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18城市化、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中图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后限时集训18 城市化、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

(对应学生用书第347页)

一、选择题

图甲是1978~2011年我国城镇化率与三大产业就业比重变动图,图乙是我国城镇化率与GDP增速变动图。读图,完成1~3题。

1.图甲中表示城镇化率的是( )

A.①B.②

C.③D.④

2.据图推断 ( )

A.1978~2011年第二产业就业比重一直高于第三产业

B.1978~2011年城镇化率增速与GDP增速始终呈正相关

C.1978~2011年产业结构整体上不断优化

D.2011年第一、二产业就业比重相同

3.当前,我国大城市不堪重负,中小城市发展滞后,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或影响是( ) A.区域产业发展、公共资源配置均衡

B.户籍制度改革迟缓

C.国家政策倾斜差异大

D.区域社会经济差距增大

1.D 2.C 3.D [第1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加快,2011年我国城市化处于中期阶段(城镇化率超过50%);产业结构中第一产业比重不断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不断上升,且第三产业上升速度较快。因此,图中①代表第一产业,②代表第二产业,③代表第三产业,④代表城镇化率。第2题,1978~2011年,第一产业就业比重不断下降,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不断上升,且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上升速度较快,反映出产业结

构整体上不断优化,C对。第3题,区域产业发展、公共资源配置等不均衡是造成城市发展差异的主要原因;户籍制度改革迟缓对大中小城市发展都有一定的影响;在国家政策层面,政府对大中小城市的倾斜差异小,甚至更倾向于鼓励加快中小城市的发展;城市发展差异可能会进一步加大不同区域社会经济的差距。]

随着中国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城市新区建设和旧城改造衍生出一系列城市剥夺现象。例如,医疗教育设施等资源空间配置的不合理;生活服务设施空间发展的不均衡;快速交通建设产生的局部噪音干扰等。城市居住环境剥夺现象是城市化过程中由于政府政策和市场排斥的作用,某些区域(如居住小区)对城市绿地空间、公共服务设施、生活和商业设施等具有较低的可获得性。下图示意郑州市城市剥夺现象分布状况。据此完成4~6题。

4.城市居住环境剥夺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城市生产力水平低B.城市化速度过快

C.逆城市化现象明显D.城市劳动力不足

5.郑州各项设施建设最完善的是( )

A.二七区B.管城回族区

C.惠济区D.金水区

6.对于噪声环境剥夺型城区,应( )

A.限制人员通行B.加强隔离墙建设

C.禁止工程建设D.减少工业生产

4.B 5.D 6.B [第4题,从材料可以看出,城市居住环境剥夺现象是城市服务功能不能满足城市居民需要而产生的,因此其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城市化速度过快,城市基础设施和服务不能满足居民需求。第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郑州市金水区基本属于无剥夺型区域,即其各项设施和服务基本满足居民需求,表明其设施建设最为完善。第6题,噪音主要是由交通、城市建设、工业生产产生的,限制人员通行、禁止工程建设、减少工业生产虽然会减少噪音,但是会影响居民正常的生活、生产,不可取;通过修建隔离墙可以降低噪声对居民的影响。]

十九大报告中提到了开展创建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和绿色出行等行动。城市森林花园被誉为“住房4.0”,在建筑设计中每家都有单独的庭院,外墙长满绿色植物,还

有一处两层楼高的空中室外私人小院及一块几十平方米的土地,可种树、种花、种菜、遛狗、养鸟等。城市森林花园一处建筑就相当于一片森林,使住在繁华城市中心的人们实现“回归大自然”的梦想。读“住房3.0”和“住房4.0”景观对比图,完成7~8题。

7.建设“住房4.0”可以 ( )

①增加城市绿地②促进城市化深度发展③改善城市居民居住环境④改善市内大气环境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④

8.从大气循环和水循环的角度看,“住房4.0”可以( )

①减轻城市热岛效应②增大城市风强度③增加城市地下径流④增加城市空气湿度

A.①②B.③④

C.①④D.②③

7.B 8.C [第7题,建设“住房4.0”可以增加城市绿地,绿地的调节功能可以改善城市居民居住环境、改善市内大气环境,但由于建筑不占用陆地实体空间,因此不能促进城市化深度发展。第8题,“住房4.0”增加了绿地,可以减轻城市热岛效应、增加城市空气湿度;减小城市风强度,对城市地下径流影响较小。]

新城市主义是20世纪90年代初针对北美城市化问题而形成的一种城市规划和发展理念。新城市主义主张建立以公共交通为中枢的步行化城区,即以公交站点为中心,以400~800 m(5~10分钟步行距离)为半径,建立集工作、商业、文化、教育、高居住密度等功能为一体的城区,以实现各个城市组团紧凑布局的协调发展模式。下图示意新城市主义理念下的步行化城区。据此完成9~11题。

9.新城市主义理念下,步行化城区建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重点解决城市( )

A.向郊区的无限度蔓延

B.人口集聚带来的就业困难

C.基础设施的年久失修

D.房价昂贵导致的住房紧张

10.步行化城区的规划设计适宜于( )

A.小城镇的远期人口规划

B.中等城市的产业结构调整

C.大城市的旧城改造项目

D.城市群的合理布局

11.步行化城区对外联系的交通方式,带来的有利影响是( )

A.满足城区居民的多种需求

B.尊重传统独特的建筑风格

C.密布商业网点,发展中心商务区

D.避免交通拥堵,减少环境污染

9.A 10.C 11.D [第9题,新城市主义理念下,步行化城区建成集工作、商业、文化、教育、高居住密度等功能为一体的城区,以实现各个城市组团紧凑布局的协调发展模式。高密度、紧凑布局,说明建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重点解决城市向郊区的无限度蔓延。不能解决人口集聚带来的就业困难、基础设施的年久失修、房价昂贵导致的住房紧张问题。第10题,新城市主义是20世纪90年代初针对北美城市化问题而形成的一种城市规划和发展理念。步行化城区的规划设计是为了解决城市化问题,适宜于大城市的旧城改造项目。城市规模越大,城市化问题越严重,主要针对的是大城市。城市内规划,不是城市群的合理布局。第11题,步行化城区对外联系的交通方式,以公交站点为中心,带来的有利影响是避免交通拥堵,减少环境污染。公交是客运,不能满足城区居民的多种需求。与尊重传统独特的建筑风格无关。集多功能为一体的城区,没有中心商务区。]

二、非选择题

12.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存在相关性。中国城市化进程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图1示意我国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的演变路径(图中数据经某种标准化处理所得,数据并不是城市化率和人均GDP的绝对数据值)。

图2为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象限图,图中将二者关系划分为四种基本类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