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高寒湿地不同季节土壤理化性质对放牧模式的响应
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畜牧业面临的困境及对策讨论
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畜牧业面临的困境及对策讨论陆仲(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研究员)1、高寒草地的基本概况分布于青藏高原的高寒草地,以其鲜明的自然、经济与社会人文特色在我国以及世界的草地畜牧业领域和草地生态系统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我国高寒草地面积之大居各种类型草地之首,可利用草场面积达1.059亿公顷,其中:西藏0.57亿公顷,青海0.38亿公顷,川西北0.073亿公顷,甘南0.036亿公顷,占全国北方草原区2.2亿公顷可利用草地面积的48.2%。
高寒草地的分布高度在海拔3000米以上,牦牛放牧高度最高可达6200米,创造了放牧高度的世界之最。
高寒草地具有高原大陆性气候的特点:寒冷干燥,长冬无夏,仅有冷暖季之分,绝大多地区年均温在0℃以下,古有“五月解冻,八月草黄”之说。
由于受气温垂直递减率的影响,气温比同纬度的东部地区低10-18℃,绝大部分地区7月平均温度低于10℃,大于0℃的年积温小于2000℃,大于10℃的积温多在500℃以下,持续期不多于2个月。
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不少学者将青藏高原列为地球南北极之后的世界第三极,颇有道理。
高寒草地水源充沛,降水不均。
大河纵横湖泊遍布,年均泾流总量6500亿立方米,占全国河川泾流总量的23%,相当亚洲全部泾流量的3.8%,全区降水不均,年降水量100nn-1000mm以上不等,但就牧区而言,降水偏少。
高寒草原区土壤发育年轻,植被稀疏由于高原面上气候干寒,土体中微生物活动程度低弱,有机质分解缓慢。
畜牧业集中区的土壤类型即大陆性荒漠土——草原土、草甸土系统普遍表现质地粗松,土层浅薄,砾砂化严重。
生长在各类高寒草原上的植被均受到气候条件的抑制,植株大多矮小,干物质产量低,植被覆盖度差,有机质积累明显减少。
高山草甸植被覆盖度较高,但腐殖化程度低,形成明显的草根层。
未开发的河滩阶地、堆积扇风蚀沙化严重。
高寒草地寒旱生草本植物占有优势,总盖度约达70%,植物种类较少,每平方米草种不超过15种,禾本科植物在高寒草地植被组成中占据最重要地位,是高寒草地放牧家畜的主要牧草来源。
放牧强度对三江源典型高寒草甸生物量和土壤理化特征的影响
放牧强度对三江源典型高寒草甸生物量和土壤理化特征的影响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放牧强度对三江源典型高寒草甸生物量和土壤理化特征的影响。
三江源地区作为中国青藏高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态环境脆弱且独特,因此对于放牧等人类活动的响应十分敏感。
在此背景下,研究不同放牧强度对高寒草甸生物量和土壤理化特征的影响,对于三江源地区的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首先介绍了三江源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高寒草甸的分布及其生态系统功能,为后续研究提供了背景信息。
接着,综述了国内外关于放牧强度对草地生态系统影响的研究进展,包括生物量、土壤理化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等方面。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本文的研究假设和研究内容,即分析不同放牧强度下高寒草甸生物量的变化和土壤理化特征的响应,并探讨其内在机制。
本文的研究方法包括野外调查、样品采集与分析和数据处理等。
通过在不同放牧强度下设置样地,收集高寒草甸生物量和土壤样品,分析其生物量组成、土壤理化特征等指标,并运用统计学方法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
本文期望通过这一研究,为三江源地区的生态保护提供科学依据,为制定合理的放牧管理制度提供理论支持。
二、文献综述高寒草甸作为三江源地区的主要生态系统类型,在维持区域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放牧强度对高寒草甸的影响逐渐成为生态学和草地科学研究的热点。
放牧强度不仅直接关系到草甸植物的生长和生物量的积累,还会对土壤理化特征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国内外的研究中,已经有许多学者就放牧强度对高寒草甸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例如,等()在青藏高原的研究表明,适度的放牧强度可以促进草甸植物的生长,提高生物量;而过度放牧则会导致植物生物量减少,甚至引发草甸退化。
等()在内蒙古高原的研究也得出了相似的结论,并进一步指出,过度放牧会导致土壤养分流失,土壤结构破坏,从而影响土壤肥力。
关于放牧强度对土壤理化特征的影响,也有大量的研究。
西藏高寒草地合理放牧与保护关键技术及应用
西藏高寒草地合理放牧与保护关键技术及应用一、引言西藏地处高原地区,拥有广阔的高寒草地资源,对于西藏的畜牧业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气候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合理的放牧与保护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重点探讨西藏高寒草地合理放牧与保护的关键技术及应用。
二、合理放牧关键技术及应用1. 精细划分牧区:根据草地类型、植被覆盖度、土壤肥力等因素,将牧区划分为合适的放牧分区,确保每个区域的放牧强度得到合理控制。
2. 科学定量饲草量:通过牧草产量调查和饲草需求计算,合理确定放牧区内的饲草量,避免过度放牧造成草地退化。
3. 旋转放牧制度:采用旋转放牧制度,将牧区分为几个放牧片区,每年按照一定的顺序轮流放牧,使得每个片区都有充分的恢复时间,保证草地的可持续利用。
4. 合理放牧时间:根据草地的生长季节和气候条件,合理安排放牧时间,避免在草地生长的重要时期过度放牧,以保护草地的生长和繁殖能力。
5. 管理畜群数量:根据牧区的承载力和草地的生产能力,合理控制畜群的数量,避免过度放牧对草地造成的压力。
三、草地保护关键技术及应用1. 防止过度放牧:加强对放牧行为的监管,对于过度放牧的地区要采取限制放牧或关闭放牧的措施,以保护草地的恢复和生态系统的平衡。
2. 植被恢复与改良:通过人工播种和草籽喷洒等方式,加强对草地植被的恢复和改良,提高草地的生产力和抗灾能力。
3. 草地保水措施:采取适当的水土保持措施,如建设沟渠、种植护坡植物等,防止水土流失,保持草地的水分和养分。
4. 种植优良牧草:引进适应高寒地区气候条件的优良牧草品种,提高草地的质量和产量,增加畜牧业的收益。
5. 生态补偿政策:通过制定生态补偿政策,对于积极参与草地保护的农牧民给予经济奖励,激励他们积极参与草地保护工作。
四、技术应用案例1. 西藏自治区畜牧业局通过精准划定牧区范围,将牧区划分为不同的放牧分区,并依据草地类型和产量,科学制定了不同放牧强度的管理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不同放牧管理模式对高寒草甸植被、土壤和碳氮储量特征的影响
不同放牧管理模式对高寒草甸植被、土壤和碳氮储量特征的影响青藏高原既是我国重要的特色畜牧业基地,同时也对北半球的气候有着重要影响,更是我国及周边国家多条母亲河的发源地,对我国东部及西南部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有巨大影响。
青藏高原总面积的85%是高寒草地,是藏羊和牦牛放牧的主要草场,高寒草地在气候调节、多样性保护和水土保持等生态服务功能发挥着重要影响,也对区域生态系统碳库平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然而,受全球性气候干旱、牧区人口增加、草原人为活动破坏和长期不合理的放牧利用模式等影响,青藏高原高寒草地退化严重。
放牧是草地最主要的利用方式。
目前,青藏高原高寒草地通常是整季,甚至全年连续放牧利用,过度放牧严重,这种不合理的利用方式对草地的破坏极大,尤其是在牧草返青期间,刚刚萌发返青的幼苗被采食后光合面积迅速减少,严重影响后期的生长和发育。
合理放牧时期的确定,是草地实现休养生息,保持草地健康发展和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手段。
然而,不同放牧管理模式下,高寒草甸植被的结构和组成、土壤理化特征及碳氮储量特征的的变化尚不明确。
因此,本研究以青藏高原东缘禁牧(NG)、全生长季休牧(RG)、传统放牧(TG)和连续放牧(CG)4种不同放牧管理模式高寒草甸为研究对象,以群落生态学原理为指导,通过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研究了不同放牧管理模式对高寒草甸植被、土壤理化特征和碳氮储量特征的影响,以阐明不同放牧管理对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探寻适宜于该地区的最佳放牧管理模式,从而为高寒草地碳汇管理、天然草地退化及修复治理提供理论基础。
本研究得出以下结果:1.与CG处理相比,NG和RG处理显著增加了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和冷地早熟禾(Poa crymophila)的重要值、各功能群(禾本科、莎草科、豆科和杂类草)植物的高度、禾本科植物密度和生物量以及总地上、地下生物量,其中以NG样地效果最为明显;降低杂类草植物的重要值、地下与地上生物量的比值、杂类草的生物量和密度;在4种放牧模式中,Shannon-Wiener指数(H)、Pielou均匀度指数(J)和丰富度指数(S)及群落总密度的排列顺序均为:CG<NG<TG<RG。
藏北高寒草地植被和土壤对不同放牧强度的响应
第40卷第23期2020年12月生态学报ACTAECOLOGICASINICAVol.40,No.23Dec.,2020基金项目: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2019QZKK0603);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2016YFC05034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971263,41571496)收稿日期:2020⁃02⁃15;㊀㊀网络出版日期:2020⁃10⁃30∗通讯作者Correspondingauthor.E⁃mail:xuzr@igsnrr.ac.cnDOI:10.5846/stxb202002150261靳茗茗,徐增让,成升魁.藏北高寒草地植被和土壤对不同放牧强度的响应.生态学报,2020,40(23):8753⁃8762.JinMM,XuZR,ChengSK.ResponseofvegetationandsoiltodifferentgrazingintensitiesofalpinegrasslandinNorthernTibet.ActaEcologicaSinica,2020,40(23):8753⁃8762.藏北高寒草地植被和土壤对不同放牧强度的响应靳茗茗1,2,徐增让1,∗,成升魁1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㊀1001012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㊀100049摘要:放牧压力在时间和空间的不均衡分布导致局部土地过度利用和生态退化,然而当前对放牧强度的量化多采用替代性指标或对照试验,缺乏直接监测数据,也缺乏不同草地类型对放牧强度变化的响应差异性研究㊂以西藏自治区那曲市为研究区,利用佩戴式GPS牛羊定位器构建高精度放牧轨迹数据集模拟放牧强度,构建栅格尺度放牧强度空间分布和划分方法,结合草地群落样方调查,通过Duncan法(Duncanᶄsmultiplecomparativeanalysis)进行多重比较分析,探究自由放牧模式下高寒草甸和高寒草原两类区域植被和土壤对不同放牧强度的响应方式及差异性㊂本研究可为放牧行为环境效应监测提供新思路,并根据不同草地状况因地制宜提出放牧优化管理策略,助力高寒传统牧区的可持续发展㊂主要结论有:1)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大,高寒草原地上生物量先升高后降低,高强度放牧对高寒草原植被的影响大于高寒草甸㊂2)高放牧强度下,高寒草原土壤水分显著高于中低强度,高寒草甸土壤容重显著低于低强度㊂可能原因是放牧压力多集聚于水源附近㊂高寒草原区土壤的砂粒含量随放牧强度的增大而增加㊂放牧强度的增大导致草甸上层土壤有机质增加,草甸下层㊁草原上层㊁草原下层土壤有机质先增加后减小㊂草甸上下层土壤全磷含量在低放牧强度下显著低于中高强度㊂3)植被土壤变化受到自然因子和放牧活动的共同影响㊂高寒草甸更加耐牧,高强度放牧对高寒草原的负面影响更大,而中度放牧有利于草地尤其是高寒草原的放牧利用㊂4)放牧生态系统是一个环境⁃植物⁃家畜自适应系统㊂在放牧管理中不能仅通过控制载畜量缓解草地超载,还需要综合考虑生态系统的弹性及各营养级的适应性,合理配置放牧强度,控制季节性超载和局部超载㊂关键词:放牧强度;GPS牛羊定位器;高寒草地;植被;土壤;自由放牧ResponseofvegetationandsoiltodifferentgrazingintensitiesofalpinegrasslandinNorthernTibetJINMingming1,2,XUZengrang1,∗,CHENGShengkui11InstituteofGeographicSciencesandNaturalResourcesResearch,ChineseAcademyofSciences,Beijing100101,China2UniversityofChineseAcademyofSciences,Beijing100049,ChinaAbstract:Anunevendistributionofgrazingpressureintimeandspaceleadstolocallandoveruseandecologicaldegradation.However,thequantificationofgrazingintensitylacksdirectmonitoringdata.Itisdifficulttoaccuratelysimulatetheresponseofvegetationandsoiltodifferentgrazingpressuresunderfreegrazingpatternsusingalternativeindicatorsorcontrolledexperiments.Thereisalsoalackofresearchonthevaryingresponseofdifferentgrasslandtypeswithgrazingintensity.Inthisstudy,ahigh⁃precisiongrazingtrajectorydatasetderivedfromwearableGPSlocators,usedforcattleandsheep,tosimulatethegrazingintensity,constructagrid⁃scalegrazingspatialdistributionandgrazingintensitydivisionmethod,andcombinegrasslandcommunityplotsurvey.Nagqu,Tibetwasusedasthestudyarea.Wecouldexplore4578㊀生㊀态㊀学㊀报㊀㊀㊀40卷㊀theresponsesanddifferencesofvegetationandsoilofalpinemeadowsandsteppeunderdifferentgrazingintensitiesinfreegrazingpatternsusingDuncanᶄsmultiplecomparativeanalysis.Thisstudycanprovidenewideasformonitoringtheenvironmentaleffectsofgrazingbehavior,andputforwardgrazingoptimizationmanagementstrategiesaccordingtodifferentgrasslandandlocalconditions;thiscanhelpwiththesustainabledevelopmentoftraditionalalpinepastoralareas.Theresultsindicatedthatasthegrazingintensityincreased,theabove⁃groundbiomassofthesteppeincreasedatfirstandthendecreased,andtheimpactofhigh⁃intensitygrazingonsteppevegetationwasgreaterthanthatofthemeadow.Underhighgrazingintensity,thesoilmoistureofthesteppewassignificantlyhigherthanthatofmediumandlowgrazingintensity,andthebulkdensityofthemeadowsoilwassignificantlylowerthanthatofthelowgrazingintensity,whichmaybebecausethegrazingpressurewasconcentratednearthewatersource.Thecontentofsandgrainsinthesteppeincreasedwithanincreaseinthegrazingintensity.Theincreaseinthegrazingintensityledtoanincreaseinorganicmatterpresentintheupperlayerofmeadow,andtheorganicmatteroflowerlayerofmeadow,upperandlowerlayerofsteppeincreasedfirstandthendecreased.Thetotalphosphoruscontentintheupperandlowermeadowsoilsinlowgrazingintensitywassignificantlylowerthanthatinthemediumandhighintensities.Furthermore,vegetationandsoilchangeswereaffectedbybothnaturalecologicalfactorsandthegrazingactivities.Thealpinemeadowsweremoretoleranttothegrazing,andthehigh⁃intensitygrazinghadahighernegativeimpactonthealpinesteppes;moderategrazingwasconducivetotheuseofgrassland,especiallythealpinesteppes.Agrazingecosystemisanenvironment⁃plant⁃livestockadaptivesystem.Ingrazingmanagement,agrasslandoverloadcannotbealleviatedbyonlycontrollingtheamountoflivestockcarried.Itisalsonecessarytocomprehensivelyconsidertheresilienceoftheecosystemandtheadaptabilityofvarioustrophiclevels,rationallyconfigurethegrazingintensity,andavoidseasonalandlocaloverload.KeyWords:grazingintensity;GPSlocatorsforcattleandsheep;alpinegrassland;vegetation;soil;freegrazingpatterns放牧对资源环境的影响是放牧生态学的重要研究内容㊂为确定合理载畜量㊁减少高强度放牧对草地的破坏,大量研究评估了放牧强度对植物群落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认为过度放牧导致土壤侵蚀[1]㊁土壤养分改变[2]㊁生物量减少和物种组成改变[3⁃4]㊂高强度放牧对草地植被和土壤结构的干扰作用不利于草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5]㊂然而,放牧对草地不一定仅有负面影响,家畜的践踏㊁排泄和采食等行为可促进牧草更新并改变土壤理化性质[6]㊂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大,部分群落密度增大,中度放牧强度下多样性指数最大[7]㊂重度放牧会显著降低土壤全量养分和总有机碳含量,轻度放牧可增加土壤有机碳㊁总氮㊁硝态氮的含量[8⁃10]㊂适度放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㊁维持土壤养分及提高草地生产力的有效途径[11]㊂在当前研究中,对放牧强度的量化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采用替代性指标,如牲畜存栏量的统计数据㊁饲草消耗量㊁距离定居点或水源的远近[5,12],这种方式缺乏放牧行为的直接监测数据,很难精确量化放牧强度的空间分布;二是设计不同管理策略下的放牧对照试验[13],这种方式虽然可以比较准确的量化放牧强度,但难以刻画自由放牧模式的畜群行为㊂放牧行为受到资源环境异质性㊁家畜觅食的选择性以及人类活动的共同影响,往往使牲畜集中在特定的景观区域内[14⁃15]㊂放牧压力从聚落中心到边缘非线性下降,分布在特定的距离和角度上[12],导致在时间和空间的不均衡分布,造成局部过度利用和生态退化㊂受制于数据质量,对自由放牧模式下高分辨率的放牧行为环境效应缺乏研究㊂同时,当前研究较少探讨不同类型的草地对放牧强度的响应的差异[16]㊂佩戴式定位技术精度提高以及动物项圈体积和质量的小型化为更准确地评估自由放牧模式下放牧行为在景观尺度上对资源环境的影响提供了可能[17]㊂通过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监测动物行为,遥感(RS)监测景观格局,在地理信息系统(GIS)中分析动物⁃景观之间的相互作用[18⁃20],实现放牧强度㊁采食量监测,超载预警和放牧规划[21⁃22],有助于制定更加科学的可持续管理方案,有效缓解草地超载和草场退化㊂本研究以西藏自治区那曲市为研究区,利用佩戴式GPS牛羊定位器构建高精度放牧轨迹数据集,精确量化自由放牧模式下放牧强度分布;采集植被和土壤样本,探究高寒草甸和高寒草原植被和土壤指标对不同放牧强度的响应是否存在差异㊂本研究可为放牧行为的环境效应监测提供新思路,并根据不同草地状况因地制宜提出放牧优化管理策略,助力高寒传统牧区的可持续发展㊂1㊀研究区概况那曲市位于西藏自治区北部㊁藏北高原东部,平均海拔4500m以上,属亚寒带气候区,多大风天气,年降水量247.3 513.6mm,由东南向西北递减㊂全年无绝对无霜期,5 9月气候相对温和,降水量约占全年的80%㊂年植物生长期100d左右,植被覆盖从东南向西北表现为亚高山疏林灌丛草甸㊁高寒草甸㊁高寒草原以及高寒荒漠草原㊂那曲是西藏传统牧区,大部分县区均为牧业县,2017年末常住人口50.37万㊂色尼区位于那曲东南部,属高原亚寒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年均温﹣2.2ħ,年降水量约400mm;安多县位于那曲东北部,属高原亚寒带季风半湿润气候区,年均温﹣2.8ħ,年降水量435mm;尼玛县位于那曲最西部,属高原亚寒带半干旱季风性气候和高原寒带干旱气候,年均温﹣4ħ,年降水量150mm㊂色尼区罗马镇5村和安多县措玛乡1村作为高寒草甸,平均海拔4500 4630m,主要草地类型为高山嵩草(Kobresiapygmaea)和小嵩草(Kobresiahumilis)草甸;安多县强玛镇1村和尼玛县俄久乡4村作为高寒草原,平均海拔4620 4700m,主要草地类型为紫花针茅(Stipapurpurata)和青藏薹草(Carexmoorcroftii)草原(图1)㊂各牧场草地状况㊁水源分布㊁草场经营情况㊁放牧管理㊁放牧家畜种类及数目详见表1㊂图1㊀研究区⁃4个典型牧场Fig.1㊀Studyarea⁃4typicalpastures2㊀研究方法2.1㊀放牧强度监测放牧轨迹通过革泰GPS牛羊定位器获取,该设备采用GPS+北斗定位,定位精度为2 10m,牧民充电后可运行7 10d,定位信息(包括经纬度和定位时刻)利用通用分组无线服务技术(GPRS)传输,可在手机APP和网站上实时查看,设备质量较轻(180g),佩戴后对家畜影响较小㊂在畜群的头牛或头羊颈部佩戴1个定位5578㊀23期㊀㊀㊀靳茗茗㊀等:藏北高寒草地植被和土壤对不同放牧强度的响应㊀器,设置定位间隔为5min,8:00 21:00监测畜群行为特征,监测时间范围为2019年牧草生长季(6 8月)㊂表1㊀4个典型牧场概况Table1㊀4typicalpasturesoverview草地类型Grasslandtypes牧场Pastures草地状况Grasslandconditions水源分布Watersourcedistribution草场经营情况Pasturesoperation放牧管理手段Grazingmanagement家畜种类及数目Typesandnumberoflivestock高寒草甸Alpinemeadows罗玛镇5村不退化多条河流,下游汇入村东部的那曲河,水源充沛家庭放牧,整村共用草场㊂夏秋草场837.1hm2,冬春草场88.5hm2㊂6 8月实际放牧面积1423.5hm26 8月一般使用夏秋草场㊂不轮牧,不转场,不补饲西藏牦牛(Bosgrunniens)38头措玛乡1村基本不退化,部分区域有鼠害和杂草多处湖泊河流,临近错那湖,水源充沛家庭牧场无固定边界㊂6 8月实际放牧面积831.2hm2不轮牧,不转场,冬春季有时补饲牦牛50头高寒草原Alpinesteppes强玛镇1村退化严重,土壤肥力差,杂草沙石多兹格塘错及周边湖泊㊁河流,水源较充沛家庭牧场420hm2,不区分冬春㊁夏秋草场㊂6 8月实际放牧面积3256.7hm2不轮牧,9 10月转场,10 11月返回,冬春季补饲牦牛21头俄久乡4村退化严重,土壤肥力差沙石多牧场外部有小湖,内部夏季山涧中有泉水,水源匮乏家庭牧场402hm2,不区分冬春㊁夏秋草场,未达到草畜平衡要求㊂6 8月实际放牧面积2152hm2不轮牧,不转场,冬春季需借用乡邻草场+补饲藏绵羊(Ovisaries)230只2.2㊀植物土壤采样2019年7 8月,在各牧场条件相近的区域按照离定居点的远近采样㊂各牧场水源附近生长藏北嵩草沼泽草甸(Kobresialittledalemeadow),是隐域性植被,且样方设置难度大,故不在该区域采集样本㊂高寒草甸或草原等广域性植被区采样在当地牧户的家庭牧场开展,不便设置大面积样方,故样方尺度确定为25cmˑ25cm㊂利用直尺测量样方内大多数草层叶片集中分布的平均自然高度作为群落高,利用土壤四参数速测仪TZS⁃pHW⁃4G测定土壤含水量,利用环刀法测定容重㊂以上指标均进行三次测量取平均值㊂将植物的地上部分齐地面刈割后,带回实验室85ʎC烘干至恒重,测量其干重作为地上生物量㊂去除地表凋落物后,利用四分法使用土钻采集上层(0 10cm)㊁下层(10 20cm)土壤样品,分别装入密封袋,经风干研磨后送往实验室测定土壤粒度㊁pH㊁有机质㊁全磷㊁全钾㊂土壤粒度利用ATC⁃162粒度分析仪采用新帕泰克激光粒度分析仪方法测定;土壤pH采用电位计法利用ATC⁃125笔式酸度计测定(LY/T1239 1999);土壤有机质采用重铬酸钾容量法(NY/T1121.6 2006)测定;全磷含量采用NaOH熔融⁃钼锑抗比色法测定(NY/T88 1988),全钾含量采用火焰光度测定(NY/T87 1988),主要仪器为ATC⁃001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㊁ATC⁃006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㊂2.3㊀放牧强度计算及分类DGI=CˑNS(1)DGI为一定时间内的放牧强度(羊单位/hm2),1头牛=5个羊单位,1只绵羊=1个羊单位,C为每个格网内的畜群轨迹GPS记录点数,N为每个GPS点代表的畜群数量(羊单位个数),S为格网面积(hm2)㊂在4个典型牧场,统计2019年6月1日 8月31日内各格网中的畜群出现GPS点数,利用ArcGIS构建50mˑ50m渔网(fishnet),构建栅格尺度的放牧点数空间分布数据㊂据公式(1)及表1,计算获得4个典型牧场6578㊀生㊀态㊀学㊀报㊀㊀㊀40卷㊀的放牧强度空间分布图(图2)㊂将各牧场的采样点与放牧强度进行空间叠置分析,可知:在高寒草甸牧场,放牧强度低(0ɤDGIɤ2000)㊁中(2000<DGIɤ4000)㊁高(DGI>4000)区域的采样点个数分别为6个㊁5个㊁8个;在高寒草原牧场,放牧强度低㊁中㊁高区域的采样点个数分别为6个㊁7个㊁5个㊂在两种草地类型区三种放牧图2㊀典型牧场2019年生长季(6 8月)放牧强度(羊单位/hm2)分布Fig.2㊀Grazingintensity(sheepunit/hm2)distributioninthegrowingseason(June⁃August2019)oftypicalpastures根据牧户访谈确定草场承包边界,利用95%自适应局部凸包(AdaptiveLocalConvexHull,a⁃LoCoH)[23]确定实际放牧边界强度间采样点个数较均衡㊂2.4㊀数据分析利用SPSS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ANOVA)中的Duncan法(Duncanᶄsmultiplecomparativeanalysis)研究放牧强度是否会对高寒草甸和高寒草原的植被和土壤指标产生影响,在α=0.05显著水平下检验,利用Excel制图㊂采用冗余分析(RDA)探究植被和土壤间的相互作用,利用Canoco5制图㊂7578㊀23期㊀㊀㊀靳茗茗㊀等:藏北高寒草地植被和土壤对不同放牧强度的响应㊀3㊀结果与分析3.1㊀植被对放牧强度的响应㊀㊀草甸群落高度均值普遍低于草原,而地上生物量一般高于草原(图3),这是由于高寒草甸的优势种为小嵩草和高山嵩草,其高度一般低于草原的优势种青藏薹草和紫花针茅;但草甸的盖度普遍高于草原,因此其地上生物量相对较高㊂放牧强度对草甸和草原群落高度的影响均不显著㊂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草甸地上生物量均值升高,但不同放牧强度类别间没有显著差异㊂草原地上生物量先升高后降低,在不同放牧强度间存在显著差异,中强度放牧时地上生物量显著高于高强度放牧,低㊁中强度及低㊁高强度放牧间差异不显著㊂高强度放牧造成了草原地上生物量的明显减少,对草甸的影响较小㊂图3㊀不同放牧强度下植被群落高、地上生物量Fig.3㊀Vegetationcommunityheightandabovegroundbiomassunderdifferentgrazingintensitiesa与b间存在显著差异(α<0.05),ab与a㊁b间均无显著差异3.2㊀土壤对不同放牧强度的响应3.2.1㊀表层土壤含水量及容重对放牧强度的响应草甸土壤水分均值高于草原,在低㊁中放牧强度下,草甸土壤水分超过10%,而草原土壤水分低于5%,有明显差异,而在高放牧强度下,二者土壤水分十分接近(图4)㊂草甸土壤水分在不同放牧强度间没有显著差异㊂草原土壤水分在不同放牧强度间有显著差异,高放牧强度下土壤水分显著高于低中强度㊂这是由于家畜倾向于在水源附近采食,高寒草甸研究区内存在多条溪流,可以分散放牧压力,而高寒草原研究区一般只有湖泊作为水源,高放牧强度下土壤水分高多是由于水源附近放牧压力集聚所致㊂高寒草甸土壤有机质多㊁结构性好,其容重低于高寒草原㊂草甸的容重在不同放牧强度间有显著差异,放牧强度的增大导致容重降低,低放牧强度下土壤容重显著高于高㊁中强度㊂草原的容重在不同放牧强度间没有显著差异㊂家畜倾向于集聚在水土资源好的地区,这部分土壤的容重小,这并不一定代表放牧会降低土壤容重,环境因素对土壤属性的影响可能比放牧强度的影响更大㊂3.2.2㊀不同类型㊁不同深度土壤对放牧强度的响应草原砂粒含量在各放牧强度下一般高于草甸(图5)㊂草原上㊁下层土壤砂粒含量在不同放牧强度间有显著差异,上层土壤砂粒含量在中强度放牧时最低,显著低于低㊁高强度,低㊁高强度间没有显著差异;下层土壤砂粒含量在高放牧强度显著高于低㊁中强度,低㊁中放牧强度间没有显著差异㊂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草原区土壤砂粒含量增大㊂草甸上㊁下层土壤的砂粒含量在不同放牧强度间均无显著差异㊂草原pH高于草甸㊂草原下层土壤pH在不同放牧强度间有显著差异,pH在中强度放牧时最小,显著低于低㊁高强度㊂草甸上㊁下层土壤和草原上层土壤pH在不同放牧强度间没有显著差异㊂草甸土壤有机质含量一般高于草原,上层土壤有机质一般高于下层土壤㊂不同放牧强度下草甸上下层土壤和草原上下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均有显著差异㊂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草甸上层土壤有机质增加,低放牧强度时有机质含量显著低于中㊁高强度,中㊁高放牧强度间没有显著差异㊂草甸下层㊁草原上㊁下层土壤有机质先8578㊀生㊀态㊀学㊀报㊀㊀㊀40卷㊀图4㊀不同放牧强度下表层土壤含水量及容重Fig.4㊀Moistureandbulkdensityofthetopsoilunderdifferentgrazingintensities图5㊀不同类型、不同深度土壤在各放牧强度间的差异Fig.5㊀Differencesbetweendifferenttypesanddepthsofsoilatdifferentgrazingintensities增加后减小,在中放牧强度下,土壤有机质含量普遍较高㊂中放牧强度下,草甸下层土壤有机质显著高于低放牧强度㊂草原上㊁下层土壤在中强度时有机质显著高于低㊁高强度㊂可见,中度放牧条件下有机质含量高,高强度放牧条件下草原有机质降低㊂草甸土壤全磷含量低于草原㊂草甸上㊁下层土壤的全磷含量在不同放牧强度间有显著差异,低强度放牧时,草甸上㊁下层土壤全磷量显著低于中㊁高强度,中㊁高强度间没有显著差异,全磷含量的增加可能受到土壤9578㊀23期㊀㊀㊀靳茗茗㊀等:藏北高寒草地植被和土壤对不同放牧强度的响应㊀0678㊀生㊀态㊀学㊀报㊀㊀㊀40卷㊀属性差异和放牧活动的共同影响㊂草原上㊁下层土壤全磷在不同放牧强度间没有显著差异㊂草甸上㊁下层和草原上㊁下层土壤的全钾含量在不同放牧强度间均无显著差异㊂4㊀讨论4.1㊀放牧强度对植被和土壤的影响1)不同放牧强度与草地质量及草地退化㊂超载过牧导致草地退化,适度放牧对植被和土壤质量有一定促进作用[11]㊂随着放牧强度增大生物量降低[10,24],可能是由于已经属于中强度放牧甚至超过了承载力㊂中度放牧小区的牧草地上生物量在整个生长季都高于封育小区[25],适度放牧有利于植物生长[26],对生态脆弱的荒漠牧场而言,适度放牧仍会起到积极作用[27]㊂放牧干扰增大了土壤砂粒含量[28⁃29],放牧强度的增大导致土壤全碳㊁全氮[9]㊁全磷和有机质降低,低于50%草地采食率的放牧未对土壤有机碳和氮产生决定性影响[30],全钾在中度放牧强度下最大[31]㊂本研究显示:中度放牧地上生物量较高,土壤砂粒含量㊁pH㊁有机质性状较优,高放牧强度下一般生物量较低,但高寒草甸地上生物量较高可能是由于高放牧强度仍然没有超出草地承载力,仍属于适度放牧㊂2)自由放牧模式下放牧强度和环境本底共同影响着植被和土壤特征㊂不同放牧强度的对照试验发现,重度放牧加大了土壤水分蒸散[32],降低了土壤水分含量[33],使土壤容重增加㊁孔隙度减少[34],生态风险加大㊂放牧实验保证了不同放牧单元的资源禀赋相近,仅探究放牧强度的影响,但在实际自由放牧方式中,由于家畜的选择性,放牧压力会向水源等承载力高的地区集聚,放牧对土壤水分的影响难以掩盖水源附近环境本底好的作用,土壤和植被变化是放牧和环境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㊂本研究发现高强度放牧条件下高寒草原的土壤水分含量较高㊁容重较低,主要是因为自由放牧方式家畜会集聚于水源附近㊂本研究亦显示高度放牧条件下土壤养分较低,但考虑到不同土地单元土壤条件的差异,不能证明较高放牧强度地区土壤养分一定低于低放牧强度地区㊂3)基于承载力的放牧强度管理㊂高寒草甸的承载力一般高于高寒草原,高强度放牧对高寒草原的负面效应大于高寒草甸㊂在自由放牧模式下,高强度放牧一般出现在水土条件好的区域,这里植被和土壤养分条件好,耐牧性强㊁承载力高㊂因此,不能仅通过控制载畜量缓解草地超载,需要综合考虑生态系统的恢复力与放牧强度之间的动态关系,实现动态平衡㊂未来可根据不同草地的承载力确定放牧强度,进一步探讨放牧行为与生态系统恢复力之间的关系㊂4.2㊀放牧生态系统的复杂性由于放牧生态系统本身的复杂性和弹性,放牧对植被和土壤的影响没有一致的结论[35],植物⁃土壤⁃家畜系统间存在相互作用㊂草本植物和家畜之间是相互适应㊁协同进化的,家畜啃食会损伤植物的光合组织和分生组织,但放牧或割草后植物茎和叶会出现再生性补偿生长,提高存留叶片的光合强度[36],不同植物对放牧强度的响应不同[37]㊂除采食外,家畜践踏作用可影响土壤紧实度和渗透能力,粪便有利于土壤养分的积累和转化,改变土壤理化性质[6]㊂放牧的直接影响不利于植被的繁殖,而其间接影响却对繁殖有利,且这两种影响在一定放牧强度内会互相抵消[38]㊂在放牧对资源环境产生影响的同时,资源环境异质性也影响家畜的分布㊂家畜的分布模式受到定居点㊁水源[39]㊁植被质量[40]㊁地形㊁温度[41]等因素的影响,在空间上存在差异,且会随资源环境的改变而变化[42]㊂植被和土壤之间也存在相互作用㊂将37个采样点的群落高㊁生物量㊁上下层土壤砂粒含量和上下层土壤有机质含量作为响应变量,将放牧强度㊁表层土壤水分和含水量㊁上下层土壤的pH㊁全磷和全钾指标共9项因子作为解释变量,将2个变量组进行RDA分析,以探究放牧强度与植被㊁土壤因子的相互作用(图6)㊂第一㊁二排序轴解释了69.3%的信息量,能较充分解释相互作用关系㊂群落高度与上层土壤pH及全磷含量呈高度正相关,上层土壤砂粒含量与上㊁下层土壤pH和上层土壤容重呈高度正相关,上㊁下层土壤有机质与上㊁下层土壤pH㊁上层土壤容重呈高度负相关㊂放牧强度与土壤含水量呈较高的正相关,这受到家畜倾向于在水源附近采食的影响;高放牧强度会增加下层土壤砂粒含量并降低地上生物量,这与詹瑾[43]㊁红梅[44]等的结果一致,但不能忽视外部条件的作用,除了受到放牧强度影响外,土壤和植被指标也受到气候[8]㊁地形㊁土地利用㊁家畜组成比例[45]㊁放牧管理手段(轮牧㊁围栏等)[3]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同区域资源禀赋的差异也要大于放牧强度的影响㊂高寒草地生物量㊁盖度㊁生物多样性均具有明显的经度分布格局,主要受降雨量和平均气温所趋动[46],有机质含量与pH之间关系密切,酸性土中有机质含量较高[47]㊂可见,放牧行为会对植被和土壤造成影响,但除放牧强度外,植被土壤变化也受到自然生态因子的影响㊂在适度放牧条件下形成了植物⁃土壤⁃家畜自适应系统,这增加了放牧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加大了确定合理放牧强度㊁维持系统动态平衡的难度㊂图6㊀植被⁃土壤因子RDA排序图Fig.6㊀RDArankingdiagramofvegetation⁃soilfactorsA代表上层土壤,B代表下层土壤5㊀结论在自由放牧模式下,草甸和草原牧场的植被㊁土壤对放牧强度的响应不同㊂高寒草原地上生物量先升高后降低,高强度放牧对高寒草原植被的影响大于高寒草甸㊂高放牧强度下,高寒草原土壤水分显著高于低㊁中强度,高寒草甸土壤容重显著低于低强度,可能原因是放牧压力多集聚于水源附近㊂高寒草原区土壤的砂粒含量随放牧强度的增大而增加㊂放牧强度的增大导致草甸上层土壤有机质增加,草甸下层㊁草原上层㊁草原下层土壤有机质先增加后减小㊂草甸上㊁下层土壤全磷含量在低放牧强度下显著低于中㊁高强度㊂植被土壤变化受到自然因子和放牧活动的共同影响㊂高寒草甸更加耐牧,高强度放牧对高寒草原的负面影响更大,中度放牧有利于草地尤其是高寒草原的放牧利用㊂放牧生态系统是一个环境⁃植物⁃家畜自适应系统,在放牧管理中不能仅通过控制载畜量缓解草地超载,还需要综合考虑生态系统的弹性及各营养级的适应性,合理配置放牧强度,控制季节性超载和局部超载㊂参考文献(References):[1]㊀ApolloM,AndreychoukV,BhattaraiSS.Short⁃termimpactsoflivestockgrazingonvegetationandtrackformationinahighmountainenvironment:acasestudyfromthehimalayanmiyarvalley(India).Sustainability,2018,10(4):951.[2]㊀邬嘉华,王立新,张景慧,卓义,武胜男,王凤歌,徐智超,祁瑜,温璐.温带典型草原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量对放牧强度的响应.草地学报,2018,26(4):832⁃840.[3]㊀侯扶江,杨中艺.放牧对草地的作用.生态学报,2006,26(1):244⁃264.[4]㊀王立红,王悦,王德凯,解李娜,马成仓.放牧对小叶锦鸡儿种群数量特征的影响.草业科学,35(04):800⁃806.[5]㊀王向涛,张世虎,陈懂懂,谈嫣蓉,孙大帅,杜国祯.不同放牧强度下高寒草甸植被特征和土壤养分变化研究.草地学报,2010,18(4):1678㊀23期㊀㊀㊀靳茗茗㊀等:藏北高寒草地植被和土壤对不同放牧强度的响应㊀。
高寒草甸不同演替状态下植物、土壤对放牧强度的响应与适应
高寒草甸不同演替状态下植物、土壤对放牧强度的响应与适应在过度放牧干扰下,高寒草甸植物群落优势种发生由禾本科-莎草科到杂类草的更替,并伴随着地表斑块(土壤草毡表层和生物土壤结皮等)和景观特征的改变,这一过程中,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土壤和植物因子对放牧胁迫的响应与适应过程?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土壤和植物因子对放牧胁迫的敏感性?不同恢复措施对草地生态系统功能恢复的时效性?如何利用草地过程学理论指导其可持续利用与良性发展?等系列问题一直是制约高寒草甸演替理论和受损生态系统恢复实践的瓶颈,是高寒草甸适应性管理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与技术难点。
本研究选取高寒嵩草草甸退化演替过程的四种状态,以植物群落数量特征和土壤理化特征对放牧干扰的响应过程为主线,综合使用时空替代与定位监测的研究方法,探讨高寒草甸系统养分物质在不同界面分布的浓度,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环境表观要素、植物群落和土壤理化特征与草地退化的协同演化关系,明晰影响高寒草甸稳定性维持的过程与机制。
为丰富高寒草甸退化理论内涵,进行高寒草甸适应性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研究区域主要位于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回族自治县皇城乡,研究样地位于山间平地上彼此相连的4块草地,隶属于4户牧民。
调查资料表明,该区1995年前,4块草地无围栏分割,为同一片草场,植被类型为禾草-矮嵩草草甸。
1995年后该草场分给4户牧民,以围栏分割,分别经营,经过近20年的区别化经营,各牧户草场地表特征、植物群落组成、结构及景观特征发生了明显的分异,形成了高寒草甸退化演替过程中的4个演替状态,植被类型分别为禾草-矮嵩草草甸状态、矮嵩草草甸状态、小嵩草草甸草毡表层加厚状态、小嵩草草甸草毡表层开裂状态。
将每种草地划分成3个区域,进行“维持原有放牧强度”(自由放牧)、“放牧强度减半”(减牧)和“禁止放牧”(禁牧)处理,同期对不同演替状态及其处理的植物群落数量特征和土壤理化特征进行为期3年的动态监测,取得如下研究结果:1)演替状态不同导致植物群落地上生物量发生分异。
放牧管理对青藏高原东缘高寒草甸土壤线虫的影响
放牧管理对青藏高原东缘高寒草甸土壤线虫的影响胡靖;何贵勇;尹鑫;李兰平;陈晗;闫俊;杜国祯【摘要】不同强度、季节的放牧是草地生态系统中主要的放牧管理措施,在生物多样性维持以及生态过程发挥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关于青藏高原东缘高寒草甸地区放牧对土壤线虫群落的研究甚少。
本文调查了放牧(轻度、中度和重度)对植物群落、土壤理化性质和线虫群落的影响。
结果表明:植物群落、土壤理化性质和线虫群落受到放牧、时间以及放牧和时间共同作用的影响;食细菌线虫、植物凋落物生物量、根生物量、土壤含水量、土壤有机碳含量在轻度放牧草地内最高(p <0.05);杂类草生物量在中度放牧草地内最高;杂食线虫数量在重度放牧地内最低(p<0.05)。
植物群落和土壤特性与土壤线虫群落有明显的相关关系(p<0.05)。
结构方程模型显示食草动物主要通过植物群落影响植食和食细菌线虫,进一步的研究应针对植物群落多样性以及个体特征对线虫群落的影响。
%Objective]The Tibetan Plateau has a unique function in physical environment and ecosystem because of its unique geographical features. Grazing is the main practice of management of grassland ecosystems and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maintaining biodiversity and ecological processes. So volumes of researches have been reported on plant communities and soil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the grasslands in the TibetanPlateau,however,little has on the impacts of grazing on diversity of soil nematodes in this alpine regions,although soil nematode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cess of the ecosystem. The unique properties of the alpine grassland mean that grazing may have impacts distinct from what the other terrestrial ecosystems have on soil nematode communities. Itis,therefore,critical to do more researches on impacts of grazing on population and biodiversity of the soil nematode communities in this region and how grazing affects soil nematode communities,through altering plant communities or soil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Method]In this study effects of grazing on soil nematode communities,plant communities and soil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relative to degree of grazing(light,Moderate and heavy)were explored. Effects of timing of sampling and grazing management and their joint effects on these indices were analyzed via repeated measurements and ANOVA. Changes in biomass of the nematode communities and the plant communities and soil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were observed and the data gathered were analyzed to explore relative importance of alternative pathways of the effect of grassing on nematode communities with the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SEM)method.[Result]The effects of grazing on nematode communities, plant communities and soil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were related to degree of grazing,time of sampling and their interactions. Population of bacterivores nematodes,biomass of plant roots,biomass of plant litter,soil moisture content and soil organic carbon content were all the highest in grasslands lightly grazed (p<0.05);biomass of ruderal weeds was the highest grasslands moderately grazed;and population of omnivorous nematodes was the lowest in grasslands heavilygrazed(p<0.05). Soil nematode communities was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plant communities and soil physic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p<0.05). SEM analysis shows that grazing affects plant feeders and bacterivoresnematodes by changing plant communities.[Conclusion]This study reveals that grazing can change soil nematode communities,biomass of plant communities and soil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All the findings in this study suggest that changes in nematode communities are mainly caused by changes in plant communities. This study is the first effort that has been done by the authors on effects of long-term grazing on soil fauna in alpine meadows of the Tibetan Plateau and its mechanism. This study may have laid down a foundation for future researches on ecological processes of above-ground and underground ecosystems. It is suggested that in future studies,emphasis should be laid on effects of plant community diversity and individual plant properties on soil nematode communities.【期刊名称】《土壤学报》【年(卷),期】2016(053)006【总页数】11页(P1506-1516)【关键词】放牧管理;植物群落;土壤理化性质;线虫群落【作者】胡靖;何贵勇;尹鑫;李兰平;陈晗;闫俊;杜国祯【作者单位】兰州大学干旱与草地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兰州 730000;兰州大学干旱与草地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兰州 730000;兰州大学干旱与草地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兰州 730000;兰州大学干旱与草地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兰州 730000;兰州大学干旱与草地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兰州 730000;兰州大学干旱与草地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兰州 730000;兰州大学干旱与草地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兰州 73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143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在保持植物、动物群落多样性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
水分梯度下高寒草甸土壤功能性状对放牧强度的响应
图 1 样地布局图 Fig. 1 Sample plot layout
缘 。 每 个 样 地 内 部 均 设 置 围 封 禁 牧(CK)、轻 度 放 牧 (LG)、中度放牧(MG)和重度放牧(HG)4 种不同放牧 强 度 ,样 地 布 局 图 见 图 1 和 图 2,样 地 详 细 信 息 见 表 1。 围 封 禁 牧 小 区 为 对 照 组(CK),面 积 为 3 m×15 m,每 个 放 牧 小 区 面 积 为 9 m×9 m,放 牧 家 畜 为 藏 系 绵 羊 。 轻度、中度和重度放牧处理小区内分别在每年 6-9 月 每 月 月 初 放 牧 3、5、12 只 年 龄 、体 态 均 一 致 的 藏 系 绵 羊,使其自由采食,连续放牧时间为 2 天。每月月末进 行土壤样品及地下生物量样品采集。
38
GRASSLAND AND TURF(2023)
Vol. 43 No. 5
1 材料和方法
1. 1 研究区概况 本研究在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县境内青
海海北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进 行 。 该 站 位 于 青 藏 高 原 东 北 偶 的 祁 连 山 谷 地(N
37° 29′~37° 45′,E 101° 12′~101° 23′),海 拔 3 200~
青 藏 高 原 生 态 保 护 和 经 济 发 展 意 义 重 大 。 [3-4] 但 近 年 来 受 放 牧 干 扰 及 全 球 变 化 等 多 种 因 素 影 响 ,高 寒 草 甸 已 呈 现 出 不 同 程 度 的 退 化 趋 势 ,对 当 地 畜 牧 业 发 展 和 生 态 安 全 构 成 严 重 威 胁[5- 6]。
3600 m,属 于 典 型 的 高 原 大 陆 性 气 候 ,一 年 中 无 明 显
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碳平衡对放牧强度的响应
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碳平衡对放牧强度的响应
李娜;郭同庆;张骞;徐田伟;徐世晓
【期刊名称】《家畜生态学报》
【年(卷),期】2024(45)5
【摘要】青藏高原拥有世界上最广阔的高寒草地,以及长达数千年的悠久放牧历史。
独特的高寒环境条件使这里对外界干扰更加敏感。
尽管已经进行了很多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碳平衡的相关研究,但放牧,尤其是放牧强度如何影响高寒草地碳平
衡仍待进一步研究与明确。
论文以围栏禁牧、轻度放牧、中度放牧、重度放牧4
种放牧强度为基础,综述了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碳平衡对不同放牧强度的响应。
放牧强度变化通过干扰植物-土壤界面从而对碳输入和输出过程产生间接作用,最终影响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碳平衡。
由于受到放牧历史、气候条件、草地类型等其他条件的干扰,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碳平衡对放牧强度的响应是复杂多样的,因此需要
对放牧管理采取更加灵活、具体、有针对性的措施,这对于制定合理的草地管理决策、稳定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碳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总页数】7页(P1-7)
【作者】李娜;郭同庆;张骞;徐田伟;徐世晓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12.29
【相关文献】
1.青藏高原高寒草地放牧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研究
2.青藏高原高寒地区的草地放牧生态系统建设及其可持续发展
3.不同强度牦牛放牧对青藏高原高寒草地土壤和植物生物量的影响
4.晋北赖草草地生态系统碳通量对不同放牧强度的响应
5.牦牛放牧强度对青藏高原典型高寒草地节肢动物多样性的影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寒草地主要物种对放牧方式的响应
第 38 卷第 3 期草 业 科 学531-543 Vol.38, No.3PRATACULTURAL SCIENCE3/2021DOI: 10.11829/j.issn.1001-0629.2020-0321冯斌,杨晓霞,董全民,张春平,刘文亭,俞旸,张小芳,孙彩彩,时光,杨增增,张艳芬. 高寒草地主要物种对放牧方式的响应. 草业科学, 2021, 38(3): 531-543.FENG B, YANG X X, DONG Q M, ZHANG C P, LIU W T, YU Y, ZHANG X F, SUN C C, SHI G, YANG Z Z, ZHANG Y F. Response of major species to grazing mode in an alpine grassland. Pratacultural Science, 2021, 38(3): 531-543.高寒草地主要物种对放牧方式的响应冯 斌,杨晓霞,董全民,张春平,刘文亭,俞 旸,张小芳,孙彩彩,时 光,杨增增,张艳芬(青海大学畜牧兽医科学院 / 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 / 青海大学省部共建三江源生态与高原农牧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青海大学青海省高寒草地适应性管理重点实验室,青海 西宁 810016)摘要:以环青海湖高寒草地禾本科、莎草科、豆科和杂类草等各功能群的主要物种为研究对象,探讨禁牧和5种放牧方式(牦牛单牧、藏羊单牧、牦牛꞉ 藏羊 = 1 ꞉ 6混牧、牦牛 ꞉ 藏羊 = 1 ꞉ 4混牧、牦牛꞉ 藏羊 = 1 ꞉ 2混牧)下各功能群主要物种频度和个体特征对放牧的响应机制。
结果表明:1)在不同的放牧方式下特别是牦牛꞉ 藏羊 = 1 ꞉ 2混牧条件下,禾本科、豆科和杂类草中适口性好以及生物量大的物种紫花针茅(Stipa purpurea)、洽草(Koeleria macrantha)、早熟禾(Poa annua)频度有所减少,适口性差、植株低矮的物种星毛委陵菜(Potentilla acaulis)频度有所增加,各功能群主要物种的株高均有所降低。
西藏高寒草甸生态系统植物和土壤生物多样性的海拔变化及对增温的响应
西藏高寒草甸生态系统植物和土壤生物多样性的海拔变化及对增温的响应西藏高寒草甸生态系统植物和土壤生物多样性的海拔变化及对增温的响应西藏高寒草甸生态系统是我国珍贵的生物多样性区域之一,它位于高山区域,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维持着独特的生态系统。
然而,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该地区的生态系统受到了极大的威胁。
本文将探讨西藏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中植物和土壤生物多样性的海拔变化及其对增温的响应。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西藏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植物多样性。
作为高山生态系统的一部分,西藏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植物群落非常丰富多样。
根据相关研究,该地区主要分布着高山植物,如高山针叶林、高山草甸和高山湖泊湿地等。
这些植物具有适应高寒环境的特殊生理与生态特征,为当地的生态系统提供了丰富的物种和生态功能。
然而,随着气候变暖,高山植物在这一生态系统中的分布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研究表明,高寒植物的分布向上升高的海拔方向移动。
低海拔地区原本分布的植物群落逐渐减少,而高海拔地区的植物群落逐渐扩大。
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气候变暖导致的温度上升和降水模式的改变。
温暖的气候条件使得原本适应寒冷环境的高山植物无法生存,而对于适应较高温度的植物来说,高海拔地区的适应条件更加有利。
在海拔变化的同时,西藏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土壤生物多样性也受到了影响。
土壤生物多样性在维持生态系统功能和平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研究发现,增温对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有明显影响。
高温环境下,一些土壤微生物的活性和数量会减少,从而影响了土壤生态系统的功能。
此外,增温还会改变土壤中有机物的降解速率和养分循环过程,进而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然而,海拔变化及增温对植物和土壤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研究表明,对于一些特定的植物物种和土壤微生物群落来说,适当的增温可以提高它们的生长和繁殖能力。
这是因为一定程度的温度上升可以提供更加适宜的生长条件,从而促进物种的繁衍和繁殖。
综上所述,西藏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中的植物和土壤生物多样性受到了海拔变化及增温的双重影响。
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群落主要组分种繁殖特征对施肥和放牧的响应的开题报告
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群落主要组分种繁殖特征对施肥和放牧的响应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青藏高原是亚洲最大的高原,也是全球上下游水资源的重要来源地。
其中,高寒草甸群落是该地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
然而,当前青藏高原面临着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多种压力,导致该区域生态环境和生态系统功能遭受严重威胁。
其中,草甸群落的施肥和放牧是影响其生态系统健康的两个主要原因。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究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群落主要组分种繁殖特征对施肥和放牧的响应,为该区域生态修复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内容本研究将主要探究以下内容:1. 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群落主要组分种的特征。
通过对当地高寒草甸群落的实地调查和文献资料整理,确定该区域高寒草甸群落的主要组分种及其种间竞争和协同关系等特征。
2. 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群落主要组分种的施肥响应。
通过田间定位实验和数字模拟模型等方法,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高寒草甸群落主要组分种的生长、繁殖及生态环境的影响。
3. 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群落主要组分种的放牧响应。
通过对多个放牧样地进行实地观测和资料分析,评估不同放牧强度对高寒草甸群落主要组分种的数量、分布、生长和繁殖等方面的影响。
三、研究意义本研究将为青藏高原的草甸生态系统修复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另外,本研究还可以提高我们对高寒生态系统的认识,为未来高寒生态系统的保护和管理奠定基础。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实地调查、数字模拟模型、统计分析等多种研究方法。
具体而言,将通过田间定位实验、养分试验和空间分析等手段,对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群落主要组分种进行定量描述和比较分析;通过重现模拟模型,模拟不同施肥和放牧影响下草甸群落演替和生态环境变化;通过统计分析,评估不同放牧强度下草甸群落数量、分布和生长繁殖等方面的响应。
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量对放牧强度的响应
甘
肃
农
业
大
学
学
报
第 4期 7 6 48 1
J 0URNAL OF GANS U AGRI CUI TU RAI UNI VE RS I TY
第 4 8卷 双 月 刊
青 藏 高 原 高寒 草甸 土壤 理 化性 质及 微 生 物量 对 放 牧 强 度 的 响应
水量 、 微生物量碳 、 微生物量氮呈极显著负相关 ( P<0 . 0 1 ) ; 含水 量分 别与 p H、 微 生物量 氮呈极 显 著正相 关 ( P<
0 .01 ) .
关键词 : 高寒草甸 ; 放牧强度 ; 土壤理化性 质 ; 土壤微生物量
中图 分 类 号 : S 8 1 2 . 2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0 0 3 — 4 3 1 5 ( 2 0 1 3 ) 0 4 — 0 0 7 6 — 0 6
YANG Qi n g , HE Gu i y o n g, S UN Ha o — z h i , DU Gu o — z h e n
( Ke y La b o r a t o r y o f Ar i d a n d Gr a s s l a n d Ec o l o g y, Mi n i s t r y o f Ed u c a t i o n, La n z h o u Un i v e r s i t y, La n z h o u 7 3 0 0 0 0, Ch i n a )
g e n, q CO2 we r e c h o s e n f o r t h e s o i l p h y s i c a l o — c h e mi c a l p r o p e r t y a n d mi c r o b i o ma s s e f f e c t o f d i f f e r e n t g r a z i n g i n t e n s i t y o n Ti b e t a n Pl a t e a u . Th e r e s u l t s s h o we d t h a t t h e wa t e r c o n t e n t we r e r e d u c e d b y t h e i n c r e a s i n g o f
青藏高原气候变化及其影响
青藏高原气候变暖及其影响摘要:青藏高原是我国最大的高原,其独特的自然条件以及特殊的热力和动力循环而形成的天气气候系统对我国、亚洲乃至全球气候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本文通过对青藏高原气候在时空上的变化的剖析,引出这些气候变化带来的各种影响,并提出如何应对青藏高原气候变化带来的负面影响的策略。
关键字:青藏高原;气候变暖;草场退化;冻土;冰川1.概述1.1研究区概况青藏高原位于我国西部,是中国最大的高原,世界海拔最高的巨型构造地貌单元,包含冰川、积雪、冻土、森林、草原、荒漠和湖泊等多种自然景观。
青藏高原的隆起,深刻地影响了高原及其邻近地区环境的演化,被视为南极和北极之外的世界“第三极”。
青藏高原特殊的地形及其独特的热力和动力循环系统作用,不仅在青藏高原地区形成了独特的天气气候系统,对我国、亚洲地区甚至全球的气候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由此,青藏高原被称为“全球气候变化的驱动机与放大器”和“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科学统一研究的最佳天然实验室”。
1.2气候特征青藏高原地区面积辽阔,地势高,气候条件复杂,气候类型多种多样。
青藏高原的气候特征可以概括为:气温低,年较差小,日较差大;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气压低;温度、降水量的空间分布不均,干湿季分明,雨热同期;高原西北部风大沙多。
青藏高原温度比同纬度平原地区低,年均气温为 1.37℃,海拔4000m 以上地区,年均温度在0℃以下,从地区差异上来看,高原边缘的气温较高,内部气温较低,相对暖区分布于柴达木盆地、青海东部的黄河、湟水谷地,年均气温3~5℃,雅鲁藏布江以南和横断山区的三江源地区,年均气温分别为18℃和12℃,低温区主要分布在藏北高原、巴颜喀拉山的玛多、清水河和祁连山的托勒地区,年均温度在-5~-3℃间。
青藏高原最暖月份因地区不同而不同,一般出现在6-8 月。
青藏高原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200~500mm 间,降水量分布极不均匀,既有我国降水最少的地区,也有我国的多雨中心。
藏羊夏季和冬季轮牧对高寒生态系统植被、土壤和家畜的作用
藏羊夏季和冬季轮牧对高寒生态系统植被、土壤和家畜的作用藏羊是青藏高原特有的一种牛羊品种,适应高寒环境的极端生态条件。
在高寒地区,冬季的低温和丰富的降雪使得地表土壤冻结,植被生长受限。
然而,藏羊夏季和冬季的轮牧对高寒生态系统的植被、土壤和家畜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首先,藏羊夏季和冬季的轮牧方式能够促进高寒地区生态系统植被的恢复与更新。
夏季的轮牧活动会让植物得以充分生长,增加了植被的覆盖率。
相应地,土壤暴露在夏季阳光下,受热和干燥作用更为明显,有助于植被种子的发芽和土壤微生物的活跃。
而冬季的轮牧决定了植被的新陈代谢速率,有助于植物扩充根系,提高土壤水分和养分的利用效率,进而促进植被的生长和更新。
其次,藏羊夏季和冬季的轮牧对土壤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夏季轮牧时,藏羊通过啃食植物的地上部分,使得植物的残体落到地面上,最终形成大量的落叶和枯草。
这些残体在降雨的冲刷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下,进一步破碎成细小的有机物,逐渐渗入土壤,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
而冬季轮牧时,藏羊的排泄物被覆盖在地表的雪层下,冻结后形成冻结农田。
冻结的农田在春季解冻后能够提供充足的水分和养分,为下一轮的植物生长提供重要的条件。
同时,藏羊的蹄部在夏季轮牧时会将土壤表层压实,增加封闭的基质和水分的滞留,进一步改善土壤的质地。
最后,藏羊夏季和冬季的轮牧对家畜的健康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夏季轮牧中,高寒地区的青草营养丰富,有助于提高想成熟度,增强藏羊抵御低温的能力。
而冬季轮牧中,藏羊主要以残草为食,其富含的纤维素能够帮助居民缓解青草缺乏的问题,提供必要的养分摄入。
此外,夏季轮牧还可以促进藏羊的运动,并间接提高藏羊的消化能力和抗气候变化的能力。
这些都有助于提高藏羊的体质和生产力。
总的来说,藏羊夏季和冬季的轮牧对高寒生态系统的植被、土壤和家畜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促进植被的恢复和更新、改善土壤的质量和提高家畜的健康状况,轮牧方式为高寒地区的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青藏高原高寒湿地GPP变化特征及对生长季积温的响应
Key Words: GPP; alpine wetland; growing season degree days; the Qinghai⁃Tibetan Plateau
根据 IPCC 第五次评估报告,由于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将导致 2100 年的全球平均气温升高 0.3— 4.8℃ [1] ,“ 温室效应” 将会对陆地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过程产生重大影响[2] 。 全球湿地生态系统的面积虽然只 占陆地表面的 5%—8%,但其土壤中储存的有机碳却占全球土壤碳库的 25%—30%。 因此,近年来更多的研 究聚焦在湿地生态系统在气候变化中的作用[3⁃4] 。 青藏高原的湿地约占中国湿地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其土壤 有机碳占中国湿地土壤有机碳的 30%—40%[5⁃6] 。 此外,由于海拔较高和气温较低,导致青藏高原高寒生态系 统的碳平衡对全球变暖非常敏感[7⁃9] 。 因此,研究高寒湿地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动态,对于有效预测未来全球 碳循环对环境变化的响应具有重要参考价值[10⁃12] 。
国内外对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低海拔地区,而对于高海拔地区青藏高原高寒生态 系统碳循环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此外,目前对青藏高原高寒生态系统碳平衡的研究主要是短期内的变化动 态和影响机制的研究[21] ,而对于较长时间尺度的年际变化动态和响应机制研究相对较少。 在高寒地区的研 究表明,气候变暖提前了融雪期和植被返青期,延长了生长季长度,并促进高寒生态系统的 CO2 同化和植被生 产[22] 。 近几十年来,青藏高原经历了显著的变暖,但有关高寒湿地生态系统碳平衡的研究相对较少[23] 。 同 时,永冻层和冰川融化可能在青藏高原上形成更多的湿地,因此气候变暖导致的高寒湿地范围的扩大可能会 引起土壤碳储量和区域碳平衡的变化[24] 。 此外,研究表明在不同的时间尺度上,气候环境因子可能对碳循环 有不同的影响[11] 。 在不同时间尺度上分析气候环境因子对碳通量的影响,更能准确的反应其客观的关系。 因此,研究在不同时间尺度上分析了 2004 年至 2016 年生长季利用涡度协方差( EC) 技术在青藏高原东北部 高寒湿地获得的 13 年连续通量数据。 研究目的是:(1) 量化高寒湿地生态系统生长季 GPP 与 GDD 在不同时 间尺度上的变化特征;(2) 明确不同时间尺度上高寒湿地生态系统生长季的 GPP 对 GDD 的响应。
放牧对青藏高原高寒草地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影响
放牧对青藏高原高寒草地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影响王灵艳1,杜岩功2*,许庆民3,王云英2,曲家鹏2(1.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产业发展规划院,北京 100010;2.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青海西宁 810001;3.青海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青海西宁 810001)摘要:【目的】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青藏高原生态安全屏障仍然面临退化草地面积大、固碳能力降低等生态风险。
揭示放牧对青藏高原高寒草地土壤有机碳含量影响及调控因素,对于提升高寒草地生态屏障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方法】采用Meta分析,明晰不同放牧强度对青藏高原土壤有机碳含量、理化性质影响的平均效应值,结合混合效应模型,揭示放牧对土壤有机碳影响效应的主要调控因素。
【结果】放牧干扰极显著降低高寒草地土壤有机碳含量,降幅约13.93%,平均效应值-0.15±0.04(P<0.001)。
轻度、中度和重度放牧草地土壤有机碳降幅分别为12.19%、13.06%和15.63%,轻度放牧处理未达到显著性检验水平。
放牧干扰显著降低高寒草地土壤速效钾、全磷、全氮和全钾含量,降幅分别为14.55%、10.74%、9.14%(P<0.01)和3.17%(P<0.05)。
放牧显著增加速效氮含量和土壤容重,增幅分别为11.90%和12.66%。
放牧草地土壤有机碳效应值,主要受土壤速效钾、全氮含量、土壤容重和海拔影响,均达到显著性检验水平,效应值变异的解释强度为69.73%。
【结论】轻度放牧提高土壤速效钾含量,有利于降低放牧引起的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碳排放量。
关键词:青藏高原;土壤有机碳;Meta分析;平均效应值;混合效应模型中图分类号:S8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5500(2023)03-0021-07DOI:10.13817/ki.cyycp.2023.03.003青藏高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气候变化尤为剧烈,使其成为全球变暖背景下环境变化不确定性最大的地区[1]。
青藏高原川西北牧区一年两季饲草种植模式对土壤理化性质及酶活性的影响
青藏高原川西北牧区一年两季饲草种植模式对土壤理化性质及酶活性的影响杨永强;尹玉林;杜文华【期刊名称】《草原与草坪》【年(卷),期】2024(44)2【摘要】【目的】川西北高寒牧区气候寒冷,牧草生长季短,选用抗寒性强的小黑麦品种进行秋播,翌年复种不同作物,可以有效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牧草产量。
【方法】以8个小黑麦种质(甘农2号小黑麦、甘农3号小黑麦、甘农4号小黑麦、甘农7号小黑麦、藏饲1号小黑麦、小黑麦品系C16、C23、C25)作为秋播材料,次年复种不同作物:B1(50%藏饲1号小黑麦混播50%饲用豌豆),B2(50%藏饲1号小黑麦混播50%箭筈豌豆),B3(50%青甜1号燕麦混播50%饲用豌豆),B4(50%青甜1号燕麦混播50%箭筈豌豆),以研究秋播小黑麦复种不同作物对土壤理化性质(pH值、有机质、全氮、全钾、全磷、速效氮、速效磷及速效钾含量)及土壤酶(过氧化氢酶、碱性磷酸酶、脲酶及蔗糖酶)活性的影响。
【结果】秋播小黑麦复种不同作物后,土壤养分含量及酶活性均有所提高。
【结论】秋播甘农4号小黑,翌年麦复种50%藏饲1号小黑麦混播50%饲用豌豆模式对土壤理化及酶活性影响最大,能够改善土壤理化环境及酶活性,有助于提高牧草产量。
【总页数】10页(P57-66)【作者】杨永强;尹玉林;杜文华【作者单位】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美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12【相关文献】1.上海绿地5种植物群落土壤酶活性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性2.滇西北不同利用类型土壤酶活性及其与理化性质与微生物的关系3.青藏高原高寒草甸不同季节土壤理化性质及酶活性对施肥处理的响应4.星油藤不同种植年限对土壤理化性质及酶活性的影响5.武夷山不同种植模式下茶园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的季节变化特征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放牧对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的影响
放牧对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的影响放牧是家畜在草地的一种牧食行为,是使人工管护下的草食动物在放牧地上采食牧草并将其转化成畜产品的一种生产方式。
而放牧家畜通过采食、践踏和排泄对草地产生影响,这些因素影响草地牧草的产量、品质和植物学组成,反之,这些因素又受草地牧草属性的影。
青藏高原是我国主要畜牧业基地,天然草地约115亿hm2 ,约占我国草地面积的30 %。
其中,高寒草甸草场约0.7亿hm2,约占青藏高原草地面积的49%。
草地资源丰富,草质柔软,营养丰富、具有高蛋白、高脂肪、高碳水化合物以及纤维素含量低,热值含量高等特点,是发展高原草地畜牧业的物质基础。
但是,由于长期对草地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利用,超载过牧使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草地植物群落结构发生变化,优良牧草因丧失竞争和更新能力而逐渐减少,毒杂草比例增加,致使草地退化严重,据不完全统计,青藏高原约有0.45×108hm2退化草地,约占青藏高原草地总面积的1/3,其中严重退化的次生裸地——“黑土滩”,约占退化草地面积的16.5%,这已经威胁到当地的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畜牧业经济的发展。
一、放牧对草地微生物、植物生物量的影响(一)土壤微生物土壤微生物量碳作为土壤有机碳库中最活跃的部分,是土壤有机质和养分转化与循环的动力。
微生物量碳库的任何变化,都会对土壤碳、氮、磷等的植物有效性及陆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产生深刻的影响。
土壤微生物量碳对环境变化极敏感,能够较早地指示生态系统的功能变化,可作为土壤质量和土壤总有机质变化的早期预测指标。
土地利用状况明显影响了土壤微生物量碳和有机碳的含量与分布,与未放牧样地相比,放牧样地的微生物量碳氮均有明显升高,地下线虫种群也发生明显变化,放牧对维持土壤营养物质的周转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有不可或缺的作用,而过度放牧不仅使土壤养分输出增加、土壤肥力下降,还会使整个草地生态系统的功能消失殆尽。
畜禽肥料的投入比化肥更能促进微生物量的成,土壤中枯枝落叶的加入能明显增加微生物量,土壤速效氮、全磷、缓效钾及PH值对土壤微生物量磷的直接影响较大,上层土壤全磷含量是促进土壤微生物量磷累积的重要因素。
不同放牧模式下青藏高原高寒草甸植被群落和土壤差异
DOI: 10.11829/j.issn.1001-0629.2020-0678唐刘燕,国慧,杨振安. 不同放牧模式下青藏高原高寒草甸植被群落和土壤差异. 草业科学, 2021, 38(7): 1209-1217.TANG L Y, GUO H, YANG Z A. Differences in plant community and soil of alpine meadow under different grazing patterns on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Pratacultural Science, 2021, 38(7): 1209-1217.不同放牧模式下青藏高原高寒草甸植被群落和土壤差异唐刘燕1, 2,国 慧3,杨振安1, 2(1. 西南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四川 南充 637009;2. 西华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9;3. 西华师范大学实验与设备管理处,四川 南充 637009)摘要:不同放牧模式会对草原植物群落和土壤产生不同的影响,目前少有研究系统关注冬季、夏季和全年放牧对高寒草甸植物群落和土壤影响的差异。
本研究以位于青藏高原东缘四川省红原县境内的全年放牧(AG)、冬季放牧(WG)和夏季放牧(SG)的高寒草甸为研究对象,分析了3种放牧模式下高寒草甸植物群落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差异。
结果表明:1) AG模式下草甸的群落盖度和物种数均显著低于WG和SG (P < 0.05);AG和SG模式下草甸的群落高度、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均显著低于WG (P < 0.05),而杂草类牧草比例相反;同时根冠比在这3种放牧模式下无显著差异(P >0.05)。
2)植物群落优势种在3种放牧模式下发生明显变化,即AG模式下以菊科和毛茛科植物为主,WG则以禾本科、毛茛科和莎草科植物为主,而SG以菊科和禾本科植物为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藏 高原 高寒 湿 地 不 同季 节 土壤 理化 性 质 对 放 牧 模 式 的 响 应
何贵永 , 孙 浩智 , 史小 明, 齐威 , 杜 国祯
( 兰州 大 学 生 命 科 学 学 院 , 草 地 农业 生 态 系统 国家 重 点 实 验 室 , 甘肃 兰 州 7 3 0 0 0 0 )
土壤表层( O ~1 5 c m) 及下层 ( 1 5 ~3 O c r n ) 的土 壤 含 水 量 和 有 机 碳 含 量 显 著 减 小 。2 ) 土壤含水量 、 有机 碳、 全 氮、 全 磷和速效氮含量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 , 而 速 效 磷 表 现 为 无 规 律 。3 ) 3种 放 牧 模 式 下 表 层 土 壤 有 机 碳 含 量 均 为: 9月 > 5月 > 7月 ; 全 氮 和 全 磷 含 量 一 般 都 在 9月 份 较 高 , 而速效氮和速 效磷含量 9 月份 最低 , 每 种 放 牧 模 式 下
它 们 之 间 的 具 体 差 异 也 不 完 全 相 同 。4 ) 除 5月 份 , 两 个 土 层 土 壤 全 氮 含 量 均 与 有 机 碳 含 量 呈 极 显 著 正 相 关 。综
上, 全 年放 牧模 式 加 快 了 土壤 中 c、 N、 P的周 转 , 使 土 壤 养 分 输 出量 增 加 , 进而导致土壤肥力下降 , 草地退化。 关键词 : 青藏高原 ; 高寒湿地 ; 放牧 模 式 ; 季节变化 ; 土 壤 理 化 性 质
摘要 : 本 文 分 析 了青 藏 高 原 东 缘 高 寒 湿 地 在 全 年 放 牧 、 冬 季 放 牧 和全 年 禁 牧 3 种 放 牧 模 式 下 土壤 理 化 性 质 的 变 化 ,
探 讨 其 在 不 同 土 层 深 度 的 变 化 及 季 节性 动 态 。 结 果 如 下 : 1 ) 沿着 全年禁牧一冬 季放牧 全 年 放 牧 3种 放 牧 模 式 ,
S o i l p r o p e r t i e s o f Ti b e t a n Pl a t e a u a l p i ne we t l a n d a f f e c t e d b y g r a z i ng a n d s e a s o n
He G Y ,S u n H Z,S hi X M ,Qi W ,Du G Z .So i l p r o p e r t i e s o f Ti b e t a n Pl a t e a u a l p i ne we t l a n d a f f e c t ea s o n .Ac t a P r a t a c u l t u r a e Si n —
第 2 4 卷
第 4 期
草
业
学
报
2 0 1 5年 4月
Ap r i l ,20 15
Vo l _ 2 4 , No . 4
A CTA PRA T ACU LTU RA E S I NI CA
D OI : 1 0 . 1 1 6 8 6 / c y x b 2 O 1 5 O 4 O 2
HE Gu i — Yo n g,S U N Ha o — Z h i ,S HI Xi a o — Mi n g,QI We i ,DU Gu o — Z h e n
S t a t e Ke y La b o r a t o r y o f Gr a s s l a n d a n d Agr o — Ec o s y s t e ms ,Sc h o o l o f L S c i e n c e s ,La n z h o u Un i v e r s i t y,La n z h o u 7 3 0 0 0 0,Ch i n a
Ab s t r a c t :The s e a s o na l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f s oi l phy s i c a l a nd c he mi c a l pr o pe r t i e s un de r di f f e r e nt gr a z i n g p a t t e r ns
h t t p : / / e y x b . I z u . e d u . c n
何贵永 , 孙 浩 智 ,史 小 明 ,齐 威 ,杜 国祯 .青 藏 高 原 高寒 湿地 不 同季 节 土 壤 理 化 性 质 对 放 牧模 式 的响 应 .草 业 学报 ,2 0 1 5 , 2 4 ( 4 ) :1 2 - 2 0 .
( a n n u a l g r a z i n g,wi n t e r g r a z i n g ,n o — g r a z i n g ) we r e s t u d i e d o n a n a l p i n e we t l a n d o f t h e e a s t e r n Ti b e t P l a t e a u . Th e ma i n r e s u l t s we r e :s o i 1 mo i s t u r e a n d s o i l o r g a n i c c a r b o n c o n t e n t a t t h e s u r f a c e ( 0 —1 5 c m) a n d s u b — s u r f a c e ( 1 5 —3 0 c m) l a y e r s we r e h i g h e s t u n d e r n o n — g r a z i n g a n d l o we s t u n d e r a n n u a l g r a z i n g .2 ) Fo r a l l t r e a t me n t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