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语言学的语言习得观

合集下载

语言学中的语言习得理论

语言学中的语言习得理论

语言学中的语言习得理论语言是人类最为重要的交流工具之一,其重要性不言可喻。

由此,语言学作为研究语言的学科,一直备受关注。

在语言学里,一条重要的研究线索就是人们如何学习语言。

本文将着重介绍语言学中的语言习得理论,其特点、观点、研究领域等。

1. 语言习得理论的特点语言习得理论,指的是探讨人如何习得语言的一种学说体系。

它的研究对象是儿童。

语言习得理论的特点如下:(1) 关注儿童语言习得的规律性语言习得理论关注儿童语言习得的规律性,认为儿童习得语言并非“顺其自然”,而是有序、结构化、规律性的。

儿童语言习得的过程中,它能够发现词语的规律性、语法结构的规律性、语音的规律性等。

这种规律性使儿童能够更好地学习语言,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语言。

(2) 强调语言习得的天赋性语言习得理论认为,每个人天生就具备学习语言的天赋。

虽然这种天赋存在差异,但每个人都具备学习语言的潜力。

因此,任何人都能够学会语言。

这种观点打破了以往认为只有某些人天赋异禀才能学好语言的观念。

(3) 将语言习得看作是人体生理和心理的自然发展过程语言习得理论认为,语言习得是人体生理和心理的自然发展过程。

儿童在接触到语言环境之后,会按照一定的规律习得语言。

这种规律是由人体天然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所决定的。

这种自然发展过程使儿童能够自然地习得语言。

2. 语言习得理论的观点(1) 语言习得的方式可以分为两类:习得第一语言和习得第二语言。

习得第一语言是儿童在生活中自然地习得的语言,习得第二语言是人在学习新的语言时使用的方法。

(2) 语言习得与语言教学不同。

语言教学是通过外界的刺激,对语言进行教学和训练。

而语言习得则是一种自然的过程,是在我们不知不觉中完成的。

(3) 语言习得是一种有序的过程。

儿童按照一定的规律习得语言,先接触到简单的词汇、语法结构,然后逐渐学习难度更大的内容。

(4) 语言习得是一种环境依赖过程。

儿童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学习语言,环境对他们的语言习得有很大的影响。

语言学中的语言习得与语言教学

语言学中的语言习得与语言教学

语言学中的语言习得与语言教学语言是人类沟通交流的工具,是人类的基本社会行为表达方式。

对于个体而言,语言习得是一种自然的、无意识的过程,而语言教学则是有意识地引导和辅助个体掌握语言的过程。

本文将探讨语言学中的语言习得和语言教学这两个方面,并简要介绍其中的相关理论与方法。

一、语言习得语言习得是个体在日常交流和使用语言的过程中无意识地掌握语言规则和表达能力的能力。

从生理学角度来看,人类大脑天生具备语言习得的能力。

儿童在接触到语言环境后,通过观察、模仿和积极参与交流的方式逐渐掌握语言的语音、词汇、语法和语用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这一习得过程有其固有的顺序,即从简单到复杂,从表面到深层,从听说到读写。

语言习得是一种自然、流畅、内隐的过程,不需要外部干预或系统化的指导。

在语言习得的研究中有许多经典的理论模型,比如斯金纳的行为主义理论、钱宁-劳瓦的认知语言学理论和克鲁茨基的交互认知理论等。

这些理论从不同的角度对语言习得过程进行解释和描述,并对习得的机制和规律进行探索。

其中,交互认知理论认为,语言习得是通过个体与他人和环境进行实际交流与互动的过程中完成的,社会交互和认知因素在语言习得中起着重要作用。

二、语言教学语言教学是一种有意识、系统化的过程,旨在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习者的参与,帮助学习者掌握目标语言的知识和运用能力。

语言教学可以在学校、培训机构、社会交往等多种场景中进行,并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来提供支持。

语言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习者的听、说、读、写四项语言技能,以及相关的语言知识和语言运用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合适的教学材料、教学活动和评估方法来促进学习者的语言习得。

在语言教学中,教师的角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扮演起指导者、激励者和促进者的角色。

在语言教学研究中,有许多教学法和教学模式被提出和应用。

比较著名的有结构法、交际法、情景法、任务型教学法等。

这些教学方法在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但都以学习者为中心,注重学习者的实际语言运用和交际能力的培养。

语言学专业毕业论文 刍议认知语言学三个基本假设与语言习得

语言学专业毕业论文 刍议认知语言学三个基本假设与语言习得

语言学专业毕业论文刍议认知语言学三个基本假设与语言习得认知语言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语言能力及其认知基础的学科,它通过对人类语言能力的探究,旨在揭示语言的本质及其在人类认知中的作用。

在认知语言学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三个基本假设,分别是言语认知、普遍语法和认知语言习得。

本文将对这三个基本假设进行详细论述和探讨。

一、言语认知言语认知是认知语言学研究的重要观点之一,它强调语言是一种认知活动,是人类思维的产物。

人们使用语言来表达思想、交流信息,并且通过语言来组织和处理自己的思维。

言语认知假设认为,语言和思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理解语言的过程也涉及到了注意、记忆、推理等认知过程。

在言语认知的研究中,语言的结构、语义、语用等方面的现象都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通过分析语言的结构和语义特点,可以揭示人类思维和语言之间的内在联系。

言语认知的观点为认知语言学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为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语言习得和语言运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二、普遍语法普遍语法是由美国语言学家诺姆·乔姆斯基提出的,他认为人类天生具备一套固有的语言结构和规则,这就是普遍语法。

普遍语法假设认为,语言的规律和结构是与生俱来的,是人类大脑中的一个内在系统。

普遍语法的研究主要关注语言结构的普遍性和语法的内在规则。

通过比较不同语言之间的共性和差异,可以找出语言中普遍存在的规律。

普遍语法的观点为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语言习得和语言变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框架,并且对二语习得和跨文化交际等领域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三、认知语言习得认知语言习得是指人类通过认知过程来习得语言的能力和知识。

人类在早期儿童发展阶段通过与环境的互动和认知过程来习得语言。

在认知语言习得的研究中,重点关注语言习得的机制、过程和影响因素。

语言习得的机制包括语音、词汇和句法等方面的习得。

在这个过程中,儿童通过模仿、归纳和推理等认知活动来获取语言的能力。

此外,语言习得还受到社会文化因素和认知发展阶段的影响。

二语习得的认知语言学观

二语习得的认知语言学观

二语习得的认知语言学观认知语言学主要是在认知科学的理论背景下建立起来的,这个术语首先出现于1971年,用来指真正研究大脑的语言(Lamb,1998:381),其与哲学、心理学、神经科学、计算机科学等联系紧密。

认知语言学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末,直至80-90年代取得较大进展。

1989年由德国语言学家勒内德尔文(ReneDirven)组织的在德国的杜伊斯堡(Duisburg)召开的第一届国际认知语言学大会,标志着认知语言学的正式确立。

此次大会宣布于1990年发行《认知语言学》刊物,成立国际认知语言学协会(ICLA),并出版认知语言学研究的系列专著。

认知语言学理论产生的哲学基础是体验哲学。

概念和意义来自人们对世界及自身的认知,而人类的认知来源于无休止的对环境自身的体验。

Lakoff&Johnson(1980)首先提出了体验哲学的概念,认为客观世界是人们体验和理解的对象。

认知是人们对现实和自身体验的理性过程,是人们对客观世界感知与体验的过程。

1.1基本理论认知语言学的基本理论主要包括概念隐喻理论和构式语法理论等。

绝大多数人将隐喻作为一种语言修辞手段,而与思维和行为无关。

Lakoff&Johnson(1980)认为隐喻普遍存有于日常生活中,而且其不但存有于语言中,而且存有于思维和行为中。

人类思维和行为的概念系统本质上是隐喻的,所以,人类思维的方式、体验和行为也是隐喻的。

他们指出隐喻和转喻的区别,隐喻是两个相互没有交集的域之间的映射,而转喻为同一域内的映射。

Bencini&Goldberg (2000)提出了与动词中心论相对的构式中心论,即一个句子是以构式为中心,而动词只部分影响意义。

构式中心论能够补充动词中心论的缺陷,解释了众多动词中心论无法解释得语言现象。

1.2研究方法认知语言学采纳观察、调研、记录和比较等方法对实际的语料实行分析,然后再得出结论。

虽然这种研究方法并非完美,其全面性和可靠性有时也会受到质疑,但相对于以乔姆斯基为代表的结构主义派的内省分析法来说,已经是一个不小的进步。

认知语言学母语习得观阐释

认知语言学母语习得观阐释
第3 4卷 第 2期 2 0 1 4年 2月
湖 北 广 播 电视 大 学 学报
J o u r n a l o fHu Be i TV Un i v e r s i t y
V o 1 . 3 4 , No . 2 F e b r u a r y . 2 0 1 4 . 1 O 4 ~1 0 5
T a y l o r( 2 0 0 2 )强调任何 语言学理 论都要回答什 么是语 言知识、怎样 习得语言 以及 怎样使用语言这三个基本 问题 。 针对 这些 问题 , 生成语言 学和认知 语言学提 出不同的答案和 研究视角 。 作为一种新兴 的语 言学研 究学派,认知语言学弥 补 了生成 语言 学研 究 中的很多不足 ,彰显 出了强大 的解 释 力。 本文 以认舸 语言学视 角阐释母 语习得观 ,以呈现认知语 言学和生成语言学两种研究范式 路径 的不 同。 2 .来 自认知语言学母语习得观的理论基础 。 当前 关于语言 习得核 心 问题 的争论主要 集 中在 生成语 言 学 的 天 赋 论 和 认 知 功 能 学 派 的 基 于 使 用 的 习 得 论 ( T o ma s e l l o ,2 0 0 2 ) 。天赋论和 习得论 是这一领域研 究的不 同路径 , 其研 究的出发点也截 然不同,前者主要 以成人 的语 法为研究视角 ,而后者 以儿 童的语言发展为研 究对象。 认知语言学倡 导构式是 具有 意义 的语 言符 号, 语言的本 质特征就是符 号性 ,语言使用的宗 旨是 以交际为 目的的 。 语 言 以使用 为基础 ( u s a g e 。 b a s e d ) , 语 言知识源 自语言的使用。 说话者 的语 言能力 与认 知能力是密切相关的, 是社会 、 文化、 心理 、交 际、功能彼 此交互的结果 。C r o f t &C us r e( 2 曲靖师范学院 外 国语学院,云南 曲靖 6 5 5 0 1 1 )

语言学语言习得理论知识点梳理

语言学语言习得理论知识点梳理

语言学语言习得理论知识点梳理语言习得是一个复杂而引人入胜的领域,它试图解释人类如何获取和发展语言能力。

在语言学中,有多种语言习得理论,每一种都从不同的角度为我们理解这一过程提供了有价值的见解。

一、行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理论将语言习得视为一种习惯形成的过程。

该理论认为,儿童通过对环境中的语言刺激做出反应,并因正确的反应得到强化,从而逐渐习得语言。

例如,当孩子说出一个正确的单词或句子时,家长给予表扬或奖励,这会增加孩子再次做出相同语言表达的可能性。

行为主义强调模仿和重复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性。

然而,行为主义理论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它无法很好地解释儿童创造性地使用语言的现象,即他们能够说出从未听过的句子。

二、先天论先天论的代表人物是诺姆·乔姆斯基。

他认为人类生来就具有一种语言习得装置(LAD),这是一种内在的、天生的机制,使得儿童能够在接触到有限的语言输入后,迅速掌握复杂的语言规则。

乔姆斯基提出了“普遍语法”的概念,认为所有语言都具有某些共同的基本结构和原则。

儿童在习得语言时,不是通过单纯的模仿和强化,而是利用先天的语言习得装置来发现和理解这些普遍语法规则。

这一理论能够解释儿童为何能够快速而轻松地习得语言,并且在缺乏充分语言输入的情况下仍然能够创造出合乎语法的句子。

三、认知相互作用论认知相互作用论强调语言习得是儿童的认知能力、语言环境和语言输入相互作用的结果。

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会影响他们对语言的理解和掌握。

例如,在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能够理解物体的分类和关系后,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相关的词汇和语法结构。

同时,语言环境和语言输入为儿童提供了丰富的语言材料和交流机会,促进他们的语言发展。

儿童在与他人的互动中,不断调整和改进自己的语言表达。

四、社会文化理论社会文化理论认为语言习得是在社会文化背景中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实现的。

该理论强调语言不仅是一种交流工具,也是社会文化活动的一部分。

在社会交往中,儿童通过与更有能力的他人(如父母、老师、同伴)进行合作和互动,逐渐掌握语言。

生成语言学语言观·认知语言学语言观

生成语言学语言观·认知语言学语言观
6 语 言 的基 本 单 位 与 结 构 是 干 么 ? . }
7 词 ” “ 组 ”和 “ 子 ”等 传 统 语 法 概 念 在 现 代 “白 板 论 ” 是 指 , 人 在 出 生 时 其 大 脑 的 思 维 如 同 块 f .“ 词 句 ] 语 言学 理论 中有 何 地 位 ? 板 , 空 空如 也 。 人类 心智 的产 生 是后 天 经 验 的结 果 。 语 占

般 认 为 , 与 结 构 主 义 的研 究 传 统 不 同 的 是 , 牛 成 语
言 学 的 研 究 主 要 以演 绎 式 的方 法 为 主 , 因 此 有 的 生 成 语
学 的文 献 可 能 全篇 只 讨 论 为 数 不 多 的 一些 例 子 。
应 该 承 认 , 科 学 史 实 证 明 了 恰 当 的 理 论 假 发 征 往 足 有 效 科 学 实 验 的先 导 。 生 成 语 言 学 的研 究 历 史 显 示 ,其 理 论 假 设 已经 成 功 地 引 导 人 们 发 现 了很 多 过 去 所 未 曾 发 现 的
关键 词 :生 成 语 言 学 认 知语 言 学 语言观 对
部 分 。 乔 姆 斯 基 革 命 的 核 心 的 改 变 是 由对 行 为 和 文 本 、语
语 言 学 在 其 发 展 过 程 中 ,形 成 了不 同 的 理 论 模 式 和 学 料 库 等 行 为 产 品 的关 注 转 为 对 行 为 所 赖 以 产 生 的 内 在 机 制 术 流 派 , 不 同理 论 流 派 的研 究 侧 重 点 、语 言 观 、哲 学 观 、 的 关 注 。 而 这 种 转 变 是 认 知 革 命 的 ‘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和 晕 个
描 写 , 而 是 为 语 言 习 得 的 逻 辑 问 题 寻 找答 案 。与 布 龙 菲 尔

认知与语言学对二语习得的不同解释

认知与语言学对二语习得的不同解释

认知与语言学对二语习得的不同解释认知与语言习得密不可分。

认知制约语言,语言反映认知。

语言能力是人们认知能力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与母语习得的最大区别是,二语习的是建立在已经掌握了的母语系统的基础上,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在认知语言学领域,二语习得研究被看作认知科学的一个分支。

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结构与人的概念知识、身体经验以及话语功能有关,把语言习得纳入人的基本认知能力的范畴。

作为认知能力的一部分,语言学习从一开始就受到认知的合理性制约。

语言具有符号性,语言符号既能反映客观世界各种事物与关系,又能反映主观世界的各种意念与思想。

二语习得研究的3个重要组成部分分别为语言输人与输出研究,习得者内部与外部因素研究和中介语系统研究。

在认知语言学领域,这3个部分更是紧密联系,互相影响。

认知语言学主要集中于探讨认知语言学理论并应用这些理论来描述英语,汉语等具体的语言习得。

最这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成熟,其研究成果不断的被应用于二语习得中来。

认知语言学对语言习得基本观点主要是从母语习得和二语习得两方面进行讨论。

主要为:习得语言就像其他复杂的认知活动一样,从具体的食物中提炼出抽象结构或图式。

二语习得与其他知识一样,是通过经验学会的。

学习者从输入中接触到众多的形符,通过加工后作为类符储存起来。

而后通过归纳概括出高层次的类符。

在此过程中有两类因素至关重要,主观因素是学习者的动机和注意,客观因素是语言的频率。

因此二语习得应重视在具体语境的具体用法。

儿童习得常规结构和非常规结构的方式相同,都是通过一般的学习机制获得的。

儿童的语言发展依赖于人类共有的认知和社会过程,主要包括意图识别和文化学习,类比于结构映衬,结构合并。

二语习得也是如此。

二语习得本质上是与母语习得相同的,他们都受到下列因素的影响:频率,提示与结果关系的关联度,多个提示之间的竞争,凸显度,但除此之外,二语习得还受到母语知识的遮蔽和阻断等因素的影响。

二语习得要充分利用语言的动因着重从相似性和语言意识方面强调,要认识到语言的动因在二语习得中的重要性。

认知语言学主要观点-解释说明

认知语言学主要观点-解释说明

认知语言学主要观点-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认知语言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语言运作和理解的学科。

它的理论基础是关注语言的认知过程,即我们如何通过语言来思考、理解和表达信息。

认知语言学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语义(词义和句义)、句法结构(句子的组织方式)、语用(语言的使用和交流目的)、语音(声音和音调的产生和感知)以及语篇分析(文本的组织和解读)。

在过去几十年中,认知语言学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发展。

随着认知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的进步,人们对语言的认知过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传统的形式语言学只关注语言的形式和结构,而认知语言学则更注重人类思维和语言之间的密切联系。

它认为语言是人类思维和知识的重要载体,通过语言的学习和使用,我们能更准确地表达和理解世界。

此外,认知语言学还关注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关系。

不同的语言和文化对于表达方式、词汇习惯和语义理解有着差异性。

通过比较不同语言和文化中的语言现象,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语言和文化之间的相互作用。

本文将着重介绍认知语言学的主要观点。

首先,我们将概述文章的结构和目的,然后依次讨论认知语言学的三个关键要点。

最后,我们将总结这些要点,并对认知语言学的重要性进行思考。

同时,我们也将展望未来研究的方向,以推动认知语言学的发展。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文章的结构是为了使读者能够清晰地理解和跟随文章的内容和逻辑思路而设置的。

一个良好的结构能够帮助读者理解文章的主题,有效地提供信息,并使整篇文章具有条理性和连贯性。

本文采用以下结构来呈现认知语言学的主要观点和要点:1. 引言:在引言部分,我们将对认知语言学进行概述,向读者介绍其背景和基本概念。

同时,我们将给出本文的结构和目的,以便读者能够清楚地了解我们的写作意图。

2. 正文:正文是文章的核心部分,我们将围绕认知语言学的主要观点展开讨论。

具体而言,我们将依次介绍三个主要要点,分别阐述它们的理论基础、研究方法和实际应用。

每个要点将以独立的小节来呈现,使读者能够逐步深入了解认知语言学的不同方面。

认知语言学的语言习得观

认知语言学的语言习得观

认知语言学的语言习得观认知语言学是一门研究语言习得和语言处理的学科,它试图解释和理解人们在习得和使用语言过程中所采用的认知机制和思维方式。

在认知语言学中,语言习得被视为一种认知过程,是通过个体对语言输入进行感知、解析、分类和组织,从而建立语言符号与概念之间的关系。

本文将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探讨语言习得的观点,并分析其中的一些重要理论和研究成果。

首先,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习得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过程。

这意味着语言习得不仅仅是被动地接收语言输入,而是通过主观的认知活动来解析和理解语言。

个体在语言习得过程中不断构建和调整语言的认知结构,将语言符号与具体的概念和经验相联系。

这个过程是一个自我调节的过程,随着语言能力的提高,个体能够更好地组织和处理语言。

其次,认知语言学强调认知因素在语言习得中的重要性。

这包括注意力、记忆、思维和推理等认知能力。

研究表明,个体在语言习得中往往通过意识的注意力来参与语言输入的处理和理解,从而形成对语言的认知结构。

记忆也是语言习得的重要因素,个体通过将语言输入进行记忆和归类,形成对语言结构和规则的概念。

思维和推理则帮助个体在语言习得中进行逻辑推断和语法解析,从而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语言。

此外,认知语言学提出了一些重要的理论和模型来解释语言习得的过程。

其中,语言习得的本质问题理论是认知语言学的核心理论之一。

该理论认为语言习得是通过将输入的语言形式映射到概念之间的对应关系来实现的。

个体在习得语言时,通过不断地从输入中提取语言形式,对其进行分类和概念化,并构建起语言符号和概念之间的关系。

这样一来,个体就能够理解和使用语言。

另一个重要的理论是语言的视觉表征模型。

该模型认为,语言的习得和处理不仅仅依赖于听觉输入,还受到视觉输入的影响。

个体可以通过观察和感知到的语言形式和情境来建立对语言的认知结构。

通过视觉输入,个体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语言。

此外,还有一些具体的研究成果支持认知语言学的观点。

例如,研究发现,语言输入的频率和重复对语言习得有重要影响。

认知语言学

认知语言学

知识创造未来
认知语言学
认知语言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语言习得、使用和理解的学科。

它探讨语言与人类思维、知觉和记忆之间的关系。

认知语
言学的核心观点是语言是人类思维的一种表达方式,人们
通过语言来组织和表达他们的思想。

这门学科涉及多个领域,包括语言习得、语言产生、语义理解、语音和语法结
构的认知过程等。

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是实证研究,包括实验和观察。

通过实验研究,认知语言学家试图了解语言的认知过程,
例如我们是如何理解语言的意义和结构的。

观察研究则致
力于观察和分析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语言的方式和策略。

认知语言学的理论框架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认知语义学,
它关注语义的认知过程和概念的表示。

另一种是认知语言
处理模型,它试图解释语言的认知加工过程,包括语言习得、语音识别、语义理解和语法分析。

认知语言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它对教育、
语言治疗、机器翻译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启发和指导作用。

此外,认知语言学还与其他学科,如神经科学、计算机科
学和心理学等有着广泛的交叉研究。

1。

应用语言学及认知语言学

应用语言学及认知语言学

应用语言学及认知语言学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科学,包括对语言的结构、语音、语法、语义等方面进行研究。

而认知语言学是研究语言与思维之间的关系,主要关注语言如何塑造人类思维和认知过程。

应用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在现实生活和学术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下面将从语言习得、翻译、语言教育、思维方式和认知过程等方面进行具体讨论。

首先,语言习得是应用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的重要研究领域。

语言习得是指人类通过接触和学习来获得和掌握一门特定语言的过程。

应用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研究了语言习得过程中的语法规则、语义理解、词汇记忆等方面的问题。

基于对语言习得过程的研究,可以开发出更加有效的语言习得教材和教学方法,帮助学习者更好地掌握语言。

其次,翻译是应用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的另一个重要领域。

翻译涉及到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包括语义、句法以及文化背景等方面的转换。

应用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的研究可以帮助翻译者更好地理解源语言和目标语言之间的差异,进而进行准确的翻译工作。

此外,通过研究翻译过程中的认知机制,可以开发出更加高效的机器翻译系统,提高翻译效率和质量。

再次,应用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对语言教育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语言教育过程中的语音、语法、词汇等问题的研究,可以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语言教学计划和教材,提高学习者的语言水平。

同时,应用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的研究也为教师提供了更好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帮助他们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除此之外,应用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研究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的思维方式和认知过程。

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工具之一,通过研究语言的结构和语法规则,可以揭示人类思维的一些特征和机制。

例如,不同语言之间的语法结构差异可以反映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思维方式和逻辑思维习惯。

总的来说,应用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在语言习得、翻译、语言教育以及思维方式和认知过程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深入研究语言与认知之间的关系,可以不断完善和优化相关领域的实践和研究,从而推动人类语言能力和认知能力的发展。

认知语言学主要观点

认知语言学主要观点

认知语言学主要观点
1. 语言是认知能力的产物,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是人类认知能力的产物,语言的习得和使用与认知过程密切相关。

人们通过认知能力来理解和表达语言,语言的结构和语法规则反映了人类的认知模式和思维方式。

2. 语言与思维密切相关,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和思维是密不可分的。

语言不仅是用来表达思想的工具,更重要的是它塑造了人们的思维方式。

不同语言对世界的描述和理解有着不同的方式,这反映了语言对思维的影响。

3. 语言的习得与认知发展相关,认知语言学研究了语言的习得过程,认为语言的习得是与认知发展密切相关的。

儿童在语言习得过程中展现出对语言规则的敏感性和适应性,这反映了他们认知能力的发展。

4. 语言的理解和表达依赖于认知过程,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的理解和表达依赖于认知过程,包括注意力、记忆、推理和概念形成等。

人们在理解和表达语言时会运用各种认知策略和技能,这决定了他们对语言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

总的来说,认知语言学主要观点强调了语言和认知之间的密切关系,它提供了一种新的角度来理解语言习得、语言理解和语言表达的过程。

通过研究认知语言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语言的本质和人类认知能力的特点,这对语言教学和语言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认知语言学与语言教学

认知语言学与语言教学

认知语言学与语言教学认知语言学与语言教学一、语言能力与语言习得语言能力是一个结构有序的具有规约性意义的符号单位组成的清单库,词库与语法构成一个连续体。

结构有序意指语言具有系统性和层级性;规约性意义意指与各种知识、语言实际使用密切相关;清单库意指语言本身不具有创造性,创造性是语言使用者的特征;符号单位构成一种语言的语法的全部内容。

能用来描写语言系统的单位是:xxxx出现的语义、音系或符号单位;允准结构的图式。

语言能力是人类总体认知能力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人的语言能力与人的社会、文化、心理、交际、功能相互作用。

语言能力观意味着语言能力以具体的语言项目为基础,具有社会文化的特征,语言项目之间形成一定的结构关系,语言项目是一个一个习得的。

二、语言识解与语言产出语言使用事件是一个实际的语言使用行为,无论是语言表达式的选择、语言资源的利用,还是非语言资源如记忆、规划、问题求解能力、各种知识以及对社会、文化和话语语境的把握,都是由语言使用者控制的。

易言之,在语言使用过程中,语言使用者的主体性起着关键作用。

因此,语言使用中的语义建构离不开语言使用者的识解。

语言使用者的识解对解释外语学习中的语言产出具有核心意义。

只有从语言使用和说话者识解的视角来考察语言习得者的语言型式才能充分理解基于使用的理论模型与语言习得的良性互动关系。

(王寅,2005)语义是语言的核心,而语义的核心又是识解。

识解使得语言使用者可以用各种不同方式来看待相同的和不同的事件和语言行为。

语言由此而变得更加复杂和灵活。

人们使用语言的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隐喻的。

隐喻是思维和语言运行的基本方式之一。

隐喻在词和构式的多义性、习语的形成、语篇的建构、表达方式的选择、新词新语的创造等各个方面都无所不在。

(刘正光,2010)语言表达式的意义取决于语言学习者的识解,一方面意味着语言的约定性本质,另一方面表明使用者对话语中语言表达式的分布具有选择决定权,即语言使用者处于语言使用事件的中心地位。

认知心理学中的认知语言学和对比语言学

认知心理学中的认知语言学和对比语言学

认知心理学中的认知语言学和对比语言学在认知心理学中,认知语言学和对比语言学是两个非常重要的分支,它们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研究人类语言能力和思维过程。

一、认知语言学认知语言学是一种研究人类语言能力和思维过程的学科,它主要关注的是人们使用语言进行思考和表达的过程。

认知语言学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探讨语言的本质,旨在了解人类语言能力的神经基础和认知机制。

1.1 语音知觉人类语言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语音,而语音的知觉过程是如何实现的呢?认知语言学家通过实验发现,人们在听取语音时通常会将其分解为语音的不同部分,比如音位和音节。

1.2 语义和句法语言的另一个关键方面是语义和句法。

认知语言学家认为,人类语言能力的核心是语法,在语法的帮助下,人们能够产生无限的、合乎语法的句子。

语义则是指句子的意义,它包括单词之间的关系、上下文以及语言中的语音、触感、视觉和其他感官信号。

1.3 语言习得语言习得是认知语言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该领域的研究主要关注儿童语言习得过程中的认知机制和发展趋势。

二、对比语言学对比语言学则是以比较的方式研究语言,通过比较不同语言之间的差异和相似之处,来揭示语言的共性和个性。

相比于认知语言学而言,对比语言学更注重语言的文化因素以及语言与文化的相互联系。

2.1 语言的分类对比语言学的第一步是语言的分类。

语言可以按照某些特征分类,比如语音、语法、词汇等。

通常认为,语言可以分为语系、语族和语种。

语系是指互相间有关联的语言,如印欧语系、汉藏语系等。

语族则是指具有同一祖先语的语言,如日耳曼语族、斯拉夫语族等。

语种则是指特定语言的不同形态,如英语、德语、法语等。

2.2 语言的结构对比语言学主要关注语言的结构。

语言结构包括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每种语言都有其独特的结构。

比如,中国话与英语在语音方面的差异就很大,这导致两种语言都有独特的语音系统和特有的音素。

2.3 语言与文化对比语言学的另一个重要研究方向是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系。

语言学中的语言习得

语言学中的语言习得

语言学中的语言习得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流工具之一,它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工具,更是一种文化的载体和思维的表达方式。

人类对语言的习得是一个复杂而神奇的过程,引发了许多语言学家的兴趣和研究。

在语言学中,语言习得是一个广泛的领域,涵盖了从婴儿学语到成人学习第二语言的各个方面。

语言习得可以分为母语习得和第二语言习得。

母语习得是指儿童在成长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掌握母语的过程。

这个过程是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听、说、读、写等各种方式进行的,而不需要特定的教学。

母语习得的关键是儿童的语言环境和经验,他们通过模仿和交流来逐渐掌握语言的规则和结构。

这个过程是自发的,无意识的,儿童在不知不觉中逐渐形成了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第二语言习得是指学习者在学习一门非母语的过程中掌握语言的能力。

与母语习得相比,第二语言习得更为复杂和困难。

学习者需要通过课堂教学、语言环境、自主学习等多种途径来提高语言能力。

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中,学习者会面临语音、语法、词汇、语用等多个方面的挑战。

他们需要逐步理解和掌握语言的规则和用法,并能够在实际交流中流利地运用。

在语言习得中,有一些重要的理论和模型被提出来解释语言习得的过程。

其中最著名的是斯金纳的行为主义理论和乔姆斯基的生成语法理论。

行为主义理论认为语言习得是一种习得行为的结果,学习者通过反复的语言输入和输出来形成语言的习惯和规则。

乔姆斯基的生成语法理论则强调语言习得是一种内在的心理过程,学习者通过对语言结构的理解和推理来掌握语言的规则和用法。

除了理论和模型,语言习得还与许多其他因素密切相关。

其中最重要的是个体差异和环境因素。

个体差异指的是不同学习者在语言习得过程中的差异,包括学习能力、认知能力、学习策略等方面。

环境因素则包括语言环境、学习环境、教学方法等。

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和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促进学习者的语言习得,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

在语言习得中,还存在一些常见的问题和误区。

其中之一是焦虑和恐惧。

许多学习者在学习语言时会感到焦虑和恐惧,担心自己的发音、语法或词汇使用是否正确。

浅谈神经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二语习得

浅谈神经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二语习得

浅谈神经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二语习得作者:邓颖慧来源:《青年文学家》2016年第06期摘要:长期以来,二语习得都是语言学家们感兴趣的焦点之一。

对二语习得的研究方法也是层出不穷:描写,假设,实验……这些研究各有合理之处,然而却大多缺少生理层面的证据支持,致使某些问题仍然颇具争议。

事实上语言作为一种特殊的心理、神经能力,语言习得是神经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

本文将从神经认知语言学角度出发为二语习得提供一个研究的新视角。

关键词:神经认知语言学;二语习得;二语习得理论[中图分类号]:H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6)-06--01一、神经认知语言学与语言习得神经认知语言学与60年代兴起于美国,并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语言学流派之一。

神经认知语言学的前身是层次语法。

20世纪80年代,美国语言学家西德尼·兰姆正式提出这一概念。

在兰姆看来,语言中不存在语法,语音等语言规则,语言只是一个涉及多方的关系系统。

该理论注重语言学和其它学科的关系。

神经认知语言学使人们逐渐意识到语言学的确是门交叉学科——它不仅研究语言习得理论,更与习得者的心理认知、生理基础、社会因素息息相关。

二、二语习得代表理论的神经认知语言学分析二语习得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仍未有语言学家提出二语习得的总的理论。

各种学习理论只是不同角度的语言习得机制及过程的描写和阐释。

总的看来,这些理论也不外乎三大派别:先天论,后天论以及介于二者的平衡点相互作用论。

(一)先天论先天论的重要代表人物是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

他认为在人的大脑中先天存在着一种适用于所有语言的语言习得机制。

当这种先天就具备的习得机制在环境的作用下激活,就会对二语习得产生促进作用。

在乔姆斯基看来,语言的习得就是学习者在普遍语法的作用下,不断调整参数从而转换成个体语法。

没有这种天赋,那么在外部语言数据输入欠缺的情况下,人类语言习得将很难发生。

换句话说,语言习得是人类先天具备的语言习得机制的产物。

第六课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第二语言

第六课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第二语言

二、认知语言学对语言习得的基本 观点
• 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的形成、运用、习得都是基 于用法的(usage—based) • 第一,母语是以具体用法为基础逐步习得的;习 得语言就像其他复杂的认知活动一样,从具体的 事物中提炼出抽象结构或图式(最初由康德提出, 他把图式看作是“潜藏在人类心灵深处的”一种 技术,一种技巧。皮亚杰通过实验研究,赋予图 式概念新的含义,成为他的认知发展理论的核心 概念。他把图式看作是包括动作结构和运算结构 在内的从经验到概念的中介,在皮亚杰看来,图 式是主体内部的一种动态的、可变的认知结 构。 )。
• 乔姆斯基认为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先天 机制,他认为不仅应该研究语言行为,而 且应该研究语言能力,转换-生成语法就是 关于语言能力的理论。 • 其研究对象是内在性语言,而不是一般语 言学家所研究的外表化语言 ,指人脑对语 法结构的认识,以心理形式体现。生成语 法学一般不研究话语的社会内容、交际功 能和说话的环境等等。 • 它使用数学那样的符号和公式来规定概念, 表达规则,所以称为形式化的语法。
• 4、把认知语言学与语言类型学结合起来, 考查不同母语背景的学习者习得同一目的 语的情况,或者研究相同母语背景的学习 者习得不同目的语的情况。这方面的研究 把二语习得置于更广阔的理论框架下,便 于发现过渡语的个性和普遍性。 • 5、在研究方法上,注意与学习者语料库 结合起来。最近,束定芳(2009)也强调了语 料库方法在认知语言学研究中的运用。
• 第六,认知语言学和基于用法的模型强调 语言是在具体的社会环境中、在真实互动 中学会的,强调学习者的自身参与。这种 思想与交际教学方法的理念不谋而合。
三、认知语言学角度二语习得研究 现状
• 1、多义词的习得 • 认知语言学的许多研究都发现,多义词各个义项 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以基本义项为原型组成语义 网络。相关的二语习得研究力图回答如下问题: 设法使学习者认识到各义项的关系是否有助于他 们掌握词的意义?Taylor(1989)发现二语习得与母 语习得有相似之处,具体有:1)原型意义比边缘 意义更早被二语学习者习得;2)学习者水平越高, 其对二语原型的选择和判断就越接近本族语者, 但是无论学习者水平高低都会同本族语者存在差 异。

专业语言习得与认知

专业语言习得与认知

专业语言习得与认知在语言学领域,专业语言的习得与认知一直是研究的重要议题。

专业语言是指某一特定领域或专业中所使用的专门术语和表达方式,其特点在于其语言形式和语用功能的高度的专业性和技术性。

专业语言习得与认知涉及到学习者在掌握和应用专业语言上的认知过程、习得阶段和策略等方面的问题。

本文将从认知角度来探讨专业语言的习得与认知,并探讨对于专业语言习得的一些实践策略。

一、认知过程专业语言的习得与认知是一种复杂的认知过程。

学习者在接触到新的专业语言时,需要通过识别、理解、记忆和应用等环节来实现对专业语言的习得。

在识别环节,学习者需要通过对语音、语义和语法等方面的分析,辨认出专业语言的特点和含义。

在理解环节,学习者需要将专业语言的含义与其所代表的概念和实践相联系,以建立起准确的语义网络。

在记忆环节,学习者需要通过重复、归纳总结等方式,将专业语言的知识存储到记忆系统中,以便于后续的应用。

在应用环节,学习者需要将所习得的专业语言运用到实际的沟通和专业实践中,以巩固和深化对专业语言的认知。

二、习得阶段专业语言的习得可以分为初级阶段和高级阶段。

初级阶段主要是通过词汇和基本语法的学习来掌握专业语言的基本表达能力。

在这个阶段,学习者主要注重基本概念和术语的学习,并逐渐建立起对专业语言的语义网络。

高级阶段则是在初级阶段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专业语言的运用能力和理解能力。

在这个阶段,学习者需要通过更系统和深入的学习,掌握专业语言的高级词汇、复杂语法结构和领域特定的语用规则等。

习得阶段的不同对于学习者在专业领域的实践和交流能力具有不同的影响。

三、认知策略为了促进专业语言的习得与认知,学习者可以采取一些认知策略。

首先,学习者应该注重对专业语言的输入和输出过程。

输入包括读、听、观察专业文献和实践案例等,输出则是通过口语和书面表达来应用专业语言。

通过加强输入和输出,学习者可以提高对专业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其次,学习者应该注重积累和整理专业语言的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知语言学的语言习得观任何语言学理论都必须回答三个基本问题(Tay - lo : 2002 : 4 ) : l )语言知识是什么?2 )语言是怎样习得的?3 )语言是怎样使用的?生成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对这些问题给出了完全不同的答案。

就理论发展过程而言,这很容易理解,因为认知语言学是在生成语言学遇到一些无法解决的问题的背景下,批判性地发展起来的。

本文讨论认知语言学的语言习得观,同时以生成语言学的语言习得观作为参照。

2 .认知语言学语言习得观产生的理论背景与理论基础目前,关于语言习得的本质问题的各种争论主要集中在两种理论途径之间(Tomasello & Abbo 卜Smith 2002 ) :生成语言学的天赋论,认知功能学派的使用基础论(学得论)。

前者以成人语法为出发点,后者以儿童语言自身为出发点,是在对生成语言学理论的批判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因此,二者的对立是必然的。

2 . 1 理论背景:生成语言学关于以上三个问题的基本观点生成语言学认为:l )自然语言由一组统一的抽象的代数性规则组成,这些规则本身没有意义,各组成成分的意义对这些规则也没有什么影响,它是语言能力的核心部分,即普遍语法;2 )词库包含有意义的语言成分,充当规则的变体。

语言能力指本族语中理想的说话者的理想的知识。

这一天赋的语言能力假说具有三层意义:l )儿童语言习得速度快且不费劲,因为儿童一生下来就有完备的语言能力,他们要学的是怎样把语言能力转化为语言运用;2 )语言输入只起间接作用(诱发天赋的句法结构或设定参数); 3 )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的语言都有创造性,因为它由抽象的语法生成。

为此,生成语法学家提出了“连续性假说”,认为儿童并不需要或根本不需要学习语言的抽象结构,因为它们作为天赋的语言能力的一部分已经存在于语言器官中,即人类长有一个普遍语法。

Pinker ( 1984 : 7 )指出,如果没有截然相反的证据,儿童的语法规则应该来自与成人的语法规则相同的基本规则类型,而且应该由同一类的基本符号构成。

Pinker ( 1954 , 1959 )认为,儿童习得语言由两个机制完成:l )语言中的所有词汇、习语、非常规构式等通过记忆等方式学得;2 )联结机制将正在习得的语言(指核心结构部分)与抽象的普遍语法联系起来。

即语言的边缘部分由学得完成,语言的核心部分(抽象的语法规则)由天赋给定。

儿童句法能力受语言行为局限性影响,这种局限性阻碍儿童天赋的语言能力的表达。

核心部分既然是天赋的,就不会随学习者个体发展而变化,即所谓的“连续性,,假设(Pinker 1984 )。

这就为其以成人语法来观察与描写儿童语言找到了理论依据。

客观地说,生成语言学对以上问题的探索具有重要意义,为揭示语言与认知的关系提供了富有创见的发现与解释。

但其两个核心假说一直是辩论的焦点:l )可学性问题(刺激贫乏假说); 2 )普遍语法与特定语言的结构联结问题(连续性假说)。

下文将比较讨论。

2 . 2 理论基础:认知语言学关于以上三个问题的基本观点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的本质特征是符号性,语言构式都是有意义的语言符号。

语言的基本目的之一是为交际服务。

语言以使用为基础(usag 二based ) ,语法产生于语言使用。

说话者说出和理解话语的认知过程反映出一般认知能力的敏锐的(acute )专业化过程。

语言能力是一个结构有序的由有意义的语言构式组成的清单库。

语言能力是认知能力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与社会、文化、心理、交际、功能相互作用。

为回答以上三个基本问题,认知语言学提出了与生成语言学完全不同的三个基本假设(cr 。

ft & cruse 2004 : l 一3 ) : l )语言不是一个自主的认知器官;2 )语法是概念化过程;3 )语言知识产生于语言运用。

这三个基本假设可说是认知语言学对居于统治地位的生成语言学与条件真值语义学的反动。

假设1 是对语言是一个自主的认知器官的反动,宣告了认知语言学的语言观与生成语言学的语言观的根本差异。

该假设认为,语言知识的表征与其他概念结构的表征没有什么差别,语言知识运用的认知能力在本质上与其他知识运用的认知能力没有两样。

这个假设包含两层含义:l ) 语言知识(关于意义和形式的知识)从根本上讲是概念结构,即语义句法、形态、音系表征都是概念性的。

2 ) 管辖语言运用,尤其是意义的建构与交流过程的认知能力,原则上与其他认知能力相同,即语言能力是人类认知能力的一部分。

不过,假设1 反对的是生成语言学的自主的天赋的’、特殊的语言模块假设,而不是反对语言能力具有生物学意义上的天赋成分。

假设2 在Langacker ( 1999 )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阐发。

其基本观点是,概念结构不能简单地还原为真修条件与客观世界的对应。

人类认知能力的主要特征是将经验概念化后表达出来。

概念结构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识解的作用,如范畴结构、知识的组织结构、多义性、隐喻、词汇语义关系等。

识解具有主观想象的特征。

即使语法成分与结构也是以某种方式将经验识解。

因此,意义不可避免地具有主观性。

假设3 认为,语义、句法、形态、音系的范畴与结构是在具体的语言用法中逐渐形成的。

该假设认为,句法行为和语义解释的任何细微变化都应该作深入细致的分析与考察,由此产生的句法表征模型既能解释常规事实,也能解释特殊的(非常规的)事实。

这样,非常规事实的理论意义得到了重视,建立的理论模型更加符合语言实际(natural )。

因此,理论模型的解释范围扩大了,解释力增强了。

3 .认知语言学对语言习得几个根本问题的发现与解释3 . 1 儿童语言的本质:创造性有限认知语言学的语言习得研究发现,儿童语言具有两个重要特征:l )与成人语言差别很大,儿童早期的话语以具体的某个词或短语为中心组织起来,而不是以句法范畴或图式组织起来,抽象的成人似的句法范畴是逐渐地、非系统地发展起来的(T 。

masell 。

Z000a )。

这一论断得到了Cameron - Faulkner et al . ( 2003 )通过语料库方法对12 名儿童的儿向语分析结果的支持。

在整个话语中,只有巧%具有SVO 形式,而52 %是以某个具体的词汇项或构式开始的话语,而且其出现的频率与其在母亲话语中出现的频率高度相关。

Dab - rowska ( 1997 )的一项考察反证了以上结论:一个六岁的儿童的话语与成人的非正式的、无准备的话语差异不是很大,而与正式的书面语差别很大。

2 )儿童语言的创造性被放大了,主要体现在儿童语言发展在不同的方面和层次,以及不同的群体间具有很大的不平衡性。

大量的认知语言学语言习得研究证据支持这一发现(Pizzuto & Caselli 1992 , 1994 ; Rubino & Pine 1998 ; Burns & Soja 2000 ; Conwell & Demuth 2007 )。

现任国际语言习得研究会会长、德国Max Planck 研究院著名科学家Tomasell 。

(1992 , Z000a ,Z000b , 2003 , 2006 )仔细研究了近几十年来语言习得研究领域关于儿童句法能力的实验成果和实验方法,并带领他的研究小组采用日记观察法得到了如下五个发现( 1992 , 200oa : l )在所研究的162 个动词和充当谓语的词汇中,几乎有二分之一只用于一种构式(动词论元构式),有三分之二以上用于一种或两种构式;2 )无论在哪个发展阶段,不同的动词(即使语义非常相近)在用法上体现出极大的不平衡性。

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构式的种类上;3 )相同的论元与不同的动词出现时,其句法标记也表现出极大的不平衡性,在某一发展阶段,一个动词的工具格会由with 或by 标记出来,而另一个动词的使用语境和复杂程度几乎相同,却不会使用with 或by 将工具格标记出来;有的动词的主语有词汇表达形式,而同样用法的其他动词的主语没有词汇表达形式,等等;4 )动词的形态标记也表现出极大的不平衡性:大约有三分之二的动词没有时态和体标记,有六分之一的只有过去时标记,还有六分之一的只有现在进行时标记,只有4 个动词在儿童两岁时全部标记了以上形态变化;5 )在动词的发展内部,具有很大的连续性,动词的新用法几乎总是复制以前的用法,然后再做小的添加或修改。

儿童习得语言有三个限制因素:固化、先入为主( preemPtion )和动词次类的语义知识。

它们可以解释儿童句法创造性有限的问题(Tomasello 2000a )。

其中,先入为主限制指,如果儿童听到一个动词用于某种构式中能起到同样的交际作用,并作为某种抽象,那么,他们就会认为该抽象是非规约性,即听到的构式抢占了(preemPt )该抽象的位置。

如当儿童本来认为是He disappeared the rabbit ,而实际听到He made the rabhit disappear 时,他们会认为disappear 不用于简单的及物构式中。

大多数情况下,固化与先入为主是共同起作用的。

Lieven & Tomasello ( 2008 )回答了儿童语言的创造性是怎样来的问题,指出儿童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具备抽象出构式成分对构式的整体意义贡献的方式以及构式的相互联系方式,在这样的发展过程中,三种知识表征相互作用以抽象出图式化的构式:整体构式、能够与意义(功能)相匹配的构式成分替换的档位、构式中的项目以及构式本身的分布型式。

随着语法的发展,儿童不断地给他们的语言清单库(语言能力)增加越来越复杂(成分越来越多)和抽象的(档位的范围)构式。

儿童一旦开始使用能够被意义(功能)相匹配的构式成分替换的档位,其语言就具有了创造性,他们早期学会的许多构式都可能是高度能产性的。

3 . 2 习得方式:以具体语言项目(构式)为单位逐渐整体学得Tomasello ( 2000a , 2000h )指出,儿童语言学习的过程与其他复杂的学习活动一样,从所学习的具体项目中逐渐构建抽象的范畴和图式。

儿童早期习得的是具体的语言项目(构式),因为他们还没有具备成人语法中所具有的抽象范畴与图式;因此,在成人看来属于同类型的范畴和构式,在儿童构建的范畴和图式中有的出现得早,有的出现得晚。

这是由儿童语言习得的输入差异造成的。

以上发现和观点可概括为:1 )儿童早期的语言产出围绕具体构式进行,几乎没有证据表明大脑中先天地存在抽象的句法范畴和图式;2 )具体构式的发展是独立的,发展的水平取决于儿童个体的语言能力以及其他影响因素;3 )以上特征一直维持到三岁左右。

这表明,儿童最初的组合范畴都是一些具体的词类项目。

T 。

masell 。

(1992 )详细记录了他女儿早期的动词使用情况,发现她在相同的发展时期内,有的动词只用于某个简单的构式图式中,如CutX ,而类似的其他动词用于多个不同类型的复杂构式图式中,如DrawX , Draw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