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区别历史事件的直接原因、主要原因、根本原因

合集下载

历史选择题中“根本原因”的解题技巧

历史选择题中“根本原因”的解题技巧

历史选择题中“根本原因”的解题技巧历史选择题中“根本原因”的解题技巧河北省博野中学徐辉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会出现数不清的大小历史现象、历史事件,它们的出现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在导致这些历史现象的原因中,有一个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那就是根本原因。

下面就如何在选择题中规定根本原因谈一谈一些技巧。

判定历史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有以下几种方法:一、从比较四个选项的关系上判定:原则上是看哪个选项能够导致或决定其它三个选项,那么它就是根本原因。

例:致使《天朝田亩制度》既具有革命性又具有空想性的根本原因在于:A太平天国的斗争策略决定的B当时紧张的军事斗争形势决定的C小农经济的社会地位决定的D太平天国内部尖锐斗争决定的解析:在以上四个选项中,C导致并决定A和D两项,而B项是客观条件可以排除,所以C为根本原因。

二、从知识内容上判定,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况:1、决定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进程的根本原因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例:决定人类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根本原因是:A政治制度的不断成熟、完善B人们思想观念的进步C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D历史英雄人物的推动解析:四个选项中都是人类历史进步的原因,只有C是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所以只能选C。

2、涉及社会政治、军事、经济、思想、文化等各方面的问题,经济因素是根本原因。

例:推动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根本原因是:A新文化运动的推动B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C十月革命的推动D无产阶级的壮大解析:四个选项中A是文化因素,B是经济因素,C是外来因素,D是政治因素,所以应先B。

3、只涉及政治方面的历史事件的根本原因则是由其阶段属性决定的。

例:新三民主义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有原则区别的根本原因是:A两党的目标不同B两党的性质不同C两党的指导思想不同D两党的革命任务不同这是一道只涉及政治方面的问题,应该从两党的阶段属性去分析。

三、根据认识论的基本观点去判定根本原因。

如主观原因与客观原因相比,主观原因为根本原因;内因与外因相比,内因为根本原因。

根本原因与主要原因学法指导

根本原因与主要原因学法指导

根本原因与主要原因的区别
两者的区别在于: “根本原因”在语言表达较为抽象,分析时一般可从人类 社会的基本矛盾、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内因和外 因的关系、历史事件或政权的性质(或阶级本质)等方面 入手; “主要原因”在语言表达上较为具体,分析时一般从具体 史实入手,通过对多种因素不同作用或地位的认真比较得 出正确结论。 有些“最主要原因”与“根本原因”并没有实质上的不 同,其区别在于,“根本原因”是从原因的性质上说明其 重要性,“最主要原因”是从原因的地位重要性来确定的。
学法指导系列地位、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带 有必然性的客观原因,一般应从历史事件的本质和深层次 因素(如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阶级 本质等)的角度分析。
直接原因:指直接引起事件爆发的原因,常常是偶然事件, 只能起到加速或延缓历史进和的作用,不能改变历史发展 的必然趋势和客观规律。 主要原因:是指一定历史条件下导致该事件发生的诸多现实 的、具体的因素中起决定作用或决定性作用的原因。

巧妙区别历史事件的直接原因、主要原因、根本原因资料

巧妙区别历史事件的直接原因、主要原因、根本原因资料

历史事件的直接原因、主要原因、根本原因有何区别一.主要原因与根本原因的区别【方法指导】比如:1、一座木制房屋,突然来了大洪水,大洪水冲倒了这座木屋。

问曰:木屋倒了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答曰:大洪水冲它的。

问曰:木屋倒了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答曰:这种木制结构的小屋稳定性不是很强。

2、一座木制房屋,突然来了大卡车,大卡车冲倒了这座木屋。

问曰:木屋毁了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答曰:大卡车冲它的。

问曰:小屋毁了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答曰:这种木制结构的小屋稳定性不是很强。

3、一座木制房屋,年代久远,没有修葺,一天,它倒了。

问曰:木屋毁了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答曰:小木屋年代久远,腐坏了倒的。

问曰:小屋毁了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答曰:这种小屋是木制的,木制品有一定的易腐性。

(注:为了简化,上面的题目没有给出各种条件下小木屋倒了的各种原因。

)如果以上答案没有多大问题的话,我们大致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1、主要原因是指引起事物发生变化的各种原因中起主要作用的原因,根本原因是指引起事物发生变化的各种原因中本质性的原因;应当指出的是有些“最主要原因”与“根本原因”并没有实质上的不同,其区别在于,“根本原因”是从原因的性质上说明其重要性,“最主要原因”是从原因的地位重要性来确定的。

2、根本原因在语言表达较为抽象,就以上的题目来看,有了相应的根本原因,这个小木屋迟早会倒掉,除非谁去改变小木屋的某些性质。

主要原因在语言表达上较为具体,分析时一般从具体史实入手,通过对多种因素不同作用或地位的认真比较得出正确结论。

就以上的题目来看,没有这个主要原因,小木屋当时就不会倒。

3、主要原因可能是内因,也可能是外因。

根本原因一定是内因。

【例题释疑】考查“根本原因”的选择题,此类试题我们可从以下几方面解答。

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原理分析。

社会发展的两个基本矛盾,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引起社会变化和发展的根本原因。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关系的建立、规模、发展、性质和变革,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归根到底就会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和发展的要求;但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又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的发展时,就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时,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历史事件的直接原因.主要原因.根本原因的区别

历史事件的直接原因.主要原因.根本原因的区别

历史事件的直接原因.主要原因.根本原因的区别历史事件的直接原因、主要原因、根本原因的区别在历史选择题的应考过程中,最易出错的莫过于对设问直接原因、主要原因、根本原因之类题目的分别了。

此类问题本就十分复杂:虽然概念不同,但其外延却有重合之处。

也即有些根本原因也是主要原因,有些直接原因也同是主要原因。

想要解决此类问题,一是要弄清基本概念,再是反复练习此类题目,之外别无他法。

一、直接原因:它往往是表面现象的一种,是指不经过任何中间事物或中间环节而导致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

例1、1933年,中共临时中央从上海迁到中央根据地的直接原因是:A、帮助红军反围剿的需要;B、党的工作重心转移的需要;C、总书记向忠发叛变,临时中央在上海无法立足;D、为了推动根据地的建设;答案是C。

但此答案同是主要原因。

因为当时党中央的主要领导人都受左倾思想影响严重,注意力仍主要集中在城市,就他们对毛泽东在湘赣地区的做法而言,也并不完全认可,后来到根据地后,不但没能推动根据地的建设,反而给根据地的发展带来了巨大损失。

例2、孙中山发起“二次革命”的直接原因是:A、“宋教仁案”;B、袁世凯专制独裁;C、袁世凯镇压国民党;D、袁世凯削弱革命军。

答案是C。

在此题中,A为“导火线”,B为根本原因。

如果不是袁世凯镇压国民党在先,而是“宋案”一发生国民党就起来反抗,那么直接原因就是“宋案”了。

二、主要原因:是指在各种原因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

它既可以是经济因素,也可以是政治因素,也可以是其他方面。

例1:西晋能完成统一的主要原因是:A、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B、南方战乱不断;C、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D北方少数民族的南迁。

此题答案为C。

例2、张择端能画出《清明上河图》这样的千古名画的主要原因是:A、当时绘画题材多;B、张择端有高超的画技;C、当时城市手工艺和商业的繁荣;-1-D、当时人民对这种风俗画的需求;答案为B。

绘画题材和风格是会受时代的局限,但能有如此宏篇佳构流传的却不是其他什么人,而只有张择端,这说明是他主观努力的结果。

历史事件基本要素释义及辨析

历史事件基本要素释义及辨析

历史事件基本要素释义及辨析作者:徐霖来源:《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2009年第05期历史学科解题的关键在于读懂题目,而题目的设问其实就是构成历史事件的某些要素,如问“某事件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主要影响是什么?实质是什么?”等等。

所以,“教”与“学”都必须首先明了各要素的含义及其区别和联系,否则,既不能全面、深刻理解历史事件,也不能在应试中理解题目的设问,也就不能正确、全面回答问题。

这里,笔者对此作一粗浅阐述,仅供师生在教学和解题时参考。

一、“为什么”类1.背景:对人物、事件起作用的历史情况或现实环境。

背景一般包含某事发生的原因、条件和目的等要素。

背景有时隐藏在“导语”甚至别的章节里,这就需要师生善于挖掘知识并使之融会贯通,不至于造成疏漏。

譬如必修一中“古希腊的民主政治”中“梭伦改革”的背景一定要结合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中“梭伦改革”的相关史实加以整合和理解。

2.原因:造成某种结果或引起另一事件发生的条件。

一般情况下它有根本原因(根源)、主要原因、客观原因、主观原因、直接原因(导火线)、目的等之分,有时又可分为历史原因、现实原因、国际原因、国内原因等,还可以分为经济、政治、思想文化、阶级、军事原因等。

3.根源:使事物发生的根本原因。

4.根本原因:导致事物发生、发展的最本质因素。

通常根源即根本原因,多表现为主观原因、经济原因(生产力、生产关系)、阶级或国家利益。

如“孙中山将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的根本因素是“孙中山坚持民主革命的精神”;“商鞅变法”成功的根本原因是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顺应了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美国敌视新中国的根本原因是维护美国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而不能简单地说成是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

5.主要原因:诸多因素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

主要原因未必就是根本原因,是否一致要看具体题目。

如“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原因是“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侵略”,这里的主要原因我们不表述为根本原因。

根本原因与最主要原因

根本原因与最主要原因

根本原因与最主要原因,主要原因等的区别在我们日常的历史学习过程中,经常会有很多同学把历史事件中的各种原因区分不清。

如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义和团运动失败的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等等,如果对事件各种原因的内涵和分类理解不清的话,在分析原因时往往就会无从下手,或把各种原因混为一谈,使得做题的正确率非常低。

下面就历史事件原因的内涵及分类进行辩析和探讨,希望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历史事件原因的分类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特征,从事件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就会有不同的原因。

在日常的历史学习过程中,经常遇到的有以下几种类型。

1、历史事件中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根本原因是指导致事物发生变化的根源或者导致事物发生变化的最本质的原因,在影响历史发展的诸多因素中,带有必然性的东西,在历史进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

这种因素是一种历史的客观存在,它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它反映着客观历史规律的要求。

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阶级本质及影响历史事物的主要矛盾等多个角度来分析和探讨历史事件的根本原因。

我们在世界历史教学中学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德意志的统一、日本的明治维新等内容时,就可以发现它们的根本原因都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了,而原有的旧制度、老思想却阻碍其快速发展,即随着经济基础的变化,就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上层建筑。

换言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引起这些国家发生社会变化和发展的根本原因。

又如: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这些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革命派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失败的根本原因都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这是从阶级本质上来分析的。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人物所在的阶级、政党对于历史事件不仅有深刻的影响,能延缓或加速历史进程,而且起决定性作用。

与根本原因相对应的是直接原因,直接原因就是具体原因。

直接原因是指导致事件发生的直接因素,是指对事物的发生发展起到最直接的推动,并直接促成其发生的原因,它往往是一种表面现象,事件发生的导火线通常就是直接原因。

关于历史事件中“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主要原因”等原因的解题技巧

关于历史事件中“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主要原因”等原因的解题技巧

关于历史事件中“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主要原因”等原因的解题技巧根本原因是指导致事物发生变化的根源或者导致事物发生变化的最本质的原因,在影响历史发展的诸多因素中,带有必然性的,在历史进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

这种因素是一种历史的客观存在,它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它反映着客观历史规律的要求。

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阶级本质及影响历史事物的主要矛盾等多个角度来分析和探讨历史事件的根本原因。

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所以有关生产关系变化的根本原因就是生产力的发展,上层建筑变化的根本原因就要从经济基础中去找。

例1.19世纪六、七十年代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运动广泛开展的根本原因是A.资本主义的发展已经成为时代潮流 B.封建专制制度不能适应资本主义发展C.工业革命在欧美的广泛开展 D.资产阶级经济力量壮大要求掌握政权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是指生产关系的变化,根据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其变化的根本原因就是生产力的发展,可见正确答案是C。

例2.鸦片战争前夕,清政府奉行“闭关锁国”政策的根本原因是A.清朝统治者闭目塞听,愚昧无知 B.清朝统治者为了维护其统治地位C.中国社会自然经济居统治地位D.中国社会“物产丰盈”,不必借外洋货物以通有无我们知道,清政府的政策是有关上层建筑内容,决定它的当然是与其对应的经济基础。

这样我们就找到了正确答案C。

二、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所以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的根本原因。

这样,我们在判断文学、艺术、思想等社会意识的根本原因时,就要从政治、经济、军事、民族关系等社会存在上找答案。

例3.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根本原因是A.战争频繁B.新兴地主的产生 C.社会大剧变D.群雄并立的需要百家争鸣是说社会意识方面的问题,根本原因就要从社会存在中找,D也是社会意识,故先排除。

A与B、C都是社会存在,当时的社会的典型特点就是社会大剧变,A与B不够全面,故选C。

如何引导学生辨别“历史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

如何引导学生辨别“历史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

如何引导学生辨别“历史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一、让学生掌握足够的历史基础知识基础知识,就像是盖房子要打地基一样,没有坚实牢固的地基,房子就没有稳定性。

基础知识是最基本的知识技能,是思考理解问题的基本依据。

掌握基础知识的程度越高,理解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就越强。

离开了对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的掌握,研究和分析问题就只能停留在表层而无法深入。

没有足够的基础知识作“后盾”,能力只能是空中楼阁。

没有足够的历史基础知识就不能说什么历史原因,更不能辨别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了,因此基础知识的掌握尤为重要。

在历史教学中,我们必须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采取各种方法使学生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地掌握历史学科的基本知识,这样才能让学生有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

二、让学生明确“历史的根本原因”和“历史的直接原因”的基本概念基本概念非常重要。

如果学生不知道基本概念,他们就不能辨别哪些原因是“历史的根本原因”,哪些原因是“历史的直接原因”。

所以,在课堂中必须让学生明确这些基本概念。

即根本原因就是指在同一历史事件的若干原因中起着决定作用并带有必然性的因素,是本质的、在众多历史原因中起决定作用的、影响全局并带有必然性的原因;而直接原因是指不经过任何中间事物或中间环节而导致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对事物的发生、发展起到最直接的推动作用,往往是表面现象的一种。

知道了基本概念,根据马克思主义有关原理判断在历史事件中什么事起着决定作用并带有必然性的因素,什么事起到推动的作用,就很清楚了。

三、引导学生辨别历史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1.引导学生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原理辨别历史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所以有关生产关系变化的根本原因就是生产力的发展,上层建筑变化的根本原因就要从经济基础中去找。

社会发展的两个基本矛盾,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引起社会变化和发展的根本原因。

如:法国1848年革命爆发的历史原因是:(1)金融贵族的统治阻碍了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2)“七月王朝”极端腐败,激起人民强烈愤慨;(3)革命前的农业欠收和经济危机使人民生活状况极度恶化;(4)人民觉悟普遍提高,要求建立“民主的社会共和国”。

历史原因分析方法

历史原因分析方法

常见的几种历史原因分析方法一、根本原因1、政治层面的根本原因从经济层面入手分析:经济决定政治。

革命是社会各种矛盾激化的结果,经济的因素是最根本的原因。

因而分析革命的根本原因可从经济入手。

如:17世纪上半期,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的严重阻碍,詹姆士一世和查理一世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

2、生产关系层面的根本原因从生产力入手分析: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如:19世纪晚期,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工业生产迅速发展,企业间的竞争加剧,生产和资本越来越集中到少数大资本家手中,从而形成垄断,产生垄断组织。

3、上层建筑层面的根本原因从经济基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入手分析: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如: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苏俄政府在内忧外患的特殊历史条件下实行的非常措施,其目的是为了集中全国的财力、物力,赢得战争的胜利,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但它的许多措施超出了战时需要的限度,而且随着国内战争的结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继续用于恢复被破坏的国民经济,结果造成了社会的不稳定和生产的下降,造成了经济政治危机。

(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的应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超越了当时俄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而导致农民暴动引起的。

)4、社会意识形态的根本原因从社会存在入手分析: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如:文艺复兴兴起于资本主义萌芽最早的意大利,当时社会经历着划时代的变革,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初步形成。

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新兴的资产阶级要求摆脱封建神学思想的束缚.5、一切历史事件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从内因入手分析: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内部,在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任何事物内部都有这种矛盾,因此引起了事物的运动和发展。

事物内部的这种矛盾性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如:苏联在20世纪30年代发生肃反运动扩大化,固然有很多因素,但其根本原因应是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这种体制在政治上带来的后果是过分集权,缺乏社会主义民主,个人独断专行。

如何分析历史的原因 高中必备

如何分析历史的原因 高中必备




2、政治层面的根本原因从经济层面入手。 例如: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国家对销售市场和原 料产地的需求 3、生产关系层面的根本原因从生产力入手。 例如:垄断组织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工业 的迅速发展,生产与资本的高度集中,形 成垄断

2、分析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原因可从 以下五个方面入手 ①政治因素 ②经济因素 ③民族关系因素 ④对外关系因素 ⑤前代的基础


例如:宋元时期文化繁荣的原因有:
⑴政治:两宋局部统一和元朝大统一的实 现,社会相对安定
⑵经济: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特别是商品 经济和对外贸易繁荣 ⑶民族:民族融合高潮 ⑷外交:对外交往空前活跃 ⑸隋唐文化发达的基础




2.辩证分析法 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 重大历史事件往 往会产生多方面的影响, 其中有积极的, 也 有消极的, 辩证看问题的方法, 才是最根本 的方法。(高考时应特别注意该分析) 【例3】对秦始皇的评价
既要看到他对中国历史实现大统一的 贡献, 又要看到他对思想文化的禁锢和摧残。






1.社会全面分析法 政治、经济与文化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社会, 从 而任何历史事件, 都会对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产生 相应的影响。 【例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历史意义 【分析】从经济和政治两个角度:为英国资本主义经济 发展和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制度的建立开辟了道路。 【例 2】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分析】 从经济角度: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 从政治角度:对五四运动的爆发起了宣传动员作用; 从思想角度: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中国知识 分子在运动中受到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后期 传播的社会主义思想, 为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所接受, 作 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

关于历史事件中“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主要原因”等原因的解题技巧

关于历史事件中“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主要原因”等原因的解题技巧

关于历史事件中“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主要原因”等原因的解题技巧根本原因是指导致事物发生变化的根源或者导致事物发生变化的最本质的原因,在影响历史发展的诸多因素中,带有必然性的,在历史进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

这种因素是一种历史的客观存在,它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它反映着客观历史规律的要求。

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阶级本质及影响历史事物的主要矛盾等多个角度来分析和探讨历史事件的根本原因。

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所以有关生产关系变化的根本原因就是生产力的发展,上层建筑变化的根本原因就要从经济基础中去找。

例1.19世纪六、七十年代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运动广泛开展的根本原因是A.资本主义的发展已经成为时代潮流 B.封建专制制度不能适应资本主义发展C.工业革命在欧美的广泛开展 D.资产阶级经济力量壮大要求掌握政权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是指生产关系的变化,根据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其变化的根本原因就是生产力的发展,可见正确答案是C。

例2.鸦片战争前夕,清政府奉行“闭关锁国”政策的根本原因是A.清朝统治者闭目塞听,愚昧无知 B.清朝统治者为了维护其统治地位C.中国社会自然经济居统治地位D.中国社会“物产丰盈”,不必借外洋货物以通有无我们知道,清政府的政策是有关上层建筑内容,决定它的当然是与其对应的经济基础。

这样我们就找到了正确答案C。

二、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所以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的根本原因。

这样,我们在判断文学、艺术、思想等社会意识的根本原因时,就要从政治、经济、军事、民族关系等社会存在上找答案。

例3.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根本原因是A.战争频繁 B.新兴地主的产生 C.社会大剧变 D.群雄并立的需要百家争鸣是说社会意识方面的问题,根本原因就要从社会存在中找,D也是社会意识,故先排除。

A与B、C都是社会存在,当时的社会的典型特点就是社会大剧变,A与B不够全面,故选C。

分析历史事件的方法,分析历史事件的原因

分析历史事件的方法,分析历史事件的原因

分析历史事件的方法,分析历史事件的原因分析历史事件的方法一分析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1、中国古代史上的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主要有7个因素:历史因素、政治因素、经济因素、民族关系因素、对外关系因素、思想文化因素、个人主观因素如,秦朝的统一历史因素:春秋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国家数目减少即局部统一。

政治因素——长期战乱,人民困苦,渴望统一。

经济因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尤其是秦国商鞅变法后逐步强盛起来,国富兵强。

民族因素——春秋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民族联系民族融合加强。

对外关系因素——远交近攻的战略策略。

思想文化因素——韩非子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思想。

个人主观因素——秦王嬴政本人的雄才大略。

二如何分析历史事件的过程关于历史事件过程的分析,一般可以有三种方法:1、以时间系事法,以时间为轴心,按照历史事件发生、发展、高潮、结束的逻辑顺序进行归纳。

如战争经过4点:1840年6月,英舰封锁珠江口,战争爆发——接着,沿海北上到达天津白河口——1841年初,英军扩大战争,一年内占香港和东南沿海一些城市——1842年8月,英军到达南京下关江面,清政府求和,战争结束。

2、以空间系事法,以地点为纽带进行归纳。

如八国联军侵华战争4点:廊坊、杨村——大沽——天津——北京3、以人物系事法,按照历史人物的活动来归纳。

如,太平天国的防御战,就可以按陈玉成、李秀成以及他们两人共同的行动来掌握。

新航路开辟的经过,就可以按照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麦哲伦四个人的活动归纳。

三如何分析历史事件的结果历史事件的结果一般不外乎四种:①成功。

如:新航路开辟成功、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等。

②失败。

战争中国失败、洋务运动破产、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失败、印度民族大起义失败等。

③既有成功的地方,也有失败的地方。

如辛亥革命、国民大革命等。

④胜而不胜,不败而败。

中法战争,中国是胜而不胜,不败而败,法国是不胜而胜,败而不败。

【历史】高考答题万能模板——背景、原因类答题方式

【历史】高考答题万能模板——背景、原因类答题方式

【历史】高考答题万能模板——背景、原因类答题方式设问类型:(1)限定性的设问,如这一现象出现的历史、社会、经济、政治根源(原因)是什么,根本、主要、直接原因是什么等。

(2)宽泛性的设问,如该事件发生的历史背景、历史条件、历史因素有哪些等。

答题模板:1.在没有限定词的情况下,历史背景、条件、因素、依据、原因等可从(国际、国内)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思考。

具体表现为:(1)经济方面的内容可从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等方面思考;(2)政治方面的内容可从政局、制度、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等方面思考;(3)思想文化方面的内容可从思想、科技、教育等方面思考。

2.根本原因:政治层面的根本原因从经济层面入手,生产关系层面的根本原因从生产力入手,上层建筑层面的根本原因从经济基础入手,社会意识形态的根本原因从社会存在入手,一切历史事件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从内因入手,相同属性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从历史规律入手。

3.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1)主观原因(主观意识方面的原因)一般从领导某事件的阶级、阶层的主观目的、动机、决策或政策、方针等方面进行思考;(2)客观原因指与主观原因有紧密关系但又不受主观意识影响的原因,一般从自然或社会环境(形势)、经济状况、政治现状等方面进行思考。

举例说明:分析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短暂的春天”出现的原因时,主要从辛亥革命的影响、民国政府的支持、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列强无暇东顾等方面来回答。

注意:原因偏重于为什么(必要性),条件偏重于有什么(可能性);背景、条件侧重于静态分析,原因侧重于动态分析。

例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乾纲独断,乃本朝家法。

自……皇考(雍正)以来,一切用人听言,大权从未旁假。

即左右亲信大臣,亦未有能荣辱人,能生死人者,盖与其权移于下,而作威作福,肆行无忌,何若操之自上,而当宽而宽,当严而严,此朕所恪守前规,不敢稍懈者。

——《乾隆实录》材料二后之为人君者不然,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始而惭焉,久而安焉,视天下为莫大之产业,传之子孙,受享无穷。

如何区分历史中的直接,间接,根本,客观,主观原因

如何区分历史中的直接,间接,根本,客观,主观原因

C.俄普奥三国君主建立的“神圣同盟”失去实力
D.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日趋壮大
例2:1939年国民政府政策重心发生转变的直接原因是:
A.国民党军队在战场上接连失利 B.汪精卫集团叛国到导致国民党分裂
C.
例3:武昌起义后,列强由准备武装干涉转为“严守中立”,导致这一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是:
A.实行商鞅变法 B.更多是用铁制农具
C.牛耕得到推广 D.重视水利工程建设
例2:清政府“预备立宪”之所以是一场骗局,主要是因为:
A.借“预备”之名拖延立宪 B.载沣任摄政王总揽大权
C.不能满足立宪派的要求 D.极力维护君主专制权利
例3:陈独秀被毛泽东称为“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主要是因为他:
1.着重考查历史现象的“主要原因”。
此类试题的题干用语多采用“主要原因是”、“主要是因为”、“最主要的是”、“主要是”、“主要是由于”等。(启示:根本原因强调其“决定性、必然性”。主要原因强调其“重要性”。直接原因强调其“连续性”。)
例1: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主要原因是:
4、历史事件的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
主要原因是指在诸多原因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但这种主导因素有时不止一个,像内因、根本原因、主观原因等起决定性作用的原因的称之为“最主要的原因”,不属于主要原因的就是次要原因了。不过一般的考试题目只问大家某个历史事件的主要原因。如: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是:(1)建立了以中共领导的,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2)中共领导建立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的持久抗战。(3)中共坚持实行全面抗战路线。(4)国民党政府在正面战场的抗战。(5)中国的抗战得到爱国华侨和世界人民的大力支持。这些原因都应算是主要原因了,但第一条原因应是“最主要的原因”了。也可以说是根本原因吧。其他几个原因自然就是“次要原因”。

如何培养学生辨析历史事件的原因

如何培养学生辨析历史事件的原因

如何培养学生辨析历史事件的原因关键词:历史事件;学生;辨析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0-0195-01我们经常遇到的问题是对历史事件原因的辨析,如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等,如果对事件原因内涵和分类理解不清的话,在分析原因时往往会无从下手,或把各种原因混为一谈。

下面就事件原因的内涵及分类进行辨析和探讨。

历史事件原因的分类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从事件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就会有不同的原因。

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经常遇到的有以下几种类型。

1.历史的根本原因和具体原因根本原因是指影响历史发展的诸多因素中,带有历史发展必然性,在历史进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

这种因素是一种历史的客观存在,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反映着客观历史规律的要求,所以,我们可以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两个社会基本矛盾、阶级本质及影响历史事物的主要矛盾等角度来分析探讨历史发展的根本原因。

如:在世界历史中学到的英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俄国1861年改革,德国、意大利的统一,日本的明治维新等,其根本原因都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了,而原有的旧制度或统治体系阻碍其发展,即经济基础发生变化,就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上层建筑。

换言之,是资本主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发展的必然结果。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引起社会变化和发展的根本原因。

又如: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这些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革命派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失败的根本原因都是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这是从阶级本质上来分析的。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人物所在的阶级、政党对于历史事件不仅有深刻的影响,能延缓或加速历史进程,而且起决定性作用。

2.历史的内因和外因内因是事物的内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和第一位的原因,它决定着事物发展的基本方向;外因是事物的外部矛盾,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和第二位的原因,外因对事物发展的影响要通过内因才能起到作用。

历史的客观问题

历史的客观问题
2、历史事件的客观原因和主原因
历史事件的主观原因是指个人、阶级、政党等主体意识方面的原因。客观原因是指在人类的意识之外,不依赖人类的意识而存在的原因。是历史进程特定的不可变动的因素。前者属于自我意识方面的原因,即人为的因素;后者是独立存在于人的意志之外的原因。历史的发展变化是主客观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如: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客观原因是英国综合国力强大。英国是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科技领先、武器装备精良,又建立了强大的近代化海军,战争准备充分,战胜清王朝是必然的,是我们无法左右的客观因素。清王朝政治、经济、军事全面落后则是其主观原因。一般来说,以一个人、一个阶级、一个政党、一个集团为主体的历史事件多用主客观原因的观点和方法去分析成败的原因。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有多个主体的历史事件不能运用这种方法。例如,在分析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时,因为抗日战争是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族抗战,涉及到共产党、国民党等多个主体,无法确定哪个更是主观原因,因而最好用内外因等其他的观点和方法进行分析。3、历史事件中的内因和外因 内因是指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内在矛盾,是事物存在发展的根据和第一位的原因,它决定着事物发展的基本方向;外因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外部矛盾,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和第二位的原因,外因对事物发展的影响要通过内因才能起到作用。一般来说,分析一个国家的社会变化时常常用内外因相融合的观点和方法进行分析。如:日本幕府统治的危机。内因是封建经济逐步瓦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渐形成并初步发展;作为幕府统治基础的中下级武士转变为反对幕府统治的中坚力量;广大劳动人民的反封建斗争。外因是美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入侵,使得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又如:苏联解体的内因是由于苏联本身的陷入严重的政治经济的泥潭,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和阴谋分裂活动则是它解体的外因。4、历史事件的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 主要原因是指在诸多原因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但这种主导因素有时不止一个,像内因、根本原因、主观原因等起决定性作用的原因的称之为“最主要的原因”,不属于主要原因的就是次要原因了。不过一般的考试题目只问大家某个历史事件的主要原因。如: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是:(1)建立了以中共领导的,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2)中共领导建立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的持久抗战。(3)中共坚持实行全面抗战路线。(4)国民党政府在正面战场的抗战。(5)中国的抗战得到爱国华侨和世界人民的大力支持。这些原因都应算是主要原因了,但第一条原因应是“最主要的原因”了。也可以说是根本原因吧。其他几个原因自然就是“次要原因”。

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的区别

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的区别

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的区别
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的区别:
1、根本原因是指导致事物发生变化的根源或者导致事物发生变
化的最本质的原因,是指引起事物发展变化的诸多原因中起关健作用、决定作用的最重要的原因。

2、直接原因是指对事物的发生发展起到最直接的推动,并直接
促成其发生变化的原因。

是指引起事物发展变化的近期表面现象,不经过中间事物和中介环节,一般是分析出时间关系或逻辑关系上最为接近的因素。

所谓根本原因,是指促使历史事物产生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性因素,是历史事物能够产生的土壤,在历史事物产生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如果缺少了这种因素,与之相应的历史事物便不会产生。

所谓主要原因,是指对历史事物的产生起主导性作用的因素。

有了这种因素,历史事物才会以当时的特征出现。

如果缺少了这种因素,历史事物则不会以当时的特征出现,甚至不会产生。

所谓直接原因,是指促使历史事物产生的诱导性因素。

它在历史事物产生过程中起到催化剂的作用,是一种偶然性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事件的直接原因、主要原因、根本原因有何区别一.主要原因与根本原因的区别【方法指导】比如:1、一座木制房屋,突然来了大洪水,大洪水冲倒了这座木屋。

问曰:木屋倒了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答曰:大洪水冲它的。

问曰:木屋倒了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答曰:这种木制结构的小屋稳定性不是很强。

2、一座木制房屋,突然来了大卡车,大卡车冲倒了这座木屋。

问曰:木屋毁了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答曰:大卡车冲它的。

问曰:小屋毁了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答曰:这种木制结构的小屋稳定性不是很强。

3、一座木制房屋,年代久远,没有修葺,一天,它倒了。

问曰:木屋毁了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答曰:小木屋年代久远,腐坏了倒的。

问曰:小屋毁了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答曰:这种小屋是木制的,木制品有一定的易腐性。

(注:为了简化,上面的题目没有给出各种条件下小木屋倒了的各种原因。

)如果以上答案没有多大问题的话,我们大致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1、主要原因是指引起事物发生变化的各种原因中起主要作用的原因,根本原因是指引起事物发生变化的各种原因中本质性的原因;应当指出的是有些“最主要原因”与“根本原因”并没有实质上的不同,其区别在于,“根本原因”是从原因的性质上说明其重要性,“最主要原因”是从原因的地位重要性来确定的。

2、根本原因在语言表达较为抽象,就以上的题目来看,有了相应的根本原因,这个小木屋迟早会倒掉,除非谁去改变小木屋的某些性质。

主要原因在语言表达上较为具体,分析时一般从具体史实入手,通过对多种因素不同作用或地位的认真比较得出正确结论。

就以上的题目来看,没有这个主要原因,小木屋当时就不会倒。

3、主要原因可能是内因,也可能是外因。

根本原因一定是内因。

【例题释疑】考查“根本原因”的选择题,此类试题我们可从以下几方面解答。

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原理分析。

社会发展的两个基本矛盾,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引起社会变化和发展的根本原因。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关系的建立、规模、发展、性质和变革,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归根到底就会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和发展的要求;但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又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的发展时,就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时,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不适合”即表现为生产关系落后于生产力的发展,同时也表现为生产关系超越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任何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经济基础指一定历史发展阶段上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即生产关系的所有制形式,生产中人的地位和关系以及分配形式等方面的总和)。

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和它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以及其设施的总和。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和变更,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有什么样的上层建筑与之相适应。

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其反作用的性质,取决于它所服务的或所破坏的经济基础的情况:当它所服务和维护的是先进的、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经济基础,而所破坏的是落后的、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基础,它就以社会发展起着促进的作用;反之,它就对社会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例如:1、形成原始社会“天下为公”局面的根本原因是()A、人们过着集体生活,共同劳动、消费B、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C、没有阶级差别D、人产按血缘关系组成氏族公社评点: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极其低下,没有剩余产品,因而没有私有财产,也没有阶级,人们之间是共同生产,共同消费,是平等、互助、合作的关系。

答案应选B。

2、战国七雄不断进行战争,而经济却得到发展的根本原因是()A、封建制度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B、各诸候国为争霸需要而注重生产C、商鞅变法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D、农民的地位比奴隶的高评点:通常,战争会给社会生产带来巨大的破坏作用,而在战国的长期混战中,经济却得到发展,主要是因为战国时期新的生产关系--封建的生产关系得以逐步的确立,生产关系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关系是人们一切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决定着其他方面的社会关系。

因而此“根本原因”就只有A项3.(2000年-全国)从尼德兰革命到法国革命历时两个多世纪,而此后仅半个世纪资本主义就初步形成为一个世界体系。

这主要是因为A.法国大革命的影响和广泛传播B.维也纳体系激化了各国社会矛盾C.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力量迅速增强D.殖民地遍及世界各大州解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四个备选项分别从政治、经济、国际关系等方面揭示了这一原因。

但哪一个起着决定作用,是最主要的原因呢?按照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观点,我们可以得出正确答案为C。

因为工业革命使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经济力量迅速增强,从而导致了政治、国际关系等方面的相应变化。

4 . 中国历代封建统治者都提倡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根本原因是()A、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B、解决人民的吃饭问题并维护社会安定C、适应自然经济的需要,巩固封建统治D、重视农业生产,发展国力点评:农业是封建统治根本基石--自然经济的主要部分,在农业社会的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的稳定、发展与否直接关系统治的是否稳定。

“重农抑商”政策作为上层建筑,它的实施取决于它的经济基础--自然经济。

同时根据一定阶级总是为本阶级利益服务的原理,作为封建统治阶级,其最大、最根本的利益必然是要维护封建统治。

故应选C。

5.唐宋两代,民族问题呈现出不同现象和特点的根本原因是()A、封建制度的强化与否B、封建国家的盛衰C、民族的优劣D、民族政策的正确与否评点:唐朝由于国力强盛,使之可通过册封、和亲、战争、设立管理机构等方式,使周边少数民族臣服或与其保持亲密关系。

宋代因国力相对较为弱小,对周边民族地区的控制力减弱,因而此时民族政权在周边纷纷建立,甚至出现北方少数民族南下,直接威胁到宋统治安全。

民族关系属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所以答案为B项6. 法国1848年革命的根本原因是A.金融贵族的统治阻碍了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B.“七月王朝”极端腐败,激起人民强烈愤怒C.革命前的农业歉收和经济危机使人民生活状况极度恶化D.人民觉悟普遍提高,要求建立“民主的社会共和国”评点:这是1995年全国高考题,我们只要运用唯物史观关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基本理论,就可以得出应选A项,它在各种原因中起决定作用,具有必然性。

据此,世界史上的尼德兰、英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俄国1861年改革,德意志、意大利的统一,日本的明治维新等,其根本原因都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而原有的旧制度或统治体系阻碍其发展,即经济基础发生变化,就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上层建筑。

换言之,是资本主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发展的必然结果。

②从阶级本质分析。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人物所在的阶级、政党对于历史事件不仅有深刻的影响,能延缓或加速历史进程,而且起决定性作用。

例: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A.旧式农民起义的局限性B.拜上帝教不适合中国国情C.在军事策略上屡犯错误D.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答案A)同理,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法运动这些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革命派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失败的根本原因都是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二.直接原因与导火线的区别1、直接原因或近因:指直接导致事件发生的近期原因。

例如,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近因便是欧洲列强对巴尔干半岛的争夺。

2、导火线:直接原因中促使事件在某一特定时间、特定地点和以某种特定方式爆发的偶然因素。

例如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便是1914年6月28日的萨拉勒窝事件。

“原因”类练习——1、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A、旧式农民起义的局限性B、拜上帝教不合中国国情C、在军事策略上屡犯错误D、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3、促使春秋时期井田制瓦解的根本原因是:A、诸侯争霸战争使土地荒芜B、铁器和牛耕的使用C、鲁国承认了私田主人对土地的所有权D、封建剥削方式的出现4、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根本原因是:A、扭转贸易逆差B、毒害中国人民C、攫取高额利润D、寻找战争借口5、形成原始社会“天下为公”局面的根本原因是:A、人们过着集体生活,共同劳动、消费B、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C、没有阶级差别D、人们按血缘关系组成氏族公社6、《天朝田亩制度》无法实现的根本原因是:A、违背社会发展规律B、洪秀全没有认真执行C、当时军事斗争紧张D、执行过程中遭地主阶级反对7、《资政新篇》没有实行的根本原因是:A、太平天国是农民革命政权B、处于紧张的战争环境C、太平天国未能推翻清政府D、缺乏必要的社会条件8、明清时期阻碍近代科学技术在中国产生的根本原因是:A、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空前强化B、重农抑商政策阻碍商品经济的发展C、文化专制政策阻碍科技的发展D、闭关政策阻碍中西经济文化交流9.20世纪初,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出现“短暂春天”的根本原因是A.北洋军阀政府重视工商业B.辛亥革命的巨大推动C.一战期间帝国主义暂时放松对华侵略D.工业利润的刺激正确答案应为B。

根本原因是指决定事物发展的内部因素,它是推动事物发展变化的原动力,外部因素是事物发展的必要条件,它必须通过内部因素才能起作用。

20世纪初,中国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出现“短暂的春天”主要是由当时中国国内历史条件决定的。

主要原因是C。

10.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根本原因是()A. 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B.欧洲列强对巴尔干半岛的争夺C.萨拉热窝事件D.两大对立的军事侵略集团的形成和疯狂地扩军备战。

11、戊戌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是:A、缺乏反帝反封斗争勇气B、采取改良的办法C、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D、顽固势力的镇压12、辛亥革命爆发后,英美列强积极扶植袁世凯的主要原因是:A、清政府已经无可救药B、袁世凯较清政府更加忠实于帝国主义C、革命党人损害了列强在华利益D、认为袁世凯有能力维持中国“国内秩序”13、一战后,印度人民反帝斗争走向低潮的最主要原因是:A、英国殖民当局的镇压B、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自相矛盾C、国大党孤军奋战D、国大党订制了非暴力不合作计划14.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原因是()A. 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B.欧洲列强对巴尔干半岛的争夺C.萨拉勒窝事件D.两大对立的军事侵略集团的形成和疯狂地扩军备战。

15.西晋能完成统一的主要原因是:A、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B、南方战乱不断;C、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D北方少数民族的南迁。

16.张择端能画出《清明上河图》这样的千古名画的主要原因是:A、当时绘画题材多;B、张择端有高超的画技;C、当时城市手工艺和商业的繁荣;D、当时人民对这种风俗画的需求;答案为B。

绘画题材和风格是会受时代的局限,但能有如此宏篇佳构流传的却不是其他什么人,而只有张择端,这说明是他主观努力的结果。

此题的根本原因是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