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修制度
小学数学课题研究规章制度
小学数学课题研究规章制度一、总则为了促进小学数学课题研究的发展,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能力,制定本规章制度。
二、课题选题1. 课题选题应符合小学数学教学要求,贴近学生实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题选题应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
3. 课题选题应符合教学大纲和教学进度,不得偏离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三、课题指导1. 每个课题应有一名专门老师负责指导学生进行研究工作。
2. 指导老师应具有较高的数学知识水平和教学经验,能够有效引导学生进行研究。
3. 指导老师应定期与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指导学生寻找研究方向和解决问题。
四、研究进度1. 学生应按照规定的时间表完成研究工作,不得拖延或延迟。
2. 学生应制定详细的研究计划,按部就班地完成各项任务。
3. 学生应及时向指导老师汇报研究进展情况,并接受指导老师的反馈和建议。
五、研究成果1. 学生应按照规定格式撰写研究报告,包括选题背景、研究内容、方法步骤、结果分析等内容。
2. 学生应按照规定时间提交研究成果,并参加评审和答辩。
3. 优秀的研究成果将被推荐参加市、省级的数学比赛和研究活动。
六、奖惩措施1. 对于研究成果优秀的学生将给予表扬和奖励,并在学校内部进行宣传。
2. 对于研究成果不符合要求的学生将给予批评和指导,要求其重新修改和完善。
3. 对于故意违反规定、抄袭他人成果的行为将予以严厉批评和惩罚。
七、其他事项1. 管理规定遵循民主、公开、科学的原则,不得搞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
2. 各班级、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制定实施细则,确保规章制度得到有效执行。
3. 学生、家长、老师应共同努力,促进小学数学课题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取得良好成绩。
以上为小学数学课题研究规章制度,希望广大师生认真遵守,共同努力,推动数学教育取得更大的成就。
教师教研与课题研究管理制度
教师教研与课题研究管理制度一、背景介绍教师教研和课题研究是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
为了更好地管理和推进教师教研与课题研究工作,学校应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
二、明确目标与任务教师教研与课题研究的管理制度要明确其目标和任务。
目标是指通过教研和课题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学校的教学质量提升。
任务包括明确研究内容、确定研究课题、制定教研计划以及评估成果等。
三、规范管理流程教师教研与课题研究管理制度应规范管理流程,明确各个环节的具体步骤和要求。
包括组织教研活动、申报课题、开展研究工作、汇报研究成果和评估效果等。
四、优化资源配置学校应合理配置教研与课题研究的资源,包括人力、物力和资金等方面。
优化资源配置可以有效提高教研和课题研究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五、建立成果评估体系教师教研与课题研究管理制度应建立相应的评估体系,通过科学的评估方法和指标,全面评价教研和课题研究的成果。
评估结果可用于决策、激励和展示教师的工作成果。
六、鼓励创新思维管理制度应鼓励教师教研与课题研究中的创新思维和实践,为教师提供自由的研究空间和资源支持,促使他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
七、加强合作与交流教师教研与课题研究的管理制度应推动教师间的合作与交流。
可以开展集体教研活动、组织学科交流会、搭建信息平台等方式,促进教师之间的互动和共同进步。
八、引导教研与课题研究方向学校管理制度可以引导教研与课题研究的方向,鼓励教师围绕学校教学改革和发展需求展开研究,使教研与课题研究的内容紧密贴合学校实际。
九、建立支持体系学校应建立完善的支持体系,给予教师必要的支持和帮助,包括研究经费的支持、科研设备的提供、专业培训的组织等,以保证教研与课题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
十、制定奖励政策为了激励教师积极参与教研与课题研究,学校可以制定相关的奖励政策,包括经济奖励、职称晋升等,以鼓励教师的研究创新和成果产出。
十一、加强管理监督为确保教研与课题研究工作的规范和有效进行,学校管理制度需要加强管理监督。
有关课题研究的规章制度
有关课题研究的规章制度一、课题选择与立项1. 研究生在选择课题时应结合自身专业和兴趣确定研究方向,必须是具有一定科研价值和创新性的课题,避免重复或泛泛而谈的课题。
2. 在确定课题后,研究生应向导师提交课题研究计划书,经导师审核通过后,方可进入下一步的研究工作。
3. 课题立项须符合学校相关管理规定,并依据学校要求进行申报和审批。
未经批准的课题研究将不予认可。
二、研究过程管理1. 研究生在开展研究工作过程中,应遵循学术规范,严禁抄袭、剽窃他人成果。
2. 研究生应按照研究计划书中的目标和任务,合理安排研究进度,确保按时完成各项任务。
3. 在研究过程中出现问题或困难时,应及时向导师汇报并寻求解决方法,防止问题扩大影响研究进展。
三、实验室管理规定1. 研究生在实验室进行实验前,必须经过实验室管理人员授权,并了解实验室安全规范。
2. 实验室内禁止私自调试设备或使用未经许可的实验器材,如有损坏需及时报告。
3. 实验室内禁止随意更改实验方案或操作程序,如需改动应经过导师和相关专业人员同意。
四、论文撰写要求1. 研究生在撰写论文时应遵循学术规范,对已经发表的研究成果进行引用并注明出处。
2. 论文必须具有一定的学术水平和科研价值,不得涉及敏感性话题或违反学术伦理规范的内容。
3. 论文撰写过程中需按照学校规定的格式和要求进行排版,确保文献引用准确、格式规范。
五、成果评定和答辩1. 完成课题研究后,研究生须按规定提交论文,并经导师推荐通过答辩评选。
2. 答辩评选由学院设立专门的评定小组进行评审,根据学术水平、研究成果和论文质量等指标进行评定,评定结果正面者可获得毕业资格。
以上就是课题研究的规章制度的相关内容,希望通过这些规定能够帮助研究生更好地进行课题研究工作,提高科研水平,取得更好的研究成果。
幼儿园课题研修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了加强幼儿园课题研修工作的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特制定本制度。
二、研修目标1. 培养教师具有科研意识,提高教育教学实践能力。
2. 推动幼儿园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幼儿园整体教育质量。
3. 增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良好的学术氛围。
三、组织机构1. 成立幼儿园课题研修领导小组,负责课题研修工作的全面规划、组织、协调和指导。
2. 设立课题研修办公室,负责课题研修的具体实施、管理和监督。
四、课题研究内容1. 教学方法研究:针对幼儿园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2. 教学内容研究: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发展需求,优化教学内容,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3. 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关注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4. 幼儿园特色建设研究:挖掘幼儿园特色,形成具有特色的幼儿园教育体系。
五、课题研究程序1. 选题阶段:教师根据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结合幼儿园实际情况,提出课题研究方案。
2. 实施阶段:教师按照课题研究方案,开展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并进行记录和分析。
3. 总结阶段:教师对课题研究过程进行总结,撰写研究报告,并提出改进措施。
六、课题研究要求1. 课题研究应遵循科学性、创新性、实用性和可行性的原则。
2. 教师应积极参与课题研究,保证研究时间,确保研究质量。
3. 课题研究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与同行交流,分享研究成果,共同提高。
七、考核与奖励1. 课题研究结束后,由幼儿园课题研修领导小组组织专家对课题进行评审。
2. 评审结果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
3. 对获得优秀等级的课题,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和荣誉称号。
4. 对不合格的课题,要求教师进行整改,重新提交评审。
八、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 本制度由幼儿园课题研修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3. 本制度如有未尽事宜,由幼儿园课题研修领导小组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补充和修订。
学校课题专项研讨制度
一、制度背景为了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推动学校科研工作的深入开展,激发教师参与科研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校特制定本课题专项研讨制度。
二、制度目标1. 建立健全学校课题专项研讨机制,形成良好的科研氛围。
2. 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3. 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三、制度内容1. 课题选题(1)教师根据自身教学实践和教育教学需求,结合学校发展需要,提出课题申请。
(2)学校成立课题评审小组,对申报课题进行评审,确定立项课题。
2. 课题研究(1)课题负责人组织课题组开展研究工作,制定详细的研究计划。
(2)课题组成员按照研究计划,分工合作,积极开展课题研究。
(3)定期召开课题研讨会议,总结研究成果,解决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 课题成果(1)课题研究成果应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2)课题成果形式包括论文、教案、案例、教学设计等。
(3)课题负责人应及时整理研究成果,形成完整的课题研究报告。
4. 课题管理(1)学校设立课题专项经费,用于支持课题研究。
(2)学校定期对课题研究进行监督检查,确保课题研究顺利进行。
(3)课题研究结束后,学校组织专家对课题成果进行评审。
四、制度实施1. 学校成立课题专项研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制度的制定、实施和监督。
2. 各部门、各年级组要高度重视课题专项研讨工作,积极配合学校开展工作。
3. 教师要积极参与课题研究,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水平。
4. 学校定期对课题专项研讨制度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对取得优异成绩的个人和集体给予表彰。
五、制度保障1. 学校为课题研究提供必要的经费、场地、设备等支持。
2. 学校定期举办课题研究培训,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
3. 学校设立课题研究成果奖励制度,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如有未尽事宜,由学校课题专项研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小学课题研究规章制度
小学课题研究规章制度简介小学课题研究是小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研究性学习活动。
对于学生来说,课题研究有助于培养他们的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对于教师来说,课题研究可以提高他们的教育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同时也能推动学校的改革发展。
为了规范小学课题研究活动,保证教育教学质量和教育公平,制定和实施一系列规章制度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小学课题研究规章制度的主要内容和实施办法。
规章制度的主要内容小学课题研究规章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课题选择和立项小学课题研究应以学生的实际学习和生活经验出发,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即课题研究应贴近学生的兴趣和特长,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和课程标准的要求。
任教师应依据小学课程标准和课程指南的要求,制定符合学校教育教学实际情况的课题研究计划,并组织学生进行申报和立项。
2. 课题研究的实施小学课题研究应具有系统性、针对性、实践性和探究性,教师应根据课题研究的实际情况,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和手段,如调查、实验、访谈、观察等,以便学生全面、准确地了解和掌握课题背景、目的、内容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
3. 研究成果的呈现小学课题研究活动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同时也要有一定的成果呈现。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研究成果,制定相应的呈现方式和形式,如书面报告、展板、演讲、PPT等,以展示学生的研究成果和经验。
4. 课题研究的评价对小学课题研究活动的评价主要应从学生参与度、研究方法与结果、表达能力、团队合作、创新性等几个方面进行,评价应有科学性、公正性和客观性。
教师应采用多种形式进行评价,如成绩考核、评估表、自评、互评等,保证评价结果的真实可信,避免不必要的评价失误和争议。
实施办法小学课题研究规章制度的实施办法是指将制度要求具体、明确化的过程,实施办法的具体内容如下:1. 课题研究时间的安排根据学校的教学总体安排和小学生的生理特点,课题研究时间一般应安排在周末、节假日或寒暑假期内,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和身心健康。
课题研修管理制度
课题研修管理制度一、前言课题研修是一种提高教师教学和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也是教育系统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为了规范和提高课题研修的管理水平,制定了课题研修管理制度,旨在加强对课题研修的规范管理,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制度目的1. 精心规划、组织和指导教师的课题研修工作,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
2. 加强对课题研修的组织和管理,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3. 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4. 推动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提升学校整体教学水平。
三、管理范围课题研修管理制度适用于全校教师的课题研修工作,包括教学课题研究、教学方法探索、教学资源制作等。
四、管理原则1. 支持和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研修,提供必要的支持和资源。
2. 以学校发展为导向,规范课题研修的方向和内容,符合学校整体教育教学发展规划。
3. 重视课题研修的实效性,注重课题研修成果的应用和推广。
4. 科学评估课题研修成果,提高课题研修的质量。
五、管理流程1. 申报与审批教师提出课题研修申请,提交申请书和研究计划,并由学校课题研修管理部门进行审批。
2. 安排和指导学校课题研修管理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导师指导教师的课题研修工作。
3. 实施和成果教师按照研究计划,进行课题研修实施,并提出相应的研究成果。
4. 评价和总结学校课题研修管理部门对课题研修成果进行评价,总结经验,提出建议。
5. 推广和应用将优秀的课题研修成果进行推广和应用,提高教学水平。
六、管理措施1. 加强宣传,引导教师参与课题研修,提高教师的积极性。
2. 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保障课题研修的顺利进行。
3. 加强对课题研修的指导和管理,确保课题研修的质量和实效性。
4. 建立健全课题研修管理档案,便于管理和评估。
5. 加强课题研修成果的交流和分享,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七、总结课题研修管理制度的建立,对于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严格的规范和科学的管理,可以有效提高课题研修的成果,推动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提升学校整体教学水平。
课题研规章制度
一、总则为了规范课题研究工作,提高课题研究质量,保障课题研究顺利进行,特制定本规章制度。
二、课题研究范围本规章制度适用于我校教师、科研人员、研究生等从事课题研究工作的人员。
三、课题研究申请与立项1. 申请课题研究的人员应具备以下条件:(1)具有相应的专业背景和学术水平;(2)具备课题研究的相关知识和技能;(3)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 课题研究申请程序:(1)申请人填写《课题研究申请书》,并提交相关材料;(2)所在单位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核,签署意见;(3)学校科研管理部门对申请材料进行评审,确定立项课题。
四、课题研究实施1. 课题负责人应按照课题研究计划,组织课题组成员开展研究工作。
2. 课题组成员应积极参与课题研究,按照分工完成各自任务。
3. 课题研究过程中,应注重以下事项:(1)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学校规章制度;(2)确保研究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3)注重研究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五、课题研究经费管理1. 课题研究经费实行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
2. 课题研究经费的使用应严格按照预算执行,不得超支。
3. 课题研究经费的报销程序:(1)课题负责人填写《课题研究经费报销单》,并附相关发票、凭证;(2)所在单位对报销材料进行审核,签署意见;(3)学校科研管理部门对报销材料进行审批。
六、课题研究成果管理1. 课题研究结束后,课题负责人应及时整理研究成果,形成论文、专著、专利等。
2. 课题研究成果的发表、出版等,应遵循以下原则:(1)优先在学校内部刊物、学术会议上发表;(2)鼓励在国内外知名期刊、学术会议上发表;(3)积极申请专利、软件著作权等。
七、监督检查与考核1. 学校科研管理部门对课题研究工作进行监督检查,确保课题研究按计划、按质量进行。
2. 学校对课题研究进行考核,考核内容包括:(1)课题研究进度;(2)课题研究成果;(3)课题经费使用情况。
八、附则1. 本规章制度由学校科研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学校数学组主题研修制度
一、目的为提高学校数学教师的专业素养,促进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架构1. 成立学校数学组主题研修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分管教学副校长任副组长,数学教研组长、各年级数学教师为成员。
2. 数学教研组长负责组织主题研修活动的具体实施,协调各年级数学教师参与。
三、研修主题1. 以新课标、新教材为指导,关注学生核心素养发展。
2. 针对教学中的难点、重点问题进行专题研究。
3. 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开展跨学科主题研修。
4. 关注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融合,探索新型教学模式。
四、研修内容1. 专题讲座:邀请专家、名师进行专题讲座,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2. 课例展示:开展同课异构、公开课等活动,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3. 专题研讨:围绕研修主题,开展研讨活动,共同探讨教学中的问题。
4. 教学观摩:组织教师参加各类教学观摩活动,拓宽教学视野。
5. 课题研究:鼓励教师开展课题研究,提升教学科研能力。
五、研修形式1. 定期开展主题研修活动,每月至少一次。
2. 利用周末、寒暑假等时间,开展集中研修活动。
3. 利用网络平台,开展线上研修活动。
4. 组织教师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各类研修活动。
六、研修要求1. 教师应积极参与主题研修活动,认真做好笔记,积极发言。
2. 教师应结合自身教学实际,撰写研修心得体会。
3. 教师应将研修成果应用于教学实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4. 教师应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七、考核评价1. 定期对教师参与主题研修活动的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果纳入教师年度考核。
2. 对在主题研修活动中表现突出的教师给予表彰和奖励。
3. 对未按时参加主题研修活动的教师,进行批评教育。
八、附则1. 本制度由学校数学组主题研修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中学课题研究制度(三篇)
中学课题研究制度是指中学教育中开展课题研究的规定和实施方法。
该制度旨在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培养研究能力,并促进学校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下面是一个中学课题研究制度的一般流程:1. 主题确定:学校或老师根据学科特点、学生年级和兴趣等因素确定一到多个研究主题。
2. 选题过程:学生选择感兴趣的课题进行深入研究。
学生经过调研、查阅资料等方法,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课题。
3. 研究设计:学生根据研究主题制定研究目标、问题、方法和调查手段等。
4. 资料收集:学生采集、整理相关资料和数据,包括图书资料、实地调查、采访等。
5. 数据分析:学生应用统计和图表等分析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归纳。
6. 结果展示:学生根据研究结果撰写研究报告,表达自己的发现和结论,并进行口头或书面的展示。
7. 评价和反思:学生接受学校或老师的评价,并进行自我反思和总结。
这是一个基本的中学课题研究制度流程,具体的实施可能根据不同学校和教师的需求和要求而有所调整。
此外,教师在课题研究中起到指导和评价学生的作用,可以提供必要的指导和资源支持,帮助学生顺利完成研究。
同时,学生也要主动参与,增强自主学习和研究的能力。
中学课题研究制度(二)是指中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参与科研活动的一种制度安排。
通过课题研究,中学生可以锻炼自主学习、科学探究、创新思维等能力,提高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中学课题研究制度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课题选题与计划: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和学习需求,在老师的指导下选择研究课题,并制定相关研究计划,包括研究目标、方法、时间安排等。
2. 资料查找和整理:学生需要通过图书馆、互联网等渠道查找相关的研究资料,并对其进行整理和归纳,为研究做准备。
3. 实验设计与数据采集:根据研究计划,学生需要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操作,采集数据以支撑研究的结论。
4. 数据分析与结果展示:学生需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利用统计方法和信息技术工具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展示,并得出研究的结果和结论。
中心校课题研究规章制度
中心校课题研究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中心校课题研究管理,推动科研工作,促进教职工专业发展,提高学校科研水平,根据学校发展需要和中心校课题研究实际情况,制定本规章。
第二条中心校课题研究是指为学校重点课题或教学科研建设进行的研究工作。
中心校课题研究主要面向教职工,具有一定的研究方向和研究目标,是学校科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条中心校课题研究应当坚持“问题导向、创新驱动、团队合作、实践应用”的原则,围绕学校发展需求和教育领域热点问题,开展系统性和前瞻性的研究工作。
第四条学校应当建立健全中心校课题研究管理体制,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明确工作职责,完善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水平和效能。
第五条学校应当加强中心校课题研究队伍建设,培养高素质的研究团队,提高研究队伍的专业素养和研究水平,激励和支持优秀人才开展科研工作。
第六条学校应当加强中心校课题研究项目管理,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和要求办理课题立项、评审、验收等手续,确保研究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第七条学校应当完善中心校课题研究经费的管理制度,严格控制经费使用,确保经费使用合理、规范和透明。
第八条学校应当建立健全中心校课题研究成果评价机制,评估研究成果的阶段性和终期成果,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和应用。
第九条学校应当加强中心校课题研究宣传,宣传研究成果和发展情况,增强学校科研工作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第十条学校应当不断完善中心校课题研究管理工作,及时调整和优化研究方向和任务,促进科研工作的健康发展和提高质量。
第二章中心校课题研究立项管理第十一条学校应当建立健全中心校课题研究立项管理制度,明确立项程序和要求,保证课题研究的科学性和严谨性。
第十二条中心校课题研究立项应当以学校发展需要为导向,确定研究方向和研究目标,制定研究计划和任务书,并明确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第十三条中心校课题研究立项应当符合学校科研政策和部门要求,遵循学术规范和伦理要求,确保研究工作的科学性和合法性。
第十四条中心校课题研究立项应当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和要求,经过学术评审和专家审查,确定立项资格和评定等级,确保研究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学校主题研修管理制度
学校主题研修管理制度一、总则为提高教师的研修效果,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特制订本管理制度。
二、研修计划1. 每学年初,学校教务处根据学校教育教学发展需要、教师个人发展需求,制定研修计划。
2. 研修计划内容包括教师研修主题、时间安排、研修形式、研修内容等。
3. 研修计划经学校领导班子审核通过后,教务处负责组织实施。
三、研修形式1. 学校研修形式包括集中研修、分散研修、自主研修等。
2. 集中研修:学校统一安排时间,组织教师集中进行研修活动。
3. 分散研修:根据教师个人发展需求,由个人选择研修时间、地点和方式进行研修。
4. 自主研修:教师根据自身学习需求,自主选择研修内容和形式进行研修。
四、研修内容1. 研修内容包括专业知识、教学技能、教育理念等方面。
2. 学校可以邀请外部专家进行讲座,也可以组织内部教师分享研修心得。
3. 研修内容要求实用性强,能够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五、研修评价1. 学校建立研修效果评价机制,对研修活动进行评估。
2. 教师参加研修后,要填写研修反馈表,反馈研修效果和收获。
3. 学校领导班子要根据评价结果,及时调整研修计划,改进研修内容和形式。
六、管理责任1. 教务处负责组织实施研修计划。
2. 教研组负责具体研修内容的安排。
3. 班主任负责教师研修的督促和帮助。
4. 教师要自觉参加研修活动,提高教学水平。
七、监督检查1. 学校领导班子定期对研修活动进行检查和评估。
2. 教务处负责督导和检查研修计划的执行情况。
3. 教研组要对教师的研修情况进行跟踪和检查。
八、附则学校教职工遵守研修管理制度,对违反制度者,将给予相应处理。
以上为学校主题研修管理制度,希望全校师生认真执行,共同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
小学课题研究规章制度范本
小学课题研究规章制度范本一、总则为规范小学课题研究工作,并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究,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特制定本规章制度。
二、课题申报1. 学生可在每学年初根据兴趣和知识水平自主选择1-2个课题进行研究,并经导师同意后进行申报。
2. 课题申报需填写《小学课题研究申报表》,详细列明课题名称、研究内容、研究方法、预期成果等内容。
3. 课题申报表应交至学校课题研究指导老师审批,并在规定时间内公布录取名单。
三、课题研究1. 学生根据自己的课题研究计划,认真开展实验、调研和数据分析等工作。
2. 学生需按时提交课题研究进度报告,与导师及时交流、讨论课题研究进展。
3. 学生应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如图书馆、实验室等,开展课题研究工作。
四、成果评定1. 学生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课题研究,直至撰写成果报告。
2. 成果报告需包括课题研究的背景、意义、方法、结果、讨论、结论等内容,要求结构合理、语言规范。
3. 成果报告需提交给指导老师进行评定,学校组织专家评审,并公布评审结果。
五、奖励与表扬1. 根据课题研究的成果和质量,学校设立相关奖励,包括优秀论文、优秀课题等奖项。
2. 成功完成课题研究的学生将获得相应证书,并在学校荣誉榜上予以表彰。
3. 学校将邀请优秀学生参加科技竞赛、学术交流等活动,提升他们的学术水平。
六、监督与管理1. 学校将定期对课题研究工作进行检查,确保学生顺利完成课题研究任务。
2. 学校将建立课题研究档案,记录学生课题研究的全过程,并进行及时归档。
3. 学校督促指导老师严格执行相关规章制度,不得私自更改学生课题研究进度。
七、附则1. 本规章制度经学校教务处审议通过,自颁布之日起生效。
2. 学生、导师及其他相关人员均应遵守本规章制度,如有违反者,将按规定受到相应处理。
以上为小学课题研究规章制度范本,希望全体师生共同遵守,共同努力,提高小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中学课题研究制度范文(3篇)
中学课题研究制度范文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各级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扎扎实实走“科研兴校,科研兴教”之路,加大学校校本教研力度,推进课程改革的深入研究。
引导教师在实验研究的过程中,将“问题意识”上升为“课题意识”,搞好专题研究,加强教改实验与课题研究结合,确立重点研讨课题,逐渐形成了以“科研、教学、培训”三位一体的课题研究制度,增强教师的科研意识,培养一批科研带头人,以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特制定本制度。
一、课题研究的领导机构1、课题研究领导小组:职责为统筹管理全校课题工作,由分管校长和教科室主任组成。
2、教科室:具体负责本校课题的立项、管理、评审和评选、奖励等具体组织工作,并向上级组织推荐优秀课题和成果。
二、课题的申报和立项1、课题研究实行自愿、自主、自由的“三自原则”。
即:自愿承担教学科研任务,自主选择课题,自由组建课题组。
2、教师确定研究课题时,可以根据教研组提供的课题自主选择,也可以根据自己教学的实际自主确定。
3、课题申报人应是课题负责人,必须是该课题的实际主持者,并在课题研究中承担实质性任务。
4、教师选定研究课题后要向学校申报,并规范填写课题申报表。
5、每一申报人同一时间内不能申报或为主承担两项以上研究课题。
6、已承担课题而未完成者,不得申报新的课题。
7、教科室收到教师课题申报表后,即对申报表进行审核,课题确认,建立课题档案,切实做好课题研究的管理工作。
8、教师选定的研究课题经教科室确认后,可以单独或自由组建课题研究小组,并按申报表上的阶段安排展开课题研究与攻关。
三、课题研究的管理和实施1、课题立项通知一经下达,课题小组应认真编制研究工作计划和年度实施计划,组织力量开展工作,确保计划的完成。
2、课题研究过程中,因故对研究计划或课题人员作出重大调整,应由课题负责人提出书面报告,说明理由,报教科室提请课题领导小组批准。
3、课题负责人应于每年年底上交本年度研究工作报告和下一年度的工作计划,报告内容包括阶段性研究情况和成果、经费开支情况。
学校教师课题研究制度
一、总则为提高我校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特制定本制度。
二、研究目标1. 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2. 促进教师科研素养的提升,培养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师。
3. 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
三、组织机构1. 成立学校教师课题研究领导小组,负责学校教师课题研究的统筹规划、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
2. 设立教师课题研究办公室,负责具体实施教师课题研究的各项工作。
四、课题研究内容1. 教学方法研究: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 课程资源开发研究:挖掘和整合校内外课程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3. 教育教学评价研究: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4. 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针对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开展教学改革研究。
5. 教育科研方法研究:提高教师科研素养,掌握教育科研方法。
五、课题研究程序1. 选题立项:教师根据自身专业特点和教育教学实际,提出课题研究申请,经学校教师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审批后立项。
2. 制定方案:课题负责人根据课题研究内容,制定详细的研究方案,包括研究目标、研究方法、研究步骤、预期成果等。
3. 实施研究:课题组成员按照研究方案开展研究工作,定期召开课题组会议,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及时调整研究计划。
4. 撰写研究报告:课题研究结束后,课题组撰写研究报告,总结研究成果,提出改进措施。
5. 评审验收:学校教师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对课题研究成果进行评审验收,对优秀课题给予表彰和奖励。
六、保障措施1. 资金保障:学校设立教师课题研究专项资金,用于课题研究的经费支持。
2. 时间保障:学校合理安排教师的工作时间,保障教师开展课题研究。
3. 培训保障:学校定期组织教师参加课题研究培训,提高教师科研素养。
4. 交流保障:学校搭建学术交流平台,促进教师之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七、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 本制度由学校教师课题研究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小学教科研课题研究制度(3篇)
小学教科研课题研究制度小学教科研课题研究是指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围绕教学、教育管理或教育改革等问题,进行课题研究的活动。
小学教科研课题研究制度是为了规范和促进这一活动而建立的一系列规范和程序。
该制度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组织管理:明确课题研究的组织管理机构和责任,设立指导小组或教研组负责统筹和指导各类课题研究活动。
2. 课题选题:明确课题选题的原则和程序,鼓励教师根据实际需求和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自主提出研究课题。
3. 研究计划:规定课题研究的时间安排、研究目标和具体任务,确保研究活动的有序进行。
4. 管理指导:制定研究指导手册或指导意见,为教师提供研究方法、技巧和资料,指导他们进行研究工作。
5. 研究报告:规定课题研究的报告要求、时间节点和格式,要求教师及时向相关单位提交研究成果,并进行评审和交流。
6. 研究成果的应用和推广:对于优秀的研究成果,推动其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和推广,以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小学教科研课题研究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有助于激发教师的学习研究兴趣和主动性,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教育教学改革的能力。
同时也可以促进教师之间的合作交流,共同研究和解决教育教学领域的难题。
小学教科研课题研究制度(2)是指针对小学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和需求,进行科学研究的一系列规范和程序。
1. 课题选定:小学教师根据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和需求,确定研究课题。
可以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等方面的问题。
2. 研究计划:确定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方法和步骤,制定研究计划。
3. 资料搜集:收集相关的文献资料、调查数据、实验数据等,为课题研究提供依据。
4. 管理与支持:学校或教育行政部门提供必要的管理和支持,包括人力、物力和经费等方面的支持。
5. 研究实施:按照研究计划进行实施,包括教学实验、问卷调查、访谈、分析和整理等过程。
6. 数据分析与解释:对研究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解读研究结果。
7. 结果总结与报告:将研究结果进行归纳总结,撰写研究报告,向学校或教育行政部门汇报研究成果。
小学课题教研活动制度
小学课题教研活动制度教师的专业水平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生命。
为在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中更好地发挥教学研究工作的作用,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课堂教学能力,进一步提高办学质量,学校特制定本课题教研制度。
一、每学期,课题教研组长根据实际制定出确实可行的学期校本教研活动计划,课题教研组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应的课题教研活动计划,一份交教导处,一份留本组。
课题计划写清活动的目的、内容(专题)、重点、形式等。
二、每个月开展一次课题教研活动时间,根据课题方案实际必须坚持按时开展研究活动。
三、活动进程中要善于积累经验,并做好案例分析,学期末要认真进行总结,扬长避短,在集体总结的基础上,课题教研组长执笔写出书面总结。
四、按时参加教研活动,积极出谋划策,共同探讨。
课题组教师争取积极开展课题研讨交流课,课后集中评课,针对课改理念“自主、合作、探究”课题的落实情况及进行评课,强化思维的过程、创新的设计和教学的反思。
每节教研课定好一位中心发言人,做好发言笔记。
五、组长根据课题方案,在每次活动前通知老师,做到活动有准备,有内容(专题)、有重点,有交流探讨的时间,讲求实效,提高活动质量。
六、活动以研究教材、教法、教学手段、听课、评课、说课、反思、集体备课为重点。
要研读新课标,了解新课程,探究新的教学方法,要有学习教育理论、专业知识及教学体会与经验交流等活动形式,方法要灵活多样,体现校本教研的特色。
七、课题组成员积极参加教研活动,积极研讨发言,完成课题组交给的教研任务,组长每次活动要记考勤,做好记录,以备学校进行评价。
八、课题组要支持配合学校的校本教研工作,与教导处积极合作抓好课堂教学,不断积累素材(教学反思,教学案例等)。
九、提倡课题组成员写好教学反思。
教学只后,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对成功和教训进行理性思考。
要求做到每周或每单元写一至两篇教学反思。
注意积累经验,并积极撰写教学心得、教育随笔向街道教育信息网的“在线投稿”上投稿,积极撰写论文向各种教育刊物投稿。
中学校课题研究制度
一、总则为提高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特制定本课题研究制度。
二、制度目标1.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2.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3. 优化学校课程体系,推动教育教学改革。
4. 增强学校科研实力,提升学校在教育教学领域的知名度。
三、组织架构1. 成立学校课题研究领导小组,负责学校课题研究的整体规划、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
2. 设立课题研究办公室,负责课题研究的日常管理工作。
3. 成立课题评审委员会,负责课题的评审、立项、结题等工作。
4. 设立课题研究指导小组,负责对课题研究的指导、培训和评估。
四、课题研究流程1. 选题阶段:教师根据教育教学实际需要,结合学生兴趣,提出课题研究方案,经课题评审委员会评审通过后,正式立项。
2. 研究阶段:课题组成员按照研究方案开展研究工作,定期向课题研究办公室汇报研究进展。
3. 指导阶段:课题研究指导小组对课题研究进行指导、培训和评估,确保研究质量。
4. 结题阶段:课题研究结束后,课题组成员提交结题报告,经课题评审委员会评审通过后,结题。
五、课题研究经费1. 学校设立课题研究经费,用于支持课题研究工作。
2. 经费主要用于课题研究人员的劳务费、资料费、差旅费等。
3. 课题研究经费的使用应遵循合理、节约、高效的原则。
六、成果转化与应用1. 鼓励课题研究成果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推动教育教学改革。
2. 鼓励课题组成员撰写论文、出版著作,提升学校科研实力。
3. 鼓励课题组成员参加学术交流活动,扩大学校在教育教学领域的知名度。
七、监督管理1. 学校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对课题研究工作进行监督,确保研究质量。
2. 课题研究办公室负责课题研究的日常管理工作,对课题研究进行跟踪、指导和评估。
3. 课题评审委员会对课题研究进行评审、立项、结题等工作,确保课题研究的科学性、严谨性。
中学课题研究制度范本(2篇)
中学课题研究制度范本一、引言课题研究是中学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一环,对于学生提升综合素质、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规范中学课题研究的实施,提高研究质量,制定课题研究制度是必要的。
本制度范本旨在指导中学课题研究的组织、实施等环节,以及督促学生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研究工作。
二、研究主题的选择与确定(一)研究主题的选择原则1. 与学科专业知识和教学实践密切相关;2. 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符合现实需要;3. 适应学生年龄特点和学习能力;4. 在学生研究能力和实施条件范围内可行;5. 对学生有一定的启发和促进作用。
(二)研究主题的确定过程1. 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主题;2. 教师指导学生明确研究目标,帮助学生界定研究方向;3. 学生提交研究主题申报书,经学校审核确认。
三、研究方案的制定与实施(一)研究方案的制定要求1. 研究目的明确,研究内容具体;2. 研究方法科学合理,能够获取有效数据;3. 研究步骤清晰,可操作性强;4. 研究时间安排合理。
(二)研究方案的实施流程1. 开展背景调查,了解相关研究情况;2. 阅读文献,汲取前人经验;3. 设计实验或问卷调查的具体方案;4. 开展实验或调查工作,收集数据;5. 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总结;6. 撰写研究报告。
四、研究成果的展示与评价(一)研究成果的展示形式1. 学术论文:规范撰写,结构合理;2. 学术报告:口头陈述,内容清晰,重点突出;3. 课堂展示:以PPT等形式展示研究成果。
(二)研究成果的评价指标1. 科学性:研究方法科学合理;2. 创新性:在已有研究基础上有新的见解和发现;3. 实用性:能够解决实际问题;4. 文章质量:结构合理,表达清晰,语义准确。
五、研究过程的管理与督导(一)研究过程的管理1. 学校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研究过程的管理;2. 学校组织课题研究的例会,解决研究中遇到的问题;3. 学校设立研究管理小组,负责课题研究的日常管理。
(二)研究过程的督导1. 学校指导教师对课题研究进行定期督导和检查;2. 学校领导进行抽查或验收,确保课题研究的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楼小学《小学校本教研制度建构与实施的研究》一.指导思想以《小学校本教研制度建构与实施的研究》课题研究总方案为主线,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关注学校发展为根本,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学校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为了学校研究,在学校中研究,基于学校研究,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目标以新课程为导向,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课堂为主阵地,以研究和解决教师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总结和提升教学经验为重点,以行动研究为主要方式,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和教师专业化成长为宗旨,使学校和教研组成为学习型组织,推动课程改革目标的全面落实。
三.校本教研的策略以课题研究为引领,以课堂教学为载体,以问题探究为线索,以互动探讨、自我反思为形式,立足在课改中进行课题研究。
以校本教研带动全体教师参与科研的热情,丰富教学成果,提高课堂教学常态质量。
四.校本教研的方式(一)、通过培训,提升教师素质通过学习培训,提升教师素质,提高教师的教育科学理论素养,实现教育理念引领自发自动的教育变革行为,建构起教师自己的教育教学新认知体系是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首要条件。
加强学习培训工作,制定学校培养培训工作意见、校本培训计划。
注重校本培训学习,调每位教师至少订一份教育专业刊物,并充分发挥人手一份的教育专业刊物作用,通过认真组织阅读、摘抄读书笔记、撰写心得体会等形式以期在教师理论引导、教学指导、解决实际问题上起到切实作用,使教师养成读书的习惯。
在这过程中,使教师产生内在的思考,发展自己的教育思想,解读重要的观点,发表自己的见解,增强交互学习的机会,有效促进教师观念的转变。
1.自读自悟教师根据自己实际制定的研修内容和目标计划,采取自主学习、自主实践、自主反馈、自主检查、自主评价、自主调控、自主体验、自主完善的办法来提高自己。
要求教师在学习过程中要做好读书笔记,对照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
这是促进教师自主发挥和提高的主要方式。
2.集中学习学校将继续组织教师集中学习,采取聘请专家讲座、观看课程改革音像资料、本校教师讲座等方式,并要求教师做好学习笔记。
这是指导教师行为方式的有效途径。
3.请进走出结合当前的教改热点和我校的教改实际,有计划、有步骤地邀请各级教学专家来校示范教学或做专题讲座,不断开阔教师的眼界。
同时有重点、有层次地组织教师外出参加培训或听课研讨活动,外出学习的教师回校后要有成果汇报,或写学习心得,或上示范课,或做专题讲座,或报教改提案,切实提高学习的成效,达到一人学习人人受益的效果。
另外,我们也将组织学校的骨干教师走出校门,到兄弟学校参观学习,加强横向教学研究和交流。
(二)、规范制度,引领教师发展重建与新课程相适应的开放、动态的校本教研制度,并纳入新生成的教学常规,能有效地引领推动了教师专业素质的快速发展,进而给学校教学管理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1、健全管理组织,建立教研机制完善各项教学常规制度、集体备课制度、教师学习制度、教学反思制度、主题会诊制度、听课评课制度。
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是新课程实践的需要,更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为保障此项工作顺利开展,我校健全了机构,成立了由校长主管,教研组实施的校本教研组织机构;形成逐级落实,层层管理,全体教师参与的管理机制。
2、重建教研制度,确保教研实效(1)、常规研讨教师发展的关键需要以学校为依托,应立足校本教研,坚持“教学、教研一体化”,坚持“以人为本,以校为本,研训一体,管训结合”的原则,坚持以问题为切入点,以自修为主,以教研为手段,以课题为载体,将课题研究与“校本研训”有机地结合起来。
为确保校本教研的顺利进行,要求每位老师做到:①.每个教师一本校本培训专用笔记本,在培训中认真做好笔记。
②.实行“三个一”的学习管理制度,即:每个月至少写一次教学反思或典型案例,每个学期至少完成一篇论文,青年教师每学期每人上一节校级研讨课。
③.每周三下午语文学科集体教研,每周四下午数学学科集体教研。
在学校期初工作计划中事先制定每次教研活动的时间、地点、中心发言人、专题、主持人。
学校制定专门的教研之窗,每周的中心发言人都必须提前一周把发言提纲公布于教研之窗上,每次教研接结束主持人都必须把本周的教研情况进行总结。
④.教师每学期每人听课至少达到1 0节,互听互评,听课教师提出自己的观点与讲课教师交流,教师们取长补短,真正达到了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作用。
⑤.坚持“教研和科研合一”、“研究课和常态课合一”、关注常规研讨课。
继续要求每逢双周各年段提供语数研讨课各一节 (语文周三上午、数学周四上午),执教老师教后及时反思,要求全校教师必须参与听课、评课, 做好评课记录,及时评课交流,提高教师的业务技能。
(2)、集体备课我校改变了传统的备课形式,实行开放式备课,即把教案改为学案,采取集体备课之下的分任务备课的形式,老师们总结、交流、反思每周教学情况,思考、研讨下周教学内容,整合教师的集体智慧,发挥每位教师的特长,增强教师之间的优势互补,改变教师以往孤军奋战的备课和教学方式,引发教师教育观念、教学行为和教学方法的转变,做到资源共享,互利互惠。
(3)、实践反思通过课题引路,专家引领、骨干带头,立足课堂教学,学习一一实践一一反思一一研究,切实加强“三课”(课程、课堂、课外)指导,提高校本教研的水平,不断深化“三法”(教法、学法、考法)研究,关注课堂,继续研究新课程背景下教学有效性问题,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探索构建符合课改要求的课堂教学模式,改进课堂教学,使老师的教学理念与教学行为在研究中有机的结合,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努力将新课程理念转化为课堂教学行为。
同时鼓励教师从课堂实践中发现问题、形成小课题,积极撰写教育教学文章,踊跃投稿,以撰写较有价值的经验论文、教学案例、教学反思、随笔等提升理论水平。
三、创新形式形成教研特色我们在研讨中以问题为纽带,以案例为载体,以常态课堂教学情景为资源,以理论为支撑,创新形式,积极开展多形式的教研活动。
1、改变校本研讨课方式:把研讨课分为2部分,其一是学校日常周研讨课:即一直以来坚持的每双周由每个年段所推出语文、数学各一节,英语组每学期推出2节。
二是新教师的成长课。
对新教师(参加工作不足五年)采用听课一评课一再听课一再评课,不打乱其教学进度,集中与单个相结合的方式,针对课前备课,课中调整,课后反思等重要环节,进行实践指导。
通过推门听课、随堂听课等“现场培训”,促使新教师尽快成长为教学骨干。
不管是学校的日常研讨课还是新教师的成长课,改变单一的评课方式为评课加“问课”的方式,即通过对课例的问和答讨论,促进教师的反思和改进。
以问促思,完成教师对教学实践的再认识。
以问促学,实现倡导的新理念与教师教学实践的相融。
以问促改,实现所倡导的新理念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给教师提问采用两种方式,一种是课后提问交谈;另外一种是给教师写“留言条”一一把问题写在上面,留给老师一段时间思考,作书面回答,然后,找时间交流。
2、重新组建年段备课组:结合以往的经验,我们要继续以年组为单位兴研究之风,开展各种教研活动,每年段设置语数备课组长,在日常教学中结合学校实际,结合学生实际,结合课堂实践,把日常教学实践中的疑问、困惑的交流讨论随时随地的记录,再于学校的集体教研中进行研讨、整合、整理。
使教师沿着计划一一行动一一观察一一反思这一互联互动的螺旋式的渐进过程,求得问题的解决。
真正“开展自己的教学研究”、“解决自己的教学问题”、“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改善自己的教学实践”不断积累经验,提高教育教学研究能力。
3、推行同课异构:同课异构是让不同的教师面对相同的教材,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知识背景、情感体验建构出不同意义的设计,赋予静态教材以生命活力,呈现出不同教学风格的课堂、“同课异构”要突出听课、评课后的反思和“二度教学设计”。
利于教师开展集体教学研讨,尤其是同年级备课组教师之间的研讨,体现教师集体智慧,体现资源共享,促进教师人与人之间思想的融合,缩短了活动开展的时间。
我校计划同课异构不仅是同一课同年段的不同老师、也可以是不同年段的老师、甚至是不同校的老师。
4、积极举办各种教学活动定期开展课改实验的专题研讨,积极参加、承办、组织各种类型的教学观摩活动,激发教师的创造潜能,为教师提供展示才华的舞台,也为教师的脱颖而出创造机会,更为校本教研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
在校本教研活动中,建立以校为本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机制,创造有利于教师研究的氛围,使教师有机会对改革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公开而自由的讨论,通过碰撞与交流,不断交融智慧,深入思考,互动互补,逐渐形成集体认同的正确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师教育理性思维水平和实践能力。
5、坚持课题实验研究深入省数学教育研究会的课题《追求有效数学课堂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实验研究,继续将课改与教科研课题研究紧密结合,坚持以课题带动课改,以课题提升课改,让教科研工作成为课改工作的助推器。
在课题中锤炼,力求一个主题,多种思路;一个话题,多种声音;一个课题,多种设计,以参与求体验,以激发求智慧,以此铸就老师们乐于分享,善于沟通,勤于反思,敢于创新的精神品格。
四、扎根课堂,落实校本教研课改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研究的问题是来源于课堂,植根于课堂,还原于课堂,运用于课堂。
因此,校本教研的生命在课堂。
如何优化课堂教学,使校本教研落到实处呢?扎根于课堂的校本教研,要做到“实、活、新”,真正把校本教研落到实处。
“实”是指校本教研要务实。
校长是研究负责人、教师是研究主体、学校是研究基地、教室是研究室,让教研遍及学校各个角落。
“活”是指校本教研形式的多样化、重视经验的积累和交流,并且能够灵活地去尝试、运用。
“校本教研”应该是教学的活水之源,而且最能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新”是指校本教研要贵在创新,形式、方法、内容,有创新才有生命。
“千里之行使于足下”,我们将扎扎实实的研究、探讨、合作、交流、互助,边实践边研究,边研究边实践,搭建一个平等、和谐、共同学习的平台。
使学生在校本教研中发展,教师在校本教研中完善,学校在校本教研中提升。
通过校本教研,建立一支素质高,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强的教师群体。
城北办事处张楼小学校本课题研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