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材解读
新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比例》教材解读
请输入标题
教学建议 教学建议
请输入文本请输入文本
1.唤醒学请生输入的文本请生输入文活本 经 验。
2.激发学生的学习热 情。
4
教材直接说明“按2:1放大,就是把各边的长 放大到原来的2倍。”理解了“2:1”的意义 后,学生就可自主完成图形放大的过程,体验 图形放大的特点。
让学生观察放大前后的图形,比较它们的内角、 边长、周长,发现放大前后的图形,大小变了, 但形状没变,体会相似图形对应线段比相等、 对应角相等的特点。 让学生观察到图形按一定的比缩小,也满足 “大小变了,但形状没变”。
教材编排了一组图形放大与缩小的生活现象 的图片。突出强调通过对放大与缩小的生活 现象(如照相、用放大镜看书、投影仪放大 图表、人和影子等)观察比较分析,初步感 知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后,只是大小 发生变化,形状没有变化,从而体会图形的 相似变化特点。
“你知道吗?”介绍的是在计算机上处理图片 时放大或缩小的最基本方法,很多学生可能已 有过这样的使用经验。通过这样的例子,一方 面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另一方面 使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在认识了正比例关系图像的基础上,再让学生 直接利用图像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找到另一个 量的值,体会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解决问题的 直观性与便捷性。
请输入标题
教学建议 教学建议
请输入文本请输入文本 请输入文本请输入文本
1.加强数形结合,使 学生经历生成正比例 图象的过程,自主探 索图象的特征。
2.引导学生利用数形 结合思考问题。
检 验 学生 是 否 可以灵活的运用比例的概念和判 定方法两种途径,来判断两个比是否可以组成 比例。
教学建议
1.引导学生辨析不同 形式的比例的内项与 外项。 2.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比例的基本性质。 3.加强4个数组成比 例判定方法的教学。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一、教材整体结构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材的整体结构清晰,遵循数学知识的内在逻辑,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教材按照章节进行编排,每一章节都包含若干小节,每一小节都有具体的学习内容。
这种结构有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数学知识,形成良好的知识体系。
二、知识点分布本册教材涉及的知识点主要包括:负数、圆柱与圆锥、比例、统计、数学广角等。
这些知识点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对于学生未来的数学学习和应用都具有重要意义。
教材在分布这些知识点时,注重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三、教学目标设定通过本册教材的学习,学生应能掌握以下目标:1.掌握负数的意义和运算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混合运算;2.了解圆柱和圆锥的几何特征和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3.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和应用,能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4.了解统计的基本知识和应用,能够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处理;5.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通过数学广角的学习,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分析本册教材注重教学方法的分析,旨在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和实践来掌握数学知识。
教学方法主要包括:情境创设法、问题解决法、直观演示法等。
这些方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五、习题与练习设计本册教材设计了丰富的习题和练习,旨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和提高应用能力。
习题和练习的设计注重多样化和层次化,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同时,教材还注重对学生解题思路的引导,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
六、实践活动安排本册教材注重实践活动与数学应用的结合,通过一些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实践活动主要包括:测量活动、调查活动、数学实验等。
这些活动有助于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
七、教材特色与创新本册教材具有以下特色和创新之处:1.知识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注重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2.增加了一些具有挑战性的知识点,如复杂的混合运算、比例的应用等,旨在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3.增加了数学广角的内容,通过一些有趣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4.实践活动更加丰富多样,通过实际操作和探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各单元教材分析(共六个单元)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负数》教材分析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理解正数、负数的意义,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
2.使学生理解并掌握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的结论,知道数可以分为正数、0、负数, 理解分类讨论思想。
3.使学生初步掌握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正、负数的方法,体会数形结合思想.教学重点使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理解正数、负数的意义,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
教材分析本单元的主要学习内容是了解正数、负数的意义和读、写法,认识数轴,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量。
这些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自然数、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小学阶段教学负数有以下两方面的作用。
一是对数系加以扩展,为中学学习有理数作准备。
二是会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相反意义的量,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在实际生活中存在很多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比如,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存折上现金的存入金额和支出金额,水位上升的高度和下降的高度,高于海平面的海拔和低于海平面的海拔等。
想要简清地表示意义相反的量,需要引入负数。
用正数和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充分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
本单元教材的具体内容安排如下表。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认识负数。
小学阶段对负数的学习,主要是出于表示生活中相反意义的量的需要。
教学时,教师应通过丰富多彩的生活实例,特别是学生感兴趣的素材,唤起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学习兴趣,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
在引人负数以后,教师要鼓励学生举出生活中用正数、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的实际例子,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并通过大量的具体事例加深对负数的认识,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把握好教学的度。
作为中学学习有理数的过渡,小学阶段只要求学生初步认识负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负数的意义,初步建立负数的概念。
这里不出现正、负数的数学定义,而是结合具体实例描述什么样的数是正数,什么样的数是负数,只要求学生能辨认正、负数。
新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数学广角-鸽巢问题》教材解读
申明:只可使用,不可出售, 或者出租、出借、转让。
1
教 材 编 排 特 点
PART 02
课标解读
2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综合与实 践是小学数学学习的重要领域。学生将在实际情境和真 实问题中,运用数学和其他学科的知识与方法,经历发 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感悟 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知识之间、数学与科学 技术和社会生活之间的联系,积累活动经验,感悟思想 方法,形成和发展模型意识、创新意识,提高解决实际 问题的能力,形成和发展核心素养。”
教材还以算式7÷3=2…1,引导学生更数学化 地理解假设法的核心思路,加深对思考过程的 理解。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提出“如果有8 本书会怎样?10本书呢?”,让学生利用前 面的方法进行类推。最后,借助对算式的对北 分析,引导学生对这一类“抽屉问题”形成一 般性的理解。
教学建议
1.允许学生多样化地 解决问题。 2.要引导学生逐步从 直观走向抽象。 3.要引导学生建立模 型。 4.要关注学生对模型 的运用。
5
03 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
“抽屉问题”的变式很多,应用更具灵活性。当我们面对一个具 体问题时,能否将这个具体问题和“抽屉问题”联系起来,能否找到 该问题中的具体情境和“抽屉问题”的一般化模型之间的内在关系, 能否找出该问题中什么是“待分的东西”,什么是“抽屉”,是影响 能否解决该间题的关键。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先判断某个问题是否属 于用“抽屉原理”可以解决的范畴,如果可以,再思考如何寻找隐藏 在其背后的“抽屉问题”的一般化模型。这个过程,实际上是学生经 历将具体问题“数学化”的过程,是从复杂的现实素材中找出最本质 的数学模型的过程。这样的过程,可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尤其是可增强学生对“模型思想”的体验,增强运用能力,需要引起 教师的重视。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材解读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材解读一、前言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材是根据我国教育部门的相关要求和标准编写的,旨在帮助学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教材解读将对本册书的主要内容、结构特点以及教学目标进行详细解析,为广大师生和家长提供参考。
二、教材结构与内容2.1 教材结构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共分为8个单元,分别为:1. 分数乘法2. 分数除法3. 圆4. 比例5. 统计6. 数学广角7. 总复习8. 实践活动每个单元后面都附有练习题和数学故事,便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应用能力。
2.2 教材内容以下是各单元的主要内容:2.2.1 分数乘法- 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分数乘整数和整数乘分数- 分数乘法的应用2.2.2 分数除法- 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分数除以整数和整数除以分数- 分数除法的应用2.2.3 圆- 圆的认识- 圆的周长和面积- 圆的画法2.2.4 比例-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解比例- 比例的应用2.2.5 统计- 统计图的种类和特点- 制作和解读统计图2.2.6 数学广角- 数字的趣味性质和规律- 算式中的巧妙填空2.2.7 总复习- 复习本册书所学的主要知识点- 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2.2.8 实践活动- 结合生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三、教学目标3.1 知识与技能- 掌握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了解圆、比例、统计等知识,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学会制作和解读统计图,培养数据处理能力-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3.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3.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树立自信心- 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引导学生认识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四、总结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内容丰富,结构清晰,既有理论知识的学习,又有实践操作的锻炼。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材解读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材解读
本文旨在对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材进行解读,以帮助学生和老师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和学习目标。
教材概述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材是根据国家数学课程标准编写的,适用于小学六年级学生。
教材内容涵盖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教材结构
教材分为若干个单元,每个单元包含了若干个知识点和主题。
每个单元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的数学概念和方法。
教材特点
1. 系统性:教材按照一定的知识体系组织,让学生从简单到复杂地学习数学知识。
2. 渐进性:教材的难度逐渐增加,有助于学生逐步提升数学水平。
3. 实用性: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和日常经验,让学生能够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4. 启发性: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启发性的问题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建议
1. 理解学习目标:在学习每个单元之前,学生应该清楚该单元的学习目标是什么,明确自己需要达到的目标。
2. 培养思维能力:数学是一门需要思考和推理的学科,学生应该多进行思维训练,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3. 理论联系实际: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4. 多做练习: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提高自己的数学水平。
以上是对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材的简要解读和学习建议。
希望本文能对学生和老师们在学习和教学过程中有所帮助。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材分析
第3单元圆柱与圆锥
单元教材分析错误!未指定书签。
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等一些常见的平面图形的特征,以及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前面的学习内容既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了知识基础,同时也积累了探索的经验,准备了研究的方法。
学习新知识,既是学生认识上的一次飞跃,又拓宽了学习空间,知识结构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为今后学习其他的立体图形打好了基础。
本单元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认识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圆柱的体积计算,圆锥的体积计算,以及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最后,对本单元的学习内容进行了整理与练习,沟通知识间的联系,进一步提高综合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错误!未指定书签。
教学建议
1.加强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这部分内容加强了与生活的联系,也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了思路。
如,在教学认识圆柱和圆锥之前,可以让学生收集、整理生活中应用圆柱、圆锥的实例和信息资料,以便在课堂中交流。
认识圆柱、圆锥后,还可以让学生根据需要设计和制作一个圆柱或圆锥形的物品。
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2.让学生经历探索知识的过程,提高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单元加强了对图形特征、计算方法的探索。
使学生在经历观察、操作、推理、想象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时,注意
提供给学生积极思考,充分参与探索活动的时间和空间。
其中圆锥的体积等于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的三分之一,应让学生在试验探究的过程中获取,改变仅通过演示得出结论的做法。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 《比例》教材分析解读
1.正比例、反比例是一类常用的数量关系,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数量
关系都可以表示为成正比例的量和成反比例的量。其本质是两个量按
一定的比例关系发生变化。
扩缩大小
扩大
正
一定
反
比
比
一定
例
扩缩大小
例
缩小
本质:
1.比,形式上相对固定的比。前项 或后项为1。 2.比例关系角度看,图上距离和实 际距离成正比例关系
练习:
1. 56页第四题,图上距离大于实际距离,将图形放大,后项为1。 2
比较综合 计算 测量 做垂线
“按2:1放大”的理解:
①把各边的长放大到原来的2倍。 ②2:1=要画出的长度:原来的长度
形状不变的数学实质: 相对应的边的比值相等
“按2:1放大”的理解:
①把各边的长放大到原来的2倍。 ②2:1=要画出的长度:原来的长度
2.常见数量关系假设的常量、变量的不同会得到不同的比例关系。 如数量、单价、总价。当谁是常量,谁是变量时,学生判断成什么关系。
正、反比例异同比较
异同
正比例
反比例
相同点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随着另一种量变化。
变化方向相同,一种量扩 大或缩小,另一种量也随 着扩大或缩小。
变化方向相反,一种量扩大或缩小,另一 种量反而缩小或扩大。
例1
解比例
例2、例3
正比例
例1
反比例
例2
比例尺
例1、例2、例3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例4
用比例解决问题
例5、例6
具体编排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比例的意义
基础比例与的基核本性心质
例1
解比例
例2、例3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各单元教材分析(共六个单元)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各单元教材分析(共六个单元)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负数》教材分析教学目标:1.通过生活情境初步认识负数,理解正数、负数的意义,正确读写正数和负数。
2.理解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的结论,知道数可以分为正数、负数,掌握分类讨论思想。
3.初步掌握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正、负数的方法,体会数形结合思想。
教学重点:通过生活情境初步认识负数,理解正数、负数的意义,正确读写正数和负数。
教材分析:本单元的主要研究内容是了解正数、负数的意义和读写方法,认识数轴,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量。
这些内容是在学生认识自然数、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进行研究的。
小学阶段教学负数有以下两方面的作用。
一是对数系加以扩展,为中学研究有理数作准备。
二是会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相反意义的量,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在实际生活中存在很多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比如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存折上现金的存入金额和支出金额、水位上升的高度和下降的高度、高于海平面的海拔和低于海平面的海拔等。
想要简清地表示意义相反的量,需要引入负数。
用正数和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充分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
本单元教材的具体内容安排如下表。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认识负数。
小学阶段对负数的研究,主要是出于表示生活中相反意义的量的需要。
教学时,教师应通过丰富多彩的生活实例,特别是学生感兴趣的素材,唤起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研究兴趣,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
在引入负数以后,教师要鼓励学生举出生活中用正数、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的实际例子,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并通过大量的具体事例加深对负数的认识,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把握好教学的度。
作为中学研究有理数的过渡,小学阶段只要求学生初步认识负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负数的意义,初步建立负数的概念。
这里不出现正、负数的数学定义,而是结合具体实例描述什么样的数是正数,什么样的数是负数,只要求学生能辨认正、负数。
2.3税率(例题讲解与难点突破)-六年级下册数学同步教材深度解读 人教版
第二单元百分数(二)3.税率知识点一纳税的含义税收是国家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
纳税是根据国家税法的有关规定,按照一定的比率把集体或个人收入的一部分缴纳给国家。
国家用收来的税款发展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和国防等事业。
因此,每个公民都有依法纳税的义务。
(见课本第10页阅读材料)【讲解过程】1.纳税的意义。
纳税是根据国家税法的有关规定,按照一定的比率把集体或个人收入的一部分缴纳给国家。
2.税收的用途。
税收是国家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
国家用收来的税款发展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和国防等事业。
3.税收的种类。
税收主要分为消费税、增值税、个人所得税、车辆购置税、契税、车船税等。
4.应纳税额和税率的意义。
(1)应纳税额:缴纳的税款叫做应纳税额。
(2)税率: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销售额、营业额……)中应纳税部分的比率叫作税率。
爸爸给小雨买了一辆自行车,原价180元,现在商店打八五折出售。
买这辆车用了多少钱?(见课本第10页例题3))【讲解过程】1.理解题意。
营业额就是这家饭店10月份的营业收入,已知10月份营业额和营业税率,求10月份应缴纳的增值税。
2.探究解法。
“按应纳税部分的3%缴纳增值税”,这里的3%是应缴纳增值税占营业额中应纳税部分的比率,也就是税率。
求这家饭店10月份应缴纳增值税多少万元,就是求30万元的3%是多少。
3.应纳税额、各种收入中应纳税部分和税率之间的关系。
税率=应纳税额÷各种收入中应纳税部分×100%各种收入中应纳税部分=应纳税额÷税率应纳税额=各种收入中应纳税部分×税率【参考答案】30×3%=0.9(万元)答:这家饭店10月份应缴纳增值税0.9万元。
李阿姨某月工资中应纳税的部分为2500元,需要按3%的税率缴纳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
该月她应缴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多少元?(见课本第10页“做一做”)【讲解过程】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税率的意义,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的比率叫税率。
新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圆柱和圆锥》教材解读
请输入文本请输入文本 请输入文本请输入文本
1.引导学生灵活根据 实际情况解决问题。
2.结合实际情况,灵 活取近似值。
4
教材首先从回顾旧知(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 计算)入手,引出圆柱体积的计算问题。
教材通过提示能否将圆柱转化成已学过的立体 图形来计算体积,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即把 新的问题转化为已学过的问题来解决。
4
例3教学圆柱表面积的概念,探索表面积 的计算方法。教材一开始就提出问题: 圆柱的表面积指的是什么?让学生在交 流中逐步理解圆柱表面积就是指“圆柱 表面的面积”这一直接的含义。接下来 的问题就是“圆柱的表面有哪些”,使 学生借助对圆柱各部分组成的认识,自 己总结出圆柱表面积的构成。
教材重视新知识与已有知识之间的联系以 及学生推理能力的培养,把概念脉络梳理 清楚之后,具体的推导交给学生自己完成。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课程内容”的 “第三学段”中提出:认识圆柱,了解圆柱的展开图,探索并掌 握这些圆柱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公式。认识圆锥并探索其体积 的计算公式。能用这些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图形认识与 测量的过程中进一步形成量感、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
2
几何直观、空间观念、创新意识 运算能力、推理意识 模型意识、应用意识
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过程,提高发现和提 出问题的意识。 2.注意实验数学与抽 象数学的区别。
要注意的是,小学阶段由于 知识所限,只能用实验法这 种并不严格的方法来推导圆 锥的体积公式,将来还会利 用积分等方法严密地推导圆 锥体积计算公式。
4
例3是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简单应用。题目给 出了圆维形沙堆的底面直径和高,求沙堆的体 积和质量。
教材让学生准备好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形 容器,通过圆柱圆锥相互倒沙子或水的实验, 探究等底等高的圆锥和圆柱体积之间的关系。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材分析本册教科书由负数、圆柱与圆锥、比例、统计、数学广角、整理与复习等六个单元组成。
有关各部分的教学内容、编写特点、教学要求和教学建议,在教参中已有比较详尽的阐述。
本册教材的特点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一个理念、两个部分、三个重点、四个领域”。
“一个理念”是指本册教材所体现的新教学理念;“两个部分”是指本册教材可以分为新知识教学和已有知识整理复习两个部分;“三个重点”是指本册教材有“圆柱与圆锥”、“比例”、“整理与复习”三个重点单元;“四个领域”是指整理与复习单元包括“数与代数”、“图形与空间”、“统计与概率”、“综合应用”四个学习领域。
下面逐一进行说明。
一、一个理念近年来,广大教师通过亲身实践和相互交流,对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已经有了相当深刻的理解和领悟。
本册教材的指导思想,突出地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表述上,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应用过程。
2、在教学方法的确定和运用上,着眼于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探索、推理验证、合作交流。
只有在这个理念的指导下,教师才能充分认识本册教材的编写特点和意图,摆正自己的位置,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把握本册教材的教学要求和重点。
二、两个部分本学期是小学的最后阶段,数学教学承担着两个基本任务:任务一:在学生已有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新课程标准第二学段所规定的教学任务;任务二:引导学生对第一、二两个学段所学习的内容,进行一次系统的、全面的回顾与整理,实现从小学数学到中学数学的衔接与过渡,为第三学段(初中)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因此,本册教材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任务一)包括“负数”、“圆柱与圆锥”、“比例”、“统计”、“数学广角”五个单元;第二部分(任务二)包含“整理与复习”一个单元。
六年级数学教材下册人教版
-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1. 圆柱。
- 圆柱的认识。
- 圆柱有两个底面,是完全相同的圆;有一个侧面,是曲面。圆柱的侧面沿高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
- 圆柱的表面积。
- 圆柱的表面积 = 侧面积+两个底面积。圆柱的侧面积 = 底面周长×高,底面是圆,圆的面积 = πr²(r为半径)。例如:一个圆柱底面半径是3厘米,高是5厘米,它的侧面积 = 2×3.14×3×5 = 94.2平方厘米,底面积 = 3.14×3² = 28.26平方厘米,表面积 = 94.2+2×28.26 = 150.72平方厘米。
- 比例的基本性质。
-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例如在比例3:4 = 9:12中,3×12 = 4×9 = 36。
- 解比例。
-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例如:解比例x:2 = 3:4,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4x = 2×3,解得x = 1.5。
2. 鸽巢原理(二)
- 把多于kn个物体任意放进n个抽屉里(k是正整数),那么一定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放进了(k + 1)个物体。例如:把7个苹果放进3个抽屉,7÷3 = 2……1,2+1 = 3,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3个苹果。
六年级数学教材下册人教版
一、负数。
1. 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材解读本册教材主要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负数、百分数(二)、圆柱与圆锥、比例、数学广角——鸽巢问题。
除此之外,和以往的人教版教材一样,本册教材编排了“整理与复习”,对小学阶段涉及到的数学概念、原理、性质、应用以及相关的数学思想、方法进行整理和复习。
这一部分内容既是对小学阶段数学学习的总结,也是为学生升入初中奠定知识与方法的基础。
百分数(二)、圆柱与圆锥、比例、整理和复习是本册教材的重点内容。
各单元教学内容及教材重点难点一、负数一、教学内容负数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二学段规定的教学内容。
对于小学生来说,从自然数到分数、小数,从正数到负数,认数的范围不断扩大。
在小学阶段认识负数,既是学生数概念的一次拓展,也为进入中学学习有理数运算做好准备。
负数这一单元的主要内容有:1、负数的初步认识。
2、初步掌握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正负数的方法,体会数形结合思想。
教学难点:知道标准量是什么?知道某个量与标准量相差多少?该用正号还是负号。
二、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1、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理解正、负数的含义。
负数概念对于小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因此《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量。
”本册教材在编排中,注意为学生提供贴近生活、丰富多彩的素材。
例如,例1、例2以学生熟悉的天气预报中气温的表示方法、银行存折中存入与支出的记录方法,用正、负数表示海拔高度、不同地区相对于某一地区的时差、食品实际净重与标准净重的差距等素材。
让学生了解负数在实际生活中是广泛存在的,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加深对正、负数的理解。
2、让学生借助已有的在直线上表示正数与0的经验,迁移类推到负数,能把数轴上的点和相应的正数、0和负数建立一一对应的关系,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学生在前面的自然数、分数、小数的学习过程中,已经了解在数轴上表示0及正数的方法,认识了数轴的正半轴。
例3安排了一个活动情境,在一条直线上,从一点向两个方向行走,可以用正数、0、负数表示行走的距离与方向,从而完善数轴的基本模型,借助数轴直观感受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关系,突出正数、负数可以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通过数形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数轴这一直观模型中认识负数,可以使学生形成相对抽象的负数概念,为初中学习负数做好必要的铺垫。
二、百分数(二)一、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内容有折扣、成数、税率、利率,是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特殊应用。
这些内容的实践性很强,除了理解这些特殊百分数的意义、掌握一般性的数量关系之外,更需要学生理解很多“数学之外”的知识,如税务知识、金融知识等。
●把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的百分数分成两段,把有关百分数的具体应用移至本册。
●六年级上册:百分数意义的理解、把分数相应数量关系迁移类推到百分数来解决一般性的百分数实际问题。
●六年级下册:理解四类特殊百分数的现实含义,除了掌握一般性的数量关系以外,更需要学生理解很多“数学之外”的知识,如税务知识、金融知识等。
二、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1、理解四类特殊百分数的现实含义,掌握一般性的数量关系。
这也是本单元的学习重点。
折扣、成数、税率、利率问题都包含了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比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等数量关系。
如:年利息是按年利率计算的,是求本金的百分之几。
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主动迁移,把折扣、成数、税率、利率问题与已学的百分数问题联系起来。
2、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重视学生对实际生活中各种复杂情形的辨别和理解。
这是本单元的学习难点。
关于税率和利率,虽然教材上呈现的都是相对简单的情境,但在实际生活中计算税额和利息时,难度并不在于数量关系的理解,而在于对实际生活中各种复杂情形的辨别和理解。
例如,计算税额时,需要对税种、税率、起征额等概念有基本的了解。
而计算利息的基本公式中涉及到本金、利率和存期三个变量,本身就比一般的百分数问题要复杂一些,除此之外,还要判断存的是活期还是定期,如果是定期的,是几年期的,对应的利率是多少、连本带息……三、圆柱与圆锥一、教学内容圆柱与圆锥是小学阶段“图形与几何”的最后一部分内容。
教材中“圆锥”的编排,除暂不探索圆锥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外,其他的编排和“圆柱”相似。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圆柱与圆锥的认识、圆柱的表面积计算、圆柱与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与应用。
二、与实验教材的主要区别:教材新编了一道“问题解决”的例题(例7)。
通过这一例题的教学,使学生真正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并在此过程中进一步发展问题解决的策略,体会与掌握其中蕴含的数学思想。
例7是一个非常规问题,很有挑战性,不是简单地套用公式就可以解决。
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和教师的有效指导,共同找到“把瓶子倒置”这一解决问题的关键。
而我们的目标也不仅在于解决这一具体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在探究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转化的思想,体会转化的实质是“变中有不变”。
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表面积和体积公式的推导与应用。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灵活根据实际情况解决问题,灵活取近似值。
四、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1、加强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例如,通过快速旋转长方形和三角形硬纸片,引导学生结合空间想象体会立体图形的形成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例如,为了突出平面与立体之间的关系,教材第18页编排了以下这样的练习。
通过这样的练习,使学生看到利用长方形旋转可以得到大小、形状不同的圆柱,从而建立起圆柱的底面半径、高与长方形的长、宽之间的对应关系,通过不同方向的旋转,发展空间想象能力。
教材在30页第14题设计提高练习 20 302、加强对表面积的一般性概念的本质理解,引导学生灵活根据实际情况解决问题,灵活取近似值。
教材把探索圆柱侧面展开图作为重点,引导学生通过操作来观察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怎样的图形,找到侧面展开后的长方形的长、宽与圆柱的底面周长、高之间的关系。
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顺利完成由曲面到平面的转化。
在学生掌握得圆柱的侧面展开图的基础上,例3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出圆柱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现实生活中有关表面积计算的情形复杂多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求哪些面的面积之和。
因此,教学时应该注意加强与生活的联系,要注意不要让学生死记硬背公式,引导学生灵活根据实际情况解决问题,灵活取近似值。
举例:例4求做一顶厨师帽需要多少面料。
本例的两个提示揭示了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1、书本的第一个提示:求至少要用多少面料,就是求帽子的……启发学生通过想象,根据厨师帽的样子明确要求的面积是由哪部分组成的。
2、实际使用的面料要比计算的结果多一些,所以这类问题往往用“进一法”取近似值。
提醒学生要根据具体问题取近似值。
3、重视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探索过程,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体会转化思想和极限思想。
例如:在探究圆柱的体积时,引导学生经历把圆柱切开、再拼成一个近似长方体的逐步细分的过程,把圆柱的体积转化成长方体体积,从而得出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
在探究圆锥体积的计算,教材通过提示:圆锥的体积和圆柱体积有没有关系呢?引导学生通过猜想和实验,探究圆锥体积和圆柱体积之间的关系。
例7,计算无水部分的体积,是把不规则形状的体积转化成圆柱的体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比例一、教学内容本单元是六年级下册的重点单元,比例的知识是除法、分数、比、方程等知识的综合与提升,学完本单元后,学生会以更广的视野和更高的思维水平审视和发展这些知识。
本单元知识包括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比例和反比例、比例的应用三个部分。
具体编排结构如下:二、与实验教材的区别:“比例的基本性质”中增加了让学生用字母来表示比例基本性质的内容,以促进学生思维的一般化。
将标题“成正比例的量”“成反比例的量”改成“正比例”“反比例”,更加突出量与量之间的“关系”,充分体现函数思想。
改编了正比例的素材。
教材选择了彩带的总价与米数之间的关系作为素材来引出正比例关系。
便于学生在理解正比例关系时,将注意力集中于量与量之间的“联动变化规律”,而不必花费太多的时间用于数量关系的提炼。
增加一道求比例尺的例题,同时,改编了应用比例尺画平面图的例题,降低了难度。
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比例与反比例。
教学难点:理解正比例反比例的意义,掌握成正、反比例的量的变化规律。
三、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1、重视概念的理解,强调概念的的应用,提升概念的掌握水平。
本单元有许多重要的基础性概念,如比例的意义、比例的基本性质、比例尺、正比例的意义、反比例的意义等。
这些概念揭示了数学中的重要规律或关系,并且与解比例等技能或用比例解决问题密切相关。
因此,教学中不仅仅需要记住概念的描述,更重要的是要理解这些概念,并加以应用。
2、拓展思维,促进理解深刻教材小精灵的提示:在上图的三面国旗的尺寸中,还有哪些比可以组成比例?国旗的长与宽可以两两组成比例,国旗的宽与长可以两两组成比例,国旗的长与长,宽与宽也可以两两组成比例,教学时老师要适时地引导,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找出比例,从而加深对比例意义的认识。
在认识比例的意义之后,老师还可以让学生将比和比例加以对比,从而明确它们的联系与区别。
3、充分利用学生的认知经验和生活经验,使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自主探索,逐步抽象,从而更好地理解正反比例关系的意义。
正反比例关系描述的是一个量变化导致另一个量跟着变化的一种关系,较为抽象。
教材在编排上体现了从具体到抽象,利用具体的数据使学生初步认识正反比例关系,然后再进行抽象的概括,最后利用数学化的字母符号来表征这一变化规律。
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接触了大量的数量关系,如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单价、数量、总价的关系等,积累了大量的运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这是本单元学习的重要基础和前提。
因此,教学时要利用学生较熟悉的情境和数量关系,使学生用“函数”的眼光去理解数量关系中量与量的变化规律,发现两个变量背后的不变量,从而更好地理解正反比例关系的意义。
4、在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掌握必要的问题解决策略和方法,灵活处理知识。
教学“解比例”,老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解比例的关键,也就是如何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将列出来的比例式转化成方程。
例如:用列方程的方法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时,应根据比例尺的概念把比例尺看作一个比,这样所列的方程就是一个比例,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比较顺利;如果不用列方程的方法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可以把比看作一个比值,这样用算术的方法进行计算,思路相对清晰。
用比例解决问题,其关键点是根据题目的情境列出数量关系,使学生发现数量关系中哪些量是变化的,哪个量是一定的,这个“一定的量”是怎么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