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版2020学年高中化学三维设计必修一讲义
高中化学三维设计江苏专版必修一课件:专题1 第二单元 第一课时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40张)
过滤与结晶
1.混合物的分离方法 (1)分离依据:混合物的分离是依据混合物中 各组分性质的
差异 进行的。
(2)常见分离方法:常见的混合物分离方法有 过滤 、结晶、
萃取 、分液、 蒸馏 等。
2.过滤 (1)适用范围:两种物质的混合物,一种组分可溶于水,另一 种组分 难溶 于水,可采用加水溶解,然后 过滤 的方法分离。 (2)过滤操作要点:一贴、二低、三靠。 (3)实验装置:写出下图中仪器名称:
(3)“化为气”:加热或加入一种试剂使杂质变为气体逸出。
2 如食盐水中混有 Na2CO3,则可加盐酸使 CO3 转变为 CO2 逸出。
-
(4)“溶剂分”(物理方法):加入一种试剂将杂质或被提纯物 质萃取出来。如用 CCl4 可将碘从水中萃取出来。
3.混合物分离、提纯的原则 (1)不增:操作中不引入新的杂质,由于所加试剂过量而引入 的新杂质必须除去。 (2)不减:尽量不减少被分离或被提纯的物质,被分离或被提 纯的物质转化为其他物质后,应将其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3)易分: 被分离或被提纯的物质应易与其他物质或杂质分离。 (4)复原:操作要简单易行,所选试剂容易获得、价格低廉, 并且被分离的每种纯净物都能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5)除杂试剂要选择合适的顺序。
2.萃取、分液的操作注意事项
操作
目的
振荡过程中要不时旋开活塞 防止分液漏斗内部压强过大发 放气 生危险 分液时要使分液漏斗的下端 管壁紧贴烧杯内壁 防止液体飞溅 防止上层液体流出
待下层液体恰好流尽时及时 关闭活塞
分液时要先打开分液漏斗上 保证分液漏斗内部气压与外界 口的玻璃塞 相同,使液体顺利流下 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保证上层液体尽量少地黏附下 层液体
MnO2 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为 2KClO3=====2KCl+3O2↑,反应 △ 后从剩余物中回收二氧化锰的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已知 MnO2 为黑色难溶于水的固体) ( )
高一化学必修 第一册 2020版(苏教版)
专题2 研究物 质的基本方法
专题2 研究物质的 基本方法
第一单元 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 第二单元 溶液组成的定量研究 第三单元 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
专题3 从海水中 获得的化学物质
专题3 从海水中获 得的化学物质
第一单元 氯气及氯的化合物 第二单元 金属钠及钠的化合物 第三单元 海洋化学资源的综合应 用
专题4 硫与环 境保护
专题4 硫与环境保 护
第一单元 含硫化合物的性质 第二单元 硫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 化 第三单元 防治二氧化硫对环境的 污染
专题5 微观结构 与物质的多样性
专题5 微观结构与 物质的多样性
第一单元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 表 第二单元 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 第三单元 从微观结构看物质的多 样性
高一化学必修 第一册 2020 版(苏教版)
演讲人
202X-06-08
目录
01. 专题1 物质的分类及计量
02. 专题2 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
03.
专题3 从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
04. 专题4 硫与环境保护
05.
专题5 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
专题1 物质的 分类及计量
专题1 物质的分类 及计量
第一单元 物质及其反应的分类 第二单元 物质的化学计量 第三单元 物质的分散系
2020
感谢聆听
-最新高中化学三维设计江苏专版必修一讲义专题2第一、二单元Word版含答案
第一单元| 氯、溴、碘及其化合物第一课时 氯气的生产原理及其性质—————————————————————————[课标要求]1.了解氯气的工业制法。
2.掌握氯气的实验室制法。
3.了解氯元素的存在、氯气的物理性质及应用。
4.了解氯气及其重要化合物以及氯水的主要性质及应用。
,1.工业上采取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法制取Cl 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Cl +2H 2O=====通电2NaOH +H 2↑+Cl 2↑。
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石墨棒上产生Cl 2,与电源负极相连的铁棒上产生H 2和NaOH 。
2.实验室制取Cl 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nO 2+4HCl(浓)=====△MnCl 2+2H 2O +Cl 2↑。
3.氯气是一种黄绿色、有毒的气体。
4.氯水的成分——“三分子、四离子”。
“三分子”为Cl 2、H 2O 、HClO ;“四离子”为H +、Cl -、ClO -、OH -。
氯气的生产原理1.海水中的化学物质 (1)元素种类:80多种。
(2)氯化物:主要为氯化钠,其次为氯化镁、氯化钙、氯化钾等。
(3)溴元素:被称为“海洋元素”,原因是:99%以上的溴蕴藏在海水中。
(4)碘元素:含量丰富,达8×1010 t 。
2.氯气的工业制法以电解食盐水为基础制取氯气等产品的工业称为氯碱工业。
(1)氯气的制备原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Cl +2H 2O=====通电2NaOH +H 2↑+Cl 2↑。
(2)实验室电解饱和食盐水 ①实验装置:②实验现象:a .接通电源,片刻后,U 形管两端电极上都有气泡产生,并且不断增多。
b .通电一段时间,然后用小试管套住a 管,收集U 形管左端产生的气体。
2 min 后,提起小试管,并迅速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移近点燃的酒精灯,松开拇指,发出轻微的爆鸣声,说明产生的气体是氢气。
c .取一支小试管,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从b 管导出的气体,气体呈黄绿色。
d .关闭电源,打开U 形管两端的橡皮塞,分别向溶液中滴加1~2滴酚酞溶液,U 形管右端无变化,左端溶液变红。
高中化学三维设计江苏专版必修一讲义:专题1第三单元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含答案
第三单元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课标要求]1.了解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过程。
2.掌握原子的构成,深刻理解构成原子的三种微粒间的关系。
3.知道核素的涵义,认识元素、同位素、核素三者之间的关系,并学会正确判断同位素。
1.原子结构模型先后经历了道尔顿、汤姆生、卢瑟福、玻尔等多位科学家的研究。
2.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核不发生变化,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可能发生变化。
3.A Z X表示一个质量数为A,质子数为Z的原子,其中子数为A-Z。
4.同种元素(质子数相同)的不同原子(中子数不同)互称同位素。
核素的种类与原子种类相同。
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1.古希腊原子学说万物由间断的、不可分的原子构成,原子的结合和分离是万物变化的根本原因。
2.道尔顿原子学说19世纪初,道尔顿认为,物质由原子构成,原子不能被创造,不能被毁灭,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割。
3.汤姆生原子结构模型1897年,汤姆生发现原子中存在电子,并提出了一个“葡萄干面包式”的原子结构模型。
4.卢瑟福原子结构模型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带正电荷,电子带负电荷,在原子核周围做高速运动。
5.玻尔原子结构模型原子核外,电子在一系列稳定的轨道上运动,每个轨道都有一个确定的能量值。
6.现代原子结构学说——电子云模型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不遵循经典力学的原理,必须用量子力学方法描述核外电子的运动。
1.提出原子结构模型的科学家,从时间的先后顺序来看,下列排列正确的是() A.汤姆生、玻尔、卢瑟福、道尔顿B.汤姆生、玻尔、道尔顿、卢瑟福C.卢瑟福、道尔顿、汤姆生、玻尔D.道尔顿、汤姆生、卢瑟福、玻尔解析:选D19世纪初,道尔顿提出了原子学说;1904年汤姆生提出了一个被称为“葡萄干面包式”的原子结构模型;1911年卢瑟福提出了带核的原子结构模型;1913年玻尔提出了新的原子结构模型。
2.如图所示的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图中,(1)为道尔顿实心球式原子模型,(2)为卢瑟福行星运转式原子模型,(3)为汤姆生葡萄干面包式原子模型,(4)为近代量子力学原子模型,(5)为玻尔轨道式原子模型。
三维设计高中化学必修1 第二章 第三节 第一课时 氧化还原反应
(1)反应:2Na+Cl2=点==燃==2NaCl
①氯元素化合价 降低 ,氯原子 还原 反应,被Na 还原。
②钠元素化合价 升高 ,钠原子 氧化 反应,被Cl2 氧化。
得到电子,发生 失去电子,发生
(2)反应 H2+Cl2=点==燃==2HCl:
①氯元素化合价 降低 ,共用电子对 偏向氯原子,发
生 还原反应,被H2 还。原 ②氢元素化合价 升高 ,共用电子对 偏离氢原子,发
4.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 和置换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都不是氧化还 原反应。
1.从得失氧的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 对于反应 2CuO+C=高==温==2Cu+CO2↑:
(1)CuO失氧,发生了 还原反应,被C (2)C 得氧 ,发生了 氧化反应,被CuO 结论:从得失氧的角度看,一种物质被 的反应叫氧化还原反应。
生 氧化反应,被Cl2 氧。化 结论:从电子转移的角度看,化学反应中
凡有
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 的反应叫氧化还原反应。
4.氧化还原反应各概念之间的关系
快速记忆: (化合价)升高、失电子、被氧化——高失氧 (化合价)降低、得电子、被还原——低得还
1.下列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CaCO3+2HCl===CaCl2+H2O+CO2↑
(2)反应 2Na+Cl2=点==燃==2NaCl:(反应物、生成物均无 氧元素)
①氯元素化合价 降低 ,发生 还原反应,被Na 还。原 ②钠元素化合价升高 ,发生 氧化反应,被Cl2 氧。化 结论:从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升降的角度看,只要反应前 后 有化合价升降的反应,就叫氧化还原反应。
3.从电子转移的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
(2)单线桥法: 单线桥法表示反应物中同种元素或不同种元素之间 的电子转移情况,即表示原子或离子之间电子转移的方向 和数目。例如:
高中化学三维设计江苏专版必修一课件:专题1 第一单元 第三课时 物质的聚集状态(34张)
3.某气态氧化物的化学式为 R2O3,在标准状况下 7.6 g 该氧化
-1 76 g· mol 物的体积是 2 240 mL,则此氧化物的摩尔质量是_________,
14 R 的相对原子质量是________ 。 m 7.6 g 解析:由 m=n· M 得 M= n = mol-1; -1=76 g· 2.24 L÷ 22.4 L· mol
物质 Al Fe H2O C2H5OH H2 N2 CO
摩尔质量 /(g· mol-1) 26.98 55.85 18.02 46.07 2.016 28.02 28.01
密度 2.70 g·cm-3 7.86 g·cm-3 0.998 g·cm-3 0.789 g·cm-3 0.089 9 g·L-1 1.25 g·L-1 1.25 g·L-1
[特别提醒] (1)气体摩尔体积只适用于气体,非气体不研究摩尔体积, 要注意物质的状态。 (2)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一定是 Vm=22.4 L· mol 1, 非
-
标准状况下的气体不一定等于 22.4 L· mol-1。 (3)22.4 只是个约数,不是准确值。
1.标准状况下,1 mol 任何物质的体积都约是 22.4 L 吗?
[方法技巧]
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时,只要注意化学计量数,并使上下 (同一物质)单位相同, 左右(两种物质)量相对应, 都可以列出比 例式,直接求解,如: Zn + H2SO4(稀)===ZnSO4 + H2↑ 微粒数 1 1 1 1 质量 65 g 98 g 161 g 2g 物质的量 1 mol 1 mol 1 mol 1 mol 物质的量与质量 65 g 1 mol 1 mol 2g 物质的量与气体 1 mol 1 mol 1 mol 22.4 L 体积标准状况 质量与气体体 65 g 98 g 161 g 22.4 L 积标准状况
高中化学三维设计江苏专版必修一讲义:专题4第二单元第三课时硝酸的性质含答案
第三课时 硝酸的性质——————————————————————————————————————[课标要求]1.掌握硝酸的主要性质。
2.了解硝酸的用途。
3.了解工业制硝酸的原理。
1.浓、稀HNO 3与Cu 反应,浓HNO 3与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Cu +4HNO 3(浓)===Cu(NO 3)2+2NO 2↑+2H 2O ,3Cu +8HNO 3(稀)===3Cu(NO 3)2+2NO ↑+4H 2O ,C +4HNO 3(浓)=====△CO 2↑+4NO 2↑+2H 2O 。
2.在常温下,铁、铝遇到浓HNO 3 发生钝化。
3.工业制HNO 3的反应为①4NH 3+5O 2=====催化剂△4NO +6H 2O ; ②2NO +O 2===2NO 2;③3NO 2+H 2O===2HNO 3+NO 。
硝酸的性质和制备1.物理性质 硝酸是一种无色、具有挥发性的液体,工业硝酸的质量分数约为69%,常因溶有少量NO 2而显黄色。
2.化学性质(1)强氧化性 ①常温下使铁、铝钝化。
②与金属反应(除Pt 、Au 以外):Cu 与浓HNO 3反应:Cu +4HNO 3(浓)===Cu(NO 3)2+2NO 2↑+2H 2OCu 与稀HNO 3反应:3Cu +8HNO 3(稀)===3Cu(NO 3)2+2NO ↑+4H 2O③与非金属反应:C 与浓HNO 3反应:C +4HNO 3(浓)=====△CO 2↑+4NO 2↑+2H 2O(2)不稳定性见光或受热分解:4HNO 3=====光照2H 2O +4NO 2↑+O 2↑硝酸应贮存在避光、低温处。
3.用途 重要的化工原料,常用来制造氮肥、染料、塑料、炸药、硝酸盐等。
4.工业制备(1)氨的催化氧化:4NH 3+5O 2=====催化剂△4NO +6H 2O (2)NO 氧化成NO 2:2NO +O 2===2NO 2(3)NO 2的吸收:3NO 2+H 2O===2HNO 3+NO[特别提醒]碱性、中性条件下,NO -3无氧化性,但在酸性条件下,NO -3能表现出强氧化性。
2020年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课件:专题一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 第1单元 第3课时
2.推论 (1)利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pV=nRT(p—压强,V—体积,n— 物质的量,R—常数,T—温度),固定方程中两个量,可推出另 两个量之间的关系,可得如下三个关系: ①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即VV12 =nn12。
②同温同体积下,气体的压强之比等于气体的物质的量之 比,即pp12=nn12。
3.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的有关计算
(1)气体物质的量:n=VVm=22V.4 mol。 (2)气体分子数:N=n·NA=22V.4NA。 (3)气体的质量:m=n·M=22V.4M g。 (4)气体摩尔质量:M=Vm·ρ=22.4ρ g/mol。
【名师提示】 利用公式 n=22V.4求物质的量或体积时不要 看到“22.4 L”或“11.2 L”就默认为“1 mol”或“0.5 mol”, 要做到“两看”:
——对点训练 【例 1】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约为 22.4 L·mol-1 B.非标准状况下,1 mol 任何气体的体积都不可能为 22.4 L C.标准状况下,22.4 L 任何气体中都含有 6.02×1023 个分 子 D.标准状况下,1 mol H2 和 O2 的混合气体的体积约为 22.4 L
知识点三 体积、质量、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中的应用
将物质的量应用于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时,对于定量的研
究化学反应中各物质之间的量的关系,会更加方便。应用的关
键是根据物质的量(n)、标准状况下气体的体积(V)、物质的质量
(m)对应关系列出正确的比例式。例如
2H2 + 2 mol
点燃 O2 ===== 2H2O
第一单元 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 第3课时 物质的聚集状态
[目标导学] 1.了解不同状态下物质的结构与性质。 2.掌握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 3.掌握标准状况下有关气体摩尔体积的有关计算。 4.理解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推论。
2017-学年高中化学三维设计江苏专版必修一讲义:专题3 第二单元 第二课时 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 Word版含
第二课时 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课标要求]1.认识铁、铜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掌握铁、铜化合物的重要性质。
3.掌握Fe 2+、Fe 3+的检验方法及Fe 2+与Fe 3+的相互转化。
1.Fe 的物理特性:能被磁铁吸引;Cu 的物理特性:颜色为紫红色。
2.铁在一定条件下可与某些非金属单质(O 2、Cl 2等)、酸、盐溶液等发生反应, 是一种还原性较强的金属。
3.Fe 3+的溶液遇KSCN 溶液变成血红色,Fe 2+遇KSCN 不显红色,加入氯水后显血红色。
4.Fe 2+和Fe 3+相互转化:Fe 2+氧化剂Cl 2、Br 2、H 2O 2、KMnO 4等还原剂Fe 、Cu 、I 等Fe 3+。
5.在溶液中,Fe 3+呈棕黄色、Fe 2+呈浅绿色、Fe(SCN)3呈血红色、Cu 2+呈蓝色。
铁、铜的性质 Fe 3+、Fe +2的检验1.铁的性质 (1)物理性质①与非金属的反应:与O 2反应 3Fe +2O 2=====点燃Fe 3O 4(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与Cl 2反应2Fe +3Cl 2=====点燃2FeCl 3(剧烈燃烧,生成红棕色烟)。
②与酸反应,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 +2H +===Fe 2++H 2↑;常温下,Fe 遇浓H 2SO 4、浓HNO 3发生钝化。
③与盐溶液反应,与CuSO4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Cu2+===Cu+Fe2+。
2.铜的性质(1)物理性质颜色:紫红色;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良好。
(2)化学性质①与非金属反应:与O2反应:2Cu+O2高温,2CuO;与Cl2反应:Cu+Cl2点燃,CuCl2。
(剧烈燃烧,生成棕黄色烟)②与盐溶液反应:与AgNO3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2Ag+===Cu2++2Ag。
3.Fe3+、Fe2+的检验(1)检验方法(2)Fe3+与KSCN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3++3SCN-===Fe(SCN)3。
高中化学三维设计江苏专版必修一讲义:专题1第一单元第一课时物质的分类与转化含答案
第一单元| 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第一课时物质的分类与转化—————————————————————————————————————[课标要求]1.了解依据不同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
2.知道依据物质的组成预测物质的性质。
3.了解研究物质通性的思路和方法。
,1.化学家常根据物质的组成、状态、性能等对物质分类。
2.常用的分类方法有单一分类法、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
3.常见的两种转化关系:①金属单质→金属氧化物→碱→盐;②氢化物→非金属单质→非金属氧化物→含氧酸→盐。
4.有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反应称为氧化还原反应,元素化合价不发生变化的反应称为非氧化还原反应。
5.置换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和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物质的分类1.物质的分类(1)根据物质的状态、性能分类①根据存在状态分为气态、液态、固态物质; ②根据物质的导电性分为导体、半导体、绝缘体; ③根据在水中的溶解性分为可溶性、微溶性、难溶性物质。
(2)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特点分类物质⎩⎪⎪⎪⎨⎪⎪⎪⎧纯净物⎩⎪⎪⎨⎪⎪⎧ 单质⎩⎪⎨⎪⎧ 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化合物⎩⎪⎨⎪⎧无机化合物⎩⎪⎨⎪⎧ 氧化物酸碱盐有机化合物混合物:如溶液、空气等2.氧化物的分类氧化物⎩⎪⎨⎪⎧酸性氧化物: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如CO 2、SO2碱性氧化物: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如CaO 、MgO3.常见物质的分类方法(1)单一分类法是指只用一种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的方法。
如:碱按溶解性可溶性碱:KOH 、NaOH 等难溶性碱:Cu (OH )2、Fe (OH )3等 酸按组成中是否含氧元素无氧酸:盐酸、氢硫酸等含氧酸:硫酸、硝酸等(2)交叉分类法指将被分类的对象应用多种不同的单一分类法进行分类。
如:(3)树状分类法是根据被分对象的整体与分出的类型间关系的阵列式形状(像树)来定义的。
如:1.酸性氧化物都是非金属氧化物吗?非金属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吗?提示:不是;不是。
高中化学三维设计江苏专版必修一讲义:专题4 第一单元 第二课时 硫酸的制备和性质 Word版含答案
第二课时 硫酸的制备和性质——————————————————————————————————————[课标要求]1.了解工业硫酸的制备方法。
2.了解浓硫酸的物理性质并掌握浓硫酸的化学特性。
1.工业制硫酸发生的三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FeS 2+11O 2=====高温2Fe 2O 3+8SO 2(S +O 2=====点燃SO 2); 2SO 2+O 2催化剂△ 2SO 3;SO 3+H 2O===H 2SO 4。
2.稀硫酸具有酸的通性;浓硫酸具有三大特性:吸水性、脱水性和强氧化性。
3. 浓H 2SO 4在与Cu 、C 的反应中,作氧化剂,被还原为SO 2,化学方程式 为Cu +2H 2SO 4(浓) =====△CuSO 4+SO 2↑+2H 2O 、 C +2H 2SO 4(浓) =====△CO 2↑+2SO 2↑+2H 2O 。
硫酸的制备及稀硫酸的性质1.硫酸的制备 (1)古代制法加热胆矾(CuSO 4·5H 2O)或绿矾(FeSO 4·7H 2O)制取硫酸。
(2)现代工业制法——接触法 2SO 2+O 2催化剂△2SO 32.稀硫酸的性质(1)硫酸的电离H2SO4是二元强酸,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为H2SO4===2H++SO2-4。
(2)酸的通性写出稀H2SO4发生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①与Fe反应:Fe+2H+===Fe2++H2↑,②与CuO反应:CuO+2H+===Cu2++H2O,③与Ba(OH)2反应:Ba2++2OH-+2H++SO2-4===BaSO4↓+2H2O,④与Na2CO3反应:CO2-3+2H+===CO2↑+H2O,⑤与BaCl2反应:Ba2++SO2-4===BaSO4↓。
1.在硫酸工业生产中,SO3的吸收过程是在吸收塔(如图)中进行的,吸收塔里还装入了大量瓷环。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从①处通入SO3,整个吸收操作采取逆流的形式B.从②处喷下98.3%的硫酸,瓷环的作用是增大接触面积C.从③处导出的气体只含有少量SO2,可直接排入大气D.从④处流出的是可用水或稀硫酸稀释的硫酸解析:选C首先明确该装置(设备)在吸收SO3过程中是采用逆流原理进行吸收的,即98.3%的硫酸是从吸收塔顶喷下,而SO3是从吸收塔底部通入的。
2020年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课件:专题一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 第1单元 第4课时
生产涂料、颜料、墨
介稳性 浊液之间,在一定条件下相
性
水、洗涤剂等
对稳定
质
胶粒在外加电场作用下做 静电除尘、电泳电镀
电泳
定向移动
等
内容
主要应用举例
性
胶体粒子聚集成较大的颗粒形成 明 矾 净 水 、 制 豆
聚沉
质
沉淀
腐、制肥皂等
由于胶体粒子较大不能通过半透
提
用于胶体的提纯、
渗析 膜,而离子、小分子较小可通过
3.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1)定义: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中或_熔__融_状__态_下____能导电的 _化__合_物___。如_N__a_C_l__、_N_a_O__H__等;非电解质是指无论在水溶液 中还是在熔融状态下都_不__能导电的化合物,如_蔗__糖__、酒精等。
(2)常见的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酸、碱、盐和活泼的金属氧化物都是_电__解_质___。一般来说, 酸在熔融状态下不导电,在水溶液中可以_导__电__;碱和盐在水溶 液和熔融状态下都可以_导__电__;活泼的金属氧化物遇水发生反 应,但在熔融状态下可以_导__电__,因此它们也属于电解质。 非金属氧化物、大部分有机物都属于_非_电__解_质____。
非金属氧化物:SO2、SO3、
所含物 碱:NaOH、NH3·H2O CO2、CO、P2O5
质类型 盐:NaCl、CaCO3
非酸性气态氢化物:NH3
活泼金属氧化物:Na2O、部分有机物:蔗糖、酒精、
CaO
CH4
【名师提示】 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单质 如 Cu、混合物如 NaCl 溶液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1)能导电的是(填序号,下同)________; (2)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__; (3)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_____; (4)既不是电解质又不是非电,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 非电解质;②石墨是非金属单质,能导电,既不是电解质也不 是非电解质;③氯气不能导电,是非金属单质,既不是电解质 也不是非电解质;④BaSO4 晶体不能导电,熔融状态下能导电, 属于电解质;⑤纯硫酸不能导电,溶于水能导电,是电解质; ⑥金刚石是非金属单质,不能导电,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 解质;⑦石灰水能导电,属于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 电解质;⑧乙醇不能导电,属于非电解质;⑨熔融的 KNO3 能 导电,是电解质;⑩NH3 不能导电,属于非电解质;⑪盐酸能 导电,属于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高中化学三维设计江苏专版必修一讲义:专题1第二单元第二课时常见物质的检验含答案
第二课时 常见物质的检验——————————————————————————————————————[课标要求]1.了解物质检验的基本要求和基本步骤。
2.学会Cl -、SO 2-4、CO 2-3、NH +4等离子检验的实验技能。
3.能用焰色反应法、离子检验法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探究某些常见物质的组成成分。
,常见离子的检验1.NH +4的检验(1)试剂:强碱溶液,红色石蕊试纸(或pH 试纸)。
(2)现象: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3)化学方程式(以NH 4Cl 为例):NH 4Cl +NaOH=====△NaCl +NH 3↑+H 2O 。
2.Cl-的检验(1)试剂:AgNO3溶液、稀硝酸。
(2)现象:有白色沉淀生成,该沉淀不溶于稀HNO3。
(3)化学方程式(以KCl为例):KCl+AgNO3===AgCl↓+KNO3。
3.SO2-4的检验(1)试剂:BaCl2溶液、稀盐酸。
(2)现象:有白色沉淀生成,该沉淀不溶于稀盐酸。
(3)化学方程式[以(NH4)2SO4为例]:(NH4)2SO4+BaCl2===BaSO4↓+2NH4Cl。
1.根据检验时生成物的状态不同,可把离子的检验分为哪些方法?提示:(1)生成沉淀法。
如检验Cl-时,用HNO3酸化的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2)生成气体法。
如检验NH+4、CO2-3时,使之变成气体,再检验相应气体;(3)特殊颜色法。
有些离子在水溶液中本身有颜色,与其他试剂反应也可显示特殊颜色,如OH-使酚酞变红色。
2.检验SO2-4时,先加入BaCl2溶液,再加入稀盐酸,产生不溶于盐酸的白色沉淀,是否一定存在SO2-4,正确的操作是什么?提示:不一定,可能含有Ag+;正确操作是先加入足量稀盐酸,若有白色沉淀过滤,向滤液中加入BaCl2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含有SO2-4。
1.常见阳离子的检验1.下列离子检验的方法正确的是( )A .某溶液――→+AgNO 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有Cl -B .某溶液――→+BaCl 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有SO 2-4 C .某溶液――→+NaOH 溶液生成蓝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有Cu 2+D .某溶液――→+稀盐酸生成无色无味气体,说明原溶液中有CO 2-3解析:选C A 中还可能有SO 2-4、CO 2-3等;B 中还可能有CO 2-3、Ag +等;D 中还可能有HCO-3。
【三维设计】高中化学 第一部分 专题1 第一单元 有机化学的发展与应用课件 苏教选修5
2.为了减少大气污染,许多城市推广汽车使用清洁燃料。
目前使用的清洁燃料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压缩天然气
(CNG),另一类是液化石油气(LPG)。这两类燃料的
主要成分都是
()
A.碳水化合物
B.碳氢化合物
C.氢气
D.醇类
解析: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均属烃类,即碳氢化合物。
答案:B
[例1] 下列由事实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专题 第一
1
单元
认识 有机 有机 化学 化合 的发
物
展与
应用
晨背关键语句 理解教材新知 把握热点考向 应用创新演练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考向一 考向二 随堂基础巩固 课时跟踪训练
1.19世纪初,瑞典化学家贝采利乌斯提出了有机化 学概念,使有机化学成为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2.打破无机物和有机物界限的是德国化学家维勒, 他用无机物氰酸铵合成了有机物尿素。
2.现代建筑装饰材料日新月异,更新换代很快,但都具
有一个共同的缺点就是易燃易引发火灾。由此判断现
代建筑装饰材料的主要成分是
()
A.硅酸盐
B.大理石
C.有机物
D.金属化合物
解析:现代建筑装饰材料易燃,易引发火灾,应判断
为有机物,因大理石、硅酸盐、金属化合物都难于燃
烧。
答案:C
(1)人类生活离不开 有机物 。 (2)迄今为止,人类发现和合成的有机物已超过 4000万 种。 (3)人类对具有特殊功能的有机物材料需求增大 。 (4)大部分的药物是 有机物 。
(5)有机物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基础。在人类 衣食住行所需的物品中,有许多来源于天然有机物。
(6)有机物在维持生命活动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生命体中许多物质都是有机物,如 糖类 、油脂 、蛋白 质 等。
2019-2020版新设计化学同步必修一苏教通用版讲义:专题一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1-1-2 Word版含答案
第2课时 物质的量[知 识 梳 理]一、物质的量及单位1.物质的量的概念2.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3.阿伏加德罗常数【自主思考】1.1 mol H 、1 mol H +、1 mol H 2的意义一样吗?为什么?提示 意义不同,尽管都是1 mol 微粒,但微粒种类不同,它们分别表示1 mol 氢原子,1 mol 氢离子和1 mol 氢分子。
2.1 mol H2SO4分子中含有的H、O原子数目分别为多少?提示2×6.02×10234×6.02×1023二、摩尔质量1.概念: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符号为M,单位是g/mol或(g·mol -1)。
2.n、m、M之间的关系:M=m n。
3.摩尔质量以g·mol-1为单位时,其在数值上都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相等。
【自主思考】3.(1)O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 mol O的质量为,M(O)=。
(2)H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 mol H2的质量为,M(H2)=。
(3)NO-3的式量为,1 mol NO-3的质量是,M(NO-3)=。
提示(1)1616 g16 g/mol(2)2 2 g 2 g/mol(3)6262 g62 g/mol[效果自测]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物质的量可以理解为物质的微观粒子数目。
()(2)1 mol铅笔。
()(3)2 mol氧。
()(4)1 mol Na2CO3中含有2 mol Na+。
()(5)1 mol H2O中含有1 mol H2和1 mol O。
()(6)1 mol CaCl2中含有1 mol Cl-。
()(7)阿伏加德罗常数就是6.02×1023。
()(8)摩尔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9)1 mol氧气中约含有6.02×1023个原子。
()(10)1 mol任何粒子所含有的粒子数相等。
高中三维一轮复习化学江苏专版实用课件:第一板块 专题二 第一课题 第2课时 高考研究课(48张)
D.氢气
解析:甲醇、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作为燃料电池室效应,对环境不利。
而氢气作为燃料,工作时生成水,对环境无任何污染。
题组二 全国高考
1.(2017·全国卷Ⅱ)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糖类化合物也可称为碳水化合物
B.维生素 D 可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
C.蛋白质是仅由碳、氢、氧元素组成的物质
费,且不利于环境保护,所以 D 选项错误,符合题意。
4.(2014·江苏高考)水是生命之源,2014
年我国科学家首次拍摄到水分子团簇
的空间取向图像,模型如右图。下列关
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水是弱电解质
B.可燃冰是可以燃烧的水
C.氢氧两种元素只能组成水
D.0 ℃时冰的密度比液态水的密度大 解析:水是弱电解质,能发生微弱的电离,A 项正确;可
根据化学式判断元素的化合价。
生产、生 5年
4.知道胶体是常见的分散系,了解胶体与 活、环境 5考
中的应用 溶液的简单鉴别方法和胶体在生产、生
活中的应用。
目录
CONTENTS
1 胶体的制备、性质和应用 2 化学在生产、生活、环境中的应用 3 课堂即时练 4 课下达标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课时物质的量——————————————————————————————————————[课标要求]1.了解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2.认识物质的量及摩尔质量的含义。
3.掌握物质的量与N A、质量、微粒数的关系。
,1.物质的量表示含有一定数目微粒的集合体的物理量,其符号为n,单位为摩尔。
2.阿伏加德罗常数是指0.012 kg C-12中所含的原子数,符号为N A,单位为mol-1,N A近似为6.02×1023 mol-1。
3.摩尔质量是指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在以g·mol-1为单位时,其数值等于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
4.物质的微粒数、质量与物质的量的关系:n=NN A=mM。
5.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等相应物质的微粒数之比和物质的量之比。
物质的量1.物质的量(1)含义:表示含有一定数目微观粒子的集合体,符号为n。
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的7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2)意义:物质的量把一定数目的微观粒子与可称量的宏观物质联系起来。
[特别提醒]“物质的量”是一个专有名词,是一个整体,不能拆开来理解,不能说成“物质量”或“物质的质量”等。
2.摩尔: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而不是物理量,如同米是长度的单位一样。
摩尔简称摩,符号为mol。
3.阿伏加德罗常数(1)概念:0.012_kg C-12中所含的原子数称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符号为N A,其近似为6.02×1023_mol-1。
(2)1 mol的标准:1 mol某种微粒集合体中所含的微粒数与0.012_kg_C-12中所含的原子数相同。
(3)物质的量(n)、阿伏加德罗常数(N A)与微粒数(N)之间的关系:N=n·N A。
4.摩尔质量(1)概念: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符号:M,单位:g·mol-1。
(2)数值:当微粒的摩尔质量以g·mol-1为单位时,在数值上等于该微粒的相对分子(或原子)质量。
(3)关系:物质的量(n)、物质的质量(m)与摩尔质量(M)之间存在的关系为n=m/M。
1.1 mol H,1 mol H+,1 mol H2的涵义一样吗?为什么?提示:涵义不同,尽管都是1 mol微粒,但微粒种类不同,它们分别表示1 mol氢原子,1 mol氢离子,1 mol氢分子。
2.阿伏加德罗常数就是6.02×1023吗?提示:不是;阿伏加德罗常数是指0.012 kg C-12所含有的原子数,其近似为6.02×1023 mol-1。
3.0.5 mol H2O中含有的分子数是多少?含有的氢原子数是多少?提示:0.5N A;N A。
1.使用物质的量时,必须指明微粒的种类,表述要确切。
如:“1 mol O”表示1 mol氧原子,“1 mol O2”表示1 mol 氧分子,“1 mol O2-”表示1 mol氧离子,而不能说“1 mol 氧”。
因为“氧”是元素名称,而不是微粒名称。
2.用“摩尔”可以计量所有的微观粒子(包括原子、分子、离子、质子、中子、电子、原子团等),但不能表示宏观物质,如不能说“1 mol大米”。
3.N A指1 mol任何微粒的微粒数,一定要明确指出是何种微粒,如1 mol CH4含有的分子数为N A,原子总数为5N A。
4.涉及稀有气体时要注意He、Ne、Ar为单原子分子,O2、N2、H2等为双原子分子,臭氧(O3)为三原子分子等。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1 mol H2中含有6.02×1023个H2B.1 mol氧含有6.02×1023个O2C.1 mol NaCl中含有1 mol离子D.1 mol H+中含有H+数为N A解析:选AD B选项应为1 mol氧气含有6.02×1023个O2;C选项未指明离子的种类。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硫酸的摩尔质量是98 gB.18 g水中含有水分子数为N AC.O2的摩尔质量等于其相对分子质量D.1 mol CO的质量为28 g·mol-1解析:选B摩尔质量的单位是g·mol-1,A项错误;18 g水的物质的量为1 mol,其分子数为N A,B项正确;摩尔质量的单位是g·mol-1,相对分子质量单位为“1”,二者只是在数值上相等,C项错误;质量的单位是g,1 mol CO的质量为28 g,而不是28 g·mol-1,D项错误。
3.O2、SO2、SO3三者的质量比为2∶4∶5时,它们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2∶4∶5B.1∶2∶3C.1∶1∶1 D.2∶2∶3解析:选C由题意可设O2、SO2、SO3的质量分别为2 g、4 g、5 g,又知O2、SO2、SO3的摩尔质量分别为32 g·mol-1,64 g·mol-1、80 g·mol-1,由m=n·M,得n=m/M,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分别为:2 g÷32 g·mol-1,4 g÷64 g·mol-1,5 g÷80 g·mol-1,其比值为1∶1∶1。
与物质的量有关的计算1.物质的量与微粒数、质量之间的关系[特别提醒]物质的量是物质的质量和微粒数目之间计算的桥梁,已知物质的质量求其微粒数目或已知物质的微粒数目求其质量都是先转换成物质的量,再计算微粒数或质量。
2.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 (1)推导过程(以H 2与O 2反应生成H 2O 为例)2H 2 + O 2=====点燃2H 2O 质量之比 4 g ∶ 32 g ∶ 36 g 计量数之比 2 ∶ 1 ∶ 2 微粒数之比 2 ∶ 1 ∶ 2 扩大N A 倍 2N A ∶ N A ∶ 2N A 物质的量之比 2 mol ∶ 1 mol ∶ 2 mol(2)结论: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相应物质的微粒数之比,也等于物质的量之比。
(3)应用:根据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相应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可以列比例式计算各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
1.设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18 g 水中含有的氢原子数为2N AB .46 g 二氧化氮和46 g 四氧化二氮含有的原子数均为3N AC .2 mol 硝酸镁固体中含有的硝酸根离子数为4N AD .1 mol 氧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2N A解析:选D A 项,18 g H 2O 为1 mol ,含H 原子数为2N A ,正确;B 项,依据化学式进行计算,正确;C项,Mg(NO3)2===Mg2++2NO-3,2 mol Mg(NO3)2中含有NO-3 4 mol,正确;D项,未指明是哪种微粒,不正确。
2.完全中和0.10 mol NaOH,需要硫酸的物质的量为()A.1 mol B.0.10 molC.0.50 mol D.0.05 mol解析:选D2NaOH+H2SO4===Na2SO4+2H2O2 mol 1 mol0.10 mol n(H2SO4)n(H2SO4)=1 mol×0.10 mol2 mol=0.05 mol。
3.已知16 g A和20 g 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0.04 mol C和31.76 g D,则C的摩尔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6 g A和20 g 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31.76 g D,则由质量守恒定律知,生成C的质量m(C)=16 g+20 g-31.76 g=4.24 g,而生成C的物质的量n(C)=0.04 mol,由m=n·M 得M(C)=m(C)/n(C)=4.24 g÷0.04 mol=106 g·mol-1。
答案:106 g·mol-1[方法技巧][三级训练·节节过关]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质的量就是物质的数量或质量B.1 mol氢约含有6.02×1023个微粒C.水的摩尔质量是它的相对分子质量D.1 mol CO2含有1 mol碳原子和2 mol氧原子解析:选D物质的量和质量是两个不同的基本物理量,A项错误;使用物质的量时必须指明微粒的种类(如分子、原子、离子、质子、中子、电子等),B 项中“氢”指代不明,错误;摩尔质量与相对分子质量不同,摩尔质量的单位是g·mol -1,而相对分子质量单位为“1”,C 项错误。
2.设N 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2.3 g Na 变成Na +时,失去的电子数为0.1N A B .0.2N A 个H 2SO 4与19.6 g H 3PO 4含有相同的氧原子数 C .28 g N 2所含的原子数为N AD .N A 个O 2与N A 个H 2的质量比为8∶1解析:选AB A 项,2.3 g Na 的物质的量为0.1 mol⎝ ⎛⎭⎪⎫2.3 g 23 g·mol -1=0.1 mol ,由Na 0→N a +1+时,失去的电子数为0.1N A ,正确;B 项,19.6 g H 3PO 4的物质的量为0.2 mol ⎝ ⎛⎭⎪⎫19.6 g 98 g·mol -1=0.2 mol ,等物质的量的H 2SO 4与H 3PO 4含有相同的氧原子数,正确;C 项,28 g N 2的物质的量为1 mol ⎝ ⎛⎭⎪⎫28 g 28 g·mol -1=1 mol ,含2N A 个N 原子,错误;D 项,N A 个O 2的质量为32 g ,N A 个H 2的质量为2 g ,则其质量比为16∶1,错误。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KOH 的摩尔质量是56 gB .一个碳原子的质量就是其相对原子质量C .硫原子的质量就是硫的相对原子质量D .氦气的摩尔质量当以g·mol-1为单位时在数值上等于它的相对原子质量解析:选D 摩尔质量的单位是g·mol -1,而不是g ,A 不正确;碳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指一个碳原子质量除以一个C-12原子质量的1/12所得的比值,B 不正确;硫原子的质量除以一个C-12原子质量的1/12所得的比值才是硫的相对原子质量,C 不正确。
4.用N A 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0.5 mol Al 3+含有电子数为N AB .0.2 mol H 2O 所含的H 数为0.2N AC .0.1 mol NH 3所含的电子数为10N AD .28 g N 2和CO 的混合物含有的分子数为N A解析:选D 0.5 mol Al 3+含有5 mol 电子,即电子数为5N A ,A 错误;0.2 mol H 2O 中含H 0.4N A,B错误;1 mol NH3含10 mol电子,故0.1 mol NH3所含电子数为N A,C错误;N2和CO的摩尔质量均为28 g·mol-1,故28 g两者的混合物,其物质的量等于1 mol,D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