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定义与特点
相声班会_精品文档
增加趣味性
相声作为一种传统的艺术形式,具有幽默、风趣的特点,能够为 班会增添趣味性,使同学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度过。
传递正能量
相声中的内容往往蕴含着积极向上的价值观,通过表演可以传递正 能量,引导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促进交流
相声表演需要演员之间的默契配合和互动,这有助于促进同学们之 间的交流和沟通,增强班级凝聚力。
过于拖沓或仓促。
03
相声创作与表演技巧
相声创作的原则与方法
观察生活
相声创作需要深入观察生 活,挖掘生活中的有趣细 节,以此为素材进行创作 。
提炼主题
相声作品需要有一个明确 的主题,通过主题来展开 情节和塑造人物。
语言生动
相声语言要生动、形象、 幽默,能够引起观众的共 鸣和笑声。
相声表演的技巧与要点
06
总结与展望
对本次班会中相声表演的总结与评价
角色塑造
演员需要准确把握角色的性格、情感 和心理,通过表演让观众对角色有深 刻的认识。
情节处理
幽默处理
幽默是相声的灵魂,演员需要通过夸 张、对比、反讽等手法来制造幽默效 果,让观众在欢笑中感受作品的魅力 。
情节是相声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演 员需要处理好情节的发展和转折,让 观众在笑声中感受情节的巧妙。
特点
相声具有鲜明的喜剧色彩,以短小精 悍、生动形象、幽默风趣的表现形式 ,反映社会生活和人民情感。
相声的历史与发展
01
02
03
起源
相声起源于清朝,由民间 艺人创造并发展而来。
发展
在近现代,相声经历了多 次变革和创新,逐渐形成 了独特的表演风格和艺术 特色。
现状
如今,相声已经成为中国 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和 追捧。
相声的题材和特点
相声的题材和特点
相声,作为中国传统的喜剧形式,具有丰富多样的题材和独特的特点。
它通过
幽默诙谐的对话和表演,展现出生活中的琐事、社会现象和人情世故,引发观众的笑声和共鸣。
相声的题材非常宽泛,可以涵盖各个方面的内容。
常见的题材包括家庭、婚姻、职场、社会时事等等。
通过对这些题材的生动刻画,相声艺人能够带给观众欢笑和思考。
他们用夸张、夸大的手法,将生活中的琐事变得荒诞可笑,让人们在笑声中思考问题,释放压力,增添快乐。
相声的特点之一是用音声和身体语言进行表演。
相声艺人通过咬字、变调、模
仿等技巧,将不同的角色形象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他们运用夸张的动作和面部表情,使角色形象更加生动有趣。
观众在欣赏相声时,除了倾听言语,也会欣赏艺人的身体动作和表演技巧,进一步加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喜爱。
另外,相声还注重言辞的幽默和智慧。
艺人们擅长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双关语、押韵等技巧,令观众发笑不已。
他们通过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让故事更加诙谐有趣,同时也传递了丰富的智慧和道理。
观众在娱乐中得到启发,感受到幽默中的智慧,收获了更多的快乐和思考。
总的来说,相声作为一种独特的喜剧形式,以其丰富多样的题材和独特的特点
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喜爱。
它不仅给人们带来欢笑和娱乐,还能传递智慧和思考,使观众在欢笑中得到启发。
相声文化在中国已经有着悠久的历史,并且在现代社会中依然焕发着勃勃生机。
相声知识总结大全
相声知识总结大全1. 什么是相声?相声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一种形式,它通过对话、对白、夸张的语言和动作表达来娱乐观众。
相声通常以幽默搞笑为主题,既可以单独表演,也可以与其他表演形式相结合,如曲艺、小品等。
2. 相声的起源和发展相声起源于中国古代民间戏曲艺术,最早可以追溯到明代。
在明代,相声被称为“单口相声”,以一个人独自扮演多个角色进行表演。
到了清代,相声发展为多人对口相声,演员之间通过对话、对答的方式进行表演。
20世纪初,相声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戏曲形式。
在这个时期,相声表演开始流行于戏曲、曲艺演出中,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和表演特点。
3. 相声的表演特点相声有以下几个表演特点:(1)语言幽默相声主要通过幽默的言语表达来吸引观众。
演员们巧妙地运用语言技巧,利用夸张、调侃、对比等手法,创造出令人捧腹大笑的效果。
(2)形象生动相声表演中,演员们往往要扮演多个角色,通过语言的转换和行为的变化,使每个角色形象生动、鲜明。
(3)夸张夸张相声追求夸张的效果,演员通过夸张的动作、表情、音调等手法,营造出夸张有趣的氛围,让观众更容易入戏。
(4)对白精妙相声的对话是相当关键的表演技巧之一。
演员们需要熟练掌握各种对白技巧,如反问、掐头去尾、悬念等,使对话更有趣味和张力。
4. 相声的经典作品相声中有许多经典的作品,以下是一些著名的相声作品:•《打家房》:由邓惠荣、周信芳表演,以戏曲对唱的形式演绎出的相声作品,曲调动听、幽默搞笑。
•《二进宫》:由侯宝林、田连元表演,以夸张的语言、动作和表情,讽刺了封建官场的陋规。
•《小品二人转》:由郭德纲表演,结合了相声和小品的特点,幽默搞笑,深受观众喜爱。
这些作品不仅具有艺术价值,也具有经典的意义,对后来的相声表演有着重要的影响。
5. 相声的发展趋势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观众的需求变化,相声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
•当代相声融入了许多前卫的元素,如音乐、舞蹈、影像等,形成了多媒体相声,更加符合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
相声知识点介绍
相声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艺术形式,通过幽默诙谐的对白和夸张滑稽的动作表演,向观众传达笑声和智慧。
相声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并且一直以来都备受欢迎。
下面将介绍一些相声的知识点,帮助读者更加了解这一独特的表演形式。
一、相声的起源和发展相声起源于中国北方地区,最早出现在明代。
起初,相声是一种街头艺术,由一些专门表演相声的艺人在市井间演出。
后来,相声成为宫廷和贵族的娱乐活动,也逐渐进入了戏剧舞台。
二、相声的表演特点 1. 对白幽默:相声的核心是对白的幽默,演员通过夸张、夸大和变换语调来制造笑点。
2. 夸张动作:相声表演通常会配以夸张滑稽的动作,让观众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笑点。
3. 手法多样:相声的表演手法多种多样,如单口相声、对口相声、群口相声等,每种手法都有其独特的表现方式和风格。
三、相声的演员和角色相声演员通常会分为主角和配角两种角色,主角负责主要的对白和表演,而配角则在一旁配合主角的表演。
相声演员需要有良好的口才和表演能力,能够灵活运用语言和动作来与观众进行互动。
四、相声的经典作品相声的经典作品有很多,其中一些代表作品包括《猜拳》、《卖炭翁》、《打牌》等。
这些作品通过精彩的对白和搞笑的情节,给观众带来了无尽的欢乐。
五、相声的地位和影响相声在中国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一种受众欢迎的娱乐形式,也是一种宣传思想、传递社会信息的手段。
相声中经常融入了社会热点和时事评论,让观众在欢笑中思考。
六、相声的传承和发展相声作为一种传统艺术形式,需要得到传承和发展。
目前,许多相声演员通过电视、电影和网络等渠道将相声带给更广泛的观众。
同时,一些新的表演形式和创新正在相声领域中出现,使相声得以与时俱进。
相声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饱含着智慧和幽默,一直以来都深受观众的喜爱。
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读者们能够更好地了解相声的知识点,感受到其中的乐趣和魅力。
中国曲艺种类介绍——相声
相声简介相声是中国曲艺中最具有喜剧特征和幽默品格的一种表演形式,它是中国曲艺艺术种类中影响最大、最受群众欢迎的一种,广泛流传于中国南北各地的城市和乡村。
作为通过逗乐来完成艺术审美的曲艺形式,相声表演的基本要求是让观众发笑。
相声的笑料行内人称作“包袱儿”,通常要求笑料能于偶然中显示必然,让观众既感到是意料之外,笑过细想又觉得全在情理之中。
因而欲擒故纵、声东击西、误会巧合、谐声双关等思维智慧与修辞技巧在相声艺术中常被使用。
相声通过笑料来启迪观众,表达思想与爱憎,因而在幽默之外,讽刺是其另一基本的审美尺度。
相声的表演形式包括单人表演的“单口相声”、两人表演的“对口相声”和三人或三人以上集体表演的“群口相声”三种,其中以“对口相声”最为常见和普遍,它是相声艺术样式的主体。
在中国一些偏远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还出现了“方言相声”和少数民族语言表演的相声等形式。
书法简介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的艺术,它伴随着中华文明的发展而发展。
书法,是在洁白的纸上,靠毛笔运动的灵活多变和水墨的丰富性,留下斑斑迹相,在纸面上形成有意味的黑白构成,所以,书法是构成艺术;书家的笔是他手指的延伸,笔的疾厉、徐缓、飞动、顿挫,都受主观的驱使,成为他情感、情绪的发泄,所以,书法也是一种表现性的艺术;书法能够通过作品把书家个人的生活感受、学识、修养、个性等悄悄地折射出来,所以,通常有"字如其人"、"书为心画"的说法;书法还可以用于题辞、书写牌匾,因此,也是一种实用性的艺术。
总之,书法,是具有更强的综合性艺术,是更倾向于表现主观精神的艺术。
书法比较集中地体现了中国艺术的基本特征。
中国书法历史悠久,艺术青春常在。
在每个时代,社会环境不同、人们的审美欣赏角度不同,又随着文化地发展容入,书法有着自己的特点,并不断完善。
中国书法是我们民族永远值得自豪的艺术瑰宝。
它具有世界上任何艺术都无与伦比的深厚的群众基础和高级艺术的特征。
相声的题材和特点
相声的题材和特点
相声的题材和特点包括:
1. 夸张幽默:相声通常运用夸张的手法来渲染情节,以达到引起观众的笑声的效果。
2. 反映社会生活:相声作为一种富有生活气息的表演艺术,常常反映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和问题。
3. 平民化:相声以其亲民性闻名,表演形式简单,语言风格通俗,易于被观众理解和接受。
4. 即兴表演:相声演员通常会在台上根据观众的反应和气氛进行即兴发挥,增加表演的趣味性。
5. 对白对仗:相声有着独特的对白对仗风格,常常采用对偶或押韵的方式,使得表演更具节奏感和韵律感。
6. 语言幽默:相声通过运用巧妙的语言搭配、双关语等手法创造出幽默效果。
7. 吐槽讽刺:相声演员通过段子、角色扮演等形式对一些社会弊端和人性缺陷进行讽刺和批评。
8. 异口同声:相声演员通常会在台上进行呼应合作,进行搭档表演,形成一种全神贯注的默契配合。
9. 简约大度:相声艺术注重简洁明了、言简意赅,通过几句话就能勾勒出一个生动的形象或者情节。
相声词汇解释大全
相声词汇解释大全
相声是中国传统的一种有音乐伴奏的对口艺术形式,以滑稽诙谐的对白、夸张幽默的表演手法为特点。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相声词汇的解释:
1. 相声:中国传统的一种有音乐伴奏的对口艺术形式,由“相”(对联)和“声”(音乐)组成。
2. 二人转:相声的一种演绎形式,由两个人通过对话和表演来呈现。
3. 笑点:相声中引人发笑的关键点,通常是通过诙谐的对白或夸张幽默的表演来营造。
4. 单口相声:由一个人独自表演的相声形式,通过模仿不同的角色和语调来讲述故事或开展对话。
5. 四根烟:相声表演时用来划分段落的一种标志物,表演者在讲到某个幽默的部分时会抽一根烟,代表一个段落的结束。
6. 反串:相声表演中模仿异性的形象,通常是男演员扮演女性角色或女演员扮演男性角色。
7. 制台:相声表演中用来批评或嘲笑社会现象、人物或事件的台词,一般体现出演员的才华和创造力。
8.。
单口相声词 (3)
单口相声词引言相声作为中国传统的喜剧艺术形式之一,是以讲究语言表达和幽默调侃为特点的。
而单口相声则是相声中一种独特的形式,相对于传统的双人相声,单口相声更加注重演员的口才和表现力。
本文将从单口相声的定义、发展历史以及特点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单口相声的定义单口相声是相声的一种表演形式,即一位演员独自表演相声。
这种形式与双人相声的对话模式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演员的个人能力和魅力。
在单口相声中,演员通过讲述笑话、模仿声音或演绎故事等方式,展示自己口才的功底和幽默感,给观众带来欢笑和享受。
二、单口相声的发展历史单口相声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当时的相声演员陈佩斯凭借其出色的口才和幽默表演风格成为了该领域的代表人物。
他的单口相声作品《新相亲相爱》等广受欢迎,为单口相声的推广和普及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观众口味的变化,单口相声逐渐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和喜爱。
越来越多的演员加入到单口相声的行列中,呈现出不同风格和特点的作品。
通过电视、广播和网络等媒体的传播推动,单口相声已经成为了现代社会中一种重要的表演艺术形式。
三、单口相声的特点1.口才要求高:单口相声演员需要具备良好的口齿能力,能够准确清晰地表达语言,使观众听懂笑点并产生共鸣。
2.幽默感强:幽默是单口相声的灵魂,演员需要有独到的幽默感和调侃能力,将普通的故事或场景变得有趣而诙谐。
3.模仿音色:单口相声中经常运用到模仿其他人物或事物的声音,演员需要有出色的模仿能力,通过声音的变化来增加笑点。
4.生动形象:相声演员在表演单口相声时,还需要给角色赋予鲜明的形象,通过语言和肢体动作来让观众更好地理解和欣赏。
四、单口相声的发展前景随着社会的变化和观众口味的多元化,单口相声作为一种轻松愉快的表演形式,具有广泛的发展前景。
首先,单口相声较为灵活,可以根据不同的场合和观众需求进行演绎,适应多样化的表演需求。
其次,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单口相声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传播,拓展了观众的规模和影响力。
相声教学知识点总结
相声教学知识点总结相声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艺术形式,它由若干个段子和相声表演组成,通过演员的对话和动作来表现出角色和情节,以幽默的语言和姿态传达给观众,是以幽默和喜剧为主要特点的一种戏曲形式。
相声艺术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从古代的“评话”和“评书”演变而来,经过数百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表演风格和技巧。
相声是中国戏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珍贵遗产之一。
相声以其深厚的底蕴和丰富的表现形式,在中国戏曲界具有重要地位,一直备受观众喜爱。
相声艺术不仅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而且还有很高的表演技巧。
相声演员在表演时需要有扎实的功底和丰富的表演经验,要能够熟练掌握各种表演技巧和技能,以确保自己的表演达到最佳效果。
相声教学知识点中就包括了相声表演的技巧和方法,学习这些知识点对于提高相声演员的演技水平,培养优秀的相声演员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相声教学知识点总结中,包括相声的基本功、表演技巧、传统范儿、现代创新等方面的内容。
一、相声的基本功相声的基本功主要包括口技、表情、动作等方面的技能。
口技是相声演员的必备功底,它包括说段子、念串、模仿、对口音等。
说段子是相声的基本表现形式,演员需要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夸张的语调,把段子表现得绘声绘色,使观众产生共鸣,引起观众的笑声。
念串是相声的另一种表演形式,演员需要通过变换语调和节奏,把串联的内容表现得生动有趣,增加观众的欢乐感。
模仿是相声中的重要技巧之一,演员需要通过模仿名人或者特定角色的语言和动作,来表现出角色的特点和情感,使观众感到喜剧和滑稽。
对口音是相声演员表演的重点之一,演员需要熟练掌握各种方言和口音,以便更好地塑造角色形象,增强表演的真实感。
除了口技之外,相声演员还需要具备丰富的表情和动作技巧。
表情是相声演员在表演时的重要表现手段,通过变换面部表情和眼神的传神,来表现角色的情绪和性格特点,增强表演的真实性。
动作则是相声表演的重要辅助手段,演员需要通过精准的动作和活泼的身姿,来增强角色的生动感和喜剧效果,使表演更加生动和富有感染力。
相声
相声
相声是从民间说笑话进展成的,具有轻松、活泼、滑稽、风趣的特点,又能通过幽默、诙谐的语言和表演,增长群众的知识,满足群众文化娱乐的要求。
最常见的形式是一个人说的单口和甲乙二人捧逗争哏的对口。
三人以上的群口,已特别少有人表演。
南方的独角戏(滑稽)、四川的相书都属于这一类。
相声的表演方式,最初有两种,在帷幕中表演的相声称“暗春”,公开表演的相声称“明春”。
到了清宣统三年(1911年)后,只有“明春”一种在接着进展。
相声的形式共分单口相声、对口相声、群口相声三种。
单口相声,是一个演员表演的长短笑话。
对口相声,是两个演员表演的,表达人甲称“逗哏”,辅助对话的乙称“捧哏”。
表演时,依甲乙二人说表内容的轻重与语言风格之不同,又可分为“一头沉”“子母哏”和“贯口活”三类。
群口相声,是三个以上演员共同表演的,甲称“逗哏”,乙称“捧哏”,丙等称“腻缝”。
一段相声一般由“垫话儿”——即兴的开场白;“瓢把儿”——转入正文的过渡性引子;“正活儿”——正文;“底”——掀起高潮后的结尾四部分组成。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新创作的相声也常有省略“瓢把儿”的。
相声用艺术手法组成“包袱儿”,表演当中通过说表而“抖响”使人们发笑。
其手法计有:三番(翻)四抖、先褒后贬、阴错阳差、一语双关、自相矛盾、表里不【一】歪讲曲解、违反常规等数十种。
每一段相声里一般含有四五个以上风趣幽默的“包袱儿”。
相声传统艺术概念及特点
相声传统艺术概念及特点
1.语言幽默:相声通过巧妙运用语言、语音、语调等元素,以幽默诙谐的方式表达情节和
人物,使观众产生欢乐和愉悦的感觉。
2.表演技巧:相声演员需要具备较高的表演技巧,包括声音、姿态、表情等多个方面,以
形象地展现角色和情节,增强观众的观赏体验。
3.内容广泛:相声的题材广泛,可以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社会现象、人物性格、历
史事件等等,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现实性。
4.结构严谨:相声的表演结构通常包括开场白、铺垫、高潮、收尾等部分,每个部分都有
明确的作用和目的,使整个表演紧凑有序。
5.互动性强:相声表演中,演员之间的互动和观众与演员之间的互动都非常强,演员需要
根据现场情况灵活应对,与观众产生良好的互动效果。
相声介绍词简短
相声介绍词简短
相声是中国传统艺术的一种,它通过幽默、机智的对话和表演,
以及夸张、夸大的语言和动作,将社会生活中的各种情节和人物形象
生动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相声的主要形式为说笑话、对打更、评书等,它的表演方式简单明了,不需要舞美、服装和道具等辅助手段。
相声的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明代,但真正成为一种大众艺
术形式是在清朝。
从传统的四大名旦中的“曲艺”和“小说”发展而来,经过多年的演变和发展,相声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表演风格和
理念。
相声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地域特色,如京剧相声、清口相声、
小品相声、评话相声等各具特色,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北京相声。
北京
相声以其幽默、机智、生动的表演形式和独特的语言特色,赢得了广
泛的观众喜爱和认可。
相声既有娱乐性,又有教育和启迪意义。
相声作为文化的一部分,它不仅记录了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和人民生活的点滴,更传承着中国
传统文化的精髓和智慧。
相声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对于中国文化最为
广泛的传播和推广,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声不仅是一种传统文化,也是民族文化,它已经成为中华民族
的重要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相声仍
将继续保持其浓郁的特色和魅力,走向更加辉煌和灿烂的明天。
什么是相声?
什么是相声?相声,又称作是“独角戏”,是中国的一种传统艺术形式,基本上是由两个表演者通过对话、演唱和滑稽动作等各种方式构成的,旨在娱乐观众。
相声以其幽默风趣、生动活泼的表演方式,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被誉为“中国人民的财富”。
相声起源于中国古代,尤其在明清时期兴起并深受人们喜爱。
源于民间,发展于朝廷,在中国的戏曲艺术中独树一帜。
下面我将从历史渊源、表演特点、经典作品以及发展前景四个方面,为大家详细介绍相声。
一、历史渊源相声作为一种古老的表演形式,历史悠久,在中国戏曲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并发展壮大。
它最早起源于民间曲艺,流传于酒楼茶馆,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进入宫廷,成为皇室文化的瑰宝。
相声的发展离不开两个非常有影响力的艺术家:侯宝林和马三立。
他们以独特的表演风格和才华,为相声这一传统艺术注入新的活力,使之焕发出夺人心魄的魅力。
二、表演特点相声特点鲜明的是幽默、夸张、快节奏和取笑等元素的结合。
相声表演者通常以对白方式进行,通过言语交流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他们有时会附和背诵,有时会使用音调高低变化以带动情节,有时会扮演不同的角色以增加喜剧效果。
这种快节奏的表演方式,使观众在观看相声的过程中感到愉悦和舒适。
而且,相声还注重使用夸张的手法和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反语等),以增强表现力。
三、经典作品中国相声有许多经典作品,其中最为脍炙人口的当属郭德纲的《相声大王》,该作品以郭德纲自身的经历为蓝本,以幽默的方式描述了相声艺人的职业生涯和背后的辛酸。
而姜昆的《姜太公钓鱼》则通过诙谐幽默的表演,讲述了姜太公钓鱼的故事,展现了古代智者的聪明才智。
这些经典作品不仅给观众带来欢乐,更展现了相声艺术的魅力与深度。
四、发展前景相声作为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一直以来都备受重视。
目前,相声艺术已经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得到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重视。
同时,相声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年轻观众的缺乏、传统元素的单一性等。
然而,相声艺术正朝着国际化的方向发展,通过与其他国家的文化交流与融合,相声文化将会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论相声艺术中的戏曲元素
论相声艺术中的戏曲元素1. 引言1.1 相声艺术的定义相声艺术是中国传统艺术形式之一,是一种通过幽默、滑稽、夸张等手法来表现生活、讽刺社会现象的演艺形式。
相声艺术起源于古代的评书,后经过演变和发展,形成了现代相声的形式。
相声表演通常由两个演员搭档进行,一人主持,一人配合。
演员们通过对对话、相声段子的表演,展现出其幽默的才华和机智的对答。
相声艺术具有较强的舞台感,演员在舞台上的表现力和互动能力都是其重要的表现形式。
相声艺术作为一种戏曲形式,在表现形式上具有独特的韵味和特色。
相声的表演具有极高的技巧门槛,演员需要具备出色的口才、表演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同时,相声表演还常常涉及到情节的设置、故事的演绎,以及与观众的互动,使整个表演更加生动有趣。
相声艺术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善于借鉴各种戏曲元素,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1.2 戏曲元素在相声艺术中的重要性戏曲元素在相声艺术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相声作为传统的中国曲艺形式,融合了许多戏曲元素,这不仅是为了传承戏曲文化,更是为了丰富相声的表现形式,使其更有深度和底蕴。
戏曲音乐的运用是相声艺术中一大亮点,不论是快板还是慢板,都能够增加作品的艺术感染力,让观众更容易产生共鸣。
角色扮演与表演技巧也是相声表演中不可或缺的元素,通过角色的演绎和技巧的运用,艺术家们能够更生动地展现出故事情节,让观众更加身临其境。
传统戏曲剧情的影响则为相声作品注入了深厚的文化底蕴,通过借鉴传统戏剧的情节和人物,相声作品更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和情感。
戏曲文化的传承更是相声艺术的必要环节,只有不断传承戏曲文化,相声才能保持活力和生机。
借鉴戏曲戏剧结构也有助于相声作品的情节结构和表现形式,让作品更加丰富多彩。
戏曲元素在相声艺术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它们是相声艺术得以发展和壮大的重要支柱。
2. 正文2.1 戏曲音乐的运用戏曲音乐在相声艺术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相声表演中的音乐既可以作为背景音乐,营造氛围,增强节奏感,也可以作为表演的点题和衬托,起到点睛之笔的作用。
论相声艺术中的戏曲元素
论相声艺术中的戏曲元素1. 引言1.1 相声艺术的定义相声艺术是一种古老的中国传统艺术形式,其以幽默诙谐的对话和滑稽夸张的表演方式著称于世。
相声艺术源于古代梨园戏曲,经过演变和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现形式。
相声艺术以口技、语言和肢体动作为表现手段,通过演员的对话、动作和表情,传达出情感和思想,引发观众的共鸣和笑声。
相声艺术既反映了中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又展现了人性的喜怒哀乐,具有强烈的时代性和普世性。
相声艺术是一种既传统又现代的艺术形式,它融合了传统戏曲元素和现代表现手法,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观赏性。
相声艺术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拥有广泛的影响力和欣赏群体,被誉为“中国的笑声”和“东方喜剧”。
相声艺术的发展不断创新,吸收各种艺术形式的元素,使其更加丰富多彩,更具生命力和感染力。
相声艺术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民族精神和文化精髓,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相声艺术的定义不仅体现了其独特的艺术特点和表现形式,也体现了其在文化传承和价值观传达方面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1.2 戏曲元素的重要性戏曲元素在相声艺术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不仅丰富了相声的表现形式,更是相声艺术独特魅力的来源。
戏曲元素的融合使得相声作品更具有戏曲的韵味和魅力,同时也为相声表演增添了一种历史文化的底蕴。
通过戏曲元素的运用,相声艺术在舞台表演、表演技巧、服饰和化妆等方面都能展现出独具特色的魅力,吸引着观众的目光和欣赏。
戏曲元素的传承对相声艺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们带来了更多的表现可能性和创作灵感,促进了相声艺术形式的不断创新和发展。
戏曲元素在相声艺术中的应用不仅是一种传统文化的传承,更是对相声艺术的丰富和完善,为相声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和魅力。
2. 正文2.1 相声艺术中的戏曲段子相声艺术中的戏曲段子是相声表演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它起源于戏曲,经过相声演员的演绎和发展,形成了相声独特的表现方式。
戏曲段子在相声表演中被广泛运用,既可以作为串场段子,连接不同节目之间的转换,也可以作为独立节目进行表演。
1 传统相声发展史
《滑稽列传——优孟谏楚庄王》
• 优孟,故楚之乐人也。长八尺,多辩,常以谈笑讽谏。楚庄王之时, 有所爱马,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席以露床,啖以枣脯。马病肥 死,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槨大夫礼葬之。左右争之,以为不可。王下 令曰:“有敢以马谏者,罪至死。”优孟闻之,入殿门,仰天大哭。 王惊而问其故。优孟曰:“马者王之所爱也,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 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薄,请以人君礼葬之。”王曰:“何如?” 对曰:“臣请以雕玉为棺,文梓为椁,楩枫豫章为题凑,发甲卒为穿 圹,老弱负土,齐赵陪位于前,韩魏翼卫其后,庙食太牢,奉以万户 之邑。诸侯闻之,皆知大王贱人而贵马也。”王曰“寡人之过一至此 乎?为之奈何?”优孟曰:“请为大王六畜葬之。以垅灶为椁,铜历 为棺,赍以姜枣,荐以木兰,祭以粮稻,衣以火光,葬之于人腹肠。” 于是王乃使以马属太官,无令天下久闻也。
撂地作艺
• “撂地”作艺,大致有以下四种类型:
• 第一种,诙谐地学唱京剧和小曲; 第二种,当众表演“象声”--口技; 第三种,中长篇的笑话,摹拟各种做小买卖的 吆喝声; 第四种,怪诞的滑稽表演。
• 在旧时代,凡是摆地摊靠口巧舌能挣钱吃饭的人, 都叫做吃开口饭的,被列入”八门”。 • ”八门”是金(算命、卜卦、相面、测字、看风 水)、皮(卖草药及药糖的)、彩(变大、小戏 法的)、挂(表演武术、练把式的)、平(说评 书的)、疃(说相声的,行话叫做“疃 春”)、调(卖戒鸦片烟药的)、柳(卖唱的: 唱京戏的叫做”海柳”,唱鼓曲的叫做”柳海 轰”,唱小曲的叫做”杂柳”)。 • 金、皮、调三门属于骗人的行当;彩、挂、平、 疃、柳属于民间杂耍技艺,并列一起,等于把民 间技能和江湖骗术混为一谈,实属良莠不分。
校园搞笑相声
校园搞笑相声相声是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之一,以幽默诙谐的对话和夸张搞笑的表演风格而闻名。
在校园中,搞笑相声可以为学生们带来欢乐和娱乐,提高他们的情绪和生活质量。
本文将介绍校园搞笑相声的特点、表演形式以及其对学生的积极影响。
一、校园搞笑相声的特点1. 幽默诙谐:校园搞笑相声以幽默诙谐的对话和语言表达为主要特点。
演员们通过夸张的言语和动作,引发观众的笑声,让人忍俊不禁。
2. 生活化:校园搞笑相声通常以学生生活为创作背景,讲述校园中的趣事和日常琐事,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易于引起共鸣。
3. 手法多样:校园搞笑相声可以运用各种表演手法,如对白、打趣、模仿、讽刺等,使得表演更加生动有趣。
二、校园搞笑相声的表演形式1. 对口相声:两名演员通过对话形式进行表演,其中一人扮演“直角”,一人扮演“曲角”,通过问答、对话等方式展开搞笑表演。
2. 独角相声:一名演员通过独自表演,扮演多个角色,通过变换语调、语速和动作,展现出搞笑效果。
3. 小品相声:多名演员通过剧情和角色的设置,进行搞笑表演。
小品相声通常有一定的故事情节,通过情景和对话的结合来展现搞笑效果。
三、校园搞笑相声对学生的积极影响1. 娱乐放松:校园搞笑相声能够给学生带来欢笑和放松,缓解学习压力,提高生活质量。
2. 培养幽默感:观看校园搞笑相声可以培养学生的幽默感,使他们更加开朗、乐观,有利于人际交往和心理健康。
3. 提升口才:校园搞笑相声要求演员具备良好的口才和表达能力,学生通过模仿和参与相声表演,可以提升自己的口才和表达能力。
4. 培养创造力:学生可以通过创作和演绎校园搞笑相声,培养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升艺术修养。
综上所述,校园搞笑相声具有幽默诙谐、生活化和手法多样等特点,通过对口相声、独角相声和小品相声等表演形式,为学生带来娱乐和放松,并对他们的幽默感、口才、创造力等方面产生积极影响。
校园搞笑相声是一种有益于学生发展和生活的艺术形式,值得在校园中广泛推广和应用。
校园搞笑相声
校园搞笑相声相声是中国传统的一种喜剧形式,以幽默的对话和夸张的表演为特点,能够引起观众的笑声和共鸣。
在校园中,搞笑相声作为一种娱乐活动,常常受到学生们的喜爱和追捧。
本文将详细介绍校园搞笑相声的特点、表演形式、创作过程以及对学生的积极影响。
一、特点校园搞笑相声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幽默搞笑:校园搞笑相声的核心是幽默和搞笑,通过夸张的表演和巧妙的对话,让观众产生笑声。
2. 生活化:校园搞笑相声常常以学生们日常生活中的趣事为素材,贴近学生们的生活,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
3. 创新性:校园搞笑相声注重创新,通过改编经典相声段子,加入校园元素,使相声更具时代感和吸引力。
二、表演形式校园搞笑相声可以采用以下几种表演形式:1. 双人对话:两位演员通过对话形式进行表演,一个扮演主持人,另一个扮演嘉宾或角色,通过对话展开搞笑的情节。
2. 独角戏:一个演员独自上台表演,通过模仿不同的声音和角色,展现搞笑的情节。
3. 团体表演:多位演员组成一个团队,通过相互配合和默契的表演,展现出更多的搞笑元素。
三、创作过程校园搞笑相声的创作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确定主题:根据校园生活中的趣事和搞笑元素,确定一个主题,例如考试、宿舍生活等。
2. 编写剧本:根据主题,编写相声的剧本,包括对话内容、角色设定和情节安排等。
3. 排练演出:根据剧本,进行相声的排练和演出,通过不断的修改和完善,使相声更加搞笑和生动。
4. 反馈修正:根据观众的反馈和意见,对相声进行修正和改进,提高表演效果和笑点。
四、对学生的积极影响校园搞笑相声对学生有以下积极影响:1. 娱乐放松:校园搞笑相声能够缓解学生们的学习压力,提供一个娱乐放松的方式,让学生们在笑声中释放压力。
2. 激发创造力:通过创作和表演相声,学生们能够锻炼自己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的艺术才华和创新思维。
3.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校园搞笑相声通常需要多位演员的合作,通过相互配合和默契的表演,能够培养学生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春晚相声普通话请按1
春晚相声普通话一、相声的起源与发展1.1 相声的定义和特点相声是中国传统的一种语言艺术形式,通过对话、对白和夸张的表演手法,以幽默、夸张、讽刺等方式来表达观点和情感。
相声通常由两人以上进行表演,其中一人扮演“逗哏”,另一人扮演“顶碑”,通过对话和互动来制造笑料和效果。
1.2 相声的起源相声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戏曲形式,特别是曲艺。
在明清时期,相声逐渐形成了独立的艺术形式,并在民间广为流传。
到了20世纪,相声逐渐成为一种受人欢迎的娱乐方式,而且在春节晚会上表演相声已经成为了传统。
1.3 相声的发展与变革随着社会的变迁和观众需求的变化,相声也在不断发展和变革。
从最初的单纯逗笑到后来的关注社会问题和人生哲理,相声的内容逐渐丰富和多样化。
同时,相声表演形式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如加入音乐、舞蹈等元素,使得相声更加生动有趣。
二、春晚相声的重要性2.1 春晚相声的传统春晚是中国每年春节期间举办的一场重要的文艺晚会,相声作为春晚的重要节目之一,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传统。
春晚相声不仅是一种娱乐形式,更是一种文化符号和民族精神的体现。
2.2 春晚相声的娱乐性春晚相声以其幽默风趣的表演方式和精彩的笑料,给观众带来了欢乐和快乐。
相声演员通过夸张的表演和巧妙的对白,将观众带入一个欢乐的世界,让观众忘却烦恼,放松心情。
2.3 春晚相声的社会意义春晚相声不仅仅是为了娱乐观众,更是通过幽默的方式反映社会现象和问题。
相声演员常常通过夸张和讽刺的手法,暗示社会中的不足和荒谬之处,引起观众的共鸣和思考。
三、春晚相声的创新与发展3.1 剧本创新春晚相声的剧本创新是相声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相声演员通过创新剧本,注入更多的时代元素和社会热点,使得相声更加贴近观众的生活和需求。
3.2 表演形式创新除了剧本创新,春晚相声的表演形式也在不断创新。
相声演员开始尝试加入音乐、舞蹈等元素,使得相声更加多样化和生动有趣。
同时,相声的表演方式也在不断革新,如增加互动环节、使用道具等,使得相声更具观赏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声定义与特点相声是语言的艺术。
近几年来,为了改变相声创作、演出不景气的局面,各种形式的相声改革应运而生。
吉它相声、迪斯科相声、歌舞相声、乃至于男女相声、侏儒相声,想了不少办法,花了不少力气却唯独忽视了“相声是语言的艺术”这个根本性的命题,因此也就必定不能取得成功。
忽视了语言在相声艺术中的重要性,也就背离了相声艺术的审美特性。
然而,“相声是语言的艺术”这条定义又是不够准确的,它的外延过于宽泛,并不能很好地划分相声与其它艺术之间的界限。
在曲艺艺术中,评书、快书等同样是语言艺术,唱曲类曲艺无非是语言艺术与音乐艺术的结合。
戏剧艺术、电影艺术、声乐艺术中都有语言艺术的成份,就连文学也是以书面形式出现的语言艺术。
如果不能划清相声艺术与其它艺术之间的基本界限,我们就难以进一步深入认识相声艺术的本质特征。
其实,我们只要认真分析一下就会发现,相声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内容和它的艺术表现形式是比较独特的。
曲艺是各种说唱艺术的总称,其中绝大部分曲种,无论是只说不唱的评书、评话、快书,还是只唱不说的唱曲类曲种,或是有说有唱的鼓书、弹词,它们的内容都在于叙述一个故事,唯独以相声为代表的少数几个曲种(还有上海的独角戏,闽南及台湾的答嘴鼓等)是个例外。
作为喜剧艺术形式之一的相声,它既不象小说、评书等叙事艺术那样主要以叙述、描写等手法反映生活,也不象戏剧、电影等综合艺术那样主要以演员的形体动作形象地反映生活,而是主要通过对话议论、谈论生活。
相声作为对话艺术,它具有与各种叙事艺术、表演艺术迥然不同的特点,现分述如下:一、相声是以对话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语言艺术,相声以反映现实生活中各种人物的对话为主要内容。
在叙事艺术中,人物的对话不能脱离情节的制约,而在相声中,情节的作用远不如在叙事艺术中那样重要。
在相声中,情节是为组织包袱服务的,而包袱又是由对话构成的。
在对话时脱离谈论对象和话题讲述一个故事是无法令人理解的,因而也是不允许的。
与此相反,相声中的情节却可以是时隐时现、若断若续,甚至是若有若无的。
在有些相声中,甚至可以根本不需要情节,只借助于对话的魅力,即能组织包袱,直接揭露矛盾,表现主题。
相应地,观众听相声也并不醉心于情节的复杂曲折,而是要了解表演者对问题、事件所持的立场、观点,所发表的意见。
这些观点、意见主要通过对话来表达。
相声中的人物形象也不苛求完整丰满,而往往是只去描绘其言谈话语,并通过这些言谈话语直接反映人物的思想意识、立场观点、性格气质。
相声中的人物同情节一样,是组织包袱的工具,因此,人物往往是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
人物性格在许多相声中也往往是不全面的,夸张的,变形的,并不呈现为一个完整、真实的形象。
在有些相声中则没有人物形象。
相声的内部结构比较松散。
“垫话”、”正活”、“攒底”等各部分之间在情节上有时并没有紧密联系,只是通过一个比较宽泛的主题加以维系。
在相声中,内容的变化往往不是体现在情节的推进上面,而是体现在话题的转换上面。
总之,对相声艺术来说,叙事艺术中十分重要的人物与情节结构都不占要地位。
相声最重视的是包袱,而包袱又是由对话构成的。
随便翻开一篇相声作品,你都可以看到大量的对话。
这些对话惟妙惟肖地反映了现实生活中人们的言谈话语。
当然,这些对话并干是从生活中照搬来的,而是经过了精心的艺术加工。
二、相声的包袱主要是以对话的形式构成的。
著名相声艺术家马季在谈及相声的基本概念时指出:“(相声)就是通过组织一系列特有的‘包袱’来使人发笑的艺术,这里所指的包袱是语言艺术的包袱,这里所指的语言是包袱艺术的语言语言……、语言、包袱儿、笑声,可说是相声艺术的三大要素,并且缺一不可。
”(引自马季《卅年回首一吐为快》载《曲艺》1987年第2期)在他列举的三要素中,语言、笑声是其它一些喜剧艺术也具有的,只有包袱才是相声艺术特有的。
包袱在相声艺术中处于最重要的地位。
因此,对包袱的内容和形式进行分析是我们研究相声艺术的关键。
“包袱”一词是个形象化的比喻词,它实际上指的是相声中喜剧性矛盾酝酿、发展的一个过程。
所谓的“三翻四抖”,则是相声包袱常采用的一种结构。
其中“三翻”是指对矛盾假象反复进行渲染和强调;“四抖”是指在”三翻“之后揭露矛盾的真相。
我们知道,喜剧矛盾的特征是“用另一个本质的假象来把自己的本质掩盖起来。
” (引自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载《马恩全集》第1卷第5页)因此,在喜剧矛盾中,各种假象就特别多。
假象其实也是一种现象,它的特点是能够提水与其本质相反(或相离背)的表象,然而,假象又是以其特有的方式极为深刻地反映着本质。
因此,真实的喜剧矛盾具有着出乎意料之外又合乎情理之中的特点。
在对口相声中,喜剧矛盾——包袱的双方 (现象与本质等等)由捧逗双方分别担任,并通过对话逐步揭露矛盾。
喜剧艺术手法(如夸张、误会、巧合等)为各门喜剧艺术广泛采用,并非相声所独有。
然而,相声在运用这些手法时自有其特点。
例如,许多戏剧、电影运用视觉形象构成误会,(影片《大独裁者》、《黑郁金香》等都出现了两个相貌酷肖的人)而相声在运用误会手法时却大都依靠对话。
例如《改行》中说到艺人龚云甫改行卖菜,他把“挑子一放,一摸肩膀儿,这个痛啊! 他把《遇皇后》的叫板想起来了:‘唉、苦哇!’老太太一听:‘噢!黄瓜苦的,不要啦。
’”很显然,这个包袱采用了误会手法,误会是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造成的。
离开了对话的双方,也就无法引起误会。
通过人物对话组织包袱,是相声中运用最多的也是最重要的方法。
不仅在“子母哏”类型的相声中是如此,在“一头沉”类型的相声中也是如此。
不仅在对口相声中是如此,在单口相声中也是如此。
例如在单口相声《珍珠翡翠白玉汤》中,那个攒底的包袱就是由皇帝朱元璋和他的群臣之间的对话构成的,这类利用对话构成的包袱在相声作品中俯拾皆是,不胜枚举。
对话不仅体现在包袱的组织方法上面,而且体现在各种相声艺术手段的运用上面。
“说学逗唱”是相声的四种最基本的艺术手段,“说”是说笑话和绕口令,“学”是模仿各种叫卖声、唱腔和各种人物的语言,“逗”是抓哏逗笑,“唱”是编一些滑稽可笑的词用各种曲调演唱。
这些艺术手段的运用只有纳入对话的范围才是符合相声创作艺术规律的。
相声表演不能为学而学,为唱而唱。
相声演员用方言所说的话,仍需达到对话的目的;所唱的歌曲和戏曲,或是作为对话中的论据,或是通过改唱歌词表达对话的内容。
目前有些“柳话”(即以学唱歌曲、戏曲为主的相声)相声表演实际上变成了听众点唱音乐会,虽然也能取得剧场效果,但是却违背了相声作为对话艺术的本质。
这种“为唱而唱”的创作倾向是不可取的。
三、相声演员以对话者的身份进行表演。
相声演员既不是象评书及其它曲艺演员那样主要以叙述者的身份进行表演,也不象戏剧演员那样以剧中角色的身份进行表演,是以对话者的身份进行表演。
相声演员所使用的语言不是叙述性的语言,而是对话性(即问答式)的语言。
在子母哏类型舱相声中,这一点比较明显。
其实,在一头沉类型的相声中,逗哏和捧哏的演员同样是在进行对话。
逗哏演员的话语在内容上虽然确实有叙述的成份,但在形式上仍然表现为与捧眼演员之间的对话;在这里,叙述的内容只能作为答话说出来,而不能脱离具体的对话环境去讲故事。
相声演员在表演中始终是一个对话者,而不是行动者(英语中“演员”一词为“actor”,也可硬译为“行动者”)。
相声演员主要靠对话塑造人物形象,而不是依靠外部形象和形体动作。
相声演员的外部形象是“以不变应万变”的,这一特点与相声的特殊审美方式有很大关系。
有研究者认为相声表演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我演我”的本色表演(见卢昌王《关于曲艺表演问题的几点思考》载《曲艺艺艺术论丛》第九辑76页),也有的研究者认为是一种虚拟式的表演。
(见薛宝锟《笑的艺术》第64~65页)但无论如何,相声演员的形体动作只是为使对话更生动形象而采用的辅助手段,这些动作不象戏剧中的动作那样重要和完整。
在一头沉类型的相声中,捧哏演员的话虽不多,但应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捧哏演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可以作为“相声是对话的艺术”这一命题“人证”。
在相声的几个类型中,群口相声是在对口相声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演变形成的,它将对口相声中的双边的对话转变为多边的对话;并且具有某些戏剧的成份。
单口相声的情况比较特殊。
单口相声是从民间故事和笑话发展、演变而来的。
它兼有故事和笑话的艺术特点。
对此,专家们曾发表过精辟的意见。
冯不异提出;“在曲艺的诸多曲种中,有一种单人演说可笑故事的表演形式,称为单口相声…… (单口相声)但求谏果回甘,却不一定那么有头有尾,它的体制不同于短篇的话本、故事、笑话,也不同于对口相声,是一种风格独具的口头文学体裁。
”(引自《继承传统,丰富提高》载《曲艺》1986年第5期)。
王行之认为:“把单口相声直接并入中短篇小说这一艺术门类,未必确当,但是,因为它们同属叙事性的艺术形式,从叙事状物、刻画人物等角度看,它们之间不仅有许多相同的地方,单口相声又有不少独到之处。
”(引自《小说家的益友——或“劲敌”》载《中国曲艺论集》第280页)李凤琪也曾指出:“单口相声以故事性见长,其中也有偏重说理的,即所谓‘议论型’,这种相声容易空洞、枯燥、很难写,新作中几乎绝迹。
” (引自《生动的社会风俗画卷》,刊载于《曲艺》1986年第5期)看来,专家们比较—致地认为单口相声是一种喜剧性的叙事艺术。
单口相声就其形式而言不是对话艺术,但是,它与传统的叙事艺术(评书、故事等)相比又产生了许多变异。
例如,单口相声在内容上侧重于反映人物之间的对话,并且主要依靠对话构成包袱、塑造形象。
由于单口相声创作中包袱的组织要受情节、人物性格的制约,所以单口相声创作的难度很大。
故事型的单口相声创作近年来已近于绝迹;议论型的单口相声则由于在内容与形式之问存在着不易克服的矛盾,而让位于对口相声。
对口相声是从单口相声脱胎而来的,但是它“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其艺术生命绎久不衰。
这与它的内容形式之间的和谐有很大关系。
简单地说,对口相声的主要内容是对话,它所采用的形式也是对话,二者之间是一种同形、同构的关系。
四、对话不仅体现在相声的创作和表演过程中,而且体现在欣赏过程中。
相声作为一门舞台艺术(目前基本如此),它的表演与欣赏在时空上是统一的。
相声与其它舞台艺术一样,存在着与观众进行交流的问题。
众所周知,相声是一门最擅长与观众进行交流的艺术,相声演出所产生的剧场效果,往往是其它舞台艺术无法企及的。
除了喜剧性内容的原因之外,相声特有的艺术表现形式——对话的形式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在叙事艺术中,创作者自信有力量穿透孤立的事件,抓住其“内在的本质”,赋予其因果联接的次序,从而构成故事虚构的情节和历史,并将这些内容灌输给观众。
在这里,信息的流动基本上是单向的,观众基本上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