一项?A. 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B. 意思表示真实C. 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D. 不违反公序良俗答案:C3. 以下哪一项不是民事权利的特点?A. 法定性B. 可转让性C. 绝对性D. 排他性答案:C4.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哪一项不是民事法律行为的构成要素?A. 行为人B. 行为意思C. 行为方式D. 行为结果答案:D5. 以下哪一项不是物权的种类?A. 所有权B. 用益物权C. 担保物权D. 知识产权答案:D6. 以下哪一项不是合同的成立要件?A. 要约B. 承诺C. 合同标的D. 合同履行答案:D7. 以下哪一项不是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A. 侵权行为B. 损害结果C. 因果关系D. 过错责任答案:D8.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哪一项不是婚姻家庭的基本原则?A. 平等原则B. 自愿原则C. 一夫一妻制原则D. 财产共有原则答案:D9. 以下哪一项不是继承的方式?A. 法定继承B. 遗嘱继承C. 遗赠D. 赠与答案:D10. 以下哪一项不是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A. 公正原则B. 效率原则C. 调解优先原则D. 公开原则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哪些属于民事主体?A. 自然人B. 法人C. 非法人组织D. 政府机关答案:A、B、C2. 以下哪些情形下,民事法律行为可以被撤销?A. 重大误解B. 欺诈C. 胁迫D. 显失公平答案:A、B、C、D3. 以下哪些属于物权的效力?A. 排他效力B. 优先效力C. 追及效力D. 绝对效力答案:A、B、C、D4. 以下哪些属于合同的履行原则?A. 合法原则B. 诚实信用原则C. 公平原则D. 及时履行原则答案:A、B、C、D5. 以下哪些属于侵权责任的免责事由?A. 正当防卫B. 紧急避险C. 自愿承担风险D. 受害人故意答案:A、B、C、D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1. 民事主体的民事权利能力一律平等。
大一民法期末知识点归纳
![大一民法期末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5470b86e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b8.png)
大一民法期末知识点归纳民法是我国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到人们的日常生活、财产权益保护等方面。
作为大一学习法学专业的学生,掌握民法的基本知识点至关重要。
下面将对大一民法期末考试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考和理解。
一、法律的基本概念和法律关系1.法律的含义和特征2.法律关系的构成要件和效力3.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的概念和特征二、法律主体1.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概念和区别2.民事行为的主体资格和行为能力三、民事权利和义务1.权利的概念和种类2.法律行为的效力和无效3.合同的订立、履行和变更4.不当得利和不当损害四、民事责任1.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和类型2.违约责任的构成要件和类型3.过错责任和无过错责任的区别五、财产法律关系1.公民财产权利和义务2.动产和不动产的概念和权利归属3.不动产登记制度和动产交付制度4.不当得利和不当损害的财产赔偿六、继承法律关系1.遗嘱和法定继承的规定和差异2.继承顺序和继承份额的计算3.遗嘱的撤销和更改七、家庭法律关系1.婚姻的订立和解除2.离婚和夫妻财产的处理3.夫妻债务的承担和共同财产的管理八、民法的适用和解释1.法律解释和司法解释的区别2.民事法律适用的原则3.司法解释在实践中的应用九、立法的基本原则和程序1.我国立法的基本原则2.法律的层级和立法的程序3.修改法律和废止法律以上几大知识点是大一民法课程的核心内容,同学们在备考期末考试时,应重点复习以上内容,掌握各个知识点的要点和关键细节。
此外,可以参考相关的案例进行实际操作和分析,以提高对法律理论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总结起来,大一民法期末考试的知识点主要包括法律的基本概念和法律关系、法律主体、民事权利和义务、民事责任、财产法律关系、继承法律关系、家庭法律关系、民法的适用和解释、立法的基本原则和程序等方面。
同学们在备考过程中要注重对法律条文和相关案例的理解和分析,灵活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系统学习和复习,相信大家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
大一下民法考试题及答案
![大一下民法考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0067720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e0.png)
大一下民法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根据民法规定,下列哪项不是民事法律行为的要素?A. 行为主体B. 行为内容C. 行为目的D. 行为结果答案:D2. 民法中关于物权的定义是什么?A. 物权是权利人对特定物享有的直接支配和排他性的权利B. 物权是权利人对特定人享有的直接支配和排他性的权利C. 物权是权利人对特定物享有的间接支配和排他性的权利D. 物权是权利人对特定人享有的间接支配和排他性的权利答案:A3. 以下哪项不属于民法上的代理行为?A. 委托代理B. 法定代理C. 指定代理D. 个人行为答案:D4. 根据民法,以下哪项是无效的民事法律行为?A. 行为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B. 行为人意思表示真实C. 行为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D. 行为符合社会公序良俗答案:C5. 民法中规定,以下哪项是物权变动的法定要件?A. 双方当事人的合意B. 物权变动的公示C. 物权变动的登记D. 物权变动的交付答案:B6. 根据民法,以下哪项是债权的消灭原因?A. 债务人的履行B. 债权人的放弃C. 第三方的履行D. 债权人的死亡答案:A7. 民法中规定,以下哪项是合同解除的条件?A. 合同当事人的同意B. 合同目的的实现C. 合同当事人的违约D. 合同当事人的死亡答案:C8. 根据民法,以下哪项是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A. 侵权行为B. 损害结果C. 因果关系D. 以上都是答案:D9. 民法中规定,以下哪项是继承权的取得方式?A. 法定继承B. 遗嘱继承C. 遗赠D. 以上都是答案:D10. 根据民法,以下哪项是婚姻无效的情形?A. 双方自愿结婚B. 双方达到法定婚龄C. 双方存在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D. 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民法中规定,以下哪些情形下,民事法律行为可以被撤销?A. 行为人存在重大误解B. 行为人受到欺诈C. 行为人受到胁迫D. 行为人自愿放弃权利答案:ABC2. 根据民法,以下哪些属于物权的种类?A. 所有权B. 抵押权C. 地役权D. 债权答案:ABC3. 民法中规定,以下哪些情形下,代理行为是无效的?A. 代理人超越代理权限B. 代理人与相对人恶意串通C. 代理人未获得委托人的授权D. 代理人的行为符合委托人的意愿答案:ABC4. 根据民法,以下哪些是合同无效的情形?A. 合同当事人无民事行为能力B. 合同当事人意思表示不真实C. 合同内容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D. 合同当事人未履行合同义务答案:ABC5. 民法中规定,以下哪些是侵权责任的免责事由?A. 受害人同意B. 第三方过错C. 不可抗力D. 受害人过错答案:ABC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民法中关于善意取得的规定。
大一民法笔记期末知识点
![大一民法笔记期末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e1579480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e3.png)
大一民法笔记期末知识点一、法律的定义和分类法律是指国家通过立法机关制定、公布并实施的,为了调整社会关系、保护公共利益、维护社会秩序而具有强制力的规范行为准则。
法律可分为宪法、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地方性法规等五个层次,形成一个分级法律体系。
二、法律主体法律主体是指具有法律能力和行为能力的个人和法人。
个人法律主体又分为自然人和法人,自然人是指具有生命能力的人类个体,法人是指在法律上具有权利和义务的组织。
法律认可的法人形式包括企业法人、事业单位法人和社会组织法人等。
三、法律行为法律行为是指依法产生、变更和消灭民事权利和义务的意思表示。
法律行为的要件包括民事主体、客体、意思表示和法定形式等。
民事主体是指具有法律能力和行为能力的个人和法人,客体是指法律所保护的客观事物。
意思表示是指民事主体以语言、书面、行为等方式表达自己的真实意思。
四、合同合同是由当事人自愿订立,以共同的意志和协商一致为基础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
合同的基本要素包括合同当事人、合同的对象、合同的内容、合同的形式和合同的效力等。
合同有不同的分类,包括按照法律性质分类、按照订立方式分类和按照合同性质分类等。
五、合同的成立和效力合同的成立需要经过要约、承诺、接受等各个阶段。
要约是合同当事人之间达成意思表示的第一阶段,承诺是指对要约进行同意的意思表示,接受是指承诺方对要约作出正式答复。
合同的效力除了受到当事人意思表示的约束外,还要符合法律的规定,符合相关的公序良俗。
六、合同的履行和违约合同的履行是指当事人按照合同的约定履行各自的权利和义务。
违约是指当事人未按照合同的约定履行义务或者履行义务不符合合同的约定。
合同的违约责任可分为违约责任形式、违约责任范围和违约责任的效力等。
七、侵权责任侵权是指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侵权责任是指侵权行为所产生的法律后果。
侵权有三种形式,包括侵权损害赔偿、侵权行为的阻止和侵权行为的消除等。
侵权责任可分为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依法分别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和刑事处罚责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法期末复习资料(大一下)民法复习资料我国民法的历史发展古代(略)二、近现代1911年《大清民律草案》(沈家本、松冈义正。
)1925年《中华民国民律草案》(北洋军阀政府)1929-1930年《中华民国民法》(国民党政府:总则、债编、物权编、亲属、继承编)三、新中国1950年5月1日《婚姻法》1954-1956年《民法典草案》(四编:总则、所有权、债、继承。
共525条。
)1962年-1964年《民法典草案》1979年-1982年,起草了四个民法草案。
1986年4月12日通过《民法通则》,1987年1月1日实施。
1999年3月15日通过《合同法》,1999年(1)主体地位平等——这是民法的基本要求(2)内容的非财产性——不直接体现财产利益,如姓名权、肖像权;(3)与民事主体不可分离——基于人身权利的特有属性,人身关系亦具有专属性,不可任意转让、放弃或被剥夺的特点。
三、民法的性质(一)民法是市民社会的法;(二)民法是私法——相对与公法而言,在私法领域奉行私法自治,民事主体有权在法定的范围内根据自己的意志从事民事活动,即“法不明文禁止即为允许”;(三)民法是权利法——因为民法最基本的职能在于保护和确认民事权利,对抗公法对权利的干涉和不法行为对权利的侵害;(四)民法是实体法——相对于程序法而言,民法具体规定了民事领域的权利和义务,而程序法则是规定按照一定顺序、方法和步骤作出法律决定的过程,不直接规定具体的民事权利和义务。
(五)民法是国内法——由我国立法机关制定。
第二章民法的基本原则一、民法基本原则的含义:指贯穿于整个民事法律制度和民事规范始终的根本原则,指导民事立法、司法、守法和进行民事活动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基本行为准则。
特点:根本性、统率性、抽象性——不具体规定某一项具体制度或规范,而是对本质和规律运用抽象方式加以反映;非规范性、强行性。
二、民法基本原则的功能:解释、指导、补充法律的功能三、民法基本原则的内容平等原则公平原则自愿原则诚实信用原则禁止权利滥用原则(一)平等原则——民事主体在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其合法权益受法律平等保护,任何一方当事人都不得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对方——首要原则要求:资格、地位平等,且合法权益平等受法律保护(二)意思自治原则——又称私法自治,指民事主体依法享有法定范围内广泛行为自由,依据自己意志变动民事法律关系——最高指导原则和其他制度构建的基础具体含义:教材P35(三)公平原则——指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和司法机关在裁判民事纠纷时应本着社会公认的公平观念进行——法律适用和司法原则要求:当事人在民事活动中应当按照社会公平与正义的观念指导自己的行为,平衡当事人各方的利益,解决当事人之间的纠纷四)诚实信用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讲诚信、守信用,正当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现代民法的“帝王原则”,具有强大功能:确立行为规则功能;填补法律和合同漏洞功能;衡平功能;解释功能(如合同缺乏规定或规定不明时,法官可依据诚实信用原则来解释合同)(五)公序良俗原则——指民事主体的行为不得违背社会的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不得违反国家和社会的一般道德。
(六)禁止权利滥用原则——指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须正确行使民事权利,不得损害他人和社会公共利益。
第三章民事法律关系一、民事法律关系的概念、特征(一)民事法律关系的概念(P43):指基于民事法律事实,由民事法律规范调整而在平等民事主体之间形成的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关系。
1、是民事法律规范的调整所形成的社会关系;2、基于民事法律事实而形成的社会关系;3、以民事权利为核心内容的社会关系;4、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关系。
(二)特征:平等性、自治性(意思自治方面)、补偿性(即发生民事责任后,多以补偿被损害方所遭受的损失方式来承担责任)第三章民事法律关系一、民事法律关系的概念、特征(一)民事法律关系的概念(P43):指基于民事法律事实,由民事法律规范调整而在平等民事主体之间形成的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关系。
1、是民事法律规范的调整所形成的社会关系;2、基于民事法律事实而形成的社会关系;3、以民事权利为核心内容的社会关系;4、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关系。
(二)特征:平等性、自治性(意思自治方面)、补偿性(即发生民事责任后,多以补偿被损害方所遭受的损失方式来承担责任)(一)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指参加民事法律关系,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人。
特点:地位平等、意思自主、范围广泛、权利义务一致。
主要包括:自然人、法人、其他社会组织,如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合伙、国家及外国人和外国组织等。
(二)民事法律客体——指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的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具有客观性(不以主体意志为转移)、需求性(是能满足人们的物质利益、精神需要的)、法律性(须得到国家法律承认和保护的客体)(三)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民事法律关系主体所享有的民事权利和必须履行的民事义务(1)依权利内容划分:财产权和人身权①财产权:指以财产利益为内容,直接体现财产利益的民事权利,可以以金钱衡量价值,可以转让;②人身权:指不直接具有财产内容并与其主体不可分离的民事权利,其不能以金钱进行衡量价值,且人身权包括的人格权和身份权,不得抛弃和转让。
(2)依权利效力作用划分:支配权、请求权、形成权、抗辩权①支配权:指权利人对权利客体可以直接进行排他性支配并享受其利益;②请求权:指权利人对权利客体不能直接进行支配,而是有权请求他人为或不为一定行为,如债权。
③形成权:指权利人仅凭自己单方意思表示就足以使法律关系变动,即发生、变更或消灭的权利。
④抗辩权:指能够阻止请求权效力的权利。
(3)依其效力所及范围分:绝对权与相对权①绝对权:又称对世权,权利效力及于一切人,义务人是权利人以外的一切人,不需借助义务人行为实现权利;②相对权:又称对人权,权利效力及于特定人,义务人是权利人相对应的特定人,需要借助义务人实现权利。
(4)依两项互相关联的民事权利之间关系和地位分:主权利和从权利①主权利:两项互相关联的民事权利中不依赖其他权利而能够独存在的权利;②从权利:指受其他权利制约的权利。
区分两者的意义:法律规定主权利有效,从权利有效;主权利消灭,从权利也随之消灭;一般主权利转让,从权利也随之转让;例外规定是:如保证期间,债权人依法将主债权转让给第三人的,如保证人与债权人事先约定仅对特定的债权人承担保证责任或禁止债权转让的,保证债权转让,保证人不再承担担保责任。
(5)依民事权利能否与权利人分离分:专属权与非专属权①专属权:专属特定民事主体的权利,不能转让,不能继承,如人身权;②非专属权:则相反,如物权、债权等财产权。
(6)依权利是否能现实取得并有现实利益分:既得权与期待权①既得权:指权利已经现实取得并能享受其带来的利益,如购买现房;②期待权:指权利因事实没有发生或法律要件未充分具备而尚未取得,如购买预售房。
(三)民事责任1、概念:指民事主体违反约定或法定义务而依法应承担的民事法律后果。
2、特征:(1)以民事主体违反民事义务,侵害他人的民事权益为前提;(2)既是对国家的一种责任,也是对当事人的一种补偿责任;(3)具强制性和一定程度的任意性;(4)具有财产性:以财产为主,非财产为辅;(5)具有补偿性:一方补偿另一方的损害为主要目的。
3、分类(1)依责任发生原因分:合同责任、侵权责任和其他责任合同责任:因违反合同约定义务、附随义务、《合同法》规定义务而产生的责任;侵权责任:指因侵犯他人财产权益与人身权益而产生的责任其他责任:合同责任、侵权责任之外的其他民事责任。
(2)依是否有财产内容分:财产责任、非财产责任财产责任:指民事违法行为人承担财产上的不利后果,使受害人得到财产上补偿的民事责任;非财产责任:指为防止或消除损害后果,使受损害的非财产权利得到恢复的民事责任。
(3)依承担责任的形态分:无限责任、有限责任无限责任:指责任人以自己全部财产承担民事责任;有限责任:指债务人以一定范围内或一定数额的财产承担民事责任。
(4)依责任人数分:单独责任、共同责任单独责任:由一个民事主体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共同责任:由两个以上的人共同实施违法行为且均有过错,从而共同对损害发生承担民事责任。
可进一步划分为按份责任(指多数当事人依法律规定或合同约定,各自依照一定份额承担民事责任)、连带责任(任一连带责任人都负有清偿全部债务的义务)、补充责任(5)依责任构成要件分:过错责任、无过错责任、公平责任过错责任:指行为人违反民事义务致他人损害时,应以过错作为责任的要件和确定承担范围的依据的责任——一般侵权责任无过错责任:指行为人只要给他人造成损失,不问其主观上是否有过错而都应承担民事责任——合同法上的违约责任、侵权法上的特别侵权责任公平责任:指在当事人对造成损害都无过错,不能适用无过错责任要求加害人承担赔偿责任,但如不赔偿受害人遭受损失又显失公平的情况下,由法院依当事人财产状况及其他实际情况,责令加害人对受害人财产损失给予适当补偿的一种责任形式。
(一)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自然人依法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具有平等(民法基本原则中平等原则的题中之义)和不可转让原则(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只因死亡而消灭,不得转让或抛弃,即使自愿,法律也不承认)1、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的开始和终止(1)开始——始于出生出生时间的确定:户籍证明→医院出生证明→其他证明例外:关于胎儿权利保护——《继承法》28条民事权利能力是自然人享有民事权利的前提条件,对于尚存母体的胎儿,因其尚未出生而不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不是民事主体,不能享有民事权利,但继承法为了保护胎儿利益,在第28条规定,遗产分割时,应当保留胎儿的继承份额;①胎儿为活体,则应留的遗产属于胎儿,由其母亲监护保管;②胎儿为死体,则原预留遗产份额失去意义,应依法定继承制度处理③胎儿出生时为活体,但随即死去,则该原预留的遗产份额已经转化为婴儿之财产,依法定继承制度被继承人为婴儿,继承人为其母亲。
(2)终止——终于死亡,包括生理死亡和宣告死亡①生理死亡——心脏和呼吸均停止为自然人生理死亡;死亡时间以死亡证上记载的死亡时间为准;依《继承法意见》2条,如不能确定死亡向后的,推定没有继承人的人先死亡,死亡人各自有继承人的,如几个死亡辈份不同,推定长辈先死;几个死亡人辈份相同,推定同时死亡。
例外:死者人格利益保护问题:司法解释确认自然人死亡后,其身体、姓名等人格利益仍受到法律保护(《精神损害赔偿解释》第3条)②宣告死亡——通过法定程序确定失踪人死亡,宣告死亡的时间以人民法院宣告死亡的日期为准——只引起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的相对终止。
(二)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自然人能够以自己行为独立参加民事法律关系,行使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成熟的心智+能认识自己行为的意义+能承担自己行为的后果1、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的划分——按年龄不同和理智是否健全分:(1)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能通过自己独立行为参加民事法律关系,取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