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与电子技术》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电路与电子技术基础第四章习题答案

电路与电子技术基础第四章习题答案
a b i (t ) iR(t) R + u(t) (a) 题图 4-3 i L (t ) L 0 -100V (b) 习题 4-4 电路及波形图 t 0 -10mA (c) t uL 10mA i
解:本题是求零输入响应,即在开关处于 a 时,主要是电感储能,当开关投向 b 后, 讨论由电感的储能所引起的响应。所以对图(a)t≥0 时的电路可列出 di L L + Ri L = 0 t≥0 dt 及 iL(0)=i(t)=10(mA) 其解为: i L (t ) = 10e

t≥0
i R (t ) = −i L (t ) = −10e −10 t (mA)
7
t≥0
其波形图见图(b)、图(c)所示。 4-5 电路如题图 4-4 所示,开关接在 a 端为时已久,在 t=0 时开关投向 b 端,求 3Ω电 1Ω a b 阻中的电流。 i (t ) 解:因为 u c (0) = 3 × 2 = 6(V ) (注意:当稳态以后电容为开路,所以流过 1 3A Ω和电容串联支路的电流为零, 因此电容两端的电 压就是并联支路 2Ω支路两端的电压) 当开关投向 b 时电流的初始值为
S 12Ω + 24V iL 4H 6Ω
题图 4-1
习题 4-2 电路
解:由于电路原已达稳态,电感两端电压为 0,合上开关 S 后,加在 6Ω电阻两端电压也为 0,该电阻中电流为 0,电路直接进入稳态,故电感电流为合上开关 S 前的稳态电流,即: iL(t)=24V/12Ω=2A。 用三要素公式可以得到同样的结果,电感电流初始值 iL(0+)=2A,稳态值 iL(∞)=2A,时间常 数τ=L/R=4/(12//6)=1s,所以:
当 t=0 时,开关打开,由于电感电流、电容电压均不跃变,有: i L (0 + ) = i L (0 − ) = 0.03( A) 1k u c (0 + ) = u c (0 − ) = 120(V ) 当 t≥0 时,根据基尔霍夫定律有

电路与电子技术基础习题答案

电路与电子技术基础习题答案

《电路与电子技术基础》参考解答 习题一1-1 一个继电器的线圈,电阻为48Ω,当电流为0.18A 时才能动作,问线圈两端应施加多大的电压?答:根据欧姆定律可得:U=IR=0.18*48=8.64V1-2 一个1000W 的电炉,接在220V 电源使用时,流过的电流有多大?答:由电路的功率计算公式可知:P=UI ,所以A 55.42201000===U P I 1-3 求题图1-1(a)、(b)电路得U ab 。

解:(1)图(a),由a 到b 的电压降U ab =U ac +U cb ,假定电流方向如图所示,沿a —电池—c —a 回路逆时针方向绕行一周,电压方程式为: -6+4I+2I=0 即得:I=1A则U ac =2(-I)=-2V (或者U ac =-6+4I=-2V )对于cb 支路:因为构不成回路,所以电流为零。

故:U cb =4V # 所以:U ab =U ac +U cb =-2+4=2V #(2)图(b),由a 到b 的电压降U ab =U ac +U cb ,假定电流方向如图所示,与(a)同理在回路中列出电压方程为:-3+1I+2I=0 即得:I=1A则U ac =1(-I)=-1V (或者U ac =-3+2I=-1V )对于cb 支路:因为构不成回路,所以电流为零。

故:U cb =8V 所以:U ab =U ac +U cb =-1+8=7V #1-7 电路如题图1-2所示,求(1)列出电路得基尔霍夫电压定律方程; (2)求出电流(3)求U ab 及U cd解:(1)假设电流的参考方向如图所示,对于db 支路,因为不构成回路,支路电流等于零,U db =10V 由a 点出发按顺时针方向绕行一周的KVL 电压方程式为:2I+12+1I+2I+2I+1I-8+2I=0得:10I+4=0 # (2)求电流由上面得回路电压方程式得:)A (4.0104-=-=I #a 4b (a)aΩ b(b)题图1-1 习题1-3电路图1Ω2 2Ω22Ω1Ω题图1-2 习题1-7电路图负号表示电流的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相反。

电工与电子技术习题参考答案第9章

电工与电子技术习题参考答案第9章

第9章时序逻辑电路习题解答9.1 d R端和d S端的输入信号如题9.1图所示,设基本RS触发器的初始状态分别为1和0两种情况,试画出Q端的输出波形。

题9.1图解:9.2 同步RS触发器的CP、R、S端的状态波形如题9.2图所示。

设初始状态为0和1两种情况,试画出Q端的状态波形。

题9.2图解:9.3 设主从型JK触发器的初始状态为0,J、K、CP端的输入波形如题9.3图所示。

试画出Q端的输出波形(下降沿触发翻转)。

解:如题9.3图所示红色为其输出波形。

第9章时序逻辑电路225题9.3图9.4 设主从型JK触发器的初始状态为0,J、K、CP端输入波形如题9.4图所示。

试画出Q端的输出波形(下降沿触发翻转)。

如初始状态为1态,Q端的波形又如何?解:如题9.4图所示红色为其输出波形。

题9.4图9.5 设维持阻塞型D触发器的初始状态为0,D端和CP端的输入波形如题9.5图所示,试画出Q端的输出波形(上升沿触发翻转)。

如初始状态为1态,Q端的波形又如何?解:如题9.5图所示红色为其输出波形。

第9章时序逻辑电路226题9.5图9.6 根据CP时钟脉冲,画出题9.6图所示各触发器Q端的波形。

(1)设初始状态为0;(2)设初始状态为1。

(各输入端悬空时相当于“1”)题9.6图解:第9章时序逻辑电路2279.7 题9.7图所示的逻辑电路中,有J和K两个输入端,试分析其逻辑功能,并说明它是何种触发器。

题9.7图=⋅⋅⋅=⋅+⋅解:由图得D Q F J Q Q F J QJ K Q n D Q n+10 0 0 0 00 0 1 1 10 1 0 0 00 1 1 0 01 0 0 1 11 0 1 1 11 1 0 1 11 1 1 0 0此电路为D触发器和与非门组成的上升沿触发的JK触发器。

9.8 根据题9.8图所示的逻辑图和相应的CP、d R、D的波形,试画出Q1和Q2端的输出波形。

设初始状态Q1=Q2=0。

题9.8图解:第9章时序逻辑电路2289.9 试用4个D触发器组成一个四位右移移位寄存器。

电路与电子技术基础第五章习题答案

电路与电子技术基础第五章习题答案
V1 R + uS (a) 题图 5-5 习题 5-12 电路图 L + V2 (b) V1 R V2 L C V3
uS
解:电压表的读数为正弦电压的有效值。 用相量图求解,设电流为 I = I∠0 ,电阻电压与电流同相,电感电压超前电流 90°,电容电
o
(b)
解:原电路的相量模型如题图 5-4(b)所示,输入阻抗为
Z = 2+
(1 + j 2ω )(− j 1 + j 2ω − j
1 1
ω = 2+
)
ω
1 + j (−4ω 3 + ω ) ω − j (2ω 2 − 1) 2 = + ω + j (2ω 2 − 1) ω − j (2ω 2 − 1) ω 2 + (2ω 2 − 1) 2 × Ω
2ω − j
=
8ω 4 − 6ω 2 + 3 + j (−4ω 3 + ω ) 4ω 4 − 3ω 2 + 1
当ω=0 时,Z=3Ω
《电路与电子技术基础》第五章参考答案
第6页
5-12
电路如题图 5-5 所示, 电压源均为正弦电压, 已知图(a)中电压表读数为 V1: 30V,
V2:60V;图(b)中的 V1:15V,V2:80V,V3:100V。求电源电压 US。
• • R R 应改为 U R = U R + ωL R + jωL • • •
改为 U m = U Lm + U rm , 即用最大值相量表示也是正确的。 式 U m = U Lm + U rm 是不正确的, 5-4 电路如题图 5-2(a)所示,问频率ω为多大时,稳态电流 i(t)为零?

电路与电子技术课后习题答案

电路与电子技术课后习题答案

电路与电子技术课后习题答案电路与电子技术课后习题答案电路与电子技术是一门重要的工程学科,它涉及到电子设备和电路的设计、分析和应用。

作为学习这门学科的学生,课后习题是提高自己理论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些电路与电子技术课后习题的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门学科。

一、基础电路题1. 请画出一个简单的串联电路,并计算电阻总和。

答:一个简单的串联电路由两个或多个电阻依次连接而成,电流只有一个通路可以流动。

假设电路中有三个电阻R1、R2和R3,电阻总和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R总 = R1 + R2 + R32. 请画出一个并联电路,并计算电阻总和。

答:一个简单的并联电路由两个或多个电阻同时连接在电路中,电流可以分流通过每个电阻。

假设电路中有三个电阻R1、R2和R3,电阻总和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1/R总 = 1/R1 + 1/R2 + 1/R33. 请计算一个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答:电流和电压是电路中两个重要的物理量。

根据欧姆定律,电流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I = V/R其中,I表示电流,V表示电压,R表示电阻。

4. 请计算一个电路中的功率。

答:功率是电路中的另一个重要物理量,它表示单位时间内的能量转换率。

功率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P = IV其中,P表示功率,I表示电流,V表示电压。

二、放大电路题1. 请画出一个简单的放大电路,并计算放大倍数。

答:一个简单的放大电路由一个信号源、一个放大器和一个负载组成。

放大倍数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放大倍数 = 输出信号幅度 / 输入信号幅度2. 请计算一个放大电路中的增益。

答:增益是放大电路的另一个重要指标,它表示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之间的比值。

增益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增益 = 输出信号幅度 / 输入信号幅度三、数字电路题1. 请画出一个简单的逻辑门电路,并计算输出信号。

答:逻辑门电路是数字电路中的基本组成单元,它可以实现逻辑运算。

电路与电子技术随堂练习第五六章答案

电路与电子技术随堂练习第五六章答案

A. B. D.参考答案:D若=则=A. B. C. D.参考答案:BA. B. D.参考答案:CA. B. C. D.参考答案:B,,C=10则该电路的A. B. D.参考答案:AA. B. C. D.参考答案:BA. B. D.参考答案:CA. B. C. D.参考答案:DA. B. D.参考答案:DA. B. C. D.参考答案:BA.1B. 2C. 3D. 4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A问题解析:A. B. D.A. B. C. D. 参考答案:AA. B. D. 参考答案:CA. B. C. D. 参考答案:AA. B. D. 参考答案:BA. B. C. D. 参考答案:AA. B. D. 参考答案:CA. B. C. D. 参考答案:BA. B. D. 参考答案:AA. B. C. D. 参考答案:CA. B. C. D. 参考答案:CA. B. C. D. 参考答案:DA. B. C. D. 参考答案:AA. B. C. D. 参考答案:BA. 4.5VB. 9VC. 12 VD. 18VA. B. C. D. 参考答案:CA. B. C. D. 参考答案:CA. B. C. D. 参考答案:DA. B. C. D. 参考答案:CA. B. C. D. 参考答案:BA. B. C. D. 参考答案:BA. B. C. D. 参考答案:AA. B. C. D. 参考答案:BA. B. C. D. 参考答案:AA. B. C. D. 参考答案:AA. B. C. D. 参考答案:C。

电路与电子技术基础第7章习题参考答案

电路与电子技术基础第7章习题参考答案

Ic<βIb
βIb,而在转折区以下部分 Ic<βIb,此段为饱和区。 1
0
《电路与电子技术基础》第七章参考答案
第2页
图(e)的静态工作点
UB
=
(30
+
24 60) ×103
× 3 ×103
= 8(V)
Ie
=
8 − 0.7 2 ×103
=
3.85(mA)
Ic ≈ Ie
Ib
=
Ie β +1
=
3.85 80 + 1
0 2 4 6 8 10 12
(a) 电路图
(b) 输出特性曲线
题图 7-5 习题 7-9 电路与特性曲线
uCE(V)
《电路与电子技术基础》第七章参考答案
第5页
解:(1)直流负载线方程为:U ce = 12 − 5I c ,直流负载线见图。
(2)由图(b)可知,Ib=40μA
IC=2mA。所以 β
+10V
390kΩ
Uo I 2.2kΩ
对于图(b),
Ib
=
10 − 0.7 390 ×103
= 23.8 ×10−6
(A)
所以:
(a)
(b)
题图 7-4 习题 7-6 电路
I = I c = βI b = 100 × 23.8 ×10−6 = 2.38 ×10−3 (A)
U o = 2.2 ×103 × 2.38 ×10−3 = 5.24 (V)
Ib
= 24 − 0.7 120 ×103
≈ 0.194mA = 194μA
I c = βI b = 50 × 0.194 = 9.7(mA)

电子与电路技术卢飒习题答案第二章

电子与电路技术卢飒习题答案第二章

电子与电路技术卢飒习题答案第二章现代随着时代的发展,电工越来越吃香,我们看看下面的电子电工技术试题答案,欢迎阅读哦!一、填空1、倒闸操作方式时,不容许将设备的电气和机械严防误操作枪机装置(中止),特定情况下例如须要(中止),必须通过值长同意。

2、带电装表接电工作时,应采取防止(短路)和(电弧灼伤)的安全措施。

3、各类作业工人应当被知会其作业现场和工作岗位存有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及(事故应急处置措施)。

4、凡在离地面(2)m及以上的地点进行的工作,都应视作(高处)作业。

5、变压器在运转中,其总损耗就是随功率的变化而变化的,其中(铁耗)就是维持不变的,而(铜耗)就是变化。

6、随着负载的变化,变压器的效率也在发生变化。

当(可变损耗)等于(不变损耗)时,其效率将最高。

7、电焊变压器必须存有较低的(电抗),而且可以(调节),其外特性应当就是(陡降)的。

8、绝缘处理工艺主要包括(预烘、浸漆和干燥)三个过程。

9、异步电动机搞耐压试验时,当电压升至(半值)后,应当逐渐跌至全值,通常不少于(10 秒),以免受到冲击电压的影响,然后维持(1)分钟,再降到(半值)以下阻断电源。

10 、交流控制电机可分为(伺服电机、测速发电机和自整角机)三大类。

11 、触点的电磨损就是由触点间(电弧)或(电火)的高温并使触点金属气化和蒸以导致的,机械磨损就是由于触点接触面(喷发)导致的。

12 、交流接触器的栅片灭弧原理是由于触点上方的铁质栅片(磁阻很小),电弧上部磁通大都进入(栅片),使电弧周围空气中的磁场分布形式(上疏下密),将电弧拉入灭弧栅。

电弧被栅片分割多若干短弧,使起弧电(高于),电源电压并产(阴极)效应,栅片又大量吸收电弧的(热量),所电弧被熄灭。

13 、触点压力存有(终压力)和(初压力)之分后。

触点的终压力主要依赖于触点的(材料)与导体的容许(温升)以及电机(稳定性),触点被压力对于交流接触器通常按终压力的(65%~90%)调整,直流接触器按终压力的(60%~80%)调整。

电路与电子技术基础第2章习题参考答案

电路与电子技术基础第2章习题参考答案

(2)图(b):
I1 =
U 100 = = 4( mA) R 20k + 5k
U ab = I1 × 20k = 4 × 10 −3 × 20 × 10 3 = 80(V)
I2 = U 100 = = 5( mA) 5k + 15k 20k
U ac = I 2 × 5k = 5 × 10 −3 × 5 × 10 3 = 25(V)
a a + 6Ω 6Ω 6Ω U 6Ω 6Ω 6Ω 25A 6Ω c 题图 2-8 (b) 习题 2-8 电路图 (c) 6Ω 50A 6Ω 150V + 6Ω 150V + 6Ω c 150V + I + 150V 6Ω + a 300V 12Ω
24Ω
25A c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a)
解:化三个电流源为电压源,得图(b),再合并电压源如图(c),其中
12 120 (V) = 7 7 (电路的对称性)
1 60 U ad = U ab = (V) 2 7
《电路与电子技术基础》第二章参考答案
第7页
ab 支路中电流
I1 =
U ab = 4
120
7 = 30 (A) 4 7
ad 支路中电流
I2 =
60 U ad 10 = 7 = (A) 6 6 7
10 (A) 7 30 10 30 − = (A) 7 7 7
《电路与电子技术基础》第二章参考答案
第3页
10Ω上的电压为 I×10=2.3×10=23(V) 因此 Us=23+Uab=23+21=44(V)
a 10Ω I Us 10Ω b 题图 2-4 习题 2-4 电路图 题图 2-5 I2 I3 I1 20Ω b -100V 习题 2-5 电路图 15Ω c +300V I1 R2 RL + 150V R1 20mA a 5mA

数字电路与数字电子技术课后答案第四章(供参考)

数字电路与数字电子技术课后答案第四章(供参考)
+BC + AC
(4) F=ΠM(5,7,13,15)
= BD
F= +
(5) F=ΠM(1,3,9,10,11,14,15)
= AC+ D
F = ( + )(B+ )
(6) F=∑m (0,2,4,9,11,14,15, 16,17,19,23,25,29,31)
F= + + BCD+ B E+AB E+ACDE+A +A E
= A⊙B⊙C
(6) = ⊙ ⊙
证:
左=
= [(A⊕B)+ ] (A⊙B)+C]
= (A⊙B) +[(A⊕B)C]
= +AB + BC+A C
右= ( ⊙ )⊙
= [( ⊙ ) + ]
= [( +AB) + ]
= +AB +
= +AB +(A⊕B)C
= +AB + BC+A C
9.证明
(1)如果a + b = c,则a + c = b,反之亦成立
(2)F在输入组合为1,3,5,7时使F=1
15.变化如下函数成另一种标准形式
(1) F=∑m (1,3,7)
(2) F=∑m (0,2,6,11,13,14)
(3) F=ΠM(0,3,6,7)
(4) F=ΠM(0,1,2,3,4,6,12)
解:
(1)F=ΠM(0,2,4,5,6)
(2)F=ΠM(1,3,4,5,7,8,9,10,12,15)
(3)F=∑m (1,2,4,5)

《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第3版全部习题答案

《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第3版全部习题答案

第一章 电路的根本概念和根本定律1.1 在题1.1图中,各元件电压为 U 1=-5V ,U 2=2V ,U 3=U 4=-3V ,指出哪些元件是电源,哪些元件是负载?解:元件上电压和电流为关联参考方向时,P=UI ;电压和电流为非关联参考方向时,P=UI 。

P>0时元件吸收功率是负载,P<0时,元件释放功率,是电源。

此题中元件1、2、4上电流和电流为非关联参考方向,元件3上电压和电流为关联参考方向,因此P 1=-U 1×3= -〔-5〕×3=15W ; P 2=-U 2×3=-2×3=-6W ; P 3=U 3×〔-1〕=-3×〔-1〕=3W ; P 4=-U 4×〔-4〕=-〔-3〕×〔-4〕=-12W 。

元件2、4是电源,元件1、3是负载。

1.2 在题 1.2图所示的RLC 串联电路中,)V 33t t C e e (u ---= 求i 、u R 和u L 。

解:电容上电压、电流为非关联参考方向,故()()33133t t t t c du di ce e e e A dt dt--=-=-⨯-=- 电阻、电感上电压、电流为关联参考方向()34t t R u Ri e e V --==-()()3313t t t t L di du Le e e e V dt dt----==⨯-=-+1.3 在题1.3图中,I=2A ,求U ab 和P ab 。

解:U ab =IR+2-4=2×4+2-4=6V , 电流I 与U ab 为关联参考方向,因此P ab =U ab I=6×2=12W1.4 在题1.4图中, I S =2A ,U S =4V ,求流过恒压源的电流I 、恒流源上的电压U 及它们的功率,验证电路的功率平衡。

解:I=I S =2A ,U=IR+U S =2×1+4=6V P I =I 2R=22×1=4W ,U S 与I 为关联参考方向,电压源功率:P U =IU S =2×4=8W ,+U 4-题1.1图ba题1.3图+u L-1/题1.2图题1.4图U 与I 为非关联参考方向,电流源功率:P I =-I S U=-2×6=-12W ,验算:P U +P I +P R =8-12+4=01.5 求题1.5图中的R 和U ab 、U ac 。

电路与电子技术基础第1章习题参考答案

电路与电子技术基础第1章习题参考答案

《电路与电子技术基础》习题一参考解答
第4页
U3+U9=11(V) 根据后 3 个方程无法求出其余的 3 个电压,并且在后 3 个方程中有两个方程是相同的, 因此只有两个独立方程,用两个方程解出 3 个未知量有无穷解。 1-11 电路如题图 1-3 所示,采用关联得参考方向,且已知下列各支路电流:I1=2A, I4=5A,I7=–5A 以及 I10=–3A。其他各支路电流是否都能确定?试尽可能多地确定各未知 电流。 解:各支路电流采用关联参考方向,因此不在图中标出电流方向。除已知电流之外, 还需求解 6 个未知电流。在图中标出节点 a、b、c、d、e、f。 对 f 节点 –I9–I10–I4=0 代入数据得 I9=-2(A) 对 a 节点 I1+I5+I7=0 代入数据得 I5=3(A) 对其余的 4 个节点列出节点方程,必然有一个方程不独立,即 3 个独立方程要解出 4 个未知量,其有无穷多解。 1-12 220V、40W 的灯泡显然比 2.5V、0.3A 的小电珠亮 的多。求 40W 灯泡额定电流和小电珠的额定功率。我们能不 + 电 能说瓦数大的灯泡,所以它的额定电流也大? 流 0.5Ω 10V 表 答:40W 的灯泡的额定电流为
P 1000 = = 4.55A U 220 1-4 某电流表的量程为 10mA.当某电阻两端的电压为 8V 时,通过的电流为 2mA.如 果给这个电阻两端加上 50V 的电压,能否用这个电流表测量通过这个电阻的电流? 解:根据电阻两端压降和流过电阻中的电流,由欧姆定理可以确定电阻的值为: U 8 R= = = 4 (kΩ) I 2 × 10 −3 如果给电阻上加 50V 的电压,流过电阻的电流为: U 50 I= = = 12.5 (mA) R 4 × 10 3 电流表的量程为 10mA,也就是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 10mA,显然不能使用该电流表 测量通过流过该电阻的电流。 1-5 在电路中已经定义了电流、电压的实际方向,为什么还要引入参考方向?参考方 向与实际方向有何区别和联系? 答:在求解电路参数时,对于稍微复杂的电路,必须列方程求解,列出方程又必须知 道电流、电压的方向,为此,引入电流、电压参考方向,根据参考方向列出电路方程,利用 方程求出电路参数,若结果为负,表明实际的方向与参考方向相反,若结果为正,表明参考 方向就是实际方向。 1-6 如何计算元件的吸收功率?如何从计算结果判断该元件为有源元件或无源元件? 答:在关联参考方向下: P = UI ;在非关联参考方向下: P = −UI 。在此前提下,当 P>0 时为吸收功率。若 P<0 为有源元件,否则为无源元件。 1-7 标有 10kΩ(称为标称值) 、1/4W(额定功率)的金属膜电阻,若使用在直流电路 中,试问其工作电流和电压不能超过多大数值? I=

《电路与电子技术》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电路与电子技术》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电路与电子技术》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电路与电子技术》课后习题参考答案填空1.电压 2.都(发生)变化 3.iA=53sin(314t+30°)A 4.220V 5.增大 6.单向导电性单选题11.C 12.A 13.D 14.B 15.B 16.C 17.D 18.D 19.C 20.D21. 变压器绕组在流过电流的时候,由于其自身存在电阻的原因,将消耗一部分电能,并转换成热量。

因为大部分变压器绕组都采用铜线绕制而成,所以将绕组的损耗成为变压器铜损,也叫空载损耗。

铁损包括磁性材料的磁滞损耗和涡流损耗以及剩余损耗. 当变压器的初级绕组通电后,线圈所产生的磁通在铁心流动,因为铁心本身也是导体(由硅钢片制成),在垂直于磁力线的平面上就会感应电势,这个电势在铁心的断面上形成闭合回路并产生电流,好象一个旋涡所以称为“涡流”。

这个“涡流”使变压器的损耗增加,并且使变压器的铁心发热变压器的温升增加。

由“涡流”所产生的损耗我们称为“铁损”。

22. 集成运算放大器(简称运放)实际上是一个具有高增益、低漂移,带有深度负反馈并直接耦合的直流放大器,因为它最初主要用作模拟计算机的运算放大器,故称为集成运算放大器。

其性能优良,广泛地应用于运算、测量、控制以及信号的产生、处理和变换等领域。

运算放大器本身不具备计算功能,只有在外部网络配合下才能实现各种运算。

23. 反馈又称回馈,指将系统的输出返回到输入端并以某种方式改变输入,进而影响系统功能的过程。

反馈可分为负反馈和正反馈。

负反馈使输出起到与输入相反的作用,使系统输出与系统目标的误差减小,系统趋于稳定;24.射极输出器的输入阻抗高,输出阻抗低,常用来当做多级放大器输入级和低电压、高电流的输出级,或者叫做隔离级。

由于射极输出器的电压动态范围较小,且电压放大倍数略小于1,这是其固有的缺点,但因其有较高的输入阻抗,可有效减轻信号源的负担。

在大电流输出电路中,比如功率放大器中,由于它的高的电流放大倍数,所以其功率放大倍数还是较高的,通常被直接用来推动负载。

电路与电子技术基础第6章习题参考答案

电路与电子技术基础第6章习题参考答案

习题六6-1 (1) A; (2) C; (3) B; (4) C; (5) A6-2,黑表笔插入COM,红表笔插入V/Ω(红笔的极性为“+”),将表笔连接在二极管,其读数为二极管正向压降的近似值。

用模拟万用表测量二极管时,万用表内的电池正极与黑色表笔相连;负极与红表笔相连。

测试二极管时,将万用表拨至R×1k档,将两表笔连接在二极管两端,然后再调换方向,若一个是高阻,一个是低阻,则证明二极管是好的。

当确定了二极管是好的以后就非常容易确定极性,在低阻时,与黑表笔连接的就是二极管正极。

6-3 什么是PN结的击穿现象,击穿有哪两种。

击穿是否意味着PN结坏了?为什么?答:当PN结加反向电压(P极接电源负极,N极接电源正极)超过一定的时候,反向电流突然急剧增加,这种现象叫做PN结的反向击穿。

击穿分为齐纳击穿和雪崩击穿两种,齐纳击穿是由于PN结中的掺杂浓度过高引起的,而雪崩击穿则是由于强电场引起的。

PN 结的击穿并不意味着PN结坏了,只要能够控制流过PN结的电流在PN结的允许范围内,不会使PN结过热而烧坏,则PN结的性能是可以恢复正常的,稳压二极管正式利用了二极管的反向特性,才能保证输出电压的稳定。

对于图(a)假定D1、D2、D3截止,输出端的电位为-18V,而D1、D2、D3的阳极电位分别是-6V、0V、-6V,因此,理论上D1、D2、D3都能导通,假定D1导通,则输出点的电位为-6V,由于该点电位也是D2的阴极电位,因此D2会导通,一旦D2导通,u O点的电位就为0V,因此,D1、D3的阴极电位为0V,而阳极端为-6V,这样D1、D3必定截止,所以输出电压u o=0V(这就是脉冲数字电路中的或门,0V为高电平,-6V为低电平,只要输入端有一个高电平,输出就为高电平)。

对于图(b)依同样的道理可知:D1、D2、D3的阳极电位都低于+18V,所以三个二极管均截止,流过R的电流为0,故输出电位u o=18V试分析图(b)中的三个二极管极性都反过来,输出电压u o=?6-5 现有两只稳压二极管,它们的稳定电压分别为5V和9V,正向导通电压为0.7V。

(完整版)电工和电子技术第二版陶桓齐课后习题答案解析

(完整版)电工和电子技术第二版陶桓齐课后习题答案解析

第1章 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定律 练习题解答(6)1-3 一只额定电压为V 220,功率为100W 的白炽灯,在额定状态下工作时的电阻和电流各为多少?解:根据功率表达式 UI I R P 2L ==则此时流过白炽灯的电流和白炽灯中的电阻分别为A 45.0220100U P I ===Ω===48445.0100I P R 22L1-5 某一直流电源,其输出额定功率P N = 200W ,额定电压U N = 50V ,内阻R 0 = 0.5Ω,负载电阻R可以调节,其电路如图1-15所示。

试求: (1)额定工作状态下的电流及负载电阻; (2)开路状态下的电源端电压;(3)电源短路状态下的电流。

解:(1)电路如解题图3所示,当S 闭合时,根据额定功率表达式N N N I U P = 则A 450200U P I N N N === 又根据额定电压表达式N N N I R U = 那么Ω===5.12450I U R N N N(2)根据全电路欧姆定律和开路状态下电源端电压等于电动势电压,所以V 5245.050I R U E U N 0N 0=⨯+=+== (3)电源电路短路时负载电阻为零,则短路电流为A 1045.052R E I 0S ===1-7 在题图1-7中,五个元件代表电源或负载。

电流和电压的参考方向如图中所示,通过实验测量得知V30U V 80U V 60U V 90U V 140U A10I A 6I A 4I 54321321=-==-====-=(1)试标出各电流的实际方向和电压的实际极性; (2)判断那些元件是电源?那些是负载?(3)计算各元件的功率,电源发出的功率和负载取用的功率是否平衡?E 解题图3题题1-721U U U21U 题题题4解:(1)各元件电流的实际方向和各元件电压的实际极性如解题图4所示。

(2)根据U 和I 的实际方向来判定,当U 和I 的实际方向相反时即为电源(注意,U 的实际方向指的是电位降落的方向,即从正极指向负极),否则为负载。

电工与电子技术1_6章课后习题答案

电工与电子技术1_6章课后习题答案

2-2 试用电压源与电流源等效变换的方法计算题图2-2中3Ω电阻中的电流I 。

解:根据题目的要求,应用两种电源的等效变换法,将题图2-2所示电路按照解题图12所示的变换顺序,最后化简为解题图12(j)所示的电路,电流I 为A 2.0822I =+=注意:(1) 一般情况下,与理想电流源串联的电阻可视为短路、而与理想电压源并联的电阻可视为开路。

故题图2-2所示电路最左边支路中的2Ω电阻可视为0;(2)在变换过程中,一定要保留待求电流I 的支路不被变换掉;(3)根据电路的结构,应按照a-b 、c-d 、e-f 的顺序化简,比较合理。

2-3 计算题图2-3中1Ω电阻上的电压U ab 。

解:该题采用两种电源的等效变换法解题比较简便。

按照解题图13的顺序化简,将题图2-3所示的电路最后化简为解题图13(e)所示的电路,根据电阻串联电路分压公式计算电压U ab 为V 37.2118.08.2U ab =+=2-5 应用支路电流法计算题图2-5所示电路中的各支路电流。

解:首先对于题图2-5所示电路的三条支路电流分别确定参考方向,如解题图15所示。

然后应用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和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定律列出下列三个方程:⎪⎩⎪⎨⎧+=++=+=++==-+3223231131321I6I 5I 3I 6I 245I 6I 20I 10I 6I 10700I I I 解之,得A3I A 5I A2I 321===2-6 应用支路电流法计算题图2-6所示电路中的各支路电流。

解:如题图2-6所示,电路中的四条支路均为并联,其中一条支路电流为已知,根据支路电流法可知,只需列出三个独立方程即可求解。

为看图方便,将电路中4Ω电阻支路改画到解题图16所示的地方,应用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对结点a 列出一个电流方程,再应用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对电路左边回路和中间回路列出两个电压方程,即⎪⎩⎪⎨⎧+=+==++-I4I 4.0116I 4I 8.0120010I I I 2121解之,得A13.28I A 75.8I A38.9I 21===2-8 电路如题图2-8所示,试用结点电压法计算图中电阻R L 两端电压U ,并计算理想电流源的功率。

(高玉良 一到十一章)《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第3版_课后习题答案_全版

(高玉良 一到十一章)《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第3版_课后习题答案_全版

第一章 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1.1 在题1.1图中,各元件电压为 U 1=-5V ,U 2=2V ,U 3=U 4=-3V ,指出哪些元件是电源,哪些元件是负载?解:元件上电压和电流为关联参考方向时,P=UI ;电压和电流为非关联参考方向时,P=UI 。

P>0时元件吸收功率是负载,P<0时,元件释放功率,是电源。

本题中元件1、2、4上电流和电流为非关联参考方向,元件3上电压和电流为关联参考方向,因此P 1=-U 1×3= -(-5)×3=15W ; P 2=-U 2×3=-2×3=-6W ; P 3=U 3×(-1)=-3×(-1)=3W ; P 4=-U 4×(-4)=-(-3)×(-4)=-12W 。

元件2、4是电源,元件1、3是负载。

1.2 在题1.2图所示的RLC 串联电路中,已知)V 33t t C e e (u ---= 求i 、u R 和u L 。

解:电容上电压、电流为非关联参考方向,故()()33133t t t t c du di ce e e e A dt dt--=-=-⨯-=- 电阻、电感上电压、电流为关联参考方向()34t t R u Ri e e V --==-()()3313t t t t L di du Le e e e V dt dt----==⨯-=-+1.3 在题1.3图中,已知I=2A ,求U ab 和P ab 。

解:U ab =IR+2-4=2×4+2-4=6V , 电流I 与U ab 为关联参考方向,因此P ab =U ab I=6×2=12W1.4 在题1.4图中,已知 I S =2A ,U S =4V ,求流过恒压源的电流I 、恒流源上的电压U及它们的功率,验证电路的功率平衡。

解:I=I S =2A ,U=IR+U S =2×1+4=6V P I =I 2R=22×1=4W ,U S 与I 为关联参考方向,电压源功率:P U =IU S =2×4=8W ,+U 4-题1.1图ba题1.3图+u L-1/题1.2图题1.4图U 与I 为非关联参考方向,电流源功率:P I =-I S U=-2×6=-12W ,验算:P U +P I +P R =8-12+4=01.5 求题1.5图中的R 和U ab 、U ac 。

电路与电子技术第四版答案

电路与电子技术第四版答案

电路与电子技术第四版答案【篇一:《电力电子技术》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1.3 图1-43中阴影部分为晶闸管处于通态区间的电流波形,各波形的电流最大值均为im ,试计算各波形的电流平均值id1、id2、id3与电流有效值i1、i2、i3。

1解:a)id1=2???4imsin(?t)?im2(?1)?0.2717im2?21i1=2?1b) id2=???4(imsin?t)2d(wt)?imsin?td(wt)?im31??0.4767im242???4im2(?1)?0.5434im221i2=?2?(imsin?t)d(wt)?4?2im31??0.6741im242?1c) id3=2???20imd(?t)?1im41i3=2???20im2d(?t)?1im21.4.上题中如果不考虑安全裕量,问100a的晶阐管能送出的平均电流id1、id2、id3各为多少?这时,相应的电流最大值im1、im2、im3各为多少?解:额定电流it(av)=100a的晶闸管,允许的电流有效值i=157a,由上题计算结果知 a) im1b) im2??i?329.350.4767a,id1?0.2717im1?89.48ai?232.90a,im2?126.56a0.6741id2?0.54341im3?78.54c) im3=2i=314 id3=1.5.gto和普通晶闸管同为pnpn结构,为什么gto能够自关断,而普通晶闸管不能?答:gto和普通晶阐管同为pnpn结构,由p1n1p2和n1p2n2构成两个晶体管v1、v2,分别具有共基极电流1?两个等效晶体管增益?1和?2,由普通晶阐管的分析可得,?1??2?1是器件临界导通的条件。

?1??2>1不能维持饱和导通而关断。

过饱和而导通;?1??2<gto之所以能够自行关断,而普通晶闸管不能,是因为gto与普通晶闸管在设计和工艺方面有以下几点不同:l)gto在设计时?2较大,这样晶体管v2控制灵敏,易于gto关断;2)gto导通时?1??2的更接近于l,普通晶闸管?1??2?1.5,而gto则为?1??2?1.05,gto的饱和程度不深,接近于临界饱和,这样为门极控制关断提供了有利条件;3)多元集成结构使每个gto元阴极面积很小,门极和阴极间的距离大为缩短,使得p2极区所谓的横向电阻很小,从而使从门极抽出较大的电流成为可能。

[电路与电子技术基础]课后答案_王金矿_李心广(机械工业出版社)

[电路与电子技术基础]课后答案_王金矿_李心广(机械工业出版社)

解:1-5(a)的解如下图所示:
+

5V
10V

+
10Ω

电压源转换电流源
0.5A 10Ω 2A 5Ω
(a)
合并电流源 并联电阻
1.5A 10/3Ω 电流源转换电压源
– 5V +
10/3Ω
图(b)的解法如下图所示:
6A 10Ω 电流源转换电压源
电压源与电流源并
+
联取决于电压源值
2A
6V

+ 60V –
0≤t ≤2 2≤t≤4
根据 i(t)与 u(t)之间的微分关系,可以求得 i(t)为:
i(t) i(t)
= =
c c
du dt du dt
= =
2 2
× ×
d (0.5t)
dt d (−0.5t
dt
= 1(A) + 2) =
−1(A)
0≤t≤2 2≤t ≤ 4
所求的电流波形如图(c)所示。
《电路与电子技术基础》第二章参考答案
电阻中的电流不同,电流表的偏转也不同,但当电流达到 1A 时,电流表的指针偏到最大值,
若电流再增大就会造成
指针偏
烧坏。若将电流表误接
3H
到 10V 电源就等效如图
所示情况,可知流过电 4μF
2μF
1μF
6H
流表的电流为
10/0.5=20A , 电 流 表 必
《电路与电子技术基础》习题一参考解答
第1页
习题一
1-1 导线中的电流为 10A,20s 内有多少电子通过导线的某一横截面?
解:根据电流强度的定义
i

(完整word版)《电路与电子技术》总复习题及答案解析

(完整word版)《电路与电子技术》总复习题及答案解析

《电路与电子技术》复习题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由叠加定理可求得图(1)所示电路中电压U为(B)A. 15 VB. -5 VC. 5 VD. -15 V2、图(2)所示电路中节点a的电压为(A)A. 20 VB. 120 VC. 220 VD. -60 V︒︒︒+-100150kΩ100kΩ图(1)图(2)3、在基本放大电路的三种组态中,输入电阻最大的放大电路是(C)在基本放大电路的三种组态中,输出电阻最小的放大电路是(C)电压放大倍数总是小于1的放大电路是(C)电压放大倍数、电流放大倍数较大,输出信号电压与输入信号电压反相的放大电路是(A)电压放大倍数较小而电流放大倍数大于1,输出信号电压与输入信号电压同相的放大电路是(C)电压放大倍数较大而电流放大倍数小于1,输出信号电压与输入信号电压同相的放大电路是(B)输入电阻最小的放大电路是(D)A.共射放大电路B.共基放大电路C.共集放大电路D.不能确定4、整流电路的作用是(B)滤波电路的作用是(A)A、把交流电变为平滑的直流电。

B、把交流电变为单向脉动的直流电。

C、把直流电变为交流电。

D、把高压交流电变为低压交流电。

5、如图,V2电位为(C)A、V2= 2.5 VB、V2= 5 VC、V2=7.5 VD、V2= 7 V6、图示电路中, 电流I为(C)A、1 AB、0 AC、2 AD、-2 A1Ω1Ω2AI7、图示电路中, 电流I=0时,US应为(B)A、0 V B、6 V C、-6 V D、12 VI3Ω3Ω2AU S8、如图,换路前电路处于稳态,t=0时刻开关断开。

则换路后瞬间电容电压uC (0+)为(D)A、u C(0+)= 0 VB、u C(0+)= 30 VC、u C(0+)=120 VD、u C(0+)= 6 V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对于任何复杂的正弦交流电路,电路中的总的有功功率等于各个支路(或元件)有功功率之和,总的无功功率等于各个支路(或元件)无功功率之和,总的视在功率等于各个支路(或元件)视在功率之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路与电子技术》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填空
=53sin(314t+30°)A
1.电压 2.都(发生)变化 3.i
A
4.220V 5.增大 6.单向导电性
单选题
11.C 12.A 13.D 14.B 15.B 16.C 17.D 18.D
19.C 20.D
21.变压器绕组在流过电流的时候,由于其自身存在电阻的原因,将消耗一
部分电能,并转换成热量。

因为大部分变压器绕组都采用铜线绕制而成,所以将绕组的损耗成为变压器铜损,也叫空载损耗。

铁损包括磁性材料的磁滞损耗和涡流损耗以及剩余损耗. 当变压器的初级绕组通电后,线圈所产生的磁通在铁心流动,因为铁心本身也是导体(由硅钢片制成),在垂直于磁力线的平面上就会感应电势,这个电势在铁心的断面上形成闭合回路并产生电流,好象一个旋涡所以称为“涡流”。

这个“涡流”使变压器的损耗增加,并且使变压器的铁心发热变压器的温升增加。

由“涡流”所产生的损耗我们称为“铁损”。

22. 集成运算放大器(简称运放)实际上是一个具有高增益、低漂移,带有深
度负反馈并直接耦合的直流放大器,因为它最初主要用作模拟计算机的运算放大器,故称为集成运算放大器。

其性能优良,广泛地应用于运算、测量、控制以及信号的产生、处理和变换等领域。

运算放大器本身不具备计算功能,只有在外部网络配合下才能实现各种运算。

23. 反馈又称回馈,指将系统的输出返回到输入端并以某种方式改变输入,
进而影响系统功能的过程。

反馈可分为负反馈和正反馈。

负反馈使输出起到与输入相反的作用,使系统输出与系统目标的误差减小,系统趋于稳定;
24.射极输出器的输入阻抗高,输出阻抗低,常用来当做多级放大器输入级和
低电压、高电流的输出级,或者叫做隔离级。

由于射极输出器的电压动态范围较小,且电压放大倍数略小于1,这是其固有的缺点,但因其有较高的输入阻抗,可有效减轻信号源的负担。

在大电流输出电路中,比如功率放大器中,由于它的高的电流放大倍数,所以其功率放大倍数还是较高的,通常被直接用来推动负载。

在常见的功放(如BTL,OCL,OTL)输出级,都是射极(源极)输出器承担的。

25. 在交流电路中,电压与电流之间的相位差(Φ)的余弦叫做功率因数,用
符号cosΦ表示,在数值上,功率因数是有功功率和视在功率的比值,即cosΦ=P/S 功率因数的大小与电路的负荷性质有关,如白炽灯泡、电阻炉等电阻负荷的功率因数为1,一般具有电感或电容性负载的电路功率因数都小于1。

功率因数是电力系统的一个重要的技术数据。

功率因数是衡量电气设备效率高低的一个系数。

功率因数低,说明电路用于交变磁场转换的无功功率大,从而降低了设备的利用率,增加了线路供电损失。

所以,供电部门对用电单位的功率因数有一定的标准要求。

26.射极输出器的输入阻抗高,输出阻抗低,常用来当做多级放大器输入级
和低电压、高电流的输出级,或者叫做隔离级。

由于射极输出器的电压动态范围较小,且电压放大倍数略小于1,这是其固有的缺点,但因其有较高的输入阻抗,可有效减轻信号源的负担。

在大电流输出电路中,比
如功率放大器中,由于它的高的电流放大倍数,所以其功率放大倍数还是较高的,通常被直接用来推动负载。

在常见的功放(如BTL ,OCL ,OTL)输出级,都是射极(源极)输出器承担的。

27.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性,常用于整流电路、稳压电路和限流电路。

28. 在各种用电设备中电感性负载居多,因此功率因素较低,感性负载功率
因素较低主要是与电源之间的无功功率交换较多;可以在感性负载并联电容器的方法提高功率因素。

29. 正弦交流电三要素是指交流电的最大值(有效值)、频率(周期)、相位(初
相位相位)。

最大值表示交流电变化的大小,频率表示交流电变化的快慢,初相位表示交流电变化的起点。

30.【解】 I2=0 I3=5A
I1=20/(12+8)=1A Uab=8I1+2I2+2-3I3 =-5 V 31.【解】
(1)流过日光灯的电流有效值I :
X L =2πfL=2×3.14×50×1.9=596.6Ω
︱Z ︱==++22)(L X R r =++226.596)530120(882.3Ω ∴ I=U ∕︱Z ︱
=220∕882.3=0.25A
(2)日光灯电路的功率因数cos φ:
cos φ1=(r+R)∕︱Z ︱=(120+530)∕882.3=0.73 (3)日光灯电路的功率(P 、Q 、S ):
P=UI cos φ1=220×0.25×0.73=40.15 W Q=UIsin φ=220×0.25×0.68=37.4 VAR S=UI=220×0.25=55 VA
(4)将功率因数提高到0.95,日光灯两端并联电容器的容量: cos φ1=0.73 ─→ tg φ1=0.936 cos φ2=0.95 ─→ tg φ2=0.328 6
2
1210)(⨯-=ϕϕωtg tg U
P C ==⨯-⨯6
2
10)328.0936.0(220
31415.40 1.61 μF
32.【解】
(1)画出该射极输出器的直流通路、交流通路以及微变等效电路:
(a )将射极输出器电路的电容C 1、C 2支路断去,即为直流通道,如图3
(a )所示。

(b )将射极输出器电路的电容C 1、C 2及电源U CC 短接,即为交流通道,
如图3(b )所示。

(c )用三极管等效电路置换交流通道中三极管即为微变等效电路,如图
3(c )所示。

(2)计射极输出器算静态值I C 、I B 、U CE : 由图3(a )可得:U CC =I B R B +U BE +I E R E 所以:
mA
R R U U I E
B BE
CC
B
36.03
.0)501(397.020)1(=⨯++-=++-=β I C =βI B =50×0.36=18 mA U CE ≈(U CC -R E I C )=20-0.3×18=14.6 V
(3)估算输入电阻r i 、r o ,并计算电压放大倍数•
A u :
首先计算三极管微变等效电阻(即小信号下三极管输入电阻)r be :
Ω
=Ω≈⨯+=++=k I mA r C
be
37.037018
26
5130026)1(300β 估算输入电阻r i :由图3(c )向右看入,可知:r i = r i ′∥R B
r i ′=r be +(1+β) R e ′ =0.37+51×0.24=12.6k Ω 式中R e ′ =R E ∥R L =0.3∥1.2=0.24 k Ω
∴ r i =r i ′∥R B =12.6∥39≈9.5 k Ω
估算输入电阻r o :由图3(c )向左看入,可知:
r o =
β
++1'
s be R r ∥R E =5198
.03.0+∥0.3≈27∥300 = 22 Ω
式中R s ′ =R e ∥R B =Ω≈+⨯98.0391391
197.024
.05137.024
.051)1()1('
'≈=⨯+⨯=+++=
=

••
e be e i
o u R r R U U A ββ
33. 用三要素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