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政治
中国近代政治发展历程
中国近代政治发展历程
近代中国的政治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西方列强压迫与民族反抗(1840-1911年)
自鸦片战争开始,中国走上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道路。
清朝政府先后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让领土、开放通商口岸,致使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等诸多领域受到极大影响。
在西方列强不断的侵略和压迫下,中国出现了一系列民族反抗运动,如太平天国起义、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等。
2. 辛亥革命及其后续政治的探索(1911-1949年)
在辛亥革命成功后,中国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袁世凯担任大总统后推行了一系列改革,如宪政、教育、经济、军队等领域都有所改进。
但由于其独裁和腐败的行径,引发了各方面的反感和抵制。
国共两党开始崭露头角,孙中山倡导“三
民主义”,毛泽东带领农民起义,经过长期的斗争,终于取得
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3. 新中国成立及改革开放的探索(1949-1978年)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开始探索自己的发展道路,重点发展农业和重工业,推行计划经济体制,并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在此期间,中国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浩劫,给国家和民族带来了重大的损失。
1978年,改革开放的大幕拉开,中国开始摒弃计划
经济体制,走向市场经济,政治体制也发生了变化。
4. 新时代中国的发展与挑战(1978年至今)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和社会发展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问题,如贫富差距、环境污染、民主与法制建设等。
新时代中国必须在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之间取得一个平衡点,适应世界发展的变化趋势,推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近代政治史归纳
中国近代政治史归纳
(1)革命道路探索
①中共二大提出了最低革命纲领,但是从革命道路上基本上照搬了俄国的以城市为中心的道路。
②1927年国民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在理论上和实践上为中国革命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2)加强党的自身建设
①八七会议旗帜鲜明地清算了国民革命后期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②1935年遵义会议上,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了党内存在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逐步走向成熟。
(3)政策的调整
①1935年瓦窑堡会议,制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②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中国共产党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
③全民族抗战开始后,中国共产党开辟了敌后战场。
④抗战胜利前夕,召开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完全走向成熟。
⑤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积极参加重庆谈判并签署了《双十协定》,在重庆政治协商会议上为争取和平与民主取得了主动权。
⑥渡江战役胜利后,人民解放军向全国进军,中国共产党取得了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
【同步素材】中国近代的现代的政治政体
【同步素材】中国近代的现代的政治政体一⑴君主立宪制:①19世纪60年代,由洋务运动中分化出来的早期维新派,最早提出在政治上实行君主立宪(缺乏完整理论,且没有付诸实施)。
②19世纪末,以康、梁为首的维新派发展早期维新派的思想,提出把挽救民族危亡同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和文化结合在一起的救国方案,掀起了资产阶级的维新变法运动(但因其阶级局限性而失败)。
③20世纪初,清政府为缓和矛盾,进行“预备立宪”,使一部分立宪派分化出来,成为革命的一支力量。
⑵民主共和制:①同盟会成立后,孙中山在《民报》中把同盟会纲领中的“创立民国”阐发为民权主义,认为君主专制政体是中国长期落后和被侵略的根源,主张推翻君主专制政体。
②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成立了南京临时政府。
临时政府实行总统制、责任内阁制,标志着资产阶级共和体制的确立。
③以陈独秀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激进派,高举民主和科学的旗帜,发动了新文化运动,实际上在政治体现为民主共和制。
④1928年国民党形式上统一全国后,实行“训政”,以党治国,蒋介石集党政军于一身,开始实行独裁统治。
二民国时期捍卫民主政治的斗争:⑴“二次革命”和护国运动(原因、结果及宋教仁实行政党政治的努力);⑵国共两党所形成的新三民主义和民主革命纲领;⑶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背景、内容与结果);⑷国统区的人民民主运动;⑸中共与民主党派的关系。
【归纳】孙中山从1905年创立同盟会到1925年逝世,其民主政治斗争可分为三个时期:①1915~1911年:领导辛亥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②1912~1922年:为捍卫民主共和而斗争;③1923~1925年:促成国共合作掀起国民大革命运动。
三、中共的民主政治建设:⑴抗日根据地政权建设的“三三制”原则;⑵重庆谈判与政治协商会议⑶北平政治协商会议(1949年)制定了具有临时宪法作用的《共同纲领》;参与政协的各民主党派和各界人士广泛地进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的政权机构,并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的正式形成。
中国的近代政治历史简介
中国的近代政治历史简介中国近代政治历史是中国自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叶的一段重要时期。
这段时期中国经历了多次政治运动和转型,对中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近代中国政治历史可以追溯到1840年的鸦片战争。
这场战争打开了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引发了中国传统社会的危机。
随着外国列强不断侵略割据,中国的封建王朝逐渐失去了统治的合法性。
1894年至1895年的甲午战争导致了中国的旧王朝更加脆弱,令人士气低落。
这场战争引发的一系列运动加剧了人们对政治改革的呼声。
孙中山领导的兴中会成为了中国第一个反封建的政治团体。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终结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随后,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成为了临时大总统。
然而,中国政治的混乱和动荡并没有结束。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
经过长时间的斗争和发展,中国共产党在1949年取得了全国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毛泽东成为新中国的首任主席。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一直处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探索阶段。
这一时期,中国经历了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政治运动,这些运动对中国的社会和经济造成了严重伤害。
1978年,中国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
中国开始引进市场机制,加强经济建设,并逐渐开放对外交流。
随着改革的深入,中国经济实力大幅增长,国际地位也逐渐提升。
在中国近代政治历史的演变中,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实现国家的繁荣和民众的福祉。
然而,中国政治的发展仍然面临许多挑战,包括治理体制的改革、社会不平等的问题等。
总之,中国的近代政治历史是一个动荡而复杂的时期,充满了政治运动、改革和革命。
这段历史对中国的政治现状和社会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中国近代政治
中国近代史 (1840—1949)一、概述1、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革命任务:一是反侵略反封建,争取民族独立,民主权利二是实现国家富强,即实现近代化(政治、经济、思想三方面)两大任务的关系:民族独立是富强的前提,而国家富强是民族独立的根本保证。
3、革命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4、阻碍近代化势力: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
二、列强的侵略(1)1840年---1900年1、背景:①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发展,列强需要市场、原料;资本输出。
②清政府闭关锁国,腐朽落后。
2、侵略方式:①19世纪中期(第一次工业革命1840年后或19世纪中期)军事---发动一系列侵华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经济---以商品输出为主,伴有早期的资本输出政治---破坏中国主权(领土、领海、司法等)②19世纪末期(第二次工业革命1870年后或19世纪末)军事---发动一系列侵华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经济---以输出资本为主,伴有大量的商品输出政治---划分势力范围,强占租借地;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2)20世纪30年代日本侵华3、影响:破坏性---①践踏了中国的国主权;无视中国人民的基本生命权;掠夺中国人民的财产和国家财富、毁坏中华文明。
②破坏中国领土、领海、司法等主权完整;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在列强的枪炮下,中国国门洞开,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建设性---①在侵略的同时也把西方先进的技术、思想带到中国,冲击了中国的旧制度、旧观念,也促进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创造了条件。
②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
三、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争取民族独立的民族革命)第一部分(1840年----1900年)1、1841年的三元里抗英是中国近代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抵御外来侵略的斗争2、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边疆地区出现危机,俄国、英国两国魔爪伸向我国伊犁地区,扶植阿古柏建立“哲得沙尔汗国”,俄国又趁机占领我国的伊犁地区。
中国近代政治史简述
中国近代政治史简述中国近代政治史是指 1840 年鸦片战争至 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时期的政治历史。
这一时期是中国政治制度、社会结构和国际地位发生巨大变革的时期。
1840 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西方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了中国的领土,攫取了各种特权,中国的主权和独立受到严重侵犯。
同时,中国传统的封建制度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面对民族危机,中国的有识之士开始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中国先后发生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一系列政治变革。
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改良运动,试图通过改革政治制度和文化教育来实现国家的现代化。
辛亥革命则是一次更为彻底的革命,它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然而,由于中国的封建势力强大,民主革命的任务并没有得到彻底完成。
同时,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干涉也没有停止。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政治局势依然复杂多变。
1921 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的政治局面发生了重大变化。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经过长期的努力,终于在 1949 年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的政治制度发生了根本变革,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得到了快速发展,中国逐渐成为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家之一。
中国近代政治史是一部充满曲折和挑战的历史。
在这一时期,中国的政治制度、社会结构和国际地位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中国人民在不断探索和奋斗中,最终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实现了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目标。
中国近代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中国近代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中国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清朝末期:清朝末期的政治制度仍然是以皇帝为中心的绝对君主制,但随着外国列强的入侵和国内改良派的兴起,清领导开始试图进行一些有限的政治改革,如戊戌变法等。
2. 民国时期:辛亥革命后,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设立了国会和行政院等机构,制定了宪法和法律。
但由于国内政局不稳定,战乱频发,民国领导始终没有完全掌控全国局势。
3. 国共内战期间: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建立了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实行了政合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法院制度等。
但在建国初期,由于国家尚未完全统一,还存在地方政权和统一政权并存的局面。
4. 改革开放以来:改革开放后,中国开始逐步转向市场经济,并进行了一系列政治制度改革。
其中,1982年颁布的新宪法规定了人大和领导分立的制度,加强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
1990年代以来,中国进一步推动政治制度改革,包括财政体制改革、选举制度改革等,旨在加强法制建设,完善民主制度。
近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近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的性质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即无产阶级专政。
工人阶级是国家的领导阶级,农民阶级是工人阶级的同盟军,也是国家的领导阶级。
2、社会主义制度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
任何组织和个人对社会主义制度的破坏,都是国家和人民的敌人。
3、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人民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经济、文化以及社会事务。
统一战线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民主党派和各人民团体、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参加。
统一战线在国家政治、社会和对外友好活动中,在现代化建设、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团结的斗争中,将继续巩固和发展。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有广泛代表性的统一战线组织。
4、国家的根本任务和目的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共产党继续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指引下,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不断完善社会主义的各项制度,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把中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5、民主集中制国家机构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由选举产生。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决定大政方针,选举国家行政、审判和检察机关。
6、武装力量属于人民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武装力量属于人民。
武装力量的任务是巩固国防,抵抗侵略,保卫祖国,保卫人民的和平劳动,参加国家建设事业,努力为人民服务。
7、依法治国任何个人、政党和社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
中国近代政治
中国近代政治政治方面一、旧民主主义革命(一)列强侵华1.鸦片战争:(1)背景:中国封建制度渐趋衰落,小农经济占主导;世界资本主义高度发展,为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和原料,发动鸦片战争。
(2)时间:1840--1842年。
结果:签署中英《南京条约》南京条约内容:a.开放“广厦福宁上”五口通商;b.割让香港;c.协定关税(3)影响:中国独立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西方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经济结构发生变化(洋务企业、民主资本主义)2.二次鸦战:(1)背景:西方列强为扩大在华利益(根本原因);清政府拒绝修约(直接原因)(2)时间:1856-1860(火烧圆明园);结果:签署《天津条约》《北京条约》a.增开11口通商;b.国外上船可以自由来往长江各口岸;c.外国人可以在内地游历,传教,通商(3)影响:a.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b.一部分地主阶级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兴起了洋务运动,中国近代化有此起步。
3.甲午中日战争:(1)背景:根本原因:明治维新之后,日本对外侵略的野心不断膨胀,逐渐形成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大陆政策;重要原因:朝鲜东学党起义,日本派兵入朝第 1 页共8 页(2)过程:1894年半岛战争开始,黄海海战决战(3)结果:1895年签署中日《马关条约》(内容如下:)A.割让辽东半岛(后赎),台湾岛,澎湖列岛;B.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C.增开重庆等地通商;D.允许人本在华设厂(4)影响:a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b中华民族陷入极其深重的危机;c日本的“胜利”极大地刺激了西方列强;d中国的知识界和各阶层展开了救亡图存的斗争。
4.八国联军侵华: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设使馆区,允许外国驻兵保护(二)近代中国民主革命1.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1)太平天国运动:1)背景:根本原因:帝国主义侵略,民族矛盾加深;直接原因:教会的势力猖獗绝对平均主义2)过程:1851广西金田起义—1864年天京陷落没有满足农民的需要,没执行是空想3)纲领:《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中国最早的最完整的资本主义改革方案。
中国近现代史政治方面
中国近现代史政治方面
中国近现代史的政治方面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重要的时期和事件:
1. 辛亥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伟
大革命,推翻了清朝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国第一个民主共和国。
这次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中国政治面貌,开启了中国近代政治发展的新篇章。
2. 北洋政府和军阀混战时期(1912-1928年):辛亥革命后,
中国政局不稳定,各地军阀割据,政府无力掌控全国。
北洋政府成立后,失败于镇压各地军阀,中国陷入混乱。
3. 国共合作与平日政府时期(1928-1949年):中国共产党与
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进行了一段合作,两党联合推翻了日本侵略者。
但是随后国共双方在国内权力分配上产生了矛盾,最终爆发了解放战争,中华人民共和国在1949年建立。
4. 文化大革命(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是中国近现代史
上一次重大的政治运动。
由毛泽东发起,旨在清除资本主义思想和传统文化,重塑革命意识形态。
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社会、经济和政治遭受巨大破坏,大量知识分子被迫害,国家陷入混乱和动荡。
5. 改革开放(1978年至今):改革开放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
重要政治事件。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实行了一系列经济和政治改革措施,推动了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进步。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逐渐走向世界舞台中心并成为全球第
二大经济体。
这些政治事件对中国的政治制度、社会发展和国家命运产生了深远影响,也为中国政治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中国近代政治
1、鸦片战争(1840——1842)与《南京条约》:①、背景:第一次工业革命,英国资本主义发展,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②、《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割让香港岛给英国,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税率要与英国商定(协定关税)附件,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
③、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表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抵御外侮的爱国精神。
2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年)(1)、根本原因:阶级矛盾的激化(2)、进程:1851年金田起义——开始,,永安建制,初步建立政权,1853年3月,洪秀全改南京为天京,定都天京。
其政治影响:建立了与清朝对峙的革命政权。
1853年,北伐,林凤祥,李开芳,失败,为西征胜利牵制了大量敌军。
西征、东征,军事上达到全盛。
(3)、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①、内容:A、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和“无处不均匀”的原则,分配方式,不论男女,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B、根据“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原则,分配方式:规定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国库的产品分配原则。
C、理想目标:建立一个“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②、评价:①、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
②、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愿望。
是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③、但是这个制度所制定的平分土地的办法,并不切合实际,是农民平均主义的空想。
所以《天朝田亩制度》实际上并没有真正实施过。
(4)、1859年,洪仁玕提出《资政新篇》⑴、目的:为了振兴太平天国。
⑵、内容:主张向西方学习,进行经济、政治和文化改革,发展资本主义。
⑶、评价:①、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一个改革方案,集中反映了当时中国人向西方寻找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近代中国的社会变迁与政治形势分析
近代中国的社会变迁与政治形势分析在近代,中国的社会变迁和政治形势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从清朝末期到新中国的成立,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均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这些变化。
一、政治变革清朝末年,由于封建专制制度的限制,中国社会处于动荡状态,民众生活十分艰苦。
辛亥革命后,国民党成立并取得政权,中国政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但是,由于内部的腐败和抗日战争的失败,国民党政权崩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新中国成立后,政治形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中国共产党取得了政权,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实行了计划经济和大规模的社会主义改造。
到1980年代,中国开始进行改革开放,政治上也实现了一定程度的民主化。
二、经济变革清朝末年,中国的经济基础比较落后,农业占主导地位,商业和工业发展相对较弱。
辛亥革命后,新政府开始进行改革,开展了一系列的现代化建设。
但是,由于各种原因,经济发展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进行了大规模的经济改革。
实行计划经济和大规模的社会主义改造,使国家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1978年以后,中国实行了改革开放,逐渐开放市场和放开私有经济,经济发展速度快速加快。
三、文化变革清朝末年,中国文化相对落后,主要集中在传统文化和道德方面,科技和教育方面都相对落后。
辛亥革命后,新政府开始重视文化建设,提倡文化多元化。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进行了一系列的文化改革。
改革传统文化,发展现代文化,提高教育水平,开展普及文化和科技宣传等。
1966年至1976年期间,中国进入了文化大革命,国家文化遭受重创。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入文化改革和革命的新时期,文化水平明显提高,获得了世界的认可。
综上所述,近代中国经历了极大的社会变迁和政治形势的变化。
各方面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政治制度的更替、经济改革、文化革命等都使中国不断发展壮大。
虽然过程曲折,但是中国现在已经成为了世界的大国。
中国近代政治
近代中国的政治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开始。
会上孙中山提出新国民大革命时期三民主义,基本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新三民(1924—1927年)主义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基本一致,成为两党合作基础。
由此掀起反帝反军阀的国民大革命。
1926年,从广州出发,掀起北伐战争。
1927年,国民大革命失败1927土地革命时期(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1937年1936年,张学良、杨虎诚西安事变,反映了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爆发。
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全民族抗战。
共产(1937—1945年)党动员全民族进行抗战,建立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
1937年,南京大屠杀1945年,抗战胜利,这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取得反侵略战争的完全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1945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1.推翻了三座大山,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2.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奠定了基础。
3.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树立了榜样。
4.壮大了世界社会主义的力量。
补充;近代有关土地问题(1)太平天国提出“有田同耕”思想,反映了农民要求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
带有绝对平均主义色彩。
(2)孙中山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主张“平均地权”,也就是要把现有土地归原主所有,因社会进步后涨价的部分归国家所有。
这不具有可操作性。
因此没能解决农民土地问题。
(3)1927—1937年,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毛泽东在井冈山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进行土地革命。
(4)1937—1945年,为联合地主抗日,中共停止土地革命,改为“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政策(5)1947—1952年,解放战争胜利前后,中共先后进行过多次土地革命,确立农民土地所有制.(6)1953年,通过成立农业合作社,进行农业改造,土地由农民私有变为集体所有。
中国近代政治时间事件
评价
历史功绩
和深入人心。 2、建立中华民国。 3、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局限性: 没有改变社会性质,没有完成革命任务。
教训: 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思考:怎样理解三民主义?
与三大革命的关系如何?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民族主义
推翻清政府统治 民族革命
核心 创立民国
民权主义
推翻君主制,建立 资产阶级共和国 政治革命
反帝 旧民主主义革命(1840~1919) 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 反封
1840 1856 1894 1900 1924 1927 1937 1946 | | | | | | | | 1842 1860 1895 1898 1901 1911 1912 1919 1921 1927 1937 1945 1949 | | | | | | | | | | | | | 第 戊 八 辛 中封 鸦 甲 五 中 国 抗 争解 国 二 戌 国 亥 华建 片 午 四 国 民 日 放 共 次 变 联 革 民君 战 中 运 共 大 战 战 十 鸦 法 军 命 国主 争 日 动 产 革 争 年 片 侵 战 成专 党 命 对 战 华 争 立制 成 峙 争 ,制 立 两度 千结 多束 年 新 的 中 国 成 总趋势:追求民族独立、追求民主政治 立 1949.10.1
日本发 动甲午 战争
二、近代前期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
1、中国人民的抗争史 (1)中国军民英勇抗战的史实 两次鸦片战争 中日甲午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太平天国运动
(2)主要的反清斗争
维新变法运动 辛亥革命
二次革命[1913年]
护国运动[1915-1916年]
(3)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
护法运动[1917-1918年] 五四运动[1919年] 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1922.1-1923.2] 国民大革命[1924-1927年]
中国近代以来政治制度的变化
中国近代以来政治制度的变化
中国近代以来政治制度的变化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清朝末期(19世纪末-1911年):清朝末期的政治制度是封
建威权主义的君主专制制度,但受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内外压力的影响,中国开始进行近代化改革,包括戊戌变法、维新运动等,试图改革政治制度。
2. 辛亥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
了中华民国,采用了民主共和制度,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民主政权。
3. 中华民国时期(1912年-1949年):尽管中华民国采用了民
主共和制度,但在其执政期间,中国内外战乱频繁,政局不稳定,政治制度也多变。
其中包括北洋政府、国民政府、军阀割据等政权。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1949年至今):1949年,中华
人民共和国成立,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政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了一系列政治制度的变革,如土地改革、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逐渐实行经济体制的改革,政治体制也发生了一定变化,如党和国家机构的改革、国家主席制度的设立等。
总体来说,中国近代以来的政治制度变化非常复杂,从封建威权主义到民主共和制度,再到社会主义政权,政治制度经历了多次变革和调整。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时间轴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重要节点:
1. 清朝末期(1840年-1912年):在清朝末期,中国经历了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甲午战争等历史事件,政治制度逐渐走向衰败。
清政府开始进行改革,试图推行政治改革以应对国内外压力。
2. 辛亥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标志着中国政治制度出现了根本性的变革。
中国正式进入民国时期,尝试进行政治体制的现代化改革。
3. 国民政府时期(1912年-1949年):在清朝灭亡后,中国经历了国民党与共产党的斗争,国民党先后实行北洋政府、国民政府等政权,政治制度有了一系列变化,包括国会议政、五权宪法等探索和尝试。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年):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建立了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主集中制等,开启了中国政治制度的全新篇章。
5. 改革开放以来(1978年至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
制度经历了一系列改革和探索,包括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政治体制改革、实行选举和民主监督制度试点等,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制度建设的创新和探索。
以上是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的主要时间轴,涵盖了清朝末期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及改革开放以来的重要节点和政治制度变革。
中国近现代政治发展
中国近现代政治发展
中国近现代政治发展历程如下:
1.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这一时期的政治发展经历了从封建专制到半殖民地半封建再到民族民主的转变。
在这一过程中,中国人民进行了多次反抗和斗争,包括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这些运动推动了中国政治发展的进程。
2.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这一时期是中国政治发展的重要阶段。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了伟大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推翻了国民党政权,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国家独立和人民解放。
这一时期也是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发展时期,中国的政治体制逐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得到确立和完善。
3. 改革开放以来:这一时期是中国政治发展的新时期。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实行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同时也推动了政治的发展。
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政治体系不断完善,法治建设也得到了加强。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论述中国近代政治制度
论述中国近代政治制度中国近代政治制度是指近代中国建立起来的政治组织和权力运行机制。
在近代以前,中国一直是封建专制制度统治下的国家,政权主要集中在皇帝手中,没有现代政治制度的概念。
中国近代政治制度的形成可以追溯到清朝末年。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遭受列强侵略和国内动乱的双重打击,从而推动了政治体制的改革。
清朝末年,中国开始实行了一系列改革开放措施,如戊戌变法和新政等,试图在保留君主制的基础上引入现代制度。
然而,这些改革努力因各种原因没有成功。
辛亥革命的爆发标志着中国封建制度的彻底终结。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建立了中华民国,开启了中国近代政治制度的新篇章。
中华民国成立后,中国开始尝试建立新的政治制度和体制。
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改革就是推行了由西方民主制度为基础的共和制。
然而,中华民国政府的建立面临着严峻的内外挑战,政局不稳定。
不同政治派别的争斗和军阀混战使得政权更加分散和混乱。
国共两党的对立和内战的爆发进一步加剧了政治动荡。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政治制度的又一次转变。
中共建立了一个社会主义政权,实行了一系列社会主义制度和政策。
中共政权的特点是党的领导、人民民主专政和计划经济。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逐渐向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发展,政治制度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虽然中国仍然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但也逐渐推行了一些经济和政治的改革。
例如,引入了一些市场机制、加强了法治建设、推进了决策透明化等。
然而,中共仍然是中国的唯一执政党,并且对政治领域有着广泛的控制和影响。
总体来看,中国近代政治制度经历了从封建专制到共和制再到社会主义制度的转变。
虽然在政治体制方面有了一些改革,但中国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权力过度集中、民主机制不健全等。
未来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仍然面临着挑战和问题,需要继续进行改革和完善。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时间轴
我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时间轴一、清朝末期(1840-1911年)清朝末期是我国政治制度发生巨大变革的时期。
在此期间,我国政治经历了洋务运动、、辛亥革命等事件,为我国的政治制度改革奠定了基础。
在这一时期,我国开始接受西方先进的政治观念和制度,并试图进行改革,以适应当时世界的变化。
二、民国时期(1912-1949年)辛亥革命后,我国建立了第一个民主共和国,民国政府试图进行一系列政治改革,包括国民政府在内的各级政府逐渐实行选举制度,试图建立现代政治制度。
然而,由于战乱不断、外部压力等因素影响,我国政治制度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阻碍,未能实现民主国家的政治发展。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1949年至今)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我国政治制度经历了从封建大一统到共和国政治制度的转型。
我国实行了一系列政治改革,包括、国家所有制等,试图建立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我国政治制度也随之发展,实行了一系列政治改革,包括选举制度的改革、行政体制改革等。
四、改革开放至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治制度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
我国进行了一系列政治改革,包括港澳台等地区的政治制度改革、农村改革等。
我国政治制度逐渐向现代国家政治制度靠拢,其政治参与度、公民权利等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我国政治制度的演变时间轴经历了清朝末期的改革尝试、民国时期的起步、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的建立和改革开放至今的不断完善,展现了一部我国政治制度的发展史。
随着我国政治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相信我国政治制度将展现出更加丰富的内涵,为我国的政治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我国政治制度的演变是一个历经波折、不断探索的过程。
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治制度的发展呈现出多样化和丰富化的特点。
我国政治体制在改革开放之初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改革。
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1978年开始的农村改革和城市改革。
这些改革措施为我国政治制度的发展打开了新的方向。
通过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逐渐获得了自主经营农田的权利,大大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也为我国的农村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中国近代民主政治进程的认识
中国近代民主政治进程的认识
中国近代民主政治进程的认识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辛亥革命阶段:辛亥革命于1911年爆发,推翻了清朝的封建专制政权,建立了中华民国。
虽然中华民国宣称要实行民主制度,但实际上存在着军阀混战和政治动荡的局面,民主制度无法得到有效实施。
2. 民国时期的政治实践:北洋政府和国共两党在1920年代到1940年代之间都尝试过实践民主政治。
北洋政府试图建立起西方式的国会制度,但由于腐败和军阀割据的问题,未能实现真正的民主。
国共两党在日本侵华战争期间共同抗日,也提出了一些民主制度建设的设想,但由于内战爆发,未能得以实施。
3.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民主改革:1949年建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奠定了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
在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开始进行民主改革的探索,特别是在1980年代以后,中国国内逐渐出现了一系列涉及政治体制改革的实践。
这其中包括了实行选举制度的村民自治制度、推进法治建设的相关工作、党内民主制度的改革等。
4. 当代中国的政治实践:在21世纪以来,中国的民主政治进程仍然面临着挑战和争议。
一方面,中国政府倡导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试图通过各种渠道和机制提升人民的政治参与和民主监督程度;另一方面,一些人士认为中国的政治体制仍然存在着集中权力、缺乏真正的选举竞争和多元化的问题。
总体而言,中国近代民主政治进程的认识是一个长期、复杂和持续的过程,在不同历史时期和社会背景下,中国的政治发展经历了多次转型和尝试,目前仍然处于探索和实践的阶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2014·山东卷] “在濯濯的北方山岭,在桑麻茂密的长江原野,在华 南的稻田和多雨的山岭中,整个民族武装起来,已有着统一的指挥了。 ”它描绘的是( ) A.工农兵联合,打倒列强除军阀 B.打土豪分田地,井冈星火成燎原之势 C.中华民族团结御侮,抗日卫国 D.各解放区连成一片,全国解放指日可待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民主主义革命
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 旧民主主义革命:资产阶级领导 1840-1919 新民主主义革命:无产阶级领导 1919-1949 1.20世纪70年代以前主要是反侵略反封建,20世纪70年代以后反帝反封建(因 为帝国主义在20世纪70年代出现)
间梳理
4.现代化是晚清历史发展的一个趋向,最能体现这一趋向的是 A.洋务运动——戊戌政变——清末新政 B.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C.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 D.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5.1913年,某身着日式服装的革命党人偶遇一老农,老农询问其国籍,某 称“予中华民国人也”。老农忽作惊状,似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当被告 知亦为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惶然,连声说:“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 民国人。”这表明 A.国内民众的反日情绪强烈 B.革命党人处于不合法状态 C.辛亥革命对农村影响有限 D.农民阶级不支持辛亥革命
考点要求: 战争与运动的史实,中国共产党的历史
考点重点分析
1.横向考察,中外结合 2.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相结合
自测题
1.[2014·重庆卷] 从1876年中英协商《烟台条约》的具体条款开始,英 国就要求重庆立即对外通商,力图打开中国西部腹地的市场。中方谈判 首脑李鸿章转弯抹角地回应:“轮船未抵重庆以前,英国商民不得在彼 居住,开设行栈。”李鸿章此话的主要意图是( ) A.利用英国开通川江航运 B.变相地接受英国商民到重庆居住通商 C.借助英国开发西部市场 D.以轮船通航为条件拖延重庆对外通商
红军:十年对峙时期 八路军、新四军:抗战 解放军:解放战争
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地主所有制
农民土地所有制(彻底的土地革命
纲领)注意:辛亥革命中的平均地权是力图将地主所有制转变为资产阶级所有制,
不属于土地革命的范畴,也不能被叫做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课后作业
1.看书,看书,反复看书(不用一遍全记住,反反复复看比较有效果) 2.养成好习惯:做题时的标记; 3.今日事今日毕; 4.了解自己
行业PPT模板:www.1p pt.co m/ hang ye / PPT素材下载:/sucai/ PPT图表下载:www.1p pt.co m/ tubiao/ PPT教程: /powerpoint/ Excel教程:www.1ppt.c om/excel/ PPT课件下载:www.1p pt.co m/ kejian/ 试卷下载:www.1ppt.c om/shiti /
考点要求: 战争背景、结果、影响、条约内容及影响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的抗争
1840-1842:第一次鸦片战争-三元里抗英战争 1894-1895:甲午中日战争-邓世昌 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战争
1851-1864:太平天国运动:《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 1900:义和团运动:扶清灭洋,反帝爱国 1911-1912:辛亥革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论》的发表 第二十四章 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 第二十五章 解放区的巩固和发展 第二十六章 国民党的黑暗统治和民主运动的开展 第二十七章 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1.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2.解放区军民大反攻和日寇的无条件投降 3.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目录提出一条修改建议,并说明修改理由。( 所提修改建议及理由需观点正确,符合历史事实。)
既然是抗日战争,那么第二十六章中的国民党的黑暗统治和民主运动的 开展就不应该被包括进来,因为它属于解放战争的内容。
答案解析
建议:增加“淞沪会战”一目。理由:淞沪会战是抗战初期中、日双方 的重大战役,中国军队顽强抵抗日军侵略,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 企图。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抗战,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都是其重要组成部 分,应予增加,才能反映出抗战的全貌。
以此类推,1942年的缅甸远征军也可以写。因为这是我国军队开辟的国 外战场。它的胜利保证了滇缅公路这条国际交通线的畅通,是中国军队对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也有利于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
12.1919年5月9日,北洋陆军第三师师长吴佩孚在衡阳越级通电大总统 徐世昌:“彼莘莘学子,激于爱国热忱而奔走呼号,前赴后继,以草击 钟,以卵击石,。。。。其心可悯,其志可嘉,其情更有可原!”该材 料说明 A.北洋军阀支持五四运动 B.学生爱国热情影响广泛 C.学生运动导致军阀分化 D.北洋军阀内部派系林立
问题总结
1.基础知识掌握不牢,根本没有弄明白书本上的内容。时间混淆、知 识框架不熟悉 2.选择题:错误率高,完美地避开了正确答案 3.主观题:只知道抄材料,不知道提取观点以及与历史课本相联系
上节回顾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历史时间轴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 专制皇权与相权 分封制与宗法制 官吏制度、官职 宰相、监察制度
主观题
[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面是1960年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抗日战争”内容的目录摘编。
第二十章 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 第二十一章 两条路线、两个战场
1.抗日战争中的两条路线 2.国民党军队的大溃退 3.平型关大捷 4.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迅速发展 第二十二章 毛主席《论持久战》的发表和中国共产党 的六届六中全会 第二十三章 国民党反共高潮的被击退和《新民主主义
2.1877年,清政府采纳驻英公使郭嵩焘的建议,在新疆设立领事馆。 此后,又在美国旧金山,日本横滨、神户、大阪以及南洋华侨聚居的商 埠设立了领事馆。这反映了清政府 A.力图摆脱不平等条约的约束 B.外交上开始出现制度性变化 C.逐步向近代外交转变 D.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3.林则徐在给道光皇帝的奏稿中提出:“迨(等到)流毒于天下。。。数十 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白银)果皆散 在内地,何妨损上益下,藏富于民;无如(无奈)漏向外洋,岂宜藉寇资 盗,不亟(急迫)为计?”在这里,林则徐强调鸦片泛滥的最大危害是 A.损害身体,削弱军人战斗力 B.国库空虚,无饷银供给军队 C.藏富于民,但损害国家利益 D.白银外流,为列强增加财源
PPT模板下载:www.1p pt.co m/ moban / 节日PPT模板:www.1p pt.co m/ jieri/ PPT背景图片:www.1p pt.co m/ beijing / 优秀PPT下载:www.1p pt.co m/ xiazai/ Word教程: /word/ 资料下载:www. 1ppt.co m/zilia o/ 范文下载:www. 1ppt.co m/fan wen/ 教案下载:www. 1ppt.co m/jiao an/
维新变法:1895,万木草堂开始 戊戌变法:维新变法的高潮,1898 百日维新:戊戌变法的高潮(103天) 戊戌政变:以慈禧为主的顽固派对维新派的镇压 国民大革命:1924-1927,以国民党一大为标识,又叫第一次国内革命
注意把握关键字所代表的历史时间
6.《官话报》曾经是北京各报中最反对共和,支持清廷的报纸,但1912年1月4日 该报的社论完全改变了立场,敦促清帝接受必不可免的事情并逊位。这表明、 A.“预备立宪”破产 B.共和思想影响扩大 C.清朝统治覆灭 D.封建思想统治地位动摇
答案 DCDBC BCDCB CB
可以用来作为非常确定的判断的概念(选择题中常用)
义和团运动:1900,粉碎了帝国主义国家企图瓜分中国的迷梦 新文化运动:1915.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思想根基 五四运动:1919.标志着中国工人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北伐战争:1926-1927: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 遵义会议:1935.1.解决了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标志着中国共产党走向成熟 瓦窑堡会议:1935.12.,解决了政治路线问题,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 针 延安整风:1942.解决了思想路线的问题
9.[2014·四川卷]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规定:“军阀、官僚、地主 、豪绅、资本家、富农、僧侣及一切剥削人的人和反革命分子,是没有选 派代表参加政权和政治自由的权利的。”据此可知,《宪法大纲》( ) A.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迅速发展 B.全面贯彻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C.一定程度脱离了中国革命的实际 D.消除了俄国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演变 1840-1842:第一次鸦片战争——《南京条约》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56-1860: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程度加深 1894-1895: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 程度大大加深 1900-1901: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 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7.[2014·浙江卷] 《纽约时报》某驻华记者在回忆录中述及“广州聘请苏联顾问”“武 汉群众集会庆祝胜利”“上海的英、美、日租界忙着增兵助防”“攻克南京”“北京周边战 事连连”等。这些情形出现于( ) A.辛亥革命时期 B.五四运动时期 C.国民革命时期 D.全面抗战时期
8.[2014·天津卷] 中国大地从南到北、从珠江三角洲到长江三角洲,处处燃烧着革 命的火焰,使“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 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一“革命的火焰”( ) A.促进了国共两党进一步合作 B.完成了民主革命任务 C.实现了孙中山的革命目标 D.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