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违法犯罪.ppt

合集下载

《预防犯罪》PPT精品教学课件

《预防犯罪》PPT精品教学课件

参考答案: (1)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应受刑罚处罚性。 (2)家庭: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和管理,对有不良行为的未成年要给予更多的关怀 。 学校:加强对未成年人的道德、法治教育,及时发现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及时教育引 导。 社会:应当加强对中小学学校周边环境的治安管理,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社 会文化环境。 自身:加强个人思想道德修养,增强法律意识,正确对待家庭、学校的教育,谨慎交友 ,防微杜渐,预防违法犯罪。
犯罪:是指那些严重危害社会, 触犯刑法并依法应该受刑罚处罚 的行为。
一、了解罪与罚
社会危害 程度
违反法律
行为一:小偷小摸,造成轻微伤害的,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
属于一般违法行为。
承担法律
责任不同
行为二:殴打他人,导致其重伤甚至死亡的,触犯了刑法,属
于犯罪行为。
杨勇的两种行为,为什么行为一是一般违法行为,行为二 是犯罪行为?
导入新课
你知道吗: 2020年10月13日,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二审稿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 议审议,拟在特定情形下,经特别程序,对法定最低刑事责任年龄作个别下调。 草案规定,已满12周岁不满14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 情节恶劣的,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应当负刑事责任。
课堂探究:为什么要调整法定最低刑事责任年龄?
主刑 刑罚的种类:
附加刑
一、了解罪与罚
主刑
刑罚
附加刑
有无 管拘期 期 死 制役徒 徒 刑
刑刑
主刑只能单独使用
剥 夺


罚政 收逐
金治 财出
权 利


附加刑可以同时使用
管制 拘役 有期徒刑 没收财产 驱逐出境

《预防犯罪》PPT优秀教学课件

《预防犯罪》PPT优秀教学课件

小 1 刑法的作用和内容 结
(1)刑法作用: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 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 (2)刑法内容:它明确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 罪,以及对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的刑罚。
了解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严重社会危害性 刑事违法性 应受刑罚处罚性
犯罪的最本质特征
犯罪的法律标志
犯罪的严重社会危 害性和刑事违法性 的必然法律后果
③不良行为是小节,对个人成长无关紧要 ④预防违法犯罪应该从杜绝不良行为开始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 B )8.下面几幅图说明
A.一般违法和犯罪都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 B.有不良行为不及时改正,有可能发展为犯罪 C.一般违法与犯罪承担的法律责任是相同的 D.有不良行为的人一定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解析】图文信息说明违法犯罪往往是从不良行为开始的,有了不良行为如不及时改 正,发展下去就有可能走向违法犯罪,B符合题意;A错误,一般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 害相对轻微;C错误,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承担的法律责任不同;D错误,说法过于绝 对。故选B。
( B )5.任某因制售盗版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雪容融玩偶,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并 处罚金4万元。下列对此案件解读正确的有 ①触犯了刑法 ②能够彻底解决制假售假问题 ③属于一般违法行为 ④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题文中,任某的行为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受到了刑罚处罚, 属于刑事违法行为,①④正确;②错误,“彻底解决”的说法过于绝对;③错误,任某 的行为属于严重违法行为。
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
预防犯罪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犯罪的基本特征及刑罚的种类;知道犯罪的危害性,懂得不良行为 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预防犯罪》PPT课件

《预防犯罪》PPT课件
8.古语云:“小时偷针,大时偷金。”这句话告诉我们(A)①不良行为是一定会走向违法犯罪的 ②要增强法制观念,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 ③要懂得避免沾染不良习气,改正错误 ④不良行为不加以改正会走上违法犯罪道路A.②③④ B.②④C.③④ D.①②③
9.2017年1月24日,山东省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对被告人庞红卫、孙琪非法经营疫苗案开庭审判,认定被告人庞红卫等人犯非法经营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五年,并没收个人全部财产。从材料得到的启示是( B )A.违法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B.他们的行为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应受到刑罚处罚 C.只是不道德的行为,应该受到舆论的谴责 D.是行政违法行为,应受到行政制裁
4.主刑,是对犯罪分子适用的主要刑罚,其包括( A )①管制、拘役 ②有期徒刑、无期徒刑 ③死刑 ④剥夺政治权利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5.下列有关犯罪的认识,正确的是( A )A.犯罪是一种触犯刑法的行为B.违法行为就是犯罪行为C.受到法律制裁的行为,就是犯罪行为D.只有年满16周岁的人才可能犯罪
6.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两大类。7.犯罪是我们成长道路上最凶险的陷阱。8.我们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9.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10.生活在法治社会,我们应增强法制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
1.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是( C )A.民法 B.治安管理处罚法C.刑法 D.宪法2.《刑法修正案(九)》将校车严重超员超速、违法运输危化物品等行为确定为犯罪,因为这些行为都( D )①具有严重社会危害 ②触犯刑法 ③应受刑罚处罚 ④具有因果相关性A.②③④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①②③
3.2017年3月28日,陶某因锯断共享单车车锁以方便自己使用,被上海市金山区人民检察院以盗窃罪提起公诉,法院判处陶某拘役四个月,缓刑五个月,并处罚金2 000元。陶某被处罚,是因为( C )A.他的行为具有一般社会危害性 B.他的行为是行政违法行为 C.他的行为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 D.他的行为是民事违法行为

《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PPT(完美版)

《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PPT(完美版)
• 如迟到、早退、讲粗话脏话、穿奇装异 服、染发、带首饰、男生留过耳长发、 光头、教学区打球、不按时就寝等各种 违反学校规章制度的行为,。
《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PPT
《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PPT
问题2、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自身原 因还有什么?
• 1:平时有不良行为、经常搞恶作剧,有的会发展到 有意或无意识地伤害别人。
《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PPT
《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PPT
法律词典
• 违法——指违反法律规定,危害国家、 社会和公民利益,依法应当承担法律责 任的行为。通常表现为对正常社会秩序 的破坏,对公民人身权利和公私财产等 合法权益的侵犯,
• 犯罪——指严重危害社会,触犯刑法, 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美国著名政治家帕金斯30岁那年任芝加哥大学的校长, 有人怀疑他那样年轻是否是能胜任大学校长职位,他知道 后说了一句“一个30岁的人所知道的是那么少,需要依赖他 的助手兼代理校长的地方是那么多”。就短短这一句话,使 那些原来怀疑他的人一下子放心了,对他敬意倍增。我们 经常讲一句话,叫有理也要让三分。我们在平时学习工作、 生活中也应学习这位校长忍让的胸怀。
《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PPT
《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PPT
大家谈
问题1. 哪些行为属于不良行为? 自己有没有不良行为?
《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PPT
《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PPT
严重不良行为:
• 严重不良行为是指严重危害社会,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违法 行为:
• (一)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 • (二)携带自制刀具,屡教不改; • (三)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 • (四)传播淫秽读物或音像制品等; • (五)进行淫乱或者色情、卖淫活动; • (六)多次偷窃; • (七)参与赌博,屡教不改; • (八)吸毒、注射毒品; • (九)其它危害社会行为。严重不良行为的发展延伸就是

预防犯罪(课件)(共30张PPT)

预防犯罪(课件)(共30张PPT)

刑罚的含义及其种类
管制
不关押,限制自由,人民和群众监督改造
拘役
1-6个月就近关押
有期徒刑
剥夺一定时期人身自由,监狱
没收财产 驱逐出境
个人所有财产的部分或全部 外国公民和无国籍公民
区分几组概念
❶ “罚金”与“罚款”相同吗? ❷ “拘役”与“拘留”相同吗? ❸“刑罚”与“刑法”相同吗?
罚款、拘留------行政处罚------行政违法(一般违法) 罚金、拘役------刑 罚------刑事违法(严重违法/犯罪)
二、加强自我防范
※6.如何加强自我防范,远离犯罪
笔记区
? ①我们作为社会成员,我们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
远离犯罪。
②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
③生活在法治社会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 个自觉守法的人。
④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 防患于未然。
课堂小结
刑法------法律名称
刑 规定
结果 犯

刑罚------是对违法刑法的处罚 法


加强自我防范,远离犯罪
我年龄小,与犯罪无关, 即使犯罪也不受刑罚处罚
小艺的观点正确吗?为什么?
不正确;犯罪与年龄无关;尽管法律规定人到了一定年龄实行严 重危害行为才可能构成犯罪,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年龄小实施犯罪 行为也不要紧。
冒充女子与同事网恋5年索财20万
诈骗罪
刑法的作用及内容
我国刑法对四百多种犯罪行为分别规定了刑罚。查阅刑法,分析 图片中行为的性质和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刑法》第二百二十六条 以暴力、威胁手段强买强卖 商品、强迫他人提供服务或 者强迫他人接受服务,情节 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 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 罚金。

预防犯罪ppt课件

预防犯罪ppt课件

随堂练习
3.刑法修正案(十一)规定,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 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
D 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这警示青少年( )
①要防微杜渐,预防违法犯罪 ②年龄小,违法犯罪也不要紧 ③要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 ④要厉行法治,坚持严格执法 A.①④ B.②④ C.②③ D.①③
社会危害 程度
违反法律
行为一:小偷小摸,造成轻微伤害的,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
属于一般违法行为。
承担法律
责任不同
行为二:殴打他人,导致其重伤甚至死亡的,触犯了刑法,属
于犯罪行为。
对比分析上述行为。
新知探究:
1.含义:犯罪是指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刑罚处罚
的行为。
严重社会危害性 犯罪最本质特征

以及对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的刑罚。

作用: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
民利益的有力武器。
刑法第十七条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 的盗人窃,罪犯故意杀人、故生意产伤、害销致售人有重毒伤、或有者害死食亡品、罪 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 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非法拘禁罪
新知探究
犯罪的三个
基本特征 刑事违法性
犯罪的法律标志
应受刑罚处罚性 犯罪的必然法律后果
关系:相互联系、不可分割,共同构成了区 分罪与非罪的标准
5.2-1了解罪与罚
最终,法院依法判决被告人朱某 犯寻衅滋事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 被告人赵某、李某、霍某、高某犯 寻衅滋事罪,分别判处有期徒刑十 一个月。
➢ 1.圈出的地方,属于犯罪的哪个基本特征? ➢ 2.刑罚的含义及种类有哪些,谁来进行判刑?

【法制教育】《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主题班会课件.ppt

【法制教育】《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主题班会课件.ppt

五、偷窃、故意损坏财物
(一)偷窃
偷窃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数量较少的财物的行为。
• 青少年中有的不满足自己生活的欲望,看到人家吃得好、穿得好,心里很羡慕,而 当欲望得不到满足时,就会非法去窃取公私财物。
• 一些未成年人因缺少良好的教育环境,平常喜欢贪点小便宜,从拿人家一本书、一 支笔、一块橡皮开始,逐渐养成小偷小摸的习惯。
四、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
通常称“敲竹杠”这种行为小则违法,大则犯罪。 如我市某技校一团委副书记文秀,乘全校教师开会时溜进老师 的办公室,在抽屉中发现出好的期中考试的《数学》试卷,就 用纸抄下来,抄的时候被同班同学月娥发现。那次的期中考试 文秀考了98.5分。月娥因掌握文秀抄试卷的事,就经常以借为 名向文秀索要钞票和好的衣服。过了一阶段,文秀偷看试卷的 事也在同学中间传开了。文秀认为是月娥说出去的,“你不仁, 我不义”,主动向班主任坦白了偷看试卷,月娥敲其钱、衣服 的事。一星期后,两人分别被学校作了处分。
法律知识链接
《刑法》第二 百六十三 条规定,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务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
刑,并处罚金。
五、偷窃、故意损坏财物
(二)故意损坏财物
• 故意损坏财物是指故意毁灭或者损坏公私财物的行为。 • 日常生活中的故意损坏财物,多出于报复的动机,你对我不义
那我就将你的财物损坏,使你生活不好或叫你破破财等。青少 年中多出于嫉妒或寻找刺激,而偷偷地把别人的东西损坏。这 种行为既损害了别人也害了自己。 • 行为严重的构成犯罪,被追究刑事责任;不构成犯罪的要按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处罚。
轻度不良行为
1. 轻度不良行为是泛指与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 行为规范、公众道德规范相背பைடு நூலகம்一些行为以及心 理障碍的总和。

《预防犯罪》做守法的公民PPT课件

《预防犯罪》做守法的公民PPT课件
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
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
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学习任务一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
我国刑法第一百四十条规定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 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列出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 1.旷课、夜不归宿; 2.携带管制刀具; 3.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4.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 5.偷窃、故意毁坏财物; 6.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 7.收听、观看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 8.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场所; 其他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
必然法律后果
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它们共 同构成了区分罪与非罪的标准。
学习任务三
材 料 : 某 市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特殊的寻衅滋事案件。被害人李某今年刚满14岁,因 隔壁村委会有无线网络,5月的一天21时许,李某从家中骑电动自行车到隔壁村委会,在村 委会对面的台阶上连着Wi-Fi玩手机。次日凌晨,被告人龙某酒后看见坐在路边上网的李某 , 觉得不顺眼 , 遂对李某随意进行殴打、罚跪,并将汽油泼在李某身上吓唬他,导致被害人 李某头部、胸部、腿部多处受伤。案发后,龙某藏匿起来,但经公安民警布网追查并最终 被抓,他只得如实供述了犯罪事实。法院以寻衅滋事罪,判处被告人有期徒刑一年。
销售金额五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的,
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
销售金额二十万元以上不满五十万元的,
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 销售金额五十万元以上不满二百万元的, 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

5.2 预防犯罪 课件(共25张PPT)

5.2 预防犯罪 课件(共25张PPT)
声和则响清,形正则影直。 ——《太子少傅箴》
预防犯罪
了解罪与罚
犯罪的特征 犯罪的处罚方式--刑罚
加强自我防范
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杜绝不良行为
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
1.(2020•宜昌)夏某因贩卖毒品被人民法院依法判处有 期徒刑十年,并处罚金十万元。其涉案毒品、原料及 工具被依法予以没收,违法所得被依法追缴。夏某的 行为属于( A ) A.刑事违法行为 B.行政违法行为 C.民事违法行为 D.一般违法行为
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我国刑法第263条规定,以暴力、胁迫或者其
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 期徒刑,并处罚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 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 没收财产。
什么是刑罚?
刑罚又称为刑事处罚、刑事处 分,是指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 分子适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 律制裁方法,以限制或剥夺犯 罪人权益为主要内容。
2.犯罪对自己、对家庭、对他人、对社会都具有严重危害。 因此作为青少年( C ) ①要在心灵深处憎恶违法犯罪 ②要坚决打击违法犯罪 ③要在行为上远离违法犯罪 ④要从小事做起,预防违法犯罪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3.李某因贩毒、抢劫,被人民法院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并
一般 属于 违法
行为
属于
犯罪 行为
王某乘坐杜某驾驶的出租车时,向 杜某索要手机打电话遭到拒绝,王 某对杜某实施殴打致其轻微伤,杜 某逃走,王某趁机将出租车开走。
查找资料并与同学讨论:
王某有哪些违法行为?是否构成犯罪?
本案中的犯罪分子犯了故意伤害罪和抢劫罪。 我国刑法第234条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

《预防犯罪》PPT课件

《预防犯罪》PPT课件
2.刑法的作用: 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 民的有力武器。 3.犯罪的含义: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 触犯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4.犯罪的基本特征:
5.刑罚的含义:P54 6.刑罚的分类:主刑、附加刑
1.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2.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 3.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 4.从小事做起,防患于未然
个“朋友”竟拦路抢劫,在短短几天内多次作案,最终因犯抢劫罪被判刑。
思考: 1.陈某的行为属于什么行为? 2.陈某是怎样走上犯罪道路的? 3.看完本案例给了什么启示?
如何加强自我防范?
1.要珍惜美好周岁 的人犯罪,应 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 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 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 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 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 责任
2.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
不良行为 严重不良行为——严重危害社会,尚不构成刑事处罚的违法行为
3.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 4.从小事做起,防患于未然
生活在法治社 会,青少年怎 么做?
课堂小结
预防犯罪
了解罪与罚
如何加强自 我防范?
1.刑法的含义:是规定什么行为是犯罪, 以及对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的刑罚的法律。
探究:15岁中学生陈某,原本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自从结识了一些
社会上一群游手好闲的“朋友”,他逐渐无心学习,经常旷课。开始他还
有些自责,觉得对不起父母和老师,后来便放纵自己,并因偷东西、打骂
同学等受到学校处分。但他并没有吸取教训,反而经常偷窃财物等,因此
被公安机关拘留。但他仍不思悔改,为搞到钱去网吧玩游戏,他和另外两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具体包括: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强奸罪,奸 淫幼女罪,强制职工劳动罪,过失致人死亡罪,过 失致人重伤罪,拐卖妇女儿童罪,非法侵入住宅罪。

《预防犯罪》PPT精品课件_部编版PPT

《预防犯罪》PPT精品课件_部编版PPT

严重不良行为
合作探究
6.区分:不良行为与严重不良行为。(P56)
不良行为:主要违背社会公德,并未违法,对社会 危害性轻微。
严重不良行为:指严重危害社会,尚不够刑事处罚 的违法行为。属于一般违法行为, 比不良行为对社会的危害性要大。
这两种行为的定性:主要看对社会的危害性程度。
二.加强自我防范,预防犯罪
一.了解罪与罚 1.含义 飘带,形象有趣。这部分通过对雪、日、雾三种富有代表性的事物的描写,鲜明地勾勒出冬季泰山的雄浑景象。
1.答案:(1)C;(2)①“雄关漫道真如铁”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暗示出夺取娄山关的艰难。②这两句词体现了红军夺取娄山关后的豪迈之情,表现了革命队伍踏平艰难险阻的决 心和勇气。
(6)是月丁末(是:这、此)
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A.首联中的"归鸟"既是起兴,也暗示地点,反衬诗人欲归而不得的怅惘。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尤其是人物语言极具个性,最精彩的是五位青年妇女商量去探望丈夫的一段,作者没有一言半语的交代,而人物的鲜明个性就通过对话表现出来了。
9 其他严重危害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
1 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 2 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 3 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 4 传播淫秽的读物或者音像制品等; 5 进行淫乱或者色情、卖淫活动; 6 多次偷窃; 7 参与赌博,屡教不改; 8 吸食、注射毒品; 9 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
周永康受到的处罚是什么处罚?哪些是主刑?哪些是附加刑?
对犯罪分子只能判处一种主刑;对同一犯罪行为既可以在主刑 之后判处l个或2个以上的附加刑,也可以独立判处1个或2个以上 的附加刑。

《远离违法犯罪》PPT课件

《远离违法犯罪》PPT课件

都是违法行为,都触犯了国家
的法律法规
h
33
•北京的持卡人焦女士骗取十多万。

犯罪
•大力过马路闯红灯,被罚款。

一般违法
•小明拿自己捡到的3元钱买了冰棍儿。

一般违法
•小二在拳击比赛中把小三的门牙打掉。

不违法
•一间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时放火。

犯罪
•一醉酒者在公共场所放置爆炸物。

犯罪
h

惩治犯罪的有力武器:
思维拓展: 如何避免违法行为的发生?
•凡是法律规定应当做的事,我们每个公 民都应当依法履行;
•凡是法律规定不能做的事,我们每个公
民都坚决不能做。
h
8
第14课 远离违法犯罪
2.违法行为的类别

1 )
违宪行为
是指违犯宪法的行为。

据 所
刑事违法行为 也称犯罪,是指触犯刑法的行为。


的 民事违法行为 是指违犯民事法律、法规的行为。
果不改正,发展下去就可能导致犯罪。
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的区别是:首先,对
社会危害程度的不同。郭某平时不遵守劳动
纪律,又无票乘车并辱骂和殴打售票员,这
些都是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但毕竟情节
较轻、社会危害较小,没有触犯刑法,只是
一般违法行为。后来郭某纠集他人将售票员
殴打致残,情节严重,社会危害性较大,因
而触犯了刑法,构成了犯罪。


类 别
行政违法行为 是指违犯国家行政管理法律、法
规的行为。
h
9
第14课 远离违法犯罪

2 )
民事违法行为

5.2 预防犯罪 课件(共17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ppt

5.2 预防犯罪 课件(共17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ppt

注意:拘役、罚金属于刑罚,用于刑事违法行为(犯罪)
拘留、罚款属于行政处罚,用于行政违法行为
02 加强自我防范
十二周岁未成年人致人重伤重残将被追刑责
结合教材,谈谈如何加强自我防范,预防犯罪? ①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探究与分享:
15岁中学生陈某,原本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自从结识了一
罪被判刑。
同学们分析一下,陈某是如何走上犯罪道路的?
1
2
3
4
5交Leabharlann 友无心学习、 偷东西、旷课
打骂同学
偷窃财物 拦路抢劫
需要我们从杜绝不良行为开始。
不良行为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汶川大地震发生,读初三的雷楚年冒死连救7人,入选“感动中国” 人物,被评为全国“抗震救灾英雄少年”。
未成年人犯罪
不良 行为
些社会上一群游手好闲的“朋友”,他逐渐无心学习,经常旷课。开始
他还有些自责,觉得对不起父母和老师,后来便放纵自己,并因偷东西、
打骂同学等受到学校处分。但他并没有吸取教训,反而经常偷窃财物等,
因此被公安机关拘留。但他仍不思悔改,为搞到钱去网吧玩游戏,他和
另外两个“朋友”竟拦路抢劫,在短短几天内多次作案,最终因犯抢劫


/
k
e
j
i
a
n
/
d
i
l
i
/
历 史 课 件 : / k e j i a n / l i s h i /
主刑
刑罚
附加刑

拘 有期 无期 死

剥夺 没收 驱逐
政治

役 徒刑 徒刑 刑

财产 出境 权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吸烟,喝酒, 去营业性舞厅
小偷小摸,“拿” 几罐饮料,偷几件 文具。
撬门破锁,盗窃 钱财。
不良行为 一般违法行为
犯罪行为
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关系
一般违法
犯罪
对社会的危害 危害性不大
危害性大


违反的法律
刑法以外的法律法规
刑法

处罚的方式
民事制裁、行政制裁
刑罚处罚

都具有社会危害性

都是违法行为

都应承担法律责任
违法
犯罪
A
违法
犯罪
C
违法
犯罪
B
违法
犯罪
D
5.什么是一般违法行为?
违法情节比较轻微,对社会的危害性不大, 还没有触犯刑法,只是违反了刑法以外的 法律、法规,这种违法行为叫做一般违法 行为。
6.什么是犯罪?
是指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应 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初识魏某
• 16岁的魏某曾被评为三好学生,父母夸他有出息,老师为他高兴,同学们 都羡慕他。但自从结识了社会上一帮游手好闲的“朋友”后,他就渐渐变了。 他学会了吸烟、喝酒。由于经受不住不良诱惑和朋友的“逼迫”,他还经常 去营业性舞厅。由于花钱越来越多,家里给他的零花钱满足不了他的需要, 于是他便开始小偷小摸。他多次到超市“拿”几罐饮料、偷几件文具,然后 卖给一些小同学。为此,魏某曾被公安机关拘留。
• 小偷小摸仍不能满足魏某高消费的需要,于是他开始撬门破锁,盗窃钱财。 他先后7次到同学家行窃,获得现金4000余元和价值2000余元的财物。一次, 他潜入一同学家中行窃时,被同学的父亲当场抓获并扭送到派出所。最后, 人民法院以盗窃罪判处魏某有期徒刑3年。
合作探究 1.魏某的行为有哪些? 2.哪些是不良行为?哪些是一般违法行为?那些是犯罪行为?
合作探究 魏某是怎样一步步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
(交友不慎)
吸烟、喝酒
(自制力差、 意志不坚强)
去营业性舞厅
(法律意识淡薄、 道德素质差)
小偷
被判有期 徒刑
撬门破锁、 盗窃钱财
(无视法律尊严)
被拘留
• 如何有效预防违法犯罪?
感悟明理
• 预防违法犯罪,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
勿以善小而不为, 勿以恶小而为之。
防微杜渐, 防患于未然。
预防违法犯 罪从杜绝不 良行为做起
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 不可逾越的鸿沟
法律的含义
法律的特征
一般违法与犯罪的 区别和联系
遵纪守法 防微杜渐
杜绝不良
有一般违法行为的人,若不及时改正,发展下去就可能导致犯罪。

二者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再识魏某
16岁的魏某曾被评为三好学生,父母夸他有出息,老师为他高兴,同学们都羡慕 他。但自从结识了社会上一帮游手好闲的“朋友”后,他就渐渐变了。他学会了 吸烟、喝酒。由于经受不住不良诱惑和朋友的“逼迫”,他还经常去营业性舞厅。 由于花钱越来越多,家里给他的零花钱满足不了他的需要,于是他便开始小偷小 摸。他多次到超市“拿”几罐饮料、偷几件文具,然后卖给一些小同学。为此, 魏某曾被公安机关拘留。 小偷小摸仍不能满足魏某高消费的需要,于是他开始撬门破锁,盗窃钱财。他先 后7次到同学家行窃,获得现金4000余元和价值2000余元的财物。一次,他潜入 一同学家中行窃时,被同学的父亲当场抓获并扭送到派出所。最后,人民法院以 盗窃罪判处魏某有期徒刑3年。
1.法律具有三个基本特征:一是 ,二是 , 三是 。
2. 和 都不同程度地损害了 和 的 利益,都具有 ,都违反了国家 的、。
3.不良行为和 ,都有可能发展为 。 我们要预防违法犯罪,就必须从 。
1.法律是什么? 2.法律的三个特征是什么? 3.什么是违法行为? 4.违法行为分哪两类? 5.什么是一般违法? 6.什么是犯罪?
1.法律是什么? 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2.法律的三个特征是什么?
(1)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2)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3)是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3.什么是违法行为?
是指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做出法律所禁止 的行为。
4.违法行为分哪两类?
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
以下图示是几个同学对违法与犯罪的关系的 理解,你认为正确的是( 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