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学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水产养殖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90801)
水产养殖(090801)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学科简介与培养目标水产养殖是水产学主要的二级学科之一,重点研究水产动物的生物学特性、生存规律及其与水环境的关系,是水产养殖理论与技术有机结合的一门学科。
水产养殖以近代生物学为基础,它的发展不仅为人类提供了大量优质的动物蛋白质,改善了人类食物结构,满足了人口日益增长对水产品的需求,同时还促进了食品、医药、化工、印染等多行业的发展,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因此,作为一门应用学科,它与国计民生有着密切关系。
该学科的发展融合了生命科学、生物技术、环境科学、计算机技术和信息科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从苗种繁育到成体养殖的人工控制程度日益提高,生产向着健康、无公害的绿色养殖方向发展。
水产养殖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是:培养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适应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水产教学、科研、生产技术和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
基本要求:1.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具有集体主义观念和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成为有道德、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年轻一代;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团结、敬业、求实、创新”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积极为我国的水产事业建设服务。
2.掌握水产养殖学科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和必要的实践技能;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和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工作能力;了解本门学科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和动态,具有实事求是、严谨的科学作风。
3.掌握至少1门外国语,熟练地运用一门外语阅读本专业书刊和撰写专业论文摘要,并具有一定的口语表达能力。
4.身心健康。
二、研究方向水产养殖是以数学、化学、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为基础,研究水产动植物的生物学特性、生存规律及其与环境的内在联系等的水产养殖理论与技术的一门学科。
水产一级学科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水产一级学科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1.具备水产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够参与和组织水产科
学研究的能力。
2.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独立设计和完成水产科
学研究项目。
3.具备跨学科综合研究与分析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
段解决实际问题。
4.具备较强的团队协作和组织管理能力,能够在科研团队和水产相关
领域中具有一定的带头引领和推动作用。
二、培养内容
1.学术课程培养:学生需修读并通过一定数量的学术课程,涵盖水产
一级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前沿研究方向。
其中包括水产生物学、渔业资源学、水产资源利用学、水产养殖学、水产保护与修复学、水产养殖工程学等学
科课程。
2.实践锻炼:学生需通过参与科研项目、实验研究、实习等方式进行
实践锻炼,培养科学研究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学生还可以通过参加学术
会议、论文发表等途径提升自己的科研水平。
3.学术研究:学生需选择一个具体的研究方向进行深入研究,选择导
师的指导下进行创新性研究,并完成硕士学位论文。
学生需要具备独立思
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一定范围内做出独立性的研究成果。
三、培养模式
1.导师指导+科研指导:每位学生配备一名导师和一名科研指导教师,导师负责学生学术生涯规划和学科发展指导,科研指导教师负责具体研究
项目的指导和学术指导。
学生通过与导师和科研指导教师的密切合作,获
得专业知识和研究技能。
非全日制农业硕士专业养殖领域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非全日制农业硕士专业养殖领域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非全日制农业硕士专业(养殖领域)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领域代码:095105)(专业、领域英文名称:Animal Breeding)一、培养目标农业硕士养殖领域专业主要为养殖业和饲料工业技术研究、应用、开发及推广,畜牧生产与管理、饲料加工、科研教育等企事业单位和管理部门培养具有综合职业技能的应用型高层次人才。
具体要求为:1. 农业硕士养殖领域专业学位获得者应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基本原理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学风严谨、锐意进取、勇于创新,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 农业硕士养殖领域专业学位获得者应掌握动物养殖领域的坚实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3. 身心健康。
二、研究方向1.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主要以研究提高家养动物生产效益的遗传育种技术、繁殖技术、饲养管理、产品初加工技术等为目标,开发、利用各种家养动物养殖实用技术,主要有牛羊的生产、猪的生产、家禽的生产和经济动物的生产与管理等几个方面。
2.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主要研究动物生产性能及产品质量与饲料营养之间的关系及其调控作用、动物在不同外界环境条件下对营养物质的需要规律、如何通过生物法、饲料加工工艺等途径提高饲料资源利用效率、如何减少粪污和温室气体排放、开发利用微生态制剂、酶制剂和寡聚糖等绿色饲料添加剂等。
3. 特种经济动物饲养主要研究毛皮动物、药用动物、水生动物、飞禽等经济动物的繁育、营养调控、饲养管理,遗传资源保护,经济动物的产品开发和生物活性物质的质量评估以及毛皮动物、药用动物、水生动物、飞禽等经济动物的主要疾病防控和动物卫生保健。
三、学习年限采用“进校不离岗”的非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在校学习累计时间不少于6个月,最长不超过5年。
水产养殖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090801 水产养殖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遵循党的教育方针,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和具有创新精神的水产养殖学专业高级专门科技人才。
要求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基本原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掌握本专业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熟悉所从事专业的国内外发展动态;能理论联系实际,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和技术工作能力;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阅读本专业外文研究资料和撰写论文摘要,具有一定的听、说能力。
二、学习年限全日制研究生学习年限为3年三、培养方式课堂教学、实验教学与科研活动相结合四、研究方向01、水产动物遗传育种与种质资源学02、水产动物繁殖与发育生物学03、水产增养殖学见附表五、课程设置见课程设置表六、科学研究、教学实践和学位论文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参加科研活动不少于200天。
协助导师教学工作,给本科生独立讲授所学专业相关课程20学时以内。
独立完成学位论文1篇。
七、答辨及学位授予完成规定学位课程和非学位课程学习,修满27—30学分,通过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授予农学硕士学位。
附:培养方案修改说明1、本方案根据学校关于修改《贵州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的通知进行修改。
2、培养目标按原培养目标不变。
3、培养年限由原来的3年改为2~3年,其目的主要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刻苦工作,缩短1年培养的时间,减少人才培养成本。
4、增加培养方式(采取课堂教学、实验教学与科研活动相结合)。
5、课程设置中非学位课全部统一改为36学时,2学分。
并按学校要求修改培养环节,分为:(1)协助教师进行本科生教学,讲授课程20学时以上,参加教师科研1项以上(1学分);(2)每学期参加院内外学术交流和学术报告4次以上(1学分)。
(3)第2学年开始两周进行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答辩(1学分)(4)第5学期公开作学术报告1次(1学分)(5)参加生产劳动与社会实践或专业实践总计10天以上(1学分)(6)毕业前须在省级或省级以上期刊或学术会议上公开发表本专业学术论文1篇以上。
西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报表一级学科名称水产学专业名称
西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培育方案(报表)一级学科名称水产学专业名称水产养殖学专业代码090801西南大学研究生院制表填表日期:2006 年 7月 12日订正日期:2006年 11月9日一、学科(专业)主要研究方向序号研究方向名称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内容、特点与意义( 博导注明 ) 本方向主要进行水生生物种质资源及基因资源的保护、挖掘与利用研究。
要点研究内容包含:长江上游名优鱼类的遗传多样性1 水生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与种质判定、原种保留;优秀性状的分子遗传标记、重要功能基因的克隆、转基因系统的成立与生物工程育种;经济鱼类生殖、生长及发育调控的分子机理研究,以及模式生物斑马鱼分子发育生物学研究等。
本方向主要从事渔业资源检查评估和水产动植物增养殖的理论和技术研究。
要点研究内容包含:长江上游重要经济鱼类资源变2 渔业资源与水产增养殖动规律,水产动植物繁育理论与技术、经济鱼类的移养驯化和人工生殖、无公害化水产养殖、天然水域生态渔业、设备渔业、水产集约化养殖、养殖新品种的引进与开发等。
本方向主要从事水产动物的营养机理和饲料配制研究。
要点研究内容包含:水产动3 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物营养生理、营养需求与代谢、营养与质量、营养与免疫、营养与环境以及重要经济水产动物人工全价配合饲料的配方和加工。
本方向主要以长江上游渔业水域生态与环境为研究对象。
要点研究内容包含:渔业4 渔业生态与环境生产对天然水域环境质量的影响,水体富营养化的过程和机理,受损水体的生态修复,渔业环境质量评论。
本方向主要从事水产动物病害防治研5 水产动物医学究。
要点研究内容包含:水产动物病原诊疗、无公害鱼药的开发及药理药效学,水产动物病害的免疫防治及机理等研究。
二、培育目标与学制及应修学分培育目标(本表可不填政治标准):培育拥有扎实的水产养殖专业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认识本学科的进展与动向,能独立剖析和解决本学科内存在的理论与实质问题;较为娴熟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身心健康;拥有创新精神的;可以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有关管理部门等的教课、科学研究和管理等工作中起到骨干作用的水产科学高级特意人材。
全日制专业学位养殖领域研究生培养方案试行
全日制专业学位养殖领域研究生培养方案(试行)学科专业代码:095105一、培养目标和要求养殖专业领域是与农业技术推广和农业经济发展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学位。
主要为农业技术研究、应用、开发及推广、农业教育等企事业单位和管理部门培养综合职业技能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
具体要求如下:1.较好的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树立科学发展观,立足“三农”,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我国畜牧业现代化和农业经济发展服务。
2.掌握养殖领域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相关的管理、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从事养殖领域的研究、开发、推广和管理等工作能力。
3.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阅读本领域的外文资料及论文摘要的撰写。
二、研究方向1.畜禽饲料营养调控技术:该方向主要研究通过调控营养素的合理供给实现畜禽的生长发育,达到人们预期生产方向和理想指标的理论和技术。
2.畜禽遗传繁育技术:该方向主要研究家畜的起源分化、遗传多样性、遗传效应、动物品种资源利用和繁殖利用等方面的理论与技术。
3.畜禽安全生产技术:该方向主要研究畜禽安全生产的营养与饲料保障体系、畜禽安全生产的品种与饲养管理保障体系、畜禽安全产品生产的兽医防控及畜禽安全生产的检疫检验体系等的基本理论与技术。
三、培养方式及学习年限1.培养方式:采取课程学习与实践研究相结合的学习方式。
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实行多学科综合、宽口径的培养方式。
2.指导教师:学位论文实行导师负责制,由具有农业技术推广、农业管理实践经验、责任心强的高级技术职称的生产一线人员联合指导,以脱产形式对其专业理论、解决实际问题和开拓创新能力进行综合培养。
3.学习年限农业推广硕士养殖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不超过3年,包括课程学习、生产和社会实践、论文撰写等环节,其中课程学习时间为半年,实践研究不少于1年。
水产养殖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精)
090801 水产养殖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遵循党的教育方针,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和具有创新精神的水产养殖学专业高级专门科技人才。
要求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基本原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掌握本专业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熟悉所从事专业的国内外发展动态;能理论联系实际,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和技术工作能力;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阅读本专业外文研究资料和撰写论文摘要,具有一定的听、说能力。
二、学习年限全日制研究生学习年限为3年三、培养方式课堂教学、实验教学与科研活动相结合四、研究方向01、水产动物遗传育种与种质资源学02、水产动物繁殖与发育生物学03、水产增养殖学见附表五、课程设置见课程设置表六、科学研究、教学实践和学位论文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参加科研活动不少于200天。
协助导师教学工作,给本科生独立讲授所学专业相关课程20学时以内。
独立完成学位论文1篇。
七、答辨及学位授予完成规定学位课程和非学位课程学习,修满27—30学分,通过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授予农学硕士学位。
附:培养方案修改说明1、本方案根据学校关于修改《贵州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的通知进行修改。
2、培养目标按原培养目标不变。
3、培养年限由原来的3年改为2~3年,其目的主要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刻苦工作,缩短1年培养的时间,减少人才培养成本。
4、增加培养方式(采取课堂教学、实验教学与科研活动相结合)。
5、课程设置中非学位课全部统一改为36学时,2学分。
并按学校要求修改培养环节,分为:(1)协助教师进行本科生教学,讲授课程20学时以上,参加教师科研1项以上(1学分);(2)每学期参加院内外学术交流和学术报告4次以上(1学分)。
(3)第2学年开始两周进行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答辩(1学分)(4)第5学期公开作学术报告1次(1学分)(5)参加生产劳动与社会实践或专业实践总计10天以上(1学分)(6)毕业前须在省级或省级以上期刊或学术会议上公开发表本专业学术论文1篇以上。
水产养殖学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水产养殖学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1.系统掌握水产养殖学领域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扎实的学术素养和科学研究能力;2.具备创新科研能力,能够独立开展科学研究,解决实际问题,并在相关领域做出一定的贡献;3.具备良好的科学研究素养和创新意识,能够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进行科学研究和实验室工作;4.具备较高的科学道德水平和职业道德意识,遵守学术规范,负责实验室工作和科研项目;5.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能够与其他领域的专家和学者进行合作,开展交流与合作项目;6.具备较好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能够撰写高水平专业论文并进行学术报告。
二、培养步骤和课程设置1.学术基础课程阶段:在硕士研究生入学后的第一个学期,学生将学习水产养殖学的基础理论课程,包括水产养殖学概论、水产动物学、水产植物学、水产病理学等。
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对水产养殖学的基础知识和理论的掌握。
2.专业课程阶段:在第二和第三个学期,学生将学习一系列的专业课程,包括水产养殖学进展、水产养殖管理学、水产养殖系统工程学、水产养殖技术与方法等。
这些课程将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水产养殖学的前沿动态和研究方法。
3.科研导向课程阶段:第四个学期将主要开展科研导向的课程,包括科学研究方法与实验设计、科研论文写作与发表等。
学生将学习如何进行科学研究和撰写高质量的学术论文。
同时,学生将开始着手自己的硕士研究课题,并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深入研究。
4.硕士论文阶段:在培养的最后一个学期,学生将集中进行硕士论文的撰写和答辩。
在导师的指导下,学生要完成一篇具有一定科研价值的研究论文,并在学术答辩中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和科研能力。
三、科研训练和实践1.科研项目参与:学生在硕士研究生阶段,将参与导师或实验室的科研项目,了解科研流程和方法,并通过实际参与科研项目,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
2.实验室实训:学生将进行一定量的实验室实训,学习和掌握水产养殖学中的实验技术和研究方法。
水产养殖学科研究生“产-学-研”联合培养模式探讨
它还会继续建设下去 吗?
2 0 年9 0 0 8 月2 日,温家宝 总理在全党深 人学 习实践
科学发展 观动员大会上 肯定 教育成绩 的同时 ,指 出 : 教 育还不适应全 面建设小康社会 的新 要求 , 育体制亟待 教 改革 、 育水平亟待提高 、 教 教育投人亟待加强 。 我们必须
十 一+
-+
一+ — 容 、 激发 学 习兴 趣 、 化实践 能力 、 高教育 质量 、 强 提 培 养 高素质人 才 。希 望为 高校教 学 改革提 供一套 解决 方 案, 能满足教学需要和社会 需求 , 形成教 学能力 , 一步 进 促进教学改革 , 让学生成为 改革 中的真正受益者。 以上 的教学 改革 项 目坚持 建 设 和实 施 了八 年 , 在 20 年获得湖北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 09
懂教育的教育工作者来管理大学 。 “ 在 质量工程 ” 建设 和 实施过 程 中 , 些老 师和个 别部 门领导 可 能觉得 “ 品 有 精 课程” 建设 只是 “ 形象 工程 ” 而不 属于 “ 质量 工程 ” 他们 ,
更看重的是科研工作 , 一些大学 的老师之所 以看重科研
提高本科教学质 量。提高高等教育 质量 , 建设 高等教育
研究 生教 育 的 目标 是培养 具有 自主创 新 能力 的高
层次人 才 , 它的基 本特点 是 寓教于 研 , 过 开展研究 工 通 作来培养人才 。 近年来 , 国研究生 教育规模 以每年 1% 我 0
左右 的速度扩 大 , 招生规模 的扩大给我 国的研究 生教育 带来 了很 多的 问题 ,导 致 了我 国研 究生 教育 质量 的下
轮 的精 品课程发 展规划 , 中包 括 : 质资 源共享应 其 优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水产养殖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水产养殖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为保证培养质量,培养创新人才,根据教育部学位委员会文件《关于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以及《中国科学院研究生培养方案制定工作参考意见》、《关于开展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工作的通知》,结合我所学科组成、发展方向及其在国民经济活动中的作用,制定本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1.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守纪律、品德良好,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服从分配,全心全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 硕士研究生应在水产养殖学学科具有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初步了解学科和研究方向的历史、现状、国内外动态和发展方向;至少经历一项研究工作全过程的训练及野外工作实践;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能较熟练地运用一门外语阅读专业文献,并能撰写论文摘要,有一定的听说能力。
3.根据我所科学研究野外工作时间长,体能消耗量大的特点,组织研究生积极参加单位和研究生部举办的各项集体活动。
举办多种形式的学术报告会,培养研究生的表达能力和综合能力,使毕业研究生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质。
二、学科专业及研究方向:水产养殖学主要研究水体经济动植物的养殖过程及其与之相关的基础生物学,包括水生生物学、水域环境学、渔业生态、水产增养殖、生理生态、病理与免疫、渔业环境保护、鱼类遗传育种、鱼类营养与饲料方面的理论和应用问题。
中国是世界上水产养殖历史最长也是鱼产量最大的国家,可追溯到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5世纪已有《养鱼经》问世,历史悠久。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是国内最早从事水产养殖学研究的综合研究机构,在淡水养殖领域综合实力最强,为我国淡水渔业的发展和人才培养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水生生物研究所从建所起一直从事与水产养殖有关的研究工作,目前拥有淡水生态学研究中心、鱼类生物学及渔业生物技术研究中心等相关研究中心。
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淡水渔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武汉)也挂靠我所。
渔业发展领域全日制农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渔业发展领域全日制农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2018年修订)专业代码:095134一、培养目标及要求(一)培养目标渔业发展领域农业硕士是与该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学位,培养具备从事渔业生产、教育、科技研发、技术推广、管理等工作的技能,服务渔业、渔民和渔村的应用、复合型高层次人才。
(二)培养要求本领域分为水产品安全与质量控制、水产苗种工程、水产生物技术、水产饲料工程、水生动植物疫病防控、渔业资源与环境等 6 个方向,培养要求如下:1.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觉悟;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树立科学发展观,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2.掌握系统的渔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以及相关的管理、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具有较宽广的知识面,较强的专业技能、实践技能和技术传授技能,具有创新意识、创业能力,能够独立从事渔业、渔民、渔村发展中的技术和管理工作。
3.能熟练运用计算机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
掌握一门外国语,基本能够阅读本领域的外文资料。
二、招生对象及入学考试(一)招生对象招生对象为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人员。
(二)入学考试入学考试由参加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和学校组织的复试组成。
三、学习方式及学习年限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3 年。
四、培养方式(一)采取课程学习、实践训练、论文研究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建立稳定的农业硕士渔业发展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外实践基地,加强研究生的实践训练,促进实践与课程教学和学位论文工作的紧密结合,注重在实践中培养研究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二)实行双导师制实行校内、校外双导师制。
入学第一学期内成立导师组,其中需包括一位校外实践导师,校外实践导师应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并有高级技术职称,重点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等环节的指导工作。
第一导师是落实研究生各培养环节的责任人。
五、课程设置及培养环节紧密围绕培养目标设置课程体系和培养环节,加大实践课程的比重。
宁波大学水产养殖学专业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
宁波大学水产养殖学专业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一、培养目标按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要求,培养出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实际操作技能和经营管理知识,能胜任水产经济动植物的增养殖生产、管理、科研和教学等相关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和外向型人才。
二、培养基本规格与要求1.具有比较扎实的数学、化学、英语和计算机应用等基础知识。
2.掌握现代生物科学与环境科学的基本理论。
3.掌握主要水产经济动植物品种的生物学特性、人工繁殖、苗种培育、商品鱼养成、水质管理、病害防治等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4.掌握主要水产经济动植物的营养、饲料及其开发利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5.具备水产资源和养殖环境调查及渔业规划统计等基本知识和技能。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
了解水产养殖、生命科学的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7.获得本专业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初步能力。
三、核心课程1.学位课程:生物化学、水生生物学、水产动物疾病学、遗传与育种2.主要课程:甲壳动物学、贝类学、海藻与海藻栽培学、水产动物增养殖学、水产动物营养学、遗传与育种、普通生态学、水化学等。
四、学制与毕业要求1.学制:四年,实行弹性学年制,最长学习年限为6年。
2.毕业最低学分:164学分。
五、授予学位及要求符合宁波大学本科学士学位授予相关规定者授予农学学士学位。
六、各类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要求1.各类课程结构的设置说明课程设置采用“平台+模块”的结构体系。
课程按春季、秋季、短学期安排。
本专业课程包括以下几大类:通识教育平台课程42学分,其中必修32学分,选修不少于10学分。
学科大类教育平台30学分,其中必修24学分,跨学科选修6学分。
专业教育平台38学分,其中必修23.5学分,选修不少于14.5学分。
专业方向模块42学分,其中综合生产实习(一)2学分、综合生产实习(二)14学分(包括野外标本采集2学分、和顶岗生产实习12)、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13学分。
必修课程31学分,选修课程不少于11学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产养殖学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集美大学水产一级学科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2013)一级学科名称:水产一级学科代码:0908学科、专业简介•本学科2009年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发展中心组织的评审中排名第五。
目前本学科形成了五个具有特色和优势的研究方向。
(1)水产养殖学:对福建省主养鱼、虾、杂色鲍、坛紫菜繁育与养殖研究居国内领先或先进水平,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累计12项,其中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
(2)水产生物遗传与育种学:近几年主持承担国家863计划等20项国家级项目,在海水鱼虾贝藻特别是大黄鱼、坛紫菜、杂色鲍的遗传改良技术,以及海水养殖动物抗逆、抗病和生殖等重要性状分子遗传学基础研究方面均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发表了40多篇SCI收录论文,育成的优良品系已在生产上大规模推广应用。
(3)水产生物医学:在水产动物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和分子免疫等研究成果显著,在鳗鲡的疾病防治上特别是快速诊断试剂盒和主要疾病的疫苗研究取得了许多具有应用前景的成果。
(4)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在海水鱼和对虾等营养与饲料研究与开发方面取得一系列成果,部分已实现了产业化或专利转让,取得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研究成果曾获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3项。
(5)渔业资源学:在渔业主要利用对象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与生态环境因子的相互依存关系,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不仅为渔业生产服务也为渔业资源评估和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一、培养目标培养适应新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学、科研和技术推广的水产养殖和渔业生产的高级专门人才,具体要求如下:••1. 掌握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具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作风正派,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和为科学献身的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 在水产方面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门知识和必要的实践技能,熟悉所从事研究领域的发展动态;能较熟练地掌握和运用一门外国语, 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中外文书刊,具有一定的中英文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国内学术交流的能力;具有较强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具有从事本学科领域内的科学研究和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或教学工作的能力。
3. 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身体健康。
二、研究方向1.水产养殖学(1)水产经济动植物繁殖和苗种工程:研究水产经济动物的亲体培育、促熟、催产和孵化技术,生殖操作和遗传操作技术,人工育苗技术等;(2)水产养殖技术:研究水产动物工程化生态养殖和生态化工程养殖技术;水产生物的养殖新模式、新工艺等。
2.水产生物遗传与育种学(1)水产经济动植物的遗传改良和性别控制:研究水产经济动植物的品种选育,主要经济养殖品种重要性状的遗传控制及其发育的机理,染色体组操作、数量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在育种研究中的应用等,研究水产动物性别分化机制与性别控制等育种生物技术;(2)DNA分子标记技术及其应用:包括SSR、SNP等DNA分子标记的分离、经济性状连锁或相关分子标记的寻找与鉴定,水产生物种质资源的分子鉴别,数量性状控制位点(QTL)分析等;(3)水产生物的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研究。
包括遗传连锁图谱和物理图谱构建,利用新一代测序技术、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等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水产生物参与性别分化、生长发育、免疫应答、胁迫响应、品质调控等重要生物学事件的重要基因和蛋白质及其应用。
3. 水产生物医学(1)水产养殖生物疾病的病原学和病理学:研究主要水产养殖生物重要疾病病原的分离、鉴定,病原菌的致病性、病原生物学、组织病理学、病原菌快速检测技术等;(2)水产动物免疫学和疾病防治技术:包括水产动物基础免疫学研究,抗感染免疫研究,主要疾病的中西药联用防治技术、免疫防治技术、生物防治技术研究等。
4. 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1)营养与代谢调控研究:重要养殖种类的营养原理、营养生理研究,包括营养物质与水产动物生长、发育、繁殖和免疫抗病力之间关系的研究以及非营养调控物质对水产动物生长的免疫与内分泌的调控机制研究。
改善养殖水产动物品质的营养调控技术研究。
(2)饲料生物技术及高效安全饲料与添加剂开发:利用发酵、酶解等方法,开发酶制剂、微生态制剂及其在提高饲料原料利用率中的应用;饲料安全检测技术与饲料产品质量控制技术研究;植物性蛋白质原料替代鱼粉的研究;非常规原料替代豆粕的研究;研制具有生物活性和免疫功效的新型饲料添加剂。
5.渔业资源学(1)渔业生物学:研究渔业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渔业生态学和种群遗传学(2)渔业资源增殖:渔业资源管理与评价和渔业资源增殖工程三、学习年限与学分要求本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三年,第一学年主要进行课程学习,后两个学年主要进行学位课题研究、实践和学位论文撰写。
但整个学习年限不得超过五年。
研究生应在规定的学习期限内完成培养计划要求的课程学习、专业教学实践和学位论文工作。
个别因培养条件或特殊情况,不能完成培养计划要求者,必须按规定提出延长时间的书面报告,经学院审核,报学校主管部门批准后,可适当延长学习时间三至六个月。
对少数学业优秀、研究工作突出的硕士研究生,在完成培养计划要求的前提下,可适当缩短学习年限。
本专业实行学分制,学位课程学分不少于20 学分,学术活动5学分,实践环节2学分,总学分要求不低于37 学分。
具体实施办法按《集美大学研究生教学管理暂行规定》执行。
四、中期考核在第三学期进行,由院党政负责人、导师组成员和研究生秘书组成考核小组,考核研究生入学以来的政治思想、课程学习、论文选题及进展情况,合格者进入论文研究阶段。
考核工作按照《集美大学硕士研究生中期考核暂行规定》执行。
五、学位论文1、研究工作与学位论文从事科研工作并撰写研究论文,是保障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
硕士论文的选题应具有一定的理论创新和应用前景。
硕士生一般在第三学期内完成论文的选题工作,最迟于第四学期的第一个月提交学位论文计划,并填写《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申请表》,向所在研究生培养小组作开题报告。
研究工作实施期间,研究生要按照开题报告的设计,在导师指导下科学严谨地进行每个内容的实验。
论文研究工作完成后,导师应对研究生撰写的学位论文仔细审阅,认真修改,经导师和指导小组认定合格后,按有关规定申请论文答辩。
硕士学位论文一般不少于 3万字。
2、论文答辩与学位授予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前,要聘请二位与论文有关学科的高级职称人员评阅论文(至少有一名是校外专家),研究生处根据要求提出双盲审送审名单。
评阅人应当对论文写出详细的学术评语,供论文答辩委员会参考。
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由三至五个(如果导师参加必须五人)具有高级职称人员组成,成员中必须有外单位的专家。
论文答辩委员会主席由副教授、教授或相当职称的专家担任。
论文答辩委员会根据答辩的情况,就是否授予硕士学位作出决议。
决议采取不记名投票方式,经全体成员三分之二以上(含三分之二)同意,方得通过。
决议经论文答辩委员会主席签字后,报送学位评定委员会,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作出授予学位的决定后,可获得硕士学位。
硕士学位论文答辩不合格的,经论文答辩委员会同意,可在一年内修改论文,重新答辩一次。
学位论文答辩工作参见《集美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授予工作细则(暂行)》。
六、培养方式1、指导方式:采取导师负责与导师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要充分发挥导师的指导作用和研究生个人的特长与才能,注重研究生自己获取知识能力的培养。
2、培养计划的制定:研究生入学后一个月内,导师应根据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的要求,结合研究方向的需要,与导师组的教师共同研究制定硕士研究生的个人培养计划。
培养计划一式四份,三份分别由研究生处、学院和指导教师存档,一份研究生自留。
3、课程学习:为使硕士研究生具有水产养殖学专业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和较熟练的实验操作技能,必须学好学位课程,并根据研究方向需要和研究生基础条件选读几门选修课程。
课程学习方式,可采取课堂讲授、专题报告和讨论,或导师指导下的自学,阅读指定的书刊等方式,培养研究生独立获取知识,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无论何种方式,研究生都必须通过考试(或考查),平时成绩应占30%以上,成绩合格者(学位课程成绩 70分以上,选修课程60分以上),方可获得学分。
4、学术活动:为培养研究生查阅中、外文献,掌握所从事研究领域的学术动态,提高其论文综述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活跃学术气氛,要求研究生从第三学期开始,在导师的指导下,通过阅读文献资料和调查实际生产情况,写出5000-8000字的文献综述报告。
鼓励研究生积极参与导师或教研室的部分科学研究工作,参加校外、校内和教研室的各类学术活动,包括读书报告和学术讨论会,在读期间每位研究生必须完成2-3次专题报告。
参加各类学术活动的学分计算按集美大学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的规定执行,合格计5 学分。
积极参与导师的科研活动,毕业之前必须提交一篇在具有CN号的刊物或更高级别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
5、实践活动:本专业实践活动包括教学、科研和社会实践。
依专业方向必要时可安排一定生产实践。
教学实践从第二学年开始,包括专业课部分的课堂讲授、实验课指导、批改作业、辅导答疑、协助指导本科生论文等任务。
实践教育环节合格记 2学分。
已有一年以上大学教学实践或二年以上工作经历的研究生可免修,仍计 2 学分。
七、课程设置附表:课程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