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基础知识.ppt

合集下载

计量基础知识(培训教材).pptx

计量基础知识(培训教材).pptx
四、法制性
• 量值的准确一致,不仅要有一定的技术能力和技术手段,而且还要有 一定的法律、法规做保障,这是计量的社会性所决定的,特别是关系 到国计民生,对人民生活有直接影响的计量必须有法制来保障,否则 量值传递达不到一致性。
12
第二章:计量学的分类
计量学包括的专业很多,应用十分广泛, 目前大体上分为10大类
高温计量:其范围为(6000~630)℃,用于炼焦、炼铁、轧量:超过6000℃为高温,主要用于国防和科研,如测量炸弹爆
炸、火箭发射时的温度测量等。
15
计量学
3、力学计量
力学计量是一个大类,内容极为广泛,它包 括质量计量、容量计量、密度计量、力值计量、 硬度计量、压力计量、真空计量等。其中质量 计量划分为大质量:20kg以上,中质量: 1g~20kg,小质量:1g以下。
量:现象、物体或物质的可以定性区别和定量确定的属性。计量学中的
量都是指可以测量的量;一般意义的量,如长度、温度、电流;特定 的量,如某根木棒的长度通过某条导线的电流。可以直接相互比较并 按大小排序的量称为同种量,若干同种量合在一起可称为同类量,如 功、热能;厚度、周长等
量制:彼此间存在确定关系的一组量。
7
计量的分类
➢ 科学计量:科学计量是指基础性、探索性、先行性的计量科学研
究。例如关于计量单位和单位制、计量基准与标准、物理常数、测量 误差、测量不确定度与数据处理等。
➢ 工程计量:也称工业计量,是指各种工程、工业企业中的应用计
量。例如有关能源或材料的消耗、工艺流程的监控以及产品质量与性 能的测试等。
以部分人体、动物的丝毛、植物果实等为基准
➢ 经典计量阶段.ppt
1875年“米制公约”的签订开始,以宏观器具为基准

计量基础知识课件

计量基础知识课件
8
国际单位制导出单位(21个) (p22) 量的名称 单位名称
磁通[量] 韦[伯] 磁通[量]密度,磁感应强度 特[斯拉] 电感 摄氏温度 光通量 [光]照度 [放射性]活度 吸收剂量 剂量当量 亨[利] 摄氏度 流[明] 勒[克斯] 贝可[勒尔] 戈[瑞] 希[沃特]
单位符号
Wb T H ‵ lm lx Bq Gy Sv
有专门名称,例如弧度、球面度和分贝;或者表示为商,如
毫摩尔每摩尔等于10-3;微克每千克等于10-9。 注4:对于一个给定量,术语“单位”通常是与量的名称连在 一 起的,例如“质量单位”或“质量的单位”。
27
量的数值
numerical quantity value
量值表示中的数,不包括作为参照对象的任何数。
电压、电位、电动势等
18
常见法定计量单位使用错误
错 误 正 确 1 km 5A 10 pF 长度1KM 电流为 5a 电容为 10f
容量 1立升
拉力为100千克力
1L
980 N
时间为 60′
用电30度 波长为362mm 频率100MHZ
60 min
30 kW· h 362 nm 100MHz
结论
校准值或修正值 合格或不合格
校准证书 (不推荐校准周 期)
出具 文件
检定证书(可推荐 检测报告或证书 检定周期) 或 检定结果通知书 (不推荐检测周期) 33 (不推荐检定周期)
比对 comparison
在规定条件下,对相同准确度等级或指定不确定 度范围的同种测量标准、测量仪器或测量系统的测 量结果之间比较的过程。
能力测试 proficiency testing 为考核实验室校准或测试所能达到的能力和水平而 组织的测试活动。

《计量基础知识》课件

《计量基础知识》课件
去除重复、异常和不一 致的数据,确保数据质
量和准确性。
数据转换
将数据从一种格式或结 构转换为另一种格式或 结构,以便于分析和可
视化。
数据分析
运用统计、机器学习等 方法对数据进行深入分 析,挖掘数据中的规律
和趋势。
数据可视化
通过图表、图像等形式 直观地展示数据,帮助 用户更好地理解和分析
数据。
数据处理应用
计量技术发展趋势
智能化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 展,未来的计量技术将 更加智能化,能够实现 自适应、自学习等功能 。
网络化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 ,未来的计量技术将更 加网络化,能够实现远 程、分布式测量和管理 。
微型化
随着微纳米技术的发展 ,未来的计量技术将更 加微型化,能够实现更 小尺度上的测量和应用 。
单位。
应用
国际单位制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包括科学、工程、技术和经济
等。
我国法定计量单位
定义
我国法定计量单位是指国家以法令形式规定使用的计量单位。
构成
我国法定计量单位包括基本单位、辅助单位和导出单位,同时使用 十进制词头来修饰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
应用
我国法定计量单位是我国各个领域中计量工作的基础,也是我国量 值传递和量值溯源的基础。
计量误差
误差定义
01
02
03Leabharlann 误差定义误差是指在测量过程中测 量值与真值之间的差异。
误差的来源
误差可能来源于测量设备 、环境因素、操作人员等 多种因素。
误差的不可避免性
由于测量过程中存在多种 影响因素,误差是不可避 免的。
误差分类
系统误差
系统误差是指在测量过程 中出现的规律性误差,通 常由固定的因素引起。

计量基础知识(培训教材)ppt课件2024新版

计量基础知识(培训教材)ppt课件2024新版

推动科技发展
维护社会公正
精确的测量结果是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 基础,是推动科技发展的重要保障。
计量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医疗、 环保、安全等,准确的计量结果可以维护社 会公正和人民利益。
02
计量单位与单位制
计量单位的概念与分类
计量单位的概念
计量单位是为定量表示同种量的 大小而约定地定义和采用的特定 量。
我国法定计量单位
我国法定计量单位的概念
我国法定计量单位是国家以法定的形式规定强制使用或允许使用的计量单位。
我国法定计量单位的构成
我国法定计量单位以国际单位制(SI)为基础,同时根据我国国情和实际情况,保 留了一些非国际单位制单位,如市制单位和英制单位等。
03
计量器具与测量方法
计量器具的分类与特点
网络化测量
借助互联网技术,实现远程测 量、数据共享等功能,提高测 量便捷性。
高精度测量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对测量 精度的要求越来越高,高精度 测量技术将得到广泛应用。
智能化测量
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 ,实现测量过程的自动化、智 能化。
绿色化测量
注重环保、节能理念在计量技 术中的应用,推动绿色化测量 技术发展。
高可靠性
计量器具的测量结果具有可重复性和一致性,能够确保测 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测量方法的分类与选择
测量方法的分类
根据测量原理的不同,测量方法可分为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根据测量方式的不 同,可分为接触式测量和非接触式测量。
测量方法的选择
在选择测量方法时,需要考虑被测量的性质、测量精度要求、测量环境等因素, 选择最适合的测量方法。
计量单位的分类
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基本单位 是根据物理量来定义的,导出单 位则是基于基本单位通过公式推 导出来的。

计量基础知识 PPT

计量基础知识 PPT

计量工作已经渗透到各 个学科领域和国民经济 各部门,渗透到人们的 日常生活之中。
在统一单位的基础上,无论 在何时何地采用何种方法、 设备、以及由何人测量,其 测量结果就应当在给定的区 间内有一致性。
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 是计量的根本任务。


• s(秒)
• m(米)
• kg(千克)
• 量值:
一个数与单位的乘积,用于表示特定量的大小。
• 1s
• 1m
• 1 kg
计量技术基础 量和单位的表示
• 必须严格按国家标准正确使用计量单位与单位符号。 距离1公里,应正确表达为距离1km,不应写成1KM。 • 单位符号一律为正体。 质量1公斤,应正确表达为距离1kg,不应写成1kg。 • 相对量值应正确使用相对符号%。
TIPS 计量
测量 结果
量与 单位
操作
测量 方法
量具 测量 原理 环境 条件
测量 过程
计量技术基础
研究基本物理常数,常量的准确测定。

研究计量单位及计量标准的建立、复现、维护、保
存使用。

研究标准物质特性的准确测定。

研究计量器具的计量特性评定。
研究测量理论测量结果处理方法。
研究 内容



SI单位
• SI基本单位(7个)
量和 单位 法定计 量单位
长度:米(m);质量:千克(kg);时间:秒(s);电流:安
培(A);热力学温度:开尔文(K);物质的量:摩尔(mol) ;发光强度:坎德拉(cd)。
• SI导出单位(18个)
角:弧度( rad);频率: 赫(Hz);力:牛( N); 压强、压 力、应力:帕( Pa ); 能/功/热量:焦( J );电荷量: 库( C);功率/辐射能通量: 瓦( W);电压/电动势/电位: 伏 ( V);电容:法( F ) ;电阻:欧(Ω )……

计量基础知识ppt

计量基础知识ppt
8.测量结果——由测量所得到的被测量的值 由数字和计量单位的积表示
9.示值——测量器具所给出的被测量值
10.测量的重复性——在相同的条件下,对同一被测量进行连续多 次测量所得结果的一致性。
11.实验标准差——对被测量作N次测量,表征测量结果分散程度
的量。
s(x)
n
( xi x)2
i1
n1
12.测量的复现性——在改变了的测量条件下,同一被测量的测量结 果之间的一致程度。
0.001018
5位有效数字
1000
4位有效数字
1.0×103
2位有效数字
31785PA取2位有效数字——32KPA
法定计量单位——是以国家法令形式规定强制使用或允许所有的 计量单位
1984年1月20日国务院第12次常务会议通过 国家计量局《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
2月27日发布《国务院关于在我国统一实行法定计量单位的命令》 1990年底完成向国家法定计量单位的过渡
1.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
国际单位制单位(SI)+国家选定的其它单位
计量基础知识
一.计量
1.计量的定义 计量——量值准确一致的测量
计量需有公认的 、约定的、法定的计量单位,计 量器具,计量人员,计量检定系统,检定规程。
2.中国古代的计量 古代计量 :“布手知尺”、“掬手为升”以人体为基准
大禹治水:大禹使用准绳、规、矩等计量器具
中国古代的计量制度——秦制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颁布诏书,以最高 法律的形式统一全国的计量制度——“度量衡”制度。
1875年由17个国家代表签署了米制公约
国际计量组织
国际计量局(BIPM)——国际计量大会——国际计量委 员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法律的形式统一全国的计量制度——“度量衡”制度。
秦代的度量衡制度
度、量、衡——原始含意是关于长度、容积和重量的测

度——尺 量——斗 衡——秤
度量衡的计量器具
度量衡的换算单位
度制 1丈=10尺=100寸=1000分 量制 1斗=10升=100合 衡制 1斤=16两
秦代计量器具的检定
诏书规定度量衡计量器具每年至少检定一次 检定日期规定在每年的春分和秋分时节 违反规定将受罚
2.电力系统计量法规
1986年5月12日国务院批准由国家计量局和水利电力部发布 《水利电力部门电测、热工计量仪表和装置管理的规定》
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3.计量管理体系中国计量院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省(市)计量行政部门 省(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省市计量测试研究院
县计量行政部门 县技术监督部门
县计量测试所
计量基础知识
一.计量
1.计量的定义
计量——量值准确一致的测量
计量需有公认的 、约定的、法定的计量单 位,计量器具,计量人员,计量检定系统,检 定规程。
2.中国古代的计量
古代计量 :“布手知尺”、“掬手为升”以人体为基准 大禹治水:大禹使用准绳、规、矩等计量器具
中国古代的计量制度——秦制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颁布诏书,以最
量的真值是一个理想的概念
5.约定真值——约定的量值 6.计量标准——用于定义、实现、保持或复现计量单位的一个或多个已知量值的
实物量具,测量仪器或测量系统。
7.计量检定——国家法定计量部门(或法定授权组织)为确定或证实计 量器具技术性能是否合格所进行的全部工作 检定证书——证明计量器具检定合格的文件 检定结果通知书——证明计量器具检定不合格的文件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不确定度的A类评定 用对观察列用统计分析的方法来评定标准不确定度 不确定度的B类评定 用不同于对观察列进行统计分析的方法来评定标准不确定度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当测量结果由若干个其它量值求得时,按其他各量的方差或 协方差算得的标准不确定度
扩展不确定度 确定测量结果区间的量,合理赋于被测量之值分布的大部分值 含于此区间
4.计量学
十八世纪欧洲的工业革命形成一门新型的技术基础科学——计量学
计量学研究的基本内容 1.计量单位,计量基(标准)的建立、复制、保存和传递; 2.计量理论、计量方法、普通计量器具; 3.计量人员的技术能力; 4.测量误差与数据处理; 5.物理常数和材料特性的测定; 6.计量管理,计量效益和计量保证。
5.计量检定、计量标准和计量人员管理 1)计量检定
计量检定必须按照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表进行,必须执行计量检 定规程。
对于检定不合格的,没有检定的,超过检定周期的计量器具均 属违反计量法。
2)计量标准
企、事业单位建立的最高计量标准须经有关计量部门考核合格 后方可使用。
3)计量人员 执行计量检定和测试任务的人员必须经过考核合格。
三.计量法及有关计量法规
1.计量法
1985年9月6日第6届人大常委会第12次会议通过 1986年7月1日实施
立法的宗旨 1)为了加强计量监督来自理; 2)为了国家计量单位制的统一; 3)为了量值的准确可靠。
立法的最终目的 1)有利于生产、贸易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2)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3)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13.精密度——相同条件下进行多次测量时所得结果的一致程度 14.正确度——测量结果与真值的接近程度 15. 准确度(精度)——测量结果的一致性与真值的接近程度
是精密度和正确度的综合反映
16.(测量)不确定度-表征合理的赋于被测量之值的分散性,与测量结果相联系的参数 ——表征被测量真值所处范围的评定
4.强制检定
1.凡社会公用计量标准,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使用的最高标准以及用于贸易结算、 安全防护、医疗卫生、环境监测方面列入强制检定目录的工作计量器具均实行 强制检定。
2.强制检定由县级以上计量部门指定的法定计量检定机构或授权的计量检定机 构检定。
3.非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由使用单位依法定期检定或送其他计量检定机构检定。
爱因斯坦 、贝可勒尔
传统古典的计量体系已不能满足十八世纪以后欧洲机器 制造工业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
一些国家根据科学技术和大生产需要而形成各种不同的 计量制度 如:米制、英制、美制。
米制是国际上最早公认的单位制
1791年法国采纳以长度单位“米”为基本单位的计量制 度。
米定义为:地球子午线的四分之一长度的一千万分之一
秦代度、量、衡制度的意义
统一了中国计量制度 满足人民日常生产、生活的需要 促进了社会生产有次序的发展
秦制一直延用至1989年止
3.国外的计量发展
历史上经历的三次技术革命带动计量技术的发展 第一次技术革命——蒸汽机的发明(力学和热力学)
焦耳、卡诺 第二次技术革命——电的产生(电磁学)
麦克斯韦、爱迪森 第三次技术革命——量子力学、核物理学
8.测量结果——由测量所得到的被测量的值 由数字和计量单位的积表示
9.示值——测量器具所给出的被测量值
10.测量的重复性——在相同的条件下,对同一被测量进行连续多次测量所得结 果的一致性。
11.实验标准差——对被测量作N次测量,表征测量结果分散程度的量。
s(x)
n
(xi x)2
i1
n1
12.测量的复现性——在改变了的测量条件下,同一被测量的测量结果之间的一致 程度。
1.几何量(长度) 2.力学 3.热工 4.电磁 5.无线电 6.时间、频率 7.声学 8.光学 9.化学 10.电离辐射计量
5.十大计量领域
1.准确性 2.一致性 3.朔源性 4.法制性
6.计量的特点
二.名词解释
1.计量——量值准确一致的测量 2.测量——为确定量值而进行的一组操作 3.测试——具有探索性的测量 4.量的真值——在观察条件下严格定义的量值
面积、体积单位为平方米和立方米
1875年由17个国家代表签署了米制公约
国际计量组织 国际计量局(BIPM)——国际计量大会——国际计 量委员会 是根据1875年5月20日在巴黎签署的“米制公约” 而成立的,它的任务是保证物理计量在世界范围的统一。
国际单位制单位 在米制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国际单位制单位——SI SI是经过1960年第11届国际计量大会通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