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行政管理的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商行政管理的论文
范文一:经济与行政管理论文
摘要:本文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管理审计的产生,提出了管理审计内涵,进而利用
博弈论分析了管理审计的三方关系,并对管理审计在我国应用中存在的理由提出了策略倡议。
管理审计是审计理论与实务发展的新阶段,是对审计内容和策略的创新。
什么是管理审计?自从1932年罗斯提出管理审计以来,有关管理审计内涵和定义的研
究就层出不穷,但是一直未取得共识。王光远2021在对国内外有关管理审计理论研究进
行分析总结的基础上,指出管理审计是一种与财务审计相对的审计,是在财务审计基础
上发展起来的新的审计类型,如果说财务审计以审查基本财务信息为己任,管理审计的中
心任务则是审查管理信息。而对于管理审计产生理由的分析观点也不尽相同,国际内部
审计师协会IIA在1952年提出,管理审计产生的动因主要是企业内部高层管理者的放权,通过将权力授予下级管理者,从而使企业的管理模式由直接管理走向间接管理。达尔文、
卡迈勒和詹姆斯、罗克特提出企业内部管理审计发展的动因是二战后经济的发展使企业管
理当局看到内部审计人员的服务有助于确保企业经济活动记录的恰当性。王光远2021提
出管理审计产生的动因是受托责任。
当然,从受托责任角度分析管理审计产生的动因,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并不完全合理。这是因为企业两权分离的受托责任关系在16世纪的意大利威尼斯的合伙企业就已经
出现,至于18世纪英国的工业革命后,随着股份公司的大量出现,受托责任关系更是普
遍存在,但至到1932年罗斯提出管理审计以来,才出现了管理审计,同时这种观点也不
能解释不同时期不同管理审计开展存在差异的理由。
因此,受托责任并不一定导致管理审计产生,管理审计的产生有着其更深层次的理由。本文以契约理论为基础,利用产权理论、交易成本理论、代理理论、信任理论及收益成本
理论分析了管理审计的产生,进而利用博弈论分析了管理审计开展过程中存在的理由,并
据此提出了倡议。
管理审计经济学分析
一管理审计理论基础
1财产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形成了以产权为纽带的契约关系。
从委托代理理论的角度看: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及管理的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社会分工也越来越细,为适应这种变化,权利的享有权和权利的行使权逐渐分离,从
而导致在权利的享有者和权利的行使者之间委托代理关系的产生,而这种关系的形成实际
也就是在权利的享有者和权利的行使者之间订立了一份契约,即契约关系由此形成,该契
约关系不是一种普通的社会关系,而是以产权为纽带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通过契约的
履行能够为契约关系的双方带来收益,契约双方在考虑是否有效履行契约时,主要考虑的
是其预期的收益是否能达到理想的水平。当契约关系的双方均保证契约的有效履行时,双
方的收益才能达到平衡,但这种收益的平衡并不一定导致契约一方收益的最大化,而是双
方收益平衡的相对最大化。而根据理性经济人假设,在经济活动中,主体追求的唯一目
标是自身收益的最大化,而契约关系双方的收益最大化趋势并不是完全一致的,在信息不
对称的情况下,权利的行使者可能会利用在行使权利过程中对信息拥有的优势最大化自己
的收益,而不是寻求与权利的享有者之间利益的平衡。
2有效激励是确保契约关系有效履行的保障。为了促使权利的行使者有效履行其受托
责任,以达到契约双方利益的平衡,激励成为一种有效的催化剂。根据行为科学的观点,
人的需求决定其动机,从而决定其行为的目标,在契约关系中,应通过有效激励,以促使
行为人以契约的有效履行为其行为目标,以确保契约关系的有效履行。此外,从莱宾斯坦
的X效率理论看,人的理性具有选择性,个体的特性不同,其理性也不尽相同。选择性理
性是行为人行为动机的基础。即在同一契约关系中,即使各种外在条件均相同,不同的契
约关系人其行为目标均可能不一致。同时,在同一契约关系中,当外在条件变化时,同一
契约关系人的行为目标也可能会有所不同。据此,为引导委托代理关系中权利的行使者有
效履行契约,也需要根据行为人的可能需求,考虑实施相应的激励。
3有效的管理评价是有效激励的前提。但是,在有的情况下,当存在权利的行使者不
可控的其他因素影响情况下,即使其努力履行受托责任,受托责任履行的表现效果也不一
定理想,如果没有一套有效的监督评价制度对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恰当评价,权利的
享有者可能不会深入追究受托责任履行的表现效果不理想的深层理由,而直接归归咎于权
利的行使者,从而有意地降低对其激励的程度,而权利的行使者为保持自身效用的最大化,又可能会通过损害权利的享有者利益来弥补自己收益的减少;反之,当外在环境较优的情
况下,即使权利的行使者没有努力履行受托责任,受托责任履行的表现效果也不一定会表
现不好,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有效的监督评价制度,权利的享有者可能会将受托责任
履行表现效果好的结果归功于权利行使者的努力,从而增加对其激励的程度。因此,激励
能够有效发挥作用的前提是合理的业绩评价,而对于传统的财务业绩评价来说,由于其评
价是一种事后的评价,且其评价并不能完全揭示出导致财务业绩优劣的全部理由,从而要
求对传统的财务业绩评价进行修正,将事后的评价向事前评价拓展,且评价的内容和范围
向非财务领域拓展,实现对管理活动全过程和管理结果的全面评价,即管理评价。
此外,从西美尔信任理论的观点来看,契约关系中权利的行使者对契约的有效履行和
权利的享有者对权利行使者的有效激励实际上是一种交换,正是因为这种交换,契约双方
的利益才能够达到相对平衡的最大化,而交换的前提则是双方的信任。同理,在管理评价
契约关系中,对管理评价主体的选择也是一种交换,通过交换,评价执行主体取得收益,
而权利的享有者取得对被评价者有效履行契约的重要证据,以此作为有效激励的重要依据。因此,具体对评价主体选择时考虑的最主要因素则是契约双方是否准备信赖评价结果,而
对评价结果的信赖则体现了对评价执行主体的信任,信任是管理评价得以有效进行的前提
和基础。因此,对管理评价执行主体的信任也是契约关系得以有效履行的重要前提。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