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非物质文化遗产与艺术教育的结合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非物质文化遗产与艺术教育的结合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工作备受

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高校作为我国开展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在

整个人才培养工作中占据不容忽视的地位。高校通过将非物质文化

遗产引入到艺术教育工作中,丰富艺术教育内容,拉近学生与传统

文化之间的距离,让学生能够充分的认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社会

发展进程中的重要性与发展性,使学生能够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

传承者、保护者与发展者。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与高校艺术教育结合的重要性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由各族人民以大大相传的形式所传承下的一

种文化想象,例如民俗活动、民俗礼仪、传统表演艺术、口头传统、传统手工技能、同宇宙和自然界有关的传统知识等。非物质文化遗

产在文化交流、维系区域传统、凝聚民族精神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仅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柱,还是世界文化多元化发

展的重要表现。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今天,国外文化对我国传

统文化带来严重的冲击,在不少社会群体看来传统文化是一种落后、老土的信息,面对传统文化往往采取一种摒弃或者是鄙夷的态度,

这一现象在青少年群体中表现的尤为突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日益深入,我国不少传统文化正面临着消

亡局面,如何扭转传统文化逐步消亡的这一结局,成为我国打造文

化强国的重要出发点。在新时期发展的背景下,如何保护非物质文

化遗产、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使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紧跟时代发

展的潮流,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鲜活的生命力,成为推动我国社

会发展的重要课题。在国家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与非物质文化

遗产保护工作、传承工作、发展工作相关的法律体系不断得到完善

与优化,财政部门也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传承工作以及

发展工作提供一定的财政支持,一系列现代化科学技术被陆续运用

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发展等工作中,并通过宣传手段

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社会中的影响力与号召力,有效推动非物质

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传承工作的开展。“文化生态”就是一种“人

文环境”,“人”作为“文化环境”中的重要因素,在“文化生态”构建工作中占据不容忽视的地位,需要依靠“人”的审美观念、价

值取向对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与传承工作作出正确的判断。教育与媒

体作为影响“人”审美观念、价值取向的直接因素,从教育与媒体

入手提升“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与传承意识,使“人”能够

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中以及传承工作中。高校作

为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是一个庞大的教育组织体系,通过将非物

质文化遗产信息渗透到教育体系,创建与非物质文化有关的教育系统、学科体系、教学制度,使教育能够成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实施

保护工作、传承工作与发展工作的重要途径。艺术作为记载文化信

息的重要载体,不仅是高校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内容,还是非物质文

化遗产的重要表现方式,通过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高校艺术教育结

合到一起,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继承与发展。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与高校艺术教育的融合现状

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与高校艺术教育之间的不断融合,高校艺

术教育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发展与优化,但是从整体发展视角来看,受教育课程设置、艺术课程实践等因素的影响,非物质文化遗

产与高校艺术教育在融合过程尚且存在一定的问题,导致非物质文

化遗产与高校艺术教育的融合工作并没有充分的发挥出其应有的作

用与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与传承工作难以顺利展开。

(一)教育课程设置现状现如今,艺术教育工作备受我国大中

小学教育组织的高度重视,但是由于我国大中小学长期陷入到“智

育第一”、“智育唯一”的思想下,大中小学校均以智育为中心,

组织学生开展一系列智育教育活动,所创建的教育体系、管理制度

均为智育服务。受我国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高校教育工作者无论

是在设置课程,还是在组织教学的过程,所运用的教学设备、考核

制度均为智育提供服务,与艺术课程之间没有过多的联系,完全无

法满足艺术课程实际需求。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不少高校纷纷

将现有课程体系为基础,增设艺术概论、美术鉴赏、民乐鉴赏、视

唱练耳、形体艺术等艺术课程,这些课程绝大多数均属于非艺术专

业的选修课程,学生在专业必修课程的基础上,根据个人情况自由

选择学习内容。不少高校在设置艺术课程时,并没有将非物质文化

遗产融入其中,未开设民间艺术鉴赏等课程,且非物质文化遗产信

息在艺术课程中并没有得到良好的体现。尽管艺术概论、美术鉴赏、民乐鉴赏等课程均涉及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但是非物质文化

遗产信息在艺术概论、美术鉴赏、民乐鉴赏等课程中所占据的比例

并不大,完全没有满足学生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需求,非物质文

化遗产保护与继承等工作更是无从谈起。

(二)艺术课程实践现状在社会需求、市场需求、个人需求等

因素的影响下,绝大多数大学生对校内外艺术实践活动关注度极高,大学生时常会参加一些由电视台所举办的文艺活动、由学校所举办

的文艺演出、由个人所具备的艺术交流活动。但是大学生所参加的

这些艺术活动均以“流行文化”为主导,传统文化元素很少出现,

导致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断受到“流行文化”的侵蚀。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与高校艺术教育的融合策略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高校艺术教育的融合是新时期发展的必然需求,这不仅关系到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否能够长久的传承下去,还关系到我国高校艺术教育工作是否能够突出本国特色。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与高校艺术教育的融合工作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与高校艺术教育的共同需求。通过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与高校艺术教育的融合现状,从中我们查找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与高校艺术教育在融合过程所存在的问题,在今后的发展中我们想要保证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与高校艺术教育更好的融合到一起,需要从目标、内容、形式等方面入手,构建一个完整系统的非物质文化教育体系。

(一)目标目标是一切教育工作开展的基础,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教育活动时,只有拥有正确的教育目标,才能够达到实施教育工作的最终目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高校艺术教育的融合其根本目的就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高校艺术教育内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在设置教学目标的过程,我们需要结合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三维教学目标”,分别从“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三个方面着手,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与高校艺术教育的融合工作制定系统、全面的目标,确保目标的可行性与发展性。就“知识与技能目标”而言,教师在艺术概论、美术鉴赏、民乐鉴赏、视唱练耳、形体艺术等艺术类课程授课过程,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将专业的传统艺术理念、传统绘画方法、民乐练法、传统演唱方法等非物质文化信息传递给学生,实现对艺术概论、美术鉴赏、民乐鉴赏、视唱练耳、形体艺术等艺术类课程授课内容的丰富与拓展,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与理解,让学生更能够灵活掌握非物质文化的相关知识与技能;就“过程与方法目标”而言,教师在授课过程需要将传统文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