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高效池塘循环流水养鱼技术指南-SoyAqua

合集下载

低碳高效池塘循环流水养殖技术

低碳高效池塘循环流水养殖技术

低碳高效池塘循环流水养殖技术低碳高效池塘循环流水养殖技术(工业化循环水养鱼技术),就是在池塘中建设流水养鱼池,将其分为鱼类养殖区和水质净化区。

鱼类养殖区用于生态圈养吃食性鱼类,水质净化区用于放养滤食性鱼类、虾或种植水生植物,不投喂任何饲料。

通过安装在养鱼池上游的增氧推水设施,使水体形成循环流水,给池内的鱼不断增氧,又改善水质,并将鱼类粪便等排泄物冲到下游的废弃物集污区,再通过自动吸污设备回收到沉淀池;废弃物最后通过沉淀脱水处理,变成陆生植物的高效有机肥,解决池塘自身污染问题,变肥为宝。

流水养鱼系统包括生态净化池塘、流水养鱼池、养殖机械设施三部分。

生态净化池塘由于净化流水养鱼池中排出的水体;流水养鱼池用于养殖各种鱼类和排出养殖过程中的底部污物;养殖机械设施用于生产过程的增氧、推水、投饵、测氧、吸污等。

二、技术内容1.池塘改造一般每30亩池塘建设一套流水养鱼系统。

大池塘和流水养鱼槽的比例控制在97:3(98:2),即97%的池塘放滤食性鱼类净化水质,3%的池塘作流水养鱼槽进行高密度养鱼。

流水养鱼池由三个流水养鱼槽和一个吸污槽组成。

在池塘边的中间位置设置流水槽3个。

单个水槽长22米、宽5米、深2.2米。

吸污池并排在3个流水养鱼槽的出水口一侧,长15.6米、宽4米、深2.2米。

水槽底部、墙面等用钢筋混凝土材料浇筑而成,平滑坚硬。

进水与出水两端用金属网片、聚乙烯网片等材料双层隔离,形成栏鱼栅兰,与池塘相通。

配套建设管理用房。

排污设施流水槽末端建设废弃物沉淀收集池,收集流水池鱼的粪便残饵通过抽水机抽到陆地上的中转池,再将中转池中的粪便作为农家肥用于种菜种树。

养殖废水经水处理设备净化处理,实现达标排放或循环使用。

2.渔业机械设施在流水鱼槽的进水端外侧,配备2.2KW的罗茨鼓风机与纳米管相结合的流水式充氧增氧设备3套。

在吸污区配备3KW的移动式吸污系统1套。

安装渔业物联网智能在线监控系统、投饵机等。

配备8KV A自起式发电机1台。

池塘循环水养鱼高产技术

池塘循环水养鱼高产技术

池塘循环水养鱼高产技术
铁凌
【期刊名称】《水产养殖》
【年(卷),期】1996(000)001
【摘要】池塘循环水养鱼一般要比传统的静水养鱼增产1倍左右。

通过把池塘的
静水采用动力设备变成微流水,从而达到调节水质,改善整个池塘的生态环境,提高饲料利用率,促进鱼类生长的目的。

大面积实践证明,池塘循环水养鱼密度大,成活率高,省饲料,易管理,十分有利于精养,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颇佳。

现将这一技术介绍如下。

【总页数】1页(P11)
【作者】铁凌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964.3
【相关文献】
1.池塘循环水养鱼高产新技术 [J], 凌剑
2.池塘循环水养鱼高产新技术 [J], 铁凌;林林
3.池塘循环水养鱼高产新技术 [J], 铁凌
4.池塘循环水养鱼高产新技术 [J], 铁凌;凌剑
5.池塘循环水养鱼高产新技术 [J], 铁凌;林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低碳高效池塘循环流水养鱼技术新见解

低碳高效池塘循环流水养鱼技术新见解

低碳高效池塘循环流水养鱼技术新见解摘要:食品安全已经引起人们的重视,在食品中,鱼类食品是营养比较丰富也比较健康的,所以受到很多消费者的青睐,这也就要求我们在养殖鱼类的时候要确保环境良好、可靠的养殖模式,产品安全对于水产养殖业来说,也是今后发展的一个方向。

在养鱼模式中低碳高效池塘循环水养殖就是其中的一种,这种养殖模式可以在一个池塘放很多品种,进行多规格的养殖,能有效减少水的排放。

本文主要叙述低碳高效池塘循环水养殖的相关技术。

关键词:低碳高效;循环水;养鱼技术传统的池塘养鱼技术已经不能满足现在的鱼类养殖,低碳高效池塘循环水这种新型的养鱼技术是有机结合了传统养鱼和流水养鱼这两种技术,建造养殖槽、安装推水曝气设备,从而让静态池塘在空气推水设备的作用下形成一种动态的循环流水,然后进行“生态式圈养”模式的养鱼方式。

需要养殖的品种都高密度集中在“圈养”的流水状态养殖槽中,依据养殖槽的面积进行鱼的喂养,同时还能将水生植物种植在其中,能起到对漂浮物、固体物有效清除的作用,真正实现低碳高效地养殖。

1 选择池塘在进行低碳高效循环水养殖之前,要先选择好标准池塘,通常情况下,面积在1.33到2.00hm2左右就可以,池塘的塘口要为东西向,形状为长方形,其长和宽的比例要在2:1左右,池塘的水深约在2.5m左右。

同时,要保证稳定的水源,水质要好,和渔业水质的相关标准相符合。

此外,还要有独立的进水和排水渠道,确保交通便利,没有工业污染源在池塘的周边,达到这些要求才可以进行低碳高效循环水养鱼。

2 建设养殖设施2.1 建设拦水坝。

这种低碳循环水池塘在建设的过程中,要建设一条挡水墙在池塘的纵向中间部位,挡水墙的两端要留一个15m宽的过水口,养殖槽建设在另一端。

2.2 建设养殖槽和外塘的布局。

在一口大的池塘中可以建3个到4个养殖槽,其总面积大约为整个大池塘面积的2%左右。

同时,养殖槽的墙体要和水平面控制在90°,必须稳固墙体额底部圈梁,墙体上还要有构造柱,而且构造柱必须用优质的水泥和钢筋等建材材料,以保证墙体有较好的稳固性,槽底和墙体也能够平整光滑。

重庆市壁山区多品种低碳高效池塘循环流水养殖模式探索

重庆市壁山区多品种低碳高效池塘循环流水养殖模式探索

重庆市壁山区多品种低碳高效池塘循环流水养殖模式探索作者:暂无来源:《渔业致富指南》 2017年第10期为探索新型的池塘养殖模式,璧山区特引进低碳高效池塘循环水养殖模式技术。

2015年底至2016年,重庆市璧山区祖碧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改造池塘50亩开展了湘云鲤、抗病草鱼、建鲤多品种主养的池塘循环流水槽养殖试验示范。

现将试验示范工作总结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1. 池塘条件此次试验池塘面积约50亩,经多年养殖后,池底淤泥较厚,厚度为70cm以上,部分地区甚至高达1m左右。

2016年1月份将池水抽干进行池塘清整时,未能清除全部淤泥,只将淤泥控制在30cm以下。

2. 设计思路池塘新建8个流水槽,流水槽规格相同均为22m×5m×2.5m,流水槽水位常年维持在2m左右。

流水槽总配备7.5kW一套推水增氧设备,然后在每个流水槽进行分流。

流水槽下游设有集污区,外塘另外安装1套气提式推水增氧设备,使整个鱼塘的水能够循环流动。

养殖水槽外的净化区设置浮床种植空心菜、水白菜、美人蕉等植物,种植面积占池塘总面积的8%左右。

3. 鱼种放养4月13日,开始在流水槽外的外塘净化区放养鲢鳙鱼。

5月下旬陆续在流水槽中投放苗种。

8月6日,根据生产需要进行开始分槽。

1号槽的鱼与2号流水槽平均分配,4号流水槽的鱼与3号流水槽平均分配;8号槽的鱼与5号、6号流水槽平均分配。

详见表1。

5. 生产管理5.1 饲养管理全程投喂全价浮性颗粒饲料。

按照少量多次,均匀投饲的原则利用专用投饵机定时投喂。

一般要求全部摄食到八成饱为止,每日投喂4~6次。

同时,应根据天气、摄食情况等因素的变化进行适当调整,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饲料的转换率。

5.2 定时吸污每天定时吸出集污区的废弃物4~6次。

每次在吃食后1小时左右收集,吸出的废弃物集中在流水池边的沉淀池中,进行四级处理后流入另外池塘净化后再回流到流水养殖槽池塘的外塘内。

5.3 病害防治流水池内养殖密度大,发病后更容易相互传染,蔓延速度极快,死亡率高。

西部地区低碳循环水高效养鱼技术总结

西部地区低碳循环水高效养鱼技术总结

4 0 0
1 5 O l 5 0
3 0 0
2 5 0 2 5 0
2 . 流水养殖槽鱼种放养 ( 1 ) 放 养前 准 备 :一 是 放 养 前对 气 提 式推 水 设 备 、 微 孔 增 氧 设 备 等 配 套 设 备 进 行 再 次 运 行 调 试 ; 二是鱼 种 放 养 前 1 0 天 左 右 ,先对 流 水 池 池 壁
实 ,避 免发 生沉 降 。
2 . 流 水 池 及 推 水 池 、集 污池 建 设
每 个 循 环
水 养 鱼 池 塘 由流 水 精 养 区 、外 塘 净 化 区 、操 作 平
台三 个 功 能 区组 成 ,约 4 6 0米 。 。即 1 个推水 池 、
氧 管 ,直 接放 到池底 即可 。
( 二) 循环 水 养 殖流 水 槽 、推 水池 、集 污池 建 设 及 配套 设 备 1 . 基础处理 流 水 养 殖 池 及 配 套 设施 设 备 应
建 设 在 主 生 产 道 路 边 , 以利 于 建 成 后 生 产 管 理 操
作 活 动 为 原 则 。施 工 前 应 先 降 低 池 塘 水 位 , 以不
( 2 ) 简 易 自动 粪 便 收 集 设 备 : 主 要 包 括 吸 粪 嘴 、 吸 污 泵 、 移 动 轨 道 、 排 污 槽 、 自动 控 制 装 置 、 电路 系 统 等 组 成 。其 原理 是 :利 用 吸 尘 器 的
原 理 快 速 吸 取 粪 便 污 水 并 集 中 收 集 到 沉 淀 净 化
面 积 放养 时 间 塘号 ( 亩) ( 月

鲢鱼 规格 数 量
饲 方案 。
( 克/ 尾) ( 尾/ 亩)

2 3

美国低碳高效池塘循环流水精养新技术

美国低碳高效池塘循环流水精养新技术

美国低碳高效池塘循环流水精养新技术温水池塘循环流水养鱼与传统模式相比,适宜多品种,多规格养殖,做到均衡上市,加速资金周转,生产成本可以降低35%。

该技术最大优势是能有效地收集75%鱼类代谢物和残剩饲料,确保池塘本身的良性循环。

一、21世纪水产养殖业随着世界人口在不断增加,水资源会很快成为限制许多行业的因素,食品生产所需的营养成本将进一步增加,东南亚国家对高质量水产品需求将大幅度地增加,捕捞业将保持现状或呈下降趋势,养殖水产品将占主要市场。

同时农业,尤其是水产养殖业用水成本增加,环境压力加大。

21世纪农业生产的最大挑战是利用更少的资源,生产出3倍以上的产品。

世界银行全球渔业计划—2030年渔业项目初步提出:今后10-15年世界水产养殖量必须增加100%,以满足人们对水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

在此情况下,我们该怎么办?对于水资源,必须重新评估所有农业生产系统的效率,权衡资源分配再利用。

生产者要在提高生产效率上创新,而不是提高生产数量;制定与产量和效益有关的明确目标,尽可能采用少消耗水资源的标准;开发改良水质标准的技术;测定用水的真正成本。

对于土资源,必须开发详细的保护计划,尤其是农业和林业土壤;为了养活世世代代要实施严格的土壤保护计划;组织激励当地农民合作社开发土壤保护计划,加强实施策略;根据不同的目标制定和激励土壤保护计划。

对于水中营养物(过去往往被人们认为是废弃物),重新认识水中这些营养物的价值及它对人们生活,社区和地区的影响。

我们都需要营养物,但是每个人都身处在他人的下游。

测定那些水中“漂流”营养物的价值以及现在和将来对你社区会产生什么影响,在你所处的省份或城镇开发收集和平衡再利用这些水中营养物。

对于能源,能源是有限的,其价格不断上涨。

我们如何能降低生产每单位水产品所需的能耗?所有的农业和水产养殖业都必须重新考虑节能减耗的措施。

如果不实施水、土、能源和水中营养物保护计划,你的社区或本区域将会付出什么样的代价?我们每个人都身处在他人的下游。

西安低碳高效池塘循环流水养鱼技术探析

西安低碳高效池塘循环流水养鱼技术探析

西安低碳高效池塘循环流水养鱼技术探析董兴国;李令国【期刊名称】《科学养鱼》【年(卷),期】2016(000)002【总页数】2页(P85-86)【作者】董兴国;李令国【作者单位】陕西西安市水产工作站 710054;陕西西安市水产工作站 710054【正文语种】中文1.养殖模式在传统池塘中建设流水池,通过流水池的“圈养”,主要目的是控制其排泄粪便的范围,并能有效地收集这些鱼类的排泄物和残饵,利用专用抽粪装置将养殖粪水抽入已建8米3容积的沉淀池,经过沉淀发酵处理,再变为陆生植物(如蔬菜、瓜果、花卉等)的高效有机肥,上层发酵后水体经净化环道过滤、吸附和水生植物净化达标后再重新注入原池,从而实现低碳高效、循环节水、增质增效的目标。

2.池塘条件选择试验基地5#池塘作为新技术试验池。

池塘面积约12亩,水泥池壁,池深2米,底部铺设防渗薄膜。

3.设计思路经课题组讨论,确定设计思路:在5#池内(用钢筋水泥)新建1#、2#、3#、4#共4口流水池,流水池规格相同,均为19.6米×3米×2米,流水池水位常年维持在1.5米;在每口流水池的上游安装导流式推水增氧设备1套,流水池下游设有集污池,鱼塘内另外安装2只导流式推水增氧设备,以使整池水体按照逆时针方向形成流动水体。

4.鱼种放养2015年3月底建设完工,4月9日开始加水,4月23日正式放养吃食性鱼类,在4口流水池内共放养500~600克/尾草鱼11975千克。

4月23日在5#试验池净化区放养花鲢160尾,规格600克/尾;5月13日放养白鲢3200尾、规格120克/尾,白鲢夏花1万尾。

6月22日,抽粪装置正式启用。

试验期间,试验池不换水,只补充新水。

5.饲料投喂课题组选用草鱼硬颗粒配合饲料,蛋白质含量28%~30%,投喂地点选择在流水池的上游。

4月23日对4口流水池内草鱼开始驯食。

投喂情况见表1。

6.日常管理4-11月,课题组每日定期定点监测净化区池水和流水池水质中氨氮、亚硝酸盐、溶解氧和pH;查看和记录鱼的摄食、发病等情况。

池塘养殖将迎来新革命! 低碳高效的池塘循环流水养殖大受追捧,你开启新的养殖模式了吗?

池塘养殖将迎来新革命! 低碳高效的池塘循环流水养殖大受追捧,你开启新的养殖模式了吗?

048·《当代水产》 2018·9池塘养殖将迎来新革命!低碳高效的池塘循环流水养殖大受追捧,你开启新的养殖模式了吗?随着环保整治的深入,当前,水产养殖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任务更加艰巨和紧迫,许多传统养殖区域划入生态红线范围;新法规进一步严格尾水排放要求。

在环保相关政策法规的新要求下,传统水产养殖的问题进一步暴露,技术性问题的短板开始显现。

过去传统的密集型养殖方式暴露了诸多弊端——水质难以调控、饲料利用率低、污染严重、病害频发限制了淡水养殖产业的发展。

网箱拆除、大水面劝退的相关信息层出不穷,养殖户迷惘于未来将何去何从?而近几年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在国内逐渐兴起,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低碳环保,省时省力,成本低效益高,得到业内高度认可,传统渔业模式正在逐渐向低碳环保的“内循环养鱼”模式发展。

为此,本刊采访到江阴市百川增氧设备有限公司(简称“百川增氧”)的总经理王洪峰,让大家能够进一步了解循环水系统。

当代水产:您一开始为什么会想到做循环水系统呢?做这个有多长时间了?王洪峰:我们一开始是做微孔增氧设备,到今年为止,我们已经做了7年,循环水槽做了2年,集装箱是今年开始做。

随着这两年水产养殖的发展,养殖端也产生了新的变革,为了迎合国家环保的要求,这两年循环水系统开始备受重视,我们在保持原有的设备生产的基础上,现在也加大循环水系统的推广,我们的产品已经有将近40家企业在使用。

当代水产:循环水系统主要是用在哪些品种的养殖上?王洪峰:目前,湖南、湖北、江苏、浙江、江西、广东等省都在建设循环水系统,其中湖北用得最多,主要使用在加州鲈、斑点叉尾鮰、黄骨鱼以及鳜鱼等特种鱼类。

集装箱养殖的成本相对较高,一般普通的鱼,我们不推荐使用。

我们推荐养名贵鱼,即经济价值比较高,像加州鲈、黄颡鱼、鳜鱼、斑点叉尾鮰、石斑鱼这一类的特种鱼类,还有像广东珠三角一带的生鱼,也是比较适合的。

当代水产:能否简单介绍一下循环水系统的特点?这套系统的投入产出比如何?王洪峰:循环水有两种,一种是循环流水槽,还有一种是集装箱养殖。

池塘循环微流水高产养鱼技术

池塘循环微流水高产养鱼技术

池塘循环微流水高产养鱼技术近几年来,江苏省滨海市东坎特种水产养殖场应用循环微流水池塘养鱼,获得了比普通池塘养鱼产量增加一倍以上的高效益。

循环微流水养鱼是在人工控制的水体中,进行集约化高密度的强化养殖,它具有周期短、生长快、产量高、效益高、商品率高等优点。

循环微流水养鱼一般比常规养鱼增产50%左右,高的可达一倍以上,且流水养鱼池塘流出的水,仍可用于灌溉农田,做到一水多用,节约水资源。

微流水池塘的建造1、基本条件进行循环微流水养鱼的池塘,池底面高应该基本在同一水平线上,以免影响水的有效循环。

池塘水的深度不低于1.8米,最好保持在2-2.5米,池塘边坡度不可少于1:1.5,最好是在1:1.8-1:2,以避免流水引起滑坡或坍塌。

2、循环通管的设置循环通管的安装设置,应根据池塘的形状、排列的方式(单排、双排或多排)以及面积的大小来确定,其基本要求是尽量使池塘的水面部分可以流动和交换,减少死水面积。

根据测定,长方形的鱼池,循环通管应设置在鱼池长边,进出水口对角设置,用水泥管或水泥砖石砌管道,出水口高于进水口,出水口离水面5-10厘米,进口在水下70厘米。

通管的内径为30厘米。

进水口和出水口都必须用密眼鱼苗网片包扎严实,以免流水时跑鱼。

3、水泵的安装动力及水泵设置在池的一端,或装在进水口的一端,或装在出水口的一端。

这样只要开动水泵抽或灌,全部流水池的水位就会依次顺序流动,从而形成微循环流水。

水泵动力最好能做到柴油机、电机双配套,避免因停电使流水变成死水。

微流水池鱼的饲管1、水体交换池塘内水体每天交换循环量一般占池塘总水量的1/10-1/7,池塘中上层水体溶氧饱和时间的长短,对鱼的摄食影响较大,1天内12-18时之间水中溶氧量最高,在这段时间内进行池塘水体循环交换效果最好。

一般池塘面积为2-4亩,每天水体交换量为200-400立方米。

因此,选用1台2.2千瓦、口径16.7厘米的潜水泵,每天抽3-5小时,可以有效地改善池塘水体溶解氧分布状况,活化池塘水质,为所饲养的鱼类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促进鱼类健康快速生长。

低成本池塘循环水养殖模式养高档鱼探索

低成本池塘循环水养殖模式养高档鱼探索

低成本池塘循环水养殖模式养高档鱼探索袁杰【期刊名称】《当代水产》【年(卷),期】2016(000)003【总页数】2页(P90-91)【作者】袁杰【作者单位】杭州市富阳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水产站【正文语种】中文杭州市富阳区东洲街道五丰村现有水产养殖面积4,000余亩,近年来,我省开展“五水共治”及水产品病害等问题的影响,养殖产量与效益很不稳定,养殖风险进一步加大。

为探索新型的池塘养殖模式,特地从美国大豆协会引进池塘低碳高效循环水养殖模式试验,该模式是传统的池塘养鱼与流水养鱼技术的有机结合,通过建造养殖槽(流水池)和安装推水曝气设备,使原有的静态池塘通过空气推水设备使池塘形成动态循环流水“生态式圈养”模式养鱼。

主要养殖品种高密度“圈养”在始终处于流水状态的养殖槽内,槽内利用水流将鱼类的排泄物和残存饲料冲到养殖槽的尾部,并通过安装在养殖槽尾部的排泄物收集池收集起来。

外围宽阔的池塘水体(外塘)作为水质净化区,适宜于养殖净水性鱼类(如鲢、鳙),还可种植水生植物,把水中的氮、磷吸收,避免水体的富营养化,也可以及时清除漂浮物和固体物,真正实现养殖业的低碳高效。

经过1年的试验,已初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池塘低碳高效循环水养殖模式具体方法如下:1.1 试验材料1.1.1 池塘建设试验地点选择在富阳区东洲街道五丰村富阳市云飞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养殖基地。

试验池面积35亩,在池塘的中间位置设置水槽3个,单个水槽长23m、宽5m、深2m,吸污池长15.6m、宽3m、深2m,水槽底部、墙面等用钢筋混凝土等材料浇筑而成,进水与出水两端用金属网片、聚乙烯网片等材料隔离,并与池塘相通。

水槽进水口设置纳米管流水式增氧系统,出水口设置移动式吸污区。

(池塘设计见附图)1.1.2 池塘清整2月将池水抽干,清除池底杂物,整修塘埂、塘底。

3月开始建设好池塘循环水养殖设备。

1.1.3 渔机配套在水槽式流水养殖鱼区内,配备2.2kW的罗茨鼓风机与纳米管相结合的流水式充氧增氧设备3套,3kW底增氧设备1套,设置3kw的吸污系统1套,配备8kV自起式发电机1台。

低碳高效的循环流水养殖,可提高水产养殖产量!

低碳高效的循环流水养殖,可提高水产养殖产量!

低碳高效的循环流水养殖,可提高水产养殖产量!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系统从引进后在我国就一直呈现高速增长的态势,仅仅三年多的时间,全国就有18个省市应用了这套系统,总体流水槽面积约20多万平方米,池塘内循环微流水养殖技术得到养殖业主的广泛认可。

该技术作为我市的农业主推技术后,在梁平、长寿、铜梁、璧山、大足、潼南等区县陆续推广,截至目前,共建成池塘内循环微流水养殖系统253槽31625平方米。

那么,与传统水产养殖模式相比,池塘内循环微流水养殖系统和技术有什么好处?建设和应用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近日,就相关问题,重庆日报记者采访了市水产技术推广总站技术推广科科长翟旭亮及相关业内人士。

鱼虾圈养种养结合据了解,池塘内循环微流水生态养殖模式是将原有池塘养殖的鱼虾蟹等集中在流水槽里进行养殖,用增氧机翻动水体进入流水槽,再经过养殖区——流水槽(养殖水产动物的养殖量等于原有池塘的养殖量)后,将残余的饲料、粪便等收集起来,再移除池塘系统。

而流出的水体仅仅含有水产动物的排泄物、部分溶解于水体中的饲料物质和粪便物质,流出的水体再经过水生植物等吸收后回到养殖池塘循环使用。

“传统的水产养殖一般是在池塘里养,长期养殖鱼虾蟹,池塘里会累积饲料残留、动物粪便等,排不出去,造成水质和环境污染。

”翟旭亮介绍,池塘内循环微流水生态养殖是在现有池塘基础上改造的,不会占用额外的土地资源,也不会改变原有池塘的养殖面积,只是将鱼虾等集中在占池塘总面积5%以下的新型设施中进行“圈养”,而产生的废弃物进入自动收集装置后再利用,设施外的池塘水面通过养殖草、菜、微生物等多种生物,种养结合,对养殖水体进行修复、净化,不会对环境带来压力。

“事实上,池塘内循环微流水生态养殖系统就是一个封闭式、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最终的目的就是要达到零水体排放,流水槽内的水经过集污处理和水生植物的净化后是要再次回到流水槽里。

”翟旭亮称。

增氧推水设备相当于“心脏”池塘内循环微流水生态养殖系统是通过养殖槽前端的增氧推水设备产生循环水流,模拟流水生境,让水流动起来,改善水体环境条件,来提高鱼虾的生长速度和品质,使养殖效益高于原有的传统大塘养殖。

池塘低碳高效循环流水青鱼苗种培育技术

池塘低碳高效循环流水青鱼苗种培育技术

池塘低碳高效循环流水青鱼苗种培育技术刘伟杰;张惠琴;张金彪;王桂民【期刊名称】《水产养殖》【年(卷),期】2015(036)011【总页数】2页(P26-27)【作者】刘伟杰;张惠琴;张金彪;王桂民【作者单位】金坛市水产技术指导站,江苏金坛213200;金坛市农林局,江苏金坛213200;金坛市水产技术指导站,江苏金坛213200;金坛市水产技术指导站,江苏金坛213200【正文语种】中文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淡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的日益紧张,如何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增加土地产出率已成为当下亟须解决的问题之一。

江苏省金坛市水产技术指导站积极引进美国大豆协会研发的低碳高效流水养殖新模式,于2014年在金坛市指前镇开展了循环流水池塘青鱼鱼种培育技术试验,取得较高的产量,且养殖尾水经净化后可实现“零排放”或达标排放,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该模式是一种在池塘内采用的小面积高密度养殖模式,小面积养殖大面积净化的一种新型低碳高效养殖模式,现将主要技术总结如下。

1 循环流水养殖系统建设1.1 池塘改造试验地点在指前镇东浦村田祥水产养殖场。

将26×667 m2的成鱼养殖池进行土方改造,确保池塘池底面基本在同一水平面上,以免影响水体的有效循环。

全年池塘水位不低于1.5 m,最好保持在1.8~2.0 m以上,池塘坡度不低于1∶1.5,最好是在1∶1.8~1∶2,以避免流水过快引起池埂滑坡或坍塌。

1.2 集约化养殖水槽体构建在池塘东北角以管径为8 cm的镀锌钢管支水池框架,高度3 m,固定于塘底1 m,周边用平滑彩钢片覆盖,并进行焊接形成整体框架结构,建成8个规格相同的水槽体用于养殖试验,池塘铺设水泥板,从东向西依次编号为1#—8#。

水槽体规格均为22 m×6 m×2 m,实际养殖水面面积约1000 m2。

1.3 推流曝气系统构建推流曝气增氧单元包括斜板支架、气提式推水增氧设备两部分。

低碳环保池塘循环流水养殖技术

低碳环保池塘循环流水养殖技术

科普惠农【科普惠农养殖技术Y A N GZ H I J I S HU一、增产增效情况经试验区县统计的资料分析得知,池塘循环流水养殖平均产量是一般精养池塘传统养殖平均产量的3倍以上(一)经济效益由于精养区对面积进行了极大的压缩,捕捞和管理十分便利,既降低劳动强度,也节省劳动力开支;由于分区域饲养,有利于梯度养殖或多品种养殖;将传统池塘养殖的平均产量1000k g /667m 2提高到3300k g /667m2;同时增加了名特优品种的养殖,并结合市场需求及季节价格变化情况安排生产和销售,平均利润提高到16000元/667m 2以上,是传统养殖的4倍以上。

投入成本比新建鱼池划算,池塘循环流水养殖工程设施改造及配套设施费20000元/667m 2左右,相当于流水养殖水体700元/m 3左右,一次投入多年受益。

可以节水90%以上;比常规池塘减少80%以上的清淤能耗和劳动成本。

(二)环保效益池塘循环流水养殖相对传统池塘养殖模式,一是实现零水体排放,减少污染;二是实现室外工厂化养殖管理,全程监控,减少病害发生和药物的使低碳环保池塘循环流水养殖技术!"#$%&'()*+,1.重庆市水产技术推广站,重庆江北400020;2.梁平县水产技术推广站,重庆梁平400700;3.北碚区水产技术推广站,重庆北碚405200重庆渔业由于受特殊的地理、气候和水源等环境条件限制,一直存在着水产养殖面积小,集约化、规模化程度不高,水产品总产量偏低,质量安全水平不稳定等问题;重庆曾经是典型的水产品消费城市,市场自给率在一定时期内维持在50%左右徘徊;“十二五”期间渔业工作者因地制宜开展技术创新,克服外部环境的先天性不足,充分挖掘内部潜力,推广生态养殖,发展“名、特、优、新、土”水产;历经了破冰、夯实基础到快速发展跃上新台阶的过程,闯出了一条成功的发展之路,使渔业总产量、产值和渔民纯收入每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速度,实现了翻番的目标。

李家圈渔场低碳高效循环池水质及病害分析

李家圈渔场低碳高效循环池水质及病害分析

李家圈渔场低碳高效循环池水质及病害分析作者:暂无来源:《渔业致富指南》 2018年第7期2016年宁夏灵武市梧桐树乡李家圈渔场建设六口低碳高效循环流水池,进行主养草鱼养殖,放养的规格有100-150g/尾、185g/尾、300g/尾、430-500g/尾四种。

放养密度:1万尾/池、1.2-1.5万尾/池、1.7-2.2万尾/池。

现将养殖期6-9月份的水质部分指标及病害发生情况分析如下:一、水质检测及变化情况以1号池为主,放养规格500g/尾,放养密度1.5万尾。

7月29日开始,陆续出塘销售,截至8月27日销售完毕,共销售1.3万kg,又从5号池转入1龄草鱼2850kg。

李家圈渔场低碳高效循环流水池5月20日建成后,开始加注黄河水,5月27日加注完毕,没有施肥,5月29日开始投放鱼种。

在6月18日前,没有安装外塘循环设备,外塘水循环不顺,循环池水凌晨3点开始溶氧低于3mg/L,循环池底部微孔增氧机自动开机增氧至9点左右。

6月17日夜天气闷热,6月18日清晨严重缺氧浮头,循环池前部上午8.30的溶氧2.5-2.8mg/L,由于缺氧应激反应,全池草鱼体色全部变成黄色,未出现死鱼情况。

6月21日在循环流水池前部外塘水面,安装一台3kW叶轮式增氧机,在外塘三个角安装三台水车式增氧机,暂时替代外塘循环设备。

效果明显,再没有发生严重缺氧事情,循环流水池的气提式微孔推水增氧机和底部微孔增氧机,在夜晚增氧的效果不是想象的那样好。

循环流水池的溶氧高低与外塘溶氧有直接关联。

在循环流水池塘养殖过程中,根据检测的水质数据看,池塘水质有以下特点:1.养殖前期,由于加注新水,水体中浮游植物数量少,早晨外塘池水和循环池水中的溶氧偏低。

鱼种放养后半个月左右,早晨的溶氧偏低,在3-4mg/L左右。

2.整个养殖期里,白天循环池水体溶氧均在7mg/L以上,最高达到14mg/L,符合鱼类生长需要。

在不投喂饵料的情况下,6口流水池的6台气提式微孔推水增氧机,可以适当只开2-3台。

低碳高效池塘循环流水养鱼技术指南-SoyAqua

低碳高效池塘循环流水养鱼技术指南-SoyAqua
11. 实现室外池塘规模化、工厂化、智能化养殖管理,从而加速中国渔业现代 化的进程。
现将两种养殖模式的主要技术指标进行了直接比较,低碳高效池塘循环 流水养鱼技术先进,优势明显(表 1)。
表 1. 传统池塘养鱼与池塘循环流水养鱼模式主要技术指标比较
传统池塘养鱼
循环流水养鱼
养殖模式
(4) 膨化浮性饲料使用普及率较低,饲料配方和加工工艺有待进一步改 进。虽然膨化浮性饲料使用量在逐年增长,但大多数养殖户仍使用 沉性饲料。与膨化浮性饲料相比,沉性饲料水中稳定性差,利用率 低,浪费较大。另外,养殖户难以准确控制投饲量,造成水体富营 养化,氨氮往往超标。据研究资料表明,池塘中氮的输入来源中, 饲料占 90-98%;而磷的输入来源中,饲料占 97-98%。因此,饲料中 氮、磷除小部分供给养殖鱼类的正常生长外,绝大部分是沉积池底。 造成水体污染和浪费。
以进行同一品种多规格的养殖,均匀上市,加速资金的周转;
8. 大大地减少病害发生率和药物的使用,增加了水产品的安全性;同时,提 高养殖水产品的质量;
9. 日常管理操作十分方便。尤其在无需干塘的情况下,起捕率达 100%; 10. 有效地收集养殖鱼类的代谢物和残剩的饲料,根本上解决了水产养殖水
体富营养化和自身污染问题;
20不同流水槽可养不同品种4低密度高密度集约化不可控养殖可控养殖智能饲料投入沉性浮性饲料浮性饲料饲料转换利用率低饲料转换利用率高投饲量难控制投饲量易控制病害防治病害多病害少防病治病困难防病治病容易用药多用药少操作管理不方便尤其捕捞方便起捕率100生产业绩成活率低成活率高产量低产量高经济效益低经济效益高生态效益无集污污染水体有集污废弃物再利用增加收入养殖水环境差养殖水环境好直排水污染环境零排放保护环境社会效益占地耗水耗能源节地节水节能源水产品质量存在隐患水产品质量安全高无异味劳动效率低成本高劳动效率高成本低四技术特点低碳高效池塘循环流水养鱼技术模式有利于实现室外池塘的集约化养殖工厂化管理符合中国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养殖发展理念符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的现代水产养殖业发展方向能够广泛应用于池塘养殖生产推动中国池塘养殖技术转型和升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池塘中兴建流水槽,将其分为鱼类养殖区和水质净化区。流水槽用于 “生态圈养”吃食性鱼类,而水质净化区套养滤食性鱼、虾、贝类和种植 水生植物。通过安装在流水槽上游的气提式增氧推水设备将流水槽中吃食 性鱼类的代谢物推集到下游指定的废弃物收集区;废弃物再通过自动吸污 装置回收到沉淀池;最后经过沉淀脱水处理,变为陆生植物(如蔬菜,瓜 果,花卉等)的高效有机肥。这样既解决了池塘养殖的自身污染,又做到 化废为宝。同时,整个池塘实现了循环微流水养鱼,从而有效地提高了池 塘养殖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低碳高效池塘循环流水养鱼技术模式有利于实现室外池塘的集约化养殖、 工厂化管理,符合中国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养殖发展理念,符合资源节约、 环境友好型的现代水产养殖业发展方向,能够广泛应用于池塘养殖生产, 推动中国池塘养殖技术转型和升级。总之,低碳高效池塘循环流水养鱼技 术具有以下主要显著特点:即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技术先进型、养 殖集约型、操作便易型、生产可控型、产品安全型、效益倍增型 (简称”IPA 八型模式”)。
综上所述,中国的池塘养殖业已经面临严峻的挑战,我们必须要进行 传统养殖模式的创新和养殖技术的升级,这样才能保证中国水产养殖 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技术优势
与传统池塘养鱼模式相比,美国大豆出口协会与奥本大学共同研发推广的低 碳高效池塘循环流水养鱼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1. 有效地提高产量和生产效益; 2. 由于鱼类长期生活在高溶氧微流水中,可以大幅度的提高成活率; 3. 提高饲料消化吸收率,降低饲料系数; 4. 采用的气提式增氧推水设备可以降低单位鱼产量的能耗; 5. 实现零水体排放,减少环境污染,达到可持续发展; 6. 提高劳动效率,降低劳动成本; 7. 多个流水池可以进行多品种养殖,避免单一品种养殖的风险;同时,也可
生态圈养 活水养鱼(跑步鱼,冲浪鱼,运动鱼…) 不同流水槽可养不同品种
3
饲料投入 病害防治 操作管理 生产业绩 生态效益 社会效益
低密度 不可控养殖
沉性 + 浮性饲料 饲料转换利用率低 投饲量难控制
病害多 防病治病困难 用药多
不方便(尤其捕捞) 成活率低 产量低 经济效益低
无集污, 污染水体 养殖水环境差 直排水,污染环境 占地, 耗水, 耗能源 水产品质量存在隐患 劳动效率低, 成本高
以进行同一品种多规格的养殖,均匀上市,加速资金的周转;
8. 大大地减少病害发生率和药物的使用,增加了水产品的安全性;同时,提 高养殖水产品的质量;
9. 日常管理操作十分方便。尤其在无需干塘的情况下,起捕率达 100%; 10. 有效地收集养殖鱼类的代谢物和残剩的饲料,根本上解决了水产养殖水
体富营养化和自身污染问题;
2. 废弃物沉淀收集池: 在流水养鱼槽的下游连接废弃物沉淀收集池。 其收集池的下游建有 50 厘米高的矮墙,供收集鱼类粪便之用。废弃 物沉淀收集池的长度与数个流水池宽度之和相等,其宽度为 3- 4 米。 废弃物沉淀收集池底与流水养鱼池底为同一水平,无需有任何斜坡。
3. 吸污装置: 吸污装置由自吸泵和废弃物收集沉降分离塔组成。鱼类 排泄物可以通过人工吸污,半自动化和全自动化方法吸污。目前,国 内已有单轨和双轨自动吸污装置。废弃物收集到沉淀池,通过自然沉
1. 流水养鱼槽: 流水养鱼槽通常应建在大池塘的长边一端,考虑到设 备安装和生产操作方便等因素。建造流水养鱼槽的材料应根据当地的 资源,因地制宜。主要材料包括有钢筋混凝土、砖石、玻璃钢及软体 材料等。流水养鱼槽形状为长方形,其规格应根据养殖的品种,增氧 推水设备功率的大小等因素而设计。目前,美国大豆出口协会建议的 流水槽规格为长 22 米,宽为 5 米,水深 1.6-2.0 米左右。流水养鱼 槽与大池塘的面积比例主要取决于养殖的品种,设计的载鱼量,吸污 设备和吸污效率,管理水平等。为了确保该技术的顺利推广应用,就 目前的循环流水养鱼技术水平和吸污装置,其比例一般控制在 1.5- 2.0%范围内。随着将来 IPA 设备的改进和优化,养殖管理水平的提高, 流水养鱼槽与大池塘的面积比例可作相应的调整。
2.中国淡水养殖面临新挑战 虽然中国的淡水养殖历史悠久,养殖水平较高,但也面临许多新的问题与挑 战,严重地制约了中国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目前,中国淡水养殖业存在的
1
突出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 水土资源缺少。中国现有人口已超过 12 亿,21 世纪中国人口将继 续增长,预计 2030 年将达到人口高峰。中国现有淡水资源总量为 2,800 亿立方米,占全球淡水资源的 6%左右,世界排名第四。但是 人均资源只有 2,300 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 1/4,是全球人均 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除此以外,中国农业用水量约占总水量 的 70%左右。中国的土地资源特点是“一多三少”,的耕地面 积排世界第 4 位,仅次于美国,俄罗斯和印度。但是中国人均耕地 面积仅有 1.4 亩,还不到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 50%。因此,中国的 水土资源缺少严重地影响了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2) 养殖水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由于养殖户缺少先进的科学养殖理念, 盲目提高放养密度和产量,过度追求经济效益,结果导致大量的残 剩饲料和鱼类排泄物在养殖水环境中不断积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 直接导致鱼类病害的频发,甚至产生大面积的死鱼。据不完全统计, 中国每年因病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百亿元。
(3) 养殖设施简陋,养殖模式有待于进一步创新。中国淡水养殖池塘多 数建于 20 世纪 60-70 年代。由于养殖模式的落后和多年来未得到有 效的治理和修复,淤泥沉积严重,直接影响了养殖产量和经济效益。 目前养殖户为了提高单产,主要是通过定期大量换水来改善养殖水 环境,这样不仅会浪费水资源,还会加剧周围河流,湖泊等公共水 域的富营养化程度。据农业部 2002 年太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调查资 料显示,每年长三角地区鱼类池塘养殖向外排放总氮 10.08 公斤/亩; 总磷 0.84 公斤/亩。传统的池塘养殖模式在一些地区已对周围环境 造成很大的压力,已成为重要的面源污染源。近年来,中国各级政 府都在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老池塘改造,其主要目的 是改善养殖设施,进一步提高池塘生产力。如果我们不革新现有的 传统养殖模式和养殖技术,也许数十年后有必要重新改造池塘。
(4) 膨化浮性饲料使用普及率较低,饲料配方和加工工艺有待进一步改 进。虽然膨化浮性饲料使用量在逐年增长,但大多数养殖户仍使用 沉性饲料。与膨化浮性饲料相比,沉性饲料水中稳定性差,利用率 低,浪费较大。另外,养殖户难以准确控制投饲量,造成水体富营 养化,氨氮往往超标。据研究资料表明,池塘中氮的输入来源中, 饲料占 90-98%;而磷的输入来源中,饲料占 97-98%。因此,饲料中 氮、磷除小部分供给养殖鱼类的正常生长外,绝大部分是沉积池底。 造成水体污染和浪费。
5
淀,固液分离。 固体可以直接用于花卉,蔬菜种植等高效有机肥; 液 体再通过水生植物的净化吸收再利用,一旦水质各项指标达到规定的 标准后进入大池塘循环使用。
4. 拦鱼设施: 流水养鱼槽一般是将片状铅丝网、不锈钢网或喷塑铁丝 网等材料绷夹在滤网框上,安装在流水槽上下游的插糟内,作为拦鱼 设施。拦鱼栅网片孔目的大小应根据养殖鱼类的品种和规格而定。
低碳高效池塘循环流水养鱼技术指南
周恩华 (技术经理)
(美国大豆出口协会 上海 200336)
一. 技术概述
(一) 技术定义
低碳高效池塘循环流水养鱼技术(Low Carbon & High Efficiency In-pond Raceway Aquaculture Technology, 简称 IPA) 是传统池塘养鱼和流水养鱼的技 术集成和优化。该技术是数十年来美国大豆出口协会在中国推广 80:20 池塘 养殖模式的技术转型和技术升级,它将传统池塘“开放式散养”模式创新 为新型的池塘循环流水“生态圈养”模式,这是水产养殖理念和技术的再 一次革新。
二. 池塘循环流水养鱼系统与配套设施
(一)流水养鱼池设施 中国池塘养殖模式发展于 20 世纪 70 年代未,近年来许多传统养殖
池塘面临水域环境恶化,养殖设施老化,养殖病害频频发生,水产品质 量安全隐患逐年增多等突出的问题,为了确保低碳高效池塘循环水产养 鱼技术的顺利实施,在兴建流水养鱼设施之前,首先对原有的池塘进行 必要的整修和改造。
(5) 池塘生产力逐年下降,养殖户收入减少。虽然中国池塘养殖历史悠 久,单产较高,但是池塘的生产力在逐年下降。池塘生产力主要指 池塘养殖容载量,即每亩池塘可以承载多少水产品生物量,这是产
2
量的基础。我们从事水产养殖的目的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生产效 益,使生产利润最大化。池塘生产力也包括池塘天然生产力,即光 合作用效率或池塘固定太阳辐射能的能力。因此,池塘养殖的承载 能力大大地受到池塘天然生产力的制约。在池塘养殖生产中,养殖 户往往只考虑如何提高池塘的载鱼量,而忽视池塘天然生产力的能 量输入,结果池塘的天然生态系统就无法承受高载鱼量带来的严重 的污染,造成池塘生态系统崩溃,引发各种疾病,形成恶性循环, 结果是高产不高效,最终导致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在逐年下降。除此 以外,由于各种价格的上涨(包括饲料,人工,水电,塘租等),池 塘养殖的效益也有所下降,甚至出现亏本。
1. 老池塘改造 在进行老池塘改造时,要彻底清除淤泥污物,小塘改为大塘。建
议大池塘的面积一般不低于 30 亩,否则会增加单位投资成本。池塘
4
的朝向也要考虑是否有利于风力搅动水面,增加溶氧量,从而减少 大塘内增氧推水设备的能耗。在进行池塘改造的同时,要考虑到塘 埂顶面有一定的宽度,一般为 3-5 米。塘埂的坡比 1:1.5~3.0,这 取决于池塘的土质,池深,有否护坡等因素。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建议流水养鱼的大池塘要进行护坡,这样可以确保池塘年复一年的 使用,无需再干塘清淤维修。目前,常用的护坡材料有水泥预制板, 混凝土,防渗膜等。在老池塘改造后,要确保池塘不漏水,水深常年 维持在 1.6 米以上,因为流水槽的单产与整个池塘水深是有着密切 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