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末期肝病186例临床分析
老年肝病181例临床分析参考模板
![老年肝病181例临床分析参考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96cab534102de2bd970588dd.png)
老年肝病181例临床分析【摘要】目的老年肝病逐年升高,观察本地区老年肝病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
方法对181例老年肝病进行临床资料分析。
结果老年肝病患者以慢性肝炎,肝硬化发病最高,原发性肝癌比例高,死亡率高。
结论老年肝病是威胁老年健康的重大疾病。
科学规范老年病毒性肝炎(乙型,丙型)抗病毒治疗及抗病毒药物应用的适应症,尤其注意干扰素的应用,以减少老年肝硬化及肝癌的发病率。
【关键词】老年肝病特点临床分析1对象与方法1.1对象本文181例病人均为我院肝病病房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年龄60岁至69岁105例(58.01%,105/181),70至79岁62例(34.25%,62/181),80岁以上老人14例(7.73%,14/181),平均年龄67.48±5.57岁。
男性111例(60.65%,111/181),女性70例(39.22%,70/181),男女比例1.58:1。
血清总胆红素高于19.0umol/L,伴血清转氨酶升高者,入院诊断:急性肝炎22例(12.15%,22/181),慢性肝炎56例(30.93%,56/181),肝硬化61例(33.70%,61/181),重型肝炎5例(2.76%,5/181),原发性肝癌12例(6.62%,12/181),脂肪肝4例(2.20%,4/181),酒精性肝病3例(1.65%,3/181),药物中毒性损伤6例(3.31%,6/181),未分型及不明原因肝损害15例(8.28%,15/181),自身免疫性肝炎2例(1.10%,2/181)。
1.2方法根据病例临床表现,分别对肝功能及其他血清学,生化学,影像学等检查综合进行分析。
1.3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软件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率或构成比表示。
2结果与分析2.1临床分类病毒性肝炎感染146例(80.66%,146/181),甲肝0例(0%,0/181),乙肝感染123例(84.24%,123/146),急性黄疸型乙肝3例(2.43%,3/123),慢性乙肝56例(45.52%,56/123),乙肝后肝硬化61例(49.59%,61/123),重型肝炎2例(1.62%,2/123),丙肝感染16例(10.95%,16/146),乙丙混合感染2例(12.5%,2/16),慢性丙肝8例(50%,8/16),丙肝肝硬化6例(37.5%,6/16),戊肝感染10例(6.84%,10/146),乙戊重叠感染1例(0.1%,1/10),重型肝炎3例(30%,3/10),未分型及不明原因肝损害15例(8.28%,15/181)。
终末期肝病患者心理因素调查分析
![终末期肝病患者心理因素调查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e1cd994e53a580216fcfe12.png)
一 6 . 7 1 . 5 . 9 6 5 . 7 7 3 . 7 6 7 . 3 3 . 1 _ 9 9 1 0 _ 3 9
0 . 0 0 3 0 . 0 0 7 0 . 0 0 0 O . 0 1 O 0 . 0 6 7 0 . 0 5 7 0 . 0 0 3
大专文化 以上( 包括大专、大学本科及研 究生学历) 4 7 例 。对照数值为 国内常模 。
1 . 2 方法
1 . 2 . 1 S C L 一 9 0自评量表
采用五级( 1 . 5或 0 - 4 ) 评分 法。S C L 一 9 0
有 l O项 因子,定义为:① 躯体化,反映主观 的身体不适感。②强迫 症状 ,强迫观念或行为 ,还有一些感知 障碍 ,③ 人际关系敏感 ,涉及
表性症状 ,也包括有关死亡的思想和 自杀观念 。⑤ 焦虑,涉及 焦虑及 惊恐发作 。⑥敌对 ,包括厌烦、争论 、摔物直到 不可控 制的冲动爆发
等。 ⑦ 恐怖。⑧偏执 , 指投射性 思维 、敌对 、猜疑、关系观 念、妄想、 被动体验和夸大等 ⑨精神病性 ,有幻听 、思维扩 散、被控制感、思 维被插入等精神分裂样症状项 目。⑩ 附加项 目 或 其他,反映睡眠与饮
终末期肝病患者 ,旨在 为临床采取针 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提供依据 。
1 资料 与方法
1 . 1资料来源 2 0 1 0年 6月 ~2 O 1 0年 1 2月在我科住院确诊为终 末 期肝病 的患者共 1 3 7例 ,诊 断标 准按 2 0 0 0年 9月西安第六次全国 传 染病 与寄生虫病 学术会议修 订 的病毒性 肝炎 防治方 案诊断及 分型
加重患者对 自身病 情的担心,强化患者抑郁情绪 ,甚至可诱致患者 的 敌对情绪,而抑郁和 敌对情 绪是影响疾病 轻重程度 的负性因素 。 因此, 加强疾病相关知识的宣教,提 高患者对疾病防治知识 的认知 ,提高公 众卫生知识水平 , 是减轻患者抑郁和敌对情绪的重要措施 。 肝硬化 ( 重
终末期肝病临床营养评价及40例干预治疗效果观察
![终末期肝病临床营养评价及40例干预治疗效果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70611985f242336c1fb95e3a.png)
1.1 诊断标准
30 例终末期肝病和肝硬化患者诊断都符合 2005 慢性乙型肝炎防 治指南。 1.2 膳食调查
用称重记账法进行膳食调查,分别计算 30 例终末期肝病患者和 40 例肝硬化患者入院 4 天内每天每次食用的食品重量和名称。用于分 析和计算营养成分。 1.3 生化检查
检测项目包括 :白蛋白、血浆前白蛋白,血浆运铁蛋白,血红蛋白, 维生素 K 和血钙,均采用美国生产的全自动生化分析检测仪检测。 1.4 营养干预
严重输入不足人数为(28.33±6.34)(占 71.42%±8.56%);40 例代偿期肝硬化对照组膳食营养摄入不足人数为(8.67±4.43)(占
40.53%±13.34%),严重不足人数为(2.73±4.9)(占 9.23%±17.96%),组间比较存在显著差异 P<0.01。三头肌皮褶厚度(TSF)的测量
值,对照组明显低于干预组,P<0.05。结论 :终末期肝病患者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严重摄入不足,甚至消耗过度。在微量
元素硒和 VC、VB1、VK 以及矿物质(钙铁)的摄入上也不足。由此可见,在普通的肝炎饮食原则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营养加餐和
补充营养粉剂等干预措施,使得终末期肝病患者的生存质量明显提高。
SPSS11.5 的方法对膳食营养摄入情况进行统计处理和对照比较。随机将 30 例终末期肝病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在普通肝炎
饮食的原则上干预组患者还给予含支链氨基酸型营养粉剂加餐,对照组则给予普通的肝炎饮食原则治疗。在临床治疗原则和方法上
干预组对照组完全相同。结果 :膳食营养摄入调查结果显示,终末期肝病患者摄入不足人数为(34.12±1.33)(占 86.34%±3.34%),
n 营养摄入不 足
中年慢性HBV携带者160例肝组织病理分析
![中年慢性HBV携带者160例肝组织病理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83e3be1102de2bd9605881d.png)
7 5 0・
广东医学
2 0 1 3年 n g Me d i c a l J o u r n a l M a r .2 0 1 3 ,V o 1 .3 4,N o . 5
中年 慢 性 H B V携 带 者 1 6 0例 肝 组 织病 理 分 析
1 . 2 血清学检测 方法
甲、 丙、 丁、 戊 型肝 炎病毒标志
物及 血 清 H B V标 志物 H B s A g 、 H B e A g 、 H B V e抗 体 ( 抗 一H B e ) 和 H B V核心 抗体 ( 抗 一H B c ) 检 测应用 酶
我 院就诊 的 1 6 0 例 年龄 4 O~ 5 9岁 、 丙氨酸氨基 转移酶 ( A L T ) 水平 持续正 常 的慢性 H B V携 带者进 行肝 脏穿 刺 活检术 , 对这部分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 了分析 。
积极抗病毒治疗 。
中年慢性
H B V携带者的性别、 H B V D N A、 H B e A g 与肝组 织的病理改 变程度无 关。A L T >2 / 0 U / L的 中年慢性 HB V携带者应
【 关键词 】 慢性 乙型肝炎病毒携 带者;中年 ;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 肝组 织病理
中≥G 2 者l 1 7例 ( 7 3 . 1 %) , ≥s 2者 9 2例 ( 6 0 %) 。有 2 5例 ( 1 5 . 6 %)已经发展 为肝 硬化 。( 2 ) 1 6 0例 中年 慢性
H B V携带者肝组织炎症及纤维化程度与性别 、 H B V D N A定 量水平及 H B e A g阳性 与否无 关( P>0 . 0 5 ) 。( 3 ) A L T ≥ 2 0 U / L 组的患者与 A L T<2 0 U / L组 的患者 比较 , 炎症 活动度及 纤维化程度 明显增加( P< 0 . 0 5 ) 。结论
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医院感染96例临床分析
![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医院感染96例临床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79c65f5f705cc1755270952.png)
中晚期肝 癌 患者 机体 免 疫 功能 低 下 , 加之 使 用 化 患者感染率为 4 . 3/ 9 ,明显高于无贫血患者 1 %(7 8 ) 6 疗药物 , 容易并发多种感染 , 甚至因严重感染而死亡 。 的感染率[ 1 %(2 14 ( 2 . 4/ 9 )P<0 1 ] 血小板下降者 6 . )。 0 为了探讨其易感的因素 ,以便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 和无下降者 的感染率分别为 3 . 8 %和 3 . 两组之 5 6 %, 5 对 20 — 0 6年住 院的肝 癌 病 例进 行 回顾 性 调查 , 0 120 现 间医院感染率差异无显著性 ( P>0 5 。治疗后 ( .) 0 指 将结果报告如下。 包括各种介入性化疗 和全身性化疗) 白细胞数下降患 1 资料 与 方法 者的医院感染率为 4 . (9 9 ) 白细胞无下降患 2 % 3/ 1和 9 11 一 般 资料 收 集本 院 20 — 06年期 间住 院 的 者的医院感染率为 2 . (0 8 ) 两组 医院感染 率 . 0 1 20 2 % 2/ 9 , 5 中晚期肝癌患者 23 , 中病理诊断 3 例 , 8例 其 1 其余均 差异有显著性 ( P<0 1 。 .) 0 . 4 6例医 院感 染 通过 A P C 及 B超检查 ,其诊断均按 17 年 全国 F 、T 97 2 肝癌 医院感染 的致 病病原 体 9 4 2 阳性 肝癌 协 会制 定 的诊 断 标准 。男 2 8例 、 5 2 女 5例 ; 年龄 中 , 5例进 行 标本 病原 体 培 养 , 6例 培养 阳性 , 2 3~8 7岁 , 均 5 . , 平 1 6岁 Ⅱ期 15例 , 8 Ⅲ期 9 例 。 8 率 5 . 共 培养 出致病 病原菌 3 , 中 G 菌 占 78 %, 4株 其 一 1 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3 . 2 8 例中晚期肝癌患者的病 5 . 8 %, + 占 1. 真菌占 1. 8 G菌 7 %, 7 4 %。有大肠杆菌 、 7 史资料 。 中 9 例发生医院感染 , 其 6 均符合医院感染 的 绿脓杆菌 、 肺炎 克雷伯杆菌 、 表皮葡 萄球菌 、 肠球菌 、 诊断标准。 总结分析其感染发生 隋况 , Ⅲ期肝癌和 溶血性链球菌 、 Ⅱ、 白色念珠菌 、 酵母菌等。 医院感染的关系以及临床各项生化检查结果。 3 讨 论 1 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 。P< . - 3 00 5 终 末期 肝 病患 者始 终 面 临感 染 细 菌 、 真菌 甚 至并 为差 异 有显 著性 。 发脓毒症的风险…, 其容易继发感染 的原因包括肝脏 2 结 果 清 除肠源性微生物 、内毒素等有害物质能力下降 ; 机 中性 粒 细 胞 功能 异 常 ; 清补 体 、 维 血 纤 21 感染发生情况 感染率为 3 . (6 2 3 。其 体 免疫 力减 退 、 . 3 % 9/ 8 ) 9 中肺 部感 染 2 3例 , 膜 炎 1 腹 8例 , 道感 染 1 肠 7例 , 败 连接蛋 白、 调理素等低下 。治疗过程 中侵人性诊疗操 血症 1 例 , l 胆道 感 染 1 O例 , 泌尿 系 感染 6例 , 肤感 作 的 增 加 等 。本 组 中 晚期 肝 癌 患 者 感 染 率 高 达 皮 染4 . 例 其他部位感染 7 。9 例发生感染者 中, 例 6 有 3 . 3 %.医院感染患者的病死率明显高于非医院感染 9 5 3例感 染 发 生 前应 用 过抗 生素 . 中 2 为 广 谱 抗 患 者 .说 明 医 院感染 已构 成对 肝 癌 患 者 的极大 威 胁 , 其 7例 生素 , 8 1 例联合应用过 2 以上抗生素。1 例感染 是导致直接或 间接死亡的主要原 因之一 . 引起高度 种 7 应 发生前 曾行腹腔穿刺 , 4 曾留置导尿管 . 5 曾 2例 2 例 重视。 作静脉置管 ,1 3 例曾作介入化疗 。感染的 9 例 中, 6 院 本 组 中晚 期肝 癌患 者 医 院感 染 中 . 以肺 部 感 染 占 内病 死率 为 2 .% (0 9 )未 感染 的 17例 , 内病 首 位 , 膜 炎 、 道 感 染 次 之 , 08 2/ 6 : 8 院 腹 肠 血液 、 道 和 泌 尿 系感 胆 死率为 1. 1/ 8 )两者间病死率差异有 显著性 染也 较 常见 . 明 中晚期 肝 癌患 者 多个 器 官均 可 存 在 02 9 17 ; %( 表 功 能 减退 . 发 生 病原 菌定 植 于 呼 吸道 、 道 、 道 、 易 肠 胆 ( P<00 ) .5 。 造 也 22 Ⅱ、 . Ⅲ期肝 癌 和 医 院感染 的关 系 15例 Ⅱ期 肝 尿 道 等 . 成 局 部 感 染 . 可 经 过 这 些 途 径 入 侵 引 起 8 中晚期 肝 癌合并 肝 硬化 者 多数 肺 部存 在肺 内 癌患者医院感染率为 2 . (9 15 , 8 Ⅲ期肝 败 血症 。 6 % 4/8) 9 例 5 癌患者医院感染率为 4 .% (7 9 ) 两组 间感染率 血管的动、 8 O 4/8 , 静脉分流 、 一 肺 门静 脉分 流及通气一 灌注 比 差异 有 显著 性 ( P<00 ) .1 。 例失调 , 导致血氧分压 、 血氧饱和度 降低 , 内毒素引起 23 贫血 .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下降和医院感染的 肺损害 .支气管分泌物 引流 障碍 等因素作用 易发生 _ 关 系 人 院后 即查 患 者 的血红 蛋 白和血小 板 数 。 血 支 气 管 肺 炎 。在肠 道 , 贫 由于 肠 道 菌 群 分 布 异 常 , 大肠
慢性肝病患者的临床分析报告
![慢性肝病患者的临床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6de47d33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09.png)
慢性肝病患者的临床分析报告慢性肝病是一种肝脏长期受损的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本篇文章将通过对一位慢性肝病患者的临床分析,探讨其病情发展、临床表现、诊断依据以及治疗方案。
一、病情发展该患者是一名48岁男性,曾有饮酒史,过去五年中逐渐出现疲劳、食欲不振、体重下降的症状。
近期出现肝区不适感和黄疸,经检查发现肝功能异常。
经详细询问,患者自述饮酒逐渐增加,近年来每天摄入超过70克乙醇。
二、临床表现该患者主要表现为乏力、贫血、食欲不振,皮肤黄疸明显,尿液呈深色,腹部可触及肿大的肝脏,有压痛。
血液检查发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下降,肝功能指标ALT、AST显著升高,凝血功能异常。
三、诊断依据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结合其饮酒史,可以初步怀疑其为酒精性肝炎引起的慢性肝病。
但需要进一步排除其他原因,如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等,以确诊患者的具体病因。
四、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诊断结果,制定了以下治疗方案:1.戒酒:酒精是导致肝脏受损的重要因素之一,患者应彻底戒酒,避免进一步损害肝脏功能。
2.药物治疗:选择抗氧化剂、维生素、抗病毒药物等进行治疗,以减轻肝脏的炎症反应和修复受损组织。
3.饮食调理:为了减轻肝脏负担,患者应避免高脂、高糖和高盐饮食,适量增加蛋白质摄入,多食用新鲜蔬果。
4.肝功能支持治疗:对于肝功能严重受损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肝移植或其他支持性治疗手段。
结语慢性肝病是一种需要长期治疗和护理的疾病,患者需要根据医生的建议积极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并遵循规定的治疗方案。
通过个案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慢性肝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策略,以提高患者的康复率和生活质量。
(注:本文基于提供的标题和要求进行创作,若需具体饮食调理内容或其他医疗建议,请咨询专业医生。
)。
终末期肝病临床营养评价及20例干预治疗效果观察
![终末期肝病临床营养评价及20例干预治疗效果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1308686d9b6648d7c1c746e4.png)
养要素进行 干预等措施 , 可提高终末期肝病 患者 的生存质量。
【 关键词 】 终末期肝病; 营养评价; 干预治疗
di 1 .9 9ji n 17 0 6 .0 2 1 .7 0 5 s
中图分类号 : R 7 . 55 3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
17 0 6 (0 2 1 2 7 0 6 2— 3 9 2 1 ) 7— 0 8— 3
施 均相同。结 果 : 终末期肝病组膳食营养素摄 人不足的人数为 (6 2 19 ) 占 9 . 7 ± .5 ) 其 中摄入严重不足 的人数 为( 9 1 3 .3± .2 人( 0 5 % 3 1% , 2.0 ± .4 人( 7 .6 ± .8 ) 而 2 例代偿 期肝硬 化 对照组膳 食 营养 素摄入 不足 和摄入 严重 不足 的人数 分别 为( . 6± .5 人 ( 7 2 ) 占 27 % 9 7 % ; 0 7 9 32 ) 占 3 .2 ± 2 4 % ) ( .2 36 ) 占 8 1% ±1.7 , 比较 P< . 1有显著性差异 ; 9 8 % 1 .3 和 16 ± .8 人( .2 6 8 %) 两组 0O , 干预组三头肌皮褶厚度 ( S ) T F 测量值显著高
营养素推 荐摄 入量 ( N ) R cm n e ur n - R I ( eo med dN te t n i I
加餐 , 效提 升 了终 末 期 肝 病 患者 的营 养 素 供 给 水 t e R I 或 适 宜 摄 入 量 ( I A e ut Itks 有 a , N) k A )( dq a na e , e 平, 改善 了营 养状 况 、 存 质 量 , 高 了病 人 整 体 的 A ) 。 生 提 I ”
1958年资料4 治疗185例肝硬化观察报告
![1958年资料4 治疗185例肝硬化观察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125f3160b4e767f5acfce6c.png)
肝硬化患者在早期多呈现食欲不好,腹部胀满,小便少呈红黄色,倦怠乏力,精神不振等情况,晚期腹胀加重,有腹水及水肿出血等现象,一部分病例出现黄疸蜘蛛痣等,大多数可以在左肋缘下查到脾肿大,一部分可在右肋缘下查到肝肿大,晚期患者于腹部可查到水波感或移动性濁音,一部分病例有程度不同的腹壁静脉曲张下肢水肿等症状。肝硬化的脉象多“弦”,弦大有力为邪实,弦软无力为正虚,弦而兼缓滑的易治,兼细弱濇数的预后不好,舌苔多呈黄白濁厚,剥落不匀为中气伤残,如舌质光绛阴分亦伤为难治,紫暗为有瘀血,在化验检查方面表现血浆白蛋白降低,白蛋白球蛋白的比值倒置,麝香草酚混濁度增高,有的胆红质增高,凡登白氏试验亦不正常,少数病例作过马尿酸试验,有的排泄不好,表示肝对毒物的屏障机能有损害,尤其有一部分病例作了食道X线摄影发现静脉曲张更具诊断上的意义。
6.血胀:烦燥漱水,迷妄惊狂,痛闷呕逆,小便赤,大便黑,又胁满,小腹胀满,身上有血丝缕,是为血鼓。
7.蠱胀:胁痛面黑是气蠱。
以上的分类,不但按祖国医学理论原则将临床上的现象作了分类,同时亦对肝硬化各个病程阶段的症状予以分别描述,对于系统研究和临床治疗都提供了实用的资料。
诊断
1.寒胀:腹满濡时减,吐利厥冷。
2.热胀:胀而口苦,唇焦、烦热、小便黄赤、脉数、舌赤苔黄。
3.谷胀:朝能食暮不能食,嗳气作酸,饱闷腹胀。
4.水胀:脾土受湿,水积于肠胃而溢于皮肤,漉漉有声,怔忡喘逆,是为水肿。
5.气胀:七情郁结,气道壅塞,上不得降,下不得升,身体肿大,四肢瘦消,是为气胀。
肝硬化可以发生于任何年龄,文献上一般记载以中年后期最为常见,朱金二氏报告101例中有84%系20 -60岁之间Rotnoff及Patek二氏为40-59岁者占66%,本文之185例中以30-49岁者最多占62.1%。
终末期肝病继发感染148例临床分析
![终末期肝病继发感染148例临床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873aad876a20029bd642df9.png)
[ 键词 ] 肝 疾 病/ 发 症 ; 感 染 / 因学 关 并 病 [ 图分 类 号 ] R55 [ 献 标 识码 ] A [ 章 编 号] 1 7—1 12 1 )71 6—3 中 7 文 文 6 17 7 (0 0 O —380
终末 期肝 病 ( S D) 指 各 种原 因导致 肝 功 能 EL 是 极 度减退 甚至 衰竭 的一 种病 理 状 态 , 原发 性 病 变 按
研 究选取 的为终 末期 良性肝病 中的肝 硬 化失 代偿 期 和 慢性重 型 肝 炎 患 者 。E L 的并 发 症 多 , 死 率 SD 病 高, 其继发 感染发 生率 在肝 病 中居首 位 , 也是 终末 期
肝 病重要 的死 亡原 因之 一 。对 本 院 2 0 0 6年 1月 至
20 0 9年 1 月 住院治 疗 的 3 0例 终末 期 肝病 患 者 的 2 2 临床资料 进行分析 , 以探讨 其继 发感染 的临 床特点 。
感 染前 使 用广 谱 抗 生 素及 合 并其 它基 础 疾 病 等 因素 与继 发 感 染 的 关 系密切 ( 0 0 ) 结 论 】 末 期 肝 病 P d . 1 。【 终
继 发 感 染发 生 率 高 ; 继发 感 染 可 导 致 病 死 率 的显 著 增 加 , 床 治 疗 中 应 尽 可 能 减 少 和 避 免 相 关 人 为 因素 , 临 有
医 学 临床 研 究
21 0 0年 7月 第 2 7卷
第 7期
JC i s J 1 0 0 Vo 7 o l Re , u.2 1 , l ,N 7 n 2
・
临床研 究 ・
终 末期 肝 病 继 发 感染 1 8例 临床 分 析 4
陈杨 志 谢 元 林 徐 春 华 徐 丹
终末期肝病
![终末期肝病](https://img.taocdn.com/s3/m/c2da745bbe23482fb4da4c06.png)
终末期肝病及其并发症肝脏是体内最大的重要器官,具有多种复杂的合成与代谢功能。
终末期肝病主要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晚期。
肝硬化的典型病理变化是肝组织弥漫性纤维化、假小叶和再生结节形成。
窦前性纤维化直接压迫汇管区血流,导致门脉系统阻力增加和血流增多,形成门脉高压,产生脾肿大(脾亢)、腹水和门体侧支循环开放(如上消化道静脉曲张)三联征。
肝硬化使肝功能低下,白蛋白合成减少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代谢减少引起钠水潴留,加速腹水形成。
还可累及脑、肺、心、肾等多个器官和循环、血液、内分泌、消化等系统,由此造成的机体内广泛病理生理紊乱,再加上OLT手术创伤和麻醉的影响,都会绐病人带来很大的危险性。
OLT术前,麻醉医师应当熟悉终未期肝病的病理生理变化,有助于预计手术和麻醉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便做好麻醉准备和处理方案,以提高麻醉质量和管理水平。
故本文对拟行肝移植的终未期肝病并发症的病理生理、诊断和术前处理进展综述如下:一、呼吸系统:1、肝肺综合征(hepatopulmonary syndrome, HPS)即肝功能不全、肺氧合功能低下和肺血管扩张三联征。
在终末期肝病患者中发生率可高达25%-47%。
其原因不明,可能与严重肝功能不全时血管活性物质灭活,肺血管收缩反应降低,特别是低氧性肺血管收缩反应(hypoxic pulmonary vasocons- triction,HPV)严重受损,肺毛细血管床舒张,造成肺内血管分流有关。
也可能同时有通气/血流(V/Q)比例失调,肺泡弥散障碍。
腹水、胸水和反应性肺水肿引起的限制性通气障碍,尤其是胸腔积液也是HPS发病的重要因素。
HPS的诊断:重症或长期肝病+低氧血症(吸入空气PaO2<70mmHg)或直立性低氧血症(orthodeoxia),后者典型表现是病人仰卧吸入空气时PaO2<90mmHg,待病人直立20分钟后复测PaO2,比仰卧时更低10%以上。
终末期肝病合并消化性溃疡89例临床分析
![终末期肝病合并消化性溃疡89例临床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3a77b36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33.png)
终末期肝病合并消化性溃疡89例临床分析摘要:目的:分析终末期肝病合并消化性溃疡89例临床情况。
方法:研究时段为2021年7月-2022年7月,将该时段内本院收治的89例终末期肝病+消化性溃疡患者为主体,分析患者临床资料,依据病情予以治疗,评估治疗情况。
结果:89例终末期肝病+消化性溃疡患者中,有21例发生出血,予以静脉滴注法莫替丁、口服凝血酶等止血治疗,其中1例因肝性脑病死亡,5例24h内止血成功,13例24h止血成功,2例72h内止血成功。
停止出血后全部患者均口服硫糖铝、法莫替丁10周,其中HP阳性者还需要服用羟氨苄青霉素、洛赛克、痢特灵一周,待HP转阴后接受硫糖铝、法莫替丁治疗。
治疗结束后复查胃镜,发现7例患者基本愈合,82例完全愈合。
结论:终末期肝病极易并发消化性溃疡,患者出血风险较高,通过合理治疗,可促进疾病症状缓解,有利于改善预后。
关键词:终末期肝病;消化性溃疡;临床分析终末期肝病的发生率较高,是一种以肝功能异常和全身表现为特点的临床综合征,慢性肝病与急性肝衰竭均可造成终末期肝病,例如恶性肿瘤、肥胖、病毒感染、创伤、药物、饮酒等。
无论何种原因造成的终末期肝病,肝功能不全并影响身体各个系统是完全一致的[1]。
对于终末期肝病的治疗,肝脏移植属于唯一治疗方式,但是由于肝源较为稀缺,较多患者在等待肝脏移植过程中死亡。
终末期肝病患者极易并发消化性溃疡,临床又将其称为是肝源性溃疡,相关数据统计发现,2-3个终末期肝病患者会合并发生消化性溃疡,目前关于此种疾病的发生机制、特点并无明确定论[2]。
本次研究选择医院在2021年7月-2022年7月期间收治的89例终末期肝病+消化性溃疡患者为主体,现对其临床资料、疗效实施分析。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病例纳入时段为2021年7月-2022年7月,以该时段内本院收治的89例终末期肝病+消化性溃疡为主体,其中男女比是49:40;年龄是32-76岁,均值(54.59±5.04)岁;终末期肝病的患病时间为3-9个月,平均(6.04±1.82)个月;消化性溃疡的患病时间为1-5个月,平均(3.02±0.72)个月。
184例肝病医院感染临床分析
![184例肝病医院感染临床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6ce6cd74431b90d6d85c79e.png)
184例肝病医院感染临床分析摘要】目的分析肝病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
方法选取4年间来本院就诊的5351例肝病患者,分析其临床资料,其中184例患者合并医院感染,针对其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易感部位、病原体种类进行探讨。
结果选取的5351例肝病患者,有184例合并医院感染,感染发生率为3.4%。
易感部位依次为患者腹腔、呼吸道、及消化道。
病原种类主要是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
结论肝病患者医院感染率高,应加强对肝病患者的消毒及防护,建立完善的监控制度,积极治疗原发病,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提高肝病患者的治愈率。
【关键词】肝病医院感染临床特点医院感染发病率是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指标之一,已受到医院管理机构和临床多学科的关注[1]。
为了更全面系统的了结肝病医院感染的特点,采取正确的防治措施,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我院对收治的5351例肝病患者医院感染情况进行临床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07年3月~2011年4月收治的5351例肝病患者,由医院感染科的专职人员对其相关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其中男性3406例,女性1945例,最小年龄24岁,最大年龄79岁,病程2~17年。
重型肝炎486例,急性肝炎623例,慢性肝炎2215例,肝癌432例,肝硬化1595例,并发上消化道出血者79例,并发肝性脑病36例。
1.2 诊断标准肝炎诊断标准:均符合2004年制定的《慢性乙肝肝炎防治指南》的诊断标准[2]。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依据《医院感染学》的诊断标准[3],即入院时不存在也不处于潜伏期,入院后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认定为医院感染。
1.3方法及统计由医院感染科的专职人员逐个查阅病例,记录有关医院感染者相关临床资料,并逐项登记,进行统计分析,统计学方法采用采用SPSS11.5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P<0.05。
2 结果2.1 5351例肝病患者中有184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3.4% ,各类肝病的具体感染情况详见表一。
终末期肝病继发感染148例临床分析
![终末期肝病继发感染148例临床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12250e0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0c.png)
终末期肝病继发感染148例临床分析
陈杨志;谢元林;徐春华;徐丹
【期刊名称】《医学临床研究》
【年(卷),期】2010(27)7
【摘要】[目的]探讨终末期肝病患者继发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感染科148例终末期肝病患者继发感染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172例未发生继发感染的患者比较相关危险因素.[结果]继发感染多发生在呼吸道、腹腔;感染菌株以G-菌为主,对美洛培南、头孢他定敏感性高;侵袭性操作、病情的严重、感染前使用广谱抗生素及合并其它基础疾病等因素与继发感染的关系密切(P<0.01).[结论]终末期肝病继发感染发生率高;继发感染可导致病死率的显著增加,临床治疗中应尽可能减少和避免相关人为因素,有效治疗基础疾病.
【总页数】3页(P1368-1370)
【作者】陈杨志;谢元林;徐春华;徐丹
【作者单位】湖南长沙市第一医院,湖南,长沙,410007;湖南长沙市第一医院,湖南,长沙,410007;湖南长沙市第一医院,湖南,长沙,410007;湖南长沙市第一医院,湖南,长沙,41000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75
【相关文献】
1.终末期肝病并自发性腹膜炎109例临床分析
2.112例终末期肝病并发自发性腹膜炎的临床分析
3.终末期肝病合并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及护理对策
4.终末期肝病继发感染的危险因素评估与早期诊断
5.MELD评分结合降钙素原评估终末期肝病预后的临床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晚期肝病196例院内真菌感染12例回顾分析
![中晚期肝病196例院内真菌感染12例回顾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27155a4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84.png)
中晚期肝病196例院内真菌感染12例回顾分析
卢锦忠;齐忠海;陈桂英;李军义
【期刊名称】《职业与健康》
【年(卷),期】2006(22)5
【摘要】目的探讨中晚期肝病继发院内真菌感染的致病原因。
方法回顾分析12例中晚期肝病继发院内真菌感染的诊治经过。
结果196例中晚期肝病患者,在院内继发真菌感染12例,继发感染率4.54%-6.02%,有逐年递增的趋势。
结论广谱抗生素和皮质激素的不合理应用是继发院内真菌感染的主要原因。
【总页数】2页(P394-395)
【关键词】肝病;真菌;感染
【作者】卢锦忠;齐忠海;陈桂英;李军义
【作者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吉县人民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9
【相关文献】
1.基层医院内科病房院内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 [J], 施宏建
2.73例肝病患者发生医院内真菌感染的调查报告 [J], 黄晶;周凤英;赵兰香
3.院内真菌感染41例回顾分析 [J], 董央庆;陈雅娣;仲守珠
4.基层医院内科病房院内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 [J], 吴育东
5.150例重症肝病合并院内真菌感染的病例分析 [J], 张春兰;陈万山;范慧敏;张健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终末期肝病合并感染诊治的难点分析
![终末期肝病合并感染诊治的难点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2c5b757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96.png)
终末期肝病合并感染诊治的难点分析作者:李秀喜来源:《医学食疗与健康》2021年第13期【摘要】终末期肝病是在上世纪80年代被提出,主要泛指慢性肝损伤引发的肝病晚期的阶段状态,机体肝细胞无法满足正常的生理需求。
但是,现阶段终末期肝病无准确的定义。
终末期肝病常见的并发症是感染,感染会导致疾病进程加速,会提升患者的病死率。
研究主要就终末期肝病合并感染诊断和治疗的难点展开综述,希望改善终末期肝病合并感染患者的预后。
【关键词】终末期;肝病;感染;诊断;治疗[中图分类号]R519;R57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13-0216-02根据临床研究发现,罹患肝病的中老年患者偏多,肝病終末期患者会出现肝脏衰竭,主要的症状为疼痛和厌食。
终末期肝病的治病因素包括:慢性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C,CHC)、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 CHB)、酒精性肝病(Alcoholic liver disease,ALD)、自身免疫性肝病(Autoimmune liver disease, ALD)和肝豆状核变性(hepatolenticular degeneration, HLD)等,终末期肝病患者的肝功能异常,会出现营养不良和营养物质代谢异常等。
1 感染与终末期肝病之间的关系1.1终末期肝病的重要诱因——感染根据研究发现,临床上有近40%的慢性和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和25%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主要是因为细菌感染导致。
细菌感染是肝功能衰竭的触发原因。
肝病患者常见的感染位置为腹部和肺部。
英国和美国均有学者提出,血流感染是肝功能衰竭的重要因素[1]。
慢性肝功能障碍患者出现继发感染后,会引发脓毒症和感染性休克,严重情况下会导致死亡。
1.2终末期肝病的常见并发症——感染欧洲研究显示,肝功能衰竭患者的感染率较高,肝功能衰竭患者在入院期的感染发生率33%,但是在住院期间升高了24%。
终末期肝病合并医院感染91例分析
![终末期肝病合并医院感染91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aa0403c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8d52d49.png)
终末期肝病合并医院感染91例分析
李卫国;赵喆;蔡俊岭;石贵福;王合群
【期刊名称】《疑难病杂志》
【年(卷),期】2007(6)2
【摘要】重型肝炎、肝炎肝硬化在临床中是比较常见的终末期肝病,患者在住院期间容易合并各种感染,治疗上相对复杂,病死率较高。
笔者对2001~2006年收治的268例终末期肝病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旨在探讨终末期肝病合并医院感染的诊断、治疗与预防。
【总页数】2页(P106-107)
【作者】李卫国;赵喆;蔡俊岭;石贵福;王合群
【作者单位】463000,河南省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感染病科;463000,河南省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感染病科;463000,河南省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感染病科;463000,河南省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感染病科;463000,河南省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感染病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
【相关文献】
1.延期妊娠合并羊水过少91例分析 [J], 任东健;杨小花;汪吕玲;高卉
2.91例老年病人医院感染病例分析 [J], 刘卫平
3.妊娠合并宫颈上皮内瘤样变91例分析 [J], 袁又玲;邹飞;卢懿;邓美姣;罗锡娟
4.基于终末期肝病评分模型对91例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慢加急肝衰竭患者预后的
评估及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J], 张雪云;应悦;刘小琴;余雪平;张继明;黄玉仙
5.新生儿医院感染91例分析 [J], 韦联彬;赵优;李惠芬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晚期肝癌133例的预后因素分析
![晚期肝癌133例的预后因素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d3fe3e9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d5.png)
晚期肝癌133例的预后因素分析张百红;岳小强;黄文华【期刊名称】《第四军医大学学报》【年(卷),期】2005(026)007【摘要】目的:分析晚期肝癌的临床特征和预后.方法:1999/2003年晚期肝癌(Ⅳ期)133例,回顾性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预后影响因素.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 rank检验.结果:Child-Pugh A,B和C期患者分别为56,51和26例.单结节12例,多结节或巨结节121例.至2004-06死亡123例(92.5%),中位生存期3.1 mo(95%CI 1.97~4.23);IVA和IVB期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3.5和1.8 mo,二者无显著差异(P=0.2822).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形态、大小、门静脉癌栓、瘤体浸润程度、血清钠、碱性磷酸酶、Child-Pugh分期、Okuda分期和CLIP记分与预后有关.多因素分析提示,仅肿瘤大小(P=0.010)是独立预后因素.结论:晚期肝癌预后差,尚无分期系统能给晚期肝癌提供精确预后信息.【总页数】4页(P661-664)【作者】张百红;岳小强;黄文华【作者单位】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中医科,上海,200433;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中医科,上海,200433;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中医科,上海,20043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0.5【相关文献】1.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及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J], 张春宁;林华明;麦大海;李明尧2.索拉非尼治疗中晚期肝癌预后因素分析 [J], 王燕;王茂强;段峰3.不同治疗方案对晚期肝细胞性肝癌预后的影响及因素分析 [J], 王磊;咸玉涛;杨正强;施海彬;;;;4.不同治疗方案对晚期肝细胞性肝癌预后的影响及因素分析 [J], 王磊;咸玉涛;杨正强;施海彬5.TACE联合RFA治疗BCLC中晚期肝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 [J], 李一帆;顾俊鹏;纪卫政;张海潇;朱帝文;任伟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终末期肝病模型评估我国肝硬化患者预后的能力
![终末期肝病模型评估我国肝硬化患者预后的能力](https://img.taocdn.com/s3/m/1a86916e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a2.png)
终末期肝病模型评估我国肝硬化患者预后的能力林菁华;文卓夫【期刊名称】《世界华人消化杂志》【年(卷),期】2006(14)29【摘要】目的:评价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在评估我国肝硬化患者预后方面的作用.方法:选择具有完整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的216例肝硬化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及其下面积(AUC)比较MELD、美国器官共享网络(UNOS)修改后的MELD(U-MELDl、Child-Turcotte- Pugh(CTP)评分及分级判断预后的能力.每位患者的MELD值根据Kamath修改后的公式计算,U-MELD 值根据UNOS修改后的计算方法计算.AUC的比较采用非参数方法.结果:MELD在判断患者3,6 mo,1a等生存时间的ROC曲线AUC值分别是0.838.0.856.0.877,均大于CTP评分及分级的AUC值.与CTP分级有显著性差异,但与CTP评分无显著性差异.U-MELD在判断3mo预后时的AUC值与CTP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而在6mo,1a时两者间的AUC差异尚无统计学意义.结论:MELD与CTP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U-MELD在评估3mo预后方面较CTP评分已有显著优势.【总页数】4页(P2889-2892)【关键词】肝硬化;预后;模型【作者】林菁华;文卓夫【作者单位】中山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消化内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57.3【相关文献】1.终末期肝病模型对肝硬化相关肝性脑病患者短期预后的评估价值 [J], 李军华;周薇;曾程慧;2.血清前白蛋白联合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评估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J], 翟永贞;岳阳阳;丁德平;张琪;冯国和3.终末期肝病模型联合血清钠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 [J], 李晶莹;邓琪;王燕;徐铭益;陆伦根4.终末期肝病模型对肝硬化相关肝性脑病患者短期预后的评估价值 [J], 李军华;周薇;曾程慧5.NLR联合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对老年肝硬化患者预后评估价值研究 [J], 伍欢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终末期肝病186例临床分析(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摘要】目的探讨终末期肝病肝硬化患者合并腹水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诊断及治疗。
方法分析186例肝硬化腹水患者的临床特征、肝功能、血常规及腹水检测特点。
结果96例腹水感染组中发热、上消化道出血、腹痛、便秘发生率明显高于90例非感染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
对终末期肝病合并腹水感染的诊断,中性粒细胞数似乎更能反应感染的客观存在。
腹水细菌培养不能作为排除感染的指标。
腹水白蛋白低者(≤10g/L),腹水感染发生率较高,与腹水白蛋白高者(>10g/L)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血清胆红素66umol/l,感染率明显上升,差异有显著性。
结论终末期肝病腹水感染的发生与发热、上消化道出血、腹痛、便秘、低蛋白、高胆红素等有关。
早期预防、及时治疗是提高其治愈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终末期肝病腹水感染危险因素肝硬化是肝脏对各种慢性肝损伤所产生的弥漫性纤维化和再生结节生成,是各种慢性肝病的终末病理阶段。
合并感染是终末期肝病病情恶化和死亡的重要原因。
腹水感染是终末期肝病最多见的并发症之一,国内报道,肝硬化并发原发性腹膜炎者高达10%-30%[1]。
本文通过对186例肝硬化腹水住院患者的回顾性分析,比较有腹水感染与未并发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肝功能、血常规及腹水检查结果,探讨终末期肝病合并腹水感染的危险因素。
便于早期预防,及时治疗,从而提高其治愈率、降低病死率。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病例186例患者均为2006年02月~2010年02月28日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肝病科收治的肝硬化腹水住院病人。
其中96例并发腹水感染(A组),90例未并发感染(B组)。
A组男72例,女24例,平均年龄45.(20~81)岁,肝炎后肝硬化64例,酒精性肝硬化26例,乙肝+酒精性肝硬化6例。
B组男64例,女26例,平均年龄47(18~78)岁,肝炎后肝硬化62例,酒精性肝硬化22例,不明原因肝硬化6例。
1.2诊断标准终末期肝病诊断符合第10次全国病毒性肝炎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
[2]病例按肝硬化Child—Pugh 改良分级法打分,将血清胆红素、腹水、血清白蛋白浓度、凝血酶原时间及肝性脑病的有无及其程度等5个指标的不同程度,分为三个层次(1,2,3)进行计分。
腹水感染的诊断标准[3]:①不同程度的发热、腹痛、腹胀;②查体腹部张力增高,轻重不等的压痛、反跳痛;③腹水量迅速增多、利尿效果不好;④腹水检查多核细胞数﹥0.25×109/L,常规白细胞(WBC)总数或分类可升高;⑤腹水培养发现致病菌。
疑诊标准:以上标准①~④中符合2条以上,但腹水培养未发现致病菌。
1.3辅助检查及方法:患者入院当天或第二日检测肝功能(总胆红素TB、谷丙转氨酶ALT、白蛋白ALB、胆固醇CHOL等)、凝血功能等。
采用奥林巴斯AU-8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肝功生化,凝血酶原时间(PT)采用改良Quick氏法。
1.4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统计学软件为PEMS3.1。
2结果2.1临床特征比较:A组:腹胀64例,便秘54例,黄疸74例,发热58例,腹痛38例,腹部压痛25例,反跳痛18例,并发上消化道出血42例,肝性脑病10例,肝肾综合症6例。
B组:腹胀66例,便秘16例,黄疸56例,发热6例,腹痛10例,并发上消化道出血10例,肝性脑病4例。
肝硬化腹水感染组中发热、上消化道出血、腹痛、便秘发生率明显高于非感染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见表1.表1腹水感染组(A)与非感染组(B)的临床特征比较2.2肝功能检查:腹水感染组(A)与非感染组(B)比较,谷丙转氨酶、血浆白蛋白、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及肝功能Child-Puph分级差异无显著性(p0.05),血清总胆红素22umol/l(p0.05),66umol/l (p0.05)时,差异有显著性。
见表2表2腹水感染组(A)与非感染组(B)肝功能检查结果2.3血常规、腹水常规检查、腹水沉渣染色后分类:96例感染组中除去20例脾功能亢进者,外周血白细胞10×109/L者比率为(35/76)46.0%,中性粒细胞≥80%者比率为(48/76)63.2%。
96例腹水感染的腹水常规:外观淡黄透明19例(19.8%),微浊者23例(23.9%),混浊者49例(51.0%),李凡他试验阳性58例(60.4%);腹水白细胞计数最高为镜下满视野,最低26×106,其中≥250×106者54例(56.2%),100×106者42例(43.7%),中性粒细胞0.45占78例(81.2%),其中白细胞数250×106而中性粒细胞0.45者18例。
感染组有5例腹水细菌培养阳性,阳性率5.2%;96例腹水感染者,蛋白低者(≤10g/L)71例与腹水蛋白高者(>10g/L)10例相比,感染发生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
2.4感染与Child—Pugh分级的关系感染组A、B和C级患者数分别为4例(4.2%)、26例(27.1%)和66例(68.7%)。
3.讨论感染是终末期肝病最多见的并发症之一,国内报道,住院患者的晚期肝硬化并发原发性腹膜炎者高达67.6%[4],本组肝硬化肝功能代偿Child—PughC级患者合并腹水感染者明显增多。
肝脏具有极其重要的防御和免疫功能,终末期肝病患者体内的细胞免疫调节紊乱,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低下,如血清调理素活性降低,补体成分缺损,中性粒细胞功能受抑制等有关[5]。
终末期肝病患者肝细胞坏死丧失功能的同时,肝脏枯否氏细胞受损、吞噬功能显著下降,来自肠道的细菌不能被清除,来自门静脉的大量内毒素未经解毒而进入体循环,易发生内源性感染和内毒素血症。
另外,由于门脉高压后使胃肠道淤血,肠壁水肿,肠黏膜缺血缺氧使肠壁通透性增高,容易使肠道细菌穿过肠壁进入腹膜腔;同时,终末期肝病患者胆红素代谢紊乱,存在不同程度的肠道菌群失调,肠道细菌过度增殖成为致病性的菌种,并从肠道到腹腔易位而发生腹腔感染。
内毒素是肝硬化发展为肝功能衰竭的重要诱因。
内毒素与Kupffer细胞有高度亲和力,促使其释放TNF-a、L-1、L-6、L-2、L-8、血小板激活因子(PAF)、白三烯(LTs)等,并形成瀑布样炎症级联反应和恶性循环。
内毒素还可以诱发全身代谢及血液动力学改变,参与多种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常常诱发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肝肾综合症等,而进一步加重肝损害。
所以,在终末期肝病合并腹水感染的治疗过程中,快速有效控制感染、减少并发症发生,对提高患者生存率至关重要,是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因素。
因此,早期诊断及预防的发生对提高该类患者生存率有重要意义。
肝硬化腹水感染起病大多较隐匿,易造成误诊误治,诊断性腹腔穿刺是诊断和排除腹水感染的首选方法,对终末期肝病合并腹水感染的诊断,中性粒细胞数似乎更能反应感染的客观存在。
本文资料显示:外周血WBC和腹水WBC计数符合诊断感染的百分率分别为46.0%、56.2%,仍相当部分病人WBC数不高,可能与病人免疫功能低下、腹水量大使炎症细胞稀释等因素有关。
但是,部分患者腹水检测WBC250×106/L,但中性粒细胞0.45,证实中性粒细胞的检查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大量腹水时,或标本静止1h以上,腹水细胞数可下降,应采取腹水沉渣染色后分类。
本文感染组的腹水细菌培养阳性率为%,与文献报道类似[6]。
腹水细菌培养阳性率低,不能作为排除腹水感染的指标。
本文通过对终末期肝病合并腹水感染发生组的临床资料、肝功能、腹水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并与非感染组比较,发现便秘、消化道出血与腹水感染的发生关系密切,这可能与便秘时肠道细菌过度繁殖,肠道内容物停留时间延长增加细菌进入腹腔的机会。
血清总胆红素增高(66umol/L),腹水白蛋白较低(≤10g/L)者腹水感染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血清总胆红素≤66umol、腹水白蛋白10g/L者,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与文献报道一致,其机制可能与肝硬化时肝细胞完整结构破坏,毛细胆管通透性增加,特别是Kupffer细胞功能低下,易发生感染;而腹水白蛋白浓度降低时,其杀菌活力及调理素活性降低又给感染的发生创造了条件。
总之,引起终末期肝病腹水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较多,临床上除发热、腹痛外,便秘、上消化道出血及血清总胆红素增高、腹水白蛋白明显降低等也是腹水感染的高危因素,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对防止腹腔感染有重要意义。
如果病程中出现不明原因的畏寒、发热、腹胀、腹痛或腹部压痛、腹水骤增、尿少或顽固性腹水,即使腹水常规检查未提示感染,仍应高度怀疑腹水感染,早期选用抗生素治疗。
腹水的细菌培养结果常耗时48小时以上,且阳性率较低,因此,不宜等待腹水(及血)培养阳性及药敏报告后才选用抗生素,对第三代头孢菌素可作为常规首选用药[7]。
参考文献[1]翁心华.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一些共识与进展[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3,11(7):389.[2]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中华传染病杂志,2001,19(1):56-62.[3]MooreKP,WongF,GinesP,etal.Themanagementofascitesincirrho sis:reportontheconsensusconferenceoftheInternationalAscites Club[J].Hepatology,2003,38:258-266.[4]刘玉芳.曹灵红.牟萍等.慢性肝病合并细菌感染临床特点分析.医学理论与实践,2003,16(11):1246-1247[5]杨朝辉,高峰等.重型肝炎内毒素与细胞因子及细胞免疫的相关性[J].实用医药杂志,2006,(05),518-519.[6]Zhufei-yan,Diagnosisandtreatmentof111patientswithcirrhos iscomplicatedbyspontaneousbacterialperitonitis[J].InfectionDisInfo,2006,Vol.19,No.2.[7]马春明.320例肝硬化临床感染分析.临床荟萃[J],2002,17(7):397-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