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柱的表面积》说课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圆柱的表面积》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圆柱的表面积》,我将通过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模式,教学设计,板书设计,课堂评价,资源开发七个
方面来介绍我的构思和见解。
一、教材分析
《圆柱的表面积》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人教版)第21-22页例3例4,第21-22页“做一做”,练习四的教学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探索并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教学的。同
时,此前对圆面积公式的探索以及对长方体特征和表面积计算方法的探索也为了
学习本课内容奠定了知识的基础。
教材设置了两个例题。例3主要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探索圆柱侧面积的计
算方法。然后,通过例4引导学生利用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这样安排,意在让学生经历圆柱侧面积、表面积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
理解这些方法的来源,通过自己的操作,观察、比较、推理、归纳等经历知识形
成的过程,完善关于几何形体的知识结构,丰富学生“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形体知识打下基础。
二、学情简析
学生在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和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又进一
步认识了圆柱和圆柱的基本特征。在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和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分别学习了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和圆的周长及面积的计算方法。
由于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独立思维、探究能力。通过自学,大部
分学生能够自主推导出完整的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公式。
依据教材和学情,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在探究活动中,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圆柱体侧面积和表面积的
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的能力,以及利用知识合理灵活
地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向学生渗透事物
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的观点。
4.教学重点:能应用圆柱体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5.教学难点:探究圆柱体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模式
本节课属于新授课,根据本节课知识特点及学生的认知规律,我采用直观演示、动手操作、引导发现等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在操作中
观察、发现、概括,尝试,交流总结出圆柱体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在教学侧面积的计算时,精心设疑:圆柱的侧面是个曲面,怎样计算它的面积呢?想一想,能否将这个曲面转化为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从中思考和发现它的侧面积该怎样计算呢?在老师的启发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圆柱形纸筒进行实际操作,最后探究出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练习设计遵循了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讲练结合贯穿了教学的始终。
而且使练习随着讲解由易到难,层层深入,一环紧扣一环。每一步练习都是下一步练习的基础。
具体做法:在学生理解了圆柱的表面积的意义以后,我首先按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出示三个圆柱体,并分别告诉条件:(单位:厘米)r=3, d=4, c=6.28,然后让学生练习求它们的底面积,并做好记录。在学生发现了圆柱侧面积的计算
方法以后,仍以上面三个圆柱为主,从右向左依次给出三个圆柱的高:(单位:厘米)h=7 , h=6 , h=3,要求计算出这三个圆柱的侧面积,同样做好记录。
在学生学会计算圆柱的底面积和侧面积以后,设疑:你会计算这三个圆柱的表面积吗?学生在充分练习铺垫的基础上,利用计算所得数据,合理自然地就计算出了三个圆柱的表面积。再练习表面积的实际应用时,又很自然进行了“进一法”的教学。使讲练真正做到了有机结合,学生学得轻松,练得有趣。
四、教学设计
为了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能让学生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以动手操作为切入点。我设计了以下五个教学环节。
(一)操作导入,建立新旧知识联系点。(约5分钟)
学生以前学的面都是“平面”,而圆柱的侧面是“曲面”,是本课教学难点,为了突破这个难点,这个环节我分3步进行教学。
1.卷一卷,感知“由直变曲”。
首先,我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长方形纸片,引导他们卷成尽可能粗的圆柱纸简。
其次,提问:原来长方形纸片是一个平面;现在卷成圆柱纸简后,它还是平
面吗?让学生感知“由直变曲”。
2.展一展,感知“由曲变直”。
首先,我让学生展开卷好的圆柱桶。
其次,提问:这个尽可能粗的圆柱纸桶展开后是什么形状?让学生感知“由曲变直”。
3.谈话引入:今天我们将运用这个知识来计算圆柱的侧面积与表面积。(板书课题:圆柱的表面积)
通过这个环节的卷、展操作,让学生感知圆柱的侧面“由曲变直”的过程,
使得“圆柱侧面积”的新知识与“求长方形面积”的旧知识联系起来,突破了教
学的难点。
(二)观察对比,推导圆柱侧面积计算公式。(约10分钟)
这个环节,我分两步进行教学
1.观察对比,理解圆柱侧面积含义
首先,我让学生再次卷出尽可能粗的圆柱纸简。
其次,提问引导学生观察对比讨论。
(1)原来长方形纸片的长现在在什么地方?宽呢?现在长方形纸片卷成圆
柱简后变成圆柱的什么面?指名上台演示并且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长方形长宽
圆柱侧面底面周长高
(2)谁能指出这个圆柱桶的两个表面?(现在是空的)
2.对比导入,推导圆柱的侧面积计算公式。
首先,提问激疑:你手中的圆柱纸桶侧面展开后是什么形状?谁会算出它的
面积?
其次,引导学生展开测量长方形纸片的长和宽并进行计算。
接着,谈话引导对比归纳:生活中,遇到求圆柱侧面积,我们总不能剖开量
一量再计算吧?谁能说说怎么办?(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