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典诗词复习:鉴赏诗歌意象练习题

合集下载

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古典诗歌鉴赏 练习题(含答案)

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古典诗歌鉴赏 练习题(含答案)

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古典诗歌鉴赏练习题(含答案)2020年高考语文复:古典诗歌鉴赏练题一、赏析意象作用练前提示:意象是古代诗歌表情达意的主要载体。

赏析意象的作用,需注意以下四个方面:①造境:渲染气氛,奠定基调,营造意境。

②写人:衬托人物,铺垫蓄势。

③抒情:感发兴寄,表达情感。

④结构:或为线索,或为中心。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绝句注XXX肠断春江欲尽头,杖藜XXX。

颠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水流。

注:此诗写于XXX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761),安史之乱尚未平定。

诗中“柳絮”“桃花”意象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案:柳絮、桃花为暮春典型意象,诗人借景抒情,表达春尽之时的伤心断肠之情。

通过反衬和拟人手法,柳絮随风、桃花逐水而去,以二者的无情反衬诗人的有情、多情。

同时,以物喻人,以颠狂柳絮和轻薄桃花比喻势利小人,讽刺他们随波逐流,表达诗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与忧国忧民的情怀。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故衫XXX暗淡绯衫称老身,半披半曳出朱门。

袖中吴郡新诗本,襟上杭州旧酒痕。

残色过梅看向尽,故香因洗嗅犹存。

曾经烂熳三年著,欲弃空箱似少恩。

注:①本诗作于宝历元年(825),时XXX从忠州刺史徙杭州刺史再徙苏州刺史。

②绯衫:大红色官服。

唐代官员三品以上着紫红,四品、五品以上官员的朝服为绯红。

③梅:梅雨季节。

诗人想借“故衫”抒发怎样的心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首联用“绯衫”“老身”自嘲,表达了诗人年事已高未获提拔重用的苦闷之情。

中间两联借绯衫依旧感慨职位依旧,为职位长期得不到升迁而苦恼。

尾联“欲弃空箱似少恩”借旧衣不可弃,暗喻旧臣不宜疏远,表达了诗人希望得到皇上提拔重用的心情。

3.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宿陕府北楼奉酬崔大夫二首XXX其一楼压黄河山满坐,XXX谁忍卧。

人定军州禁漏传,不妨XXX城头过。

其二一别XXX三四春,再来应笑尚风尘。

昨宵唯有楼前月,识是XXX酒人。

答案:这两首诗都以“楼”为主要意象。

鉴赏意象,领略意境——高考古诗鉴赏复习(一)(顾)

鉴赏意象,领略意境——高考古诗鉴赏复习(一)(顾)
3
一、浙江省近六年(2005-2010)高考诗歌鉴赏题回顾 浙江省近六年( )
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6分)(2006年) 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分)( 。( 年 [正官 叨叨令 无名氏 正官]叨叨令 正官 溪边小径舟横渡,门前流水清如玉。青山隔断红尘路, 溪边小径舟横渡,门前流水清如玉。青山隔断红尘路, 白云满地无寻处。说与你寻不得也么哥,寻不得也么哥,却 白云满地无寻处。说与你寻不得也么哥,寻不得也么哥, 原来侬①家鹦鹉洲②边住。 原来侬①家鹦鹉洲②边住。 [注]①侬:我 ②鹦鹉洲:此处为“渔父居处”的代称。 鹦鹉洲:此处为“渔父居处”的代称。 注① (1)本曲前四句运用丰富的意象勾勒出一幅美丽的自然图 ) 意象体现出温润柔美的特征 体现出温润柔美的特征, 意象则给 景,其中 意象体现出温润柔美的特征,而 意象则给 人以飘逸渺远的感受。( 。(2分 人以飘逸渺远的感受。( 分) (2)请结合全曲简要分析“却原来侬家鹦鹉洲边住”所蕴 )请结合全曲简要分析“却原来侬家鹦鹉洲边住” 思想情感。( 含的思想情感。(4分 含的思想情感。( 分)
鉴赏意象,领略意境
——高考古诗鉴赏复习(一) ——高考古诗鉴赏复习(一)
1
鉴赏意象,领略意境
• • • • • 真题回顾 何为意象, 何为意象,何为意境 古诗的典型意象 意境的常见表达 典例分析
2
一、浙江省近六年(2005-2010)高考诗歌鉴赏题回顾 浙江省近六年( )
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2005年) 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分)( 。( 年 齐安郡中偶题(其一) 齐安郡中偶题(其一) 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 半缕轻烟柳影中。 两竿落日溪桥上, 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 一时回首背西风。 多少绿荷相倚恨, 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河池上 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时刻的景色 (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 )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________时刻的景色,均以荷与 时刻的景色, _______为诗歌的主要意象。 为诗歌的主要意象 为诗歌的主要意象。 表现手法来刻画 的形象? (2)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 )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 请指出两首诗中“ 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 情感特点 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 要分析。 要分析。

专题18 古代诗歌鉴赏之意象-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最新备考学案

专题18 古代诗歌鉴赏之意象-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最新备考学案

专题18 古代诗歌鉴赏之意象【高考真题演练】1.【2020·新高考Ⅰ卷(山东)】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赠别郑炼赴襄阳杜甫戎马交驰际,柴门老病身。

把①君诗过日,念此别惊神。

地阔峨眉晚,天高岘首春②。

为于耆旧内③,试觅姓庞人④。

【注】①把:握,执。

②岘首山,在襄阳。

③耆们:年高望重的人。

④姓庞人:指庞德公,汉末襄阳高士。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的首联简单交代了兵荒马乱的时代背景和诗人年老多病的艰难境况。

B.虽然日后仍有朋友的诗篇陪伴,但面对离别,诗人还是感到心惊神伤。

C.诗人请郑炼在襄阳寻访庞德公那样的高士,表达了对先贤的仰慕之意。

D.全诗情感表达含蓄蕴藉,格律谨严,比较典型地体现了杜甫诗的风格。

(2)诗的颈联写到峨眉、岘首两座山,对表达离情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6分)【参考答案】(1)D(“表达含蓄蕴藉”错误。

从本诗颔联可以看出诗人对朋友的感情表达十分直接,并不含蓄。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诗句和诗人情感的理解。

(2)①“峨眉”和“岘山”分别是诗人和友人所在之处的两座山。

②通过两座山距离遥远,体现二人相隔遥远。

③从而表达作者对友人的深切思念。

(从注释可知岘山在诗人朋友郑炼去往的襄阳,可以推知峨眉山在诗人所在之处。

根据古代诗歌“一切景语皆情语”和此类诗歌的一般规律可以推知答案。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古代诗歌的基本阅读能力和推测诗人情感的能力。

【诗歌常见意象及其寓意考点精讲】古典诗歌中有一类诗叫“咏物诗”,这类诗歌以某些事物为具体描写对象,在形象描写中将事物人格化。

从全诗看,即把诗人要表现的品格节操或思想感情用象征性的形象曲折地表达出来,这种象征性的形象就是事物形象。

大自然中的万物,大至山川河流,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的对象,都可以寄托诗人的感情。

所以所谓物象,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

诗人通过对这种象征性的物象的描写来曲折地表现他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诗歌鉴赏模考试题练习(共十五大题30小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诗歌鉴赏模考试题练习(共十五大题30小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模考题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济州过赵叟家宴(节选)王维深巷斜晖静,闭门高柳疏。

荷锄修药圃,散帙眼农书。

上客摇芳输,中厨情野蔬。

夫君第高饮,景晏出林间。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三、四两句描写主人的日常生活,富有田园情趣,赵叟的隐者形象跃然纸上。

B.第六句写赵叟以农家普通菜蔬招待客人,可见主人的真诚质朴,照应了题目。

C.最后两句既流露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又表达了诗人对仕宦生活的厌倦。

D.诗歌巧妙地选取了几个生活场景,体现了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重要特点。

2.《红楼梦》中,黛玉教香菱学诗,道:“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

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

”请结合黛玉的观点,赏析本诗开头两句。

二、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书双竹①湛师房二首(其二)苏轼暮鼓朝钟自击撞,闭门孤枕对残釭②。

白灰旋拨通红火,卧听萧萧雨打窗。

楚桥秋暮阻雨张耒③水满城西钓艇横,云豪风弱晚冥冥。

天寒小店人愁雨,灯暗孤舟客卧听。

【注】①双竹:即杭州广严寺;广严寺“有双竹相比而生,举林皆然”,故又名双竹寺。

②红:油灯。

③张耒:北宋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佛寺里傍晚击鼓,早晨敲钟,苏诗首句即点明寺庙的生活,照应了题目。

B.苏诗次句写诗人对着将熄的灯光闭门独卧,自然引出下面拨火的细节。

C.张诗写秋日的傍晚,虽然乌云密布,却因秋风的减弱延阻了秋雨的到来。

D.苏轼称赞张来的诗作“气韵雄拔”,张诗前两句可以体现这一风格特点。

2.同是写“卧听”雨声,苏诗恬静,张诗悲凄。

请结合两首诗简要分析。

读李白集齐已竭云涛,刳巨鳌,搜括造化空牢牢。

冥心入海海神怖,骊龙不敢为珠主。

人间物象不供取,饱饮游神向悬圃[注]锵金铿玉千馀篇,脍吞炙嚼人口传。

须知一一丈夫气,不是绮罗儿女言。

[注]悬圃:传说在昆仑山顶,有金台、玉楼,为神仙所居,后泛指仙境。

2025届高三一轮复习:诗歌鉴赏之赏析形象

2025届高三一轮复习:诗歌鉴赏之赏析形象

鉴赏人物形象题
答题“三步骤”
第一步:概括形象特点。
借助“四角度”,采用总体特征(两三个词)+身份(如少女、劳 动妇女、贫苦人民、思妇、游子、征人、悲士、英雄、隐士、爱国 者、诗人等)的格式,一句话概括人物形象特点。
第二步:具体分析形象。
结合具体诗句或抓重点词语,融入表达技巧,通过翻译诗意,具体 解说上一步的识别依据。
【答题步骤】 ➢ 第一步,找关键词句,理解形象含义。
“云海相望”是兄弟两人天各一方,一在朝廷,一在杭州。“更沾巾” 是巧妙化用王勃的名句“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 第二步,用精炼语言,概括形象特征。
可以概括为:重情、旷达、洒脱。 ➢ 第三步,指出形象的表达作用和艺术效果。
诗人寄居他乡总是与兄弟隔着云海遥遥相望,但诗人不会因为兄弟远 赴异国就落泪沾湿衣襟。
对于叙事诗而言,诗中的“人”和“事”是形象; 对于写景诗、状物诗而言,诗中的“景”和“物”是形象; 对于抒情诗而言,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是形象。 从考查题型来看,高考主要从以下3大角度命题:
鉴赏人物形象、事物形象、景物形象
诗歌中的形象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答题思考4角度】
2.
赏景物(意象) ,分析形象。
要抓住诗歌中所描写的景物、运用的意象来分析 形象。景物描写能够对人物的心理起烘托作用,是人 物心境的直接流露。比如诗歌中若出现“菊”“狭径 ”“柴门”等意象,则极可能是“远离官场,热爱自 然的隐者形象”。“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描写边塞风光 ,渲染战争气氛;情景交融,表现了士兵内心的悲苦 之情。
【教考衔接(诗人自身形象)】

诗歌鉴赏高考题精选练习(意象意境专题)

诗歌鉴赏高考题精选练习(意象意境专题)

诗歌鉴赏高考题精选练习(意象意境专题)诗歌鉴赏高考题精选练习(意象意境专题)1、04年广东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汉杜甫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 l ) 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

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2. 04年全国卷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晏几道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

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

声声只道不如归。

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在这首词中,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 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 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04年福建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夜朱淑真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

请从三、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4.04年江苏卷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征人怨柳中庸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1) 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 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2) 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5. 05年江西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绝句吴涛游子春衫已试单,桃花飞尽野梅酸。

怪来一夜蛙声歇,又作东风十日寒。

此诗体现了怎样的季候特点?钱钟书称此诗表现了某种情味,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6、07广东卷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溪亭林景熙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1)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其情感?(2分)7、08【山东卷】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8分)画堂春秦观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

高考诗歌鉴赏意象经典题

高考诗歌鉴赏意象经典题

高考诗歌鉴赏意象经典题题目 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诗中“一枝开”是画龙点睛之笔,作者是如何突出这一意象的?解析:作者用“万木冻欲折”来反衬梅花“孤根暖独回”,突出其不畏严寒的特点。

“前村深雪里”,点明环境的极度严寒,而“昨夜一枝开”,以“一枝”这一数量词,凸显出这枝早梅的与众不同和傲然独立。

通过环境的烘托和数量的对比,突出了“一枝开”这一意象。

题目 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王安石。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诗中的杏花具有怎样的意象特点?解析:诗中的杏花生长在北陂,有一池春水环绕,环境清幽。

“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展现出杏花即使飘落如雪,也胜过在南陌被碾作尘土,表现出杏花高洁、不随波逐流的意象特点。

题目 3。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这首诗中的“蝉”具有怎样的意象?解析:诗中的“蝉”,垂着触须饮用清露,从稀疏的梧桐树枝间传出响亮的叫声。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强调蝉声远传不是凭借秋风,而是因为自身站得高。

这里的“蝉”象征着品格高洁、不需要凭借外在力量就能声名远扬的人。

题目 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词中梅花这一意象有何寓意?解析:词中的梅花生长在驿外断桥边,无人欣赏,独自开放,在黄昏中忧愁,又遭受风雨的摧残。

它“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即便凋零飘落,被碾作尘土,依然香气如故。

梅花象征着作者自己虽终生坎坷,但坚贞不屈、高洁孤傲的品质。

题目 5。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诗中“柳”这一意象有何含义?解析:诗中的柳曾经在春风中摇曳,在乐游苑里舞动,而到了秋日,却在斜阳和蝉声中显得凄凉。

高考古典诗歌鉴赏边塞诗鉴赏复习及练习含答案

高考古典诗歌鉴赏边塞诗鉴赏复习及练习含答案

高考古典诗歌鉴赏边塞诗鉴赏练习知识链接一、【边塞诗概述】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

一般认为,边塞诗初步发展于汉魏六朝时代,隋代开始兴盛,唐即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

初盛唐边塞诗繁荣,一方面在于强大的边防和高度自信的时代风貌;另一方面在于建功立业的壮志和“入幕制度”的刺激。

文人普遍投笔从戎,赴边求功。

正如杨炯诗句“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王维诗句“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城。

岂学书生辈,窗间老一经。

”;岑参诗句“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丈夫一英雄。

”边塞诗是唐诗当中思想性最深刻,想象力最丰富,艺术性最强的一部分。

一些有切身边塞生活经历和军旅生活体验的作家,以亲历的见闻来写作;另一些诗人用乐府旧题来进行翻新的创作。

参与人数之多,诗作数量之大,为前代所未见。

其创作贯穿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阶段。

其中,初、盛唐边塞诗多昂扬奋发的格调,艺术性最强。

骆宾王是初唐写作边塞诗较多的作家。

此后其他著名诗人如:杨炯、陈子昂、杜审言等人也创作边塞诗。

盛唐是边塞诗创作的鼎盛时期,涌现了著名的边塞诗派,代表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王维(他代表了盛唐边塞诗的美学风格,即:雄浑、磅礴、豪放、浪漫、悲壮、瑰丽)。

除此之外,盛唐大诗人李白、杜甫都写过边塞诗。

二、【边塞诗常见术语等】意象:烽火、狼烟、画角、宝剑、马、铠甲等。

用品:金鼓、旌旗、烽火、羽书、干戈、吴钩、鸣镝、矛、剑、戟、斧、钺、刀、铩地名和民族名:楼兰、阴山、瀚海、凉州、长城、受降城、玉门关,碛qi、轮台、龟兹、夜郎;单于、吐(而谷5)浑出的)、胡、羌、羯、夷、楼兰、安西乐器或古曲:如羌笛、胡笳、琵琶,《折杨柳》[杨柳:汉横吹曲辞名《杨柳枝》的省称,又名《折杨柳》。

唐俗,赠别常以柳枝,取其“丝长”(与“思长”谐音)之意。

故《杨柳枝》也多用作送别曲。

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歌词云:“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

下马吹长笛,愁杀行客见。

”语义双关又埋怨杨柳尚未返青]、《落梅花》、《关山月》景物:大漠、烽烟、长城、黄沙、长云、秋月、雪山、孤城、雁飞、鹰扬、箭飞、马走景物的特点:雄奇、奇丽、奇寒、辽阔、壮阔、广阔三、【边塞诗特点】一是浓郁的汉代情结。

古诗歌意象鉴赏高考真题及答案

古诗歌意象鉴赏高考真题及答案

古诗歌意象鉴赏高考真题及答案诗歌意象鉴赏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04年吉林、黑龙江、四川、云南卷,6分)木兰花宋祁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注]縠皱:皱纱。

此处比喻水的波纹。

这首词的上半阙是如何描写春色的?试对此进行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04年山东、山西、河南、河北、安徽、江西卷,6分)秋思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04年广西、海南、西藏、陕西、内蒙古卷,6分)鹧鸪天晏几道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

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

声声只道不如归。

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4、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04年青海卷,6分)江城子五代?欧阳炯晚日金陵异草平,落霞明,水无情。

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

空有始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江城。

[注]姑苏台:吴王夫差与宠妃西施长夜作乐之地,原址在苏州市西南姑苏山上。

这首词明写眼前实景,暗寓历史沧桑。

词中“水无情”、“空有姑苏台上月”两句含有深意。

试结合全诗加以赏析。

5、读下面的诗,完成①—②题。

(04年北京卷,4分)红梅苏轼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

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

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注]诗老:指苏拭的前辈诗人石曼卿。

①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独开迟”既点出了红梅晚开,也赋予了她不与众花争春的品性。

B.“自恐”句不是说自己真的担心,而是含蓄地表达了不愿趋时的情感。

C.“尚余”句在写红梅“雪霜姿”的同时,也透露出一丝无奈。

鉴赏诗歌意象练习题

鉴赏诗歌意象练习题

鉴赏诗歌意象练习题
诗歌作为一种艺术形式,通过运用丰富多样的意象来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对于读者来说,掌握鉴赏诗歌意象的能力是理解和欣赏诗歌的关键。

本文将提供一些鉴赏诗歌意象的练习题,帮助读者培养正确的诗歌阅读能力。

练习题1:
以下是一首诗歌的开头几行,试着猜测作者想要通过意象传达的情感和主题:
夜幕降临,星光点点,默默镶嵌在黑色的天幕中。

月儿婆娑,慢慢爬上了夜空的王座。

寂静的大地,草木沉睡,小动物们藏进了自己的窝巢。

请问:这首诗歌通过哪些意象来描绘夜晚的景象?作者想要传达的情感是什么?
练习题2:
以下是一首诗歌的片段,试着解读作者想要通过意象传递的含义:
一位年迈的渔夫,弓着腰,站在河边。

他的皮肤晒得黝黑,线条勾勒出岁月的痕迹。

像是一幅油画,他和河水融为一体。

请问:这首诗歌通过哪些意象来描述渔夫?作者想要传达的含义是什么?
练习题3:
以下是一首抒情诗的节选,试着解读其中的比喻意象:
你是春天的微风,在我的脸颊轻轻吹过。

你的声音如同花开的音符,飘荡在空气中。

你的目光,明亮如夏日的阳光,温暖我的心房。

请问:这首诗歌通过哪些比喻意象来描绘对象?作者想要传达的情感是什么?
练习题4:。

北京专用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四古典诗歌鉴赏精练含解析

北京专用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四古典诗歌鉴赏精练含解析

专题四古典诗歌鉴赏古典诗歌鉴赏专题训练(一)1.(2019海淀期末)阅读下面的这首词,完成问题。

(12分)水调歌头·与李长源游龙门元好问滩声荡高壁,秋气静云林。

回头洛阳城阙,尘土一何深。

前日神光牛背,今日春风马耳②,因见古人心。

一笑青山底,未受二毛③侵。

问龙门,何所似,似山阴④。

平生梦想佳处,留眼更登临。

我有一卮芳酒,唤取山花山鸟,伴我醉时吟。

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

[注] ①神光牛背:面对他人侮辱不与之计较。

②春风马耳:比喻对外界议论漠然无所动心。

③二毛:头发白黑相间。

④山阴:语出《世说新语·言语》“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

(1)词中描写的龙门景色美不胜收,请用三个词语分别概括龙门美景的特点。

(2分)答: (2)“我有一卮芳酒,唤取山花山鸟,伴我醉时吟”是词人形象的生动写照,词中多有这样的传神之笔,请结合相关词句对词人形象加以分析。

(6分)答:(3)如果将“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这一诗句作为赠言与朋友共勉,请你说说其中的寓意。

(4分)答:答案(1)壮观清静(清幽、幽静、静谧、清雅) 山青水绿(山清水秀) 鸟语花香(写出整体特点或局部特点均可)(2)(示例)“滩声荡高壁,秋气静云林”两句中,“荡”字为传神之笔,写出了水急声喧的非凡景色。

“静云林”也写出了秋日风和、云止林静的特有画面。

词人写景,用笔甚简,以短短二句,包容龙门山水之胜,一动一静,有声有色,相映成趣,其间融进了词人对祖国河山的由衷热爱。

(3)(示例)这两句的本意是说身处一个美好的环境里,根本不用弹琴作乐,因为山水流动的声音本身就是一首乐曲。

其寓意是词人勉励朋友,让他不要受外界所扰,不要计较世俗议论的得失,让朋友和自己一样,洁身自好,独善其身。

2.(2018海淀一模)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问题。

(12分)燕子来舟中作杜甫湖南①为客动经春②,燕子衔泥两度新③。

旧入故园尝识主,如今社日远看人。

可怜处处巢居室,何异飘飘托此身。

高考诗歌鉴赏练习题

高考诗歌鉴赏练习题

高考诗歌鉴赏练习题一、诗歌鉴赏选择题1. 下列诗句中,哪一项是杜甫的《春望》中的诗句?A.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B.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C.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D.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2.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以下哪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的向往?A.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B.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C.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D.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3. 李白的《静夜思》中,以下哪一句最能体现诗人的思乡之情?A.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B.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C.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D.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二、诗歌鉴赏填空题4. 请填写《望岳》中的名句:会当凌绝顶,__________。

5. 请填写《江雪》中的名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诗歌鉴赏简答题6. 请简述《静夜思》中李白如何通过自然景物表达思乡之情。

7. 请分析《登高》中杜甫如何通过登高远望来表达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

四、诗歌鉴赏论述题8. 论述《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如何运用历史典故和自然景观来表达自己的感慨。

9. 分析《滕王阁序》中王勃如何通过对滕王阁的描写来展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和人生理想。

五、诗歌鉴赏创作题10. 请以“秋夜”为题,创作一首四句诗,要求体现秋天夜晚的景色和情感。

11. 请以“离别”为题,创作一首五言绝句,表达离别时的不舍和期待重逢的情感。

六、诗歌鉴赏翻译题12. 将《静夜思》翻译成英文,并保持原诗的意境和情感。

13. 将《登鹳雀楼》翻译成英文,注意保留原诗的韵律和节奏。

七、诗歌鉴赏综合题14. 请结合《春望》和《秋思》,分析杜甫在不同季节中表达的情感变化。

15. 请结合《滕王阁序》和《念奴娇·赤壁怀古》,讨论王勃和苏轼在作品中展现的人生观和历史观的异同。

八、诗歌鉴赏开放题16. 你认为在现代社会中,诗歌鉴赏对于个人修养和文化传承有何意义?请结合具体诗歌作品进行阐述。

古代诗歌意象鉴赏专项练习及答案

古代诗歌意象鉴赏专项练习及答案

古代诗歌意象鉴赏专项练习及答案1、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题目。

金陵驿①文天祥草合离宫②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注]①该诗是天文祥抗元失败被执,由广州押赴燕京路过金陵时写的。

②离宫:皇帝出巡时的住所,此处指代南宋王朝。

请具体分析作者通过哪些景物的描写及典故的运用。

2、读下面的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昭君怨郑域道是花来春未,道是雪来香异。

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篱茅舍,富贵正堂琼榭。

两地不同栽,一般开。

这首词上阕吟诵的具体内容是什么?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咸阳城西楼晚眺(唐)许诨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⑴简答:颔联写云生日落,一阵凉风吹来,雨势迫在眉睫。

现在多用“山雨欲来风满楼”这一名句比喻什么?⑵简答:颈联两句写了作为何朝何代国都的咸阳的何种景象?4、阅读下面这首七言绝句,完成1-2题。

夏意苏舜钦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注]苏舜钦;北宋诗人,主张改革,被削籍为民,于苏州修建沧浪亭,隐居不仕,《夏意》作于此时。

有人说这首诗题为“夏意”,全诗“无一句不切夏意”。

第一句中的“夏”,点明时令,第二句中的____和第三句中的____不仅扣住诗题,更写出了诗人生活环境的____的气氛。

优美的意境,读之仿佛微风拂面。

(2分)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十五夜望月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这首诗前两句写景,你能看出当时诗人的形象和心境是怎样的?6、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滁州西涧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后两句历来为人们称道,这两句描绘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又创设出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诗歌鉴赏意象题与答案

诗歌鉴赏意象题与答案

古代诗歌的意象二、【2017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的宋诗,按要求作答。

太湖恬亭【宋】王安石槛临溪上绿阴围,溪岸高低入翠微。

日落断桥人独立,水涵幽树鸟相依。

清游始觉心无累,静处谁知世有机。

更待夜深同徙倚[注],秋风斜月钓舟归。

【注】徙倚:徘徊,流连不去。

1.第二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答案】人景相融的宁静画面:断桥边夕阳西下,树影倒映水中,鸟雀在枝头相互依偎,诗人独自欣赏美景。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词内容的理解。

题干要求描绘第二联的画面,从关键词(名词:日、断桥、人、水、幽树、鸟)入手分析即可。

2.简析第三联所表现的诗人心境。

【答案】正因为能“清游”“静处”,享受清幽美景,诗人才能放下身边的俗事,觉得心无挂碍。

表现了诗人宅心事外,与世相忘的闲适之心。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心境是一种微弱、平静而持久的带有渲染性的情绪状态。

分析作者“清游”“静处”的情绪状态即可。

3.尾联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任选一种加以简析。

【答案】①虚写。

“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是诗人想象的情景,这样写呈现了清幽闲逸的意境。

②以景结情。

描绘“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的画面,寄托了诗人的闲适之情,使全诗韵味悠长。

③情景交融(借景抒情)。

闲适之情与“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之景交融,使情感表达含蓄深长。

三、【2015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雨过至城西苏家【宋】黄庭坚飘然一雨洒青春,九陌净无车马尘。

渐散紫烟笼帝阙,稍回晴日丽天津。

花飞衣袖红香湿,柳拂鞍鞯绿色匀。

管领风光唯痛饮,都城谁是得闲人?【注】此诗作于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黄庭坚时任秘书省校书郎。

是年,长期贬谪外放的苏轼被授予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要职。

1.诗中描写了春雨后的哪些景象?【答案】尘土涤净紫烟渐散雨过日丽红花沾雨柳色葱翠【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的能力。

回答本题要注意把握诗歌前三联描写的具体内容。

前三联写了雨过天晴之后诗人前往苏家途中看到的景色:首联,写雨过天晴,路上尘土涤净;颔联,写逐渐散去的紫烟依然笼罩皇宫,雨过日丽;颈联,写红花沾雨、绿柳轻拂马匹。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之意象鉴赏练习与答案精选全文完整版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之意象鉴赏练习与答案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高考古代诗歌鉴赏之意象鉴赏练习与答案一、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骢马[唐]万楚金络青骢白玉鞍,长鞭紫陌野游盘。

朝驱东道尘恒灭,暮到河源日未阑。

汗血每随边地苦,蹄伤不惮陇阴寒。

君能一饮长城窟[注],为尽天山行路难。

【注】长城窟:相传长城有泉窟,可以饮马。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开篇即于读者眼前展现出一匹形貌引人注目、气度不凡的良马。

B.颔联以夸张的手法表现骢马被主人驱驰,需日行千里的艰辛与无奈。

C.诗歌从马的外在风神写到内在精神,形象生动地表现出骢马的神骏。

D.全诗格调高亢,豪放壮阔,体现了盛唐奋发昂扬、热情奔放的诗风。

2.诗歌尾联“能”“尽”二字是如何表达诗人的情感的?请简要分析。

答:二、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房兵曹胡马①[唐]杜甫胡马大宛②名,锋棱瘦骨成。

竹批③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注】①兵曹,即兵曹参军,唐代官名,辅佐府的长官管理军事。

这首诗作于开元二十八年(740)或开元二十九年(741),正值诗人漫游齐赵,裘马轻狂的一段时期。

②胡马:古代泛称北方边地与西域的民族为胡,胡马即产于该地区的马。

大宛(yuān):西域国名,以产良马著称。

③批:割,削。

竹批:马的双耳像斜削的竹筒一样竖立着。

古人认为这是千里马的标志。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介绍了良马产地和外形。

大宛名马,瘦骨锋棱,通过马的骨相,勾勒其神清骨峻的轮廓。

B.颈联承上写奔马纵横驰骋,有着无穷广阔的活动天地;它逾越一切险阻的能力足以使人信赖。

C.尾联先用“骁腾有如此”对马作概括,再以“万里可横行”,主要是对胡马的赞美,气势宏大。

D.此诗状物与抒情相结合,看似写马,实为表达对友人的无尽期望,并抒写自己的胸襟和抱负。

4.古人认为“少陵咏马,写生神妙”,试结合颔联具体赏析。

答: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开门见山,出句交代胡马产地;对句描写胡马骨相,从外形上勾勒其神峻的轮廓。

高考诗歌鉴赏练习题

高考诗歌鉴赏练习题

高考诗歌鉴赏练习题一、阅读理解题(每题5分,共30分)1. 阅读以下诗歌,分析诗人通过哪些意象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 阅读《登鹳雀楼》,回答诗人是如何通过登楼这一行为,抒发自己的抱负和情感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3. 阅读《春望》,分析诗人对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的描绘和情感表达。

《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4. 阅读《江雪》,分析诗人如何通过描绘雪景来表达自己的孤独和超脱。

《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5. 阅读《望岳》,分析诗人如何通过描写泰山来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情感。

《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6. 阅读《乌衣巷》,分析诗人如何通过描绘乌衣巷的景象来表达对往昔繁华的怀念。

《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二、诗歌鉴赏题(每题10分,共30分)7. 阅读《游园不值》,分析诗人在游园时的所见所感,并讨论其对自然美的感悟。

《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8. 阅读《题临安邸》,分析诗人对临安的描写,以及其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9. 阅读《赠汪伦》,分析李白如何通过赠诗的方式表达对友人的深厚情谊。

《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三、诗歌创作题(每题20分,共40分)10. 请以“秋夜”为题,创作一首五言绝句,表达你对秋天夜晚的感受。

11. 请以“离别”为题,创作一首七言律诗,描绘离别时的情感和景象。

参考答案:1. 诗人通过明月、霜等意象,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2. 诗人通过登楼远望,表达了自己对广阔世界的向往和抱负。

3. 诗人通过描绘国破、城春等景象,表达了对战争带来的苦难的深切同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古典诗词复习鉴赏诗歌意象练习题教学博苑2011-01-02 21265d56b7b40100ndpd高考古典诗词复习鉴赏诗歌意象练习题1.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昭君怨南宋•郑域道是春来花未,道是雪来香异。

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篱茅舍,富贵玉堂琼榭。

两地不同栽,一般开。

本词上阕咏赞的是什么事物?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5分)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卜算子曹组松竹翠萝寒,迟日江山暮。

幽径无人独自芳,此恨凭谁诉?似共梅花语,尚有寻芳侣。

著意闻时不肯香,香在无心处。

[注]迟日指和煦的春日。

这首宋词的咏空谷幽兰之词,为什么要写“松竹梅”这三个意象?(5分)3.阅读下面这首清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秋海棠袁枚小朵娇红窈窕姿,独含秋气发花迟。

暗中自有清香在,不是幽人不得知。

注袁枚,三十多岁以后不再出仕,过了几十年悠游林泉山野的闲适生活。

诗人笔下的秋海棠具有哪些特征?请概括回答。

(4分)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泊歙浦[宋]方岳此路难为别,丹枫似去年。

人行秋色里,雁落客愁边。

霜月倚寒渚,江声惊夜船。

孤城吹角处,独立渺风烟。

诗中写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氛围?(3分)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赠别杜牧多情却似总无情,惟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如何理解诗中蜡烛的形象及其作用?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8分)听流人水调子①王昌龄孤舟微月对枫林,分付鸣筝与客心。

岭色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

注①这首诗大约作于王昌龄晚年赴龙标(今湖南黔阳)贬所途中。

水调子,即水调歌,属乐府商调曲。

分析首句中三个意象在表达感情上的作用。

(4分)7.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月杜甫万里瞿唐①月,春来六上弦②。

时时开暗室,故故③满青天。

爽和风襟静,高当泪脸悬。

南飞有乌鹊,夜久落江边。

【注】①瞿唐瞿塘峡,位于长江三峡奉节至巫山段,安史之乱后,杜甫曾困居于此。

②上弦上弦月,农历每月初七、初八的弓形月亮。

③故故常常,频频。

通过咏月主要抒发了怎样的感情?(4分)8.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山园小梅林逋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从对山园小梅的吟咏中,可以读出诗人怎样的品格情趣?9.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余干旅舍①刘长卿摇落暮天迥,青枫霜叶稀。

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

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

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注】①本诗是刘长卿寄居在余干(今属江西)旅舍时所作。

这首诗酸用了哪些意象米表达离情乡思?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蝶恋花王诜①小雨初晴回晚照。

金翠楼台,倒影芙蓉沼。

杨柳垂垂风袅袅。

嫩荷无数青钿②小。

似此园林无限好。

流落归来,到了心情少。

坐到黄昏人悄悄。

更应添得朱颜老。

注①王诜开国功臣之后,宋神宗熙宁二年娶英宗女蜀国公主,为驸马都尉。

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以讽刺新法之罪名被逮入狱(乌台诗案),王诜受牵连致遭重遣,先后遣至均州(湖北)、颍州(安徽)。

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始得召回。

②钿镶金的花型首饰。

1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8分)送李端卢纶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颔联中“寒云”这一意象的创造有何作用?(4分)12.阅读下面的这首诗,回答问题。

答柳恽①吴均【南北朝】清晨发陇西,日暮飞狐谷。

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

雾露夜侵衣,关山晓催轴②。

君去欲何之?参差间原陆③。

一见终无缘,怀悲空满目。

注①这首诗是吴均与朋友柳恽的赠答之作,此诗源于柳恽要出门远行而作了《赠吴均诗三首》,吴均这首诗正是答他的诗而作。

②催轴即催车上路。

这两句也是说晓行露宿,饱尝风霜之苦。

[③原陆高原和平陆。

这两句是说,你这一去远隔高原和平陆,究竟去到哪里呢?本诗的第三至六句选取哪些意象?描绘了怎样的景色?13.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7分)孤山寺端上人①房写望林逋底处②凭阑思渺然?孤山塔后阁西偏。

阴沉画轴林间寺,零落棋枰③葑上田④。

秋景有时飞独鸟,夕阳无事起寒烟。

迟留更爱吾庐近,只待重来看雪天。

[注]①端上人一个名叫端的和尚。

②底处何处。

③枰棋盘。

④葑上田又称架田,古人将木框浮于水面,框内充满葑泥,水涨水落而架田不颠覆。

诗人在诗中描写了哪些意象?14.阅读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乌夜啼李煜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这首词写了哪些景物,描绘出一幅什么样的画面?(3分)15.阅读下面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山窗新糊有故朝封事稿阅之有感林景熙①偶伴孤云宿岭东,四山欲雪地炉红。

何人一纸防秋疏②?却与山窗障北风。

①林景熙(1242~1310)宋末诗人,宋亡不仕,流落江湖。

故朝宋朝。

封事臣下呈皇帝的奏章。

②防秋疏指有关军事的机密奏章。

诗歌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情景,有什么作用?16.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木芙蓉吕本中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

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窗前木芙蓉范成大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

更凭青女①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

【注】①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

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17.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醉花间(唐)冯廷巳睛雪小国春未到,池边梅自早。

高树鹊衔巢,斜月明寒草。

山川风景好,自古金陵道。

少年看却老。

相篷莫厌醉金杯,别离多,欢会少。

通过“晴雪”“池”“梅”等意象,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请简析。

(2分)18.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在这首诗中,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突出了它的哪些特征?(4分)参考答案1.梅。

两个“道是”句写花开的季节在冬春之际,花色如雪,香气高雅不同一般,进而写花枝旁逸、栽种在农家院内的姿态。

2.古人称松、竹、梅为“岁寒三友”,以喻坚贞高沽的节操。

正是以“岁寒三友”来映衬(衬托)兰花处幽谷独自坚守高洁志趣的节操。

3.“小朵娇红窈窕姿”,写秋海棠花朵娇小(1分)、颜色红艳(1分)、姿态美丽(1分);“独含秋气”写秋天开花(1分);“暗有清香”写自有香气(1分)。

(答出任何四点即可得满分4分).诗中描写了“丹枫”“秋雁”“霜月”“寒渚”“夜船”“孤城”等意象,营造出了凄清孤寂的氛围。

(意象至少答出4个,得1分;凄清、孤寂各1分。

)5.“蜡烛有心”谐音相关,烛芯变成了惜别之心,把蜡烛拟人化了,似乎那夜流溢的烛泪,是在为男女主人公的离别而伤心。

总之诗中借物抒情,借蜡烛写出了诗人自己的伤感,形象生动,含蓄蕴藉。

6.三个意象营造了一种凄清的氛围,烘托出“流人"的。

一腔愁情,“孤舟”写出孤寂之情,“微月”借传统意象月光点染羁旅之愁,(1分)“枫林”借深秋之景渲染凄凉之情。

7.主抒发了杜甫遭逢战乱后漂泊流离、思乡怀归的感情。

8.首联描写梅花在百花凋零的严冬迎着寒风昂然盛开,既是赞美梅花,又是以梅花自喻,表现了诗人卓然不群、超凡脱俗的高洁品质。

尾联抒怀,表示在赏梅之时低声吟诵,在恬静的山林里尽可自得其乐,而不需要檀板金樽的豪华场面,表现了诗人隐居田园、不慕容利的高尚的情操趣味。

9.暮天,枫叶(霜叶),孤城,独鸟,渡口,月,捣寒衣。

10.词的上片描绘了园林中初晴晚照、金翠楼台,池塘处杨柳袅袅、嫩荷无数之景,(2分)可见此园林之富丽,春意之盎然,(2分)给人一种景色怡人的感觉。

(1分)11.这两字下笔沉重,给人以无限阴冷和重压的感觉,对主客离别时的悲凉心境起到了有力的烘托作用。

12.答选取“秋月”、“层岭”、“寒风”、“高木”、“雾露”、“关山”等意象,(1分,意象缺一个不扣分),勾勒了一幅凄清幽冷的图景,(1分)。

13.林间寺(古寺)葑上田(架田)独鸟夕阳寒烟14.中写了春天的落花、寒雨、晚风等景物,描绘出一幅凄风苦雨打落花的悲凉画面。

15.四处漂泊,远离人烟,大雪将至,宿于山村,室内地炉火红。

为后文发现山窗新糊故朝封事,抒发情感,作了很好的铺垫。

16.吕诗着重描写的是逍遥闲适、任由风吹雨打的形象;范诗写的木芙蓉孤苦、心酸,处境凄凉,但并没有把这花看作愁苦。

前者是闲适之士的豪迈与大度的形象,后者是在凄苦孤独的环境中的乐观者形象。

17.用“晴雪”“池”“梅”等意象,描绘出“小园”蓬勃生机的早春气息。

(1分)词句中春虽未到,但不远矣,概因日晴雪融,梅花盛开,池水碧绿,在点明“小园”已经充满了活力与生机,这都是大地苏醒的先兆。

(1分)18.塑造的主要形象是梅花;突出了它耐寒(冰雪林中著此身)、清高(不同桃李混芳尘)、报春(散作乾坤万里春)的特征。

①个性气息即通过文章表现的性格特点。

我们常说“文如其人”,那些带有明显个人风格印记的文章总会给读者留下较深的印象。

急脾气,慢性子;朴实平易,幽默可亲……这些都构成“这个人”不同于“那一类人”的个性特征,这种个性特征体现字文章中,无疑使我们的作品更加真实可感。

②深刻内涵即通过文章变现的认知能力。

这种认知能力包括对问题能够理性思考,拥有思想的自由、思想的深度与思维的广度。

对于中学生的考场作文,对文章深刻性的要求并不苛刻。

只要能够由表及里的分析事物、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议、意见,能够给人一些思考和启发,都算有思想的文章,一个写的思想水平,往往代表了他所能到达的高度,也是高校选拔较为看中的。

①知识底蕴即通过文章表现的文化底蕴。

读者面对一篇文章,总有一种获取新知、接受文化熏陶的愿望,丰富的知识含量能使读者的文化艺术品位得到提升。

作为一篇考场作文,知识储备的重要表现便是文章材料的丰富程度。

材料的信手拈来、运用自如,不仅会使文章的内容充实,还可增强其文化品质,是之带有一种书卷气。

这就更加难得。

②艺术品味即通过文章表现的审美能力。

作文是个大舞台,音乐、电影、美术、戏剧、曲艺等艺术种类均可摄入笔端,成为我们写作的素材。

对这些素材的品鉴、感悟,常常展现出的文化品位、美学素养。

因此,艺术性材料的巧妙运用,常常给人耳目一新、格调不俗之感。

③情感体验即通过文章表现的生活经历、人生际遇。

每个人都是一个世界,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

生活与情感绝不会千人一面。

每位走过的路不同学校、家庭、社会、,这是领域的不同;幸福与苦难,得意与失意,这是感受的不同。

我们经历的一切,都是我们写作的财富。

那些独特的际遇和情感体验,将使笔下的文字更具感染力,终能打动读者,使之产生共鸣。

作为考场作文,拉近考题于个人生活的距离,写自己熟悉的生活和独到的感受,常常会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④语言魅力即通过文章表现驾驭文字的能力。

文字表达不能解决写作的所有问题,但这又是一个中学生能力的重要体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