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白乐天的讽喻诗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科生课程论文

( 2010级 )

题目:浅谈白乐天的讽喻诗

学院:人文学院

专业:汉语言文学

学生姓名:黄赛骞

学号:10010411

任课教师:陈玉兰

成绩:

完成时间:2011-11-24

浅谈白乐天的讽喻诗

一.摘要

中国唐代诗歌多不胜数,颇有个性者亦为数不少,乐天居士白居易即为其中之一。他的讽喻诗可算是中国诗歌史上的一大亮丽之处。在公,他著有《新乐府》,向天子表明世事,为民为国;在私,他写有《秦中吟》,激烈地抨击了官吏贵族的骄奢腐败,讽刺了权贵横暴。如此优秀的作品群自然值得我们去探究,它是如何兴起的,之后又经历过什么变故。

二.关键词

白居易;讽喻诗;《秦中吟》;《新乐府》。

三.正文

白居易,字乐天,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元和十年六月,白居易44岁,任左前江州司马。在这一年里,他日夜煎熬,精选自己的诗作,将其编成诗五卷诗集,他将八百余首诗歌分为四类,即讽喻诗、闲适诗、感伤诗以及杂诗。其中讽喻诗和闲适诗是白居易特别看重的两类诗作,二者都具有尚实、尚俗、务尽的特点,但在内容和情调上却很不相同。相对而言,讽喻诗是具有浓厚时代风潮特点的儒教政治文学。所以,我在此将对讽喻诗做较深入的了解。

乐天对于自己的讽喻诗的评价要远高于其他三类诗作。而讽喻诗也正生动地显示出了乐天的诗人面目,是他真真正正的自信之作。

首先我们先要了解“讽喻”。“讽喻”的原意是像一阵风吹过而草木皆伏,以自然的比喻表示教化。《文选》卷一所收的后汉班固的《两都赋》序中曾写道:“或以抒下情而通讽喻,或以宣上德而尽忠孝,雍容揄扬,著于后嗣,抑亦雅颂之亚也。”叙述下民心情诗歌,得入天子之耳,并传后世,这就是讽喻,这也属“雅颂之亚”。乐天大半是在传统诗歌的观念影响下,给自己的这类诗作定位为“讽喻诗”。

讽喻诗采用的表现样式并未脱离《诗经》的“赋、比、兴”,乐天在对现实社会的各个事件与现象做了充分地观察,赞美讽恶,即使是吟咏一草一木,也往往将其作为某种时事的比喻而具有寓意。所以说在某一程度上讽喻诗继承了《诗

经》的传统正统性,对他个人而言也是能够显示自己崇高豪迈精神的最有价值的作品群。元和三年(808)白居易拜左拾遗开始,讽喻诗渐渐成立。许多与时事有关,或直接吟咏,或运用巧妙比喻,计有一百首,再加《新乐府五十首》,合计一百五十首。

不必赘言,《秦中吟十首》与《新乐府五十首》是白居易讽喻诗的代表作。这两个系列的作品数量多,讽喻的内容痛切激烈,风格纯正。但两者的偏重点又有所不同,针对《秦中吟》为私的性质,《新乐府》则是意在向天子的奏闻,在题材选择之际是经过细细斟酌的。虽然《新乐府五十首》其二十三《卖炭翁》和四十一《官牛》是属于讽刺权贵横暴的,但总体看来攻击性较弱,其中往往多从天子的视角出发,与《秦中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为了更好地体会乐天的讽喻诗,我们可以看看他的一些作品,通过分析作品来进一步的感受他的讽喻诗的魅力。比如《秦中吟》中的《歌舞》。

歌舞

秦中岁云暮,大雪满皇州。

雪中退朝者,朱紫尽公侯。

贵有风云兴,富无饥寒忧。

所营唯第宅,所务在追游。

朱轮车马客,红烛歌舞楼。

欢酣促密坐,醉暖脱重裘。

秋官为主人,廷尉居上头。

日中为一乐,夜半不能休。

岂知阌乡狱,中有冻死囚!

这是一首揭露性和批判性极为强烈的作品,为时事有感而发。元和年间,有的农民因为缴纳不起赋税,常常被长期囚禁在县狱中,痛苦不堪。作者目睹官僚权贵们在豪华府邸里寻欢作乐,想到狱中饥寒交迫的冤囚,曾经专门上疏(《奏阌乡县囚状》)陈述此事。诗歌尽力地渲染达官贵族醉生梦死的生活,结尾处忽然笔锋一转,沉痛而愤怒地发出了“岂知阌乡狱,中有冻死囚”的呼喊,表达了鲜明的正义感。“贵有风云兴,富无饥寒忧”这种对富贵的攻击眼光,可以说是白氏《秦中吟》十首的视点。

我们再来看一下《新乐府》中的一首诗歌《卖炭翁》。

卖炭翁苦宫市也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上一尺雪,晓驾炭车碾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赦,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这首诗的小序说:“苦宫市也。”所谓的宫市,就是中唐以后皇家在市上公开掠夺人民财物的一种方式,尤其是德宗贞元末年,情况格外严重,用宦官专管其事,派数百人在长安东西两市监望,看到他们所需要的东西,就口称“宫市”,往往不付钱,或以极微的代价强行勒索而去,货主常常弄得空手而归。诗人以个别事例来表现普遍状况,这一首诗通过一个卖炭翁的不幸遭遇,用形象化的高度艺术手段,反映了劳动人民被欺压的痛苦,深刻地揭露了“宫市”的本质,对统治者掠夺人民的罪行给予了有力的鞭挞。这首诗一开头就把我们带到当时的京城长安附近的终南山上,让我们看到一个烧炭的老人过着的十分穷苦的生活。“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作者对人物复杂矛盾的心理描写尤其细腻真切,始终没有议论,笔墨不多,但艺术感染力却极其强烈。确实是《新乐府》中的上乘之作。这首诗的意义,远不止于对宫市的揭露。诗人在卖炭翁这个典型形象上,概括了唐代劳动人民的辛酸和悲苦,在卖炭这一件小事上反映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不平。读着这首诗,读者所看到的决不仅仅是卖炭翁一个人,透过他,还能看到有许许多多种田的、打渔的、织布的人出现在眼前。他们虽然不是“两鬓苍苍十指黑”,但也各自带着劳苦生活的标记;他们虽然不会因为卖炭而受到损害,但也各自在田租或赋税的重压下流着辛酸和仇恨的泪水。《卖炭翁》这首诗不但在当时有积极意义,即使对于今天的读者也有一定的教育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