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分子结构——共价键理论(1)
分子结构
![分子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121e2d0af78a6529647d53e3.png)
化学键
价层电子对理论
共价键 杂化轨道理论 分子轨道理论 金属键
● 化学键的形成 ● 化学键的本质特征 ● 化学键的类型 ● 化学键与分子的物化性质间的关系
一 价键理论
1)共价键的本质: (1)原子轨道的重叠,
(2)共用自旋方向相反的电子对
2) 共价键形成的原理 (1)电子配对原理 含有自旋相反未成对电子的原子相互接近 时可形成稳定的化学键。该对电子为两原子共有。 一对电子形成一个共价键。
基本要求
1、熟悉化学键的分类,熟悉共价键的价键理论的 基本要点、共价键的特征和类型。 2、了解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的要点以及用该理论 推测简单分子或多原子离子的几何构型的方法。 3、熟悉杂化轨道的概念和类型,能用杂化轨道理 论解释简单分子或多原子离子的几何构型。 4、了解分子轨道的概念以及第二周期同核双原子 分子、异核双原子分子(CO、HF、NO)的能级图和 电子在分子轨道中的分布,并推测其磁性和稳定性。
的 sp3杂化:
又如:C 的 sp2 杂化
sp2杂化
激发
杂化
形成 3 个能量相等的 sp2 杂化轨道,属于等性杂化。 判断是否是等性杂化,要看各条杂化轨道的能量是否相等, 不看未参加杂化的轨道的能量。
⑷ 各种杂化轨道在空间的几何分布
O
H H
sp3不等性杂化
NH3 三角锥形 N:sp3 不等性杂化
sp3 杂化
单电子占据的 sp3 杂化轨道分别与 H 的
N
1s 成 σ 键,孤对电子占据的 sp3 单独占据
H H H
分子结构价键和杂化轨道理论
![分子结构价键和杂化轨道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13c3fabe2e3f5727a4e962ed.png)
无法解释甲烷分子实测的立体构造是正四面体, 4个C-H键是等同的。因碳原子的3个2p轨道相互正交 (90 ), 而2s轨道是球形的。
为了解决许多分子构型的理论分析和实验不符 的矛盾, 更好的解释分子的实际空间构型和稳定性, 1931年由鲍林等人在价键理论的根底上提出了杂化 轨道理论。
晶格: 面心立方; 配位比: 6 : 6
0.732 > r+/r- > 0.414
体心立方晶型 配位比: 8 : 8
r+/r- = 0.732
三、离子键的强度 ——用晶格能〔Lattice Energy, U〕表示.
〔通常不用“键能〞表示〕。 晶格能定义 ——互相远离的气态正、负离子结合生成1 mol 离子晶体的过程所释放的能量的绝对值。
(三) 共价键的类型
按成键方式划分: 键, 键 1. 键: 原子轨道以“头碰头〞(head to head)
方式重叠成键
(三) 共价键的类型 (续) 2. 键:“肩并肩〞 (side by side) 成键。
键轨道较 键重叠程度小, 键能小 于后者, 所以 键的稳定性低于 键, 键电子活性较高, 是化学反响的积 极参加者。
(五) 杂化轨道理论 (hybrid orbital theory) —开展了的VB法
20世纪30年代, 由L.Pauling提出,
1.要点:
(1) 原子轨道杂化: 同一原子的能量相近的原子轨道可以互相叠加, 重新 组成能量相等的杂化原子轨道 (Hybrid Orbitals);
(2) 轨道数目守恒: 参与“杂化〞的原子轨道数目=组成的杂化轨道数目;
(9 - 17)e: Fe2+, Fe3+ , Mn2+[(n-1)s 2(n-1)p 6(n-1)d 1-9]
化学键与分子结构(1)
![化学键与分子结构(1)](https://img.taocdn.com/s3/m/1ec45c4be45c3b3567ec8ba8.png)
头碰头
p-p
肩并肩
s-s s-p p-p
―头碰头”σ键
p-p
―肩并肩” π 键
共价键的特征
1、具有饱和性
2、具有方向性
共价键的方向性是指一个原子与周围原子形成 共价键有一定的角度。共价键具有方向性的原 因是因为原子轨道(p、d、f)有一定的方向性, 它和相邻原子的轨道重叠成键要满足最大重叠 条件。
心键等。
σ键的特点是重叠的电子在两核连线上,受原子核束 缚力较大,重叠程度也大,比较牢固,σ键绕轴旋转 时,电子云重叠程度不受影响。
π键的特点是重叠的电子云分布在两核连线的两方, 受原子核束缚力小,电子云重叠程要比σ键小得多, 所以π键不如σ键牢固。π键绕键轴(两轴连线)旋转后 会发生破裂。 所以π键电子的能量较高,易活动,其化学性质较σ 键活泼。 一般来说,π健不能独立存在,总是和σ键一起形成 双键或叁键。
二、σ键和π键——价键理论(一)
又称电子配对法:共价键是由不同原子的电子 云重叠形成的,是1927年海特勒(Heitler)和伦 敦(London)用量子力学处理H2问题所得结果的 推广。
两个核外电子自旋方向相反的氢原子靠近
V势能
0
r核间距
r0
v势能
0
r0
r核间距
r0
v势能
0
r0
r核间距
两个核外电子自旋方向相同的氢原子靠近
激发
↑ 2s
↑
↑ 2p
↑
sp3杂化
↑
↑
↑
↑
4个sp3轨道 重叠
↑↓ ↑↓ ↑↓ ↑↓
形成4个(sp3-s) σ键
sp3杂化轨道的形成过程
BF3
共价键及分子结构知识梳理
![共价键及分子结构知识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ee8683bf011ca300a7c39089.png)
共价键及分子结构知识梳理】一、共价键1- 1共价键的实质、特征和存在实质:原子间形成共用电子对特征:a.共价键的饱和性,共价键的饱和性决定共价分子的。
b共价键的方向性,共价键的方向性决定分子的。
1- 2共价键的类型b键:S-Sb键、S-p c键、p-p b键,特征:轴对称。
n键:p-p n键,特征:镜像对称【方法引领】b键和n键的存在规律b键成单键;n键成双键、三键。
共价单键为b键;共价双键中有1个b键、1个n键;共价三键中有1个b键、2个n 键。
对于开链有机分子:b键数=原子总数-1 ; n键数=各原子成键数之和- b键数(环状有机分子,b键数要根据环的数目确定)原子形成共价分子时,首先形成b键,两原子之间必有且只有1个b键;b键一般比n 键牢固,n键是化学反应的积极参与者。
形成稳定的n键要求原子半径比较小,所以多数情况是在第二周期元素原子间形成。
如C02分子中碳、氧原子之间以p-p b键和p-p n键相连,而SiO2的硅、氧原子之间就没有p-p n键。
【课堂练习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乙烷分子中的6个C —H和1个C —C键都为b键,不存在n键B •气体单质中,一定有b键,可能有n键C.两个原子间共价键时,最多有一个b键D . b键与n键重叠程度不同,形成的共价键强度不同(2)有机物CH2= CH —CH2—C三CH分子中,C—H b键与C — C b键的数目之比为;b键与n键的数目之比为。
二、键参数一一键能、键长与键角2- 1键能的意义和应用a. 判断共价键的强弱b. 判断分子的稳定性c. 判断物质的反应活性d. 通过键能大小比较,判断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思考】比较C —C和C= C的键能,分析为什么乙烯的化学性质比乙烷活跃,容易发生加成反应?2-2键长的意义和应用键长越短,往往键能越大,表明共价越稳定。
(键长的长短可以通过成键原子半径大小来判断)2个原子间的叁键键长v双键键长v单键键长2-3键角的意义键角决定分子的空间构型,是共价键具有方向性的具体表现。
配位化学讲义 第四章(1) 价键理论、晶体场理论
![配位化学讲义 第四章(1) 价键理论、晶体场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021ec8f6227916888586d7b2.png)
第三章配合物的化学键理论目标:解释性质,如配位数、几何结构、磁学性质、光谱、热力学稳定性、动力学反应性等。
三种理论:①价键理论、②晶体场理论、③分子轨道理论第一节价键理论(Valence bond theory)由L.Pauling提出要点:①配体的孤对电子可以进入中心原子的空轨道;②中心原子用于成键的轨道是杂化轨道(用于说明构型)。
一、轨道杂化及对配合物构型的解释能量相差不大的原子轨道可通过线性组合构成相同数目的杂化轨道。
对构型的解释(依据电子云最大重叠原理:杂化轨道极大值应指向配体)二、AB n型分子的杂化轨道1、原子轨道的变换性质考虑原子轨道波函数,在AB n分子所属点群的各种对称操作下的变换性质。
类型轨道多项式sp x xp p y yp z zd xy xyd xz xzd d yz yzd x2-y2x2-y2d z22z2-x2-y2(简记为z2)*s轨道总是按全对称表示变换的。
例:[HgI3]- (D3h群)平面三角形A1′:d z2、sE′:(p x、p y )、(d x2-y2、d xy)A2″:p zE″:(d xz、d yz)2、σ轨道杂化方案1)四面体分子AB4(Td)[CoCl4]2-以四个杂化轨道的集合作为分子点群(Td)表示的基,确定该表示的特征标:E 2 -1 2 0 0 (z2, x2-y2)T1 3 0 -1 1 -1T2 3 0 -1 -1 1 (xy,xz,yz) (x,y,z)a(A1)=1/24(1×4+8×1×1+3×1×0+6×1×0+6×1×2)=1a(A2)=1/24 [1×4+8×1×1+3×1×0+6×(-1)×0+ 6×(-1)×2]=0a(E)=1/24 [2×4+8×(-1)×1+3×2×0+6×0×0+ 6×0×2]=0a(T1)=1/24 [3×4+8×0×1+3×(-1)×0+6×1×0+6×(-1)×2]=0a(T2)=1/24 [3×4+8×0×1+3×(-1)×0+6×(-1)×0 +6×1×2]=1约化结果Γ=A1+T2由特征标表:A1T2s (p x、p y、p z)(d xy、d xz、d yz)可有两种组合:sp3(s、p x、p y、p z)、sd3(s、d xy、d xz、d yz)* 以一组杂化轨道为基的表示的特征标的简化计算规则:Γ 5 2 1 3 0 3约化结果:Γ= 2A1′+A2〞+E′A1′A2〞E′s p z (p x、p y)d z2(d xy、d x2-y2)两种可能的组合:(s、d z2、p z 、p x、p y)( s、d z2、p z、d xy、d x2-y2)约化得:Γ=A1g+B1g+E uA1g B1g E us d x2-y2(p x、p y)d z2两种类型:dsp2(d x2-y2、s、p x、p y)、d2p2(d z2、d x2-y2、p x、p y)5)八面体AB6(O h) 例:[Fe(H2O)6]3+(d z2、d x2-y2、s、p x、p y、p z) 3、π成键杂化方案在AB n分子中,原子A上要有2n个π型杂化轨道和在B原子上的2n个π原子轨道成键。
共价键理论
![共价键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99e124dcc281e53a5902ff77.png)
共价键理论
一个原子含有几个未成对电子,就可以和几个自旋量 子数不同的电子配对成键,或者说,原子能形成共价键的数 目是受原子中未成对电子数目限制的,这就是共价键的饱和 性。例如,H原子只有一个未成对电子,它只能形成H2而不 能形成H3;N原子有三个未成对电子,N和H只能形成NH3, 而不能形成NH4。由此可知,一些元素的原子(如N、O、F 等)的共价键数等于其原子的未成对电子数。
共价键理论
图2-7 CH4分子的形成
共价键理论
C原子的1个s轨道与3个p轨道经杂化形成4个sp3杂化轨道 ,每一个sp3新轨道一端膨胀一端缩小,C原子和H原子成键时 从较大的一端进行轨道重叠,4个sp3杂化轨道间的夹角为 109.5°。可见,原子轨道杂化的原因是杂化后轨道形状发生改 变(一端显得突出而肥大),便于最大重叠;轨道方向改变,使 成键电子距离最远,斥力最小,能量降低。总之,杂化后能 增大轨道重叠区域,增强成键能力,使分子更稳定。
共价键理论
(2)π键。 原子轨道以“肩并肩”的方式 发生重叠,轨道重叠部分对通过
一个键轴的平面具有能面反对称性,这 种键称为π键,如pzpz、pypy轨道重叠形成π 键,如图2-5(b)所示。
共价键理论
图2-5 σ键和π键形成示意图
共价键理论
有些分子中既有σ键, 也有π键。例如,N2分子的 结构中有一个σ键和两个π键。 N原子的电子层结 ,而pypy、pz-pz分别沿y轴和z轴 相互平行或以“肩并肩”的 方式重叠形成π键,如图2-6 所示。
含有配位键的化合物称为配位化合物,这类化合物将在以后 的章节中讨论。
共价键 covalent bond
![共价键 covalent bond](https://img.taocdn.com/s3/m/ca44891ca8114431b90dd84a.png)
2 实例分析
要点:电子对间斥力大小的次序: 要点:电子对间斥力大小的次序: 孤对-孤对>孤对 键对>键对 键对。 孤对- 键对- 孤对-孤对 孤对-键对 键对-键对。 分子取其斥力最小的空间构型。 分子取其斥力最小的空间构型。孤对电 子总处于斥力最小的位置。 子总处于斥力最小的位置。 IF2- 离子。 离子。
3杂化
SF6 的形成。正八成体 的形成。
习题
画出下列物质形成时的杂化轨道类型 是否等性),推断分子的空间构型: ),推断分子的空间构型 (是否等性),推断分子的空间构型: CH2Cl2、COCl2、PH3 1. sp3 等性杂化,四面体 等性杂化, 2. sp2等性杂化,平面三角形 等性杂化, 3. sp3不等性杂化,三角锥形 不等性杂化,
三.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
这种理论常能更方便地推断出分子的空间构型。 这种理论常能更方便地推断出分子的空间构型。 1理论要点: 理论要点: 理论要点 1) 先确定价层电子对数。在此公式中,O和S 先确定价层电子对数。在此公式中, 和 原子作为配体时, 原子作为配体时,接受其它原子的配位 2) 根据价层电子对数确定其空间构型。 根据价层电子对数确定其空间构型。 3) 价层电子对数=中心原子的配位数时,价层 价层电子对数=中心原子的配位数时, 电子对的构型与分子的构型相同。否则不同。 电子对的构型与分子的构型相同。否则不同。 4)根据孤对电子数来推断分子的空间构型。 根据孤对电子数来推断分子的空间构型。 根据孤对电子数来推断分子的空间构型
二.杂化轨道理论
hybrid orbital 1要点: 要点: 要点 1) 原子在形成分子时,为增强成键能力, 原子在形成分子时,为增强成键能力, 不同类型的原子轨道( 不同类型的原子轨道(必要时电子可激 发到能量相近轨道) 发到能量相近轨道)可以重新组合成新 轨道,叫杂化轨道。 轨道,叫杂化轨道。 2) 杂化轨道数=参与杂化的原子轨道数 杂化轨道数= 3) 参与杂化的轨道要能级相近 4) 不同类型的杂化轨道的形状与空间取 向不同。 向不同。
无机化学-共价键与分子结构
![无机化学-共价键与分子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c5ddc5b3fc4ffe473268ab66.png)
(二)共价键理论:共价键的类型
◆ π键:成键轨道以“肩并肩”的方式发生轨道的重叠。
重叠部分对通过键轴的平面具有镜面反对称性。
(二)共价键理论:共价键的类型
两个原子之间必须有一个键,但可以形成多个π键,π键稳 定性相对于键较弱。
N原子: 2s2 2p3 2px1 2py1 2pz1
(二)共价键理论:杂化轨道理论(Pauling)
1、理论基本要点
成键时同一原子中能级相近的不同类型的原子轨道混合后,重
新形成一组同等数量的能量完全相同的新轨道 ——杂化轨道
● 杂化前后轨道数目不变 ● 杂化后轨道伸展方向,形状和能量发生改变
● 轨道成分变了
● 轨道的能量变了
结果是更有利于成键!
● 轨道的形状变了
(二)共价键理论:杂化轨道理论
在原子形成分子的过程中,经过激发、杂化、轨道重迭等过程
CH4 C(2s22p2)
激发
2s, px, py, pz
激发所需能量可由形成共价键数目 的增加而释放出更多的能量来补偿
杂化
sp3杂化轨 道
4个能量完全相 同的杂化轨道
(二)共价键理论:杂化轨道理论
杂化类型(s-p杂化):由s轨道和p轨道参与杂化, 根据参与杂化的p轨道数目又可分为sp、sp2、sp3
➢sp杂化(直线型)
2s
H: s
2p 2s
excited
O: px
2p
2p
sp
hybridization two sp hybrid orbital
+
+
Be-s
-+
- + +- -++ -
(完整版)第四章分子结构习题及答案
![(完整版)第四章分子结构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aceded62f60ddccdb38a090.png)
第四章分子结构习题1。
是非判断题1-1化学键是相邻原子与原子(或离子与离子)之间的强烈相互作用。
1—2 50Sn2+是18+2电子构型,50Sn4+是18电子构型。
1-3 Al3+,Ba2+,Si(IV)的电子构型都属于8电子构型.1-4具有未成对电子的两个原子相互接近时可以形成稳定的共价键.1—5原子形成共价键的数目等于基态原子的未成对电子数。
1-6σ键的特点是原子轨道沿键轴方向重叠,重叠部分沿键轴呈圆柱形对称。
1-7一般来说,σ键的键能比π键键能小。
1—8 s电子与s电子配对形成的键一定是σ键,p电子与p电子配对形成的键一定为π键.1—9两个σ键组成一个双键.1-10键的强度与键长无关。
1-11所有非金属元素之间形成的化合物都不是离子化合物。
1—12μ=0的分子,其化学键一定是非极性键.1—13共价键具有饱和性的原因在于每个原子提供一定数目的自旋方向相反的未成对电子。
1—14原子核外有几个未成对电子,就能形成几个共价键。
1-15共价键类型可以分为σ键和π键,π键的键能小于σ键的键能,因此π键的稳定性弱于σ键. 1—16烷烃分子中C-H键的键能为413 KJ·mol -1,因此提供413KJ·mol -1的能量能使甲烷和乙烷分子中C-H键断裂。
1-17沿键轴方向的s轨道和p轨道进行重叠可形成π键。
1-18原子轨道相互重叠应满足最大重叠原理,所以沿键轴以“头碰头”方式才能成键。
1—19原子轨道之所以要发生杂化是因为能增大成键能力。
1—20 sp3杂化是,s轨道的主量子数和p轨道的主量子数可以是不同的,也可以是相同的。
1-21 1个s轨道和3个p轨道,形成1个sp3杂化轨道.1-22在sp,sp2,sp3杂化中,杂化轨道的成键能力随s轨道成分增多而增强。
1-23发生轨道杂化的原子轨道可以具有成对电子。
1-24原子轨道发生杂化,若轨道上有孤对电子存在,这类杂化是不等性的。
1-25 NH3和H2O分子中的中心原子都是发生sp3杂化,但氧原子的2对孤对电子占据2 个杂化轨道而产生更大的斥力,使O—H键键角大于氨分之中N—H键键角。
共价键理论
![共价键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a1c3da956bec0975f465e287.png)
共价键理论一、经典共价键理论− Lewis Structure (八电子规则)1916年,美国化学家路易斯(G.N.Lewis )提出:分子中每个原子应具有稳定的稀有气体原子的电子层结构。
这种稳定结构通过原子间共用一对或若干对电子来实现。
这种分子中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结合而成的化学键称为共价键。
1.基本思想:当n s 、n p 原子轨道充满电子,成为八电子构型,该电子构型稳定,所以在共价分子中,每个原子都希望成为八电子构型(H 原子为2电子构型)。
2.共价分子中成键数和孤电子对数的计算:计算步骤:a .令n o − 共价分子中,所有原子形成八电子构型(H 为2电子构型)所需要的电子总数b .令n v − 共价分子中,所有原子的价电子数总和阴离子的价电子总数:各原子的价电子数之和加负电荷数 阳离子的价电子总数:各原子的价电子数之和减正电荷数 c .令n s − 共价分子中,所有原子之间共用电子总数n s = n o - n v ,n s /2 = (n o - n v ) / 2 = 成键电子对数(成键数) d .令n l − 共价分子中,存在的孤电子数。
(或称未成键电子数) n l = n v - n s ,n l /2 = (n v - n s )/2 = 孤对电子对数例如:P 4S 3、HN 3、N +5、H 2CN 2(重氮甲烷)、NO -33.Lewis 结构式的书写 例如:P 4S 3H N 3H N N N H N N N HNNNN 5+,,,N N N NN N N N N N N N N NN NN N N NCH 2N 2(重氮甲烷),HC HNNC HN N(有时,孤对电子省略不写。
)练习:下列各Lewis 结构式中,能正确表示出NO 3-离子的Lewis 结构式是A. NO O B. NO O C. NO O OD. NO OO当Lewis 结构式不只一种形式时,如何来判断这些Lewis 结构式的稳定性呢?4.Lewis 结构式稳定性的判据 −− 形式电荷Q F (1) Q F 的由来: 以CO 为例n o = 2 ⨯ 8 = 16 n v = 4 + 6 =10 n s / 2 = (16 - 10) / 2 = 3 n l / 2 = (10 - 6) / 2 = 2为了形成三对平等的共价键,可以看作O 原子上的一个价电子转移给C 原子,即:,所以氧原子的Q F 为+1,碳原子的Q F 为-1。
物质结构基础—化学键与分子结构(应用化学课件)
![物质结构基础—化学键与分子结构(应用化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e777b47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22.png)
zz
x
yy π pz-pz
通常π键形成时原子轨道重叠程度小于σ键,故π键没有σ键稳定。
当两原子间形成双键或叁键时,既有σ键又有π键。 例如N2分子:N原子的价层电子构型是2s22p3
小结: 1、σ键的形成及特点 2、π键的形成及特点
(1)键长(l) •键长(l)——分子内成键两原子核间的
平衡距离(即核间距)。单位为pm(皮米)。
键长(l)可用X射线衍射方法精确地测定。 例如:H—H键长0.74×10–10 m, C—C键长1.54×10–10 m 一般来说,两个原子之间所形成的键越短,键就越牢固,不易断裂。
• (2)键能(E)
键
432
C—H
347
C—N
611
C—O
837
159
C—Cl
142
N—H
158
O—H
244
S—H
192
150
S—S
键长l/pm
109 147 143 121 177 101 96 136
110
205
键能 E/kJmol–1
414 305 360 736 326 389 464 368
946
264
非金属元素的单质分子都是以共价键结合成的。如氯分
2、离子键的特征
活泼金属(如钾、钠、钙、镁等)与活泼非金属(如氯、溴、 氧、硫等)化合时,都能形成离子键。例如,氧化镁、溴化钾等 都由离子键所形成。
• 离子键的特
• (1)离子键的本质是静电作用 • (2)离子键没有方向性(电荷球形对称分布) • (3)离子键没有饱和性(空间许可)
高中杂化轨道理论(图解)
![高中杂化轨道理论(图解)](https://img.taocdn.com/s3/m/8a722107a32d7375a4178080.png)
高中杂化轨道理论(图解)一、原子轨道角度分布图二、共价键理论和分子结构价键法(VB法)价键理论一:1、要点:⑴、共价键的形成条件:①、先决条件:原子具有未成对电子;②、配对电子参与成键的原子轨道要满足对称匹配、能量相近以及最大重叠的原则;③、两原子具有成单的自旋相反的电子配对,服从保里不相容原理。
⑵、共价键的本质:是由于原子相互接近时轨道重叠,原子间通过共用自旋相反的电子使能量降低而成键。
⑶、共价键的特征:①、饱和性,一个原子有几个未成对电子(包括激发后形成的未成对电子),便和几个自旋相反的电子配对成键;而未成对电子数是有限的,故形成化学键的数目是有限的。
②、根据原子轨道最大重叠原理,原子轨道沿其角度分布最大值方向重叠,即共价键具有一定的方向性。
⑷、共价键的类型:单键、双键和叁键。
①、σ键和π键。
ⅰ、σ键:沿键轴方向重叠,呈圆柱形对称,称为σ轨道,生成的键称为σ键σ是希腊字母,相当于英文的s,是对称Symmetry[`simitri]这个字的第一个字母)。
σ键形成的方式:ⅱ、π键:两个p 轨道彼此平行地重叠起来,轨道的对称面是通过键轴的平面,这个对称面就叫节面,这样的轨道称为π轨道,生成的键称为π键(π相当于英文的p ,是平行parallel[`p ?r ?lel]的第一个字母)。
π键的形成过程:,σ键和π键的比较 σ键(共价键中都存在σ键) π键 (只存在不饱和共价键中)重叠方式 (成建方向)沿两电子云(原子轨道)的键轴方向以“头碰头”的方式遵循原子轨道最大程度重叠原理进行重叠两互相平行的电子云(原子轨道)以“肩并肩”的方式遵循原子轨道最大程度重叠原理进行重叠 重叠程度重叠程度较大 重叠程度较小 电子云形状共价键电子云(重叠部分)呈轴对称 共价键电子云(重叠部分)呈镜像对称 牢固程度强度较大,键能大,较牢固,不易断裂 强度较小,键能较小,不很牢固,易断裂 化学活泼性不活泼,比π键稳定 活泼,易发生化学反应健 型项 目类型s-s、s-p、、p-p、s-SP杂化轨道、s-SP2杂化轨道、s-SP3杂化轨道、杂化轨道间p-pπ键,、p-p大π键是否能旋转可绕键轴旋转不可旋转,存在的规律共价单键是σ键,共价双键有一个σ键,有一个π键;共价叁键有一个σ键,有两个π键。
第四章-分子结构——分子间的作用力、氢键、离子极化理论
![第四章-分子结构——分子间的作用力、氢键、离子极化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1dd758d4ba0d4a7302763a5e.png)
由极性键构成的分子是否一定是极性分子?
由极性键构成的分子,分子是否 有极性,还与分子的空间构型有关。 若键的极性在分子中可相互抵消,则为非极性分子。 如:BF3、CH4、CCl4、CO2 •••等。 若键的极性在分子中不能相互抵消,则为极性分子。 如:NH3、H2O、PCl3、SO2 •••等。
(3)偶极矩(dipole moment)
因为18e 构型的阳离子容易变形,变形性:Hg2+ > Cd2+ > Zn2+ 。
(d) 对颜色的影响
——强的离子极化作用使晶体颜色加深
如,大多数硫化物为黑色。 P212 19 题, AgCl AgBr AgI 颜色加深;
CuF2(无色) CuCl2(黄棕色) CuBr2(棕黑) CuI2(不存在)
非极性分子被极化 后,产生诱导偶极 极性分子在电场的 诱导下,也能产生 诱导偶极,且总偶 极矩增大。
极性分子
µ
无外电场时
µ +∆µ
有外电场时
图4-51 外电场对分子极性的影响示意图
分子在外电场中(或正、负离子本身的电场中)发生变形,产生 诱导偶极的过程叫分子的极化。 即使没有外电场存在,在某一瞬间,分子的正电荷重心和负电 荷重心也会发生不重合现象,这时产生的偶极称瞬间偶极。
但范德华力是决定共价化合物的熔点、沸点高低、 溶解度大小等物理性质的一个重要因素。 分子间力的性质属于电学性质,分子间力的产生与分 子的极化有关。对于范德华力本质的认识是随着量子力学 的出现而逐步深入的。
范德华力一般包括三个部分:
取向力(极极):
永久偶极而产生的相互作用力。 诱导力(极非极,极极): 诱导偶极同极性分子的永久偶 极间的作用力叫做诱导力。 色散力(所有分子间均存在): 由于存在“瞬间偶极”而产生 的相互作用力。
化学键理论和分子结构
![化学键理论和分子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48b4aeba84868762cbaed505.png)
2019/11/1
有机化学
3
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和结构式
• 结构(structure) ——分子中原子间的排列次 序,原子相互间的立体位置、化学键的结 合状态以及分子中电子的分布状况等各项 内容的总和。
• 分子的性质不仅取决于其元素组成,更取 决于分子的结构。“结构决定性质,性质 反映结构” 。
• 构造——分子中原子间相互连接的顺序叫 做分子的构造。
H
+
_
O
H
H_
O+
H
H
主 要 的 贡 献 结 构
H
H
重 要 的 贡 献 结 构
H
H
次 要 的 贡 献 结 构
• 当对一个共轭不饱和羰基化合物只能画出一个不
带电荷的结构时,第二个带电荷的结构是重要的。
• 它把一个负电荷放在氧上,而给β碳原子留下一 个正电荷。
• 可以预料到,第三个结构的贡献其重要性要小得 多。这个结构中电荷的位置倒过来了,由于正电 荷在氧上,所以这个结构是不稳定的。
2s
s p3杂化
2019/11/1
HN1H0ο17'8
有机化学
27
小结:
• 不同杂化态碳原子的电负性不同,导致其与 氢原子或其他原子形成的σ键的性质不同。
电负性:sp杂化碳> sp2杂化碳> sp3杂化碳 !
• 杂化轨道可形成σ键,如C-H、C-C、C-X、 C-O、C-N等。σ键是有机分子构成碳链或碳 环的基础。
的改变必须靠化学键的断裂和新的化学键的形成.
• 构象: 是指组成分子的原子或基团的相对空间排列, 构象
的改变不是靠化学键的断裂和新的化学键的形成, 而是靠化学键(主要是 C–C单键)的转动, 其构象 又
共价键理论
![共价键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c7abdc2f0066f5335a812176.png)
共价键理论一.路易斯理论1916年,美国的 Lewis 提出共价键理论. 认为分子中的原子都有形成稀有气体电子结构的趋势,求得本身的稳定. 而达到这种结构,并非通过电子转移形成离子键来完成, 而是通过共用电子对来实现.通过共用一对电子, 每个H均成为 He 的电子构型, 形成共价键. 又如:Lewis的贡献在于提出了一种不同于离子键的新的键型, 解释了X 比较小的元素之间原子的成键事实. 但Lewis没有说明这种键的实质, 适应性不强. 在解释BCl3, PCl5等未达到稀有气体结构的分子时, 遇到困难:二价键理论(Valence Bond Theory)1927年, Heitler 和 London 用量子力学处理氢气分子H2, 解决了两个氢原子之间化学键的本质问题, 使共价键理论从典型的Lewis理论发展到今天的现代共价键理论.1. 氢分子中的化学键量子力学计算表明, 两个具有电子构型的H 彼此靠近, 两个 1s 电子以自旋相反的方式形成电子对, 使体系的能量降低.H < 0, 表示由 2H 形成 H2时, 放出热量. 相反过2. 价键理论将对 H2的处理结果推广到其它分子中, 形成了以量子力学为基础的价键理论(V. B. 法)1) 共价键的形成A, B 两原子各有一个成单电子,当 A, B 相互接近时, 两电子以自旋相反的方式结成电子对, 即两个电子所在的原子轨道能相互重叠, 则体系能量降低, 形成化学键, 亦即一对电子则形成一个共价键.形成的共价键越多, 则体系能量越低, 形成的分子越稳定. 因此, 各原子中的未成对电子尽可能多地形成共价键.例如:H2中, 可形成一个共价键. HCl 分子中, 也形成一个共价键. N2分子怎样呢? 已知 N 原子的电子结构:程:吸热,即破坏 H2的键要吸热(吸收能量), 此热量 D 的大小与 H2分子中的键能有关.计算还表明, 若两个 1s 电子保持以相同自旋的方式, 则 r 越小, V 越大. 此时, 不形成化学键. 如图中上方红色曲线所示, 能量不降低.H2中的化学键可以认为是电子自旋相反成对, 使体系的能量降低. 从电子云角度考虑, 可认为 H 的 1s轨道在两核间重叠, 使电子在两核间出现的几率大, 形成负电区, 两核吸引核间负电区, 使 H 结合在一起. 如图: 每个N原子有三个单电子, 所以形成 N2 分子, N 与N 原子之间可形成三个共价键. 写成:形成 CO 分子时, 与 N2相仿, 同样用了三对电子, 形成三个共价键. 不同之处是, 其中一对电子在形成共价键时具有特殊性: C 和 O各出一个 2p 轨道, 重叠, 而其中的电子是由 O 单独提供的。
第四章 分子结构——共价键理论(2)—分子轨道理论、金属键
![第四章 分子结构——共价键理论(2)—分子轨道理论、金属键](https://img.taocdn.com/s3/m/26ec89ba1a37f111f1855b86.png)
+
*
E
反键分子轨道
px
dxy
+
px+dxy
成键分子轨道
图4 -30 p—d 轨道重叠形成的p-d 分子轨道
(e) d-d 重叠 ——肩并肩式 d-d、*d-d •••
+ + + dxy- dxy
+ + dxy+ dxy
+ + 成键分子轨道
+
E
*反键分子轨道 +
图4 -31 d—d 轨道重叠形成的d-d 分子轨道
2-4 分子轨道理论简介
价键理论、轨道杂化理论及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虽然 较成功地说明了共价分子的形成和分子的空间构型,但这 些理论也有其局限性。如在解释某些分子的结构和性质时 遇到困难: ①单电子键(或奇电子键)的存在H2+、 NO、 NO2等 ② O2、B2 等分子表现顺磁性,O2的磁矩:um=2.83B.M. 应有两个成单电子。 根据:μm n(n 2) (B.M.) ③ SO2的不对称结构: OS = Ö: 等。
dxz - px
dxz , pz
对称性匹配是 形成分子轨道 的前提。
同号重叠 对称性匹配 组成成键轨道
异号重叠 对称性匹配 组成反键轨道
同、异号重叠完全抵消 对称性不匹配 不能组成任何分子轨道
+
•
+
•
+
• •
+
•+
+
•
x 对称性匹配
s-px
+ +
pz-pz
px-px
• •
s-pz
《共价键理论》课件
![《共价键理论》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681e83d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a4.png)
配位共价键是指一方提供空轨道,另一方提供孤对电子来形成的共价键。这种类型的共价键常见于过渡金属元素和配位体之间。
过渡金属元素常见的成键方式
过渡金属元素具有可利用的空轨道,容易与配位体形成配位共价键,这种成键方式在过渡金属的化合物中非常常见。
形成稳定的络合物
通过配位共价键,过渡金属元素可以与多个配位体形成络合物,这些络合物通常具有特定的结构和稳定性。
详细描述
在极性共价键中,电子不完全由成键的两个原子共有,而是偏向某一成键原子,产生电偶极矩,形成极性分子。
总结词
分子具有偶极矩
总结词
存在于不同电负性的原子之间
详细描述
由于极性共价键的存在,分子具有偶极矩,使得分子在空间中产生电场,影响其他分子或离子的取向和结合。
总结词
详细描述
总结词
详细描述
总结词
详细描述
详细描述
正常共价键主要存在于非金属元素之间,例如碳、氧、氮、硫等,它们通过共享电子来形成稳定的化合物。
总结词
最常见的共价键类型
总结词
电子完全由成键原子共有
总结词
主要存在于非金属元素之间
01
02
03
04
05
06
总结词
电子偏向某一成键原子
详细描述
极性共价键主要存在于不同电负性的原子之间,例如氢和氯、氧和氟等,它们的电负性差异导致电子偏向某一原子,形成极性分子。
在共价键理论框架内,引入非共价相互作用的描述,提高理论对分子间相互作用的解释能力。
01
量子力学与共价键理论的结合
利用量子力学的高精度描述,改进共价键理论,使其能够更好地处理复杂分子结构和特殊元素行为。
化学键的价键理论共价键价电子对
![化学键的价键理论共价键价电子对](https://img.taocdn.com/s3/m/fbcdded6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d2.png)
化学键的价键理论共价键价电子对化学键是化学反应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它描述了原子之间的结合方式。
化学键的形成涉及到共享或转移电子,其中共价键是最常见的一种化学键类型。
共价键形成的基本单位是价电子对,本文将探讨化学键的价键理论及共价键价电子对的性质。
1. 共价键的概念共价键是原子之间通过电子的共享形成的化学键。
在共享过程中,原子通过共享价电子对形成共价键,使得原子能量降低并达到更稳定的状态。
共价键可以形成在同种元素之间(如氢气分子H2)或不同元素之间(如氧气分子O2)。
2. 价键理论2.1 原子轨道和价电子对根据价键理论,原子由核心和围绕核心的电子组成。
电子存在于不同的轨道中,其中价电子是参与形成化学键的电子。
价电子对是共价键的基本单位,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共享的电子对。
2.2 原子轨道的杂化原子的轨道通过杂化可以重新组合成新的轨道,以适应共享电子对的形成。
常见的杂化类型包括sp、sp2和sp3杂化。
sp杂化产生线性共价键,sp2杂化产生三角平面共价键,sp3杂化产生四面体共价键。
2.3 共价键的形成共价键的形成通过轨道重叠实现。
共价键的形成有两种基本的重叠方式:头-头重叠和边-边重叠。
在共价键形成中,电子云发生重叠,形成化学键。
3. 共价键价电子对的性质3.1 共价键的长度和键能共价键的长度取决于原子核间的距离,较短的键对应于较强的共价键。
共价键的键能是破坏化学键所需的能量,与键的强度相关。
3.2 共价键的极性共价键可以是非极性的或极性的。
非极性共价键是由相同或相似元素之间的共享电子对形成的,如氢气分子H2。
极性共价键是由不同元素之间的共享电子对形成的,电子云偏向电负性较高的原子。
3.3 共价键的结构和分子形状共价键决定了分子的结构和形状。
共价键的方向性以及原子杂化方式对分子形状产生重要影响。
杂化sp3形成四面体分子结构,sp2杂化形成平面三角形分子结构。
4. 应用和意义共价键的理论对于解释化学反应、分子形状及性质具有重要意义。
分子结构
![分子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851f4967ddccda38376baf41.png)
要点1:在形成共价键时,原子原已成对的价 电子可以被激发成单个电子。 要点2:同一原子中能级相近的n个原子轨道只 能杂化成n个杂化轨道。
要点3:杂化轨道的成键能力更强,原子轨道
的杂化只有在形成共价键时才发生,端原子不发生
杂化。
要点4:中心原子的价电子重新分布于杂化轨
道,电子尽可能成单占据杂化轨道。
什么是σ键、π键、配位键? 共价键有什么特征?
1、共价键的类型
①σ键:原子轨道沿键轴方向“头碰头”式重叠;
s电子云与s电子云重叠 s电子云与p电子云重叠
p电子云与p电子云重叠
②π键:原子轨道沿键轴方向“肩并肩”式重叠
通常,如果原子之间只有1对电子,形成的共价键 是单键,通常总是s 键,如果原子间的共价键是双键, 由一个s 键一个p键组成,如果是叁键,则由一个s 键 和两个p键组成。 σ键,重叠程度大,较稳定; π键,重叠程度小,较活泼。
O O O
O O O
CO2的碳原子取sp杂化轨道,它的两个未参加杂化的 p 轨道在空间的取向是跟 sp 杂化轨道的轴相互垂直。 CO2分子里有两套3原子4电子符号为34的p-p大键。
O
C
O
O
C
O
O
C
O
(I路易斯结构式II分子中有2套平行p轨道III表达大键的结构式)
什么是分子结构? 分子结构有哪些类型?
如何判断分子结构?
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 因此分子的立体结构就是原 H2S 2H2O SO3 子在三维空间的排列方式. CO32分子的立体结构是指其 s- 键的分子骨架在空间的 排布。这种分子骨架可以用现代实验手段测定。 实验证实,属于同一通式的分子或离子 ,其结构可 能相似,也可能完全不同。 如,H2S和H2O属同一通式H2A,结构很相似,都是 角型分子,仅夹角度数稍有差别,而CO32-离子和SO32离子属同一通式AO32-, 结构却不同:前者是平面型,后者 是立体的三角锥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分子轨道考察共价键成因:
H2成键、反键轨道可 分别用几种图形表示如下:
2
1
从电子云考察共价键成因:
在成键、反键两种状态下, 电子云可分别用几种图形表示为:
|2|2
|1|2
电子对是“忠诚的伴侣”吗?
浮 想 联 翩
电子配对是最常见的化学成键方式,所以,一种相当 普遍的看法是:未成对的电子倾向于成对,甚至称电子对 是“忠诚的伴侣”。应当注意:这种观点并不正确! 电子成对并不是由于它们“喜欢”这样作,毕竟,它 们 都是带负电的粒子,即使自旋相反,也仍有库仑排斥。电 子成对是由于它们都想占据低能量空间轨道,而Pauli原理 严禁自旋相同的两个电子进入同一空间轨道,只对自旋相 反的电子开绿灯的结果。若有简并轨道可用,它们倾向于 自旋平行,分占简并轨道,这是Hund规则的基本内容。
(2)成键原理
1931年,Pauling,L.和Slater,J.C.应用量子力学对 H2 的处理结果,并加以发展,提出现代价键理论:
(a)电子配对原理:
键合原子各自提供自旋相反的未成对电子彼此配对,
形成稳定的共价键,电子对为两个原子所共有。
(b)能量最低原理 :
自旋相反的电子组成的电子对有一定的稳定能,由 于核间电子云密集,体系能量降低。
④ 同年,鲍林为了说明CH4等分子的结构提出轨道杂化 理论( Hybrid Orbital Theory),进一步对VB法进行补充
⑤1932年,Mulliken,R.S.和Hund,F.应用量子力学对H2+ 的处理结果:(D理 = 255.7 kJ· -1,R0 = 106pm) mol 提出分子轨道理论 (Molecular Orbital Theory) MO法。 ⑥ 1940年,Sidgwick,N.N. 和 Powell 发现:分子或原子团的形状
如: CO 、 NH4+、 SO2、ClO4-、 SO42-、Cu(NH3)42+ 等。 H+ (1s) + :NH3 [H :NH3 ]+
激发成键原理:
已配对的价电子在原子彼此键合时,可激发 拆散成未成对电子,用于成键。
化学能只能在
同一能级组内 同一电子层内
激发电子
如,CH4 、 IF3 、 SF6 等分子的形成。
4个sp3 轨道呈109º 28′分布 的立体图
CCl4 正四面体形
我国物理化学家 唐敖庆曾于1953年 统一处理了s-p-d-f 轨道杂化,提出了 杂化轨道的一般方 法,进一步丰富了 轨道杂化理论的 内容。
唐敖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1915~)
(d) sp3d 2 杂化(外轨型)
——杂化轨道呈八面体分布, 键角b= 90º ; 每个杂化轨道含有的成分? 如, SF6 、SiF62- 、FeF63- 、AlF63-、 PF6-、 Fe(H2O)62+ 、Co(NH3)62+ 等。 SF6正八面体形 S:3s23p43d
与中心原子最外层的电子对数有关。并于1957年前后提出价层电 子对互斥理论(Valence Shell Electron – pair Repulsion Theory) 简称VSEPR法。VSEPR法主要用于预测配合物的几何构型。
2-1 价键理论
(Valence Bond Theory)
价键理论,又称电子配对法,简称VB法。 它是海特勒和伦敦用量子力学原理处理H2分子的 形成问题所得结果的推广。其中电子配对的基础 是自旋方向相反的电子。
B:2s22p1 B
F
+ 3F
F
B F BF3 平面三角形
(c) sp3 杂化
——杂化轨道呈四面体分布, 键角b= 109º 28′,每个杂化 轨道含有(1/4) s 和(3/4) p 的成分。 如,CH4、CCl4、 CHCl3 、 SO42-、ClO4-、PO43- 等。
2s 2p 基态C CH4
直到1927年Heitler,W.和London,F.用量子力学原理处理H2,发 现自旋反平行的两个电子配对,有一定的稳定能: H2中:R0 = 74 pm,DH-H = + 436 kJ· -1 mol 才解决了电子为什么能配对的问题,并初步阐明共价键的本质。
③ 1931年,Pauling,L.和Slater,J.C.应用量子力学对 H2 的处理结果,根据电子配对原理和轨道最大重叠原理提 出现代价键理论(Valence Bond Theory)VB法。
价键理论的基本论点如下:
(1)共价键的形成和本质
H2的坐标及核↔核、核↔电子和电子↔电子间 的作用力:
H原子形成H2分子时,体系能量E与 核间距R的关系曲线:
E
推斥态 0
基态
实验值 核间距 R 理论值:R0=87pm,DH-H = + 303 kJ· -1 mol 实验值:R0=74pm,DH-H = + 432 kJ· -1 mol
(c)原子轨道最大重叠原理:
键合原子有效组合是核间电子密度最大,此时原子 轨道必须最大程度重叠。
综上所述,价键理论认为: 共价键是通过自旋相反的电子配对和 原子轨道的最大重叠而形成的在两核间电 子密度最大、使体系达到能量最低状态。
配位成键原理:
成键的一个原子单独提供孤对电子对 (未共用的电子对),另一个原子的价电 子层有可接受电子对的空轨道,彼此共同 享用电子对。
HCl、H2S分子形成示意图 ——共价键的方向性
z z x
_ + +
px- s
_ ++
px
s
z x
_ +
px
+ s
x
图4-10 氯化氢分子 的成键示意图
x
_
+ +
_
+
y
+
图4-11 H2S分子的 形成示意图
(e)共价键的键型→键和键
+ + s-s + + px-s + + px-px (a) 键
(2)杂化轨道的类型
(a) sp 杂化
——杂化轨道呈直线形分布,键角b=180º , 每个杂化轨道含有(1/2) s 和(1/2) p 的成分。 如,BeCl2 、HgCl2、 CO2 、C2H2 等。
Be:2s22p
BeCl2 直线形
(b) sp2 杂化
——杂化轨道呈平面三角形分布,键角b=120º , 每个杂化轨道含有(1/3) s 和(2/3) p的成分。 如,BF3、 SO3 、NO3-、CO32-、 HCHO 、 COCl2 、C2H4 等。
x
z z
x
+ -
+ x
x
pz-pz (b) 键
图4-12 键和 键示意图
键:
“头碰头”式:轨道重叠部分是沿着键轴呈 圆柱型对称分布的。 键键能大,稳定性高。
键:
“肩并肩”式:原子轨道以肩并肩(或平行) 的方式发生轨道重叠,轨道重叠部分对通过键轴 的一个平面具有镜面反对称性。 键重叠程度较小。
§4-2 共价键理论
Section 2. The Covalent Bond Theory
离子键理论能很好地说明离子化合物的形成和特性。 但它不能说明下列分子 H2、O2、N2 、HCl、H2O 等的 形成。为说明这些分子的形成和结构,许多学者进行了 探讨: ① Frankland ,E.(1852年)和Kekulé ,F.A(1857年)首先 提出价的概念。 ② 1916年,Lewis,G.N.提出共价键的电子理论—— ―原子力图通过共用电子对使其达到相应的稀有气体电子 构型”。 H + H == H∶H O + O == O∷O 路易斯还根据八隅体定则,发明了一套标记分子结构 的方法Lewis点电子式。
有些文献指出:起因于电子自旋的非常小的 磁相互作用与化学成键无关。如果没有实际计算, 自旋偶合的证据不能告诉我们哪一种可能的偶合 得出的分子总能量较低。分子是由起源于电荷密 度的静电力结合在一起的,静电力要比磁相互作 用力大几个数量级。真正决定成键的是空间因子 的形式以及由此得到的电荷密度,不详细考察波 函数的轨道部分就不可能作出可靠的预测。
(3)共价键的特点
(a) 共价键结合力的本质是电性的,它是两个原子核 对共用电子对形成的负电区域的吸引力。因此,它与离 子键中正、负离子间的纯粹库仑引力有区别。两原子间
共价键数越多、轨道重叠越大,键能越大。 (b) 原子轨道最大程度重叠,两两核间电子密度最大。 (c) 共价键有饱和性。因为成键原子能提供的轨道和 成单电子数是一定的。 (d) 共价键有方向性。因为原子轨道(p、d、f )有一定 的空间伸展方向。
(e) sp3d 杂化(外轨型)
——杂化轨道呈三角双锥分布; 键角b= 90º 、120º 。 如,PCl5等。P:3s23p33d
PCl5 三角双锥形
(f ) dsp2 杂化(内轨型)
——杂化轨道呈平面正方形分布; 键角b= 90º 。 如,CuCl42- 、PtCl42- 、PdCl42-、Ni(CN)42-、 Cu(H2O)42+、Cu(NH3)42+ 等。 [CuCl4]2- 平面正方形 Cu2+:3d 94s4p
(1)杂化与杂化轨道的概念
杂化轨道原理:
sp杂化轨道
为了更有效地形成化学键,在形成分子时,由于原子 的相互影响,在同一原子中能量相近的不同类型的几个原 子轨道(同一电子层内或同一能级组内的原子轨道)可以 相互叠加,重新组成同等数目的能量完全相同的一组新轨 道 杂化轨道。 杂化轨道仍是原子轨道,但在特定方向上的值增大, 超过纯粹的原子轨道,在此方向上成键更为有效。 在形成分子的过程中,通常存在着激发、杂化、轨道 重叠等几个过程。