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传染病及其免疫教案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精品教案第一章 传染病和免疫-第一节 传染病及其预防

第八单元第一章传染病和免疫第一节传染病及其预防知识与技能举例说明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
举例说明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列举常见的寄生虫病、细菌性传染病(包括淋病)、病毒性传染病(病毒性肝炎、非典、禽流感。
)过程与方法调查当地的主要传染病。
了解调查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了解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建立正确的传染病的预防观点。
通过对传染病的讨论,学生初步形成关注社会问题习惯,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的。
教学重点和难点:利用生活中的事例引导学生分析、理解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以及预防措施。
课时安排:一课时课前准备:学生:1、调查当地常见的几种传染病。
2、准备艾滋病的资料。
教师:1、制作本节课的课件。
2、准备艾滋病的有关资料。
3、准备乙型肝炎、淋病、禽流感、蛔虫病的资料。
教学设计图示: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创设情境,导入本章内容。
健康地生活提问:人们珍爱生命,也珍爱健康,什么是健康呢?讲:评价学生回答,展示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健康的定义: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且包括了躯体、心理的完好状态与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近年来,世界卫生组织又把道德修养和生活质量也纳入到健康的范畴。
讲:引导学生分析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学生回答:身体好、没病。
学生分析:健康概念的三个方面。
结论:身体健康是基础,社会适应能力是健康的综合表现。
他们互相联系又互相影响。
教学点评:本节课的内容较多,包括健康的概念、传染病的概念、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怎样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地获得这些知识,是摆在老师面前的一个课题。
通过本节课的处理,效果较好。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出发,分析资料,获得相关的知识,再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这种方法很受学生的欢迎。
如传染病的预防,学生先回忆预防“非典”的方法,再从这些方法中归纳出控制传染病的措施,再运用这些措施讨论预防几种具体的传染病的方法。
课前调查,使学生在课堂上参与的积极性高,其内容也成为课堂上学习的知识的有源之水。
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第一章传染病和免疫第一节传染病及其预防优秀教学案例

3.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如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传染病和预防知识。
4.引导学生关注公共卫生问题,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增强健康意识,提高自我保健能力。
2.培养学生了解免疫的概念,理解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区别,以及人体免疫系统在预防传染病中的作用。
3.使学生掌握预防传染病的基本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者。
4.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传染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2.设计情景模拟活动,如模拟传染病传播过程,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传染病预防的重要性。
3.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关注传染病预防的实际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问题导向
1.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如“什么是传染病?传染病如何传播?”等,激发学生的思考。
2.设计探究性任务,让学自我评价、同伴评价,鼓励学生相互借鉴、共同进步。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培养。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展示多媒体课件,呈现现实中发生的传染病案例,如新冠病毒、流感等,引发学生对传染病的关注。
2.提问:“你们听说过传染病吗?传染病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2.情境创设:通过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等教学资源,形象直观地展示了传染病的特点和预防措施,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掌握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一节传染病及其免疫教案

第一章传染病和免疫第一节传染病及其预防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对传染病的特点的了解,列举常见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2、通过运用多媒体课件演示,让学生认识传染病病源体。
能力目标:1、让学生参与分析讨论,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能力。
2、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小组的讨论,增强团结协作的精神。
2、通过对预防传染病的个人计划和行动的探讨,激发科学探究的精神,正确勇敢对待疾病,培养学生科学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用身边的事例来引导学生分析,理解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以及预防措施。
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课前播放“预防非典听我说”的一段动画,渲染气氛,让学生放松,并逐渐进入学习状态。
并为后继学习作铺垫。
二、新课引入: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先问大家一个问题:“大家认为人的一生中什么是最重要的呢。
”(同学们齐答:“健康”。
)那好,从今天开始老师带着大家一起学习“如何健康的生活”让我们大家都健康的生活。
给出本单元标题“第八单元:健康的生活”。
教师接着讲解:在人们生活中,危害人们健康的其中一种病就是传染病,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一章传染病和免疫第一节传染病及其预防。
(给出本节标题。
)三、什么是传染病:1、请同学们回想一下,你得过或者听说过的传染病有哪些?学生积极的回答,可能的答案有:手足口病、流感、甲型H1N1、流脑、麻诊、水痘、艾滋病、结膜炎(红眼病)肺结核、肝炎、蛔虫病、腮腺炎、狂犬病2、教师给出传染病的定义:外来的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动物、人与人之间传播的疾病。
提出问题:什么叫病源体?3、给出一组病源体的图片:结合杆菌,HIV立体模式图,蛔虫卵。
引导学生说出这些图片是我们原来学过的哪些生物。
学生分别回答出:这些图片分别是:细菌,病毒,寄生虫。
然后引导学生得出病源体的定义: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微生物,称为病原体。
4、如何区别传染病与非传染病。
第八单元-第一章-传染病和免疫教案-新人教版

第一章传染病和免疫一、传染病及其预防1、传染病是由某种特殊的病原体(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所引起的,能在人和人之间或人和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
2、病原体是指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
3、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1)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叫传染源。
(2)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历的途径叫传播途径,如空气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吸血昆虫)传播、接触传播等。
(3)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叫易感人群。
4、传染病的预防措施:(1)控制传染源:如隔离、建立专门的传染病医院。
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2)切断传播途径:如传染病流行期,在教室喷洒消毒液。
讲究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
(3)保护易感人群:如接种疫苗或锻炼身体提高自身免疫力。
二、免疫与计划免疫1、人体的三道防线及其功能:(1)第一道:皮肤和黏膜,它们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和胃酸和酶等)还有杀菌的作用。
呼吸道(气管和支气管)的黏膜上还有纤毛,随着纤毛的摆动,病菌等异物能被清扫出去。
(2)第二道: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杀菌物质中的溶菌酶,能破坏许多种病菌的细胞壁,使病菌融解。
分布在血液,淋巴结,脾脏,肝脏等组织器官中分布有吞噬细胞,可以将侵入人体的病原体吞噬消化。
(3)第三道:免疫器官(胸腺、淋巴结和脾脏)和免疫细胞(淋巴细胞,是白细胞的一种)。
2、第一、二道防线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天然防御功能;人人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叫非特异性免疫(又称先天性免疫)。
3、第三道防线是人体出生以后逐渐建立起来的后天防御功能;特点是出生以后才产生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叫特异性免疫(又称后天性免疫)。
抗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了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就会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
传染病和免疫-教案1

第一节传染病及其预防西充义兴赵琴娥知识与技能:1、了解人类的传染病和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2、理解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3、了解人类常见的传染病及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4、使学生树立关注健康、爱惜生命的良好意识;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人类常见的传染病及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的探讨,使学生树立关注健康、爱惜生命的良好意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树立关注健康、爱惜生命的良好意识;教学重点:1、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2、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教学难点:人类常见的传染病及传播途径教学方法:创设情景---观察思考----分析讨论---归纳总结----得出结论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引言: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自然界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病原体〔如:病菌、病毒、寄生虫等〕,这些病原体一有时机就侵入人体使人得传染病。
例如:流感病毒侵入人体引起----流行性感冒、痢疾杆菌侵入人体引起---细菌性痢疾,那么问:什么是传染病?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有哪些?怎样才能预防传染病呢?——这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内容二、合作探究:1、问:先请大家结合自己日常生活中的体验想一想:你所知道的传染病有哪些?请大家再想一想:龋齿、阑尾炎、心脏病等是不是传染病?为什么?2、问:既然大家知道哪些病是传染病、哪些病不是传染病,那么,究竟什么是传染病呢?学生讨论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和疾病。
3、问:传染病有什么特点呢?我们把传染病与非传染病比拟一下可看出什么呢?学生讨论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4、问:传染病如果要在人群中流行起来,必须具备哪些条件下呢?也即说:当流感患者在说话、咳嗽、打喷嚏的时侯,就可能从鼻咽部喷出大量的含有流感病毒的飞沫,并散布在空气中,周围的人吸入了这种带有流感病毒的空气以后,使流感病毒进入呼吸道,就有可能引起流行性感冒。
其中:流感患者由于携带流感病毒,所以称它为“传染源〞;飞沫和空气则属于“传播途径〞;会传染上流感的人则称为“易感人群〞由图板的分析可看出传染病流行的根本环节有三个,即1、传染源——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如:狂犬病可由狗散播〕一般,病原体常在传染源〔如:人或动物〕的呼吸道、消化道、血液或其他组织中生存、繁殖,并且能够通过传染源的排泄物、分泌物或生物媒介〔如:蚊子、苍蝇、臭虫等〕直接或间接地传播给健康的人。
初中生物传染病及其免疫教案

初中生物传染病及其免疫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什么是传染病,掌握传染病的传播方式和预防措施;
2. 了解人类的免疫系统,掌握免疫系统对抗病原体的机制;
3. 能够分析不同传染病的发病原因和预防措施;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什么是传染病以及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2. 人类的免疫系统及其防御机制;
3. 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4. 分析不同传染病的发病原因和传播方式。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环节: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一些常见传染病的症状,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讲解传染病的概念和传播途径,例如空气传播、飞沫传播、接触传播等。
3. 简要介绍人类的免疫系统,包括自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
4. 分组讨论常见传染病的发病原因和传播方式,列举几种传染病并讨论其预防措施。
5. 学生自主学习一种传染病,包括其病原体、传播方式、症状、预防措施等,并做展示。
6.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传染病的预防重要性和个人防护措施。
四、教学评价:
1. 考察学生对传染病和免疫系统的理解程度;
2. 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展示进行评价;
3. 了解学生在课后的学习情况,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健康知识的学习和实践。
五、教学反思:
本课程通过理论讲解、讨论和实践操作的方式,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传染病及免疫系统相关知识,培养其健康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他们的综合素质提升。
第一章传染病和免疫第一节传染病及其预防

第一章传染病和免疫
第一节传染病及其预防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举例说明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列举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消化道传染病、血液传染病、体表传染病。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微课视频对话总结传染病的三个环节。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了解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掌握传染病的特点,建立正确的传染病的预防观点。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利用生活中的事例引导学生分析、理解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
三、教学措施:讲授法、观察法
四、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以新型肺炎导入本章内容并理解传染病的传染性和流行性。
2.导入本节新课。
以传染病的概念进入,引出传染病的病因一病原体: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生物。
3.以动画的形式构建传染病的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然后依次讲解每个环节,包括根据传播途径对传染病的分类。
4.归纳传染病的传播过程:传染源通过某一途径将病原体传播给
健康人群即易感人群。
五、习题练习
七、教学反思
本堂课传染病的引入合理,但缺少了对传染病和非传染病的区分,可以在具体的举几例疾病区分;其次动画演示形象生动,更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2024年整理〗《传染病及免疫》优秀教案

对确诊患者和疑似患者进行分类救治,确保 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同时做好患者转 运过程中的防护措施。
医疗救治能力提升途径探讨
加强医疗机构建设
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和定点医院的传染 病救治能力,加强医疗设备和药品储 备。
提升医护人员技能
加强医护人员传染病防治知识和技能 的培训,提高医护人员应对突发疫情 的能力。
06
现场应急处置与医疗救治 能力提升
现场应急处置流程梳理与优化
疫情发现与报告
应急响应启动
强化医疗机构、疾控中心和社区等基层单 位的疫情监测和报告能力,确保疫情信息 及时准确上报。
根据疫情性质和规模,及时启动应急响应 机制,调动相关资源,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
现场处置措施
医疗救治与转运
迅速采取隔离、消毒、流行病学调查等措 施,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 感人群。
疫苗接种程序与注意事项
疫苗接种程序
按照疫苗说明书和接种规范进行操作 ,包括接种前告知、接种部位选择、 接种剂量和时间间隔等。
注意事项
在接种前需了解受种者的健康状况、 过敏史等相关信息,确保接种安全; 接种后需留观30分钟,观察有无异常 反应并及时处理。
免疫预防策略制定及实施
策略制定
根据传染病的流行情况、人群免疫状况以及疫苗的可及性等因素,制定针对性的免疫预防策略,如全面接种、重 点人群接种、应急接种等。
传染病分类
根据病原体不同,传染病可分为 病毒性传染病、细菌性传染病、 真菌性传染病等。
传染病流行环节
传染源
指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能排出 病原体的人和动物,包括患者、隐性 感染者和病原携带者。
易感人群
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 称为易感者,易感者在某一特定人群 中的比例决定该人群的易感性。
传染病和免疫课堂教学设计

第一章传染病和免疫健康是指一个人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
学习传染病和免疫的基础知识,预防疾病,增进健康,是健康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形成良好的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基础,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础。
所以,本章教材对传染病和免疫的基础知识的处理有别于传统的教科书,而将其列入健康生活的第一个方面。
传染病和免疫的基础知识,是历来概念多,名词多,而且比较抽象,特别是免疫的知识,学生难以理解,教师在处理这部分知识时有一定的难度。
针对这种情况,教材中作了如下处理:1、提供给学生具体的事例和生活材料,在建立感性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和分析,主动的建构概念。
2、针对学生的认知心理和规律,用丰富的图片代替文字说明,特别是免疫一节中有许多卡通图片,这些图片能形象生动的说明人体的三道防线和免疫的功能,从而有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概念。
3、活动设计时尽量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并让学生参与其中。
4、注重情感教育。
如练习中与艾滋病人怎样相处的问题。
本教材有三个方面的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应引起注意。
一是传染病。
二是艾滋病。
三是器官移植与免疫的关系。
传染病及其预防课题:传染病及其免疫教学目标:1、举例说出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2、列举常见的寄生虫病、细菌性传染病和病毒性传染病。
3、说出艾滋病的病原体、传播途径及其预防措施。
4、调查当地常见的几种传染病。
教学重点:能举例说出传染病的病因主要是由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引起的,具有不同的传播途径。
我们在预防传染病是要根据不同的病因和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教学难点:理解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所以,只要切断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都流行不起来。
但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完全切断一个环节,所以预防传染病时,要抓住三个环节中的主要环节,做到综合措施和重点措施相结合。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复习提问三、导入新课请你回想一下,自己从小到大都得过哪些病?(学生回答:流感、腮腺炎、风疹、水痘、蛔虫病、肺结核、结膜炎、贫血、龋齿、近视眼等)其中流感、腮腺炎、风疹、水痘、蛔虫病、肺结核、结膜炎是能够传染的,像大家常说的禽流感、非典、艾滋病也是能够传染的,像这些疾病都是传染病。
传染病和免疫 教学设计

八年级下册传染病和免疫教学设计第一节传染病及其预防教学设计课题第八单元第一章第一节传染病及其预防课型新授课标要求说明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列举常见的寄生虫病、细菌性传染病、病毒性传染病。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举例说出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能力目标:列举常见的寄生虫病、细菌性传染病和病毒性传染病。
情感目标:探讨传染病的危害,关注艾滋病等传染病。
重点举例说出常见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难点通过小组合作、互动探究,用身边的事例来分析、理解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及预防措施。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艾滋病宣传片,各种常见传染病材料,课件学生准备搜集非典型肺炎等传染病的相关材料。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教师调控设计意图组织教学生物小演讲引言:那年的一场“非典”闹得人心惶惶。
请你回想一下,“非典”与平时我们常见的疾病有什么不同?当时,人们对付“非典”主要采取了哪些有力施?第一节传染病极其预防一、常见的几种疾病中哪些是传染病?二、传染病分为三种类型:细菌性传染病、病毒性传染病、寄生虫性传染病常见的几种病原体结核杆菌、蛔虫卵、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演讲思考联系自己从小打疫苗的实际情况,分析哪些病是传染病。
提出不明白的问题。
观察图片,利用病原体的不同,将传染病进行分类。
评价引言举出常见的疾病名称,试着让学生进行分类。
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
引入让学生通过病例分析,认识什么是传染病学生提出的问题:传染病是怎么得来的?传染病是怎么传染到别人身上的?怎样预防传染病?……三、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传染源: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叫传染源。
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叫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叫易感人群。
四、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五、练习:请你说出“非典”的传播途径以及预防措施。
提出问题从流感、甲肝等具体事例,分析传染病的流行需要经过三个基本环节。
初中生物《传染病和免疫》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1、 传染病的相关内容口决:突破本节课的难
传染病的危害大,点,用更有利于
学生掌握的方法
流行传染两点吓。
进行强化。预ຫໍສະໝຸດ 得当不可怕,综合重点双管下。
控 源 措 施 做“五
早”,
依据类型巧断径。
保护易感很重要,
强身健体打疫苗。
环节1:师友
检测
达标检
限时测试
2、 抗原和抗体的作用机理动画展示
乙肝疫苗
③自身免疫器官产生的免疫细胞
④移植到烧伤患者面部
自己腿部的皮肤
结合典型例题中的重要知识点,让学生进行巩固训练,以学友讲给师傅为主有困难的可以请教师傅或其他师友。
通过变式练习, 拓宽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 ①③④
2.被称为人体“健康杀手”的艾滋病是由HIV引起的传染病。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环节
1
师傅给学友进行讲解。突出三个方面:
找出题目的关键词:(考点词和方向词),答案及理由。
一组师友讲解后,其他师友可以进行补充和修改
针对重点知识, 进行
示范引领以学定教
典例解析
师友
讲解
。
环节
2:
师友
巩固
直ft会考:
1.(2016·威海)下列属于抗原的是()
①流感患者体内的流感病毒
②接种到健康人体内的
2、 抗原是病原体或异物,抗体是特殊的蛋白质抗体具有专一性、延时性、存留性、记忆性等特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在知识、能力和方法上有哪些收获?
还有哪些疑惑?
通过复习巩固让学生对易混点进行理清弄懂
第八单元 第一章 传染病和免疫

第八单元第一章传染病和免疫第一节传染病及其预防【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2、了解常见的寄生虫病、细菌性传染病和病毒性传染病3、了解艾滋病的病原体、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能力目标进一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通过了解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建立正确的传染病的预防观点。
2、通过对传染病的讨论,学生初步形成关注社会问题习惯,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的。
【重点和难点】: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以及预防措施。
【教学方法】观察和讨论,主要运用启发式谈话法主要是组织各小组交流活动的“过程”和结果的处理方法【学习方法】1、小组合作学习法2、信息收集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一)教师活动:设置情境,巧妙导入1. 多媒体展示“健康地生活”题图,字幕展示: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健康和长寿是我们每个人的愿望。
什么是健康?没有疾病是否就是健康?健康的标准是什么?怎样才能拥有健康?我们该如何健康地生活呢?2.(根据学生回答适时导入,点明本单元要解决的问题)同学们已经对一些疾病有了一定的了解,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
然后,填写表格(多媒体展示),总结一下,在这些疾病中,哪些是可以传染的,哪些是不传染的疾病?是否患过此病?是否接种过疫苗?患病的原因。
3.(根据学生的反馈,适时点题)这些能够传染的疾病就是传染病。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以及“怎样预防传染病”。
(二)学生活动:领会新课意图,愉快参与课题1. 学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纷纷讨论老师提出的问题,并进行回答。
2. 各学习小组互相交流,并积极进行回答。
3. 明确本节课主要探究的内容,以积极进取的心态投入新课的学习。
二、确定目标,筹划策略(一)教师活动:立足学生实际,确定三维目标1.引导学生根据课前的交流或调查提出自己的问题。
2.依据学案引领学生认定目标,在学生认定目标后提出要求、希望和必要的提示或鼓励。
传染病及其预防教学设计教案(13篇)

传染病及其预防教学设计教案(13篇)传染病及其预防教学设计教案篇1课题内容:传染病及其预防(第1课时)课题传染病及其预防第1课时教学目标知道传染病的概念,把握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教材分析重点病原体的概念及种类;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难点病原体的概念及种类;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教具粉笔、黑板和投影片教学过程[复习引入]师:“生老病死”是世界上全部生物都会面临的问题,我们人类虽然是高等生物,但也免不了会被疾病困扰,疾病给个人、家庭甚至社会都带来了负面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预防疾病、治疗疾病,使每个人更健康美好地生活,就需要我们对人类疾病有充分的了解。
这节课让我们来共同关注传染病及其预防。
[新课讲授]师:同学们平常所了解的疾病中,一些是由于患者自身的组织或器官发生改变引起的,不会传染给他人的。
比方——生:近视眼、贫血、骨折……师:而有些疾病是由于细菌或病毒等其他生物侵入人体引起的,具有传染性,例如——生:流行性感冒、麻疹、水痘、肺结核……师:像这样由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引起的疾病就称之为传染病。
知道了传染病的概念,我们才能更清晰地区分传染病和非传染病。
师:我们如今就以同学们比较熟识的传染病——流感和肝炎,一起来探讨一下相关的学问,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本P6970的“资料分析”,共同思索70页的商量题并作出回答。
生1:流感主要通过飞沫、空气传播。
当流感病人咳嗽、打喷嚏时会将含有流感病毒的飞沫漫步于空气中。
假如四周的人吸入了这些有飞沫的空气后就有可能患流感。
因此,教学过程咳嗽或打喷嚏时,要用手帕捂住口鼻,以免传染他人。
老人和小孩体质差,反抗传染病的力量弱,所以更易患流感。
生2:将甲肝患者用的碗筷同家人的分开,目的是将甲肝患者遗留在碗筷等餐具上的甲肝病毒与健康人分开,这样可以避开健康人感染上甲肝。
饭馆的餐具要严格消毒,这样可以将餐具上的细菌和病毒杀死,避开顾客传染上疾病。
生3:传染病要经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环节。
传染病和免疫教案

第一节传染病及其预防目标:1)举列说出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2)举列常见的寄生虫病、细菌性传染病和病毒性传染病。
3)说出艾滋病的病原体、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
教学过程:导入:在上课的前几天,布置学生和家人共同填写教材中的表格,并在填写表格时注意思考下列问题:问题1、上述疾病中,哪些病是传染病?哪些病不是传染病?并说明理由。
问题2、哪些病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来预防?问题3、除了表格中已有的传染病之外,你还能写出传染病的名称?问题4、你能根据这些传染病发病的原因而将它们分为几种类型呢?[资料分析]:讨论下列的问题:问题5、分析流行性感冒的传播途径,说一说为什么咳嗽打喷嚏时要用手捂住口鼻,为什么老人和小孩更易患流感?问题6、资料2所说的做法有什么科学道理?谈谈你的认识。
问题7、传染病在人群中流行时,从病原体到患者要经过哪些环节?请你根据上述资料和有关知识做出概括。
问题8、针对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怎样开展对传染病的预防?问题9、你能分别说出流感、肝炎和艾滋病的传染源、病原体、传播途径、易感人群及其应采取的措施吗?(三)小结:按照不同的标准,传染病可以分为哪几类?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有那几个?预防传染病的基本措施有哪些?第二节免疫与计划免疫目标:1)描述人体的免疫功能;2)区别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3)说出计划免疫的意义。
(二)教学过程:问题1、(复习)针对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采取的预防措施是、和。
思考:是不是只要病原体入侵人后,人就会患病?为什么?提问:1)你知道器官移植吗?2)当一个人肾功能衰竭而急需肾移植时,医生是否可将任何一个健康人捐献的肾脏移植给病人?如果不能这样做,原因是什么?活动:阅读P75-76资料分析,思考P76讨论1-3,3分钟后回答。
活动:快速阅读P77内容,思考下列问题,5分钟后回答。
问题2、人体的有几道防线,各指什么?各有什么作用?问题:为什么吃饭时口腔内壁不慎被咬破,但这种伤口一般不会感染发炎,这是为什么?问题3、什么叫抗体?是怎样产生的?问题4、什么叫抗原?举例说明抗原、抗体与吞噬细胞之间的关系。
传染病和免疫教案

触,减少传播风险。
就诊治疗
尽快安排疑似病例前往 医院就诊,接受专业治
疗。
追踪管理
对病例的密切接触者进 行追踪管理,确保及时
采取防控措施。
06 家庭中如何预防传染病 传播
家庭卫生习惯养成教育
1 2
保持家庭环境清洁
定期清扫地面、擦拭家具和电器表面,确保室内 环境整洁卫生。
01
细菌性传染病
如霍乱、伤寒等。
03
寄生虫性传染病
如疟疾、血吸虫病等。
05
02
分类
根据病原体、传播途径和宿主的不同,传染 病可分为以下几类
04
病毒性传染病
如流感、艾滋病等。
06
其他传染病
如立克次体病、螺旋体病等。
传染病流行环节
传染源
指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且 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包括 病人、病原携带者和受感染的动
除病原体。
04 疫苗接种与预防策略
疫苗种类及作用机制
灭活疫苗
减毒活疫苗
通过培养并杀死病原体,保留其免疫原性 ,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力。
采用减毒方法处理病原体,使其毒性减弱 但仍保留免疫原性,接种后引发轻度感染 ,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力。
基因工程疫苗
多肽疫苗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病原体抗原蛋白, 接种后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力。
倡导勤洗手
教育学生养成勤洗手的习惯,特别是在餐前、便后等关键时刻。
保持个人卫生
要求学生保持个人物品清洁,不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等。
加强锻炼与营养
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保持均衡饮食,增强身体免疫力。
发现疑似病例处理流程
及时报告
初中生物八下1.1《第一节传染病及其预防》教案两篇(附导学案)

《第一节传染病及其预防》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传染病的一般预防措施。
2.通过对艾滋病的了解,进一步理解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
能力目标1.通过表演话剧的形式,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及与人合作沟通的能力,发挥学生多方面的才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2.通过观看多媒体课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及短时间内获取信息的能力。
情感目标1.通过对一般传染病预防措施的了解,培养学生讲究卫生、热爱劳动的思想情感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2.通过对艾滋病的了解,消除学生对艾滋病的盲目恐惧,培养学生正确对待艾滋病人、关心和帮助他们的生活、关怀他们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投身医疗事业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传染病预防措施的三个方面。
【教学难点】艾滋病的基本常识。
【教学方法】多媒体演示法、分析归纳法和表演方式相结合。
【教具准备】1.教师准备:(1)安排喜欢表演及语言表达能力较好的几个学生准备小话剧“预防传染病,从身边小事做起”,要求根据主题自编自演;(2)传染病预防知识的多媒体课件;(3)艾滋病预防的宣传短片。
2.学生准备:(1)演话剧的同学准备表演稿,并在课前进行排练;(2)收集有关艾滋病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利用小话剧,引入新课教师:上课前,先请同学们欣赏一段小话剧,欣赏的同时要注意思考。
(学生表演话剧。
可以参考以下内容:生活中的一些不卫生习惯。
如:随地吐痰、随地扔垃圾、饭前便后不洗手、饮用未煮沸或未消毒的水、食用瓜果不认真清洗等;一些生活中的不正确看法,如“不干不净,吃了没病”的思想,见到艾滋病病人就“退避三舍”等。
学生可以在不脱离主题内容的范围内发挥自己的想象自主编排、不拘泥于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才智和潜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看了刚才几位同学的表演,你们有什么感想?联系你的已有知识,说一说刚才的这些行为危害有哪些,我们应该怎样做呢?学生1:不应该随地吐痰,因为痰中往往含有大量病菌,痰咳出来并干燥以后,其中的病菌就随着尘埃飘浮在空气中,如果被别人吸入,就可能引起疾病。
第八单元-----第一章-传染病和免疫教案

第八单元第一章传染病和免疫第一节传染病及其预防教学目标:教材分析: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以及预防措施。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生活经历,对于传染病有一定的了解,但是知识水平有限,对于问题的分析能力还不是很高,这就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多联系生活实际,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课时安排:一课时课前准备:学生:1、调查当地常见的几种传染病。
2、准备艾滋病的资料。
教师:1、制作本节课的课件。
2、准备艾滋病的有关资料。
3、准备乙型肝炎、淋病、禽流感、蛔虫病的资料。
教学设计图示:教学过程:健康地生活示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健康的定义: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且包括了躯体、心理的完好状态与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近年来,世界卫生组织又把道德修养和生活质量也纳入到健康的范畴。
讲:引导学生分析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三方面的关系。
结论:身体健康是基础,社会适应能力是健康的综合表现。
他们互相联系又互相影响。
导入本节新课。
传染病及其预防。
病原体: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讨论:1、每年,特别是春秋季节,人们都会警惕一些传染病的流行,最近几年,你知道哪些传染病对人类影响较大吗?2、你的调查表中有哪些是传染病?哪些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来预防?学生回答:非典、禽流感、艾滋病、乙型肝炎、肺结核等。
(学生回答不一定很完整)有传染性,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的传播的疾病。
毒、寄生虫等生物。
3、这些传染病有什么共同特点?什么是传染病呢?引导:提问:分析传染病的最大特点是传染性,是什么在人和人或动物和人之间传播呢?归纳:病原体的概念。
学生填表,表达交流。
并提出各种关于传染病的问题。
学生分析讨论得出:可能是病毒、细菌、寄生虫等生物。
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设疑:传染病为什么能流行?它有哪些基本环节呢?展示:课本69页资料1。
提出问题:流行性感冒的病原体是什么?病原体首先存在于什么人身上?流行性感冒通过什么途径传播到健康人身上的?什么人最容易得流行性感冒?学生回答。
传染病和免疫教案

第八单元第一章传染病和免疫教学目标:1.认识传染病,掌握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2.学会预防传染病,了解免疫计划;3.识记人体免疫的三道防线,区别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4.了解免疫的过程,掌握免疫的功能;5.认识艾滋病,预防艾滋病。
教学重难点:重点: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人体免疫的三道防线;免疫的功能难点:人体免疫的三道防线;艾滋病。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课时设置:一课时教学内容: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将要学习关于传染病和免疫的知识,我们要正确认识传染病,学会预防传染病,了解我们人体的免疫对我们自身的影响。
一、什么是传染病1.图片展示:近视眼与结膜炎近视眼是眼球变化引起的视觉成像模糊,不会传染;结膜炎是由病毒引起的结膜组织炎症,会传染。
2定义:像病毒性结膜炎这样,由病原体(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叫做传染病。
3疑问:真菌是病原体吗?解答:医学上把真菌引起的称之为感染性疾病,部分真菌感染的疾病是会传染的,如脚气。
2.图片展示:结核杆菌、艾滋病病毒、蛔虫设问:分别属于哪种病原体,能引起什么传染性疾病?参考:结核杆菌引起各种类型的结核病,如肺结核,肠结核等;艾滋病病毒引起艾滋病;蛔虫和蛔虫卵会引起蛔虫病。
二、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过渡:传染病的传播称之为传染病流行,那么传染病流行的环节是怎样的呢?1.组合图片展示:流感的传播组合图片展示:甲肝的传播设问:①患流感的病人咳嗽或打喷嚏的时候要用手帕捂住口鼻。
(参考:流感患者咳嗽或打喷嚏时产生的飞沫中含有很多的流感病毒,散入空气中,当周围的人吸入这种含有流感病毒的空气则可能被传染上流感,用手帕捂住口鼻可以防止把流感传染给别人。
)②甲肝患者的碗筷与家人的分开。
(参考:目的是将甲肝患者留在餐具上的甲肝病毒与健康人隔开,这样可以避免健康人感染上甲肝。
)③老人和小孩更容易患流感。
(参考:老人和小孩的抵抗力较弱。
)④传染病在人群中的传播环节。
《第一节 传染病及其预防》教案4

《传染病及其预防》教案一、教材分析传染病及其预防的知识是新课标确立的“健康地生活”这一主题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初中生物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
学习本节内容,为使学生日后珍惜健康,关爱生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举例说出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列举常见的寄生虫病、细菌性传染病和病毒性传染病。
说出艾滋病的病原体、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
调查当地常见的几种传染病。
三、重点和难点重点: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用身边的事例来引导学生分析,理解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以及预防的措施。
难点:了解和关注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及其预防措施,培养学生正确对待艾滋病人,关心和帮助他们的生活,关怀他人的情感。
四、课前准备学生:课前和家人共同填写教材中的表格。
调查当地常见的几种传染病。
教师:准备常见传染病的数据、挂图或幻灯片。
搜集有关艾滋病的资料和录像片。
五、课时分配1课时六、教学过程设计七、板书设计:第一节传染病及其预防一、传染病: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人与人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二、病原体:这些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称为病原体。
三、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八、教学反思:本节课的内容较多,包括传染病的概念、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传染病的预防措施的等。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用身边的事例来引导学生分析,理解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以及预防的措施。
在明确了传染病的三个环节以及应对措施后,了解了艾滋病等传染病的知识。
在本节教学过程中既有较大收获,也有一些不足: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过多关注了学习好的学生,以后我更要关注学习差的学生,争取让每个学生在积极的参与过程中,感觉自己的存在和感受学习的乐趣,从而真正达到以兴趣为前提来主动学习的目的。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传染病和免疫第一节传染病及其预防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对传染病的特点的了解,列举常见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2、通过运用多媒体课件演示,让学生认识传染病病源体。
能力目标:1、让学生参与分析讨论,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能力。
2、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小组的讨论,增强团结协作的精神。
2、通过对预防传染病的个人计划和行动的探讨,激发科学探究的精神,正确勇敢对待疾病,培养学生科学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用身边的事例来引导学生分析,理解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以及预防措施。
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课前播放“预防非典听我说”的一段动画,渲染气氛,让学生放松,并逐渐进入学习状态。
并为后继学习作铺垫。
二、新课引入: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先问大家一个问题:“大家认为人的一生中什么是最重要的呢。
”(同学们齐答:“健康”。
)那好,从今天开始老师带着大家一起学习“如何健康的生活”让我们大家都健康的生活。
给出本单元标题“第八单元:健康的生活”。
教师接着讲解:在人们生活中,危害人们健康的其中一种病就是传染病,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一章传染病和免疫第一节传染病及其预防。
(给出本节标题。
)三、什么是传染病:1、请同学们回想一下,你得过或者听说过的传染病有哪些?学生积极的回答,可能的答案有:手足口病、流感、甲型H1N1、流脑、麻诊、水痘、艾滋病、结膜炎(红眼病)肺结核、肝炎、蛔虫病、腮腺炎、狂犬病2、教师给出传染病的定义:外来的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动物、人与人之间传播的疾病。
提出问题:什么叫病源体?3、给出一组病源体的图片:结合杆菌,HIV立体模式图,蛔虫卵。
引导学生说出这些图片是我们原来学过的哪些生物。
学生分别回答出:这些图片分别是:细菌,病毒,寄生虫。
然后引导学生得出病源体的定义: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微生物,称为病原体。
4、如何区别传染病与非传染病。
以眼睛为例,区别近视眼与结膜炎的不同。
得出结论:近视眼:由于患者自身的眼部结构发生变化引起的,不能传染。
结膜炎:由于外来的致病细菌或病毒引起的,具有传染性。
四、传染病流行的环节:1、阅读课本资料分析1和2,讨论完成课本上的问题,并思考以下问题①流行性感冒的病原体是什么?(病毒)②病原体首先存在于什么人身上?(病人或病毒携带者身上)③流行性感冒通过什么途径传播到健康人身上的?(飞沫)④什么人最容易得流行性感冒?(老人和小孩。
身体抵抗力弱的人)学生讨论交流,得出结论。
2、播放图片形象的展示:传染源、易感人群、传播途径,并得出三者缺一不可。
五、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1、引导学生从传染病的流行环节思考预防传染的措施?学生思考后回答: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2、教师友情提示:预防传染病时,既要针对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采取综合措施,又要根据不同病种的特点和具体情况,在三个环节中抓住主要环节,做到综合措施和重点措施相结合。
3、结合实际情况讨论:前年,甲型H1N1在我们这里流行的较为严重,人们为了预防“甲流”,采取了哪些措施?这些措施是从哪个方面来预防传染病的?学生讨论交流,汇报交流成果。
4、展示课本上的图片,请学生说出:从这些图片上获得信息,说出人们是从哪方面来预防传染病的?学生回答。
六、传染病的特点教师提出问题:通过学习,你认为传染病除了具有传染性之外,还具有哪些特点呢?学生思考后回答:有病源体,可预防性,流行性。
七、传染病的预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阅读课本76页最后一段和78页“人类与传染病的斗争”思考:为什么传染病的预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并进一步思考:76页练习4?八、小结: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说出来和大家一块分享!九、课堂检测1、传染病是由_______引起的,具有_____性。
2、常见的能引起传染病的病原体有:_______,______,_______等生物。
3、甲型H1N1流感能够在人群中流行,是因为它同时具备了_____,_____,____和三个基本环节。
缺少其中________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
4、针对传染病必须具备的三个基本环节,预防的措施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做起,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1988年上海市流行甲型肝炎,后查明是食用不清洁的毛蚶引起的,这种毛蚶成了甲型肝炎流行的_____________6、阅读思考题:艾滋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
这种病1981年在美国发现,现已在全世界传播蔓延。
它的病源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存在于艾滋病患者和艾滋病病毒携带者的血液、精液、唾液、乳汁和尿液中,由于有些人对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不太了解和对该病的恐惧,因而对艾滋病患者的态度是歧视和鄙视。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静脉注射毒品、不安全性行为而传播,也可以通过输入艾滋病病毒的血和血液制品或使用未消毒的、病人用过的注射器等。
对于共用餐具、共用器具、握手、交谈等,只要患者口腔中的唾沫不散落到健康人的伤口上,是不会被感染的。
由于目前还没有艾滋病疫苗,因此所有有可能直接或间接接触到传染源的人都属于易感人群。
(1)艾滋病的传染源是——,病源体是——传播途径是——————,易感人群是——————(2)艾滋病防不胜防吗?为什么?(3)假设你的人不幸感染了HIV,你应该怎样对待他?第二节免疫和计划免疫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人体保卫自身的三道防线的知识。
2.初步理解抗原和抗体的概念及抗原、抗体与吞噬细胞之间的关系。
3.理解免疫的概念,区别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
4.用免疫的知识解释一些人体的现象。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举一反三,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免疫知识的学习,让学生确立“对传染病积极预防”的思想。
教学重点1.人体保卫自身的三道防线。
2.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的概念及其区别。
教学难点1.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的区别。
2.抗原、抗体与吞噬细胞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启发引导法、多媒体演示法。
二、教具准备1.教师准备:人体三道防线的多媒体动画软件。
2.学生准备:复习传染病的知识。
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过程[设置悬念,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都有这样的生活经验:当流感或乙脑等传染病流行时,为了大家的健康,家长会采取一项措施,就是带领你们去——学生:打预防针。
教师:对,那么请大家想一想,为什么要打预防针呢?学生:因为不打预防针的人往往会患病,而打过预防针的人会安然无恙。
教师:对,这一现象就涉及到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免疫与计划免疫的内容,学习过这一节之后,我们就会清楚其中的奥秘了。
板书:第二节免疫与计划免疫[分析资料,引出重点]教师:我们知道,人体的表面覆盖着一层——学生:皮肤。
教师:那么皮肤对我们的身体有什么作用?学生:保护身体内部结构、调节体温……教师:除了同学们刚才提到的,皮肤以及黏膜还有另外一项重要的功能。
下面,先听老师讲一件事(多媒体2):曾经有人做过这样的实验,把一种能致病的链球菌涂在健康人的清洁皮肤上,2小时后再检查,这时发现这些病菌的数量——学生:增加了?教师:不,情况恰恰与同学们预料的不一样,那些病菌非但没有增加,90%以上的反而被我们的皮肤消灭了。
学生:没想到我们的皮肤这么厉害。
教师:那么请大家想一想,究竟我们的皮肤还具有什么功能呢?为什么涂在清洁皮肤上的病菌会很快死亡呢?学生:说明皮肤具有杀灭病菌的功能,涂在清洁皮肤上的病菌被皮肤的分泌物杀死了。
教师:对,我们的皮肤和黏膜不仅能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胃酸和酶等,还有杀菌的作用。
所以皮肤和黏膜组成了我们人体防御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
思考:(多媒体3,为什么人能在大量病原体生活的环境中生活?)板书:一、人体的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皮肤和黏膜学生:老师,既然有第一道防线,也就是说还有第二道或者还有第三道。
教师:的确是这样,人体具有保卫自身的三道防线。
刚才我们已经知道了皮肤和黏膜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而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板书: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学生:老师,这些知识可真难记。
教师:为了帮助大家理解和记忆,更形象说明这些问题,我们先来看一段动画片。
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天然防御功能,人人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的作用,所以我们把这两道防线叫做非特异性免疫或先天性免疫。
(对照多媒体14讨论:)学生:老师刚才说人体有三道防线,那第三道防线是什么呢?教师:同学们知道了抗原和抗体之间的关系,那么请大家根据上述知识来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出过水痘的人就不会再出水痘了呢?学生:水痘病毒侵入人体后,人体内的淋巴细胞在水痘病毒的刺激下产生抵抗水痘病毒的抗体,等人病好之后,抗体还存留在人体内,这个人以后就不会再出水痘了。
教师:回答得很好。
人类正是在了解了自身免疫的抗原和抗体的这种现象后,通过接种疫苗的方法,使人体在不受有害病菌侵害的条件下,体内提前产生抵御某种病原体的抗体,从而避免了许多疾病对人类健康的威胁。
利用种牛痘的方法来预防天花就是人类利用这种方法与疾病作斗争的一个成功的例子。
那么你们还知道哪些传染病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来预防的呢?学生:流感、麻疹、肝炎、脊髓灰质炎……教师:同学们提到的疾病人类现在都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来实现预防的目的了。
也就是说人体的第三道防线是人体在出生以后逐渐建立起来的后天防御功能,其特点是出生以后才产生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
对比我们前面所学的非特异性免疫和先天性免疫的概念,可以把第三道防线称之为——学生:特异性免疫和后天性免疫。
板书:二、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1.非特异性免疫(先天性免疫):人人生来就有的,不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
2.特异性免疫(后天性免疫):出生以后才产生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
3、免疫的功能4、计划免疫:[课堂小结,巩固练习,结束新课][巩固练习]一、看谁选得对1.下列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A.黏膜分泌物具有杀菌作用B.唾液中溶菌酶溶解病菌C.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清扫异物D.患过天花的人以后不会再患天花答案:D2.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是A.吞噬细胞B.淋巴细胞产生的抗体C.皮肤和黏膜D.体液中的杀菌物质答案:C二、观察与思考3.某正常人与麻疹患者接触后,并未染上麻疹,试分析这是什么原因。
答案:麻疹是一种传染病,当人体染上麻疹病毒后,就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麻疹病毒的特殊蛋白质(抗体)。
抗体能与麻疹病毒这种抗原结合,从而将其杀灭或使其失去致病性,这种抗体在杀灭麻疹病毒后还能继续存留在人体内抵抗麻疹病毒的入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