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病理学课件

合集下载

病理学课件第一章

病理学课件第一章

Company Logo
Company Logo
三、病理学的研究方法
活体组织检查简称活检,是通过手术切取、穿刺、钳 取等方法,从患者活体获取病变组织或病变器官,通 过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及超微结构检查和组织培养 等方法,对疾病做出病理诊断,这是临床最为常用的 病理学检查方法,必要时还可以做术中冷冻病理检查。
尸体解剖检查简称
(二)病理切片观察
1.首先用肉眼观察切片,了 解整个切片的大致情况。 2.用低倍镜全面观察切片, 辨别是什么组织、病变部位、 与周围组织的大致关系。 3.在病变部位转高倍镜,观 察组织的形态及病变的细微 结构。
Company Logo
五、学习病理学的指导思想和方法
❖ 学习病理学必须以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与方法论作为 指导思想,正确认识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共 性、个性及其转化规律;正确认识形态与功能、局部与 整体、原因与条件、健康与疾病的辩证关系,从而在本 质上认识疾病,不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病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首先要认 真学好本学科的基本概念、病理变化和基本理论,这是 学好病理学的基础。此外,还要重视实验课,教材中有 相当一部分内容是对疾病病变的描述,通过病理标本和 组织切片的观察有助于对病变特点的记忆并加深对理论 的理解。通过动物实验、动态观察疾病的各种表现,可 以培养我们的动手能力和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尸检,即对死者的
遗体进行病理解剖
和系统的形态学分 (一)
析。
尸体解
(二)活体组 织检查
通过采集病变处的细胞, 涂片染色后进行诊断。细 胞的来源可以是病变部位 的脱落细胞,也可以是自 然分泌物、排泄物或体液
(三) 细胞 中的细胞。

2024版病理学ppt课件

2024版病理学ppt课件

病理学ppt课件目录CONTENCT •病理学概述•细胞与组织的适应与损伤•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炎症•肿瘤•心血管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01病理学概述病理学的定义与任务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结局和转归的医学基础学科。

揭示疾病的本质和发生发展规律,为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通过尸检、活检、细胞学检查等,对疾病进行诊断,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01020304形态学观察免疫学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动物实验病理学的研究方法运用PCR 、基因测序等技术,研究疾病相关基因和蛋白质的表达和调控。

运用免疫组织化学、免疫荧光等技术,研究疾病过程中的免疫机制。

运用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等技术,观察组织和细胞的形态结构变化。

通过建立动物疾病模型,模拟人类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研究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与基础医学的关系与临床医学的关系与预防医学的关系与法医学的关系病理学与其他医学学科的关系病理学是基础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其他基础医学学科提供疾病研究的理论和技术支持。

病理学是临床医学的重要基础,通过病理诊断明确疾病的性质和类型,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病理学通过研究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为预防医学提供理论依据和策略指导。

病理学在法医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尸检和活检等技术手段,为法医学鉴定提供客观依据。

02细胞与组织的适应与损伤细胞体积增大,常见于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情况,如妊娠期子宫平滑肌细胞肥大和高血压时心肌细胞肥大。

肥大细胞数量增多,通过细胞分裂实现,如再生和肿瘤性增生。

增生细胞体积缩小、数量减少,功能降低,如老年性脑萎缩和废用性肌肉萎缩。

萎缩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被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所取代的过程,如上皮化生和间叶组织化生。

化生细胞适应的表现形式01 02 03 04 05缺氧细胞得不到充足的氧供应,导致线粒体功能障碍和ATP 生成减少,进而引发一系列损伤。

物理因子包括机械力、高温、低温、电流、激光等,可直接破坏细胞结构或影响细胞代谢。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PPT演示课件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PPT演示课件
病理学与病理课生件理学PPT演示
目 录
• 病理学概述 • 病理生理学基础 • 常见疾病类型及其特点 • 诊断方法与技术应用 • 治疗策略与原则探讨 • 预后评估及生活质量提升建议
01
病理学概述
病理学定义与研究对象
病理学定义
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及疾病 过程中机体形态结构、功能代谢 变化和病变转归的一门基础医学 科学。
复发和转移情况
观察患者疾病复发和转移 的情况,评估治疗效果和 预后。
生活质量改善途径探讨
疼痛管理
通过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手段 ,减轻患者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营养支持
根据患者病情和营养需求,制定合 理的饮食计划,提供营养支持。
运动康复
制定个性化的运动康复计划,帮助 患者恢复体力,提高生活质量。
心理干预在康复过程中作用
病理学作为医学科学的基础学 科,为医学科学研究提供了重
要的理论支撑和实验手段。
02
病理生理学基础
细胞损伤与适应机制
01
02
03
细胞损伤原因
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因 素等外部损伤,以及代谢 障碍、缺氧、中毒等内部 损伤。
细胞适应机制
细胞通过肥大、增生、萎 缩、化生等方式适应环境 变化。
细胞损伤表现
细胞损伤后表现为细胞膜 通透性增加、细胞器功能 障碍、代谢异常等。
结核病
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可侵犯全身各器官,但以肺结核最常 见。临床表现多样,包括低热、盗汗、乏力、消瘦等结核中 毒症状。治疗需遵循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和全程的原则 。
艾滋病
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主要侵犯人体的免疫系 统。临床表现包括发热、盗汗、淋巴结肿大等,晚期可出现 各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预防艾滋病的关键是切断传播途径 ,如避免不洁性行为、不共用注射器等。

病理学-- PPT课件

病理学-- PPT课件

病理学的任务就是运用各种方法 研究疾病的原因、在病因作用下 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以及机体在 疾病过程中的功能、代谢和形态 结构的改变,阐明其本质,从而 为认识和掌握疾病发生发展的规 律,为防治疾病,提供必要的理 论基础。
整体自然疗法思想,就是严格建立 在病理学基础之上所发展出来的健 康生活管理系统。通过对各种可能 的致病因素的管理和控制,以及对 于各种发病条件的管理与控制,通 过每个患者自觉提高对自己健康的 责任,主动进行生活方式、行为习 惯、饮食心态等等的调整,使病人 最大程度地获得康复的机会。
主动地教育患者,并使得患者自 己自觉自发地担当健康的责任, 对自身的行为进行筛选管理,并 通过训练,删除对身体不利的, 锻炼对身体有利的。随着时间的 积累,获得康复的可能性,逐渐 放大。
我们坚持认为,每一种慢性疾病都 存在着康复的可能。未知的治疗手 段,不应该作为一种结论公布给患 者。医疗的局限,必须科学地面对。 医院和医生仅仅担负了协助控制疾 病的一小部分,而患者自己,参与 到整个治疗过程中来,主动进行全 方位的,整体的健康管理,必定为 获得康复,创造生机,提供最大化 的可能性。
所涉及的,不是疾病的治疗,而 是个人生活管理的严格教练。是 最终彻底获得健康摆脱疾病的根 本之道。
没有一种疾病是从天而降,无端 端成为你的麻烦的。也许,我们 无法非常精准地把每一种原因都 分级、分类、分科进行研究,但 是,很肯定的是,如同世界卫生 组织所公布的那样,我们清楚地 知道,除了环境因素和极少数遗 传和先天的因素之外,大部分的 慢性疾病都和生活方式不当有关。
那么,从一个广义的角度去看, 至少,重新优化生活方式,消除 对身体不利的那一部分,增强对 身体有利的那一部分,就一定可 以从某种程度上帮助病人缓解疾 病,甚至摆脱疾病恢复健康。

病理学讲义-PPT课件

病理学讲义-PPT课件
病因及发病 贫血、感染、中毒、缺O2、营养障碍 a、脂蛋白合成障碍 脂肪不能运出 b、脂肪合成过多 细胞内堆积。 c、脂肪酸氧化障碍 脂肪利用障碍
医学
10
病变特点
肝脏:重量↑,体积↑,色黄、有油腻感 镜下:细胞肿大,细胞内出现脂滴空泡, 核被挤压到一侧 苏丹III染色(红色)
心脏:心内膜下及乳头肌呈虎皮斑纹——虎斑心 心肌脂肪浸润
3)红色血栓
局部血流停止,凝固
血栓的尾部
2、动脉及心腔内血栓
白色血栓
附壁血栓、疣状血栓
3、毛细血管内血栓
纤维素构成透明血医栓学
27
3、血栓的结局 1、软化、溶解、吸收 激活纤溶系统,中性粒细胞释放溶解酶 2、机化、再通 3、钙化 静脉石
4、血栓对机体的影响 1、阻塞血管 2、栓塞 3、心瓣膜变形
医学
3.玻璃样变性中,玻璃样物质由免疫球蛋白构成的是(A)
A.浆细胞胞浆内Rusell小体
B.肝细胞胞浆内Mall0orr小体
C.肾小管上皮细胞胞浆内玻璃样小滴
D.小动脉管壁内玻璃样物医质学
19
第三章 损伤的修复
一、再生 机体对损伤组织进行修补恢复的过程称为再生
类型: 1)完全性再生
由损伤部周围的同种细胞来修复,完全恢复原组织 的结构和功能 2)不完全性再生(纤维性修复) 缺损的组织由纤维结缔组织来修复,斑痕修复
30
(2)脂肪栓塞
来源:骨折,骨科手术,脂肪组织挫伤
后果:
肺:栓子随静脉→肺A栓塞于肺→左心→大循环→全身脏器
脑:出血、梗死、水肿
(3)气体栓塞
来源:
(1)颈、胸部外伤、手术
(2)减压病(潜水病、沉箱病)
后果:
当进入血循环气体量达到100ml时形成泡沫血→

病理学课件PPT课件

病理学课件PPT课件

7
四、病理学的研究方法
1、人体病理学研究方法 1)尸体解剖(尸检autopsy)
对死者的遗体进行病理剖验。 作用有:确定死因;发现某些特殊 疾病;收集、积累各种疾病的病理 资料;推进器官移植手术的开展。
2020/12/30
8
2020/12/30
9
2)活组织检查(活检biopsy)
对活体组织采用局部切除、钳取
病理学内容中有总论和各论两 方面。前者阐述各疾病的共性内容, 不同疾病的共同病变,疾病发生、 发展的共同规律;后者阐述各疾病 的各自特点。
2020/12/30
5
主要研究:
① 疾病发生的原因(病因学etiology)
② 病因作用下疾病发生发展过程(发病学 pathogenesis)
③疾病过程中机体的功能、代谢和形态学 变化(病理变化pathological changes)
④病理变化引起的临床表现(临床病理联 系clinic-pathologic relations)以及转归和结 局等。
2020/12/30
6
三、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
基础 医学 1学. 科
桥梁作用 病理学
临床 医学 学科
2.
3. 实践意义:病理知识和病理诊断是 临床疾病诊断治疗的根本与依据。
2020/12/30
、排泄物或人工获取的各种脱落细胞 进行染色观察。
2020/12/30
12
2020/12/30
13
2、实验病理学研究方法
1)动物实验
通过复制人类疾病模型或动
物自发性疾病,研究疾病的病因 、发病和转归的规律。此外可进 行一些不宜在人体上进行的研究 。
2020/12/30
14

动物免疫系统病理—脾炎(动物病理学课件)

动物免疫系统病理—脾炎(动物病理学课件)

慢性脾炎
结局与影响:病因消除或疾病缓解后,大部分慢性脾炎 可逐渐恢复正常;但若病程较长,由于间质的增生,而使慢 性脾炎通常以不同程度的纤维化为结局,脾脏中增生的淋巴 细胞逐渐减少,局部网状纤维胶原化,上皮样细胞转变为成 纤维细胞,从而纤维化;纤维化的脾脏被膜、小梁也因结缔 组织增生而增厚、变粗,体积缩小、质度变硬,称为硬结性 脾炎。
急性炎性脾肿
脾炎
脾脏的炎症成为脾炎,是脾脏最常见的一种病理过程 ,多伴发于各种传染病,也可见于寄生虫病和某些非传染 性疾病。
急性炎性脾肿 脾炎 坏死性脾炎
慢性脾炎
急性炎性脾肿
常见原因:多见于炭疽、弓形虫病、急性猪丹毒、急性 副伤寒、急性链球菌病等。也可见于牛泰勒焦虫病、马梨形 虫病等急性经过的血液原虫病。
病理变化:脾脏体积显著增大,但程度不同,一般比正 常大2~3倍,有时甚至可达5~10倍;被膜紧张,边缘钝圆; 切开时流出血样液体,切面隆起并富有血液,明显肿大时犹 如血肿,呈暗红色或黑红色,白髓和脾小梁固有纹理模糊, 脾髓质软,用刀轻刮切面,可刮下大量富含血液而软化的脾 髓;高度肿大时,可发生破裂新城疫、 禽霍乱、巴氏杆菌病、结核病、牛坏死杆菌病及弓形虫病等。
病理变化:脾脏体积不肿大或轻微肿大,其外形、色彩、 质度与正常脾脏无明显的差别,透过被膜可见分布不均的灰 白色坏死小点。
坏死性脾炎
坏死性脾炎
结局与影响:坏死性脾炎的病因消除后,随着坏死液化 物质和渗出物的吸收,淋巴细胞和网状细胞的再生,恢复脾 脏的结构和功能一般可以完全。如果脾实质和支架结构遭受 严重损伤,脾脏则不能完全恢复,此时实质成分减少,出现 纤维化,小梁和被膜由于结缔组织增生而增粗和增厚。
慢性脾炎
常见原因:多见于慢性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如结核、鼻 疽、布氏杆菌病、副伤寒、牛传染性胸膜肺炎、锥虫病、焦 虫病、亚急性或慢性马传染性贫血等。

病理学病例诊断分析PPT课件

病理学病例诊断分析PPT课件

数字化与智能化技术应用
02
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提高病理学诊断的效率和准确
性。
多学科融合与综合诊断
03
加强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形成综合诊断体系,提高整体医
疗水平。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分子生物学检测结果分析
基因突变检测
通过PCR、测序等方法检测特定基因 的突变情况,如抑癌基因失活、癌基 因激活等。
基因表达谱分析
蛋白质组学分析
检测组织中蛋白质的表达和修饰情况 ,揭示蛋白质在病变过程中的作用。
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组织中基因 的表达情况,揭示病变的分子机制。
03 病例诊断思路与依据
主诉与病史
主诉
患者自述的主要症状及持续时间
病史
既往患病及治疗情况,家族遗传病史等
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结果
体格检查
身高、体重、血压、心率等生命 体征,以及各系统检查结果
辅助检查
实验室检查结果(如血常规、尿 常规、生化等),影像学检查结 果(如X线、CT、MRI等)
初步诊断及依据
初步诊断
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结果,初步判断患者所患 疾病
鉴别诊断要点梳理
01
02
03
04
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患者病史,包括症状 、体征、既往病史、家族史等

体格检查
全面细致的体格检查,特别注 意与病变相关的部位和器官。
实验室检查
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实验室检 查项目,如血液、尿液、生化
等。
影像学检查
如X线、CT、MRI等,有助于 明确病变部位、范围和性质。
确诊依据总结
活检组织获取途径及注意事项

病理学技术的应用PPT课件

病理学技术的应用PPT课件

病理学的形态观察方法和新技术
• 大体观察 • 组织学和细胞学观察 • 组织化学和细胞化学 • 免疫组织化学 • 超微结构 • 分子生物学技术 • 流式细胞术 • 计算机图象分析技术
qualitative quantitative
病理学的应用范围
• 病因学研究 • 发病学的研究 • 基本病理变化—揭示疾病的本质、进行
PBS洗3次 X 3分钟
DAB显色
自来水洗
脱水
苏木素染核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结果分析和判断
阴性
CK—胞浆阳性
细胞核阳性---PCNA
胞膜阳性
注意事项
• (1)判断原则 • (2)对照设计 • (3)非特异染色 • (4)失败的原因及其处置方法
(1)判断原则
• 必须设立染色对照:阴性对照,阳性对照 • 抗原表达必须在特定部位:胞膜、核、浆 • 尽量避开出血、坏死及切片刀痕和界面边
病理学常用技术在科研中的应用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 吕自力
病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人体病理学的诊断和研究方法:ABC • 尸体剖检 autopsy,gold standard • 活体组织检查 biopsy,frozen sections. • 细胞学检查 cytology
(二)实验病理学的研究方法 • 动物实验 animal experiment • 组织和细胞培养 tissue & cell culture
• 结果:可疑阳性
• 原因: 阴性对照组织选择不
准确,含有靶抗原
• 结果:阳性
• 试验片:+ • 阳性对照片:+ • 阴性对照片:• 空白对照片:-
• 原因:

医学PPT课件:病理学(全套课件335页)

医学PPT课件:病理学(全套课件335页)
对细胞内部和 表面 超微结构的观察
4.组织化学和细胞化学观察: 特异性 能反映组织和细胞化学成分
各种蛋白质,酶类,核酸,糖原等 5.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细胞化学方法:
运用抗原抗体结合的原理.了解组织细胞的免疫 学性状 --- 病理学研究和诊断. 6.其他方法: • 形态测量(图像分析)技术(image analysis) • 流式细胞仪技术(flow cytometry), • PCR、原位杂交技术、基因芯片和组织芯片 •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术(laser scanning confocal microscope)等
2. 积累医学科研资料,为发展病理学作贡献 3. 协助公安部门破案,帮助解决医疗纠纷 4. 是医学生学习资料的重要来源
(二).活体组织检查 (biopsy)
概念: • 取活体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检查 明确诊断
(diagnostic pathology) 方法: 局部切除 钳取 搔刮 摘除 优点: 组织新鲜 保持病变真相 诊断准确

病模型
(五)组织培养和细胞培养

(tissue and cell culture)
• 将某种组织或细胞用适宜的培养基在
• 体外进行培养
五.观察方法
1大体观察:肉眼 放大镜 量尺 • 病变的性状(大小.形状.色泽.重量 • 表面.切面状态.病灶特征及坚度等 2 光镜观察: • (1)组织切片 HE染色 • (2)细胞学涂片 3电子显微镜观察:透射及描电子显微镜
二. 病理学的内容和任务
1. 总论: 普通病理学 (general pathology)
研究各种疾病的共同的基本规律 2. 各论: 系统病理学
(systemic pathology) 研究各个器官或系统疾病的特殊规律。

病理学(全套课件328p)ppt课件 - 副本

病理学(全套课件328p)ppt课件 - 副本
– 脓性窦道或脓性瘘管不断排出脓性渗出 物,长期不愈。
• 炎症灶的病原微生物或某些毒性产物可侵 入血循环或被吸收入血,引起:
• (1)菌血症(bacteremia) • (2)毒血症(toxemia) • (3)败血症(septicemia) • (4)脓毒血症(pyemia)
• 肉芽肿: 巨噬细胞及其演化细胞呈局限性浸润和增
• 类型:
– 坏死—他杀 – 凋亡—自杀(cell suicide)
• 坏死:活体内局部组织、细胞的死亡。
• 细胞坏死的标志: 细胞核的变化-固缩、碎裂、溶解
• 凝固性坏死(coagulation necrosis) • 液化性坏死(liquefaction necrosis) • 纤维素样坏死(fibrinoid necrosis) • 特殊类型坏死
3.肺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肺组织肿胀,重量 增加,质地变硬。光镜下纤维组织增生,肺 泡壁增厚,可见巨噬细胞吞噬含铁血黄素, 最可能的诊断是: A.尘肺 B.细菌性肺炎 C.肺结核 D.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E.病毒性肺炎
第四章 炎 症 (inflammation)
一、炎症的概念
• 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致炎因子损伤 所发生的以防御为主的病理反应过程。
纤维母细胞,纤维细胞,肌纤维母细胞
肉芽组织功能: (1)填补伤口缺损,或连接断裂的组织 (2)抗感染保护创面 (3)机化和包裹坏死组织,血栓、血凝块、
及其他异物如虫卵、缝线
第二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血液改变: 1、血液量改变:
增多→充血:动脉性充血; 静脉性充血(瘀血);
减少→缺血;
2、血液质改变: 血液凝固性增高→血栓形成; 血液内出现异物→栓子→栓塞→梗死;
• 肥大:因细胞体积增大,导致该器官体积增大 生理性肥大:如妊娠子宫增大,运动员肢体 肥大。 病理性肥大: 代偿性:高血压病左心室肥大 内分泌性:肥胖症

病理科免疫组化在临床上的应用及其意义课件

病理科免疫组化在临床上的应用及其意义课件

病理科免疫组化在临床上的应用及其意义免疫组化技术是以免疫学的抗原抗体反应为其理论基础发展起来的一门方法学,在生物学领域尤其是在医学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对疾病尤其是肿瘤的诊断、鉴别诊断及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

免疫组化技术是20世纪70年代初Sterb Berger在酶标法的基础上发明的,80年代在外国开始应用于临床研究和诊断,90年代初在我国逐渐开始应用于疑难病例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发展,抗体种类从研发开始的十几种发展到目前数百种抗体应用于临床科研的各个领域,我国在临床病理诊断上可用抗体293种。

由于抗体较昂贵,所以各院根据活检量和病种不同选择不同的抗体,这些抗体对大部分疑难病例的诊断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

对病人的预后及指导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目前常用的抗体分四大类1.上皮性标记物:CK high(AE3),CK low ,CK-pan,CK19,CK7,CK20,EMA,CEA,-CA15-3,SCLC , E-Caldeherin, CA125, Tg(甲状腺球蛋白) ,TTF-1AFP。

这些抗体阳性,表明肿瘤组织起源于上皮组织,如果是恶性肿瘤,就是癌2.间叶组织标记物:SMA ,Desmin,Vimentin,Lysozyme,AACT , CD68 MyoD1,CD117,这些抗体阳性,表明肿瘤组织起源于间叶组织,如果是恶性肿瘤,就是肉瘤。

3.神经及神经内分泌标记物:CgA ,Synaptophysin,NSE,S-100:NF (神经纤维丝蛋白),GFAP,CD99,CD56。

4淋巴细胞标志物:T cell标记物:CD3, CD45RO , CD43, CD5, CD8,CD4,ALK,GranmB , CD56 。

B cell标记物:CD-20 ,CD79a ,CD23,CD10 ,Kappa ,Lambda CD21 CD38 ,CyclinD1 ,Bcl-2。

医学原虫(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课件)

医学原虫(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课件)
(由迟发型子孢子在体内的发育所致/只有间日疟原虫与卵
形疟原虫可引起复发,这二种疟原虫有迟发型子孢子。
红 内 期 虫 数
时间
红 内 期 虫 数
再燃
发热阈值
复发
发热阈值
(四 )实验室检查
病原学检查:周围血中检测疟原虫——确诊 1、方法:最常用的为_——薄血膜涂片法或厚血膜
涂片法。 2、检查对象:间日疟原虫红内期各阶段,恶性疟原
流行虫种:我国主要流行间日疟原虫,其次 是恶性疟。
2. 流行的三个环节
(1)传染源:外周血中有疟原虫配子体的带虫者和病 人,在自然的情况下为疟疾的传染源。输血时,血液 中有红内期疟原虫(除了配子体)的病人和带虫者。
(2)传播途径:主要经媒介昆虫蚊传播,在我国有中 华按蚊、嗜人按蚊、微小按蚊和大劣按蚊。此外还有 输血传播和胎盘传播。
原因: (1)疟原虫在红细胞内的繁殖导致红细胞 的破裂,使红细胞数量下降。 (2)脾功能亢进,吞噬大量正常红细胞。 (3)免疫病理学原因使红细胞被破坏。 (4)骨髓造血功能的抑制。
4. 脾肿大
5. 凶险型疟疾 多见于恶性疟,高度地方性流行区
的儿童、少年及疫区无免疫力的其它人群,因未能及时治 疗所致。其主要症状为剧烈头痛、持续高热、昏迷、惊厥 等。死亡率高。常见的有脑型(昏迷型/最常见/最危险)、 超高热型、厥冷型和胃肠型等。
胃内配 子生殖
胃壁孢 子生殖
• 疟原虫的形态鉴别主要依据其寄生在红细 胞内期虫体的形态特征、及被寄生的红细 胞的变化。
1. 早期滋养体(环状体)
2. 晚期滋养体(大滋养体)
3. 裂殖体(未成熟、成熟)
4. 配子体(雌、雄)

体 环状体

免疫组化结果判断及常见问题的分析ppt课件

免疫组化结果判断及常见问题的分析ppt课件

40

“阴阳脸”着 色
免疫组化结果判断及常见问题的分
41

气泡
免疫组化结果判断及常见问题的分
42

非特异性着色及其对策
非特异性着色原因 操作过程冲洗不充分 内源性过氧化物酶
内源性生物素 电荷吸附 抗体不纯
切片制片不当 加试剂后切片干燥
对策 每步冲洗3×5min
3%H2O2封闭 使用生物素阻断试剂盒阻断
免疫组化结果判断及常见问题的分
23

2、图象处理系统组成
图象输入(显微镜、扫描仪) 图象处理运算(病理图文分析软件) 图象、数据输出
免疫组化结果判断及常见问题的分
24

3、图象处理系统功能
几何形态学定量分析 细胞核、浆的大小、面积、核浆比; 细胞分布密度、个数; 血管、 腺体的面积、密度;间质的面积 免疫组织化学分析 按着色灰度分类,计算阳性、阴性细胞的面积含量 DNA倍体分析 计算正常细胞及肿瘤细胞DNA 含量,给出倍体参数、DNA参数分布 直方图 AgNOR分析 颗粒分析:数目、大小、面积、比例
免疫组化结果判断 及常见问题分析
武汉大学病理学教研室 杨飞
免疫组化结果判断及常见问题的分
1

免疫组化结果判断及常见问题的分
2

肝脏:CK8理想着色,胆管上皮细胞强阳性, 肝细胞呈不同层次阳性。
免疫组化结果判断及常见问题的分
3

pan CK(AE1/AE3) 在肝脏理想的染色,采用了热修复。 肝细胞膜、胆管强而清晰的着色。背景干净。
免疫组化结果判断及常见问题的分
25

免疫组化结果判断及常见问题的分
26

病理学PPT课件

病理学PPT课件

.
15
.
16
Diagnosis and research methods
• Autopsy:
The purposes of autopsy:
Significance:
1. Confirmation diagnosis and major cause of the death
2. Discover some new diseases.
3. Accumulation experience of clinical treatment
4. Accumulation specimens
“盖棺定论”
.
17
Diagnosis and research methods
Human pathology
Biopsy: a procedure where diseased tissue is
Disease–—loss of ease to the body (dis-ease) An entity with a cause
Illness—is the reaction of the individual to disease in the form of symptoms and physical signs
.
23
Diagnosis and research methods
Experimental pathology 动物实验(animal experiment) 组织和细胞培养(tissue and cell culture)
.
24
Basic techniques in the study and diagnosis of pathology
病理学诊断“金标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由此可见,机体的防御反应即免疫 反应,乃由一系列“异己”或“非 我”的物质所诱发。此类物质的种 类繁多,性质各异,但其共同特点 是能引起机体对之产生相应的对抗 物质即抗体(antibody)或细胞,故 统称之为抗原(antigen)。抗原是 免疫病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
免疫病理学的内容
• 机体的免疫系统 • HLA系统及其与疾病的关系 • 超敏反应 • 免疫耐受性及自身免疫性疾病 • 免疫缺陷病 • 免疫增生病 • 移植免疫 • 肿瘤免疫
在蛋白质抗原中,这种抗原决 定簇乃由少数氨基酸组成,在多糖 类抗原中则由少数糖残基组成。这 种抗原大分子可带有多个抗原决定 簇,因而为多价抗原。每一抗原决 簇又有与其各自相应的特异性抗体, 犹如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免 疫 病 理 学
第一章 免疫病理学概论
• 随着人们对疾病病因、发病学认识的 不断深入,以及新病种的相继出现, 经典的病理学也随之不断发展和分化, 逐渐形成了不同的分支。免疫病理学 (immunopathology)便是其中之一。
• 所谓免疫,顾名思义乃机体借助 自身的防御功能以抵抗致病因子, 达到自我防护的能力和过程,是 机体在进化过程中获得的“识别 自我,排斥异己”的重要功能。
• 特性: ①具有引起抗体形成的能力; ②可与相应抗体发生特异性反应; ③在一定前提下可阻抑抗体的形 成,即具有“耐受原性” (tolerogenicity)。
由此可见,抗原实为一切免疫反 应的始动因子,故在机体的免疫过程 中具有必不可少的作用。从化学性质 上看,抗原为具有特异性的高分子物 质,其分子量通常在10000以上,且大 都为生物源性异体蛋白质,但也可为 大分子多糖、脂蛋白、蛋白多糖或脂 多糖。非结合核酸及纯脂质则一般不 具抗原性。
• 一个自然抗原具有二种结构成分, 即高分子的载体(具抗原性)和抗 原决定簇(决定抗体的特异性)。 由于其物理、化学特性,抗原被机 体识别为“异己”或”非我“,故 机体乃对其发生特异性的防御反应, 即免疫反应。
• 在免疫反应过程中,抗原物质能激 活机体的免疫活性细胞,并使之产 生相应的抗体(免疫球蛋白, immunoglobulin),广泛分布于体 液内,引起免疫反应,即体液免疫 (humoal immunity);抗原物质也 可特异性地致敏免疫细胞,对之发 生免疫反应,即细胞免疫(cellular immunity)。
非特异性免疫
(nonspecific immunity)
机体自身
防御机制 特异性免疫
(specific immunity)
一、非特异性免疫
(nonspecific immunity)
• 非特异性免疫表现为机体的一般抵抗力 (resistance)。在此过程中,机体对入 侵的致病因子(如细菌等),无需特殊的 识别过程而直接对其加以防御,例如,体 表的皮肤和腔道器官的粘膜可直接对入侵 因子加以拦阻;胃酸和阴道的乳酸可直接 杀灭入侵的细菌;吞噬细胞、补体系统、 干扰素以及一般炎症过程等,都具有非特 异性的防御作用,等等。
• 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与机体的免 疫状态密切相关。因而,研究机体 免疫状态与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 便成为深入认识和防治有关疾病的 重要内容和关键环节。免疫病理学 的任务便是研究免疫与疾病的关系, 探讨有关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免 疫学机制,以及所出现的病理改变。
第一节 免疫病理学的基本内容
• 人体机体始终都处在错综复杂的 内外环境中,经受着各种各样环 境因子的影响和侵袭,由此不断 发生自我保护性的反应,以维护 自身的完整和生存。这种反应, 概言之即机体的防御反应,亦即 免疫反应(immune reaction)。
免疫反应的结果是,或者将进入 机体的异己物质加以无害化,或加以 破坏,从而发挥对机体的保护作用 (防御性免疫反应)。与此同时,机 体通常会发生改变而处于一种特定的 状态,当机体再次接触该抗原时,则 更迅速、更强烈和更有效地发生免疫 反应,这反映了机体的免疫记忆 (immunememory)能力。免疫记忆能 力在免疫病理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节 抗原在免疫病理学中的 地位和意义
• 概念:抗原(antigen)乃“抗体原” (antisomatogen)一词的简化,意 即可以引起抗体形成的物质。此种 物质如经由胃肠外途径接触或进入 机体,可引起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 (antibody)并与之发生反应(抗原 抗体反应)。但如过量进入机体, 或在胚胎期或新生儿期进入机体, 则亦可阻抑相应抗体的形成。
• 但必须说明的是,这里所说的“异己” 或“非我”物质并非一定来自外界 (如细菌、病毒等),机体本身的细 胞或细胞成分也可由于突变或因诸如 病毒等因素引起的转化,而变为“非 我”,于是机体的免疫系统也可予以 识别,并通过特异性的免疫反应而加 以清除。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机体通过这种特异性的免疫反应而进 行自我防护,以维持自身的个体特性 和完整性。免疫病理学的内容和任务 即主要研究这种特异性免疫反应的发 生发展及其病变的过程。如果免疫反 应的过程引起了局部细胞及组织的损 伤和结缔组织及血管反应,在形态上 即表现为炎症。
二、特异性免疫 (specific immunity)
特异性免疫即一般所称的免疫,其基础 是机体所具有的针对某种特殊致病因子的特 异性反应能力,即机体通过进化及专门的 “培训”,能对自身的物质(“自我”)和 非自身的异己物质(“非我”)加以识别, 当遭遇这些物质时则能予以区别对待和处理, 或不发生反应,或针对该物质发生反应而加 以破坏、排除,或自身遭受破坏。
• 根据抗原的结构和性质上的差异, 可将其区分为全抗原和半抗原,二 者在免疫反应和免疫病理学中的作 用和地位有所不同。
一、全抗原 (complete antigen)
• 所谓全抗原乃指任何一种能诱发免 疫反应的亦即具有免疫原性的物质, 并且能与其反应产物发生特异性反 应,如上述异体性大分子物质(蛋 白质、脂蛋白、糖脂、多糖等,特 别是致病菌的表面结构物质)。其 抗原特异性并非由整个抗原大分子, 而只是由其表面的较小区域引起。 这种较小的表面区域称为抗原决定 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