蜱类详细介绍

合集下载

中国蜱虫种类

中国蜱虫种类

中国蜱虫种类
摘要:
1.蜱虫的概述
2.蜱虫的分类
3.蜱虫的传播与危害
4.蜱虫的防治方法
正文:
一、蜱虫的概述
蜱虫,又名壁虱、扁虱、草爬子,是一种体形极小的蛛形纲蜱螨亚纲蜱总科的节肢动物寄生物。

蜱虫的体型较小,通常只有火柴棒头大小,但吸血后体型会明显增大。

蜱虫的背部有硬质的盾板,根据这一特征,蜱虫可分为硬蜱和软蜱两大类。

二、蜱虫的分类
1.硬蜱科:硬蜱科蜱虫背部有硬质的盾板,通称为硬蜱。

全世界已发现的硬蜱科蜱虫约700 多种,我国已记录的硬蜱科蜱虫约100 种。

2.软蜱科:软蜱科蜱虫背部没有盾板,通称为软蜱。

全世界已发现的软蜱科蜱虫约150 种,我国已记录的软蜱科蜱虫约10 种。

三、蜱虫的传播与危害
蜱虫寄生于陆生哺乳类、鸟类、爬行类和两栖类动物,部分种类也可侵袭人体。

蜱虫吸血习性,其幼虫、若虫、雌雄成虫都吸血。

蜱虫传播各种病原体,如森林脑炎、Q 热、莱姆病等。

四、蜱虫的防治方法
1.环境防治:清除蜱虫的孳生地,如草丛、树林等。

对家畜舍进行清洁、消毒,并保持通风干燥。

2.生物防治:利用蜱虫的天敌,如鸟类、捕食性昆虫等进行生物防治。

3.化学防治:使用杀虫剂对蜱虫进行喷洒或涂抹,以杀灭蜱虫。

4.个人防护:在蜱虫活动季节,尽量避免进入蜱虫孳生地。

蜱

三、蜱的流行特点
1.
蜱生活史的长短随的种类和环境条件而异: 温度、湿度等是重要因素。 蜱的滞育现象:对不良环境条件的适应。
2. 3.
蜱的饱血时间:一般种类的幼蜱需2-6天, 若蜱需2-8天,成蜱需6-20天。
5. 分布:与气候、地理环境有密切关系。蜱的活动有明显
的季节性。 6. 越冬场所因种类不同而不同:栖息场所 或宿主体上 ;不 同种越冬虫期不同:各虫期 或成虫期。 7. 蜱的嗅觉灵敏,采食、交配和聚集行为都与其嗅觉功能 有密切关系。
通常带毒的蜱叮咬动物体5~7天后,开始出现 不安、轻度震颤、步态不稳、共济失调、无力和 跛行。 症状很快加重,麻痹的范围逐渐扩大呈上行性发 展,患病动物前肢或后肢不能活动,或不能站立, 但麻痹部位对刺激仍有反应。体温正常。 听诊心音弱而心律不齐,呼吸浅表,呼气时出现 异常音质,逐渐衰竭死亡。

间接危害 传播疾病:寄生病、病毒病、细菌病等。 已知蜱可以传播83种病毒、15种细菌、17 种螺旋体、32种原虫以及衣原体、支原体、 立克次氏体等。 巴贝斯虫病
软蜱与硬蜱的形态
雌雄蜱区别

雄蜱:体小盾板大,遮盖整个虫体背面 雌蜱:体大盾板小,仅遮盖背部前面

吸血特性
蜱类吸血是典型的管吸型,涎腺必须分泌抗凝血因 子(如舒血管肽)到血管。
硬蜱的发育史类型
依发育过程中吸血、蜕皮所需宿主数及其所 处的部位分:
一宿主蜱 二宿主蜱 三宿主蜱
一宿主蜱
一宿主蜱: 吸血、两次蜕皮都在一宿主体上进行, 即幼虫、若虫和成虫都在同一宿主上寄生。 如微小牛蜱、有距方头蜱、环节方头蜱等。
与外界相通,进行气体交换和调节体内的水分平衡。
神经系统:蜱类有发达的感觉器官;感毛,眼,哈氏器和

【医学课件】蜱

【医学课件】蜱
硬蜱主要寄生在哺乳动物身上,它们通常在草 地上寻找宿主。一旦找到宿主,硬蜱会附着在 上面,吸食血液,并在适当的时候脱落。
软蜱通常寄生在鸟类、哺乳动物和人类身上。 它们通常在室内或靠近人居住的地方寻找宿主 ,但也可以在草地和其他环境中找到。
蜱的分布与栖息地
蜱在全球范围内分布,从草地、森林到开阔的荒野 ,以及人类居住的环境中都可以找到它们的踪迹。
【医学课件】蜱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蜱的概述 • 蜱与人类健康 • 蜱的识别与防治 • 蜱与生态平衡 • 总结与展望
01
蜱的概述
蜱的定义和分类
01
蜱是一种节肢动物,属于蛛形纲,蜱亚纲,硬蜱科。它们通常被归类为寄生性 昆虫,但与真正的昆虫存在一些生物学上的差异。根据其生活习性和宿主的不 同,蜱可以分为多种不同的类别和亚类别。
04
蜱与生态平衡
蜱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食物链中的一环
蜱虫在食物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作为食物,为其他生物提供营养,如鸟类、哺乳 动物等。
生物控制
蜱虫在自然界中控制某些疾病的传播,如莱姆病等,它们通过吸取患病动物的血液来传播 疾病,从而帮助维持生态平衡。
生态位
蜱虫在不同的生态系统中占据不同的生态位,如草地、森林等,它们对维持生态平衡起着 重要的作用。
硬蜱叮咬人可引起全身不适、局部疼 痛、恶心、呕吐、疲乏无力等症状, 并可能传播多种疾病,如莱姆病、斑 疹热、Q热、鼠疫、森林脑炎、出血 热等。
防治蜱的研究成果
目前已经研发出了一些防治蜱的药物 ,如有机磷类化合物、氨基甲酸酯类 化合物、生物源杀虫剂等,同时还有 一些物理防治方法,如机械捕捉、灭 鼠、环境改造等。
蜱传疾病的危害
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如发热、头痛、呕 吐、肌肉疼痛等,甚至可能引发贫血和脑炎等 严重并发症。

【医学课件】蜱

【医学课件】蜱

xx年xx月xx日

contents
目录
概述形态与分类蜱传疾病预防与控制临床表现与诊断治疗与预防
概述
01
蜱是节肢动物中的一种,属于寄螨目。
它们以吸取脊椎动物身体的血液为生,是多种疾病的传播媒介。
简介
蜱广泛分布在亚洲、欧洲、北美等地的森林、草原等自然环境中。
蜱的习性包括隐藏在树叶、草丛、石缝等阴暗处,等待宿主经过。
早期诊断
确诊后,患者应使用抗生素治疗,如多西环素、阿莫西林等,一般治疗时间为2~4周。
抗生素治疗
避免蜱虫叮咬是预防莱姆病的关键,应尽量减少进入蜱虫活跃的地区,穿着长袖长裤等防护措施。
预防
莱姆病治疗与预防
病毒性疾病早期可能会出现发热、头痛、咳嗽、乏力、喉咙痛等症状,应尽早就医。
病毒性疾病治疗与预防
早期诊断
诊断标准:病毒分离培养或抗原检测阳性。
病毒性疾病临床表现与诊断
不同疾病表现差异较大,包括但不限于发热、乏力、食欲不振、咳嗽、呼吸困难等。
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流行病学史等进行综合判断。
其他蜱传疾病临床表现与诊断
治疗与预防
06
莱姆病早期可能会出现疲劳、头痛、发烧、肌肉疼痛和皮肤损伤等症状,应尽早就医。
莱姆病在美国和欧洲广泛流行,近年来我国也有不少病例报告。
莱姆病是一种由伯氏疏螺旋体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主要通过蜱虫叮咬传播。
病毒性疾病
蜱虫叮咬可引起多种病毒性疾病的传播,如登革热、森林脑炎、流行性出血热等。
这些病毒性疾病的发病症状各不相同,但都较为严重,甚至可能致命。
蜱虫叮咬是病毒性疾病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应尽量避免在草地、树林等蜱虫出没的地方长时间逗留。

十大恐怖动物——蜱

十大恐怖动物——蜱

十大恐怖动物——蜱资料:蜱属于寄螨目、蜱总科。

成虫在躯体背面有壳质化较强的盾板,通称为硬蜱,属硬蜱科;无盾板者,通称为软蜱,属软蜱科。

全世界已发现的约800余种,计硬蜱科约700多种,软蜱科约150种,纳蜱科1种。

我国已记录的硬蜱科约100种,软蜱科10种。

蜱是许多种脊椎动物体表的暂时性寄生虫,是一些人兽共患病的传播媒介和贮存宿主。

形态:成虫体分假头和躯体两部分。

躯体椭圆形,表皮革质。

未吸血时背腹扁平,体长2~10mm,雌性硬蜱饱血后有的可达30mm。

螯肢长杆状,外围螯肢鞘,其末端具齿状的定趾和动趾,用于切割宿主皮肤。

口下板较发达,其腹面有纵列的逆齿,有穿刺与附着作用。

须肢可见4节,末节有感受器,当吸血时须肢起固定和支柱作用。

气门1对,有气门板围绕,位于足基节Ⅳ的前外侧或后外侧。

足分基节、转节、股节、胫节、后跗节和跗节,跗节末端具爪1对及爪垫(pulvillus)1个。

足跗节Ⅰ背缘近端部具有哈氏器(Haller's organ),具嗅觉功能。

1. 硬蜱假头位于躯体前端,从背面可见。

假头基背面形状呈矩形、三角形、六角形或梯形,因蜱属而异。

雌蜱的假头基背面有1对孔区(porose area),在产卵时其分泌物附在卵表面起抑制氧化作用。

口下板的逆齿较发达。

须肢第1节很短;第2、3节较长,形状各异;末节短小,嵌生于第3节腹面亚前端的小凹陷内,其顶端有感觉毛。

各节活动均不灵活。

躯体体表光滑。

背面有盾板。

雄蜱盾板覆盖着整个背面;雌蜱、幼蜱和若蜱的盾板仅覆盖背面的前部。

盾板上可有刻点或色斑。

有些蜱属具眼1对,位于盾板的侧缘。

有的蜱属在躯体后缘具方形的缘垛。

躯体背面尚有各样的陷沟。

躯体腹面有围绕生殖孔向后延伸的生殖沟。

在肛门之前或之后有肛沟。

前者称前沟类硬蜱,如硬蜱属;后者称后沟类硬蜱,如其他蜱属。

雄蜱腹面可有骨板,其数目因蜱属而异。

气门板宽阔,位于足基节Ⅳ的后外侧,其形状因蜱种而异。

足基节上通常有距刺,爪垫通常较发达。

蜱类宏观生物学、危害及预防

蜱类宏观生物学、危害及预防

二、蜱传疾病
⑸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俗称“蜱虫病”,是由布尼亚病毒引 起的新发传染病,蜱虫为其传播媒介。该病以发热伴血小板减少 为主要表现,大多数患者有恶心、呕吐及食欲不振等消化道症状 和乏力等表现,少数重症患者可因多脏器损害而死亡。该病死亡 率在10%至30%之间,尚无有效的疫苗和治疗方法。除被蜱虫叮 咬外,接触患者的血液和体液也可能被感染。该病呈地方性流行, 多分布于丘陵地带;“蜱虫病”发病有一定的季节性,季节高峰 在5月至6月,不同地区可能略有差异。在丘陵、山地、森林等地 区生活、生产的居民和劳动者以及赴该类地区户外活动的旅游者 感染风险较高。
全世界已知蜱类800余种,我国已发现110余种。
蜱的一生包括卵、幼虫、若虫和成虫4个阶段,其中成蜱、
若蜱有4对足,而幼蜱只有3对足。春秋季是蜱的活动高 峰,夏天较活跃,冬天基本不活动。
蜱一般寄生在动物皮肤较薄、不易被触动的部位,游离
状态下附着在草上,可叮人、吸血。雌虫吸饱血膨胀后 形状如同蓖麻籽。
第二部分
蜱传疾病及其危害
已有报到的蜱传疾病
83种病毒(如森林脑炎、出血热、发热伴) 20种立克次体(如Q热、蜱传斑疹热、无形体病) 32种原虫(如巴贝斯虫、泰勒虫)
18种螺旋体(如莱姆病)
15种细菌(如野兔热—土拉热) 1种衣原体、1种支原体、1种巴尔通体、2种线虫
它们通过在蛇类、鸟类和野生哺乳动物之间频繁地更
三、蜱类的生活史和生物学特性
多宿主蜱
幼蜱、若蜱(多个若蜱期)、 成蜱均需更换宿主吸血; 幼蜱、若蜱、成蜱吸血后 均脱离宿主; 幼蜱、若蜱、成蜱宿主类型相 同或不同; 软蜱科的种类,如非洲钝缘蜱、波斯锐缘蜱等
三、蜱类的生活史和生物学特性

蜱虫形态和分类

蜱虫形态和分类

蜱虫形态和分类蜱虫,又称蜱螨,是一类寄生在动物体表或皮下的节肢动物,属于蜱目。

它们的身体呈椭圆形,分为头胸部和腹部两部分,没有明显的身体分节,体表布满刚毛,可以在宿主的皮肤上牢固地附着。

蜱虫在动物身上吸血取食,是一种常见的寄生虫。

蜱虫的头胸部呈扁平状,具有特殊的口器,可以穿透宿主的皮肤吸食血液。

一般来说,蜱虫的头部比较小,但口器发达,可以在宿主体内长时间吸血。

蜱虫的腹部较大,内含消化系统和生殖系统。

蜱虫的寄生行为会给宿主带来不适甚至危害,因此及时发现和清除蜱虫对于宠物和人类的健康都非常重要。

根据蜱虫的生活习性和寄主的不同,蜱虫可以分为许多种类。

常见的蜱虫有硬蜱和软蜱两大类。

硬蜱是蜱虫中的一个主要类别,具有坚硬的背板,外壳坚硬而光滑。

硬蜱的头部和胸部融合在一起,没有明显的区分。

硬蜱一般寄生在哺乳动物身上,如狗、猫、牛等,也会寄生在鸟类中。

硬蜱的传播疾病的能力较强,是许多传染病的媒介,需要引起重视。

软蜱则是另一类常见的蜱虫,外壳较软,背板没有明显的坚硬硬度。

软蜱的头部和胸部有明显的分界,腹部圆润。

软蜱主要寄生在爬行动物和鸟类身上,如蜥蜴、蛇、鸟类等。

软蜱的传播疾病的能力相对较弱,但也需要及时清除,以免对宿主造成不良影响。

除了硬蜱和软蜱外,还有一些特殊种类的蜱虫,如眼蜱、疥螨等。

这些蜱虫在形态和生活习性上有着独特之处,但都属于蜱目的范畴。

总的来说,蜱虫是一类常见的寄生虫,对宠物和人类的健康有一定的危害。

了解蜱虫的形态和分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预防和控制蜱虫的寄生,保护宠物和人类的健康。

希望通过对蜱虫的了解,大家能够更加重视蜱虫的防治工作,减少蜱虫带来的危害。

蜱的特点及预防控制知识

蜱的特点及预防控制知识
蜱 的一 生包 括卵 、幼虫 、 一 若 虫和成 虫4 阶段 ,其 中成 个
蜱、 若蜱 有8 条腿 , 而幼蜱 只有 6 条腿 。 、 春 秋季 是蜱 的活 动 高 峰 , 天 较活 跃 , 天 基 本 不 夏 冬

活动 。 蜱一 般寄 生l 动物 的皮 在
肤 较 薄 、 易被 搔 动 的部 位 , 不 游 离动物 体后 附着在草 上 , 可 叮 人 、 血 。 虫吸 饱 血膨 胀 吸 雌

蜱 的简介
蜱俗 称 壁虱 、 虱 、 扁 草爬 子 、 豆子 等 , 狗 牛活 在深 L 区 , 喜欢 阳光 , 欢阴暗潮 湿 , 不 喜

经常 出没 高密的草 丛或 是茂密 的森林 。 硬蜱
森 林脑 炎、 出血 热 、热 、 Q 蜱传斑 疹 伤寒 、 野兔
多 生活在 森 林 、 木 丛 、 阔的 牧场 、 原 、 灌 开 草
防护。
不 要 生拉 硬 拽 , 以免拽 伤 皮 肤 , 将 蜱 的头 或
部 留 在皮 肤 内 。 出后 , 取 再用 碘 酒 或 酒精 做 局 部 消毒 处理 , 随 时观 察 身体 状 况 , 出 并 如 现 发热 、叮咬 部位 发 炎破溃 及红 斑等 症状 , 要 及 时就 诊 , 断 是否 患 上蜱传 疾 病 , 免 诊 避
2 01 0.E 1 o
蜱 日特点及预昕控制知识 g

针对21 年9 0 0 月媒体 报道河南省发 生多人被蜱虫叮咬
致死 事件 ,月 9 9 日国家 卫 生部 网站发 布 “ 的特 点及 预 防控 蜱 制知 识”现 将相 关 内容 刊发 如下 : 。
蜱、 微小 牛蜱等 。
于 查找 ’ 蝉 爬 ~ ; 织 农 物 丧 而 尽 量光 l 针 二 滑 , 样蜱 不 易 附 : 助 这 ‘ 后 f 细 检 查 f

蜱的生物学特性及叮咬防治

蜱的生物学特性及叮咬防治

(2)人 工 小 时 人 体 诱 蜱 法
身穿白色防疫服,在草丛中缓慢 步行1小时,随时观察有无蜱上身, 如有则捡入玻管并计数,单位:只/ 人体小时。
(3)牲 畜 体 表 捡 蜱 法
选择同一牧场的牲畜编号,定期 (每5~15天)收集1次,每次尽可能 将牲畜体表的蜱捡干净。所收集牲畜 体表蜱的平均数即为该牧场的蜱密度, 单位:只/头。
蜱的生物学特性 及叮咬防治
蜱类俗称草爬子、八脚子、狗钉 子。分类上属于蛛形纲、寄螨目、蜱 总科(ixodoidea),下分硬蜱科(ixodidae) 和软蜱科(argasidae)。已报道的有860余 种,我国有110余种。
蜱虫,背上有硬壳的为硬蜱,没有硬壳的为软蜱, 一般藏在山岳草丛中或寄生在动物身上。蜱虫不仅在发育生 长的每一个阶段都要吸血,而且要长时间大量吸血。硬蜱吸 血一次可达几天,软蜱也常常要吸血数分钟至1小时以上, 吸饱血的蜱体积可比吸血前胀大几倍至几十倍,雌硬蜱甚至 可达100多倍,堪称“吸血鬼”。尽管“吸血鬼”蜱虫一生 不断吸血,但它主要吸动物的血,如鼠、牛、羊、狗、鹿等, 只有在人类进入山林草丛或接触寄生动物等偶然的情况下跳 到人身上吸血。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即“蜱虫病”,是中国疾病预防控 制中心新近在我国中部地区发现的由布 尼亚病毒引起的新发传染病。该病以发 热伴血小板减少为主要表现,大多数患 者有恶心、呕吐及食欲不振等消化道症 状和乏力等表现,其中少数重症患者可 因多脏器损害,救治无效死亡。


患者自述硬结处持续瘙痒,并有触 摸痛。但无发热、头痛呕吐等森林脑炎 的症状也无红色斑疹出现,无重度疲劳、 发热、寒颤、头痛等莱姆病的症状 。 至我中心就诊的25天前发现右侧外阴 处有硬结,14天前,曾掉下一只成虫, 击碎后内为血性不凝溶液。硬结脱落物 处有伤口,但无出血。

蜱虫形态和分类

蜱虫形态和分类

蜱虫形态和分类蜱虫是一类寄生于动物体表的节肢动物,属于蛛形纲下的蜱目。

它们的形态特征独特,分类较为复杂。

本文将以蜱虫的形态特征和分类为主题,对蜱虫进行详细介绍。

一、蜱虫的形态特征蜱虫的体型较小,多为椭圆形或圆形。

它们的体长一般在1-10毫米之间,形态呈扁平状。

蜱虫的身体由头部、胸部和腹部三个部分组成。

1. 头部:蜱虫的头部较小,前端呈圆形或半圆形。

头部具有一对复眼和一对口器,口器由刺吻和颚组成。

蜱虫的口器特化为穿刺式,可以插入宿主体内吸取血液。

2. 胸部:蜱虫的胸部较宽大,呈卵圆形。

胸部上有四对足,足的形态和结构各异,用于爬行和附着在宿主体表。

3. 腹部:蜱虫的腹部较大,背部呈扁平状。

腹部上有许多细长的刚毛,用于固定在宿主体表。

蜱虫的腹部还有生殖器官和呼吸器官。

二、蜱虫的分类蜱虫是一类多样性较高的寄生虫,目前已知约有9000多种蜱虫。

根据形态特征、寄主种类和生活史等方面的差异,蜱虫可以分为多个科、属和种。

1. 科别分类:蜱虫目前被划分为17个科,包括蜱科、螨蜱科、软蜱科等。

其中,蜱科是蜱虫中最大的科,包括了许多重要的蜱虫种类。

2. 属别分类:蜱科下又分为多个属,每个属下有若干种蜱虫。

例如,蜱科中的蜱属包括了一些常见的蜱虫种类,如犬蜱(Ixodes)、人蜱(Dermacentor)等。

3. 种别分类:每个属下的蜱虫又可以进一步细分成多个种。

以犬蜱为例,它下面有许多种类,如森林犬蜱(Ixodes ricinus)、牛蜱(Ixodes scapularis)等。

蜱虫的分类主要依据于形态特征、生活史和寄主种类等方面的差异。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研究的发展,蜱虫的分类也逐渐趋于准确和细致。

三、蜱虫的生态和重要性蜱虫是一类重要的寄生虫,它们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的森林、草原和农田等环境中。

蜱虫寄生在哺乳动物、鸟类和爬行动物等宿主身上,通过吸食宿主的血液获取营养。

蜱虫在生态系统中起到了重要的角色。

它们是一类广泛的病原体携带者,可以传播多种疾病,如蜱媒传播的疟原虫病、蜱媒传播的布鲁氏菌病等。

蜱虫形态和分类

蜱虫形态和分类

蜱虫形态和分类蜱虫,也称虱子,是一类古老的小型昆虫,全身由复杂的前纤维状鳞片覆盖,大多只有0.1-1.0毫米的体长,但某些物种可达20-50毫米。

蜱虫有非常细小的头,有四只胸肢,后腹只有三只胸肢,头上有些有两只眼。

此外,蜱虫的特点有:有数百片细密的前纤维状鳞片,粘性蛋白的粘合剂使它们能够在不接触表面上爬行;有两只触角,有16条腿,依照全身腔肠和肠胆道的有无区分,蜱虫可划分为栖型蜱和浮型蜱;主要以卵或幼虫为食,有的物种吃水果和树叶,成年蜱虫也吃细菌和霉菌。

根据蜱虫的形态和细胞结构,可以将它们分为不同的种类,包括擦鳞蜱、腔蜱、蚤、蚊、衣虱、般袜虫和蜱子等。

擦鳞蜱(Acari)是最大的蜱虫类群,有大约四分之三的蜱虫属于擦鳞蜱类。

具有三节胸肢和一节后节,头上有两只触角,有两对螨脚,体表有许多纤维状鳞片,可以分辨出擦鳞蜱和其他种类的蜱虫。

腔蜱(Opisthosoma)头部宽大,没有触角,有6到8对胸肢,体表有白色,黄色或褐色斑点,通常会停留在植物上进行取食。

蚤(Phalangida)头部呈现三角形,有8对肢,肢比腔蜱的更长,能够在植物或墙上进行快速爬行。

蚊(Ixodida)头部具有叉刺形,有4对肢,可以用叉刺进入宿主的皮肤,从而取食血液,最常见的蚊属于斑蚊科,例如猩红热病蚊、黄热病蚊和日本乙型脑炎蚊。

衣虱(Anoplura)头部具有叉刺形,可以用叉刺进入宿主的皮肤,有8对肢,最常见的衣虱属于癣虱科,例如棉花衣虱和头虱,它们可以通过吸收血液来从宿主中获取水分和营养。

般袜虫(Arachnida)是一类独立的节肢动物,头部带有四只触角,有8对肢,属于蜱虫的一种,最常见的蜱虫属于多足蜱,典型的物种有苍蝇蜱、蟑螂蜱、螨虫和八腳蜱等。

蜱子(Scutoidea)是一类蜱虫,属于多足节肢动物,有8对肢,有许多类似蟑螂的特征,头部有两只短触角,体表有许多鳞片。

蜱 防制知识 宣传 要点

蜱 防制知识 宣传 要点

蜱防制知识宣传要点一、蜱的特点蜱在分类上属于节肢动物门蛛形纲蜱螨目蜱总科,蜱总科又分为硬蜱科及软蜱科。

俗称壁虱、扁虱、草爬子、犬豆子、八脚子等,通常寄生在鼠类、家畜等体表。

一般呈红褐色或灰褐色,长卵圆形,背腹扁平,从芝麻粒大到米粒大不等。

全世界已知蜱类800余种,我国已发现110余种。

中原地区常见的有长角血蜱、血红扇头蜱、微小牛蜱等。

蜱的一生包括卵、幼虫、若虫和成虫4个阶段,其中成虫、若虫有8条腿,幼虫有6条腿。

春秋季是蜱的活动高峰,冬天基本不活动。

蜱一般寄生在动物皮肤较薄、不易被搔动的部位。

蜱离开动物后附着草上,可叮人、吸血。

蜱吸饱血后,虫体膨胀后如黄豆大小。

二、蜱的分布国内各省(区、市)都有分布,不同地区蜱种类不同。

蜱大多生活在草地、农田、森林等野外环境,因蜱种不同而异。

一般须具备较适宜的温、湿度条件。

如全沟硬蜱主要见于北方森林地区、长角血蜱多见于丘陵地区、草原革蜱多见于草坪和草原牧场,而二棘血蜱主要见于南方丘陵、山区等。

三、蜱的危害蜱叮咬人后可引起过敏、溃疡或发炎等症状,一般均较轻微。

蜱是媒介生物,常通过叮咬吸血传播病原体(病毒、细菌、寄生虫)使人患病。

蜱可传播多种疾病。

已知蜱可携带83种病毒、31种细菌、32种原虫,其中大多数是重要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和人兽共患病,如森林脑炎、蜱传出血热、Q热、蜱传斑疹伤寒、野兔热、莱姆病、人粒细胞无形体病、巴尔通体感染等,给人类健康及畜牧业带来很大危害。

蜱传疾病极少见人传人现象,但是,接触含有较大量病原的血液或分泌液,有可能感染发病。

四、个人防护(一)应当尽量避免在蜱类主要栖息地如草地、树林等环境中长时间坐卧。

如需进入此类地区,应当注意做好个人防护,穿长袖衣服;扎紧裤腿或把裤腿塞进袜子或鞋子里;穿浅色衣服可便于查找有无蜱附着;针织衣物表面应当尽量光滑,这样蜱不易粘附;不要穿凉鞋。

(二)裸露的皮肤涂抹驱避剂,如避蚊胺(DEET,只推荐2岁以上年龄的人员使用),可维持数小时有效。

蜱虫知识

蜱虫知识

蜱虫是犬的一种重要外寄生虫。

病原:寄生于犬身上的蜱主要有血红扇头蜱、二棘血蜱、长角血蜱、草原革蜱和微小牛蜱等。

【血红扇头蜱】雄虫体长约2.7~3.3 mm ( 包括假头 ),宽约1.6~1.9 mm。

雌虫末吸血时体长约 2.8×1.6 mm ( 包括假头 )。

为三宿主蜱,其形态特征是:有肛后沟,盾板无花斑,有眼,假头基呈三角形,气门板呈逗点状。

雄虫腹面有肛侧板。

【二棘血蜱】雄虫体长约1.96 mm ( 包括假头 ),宽约1.26 mm;雌虫末吸血时体长约2.38 mm ( 包括假头 ),宽约1.40 mm。

【长角血蜱】雄虫体长约2.10~2.38 mm ( 包括假头 ),宽约1.29~1.57 mm;雌虫末吸血时体长 2.52~300 mm ( 包括假头 ),宽约1.57~1.75 mm。

二棘血蜱和长角血蜱属于血蛔属三宿主鲜。

其形态特征是有肛后沟,盾板无花斑,无眼,须很短,第二节外展,超出假头基之外。

假头呈矩形,雄虫腹面无几丁质板。

【草原革蜱】雄虫体长约 6.2 mm ( 包括假头 ),宽约 4.4 mm;雌虫饱食后体长约 17 mm ( 包括假头 ),宽约 11 mm。

为三宿主姆。

其形态特征是有肛后沟,盾板上有银灰色花斑,有眼,须肢粗短,假头基呈方形,气门板呈卵圆形或逗点形。

雄蜱腹面无几丁质板。

【微小牛蜱】虫体长约 1.9~2.4 mm ( 包括假头 ),宽约 1.1~1.4 mm,体中部最宽;雌虫末吸血时体长约 2.1~~2.7 mm ( 包括假头 ),宽约 1.1~1.5 mm,饱食后虫体达 12.5 ×7.8 mm。

此虫无肛沟,盾板无花斑,有眼,假头基呈六角形,气门板卵圆形。

【生活史】牛蜱是不全变态的节肢动物,其发育过程包括卵、幼虫、若虫和成虫四个阶段。

多数蜱在动物体上进行交配,交配后吸饱血的雌邮离开宿主落地,爬到缝隙内或土块下静伏不动,一般经过 4~8 天待血液消化和卵发育后,开始产卵。

蜱分类简述

蜱分类简述

常见重要及容易混淆蜱种的鉴别
中华硬蜱 卵形硬蜱 粒形硬蜱 锐跗硬蜱 长角血蜱 龟形花蜱 金泽革蜱 镰形扇头蜱
中华硬蜱
• 肛沟在肛门之前, 盾板无眼,足黑色, 基节无半透明膜。 基节1具一细长内距, 同全沟硬蜱类似, 但其耳状突较短, 圆钝;足Ⅰ基节内 距稍短,末端略超 过基节2前缘
卵形硬蜱
• 肛沟在肛门之 前,盾板无眼, 足基节1-4无外 距,基节1、2 后部有半透明 附膜,
单宿主蜱:微小牛蜱 二宿主蜱:囊形扇头蜱 三宿主蜱:草原革蜱、 森林革蜱、金泽革蜱等
浙江省已发现的蜱种: 浙江省已发现的蜱种:
• • • • • 中华硬蜱 卵形硬蜱 长角血蜱 龟形花蜱 镰形扇头蜱 1973 1899 1901 1844 1897 粒形硬蜱 青羊血蜱 金泽革蜱 伪盾盲花蜱 微小牛蜱 1897 1970 1897 1935 1887
• (4)口下板(hypostome):从背面定位 ,它在螫肢的下方,沿假头基腹侧,由其 前缘正中向前直伸而出。
2.躯体 指蝉体连接在假头基后缘的椭圆形或呈束状的扁 平体部分。 • (1)背面(dorsum):硬蝉科雄坤的整个背面,几乎全 部为几了质坚厚的盾板(scutum)覆盖着,而在雌蝉以及 若蜱和幼蜱仅背面前部覆盖几丁质盾板。珐琅样花斑、肩 突、眼、刻点、颈沟、缘垛 等 • (2)腹面(venter):腹面正中,通常在足基节II~IV的 水平位上有一横开口的生殖孔(genital opening),有的 种类,沿雌蜱的生殖孔两边,有由两叶构成的翼状突,两 叶底部相联,有如 V形;生殖孔表面有的为淡色膜质所掩 覆,此即生殖帷(genital apron,operculum)。生殖沟 、气门斑、气门、生殖前板、肛侧板、肛下板 等 •
距稍短末端略超过基节2前缘肛沟在肛门之前盾板无眼足基节14无外肛沟在肛门之前盾板无眼基节14外距明显基节12后部具半透明膜肛沟在肛门之后盾板无眼须肢1内距明显长于基节2

蜱类详细介绍

蜱类详细介绍

第三步:假头基形状
观察假头基形状。如假头基呈六角 形(扇形)且有缘垛则为扇头蜱属。
第四步:须肢
观察须肢的长短与形状。如须肢宽短, 第二节外缘显著地向外突出形成角突; 且无眼则为血蜱属。如须肢不呈上述 形状则继续观察。
第五步:盾板
观察盾板是单色还是有花纹、长宽比例以 及最宽的位置所在
第六步:基节及距
7. 盲花蜱识别要点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肛后沟 须肢长2倍于宽 具珐琅斑或纹饰 具缘垛 假头基方形
8. 扇头蜱属识别要点

肛后沟,盾板大半无花斑,有 眼,有缘垛。须肢短。假头基 呈六角形。第1基节分叉。气 门板呈长逗点状。雄蜱腹面有 肛侧板,也常有副肛侧板。
常见种类
龟形花蜱
中华硬蜱
卵形硬蜱
①单宿主蜱:发育各期都在一个宿主体上,雌虫饱血后落地产卵。如微小牛蜱 (Boophilus microplus)。②二宿主蜱:幼虫发育为若虫在一个宿主体上,而成虫 在另一个宿主体上寄生。如残缘璃眼蜱(Hyaloma detritum)。③三宿主蜱:幼虫、 若虫、成虫分别在3个宿主体上寄生。如全沟硬蜱、草原革蜱。90%以上的硬蜱为三 宿主蜱,蜱媒疾病的重要媒介大多是三宿主蜱。④多宿主蜱:幼虫、各龄若虫和成 虫以及雌蜱每次产卵前都需寻找宿主寄生吸血,每次饱血后离去。通常软蜱都属多 宿主蜱。
第七步:肛板副肛板
观察肛板、副肛板的形状及位置
1.硬蜱属识别要点
肛前沟,盾板无花斑 ,无眼,无缘垛。气门 板呈圆或卵圆形。须肢 和假头基的形状不一。 雄蜱腹面有生殖前板1 ,中央板1,肛板1,侧 板2 ,肛侧板2。通常为 三宿主蜱。
2.血蜱属识别要点

肛后沟,盾板无花斑, 无眼,有缘垛。须肢短 ,第二节外展,超出假 头基之外。假头基呈矩 形。第1转节背面有刺。 气门板在雄蜱呈圆形或 豆点形,雌性圆或卵圆 形。雄蜱腹面无几丁质 板。属于三寄主蜱。

【医学课件】蜱

【医学课件】蜱
加强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避免在草地、树林等处长时间停留,定期清理居住环境等是预 防蜱虫叮咬的重要措施。
THANK YOU.
皮肤损害
蜱咬伤后可引起局部皮肤红肿、瘙 痒等过敏反应,严重时可引起休克 。
血液系统异常
部分蜱传播的疾病可引起贫血、血 小板减少等血液系统异常表现。
其他表现
此外还可以出现肝损伤、肾损伤等 其他器官损伤表现,需要根据具体 情况进行诊断和治疗。
05
治疗与预防
莱姆病治疗与预防
早期诊断和治疗
莱姆病早期症状包括疲劳、头痛和发烧等,应尽 早就医确诊并积极治疗,防止病情恶化。
森林脑炎的诊断需要进行脑脊液检查和血清学检查,治 疗需要使用抗病毒药物和对症治疗。
其他疾病
蜱叮咬还可能导致其他一些疾病,如巴贝虫病、 回归热等。
回归热是一种由回归热螺旋体引起的疾病,患者 可能出现周期性发热、关节疼痛、肝脾肿大等症 状。
巴贝虫病是一种由巴贝虫属的寄生虫引起的血液 系统疾病,患者可能出现贫血、消瘦、消化不良 、食欲减退等症状。
莱姆病的症状包括乏力、关节疼痛、发烧、皮疹等 ,严重时可导致神经系统病变、心脏损伤等。
莱姆病的诊断需要进行特异性抗体检测和PCR检 测,早期治疗可有效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森林脑炎
森林脑炎是一种由森林脑炎病毒引起的神经系统疾病, 蜱是其主要传播媒介。
森林脑炎的症状包括头痛、发热、意识障碍等,严重时 可导致瘫痪、昏迷等。
幼虫期约1-2周,幼虫有3对足,不 叮咬宿主。
蛹期
蛹期约1-2周,蛹不叮咬宿主,不取 食。
成虫期
成虫期开始叮咬宿主吸血,繁殖后 代。
感官与运动
触觉
蜱依靠触觉感受周围环境,识 别宿主。

蜱

蜱开放分类:节肢动物、无脊椎动物、蛛形纲、动物、蜱螨类蜱(Tick)蛛形纲、蜱螨亚纲、寄螨目(Parasitoformes)蜱总科(Ixodoidea)动物的总称。

分硬蜱、软蜱、纳蜱(目前仅发现一种,我国未发现,此处略)三类。

成虫在躯体背面有壳质化较强的盾板,通称为硬蜱,属硬蜱科;无盾板者,通称为软蜱,属软蜱科。

蜱是许多种脊椎动物体表的暂时性寄生虫,是一些人兽共患病的传播媒介和贮存宿主。

形态虫体椭圆形,未吸血时腹背扁平,背面稍隆起,成虫体长2~10mm;饱血后胀大如赤豆或蓖麻子状,大者可长达30mm。

表皮革质,背面或具壳质化盾板。

虫体分颚体和躯体两部份。

1.硬蜱颚体也称假头,位于躯体前端,从背面可见到,由颚基、螯肢、口下板及须肢组成。

雌蜱的颚基背面有1对孔区,有感觉及分泌体液帮助产卵的功能。

螯肢1对,是重要的刺割器。

口下板1块,与螯肢合拢时形成口腔。

口下板腹面有倒齿,为吸血时固定于宿主皮肤内的附着器官。

螯肢的两侧为须肢,由4节组成。

躯体呈袋状,大多褐色,两侧对称。

雄蜱背面的盾板几乎覆盖着整个背面,雌蜱的盾板仅覆盖部分背面。

硬蜱2.软蜱颚体在躯体腹面,从背面看不见。

颚基背面无孔区。

躯体背面无盾板。

软蜱硬蜱与软蜱形态特征的鉴别硬蜱|软蜱1.颚体:在躯体前端,从背面能见|在躯体前部腹面,从背面不能见2.颚基背面:有1对孔区|无孔区3.躯体背面:有盾板,雄者大,雌者小|无盾板。

体表有许多小疣,或具皱纹、盘状凹陷4.雌雄蜱区别:雄蜱体小盾板大,遮盖整个虫体背面;雌蜱体大盾板小,仅遮盖背部前面|区别不明显生活史蜱是不完全变态,发育过程有卵、幼虫、若虫和成虫四期。

幼虫和若虫的外形与成虫相似,但幼虫只有3对足,若虫无生殖孔。

从卵到成蜱的时间,因蜱的种类、血食情况、温度和湿度而不同,一般为几个月至1~3年.生态1.产卵和孳生地硬蜱多生活在森林、灌木丛、开阔的牧场、草原、山地的泥土中等。

软蜱多栖息于家畜的圈舍、野生动物的洞穴、鸟巢及人房的缝隙中。

蜱虫——精选推荐

蜱虫——精选推荐

蜱⾍蜱⾍与防治蜱属于寄螨⽬、蜱总科。

成⾍在躯体背⾯有壳质化较强的盾板,通称为硬蜱,属硬蜱科;⽆盾板者,通称为软蜱,属软蜱科。

全世界已发现的约800余种,计硬蜱科约700多种,软蜱科约150种,纳蜱科1种。

我国已记录的硬蜱科约100种,软蜱科10种。

蜱是许多种脊椎动物体表的暂时性寄⽣⾍,是⼀些⼈兽共患病的传播媒介和贮存宿主。

近期蜱⾍咬⼈事态扩⼤,据河南省卫⽣厅发布消息,从2007年5⽉发现⾸例疑似⽆形体病例以来,截⾄2010年9⽉8⽇,河南省共监测发现此类综合症病例557例,死亡18例。

⽣物简介蜱(pí)也叫壁虱,俗称草扒⼦、狗鳖、草别⼦、⽜虱、草蜱⾍、⽜鳖⼦,在四川⽅⾔中有叫逼煞(读⾳)等。

蛰伏在浅⼭丘陵的草丛、植物上,或寄宿于牲畜等动物⽪⽑间。

不吸⾎时,⼩的才⼲瘪绿⾖般⼤⼩,也有极细如⽶粒的;吸饱⾎液后,有饱满的黄⾖⼤⼩,⼤的可达指甲盖⼤。

蜱叮咬的⽆形体病属于传染病,⼈对此病普遍易感,与危重患者有密切接触、直接接触病⼈⾎液等体液的医务⼈员或其陪护者,如不注意防护,也可能感染。

该寄⽣⾍极其喜欢⽪⽑丛密的动物,尤其喜欢黄⽜,经常可以在黄⽜的脖⼦下⽅、四腿内侧发现其⾝影,多时会聚集成群,并且⾮常不容易剔除。

在四川、云南、贵州等地农村极为常见。

形态特征⾍体椭圆形,未吸⾎时腹背扁平,背⾯稍隆起,成⾍体长2~10mm;饱⾎后胀⼤如⾚⾖或蓖⿇⼦状,⼤者可长达30mm。

表⽪⾰质,背⾯或具壳质化盾板。

⾍体分颚体和躯体两个部份。

颚体也称假头,位于躯体前端,从背⾯可见到。

软蜱颚体在躯体腹⾯,从背⾯看不见。

躯体背⾯⽆盾板,体表多呈颗粒状⼩疣,或具皱纹、盘状凹陷。

在吸⾎时,病原体也随基节腺液的分泌污染宿主伤⼝⽽造成感染,例如钝缘蜱属的⼀些种类。

⽣活习性1、分布----硬蜱多⽣活在森林、灌⽊丛、开阔的牧场、草原、⼭地的泥⼟中等。

软蜱多栖息于家畜的圈舍、野⽣动物的洞⽳、鸟巢及⼈房的缝隙中。

2、吸⾎特点----蜱的幼⾍、若⾍、雌雄成⾍都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蜱类与其他昆虫和螨类的区别 一、是体背腹扁平,呈囊形,表皮革质, 无头、胸、腹之分,通常分为假头和躯 体2部分。吸血后,体形增大,外观呈蚕 豆或蓖麻籽状。 二、是幼虫足3对,若蜱和成蜱足4对, 气门位于末对足基节前外侧或后外侧, 跗节1亚端背面有哈氏器。 三、是口下板位于假头正 中前方螯肢的腹方,有若 干行倒生的逆刺。
在躯体前部腹面,从背面 不能见 无孔区 较长,各节运动很灵活 无盾板。体表有许多小疣, 或具皱纹、盘状凹陷 发达。足基节Ⅰ、Ⅱ之间, 通常有1对基节腺开口 雄性生殖孔为一横缝,雌 性生殖孔为月牙形
软蜱与硬蜱的形态
雌雄蜱区别

雄蜱:体小盾板大,遮盖整个虫体背面 雌蜱:体大盾板小,仅遮盖背部前面
栖居类型可分为四个类型: 牧场-窥视型(Pasture watching type):分布于森 林地带,栖息于枯草落叶层和土壤表层,在草丛或 灌木丛中搜寻宿主。如全沟硬蜱。 牧场-洞穴型(Pasture burrow type):分布于草 原牧场,幼、若蜱以洞穴型哺乳动物为宿主,成虫 则以大型家畜和野生动物为宿主,包括三宿主型和 二宿主型。如亚东璃眼蜱等。 窝巢-洞穴型(Nest burrow type):分布较广,各 种自然地带均有,全部生活史在洞穴和窝巢中进行, 包括三宿主形和多宿主型,如草原革蜱。 厩舍-牧场型(Indoor pasture type):分布于农耕 区,各虫期均在牲畜棚圈、厩舍中进行,少数在牧 场中寻找宿主。此型包括单、二和三宿主型蜱类如 微小牛蜱、拉合尔钝缘蜱O. lahorensis等
肠囊,直肠囊上着生马氏管一对,为半 透明或乳白色,特别细长。同时涎腺在 消化过程中有重要作用,共分为2叶,呈 长串状排列由许多微涎管汇聚成总涎管 分别通过咽峡背张肌开口于口前腔的贮 涎窦。涎腺由四种分泌囊胞组成,饥饿 时囊胞细胞发育尚不完善,吸血开始才 促其分化,迅速成长。腺细胞囊胞才开 始分泌涎腺,涎腺含有抗凝血、溶组织 和麻醉成分,主要提高宿主血管的通透 性,扩张毛细血管。
生殖系统:雄蜱有睾丸一对,呈长管形, 每个睾丸都从其前端伸出一根细的输精 管,它们在临近生殖孔前的一段地方, 合成一个射精管。雌蜱仅有一个卵巢位 于直肠囊前后,呈菜花样管状物从两侧 向前方伸出两根细长的输卵管,输卵管 汇聚开口于阴道。阴道处有附属腺开口, 分泌胶体起润滑作用。硬蜱有一受精囊 与阴道相连,尚有一枚叶状附属腺,它 分泌蜡质覆盖蜱卵。
三宿主蜱生活史
雌蜱受精吸血后产卵,硬蜱一生产卵一次,饱血后在 4~40天内全部产出,可产数百至数千个,因种而异。 软蜱一生可产卵多次,一次产卵50~200个,总数可达 千个。
第三节 蜱类生态学
•区系与分布特点 1)古北区:代表种:残缘璃眼蜱 草原硬蜱和森林革蜱 东北针阔混交林区:全沟硬蜱、森林革蜱、嗜群血蜱 华北黄淮海落、阔叶林区:长角血蜱、全沟硬蜱、中华革蜱、草
5.牛蜱亚属(已并入扇头蜱 属)识别要点

无肛沟,盾板无花 斑,有眼,无缘垛。 须肢粗短。假头基 呈六角形。第1基 节分叉。气门板呈 圆形或卵圆形。
6.璃眼蜱属识别要点

肛后沟,盾板上有或 无花斑,如有时只限 于足上。有或无缘垛。 须肢长。假头基近三 角形。气门板呈逗点 形。雄蜱腹面有肛侧 板,有或无副肛侧板; 体后端有1~2对肛下 板或付缺。有眼
呼吸系统:主要靠气管系统进行呼吸,由 两根总气管和8根主气管及其细小分支组 成,两根总气管通过两个气门同外界相通。 循环系统:蜱类循环系统主要由一根背血 管、体腔后部的单室心脏以及由心脏伸向 前方的大动脉为主干形成。 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主要由脑和脑发出 19根神经干为主构成,脑是神经分泌细 簇,贮存脑神经分泌细胞。蜱类的感觉主 要是靠眼、刚毛以及第一对足腹面的哈氏 器来完成的。
雄性生殖系统
雌性生殖系统
吸血特性
蜱类吸血是典型的管吸型,涎腺必须分泌抗凝血因 子(如舒血管肽)到血管。
蜱类的生活史包括 卵、幼虫、若虫和 成虫四个时期。硬 蜱的若虫只有一期, 吸5饱血后即蜕变 为成虫。软蜱的若 虫经过1~4期不等, 因种类成生活条件 而异 硬蜱的寿命自几个月至一年不等。软蜱一般可活5,6年,如 波斯锐缘婢。拉合尔钝缘蜱和乳突钝缘蜱,据报道可活十几 年以至二十年以上。
第七步:肛板副肛板
观察肛板、副肛板的形状及位置
1.硬蜱属识别要点
肛前沟,盾板无花斑 ,无眼,无缘垛。气门 板呈圆或卵圆形。须肢 和假头基的形状不一。 雄蜱腹面有生殖前板1 ,中央板1,肛板1,侧 板2 ,肛侧板2。通常为 三宿主蜱。
2.血蜱属识别要点

肛后沟,盾板无花斑, 无眼,有缘垛。须肢短 ,第二节外展,超出假 头基之外。假头基呈矩 形。第1转节背面有刺。 气门板在雄蜱呈圆形或 豆点形,雌性圆或卵圆 形。雄蜱腹面无几丁质 板。属于三寄主蜱。
季节消长与昼夜活动节律 一般种类多在春季开始活动,如全沟硬 蜱、森林革蜱、草原革蜱、长角血蜱等; 也有些种类在夏季才出现成虫,如残缘 璃眼蜱。活动的季节周期因种类而不同。 软蜱因多在宿主洞巢内,故终年都可活 动。 昼夜节律随地表温度而异。 蜱类的活动有明显的季节性。
地理分布与栖息场所 蜱类分布于陆地所有的自然地带(包括 南极),多数种类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 硬蜱的分布与自然环境(如森林、灌木 丛、草原、半荒漠地带)有关。而不同 蜱种的分布又与气候、土壤、植被和宿 主有关,如全沟硬蜱多见于高纬度针阔 混交林带,而草原革蜱则生活在半荒漠 草原,微小牛蜱分布于农耕地区
蜱的幼虫、若虫、雌雄成虫都吸血。宿主包括陆生 哺乳类、鸟类、爬行类和两栖类,有些种类侵袭人 体。多数蜱种的宿主很广泛,例如全沟硬蜱的宿主 包括哺乳类200种,鸟类120种和少数爬行类,并可 侵袭人体。
蜱在宿主的寄生部位常有一定的选择性, 一般在皮肤较薄,不易被搔动的部位。 例如全沟硬蜱寄生在动物或人的颈部、 耳后、腋窝、大腿内侧、阴部和腹股沟 等处。微小牛蜱多寄生于牛的颈部肉垂 和乳房,次为肩胛部。波斯锐缘蜱多寄 生在家禽翅下和腿腋部。
第三步:假头基形状
观察假头基形状。如假头基呈六角 形(扇形)且有缘垛则为扇头蜱属。
第四步:须肢
观察须肢的长短与形状。如须肢宽短, 第二节外缘显著地向外突出形成角突; 且无眼则为血蜱属。如须肢不呈上述 形状则继续观察。
第五步:盾板
观察盾板是单色还是有花纹、长宽比例以 及最宽的位置所在
第六步:基节及距
原革蜱、微小牛蜱、血红扇头蜱
新疆、内蒙针阔混交林区:亚东璃眼蜱 、亚洲璃眼蜱、乳突钝 缘蜱、血红扇头蜱、全沟硬蜱、残缘璃眼蜱、图兰扇头蜱
青藏高原林区:西藏革蜱、西藏血蜱、阿坝革蜱、禳塘硬蜱
•区系与分布特点
2)东洋区:以血蜱种类最多,硬蜱、花蜱、盲花蜱次之,而 扇头蜱、革蜱和璃眼蜱很少见。
西南横断山区:卵形硬蜱和猛突血蜱、微小牛蜱 华中常绿阔叶林区:中华硬蜱、粒形硬蜱、二棘血蜱、褐黄 血蜱、镰形扇头蜱、微小牛蜱 华南热带雨林季风林区:亚洲血蜱、中华血蜱、铃头血蜱、 具角血蜱、钝刺血蜱、豪猪血蜱、越原血蜱、龟形花蜱、镰 形扇头蜱、微小牛蜱、巨蜥盲花蜱、厚体盲花蜱等
长角血蜱
越原血蜱
斯氏革蜱Biblioteka 微小牛蜱第二节 蜱类生物学
消化系统:主要由口器、咽峡、食管、中肠、 小肠、直肠囊、后肠和肛门组成。口器为切割 兼刺吸式,前部为口前腔,由螯肢腹面及其外 鞘、以及口下板背面的摄食沟及其被膜密切相 连的内腔组成。后部主要由一厚壁的长管状咽 峡组成。咽峡起唧筒或水泵样作用,在口孔与 咽峡连接处以及食管与中肠连接处均有防止血 液倒流的瓣膜。中肠为短小囊袋部分,伸出许 多根盲端长管或大量的中肠指突,充满体腔。 蜱类中肠具备管壁和管腔细胞消化两种消化模 式,为贮存和消化血液的主要场所。小肠连接 中肠与直
3.革蜱属识别要点
肛后沟,盾板上有银灰色 花斑,有眼,有缘垛。 须肢粗壮。假头基呈方 形。各足基节依次增大 ,第四对基节最大,第 1基节雌雄都分叉。气 门板呈卵圆形或逗点形 。雄蜱腹面无几丁质板 。属于三寄主蜱。
4.花蜱属识别要点

肛后沟 有眼 须肢长2倍于宽 有珐琅斑 有缘垛 假头基矩形 口下板卵圆形 褪有条纹或纹饰


1看肛沟; 2看眼; 3看假头基形态; 4看须肢形态; 5看盾板有无白色珐琅斑; 6看足基节1; 7看肛板副肛板。
第一步:肛沟
观察肛门周围有无肛沟。如无肛沟又无 缘垛则可鉴定为牛蜱属(扇头蜱属)。 如肛沟围绕肛门前方则为硬蜱属。如肛 沟围绕肛门后方则继续观察。
第一步:眼
眼是否明显,有眼类包括革蜱属、 花蜱属、璃眼蜱属、扇头蜱属 (含牛蜱属);无眼类包括(硬 蜱属、血蜱属、盲花蜱属)。
若虫与雌成虫


软蜱科锐缘蜱属与钝缘蜱属区别:
1、锐缘蜱体缘扁锐,背腹间有缝线分 隔;钝缘蜱体缘圆钝,背腹间无缝线分 隔。 2、锐缘蜱体缘小格回绕整个虫体周缘; 钝缘蜱体缘无小格。 3、锐缘蜱体表有呈辐射状排列的骨化 的小圆盘突起;钝缘蜱体表只有小乳突, 无辐射状排列的骨化片。


硬蜱科区别属要点:
7. 盲花蜱识别要点

肛后沟 须肢长2倍于宽 具珐琅斑或纹饰 具缘垛 假头基方形
8. 扇头蜱属识别要点

肛后沟,盾板大半无花斑,有 眼,有缘垛。须肢短。假头基 呈六角形。第1基节分叉。气 门板呈长逗点状。雄蜱腹面有 肛侧板,也常有副肛侧板。
常见种类
龟形花蜱
中华硬蜱
卵形硬蜱
①单宿主蜱:发育各期都在一个宿主体上,雌虫饱血后落地产卵。如微小牛蜱 (Boophilus microplus)。②二宿主蜱:幼虫发育为若虫在一个宿主体上,而成虫 在另一个宿主体上寄生。如残缘璃眼蜱(Hyaloma detritum)。③三宿主蜱:幼虫、 若虫、成虫分别在3个宿主体上寄生。如全沟硬蜱、草原革蜱。90%以上的硬蜱为三 宿主蜱,蜱媒疾病的重要媒介大多是三宿主蜱。④多宿主蜱:幼虫、各龄若虫和成 虫以及雌蜱每次产卵前都需寻找宿主寄生吸血,每次饱血后离去。通常软蜱都属多 宿主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