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井曲线特征

合集下载

压裂裂缝的特征曲线

压裂裂缝的特征曲线
低导流能力,又称有限导流能力。 压裂裂缝中充填了沙子而且沙子的粒度混合比达到某种合适程度时,裂缝的导流能 力成为与地层的渗透性相比较的有限导流能力。
二、常见的试井典型曲线
3.压裂裂缝地层模式图
有限导流垂直裂缝地层模式图
低导流能力稍大时,则在1/4斜率段以后,还会出现1/2斜率的单纯的地层线性流。
二、常见的试井典型曲线
二、常见的试井典型曲线
3.压裂裂缝地层模式图
地层中的线性流动 ①在裂缝内部,存在朝向井 的不稳定的线性流;
②在裂缝表面,存在垂直裂 缝表面的地层线线性流;
无限导流垂直裂缝
有限导流垂直裂缝
பைடு நூலகம் 二、常见的试井典型曲线
3.压裂裂缝地层模式图
高导流能力压裂裂缝双对数模式图
高导流能力,又称无线导流能力,一般指FCD大于100,也有的定义为FCD大于500。
3.压裂裂缝地层模式图
裂缝表皮区损害机理: 压裂施工时,特别 是大型的压裂施工时, 常常采取大泵量,高压 力向地层注入数百m3甚 至近千m3的压裂液。这 时在压开地层、产生大 裂缝的同时,压裂液也 会渗入裂缝的表面,对 地层造成污染和损害。
压裂裂缝表皮系数Sf伤害机理示意图
二、常见的试井典型曲线
3.压裂裂缝地层模式图
二、常见的试井典型曲线
3.压裂裂缝地层模式图
无量纲压力pD 和导数 p’D
无量纲时间tDXf (105)
压裂裂缝较短时的高导流裂缝模式图
当压裂裂缝较短时,标准图形退化为一般的超完善井(负的表皮系数S)的 形态,失去了线性流的特征。
二、常见的试井典型曲线
3.压裂裂缝地层模式图
有限导流垂直裂缝地层模式图
裂缝表皮系数Sf对压裂井模型曲线影响示意图

第十一讲-垂直裂缝井的试井曲线分析

第十一讲-垂直裂缝井的试井曲线分析

大型压裂后,压力恢复测试一口油井 测试 大型压裂后,压力恢复测试一口油井,测试 资料整理表现形式: 资料整理表现形式 (1)MDH法 ) 法 续流段较长, 续流段较长, 压力恢复缓慢
大型压裂后, 大型压裂后,测试资料整理表现形式
(2)
井储效应所显示的直线段
(3) 3
综合图8-14、 15、 16可以 看出图8-14出现的直线不 是MDH半对数直线,而是 垂直裂缝的反应
压裂 所谓压裂就是利用水力作用, 所谓压裂就是利用水力作用,使油层形成裂缝 的一种方法,又称油层水力压裂。 的一种方法,又称油层水力压裂。油层压裂工艺过 程是用压裂车, 程是用压裂车,把高压大排量具有一定粘度的液体 挤入油层,当把油层压出许多裂缝后, 挤入油层,当把油层压出许多裂缝后,加入支撑剂 如石英砂等)充填进裂缝,提高油层的渗透能力, (如石英砂等)充填进裂缝,提高油层的渗透能力, 以增加注水量(注水井)或产油量(油井) 以增加注水量(注水井)或产油量(油井)。常用的压 裂液有水基压裂液、油基压裂液、乳状压裂液、 裂液有水基压裂液、油基压裂液、乳状压裂液、泡 沫压裂液及酸基压裂液5种基本类型。 沫压裂液及酸基压裂液5种基本类型。
油井酸化处理 酸化的目的是使酸液大体沿油井径向渗入地 从而在酸液的作用下扩大孔隙空间, 层,从而在酸液的作用下扩大孔隙空间,溶解空 间内的颗粒堵塞物, 间内的颗粒堵塞物,消除井筒附近使地层渗透率 降低的不良影响,达到增产效果。 降低的不良影响,达到增产效果。 压裂酸化 在足以压开地层形成裂缝或张开地层原有裂 缝的压力下对地层挤酸的酸处理工艺称为压裂酸 化。压裂酸化主要用于堵塞范围较深或者低渗透 区的油气井。 区的油气井。
c.地层内的线性流动: 地层内的线性流动:
在多孔介质内的流体靠地层与流体 的弹性膨胀, 线性流动方式 的弹性膨胀,以线性流动方式 流入裂缝, (c)所示 所示。 流入裂缝,如图 (c)所示。

常用测井曲线特征

常用测井曲线特征

一、介绍测井曲线的用途- 二、测井资料的综合运用一、划分岩层界面二、确定地层的电阻率三、确定地层的孔隙度四、确定地层传声速度五、确定地层的含泥量六、确定地层的含H量七、确定地层的密度八、综合判断地层的岩性九、综合判断油气水层1、⑴渗透层。

⑵油气层都是高阻层,其电阻率相当于标准水层2-3倍,油层3.2-4.8Ωm。

⑶标准水层其电阻率接近于同井段的泥岩。

在所研究井段没有砂岩,可近似地以泥岩电阻率来替代标准水层的电阻率。

2、⑴油层:高阻渗透层,电阻曲线幅度高,特别是在4m曲线必须有鼓包,4m幅度越高,油层越好,自然电位异常通常小于水层,声波为中值。

⑵气层:高阻渗透层,电阻曲线幅度高,4m曲线有鼓包。

声波时差大,甚至比泥岩还要大,而且有周波跳跃的现象,中子伽马通常幅度高。

⑶水层:低阻渗透层(淡水层例外为高阻层),当地层矿化度比较高时,中子伽马幅度比较高,通常情况较低,自然电位通常比较大(与油层作比较)。

十、油气水界面的化分1、油水界面的划分:⑴电阻曲线上有明显幅度变化,含油部分幅度高,含水部分幅度低。

⑵感应曲线上在油水界面上幅度变化特别明显。

⑶自然电位曲线在油水界面上有一个不很明显的台阶,含油部分异常小,含水部分异常大。

⑷密度曲线在油水界面上有微弱的台阶,含油部分密度小,含水部分密度较大。

⑸声波在油水界面含油部分时差大,含水部分时差小,油层在4m曲线上一定有鼓包。

2、油气界面的划分:⑴声波时差在油气界面有明显的幅度变化,气层时差大,油层时差小,气层周波跳跃,在油气界面有不太明显的幅度变化。

⑵中子伽马在油气界面上有不太明显的变化,长源距气层的幅度高,油层的幅度小。

3、气水界面的划分:⑴声波时差在气水界面上明显的幅变化,含水部分时差小,含气部分时差大,含气部分有周波跳跃。

⑵密度曲线在气水界面上有明显的幅度变化,气层部分密度小,含水部分密度大。

⑶中子伽马曲线在气水界面上有不明显的变化,短源距气层部分幅度高,水层部分幅度低,(但有例外,当水层矿化度比较高,曲线幅度变化不明显)。

水平井的特征曲线

水平井的特征曲线
二、常见的试井典型曲线
12.水平井的特征曲线
水平井穿行地层相对位置示意图
水平井压力恢复曲线典型流动特征图
二、常见的试井典型曲线
12.水平井的特征曲线
无量纲压力和压力导数,pD
a
pD'
pD'
Le=100m, Kx=Ky=10mD, Kz=10mD, h=5m, Zw=2m, CD=103, S= 0
二、常见的试井典型曲线
12.水平井的特征曲线
Le=100m, Kx=Ky=10mD, Kz=5mD, h=5m, Zw=2m, CD=105, S= -3
无量纲压力和导数,pD &一般超完善井的水平井特征曲线图 对于气井,采取井口方法关井试井时,井储较大,垂直径向流和线性流 消失,关井后立即显示水平井线性流,曲线则演变化为类似一般超完善 井的样式。完全失去了作为水平井特征线段的水平井线性流段。
b
无量纲压力和导数,pD
&
&
Le=100m, Kx=Ky=10mD, Kz=10mD, h=5m, Zw=2m, CD=103, S= 20
无量纲时间,tD
无量纲时间,tD
当储层较薄时,垂直径向流消失, 关井后立即显示水平井线性流, 类似于一般压裂井的图形特征。
如果水平井段在钻井完井中受 到污染损害,则演变化为类似 存在裂缝表皮污染的压裂井的 特征。

第十讲-双重介质油藏试井曲线分析

第十讲-双重介质油藏试井曲线分析
公式7-1
第一节 双孔隙度双重介质概念
5、流体为单相,两个渗流场内的流动都服从达西定律; 6、不考虑重力影响和井储效应; 由此可见,双重介质储层无论在地质上还是动态上都比 均质储层复杂,然而从渗流角度上看,两者的差别只需 要应用两个参数: 弹性容量系数(ω )和窜流系数(λ ) 就能表明。
第一节 双孔隙度双重介质概念
0.183 qB t t (t t ) (t t ) pi p w (t ) lg 0.4343 Ei [ ] 0.4343 Ei [ ] hk t (1 )rw2 (1 )rw2
0.183 qB t t 0.4343 Ei [ ] 0.4343 Ei [ ] 2 2 hk (1 )rw (1 ) rw
弹性容量系数( ):单位体积岩石内每改变一个大气压力,裂 缝孔隙体积变化与岩石总孔隙体积变化的比值。其表达式为:

公式7-2
公式7-3 公式7-4
公式7-5
第一节 双孔隙度双重介质概念
公式7-6
公式7-7
公式7-8
式中:n为正交裂缝组数,L为岩块的特性长度
第二节 双孔隙度双重介质数学模型及其解析解
第七章 双孔介质油藏常规试井分析法
(1)双孔介质概念 (2)双孔介质模型及解析解 (3)压力恢复公式的推导及其分析 (4)应 用
非均质油藏简化模型
特点:储层是由两个 不同渗透性的孔隙系 统构成,高渗透系统 (裂缝系统)远大于 低渗透系统(被裂缝 切割的基质岩块), 而孔隙度却远远小于 低渗透系统。因此前 者主要作为渗流通道, 而后者作为储集空间。 两者之间可以有窜流 (Crossflow),模型常 用

试井曲线分析应用(共25张PPT)

试井曲线分析应用(共25张PPT)

9
无限作用径向流动阶段
这个阶段时半对数曲线呈直线的阶段。压降实验中,在这一阶段,压降漏斗径向地 向外扩大,边界的影响还非常小,可以忽略,流动形态与无限大地层径向流动毫无 两样,所以称为无限作用径向流动阶段。在这一阶段如果油藏是均质的,双对数曲 线呈下图中左图所示;如果油藏是非均质的,则呈现下图中右图所示。
把诊断曲线各个阶段的特征、对应的特种识别曲线及可求得的参数在一张图上标出,得 示意图。
第四章
双重孔隙介质油藏的试井解释
一 压力动态
一开井,裂缝系统中的原油流入井筒,但基质岩块系统仍保持原来的状态,尚 没有流动发生。这时井底压力所反映的是裂缝系统的特性,并且恰与均质:油藏相 同,因此可以拟合均质油藏模型的某一条样板曲线。这是裂缝系统流动阶段,称 为第一阶段。
不1(同1的)运流用油动了阶藏系段统在可分以平析求的面出概部上念分和是特数性无值参模限数拟。大方法的,;使试井解释从理论上大大前进了一步。 把第现((诊二代23断 章 试))曲井油开线解各释藏井个方上阶法生段下产的均特前征具油、有对藏应不的具渗特有种透识相隔别同曲层线的;及可压求力得的。参数在一张图上标出,得示意图。 半无在2(对限这内1数 导 种)边曲流情井线性形界呈垂,筒条现直其件存两裂双个缝对储直是数效线指曲段具线应,有一;它一开们条始(的垂就2斜直沿)率裂着之缝一表比的条皮为模曲型线1效:2,,,应这然由条后;两裂转条(缝到直的一3线)宽条段度曲的水为线交,0力点,如所压沿下对着图裂应裂左的缝裂所时没示缝间有。任;,何可压以力计损算失测。试井到直线断层的距离d
此时半对数曲线只出现一条直线段,如图所示。 这个阶段时半对数曲线呈直线的阶段。
(二)无限导流性垂直裂缝切割井筒的情形
无限导流性垂直裂缝是指具有一条垂直裂缝的模型,这条裂缝的宽度为0,沿着 裂缝没有任何压力损失。在这一情形,在早期,压差与时间的平方根成正比。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现代试井分析-第二章 试井分析的基础理论及基本方法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现代试井分析-第二章 试井分析的基础理论及基本方法

第一节:试井分析中的一些基本概念第二章 试井分析的基础理论及基本方法第一节 试井分析中的一些基本概念1、无因次量2、压力降落与压力恢复试井3、井筒存储效应4、表皮效应5、试井曲线与曲线特征6、压力导数7、探测半径8、试井模型9、流动状态1、无因次量无量纲化的优点是:①便于数学模型的推导与应用②数学模型具有普遍意义③便于建立试井典型曲线图版④便于求解物理问题并得出通用性认识2、压力降落与压力恢复试井压降曲线示意图2、压力降落与压力恢复试井压力恢复曲线示意图3、井筒存储系数(1)生产过程中,环形空间没有充满液体,关井后继续流入井中,液面上升;(2)井筒中充满液体,关井后受压缩,继续流入井中。

油井刚开井或关井时,由于原油具有压缩性等多种原因,地面与井底产量不等,在进行压力恢复试井时,由于地面关井,因此关井一段时间内地层流体继续流入井筒,简称续流(Afterflow)其原因:开井生产时,将先采出井筒中原来储存的被压缩的流体,简称为井筒存储。

井筒存储和续流的影响近似是等效的,称为井筒存储效应。

在压力降落与压力恢复曲线分析时都可用存储效应与相应的井筒存储系数表征。

用井筒存储系数表示井筒存储效应的强弱程度,用C表示: 即井筒原油的弹性能所储存或释放的原油的能力。

¾C的物理意义:压力每改变单位压力井筒所储存或释放的流体的体积。

dv V C dp PΔ==Δ3、井筒存储系数若原油是单相的(并充满井筒) ,则:式中C 0为井筒中原油的压缩系数, V为井筒有效容积。

00VC p V C VC p pΔΔ===ΔΔ0V VC p Δ=Δ¾上式计算的C称为“由完井资料计算的井筒存储系数”,记作C 完井。

它是在井筒中充满单相原油,封隔器密封,井筒周围没有与井筒相连通的裂缝等条件下算得的。

因此C 完井是井筒存储系数的最小值。

试井分析中的一些重要概念-井筒存储系数3、井筒存储系数④液面不到井口(井筒不充满液体)的情形, C值会更大。

低渗油藏水平井试井解释及实例分析

低渗油藏水平井试井解释及实例分析

1 水平井的流动期及曲线特征水平井试井分析成功的关键是如何确定水平井不同流动期的开是时间和结束时间, 进而根据不同流动阶段来选择适当的方法估算地层参数。

一般水平井压力测试中出现4个流动期。

(1) 早期垂直( 不稳定) 径向流期。

它可分为第一早期径向流动期和第二早期径向流动期。

在关井后的第一个流动期为液体环绕水平井呈圆柱形的径向流动, 也称第一早期径向流动期。

当K z / K r 的比值比较大时这第一径向流动期不明显。

在水平井靠近某一非流动边界时, 在第一径向流动期以后会出现呈半圆柱形的径流动期, 即第二早期径向流动期, 在半对数图上, 这一流动期的半对数直线的斜率是第一流动期的2倍。

早期径向流期的诊断方法与常规直井的径向流诊断方法相同, 但实际情况下, 由于井筒储存效应的影响, 早期垂直径向流期不易见到。

(2) 中期线性流动期。

这一流动期一般发生在水平井段比储层厚度长的情况下。

对于不渗透边界, 一旦不稳定达到了顶底边界, 线性流动期将出现。

这与整个井段流动效应相水平井的两个末端流动效应可以忽略,这种线性流动类似于垂直裂缝的情况, 可用线性流图来诊断。

(3) 中期( 不稳定) 拟径向流动期。

在生产时间足够长以后, 在水平面上环绕水平井段的流动进入一个近似的径向流动期, 即中期拟径向流动期。

这一流动期类似于垂直井的无限作用径向流, 在这个流动期压力传到足够远时, 水平井段就像在地层中部的一个点源。

如果储层的宽度与水平井段长度相比不大, 那么, 这一流动期就难见到(4) 晚期线性流动期。

一般储层的伸展是有限的,并且储层的顶、底也可能不是封闭的, 结果会出现以下的流动期: 一是晚期线性流动期, 如果水平井位于两条不渗透边界所阻挡的长条储层之中, 拟径向流之后可见类似于垂直裂缝中的线性流动期。

这一流动期同样可用线性流图来诊断。

如果储层是无限延伸的, 这一流动期将不会出现。

二是稳定流动期, 如果存在气顶或底水式的定压边界, 中期线性流动期和拟径向流动期将不存在, 代之以稳定流动期。

基于点源解的偏心井试井典型曲线分析

基于点源解的偏心井试井典型曲线分析

基于点源解的偏心井试井典型曲线分析姜瑞忠;郜益华;孙召勃;何吉祥;滕文超【摘要】直井试井一般假设井位于地层中心,在实际试井测试过程中很难保证.利用点源理论、叠加原理、镜像原理给出偏心点源解,以及外边界封闭、定压的圆形油藏中偏心井的线源解,绘制偏心井试井的典型压力曲线并分析偏心距对试井典型曲线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外边界封闭和定压油藏试井曲线偏心距的存在使边界响应提前出现;与井位于地层中心时的情况不同,考虑偏心距后外边界封闭油藏的边界响应可划分为封闭边界响应扩大阶段和整个封闭边界响应阶段;考虑外边界定压油藏偏心距后,边界响应体现出压力导数下降变缓特征.【期刊名称】《东北石油大学学报》【年(卷),期】2016(040)004【总页数】8页(P80-87)【关键词】偏心井;线源解;典型压力曲线;偏心距;边界响应【作者】姜瑞忠;郜益华;孙召勃;何吉祥;滕文超【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山东青岛 266580;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山东青岛 266580;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天津300452;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山东青岛 266580;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山东青岛 26658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353目前,考虑外边界条件的圆形地层直井试井分析一般均假设井位于地层中心[1-9]。

在实际试井测试中由于地层条件存在复杂性,很难出现井位于地层中心的理想情况,因此有必要对偏心井问题进行研究。

Muskat M、葛家理等利用镜像反映法得到圆形地层考虑外边界条件的偏心井稳定产量公式[10-11],刘洪等采用边界元方法研究封闭地层中偏心井的不稳定产量变化[12],但关于偏心井不稳定试井的研究极少。

笔者采用偏心距描述偏心井在地层中的位置,利用点源理论得到外边界定压和封闭油藏中偏心井的线源解,从而得到偏心井试井问题的解析解和典型试井曲线,为偏心井试井分析提供依据。

最新试井标准曲线模板

最新试井标准曲线模板

M大于1时,D的变 化规律与二者之间 差值大小有关
0.01 0.01 0.1 1 10 Time [hr] 100 1000
Sensitivity to D: p-p@dt=0 and derivative [MPa] vs dt [hr]
复合地层半对数直线分析
2.4 35 Slope Intercept Slope Intercept k.h k Skin Mob. Ratio Intersection X Interface 0.718339 MPa 35.1063 MPa 0.357738 MPa 34.4751 MPa 299 md.m 32.7 md -0.135 0.498 -1.7506 352 m
均质无限大地层井储系数C的影响关系
0.005 m3/ MPa 0.01 m3/ MPa 0.1 m3/ MPa 0.230592 m3/ MPa (current) 0.5 m3/ MPa 0.9 m3/ MPa 1.2 m3/ MPa
1
0.1
自左至右,井储系数逐渐增大,测试出现径 向流的时间也随之增大
均质无限大地层表皮系数S的影响关系
-5 -4 -2 0 (current) 2 4 8 15
自下而上表皮 系数S逐渐增大
10
1
表明表皮系数S的大小
0.1
0.01 1E-3
0.01
0.1
1 Time [hr]
10
100
1000
Sensitivity to Skin: p-p@dt=0 and derivative [MPa] vs dt [hr]
系统径向流
1
此凹陷的跨度及开始时间 与窜流系数相关
0.1
此凹陷深度表示了 储能系数的大小

试井解释基础知识理论

试井解释基础知识理论
坐标表示(tp+△t)/△t,这样的半对数曲线就 称为霍纳曲线。 MDH曲线:即以直角坐标表示关井井底压力Pws(△t),对数坐 标表示关井时间△t,这样的半对数曲线就称为MDH 曲线。
利用压力恢复曲线可以计算油层渗透率k、表皮系数S以及油层外推压
力等。
13.井筒储集效应和储集系数
在油井开井阶段和刚关井时,由于流体自身的压缩性, 都存在续流影响,这就是“井筒储集效应”。
几种特定流动的压力导数特征斜率值
9.段塞流
在钻柱(DST)测试中,打开井底阀以后,随着地层 流体的产出,测试管柱的液面不断上升。对于自喷能量 差的地层,液面达到井口之前,流动即停止,从而形成 自动关井。这种流动称为“段塞流”。
10.探测半径
当一口井以产量q生产时,井底压力开始下降,压力波不断向地层内部传播, “压降漏斗”不断扩大和加深,在任何时刻ti,都总有那么一个距离ri,在油层中 与生产井距离超过的ri地方,压降仍为0(严格地说,该地方压降仍然非常小,只 是无法探测出来而已).这个距离就称为“探测半径”。
试井解释基本模型 及其特征曲线
一、均质油藏
1、物理模型
✓流体为单相微可压缩液体,储层中达到径向流; ✓忽略毛管力和重力; ✓油井测试前地层各处的压力均匀; ✓地层各向同性,均匀等厚。

k
2、数学模型
渗流方程: 2p1pCt p
r2 rr 3.6k t
边界条件: p|t0 pi
p|rpi
rp rrrw
实际上油井一开井总要受到实际上油井一开井总要受到井筒储集和表皮效应或者其他因素的影井筒储集和表皮效应或者其他因素的影响这时虽然也是向着井筒流动但是响这时虽然也是向着井筒流动但是尚未形成径向流的等压面这一阶段称尚未形成径向流的等压面这一阶段称为为早期段早期段在生产影响达到油藏边在生产影响达到油藏边界以后此时因受边界影响不呈平面径界以后此时因受边界影响不呈平面径向流这一阶段称为向流这一阶段称为晚期段晚期段真正真正称为径向流的只是它们之间的一段时间称为径向流的只是它们之间的一段时间即即中期段中期段长庆油田公司第二采油厂2

调驱效果试井曲线规律研究

调驱效果试井曲线规律研究

320CPCI 中国石油和化工石油工程技术调驱效果试井曲线规律研究唐 莉(中原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摘 要:油田进入中后期后,调剖调驱成为控水稳油的重要手段。

注聚合物后,储层非均质性、地下流体的性质和流度发生了变化,通过对调驱井措施前后各个阶段的试井曲线动态特征及相关变化进行分析,研究化学驱油气水运动规律及其开采特点,分析储层及流体特征布,为进一步提高化学采油效果提供有价值的科学依据。

关键词:调驱前 调驱后 试井曲线变化 地层参数调驱通过注入具有粘弹性的固体粘膨颗粒,在地层形成架桥结构,引起储层物性发生变化,大孔道渗透率下降,井组间的压力系统、表皮系数改变,井组间的压力系统、表皮系数改变,对试井曲线形态特征产生影响。

通过研究调驱井调驱前后试井曲线特征变化规律,分析储层及流体特征布,可评价调驱效果,优化调驱参数。

1 试井曲线影响因素分析利用试井曲线来“反演”调驱后油藏渗流特征的变化,可分析预测调驱井受效趋势,定性评价调驱效果。

在调驱措施实施前后,有以下几个因素会对试井曲线造成较大影响。

1.1 油田非均质性中原油田经过长期开发,部分储层已经形成大孔道、高渗条带,储层平面、层间变异系数加大,非均质严重,试井曲线特征具有多样性。

1.2 调驱剂注入强度影响受注入强度影响,注入强度高,油井受效速度快,试井曲线形态变化幅度大,反之,变化小或者变化不明显。

注入浓度过高又会造成开发过程中注入困难,因此要控制合理的注入浓度。

2 试井评价方法研究2.1 调驱前试井解释方法研究(1)不同高渗条带组合下试井模型分析油田在长期注水过程中,部分油层形成大孔道。

通过研究,当存在高渗条带时,主要影响试井双对数曲线后期上翘斜率。

早期续流段较短或者部分缺失,晚期段平行向上攀升,当存在一条高渗条带时,双对数上翘斜率最大。

(2)不同kh 极差条件下试井模型分析当高渗条带与基岩kh 极差在10倍、100倍条件下下,试井双对数曲线发生明显变化,其中当达到100倍极差时,曲线出现1/2斜率裂缝井特征。

试井曲线分析应用课件

试井曲线分析应用课件

05
试井曲线分析软件介绍
软件功能介绍
数据导入导出
支持多种数据格式,方便用户导入和导出数 据。
数据分析
支持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趋势分析等。
曲线拟合
提供多种曲线拟合算法,满足不同类型数据 的拟合需求。
结果可视化
提供丰富的图表类型,方便用户对结果进行 可视化展示。
软件操作流程
数据导入
将数据导入软件中 。
目的
试井的目的是为了获取地层参数 、确定地层产能、评估油气藏类 型和特征,以及了解井筒和地层 之间的相互关系。
试井曲线的类型
01
02
03
压力曲线
压力曲线是试井过程中记 录的压力随时间的变化曲 线,可以反映地层压力和 产能的变化。
流量曲线
流量曲线是试井过程中记 录的流量随时间的变化曲 线,可以反映地层流体的 流动特性和产能。
评估油气藏类型
通过试井曲线分析,可以评估油气藏的类型和特征,如构 造油气藏、岩性油气藏等,为后续的开发方案制定提供依 据。
提高采收率
通过试井曲线分析,可以了解油气藏的流动特性和生产潜 力,为制定合理的采收率提供依据,提高油气藏的经济效 益。
02
试井曲线分析方法
径向流分析
总结词
径向流分析是试井曲线分析中的一种基本方法,用于描述地层中流体流动的径 向分布。
环境监测
用于分析环境参数的变化趋势,评估环境质量状 况和预测未来变化趋势。
THANKS
感谢观看
详细描述
径向流分析基于地层中流体流动的径向分布模型,通过分析试井曲线数据,可 以确定地层的渗透率和孔隙度等参数,进而评估地层的生产能力和开发潜力。
线性流分析
总结词

常用测井曲线总结

常用测井曲线总结

类型及探测对象原理及特点应用范围使用条件特征曲线感应测井CON (地层的电导率或地层的电阻率)一、原理:感应测井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研究地层电阻率的一种方法,属于电阻率测井方法的一种。

当正弦交流电通过发射线圈时,在周围地层中形成交变电磁场。

设想把地层分成许多以井轴为中心的圆环,每个圆环相当于一导电环。

在交变电磁场的作用下,导电地层中的这些圆环就会产生感应电流,感应电流是以井轴为中心的圆状的闭合电流环(涡流),涡流本身又会形成二次交变电磁场,在二次交变电磁场的作用下,接收线圈中产生了感应电动势。

接收线圈中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与涡流电流强度有关,而涡流电流强度则取决于地层电导率。

所以通过测量接收线圈中的感应电动势,便可了解地层的导电性。

二、特点:⒈以地层的中心为对称;⒉高阻层上高值,低阻层上有低值;⒊岩层界面对应于曲线的半幅点。

一、应用范围:1.确定油水、气水界面,判断油层、水层。

油层:RILD>RILM>RFOC水层:RILD<RILM<RFOC纯泥层:RILD、RILM基本重合(RILM:中感应视电阻率;RILD:深感应视电阻率;RFOC:八侧向电阻率;)2.确定地层岩性;⒊确定岩层真电阻率,电导率=1/电阻率4.划分渗透层二、影响因素:感应测井受相对的低电阻率部份影响大,因此地层水矿化度比泥浆矿化度较大时,感应测井对水层反映灵敏,可以较好地把水层识别出来。

在纵向上,受高阻邻层影响较小,对低电阻率地层反应灵敏,因此在一定的条件下,选择感应测井要比侧向测井优越。

1.淡、咸水泥浆都可用。

2.下过套管的井不使用。

3. 适用于干井或油基泥浆井及低阻地层,在采用油基泥浆和空气钻井的情况下,电测井无法进行,为此设计了以电磁感应原理为基础的感应测井。

溶洞型碳酸盐岩油藏试井曲线特征及储层评价

溶洞型碳酸盐岩油藏试井曲线特征及储层评价
6期
刘应飞 , 等: 溶洞 型碳 酸盐 岩油藏试井 曲线特 征及 储层评价
星பைடு நூலகம்


压力

咖 是



。 压 力 导 { 受




/’
气 _ ● ‘ - ● ‘ ● ●
时间/ h
( a 】2 0 1 0 61 6
图2 X X 2井 生产 动 态 曲 线

: t 压 力
/ ●


。 压 力 导 数
/ 厂


/’ ,

图3 X X 3井生产动态 曲线
时间/ I l ( b )2 0 1 1 . 7 2
遇 大规 模连 通溶 洞 , 试 井 测 试 压 力 曲线 未 出现 径 向
流段 ; 第 2类 为钻 遇 大溶洞 , 试井 曲线上 可 以看 出明 显 的径 向流段 , 晚期 由于 断 层 等 边界 条 件 的影 响 而

o" 0
月 2日进行 了两 次 压 力恢 复 试 井 测 试 , 得 到 的试 井
曲线如图 4 所示 , 试井 曲线显示早期续流段持续到 1 0 0 h , 测试时间 内未 出现径 向流段 , 在测试操作正 常时 , 两 次测 试均 出现 了同种情 况 , 因此 可 以判断 井 储 系数 大 , 该 井钻 遇 大溶洞 , 且储 量 较大 。 x X 4井 生产 动态 曲线 如 图 5所 示 , 油 压缓 慢 降 低, 产量 较稳 定 , 截止 目前 已 自喷生 产 2 7个月 , 产 量 在5 0 t / d左右 ; 图 6为 X X 4的立体地震雕 刻体 , 得 出钻遇 溶洞 的体 积 约 为 6 4 0×1 0 m , 溶 洞 规模 大 , 与 试井 曲线 相符 。一般 遇到该 类 曲线 由于 只存 在早 期续流段 , 并且续流段仍未结束 , 无法进行解释 , 用

试井曲线特征

试井曲线特征

常见试井曲线特征
(1)井筒储存系数 C和表皮污染系数S
1 井 筒 模 型
受井筒储存系数 C的影响,试井早期曲线发生变异,C变大时,曲线偏离45°线 向右偏移,反之向左;此外曲线形态还具有压力导数曲线超越压力线的特征。
常见试井曲线特征
1 井 筒 模 型
(2)无限导流
对于无限导流模型的均质油藏,后期压力导数表现为0.5的水平线;受井筒储存系数 C影响,C越大,双对数曲线越靠右,反之靠左。
1 井 筒 模 型
受部分 射开的 影响,压 力导数 曲线表 现为斜 率 为 1/2 。 此 外受纵 向渗透 率的影 响,导数 曲线也 会发生 变化。
常见试井曲线特征
(5)水平井
1 井 筒 模 型
井筒储集效应结束后,会出现 早期径向流段,压力导数为一 条直线;然后出现线性流,压 力导数表现为一条斜率为0.5的 直线段;后期出现系统径向流 段,压力导数为0.5一条直线。
(5)交叉封闭边界
常见试井曲线特征
3 外 边 界 模 型
(6)地层尖灭
对于具有地层尖灭性质的导数曲线,径边 界 模 型
对于具有外边界为渗漏断层的导数曲线,首先反映出封闭断层特征,当压力传 播至渗漏点时,导数曲线下掉。
(7)渗漏断层
常见试井曲线特征
4、扩展模型
4、扩展模型
(11)干扰试井(具有邻井和一条不深透边界影响)
常见试井曲线特征
4、扩展模型
(12)具有半渗透性断层线性复合
常见试井曲线特征
4、扩展模型
(13)多侧向井
常见试井曲线特征
4、扩展模型
(14)三区径向复合封闭外边界
常见试井曲线特征
4、扩展模型
(15)三区径向复合无限大外边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井 筒 模 型
受部分 射开的 影响,压 力导数 曲线表 现为斜 率 为 1/2 。 此 外受纵 向渗透 率的影 响,导数 曲线也 会发生 变化。
常见试井曲线特征
(5)水平井
1 井 筒 模 型
井筒储集效应结束后,会出现 早期径向流段,压力导数为一 条直线;然后出现线性流,压 力导数表现为一条斜率为0.5的 直线段;后期出现系统径向流 段,压力导数为0.5一条直线。
常见试井曲线特征
(4)多重孔隙油藏
2 油 藏 模 型
多重孔隙油藏双对数曲线特征类似与双重孔隙油藏,不同点是下凹的次数随孔 隙度变化的多少有关。
常见试井曲线特征
3 外 边 界 模 型
具有一条线性边界的导数曲线,出现系统径向流后,当线性边界为封闭边界时 ,导数从0.5水平直线攀升到1.0水平直线;当线性边界为恒压边界时,导数曲 线会急剧下掉。
4、扩展模型
(16)四区径向复合封闭外边界
常见试井曲线特征
4、扩展模型
(17)四区径向复合无限大外边界
常见试井曲线特征
4、扩展模型
(18)完全射开斜井
常见试井曲线特征
4、扩展模型
(19)常规斜井无限大地层(任意角度)
常见试井曲线特征
4、扩展模型
(20)斜井,矩形外边界
常见试井曲线特征
(1)井筒储存系数 C和表皮污染系数S
1 井 筒 模 型
受井筒储存系数 C的影响,试井早期曲线发生变异,C变大时,曲线偏离45°线 向右偏移,反之向左;此外曲线形态还具有压力导数曲线超越压力线的特征。
常见试井曲线特征
1 井 筒 模 型
(2)无限导流
对于无限导流模型的均质油藏,后期压力导数表现为0.5的水平线;受井筒储存系数 C影响,C越大,双对数曲线越靠右,反之靠左。
4、扩展模型
(11)干扰试井(具有邻井和一条不深透边界影响)
常见试井曲线特征
4、扩展模型
(12)具有半渗透性断层线性复合
常见试井曲线特征
4、扩展模型
(13)多侧向井
常见试井曲线特征
4、扩展模型
(14)三区径向复合封闭外边界
常见试井曲线特征
4、扩展模型
(15)三区径向复合无限大外边界
常见试井曲线特征
常见试井曲线特征
(2)双层窜流油藏
2 油 藏 模 型
双层窜流油藏导数曲线中期反映流体的窜流特征,受参数κ、λ、ω 影响, 在λ、ω不变时,κ 越大,导数曲线越下凹。
常见试井曲线特合油藏导数曲线出现的第一条直线为内区系统径向流的反映,但压力 传播到外区时,如果物性变好,则导数曲线下掉,反之上升。
(1)两渗径向复合
常见试井曲线特征
4、扩展模型
(2)双孔双层油藏
常见试井曲线特征
4、扩展模型
(3)两孔径向复合
常见试井曲线特征
4、扩展模型
(4)两孔受基质块表皮影响:At any point of the reservoir, the pore space
is divided into two distinct media: the matrix, with a high storativity and low permeability, and the fissures with high permeability and low storativity. Two matrix geometries are considered: slab matrix blocks and sphere matrix blocks. In addition the model considers a possible skin effect at the surface of the matrix blocks.
常见试井曲线特征
1 井 筒 模 型
(3)有限导流
对于有限导流垂直裂缝模型,在井筒储集效应和表皮影响段,压力导数曲线表现出斜 率为1的直线段;中期为有限导流垂直裂缝影响的特征曲线,压力导数曲线表现出斜 率为0.25的直线段;晚期为均质油藏特征,压力导数曲线为0.5的水平线。
常见试井曲线特征
(4)部分射开
常见试井曲线特征
(6)斜井
1 井 筒 模 型
在封闭距形中,水平井和斜井的压力恢复试井导数曲线后期急剧下掉,而斜井 压力降落的压力线和导数曲线向上攀升。
常见试井曲线特征
(1)双孔模型
2 油 藏 模
双重孔隙介质的基质岩块系统向裂缝系统窜流

的过渡期,表现为压力导数下凹特征,下凹的 深度与储容比ω有关, ω越小下凹越深。导数 曲线下凹的时间与基岩和裂缝间的窜流系数λ 有关, λ越小,下凹出现越晚,否则出现早。
(1)一条外边界
常见试井曲线特征
3 外 边 界 模 型
具有平行断层边界的导数曲线后期上翘,斜率为0.5。
(2)平行断层
常见试井曲线特征
3 外 边 界 模 型
当外边界为复合距形边界时,导数曲线首先反映出最近边界,然后根据压力波 及距离依次类推。
(3)复合距形边界
常见试井曲线特征
3 外 边 界 模 型
常见试井曲线特征
(1)井筒储存系数 C和表皮污染系数S
1 井 筒 模 型
对于定井储模型,污染系数S越大,双对数曲线开口越大,反之开口越小。
常见试井曲线特征
(1)变井筒储存系数
1 井 筒 模 型
受井筒储存系数 C的影响,试井早期曲线发生变异,C变大时,曲线偏离45°线 向右偏移,反之向左;此外曲线形态还具有压力导数曲线超越压力线的特征。
常见试井曲线特征
4、扩展模型
(5)三层窜流
常见试井曲线特征
4、扩展模型
(6)三孔
常见试井曲线特征
4、扩展模型
(7)有限传导裂缝
常见试井曲线特征
4、扩展模型
(8)水平井,各向异性地层
常见试井曲线特征
4、扩展模型
(9)裂缝水平井
常见试井曲线特征
4、扩展模型
(10)等间距裂缝水平井
常见试井曲线特征
(5)交叉封闭边界
常见试井曲线特征
3 外 边 界 模 型
(6)地层尖灭
对于具有地层尖灭性质的导数曲线,径向流结束后下掉。
常见试井曲线特征
3 外 边 界 模 型
对于具有外边界为渗漏断层的导数曲线,首先反映出封闭断层特征,当压力传 播至渗漏点时,导数曲线下掉。
(7)渗漏断层
常见试井曲线特征
4、扩展模型
(4)圆形封闭边界
对于压 力降落 试井, 圆形封 闭边界 后期导 数曲线 上翘, 斜率为 1.0; 而对于 压力恢 复,导 数曲线 下调。
常见试井曲线特征
3 外 边 界 模 型
具有交叉封闭边界的导数曲线后期向上弯起,对于夹角为90°的交叉封闭边界 ,上翘至2.0水平线;对于夹角为60°的交叉封闭边界,上翘至3.0水平线;对 于夹角为30°的交叉封闭边界,上翘至6.0水平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