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方绘画艺术差别
浅析中西方绘画艺术差异
![浅析中西方绘画艺术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a039fb83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2a.png)
浅析中西方绘画艺术差异中西方绘画艺术自古以来就有着显著的差异,这种差异既来自于各自的文化传统,也体现了不同的审美观念和艺术表达方式。
本文将从不同的视角对中西方绘画艺术的差异进行浅析。
一、历史传统的影响中西方绘画艺术差异的根源之一来自于不同的历史传统。
西方绘画起源于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受到古希腊文艺复兴的影响,追求表现个体形象和客观真实,重视透视和光影的表现,强调对自然的观察和描绘。
而中国绘画起源于古代壁画和甲骨文,受到儒家、道家和佛教思想的影响,追求表现内在意境和情感境界,强调对心灵世界的表达和抒发。
这种深刻的历史传统对中西方绘画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绘画表现方式上,西方绘画强调透视和光影,追求客观真实和形象的表现,而中国绘画则更注重意境和空间感,追求内在情感和神韵的表达。
在审美观念上,西方绘画强调个体表现和理性思维,注重对外在世界的观察和分析,而中国绘画则更注重情感共鸣和心灵交流,注重对内在世界的体验和领悟。
二、题材和题材的不同中西方绘画在题材和题材上也有着明显的差异。
在西方绘画中,人物、风景、静物等是常见的题材,而中国绘画中,山水、花鸟、人物等则是常见的题材。
在西方绘画中,人物和风景的表现往往更加具体和写实,注重个体形象和外在景物的表达,而中国绘画中,山水和花鸟的表现往往更加抽象和意境,注重自然景物和物象的意蕴。
三、艺术表达方式的不同这种不同的艺术表达方式对中西方绘画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西方绘画的艺术表达方式更注重色彩和造型的表现,追求对外在世界的观察和描绘,而中国绘画的艺术表达方式更注重墨彩和笔墨的表现,追求对内在世界的体验和领悟。
四、审美观念的不同中西方绘画在审美观念上也有着明显的差异。
在西方绘画中,理性和实用主义是常见的审美观念,追求客观真实和形象的表现,而中国绘画中,情感和意境主义则是常见的审美观念,追求内在意蕴和情感的表达。
五、当代艺术的发展和交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中西方绘画在当代艺术中已经逐渐融合和交融。
比较东西方绘画艺术的异同点
![比较东西方绘画艺术的异同点](https://img.taocdn.com/s3/m/d2816180b52acfc789ebc9c2.png)
比较东西方绘画艺术的异同点
同西方绘画相比,中国画自身有很多特点:
1.首先便现在工具材料上,往往采用中国画特制的毛笔,墨或颜料,在宣纸或绢帛上作画,因此,又称为“水墨画”或“彩墨画”。
2.在构图方法上不受教点透视的束缚,多采用散点透视法(既可以移动的远近法),使的视野宽广辽阔构图灵活自由,画中的物象可以随意列置冲破了时间与空间的局限。
3.中国画绘画与诗文,书法,篆刻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相互补充,相交辉映,形成了中国画的独特的内容美和形式美。
4.从根本上讲中国画的特点来源于中华民族悠久的传统文化和丰富的美学思想。
西方绘画的审美趣味,在于真和美,西方绘画追求对象的真实和环境的真实。
为了达到逼真的艺术效果,十分讲究比例,明暗,透视,解剖,色度,色性等科学法则,运用光学,几何学,解剖学,色彩学等作为科学依据,概括的讲,如果中国画尚意,那么西方绘画则尚形,中国画重表现,重情感,西方绘画重再现,重理性,中国画不受空间和时间的局限,西方绘画则严格遵守空间和时间的界限,总之,西方绘画重再现与写实,同中国绘画的重表现与写意,形成鲜明对比。
相同点,它们都属于造型艺术中的绘画艺术。
东西方绘画艺术特征与思想差异
![东西方绘画艺术特征与思想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eb83ac40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ad.png)
东西方绘画艺术特征与思想差异东西方美术史的发展,也对应着东西方思想文化史的发展。
东西方的文化思脉是截然不同的:中国人讲学以致用、知行合一、眼见为实,一切知识都是实用的,中国的社会思想体系以儒家文化为主导,偏重思考社会人伦问题,是典型的农业文明思想体系;而西方思想家认为无用的学问才是大学问,西方人讲爱智、务虚、追问。
两者思想文化及思维模式截然不同,因此文化艺术呈现形式也各不相同。
中国史前文明与西方史前文明的艺术表现形式相似,多是以简约、祭祀、图腾等为主的功能性表现形式,受前神学影响,型制基本偏重实用性,相对粗陋而简朴。
发展到战国时期,艺术作品表现形式还是以功能性为主,以尊卑等级高低来呈现它的精致和繁简程度。
随着佛教在唐代兴起,这种新思想传入中国,它华彩纷呈,就连道家儒家学说都被其影响和整顿,她与儒道文化一起,在中国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儒释道文化格局。
中国人自此重新思悟人生观、宇宙观,并展开追问,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对人的心灵感悟。
因此某种意义上来说,了解佛教就能了解中国文化艺术思想脉络,就能理解中国文化大观和深入细致之处。
佛教思想下的文学作品一定美在虚构,既要落实于现实又要高拔于现实,也叫浪漫主义文学。
前有先秦屈原之《离骚》、汉朝儒客文人之《汉赋》,但唐诗宋词抵达了最高峰。
中国唐诗宋词美就美在意境、美在遐想、美在空灵。
一首诗词短短几十个字,就能表现一幅动感的风景画。
其用字简练概括,都是受佛教意境高拔的影响。
此时的中国艺术创作,开始呈现华彩纷呈的繁荣景象,艺术表现除了功能性外,更多的为精神服务,“美”变得更纯粹。
如中国佛雕、云岗石窟石雕、龙门石窟石雕,体量巨大、雕刻精美,高度逼真,即为典型。
佛教文化传入中国后,对中国绘画也影响极深,含有高拔的文学性。
这种文学性在中国画中,表现为以含蓄的手法体现理想化境界。
一幅好的绘画,讲空灵、讲意境、讲玄妙、讲超然、讲境界——此等皆是佛教词汇;强调“气韵、神妙、苍润、补拙、超脱、齐辟、纵横、淋漓、灵性、简洁、精谨、空灵”等;重感悟,富有文学性、抽象性。
论中西绘画艺术之差异
![论中西绘画艺术之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c968230f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7e.png)
论中西绘画艺术之差异中西方绘画艺术的差异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分析,包括风格特点、艺术表现手法、文化背景等多个方面。
下面从一些典型的角度出发,简单说明一下中西方绘画艺术的不同之处。
一、造型表现方式的差异中西方绘画艺术的最大差异在于造型的表现方式。
西方的绘画注重的是物象的严谨细致,尤其是对形体、色彩、细节的表现比较突出,而中国画则更注重心灵的抒发,笔墨的变化、墨色的浓淡、线条的润泽、空白的留白都是画家所借助的技巧手法,以达到对画面情感境界的准确表达。
所以说,中国画气韵生动,意象独特;西方画注重写实,精细入微。
二、审美取向的差异中国文化注重内在的心灵世界,追求的是一种含蓄、深厚、朴实、含义丰富的审美境界,中国画家尤其擅长通过线条、墨色、笔墨的巧妙运用,展现出自己的审美情趣,视觉效果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而西方画却更加追求视觉造型上的直观冲击力,强调视觉形式的协调、对比、配合,讲究装饰效果、状态表达,争取给人以强烈的感官刺激。
三、构图的差异中西方绘画艺术在构图方面的差异也比较明显。
中国画常常采用“三扇画法”,即将画面分成三部分,上、中、下,以相对简单的横竖线条、墨色与色彩相互搭配。
西方绘画则更强调构图比例的合理,追求构图效果的严谨,这样才更能展现出作品的整体美感,更加符合西方审美标准。
四、艺术追求的差异中西方绘画艺术对于艺术追求上的差异也非常明显,中国画认为艺术的根源在于“自然”,强调对自然的观察和通过心灵对自然之美的感悟。
而西方画则注重艺术的现代化、前卫化,强调艺术发展的时代意义,更多的是将艺术的价值、意义与现代社会的时代背景相结合。
总之,中西方绘画艺术之间的差异,不仅反映了艺术的不同发展方向,更反映了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两种艺术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魅力,应该互相借鉴和融合,共同推动绘画艺术的发展和进步。
中西方绘画艺术差异3000字
![中西方绘画艺术差异30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2968e09d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df.png)
中西方绘画艺术差异3000字绘画艺术是人类文明的一种表现形式,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绘画艺术呈现出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中西方绘画艺术的差异体现在很多方面,包括表现主题、构图手法、色彩运用、艺术观念等等。
下面将从这些方面详细探讨中西方绘画艺术的差异。
一、表现主题中西方绘画艺术在表现主题上有很大的差异。
中方绘画艺术注重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强调意境与气韵。
中国古代绘画中常见的主题有山水、花鸟、人物、动物等,尤其以山水画最为著名。
中国山水画追求“山无际涯、天作之合”的境界,强调画家的意境和个人情感的表达。
而西方绘画艺术则更加注重对人物的描绘和人类生活的表现。
西方绘画作品中常见的主题有历史题材、宗教题材、肖像画等。
西方绘画注重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情感的表达,通过人物的动作、表情和环境的描绘来表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
二、构图手法中西方绘画艺术在构图手法上也存在差异。
中方绘画注重整体的平衡和谐,追求画面的空灵和变化。
中国古代绘画常采用的构图手法有“三分法”和“三点透视法”。
三分法是指画面分为上、中、下三个部分,上部通常描绘天空或远山,中部描绘山水或人物,下部描绘水面或地面。
三点透视法是指在画面中设置三个关键点,通过这三个点的透视关系来表现画面的深度和空间感。
而西方绘画注重画面的逼真和透视效果,追求画面的立体感和真实感。
西方绘画常采用的构图手法有“黄金分割法”和“透视法”。
黄金分割法是指画面按照一定比例划分成两个部分,比例通常为1:1.618,以达到画面的平衡和谐。
透视法是指通过线条的收敛和消失点的设置来表现画面的深度和空间感。
三、色彩运用中西方绘画艺术在色彩运用上也存在差异。
中方绘画注重墨色的运用和水墨的表现力,强调以黑白灰的色调来表现物体的形态和质感。
中国古代绘画中常采用的色彩有“五色”和“彩色”。
五色是指红、黄、蓝、黑、白五种颜色,通常用来描绘天空、山水和花鸟等。
彩色是指除了五色之外的其他颜色,通常用来描绘人物的服饰和道具等。
浅析中西方绘画艺术差异
![浅析中西方绘画艺术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3df36035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baebb78.png)
浅析中西方绘画艺术差异
中西方绘画艺术的差异一直是艺术界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中西方绘画艺术之间的差
异源于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审美观念。
一、绘画风格差异
中西方绘画风格最明显的差异是表现手法上的区别。
中式绘画强调线条的运用,而西
方绘画是着重色彩的运用。
中式绘画追求的是神韵气韵,西方绘画追求的是情感表达。
二、绘画表现对象差异
中式绘画以自然景观、人物、花鸟为主题,其表现手法追求的是一种静态美,其中寄
托着人们的审美观念。
而西方绘画则更多地表现了社会生活的各种故事,以及哲学、宗教
等思想的表达。
我们可以看到,中式绘画着重描绘自然界的和谐与生命的流转,而西方绘
画则更多地表现了人和人之间的矛盾与挣扎。
中式绘画是一种禅意的艺术,寓意深远并富有哲学内涵。
其画面往往具有极高的象征性,可以映射出中华文化的一种精神内涵。
而西方绘画则强调艺术家个性的创作表达,其
作品多种多样,但都带有一定的题材和主题,寓意比较明确。
中式绘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充满了中华文化的底蕴,具有浓郁的文化内涵和
精神追求。
而西方绘画则充满了各种不同的文化元素,如宗教、历史、文学和哲学等,是
西方文化的一部分。
总之,中西方绘画艺术的差异在于其文化背景和审美观念的不同。
中式绘画注重意蕴、神韵,强调气氛和感受,而西方绘画则更加着重于表现力和情感表达。
这种文化间的差异,使得中西方绘画艺术在美学、思想和审美方面呈现出迥然不同的面貌。
中西方绘画的特点与差异
![中西方绘画的特点与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98ea9dbea45177232e60a29c.png)
西方绘画则不然,其 他实际上就是对景写 生,要求对象、光源、 环境、视点四固定。 这就意味着画家在创 作时,对客观景物的 位置和自己的视点一 旦做出选择,就不能 随便移动。
中西方绘画的特点与差异
画家要严格地按照物理 和光学的透视原理来 构图,精心地把各类 表现对象组织在画面 中。因为只有这样, 三维空间中的客观世 界才能被科学、准确 地再现出来。
西方文化的思维模式和哲学传统,部体上 是以人与自然的对立,即天人相分的观念 为基础的。在西方,人与自然的关系,不 是神临自然、宗教的权力至高无上,就是 人要驾驭自然、征服自然。这两者的观念 虽然有所不同,但都是天人对立、天人相 分的。
中西方绘画的特点与差异
从这种观念出发,西方 人文理想的最终目标 就是认识自然、征服 自然,从而获得人生 幸福;西方的自然科 学自伽利略以来的400 年间,都是在走一条 分析的道路,总是不 断地将客观物质世界 一分为二。
中西方绘画的特点与差异
• 西方绘画则不同,其 画作中的物象界限不 是用线条来区分,而 是用色彩的深浅、光 线的明暗来表现,就 像我们眼见的实物一 样。
中西方绘画的特点与差异
• 西方绘画用亚麻籽油 来调和各种颜料,色 彩十分丰富。通过这 些色彩及物体在一定光源 照射下所呈现出来的 视觉效果。
中西方绘画的特点与差异
西方绘画还很讲究描述,画面大都是现实 事件的浓缩,是复杂故事的再现。
中西方绘画的特点与差异
中国画所表现的,不是 描绘对象在某个时刻的 客观状态,而是“神似” 的人物,花鸟与山水。 实际上,这些客观事物 已经成为画家主观精神 的载体,身上已经融入 了画家的个性与情绪。
中西方绘画的特点与差异
中西方绘画的特点与差异
中西方绘画的特点与差异
![中西方绘画的特点与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a4aa39a9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9f.png)
中西方绘画的特点与差异一、艺术表现方式的差异1.透视与非透视:中西方绘画在透视的处理上有所差异。
西方绘画注重透视法的运用,追求空间的逼真和立体感,使画面产生一种线性的深度。
而中式绘画则多采用非透视的手法,通过山水、花鸟的形象和构图,表现出静寂、静谧的美感。
2.色彩运用:中西方绘画中色彩也有明显的差异。
西方绘画追求色彩的鲜明和对比,注重色彩的暖与冷、亮与暗的变化,以营造不同的气氛。
而中国绘画则以水墨为主要材料,追求淡泊、克制的审美情趣,通过运用墨色的浓淡变化来表现物象。
二、创作风格的差异1.对现实主义的追求:西方绘画多强调现实主义创作,追求真实感和精细描绘,致力于对现实主题和现实生活的深入研究。
而中国绘画则更注重意境的营造和审美情趣的表达,更加注重表达个人内心的感受,体现思想性和寓意性。
2.对绘画技法的使用:西方绘画以油画为主要表现形式,其技法更为细腻和精细,画面贴近视觉感知的真实效果。
而中国绘画则更注重用笔的质感和节奏感,追求笔法的灵动、意态的神韵。
在用笔技法上,中国绘画注重笔墨点染,追求韵味的表现,而西方绘画更注重线的把握和线条的构造。
三、主题内容的差异1.文化传承的差异:中西方绘画在主题内容上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中国绘画注重以文人雅士的情怀和境界为主题,强调对大自然和人文情感的表达。
而西方绘画更多地从宗教、历史、神话等方面寻找创作素材,注重表现人类对于宗教和文化的追求与探索。
2.艺术观念与价值体系的差异:中西方绘画在审美观念和价值体系上也存在差异。
西方绘画注重个人的独立性和自由创作,倾向于强调艺术家的个人风格和独立性。
而中国绘画则更强调传统艺术和文化的传承,强调对传统技法和形式的传承与创新。
总结起来,中西方绘画在艺术表现方式、创作风格和主题内容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
中式绘画追求非透视的构图和水墨的意境表达,强调意境和寓意的传达。
而西方绘画则注重透视的运用和色彩的对比,着重于真实性和现实主义的表现。
东西方艺术的异同点
![东西方艺术的异同点](https://img.taocdn.com/s3/m/927c971f02020740be1e9b78.png)
一.东西方艺术相同点1.艺术源头都比较历史悠久:西方艺术的源头是古希腊和古埃及.东方艺术就中国来说历史的源远流长就更不用说,从原始社会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了彩陶艺术的发展.2.东西方艺术从开始都有各自的宗教信仰:作品都带有巫性,宗教性,到后来对美的表现越来越重视.3.无论东西方美术描述对象都主要为人体:在中西美术上第一个绘画高潮都是人物画的高潮.4.近现代东西方艺术对心象艺术和镜象艺术都有了追求:西方绘画从19th印象主义,经后印象主义发展成20th层出不穷的野兽派,超现实派,实现了从镜象艺术到心象艺术的转变.因而西方同东方一样也注重了对心象艺术的追求.而东方艺术理论从古典写意相当于表现开始关于再现即写实的思想在现代也产生了.总的来说东西方俩者有一种互逆的发展方向.5.东西方艺术互相影响,吸取对方的优点:就拿西方来举例吧,现代西方绘画大师马蒂斯,米罗,克里姆特,克利等人将东方艺术的表现性,写意性,平面感融到自己的作品中.突破传统西方绘画时写实程式的约束.二.东西方艺术的不同点.1.对美的欣赏不同:中国国画的美,喜欢高雅的美.西方油画的美,爱好豪华的美.2.东方求意,西方好实:a.东方艺术风格追求虚幻要有内涵和镜界而西方艺术风格追求现实主义较强.齐白石的一句,似与不似,道出了东西方绘画的差别.b.东方艺术就拿中国国画来讲,它讲意境,不讲透视,不求像而西画古典主义以写实为主,型同摄影.c.中国艺术的目的不是为再现,而是为抒情,后来有以人发展到了山水,花鸟.西方一直以写实为主,而且特别是以写人为主.d.东方神似,讲究气韵生动.西方行似,主要讲究行的要求.e.东方艺术在于写意,注重归纳,提炼,取其精华而表现,注重表意.西方艺术注重写实,运用光学,空间等表现所在人物的存在意义.3.东西方艺术绘画效果各有优缺点:西方的油彩画覆盖性强,厚重,可修补,但不易保持,易变灰变黯而东方的中国画用胶质调色,易遂自然,但添补有痕.4.东西方艺术形式不同:东方的艺术形式是一种沉思的形式.西方的艺术形式是一种夸张,另类的形式.5.东西方绘画的异面:A.从表面上看是技法的不同:a.作画方法不同,中国画讲究默写即获取素材后回房作画.西方讲究写生.b.绘画材料方法不同,从色调来讲东方以胶溶为巧,西方以油合为盛.从色素来讲,东方为青,赤,黄,黑,白五色,和谐调和的五色色泽会美不胜收,而西方以红,黄,蓝为三原色.B.深一层研究是观察方法的不同:a.中国讲究在游玩中无意中获取素材而西方讲究刻意的取景.b.美术界向有中国画是散点透视西洋画是焦点透视的说法.C.再深一层剖析是思维方式,哲学基础,及审美意识等历史文化背景的差异:a.中国画构图讲究留白,而西方绘画出现留白则视为画面不完整.b.中国还要求诗书画印的利用,中国画里诗书画印为一体,是画面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西方绘画没有此论.。
中西方绘画艺术比较
![中西方绘画艺术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1b04fb6848d7c1c708a1456b.png)
80年代中后期的油画作品出现
了新的艺术形式和风俗。中国油画出 现了空前的多样化的局面。新尚谊的 《瞿秋白》《塔吉克新娘》杨飞云的 《北方姑娘》 等等一批代表性画家及 其作品。
杨 飞 云 《 北 方 姑 娘 》
《塔吉克新娘》
《瞿秋白》
战洪宽作品
岭上雪
江南小镇
家乡雪
中 国 军 人
东方人是线性的唯美思维方式,西方 是三维空间的立体思维方式。不能说 这个说法对还是错,至少在绘画上有 这个趋势。据说,当年郎士宁给乾隆皇 帝画了一张肖像,乾隆皇帝说,“你画 的很象,但是不美!” 这一句话就概括 出了中西方美术风格的特点 。
差异总括
一.中西方美术最主要差异在于透视, 将焦点(一点)透视与散点(多点) 透视结合;而西方绘画着重于焦点透视, 真实客观是其特点。
民国中后期绘画
1927年,国Biblioteka 政府在南京成立。同一 年,吴昌硕在上海去世,齐白石则在 北京完成了他的“衰年变法”,中国 画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此时的代表 为:齐白石和北京的画家群;黄宾虹 和江南画家群;徐悲鸿及其传派
齐白石山水、花鸟、人物皆能,写意、
工笔兼善,尤以画花鸟虾蟹闻名。作画主 张“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书法及篆刻成 就亦很高。
未来派的重要性是激进的主张和无政府主
义的口号所具有的感染力和煸动性。 代表画家:塞弗里尼
《呐喊》 蒙克
表现派
达达主义
是一种无政府主义 的艺术运动,它试 图通过废除传统的 文化和美学形式发 现真正的现实。通 过反美学的作品和 抗议活动表达对资 产阶级价值观和第 一次世界大战的绝 望。 特点:荒谬,玩世 不恭,强调直觉、 反习惯性思维逻辑)
清代末年民国早期
上海形成了在"扬州八怪"之后中国近代 绘画史上最后一个画派--上海画派。画 派的代表人物首推任伯年和吴昌硕。
浅析中西方绘画艺术差异
![浅析中西方绘画艺术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b9d17061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01.png)
浅析中西方绘画艺术差异中西方绘画艺术差异,是一个涉及文化、历史、哲学和审美理念的复杂课题。
虽然绘画艺术是一种跨文化的表达方式,但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们对美的认知、审美情趣以及对艺术表现方式的偏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本文将从中西方绘画艺术的历史渊源、审美观念和表现形式等方面进行浅析,希望能够对中西方绘画艺术差异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1.历史渊源中西方绘画艺术在历史渊源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西方绘画艺术起源于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的绘画艺术,受到了基督教文化和文艺复兴的影响,在中世纪形成了严肃而庄严的宗教绘画风格,如拜占庭艺术和哥特式绘画等。
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们开始追求自然主义和人文精神,创作了大量以人体和自然景物为主题的作品,如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和米开朗基罗的《大卫像》等。
在18世纪至19世纪的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运动中,西方绘画艺术逐渐发展出了丰富多样的风格和流派,如印象派、后印象派、立体主义、表现主义等。
而中方绘画艺术则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岩画和书法艺术,在汉代达到了较高水平,唐代时期达到了顶峰。
中国绘画强调意境、气韵和笔墨,主要包括山水画、花鸟画和人物画等,具有浓厚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内涵。
在中国绘画史上,出现了许多著名的画家和绘画理论家,如顾恺之、文征明、李唐等,他们对中国绘画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
2.审美观念中西方绘画艺术的审美观念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西方绘画艺术注重艺术家个性的表达和创新,追求真实、精确和写实的效果,注重艺术作品的形式美和感官享受,追求对客观世界的再现和表达。
在西方艺术中,强调观念、情绪和个体的表达,追求独特性和创造性。
西方绘画艺术的审美理念受到了希腊哲学、基督教文化和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审美传统和审美体系。
而中国绘画艺术则注重意境、气韵和内在的美感,强调艺术家的个人修养和情感表达,注重笔墨的运用和精神的表现,强调拟人化、象征化和抽象化的表达方式。
中国绘画艺术强调神韵、意象和情感的审美,注重对内心世界和精神世界的表达,追求心灵的净化和超脱。
浅析中西方绘画艺术差异
![浅析中西方绘画艺术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94084d68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1a.png)
浅析中西方绘画艺术差异中西方绘画艺术是世界上两大不同的绘画体系,各自有着不同的发展历史和艺术特点。
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中西方绘画艺术有着独特的风格和表现方式。
本文将对中西方绘画艺术的差异进行浅析,以期了解两种绘画体系的异同之处。
中西方绘画艺术的历史渊源中西方绘画艺术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
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西方绘画艺术以人体裸体为主题,强调形态的准确性和立体感,往往以神话、历史或宗教题材作为创作对象。
而中国绘画艺术则以山水、花鸟、人物等为主题,追求意境的表现和意象的描绘,注重笔墨的韵味和意境的抒发。
在绘画表现上,中西方绘画艺术也有着明显的差异。
西方绘画注重透视和立体感的表现,强调光影的效果和材质的真实性,注重人物和物体的形态和结构,追求写实的表现方式。
而中国绘画则讲究线条、颜色、形式的审美感受,强调情感的表现和意象的抒发,追求意境和神韵的表现。
中西方绘画艺术的影响中西方绘画艺术在不同的时期和地域都有着相互交融和相互影响的历史。
古代丝绸之路的开通,使得东西方文化在绘画领域有了一定的交流和影响。
在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画家达·芬奇的艺术理论和技法对西方绘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中国的丝绸、瓷器、书画等艺术品也影响了西方绘画的发展。
在艺术创作和审美观念上,中西方绘画艺术也有着差异。
西方绘画追求客观和形式的表现,重视艺术的技法和表现手法,追求艺术的完美和智慧。
而中国绘画追求主观和心灵的表达,注重艺术的情感和意境,追求艺术的个性和境界。
中西方绘画艺术的未来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西方绘画艺术的交流和影响将更加频繁和深入。
在绘画理论和技术上,中西方绘画艺术将有更多的交流和合作,促进绘画艺术的创新和发展。
在绘画题材和表现方式上,中西方绘画艺术将有更多的交流和对话,促进绘画艺术的多样化和丰富化。
在艺术创作和审美观念上,中西方绘画艺术将有更多的交流和互动,促进绘画艺术的共享和传承。
中西方绘画艺术有着不同的历史渊源、影响和差异,但在未来的发展中,中西方绘画艺术将有更多的交流和合作,促进绘画艺术的创新和发展,共同推动世界绘画艺术的繁荣和进步。
从文化差异浅谈中西方绘画艺术的不同
![从文化差异浅谈中西方绘画艺术的不同](https://img.taocdn.com/s3/m/3c4a7aebeff9aef8951e066f.png)
从文化差异浅谈中西方绘画艺术的不同中西方美术由遥远的原古时期发展到现在的文明时代,由古延伸至今其形成演变到逐渐完善,可谓此涨彼伏、异彩纷呈。
无论是中国美术抑或是西方美术,它们都是人类的精神创造.只是由于东西方文化传统、哲学观念的差异,我们会发现两者在艺术创作和表现形式中的共鸣与差异,同时促进双方之间的了解与融合。
一、中西方审美意识的比较中国绘画与西方绘画由于文化环境、审美倾向的异同,侧重点是有所不同的。
中国美术在表现与再现、抒怀与求真关系中,强调主观情感的抒发,使人在融入自然的同时感受到心灵的愉悦,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的和谐。
西方艺术相对强调客观地再现,以求真求实的理性精神,偏重于强调对象客体的方向。
中国绘画是由笔墨营造气氛,重视传神与意境,追求神情意趣的氛围。
它一方面要求形与神的结合、情与景的互映,另一方面还要求创作者以中国哲学所独具的智慧和心灵、以笔墨艺术独有的语言形式表现出一种“境生象外”的审美境界。
然而西方人眼中的人与物皆是宇宙的本体,人与物的关系是并列关系,人只能站在与自然一定距离之外,借助眼睛等主观能动因素去理解把握自然之美.因此,西方绘画尤其是西方古典艺术,则是真实自然的再现和模拟,是对自然的真实表现。
这种主观把握情感、再现自然的把握性与中国古代哲学那种人与自然统一、人是自然的组成部分的世界观是有很大差异的。
然而无论中西方在文化背景与思维方式上存在着多少差异,但人类对于“美"的追求和对“和谐”的探究永远是一致的.东方的“天人合一"思想体现出中国人对自然的眷恋,实现了主观意志与客观规范的统一,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西方以“摹仿说"为代表的古典主义强调客观再现的真实性,实现了个别性与典型性的统一,其理性主义精神点燃了人类生命的光芒,体现出对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
二者从不同的方向和角度完善了古典艺术美学的和谐理想,使人类的心灵得到了慰藉,这是东西方艺术重要的契合点,也是中西方哲学观在艺术领域的反映。
从中西艺术对比角度说明东西方绘画艺术的理解和认识2000字
![从中西艺术对比角度说明东西方绘画艺术的理解和认识20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03af8655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ec79c77.png)
从中西艺术对比角度说明东西方绘画艺术的理解和认识2000字中西方绘画艺术是两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表现形式,西方绘画艺术注重形象塑造和视觉感染力,强调艺术的真实性和客观性,以透视法为科学基础。
而中国绘画艺术注重意象和精神传达,重视意境和气韵,追求主观精神的真实,源于大自然又高于自然。
在这个问题上,可以从中西方艺术对比的角度来理解和认识。
一、绘画侧重点的不同中西方绘画在画面空间表现和艺术审美上存在显著差异,这源于古希腊美学理念和科学精神。
西方绘画注重透视和光影效果,以写实为基础,注重物体的细节表现,例如西方的油画、水彩画等,这些作品注重描绘客观世界,追求视觉快感和形式美。
而中国绘画则更注重画面的意境和气韵,通过线条和色彩的运用,营造出丰富的艺术气息。
中国画以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等为主,其中中国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存在很大的不同,中国画更注重画家的心灵美。
同时,中国绘画更注重画家的个人感受和艺术表现,注重对画面的解读和表达。
二、线条运用的不同在艺术创作中,线条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表现手段,在中西方绘画艺术中也表现出不同的特色。
西方绘画中的线条常常是明确、简洁、流畅的,通过线条的运用可以表现出物体的形态、空间感和质感,使得画面更加生动、逼真。
例如,西方绘画中的素描、速写等,通过线条的表现可以准确地表现出物体的结构、比例、动态等。
中国绘画中的线条则更加注重表现画家的情感和思想,线条的运用非常灵活多变,可以表现出不同的意境和气韵。
例如,中国绘画中的水墨画,通过墨色的变化可以表现出丰富的层次感和肌理感,通过线条的运用可以表现出画面的流畅感和韵律感。
三、透视法的不同透视法是西方绘画艺术中非常重要的表现手法之一,通过透视法可以表现出物体的空间感和立体感。
西方绘画中的透视法通常是基于几何学原理,通过几何透视和空气透视等方法,表现出物体的远近、高低、前后等空间关系。
而中国绘画艺术中并没有明确的透视法,而是通过线条和色彩的运用来表现画面的空间感和立体感。
论中西方绘画的艺术差异
![论中西方绘画的艺术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75e806ad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1111c49.png)
论中西方绘画的艺术差异摘要:由于中西方地理位置的不同,生活方式的不同,历史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绘画表达方式。
本文将从中西方的文化哲学审美,以及中西方绘画技法等各方面,阐述中西方绘画艺术的差异和各自的特点。
关键词:三远;六法;诗书画印;散点透视;定点透视谈论中西方绘画的艺术差异,首先要分析的是中西方哲学和审美都不同。
是这种文化属性的差异造就了艺术追求上的差异。
中国的哲学追求的是天人合一,这是受传统道家思想影响的结果。
而传统的中国绘画都是植根于这个哲学思想之上的,所以中国画追求的是和谐之美。
所有的优秀画作,必定是宇宙本体、自然之道的体现,其终极表现目标是进于道、达于道。
《乐记,礼论篇》有云:“大乐与天地同和”,即艺术的精神境界是一种圆满具足而又与宇宙相感、相调和的状态。
西方哲学是以数理起源的,他们认为数是万物的质。
西方的宇宙本体论,就是一种合乎数学形体的理想图形。
因此,西方绘画重模仿、重形体、重比例、重结构,追求数理上的准确性。
他们对物体的描述必须是科学的、严谨的。
而中国画的特点是追求意境,不拘泥于标准的形成,寻求的是和谐之美。
从审美上来说,中国的审美学是真、善、美。
任何一幅炉火纯青,登峰造极的绘画作品,描述的必定是清新隽永,美好安详的氛围。
西方哲学是宗教哲学,他们的宗教强调忏悔,认为人生来是恶的。
这和中国“人之初,性本善”的思想是截然相反的。
所以西方的绘画更像是一种忏悔仪式,表达的是人性中的恶、丑、痛。
他们认为把人性中的这些不好的东西拿出来忏悔,得到了上帝的宽恕,人性就会变得美好。
由于出发点的不同,就造成了审美的不同。
除了哲学、审美都不同,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的不同以及生活方式都不同,绘画使用的工具和表达方式也不同。
一、绘画工具和载体的不同中国画用的是柔软、可千变万化的毛笔。
毛笔的特点可以自由地表现自己的想法或点或线、或粗或细、或大或小,一气呵成,随心所欲。
重墨色轻色彩,画于宣纸或绢帛之上为多。
西方绘画以硬排笔着油彩画于麻布之上,一笔一笔重复修改,发到想要表达的效果。
中西方绘画艺术的比较
![中西方绘画艺术的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fcd24285be23482fb4da4cec.png)
中西方绘画艺术的比较中西方绘画在色彩运用和对色彩的感受上显然有所不同。
中国传统的绘画是以墨调色,与西方绘画以油色烘染出的立体感、明暗透视等有庞大不同,在厚与薄、深与浅、淡与浓等多组矛盾中求得视觉性效果。
中国古代画论中以为,墨具有五色:焦浓、重、淡、清等;墨色当中又分为六彩:黑、白、干、湿、浓、淡。
中国传统绘画善恶不分,是无阴阳明暗;干湿不备,是无苍翠秀润;浓淡不辨,是无凹凸远近。
中国的绘画艺术以直觉的方式来感觉色彩的万千转变,而西方绘画艺术,整体上则是偏向于光学意义上的,加倍富于几何精神和理性的试探。
中国画和西洋画不一样,可能这是一个专门大的特点。
西洋画是表象的,超级写实的,对,更多。
中国画是写意的,那个写意可不是可能其,是写的意象,写的是理想,写的是画境、意境。
所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所以中国画不但要画得好,光是技术好不行,你还得有文化。
涉及到诗、书、画、印各方面的修养。
中国传统的美学观念一直延续到今天就是以天人合一,自然、朴实、返璞归真为美,那个中国画里表现得超级突出。
另外中国人的禅学思想比较发达,形和意之间的关系不是弄得很实实在在的。
一开始虽然是从写实、描画人物动身,可是渐渐地融进了中国人独特的思维方式,天人合一的价值观念、美学观念,和形意之间辨证的这种思维方式,是。
所以在中国从色彩、构图、黑白、线条,方方面面都表达了这种独特的哲学观念和思维观念,乃至人生的伦理观念。
而且中国人从来有一种运动的画面感,这就是中国人天然地有电影的思维、运动的视觉形象,所以中国画里散点透视。
你一看它是运动着的,看着山水是活的。
中国画意象所表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同一,强调的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主张眼到心到、意到,意中有象,象中成心,主观情志外象化,客观之象情趣化,可谓物我融合,天人合一。
固然,中国画也要面对客观物象,但这些物象经与审美主体融合后,也就蜕变成一种精神状态的物化方式,绝再也不拘泥于客观真实的气宇标准。
对于自然物象,它不是不知,而是没必要去知,更无心刻意去知,于是,中国画不讲核心透视,而善散点组成;不讲三度空间,而求二度转变;不讲块面刻画,而取轮廓勾画;不讲物理重心,而重主观感受。
东西方艺术绘画的不同
![东西方艺术绘画的不同](https://img.taocdn.com/s3/m/1fb7c6dd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cb.png)
东西方艺术绘画的不同[键入文字]东西方绘画艺术的不同中国的画是在写实的基础上写意,而外国的画是写实。
中国画给人最深的印象就是它的意境美。
它从不把真实地表现自然作为自己的目的。
它所表现的始终是一种源于现实又包孕着画家的主观思想的人格化自然。
而西方绘画是自然的真实再现和模拟。
西方绘画讲究的是对自然的真实表现。
中国画描绘的是心灵的故乡,而西方绘画描绘的是生命的家园。
西方绘画艺术概括地讲有两大派,一是写实派或称具象派,认识和把握自然的方式是纯客观的,始终贯穿着以科学精神为基础,画家观察研究自然的方法主要是对景写生。
要求对象、光源、环境、视点四固定,即创作时对客观景物的位置、视点只能选择,而绝不能在画面上随便移动,以求严格按照物理、光学原理,科学准确地再现三维空间的客观世界,并把运用和体现透视、解剖、光彩原理的准确程度当作衡量艺术质量的重要尺度。
所以,画家的功夫都用在眼睛所能看到的物体和光影上,不允许增加任何个人的意念和想象。
二是抽象派。
西方艺术贯走极端,艺术家们在对具象写实感到厌倦以后,从印象派开始,仅在数十年内,有些人就从具象这个极端急剧转到抽象——另一个极端。
抽象派与严格地再现客观物象的写实派正好相反,创作方法是使自然物象变形,追求抽象的装饰性和视觉效果,或用光色和几何形态的抽象组合形式表现个人主观的思想体验,甚至是潜意识、下意识,以及种种隐秘的心理。
中国画主要以线来描绘物象,尤其在传统中国画当中,最具审美价值的莫过于线的艺术了。
传统中国画的线条不仅是画家用以抽取、概括自然物象作为造型的基本手段,而且还相对独立于客观物象,具有表现画家主观情感的审美价值。
它既符合人的视象在二维空间的真实合理性,又摆脱了像西方写实主义去被动地放映物象在三维空间的真实幻觉的束缚。
以中国画的发展进程来认识,每个时代所产生的艺术作品都附着了时代的气息与时代的特色,如:唐代的《韩熙载夜宴图》即表现出了唐代流行的线描技法,同时又体现出了时代的背景与生活气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西方绘画艺术差别
人类主要的审美方式是东西方两种,当然还有重要的非洲艺术和南美印第安艺术、澳洲土著艺术以及中西亚艺术。
西方人至今仍然忽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艺术在人类文明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西方人自负的认为有了白种人的艺术就完全可以自给自足。
中国人独特的艺术思维和表现方式恰恰是西方人从未尝试过的。
其中美妙西方人至今不甚明了。
那么东西方艺术(我这里主要指的是美术)有那些明显的区别呢?
1:艺术思维有区别。
西方艺术主要反映客观现实。
东方艺术主要通过对现实主观再现表达某种意境。
西方社会从19世纪开始对艺术的表性进行了全方位的尝试,至今几乎尝试了所有可能的表现形式。
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很富有逻辑,他的艺术史这种最可以不逻辑的学科也充分显示了其思维的一贯性。
这点和东方人(特别是中国人)形成鲜明的对比。
而我发现中国人的艺术表现形式及其思想内核偏偏是西方人从来没有触及和能真正领悟的。
西方人从19世纪末仿佛突然开了窍,对艺术的表现形式及其哲学进行了深刻的研究和反思,这种反思是严谨的。
其主要的催化剂之一是摄影技术的诞生。
在摄影术诞生以前以西方为代表的艺术家们主要精力放在对客观事物的精确再现上,经过上千年的努力已经到达了一个非常高的境界。
其实对事物的平面再现本身在我看来根本不能算艺术,这只是一种技术,一种可以量化的技术,就算一个毫无艺术细胞的人经过量化的训练也可以掌握
素描以及色彩的基本表现方法。
我宁愿把这种技术归纳为科学而不是“艺术”。
但西方艺术家们通过这种方式展现的卓越技巧仍然可以算作艺术。
但可笑的是摄影术的诞生彻底打乱了艺术家的思维---还有必要画画蛮?有了摄影我们画什么?艺术家还有存在的价值吗?于是艺术家们开窍了,重新思考并定义绘画的定义以及表现的方式。
于是种种流派,种种观念,种种思潮不断涌现,其实无非是想给画家们一个存在的理由。
但不可否认的是,在接下来的历史中,西方对艺术的思考和艺术的发展还是相当严谨的。
这几乎是一个拨丝抽茧的过程。
首先是对表现形式进行了探索,然后又对艺术哲学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并诞生了许多艺术流派。
奇妙的是几乎还没有西方艺术家对中国艺术进行非常严谨系统的研究和复制,于此相反,中国的艺术家们对西方的艺术趋之若鹜,进行了普遍的研究和学习。
不可否认西方在艺术的理论系统上是先进的,是远远领先于东方世界的。
于是中国的艺术家面对左右为难的局面,一方面要继承中国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传统艺术,一方面要适应发达的西方现代艺术,于是出现了有趣的现象,一部分画家已经完全西化,接受并沿袭西方的现代艺术思路搞所谓当代艺术,这些艺术家基本完全使用西方的艺术语言和思维方式去创作;另一部分所谓传统画家继续继承中国古老的表现形式进行中国本土艺术创作。
当然有极少数画家想到了用中国的表现形式进行现代艺术思维的创作,其中代表如吴冠中。
中国传统的绘画主要是文人画。
是文人通过对各种自然景观进行
抽象的描绘(当然也有十分精确写实的再现)来表现一种情趣美。
如果按西方的艺术流派来分类,中国画应该属于印象派和表现主义范畴。
中国古代文人通过对花鸟鱼虫,山水人物的描绘展现高超的概括技巧和独特的人文情怀。
2.东西方艺术针对的受众有区别,中国的绘画艺术从来就是贵族艺术。
民间的艺术虽然存在但一直被忽略。
中国古代的绘画艺术主要是皇家贵族或是士大夫阶层的精神娱乐。
中国古代最杰出的艺术作品通常被皇家收藏。
中国古代的画家几乎都是做官的,绘画是中国知识精英表达情感和思想境界的最佳表现形式之一,并且由于创作者和受众都是知识分子,所以中国古代的文人画的意境十分高远,时常有一种“身在官场翻滚,心在旷野听雨”的意境。
并且中国古代文人画还和文学有着密切的关系,我觉得叫文人画不如叫文学画来的更加贴切,中国的诗书画从来都是一体的,几乎没有那幅画能完全摆脱诗歌对其的影响。
西方的艺术从一开始就是为大众服务的。
在中世纪之前西方绘画主要服务于宗教和装饰。
很多画家都是工匠出生,他们绘画的主题是表现神话传说和宗教题材,是服务于大众信仰和大众的审美取向。
发展到现代其主要创作仍然被广泛的应用在大众的生活中,虽然许多大师的作品已经价格高的离谱,但其精神实质是大众化的。
3.创作的主题不尽相同。
中国古代绘画的主题是自然景物,(山水、花鸟、走兽、鱼虫)人物画也有,但相对来说比较的研究不够深入。
中国人物画从来就没用上升到解剖学的高度,主要追求神似。
而
西方主要绘画的表现对象是人物,自然景物相对较少。
虽然西方在进入19世纪之后随着思想的解放和科技的进步慢慢绘画对象转为万事万物,包罗万象,但在这以前真的很少涉及完全脱离人物的绘画主题。
从一个侧面也反映了西方人的世界观——人似乎永远是一切事物的主宰。
中国画通常是借物喻情,西方人通常习惯直接用人物形象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征。
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东西方思维方式上的差别,中国人更加婉转一些。
当然中国绘画之所以在人物写实方面和西方有一定差距是和东西方绘画的材料工具有很大的差异有很直接的关系,西方人的绘画材料在色彩颜料方面比中国画要丰富得多,也比较适合表现复杂的色彩层次关系,而中国画的色彩颜料的品种和表现力方面要逊色许多,而且中国的绘画媒介——纸张,也不太容易控制效果,这对写实来说是有很大的障碍,尽管如此并不是说中国画就无法精确的写实的表现客观对象,到了近代还是出现了用中国画技巧比较写实的人物画家。
其中最早最具有代表性的应该是乾隆时期的宫廷画家郎世宁,近代如徐悲鸿、蒋兆和。
4.绘画材料和种类差别。
绘画材料的区别直接反应为美术形式和创作手段的区别。
中国传统的绘画形式是宣纸水墨画,当然在媒介上还有纸本、绢本、木板、壁画等,西方的传统绘画方式要丰富一些,主要有蛋彩画、油画、木板画、铜版画、蚀刻画、水彩画、素描、水粉、丙烯画等等,近现代随着科技的发展更出现了多种多样的材料以及颜料以及各种材料混合应用的表现形式,而西方艺术家们已经把美
术的创作手段扩大到任何材料都可以使用的程度。
相对来讲中国画的创作手段还比较单一,或者说发展的空间还比较大,但中国画在材料上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中国画的主要材料是一一对应的,就是毛笔水墨只合适在特定的纸张即宣纸上才能充分的表现出其特有的艺术效果,换了其他的媒介,其表现力和发挥空间都会受到很大的阻碍。
如果想把中国绘画的材料进行革新和发展,恐怕很有难度,这也是阻碍中国画继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中国画还有个和西方绘画非常明显的区别,就是中国画很难修改,一笔就是一笔,由于中国画在纸张上的留下的痕迹很难修改,这就对画家的功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每一笔都至关重要,只要有一笔画错,整个画面就毁于一旦,这也妨碍中国画表现复杂的场景,所以慢慢的中国画发展成了一种以线条为主要表现手法的艺术形式,中国古代的画家们已经把线条艺术发挥到一个至高的境界,每一笔都似乎有生命,每一笔都那么的耐人寻味,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画在线条艺术上无疑是其他艺术形式无法比拟的。
实际上中国水墨画是一种独特的水彩素描。
写到这,我想说,中国传统绘画的艺术魅力还没有被以西方为代表的西方艺术世界完全理解和接受,西方人知道中国有一个齐白石,也许还有张大千,但可能并不知道我们有那么多杰出古代艺术家,他们的名字应该和达芬奇、毕加索和梵高一样闪耀。
这不能说是个非常大的遗憾。
在我看过的西方人写得艺术史中,中国艺术只被寥寥带过,甚至还没有日本艺术谈的多,我操。
毕加索就曾经说过:中国艺术是
那么的高深莫测,可惜我接触的太迟了,我已经经不起艺术上的大地震了。
那时毕加索已经是78十岁的老人。
他还说过,比西方人懂艺术的是非洲人,而世界上最懂艺术的是中国人。
毕加索曾经深受非洲艺术的影响,他的立体主义绘画就是受到其深深的启发。
可惜这位天才没能早早的知道中国的艺术,否则不知道又有什么样的精彩作品和创造出怎样的艺术流派,的确遗憾。
随着中国的国力不断增强和日益强大,中国在世界的话语权越来越多,还有我们的艺术家们不断的努力,我相信中国的独特艺术形式和高深的艺术成就一定会和西方的艺术一起并肩站在史册上。
这也是我们国家对世界的最伟大的贡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