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部编版)课外古诗词《泊秦淮》教学设计
课外古诗词诵读《泊秦淮》(教案)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泊秦淮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作者杜牧的相关知识。
(2)运用多种方式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用声音传达诗人情感。
(3)能根据五种表达方式找得到第一句是写景,第二句是叙事,第三四句是抒情。
能自己得出首句是描绘出了一幅朦胧清幽淡雅的水色夜景图,及渲染的凄清悲凉的氛围。
(4)能够结合注释解释全诗大意,并能说出某些关键词的意义,比如“笼”“寒”“犹”等等。
(5)能理解诗人的借古讽今的写法,并深入理解诗人真正抨击的对象是只知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重的统治者。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听名家范读,自由朗读,全班齐读,个人朗读多种方式读准诗歌字音,读出节奏。
(2)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根据课文下的注释了解古诗大意,并能进行创造性的复述。
(3)通过教师引导、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文中关键信息的内涵,深化理解作者哀艳用词背后的深沉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文章的学习,学生能够对南朝及晚唐的历史有一定的了解,并培养出对唐诗的兴趣。
(2)理解作者的感慨:对那些只知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重的达官贵人的忧虑和愤慨。
认清当时统治者骄奢淫逸的本质以及对国家的热爱与担忧。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能读准古诗掌握节奏,通过深入探究部分的学习了解诗的深沉情感。
(2)通过教师有浅入深的讲解,分析文中关键信息的内涵,深化理解作者哀艳用词背后的深沉情感。
( 3) 掌握首句描绘的一幅朦胧清幽淡雅的水色夜景图,及渲染的凄清的氛围。
理解“寒”字的深沉含义。
(4)理解“犹”的含义及作用,作者抨击的真正对象。
教学难点:(1)通过文章的学习,学生能够强化对南朝及唐末的历史有一定的了解,并培养出对唐诗的兴趣。
(2)理解作者的感慨:对那些只知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重的达官贵人的忧虑和愤慨;认清当时统治者骄奢淫逸的本质以及对国家的热爱与担忧。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师生谈话法,任务引导法,讲授法,小组合作探究法,朗读法,对比阅读法。
【部编版】七下语文古诗词诵读《泊秦淮》教案
【部编版】七下语文古诗词诵读《泊秦淮》教案一. 教材分析《泊秦淮》是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首古诗词。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继的作品,描绘了诗人夜晚泊船秦淮河边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慨。
本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浓郁的江南水乡风情,是古代诗歌中的佳作。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泊秦淮》之前,已经接触过一些古诗词,对古诗词的朗读、理解和欣赏有一定的基础。
但七年级的学生在古诗词鉴赏能力上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可能对唐代诗人及其背景知识了解不多,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补充。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朗读和背诵《泊秦淮》。
2.理解诗文内容,把握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3.学习古诗词的鉴赏方法,提高审美情趣。
4.了解唐代诗人张继及其背景知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词语的解释:例如“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等。
2.诗文内容的理解:诗人通过描绘秦淮河边的景象,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慨。
3.古诗词鉴赏方法的运用:如何从意象、情感等方面欣赏和解读古诗词。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诗文内容、背景知识和重难点词语。
2.示范法:教师示范朗读和背诵,指导学生正确发音和停顿。
3.互动法:学生提问,教师解答;学生分享对诗文的理解和感悟。
4.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诗文的意境和情感。
5.欣赏法:教师引导学生从意象、情感等方面欣赏和解读古诗词。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包含诗文内容、背景知识、重难点词语解释等。
2.相关资料:关于唐代诗人张继的介绍、秦淮河的图片等。
3.音响设备:用于播放古诗词朗诵或音乐。
4.作业纸:用于布置家庭作业。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唐代诗人张继及其背景知识,引导学生关注诗人的生活背景。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诗文《泊秦淮》,指导学生正确朗读和背诵。
注意停顿、语气和节奏的把握。
3.操练(10分钟)教师针对重难点词语进行解释,如“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等。
人教版语文七下课外古诗诵读《泊秦淮 贾生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约客》教案
人教版语文七下课外古诗诵读《泊秦淮贾生过松源晨炊漆公店约客》教案一. 教材分析《泊秦淮》、《贾生》、《过松源晨炊漆公店》、《约客》是人教版语文七下课外古诗诵读的内容。
这四首诗都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佳作,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地位。
《泊秦淮》描绘了秦淮河畔的美丽夜景,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贾生》通过讲述贾生的故事,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问题;《过松源晨炊漆公店》以漆公店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约客》则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人生的思考。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对古代文学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理解古诗的深层含义、把握诗人的情感方面仍存在一定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这四首诗;理解诗文的基本内容,把握诗人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理解和分析古诗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代诗歌的魅力,培养对古代文学的热爱;领悟诗中的哲理,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地朗读、背诵四首诗;理解诗文的基本内容,把握诗人的情感。
2.教学难点:深入理解诗文的深层含义,领悟诗中的哲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为学生创造富有感染力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学生理解和分析古诗的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练掌握诗文内容,了解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准备相关的图片、音乐等教学资源。
2.学生准备:预习诗文,了解诗文的基本内容;准备笔记本,记录学习心得。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音乐等资源,为学生创造富有感染力的学习氛围,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泊秦淮》教学设计(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教学设计)
《泊秦淮》教学设计(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教学设计)《泊秦淮》教学设计一、教材解析《泊秦淮》这首诗是人教版部编七年级语文教科书下册里的一首古诗。
这首诗是即景感怀的,金陵曾是六朝都城,繁华一时。
目睹如今的唐朝国势日衰,当权者昏庸荒淫,不免要重蹈六朝覆辙,无限感伤。
首句写景,先竭力渲染水边夜色的清淡素雅;二句叙事,点明夜泊地点;三、四句感怀,由“近酒家”引出商女之歌,酒家多有歌妓,自然洒脱;由歌曲之靡靡,牵出“不知亡国恨”,抨击豪绅权贵沉溺于声色,含蓄深沉;由“亡国恨”推出“后庭花”的曲调,借陈后主之尸,鞭笞权贵的荒淫,深刻犀利。
学情分析: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
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味。
诵读古代诗词,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丰富积累,增强体验,培养语感。
二、教学目标1、能够结合注释解释全诗大意,并能说出某些关键词的意义,比如“笼”,“犹”等等。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文中关键信息的内涵,深化理解作者哀艳用词背后的深沉情感。
3、通过文章的学习,学生能够强化对南朝及唐末的历史有一定的了解,并培养出对唐诗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文中关键信息的内涵,深化理解作者哀艳用词背后的深沉情感。
【教学难点】通过文章的学习,学生能够强化对南朝及唐末的历史有一定的了解,并培养出对唐诗的兴趣。
四、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任务引导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对比阅读法五、教学媒介PPT课件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用多媒体出示秦淮河繁华美景的图片,并讲述关于秦淮河的三个重要信息:(1)相传秦始皇南巡,经过南京时发现其地势龙盘虎踞,风水积蓄着皇家贵气,于是下令斩断龙脉,开河断垄,引淮入宁,以泄王气,这条秦始皇引淮水而开的河就是秦淮河。
(2)秦淮河自古多酒家歌女,素被称为“六朝烟月之区,金粉荟萃之所”,有很多关于歌女名妓的传说。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2016部编版)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泊秦淮》教案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泊秦淮》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有过在夜晚欣赏美景的经历?”(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泊秦淮》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古人是如何描绘夜景的奥秘。
在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的参与度较高,他们分组讨论和诗词创作都进行得非常积极。但我发现,在小组讨论过程中,部分学生显得有些依赖同伴,自己的思考不够独立。为此,我计划在后续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引导,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此外,在学生小组讨论后,我对他们的成果进行了点评,并及时给予了鼓励和指导。但我意识到,在点评过程中,应该更加注重对学生的个性化指导,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问题给予有针对性的建议。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诗句中的关键词语(如“烟笼”、“月笼沙”)和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泊秦淮》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用现代语言描绘类似的夜景。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2016部编版)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泊秦淮》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2016部编版)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泊秦淮》教案,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部分:
1.诗词背景:介绍《泊秦淮》的作者杜牧,以及创作背景。
2.诗词朗读:指导学生正确朗读《泊秦淮》,注意停顿、重音、语调等。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诗词创作活动。学生可以尝试仿写《泊秦淮》,运用所学的关键词语和修辞手法。
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泊秦淮41-部编版
1.教学重点
(1)熟读并背诵《泊秦淮》全诗,掌握生字词及诗歌的基本节奏。
-举例:如“烟笼寒水月笼沙”中的“笼”字,正确理解其意义,并掌握其发音和书写。
(2)分析《泊秦淮》的文学背景,了解作者杜甫的生平及其创作特点。
-举例:杜甫为何被誉为“诗圣”,他的创作风格在本诗中如何体现。
(3)理解并掌握诗中的意境、情感及修辞手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针对以上重点和难点内容,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如情境创设、小组讨论、多媒体辅助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同时,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究和学习,从而更好地突破教学难点。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泊秦淮》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游览名胜古迹时,是否有过在夜晚静静地欣赏河流美景的经历?”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诗歌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泊秦淮》中的意境和情感。
在实践活动方面,虽然学生们对绘图活动表现出了很高的热情,但部分学生的作品仍显得较为表面,未能充分体现诗中的意境。针对这一问题,我将在后续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帮助他们深入挖掘诗歌内涵,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最后,课后反馈环节,我注意到部分学生对于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不够理想。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计划在课后加强个别辅导,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性地解决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绘图作品绕“《泊秦淮》中的历史文化内涵”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历史文化背景,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部编版)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泊秦淮》教学设计
(几位同学竟读该诗。)
三读:细嚼慢品,比较阅读
[屏显]
《赤壁》
唐 •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总结:
杜牧七绝两种题材:一咏史(如另学过的:《江南春》等),二即景抒情(如另学过的《山行》等)
无论写史还是抒情,多有一种忧国忧民的情怀。
本诗即景抒情,景中有情,情中有景。彼此交融。
意境幽美,意味深长。
四读:知人论世,读出意蕴
1.关于作者
[屏显]
杜牧,字牧之,京兆万年人。他是唐朝一个很有名的学者杜佑的孙子,而且他们家是唐朝的首都长安附近的人。而他弱冠年纪——不过20岁左右就进士及第了,而且进士及第以后不久通过了制科的考试。就是说考中了进士不久又中了制科的考试,可以说是少年得意的。
[屏显]
1、整体概读,读准音节
2、局部细读,大胆质疑
3、细嚼慢品,比较阅读
4、知人论世,读出意蕴
二、研读课文,读中悟。
一读:整体概读, 读准音节
首先我们来看笼的读音:笼(lóng lǒng),从前读lóng:笼罩的意思。依据:唐诗七绝头两句的格律是:平平仄仄仄平平。作为第二字和倒数第二字的“笼”应该读二声,平音。
铜雀/春深/锁二乔。
《泊秦淮》
唐 •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共同点:
都是七绝
都是由事或景生发议论。
都借女子来表达情感。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泊秦淮》优秀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泊秦淮》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泊秦淮》是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的一首课外古诗词。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秦淮河畔泊船时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对历史沧桑的感慨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教材将其列入课外古诗词诵读,旨在让学生通过朗读、理解和背诵,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古诗词基础,但对古代历史、文化背景的了解相对有限。
《泊秦淮》这首诗涉及的历史、文化知识点较多,学生需要在学习过程中加以消化。
此外,学生朗读、背诵能力较强,但古诗词鉴赏能力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朗读、背诵《泊秦淮》。
2.理解诗文内容,把握诗文主题。
3.学习诗文中的历史文化知识,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
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爱国主义情操。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词汇和句子的理解。
2.诗文历史、文化背景的掌握。
3.古诗词鉴赏方法的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诗文描绘的世界。
2.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感受诗人情感,体会诗文中的爱国主义情操。
3.讨论法:分组讨论,促进学生对诗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的提高。
4.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诗文中的历史文化内涵,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包含诗文、图片、音乐等元素的课件。
2.参考资料:收集与《泊秦淮》相关的历史文化资料。
3.分组名单:提前分组,便于讨论环节进行。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秦淮河夜景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并想象诗人在秦淮河畔泊船的情景。
播放轻松愉快的音乐,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
2.呈现(10分钟)教师朗读《泊秦淮》,学生跟读。
学生自主探究诗文内容,理解诗文主题。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诗文中的历史、文化知识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文的理解和感悟。
教师巡回指导,参与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诗文内容的理解。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外古诗《泊秦淮》教案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外古诗《泊秦淮》教案设计
一、课题:《泊秦淮》
二、教学目标
1、掌握古诗《泊秦淮》的内容,了解诗中的景物及其意义。
2、把握古诗《泊秦淮》的文学特点,分析古诗中的抒情方式和艺术手法。
3、激发学生对古诗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三、教学重点
把握古诗《泊秦淮》的文学特点,分析古诗中的抒情方式和艺术手法。
四、教学难点
分析古诗中的抒情方式和艺术手法。
五、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白板笔
3、课堂活动材料
六、教学过程
1、热身:让学生自由讨论古诗文化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讲授:让学生跟读古诗《泊秦淮》,讲解古诗中的景物及
其意义。
3、分析:分析古诗中的抒情方式和艺术手法,运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古诗。
4、拓展:让学生发挥想象,编写一首与《泊秦淮》相关的诗歌,展示学生的文学素养。
5、检测:让学生做一些练习题,检测学生对古诗《泊秦淮》的理解程度。
七、课后作业
让学生自主研究古诗《泊秦淮》,完成一份报告,把握古诗文化的精髓。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杜牧《泊秦淮》教学设计
杜牧《泊秦淮》公开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结合注释了解诗文大意,熟读成诵。
2.分析诗中意象并结合时代背景,感悟诗人情感。
(重点)3.比较阅读领悟“怀古咏史诗”特征及写作手法,掌握做题方法。
(难点)诗歌给了我们一种重新面对生命真相的视野,这种真相就是无论生活的或泥泞或顺遂,或喜或悲,蒹葭就在湖边摇曳着,明月就在天上高悬着。
一直平凡着,也一直诗意着。
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那些星星点点的光让无望的生活有了一点点希望。
上学期教材里《天上的街市》这一篇课文后边的积累拓展选取了以下三首诗词。
李商隐的《七夕》鸾扇斜分凤幄开,星桥横过鹊飞回。
争将世上无期别,换得年年一度来。
杜牧的《秋夕》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秦观的《鹊桥仙》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备课之前,我问了自己一些问题。
1、为什么烟笼寒水月笼沙和夜泊秦淮近酒家这两句不能换一下位置?2、烟只能笼罩寒水,月只能笼罩沙?3、商女不知亡国恨,还有谁不知亡国恨?谁又知亡国恨?4、后庭花是什么?商女是什么人?她们唱后庭花有何不妥吗?一、导入古人讲,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人居于天地之间,他们观照古往今来,也会感慨家国兴亡。
杜牧的《秋夕》中有烛光、有流萤(火虫的)光、有星光。
烛火,萤火,星光,都是微光,但足以照亮那个宫女的幽怨。
那些星星点点的光让失意宫女生活的孤寂幽怨也被人看见了。
当然还有诗人杜牧眼眸中深邃的光。
今天我们将继续透过诗人杜牧的眼睛,一起去感受月光下秦淮河。
二、师生朗读师:朗读能让我们通过声音抵达诗人创作的秦淮河,请同学们大声自由地朗读《泊秦淮》(学生朗读)师:同学们在朗读的时候,有没有注意这首七绝押什么韵呀?请找出韵脚。
生:沙,家,花。
师:请同学们再读诗歌,读出韵味。
统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外古诗词诵读》之《泊秦淮》教学设计
统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外古诗词诵读》之《泊秦淮》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泊秦淮》是统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外古诗词诵读》中的一首诗。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秦淮河畔泊船时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对历史沧桑的感慨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烟笼寒水月笼沙”形象地描绘了秦淮河的夜景,“夜泊牛渚怀古”则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怀念。
这首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适合学生品味和鉴赏。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泊秦淮》之前,已经学习了一些古诗文,对古代诗歌的基本结构和表现手法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七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审美能力仍有限,对于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还需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品味诗歌意境,提升审美情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泊秦淮》;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把握诗歌的意象和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品读、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学会从意象和修辞角度分析诗歌,体会诗歌的艺术魅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对历史沧桑的感慨,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懂得珍惜当下的美好生活,激发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信念。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背诵《泊秦淮》;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把握诗歌的意象和情感。
2.教学难点: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体会诗歌的艺术魅力;感受诗人对历史沧桑的感慨,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描绘秦淮河的夜景,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情感。
2.反复品读法:引导学生多次朗读诗歌,从语音、节奏、情感等方面把握诗歌的特点。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4.对比分析法:将《泊秦淮》与其他诗歌进行对比,分析其艺术特色和情感表达。
泊秦淮-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泊秦淮-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唐朝元稹的生平事迹和诗文创作情况。
2.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理解“凉州词”风格特点,感受古人情感与理性并重的文学意境。
3.学会在阅读中自主思考、分析文本,增强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
二、教学重点1.诗歌鉴赏及创作能力的培养。
2.学习分析文本的方法,增强文字理解能力。
3.增强学生对古代文化的认知,提升语文素养。
三、教学难点1.了解唐朝元稹的生平事迹和文化背景,分析其对《凉州词》创作的影响。
2.掌握批注和鉴赏唐诗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导入本节课的主题:《泊秦淮》一诗。
2. 独立读诗让学生自行阅读《泊秦淮》这首诗,在读完后思考其主题和情感表达。
3. 文本分析指导学生分析《泊秦淮》一诗的主体结构、词语意义和诗句表达的情感。
引导学生从情景、音韵、形象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
4. 共读诗歌教师带领全班朗读《泊秦淮》一诗,让学生在朗读中体味诗句的韵味和情感。
5. 批注鉴赏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学会批注鉴赏唐诗的方法,如对照文本结构、逐词注释、发掘象征意义等。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的意义和情感。
6. 创作小作文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想象和课堂学习,创作范文一篇,表达对古代文化的认知和感受。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了解唐朝元稹的生平事迹和诗文创作情况,并通过鉴赏一首唐诗及自主思考分析的方法,达到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能力的目的。
通过多种形式导入课题,以唐代名诗《泊秦淮》为主要教学素材,通过分析、朗读、鉴赏、创作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情感理解、语文运用等多个方面得到提升。
同时,也应该注意在教学过程中区别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精确判断学生的语文素养,以更好地帮助他们培养文化素养和阅读能力。
部编版语文7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外课外古诗词诵读(泊秦淮贾生过松源晨炊漆公店约客)教案
4.分析诗词中的修辞手法,如对仗、夸张、拟人等,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5.结合现实生活,引导学生体会古诗词所传达的人生哲理,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使学生能够感受古人的情感和智慧。
在教学内容方面,我意识到对于古诗词中的生僻字词和成语,学生们的掌握程度参差不齐。为了提高他们的词汇积累,我考虑在课后布置一些关于诗词词汇的专项练习,帮助学生巩固记忆。
同时,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在分析诗词修辞手法时,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难。针对这一情况,我打算在后续教学中,多举例、多比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运用这些修辞手法,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其次,在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有的小组讨论不够深入,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为了提高讨论效果,我计划在下次活动中,明确小组成员的角色分工,如设组长、记录员等,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发挥各自的优势。
此外,在实践活动过程中,我注意到学生在诗词朗诵时,对节奏和韵律的把握还不够准确。针对这一问题,我打算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加强对诗词韵律的讲解和练习,让学生在反复朗诵中感受诗词的节奏美。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供全班参考。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不仅了解了古诗词的基本知识,还通过讨论和实践活动,深入体会了古人的情感和智慧。我希望大家能够将这些感悟应用到生活中,学会欣赏和创作诗词。如果大家对今天的内容有任何疑问,请随时向我提问,我会尽力解答。
-修辞手法的运用: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可能停留在表面,难以将其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文化背景的感悟:学生对古人的生活环境、社会习俗等文化背景的了解不足,影响对诗词深层次的理解。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泊秦淮 教案
《泊秦淮》[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理解诗歌的字面意思,体会字里行间蕴涵的情味。
3、细心品味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重点难点]1、重点:背诵默写诗歌。
2、难点:体会诗歌的意境。
[教学时数]一教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在上课前请同学们先听老师朗读一首诗“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这首诗是谁写呀?(杜牧<<山行>>)1、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杜牧是什么朝代的诗人?(唐代)唐代有哪些著名的诗人呀?最著名的两位诗人是谁呀?(李白、杜甫)后人把李白和杜甫一起合称为“大李杜”。
除了“大李杜”还有“小李杜”,你们知道“小李杜”指的是哪两位诗人吗?(杜指的是杜牧)那李呢?指的是擅长写情诗的唐代诗人李商隐。
为了有别于“大李杜”,后人把李商隐和杜牧一起合称为“小李杜”。
杜牧生活于晚唐时期,这时的唐王朝内忧外患,战乱不断,民不聊生。
秦淮,是一条河的名称。
有谁知道这条河在哪呀?(江苏省)秦淮河由城中穿过,流入长江,两岸酒家繁多,是当时豪门贵族、官僚士大夫享乐游宴的地方。
《后庭花》据传是南朝陈后主所作,由于陈后主整日寻欢作乐,不理朝政,最终丢失了江山,因此他所作的《后庭花》也就成为了亡国之音。
如今诗人杜牧夜泊秦淮,在这样的一种情形下又听到此曲,他的心情应是怎样的呢?我们一起来欣赏杜牧的《泊秦淮》。
(板书:泊秦淮)这是一首绝句还是律诗呀?(五言绝句)二、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整体感悟。
三、学生示范朗读再全班齐读。
四、赏析诗歌。
1、赏析一、二句: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这两句是写什么的?(写景)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写诗人夜泊秦淮所见的景物:淡烟寒水,夜幕朦胧的凄迷景象。
)谁来把这两句话的意思说一说?(如烟的水汽笼罩在秦淮河上,月光映照着江边的沙岸。
宁静的夜里把船停在岸边,靠在酒家。
)“笼”是什么意思?(笼罩)“寒”字令你想到了什么?(天气寒冷,表明这是深秋时节)除了季节的冷?有没有别的方面的冷?(心的冷)2、赏析三、四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人教版语文《泊秦淮》教案
教案设计:《泊秦淮》课程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准确诵读并理解《泊秦淮》的诗歌内容,掌握诗歌中的关键词汇和修辞手法;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作者杜牧的生平及文学成就;能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及主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诗歌朗诵、小组讨论、文本解读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分析,理解诗歌中意象与情感的关系;鼓励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尝试,提升文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兴趣,培养对诗歌艺术的热爱;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中表达的忧国忧民情怀,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通过诗歌学习,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内容:•文本介绍:《泊秦淮》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以泊船秦淮河畔为背景,通过描绘夜晚秦淮河上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历史的沉思。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把握诗歌的主题;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理解其表达效果;探讨诗歌对现实生活的启示和影响。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约5分钟)•活动设计:播放一段秦淮河的夜景视频,配以悠扬的古筝音乐,营造一种宁静而略带忧郁的氛围。
提问:“看了这段视频,你有什么感受?你知道这是哪里吗?”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认知,为学习新课做铺垫。
•引入话题:教师介绍《泊秦淮》的诗歌背景,讲述杜牧在秦淮河畔泊船时,看到夜晚秦淮河上的景象,心生感慨,写下这首诗歌。
提问:“如果你在秦淮河畔,看到这样的景象,会想到什么?会写下怎样的诗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学习诗歌做心理准备。
二、诗歌朗诵与初步感知(约15分钟)•诗歌朗诵:教师先示范朗诵全诗,注意语调、节奏和停顿的变化,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然后,学生分组练习朗诵,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初步感知:学生分组讨论,尝试用自己的话概括诗歌的大意,分析诗歌中的关键词汇和意象。
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结果,教师总结归纳,引导学生初步理解诗歌内容。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泊秦淮》教案
课题
泊秦淮
单元
六
学科
语文
年级
7下
学习
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读懂诗意,体会字里行间蕴涵的情味。
3.体会诗歌的意境,细心品味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重点
2.读懂诗意,体会字里行间蕴涵的情味。
3.体会诗歌的意境,细心品味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难点
3.体会诗歌的意境,细心品味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首句写景,先竭力渲染水边夜色的清淡素雅;二句叙事,点明夜泊地点;三、四句感怀,由“近酒家”引出商女之歌,酒家多有歌妓,自然洒脱;由歌曲之靡靡,牵出不知亡国恨”,抨击豪绅权贵沉溺于声色,含蓄深沉;由“亡国恨”推出“后庭花”的曲调,借陈后主之尸,鞭笞权贵的荒淫,深刻犀利
三.问题探究
1.“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所描绘的画面,具有怎样的特点?
(5).暗示晚唐国事衰颓,统治者还沉溺于歌舞升平之中的诗句是: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2.诗歌的后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抒发了作者的忧愤之情。
六.拓展提高
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小题。
绝句
李清照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这首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诗中歌颂了项羽这位失败的英雄,同时也隐讽赵构的
5.读懂诗意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迷离月色和轻烟笼罩寒水和白沙,夜晚船泊在秦淮靠近岸上的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卖唱的歌女不懂什么叫亡国之恨,隔着江水仍在高唱着玉树后庭花。
二.赏析诗歌
这首诗是即景感怀的,金陵曾是六朝都城,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泊秦淮 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泊秦淮》教学设计吉林省舒兰市第五中学校甘春英教学目标:1.在诵读中把握诗歌意象,感受诗歌意境,体会诗人情感。
2.培养学生联想、想象的能力,教给学生读诗的方法。
3.培养学生读诗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诗歌文化的魅力。
教学内容与过程:一、导入新课“五千年文化,三千年诗韵,经典永流传,我们的文化从未断流。
”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一首唐诗经典,随杜牧去看一看秦淮月夜,听一听商女歌声,品一品文人情怀。
这首经典就是——《泊秦淮》。
二、资料链接1.诗人简介杜牧,字牧之,唐代诗人、文学家。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
其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尤以七绝见长;语言清新,有讽喻时政之作。
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以别于李白、杜甫。
著有《樊川文集》,代表诗作《江南春》、《泊秦淮》、《阿房宫赋》。
以济世之才自负,曾注曹操所定《孙子兵法》十三篇。
(学生交流所知后教师给出上面资料)2.秦淮河的历史文化播放截选视频资料(文化大百科2012。
9.10)三、赏析《泊秦淮》1.学生自由大声朗读两遍诗歌,读出节奏,读出诗味。
(小组推荐学生展示朗读,全班评议。
教师提出评议要求:节奏是否准确?语气语调是否恰当?)2.学生轻声漫读,展开联想、想象,说说你在诗里看到了什么景?什么人?什么事?(学生自由发言)3.①诗中哪一句写景?写到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通过哪一个动词联系在一起的?这个动词妙在哪?(用互文的修辞,通过两个“笼”字,将原本分离的烟、水、月、沙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象而简练地描绘出雾升寒水,月落平沙的淡雅的“秦淮月夜图”,营造出浓郁的“清冷迷离”的氛围)②哪一个形容词在营造氛围上也起了重要作用?(“寒”字不仅点明了时间,也透出诗人的心境。
联系下面诗句理解:远上寒山石径斜——杜牧《山行》;寒雨连江夜入吴——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寒蝉凄切——柳永《雨霖铃》;波上寒烟翠——范仲淹《苏幕遮》)③请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人笔下的秦淮夜景。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泊秦淮 教学设计
《泊秦淮》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解诗句含义,领悟诗的意境。
2、过程与方法:理解诗歌的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及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中国的诗文浩如烟海,能流传千古,靠的不是诗人的地位和名气,而是诗人的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
唐朝末年,藩镇割据,战争连连,但统治者目光短浅,不知道危险已经近在眼前,依然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
诗人面对此种景象,写下了《泊秦淮》一诗,抒发内心的愤慨。
二、结合注释了解作者及背景杜牧,唐朝著名的文学家,和李商隐合称“小李杜”。
三、鉴赏诗歌1、写景中蕴含凄请暗淡,为本诗定上伤感悲愁基调的句子:烟笼寒水月笼沙。
2、使诗人产生亡国,历史又重演的忧患,借古喻今的句子: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亭花。
3、杜牧的《泊秦淮》:表现诗人的忧患意识的诗句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4、首句两个“笼”字用得好在哪里?答:两个“笼”,将轻烟、淡月、寒水、细沙四种景物融为一体,渲染了悲凉的气氛,勾画出秦淮河两岸朦胧冷清的景象,写出了水边夜色的迷蒙冷寂,寄托了诗人的忧愁和感伤。
5、本诗最后两句用的是曲笔,怎么理解?答:这两句表面上是谴责歌女不懂亡国之恨,一味沉迷靡靡之音,实际是在批评那些不以国事为重、贪图享乐的达官贵人,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怀和忧愤。
6、诗的末句写《后庭花》,这在艺术手法上叫什么啊?答:借古讽今,表达了诗人对世道人心的忧患意识。
7、“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所描绘的画面,具有怎样的特点?特点是朦胧(迷茫),冷寂(悲凉)。
8、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醉生梦死的统治者。
全诗表达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9、“犹”抒发了诗人对国家的忧虑和对世风的愤恨之情。
四、课堂检测十分钟测试。
五、拓展延伸比较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体会不同的人生境界,不同的追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②你觉得“笼”字和“犹”字有什么妙处?
③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④你觉得杜牧是一个怎样的人?
(适时辅以“秦淮河”图片,链接“古诗文网”陈叔宝《玉树后庭花》诗,帮助学生加深诗意和诗情理解。)
总结品读方法:晓诗意—品诗言—悟诗情—识诗人。
学习活动二:主题拓展品读,合作实践方法。
(适时出示项羽《垓下歌》、李清照《夏日绝句》、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白居易《长恨歌》(节选)和播放微视频《玄宗昏庸》、《安史之乱》、《唐朝灭亡》,点拨学生深入理解。)
3、作业:
推荐利用“古诗文网”,搜索、品读杜牧诗文,感受其才华横溢、胸怀远志而又怀才不遇、风流不羁的复杂情怀。
板书设计:
品小杜七绝窥忧世情怀
品小杜七绝窥忧世情怀
——《泊秦淮》语文主题学习设计
教学目标:
1.品读杜牧七首七绝诗,感受其怀才不遇、感时忧世的情怀。
2.在自主品读、合作展示中,学习、实践品读古典诗歌的方法。
教学重点:
学习品诗方法,品读杜牧七绝诗。
教学难点:
感受杜牧怀才不遇、感时忧世的情怀。
教学准备:
课前要求学生搜集有关杜牧的文学常识知பைடு நூலகம்,简单了解中晚唐历史。
老师准备杜牧的《题乌江亭》《赤壁》《过华清宫绝句三首》《江南春》六首七绝诗的注释、赏析等主题阅读材料。
教学过程:
1、导入:
出示赵翼《论诗》诗,引出杜牧。学生简介杜牧常识知识,链接“360百科网”加以补充。
二、新课:
学习活动一:品读《泊秦淮》,学习品读方法。
要求学生结合注释和解析文字自主读诗,然后师生交流:
品读方法妙兴亡之忧怀
笔(学生板书)才
晓诗意成(学生板书)不
品诗言诗(学生板书)遇
悟诗情洞(学生板书)且
识诗人古(学生板书)忧
今世
教学反思:
要求:先自主阅读教师准备的六首杜牧七绝的主题阅读材料,然后小组选择其中一首合作品读,准备展示。
提示:按照品读方法,做好展示分工:有主持、依次序、有总结。
(小声播放古筝轻音乐,营造古诗品读氛围)
学习活动三:展示品读成果,感受诗人情怀。
分小组依次展示《题乌江亭》、《赤壁》、《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和《江南春》的品读成果,板书对诗人的认识,并播放配乐朗诵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