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公审驴》教案

合集下载

包公审驴 教案

包公审驴  教案

《包公审驴》教学设计李有军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概括包公审驴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2.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描写包公语言、动作、表情的词句体会包公办案的遇事冷静和足智多谋。

3.有感情地朗读,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和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感受文中人物的智慧,让学生明白瘦驴主人的调包计是小聪明,害人害己,是要不得的。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学生搜集有关包公的资料。

2.教师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课前活动:播放《包青天》一、导入新课1.说说你对包公还有哪些了解?2.教师板书:包公审驴3.集体审题:读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包公为什么要审驴?驴子不会说话,他怎样审驴的?)那好,我们就带着问题一起来读读这个故事。

二、学习课文的1—2自然段(丢驴)1.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用自己的方法读课文。

2.谁来说说驴到底怎么了?(学生概括,教师指导。

)3.把描写驴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4.出示句子,并知道朗读刘五像爱护珍宝一样爱护它。

他不但把这头驴喂得毛色发亮,还亲手给毛驴做了一个漂亮辔头。

驴还拴在树上,驴背上鞍子还是那个鞍子,套在驴嘴上的辔头也是自己亲手做的那个漂亮的辔头,可是驴却是一头毛色难看的瘦驴了!5总结学法,并小结引向下文。

三、小组合作,学习审驴部分(3---10自然段)1.出示自学提示:(1)小组合作,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包公审驴的过程;(2)划出包公审驴时的语言描写,小组讨论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出来;(3)从包公审驴的过程中,可以看出包公是个什么样的人?2.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巡视指导;3.汇报交流;4.出示包公审驴时的语言描写,学生根据前面总结的写法来进行品读,分析朗读时的语气以及在每句话中包公的性格特点。

5.教师总结。

四、思维拓展1.教师导语:。

包公审驴教案设计大全

包公审驴教案设计大全

包公审驴教案设计大全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包公审驴》的故事情节,理解包拯公正无私、明断是非的品质。

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探究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引导学生学会从生活中汲取智慧,树立正义感,勇于担当。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讲述《包公审驴》的故事,理解包拯的品质。

2.教学难点:分析故事中包拯如何运用智慧断案,引导学生从中汲取智慧。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清官吗?(2)学生回答:包拯、海瑞、于成龙等。

2.讲述故事(1)教师讲述《包公审驴》的故事。

(2)学生复述故事,加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3.分析讨论(1)提问:同学们,故事中包拯是如何审驴的?(2)学生回答:包拯让驴的主人把驴牵到衙门,自己和衙役们跟着驴走,看驴停下来吃什么。

(3)教师引导:包拯通过观察驴的行为,找到了驴的主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生活中要学会观察,发现问题。

4.小组讨论(1)分组讨论:同学们,你们认为包拯具有哪些品质?(2)学生回答:公正无私、明断是非、智慧勇敢等。

5.案例分析(1)提问:同学们,你们遇到过类似包公审驴的故事吗?生活中有哪些事情需要我们运用智慧去解决?(2)学生举例回答:如邻居家的狗咬伤人,如何处理;又如路上遇到交通事故,如何协助处理等。

(3)教师引导:我们要学会从生活中汲取智慧,勇于担当,解决问题。

(1)提问: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2)学生回答:学会了观察、分析问题,明白了包拯的品质等。

四、课后作业1.复述《包公审驴》的故事,与家人分享。

2.举例说明自己在生活中如何运用智慧解决问题。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讲述《包公审驴》的故事,引导学生理解包拯的品质,培养学生的正义感。

2.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学会从生活中汲取智慧,解决问题。

3.教学过程中,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参与讨论,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4.课后作业旨在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包公审驴》教案

《包公审驴》教案

《包公审驴》教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包公审驴》教案,欢迎大家阅读。

更多《包公审驴》教案请关注北师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栏目。

《包公审驴》教案【一】一、导入新课1.擦掉“福尔摩斯(柯南)”、“马”。

今天,我们要讲的小故事,就是和“包公”、和“驴”有关。

2.那“包公”和“驴”又有什么联系呢?(先写“申”,一起案件里都有申诉人,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原告”,当然也要有“被告”了。

在一间屋子里,也就是过去的衙门里,解决原告和被告的纠纷,也就是“审案”了。

把字补充完整。

)3.读着这个题目,你有什么感觉?(奇怪、有趣,包公为什么要审驴呢……)那好,我们就一起来读读这个小故事。

二、初读概括1.在预习中有没有遇到影响大家阅读的字?可以互相提醒一下。

2.那我们就一起读读这个故事,看到底讲了个什么事。

(师生读)3.谁来说说讲了个什么事?(学生概括,师指导)4.看来“驴”在这个故事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再精练一些,能不能给经过加一个小标题。

(调换驴〈如果说“丢驴”就加以引导〉——告驴——审驴——找到驴)5.质疑:这个故事中有哪些你觉得奇怪,或者感兴趣的地方,可以说一说!(随机板书)三、细读探究(一)引导略读“调换驴“部分1.在学习上即使有一点疑惑,咱们也千万不能放过,我们一起来研究研究,好吗?刚才,为什么说“丢驴”不准确呢?2.既然没丢,好坏还有一头驴,干嘛要去“告驴”呢?(两头驴相差太大、唯一的财产)⑴差别有多大?(学生读书比较)⑵差别再大不就是一头驴嘛,万一告到公堂又找不到那多丢人呀?(理解“唯一“的财产)3.顺势引导、朗读:难怪王五会有那样的反映……谁想读读王五的表现?想想王五当时的心情!什么心情?再读。

小结:原本荒唐的事,细细分析起来,有时倒也顺理成章。

就这样,一桩不大不小的案子摆在了包大人面前。

(二)学习“审驴“部分1. 刚才,大家对“审驴”的部分也颇感兴趣,有的还有疑惑。

咱们像小侦探一样也仔细分析分析好不好?提出要求:包大人审理案件的过程中有没有什么你不懂的问题,发现了先自己想想能不能解决,能解决的话一会儿可以考考组里的同学;不明白也不要紧,小组里其他同学思考完之后大家可以一起讨论,看看集思广义能不能解决。

《包公审驴》教案:帮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个有趣的故事

《包公审驴》教案:帮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个有趣的故事

《包公审驴》教案:帮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个有趣的故事《包公审驴》是一篇古代笑话,讲述了包拯因为一只驴子被偷,而误认为是嫌疑人,并最终将这只无罪的驴子审判、打死的故事。

这个故事虽然结局悲惨,但却有着深刻的社会和人性意义。

为了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个有趣而又富有哲理的故事,我们有必要制作一份《包公审驴》教案。

一、故事梗概故事发生在北宋时期,包拯被任命为开封府尹。

有一天,一只驴子被偷走了。

包拯从一位叫做胖婆的女人口中得知,嫌疑人可能是一个叫做李大郎的人,因为他前几天曾经来买过胖婆的酱菜。

包拯于是派人去找到了李大郎,并命令李大郎带领手下追缴赃物。

之后,包拯找到了被偷的驴子,但却发现这只驴子只是单纯的走失了。

包拯为了证明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于是在众人的见证下对这只无辜的驴子进行了审判,并将其打死。

二、教学目标1.了解《包公审驴》这个故事的背景和内容。

2.了解这个故事中涉及到的人物和事件,分析其中的错误和不合理之处。

3.理解《包公审驴》这个故事所传达的社会和人性意义。

三、教学内容1.故事梗概的讲解老师可以向学生们讲述《包公审驴》这个故事的梗概。

强调这个故事中的社会背景和人物设定,以及主要事件的发生过程。

也可以边讲边画图或展示图片,方便学生建立起连贯的故事形象。

2.分析故事中的问题接着,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们思考《包公审驴》这个故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合理之处。

比如,包拯为了证明自己的正确性,竟然对一只无辜的驴子进行了审判,并将其打死。

学生们可以针对这样的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思考:包拯的做法合理吗?他是不是违背了正义和法律的精神?如果你是包拯,你会怎么做?3.学习故事传达的意义接下来,老师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包公审驴》个故事所传达的社会和人性意义。

通过故事情节的讲述和细节的描述,引导学生探讨这个故事背后所蕴含的价值观和人性观。

比如,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是正义和公平,什么是人性中的善与恶,以及什么是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

《包公审驴》教学设计

《包公审驴》教学设计

《包公审驴》教学设计《包公审驴》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部名篇,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思想和道德观念,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作为学生在中小学阶段接触的经典之一,我们有必要设计一份关于《包公审驴》的教学设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悟其中的深刻内涵。

一、教学目标1. 掌握《包公审驴》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形象,了解故事的背景和意义。

2. 探讨《包公审驴》故事中所体现的包公形象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3. 了解包公审案的公正原则,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4.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水平。

二、教学内容1. 《包公审驴》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形象。

2. 包拯的廉政形象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3. 包公审案的公正原则及其对今日社会的启示。

四、教学步骤1. 初步了解故事内容(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包公审驴》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形象,并通过图片等形式展示相关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分组阅读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阅读一段故事内容,然后讨论故事中的问题,如包公的公正原则、审案的过程等,教师可以适时给予指导和引导。

3. 整合讨论(15分钟)每个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的结果,教师带领全班同学一起进行整合性的讨论,梳理故事中的重要问题和思想。

4. 艺术再现(20分钟)学生根据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进行朗读、表演或者彩绘等艺术再现活动,体会故事情感。

5. 深入探讨(2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包公的形象及其对后世的影响,以及包公审案的公正原则及其对今日社会的启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6. 总结提升(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教学要点和难点,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五、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和联想,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2.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

小学五年级语文《包公审驴》教材教案

小学五年级语文《包公审驴》教材教案

小学五年级语文《包公审驴》教材教案《包公审驴》讲述了刘五用以养家糊口的、漂亮的驴被人在市镇上掉包,他无奈将驴告上法庭,包公利用驴能够认路的特点,通过巧妙“审”驴,捉住了小偷。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五年级语文《包公审驴》教材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小学五年级语文《包公审驴》教材教案一一、教材分析:这篇课文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智谋》中的一篇主题课文。

本文讲述了一个充满智慧的断案故事,即刘五用以养家糊口的、漂亮的驴被人在市镇上掉包,他无奈将驴告上法庭,包公利用驴能够认路的特点,通过巧妙“审”驴,捉住了小偷。

整个故事可以概括为“换驴——审驴——找到驴”三个部分。

而包公审驴部分是本文的重点。

在包公审驴的过程中,包公巧用计谋,对于疑难案件从容应对,凸显了包公的足智多谋。

在其中,小偷也使用了计谋:他将驴调换,而不是偷走,这样既可以掩人耳目,又可以让失主有些安慰,让自己逃脱罪责。

但这样的计谋最终证明是害人害己,是要不行的。

二、学情分析包青天,是我国艺术舞台上家喻户晓的一个人物形象,他黑脸如木炭,一身正气,孩子们在影视作品中对他有所知晓。

本课基于孩子们对包公的这一点认识,通过神奇的“审驴”案使孩子们加深对包公的了解,并从中受到教育。

三、设计理念课标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本设计正是依据此理念,通过三次阅读让学生掌握自主阅读的方法。

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认识,熟知故事大概意思。

从而体会包公断案出神入化,足智多谋。

四、教学目标(第一课时)1.自学课文的生字新词,重点理解“惊慌失措”、“懊恼”、“闻所未闻”、“冒名顶替”的意思。

2.培养学生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通过概括故事内容和列小标题,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五、教法和学法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

《包公审驴》教学设计

《包公审驴》教学设计

《包公审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通过学习《包公审驴》,使学生能够理解包公的廉洁公正和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故事情节,并提取故事中蕴含的道德教育。

教学重点:理解《包公审驴》的文化内涵,分析故事中包公的品德和思想。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故事情节,并提取故事中蕴含的道德教育。

教学过程设计:第一步:导入新课1. 引入话题:你们知道包公是谁吗?他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政治家和清官。

他以廉洁公正、为民除害著称。

今天我们将学习一个关于包公的故事。

第二步:讲述故事情节1. 展示故事《包公审驴》的图片。

2. 读短文《包公审驴》。

第三步:理解故事1. 提问:故事中包公审判驴的目的是什么?学生回答:包公审判驴是为了惩罚残害人民的驴贩子。

2. 提问:你认为包公是否正确地审判了驴贩子?学生回答:是的,驴贩子应该受到惩罚。

3. 提问:包公的品德和思想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学生回答:包公廉洁公正,勇于为人民伸张正义。

4. 引导学生讨论:包公审判驴的故事中蕴含了哪些道德教育?学生回答:故事中教育我们要诚实守信,正义勇于为人民服务。

第四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故事1. 提问:为什么包公会审判驴贩子而不是直接惩罚驴贩子?学生回答:包公通过审判驴贩子来表明自己为公正和廉洁的形象,同时也提醒人们要合法合规地进行交易。

2. 提问:驴贩子的行为违反了哪些道德规范?学生回答:驴贩子欺骗消费者,违反了诚实守信的道德规范。

第五步:小结1. 总结故事中包公的品德和思想:廉洁公正、为人民服务。

2. 总结故事中蕴含的道德教育:诚实守信、正义勇于为人民服务。

第六步:拓展延伸1. 让学生想一想,如果他们是包公,遇到类似的情况,他们会做何选择?2. 让学生自由发挥,绘制属于自己的《包公审驴》的场景。

包公审驴教案

包公审驴教案

包公审驴教案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审”“懊恼”“闻所未闻”等词语的意思。

3、了解包公审驴的过程,体会包公的足智多谋,以及他断案的巧妙。

4、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包公是怎样通过巧妙的方法审驴的,体会包公的足智多谋。

2、难点领悟包公的智慧,理解包公审驴过程中所运用的策略。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角色扮演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清正廉洁、智慧过人的官员,包公就是其中一位。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关于包公断案的故事——《包公审驴》。

(板书课题)2、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学生可能会问:包公为什么要审驴?驴怎么了?包公是怎么审驴的?结果如何?)(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或向老师、同学请教。

2、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

(1)出示生字词,指名认读,正音。

(2)理解“懊恼”“闻所未闻”等词语的意思。

3、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三)精读课文,理解感悟1、包公为什么要审驴?(1)指名读课文第 1、2 自然段,思考:王五是个怎样的人?他的驴有什么特点?(2)引导学生理解王五对驴的喜爱以及驴的宝贵。

(3)王五的驴丢了,他心情如何?从哪里可以看出来?(4)指导学生朗读,读出王五的焦急和懊恼。

2、包公是怎么审驴的?(1)自由读课文第 3-10 自然段,画出包公审驴的语句。

(2)小组交流,讨论包公审驴的步骤和方法。

(3)全班汇报,教师相机引导。

第一步,包公了解案情。

(“包公来到公堂,开始审理案件。

他问了原告、被告和证人,记下了他们的陈述。

”)第二步,包公下令把驴关起来。

(“包公一拍惊堂木,大声喝道:‘王朝、马汉!赶紧把嘴套给驴套上!别给它吃,别给它喝!把它严严实实地关上三天!’”)第三步,包公放驴,跟踪驴的去向。

《包公审驴》教学设计

《包公审驴》教学设计

《包公审驴》教学设计《包公审驴》是一部脍炙人口的民间故事,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这个故事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水平。

以下是一份针对《包公审驴》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 了解《包公审驴》的故事内容,理解故事的主旨和寓意;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3. 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加深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

二、教学准备:1. 《包公审驴》的故事内容;2. 活动教具:投影仪、故事相关图片、课堂练习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简单的导入活动,引发学生对《包公审驴》故事的兴趣。

教师可以播放有关《包公审驴》的视频或音频,或出示一些与故事相关的图片,让学生猜测故事内容。

2. 故事阅读(15分钟)教师向学生讲述或播放《包公审驴》的故事内容,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提出问题,与学生就故事的内容进行交流。

教师可以问一些导向性问题,如:“为什么包公要审驴?”、“他发现了什么问题?”、“故事想要传达什么寓意?”等,借助学生们的思考,引导他们对故事有更深的理解。

3. 分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就故事的细节展开讨论,分析包公审判驴子的意义和影响。

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他们的分析结果。

4. 课堂练习(15分钟)教师给学生分发《包公审驴》的练习题,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并互相交流答案。

教师随机选择几名学生回答问题,进行提问和点评。

5. 课堂讨论(15分钟)教师引导全班进行讨论,围绕着故事的意义和寓意展开。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如:“包公审判驴子的意义是什么?”、“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

6. 总结和延伸(10分钟)教师总结课堂上的讨论,强调故事的主旨和寓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相关的问题,如“你们是否听说过其他类似的故事?”、“你们觉得这个故事与现实生活有什么联系?”等,拓展学生的思维。

《包公审驴》教学设计

《包公审驴》教学设计

《包公审驴》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包公审驴》的故事情节及主要人物;(2)理解《包公审驴》中的寓言故事特点和寓意。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寓言故事中的深层含义;(2)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思考能力,能够从寓言故事中抽离出普遍的道德准则。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2)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2. 难点:通过寓言故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领悟其中蕴含的道德规范与哲理。

三、教学方法:1. 听说教学法:通过听老师讲述故事情节、学生表演对话等形式,培养学生对《包公审驴》故事的理解和记忆。

2. 讨论交流法:通过小组讨论、师生互动等形式,促进学生对寓言故事寓意的理解和交流。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故事中的人物行为和故事情节,引导学生思考其中隐藏的道德准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老师通过图片、视频或者简短的故事开篇,引发学生对寓言故事的兴趣,并与《包公审驴》故事做相关联系。

2. 故事讲解(15分钟)老师讲述《包公审驴》的故事情节,重点介绍故事主要人物及其行为,引导学生了解故事背后隐藏的寓意。

3. 学生表演(10分钟)将故事中的关键对话分配给学生,让他们进行表演,通过生动形象的表演,加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4. 小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讨论故事中所蕴含的道德意义,并写下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5. 思考引导(10分钟)老师引导学生思考,通过分析故事中人物的行为,引导学生找出其中蕴含的道德规范,启发学生深层理解寓言故事的意义。

6. 拓展延伸(5分钟)老师根据故事,引导学生讨论现实生活中类似的情景,以及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运用故事中的道德准则。

7. 总结归纳(5分钟)老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回顾故事的情节、人物形象和蕴含的寓意。

五、教学资源:1. 故事书籍或故事视频:用于讲述故事情节。

《包公审驴》教学设计

《包公审驴》教学设计

《包公审驴》教学设计课程名称:包公审驴课程目标:通过学习《包公审驴》这个故事,学生能够了解包公的廉政公正、公平裁判的品质,培养学生的正义感和公正观念,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适用对象:小学三年级学生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内容:【导入】教师播放一段包公审案的视频,并向学生提出问题:你们知道包公是什么样的人物吗?你们觉得包公是怎样审案的呢?【学习主体】1.第一课时(1)学生朗读《包公审驴》故事,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语速和语调。

(2)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包公审驴》这个故事中包拯的公正裁判和廉政品质,并带领学生总结出包拯的优秀品质。

(3)学生分组讨论,并汇报自己小组讨论的成果,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

【学习总结】1. 教师对学生进行一次小结并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

2. 学生进行展示,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并接受其他同学的评价和建议。

【作业布置】1. 要求学生写一篇小短文,谈谈自己对包拯的认识和理解,并感悟包拯的公正和廉政品质对自己的启发和影响。

2. 布置阅读《包公审驴》故事的家庭阅读作业,并要求学生向家长讲述包拯的故事。

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表现评价:包括学生的朗读表现、小组讨论表现等,评价尊重和鼓励每一个学生。

2. 作业评价:针对学生的小短文和家庭阅读反馈进行评价,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悟。

教学资源和环境:1. 视频资源:包公审案的视频或包拯人物相关视频。

2. 教室环境:课堂中需要准备好学生阅读故事的书籍和学习海报的制作材料。

教学反思:本节课顺利地完成了对《包公审驴》故事的学习,学生在朗读和讨论中表现出了较好的积极性和合作性,对包拯的公正和廉政品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包公审驴》这个故事和包拯的形象,继续引导学生关注正义和公正,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和价值观。

《包公审驴》优秀教学设计

《包公审驴》优秀教学设计

《包公审驴》优秀教学设计《包公审驴》优秀教学设计《包公审驴》优秀教学设计《包公审驴》教学设计1课前谈话:师:在我国古代有一位著名的断案高手。

听说过包公吗?包公,名叫包拯。

他断案如神,因此人们都叫他包青天。

因为他脸色比较黑,民间还给他一个绰号,“包黑炭”。

你知道有关他的故事吗?课堂教学:一、导入刚才我们了解了断案如神的包青天,想看看他是什么样子吗?这就是影视中包青天的形象。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包公断案的一个小故事,题目叫做《包公审驴》。

教师写课题,引导学生学习生字“审”,解释驴。

齐读课题。

二、质疑:读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吗?教师着重板书。

三、初读:1、下面你最想干什么?好了,好的,在读之前老师有一个要求,咱们看谁读的又准又快?下面开始读吧。

读完的请举手,能通顺的读下来的请把另一只手也举起。

2、和时发现难点也是学习的好习惯,同学们在读的过程中觉得哪些段落不是很好读?(引导学生重点读,随机提示吭的写法,衙役的写法)3、引导:这个故事中一共出现了哪些角色?(王五、包公、衙役、群众、驴)地点也有变化(市镇门口、公堂、田庄小偷家)谁来简要的给大家讲一讲这个故事?四、重点精读。

1、你觉得哪个地方最精彩?找到这一局部,一开始出场的是谁?2、王五这句话是怎么说的?引导学生来读。

王五的惊慌失措、又气又恨、烦恼极了。

惊慌失措的王五来到大堂上向包公诉苦:……看看这头毛色难看的瘦驴,王五又气又恨,他说:……想到自身如同宝贝似的驴,烦恼极了,他看到了包大人如同看到了救星,不由向包大人倾诉道:……3、包大人听了王五的申诉之后,是怎么做的?投影出示:包公了解了案情……指名读这句话。

注意把包公的表示读出来。

让我们感受到那个场景。

你觉得包公怎么样?生气,威严,严肃。

指名读。

他为什么这样?教师范读。

分角色读这一局部。

4、教师采访:包公你为什么下了这样一个奇怪的命令?饿驴?(足智多谋)5、衙役们有什么表示?看出什么来?6、人们呢?投影出示。

《包公审驴》教案

《包公审驴》教案

《包公审驴》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包公审驴》的故事情节,把握主要人物形象。

(2)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3)运用想象力,描绘故事中的场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故事中的人物性格特点。

(2)学会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心理和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包公的公正无私,学习他的品质。

(2)学会关爱动物,珍惜生命。

(3)懂得诚实守信的重要性,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掌握。

2. 故事情节的理解与分析。

3. 人物性格特点的描绘与表达。

三、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正确书写与运用。

2. 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心理和情感。

3. 理解故事中的道德观念,联系实际生活进行思考。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故事文本《包公审驴》。

3. 生字词卡片。

4. 小组合作学习表格。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包公的历史背景,引发学生对包公的兴趣。

(2)展示《包公审驴》的故事情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故事文本,理解故事情节。

(2)学生通过生字词卡片,学习并掌握生字词。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故事中的人物性格特点。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分享。

4. 细节描写(1)学生选取故事中的一个场景,进行细节描写。

(2)学生互相展示描写成果,进行评价。

5. 情感教育(1)引导学生感受包公的公正无私,学习他的品质。

(2)引导学生关爱动物,珍惜生命。

(3)引导学生诚实守信,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7. 作业布置(1)学生回家后,复述故事情节给家长听。

(2)学生书写课后日记,思考故事中的道德观念。

六、教学拓展1. 对比分析(1)教师展示其他关于包公的故事,如《包公断案》、《包公审鬼》等。

(2)学生对比分析,探讨不同故事中包公的形象和特点。

《包公审驴》(教案)

《包公审驴》(教案)

《包公审驴》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深入理解课文的内容,引导学生概括故事内容、列小标题。

2、抓住包公的语言、动作、神态,通过朗读,体会包公的足智多谋。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

难点:体会包公的足智多谋。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设计总述《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本课时设计正是依据此理念,在引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让学生自读质疑,然后自己释疑,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与文本充分对话,获得阅读体验。

灵活巧妙地运用多媒体出示重点词句,能清晰简洁地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故事内容和人物,为他们的个性朗读打开通道。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师:同学们,请看这幅图,你们觉得包大人特别吗?特别在哪儿?生:很黑……师:你们有看过关于包公的电视或书吗?包公是一个怎样的人?生:刚正不阿大公无私……2、包大人不仅样子很特别,他审起案子来也很不一般。

今天我们再次走进《包公审驴》,去深入地体会包公审案的高明之处。

师:刘五有一头怎样的驴?他是怎样对他的那头驴的?生1:这头驴是刘五唯一的财产,因此,刘五像爱护珍宝一样爱护它。

他不但把这头驴喂得毛色发亮,还亲手给毛驴做了一个漂亮辔头。

由于他的悉心照料,无论谁见到这头驴,都要夸奖一番:“这简直是一头四条腿的宝贝啊!”师:可见刘五是非常喜爱那头驴,街坊邻居们也特别羡慕,我们可以从一句话里看出,是哪一句呢?(课件出示)生齐读:这简直是一头四条腿的宝贝啊!师:你们能体会到街坊邻居们的心情吗?读出来吧!抽生读、比赛读、全班齐读过渡:所以。

当家里唯一的财产——宝贝似的驴被换了,刘五的心情会怎样?到文中去找找能表现刘五心情的词语,勾下来。

学生汇报,课件出示:(惊慌失措又气又恨懊恼极了)刘五因为没法找到小偷,于是无奈之下便把瘦驴告上了公堂。

师:试想现在你就是刘五,师引读:a、惊慌失措的刘五来到大堂上,向包公诉起苦来:生齐读:……b、看着这头毛色难看的瘦驴,刘五又气又恨,他愤怒地说到:生齐读:……c、想到自己的宝贝驴被换了,刘五十分懊恼,看到包大人如同看到救星他不禁向包大人倾诉道:生齐读:……师:刘五此时除了愤怒,还会有怎样的心情呢?又会对包大人说什么呢?拿起手中的笔,接着刘五的话写在书上吧!抽生说说:痛苦、绝望但又满怀希望……【设计这一环节,是为了让学生再次了解故事的起因,并深刻地体会刘五痛惜的心情。

包公审驴教案

包公审驴教案

一、导入:
1、LV,小雨点不要忘记了,一起读。

我国宋代有一个著名的清官,泸州人,执法严明,善于断案,他的名字叫
2、说说你对包公的了解?
从书籍、电视、网络中你们了解了很多包公的资料,比李老师知道的还多,这里李老师有个补充:“公”是古人对人的一种尊称,他原名包拯,有过很多官衔当过开封府府尹。

今天我们要读的故事就发生在包公身
3、读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问题?用上“为什么”“怎么样”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那好,我们就带着问题一起读读这个故事。

二、检查自学情况
1、请同学们带着刚才的问题轻声自读这篇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孩子们读的很认真,李老师发现这课课后的生字很多,请同学们在组长的带领下一起先读一读学一学,然后说一说哪些字在字形和字音方面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

3、请人带大家读一类字、二类字。

4、生字解决了我们能更好的读课文了,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刘五在卖木炭时,自己的驴被人调换了,于是,刘五把这头瘦驴告上了法庭,经过包公的审理,最终刘五找到了自己的好驴并且抓住了调换驴的小偷。


5、看来“驴”在这个故事中是不可缺少的哦!那你能不能按照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给课文加上小标题
6、在你们看来,
7、课文中有一句话直接点明这是一桩奇案,请找到读出来。

“这是有生以来闻所未闻的奇案”抽读---大家都觉得惊讶,大家都觉得惊讶,你能把惊讶的感觉读出来吗?还有孩子能像他一样读一读吗?我们一起读一读。

8、这桩案子不仅离奇还是人们有生以来闻所未闻的。

大家对这个案子感兴趣吗?下节课我们一起来分析这桩奇案。

《包公审驴》教学设计

《包公审驴》教学设计

《包公审驴》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包公审驴》这个故事的背景和主要情节。

2.能够理解故事中包公察理的过程。

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

二、教学准备1.教案一份。

2.《包公审驴》故事简介及文本。

3.相关的图片、视频资料。

4.黑板、白板及相应的书写工具。

5.学生需要预先准备的课堂笔记本或小纸条。

三、教学过程1.课堂导入教师通过讲述故事《包公审驴》的背景和情节来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2.故事导读教师可以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背景,同时简要讲解故事的主要情节。

3.阅读理解教师将故事的文本分段呈现在黑板或白板上,然后逐段让学生阅读,并帮助他们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4.分组讨论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问题,分组讨论故事中包公察理的过程和原则。

学生可以在小组内展开讨论,并记下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然后,教师可以选几个小组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

5.小组汇报小组代表向全班汇报他们的讨论结果。

其他学生可以提问或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简短的互动交流,以加深他们对故事的理解和思考。

6.作业布置教师可以以问答的形式,让学生思考和回答一些与故事相关的问题。

学生可以完成这些问题后,交给教师或做课堂笔记。

四、教学延伸1.通过讨论故事《包公审驴》中包公的察理过程,学生可以了解到包公善于辨别是非的智慧和勇气。

学生也可以从故事中感受到包公对公正法律的重视和执法的决心。

2.学生可以尝试编写一篇关于《包公审驴》的读后感,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思考。

3.教师可以安排学生阅读其他类似的法官察理故事,并进行比较分析。

通过对比和讨论,学生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法官的工作职责和价值。

五、教学评估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他们的参与度和表现给予评价。

教师可以收集学生的笔记和作业来评价他们对故事的理解和思考。

包公审驴教学设计

包公审驴教学设计

包公审驴教学设计题目:包公审驴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中国古代著名法官包拯及其审驴故事的背景与故事内容。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故事情节、挖掘故事背后的道德与智慧。

3. 情感目标: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帮助学生理解包拯的审驴故事的含义与智慧。

2. 引导学生通过故事理解包拯的儿女情长。

三、教学难点:1. 帮助学生分析故事背后的社会道德与法律意义。

2. 帮助学生理解包拯的家庭观与人生态度。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1. 利用图片或视频等多媒体素材导入话题,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引发学生关于包公的了解,并通过提问搜集学生对包公的认知。

【步骤二】故事阅读1. 带领学生一起阅读《包公审驴》的故事。

2. 师生共同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及故事中的道德观念。

【步骤三】理解故事1.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故事中的意义与智慧。

2. 学生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故事背后的道德与法律观念。

【步骤四】深入课堂1. 将包公审驴故事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讨论与之类似的法律故事,让学生感受道德观念的普遍性与重要性。

2. 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在生活中的行为是否与包公类似,探讨如何做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

【步骤五】儿女情长1. 引导学生分析包公的儿女情长,了解包拯的家庭观与人生态度。

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包公儿女情长的思考。

【步骤六】课堂延伸1. 学生进行小组或个人创作,写一封信给包公,表达对他的故事以及他的儿女情长的理解和赞赏。

2. 学生将创作的作品进行展示,增强学生对包公审驴故事的理解与感悟。

五、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与深度。

2. 学生完成的创作作品质量与思考深度。

3. 学生对包公审驴故事及其背后意义的理解程度。

六、教学资源准备:1. 多媒体素材:包公的图片或视频、包公审驴故事的图片或视频等。

2. 阅读材料:《包公审驴》的故事材料。

《包公审驴》教学设计

《包公审驴》教学设计

《包公审驴》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案例一、教学设计背景分析《包公审驴》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中的一个故事,讲述了包拯作为知府,一次出巡途中,发现一个百姓讼诉的案子,一头驴子偷吃了百姓的粮食,引发了一场官司。

通过《包公审驴》这个故事,我们可以让学生了解古代官员的廉政形象,学习包拯的公正执法和聪明智慧,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价值观和法治观念。

这对于中小学生的品德教育和法治教育都具有很好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包公审驴》的故事情节,理解故事中的道德和法治意义。

(2)学习包拯的廉政形象,理解包公审案的公正和聪明。

(3)能够描述故事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2.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公正执法和廉政形象的认同和尊重。

(2)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法治观念,让学生懂得公平正义是社会的基础。

(3)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学会通过推理解决问题。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理解,离故事情节的廉政和法治意义。

四、教学方法运用故事、讲解、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来展开本节课的教学。

通过引导学生围绕包公审案的情节展开讨论,帮助学生理解故事中的道德和法治意义,并引导学生发表个人见解,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教师可以通过引用一些有关包公的故事,如包公的灵活机智、言必信行必果等,来引起学生对包公形象的好奇和关注。

第二步:讲解故事情节教师向学生介绍《包公审驴》的故事情节,讲述包拯巡视时遇到有人告状,说有一头驴子偷吃了他家的粮食,要求知府包拯来解决。

包公一开始认为这是小事,但经过一系列的调查和审理后,发现案件并不简单,最终通过聪明和公正的判断,找出真凶,还原了案件真相。

让学生通过故事情境感受包公的聪明和正义。

第三步:分组讨论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要求学生讨论这个案子背后隐藏着什么样的道德和法治意义,并通过讨论,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四年级下册语文《包公审驴》北师版原文及教案

四年级下册语文《包公审驴》北师版原文及教案

《包公审驴》北师版四年级下册原文及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包公断案的公正无私。

3.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包公的公正无私。

2.教学难点:分析包公审驴的过程,理解包公处理问题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1.课文原文2.生字词卡片3.多媒体教学设备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听说过包公吗?他是一位怎样的官员呢?(二)自主阅读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注意理解课文内容,找出生字词。

2.学生交流阅读感受,教师指导学生理解课文。

(三)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跟读并组内交流。

2.学生分享生字词的识记方法,教师给予评价。

(四)课堂讨论1.教师提问:课文讲述了包公审驴的故事,请同学们说一说,包公为什么要审驴?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包公审驴》,谁能复述一下课文的故事情节?(二)深入分析课文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包公审驴的过程,理解包公处理问题的方法。

2.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教师给予评价。

(三)课堂活动1.分组讨论:请同学们分成小组,讨论一下,如果你是包公,你会如何处理这个案件?五、作业布置1.抄写生字词,巩固记忆。

2.课下阅读有关包公的其他故事,了解他的事迹。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包公审驴》的故事,让学生感受到了包公的公正无私,同时也教育了学生做事要公正、公平。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文,理解包公处理问题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道德素养。

通过课堂活动和作业布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重难点补充:第二课时(二)深入分析课文教师提问:“包公是如何判断驴的主人的?”学生回答:“他让驴跑,看驴认主。

”教师追问:“为什么包公选择这种方法?这样做到底公正吗?”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引导:“包公利用了驴对主人的亲近感,这是一种非常智慧且公正的方法,因为他相信真正的驴主人会得到驴的回应。

《包公审驴》教学设计

《包公审驴》教学设计

《包公审驴》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包公审驴》是一篇古代的小说,是明代小说家冯梦龙所写的小说,讲述了包公审理了一只被误判为狼的驴。

这篇小说中,包公为人民伸冤,秉公执法的形象非常深入人心,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一部分。

二、教学目标
1. 了解《包公审驴》的故事情节及人物形象。

2. 掌握古代小说的特点和写作技巧。

3. 学习包公的公正、清廉等思想,熟悉包公形象的塑造。

三、教学过程设计
1. 导入(5分钟)
教师将包括《包公审驴》在内的几篇小说的封面放在黑板上,让学生一起回忆一下包公的形象。

然后引导学生发表对包公形象的看法。

向学生介绍《包公审驴》这篇小说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让学生了解几个基本问题:谁是小说的主人公?主人公有哪些特点和经历?这个故事交代了什么?
请学生手抄下来一段,《包公审驴》中的对话。

教师询问学生这段对话中包公的哪些言行体现了他的公正。

让学生理解包公为人民伸冤的形象所在。

4. 分组讨论(20分钟)
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花一点时间了解《包公审驴》中的背景和相关知识。

然后让他们在小组内交流,找出小说究竟讲述的是什么故事。

请学生完成练习题。

这些题目可以激发学生对文本的思考和理解,帮助他们掌握小说的主要含义,例如:
① 小说中表现出什么样的社会风气?
② 包公为什么要审驴?
③ 小说中,包公所做的是否恰当?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通过本次授课,学生们对包公这一形象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他们还学会了如何阅读小说,如何理解和发掘小说的主旨。

最后,教师结合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对本次课程进行反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包公审驴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课文中的生字新词,通过“闻所未闻”等重点词语理解课文。

3、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精读课文中“审驴”部分,抓住关键词句,体会包公的足智多谋
4、学习侧面描写及其作用。

5、通过课本剧表演加深理解与认识,并培养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1、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精读课文中“审驴”部分,抓住关键词句,体会包公的足智多谋。

2、学习侧面描写及其作用。

3、通过课本剧表演加深理解与认识,并培养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
1、理解侧面描写及侧面描写的作用。

2、课剧表演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及课文结构。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巩固旧知。

昨天我们学习了《包公审驴》一课,解决了课文的生字新词,初步的认识了包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个闻所未闻的断案故事。

谁能简单地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并说说课文分几个部分来叙述这个故事?
板书:
起因经过结果
换走宝驴细审瘦驴找回宝驴
二、精读“审驴”,理解课文。

(一)王五家境贫寒以卖炭为生养家糊口,驴是他家的唯一财产,王五像宝贝一样的爱着他的小毛驴,但是有一天它被偷了,王五惊慌失措,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他决定要控告
这头驴。

就这样,王五带着满腔愤怒和希望来到了包大人面前。

那包公到底怎样审理这个案子的呢?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批一批,注一注,看看你读懂了什么,提出你感兴趣的问题考考大家,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与大家讨论。

请大家在组内说一说,议一议,然后提出来。

(二)学生汇报读书情况
1、包公是怎么审理这桩奇案的?
(1)包公了解了案情,皱着眉头想了想,把惊堂木一拍,大声喊道:“王朝,马汉!赶紧把嘴套给驴嘴套上!不要给它吃,不要给它喝!把它严严实实地关上三天!到时候我再来审它!”
从包公“皱着眉头想了想”和“把惊堂木一拍,大声喊道”你体会到什么?
(从“皱着眉头想了想”说明告“驴”的案子很奇,包公开始也犯难;从“把惊堂木一拍,大声喊道”说明包公足智多谋,马上找到了断案的办法。

——指导朗读,读中感悟,悟中朗读。

指导学生读出包公威严、沉着、胸有成竹的语气,并感受包公遇事冷静、足智多谋的品质。


(2)包公一拍惊堂木,大声叫道:“喂,当差的!把这头冒名顶替的蠢驴打四十大板,要用劲打!”
包公为什么要痛打瘦驴?(驴的本性慢、比较迟钝,为了让驴受够惊吓,才能飞奔回家。

包公正是利用驴的这一特性来审案。

——指导朗读,读中感悟。


(3)“现在把它放了,随它爱上哪儿就上哪儿。

”——包公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让毛驴逃回自己的家,抓到偷换毛驴的贼。


(4)从包公审驴中,你体会到包公是个怎样的人,请你用一个词语来赞扬一下包公,(足智多谋、断案如神、出神入化……),谁能用一个字来形容(或赞扬)一下包公的审案?(奇、神、怪……)
2、包公审案过程中,旁人有什么反映?
(1)“衙役们差点儿没笑出声来。

站在‘法官’旁边的那些人,以及站在下面大堂上的那些人当然不敢笑了。

”——衙役们为什么差点儿没笑出声来?站在下面大堂上的那些人不敢笑,但他们想笑吗?他们为什么都想笑?从这些地方你体会到什么?
(2)“这次,到庭听审的不只是几十号人,而是有好几百人了,他们个个都想来看看热闹。

”——为什么会来了这么多听审看热闹的人?(抓住“十分吃惊”、“闻所未闻”等来理解),此时,他们可能怎么想?你认为偷驴人有没可能来到审案公堂,如果他来了,他可能怎么想?
破案之前,大家都对包公的审案很不理解,而结果包公很神奇地破了案,从而更加说明
了包公断案如神,这种通过写旁人来表现主人公品质的写法叫什么写法?这种描写有什么好处?(侧面描写——是指通过对周围人物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

本课通过侧面描写,更使人感受到包公的断案如神。


那对包公怎样审案的描写叫什么描写?(正面描写。

本课的写法是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


三、拓展延伸,加深理解。

1、除了包公,还有谁用了计谋,(包公为正义而想出好办法审案,因此叫用了计谋,偷驴人为了自己的利益而耍手段能叫计谋吗?不叫计谋应该叫什么——阴谋)偷驴人的阴谋为什么会失败?偷驴人被抓后可能怎么说?此时,如果偷驴人来到你面前,你想对他说什么?
2、包公断案神不神?如果这个案子让你来断,你是否有更好的办法来破案?
四、课剧表演,开发思维。

1、确定角色
包公王五驴(2)偷驴人衙役数人乡亲数人
2、指导表演
动作:自然、大方
语言:参照课文(能不能照搬课文?)
表情:丰富、到位
3、自主组合,组内商议。

4、表演。

5、评价。

板书设计:
起因经过结果
换走宝驴细审瘦驴找回宝驴
(足智多谋、断案如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