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18城市化、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中图版

合集下载

2021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课时作业提升练十八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与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新人教版

2021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课时作业提升练十八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与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新人教版

课时作业提升练十八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与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下图为某特大城市及其周边地区各类土地的付租能力与该地区地形剖面示意图。

据此完成1~3题。

1.按照距市中心远近付租能力的高低划分,c城市功能分区是 ( )D.行政区C.工业区 A.商业区 B.住宅区2.图中b、b功能区相同,但级别不同。

该功能区在b地区发展的原因是( ) 221A.位于工业区附近,工人上下班方便B.位于农耕区附近地区,农副产品丰富C.位于盛行风上风向,环境优美D.位于背风坡地区,日照充足3.由于b功能区快速发展,林地遭到破坏,导致图中山地 ( )坡面径流增加A.降水量增加2 B.C.蒸发(腾D.地下径流增加 ) 量增加【解析】1选C,2选C,3选B。

第1题,距市中心越近,地租越高,按付租能力大小依次是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所以,a、b、c依次为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

第2题,结合b、b功21能区相同的特征,b位于市中心的周边,而b远离市中心,且位于盛行风的上风向,地租较周边21地区高,故判断两地都为住宅区,b为高级住宅区,靠近景点和林地,空气清新,环境优美。

第32题,林地破坏后,下渗减少,地下径流减少,蒸发(腾)量减少,降水量减少,坡面径流增加。

下图为我国某大城市规划图,读图,完成4~6题。

- 1 -)( 该城市空间形态未来的发展方向最有可能是 4. 围绕一个核心向四周扩展A. 沿河流呈条带状延展B. 围绕多个核心向四周扩展C. D.沿交通线呈条带状延展 1、污2)布局均合理的是污该城市水厂(水1、水2、水3)以及污水处理厂(5.()2 和污水2 水1和污2 B.A.12 和污水C.3和污1 D. 水 ,B组团布置物流中心的优势区位条件是( )与E组团相比6. 交通便利A.邻近高速公路, 可利用空间充足B.地形平坦开阔, 环境优美C.靠近山区, 土地租金低分布在郊区,D.五个、EC、D、题4,读图分析可知,该城区城市道路由A、B 选选【解析】4C,5选D,6A。

2021届2021版高考地理一轮(全国通用版)实用课件:6.2城 市 化+课件(72张)

2021届2021版高考地理一轮(全国通用版)实用课件:6.2城 市 化+课件(72张)

【高考模拟精练】
(2017·江苏高考改编)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制造业企业数量及其空间分布变化 图”。读图回答1、2题。
1.该城市0~6 km的中心城区企业数量 ①1985~2004年增多 ②1985~2004年减少 ③2004~2013年增多 ④2004~2013年减少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等,使一部分人由市区向郊区迁移,增大了郊区的人口 密度,这从根本上是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调整的表现,即 住宅区和工业区向郊区扩散的反映。
第二节 城市化
考点一 城市化过程和特点 【必备知识回顾】 1.城市化的概念: (1)概念:农业人口转化为___________、农村地域转 化为城市地域、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
非农业人口
(2)表现。
城市人口比重 ③经济结构的变化:由第一产业向数_量_________密__度___转变。
【加固训练】 下图是某城市1990年和2010年人口密度空间分布图。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四地单位面积人口数量,2010年较1990年增长最大的是 ( ) A.2千米附近 B.4千米附近 C.8千米附近 D.10千米附近
(2)结合城市与城市化知识推断,图中人口密度二十年的变化是 ( ) A.城市化水平降低的表现 B.城市地租水平保持稳定的需要 C.城市等级提高的结果 D.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调整的反映
城市带
发展中国家
【知识链接】 区分城市化的几个相关概念
表现
成因
城市化
人口由乡村迁 往城市,农村地 域转化为城市 地域
城市的拉力 和乡村的推 力
图解
表现
成因
郊区 城市化
人口、工业、 商业等从城市 中心向郊区迁 移

(中图版)高考一轮(22)城市化)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有答案)

(中图版)高考一轮(22)城市化)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有答案)

课时分层集训(二十二) 城市化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建议用时:40分钟)(对应学生用书第299页)A组跨越本科线(2018·衡水二模)下图反映了世界欠发达地区和发达地区城市人口分布状况。

读图,完成1~2题。

1.关于世界两类地区城市化进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1950~1965年期间,两类地区城市化水平相差不大B.目前发达地区城市化进程依然很快C.欠发达地区在2025年时城市化水平接近发达地区D.目前发达地区城市化水平明显高于欠发达地区2.由图可知( )A.该时期内,发达地区城市化水平下降B.未来城市人口增长将主要集中在欠发达地区的城镇C.发达地区城市人口数量呈减少趋势D.目前世界城市人口数量发达地区多于欠发达地区1.D 2.B[第1题,读图可知,1950~1965年期间,两类地区城市化水平相差最大。

目前发达地区城市化水平高,但速度慢;欠发达地区在2025年时城市化水平尚不到80%,而届时发达地区已达90%;目前欠发达地区城市化水平仅达到50%左右,仅接近发达地区1950年水平。

第2题,由图可知,全世界城市人口在欠发达地区比例越来越大,在发达地区比例越来越小,所以未来城市人口增长将主要集中在欠发达地区的城镇。

发达地区城市人口占世界城市人口比例下降,但城市化水平和城市人口数量依然上升;目前欠发达地区城市化水平低,但由于人口基数大,城市人口数量欠发达地区多于发达地区。

](2018·湖北六校调考)半城市化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一种现象,具体是指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过程中的一种不完整状态。

其表现为,农民已经离开乡村到城市就业与生活,但他们在劳动报酬、子女教育、社会保障、住房等许多方面并不能与城市居民享有同等待遇,不能真正融入城市社会。

下图表示2010年我国半城镇化率(M)的省际差异。

读图,完成3~4题。

注:半城镇化率=(城镇常住人口-城镇户籍人口)/城乡总人口×100%3.与半城镇化率高低关联度最高的因素是( )A.人口密度B.第二产业比重C.户籍政策D.城乡差异4.甲地是我国半城镇化率最高的地区。

2021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同步训练:城市化

2021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同步训练:城市化

2021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同步训练:城市化一、选择题读下图,完成1~2题。

图甲图乙1.图甲中,直接反映出来的从阶段Ⅰ到阶段Ⅱ城市化的主要特点是( ) A.非农业人口增加B.中心商务区服务范围扩大C.城市规模增加D.城市等级扩大2.据图乙推断,该城市容易出现的问题是( )A.温室效应B.交通拥挤C.城市内涝D.住房紧张1.C2.C [第1题,由图甲可知,直接反映出来的是城市用地面积增加,城市规模增加,而耕地面积减少。

第2题,由图乙可知,城市化主要对降水量、径流量产生影响,由于城市化致使地表硬化面积、建筑面积增加,植被减少,降水下渗减少,使降水在短时间汇集,造成城市内涝。

]下图为三个城市圈20世纪不同年代人口增长示意图。

读图,回答3~4题。

3.下列选项最符合“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人口自然增长特点的是( )A.乙城市圈70年代B.乙城市圈80年代C.甲城市圈90年代D.丙城市圈90年代4.人口迁移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城市化过程。

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乙城市圈60年代城市化速度快、水平高B.乙城市圈90年代城市化速度慢、水平低C.丙城市圈90年代城市化速度快、水平高D.90年代,与丙城市圈相比,甲城市圈城市化速度快、水平较低3.A4.D[第3题,据图可知,乙城市圈80年代、甲城市圈90年代、丙城市圈90年代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平均低于1%,属于低自然增长率,故选项A正确。

第4题,丙城市圈人口自然增长率低,应该位于发达国家或地区,其城市化速度慢,城市化水平较高;甲城市圈城市化速度较快,与丙城市圈相比,90年代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应为发展中国家,其城市化水平较发达国家低,故D项正确。

] 成渝城市群以成都和重庆主城为核心城市,下图为成都、重庆城市地域形态图。

和其他城市群发展不一样,成渝城市群地理位置特殊。

如果把长江看成一条龙,重庆至成都是龙尾。

龙尾处于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守不住,将影响大半个中国。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中图教师用书:第六单元 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化 第18讲 Word含答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中图教师用书:第六单元 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化 第18讲 Word含答案

第18讲 城市化一、城市化及城市化进程 1.城市化的动力和表现 (1)城市化的动力社会经济的发展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如下所示:特别提醒 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城市成为城市人口是城市化的主要表现之一。

但是发达国家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是因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农业生产效率大大提高而产生的,而发展中国家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则主要是因农村人口增长过多过快产生的。

因此,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并不是城市中二、三产业迅猛发展的真实反映。

(2)城市化的表现结合下图,归纳城市化的表现。

2.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读下图,填表并回答问题。

(1)阶段和特点(2)地区差异特别提醒 发达国家城市化一般经历了如下过程:【深度思考1】 城市化水平与城市化速度的区别是什么?提示 前者主要由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反映,百分比越高,表明城市化水平越高。

后者表示某一时间段城市化水平变化的大小,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城市化速度慢;而发展中国家虽然城市化速度快,但城市化水平仍然低于发达国家。

【深度思考2】 如何描述某国家或地区的城市化进程?提示 ①所处阶段:初期阶段、加速阶段或后期阶段;②城市化水平高低;③城市化速度快慢;④城市化起步的早晚;⑤出现的城市化问题。

【深度思考3】 怎样从城市化水平上判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提示 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在70%以上;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在30%以上,70%以下。

二、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有利影响:城市成为人类生产、生活、娱乐活动的中心。

2.不利影响【深度思考4】 城市化对区域人口结构、产业结构以及经济发展有哪些影响? 提示 区域城市化水平提高,区域内农业劳动人口数量减少;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上升;增加城市核心地位,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考点一 城市化的进程1.城市化进程的时间差异从世界各国的城市化进程来看,世界城市化进程的时间差异如下表所示。

2.城市化进程的空间差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直接导致城市化的地区差异。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6章第16讲 城市的空间结构 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课后达标检测 中图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6章第16讲 城市的空间结构 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课后达标检测 中图版

第16讲城市的空间结构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一、选择题(2018·南宁模拟)我国某特大城市住宅空间外移,市中心区的人口向外迁移,城郊区县人口密度增大,人口分布地区落差缩小,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分化明显,形成许多生活社区。

下图为该特大城市住宅租赁价格空间分布示意图。

据此完成1~2题。

1.随着城市不断发展,该特大城市中心区人口外迁的主要原因是( )A.环境恶化,交通拥堵B.市中心就业困难,收入低C.市中心住宅区全部外迁D.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功能调整2.古北社区的区位特征是( )A.位于市中心,交通便利B.距市中心近,环境优美C.依山傍水,交通便利D.靠近高新工业区,付租能力强解析:第1题,随着城市不断发展,该特大城市功能分区越来越明显,城市中心区的中心商务区地位越来越突出,为充分发挥中心商务区功能,必然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同时进行旧城改造,住宅区、工业区外迁,导致人口外迁。

第2题,从住宅租赁价格等值线数值来看,古北社区为高级住宅区,其区位特征应该为环境优美;由图可知,该社区位于市中心附近。

答案:1.D 2.B读我国某铁路沿线城镇分布示意图,回答3~4题。

3.铁路沿线城镇带形成的有利条件是( )A.山麓地带水资源较丰富B.降水少,太阳能资源丰富C.气候温暖湿润D.西气东输工程经过4.关于该区域城镇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克拉玛依服务范围最大B.石河子提供的商品和服务最全C.县城之间的距离最近D.中等城市密度最大解析:第3题,图示为西北干旱区,水资源是制约人口和城镇分布的最主要因素,图中铁路沿线城镇带必然也分布于水资源丰富区。

第4题,城镇等级越高,则服务范围越大,服务越全面,城镇间距离越远(区域内密度越小);城镇等级越低,则服务范围越小,城镇间距离越近。

图示县城为等级最低的城镇,故县城之间的距离最近。

答案:3.A 4.C(2016·高考天津卷)读图文材料,回答5~6题。

地租是城市各种环境因素在经济上的综合表现。

2021年高中地理第二章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3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作业含解析中图版必修2

2021年高中地理第二章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3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作业含解析中图版必修2

第三节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下图为我国部分区域示意图。

读图,完成第1~2题。

1.黄河流经我国多个地域文化区,其民居、服饰、饮食、风俗等无不体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

这说明( )2.图中数字代表的各地区与其传统民居对应关系正确的一组是( )①—吊脚楼②—蒙古包③—窑洞④—四合院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解析:第1题,地域文化是指文化在一定的地域环境中与环境相融合打上了地域烙印的一种独特的文化,其形成的基础是地理环境。

第2题,②对应的是蒙古包,③是黄土高原地区的窑洞,四合院是地区民居的特色,①位于某某,没有吊脚楼分布。

答案:读图,完成第3~4题。

3.两幅图片体现了建筑物在方面的差异。

( )4.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 )解析:由于中某某域文化的差异,中国园林和美国园林在建筑结构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

答案:读日本东京城市规划示意图,完成第5~6题。

5.日本东京以皇宫为中心,将皇宫摆放在城市中轴线上,体现了( )6.影响日本东京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是( )解析:第5题,从历史上看,皇权的至高无上使皇宫位于市中心的位置。

第6题,从日本东京目前的城市规划中可以看出东京的中心仍然是皇宫,这种城市空间结构显然是对历史的继承,受历史因素的影响较大。

答案:右图为某城市中常见的女性装扮。

据此完成第7~9题。

7.这座城市可能是( )①②麦加③某某④巴格达⑤雅加达⑥某某A.①③B.②④C.①⑤D.④⑥8.该城市中比较常见的某某建筑景观是( )9.该城市中常见的建筑风格是( )解析:图中展示的是阿拉伯女性的基本装束。

阿拉伯国家信奉伊斯兰教,代表的某某建筑是清真寺(佛教建筑是塔、寺庙,基督教是教堂,印度教的代表建筑是泰姬陵)。

答案:“骑楼”是在楼房前座跨入人行道悬空而建的,二楼向街心延伸,并使马路边房屋相互连接,形成自由步行的长廊。

这是岭南民居的一个特色(如右图所示)。

据此完成第10~11题。

10.建设骑楼的目的是( )B.使房屋建筑有层次感,体现建筑美11.骑楼建筑反映了岭南地区( )A.地形多样,地表起伏不平D.洪涝、台风等灾害频繁解析:第10题,我国南方气候湿润,降水较多,且夏季光照强烈,建骑楼便于行人避雨和遮阳。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2:2.3地域文化与城市化发展(含答案)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2:2.3地域文化与城市化发展(含答案)

地理·必修2(中图版)第三节地域文化与城市化发展读下列文化景观图,完成1~2题。

1.上述文化景观在我国黄土高原分布较广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2.甲图景观显示的自然环境特点是( )A.寒冷 B.干旱C.地势高 D.雾多1~2.解析:黄土高原上因黄土有较强的直立性,所以当地人利用这一特性开挖了一个个的窑洞作为住房,如丁图所示。

房屋屋顶的形状与当地的自然条件密切相关,甲图中的房屋为平顶,这主要是与其自然环境中降水较少、气候较干旱这一特征相适应的。

答案:1.D 2.B下图中四幅照片所示景观为我国不同地区传统桥梁的典型代表。

据此完成3~4题。

3.造成不同地区桥梁结构、造型、风格差异悬殊的最主要原因是( )A.自然条件的差异 B.经济水平的差异C.文化特点的差异 D.政治历史的差异4.关于图中桥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类桥梁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南山区B.乙桥桥拱的设计主要考虑美学价值C.丙桥的主要功能已发生根本性改变D.丁类桥梁体现了藏族的建筑特色3~4.解析:铁索桥建在西南峡谷环境中;酒桥为江南水乡环境,要考虑行船、防洪水等因素;卢沟桥为北方平原环境;风雨桥为建在河流上连接两岸侗寨的桥。

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即地形地势、气候、水文条件不同,导致对桥梁建设的难度,造型、风格的选择都有差异,这是最根本的差异,因为桥梁最早的功能都是适用性,在此基础上,结合经济文化、政治历史等因素,使桥梁打上时代的文化的烙印。

答案:3.A 4.C着力挖掘,营造城市特色,追求特色之美,是促进城市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手段。

特色城市的现代化水平均高于一般城市。

塑造城市特色是对城市的无形资产的开发与利用。

城市富有特色,就会拥有点石成金的赞誉,提升城市的品位和影响力,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创造出城市良好的商务环境和经济秩序,使资金、人才、技术等各种资源加速良性循环,从而对城市的现代化建设产生强大的推动力。

据此完成5~7题。

高三地理(中图版)一轮考点规范练:22 城市化、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 含解析

高三地理(中图版)一轮考点规范练:22 城市化、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 含解析
解析 第(1)题,从缓解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城市职能、区域协同发展等角度推测××市迁移部分城市行政功能的原因。第(2)题,可以从距离、交通、位置方面分析××区建设××市行政副中心的区位条件。第(3)题,属于开放性题目,赞同集中和分散都可,要言之有理、论之有据。也可从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角度提出自己的见解。
C.中心区商业网点的减少
D.热污染工业逐渐向外围地带搬迁
(20xx江西吉安高三适应性考试)下图为某城市工业布局和规模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第13~14题。
13.图中城市环境问题最突出的阶段可能为( )
A.ⅡB.ⅢC.ⅣD.Ⅴ
14.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大城市的工业布局符合图示阶段中的( )
A.ⅡB.ⅢC.ⅣD.Ⅴ
8~10.8.C 9.D 10.B 第8题,仔细读取图例信息,找出中心××区、××区和近××区的图例,再读取图中的信息,可以判断1980—20xx年该城市人口近××区持续增长,城市总人口在不断增加,中心××区人口密度最大。第9题,读图可知,该城市1995—20xx年中心××区和××区的人口密度在减少,近××区的人口密度在增加。主要原因是近××区交通和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土地价格低。第10题,从该城市东西方向和南北方向人口密度剖面图看,中心××区位置偏西、偏南。
11.据图中信息推测,甲、乙、丙、丁四地中,工厂的密度相对较大的可能是( )
A.甲B.乙C.丙D.丁
12.近年来,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某些城市中心区气温下降,而中心区外围地带气温却逐渐升高,形成“冷岛现象”,下列原因中与这种现象形成无关的是( )
A.中心区绿地面积的增加
B.中心区常住居民的人口密度降低
3.该国1965—1975年城市化水平与世界平均水平差距拉大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2课后训练:第2章-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 第三节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 含解析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2课后训练:第2章-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 第三节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 含解析

课后训练1.下列有关地域文化含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不同地理环境下形成的地域文化差异只表现在物质方面B.地域文化的重要性与其“地域”范围大小成正比关系C.地域文化是一定地域内自然和人文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D.地域文化具有稳定性,一旦形成就不会发生变化2.下列事物或现象属于文化范畴的是()。

A.泰山日出B.黄山四绝中的奇松、怪石、云海、温泉C.庐山云雾D.黄土高原的窑洞3.我国民间竞技体育存在着明显的地域差异,下列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赛龙舟——水量大、水流急的河流上游B.赛骆驼——黄土高原C.赛马、飞马拾银——藏北高原D.赛牦牛——东北平原4.我国青藏地区的居民“身穿绵羊皮缝制的藏袍,白天束带为衣,夜间解带当被”所反映出的自然环境特征是()。

①气候寒冷,昼夜温差大②气候温暖,昼夜温差小③游牧地区的生活④定居牧区的生活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5.根据自然环境对戏剧的影响,判断“采茶舞”最有可能是下列哪个地区的代表性舞蹈?()A.东北平原地区B.黄土高原地区C.江南丘陵地区D.青藏高原地区读“日本东京城市规划示意图”,完成第6~7题。

6.日本东京以皇宫为中心,将皇宫摆放在城市中轴线上,体现了()。

A.天人合一的思想B.皇权的至高无上C.民主与法制精神D.城市格局历史的悠久7.影响日本东京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是()。

A.经济因素B.社会因素C.历史因素D.环境因素下图为某城市中最常见的女性装扮。

据此完成第8~10题。

8.这座城市可能是()。

①北京②麦加③银川④巴格达⑤雅加达⑥拉萨A.①③B.②④C.①⑤D.④⑥9.该城市中比较常见的宗教建筑景观是()。

A.清真寺B.教堂C.寺庙D.泰姬陵10.该城市中常见的建筑风格是()。

A.红墙黄瓦飞檐斗拱B.白墙尖塔穹顶水池C.绿篱草地花园洋房D.高基斜顶围墙庭院11.中国古代建筑多突出下列哪一项的重要地位?()A.教堂B.皇权C.佛教D.自由“骑楼”是在楼房前座跨入人行道悬空而建的,二楼向街心延伸,并使马路边房屋相互连接,形成自由步行的长廊。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18城市化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含解析中图版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18城市化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含解析中图版

课后限时集训(十八)(建议用时:40分钟)一、选择题图甲是1978~2011年我国城镇化率与三大产业就业比重变动图,图乙是我国城镇化率与GDP增速变动图。

读图,完成1~3题。

1.图甲中表示城镇化率的是( )A.① B.②C.③D.④2.据图推断 ( )A.1978~2011年第二产业就业比重一直高于第三产业B.1978~2011年城镇化率增速与GDP增速始终呈正相关C.1978~2011年产业结构整体上不断优化D.2011年第一、二产业就业比重相同3.当前,我国大城市不堪重负,中小城市发展滞后,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或影响是( ) A.区域产业发展、公共资源配置均衡B.户籍制度改革迟缓C.国家政策倾斜差异大D.区域社会经济差距增大1.D 2.C 3.D[第1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加快,2011年我国城市化处于中期阶段(城镇化率超过50%);产业结构中第一产业比重不断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不断上升,且第三产业上升速度较快。

因此,图中①代表第一产业,②代表第二产业,③代表第三产业,④代表城镇化率。

第2题,1978-2011年,第一产业就业比重不断下降,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不断上升,且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上升速度较快,反映出产业结构整体上不断优化,C对。

第3题,区域产业发展、公共资源配置等不均衡是造成城市发展差异的主要原因;户籍制度改革迟缓对大中小城市发展都有一定的影响;在国家政策层面,政府对大中小城市的倾斜差异小,甚至更倾向于鼓励加快中小城市的发展;城市发展差异可能会进一步加大不同区域社会经济的差距。

](2019·内蒙古联考)海绵城市通过建设下沉式绿地,将一部分雨水渗入地下,多余的水进入排水管道。

城市小区内可以通过建设下沉式绿地来收集多余的雨水,随后再慢慢排水,来缓解高频率集中式降水带来的内涝。

据此完成4~6题。

4.下列城市中,适于引进海绵城市概念的是( )A.乌鲁木齐B.包头C.郑州D.西宁5.建设下沉式绿地,主要作用是( )A.提高城市地表对雨水的含蓄能力B.减少城市水土流失C.防治城市土壤盐碱化D.维护城市生物多样性6.城市水循环受海绵城市建设影响最明显的环节是( )①地表径流②水汽输送③大气降水④下渗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4.C 5.A 6.B[第4题,依据材料,海绵城市建设的主要作用是缓解内涝。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二章 第2讲 城市化和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配套试题 中图版必修2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二章 第2讲 城市化和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配套试题 中图版必修2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章第2讲城市化和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配套试题中图版必修2一、选择题下图为广州市不同年份常住人口数量统计图。

读图回答1~2题。

1.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农村人口逐年下降B.2001年前城市人口增加主要源于当地农村人口的转化C.2001年后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加快D.广州未来的城市化速度将不断加快2.近年来引起广州城市化水平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

A.国家户籍政策的调整B.社会生产力的发展C.乡村基础设施的完善D.城市用地规模扩大解析第1题,从上图中可以看出,广州市的城市人口逐年增加,而农村人口在1983~1995年数量变化不大,2001年略微增加,之后迅速减少,2001年前城市人口的增加主要是外来务工人员的迁入。

2001年以后,该地区农村人口迅速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当地城市化速度加快,农村人口向城市移动加快。

2007年,广州市农村人口数量比原来小得多,其城市化速度将变慢。

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近年来广州市城市人口比重呈上升趋势,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得到发展,而乡村基础设施的完善可能会导致逆城市化现象的产生。

答案 1.C 2.B读“2005年我国东部沿海某市各圈层间人口净迁移模式图”,完成3~4题。

3.可知该市 ( )。

A.中心区和近郊区为人口净迁出区B.城市边缘区和远郊区为人口净迁入区C.城区边缘区人口净迁出量最大D.近郊区人口净迁入量最大4.可推测该市 ( )。

A.处于城市化初级阶段B.出现郊区城市化现象C.城市“空心化”现象明显D.城市人口规模逐渐减小解析第3题,根据图分析,近郊区为人口净迁入区;城市边缘区和远郊区为人口净迁出区;城市边缘区人口净迁出量远没有中心区多;近郊区人口净迁入量最大。

第4题,城市化初级阶段农村人口迁入城市中心区;城市“空心化”现象是逆城市化的表现,人口由城市迁往农村或小城镇,材料仅反映城市内各圈层的人口迁移,不能判断为逆城市化。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习题城市区位城市化及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习题城市区位城市化及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习题城市区位城市化及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基础题组读图,回答下面三题。

1.(2021北京东城期末)我国城市化开展最快的时段是( )A.1949—1955年B.1955—1965年C.1965—1975年D.1985—2021年2.(2021北京东城期末)有关我国城市化特点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城市人口散布较平衡B.已进入逆城市化阶段C.起步晚、开展快D.不同等级的城市开展平衡3.(2021北京东城期末)目前,我国城市化对自然天文环境的影响有( )①城市面积扩展,减缓热岛效应②水循环进程遭到搅扰③土地应用方式发作改动④生物多样性增加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城市是人类社会开展的产物,对天文环境影响很大。

回答下面两题。

4.(2021北京平谷一模)城市景观对城市气候的影响是( )A.城市修建和空中易吸收太阳辐射,使气温降低B.由于气温高,缺少水汽,降水增加C.在矮小修建物之间风速会削弱D.降水少,晴天多,日照强5.(2021北京平谷一模)人类经过改造下垫面能有效缓解〝热岛〞效应的措施是( )A.提高动力的应用率,改燃煤为燃气B.控制城市经济开展速度C.合理规划、规划城市修建D.适当限制城市人口6.(2021北京自主招生模拟)以下图展现了上海城市开展的历程,读图,回答以下效果。

(1)影响上海城市构成的最主要的区位要素是。

(2分)(2)上海城市开展进程反映了城市化三个标志: 、、。

(6分)(3)上海城市开展进程中,城乡人口比重的变化趋向是。

(4分)(4)这个进程被称为。

(2分)(5)上海城市开展对周边地域的积极影响表现为。

(2分)提升题组会展业是以会议、展览等活动带动相关产业开展的一种综合性产业。

以下图是〝北京市会展业功用区散布图〞。

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7.(2021北京西城二模)北京市会展业的优势区位条件有( )①依托首都城市职能,会展资源丰厚②城市中心区地域广阔,有开展空间③交通便利,基础配套设备比拟完善④科技力气雄厚,综合效劳水平较高⑤经济兴旺,环境承载力提升潜力大A.①④⑤B.②③④C.①②⑤D.①③④8.(2021北京西城二模)会展业又被称为〝城市树立的减速器〞,其作用主要表现为( )A.成为城郊农业开展的主要动力B.增强工业联络,促进工业集聚C.加快人、物、信息的活动,发明商机D.促使我国乡村人口向东部大城市迁移城市生态平安是指维护城市开展所需的生态环境能满足城市以后和未来开展需求的一种城市开展状况,是一个国度或地域生态平安的基础和中心。

【全优设计】2021高三地理(中图版)一轮复习考点规范练19 城市化、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

【全优设计】2021高三地理(中图版)一轮复习考点规范练19 城市化、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

考点规范练19城市化、地域文化与城市进展(2022四川绵阳检测)下图为湖南省1997—2009年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变化趋势图。

读图,完成第1~2题。

1.该省土地城镇化过程中,一般来说城市内部土地利用类型增加量最多的应是()A.商业用地B.交通用地C.住宅用地D.工业用地2.图中信息反映,该省1997—2009年城市化()A.过程失调B.速度变慢C.拉力减弱D.水平降低答案:1.C 2.A解析:第1题,城市内部功能分区中,一般住宅区面积最大,故城市内部土地利用类型以住宅用地为主,故其增加量最多。

第2题,图示土地城镇化速度总体超过人口城镇化速度,尤其是2006年前后差别最大,即消灭城市化过程不协调现象。

下图为世界及四个大洲城市化进展统计图。

读图,完成第3~4题。

3.该图反映()A.城市化水平与城市化速度呈负相关B.亚洲、非洲城市化速度较快C.亚洲、非洲总体处于城市化初期阶段D.欧洲、北美洲呈现逆城市化4.进展中国家快速城镇化过程中消灭了一些问题,下面描述与实际最不相符的是()A.无序扩张,环境质量下降B.交通拥堵,住房紧急C.训练配套滞后,学位不足D.劳动力紧缺,退休年龄推迟答案:3.B 4.D解析: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亚洲、非洲城市化进展速度较快,位于城市化进展的中期阶段。

欧洲、北美洲城市化水平高,目前进展速度较慢。

第4题,进展中国家一般人口增长速度较快,城市化过程中不存在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下表表示北京市城市与郊外的水循环相关数据,下图表示北京城不同历史时期雨洪径流变化状态图。

读图表,完成第5~6题。

5.图中最能反映当前北京城市雨洪径流变化状态的数码及表中X、Y的含义分别是()A.①;X表示城市中心区,Y表示郊外平原区B.②;Y表示城市中心区,X表示郊外平原区C.③;Y表示城市中心区,X表示郊外平原区D.④;X表示城市中心区,Y表示郊外平原区6.从水循环角度看,北京城市建设给市中心带来的问题及其应对措施正确的是()A.径流总量削减——从郊区调入地表水到市中心B.地下水位上升——适当扩大市区的绿地面积C.蒸发量和下渗量削减——推广使用渗水砖、扩大绿地面积D.降水量削减——削减建筑物的密度,把握城市进展规模答案:5.A 6.C解析:第5题,受“热岛效应”与“雨岛效应”影响,城市中心区的降水量比郊区大,故X表示城市中心区,Y表示郊外平原区。

2021版高考地理(中图版)一轮复习学案:第2部分 第6章 第2讲 城市化、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

2021版高考地理(中图版)一轮复习学案:第2部分 第6章 第2讲 城市化、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

第2讲城市化、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对应学生用书第142页)一、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1.城市化的概念(1)概念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人口、农村地域转化为城市地域、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

(2)表现①人口的集中⎩⎪⎨⎪⎧城市人口总量增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城市化水平指标)上升城镇数量增加,密度加大城镇规模扩大②地域的转换⎩⎨⎧城市建设用地扩展城市用地功能进一步分化土地景观发生较大变化③经济结构的变化: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变。

[特别提醒]由于发达国家目前大都进入了城市化后期成熟阶段,城市化水平较高,但速度已大大减慢;而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大部分处于加速发展阶段,因此发展中国家是目前世界城市化的主力。

2.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 (1)城市化进程加快。

(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进程不同。

①发达国家:城市化伴随工业化进行,城市人口比重高。

②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先于工业化,城市人口急剧膨胀。

(3)特大城市迅速发展:在发展中国家体现得最明显。

(4)出现了巨大的城市带。

二、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城市化问题①城市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垃圾污染等。

②城市交通问题:主要表现在交通阻塞、交通事故、停车问题等。

③城市住宅问题 ⎩⎨⎧发展中国家:多表现为住房紧张,存在贫民窟和棚户区发达国家:表现为市中心空房过多,形成贫民窟,市中心区逐渐衰落④城市社会问题:主要表现为就业、贫困、种族歧视和社会争端等。

(2)解决措施:主要有控制城市规模、进行合理规划、加强城市管理等途径。

2.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1)地域文化:是人类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的,是人类活动的产物。

(2)对城市的影响。

表现:城市建筑、交通工具以及道路、饮食、服饰、居民心理、习俗等方面。

[知识拓展] 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主要措施(1)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建设卫星城,开发新区,分散大城市人口和职能。

【高优设计】2021高考地理(中图版)一轮复习考点规范练19 城市化、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

【高优设计】2021高考地理(中图版)一轮复习考点规范练19 城市化、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

考点规范练19城市化、地域文化与城市进展一、选择题(2021福建福州一模)图1和图2分别是我国东部某省城市人口比重变化示意图和三大产业构成示意图,完成第1~3题。

图1图21.该省城市化进程目前已处于()A.初期阶段B.中期阶段C.后期阶段D.衰落阶段2.该省近20年城市化进程对就业增加的贡献()A.农业>工业>服务业B.工业>农业>服务业C.服务业>工业>农业D.工业>服务业>农业3.因城市化进程需要对郊区农地进行征收。

下列征地补偿标准最高的农地可能是()A.林地B.牧草地C.水稻田D.花卉地下图为世界及四个大洲城市化进展统计图。

读图,完成第4~5题。

4.该图反映()A.城市化水平与城市化速度呈负相关B.亚洲、非洲城市化速度较快C.亚洲、非洲总体处于城市化初期阶段D.欧洲、北美洲呈现逆城市化5.进展中国家快速城市化过程中消灭了一些问题,下面描述与实际最不相符的是()A.无序扩张,环境质量下降B.交通拥堵,住房紧急C.训练配套滞后,学位不足D.劳动力紧缺,退休年龄推迟(2021安徽合肥二模)下图为1998年和2006年江苏省1个副省级市和12个地级市城市化水平分布图。

读图,完成第6题。

6.图示反映()A.1998年苏北地区处在城市化的中期阶段B.2006年部分市已进入城市化的后期阶段C.全省由南方向北方城市化水平渐渐降低D.苏南地区的城市化速度在全省是最快的读我国1982~2007年土地城市化和人口城市化对比关系图,完成第7~8题。

7.1982~2007年,我国()A.城市人口正渐渐削减B.土地城市化与人口城市化变化趋势相反C.城市化水平增速缓慢D.总体看,城市面积增幅大于城市人口增幅8.图示信息显示,1982~2007年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A.城市人口过快增长B.交通拥堵日益加重C.土地资源铺张严峻D.环境污染逐步加剧(2021北京模拟)香港的新市镇工程将曾经临海的渔村,建成了“水泥森林”般的住宅区。

2021高考中图版地理一轮复习讲义: 第6章 第2讲 城市化 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

2021高考中图版地理一轮复习讲义: 第6章 第2讲 城市化 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

第2讲 城市化 地域文化与城市开展本讲复习脉络:考点分层突破:考点一| 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知识类考点——由浅入深 逐层突破1.城市化的概念 (1)定义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域转化为城市地域、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

(2)表现①人口的集中⎩⎨⎧城市人口总量增加占总人口的比重(城市化水平指标)上升城镇数量增加,密度加大城镇规模扩大②地域的转换⎩⎨⎧城市建立用地扩展城市用地功能进一步分化土地景观发生较大变化③经济构造的变化:由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变。

2.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1)城市化进程加快。

(2)兴旺国家和开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进程不同①兴旺国家:城市化伴随工业化进展,城市人口比重高。

②开展中国家:城市化先于工业化,城市人口急剧膨胀。

(3)特大城市迅速开展:超大城市主要分布在开展中国家。

(4)出现了巨大的城市带。

图文助记1.郊区城市化2.逆城市化1.城市化进程的时间差异从世界各国的城市化进程来看,世界城市化进程的时间差异如下列图所示:2.城市化进程的空间差异社会经济开展水平的差异直接导致城市化的地区差异,因此城市化在兴旺国家与开展中国家表现出不同的进程。

具体差异见下表:国家类型比拟工程兴旺国家开展中国家起步时间早晚 早(英国最早,从18世纪中叶开场)晚(20世纪中叶以来) 原因工业化早国家独立较晚,工业化晚目前速度快慢 趋缓(甚至停滞)快原因城市化已推进到相对成熟阶段民族经济开展,人口增长迅速 城市人 口比重 大小 大(70%以上)小(不到40%)原因 起步早,城市化水平高 起步晚,城市化水平低 城市化表 现及原因表现 逆城市化现象 城市开展不合理原因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郊区根底设施完善 城市经济畸形开展,人口增长快,农村劳动力过剩3.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的区别(1)郊区城市化:指城市表现为人口、工业、商业等从城市中心向郊区迁移,中心区人口绝对数量下降的现象。

一般发生在城市开展的加速阶段,主要发生在开展中国家。

2021版高考地理(中图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16讲 城市的空间结构 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

2021版高考地理(中图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16讲 城市的空间结构 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

第16讲城市的空间结构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一、城市的空间结构1.城市的空间结构(1)概念:指构成城市的各要素在空间上的位置及其组合状况。

(2)主要功能区功能区形态特征位置中心商务区占地面积小,呈点状分布交通便利、通信发达,商业活动繁忙;昼夜人口数量变化大;建筑物高大稠密一般位于城市中心部位住宅区集聚成团块状,占地面积大,工业化后出现分化建筑质量上,中高级与低级住宅区分化;位置上,中高级与低级住宅区背向发展中高级住宅区城市外缘,与高坡、文化区、行政区相联系低级住宅区内城、工业区附近,与低地、工业区相联系商业区占地面积小,呈点状或条状分布交通便捷,人流量大,地价高,土地利用集约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街角路口工业区集聚成片向城市外缘移动,并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市区外缘、交通干线两侧2.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1)地域文化是人类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的,是人类活动的产物。

(2)对城市的影响①表现:城市建筑、交通工具以及道路、饮食、服饰、居民心理、习俗等方面。

②实例分析——以城市建筑为例a.建筑布局:美国大城市中心多是摩天大楼;欧洲高层建筑大多位于城市中心区外围。

b.建筑风格中国:宫廷中多楼、台、亭、阁,民居有四合院。

西方:宫廷中有喷泉、雕塑,民居中花园、洋房、绿篱、草地特征明显。

二、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1.城市规模与城市地域分化城市规模越大,其地域结构的分化越明显。

一般大城市的市中心形成商业区,工业外迁,在居住区外围形成郊区工业区。

2.城市规模与服务功能3.影响城市等级与服务范围的因素城市等级提高和服务范围扩大需要的基本条件:优越的地理位置、发达的交通或丰富的资源条件支撑,另外人口条件也是影响因素之一。

如下表所示:影响因素影响表现地理位置地理位置优越,腹地广阔,服务范围大,发展条件优越,潜力大优越的地理位置能极大地提高城市等级,扩大城市服务范围资源条件位于资源丰富地区的城市,能够获得支撑城市进一步发展的资源条件为城市发展提供丰富的物质(如粮食、副食品)条件、劳动力条件、城市用地等交通条件位于交通枢纽上的城市,能够通过便利的交通为更远的居民提供服务,使其服务范围扩大铁路枢纽城市、公路枢纽城市、港口城市等人口条件城市为服务区的居民提供商品和服务,服务人口要达到门槛人口位于人口稠密地区的城市服务范围相对较小;位于人口稀少地区的城市服务范围相对较大微点1城市功能分区≠城市用地类型城市功能分区和城市用地类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比如商业用地不等同于商业区,商业用地是指商业活动占用的土地,而商业区中除了商业活动外,还有其他活动,即用地类型除了商业用地外,还有住宅用地、交通用地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后限时集训18 城市化、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对应学生用书第347页)一、选择题图甲是1978~2011年我国城镇化率与三大产业就业比重变动图,图乙是我国城镇化率与GDP增速变动图。

读图,完成1~3题。

1.图甲中表示城镇化率的是( )A.①B.②C.③D.④2.据图推断 ( )A.1978~2011年第二产业就业比重一直高于第三产业B.1978~2011年城镇化率增速与GDP增速始终呈正相关C.1978~2011年产业结构整体上不断优化D.2011年第一、二产业就业比重相同3.当前,我国大城市不堪重负,中小城市发展滞后,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或影响是( ) A.区域产业发展、公共资源配置均衡B.户籍制度改革迟缓C.国家政策倾斜差异大D.区域社会经济差距增大1.D 2.C 3.D [第1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加快,2011年我国城市化处于中期阶段(城镇化率超过50%);产业结构中第一产业比重不断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不断上升,且第三产业上升速度较快。

因此,图中①代表第一产业,②代表第二产业,③代表第三产业,④代表城镇化率。

第2题,1978~2011年,第一产业就业比重不断下降,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不断上升,且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上升速度较快,反映出产业结构整体上不断优化,C对。

第3题,区域产业发展、公共资源配置等不均衡是造成城市发展差异的主要原因;户籍制度改革迟缓对大中小城市发展都有一定的影响;在国家政策层面,政府对大中小城市的倾斜差异小,甚至更倾向于鼓励加快中小城市的发展;城市发展差异可能会进一步加大不同区域社会经济的差距。

]随着中国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城市新区建设和旧城改造衍生出一系列城市剥夺现象。

例如,医疗教育设施等资源空间配置的不合理;生活服务设施空间发展的不均衡;快速交通建设产生的局部噪音干扰等。

城市居住环境剥夺现象是城市化过程中由于政府政策和市场排斥的作用,某些区域(如居住小区)对城市绿地空间、公共服务设施、生活和商业设施等具有较低的可获得性。

下图示意郑州市城市剥夺现象分布状况。

据此完成4~6题。

4.城市居住环境剥夺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城市生产力水平低B.城市化速度过快C.逆城市化现象明显D.城市劳动力不足5.郑州各项设施建设最完善的是( )A.二七区B.管城回族区C.惠济区D.金水区6.对于噪声环境剥夺型城区,应( )A.限制人员通行B.加强隔离墙建设C.禁止工程建设D.减少工业生产4.B 5.D 6.B [第4题,从材料可以看出,城市居住环境剥夺现象是城市服务功能不能满足城市居民需要而产生的,因此其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城市化速度过快,城市基础设施和服务不能满足居民需求。

第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郑州市金水区基本属于无剥夺型区域,即其各项设施和服务基本满足居民需求,表明其设施建设最为完善。

第6题,噪音主要是由交通、城市建设、工业生产产生的,限制人员通行、禁止工程建设、减少工业生产虽然会减少噪音,但是会影响居民正常的生活、生产,不可取;通过修建隔离墙可以降低噪声对居民的影响。

]十九大报告中提到了开展创建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和绿色出行等行动。

城市森林花园被誉为“住房4.0”,在建筑设计中每家都有单独的庭院,外墙长满绿色植物,还有一处两层楼高的空中室外私人小院及一块几十平方米的土地,可种树、种花、种菜、遛狗、养鸟等。

城市森林花园一处建筑就相当于一片森林,使住在繁华城市中心的人们实现“回归大自然”的梦想。

读“住房3.0”和“住房4.0”景观对比图,完成7~8题。

7.建设“住房4.0”可以 ( )①增加城市绿地②促进城市化深度发展③改善城市居民居住环境④改善市内大气环境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8.从大气循环和水循环的角度看,“住房4.0”可以( )①减轻城市热岛效应②增大城市风强度③增加城市地下径流④增加城市空气湿度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7.B 8.C [第7题,建设“住房4.0”可以增加城市绿地,绿地的调节功能可以改善城市居民居住环境、改善市内大气环境,但由于建筑不占用陆地实体空间,因此不能促进城市化深度发展。

第8题,“住房4.0”增加了绿地,可以减轻城市热岛效应、增加城市空气湿度;减小城市风强度,对城市地下径流影响较小。

]新城市主义是20世纪90年代初针对北美城市化问题而形成的一种城市规划和发展理念。

新城市主义主张建立以公共交通为中枢的步行化城区,即以公交站点为中心,以400~800 m(5~10分钟步行距离)为半径,建立集工作、商业、文化、教育、高居住密度等功能为一体的城区,以实现各个城市组团紧凑布局的协调发展模式。

下图示意新城市主义理念下的步行化城区。

据此完成9~11题。

9.新城市主义理念下,步行化城区建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重点解决城市( )A.向郊区的无限度蔓延B.人口集聚带来的就业困难C.基础设施的年久失修D.房价昂贵导致的住房紧张10.步行化城区的规划设计适宜于( )A.小城镇的远期人口规划B.中等城市的产业结构调整C.大城市的旧城改造项目D.城市群的合理布局11.步行化城区对外联系的交通方式,带来的有利影响是( )A.满足城区居民的多种需求B.尊重传统独特的建筑风格C.密布商业网点,发展中心商务区D.避免交通拥堵,减少环境污染9.A 10.C 11.D [第9题,新城市主义理念下,步行化城区建成集工作、商业、文化、教育、高居住密度等功能为一体的城区,以实现各个城市组团紧凑布局的协调发展模式。

高密度、紧凑布局,说明建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重点解决城市向郊区的无限度蔓延。

不能解决人口集聚带来的就业困难、基础设施的年久失修、房价昂贵导致的住房紧张问题。

第10题,新城市主义是20世纪90年代初针对北美城市化问题而形成的一种城市规划和发展理念。

步行化城区的规划设计是为了解决城市化问题,适宜于大城市的旧城改造项目。

城市规模越大,城市化问题越严重,主要针对的是大城市。

城市内规划,不是城市群的合理布局。

第11题,步行化城区对外联系的交通方式,以公交站点为中心,带来的有利影响是避免交通拥堵,减少环境污染。

公交是客运,不能满足城区居民的多种需求。

与尊重传统独特的建筑风格无关。

集多功能为一体的城区,没有中心商务区。

]二、非选择题12.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存在相关性。

中国城市化进程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图1示意我国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的演变路径(图中数据经某种标准化处理所得,数据并不是城市化率和人均GDP的绝对数据值)。

图2为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象限图,图中将二者关系划分为四种基本类型。

(1)读图1,简述1965~2005年我国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演变的特点。

(2)结合图1、图2,判断1965~2005年我国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二者之间关系的类型,并说明该类型的主要特点。

(3)评价1995年后我国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间的关系,并提出改进措施。

[解析] 第(1)题,图1中显示,1965~1975年间,城市化率和人均GDP处于下降状态,说明城市化进程缓慢,1975年以后,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

第(2)题,从整体上看,1965~2005年间我国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二者之间关系为低级协调型。

第(3)题,经济发展快,城市化进程快,二者之间应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应防止二者之间的不协调发展。

[答案] (1)特点:1965~1975年,城市化率和人均GDP处于下降状态,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水平缓慢。

1975~1995年,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水平均稳步回升。

1995~2005年,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水平显著上升,城市化进程增速加快。

(2)低级协调型;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3)经济发展带来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又加速了经济发展。

1995年后城市化速度远快于经济发展速度,导致我国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并不协调。

这种不协调可能造成城市人口过度密集、地价过快上涨、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城市环境恶化等问题。

措施:加快经济发展,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合理控制城市人口过快增长,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13.(2019·河北省石家庄市模拟)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南宁市位于以邕江河谷为中心的盆地之中,盆地向东开口,南、北、西三面均为山地围绕,河流汇集于盆地形成向心状水系。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南宁市城市热岛效应显著增强,对城市发展产生的负面影响日益突出。

南宁市从城市总体规划角度构建城市降温通道,以期缓解与减轻城市热岛效应。

下图示意南宁市降温通道实施规划。

(1)阐释南宁市降温通道缓解热岛效应的基本原理。

(2)指出南宁市降温极核和降温节点的分布特点,并推测其土地利用类型。

(3)说明降温极核除降温功能之外的生态社会效益。

(4)除建设降温通道外,请你再为南宁提出三种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措施。

[解析] 第(1)题,降温通道缓解热岛效应的基本原理主要从河水与道路的比热容差异、增强通风性等方面分析。

第(2)题,读图可知,降温极核主要分布在城市边缘,应主要是农业用地、水利设施用地、公园与绿化用地。

降温节点主要分布在城市内部,应主要是城市公园与绿化用地。

第(3)题,由上题可知,降温极核主要是农业用地、水利设施用地、公园与绿化用地,除了降温功能之外,还能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保护生物多样性、发展旅游业等。

第(4)题,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措施很多,主要有减少人为热的排放;加大建筑物的反射率;铺设透水砖,储存雨水,降低路面温度;提高能源利用率,发展循环经济;控制人口规模,建设卫星城等。

[答案] (1)南宁市的一级降温通道由邕江水系和城市主干道组成。

邕江水体比热容大于混凝土和柏油路面,两者吸收相同热量,温度上升幅度不同,形成温差,加大了热力环流的循环速度,起到降温效果;河流又可以通过蒸发降温,并可将部分热量带出城外,使城区温度降低。

降温通道可以将郊区凉爽的风引入城区,从而缓解热岛效应。

(2)降温极核主要分布在城市边缘;降温节点主要分布在城市内部。

降温极核用地:农业用地、水利设施用地、公园与绿化用地。

降温节点用地:城市公园与绿化用地。

(3)能够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保护生物多样性,为南宁市提供青山绿水的宜居环境,成为城市居民节假日旅游的目的地,游览功能显著。

(4)措施:提高建筑物隔热材料的质量,减少空调使用量,减少人工热的排放;建筑物淡色化,以增加太阳辐射的反射量;用透水砖铺设人行道,以储存雨水,降低路面温度;提高能源利用率,改燃煤为燃气;节能减排,提倡低碳生活,发展循环经济;控制城市的人口和用地规模,积极建设卫星城等。

(任答三种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