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时期的思想文化
先秦时期思想文化总结论文
先秦时期思想文化总结论文先秦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一个时期,也是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时期,诸子百家开始出现,各种不同的哲学思想和文化理念开始形成,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先秦时期的思想文化主要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诸子百家。
在先秦时期,出现了众多的学派,如儒家、墨家、道家、法家等。
这些学派代表了不同的思想观点和文化理念,各自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
儒家强调礼仪道德以及君臣之道,提倡仁爱和尊重传统。
墨家则主张兼爱和无为而治,反对战争和不公平。
道家则追求道的真理和自然的无为而治。
法家则注重法律和秩序的建立,主张严厉的法律制度来管理社会。
这些学派对后世的政治、社会和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二,思想多元化。
在先秦时期,思想的多元化是非常明显的。
各种学派和思想流派产生了许多不同的观点和理论。
这种多元化的思想环境使得人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思想体系。
同时,不同的学派也相互竞争和互相借鉴,推动了思想的进步和发展。
第三,重视实践和实用主义。
在先秦时期,人们更加注重实践和实用主义,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例如,儒家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强调知行合一,把学问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实际行动和实际效果。
墨家则主张以实践为中心,通过实际行动来改善社会和人们的生活。
这种重视实践和实用主义的思想观念对中国后来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总的来说,先秦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个丰富多元的时期。
各种学派和思想流派的出现,推动了中国哲学思想的进步和发展。
在这个时期,人们注重实践和实用主义,强调知行合一,追求和谐和和平。
这些思想和理念为后世的政治、社会和文化发展奠定了基础,对中国的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先秦文化总结
先秦文化总结先秦时期,即公元前约221年以前,是中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文化成就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先秦文化涵盖了哲学思想、政治制度、文学艺术等多个方面,展现出了丰富多样的特点。
本文将对先秦文化进行总结,探讨其历史背景和主要特点。
一、历史背景先秦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发展最早的时期之一,经历了春秋时代和战国时期的变革。
这一时期,各个诸侯国争霸,社会动荡不安。
但同时,各国之间的交流也促进了思想和文化的交流,孕育了先秦文化的繁荣。
二、哲学思想先秦时期涌现了许多重要的哲学思想,对中国思想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几个代表性的哲学流派:1. 儒家思想孔子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他强调道德伦理的重要性,提倡君主立身、治国平天下。
儒家思想注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实践,强调仁爱、忠诚、礼节等价值观。
2. 道家思想老子是道家思想的创始人,主张追求无为而治,强调自然、无为而治、道德自觉的境界。
道家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倡导返璞归真的生活态度。
3. 墨家思想墨子是墨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墨家思想倡导节俭、兼爱等理念,反对战争和浪费,并提出了“非攻”和“兼爱”的观念。
4. 名家思想名家思想重视言辞、辩论和名声,注重说服力和辩证思维。
名家思想对后世的法家和儒家产生了重要影响。
以上哲学思想共同构成了先秦时期的思想文化脉络,对后世的思想和政治有着深远的影响。
三、政治制度在先秦时期,国家政治制度也经历了一系列的演变和改革。
这一时期,各国之间形成了封建制度,以封建宗教和封建礼制为基础,形成了多元化的政治体制。
1. 封建制度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以封建制度为核心,封建体制包括有君主、贵族和士人。
君主通过封官让民,以维持政权稳定和统治秩序。
2. 诸侯分封制在春秋时期,诸侯国逐渐兴起,通过分封制度,各个国家中的贵族统治着一方土地,形成了分封政权体系,各自拥有独立的政治权力。
3. 考试选拔制度在战国时期,各国开始注重才能的选拔。
例如,齐国的国君引入选拔制度,聘请名士担任官职。
先秦时代的思想、文化、科技
1、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气氛空前活跃,形成百家争鸣局 面,下列哪一方面是这种局面形成的客观条件( ) A.诸侯割据局面的影响 B.封建制度已经确立 C.各国国君重视人才 D.教育日益普及
A
高美峰制作
2、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形 成了“百家争鸣”局面( ) ①社会大变革使思想界非常活跃 ②各国国君为富国强兵纷纷采纳有利于各自统治的学说 ③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唯物主义战胜了唯心主义 ④“学在官府”发展为 “学在民间”,贵族对教育的垄断 被打破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C
高美峰制作
4.易中天曾经说:“这(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也是一场历 时三百年之久的跨世纪大辩论,儒墨争锋,儒道争锋, 儒法争用,可谓纵横捭阖,机锋迭起,智慧纷呈。”材 料中的“争”本质上指的是( ) A、争夺学术霸主地位 B、争夺国家的最高统治权力 C、寻求社会稳定和发展的新途径 D、学术界的混乱和无序
C
高美峰制作
夷夏界限的变化
远古时代在各地散布着许多部落,无所谓夷夏问题。 周王朝建立后,周王朝和从属于周的中原诸侯国逐渐自称 为“诸夏”,并把蛮、夷、戎、狄等少数民族的部落当作野 蛮人而和诸夏对立起来。在春秋时期,诸夏自称为诸华, 或华夏,少数民族则泛称夷或夷狄。华夏和夷狄之间的确 曾经有民族、语言、文化等方面的不同,但是又长期有着 密切的共处关系。春秋时,在大国争霸的同时,晋、齐、 秦等国都把临近的夷狄纳入本国版图,加速了夷夏的融合 进程。楚、吴、越也在迅速地华夏化,战国时,华夏族基 本形成了,这就是汉族的前身。
高美峰制作
古代中国人有重华夏轻夷狄的思想,这就同古代印 度的雅利安人称异族为“蔑戾车”和古希腊人称异族为“蛮 族”一样。不过,古代中国人对夷夏的区分还有其自己的 特点。这就是在长期的过程中形成了一种重文化而非重 种族的区分标准。 文化上的先进与落后自然地就成了区分夷夏的标准 了。以文化为标准的夷夏观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这对 中国以后的历史有十分重大的影响。
先秦思想的传承与演变
先秦思想的传承与演变先秦思想是中国哲学史上的重要阶段,涉及到众多知识体系和思想流派。
这个时期,从周朝末年到战国时期,诞生了众多杰出的思想家和学派,如孔子、荀子、墨子、老子、庄子等等。
而这些思想家和学派的思想内容,既具有各自特色和传承,又相互影响和融合。
本文将对先秦思想的传承与演变进行探讨,分别从文化背景、思想特点、学派传承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文化背景先秦时期,中国处于一个由分裂和混乱向统一和秩序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的文化背景是:一方面,封建贵族开始发起变革,力图实现政治改革和社会进步,这主要体现在委任贤才,规范官制,注重礼仪等方面;另一方面,因为自然灾害的频繁和战争的不断上演,普通民众对人类命运和自然道德问题开始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因此,各种社会问题和人生哲学的探讨与思考成为了当时历史语境的突出特点。
二、思想特点先秦时期必须要提到的是礼、乐、仁、义四个概念。
礼是指公共生活中的规范,乐是指个人生活中的美好和欢乐,仁是指人与人之间的温暖与关爱,义是指人与己的关系。
这四个概念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基本价值观念,也是中国古代社会道德观念的核心。
另外,在先秦时代,因为出现了占卜、儒、道、墨等各种思想流派的出现,智慧和道德问题开始有了多元和相对权威的选择。
孔子关注正义与责任的思想以及孟子的仁爱和感知性道德理论有深入的思考结构。
荀子的功利主义和人类自由主义在后来的思想史上占据着一席重要地位。
而老子和庄子则关注于天地之大、道之无形以及虚无缥缈的生命境界。
虽然各家思想的侧重点不同,但总的来说,先秦时期思想特点的主旨是强调以人为本,强调人性的价值与尊严,以及自然之中蕴含的人类内在美。
三、学派传承在先秦时期的思想家和学派中,孔子学派和荀子学派具有最高的影响力。
在孔子学派中,孔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
他的思想包括道德修养、社会管理和政治理念,都具有非常强的人文关怀感。
孟子则进一步强调了人性的高尚和仁爱的重要性。
荀子学派的主要特点是功利主义,以及人贵有自由和自我立足的道德观念。
第3讲 先秦时期的思想文化
第3讲先秦时期的思想文化一、先秦时期的思想(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1.社会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都发生了剧烈变化。
(1)经济:铁犁牛耕开始使用,生产力发展;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迅速发展。
(2)政治:周王室衰微,诸侯纷争,分封制瓦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萌芽。
(3)阶级关系:“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4)思想文化:出现私人讲学,形成一些思想。
“士”的崛起礼崩乐坏的社会大变革,将原本属于贵族最底层的士阶层从沉重的宗法制羁绊中解放出来,在社会身份上取得了独立的地位,而汲汲于争霸事业的诸侯对人才的渴求,更助长了士阶层的声势。
士的崛起,意味着一个以“劳心”为务、从事精神性创造的专业文化阶层形成。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核心论点:诸侯争霸、社会大变革推动了士阶层的崛起,士阶层的崛起促进了百家争鸣的兴起,推动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
2.流派:主要有道家、法家、墨家、儒家等流派。
3.特点:互相诘难、批驳;彼此吸收、融合。
4.影响(1)思想: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2)文化: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二)先秦诸子思想对百家争鸣的评价春秋战国时期,新兴的知识分子阶层作为一支独立的社会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在这场伟大而深刻的变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充当了变革的舆论制造者和鼓吹者,二是充当了变革的设计者,三是充当了变革的实践者,四是充当了文化的传承者和创造者……——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核心论点: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提高必然要求冲破西周旧的政治、经济制度的阻碍;新兴地主阶级的成长,要求改变现状,获取更多的经济、政治、文化地位;新兴知识分子的独立兴起,自然充当了变革的设计者、舆论制造者的角色。
这一切的合力,推动了“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二、先秦时期的科技文化1.科技(1)夏朝:出现历法《夏小正》,商朝改进为“殷历”。
(2)战国:出现最早的指南仪器——“司南”;天文学家石申用赤道坐标记录了八百多颗恒星的位置。
先秦的思想文化总结
先秦的思想文化总结先秦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时期,也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孕育时期。
在这个时期,儒家、道家和墨家等诸多思想流派相继兴起,对中国古代文化和后世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下面将从政治、哲学、伦理道德、教育、文化等方面对先秦的思想文化进行总结。
先秦时期的政治思想主要以儒家学说为主,儒家关注人的政治伦理,主张君主专制。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提倡仁爱、忠诚、礼貌、孝道等伦理道德观念。
他认为君主应该以德治国,才能使百姓心悦诚服,国家才能有和谐稳定的政治秩序。
这一思想对后世的政治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道家学派则主张无为而治,提倡放弃规范和行为准则,追求自然,反对人为的权力干预。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主张顺应自然,不争不抗,将政治权力和社会规范看作是人为的束缚,强调个人的内心修养和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墨家学派则强调兼爱和平等的伦理理念,反对战争和暴力,主张以兼爱和不求回报的精神来实现社会的和谐。
墨子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兼爱非攻”的思想,认为只有通过互帮互助和平等的相处,才能达到社会的最终目标。
在哲学思想方面,先秦时期也产生了众多有影响力的思想家和学说。
除了儒家、道家和墨家之外,还有名家学派、法家学派等。
名家学派强调辩论和辩证的思维方式,韩非子是此派学派的代表人物,他关注政治权力的实际运作和社会道德的实际效果。
法家学派则强调法治和权力的合法性,主张以法律和政策来规范社会,实现社会的治理和秩序。
李斯是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政治和经济措施,被认为是中国古代实用主义思想的代表。
在伦理道德方面,先秦时期的思想家也有丰富的思考和探索。
除了儒家的仁爱、忠诚、孝道等观念之外,墨子提倡的兼爱非攻也提供了一种新的伦理准则和社会关系的理念。
道家强调的无为和追求自然也提供了一种不同于传统道德观念的伦理建构。
关于教育方面,儒家思想对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孔子提倡重视教育,认为只有通过教育能够培养人的德性和道德品质,并将其应用到政治治理中。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1、先秦时期的思想文化—主流思想的奠基时期(1)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形成:孔子与儒家主要内容:仁;德政;礼。
教育思想重点在有教无类和学习方法发展:孟子——性善论;仁政说;民本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荀子——性恶论;仁政说;水舟之说;唯物思想等(2)道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形成:创始人老子主张:道为万物本原;道法自然,清静无为,无为而治;小国寡民为理想状态;辩证思想。
发展:庄子主张:万物齐一;不执着于物。
(3)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及其历史意义经济:铁器牛耕,小农经济开始出现政治:分封制度遭到破坏,贵族没落,士阶层兴起思想文化:学在官府的垄断局面被打破内容:法家思想为后来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提供理论基础。
影响:2、汉朝儒学正统思想地位的确立背景:汉初黄老之学不能解决问题需要新的理论巩固中央集权经过:A董仲舒发展儒家思想:春秋大一统;天人感应和天人合一;三纲五常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与汉武帝的反应作用:巩固中央集权;国家统一;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
3、儒学的发展—宋明理学背景:魏晋南北朝:佛、道传播,儒学出现危机;唐朝:调和之风兴盛,“三教合一”弥漫各个领域。
;儒学丰富、更新深受佛道影响既要回答佛、道关于宇宙、自然的深层思考,又要与传统儒家对现实人生的关怀联系起来。
理或天理为其核心观念。
内容:程朱理学代表:程颢、程颐、朱熹。
主张: A、世界观:理。
B、方法论:格物致知,即研究事物,穷尽事理。
影响: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元、明成为科举考试内容,确定了程朱理学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陆王心学:强调了主动作用,激励人们奋发立志。
代表:陆九渊、王守仁。
陆九渊主张:A、世界观:心是万物渊源B、方法论:发明本心以求理,王守仁主张:A、世界观: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B、方法论:致良知;知行合一影响: A、是宋明儒学主流,影响深远B、三纲五常维系专制――消极C、重视主观意志,注重气节品德,讲求自我节制,强调责任使命――积极4、明清时期的思想家(1)李贽思想:背景:A、明朝中后期社会矛盾激化B、商品经济的冲击市民阶层兴起,主张追求个性,发展经济C、儒家道德与吏治腐败。
先秦文化文档
先秦文化一、背景介绍先秦时期指的是中国历史上战国前的时期,从公元前221年秦朝统一中国之前的时期。
这一时期的先秦文化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包括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都取得了重要的成就。
二、哲学思想先秦时期是中国哲学的发展阶段,出现了诸多重要的哲学家和他们的学派。
其中,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等思想流派为后世影响最为深远。
•儒家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注重礼仪道德和人伦关系的规范。
•道家主张返璞归真,追求自然和谐的境界。
•墨家提倡兼爱、非攻的思想,主张国家应该以和平的方式解决争端。
•法家注重法治,强调权威和秩序的建立。
•名家则注重言辞的运用,强调辩论和辩证的思考。
这些思想流派不仅对中国的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世界哲学史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三、文学艺术先秦时期也是中国文学艺术繁荣的时期,出现了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和艺术表现形式。
1. 文学作品•《左传》:记载了春秋时期的历史事件,以其简洁明快的叙事风格脍炙人口。
•《国语》:记录了诸侯国的历史和各国之间的关系,为后世研究春秋战国时期提供了宝贵资料。
•《楚辞》:汇集了楚国文人的诗歌创作,表现了楚国独特的文化风貌和民族精神。
•《诗经》: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囊括了各个时期的民间诗歌,对后世影响深远。
2. 艺术表现形式•音乐:先秦时期的音乐以宫廷音乐为主,主要以琴、瑟、筝等乐器演奏。
•绘画:先秦时期的绘画以壁画和丝织品上的绘画为主,主题多样,包括人物、山水、动物等。
•雕塑:先秦时期的雕塑多以石雕为主,表现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宗教信仰。
四、对后世的影响先秦文化和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一,儒家思想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塑造了中国社会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其二,道家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对后世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积极的意义;其三,先秦文学和艺术作品在后世的文化艺术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参照和借鉴作用。
正是先秦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远影响,才使得中国文化得以繁荣和传承,并为后世的思想家、文学家和艺术家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和素材。
先秦时期的思想文化
先秦时期的思想文化先秦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一个时期,也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发展的关键期。
在这个时期,诸多思想家和学派相继出现,形成了多元的思想体系,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儒家、道家和法家三个方面来探讨先秦时期的思想文化。
一、儒家思想的兴起及其核心观点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学派之一,它的兴起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
儒家强调个人修养和礼仪道德的重要性,提倡仁爱和和谐的人际关系。
儒家思想以孔子为代表,强调君臣、父子、兄弟和朋友之间的道德责任和义务,注重家庭伦理和社会秩序的维护。
儒家的核心观点包括:仁、义、礼、智、信等。
二、道家思想的发展和特点道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瑰宝之一,它的代表人物是老子和庄子。
道家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主张“无为而治”,追求无欲无求的境界。
道家思想强调个体的自由和自然的本性,认为顺应自然才能达到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在政治上,道家思想主张放弃权力的追求,提倡去政治化,注重人民的自主和良好的社会秩序。
三、法家思想的兴起及其主张法家思想在先秦时期也逐渐兴起,它的代表人物是商鞅、韩非等。
法家主张以法治国,以法律为准绳,通过制定明确的法律和规章制度来维护社会的稳定和秩序。
与儒家和道家不同,法家强调法律的权威性和执行力,主张严格的奖罚制度,尊重人权和权利保护。
法家思想的出现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法律制度的完善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综上所述,先秦时期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发展的关键期。
儒家思想注重个人修养和道德伦理,强调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的维护;道家思想崇尚自然和生活的简朴,主张顺应自然;法家思想注重法治和秩序的维护,通过法律制度来管理社会。
这三种思想在先秦时期相互辩证,既有互相借鉴,又存在分歧和争议。
它们塑造了当时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多样性,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先秦时期的思想史与文化背景
先秦时期的思想史与文化背景先秦时期是中国思想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
在这个时期,一批思想家们经过长期的思考和实践,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哲学思想和思想体系,为中国思想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本文将从文化背景、思想史等多角度来分析先秦时期的思想史。
一、文化背景先秦时期是我国文化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其文化背景决定了当时的思想和哲学也必将受到影响。
在此时期,中国各地方文化开始交流,不同的文化和思想相互碰撞,为思想史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当时的文化主要以礼制为核心,同时关注天文、历法、音乐等多个方面,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文化体系。
这种文化背景使得当时的思想家们在接受旧文化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创新,推动了中国思想史向前发展。
二、思想史1.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思想核心是“仁”。
孔子作为儒家思想的创立者,提出“中庸”之道,即为中正之道,如池鱼之于海一般无限广阔。
他还倡导“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思想,强调个体的道德修养和社会秩序的维护。
儒家思想一直深入人心,并促进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普及。
经过不断的发展,儒家思想在更广泛的范畴内被广泛应用,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之一。
2.道家思想道家思想是中国先秦时期最重要的思想体系之一,其思想核心是“道”。
作为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老子提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思想,并倡导“无为而治”、“知止而不殆”等思想,标志着道家思想的真正诞生。
道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不断的演化发展,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思想之一,影响着整个社会的文化形态。
3.墨家思想墨家思想以兼爱为核心思想,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和互助。
代表人物墨子推崇实用主义思想,认为科技应该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而不是纯粹的追求理论,对于心灵上的自由和对人类的博爱都不予赞同。
4.诸子百家除了上述三家以外,还有诸如名家、法家、纵横家等不同思想体系。
这些思想体系在不同的方面提出了各自独特的观点,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文化的多样性。
先秦时期思想文化知识点总结
先秦时期思想文化知识点总结先秦时期是中国哲学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涌现了众多的思想家和学派,对中国古代哲学和文化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以下是对先秦时期思想文化的一些知识点的总结:1. 古代社会背景:先秦时期是中国社会从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的过渡时期,社会结构发生了剧变。
此时,诸侯争霸,战国时期的战乱不断,人们追求权力和荣耀,思想争论激烈。
2. 诸子百家:先秦时期出现了众多的思想家和学派,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儒家、道家、墨家、名家、法家和兵家等,被称为“诸子百家”。
3. 儒家思想:儒家思想以孔子为代表,强调仁爱、礼制、忠诚、孝义等传统道德观念。
儒家追求的是和谐平等的社会秩序,注重教育和人伦道德。
4. 道家思想:道家思想以老子和庄子为代表,主张追求自然和道的无为而治。
强调个体自由和自我修养,反对仁义礼法,主张放弃欲望和功利心,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自由。
5. 墨家思想:墨家思想以墨子为代表,主张“兼爱”和“非攻”,反对诸侯间的战争和武力。
墨子强调爱和公平,主张消除社会不平等和社会剥削。
6. 名家思想:名家思想以名家为代表,提出“法教”,主张以法律规范社会行为,以达到维护社会稳定和治理满人的目的。
名家重视实用主义,对道德和理想主义持怀疑态度。
7. 法家思想:法家思想以韩非为代表,主张法治思想,强调权威和严厉的法律制度来维护社会秩序。
法家追求的是势力和权力的集中,注重统治者的权威和各级官员的能力。
8. 兵家思想:兵家思想以孙武和孙膑为代表,主要是军事思想。
兵家强调战争策略和战术,提出了一系列军事原则和兵法,对战争和军事组织的理论有重要贡献。
9. 诗经和楚辞:先秦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鼎盛时期,诗经和楚辞是重要的作品。
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以民族历史和社会风貌为题材。
楚辞是出自战国时期楚国的一组诗歌,以抒发个人情感和思想感慨为主要内容。
10. 春秋战国思想的转向:先秦时期思想呈现了从宗教神秘主义到人性主义的转向。
古代中国思想文化
古代中国思想文化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从古代先秦时期开始,经历了数千年的演化和发展。
这段历史涵盖了众多重要的思想家和学派,对中国社会和思维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对古代中国思想文化的概述。
先秦思想文化(大约公元前1000年-公元前221年)是中国古代思想的孕育期。
诸子百家的兴起是此阶段的重要特征,代表了不同的思想观点和学派。
儒家思想强调道德和伦理,提出了“仁”、“义”等核心价值观念,代表人物包括孔子和孟子。
道家思想追求自然,主张无为而治,代表人物有老子和庄子。
法家思想则注重法制和政治管理,代表人物有韩非子和李斯。
汉朝时期(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黄金时代。
儒家思想成为国家的正统思想,由于其强调道德和伦理,对国家和社会的统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儒家经典《论语》被广泛传播,并作为官方的教育课程。
儒家的核心价值观念如仁、孝、忠、信等在中国社会至今仍有影响力。
隋唐时期(公元581年-公元907年)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全盛时期。
佛教在此时期传入中国,对中国的哲学、文化和艺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著名的思想家韩愈和柳宗元提倡了新儒家主义思想,强调党家与党家学说相结合。
这一时期也出现了一些女性思想家,如著名的女诗人杜荀鹤。
宋元明清时期(公元960年-公元1911年)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末期。
宋代出现了新儒家学派,以程颐和朱熹为代表,他们注重心性修养、礼制和道德伦理。
南宋时期,理学学派兴起,以周敦颐和程颢为代表,他们关注宇宙和人性之间的关系。
明清时期,中国国内产生了两个重要的思想运动:明代的“动静之学”和清代的“古文运动”。
这些思想运动对后来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总之,古代中国思想文化丰富多样,涵盖了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纵横家等众多学派和思想体系。
这些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和现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塑造了中国人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
【原创】1.3先秦的思想文化
★学会读史 史料均为原始文献史料。史料一“为政以德”体现了儒家孔子的 “德政”治国理念。史料二“施仁政于民”“仁者无敌”可知孟子的主张是“仁 政”,让农民得到土地,无夺农时,轻徭薄赋,减轻刑罚,体现了以民为本的德 政思想。史料三反映了人民是国家兴亡的关键,得百姓,兴天下的观点,典型的 体现了民本思想。
12
考点二 先秦时期的科技文化 1.科技
(1)天象观测:留下了世界上最早的日食、彗星、哈雷彗星及太阳黑子的记录。 (2)天文著述:《_甘__石__星__经__》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天文学著作;《石氏星表》是世 界上最早的星表。 (3)战国时期出现最早的指南仪器——“__司__南__”。 (4)春秋战国:出现九九乘法口诀,发明_筹__算__计__算__法__。 2.汉字 (1)起源:新石器时代陶器上出现的一些刻画符号。
史料二 “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
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
敌。’王请勿疑!”。
——《孟子》
史料三 “用国者,得百姓之力者富,得百姓之死者强,得百姓之誉者荣。三得者
具而天下归之,三得者亡而天下去之”。
——《荀子•王霸》
3
2.表现
学派
儒家
墨家
4
代表 孟子
荀子 墨子
思想主张
影响
(1)提出仁政学说 主张“民贵君轻” (2)主张人性本善说
《孟子》成为经典,他被尊为“亚圣”
(3)强调先义后利
(1)具有朴素的唯物思想,提出“制天命
而用之”
战国时期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对中国哲
(2)主张“性恶论” (3)治国以礼教为主,礼法并施
20
目录
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
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中华民族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
五千年的文明史,是中华民族与世界交往的历史记录,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道德观念和精神文明的根基,是一个民族自我认同和文化自信的基础。
一、先秦时期的文化与思想先秦时期,中国人的思想与文化开始显现,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等思想流派相继兴起。
孔子创立的儒家,强调“仁爱”,主张以“礼”来规范社会生活。
道家则注重自然道德和自己修养。
墨家则倡导兼爱,反对战争和刑法惩罚。
法家则强调律法制度,认为以物质利益为导向可以达到社会稳定。
兵家则侧重于军事战争的理论研究。
另外,书法、音乐、绘画也是先秦时期的文化成果。
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许多思想、文化、艺术流派的形成与发展,为中国思想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汉唐时期的文化繁荣到了汉唐时期,中国的文化与技术更是进一步发展。
汉代的科技创新,如造纸术等都对西方及世界文明影响深远。
在文学上,唐朝是中国文学的黄金时代,中国古典诗歌、散文、戏曲的发展达到了顶峰,杜甫、白居易、李白等都是杰出的唐诗人。
唐代书法也达到了高峰,如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等都是杰出的书法大师。
此外,舞蹈、戏曲、音乐等艺术在唐代也有很高的发展,变得越来越复杂和精密。
丝绸之路的开通,也致使中国文化得以在东亚、中亚、欧亚、非洲、中东地区传播,影响广泛深远。
三、宋明清时期的科技文化融合从宋代到明清时期,中国的科技、文化不断融合。
宋代工商业兴盛,如造船业、军备业、陶瓷业等都取得了新的发展。
文化发展方面,宋代出现了文学、书法、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戏曲等多种艺术形式和新风格,承袭了唐代的诗散文和宋词,同时出现了俚曲、南曲等新的文艺样式。
在建筑方面,宋朝的飞檐翘角、玲珑剔透成为中国建筑艺术的代表。
明代的科技成果如四大发明——火药、印刷术、指南针和造纸术,都对中华民族的文明和世界文明产生了重大影响。
到了清朝,科技发展、农业生产和投资活动特别活跃,清朝诗词文学、戏曲、小说各种艺术形式都有进一步发展。
先秦时期诸子百家的文化思想分析
先秦时期诸子百家的文化思想分析先秦时期是中国思想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诸子百家的文化思想不仅对当时的社会产生极大的影响力,而且也成为了后世思想的重要遗产。
在这个时期,不同的学派和思想家们分别提出了一系列具有独特性的文化思想。
本文将围绕着这些思想来进行分析。
儒家思想先秦时期的儒家思想是中国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先秦时期的儒家思想为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儒家思想强调人的性质本善,人们可以通过学习来达到心灵的升华,也可以通过人际关系的建立来实现和谐共处。
同时,儒家思想也强调人性的内在需要,比如亲情、友情和人际交往等。
人们在儒家文化的基础上形成了一种对待他人尊重、处理事务公正的社会关系,这些价值观念得到了后来的发扬光大。
道家思想先秦时期的道家思想是一个建立在自然和哲学基础上的思想体系。
它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认为自然规律和人类思想之间存在一种内在的平衡。
同时,道家思想也强调内心与外部物质世界的统一,即“天人合一”。
道家思想在后代的影响非常大,其独特的视角对后来思想的形成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墨家思想墨家的思想体系与儒家和道家的思想体系截然不同。
墨家强调的是“以兼爱为宗旨”,认为人与人之间应该存在平等、兼容、协作的社会关系。
它提倡非攻、反对战争,主张进行“十全大补”的社会改革。
同时,墨家也关注教育、科技和文化等多个领域的发展,这种方法论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阴阳家思想阴阳家思想是一个深具哲学性的思想体系,主要思想表现在阴阳哲学上。
阴阳哲学认为世界上所有的事务和事物都具有阴阳,即事物的相对性质和互补性质。
然而,阴阳哲学与道家思想又有所不同,道家思想更加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互动,而阴阳哲学则更关注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平衡。
后人认为这种哲学思想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思考和推理方法产生了重要的指导意义,其思想价值远远超出当时时代的认知。
法家思想法家思想认为法律是一种权威性的规范,可以控制人的行为和规范社会进程。
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先秦时期的思想文化
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先秦时期的思想文化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1.孔子和早期儒学(1)孔子①主张:政治上提出了“仁”与“礼”的学说;主张德治;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敬而远之;教育上开创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②影响: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诗》、《书》、《礼》、《乐》、《易》、《春秋》是儒学的“六经”。
(2)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学说,提出仁、义、礼、智四种道德规范;发挥孔子的“德治”思想,提倡“仁政”学说,并提出“君轻民贵”的原则,成为中国早期民本思想的基础。
(3)荀子:强调“天行有常”,又指出人道有为,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认为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
`[易误警示]孟子的“民本”思想与现代的“以人为本”理念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
孟子的思想对缓和阶级矛盾,维护统治的长治久安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孟子的“仁政”“民本”思想并不是以维护人民利益为出发点,而是维护封建统治的一种策略。
2.其他学派、[轻巧识记]百家争鸣●[选修融会]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选修4)1.背景(1)春秋时期社会由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转变,违背周礼的行为司空见惯,人际关系紧张。
(2)孔子决心通过恢复周礼,承担传承文化和改善人际关系的社会道义。
2.内容、(1)政治①礼:主张以“礼”来规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把“礼”作为立国立身的基础,主张“克己复礼”,匡正社会秩序。
②仁: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
主张以德和礼治理社会,反对政府向百姓收重税。
③中庸:为恰当地协调礼与仁的关系,提出中庸思想。
(2)教育:开创私学,提出“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
3.对后世的影响(1)对中国:创立的儒学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2)对世界`①亚洲:汉朝以后,儒家典籍传入越南、朝鲜、日本等,产生了深远影响。
②西方:明清以后,孔子学说传到西方,产生了重大影响。
二、先秦时期的科技文化1.科技2.汉字(1)起源:刻画在早期陶器上的简单符号被认为是中国文字的起源。
先秦时期的文化特点和思想流派
先秦时期的文化特点和思想流派先秦时期是中国文化史上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它没有统一的政治中心,但是孕育了诸多思想流派,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文化特点。
本文将探讨先秦时期的文化特点和思想流派。
一、先秦时期的文化特点1.强调礼仪先秦时期的人重视礼仪,他们认为礼仪是一种文化的体现,是一种规范人们行为的准则。
这种文化特点对中国的礼仪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崇尚文化先秦时期的人十分崇尚文化,他们认为学问是一种美德,是一种可以提升自己的手段。
他们不仅自己努力学习,还鼓励年轻人学习优秀的文化。
3.宗教思想先秦时期的人还有较强的宗教思想,他们相信天命,认为自己和整个社会的命运都由天定。
此外,他们也相信神明,认为神祇可以为社会带来好运气。
4.崇尚自然先秦时期的人对自然环境十分崇尚,他们认为自然是一种良好的根源,可以为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多好处。
他们尊重大自然,关注天文地理,研究农业。
二、先秦时期的思想流派1.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先秦时期最重要的思想流派之一,它由孔子所创建。
儒家思想强调礼仪、人伦、道德、君臣之道等方面,提倡学问和教育,它在中国文化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2.道家思想道家思想由老子和庄子所创,它强调天道、自然、虚无、无为等方面,提倡放弃世俗欲望和价值观,追求自然和自由。
3.墨家思想墨家思想由墨子所创建,强调兼爱、非攻、宽泛和节俭等方面,提倡和平和共存。
4.法家思想法家思想由商鞅所创建,它强调法制、权威、奖惩等方面,提倡集权和行政。
5.纵横家思想纵横家思想由韩非所创建,它强调计谋、战略、游说等方面,提倡成功和权力。
6.名家思想名家思想由公输般所创,它强调辩论、语言、文字等方面,提倡言辩和口才。
7.杂家思想杂家思想是一个特殊的思想流派,它包括了各种思想和理论,强调实用主义和多元化,提倡创新和变革。
总体来说,先秦时期是一个思想兴盛、文化繁荣的时代。
各个思想流派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贡献,对中国文化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而先秦时期的文化特点,如礼仪、文化、宗教和自然,也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先秦时期思想文化的总结
先秦时期思想文化的总结先秦时期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时期,它孕育了众多的思想家和学派,对后世的哲学、政治、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本文将从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五个方面对先秦时期思想文化进行总结。
先秦时期的儒家思想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传统中国社会的价值观和道德规范。
儒家强调孝道、仁爱和礼仪,认为这些是维持社会秩序和和谐的基石。
儒家思想注重个体的修身养性,主张通过学习典籍和师长的指导来塑造个人品格。
儒家的思想家有孔子、孟子等,孔子强调人伦关系和道德行为的重要性,主张君子的德行可以影响社会的风气。
而孟子则强调人性的善良本质,认为政府应当以民生为重,推崇民主的治理方式。
道家思想是另一重要的思潮,它强调返璞归真和自然无为而治。
道教的代表人物有老子和庄子。
老子认为“道”是宇宙的根本,主张无为而治,强调非攻和无为而治的哲学思想。
庄子则进一步发展了道家思想,他主张人应当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超越人世间的善恶和得失。
他的主要作品《庄子》被誉为中国古代哲学的经典之一。
墨家是先秦时期的一个重要学派,与儒家、道家并称为“三家”。
墨家强调兼爱、非攻和公平正义,主张所有人应当平等地分享资源和财富。
同时,墨家也提出了一种工匠伦理,主张人们应该劳动、奉献,以造福社会。
尽管墨家的思想在当时并未得到广泛传播和认同,但其对中国古代思想的发展仍然有重要影响。
法家思想是另一重要的思潮,与儒家、道家等思想形成鲜明对比。
法家强调法治和积极的国家统治,注重对人们的约束和管理。
法家的代表人物是韩非子,他主张国家应当通过法律制度进行管理,强调法治的重要性。
他的理论对推动中国古代的法律体系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名家思想是先秦时期的另一重要思潮,代表人物有荀子等。
名家主张人性本恶,认为人只会追求个人利益,社会需要政府的强力统治来维持秩序。
他们强调君主的权威和统治的合法性,主张政府应当采取强力手段来防止社会动乱。
综上所述,先秦时期的思想文化非常丰富多样,有儒家强调道德、仁爱和礼仪,道家追求无为而治,墨家主张兼爱和公平正义,法家注重法治和国家统治,名家强调政府的权威和统治的合法性。
先秦时期思想文化发展
先秦时期思想文化发展先秦(旧石器时期--公元前221年)是指秦朝建立之前的历史时代,是指旧石器时代到战国时代,经历了夏、商、西周,以及春秋、战国等历史阶段。
先秦时期,学术思想自由,文化繁荣,产生了诸子百家,诸子如孔子、老子、韩非子、墨子等,百家如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刑名等,史称“百家争鸣”。
在商代和西周时代,中国的政治文化已经开始形成,武王伐纣时说“牡鸡无晨,牡鸡之臣,唯家之索。
”,伯夷、叔齐事件,都为当时政治文化的体现。
然而当时的政治文化发展尚未成熟,各种思想激烈碰撞。
各地部落的普遍现实存在和分封制的施行,加之政治军事兼并的不断发生,各国寻求治国之法,使得在东周时期各地各国学者们持有大相径庭的各种思想。
交相辩难,百家争鸣。
这是中国政治文化迅速发展并趋于成熟的时代。
就中国的实际思想文化发展而言,百家之中对后世影响巨大的主要是儒家、法家、道家三派。
1)儒家思想孔子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他提倡仁义孝悌,一方面,他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维护礼制进而维护等级制度,维护君主的地位;另一方面,又说:“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提出了君主的义务和责任;又说“危邦不入,乱邦不居”,“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强调作为民众的独立人格。
孔子之后的孟子更将民众提到了高于君和社稷的地位,孟子曾说过: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一方面,儒家维护等级制度和君权,另一方面,他们主张君臣履行各自的义务和权利,任何一方都不该要求对方无条件的服从和妥协。
孔子主张以“仁政”治国,反对过分剥削压迫,提出了富民、惠民的主张。
先秦儒家并不主张禁欲,而是推己及人。
“礼”是儒家思想推行的工具。
儒家思想强调维护内部制度和社会的稳定,因此在竞争角逐激烈的春秋战国时代并不能得以特别的任用。
但是人们如果因此就认为儒家在先秦至秦代地位尚低,确是有失公允的。
儒家在战国时代,已经遍布七雄诸国。
到了秦朝,秦始皇要坑杀方士、术士时,公子扶苏就以其中有些人毕竟是儒生为理由,为他们辩护;而秦朝朝堂之上也有儒生为臣。
先秦文化的主要内容
先秦文化的主要内容先秦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它涵盖了从公元前221年秦朝统一中国之前的历史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社会经历了丰富多元的文化变革,形成了许多独特而有深远影响的文化思想。
先秦文化的主要内容可以从诸多方面进行探索。
首先,战国时期是先秦文化发展的重要阶段。
在这个时期,大量思想家和哲学家出现,如孔子、墨子、荀子和老子等。
他们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思想,并且形成了各自的学派。
这些思想在后来的历史中对中国的文化、政治和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例如,孔子的儒家思想强调了人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对后来的中国社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墨子则提出了以爱为核心的墨家思想,主张兼爱、非攻,对文化和社会的和谐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其次,先秦时期也是中国文化中众多文学作品诞生的时期。
《诗经》是当时最早的一部诗歌集合,收录了多达305篇的诗歌作品。
这些诗歌充满了浓郁的民间风味,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真实状态和人们的生活情感。
在战国时期,也出现了一大批哲学、散文和文学作品。
如《庄子》、《吕氏春秋》等,这些作品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人们对自然、人生、宇宙等问题的思考,有着独特的深度和艺术性。
同时,艺术和音乐也是先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战国时期,音乐成为政治和社会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这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齐国的文学家兼音乐家齐景公,他以创作出许多美妙动人的音乐而闻名于世。
这些音乐作品不仅展示了当时的音乐风貌,也揭示了人们对音乐的独特理解和审美追求。
此外,先秦时期还涌现了以兵器为代表的冶金技术,开创了古代冶金的先河。
在这一时期,人们掌握了铁制兵器的制造技术,大大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这不仅对于政权的稳定和统一起到了关键作用,同时也为后来的刀剑、盔甲等军事装备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先秦时期的文化中,还有值得注意的一个特点就是伦理道德的追求。
在这个时期,人们非常重视道德的教化和伦理的规范。
儒家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德理念,墨家提倡兼爱非攻的道德观念,道家强调与道合一,追求自然与道德的统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和宗法制为主要内容,以“家国一体”为主要特征的政治制度。春秋战
治
国时期,诸侯混战,各国纷纷改革变法,中央集权制度的雏形开始出现。
经 早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逐渐产生,随着生产力的提高,耕作方式从
刀耕火种发展到铁犁牛耕,土地制度也从井田制发展为土地私有制,小
“百家”:泛指数量多,概括起来主要有十家:儒家,墨家、道家、 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 “争鸣”:指相互争论、诘难、批驳。
夏一商、周先时秦期时的期文化:
[诗史巧记]
——中华文明的勃兴
文明象征的成熟文字;
贵族垄断的文化教育;
文化认同的民族意识
一、夏商周时期的科技、文艺、教育:
(四)阶级关系:“士”阶层日益活跃,追求实现“治国平 天下”的政治愿望。
士阶层 “士”原是贵族最低阶层, 拥有一定数量的封田,受过六 艺的教育,能文能武。春秋战 国之际,士阶层发生分化,他 们既无田可食,又失去了原来 的官职,逐渐成为传授知识的 教师或主持仪式的赞礼人。于 是,“士” 演变为中国最早 的知识分子。
济 农经济逐渐形成。 思
科技与文艺成就突出,如甲骨文的成熟,青铜艺术、天文历法、医学等
想
水平高超,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其中,“百家争鸣”是中国历
文 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奠定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化
春秋战国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代表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 想家,从本阶层或本集团的利益和要求出发,著书立说、广收门徒、 高谈阔论、互相诘难、游说诸侯,对宇宙、对社会、对万物争相发 表自己的见解,这种局面被称为“百家争鸣”。
深化认知
一、三代时期文化认同意识的形成
近年来,全国卷试题命题用语中多次出现“民族融合”“文化认 同”“国家认同”等词语,体现了对“文化自信”“文化自强”“民 族自信”“民族自强”这一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考查。
(2018·潍坊一模)据钱穆考证,周人语称雅,故雅言又称正言。
孔子鲁人,日常操鲁语,惟于诵《诗》、读《书》、执礼,
诸学 子派 百儒 家家
道 家 墨 家 法 家 兵 家
代表人物
孔子 孟子 荀子 老子、 庄子
墨子
韩非子
孙膑
代表阶层
没落奴隶主阶级 新兴地主阶级
没落奴隶主阶级
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工业者的 利益 新兴地主阶级
新兴地主阶级
三、百 家 争 鸣 的 影 响
(一)诸子百家在众多领域内所形成的思想理论,对后世文 化学术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1.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 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2.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 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3.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 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二)在百家争鸣过程中,各家学派相互取长补短,逐步形 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也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 和宽容开放的特点。 (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世社 会历史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1.科技:战国时期出现了司南;战国时期的天文学家石申,用赤 道坐标记录了八百多颗恒星的位置,石申的原书虽然失传,但后 人据此辑成《石氏星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筹算计算法。 2.文艺:《诗经》和楚辞是先秦文学最高水平的代表,分别开创 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风格流派。帛画《人物龙凤图》等。 3.教育:“学在官府”局面被打破,私人讲学出现,游士游学现 象活跃。
√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
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
学 人 主要思想 派物
评价/影响/历史地位
道 老 1.哲学思想:① “道”的思想。道是凌 家 子 驾于天之上的天地万物的本原。 ②天命
观:天是以“道”为本原的客观存在,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天是自然无为而 又无所不为。③辩证法思想:a矛盾是普 遍存在的。b矛盾双方可以互相转化。c 实现矛盾双方转化的途径:守静2.政治
先秦时期儒家思想的特点 (1)都谈论了“人性”:即人性是什么,孔子的“仁”包含了对人性的 看法,孟子提出“人性本善说”,荀子提出“性恶论”。 (2) 都 主 张 以 德 、 礼 治 国 : 孔 子 提 倡 “ 为 政 以 德 ” , 孟 子 要 求 统 治 者 “以德服人、争取民心”,荀子认为治国应以“礼教”为主、礼法并施。 (3)先秦儒家思想用人性论论证统治的合理性,即以“德”“礼”治国, 主张人应该先“仁义”后“礼”,达到这个境界才有“德”。
此三者必雅言。这表明
()
A.诸侯各国尊崇传统文化
B.儒家思想依靠雅言传播
C.礼制尚能维护天子权威
D.孔子对天下一家的认同
解析:材料主要强调的是雅言,而未涉及诸侯各国对传统文化 的态度,故 A 项错误;“惟于诵《诗》、读《书》、执礼,此三 者必雅言”可知儒家思想传播与雅言无关,故 B 项错误;春 秋战国时期周王失去天下共主的地位,故 C 项错误;据材料 “雅言又称正言”、孔子“日常操鲁语,惟于诵《诗》、读《书》、 执礼,此三者必雅言”可知,孔子对西周文化的认同,故 D 项 正确。
评价/影响/历史地位
孔 1.思想核心:“仁”和“礼”。2.政治思想: 1.在当时诸国争霸和社会变革的时
子 为政以德3.天命观(哲学思想):对鬼神敬而 代并未受到太多重视。2.汉代大一
远之,把探讨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优 统之后经过历代学者的发扬和统治
先位置。4.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者的改造,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
集权国家2.哲学:反对儒家 想互为表里,成为中国古代社 “是古非今”,主张变法革新。 会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
兵 孙 1.重视战争规律。2.注意利用和 对后世影响深远 家 膑 创造有利于己的形势。3.重视
人的作用。
补充: 韩非子的“法治”思想不能等同于今天的
“法治”思想,前者是为了让君主利用刑律强化 集权,是专制王权的统治手段,法律是用来统治 人民的;后者是要实现人民意志,否定任何特权,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传统文化产生了很大影响
荀 1.哲学思想(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1.荀子思想取诸百家,是战国 子 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2.人性论 时期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2.
(伦理思想):性恶论3.政治思想: 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具有深远影 ①以礼教为主,礼法并施②“君舟民 响。 水”的思想
补充: 1、孔子的“仁”是一种含义极广的伦理道德观念,其基
学与思结合、当仁不让于师
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孟 儒子 家
1.政治思想:①仁政学说(政治思想的核心)1.《孟子》一书在唐代以后被当做
②“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2.人性论(伦理 经典,南宋朱熹将其列为“四书”
思想):人性本善说。3.义利观:养浩然之 之一。2.孟子被尊为“亚圣”,对
气,强调先义后利,舍生取义
派别 人物
主张
老子 “道”是世界万物的本原;朴素辩证法思想;“无为而治” 道家
庄子 世界万物是相对的;“齐物”的观点;“逍遥”的人生态度
孔子 “仁”为核心,强调以德治民;“克己复礼”;“有教无类”;中庸
孟子 儒家
荀子
“仁政”;性本善 施政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人之性恶
以法治国,主张君主集权;奖励耕战;“法”“术”“势”三合 法家 韩非
学 人 主要思想 派物
评价/影响/历史地位
墨 墨 兼爱、非攻、尚力、尚贤、节 家 子 用、节葬
其思想代表了下层劳动群众, 尤其是手工业者的利益,一度 成为战国时期的显学,但战国 之后就不再受重视了
法 韩 1.政治:主张法、术、势相结 1.适应了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 家 非 合,建立一个君主专制的中央 政治体制的需要。2.与儒家思
事物既然都是绝对的相对,就无所谓是与 非。所以,任何事物在本质上都是相同的, 没有区别2.人生观:“逍遥”的人生态度3. 天命观:天与人“不相胜”,人必须顺应 自然
补充: 1、“无为而治”强调遵循自然的法则而不妄为,既尊重自 然规律,反对盲目行动,又主张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 倡导“待时而动”“因时制宜”,是一种“积极无为”的 哲学观。 2、荀子主张“知天命而用之”,庄子则主张顺应自然,人 在自然面前无能为力,体现了“儒道争锋。”
2、(2018·绵阳三模)四羊方尊是商朝晚期代表性青铜祭祀用品,
四羊造型寓意善良知礼,外柔内刚。这反映了当时 ( )
A.青铜铸造水平领先世界
B.家畜养殖丰富经济生活
C.礼制文化占有重要地位
D.王权与神权统治相结合
1.含义
“文化认同”是人们在一个民族共同体中长期共同生活所形成 的对本民族最有意义的事物的肯定性体认,其核心是对一个民族的 基本价值的认同;是凝聚这个民族共同体的精神纽带,是这个民族 共同体生命延续的精神基础。因而,文化认同是民族认同、国家认 同的重要基础,而且是最深层的基础。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时代, 作为民族的认同和国家的认同的重要基础的文化认同、价值认同不 仅没有失去意义,而且成为综合国力竞争中最重要的“软实力”。
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亲亲之 杀(杀:shài。亲族按血缘的远近而由亲及疏的等差 ), 尊贤之等,礼所生也。——《中庸·问政》
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 若视其身。——《墨子·兼爱中》
孔子所说的“仁”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是有等级差别的爱。 墨子主张的“兼爱”是没有等级差别的爱。
本精神是“爱人”。孟子将其发展成包括思想、政治、 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施政纲领,即“仁政”。 2、荀子强调“以德服人”。(“政者、正也。其身正,不 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管理者的榜样作 用。”) 3、性善论:强调扩充总结固有的善性以完善人格;“性恶 论”强调用礼乐规范自己,通过后天接受教育以完善人 格,二者其本质是一致的。 4、荀子提倡的礼是主张靠行政强制使人“向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