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设计8大控制指标汇总
关于结构设计的若干问题
关于结构设计的若干问题一,结构设计判断是否规则的几大参数:位移比,层间位移角,周期比,层间刚度比, 层间受剪承载力比等参数不同规范的解析:1,几大指标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刚性楼板假定.但配筋计算要按照实际假定.(广厦存在缺陷,不能跟PK,YJK一样设置) 2,位移比:详抗规3.4.3,国标3.4.5,广东高规3.4.4注:1)单向地震,考虑地震剪力换算的水平力并考虑偶然偏心下的最大位移比,广厦软件看位移指标只要看"位移比"最下面的位置就可以了.2),位移比的控制:普通建筑是1.2~1.5,混合结构和复杂高层应该控制在1.4以内.单项指标达到特别不规则的位移比:具有较多层超过1.4,较多层一般是超过1/3的楼层(参照老朱表3.1.4-2.)位移比放宽的条件是位移角小于规范要求的一半以上时.国标 1.6,广东高规 1.8.只是可以放宽,但是它还是不规则.不是什么特别情况我们还是尽量控制在1.4以内.3)目前主流设计院一般都认为当位移比超过1.2时为质量和刚度分布明显不对称,要考虑双向地震.但是如果是有钢筋含量控制的,我们可以参考广东高规条文说明4.1.3条.3.层间位移角:抗规5.5.1,高规3.7.3, 广东高规3.7.3,计算层间位移角不考虑偶然偏心,主要考察风荷载作用下和水平地震下的位移角.影响层间位移角的参数有:中梁刚度放大系数,高规5.2.2及条文说明和广东高规5.2.2,我们组统一中梁大于800取1.3,小于800的取1.5.周期折减系数,周期折减影响是最大的.连梁刚度算大指标可以不折减,算内力和配筋的折减系数,我们组6.7度区统一取0.7.4.周期比:国标3.4.5,结构扭转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与平动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的比.,周期比的控制与位移比相似.抗规是没有提及周期比的概念的,所以我们可以理解为其实多层建筑是不考虑周期比的.广东高规也是取消了对周期比的要求,详条文说明3.4.4.关于高层建筑周期比是否要控制,本人的见解是:如果是简单的建筑,比如说方方正正的厂房,如果结构位移比不超过 1.2,其实也就是扭转周期已经很小了, 但是因为厂房刚度相对都比较大,平动周期也很小,也会出现周期比超过90%的现象,这种情况下我们就不调整了,因为调整反而不合理了.不规则的高层建筑我们还是按照国标控制.5.层间刚度比: 1,按照国标计算,在广厦总信息里面自动生成有三种计算方法:1)是等效剪切刚度比(高规 E.0.1),主要考察的是带转换结构的转换层上,下层的刚度比.还有就是考察高层建筑结构嵌固部位的刚度比,当地下室顶板作为嵌固层时,地下一层与首层侧向刚度比不宜小 2.地下一层的刚度可以取塔楼加塔楼以外的三跨不超过20米范围,详国标 5.3.7及条文说明,广东高规5.3.7.这条适用所有的结构. 2),(抗规3.4.3条文说明)(国标3.5.2-1) 楼层侧向刚度=层剪力/层间位移,主要考察多层建筑侧向刚度比和高层建筑的框架结构的侧向刚度比.本层与相邻上层的比值不宜小于0.7,与相邻上部三层刚度的平均值的比值不宜小于0.8.3),修正侧向刚度比(国标3.5.2-2)主要考察框架剪力墙结构,板柱剪力墙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核心筒结构,筒中筒结构.本层与相邻上层的比值不宜小于0.9,当本层层高大于相邻上层层高的1.5倍时,该比值不宜小于1.1;对结构底部嵌固层,该比值不宜小于1.5倍. 2.按广东高规计算, 在广厦总信息里同样生成三种计算方法,其中前两项是一样的,后面一项是按照(广东高规 3.5.2)我对比了一个框架剪力墙结构,第三项国标和广东高规是一样的,但根据广东高规3.5.2条文说明,高层建筑不管是框架结构还是框剪还是剪力墙都只要看这一项就可以了.同样是要求本层与相邻上层的比值不宜小于0.9,当地下室顶板作为计算嵌固层时,首层侧向刚度不宜小于相邻上层的1.5倍.3.当地下室顶板不能满足嵌固要求时,嵌固层往下移,此时,首层可以不满足与上层的刚度比大于 1.5的要求.6.受剪承载力:抗规3.4.3,国标及广东高规3.5.3,层间受剪承载力不宜小于其相邻上层的80%,不应小于其相邻上层受剪承载力的65%.二,参数设置需要注意的问题:1,侧向刚度比不满足的楼层我们一般称为软弱层,受剪承载力不足的楼层我们一般称它为薄弱层,这两种情况根据抗规3.4.4.2,这两种竖向不规则情况多层建筑根据抗规3.4.4.2,刚度不够的均应乘以不小于1.15的地震剪力增大系数.广厦软件会自动考虑.同样的问题高层根据国标或者广东高规3.5.8,需要乘以1.25的增大系数.如果是框架结构软件还是按照默认乘以1.15是不对了,这时候在软件计算时可以将该楼层设置为薄弱层.这样就会自动考虑了.国标及广东高规 3.5.7规定,不宜采用同一层刚度和承载力同时不满足规范要求的高层建筑,如果出现这种问题,处理办法就是调模型.三,对规范的理解:1,国标3.4.8,广东高规3.4.7,楼板大开洞需在洞口周边设置边梁加大板厚及双层双向配筋,这里所说的大开洞是指洞口超过800*800.2.关于抗震等级的问题:国标及广东高规3.9,甲.乙类建筑的中小学及医院按照地方标准一般直接提高一度的抗震烈度采取相应的措施,直接按照提高一度计算.提高的不仅是抗震措施,抗震构造措施还有地震加速度.按照规范普通甲.乙类建筑只需要按照提高1度采取相应措施即提高1度采用相应的抗震措施和抗震构造措施即可.丙类建筑对于Ⅰ类场地,7度及以上地区可以采取降低一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Ⅲ,Ⅳ类场地7度半及8度半地区宜分别按照8度及9度采取抗震构造措施.房屋的抗震设防类别影响房屋的抗震措施及抗震构造措施,房屋的场地类别只影响房屋的抗震构造措施.3,对风荷载敏感的高层建筑,承载力设计时应按基本风压的1.1倍考虑,这里要注意的是承载力设计指的是钢筋混凝土构件的配筋设计等,算大指标其实是不考虑的,但软件会自动考虑.4.关于多塔结构:国标 2.1.15,未通过结构缝分开的裙房上部具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塔楼的结构.广东高规:地面以上未通过结构缝分开的裙楼上部具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塔楼的结构.两者的区别是:国标认为如果地下室顶板不能作为嵌固层,也就是嵌固层需要下移,那么在地下室顶板上面分塔的结构为多塔结构.广东高规认为只要地下室是埋地的,不管能否作为嵌固层,其上面分塔均不算多塔结构.国标5.1.14,广东高规5.1.17均认为多塔结构应该整体模型和分塔模型分别计算,但是老朱的解读是整体计算和分塔计算均要考虑几大计算指标,但其实整体计算要满足计算指标是比较困难的.如果是广东以外的地区要注意.而广东高贵5.1.17条文说明指出分塔计算主要考察结构的扭转位移比等控制指标,整体模型计算主要考察多塔楼对裙房的影响.塔楼的结构设计可依据分塔模型或整体模型的计算结果,这样的解析让多塔结构的计算更具可行性.5.关于剪力调整的问题:抗规6.2.13.1,国标及广东高规8.1.4,侧向刚度沿竖向分布基本均匀的框架-抗震墙结构和框架-核心筒结构,任一层框架部分承担的剪力值,不应小于结构底部总地震剪力的20%和按照框架-抗震墙,框架核心筒结构计算的框架部分各楼层地震剪力中最大1.5倍二者的较小值.这里的剪力调整主要针对框架剪力墙或者框架核心筒的框架部分,因为框架是第二道防线,当剪力墙屈服了,我们要保证框架部分不至于太弱.需要调整的框架-剪力墙结构和框架-核心筒结构的框架所占的地震倾覆力矩的比例一般在10%~80%之间,小于10%的框架够不成第二道防线,其实就是剪力墙结构,没必要调整,而大于80%的基本上不用调整也肯定是够了.地下室部分的框架结构也是不需要调整的,因为地震剪力在地下部分主要通过顶板传给侧墙传给周边的土了,框架无需再去调整.四,各种类型的结构需要注意的地方:1,框架结构:1),国标6.1.8及条文说明,广东高规6.1.8,不与竖向抗侧力构件(框架柱,框架剪力墙的柱)相连的次梁,可按非抗震要求进行设计.箍筋可以不用按照框架梁一样弯135度.一端与框架柱连接另外一端与梁连接的,与框架柱连接的一端按照框架梁考虑,另外一端按照次梁考虑.2)国标及广东高规6.3.2.4关于箍筋最大间距其中一个要求是h/4,当梁高小于400时,箍筋间距会出现小于100的,这个我们要尽量避免太密箍筋,当然如果软件出现了小于100间距的箍筋我们也要知道是为什么。
(最新)PKPM结构设计中的7个比值
PKPM计算结果合理性判定1.检查原始数据是否有误,特别是是否遗漏荷载;2.计算简图是否与实际相符,计算程序是否选则正确3。
7大指标判定:(1).柱及剪力墙轴压比是否满足要求,主要为控制结构延性;见抗规6.3.6和6.4.5(2).剪重比:主要为控制各楼层最小地震剪力,确保结构安全性;见抗规5.2.5剪重比也就是地震剪力系数,由《抗规》(GB50011-2010)对5.2.5条的条文说明知,“对于扭转效应明显或基本周期小于3.5S的结构,剪力系数取0.2amax(amax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由此可据《抗规》表5.1.4-1推算出各地震烈度下的剪力系数:9度为0.2*0.32=0.064,8度为0.2*0.16(0.24)=0.032(0.048),7度为0.2*0.08(0.12)=0.016(0.024),6度为0.2*0.04=0.008。
在计算时应注意《抗规》5.2.5条,对于6度区可不要求该剪力系数,可详读该条的条文说明。
即6度区按0.8%较好,这样对结构来说是更安全的(类似于最小配筋率的概念)。
剪重比主要是考虑基本周期大于3s的长周期结构。
地震对于此类结构的破坏相比短周期的结构有更大影响,但规范用的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无法作出估计;而且对于此类长周期结构计算所得的水平地震作用下的结构效应可能偏小,这可能就是规范设定最小剪重比的原因。
另外不要忘了对竖向不规则结构的薄弱层的水平剪力应增大1.15倍,即楼层最小剪力系数不小于《高规》表3.3.13(即上表)中相应数值的 1.15倍。
在抗震规范的抗震截面验算的条文说明中,明确指出,剪重比是一个调整系数,即这不是一个指标,计算结果出来后,若剪重比大于规定的最小值,计算结果不作调整,若小于,将地震剪力调大,使剪重比达到规定的最小值.类似框剪结构的0.2Qo,在satwe的结果文件Wmass.out,给出这一调整的信息,多看看这一信息,对剪重比的理解会更深刻.注意剪重比和剪压比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不可混淆。
中海结构设计限额控制指标
中国海外宏洋集团有限公司结构设计限额控制指标(试行)第一章总则1. 为加强结构专业设计管理,做好限额设计和成本控制工作,现发布《结构设计限额控制指标(试行)》。
项目含钢量和混凝土含量指标均不得大于本标准的控制值。
各项目完成合约统计后,按《钢筋和混凝土含量统计表》(详附表A)的要求统计、上报。
2. 在结构方案定案与扩初设计之间,由设计院编写项目《结构统一技术措施》,经集团规划设计部和地区公司设计管理部评审后,进行结构限额设计。
3. 本标准适用于中国海外宏洋集团有限公司的所有地区公司。
3. 本标准由中国海外宏洋集团有限公司规划设计部负责管理和条文解释。
第二章制定依据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10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103.《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3-20104.《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2001(2006年版)5.《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116.《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 GB/T50353-2005第三章限额指标1. 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第一组;场地类别为Ⅱ类的地区;详表3-1。
2. 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第一组;场地类别为Ⅱ类的地区;详表3-2。
3. 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0g,第一组;场地类别为Ⅱ类的地区;详表3-3。
4. 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0g,第二组;场地类别为Ⅱ类的地区;详表3-4。
5. 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0g,第三组;场地类别为Ⅱ类的地区。
详表3-5。
6. 适用于第1条的地区公司为:南宁公司、桂林公司、赣州公司;适用于第2条的地区公司为:合肥公司、吉林公司;适用于第3条的地区公司为:呼和浩特公司;适用于第4条的地区公司为:银川公司;适用于第5条的地区公司为:兰州公司。
房屋结构的概念设计与计算指标的控制
高规 3.5.6条。 2.3.4处理方法
7~9度抗震设防且不满足高规第 3.5.6条规定的 高层建筑,应采用弹性时程分析法进行多遇地震下的 补充计算。
2.4.1功能 控制结构在罕遇地震下的整体扭转效应的参数;
限制第一扭转周期 Tt不要太大,从而控制扭转角不 要过大;通过振型成分的输出,了解各个振型的性态; 使抗侧力构件的平面布置更有效、更合理,使结构不 至出现过大(相对于侧移)的扭转效应。
调整原则:加强结构周圈,或者消弱内筒,两者同 时采取,效果更好,达到减少扭转周期,增大平动周期 的目标。 2.4.5说明
结构扭转振型不允许出现在第一周期,避免出现 在第二周期。
扭转周期比大于 0.9,混合结构扭转周期比大于 0.85,属二项不规则超限。
周期比计算时应采用刚性楼板假定。
2.5.1功能 控制楼层扭转效应的参数;限制结构平面布置不
2.2.1功能 判断结构竖向布置的不均匀性,检查刚度是否突
变;寻找薄弱层。 2.2.2输出文件
WMASS.OUT/楼层抗剪承载力比值:Ratio-Bu-X Ratio-Bu-Y; 2.2.3规范链接
抗规 3.4.3条、高规 3.5.3条。 2.2.4处理方法
同 2.1.4条。 2.2.5说明
受剪承载力突变形成的薄弱层,人工判定,人工 指定。
按整层建模的大底盘多塔结构,计算时应把底盘 切开,保留与该塔 2~3跨的底盘结构。
多层异形柱结构的薄弱层地震剪力增大系数为 1.25。
不宜采用同一楼层均为软弱层和薄弱层的高层 建筑。
2.3.1功能 判断结构竖向布置的不均匀性;寻找薄弱层。
2.3.2输出文件 SATWE:WMASS.OUT/各楼层的单位面积质量
高层钢筋砼结构设计的主要控制指标及调整方法
1 轴压 比
限 制 结 构 构 件 的 轴 压 比 , 主要 为保 证 结 构 的 延 性 要 求 , 为 了 保证 构 件 的塑 性 变 形 能 力 和 保 证 结 构 的 抗 倒 塌 能 力 。轴 压 比限 值 为 抗 震 构 造 措 施 。 范 对 墙 肢 和 柱 均 有 相 应 限 值 要 规 求 . 新 抗 规 第 636条 和 第 642条 。 轴 压 比 不 满 足 规 范 要 见 .. . . 求 . 构 的 延 性 要 求 无 法 保 证 . 时 应 增 大该 墙 、 截 面或 提 结 此 柱 高该 楼 层 墙 、 混 凝 土强 度 等 级或 采用 型 钢 混 凝 土 和 钢 管 混 柱 凝 土 ; 压 比过 小 , 说 明 结 构 的经 济 技 术 指 标 较 差 , 适 当 轴 则 宜 减 少 相 应 墙 、 的截 面 面积 。 柱
cee t c rs n t d r  ̄ t s adiut t eapia os f e dut n me di pa ta egneig rt s u t e ds n adc Le , n ls a sh p l t n js r u a a as l ret c i ot a h met  ̄o r i l nier , n cc n K ywod :i -i ei ; e dctr; dut n e o e rs hg red s h s n g kyi i os ajs n a me t t d mh
的应 用 。
关键词
高 层 设 计 : 制 指 标 ; 整 方 法 控 调
T ed s n meh da d jg n fri o c d c n rt t cue t s h e i to n d me t en re o ceesr trs i g o f u e
结构设计的七个控制指标
2.3.剪重比不满足时的调整方法: 2.3.1.程序调整:在 SATWE 的“调整信息”中勾选“按抗震规范 5.2.5 调整各楼层地
震内力”后,SATWE 按 10 抗规 5.2.5 自动将楼层最小地震剪力系数直接乘以该层及以上 重力荷载代表值之和,用以调整该楼层地震剪力,以满足剪重比要求。 2.3.2.人工调整:如果还需人工干预,可按下列三种情况进行调整: a:当地震剪力偏小而层间侧移角又偏大时,说明结构过柔,宜适当加大墙、柱截面,提 高刚度; b:当地震剪力偏大而层间侧移角又偏小时,说明结构过刚,宜适当减小墙、柱截面, 降低刚度以取得合适的经济技术指标; c:当地震剪力偏小而层间侧移角又恰当时,可在 SATWE 的“调整信息”中的“全楼 地震作用放大系数”中输入大于 1 的系数增大地震作用,以满足剪重比要求。 2.4.电算结果的判别与调整要点: a:对于竖向不规则结构的薄弱层的水平地震剪力应增大 1.15 倍,即上表中楼层最小剪 力系数λ 应乘以 1.15 倍。当周期介于 3.5S 和 5.0S 之间时,可对于上表采用插入法求值。 b:般高层建筑而言,结构剪重比底层为最小 ,顶层最大,故实际工程中,结构剪重比由底层 控制,由下到上,哪层的地震剪力不够,就放大哪层的设计地震内力。 c:构各层剪重比及各楼层地震剪力调整系数自动计算取值,结果详 SATWE 周期、地震 力与振型输出文件 WZQ.OUT) 。 d:层地震内力自动放大与否在调整信息栏设开关;如果用户考虑自动放大,SATWE 将 在 WZQ.OUT 中输出程序内部采用的放大系数。 e 度区剪重比可在 0.7%~1%取。若剪重比过小,均为构造配筋,说明底部剪力过小,要 对构件截面大小、周期折减等进行检查;若剪重比过大,说明底部剪力很大,也应检查结构 模型,参数设置是否正确或结构布置是否太刚。 2.5.设计要点: 2.5.1:剪重比不满足要求时,首先要检查有效质量系数是否达到 90%(剪重比是反映 地震作用大小的重要指标,它可以由“有效质量系数”来控制,当“有效质量系数”大于 90%时,可以认为地震作用满足规范要求) 。若没有,则有以下几个方法:a: 查看结构空间 振型简图,找到局部振动位置,改变布置,去掉局部振动(局部振动是实际存在的,不是重 要的部位,没必要加强,但局部振动有时候会对其它指标的判断有干扰作用,要过滤掉) 。 b.采用强制刚性楼板,过滤掉局部振动,但结构计算可能局部失真;c.通常振型数在 satwe 参数设置时,正常情况下应该足够了,由于有局部振动,可以增加计算振型数,采用总刚分 析;d. 剪重比仍不满足时,对于需调整楼层层数较少(不超过楼层总数的 1/3) ,且剪重 比与规范限值相差不大(不小于规范限值的 80%,或地震剪力调整系数不大于 1.2-1.3)的 情况,我们可以通过选择 SATWE 的相关参数来达到目的。 2.5.2:制剪重比的根本原因在于建筑物周期很长的时候,由振型分解法所计算出的地 震效应会偏小; 剪重比与抗震设防烈度、场地类别、结构形式和高度有关;对于一般多、高 层建筑,最小的剪重比值往往容易满足; 高层建筑,由于结构布置原因,可能出现底部剪重 比偏小的情况,在满足规范规定的前提下,没必要刻意去提高,规定剪重比的指标主要是增 加结构的安全储备。 2.5.3:一个 3 层教学楼若采用混凝土结构,一般会采用框架结构,4%左右的剪重比 对多层框架结构应该是合理的。 结构体系对剪重比的计算数值影响较大, 矮胖型的钢筋混凝 土框架结构一般剪重比比较大,体型纤细的长周期高层建筑一般剪重比会比较小。
某地产公司结构设计限额控制指标
3. 本标准由龙湖地产有限公司工程部负责管理和条文解释。
制订依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
9.地下室的限额指标值按以下原则使用:
9.1地下室按照地下水位在地表以下2m的情况考虑。当地下水位高于此值时,取较高指标值;当地下水位低于此值时,取较低指标值。
9.2地下室或半地下室顶板覆土厚度按1.2m考虑,当覆土厚度大于此值时,取较高指标值;当覆土厚度小于此值时,取较低指标值。
9.3地下室或半地下室按面积约1万m²左右,按轮廓形状规则考虑。当地下室或半地下室面积较小,轮廓形状复杂时,取较高指标值;当地下室或半地下室面积较大,轮廓形状简单时,取较低指标值。
02
北京
附表B-02
18
济南
附表B-18
03
天津
附表B-03
19
南京
附表B-19
04
杭州
附表B-04
20
广州
附表B-20
05
成都
附表B-05
21
佛山
附表B-21
06
西安
附表B-06
07
厦门
附表B-07
08
长沙
附表B-08
09
烟台
附表B-09
10
宁波
附表B-10
11
大连
附表B-11
12
青岛
附表B-12
图1:地下部分(无地下室)面积计算示意图
结构设计,梁、板的这些规范要点不能忘!
结构设计,梁、板的这些规范要点不能忘!一、梁设计1.截面:宽度不宜小于200,高宽比不宜大于4,跨高比不宜小于4;宽扁梁及深梁详规范。
2.梁截面控制指标A.纵筋配筋率:最小配筋率按《混凝土规范》表11.3.6-1中数值取用,一般模型计算会主要考虑,不用管;最大配筋率不宜高于 2.5%;B.纵筋净距:顶筋不应小于30mm和1.5d,底筋不应小于25mm和1.0d。
钢筋多余2层时,2层最少钢筋中距应比下面2层中距增大1倍。
各层钢筋长度不小于25mm和d(d为纵筋最大直径)。
C.纵筋面积比:一级不应小于0.5,二三级不应小于0.3,四级规范无要求,一般取0.25。
D.箍筋直径及肢数:当截面高度大于800时,箍筋直径不宜小于8mm;截面高度小于800时,箍筋直径不应小于6mm;一级不小于10mm,二三级不小于8mm,四级不小于6mm,当纵半边配筋率大于2%时,箍筋直径加大(按规范的表中最小直径来加大);箍筋肢数:梁宽小于350mm用双肢箍,350~600时四肢箍,650~800时六肢箍。
E.箍筋加密区最大间距:一级不大于hb/4、6d、100的较小者;二级不大于hb/4、8d、100的较小者;三四级不大于hb/4、8d、150的较小者。
F.箍筋加密区长度:一级不小于2hb、500的较大者;二三四级不小于1.5hb、500的较大者。
3.梁配筋构造A.架立筋:一般用12mm,但是《混凝土规范》9.2.6中指出,跨度小于4m是不宜小于8mm,跨度4~6m不应小于10mm,大于6m时不应小于12mm。
B.梁侧构造筋:梁腹板高度hw(梁高-板厚)不小于450mm时,梁两侧端部沿高度配置纵向构造钢筋,间距不宜大于200mm,单侧配筋率不小于腹板面积(bhw)的0.1%;注意,扭筋构造是按照全高布置构造筋,间距不宜大于200mmC.悬臂梁构造:应有至少2五指钢筋伸至悬臂梁外端,并向下弯折不少于12d,其余钢筋不应切断,应在《混凝土规范》9.2.8条规定的弯起点弯折。
PKPM七大控制指标及调整方法
PKPM七大控制指标及调整方法PKPM是工程结构设计软件,其七大控制指标是指结构设计中需要关注的七个主要要素,包括构件强度、位移控制、设计可靠性、现场施工、效果评估、结构体系合理性和经济效益。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七大控制指标及其调整方法。
一、构件强度控制构件强度是指构件在设计荷载下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
为确保结构的安全性,必须对构件的强度进行控制。
调整方法有:1.增加构件的截面尺寸,增加其抗弯和抗剪的承载力;2.合理设置加劲筋,增加构件的抗弯刚度和强度;3.采用高强度材料,提高构件的抗弯和抗压强度;4.增加钢筋配筋率,提高构件的承载力。
二、位移控制位移控制是指在设计荷载作用下,结构产生的变形应满足规定的要求。
位移过大会影响结构的使用性能和安全性。
调整方法有:1.增加构件的刚度,减小其变形;2.采用预应力或钢筋混凝土组合结构,提高结构整体的刚度;3.增加支撑系统,限制结构的变形;4.优化结构参数,减小结构的变形。
三、设计可靠性设计可靠性是指在规定的荷载和极限状态下,结构满足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概率。
提高设计可靠性可以增强结构的安全性。
调整方法有:1.采用可靠性设计方法,考虑荷载和材料参数的不确定性;2.对结构进行全过程监测,及时发现并修复结构缺陷;3.加强施工质量控制,确保结构的设计要求得到满足;4.增加荷载组合中荷载的安全系数,提高结构的抗荷能力。
四、现场施工控制现场施工控制是指在施工过程中,要保证结构能够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安装和施工。
调整方法有:1.正确设置支撑体系,保证结构的稳定性;2.控制混凝土浇筑的施工工艺和质量,确保结构的强度和耐久性;3.严格控制施工过程中的各项关键工序,如配筋、板模安装等;4.不断加强施工现场的管理与监督,提高施工质量和安全性。
五、效果评估控制效果评估是指对已建成的结构进行性能评估和验收,以确保结构的设计目标得到实现。
调整方法有:1.设置监测系统,定期对结构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估;2.进行结构的静力和动力试验,获得结构的力学性能参数;3.针对结构存在的问题,进行相应的技术改进和修复;4.加强结构的维护和管理,延长结构的使用寿命。
结构限额设计控制指标
》一、总则编制目的:加强结构专业设计管理,做好限额设计和成本控制工作。
使用说明:1. 项目结构材料用量指标(包括钢筋和混凝土)均不得大于本限额控制值。
各项目完成施工图预算统计后,按《钢筋和混凝土含量统计表(见附表A )的要求统计、上报。
2. 在结构方案定案与扩初设计之间,由设计院编写项目《结构统一技术措施》,经集团工程、地区公司设计管理部评审后,进行结构限额设计。
3. 本标准由地产集团研发中心负责管理和条文解释。
制订依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50010-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50011-2010)《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3-2010)《建筑结构荷载规范》(50009-201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50007-2011《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50353-2013)二、结构设计限额控制指标使用说明1.结 构 材 料 用 量 指 标 计 算 规 则 为 :计 算 范 围 内 相 应 结 构 材料( 包 含 梁 、板 、柱 及 女 儿 墙 、拉板、凸窗板、空调板等 (除构造柱、过梁、砌体拉筋、室外楼梯等二次构造) 的钢筋(G )和混凝土(V ))用量除以计算范围内的“建筑面积”(M ),即钢筋用量指标(2),混凝土用量指标(m32)。
2.统计结构材料用量指标所用的“建筑面积”为成本计算方式采用的《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50353-2013为准,其与建筑设计计算方式的规划面积主要差异处如下:3.当项目存在留给装修加层的两层高房间面积(M7)时,钢材用量计算规则为:结构钢材用量=[(8~102)*M7]/(7)4.常规采用钢筋主要包括:直径6钢筋统一采用300,直径5、7、9钢筋统一采用550,直径8、10及以上钢筋统一采用400;也可以全部采用400钢筋。
5.结构体系包含钢筋混凝土普通框架、异型柱框架、短肢剪力墙结构及剪力墙结构。
当结构采用异形柱框架或短肢剪力墙结构体系时,混凝土用量应取下限甚至更低。
结构限额设计控制指标(版)
地产集团结构设计限额控制指标地产集团研发中心二0—五年四月一日目录一、 总 则 ............................二 结构设计限额控制指标说明 .....................三、 附表 .....................................附表 A: 钢筋和混凝土含量统计表总则编制目的: 加强结构专业设计管理,做好限额设计和成本控制工作。
编制时间: 2015年4月主编单位: 地产集团研发中心使用说明:1. 项目结构材料用量指标(包括钢筋和混凝土)均不得大于本限额控制值。
各项目完成施工图预算统计后,按《钢筋和混凝土含量统计表》 (见附表A )的要求统计、上报。
2. 在结构方案定案与扩初设计之间,由设计院编写项目《结构统一技术措施》,经集团工程、地区公司设计管理部评审后,进行结构限额设计。
3. 本标准由地产集团研发中心负责管理和条文解释。
制订依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 GB50010-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 GB50011-2010)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 JGJ3-2010)《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 GB50009-201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 GB50007-2011) 《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 ( GB/T50353-2013)错误! 未定义书签。
错误! 未定义书签。
6结构设计限额控制指标使用说明1. 结构材料用量指标计算规则为:计算范围内相应结构材料(包含梁、板、柱及女儿墙、拉板、凸窗板、空调板等(除构造柱、过梁、砌体拉筋、室外楼梯等二次构造)的钢筋(G和混凝土(V)用量除以计算范围内的“建筑面积”(M ,即钢筋用量指标=G/M kg/m2), 混凝土用量指标=V/M(nVm2)。
2. 统计结构材料用量指标所用的“建筑面积”为成本计算方式采用的《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GB/T50353-2013为准,其与建筑设计计算方式的规划面积主要差异处如下:3. 当项目存在留给装修加层的两层高房间面积(M7时,钢材用量计算规则为:结构钢材用量=[G+(8 〜10kg/m2)*M7]/ (M+M)4. 常规采用钢筋主要包括:直径6mm钢筋统一采用HPB300直径5、7、9mn钢筋统一采用CRB550直径8、10mm及以上钢筋统一采用HRB400也可以全部采用HRB40C钢筋。
谈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几个控制指标
维普资讯
l 建筑与结构设计
位 移 比是 一个 相对 值 , 相 同 的位 移 比下 , 在 当结 构 刚 度 较 小 、 均 侧 向位 移 较 大 时 , 矩 产 生 的 最 平 扭 大 位移 也 大 , 结 构 的危 害也 较 大 。相 反 , 果是 同 对 如 样 的位 移 比, 结 构 侧 向 位 移 较 小 时 , 大 位 移 也 当 最 相对 较 小 ; 时可 以将 位 移 比与 位移 最 大 值 进 行 综 此 合考 虑 , 当 放 宽位 移 比 的 限制 值 。例 如 最 大 层 间 适
度较大 , 间位移远 小于规范 限值的情况 。 层
2 位 移 比及 其 调 整 措 施
2 1位 移 比 . 位移 比是控制结构平面 规则性的重要指标 , 是
振 周 期 的 比值 。周 期 比控 制 的 是侧 向刚 度 与扭 转 刚 度 之 间 的 一种 相对 关 系 。它 的 目的是 使抗 侧 力 构件 的平 面 布 置 更 有 效 、 合 理 , 结 构 不 致 于 出现 过 更 使
■ 陈壮善 , 赵静 , 士奇 ( 东省 冶金设 计 院, 南 2 0 1 ) 王 山 济 5 0 4
【 要】 摘 阐述 了高层 建 筑结构 设计 的几个控 制指 标 , 绍 了 介
层建 筑 、混 合 结构 高 层 建 筑 及 本 规 程 第 l 所 指 0章 的复 杂 高层 建 筑 不应 大 于 08 。 .5 调整结构周期 比的措施主要有两种 :) 高结构的 1提
位移 小于规 范规定值 的 5 %时,位移 比限值 可 以放松 0
设计 高层 建 筑 结 构 考 虑 抗 风 和 抗 震 要 求 的 出 发 点 是 相 互 矛 盾 的 。 刚度 大 的结 构 对 抗 风 荷 载 有 利, 其动 力 效应 和 振 幅 小 。相 反 , 柔 的结 构抗 震 性 较 能 好 , 是 地 震 作 用 小 , 是 可 以避 免 与 地 震 产 生 一 二 共 振 , 样就 不 会 产 生 过 大 的 地 震 反应 。所 以 一个 这 结 构 的刚 度 并 不 是越 大 越 好 的 , 外 由于罕 遇 地 震 另 的强 度 无 法 预 估 , 味 地 盲 目加 大 结构 整 体 刚度 是 一 不 可 取 的 , 样 不 仅 会 造 成 很 大 的浪 费 , 且 还 会 这 而 给 结构 带 来很 大 危 害【 。对 于高 层 建筑 , 采 用 一个 应 刚 柔 相 济 、 有 理 想 刚度 的 结构 方 案 。对 结 构 整 体 具 稳 定验 算 符 合 《 规》 第544条 规 定 ,但 通 过 考虑 高 .. PA 效应 后 不 满 足 整 体稳 定 的结 构 , 须 调 整 结构 - 必 布 置 , 高 结 构 的 整 体 刚度 : 整 体稳 定 计 算 直 接 提 对 不满 足 《 高规》 .. 规 定 的 结构 , 第544条 必须 调 整 结构 方 案 , 小结 构 的 高宽 比。 减
连体结构设计控制指标
连体结构设计控制指标
1.设计图的数据合理性能够满足建筑要求
(1)数据计算应该采用多个力学模型的计算软件来计算;连体是一个复杂的建筑结构,内部结构多样又特殊,承受多部位压力所以必须用现有力学模型进行分析计算,对其连接关键点部位要采用弹性楼盖来计算分析。
(2)连体设计还要考虑抗震能力,抗震系数是我们要计算的数据,不同地区不同建筑物的抗震系数有所不同,但都要在正常范围内。
对于平扭耦联结构的振型应该大于等于15,而对于多塔楼的振型数大于等于楼层数的9倍,同时要保证振型质量大于总质量的90%必要时还需使用至少两种结构计算软件对连体结构进行抗震性能分析,以满足相关的结构抗震性能目标。
一般情况下,关键构件,对与连体结构相连的塔楼,需满足小震弹性、中震抗剪弹性(正截面不屈服)、大震满足抗剪截面要求;而对连体结构,则需满足小震弹性、中震弹性、大震抗剪弹性(正截面不屈服)。
2.构型合理性能够满足于建筑要求
两个有连体结构的高层建筑物应该有相同的外形,同样的材质和刚度,这样两个建筑物的稳定性才能保持一致。
而有的高层建筑为了方便会修建连体结构,连体结构不宜采用普通的模式,要根据建筑结构的弹性动、静力分析结果进行包络设计,使连体结构满足相应的抗震性能目标要求。
连体结构设计时应该考虑到建筑材料的问题,选用轻质高强材料,减轻自身重量,可设计成钢结构。
连体主要结构可以
考虑采用空间刚架、析架,提高建筑刚度和协调能力,以及结构变形能力。
结构设计八大指标控制
高层建筑指标控制(多层:抗剪承载力之比、剪重比、有效质量系数、层间位移角、轴压比)总信息1.刚度比(高规条)2.刚重比(高规条)3.抗剪承载力之比(高规条、抗规条)周期、振型4.周期比(高规条)5.剪重比(抗规条、高规条)有效质量系数位移6.位移比(高规条,)7.位移角(高规条、抗规)8.轴压比(抗规条)七个比值及调整方法高层设计的难点在于竖向承重构件(柱、剪力墙等)的合理布置,设计过程中控制的目标参数主要有如下七个:一、轴压比:主要为限制结构的轴压比,保证结构的延性要求,规范对墙肢和柱均有相应限值要求,见抗规和,高规和及相应的条文说明。
轴压比不满足要求,结构的延性要求无法保证;轴压比过小,则说明结构的经济技术指标较差,宜适当减少相应墙、柱的截面面积。
轴压比不满足时的调整方法:1 、程序调整:SATWE 程序不能实现。
2 、人工调整:增大该墙、柱截面或提高该楼层墙、柱混凝土强度。
二、剪重比:主要为限制各楼层的最小水平地震剪力,确保周期较长的结构的安全,见抗规,高规及相应的条文说明。
这个要求如同最小配筋率的要求,算出来的水平地震剪力如果达不到规范的最低要求,就要人为提高,并按这个最低要求完成后续的计算。
剪重比不满足时的调整方法:1 、程序调整:在SATWE 的“调整信息”中勾选“按抗震规范调整各楼层地震内力”后,SATWE 按抗规自动将楼层最小地震剪力系数直接乘以该层及以上重力荷载代表值之和,用以调整该楼层地震剪力,以满足剪重比要求。
2 、人工调整:如果还需人工干预,可按下列三种情况进行调整:1 )当地震剪力偏小而层间侧移角又偏大时,说明结构过柔,宜适当加大墙、柱截面,提高刚度。
2 )当地震剪力偏大而层间侧移角又偏小时,说明结构过刚,宜适当减小墙、柱截面,降低刚度以取得合适的经济技术指标。
3 )当地震剪力偏小而层间侧移角又恰当时,可在SATWE 的“调整信息”中的“全楼地震作用放大系数”中输入大于1 的系数增大地震作用,以满足剪重比要求。
建筑结构设计要点及计算模型调整
建筑结构设计要点及计算模型调整作者:刘凤英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17期【摘要】建筑工程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而决定建筑工程质量好坏的两大因素:设计和施工异常重要。
建筑结构设计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作,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对房子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对结构设计的技术也要求越来越高;同时,结构设计的好坏直接决定着房子的质量好坏,可以说每年因结构设计存在缺陷而导致的房子质量出现问题不在少数,因而,搞好建筑结构设计至关重要。
文章分析了建筑结构设计要点、结构特点,阐述了结构计算及模型调整。
【关键词】建筑结构结构设计计算模型模型调整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对于建筑结构设计来说,其设计难度随着高度的增加更是倍增,而事实证明从概念设计以及计算模型角度出发将会使得结构受力和经济更合理。
建筑结构设计要点1、建筑结构设计的决定因素水平荷载。
在竖构件中因受到外力荷载而导致产生轴力和弯矩的楼面和楼房自重是随着楼房高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并且两者的关系是成正比例的;而在竖构件中产生轴力以及对建筑结构产生倾覆力矩的水平外力荷载是与楼房高度的平房成正比例关系变化的。
一般情况下,在具有一定高度的建筑结构中,其竖向的荷载是一个固定的值,而其受到的地震作用导致的水平荷载和风荷载是不固定的,建筑结构动力特性的不同,它们也会随之有不同幅度的变化。
2、建筑结构设计的控制指标结构侧移。
结构侧移是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的主要因素之一,这点与低层的建筑结构是有所不同的。
结构在受到水平荷载时而产生的结构侧移是会随着建筑结构的高度增加而增加的,这就导致了在水平外力荷载的作用下产生的结构侧移能够被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
3、结构轴向变形也是设计时不能忽视的重要因素当高层建筑结构受到很大强度的竖向荷载时,这是在其结构构件的柱内部就会引起很大的轴向变形,同时还会很大程度上影响连续梁弯矩的产生,从而增大了端支座负弯矩的值和跨中正弯矩的值,降低了连续梁中间支座的负弯矩值。
浅析建筑结构整体计算控制指标
浅析建筑结构整体计算控制指标作者:申丹薇来源:《装饰装修天地》2018年第15期摘要:本文简要阐述了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几个控制指标,介绍了各指标的含义和调整措施。
关键词:建筑结构整体计算控制指标;位移比;周期比;刚度比;抗剪承载力;剪重比;刚重比;轴压比1 前言在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合理的建筑结构布置在抗震设计中是头等重要的。
结构布置应尽可能满足规则性和整体性,设计过程中对建筑结构整体性能的控制有七个主要目标参数。
如何正确运用设计软件进行结构的整体性能控制,以满足规范、规程的要求,是每个设计人员都非常关心的问题。
设计人员应通过对这些重要控制指标的控制,确保结构的整体性。
2 位移比的控制位移比(层间位移比)是控制结构平面规则性的重要指标。
规范中规定的位移比限值是按刚性板假定做出的,如果在结构模型中设定了弹性板,则必须在软件参数设置时选择“对所有楼层强制采用刚性楼板假定”,以便计算出正确的位移比。
在位移比满足要求后,再去掉“对所有楼层强制采用刚性楼板假定”的选择,以弹性楼板设定进行后续配筋计算。
“对所有楼层强制采用刚性楼板假定”是因为,按照规范要求的定义,位移比表示为“最大位移/平均位移”,而平均位移表示为“(最大位移+最小位移)/2”,其中的关键是“最小位移”,当楼层中产生0位移节点,则最小位移一定为0,从而造成平均位移为最大位移的一半,位移比为2。
则失去了位移比这个结构特征参数的参考意义,所以计算位移比时,如果楼层中产生“弹性节点”,应选择“强制刚性楼板假定”。
复杂结构的位移比控制有以下几种情况:(1)复杂结构,如坡屋顶层、体育馆、看台、工业建筑等,这些结构或者柱、墙不在同一标高,或者本层根本没有楼板,此时如果采用“强制刚性楼板假定”,结构分析严重失真,位移比就没有意义。
所以这类结构可以通过位移的“详细输出”或观察结构的变形示意图,来考察结构的扭转效应。
(2)对于错层结构或带有夹层的结构,这类结构总是伴有大量的越层柱,当选择“强制刚性楼板假定”后,越层柱将受到楼层的约束,如果越层柱很多,计算就会失真。
建筑质量控制指标
建筑质量控制指标
1. 结构强度
结构强度是评估建筑物抵抗外部负荷和自身负荷的能力。
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和材料选择,可以保证建筑物在正常使用条件下不发生结构性的破坏。
结构强度的控制指标包括使用适当强度的建筑材料、合理的结构设计、以及严格的质量测试。
2. 火灾安全
火灾是建筑物安全的重大威胁之一。
为了提高建筑物的火灾安全性能,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如合理布局疏散通道、使用阻燃材料、安装火灾报警系统等。
火灾安全的控制指标包括满足相关法规和标准的要求、确保火灾逃生通道畅通、以及定期进行火灾安全检查。
3. 施工工艺
施工工艺的质量直接影响建筑物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良好的施工工艺可以确保建筑物的结构完整、表面平整、且无明显缺陷。
施工工艺的控制指标包括严格执行施工规范、监督施工过程、以及进行质量验收和检测。
4. 室内环境
建筑物的室内环境对人们的健康和舒适感有重要影响。
为了提供良好的室内环境,需要关注空气质量、声学性能、照明设计等方面。
室内环境的控制指标包括符合相关卫生标准、优化室内空气流通、提供良好的采光和隔声效果。
总结
以上所述仅为建筑质量控制的一些常见指标。
在具体实施中,应结合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和控制。
只有通过有效的质量控制,才能确保建筑物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结构设计指标控制1
小目录点击直接转移到 1.轴压比2.位移比3.位移角4.刚度比5.周期比6.地震作用最大方向回代7.剪重比与有效质量系数8.刚重比与结构稳定性9.层间受剪承载力之比10.结构整体倾覆验算11.框架的倾覆力矩比12.结构平均层平均重量判断13.结构三大不规则性判断一二三四框架结构0.650.750.850.9框剪结构0.750.850.90.95框支结构0.60.7一级(9度)一级(7、8度)二、三级轴压比限值0.40.50.6一级(9度)一级(7、8度)二、三级轴压比限值0.10.20.3不宜大于不应大于A-3结构控制指标(简化查看)警告:(1)本文仅适用于一般多高层建筑,其他特殊建筑具体情况请具体分析!(2)A级高度即一般高度工程 B级高度即比A高一级别工程(一般接触不到)(3)本节所有数据比值,请在刚性板假定的基础上查看,否则一律不成立1.轴压比(1)定义:轴压比指柱(墙)的轴压力设计值与柱(墙)的全截面面积和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乘积之 它反映了柱(墙)的受压情况。
(2)公式(3)技术要求:PKPM等计算不许出现红色!! 表1 柱轴压比限值表抗震等级 表2 剪力墙墙肢轴压比限值抗震等级表3 剪力墙可不设约束边缘构件的最大轴压比抗震等级2.位移比(WDISP.OUT)(对应节点号修改)(1)定义:在考虑偶然偏心的规定水平力作用下,楼层的竖向构件的最大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与该楼层位值的比值。
(2)位移比规范要求包含2个: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①.Ratio-(X),Ratio-(Y):最大位移与层平均位移的比值②.Ratio-Dx , Ratio-Dy : 最大层间位移与平均层间位移的比值①、②取2者取最不利的进行判断(3)技术要求:无论是最大水平位移还是最大层间位移均要满足如下:A.查看方式:①PKPM必须进行刚性板假定:②位移比:(仅看 规定水平力下)多层可以不考虑偶然偏心下的位移比高层需要考虑偶然偏心下的位移比风荷载作用下位移比均不需要看表4 位移比位移角很小情况下可建议满足以上所有要求结构类型部位部位其他详情点击这里:点击A f N U c N *A级高度1.2 1.5B级高度1.2 1.4规则结构调到<1.2框架<1.4,剪力墙等①层间位移为两层的位移差值②结构层间位移角很小,如一般结构的弹性位移角小于规定值的1/2,复杂结构和高层结构的位移角小于规的1/3,位移比可以适当的放宽,如放大20%。
结构整体计算控制指标
位移比
控制结构平面规则性,以免形成扭转,对结构产生不利影响
1.2、15
《抗规》3.4.4《高规》3.4.5
周期比
控制结构扭转效应,减少扭转对结构带来不利影响
0.9
《高规》3.4.5
刚重比
控制结构整体稳定性,以免结构产生滑移倾覆
参数
作用
限值
规范条文
轴压比
控制结构延性
与抗震等级有关
《抗规》6.3.6、6.4.2《高规》6.4.2、7.2.2、7.2.13、7.2.14
剪重比
控制各楼层最小地震剪力,确保结构安全
与抗震烈度有关
《抗规》5.2.5《高规》4.3.12
刚度比
控制结构竖向规则性,以免竖向刚度突变,形成薄弱层
0.7、0.8
结构设计参数
1.4、2.7
《高规》5.4.2、5.4.4
有效质量比
控制结构的地震力是否安全计算出来
90%
《抗规》5.2.2《高规》5.1.13
层间位移角
控制结构整体刚度
与结构形式有关
《抗结构竖向规则性,以免竖向刚度突变,形成薄弱层
80% 65%
《抗规》3.4.3《高规》3.5.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控制指标:
1.刚度比
1)控制参数——0.7
2)规范出处——《抗规》3.4.3条表3.4.3-2侧向刚度不规则:该层的侧向刚度小于相邻上一
层的70%,或小于其上相邻三个楼层侧向刚度平均值的80%;除顶层或出屋面小建筑外,局部收紧的水平向尺寸大于相邻下一层的25%
《高规》3.5.2条1对框架结构,楼层与其相邻上层的侧向刚度比γ1可按式(3.5.2-1)计算,且本层与相邻上层的比值不宜小于0.7,与相邻上部三层刚度平均值的比值不宜小于
0.8;2 对框架-剪力墙、板柱-剪力墙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核心筒结构、筒中筒结构、
楼层与其相邻上层的侧向刚度比γ2可按式(3.5.2-2)计算,且本层与相邻上层的比值不宜小于0.9;当本层层高大于相邻上层层高的1.5倍时,该比值不宜小于1.1;对结构底部千古层,该比值不宜小于1.5
2.刚重比
1)控制参数——仅在《高规》中有此规定,《钢规》、《抗规》以及《高钢规》中没有刚重比
限值的直接要求。
2)规范出处——《高规》5.4.1条当高层建筑结构满足下列规定时(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
墙结构、板柱剪力墙结构、筒体结构刚重比大于2.7;框架结构刚重比大于20),弹性计算分析时可不考虑重力二阶效应的不利影响;
《高规》5.4.4条高层建筑结构的中体稳定性应符合下列规定:1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筒体结构应满足刚重比不小于1.4;2 框架结构应符合刚重比不小于10
3.受剪承载力之比
1)控制参数——A级不宜小于0.8,不应小于0.65;B级不应小于0.75
2)规范出处——《抗规》3.4.3条表3.4.3-2楼层承载力突变:抗侧力结构的层间受剪承载力
小于相邻上一楼层的80%;3.4.4-2-3)楼层承载力突变时,薄弱层抗侧力结构的受剪承载力不应小于相邻上一楼层的65%
《高规》3.5.3条A级高度高层建筑的楼层抗侧力结构的层间受剪承载力不宜小于其相邻上一层受剪承载力的80%,不应小于其相邻上一层受剪承载力的65%;B级高度高层建筑的楼层抗侧力结构的层间受剪承载力不应小于其相邻上一层受剪承载力的75%
4.周期比
1)控制参数——A级0.9
2)计算要求——刚性楼板假定
3)规范出处——《高规》3.4.5结构扭转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Tt与平动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
T1之比,A级高度高层建筑不应大于0.9
5.剪重比
1)控制参数——楼层最小地震剪力系数值
2)规范出处——《抗规》5.2.5抗震验算时,结构任一楼层的水平地震力应符合要求;
《高规》4.3.12多遇地震水平地震作用计算时,结构各楼层对应于地震作用标准值的剪力应符合要求;
6.有效质量系数
1)控制参数——90%
2)规范出处——《高规》的5.1.13-2条要求B级高度的建筑和复杂的高层建筑“抗震计算时,
宜考虑平扭藕连计算结构的扭转效应,振型数不应小于15,对多塔楼结构的振型数不应少于塔数的9倍,且计算振型数应使振型参与质量不少于总质量的90%
《抗规》5.2.2条文说明振型个数一半可以取振型参与质量达到总质量90%所需的振型数7.位移角
1)控制参数——框架结构1/550;剪力墙结构1/800
2)计算要求——刚性楼板假定、不考虑偶然偏心,不考虑双向地震
3)规范出处——《抗规》5.5.1表5.5.1所列各类结构应进行多遇地震作用下的抗震变形验算。
《高规》3.7.3看弹性方法计算的风荷载或多遇地震标准值作用下的楼层层间最大水平位移与层高之比宜符合下列规定;注:抗震设计时,本条规定的楼层位移计算可不考虑偶然偏心的影响。
8.位移比
1)控制参数——A级高度不宜大于1.2,不应大于1.5
2)计算要求——刚性楼板假定、考虑偶然偏心,不考虑双向地震
3)规范出处——《高规》3.4.5结构平面布置应减少扭转的影响。
在考虑偶然偏心的影响的
规定水平地震力作用下,楼层竖向构件最大的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A级高度高层建筑不宜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2倍,不应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5倍;注:当楼层的最大层间位移角不大于本规程第3.7.3条规定的限值的40%时,该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与该楼层平均值的比值可适当放松,但不应大于1.6.
《抗规》3.4.4扭转不规则时,应计入扭转影响,且楼层竖向构件最大的弹性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分别不宜大于楼层两端弹性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平均值的1.5倍,当最大层间位移远小于规范限值时,可适当放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